第一篇:银行会计核算办法_信贷资产转让
XX银行信贷资产转让核算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优化我行资产结构和客户集中度、分散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流动性,减少信贷集中度,调整贷款结构,保证资产业务持续扩张的能力,规范信贷资产转让核算办法,根据《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等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主要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制定。
第二章 主要定义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是指我行与其他金融机构根据协议约定转让经营范围内自主发放且合规发放的尚未到期信贷资产的融资业务,其中,我行将持有的信贷资产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并一次融入资金被称为信贷资产出让业务;我行受让其他金融机构出售的信贷资产并融出资金被称为信贷资产受让业务。
第四条 我行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对象为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具备从事信贷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农村信用联社、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
第五条 信贷资产转让的范围限于金融机构向非金融机构授信形成的信贷资产,不包括金融机构的各类权益性投资(如直接投资形成的资产)。
第六条 鉴于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有可能因为业务自身的背景和特点,导致形式较为复杂,所以本办法仅对形式单一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进行规范,即将信贷资产转让 业务分为无追索权资产转让、有追索权资产转让以及资产回购三种。
第七条 无追索权的资产转让业务:是指信贷资产由转让方转移到受让方的资产负债表内,受让方持有购入的信贷资产直至原始借款到期日;由受让方向原始借款人收取本息,并承担信贷资产的风险。也称为买(卖)断型资产转让业务。
在无追索权资产转让业务中,受让方按照购入的原始信贷资产类型计算风险资产,转让方不再计算风险资产。
第八条 有追索权的资产转让业务:是指信贷资产由转让方转移至受让方的资产负债表内,受让方持有购入的信贷资产至原始借款到期日;由受让方向原始借款人收取本息,但保留对转让方的追索权,信贷风险实质上仍由转让方承担。
一旦被转让的信贷资产到期原始借款人不能将资金偿还给受让方时,转让方按合同约定履行担保责任后,原始信贷资产转回转让方。
根据买卖双方约定的担保金额,有追索权资产转让业务可以分为全额担保和部分担保。在有追索权资产转让业务中,转让方因提供偿还保证而发生表外或有债务。
第九条 资产回购业务:是指在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中,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通常早于原始信贷资产到期日),转让方按照约定价格无条件购回被转让信贷资产的业务。
资产回购业务中的交易资产仍然在转让方资产负债表内核算,并在财务报表中予以披露。在转让期间,该资产的利息仍由转让方收取。
此外,当转让方无力回购、或为其提供连带保证的担保方无力承担回购义务时,受让方有权向该资产项下原始借款人追索。转让方应当自转让之日起30日内以书面或公告形式通知原始借款人和原始担保人。
对于被转让信贷资产的管理,可以由受让方自行进行贷款管理和本息清收,也可由转让方作为受让方代理人,继续进行贷款管理和本息清收。
第三章 核算办法及账务处理
第十条 当从信贷资产获得现金流的权利已经到期或转移,并且我行已将与所有权相关的几乎所有风险和利益转移时,才能终止确认该项金融资产。
在贷款未到期偿还前,我行将获取资产相关现金流的权利转移至其他银行或金融机构且与所有权相关的几乎所有风险和利益都同时转移,我行可以终止确认该项资产,但前提条件为我行已通知客户有关转让并获得客户签回的通知书,我行因而不再有权向客户追讨欠款,如未向客户通知有关转让,则不能终止确认贷款,只能确认为卖出回购金融资产等。
第十一条 我行出售的贷款,必须为卖断式,即不含回购条款,并且满足上述第十条所列条件时,才能终止确认该出售贷款并进行表外核算。若我行将贷款转售,但我行对买方提供借款人信用的担保或类似的保证,应认定此贷款的风险没有完全转移,因此不能终止确认此资产。若我行将贷款暂时转售于其他银行或企业,即使转售协议未附带对借款人信用的担保条款,但我行在卖出该贷款时与买方签订了贷款的回购的补充协议,在此情况下,我行对贷款的风险没有完全转移,因此不能终止确认此项资产。
第十二条 签署无追索权资产转让合同,合同双方约定信贷资产风险随资产的转移而转移,且受让方无权利向我行追索,则应终止确认该项金融资产: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贷:贷款
应收利息
第十三条 签署无追索权资产转让合同,但在同一时点我行会以签订补充合同的形式承诺将该贷款在一段时间之后全额购回,或者同时再签订另外一份卖断合同将贷款由被转让方再次以卖断的形式转让给我行。这种情况下,尽管转让协议本身属于卖断性质,但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考虑,该交易属于资产回购业务,与被转让贷款相关的风险并未转移,我行不应终止确认该项金融资产,而应做卖出回购处理: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贷:卖出回购金融资产 借:利息支出--卖出回购金融资产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待将该笔贷款购回时,再做相反的分录。
第十四条 签署承担连带担保责任的资产转让合同。按照合同约定,甲方(我行)对债务人的商业信用风险承担连带担保责任,即甲方保证债务人在乙方(对方银行)受让债权获得清偿前不会出现商业信用风险,能够足额清偿债务,若乙方受让债权获得清偿前因债务人出现商业信用风险未向乙方足额清偿债务,乙方有权就未受清偿的余额追索甲方,要求甲方承担连带担保责任。
这种情况下,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该交易属于资产回购业务,与被转让贷款相关的风险并未转移,我行不应终止确认该项金融资产,而应做卖出回购处理: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贷:卖出回购金融资产
借:利息支出--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利息支出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待将该笔贷款购回时,再做相反的分录。
第十五条 相关收入的处理
在上述信贷资产转移的各类情况下,如我行仍代受让方继续负责贷款管理和本息清收,从原始借款人收取的利息高于转让协议约定支付给受让方利息的,则应视同进行贷款管理所取得的中间业务收入,计入手续费收入: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贷:手续费收入――资产管理费收入
第十六条 我行作为受让方接受其他金融机构转让的贷款时,可分别比照上述的做法,做相反的分录处理。对于附有追索权、回购协议或担保责任的转让协议,应将受让的贷款确认为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借: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利息收入—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XX银行会计部制定并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本办法实施前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内容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篇:发起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会计核算办法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
会计处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会计核算,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财会[2006]3号)、《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办法》(财会[2005]12号)及本行相关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是指本行作为发起机构将信贷资产信托给受托机构,成立特殊目的信托,由受托机构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机构发行受益证券,以该财产所产生的现金支付资产支持证券化收益,将发行金额作为对价偿付发起机构的结构性融资活动。在信贷资产证券化活动中,本行同时作为贷款服务机构接受受托机构委托,负责管理证券化信贷资产。
第二章 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
第三条 信贷资产终止确认的信贷资产转移。本行已将证
-1-券化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时,应当终止确认该证券化资产,并将该证券化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因转让而收到的对价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
终止确认是指将证券化资产从本行的账上和资产负债表内转出。
符合终止确认条件的主要情形包括:
(一)不附任何追索权方式出售金融资产。
(二)附回购协议的金融资产出售,回购价为回购时该项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三)附重大价外期权的金融资产。
转让该证券化资产时如取得了某项新资产或者承担了某项新负债(如因提供保证承担的预计负债等,下同),应当在转让日按公允价值确认该新资产或者新负债,并将该新资产扣除新负债后的净额作为上述对价的组成部分。
第四条 信贷资产不得终止确认的信贷资产转移。本行保留了证券化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时,不应当终止确认该资产;转让该资产收到的对价,应当确认为一项负债,相应的交易费用按融资费用记入当期损益或按收益期摊销。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应当继续确认该证券化资产的收益及其相关负债的费用。
主要情形包括:
(一)采用附追索权方式出售金融资产。
(二)将信贷资产整体出售,但同时保证对信贷资产购买方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等进行全额补偿。
(三)附回购协议的金融资产出售,回购价固定或是原售价加合理回报。
(四)附总回报互换的金融资产出售,该项互换使市场风险又转回到金融资产出售方。
第五条 继续涉入条件下的信贷资产转移。本行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证券化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即不属于第三、四条所指情形),应当分以下两种情况处理:
(一)放弃了对该资产控制的,应当在转让日终止确认该资产。并将该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因转让而收到的对价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转让该资产时如取得了某项新资产或者承担了某项新负债,应当在转让日按公允价值确认该新资产或者新负债,并将该新资产扣除新负债后的净额作为上述对价的组成部分。
在判断是否已放弃对资产的控制时,应当注重转入方出售该金融资产的实际能力。转入方能够单独将转入的金融资产整体出售给不存在关联关系的第三方,且没有额外条件对此项出售加以限制的,表明本行已放弃对该项资产的控制。
(二)未放弃对该资产控制的,应当在转让日按其继续
-3-涉入所转让资产的程度确认有关资产,并相应确认有关负债。继续涉入程度,是指该资产价值变动使本行面临的风险水平。通过对该资产提供保证的方式继续涉入的,其涉入程度为该资产的账面价值和保证金额两者之中的较低者。保证金额是指本行所收到的对价中,可能被要求偿还的最高金额。
本行应当在转让日按上述较低金额确认继续涉入所产生的资产,同时按保证金额与保证合同的公允价值(通常为提供保证所收取的费用)之和确认有关负债。
仅继续涉入证券化资产一部分的,应当将该资产整体账面价值,在继续涉入仍确认的部分和终止确认部分之间,按转让日各自的相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摊,并将终止确认部分的账面价值与终止确认部分的对价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
第六条 本行对特定目的信托具有控制权的,应当将其纳入合并会计报表。
第七条 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涉及的资产抵押债券、继续涉入资产、负债项目在总行统一核算。
第三章 具体会计处理
第八条 作为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证券化资产所有
-4-权上的风险转移程度是会计确认的前提和基础,会计部门应根据相关部门出具的《证券化资产风险及控制权评估报告》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评估报告的要素主要有:贷款账面价值;转移风险比例;保留风险的形式及比例;控制权是否转移;保留控制权的形式;交易产生的新资产、新负债及继续涉入资产、继续涉入负债的公允价值;资产池的具体情况等。评估报告需经分管行领导审批同意。
第九条 金融市场部应于每季末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产生的新资产、新负债及继续涉入资产、继续涉入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重估,总行金融同业管理部对估值进行复审,并将结果提供给会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
有活跃市场的,应当按市场报价确定该新资产、新负债及继续涉入资产、继续涉入负债的公允价值;没有活跃市场的,应当比照类似资产或负债的市场报价、或按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或按市场上普遍认同的计价模型计算的结果,确定新资产、新负债及继续涉入资产、继续涉入负债的公允价值。
第十条 本行应对证券化资产进行表外登记,单独核算,单独管理。
公司银行部或个人银行部应按照信贷系统业务台账格式建立基础资产台账。同时,应根据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的不同,逐笔登记其资产明细,保证所登记信息足以支持本行按
-5-合同约定履行贷款服务机构的相关责任。
第四章 科目设置
第十一条 资产类
增设“1330继续涉入资产”一级科目,核算本行作为发起机构仍保留对所转让信贷资产控制的,应当在转让日按继续涉入该信贷资产程序确认的有关资产。并按继续涉入方式设置二级科目,按证券化合同设置明细账户。
第十二条 负债类
(一)增设“2330继续涉入负债”一级科目,核算本行作为发起机构仍保留对所转让信贷资产控制的,应当在转让日按继续涉入该信贷资产程度确认的相关负债。本科目按继续涉入方式设置二级科目,按证券化合同设置明细账户。
(二)在“250201应付债券面值”二级科目下增设“25020102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成本”三级科目;在“250202应付债券应计利息”二级科目下增设“25010202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应计利息”三级科目;在“250203应付债券利息调整”二级科目下增设“25020302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利息调整”三级科目。核算本行作为发起机构仍保留了证券化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时,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
(三)在“2241其他应付款”一级科目下增设“224123应付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信托资金”二级科目,核算本行收回的证券化信贷资产本息,并按协议应转付受托机构的资金。
第十三条 损益类
(一)在“6051其他业务收入”一级科目下增设“605104信贷资产证券化收益”二级科目,核算本行在证券化交易中由于转让信贷资产收到的对价大于其账面金额时所取得的收益。
(二)在“6402其他业务支出”一级科目下增设“640203信贷资产证券化支出”二级科目,核算本行在证券化交易中由于转让信贷资产收到的对价小于其账面金额时所发生的损失。
(三)在“641113应付债券利息支出”二级科目下增设“64111301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利息支出”三级科目,核算本行作为发起机构仍保留了证券化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时,所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应计的利息。
(四)在“602109委托业务手续费收入”二级科目下增设“60210901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手续费收入”三级科目,核算本行作为贷款机构向受托机构收取的贷款管理服务费或作为资金保管机构向受托机构收取的资金保管费。
第十四条 表外科目
增设“7021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表外一级科目,在本科目下设“702101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本金”二级科目,核算本
-7-行通过证券化转让的信贷资产,设“702102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应收利息”二级科目,核算本行通过证券化信贷资产应收未收利息。
第五章 一般账务处理
第十五条
信托设立时的会计处理
信托成立日,总行核算部门根据实际收到的受托机构资金,以及总行相关部门出具的证券化信贷资产风险及控制权评估报告结果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一)将信贷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时的会计处理。
1.总行将截至转让日信贷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资产转让收取的对价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损益,并将贷款资金划给相关分行。如果取得了某项新资产或者承担了某项新负债,应在转让日按公允价值确认该新资产或者新负债,并将该新资产扣除新负债后的净额作为上述对价的组成部分。会计分录为: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相关资产科目(新资产的公允价值)
其他业务支出—信贷资产证券化支出(当确认损失时)贷:资金清算往来—辖内往来(贷款帐面金额)
-8-相关负债科目(新负债的公允价值)其他业务收入—信贷资产证券化收益(当确认收益时)
2.机构收到总行下划的资金后,对证券化资产终止确认(通过备抵方式),并在表外进行登记。会计分录为:
借:资金清算往来—辖内往来
贷款损失准备
贷:××贷款—证券化终止确认××贷款内部户 收:受托管理贷款—信贷资产支持本金
表外登记时应注明依托设立日及信托名称及代码。3、转让日证券化信贷资产账面价值上有应收未收利息,分支行应继续挂账,待该笔贷款结计利息时,从收到的款项中扣收本行应收利息并进行账务处理。
(二)保留了证券化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时的会计处理。
1.总行在收到受托机构实际汇入的发行资金后,会计分录为: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贷:应付债券—信贷资产支持证券
2.分支机构应对已设立信托的贷款进行表外登记,会计分录为:
-9-收:受托管理贷款—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本金 3.按照直线法对承销费用在信托存续期内进行摊销
借:信贷资产证券化支出——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承销费用
贷:应付债券—信贷资产支持证券
(三)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证券化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时的会计处理。
1.未保留控制权的会计处理比照上述
(一)执行。2.保留控制权的情况下,总行根据《证券化资产风险及控制权评估报告》,按继续涉入证券化资产的程度确认继续涉入资产,并相应确认负债;继续涉入该资产的程度,是指该信贷资产价值变动使本行面临的风险水平。
本行通过对该资产提供保证的方式继续涉入的,其涉入程度为该信贷资产的账面价值和保证金额两者之中的较低者。保证金额是指所收到的对价中,可能被要求偿还的最高金额。同时按保证金额与保证合同的公允价值(通常为提供保证所收取的费用)之和确认有关负债。本行通过剩余权益次级化的方式为信用损失提供保证的,应将因剩余权益次级化而不能收回的现金流量的最大值与收到非现金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之和确认为资产,将因剩余权益次级化而不能收回的现金流量最大值与次级化的公允价值之和确认为负债。同
-10-时,将该资产整体的账面价值,在未终止确认的部分和终止确认部分之间,按转让日各自的相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摊,并将终止确认部分的账面价值与终止确认部分的对价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
总行在实际收到受托机构划付的资金时,会计分录: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继续涉入资产
其他业务支出—信贷资产证券支出(当确认损失时)贷:资金清算往来—辖内往来(终止确认的贷款金额)
继续涉入负债
其他业务收入—信贷资产证券化收益(当确认收益时)
分机构的会计处理同“风险和报酬全部转移”时的情况。第十六条 证券化存续期间的会计处理
(一)保留了证券化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时的会计处理。
1.分支机构仍应按自营贷款的核算要求对已设立信托的贷款进行核算。在贷款本金收回时销记表外科目,会计分录为:
付:受托管理贷款—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本金 2.总行计提、支付利息,会计分录为: 借:利息支出—资产支持债券利息支出
-11-贷:应付债券—应付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利息 借:应付债券—应付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利息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相关科目 3.到期时,归还本金,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债券—信贷资产支持证券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相关科目 分支机构将表外登记的证券化资产全额冲销。
(二)继续涉入资产及负债的会计处理
1.在后续期间,本行应将因提供信用保证而收到的对价在担保合同期间内按时间比例摊销,确认为各期收入,使用实际利率法计提已确认资产的利息。
2.在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时,本行应按照减值金额等额冲减继续涉入资产与继续涉入负债,同时将未终止确认资产的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3.在持有次级证券的情况下,证券受偿时,减少继续涉入资产和负债。
第十七条 本行作为证券化资产服务机构的会计处理 1.分支机构对已终止确认的资产计收利息或收回本金时,会计分录为:
借:××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应付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信托资金
-12-同时,销记表外:
付:受托管理贷款—证券化贷款本金
其中属于初始起算日前的利息确认为本行的利息收入,会计分录为:
借:××存款
贷:应收利息
如果结息日未能全额收取利息,则对应收未收利息进行表外登记,会计分录为:
收:受托管理贷款—证券化贷款应收利息 实际收到利息后做相反分录。
2.分支机构将收回资金按服务合同办法划给信托资产托管账户,会计分录为:
借:其他应付款—应付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信托资金
贷:资金清算往来—辖内往来 3.总行收到服务费后,会计分录为: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相关科目
贷:应收手续费收入—证券化服务收入
第六章 信息披露
第十八条 本行未终止确认所转让资产,或者按继续涉
-13-入资产程度确认某项资产的,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以下内容:
(一)资产的性质。
(二)仍保留的资产所有权上风险和报酬的性质(如信用风险等)。
(三)继续确认所转让资产整体的,应当披露所转让资产的账面价值和相关负债的账面价值。
(四)继续涉入所转让资产的,应当披露所转让资产整体的账面价值、继续确认资产的账面价值及负债的账面价值。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管理办法由总行财务部负责解释,未尽事宜由财务部根据业务情况予以补充。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银行会计核算办法_资产回购业务.详解
XX银行金融资产回购业务核算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金融资产回购业务会计核算,根据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金融资产回购是指本行与其他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法人进行的以金融资产为权利质押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业务,指资金融入方(正回购方,即确认卖出回购金融资产一方)在将金融资产出质或出售给资金融出方(逆回购方,即确认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一方)融入资金的同时,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正回购方按约定回购利率计算的资金向逆回购方返还资金,逆回购方返还或回售原出质金融资产的融资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的核算范围包括:
(一)本行以债券为权利质押的回购交易;
(二)本行以贷款为权利质押的回购交易;
(三)本行以其他资产为权利质押的回购交易。
本行以票据为权利质押的回购交易,其核算办法可参见《XX银行票据贴现核算办法》。
第四条 本行金融资产回购业务会计核算的目标是:
(一)明确回购业务范畴;
(二)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利息收入/支出;
(三)明确相关减值测试的核算方法;
以满足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及对应的《应用指南》之相关规定。
第二章 主要定义
第五条 本核算办法涉及的主要定义如下:
(一)买入返售,即逆回购:本行在买入或质入一笔金融资产的同时,与卖方约定于某一到期日再以事先约定的价格将该笔金融资产售回或返还的交易。
(二)卖出回购,即正回购:本行在卖出或质出一笔金融资产的同时,与买方约定于某一到期日再以事先约定的价格将该笔金融资产购回或取回的交易。
(三)追索权:追索权是指当出售方将金融资产出售时,以后金融资产发生违约,资产购入方可以向出售方追索的权利。
第三章 核算办法及账务处理
第六条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
(一)确认原则
1.本行买入的金融资产,在买入时附有返售协议或追索条款(即该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均未转移、仍由出售方承担); 2.该资产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3.其他出售方对出售资产不符合有关终止确认的条件(具体参见本办法第六章)。
(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范畴
1.贷款的买入返售,即买入的金融资产是贷款。2.债券的买入返售,即买入的金融资产是债券。
3.其他资产的买入返售,即买入的金融资产是应收款项之类的其他资产。
4.无论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是属于买断式或质押式,都属于买入返售资产的范畴。
(三)实际应用
1.相关操作人员应根据买入返售资产的几乎所有风险是否实质性转移到本行,明确该资产的类型,并确定相应的核算科目。
2.对于买入返售资产的成本,按照金融资产的买入价格和相关的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3.本行对于相关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主要范畴有:债券、贷款、其他资产等。
第七条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
(一)确认原则
1.本行出售的金融资产,是指在出售时附有回购协议或可追索条款(即该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均未转移,仍由本行承担)的金融资产;
2.该卖出回购金融资产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3.其他不符合对出售资产有关终止确认的条件。
(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的范畴
1.贷款的卖出回购,即出售的金融资产是贷款。2.债券的卖出回购,即出售的金融资产是债券。
3.不管资产出售是属于卖断式或质押式,当相关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仍未转移时,业务都属于卖出回购金融资产的范畴。
(三)实际应用
1.相关操作人员应判断交易时,该金融资产所有权上的几乎所有风险是否实质性地从我行转出,明确相关负债的类型,并确定相应的核算科目。
2.对于卖出回购金融资产的成本,以金融资产的卖出价格减去相关的交易费用支出后的余额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3.本行出售后回购的金融资产(债券、贷款等),不应该对该金融资产进行脱表的账务处理。
第八条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或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实际是融资业务,一经确认,其所关联的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就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相关损益。
第九条 实际利率的选择
(一)实际利率是:将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或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未来现金流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二)若在回购合同中规定了回购利率,本行统一以合同利率作为收入或支出的确认利率。
(三)若回购合同中没有规定相关的利率,只规定了返售或回购价格,此时,本行采用的实际利率是将未来回购或返售的价格折现为该返售资产或回购负债当期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第十条 由于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的合约期限大多小于半年,因此本行选择按月计息的方式确认利息收入或支出。每月月末将根据合同利率(实际利率)进行手工计算利息收入或支出。
第十一条 本行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在满足下列条件时终止确认:
(一)本行已将原购入的金融资产返售给原出售方,或本行已回购原出售给购入方的金融资产;
(二)本行未保留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所有权上的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或对手方未保留本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所有权上的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
(三)附有追索权的金融资产买入或金融资产出售的相关交易,当相关金融资产已完全偿付时,与其相关的追索权相应失效。
第十二条 在卖出回购金融资产交易到期时,当事实证明本行不能从资产购入方回购金融资产时,本行将终止确认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并相应终止确认原在本行表内的相关金融资产;当事实证明本行不能将购入的金融资产返售予出售方时,本行将终止确认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并相应将购入的金融资产按其资产类别确认(如债券、贷款等)。
第十三条 回购业务属于融资业务,相关损益都是利息收入或支出,本行按融资天数计算利息收入/支出。
第十四条 买入返售交易中,若原出售方不能履约购回金融资产,该金融资产损益本行以抵债资产的处理方法入账。第十五条 卖出回购交易中,因买入方不返售作为抵押的金融资产,本行无法执行购回的权利时,本行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强制执行购回该金融资产,或是按出售该金融资产方式处理,发生的相关亏损,向购入方追讨,追讨不果的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第十六条 本行持有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交易是以融资业务确认,不按持有的资产类别确认,需在表外记录并作为抵押品统计核算。
第十七条 本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不应在表内终止确认,应该确认卖出回购金融资产,需在表外记录相应的金融资产作统计和信息披露之用。
第十八条 买入返售资产初始确认时的会计处理 借: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第十九条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
(一)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计提应收利息 借:应收利息――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
贷:利息收入――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
(二)收到利息时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贷:应收利息――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
(三)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准备
贷: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第二十条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会计处理
(一)按照合约返售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贷: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贷:应收利息――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
(二)卖断式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业务中,当事实证明本行不能将购入的金融资产返售予出售方时,本行将终止确认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并相应将购入的金融资产按其资产类别确认:
借:贷款、交易性金融资产等相关科目 贷: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贷:应收利息——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
贷:现金等相关科目(交易手续费)
注:因取得票据、证券、贷款等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除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时计入投资收益外,其他均应计入取得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
(三)质押式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交易中,原出售方违约后本行获得对方同意或通过法律途径取得该资产的所有权:
借:抵债资产
借: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贷: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贷:应收利息――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
或借: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或贷:资产减值损失――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
(四)质押式买入返售交易中,原出售方违约后本行获得对方同意或通 过法律途径将该资产出售: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借: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贷: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贷:应收利息――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
或借: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或贷:资产减值损失――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 第二十一条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的会计处理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贷:卖出回购金融资产
第二十二条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
(一)卖出回购金融资产计提应付利息 借:利息支出――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利息支出
贷:应付利息――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利息
(二)当支付相应的利息时
借:应付利息――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利息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第二十三条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会计处理
(一)按照合约回购卖出回购金融资产 借:卖出回购金融资产
借:应付利息――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利息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二)卖断式卖出回购金融资产交易中,因买入方不返售作为抵押的资产,本行无法执行购回的权利时,本行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强制执行购回该金融资产,或是按出售该金融资产方式处理,发生的相关亏损,向购入方追讨,追讨不果的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借:卖出回购金融资产
借:应付利息――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利息 借:投资收益――相关资产买卖差价科目
借:贷款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等相关科目 贷:贷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相关科目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XX银行会计部制定并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本办法实施前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内容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四篇: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操作规程
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操作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防范业务风险,根据银监会《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通知》等要求,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买入、卖出或转移信贷资产。
第三条公司建立完善的前、中、后台管理系统,即产品营销、产品研发、风险控制等部门间的分工与协作机制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
第四条公司开办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应当严格遵守以下三条原则:
1、真实性原则,不得与转让方采取签订回购协议、即期买断加远期回购等方式。
2、整体性原则,即转让的信贷资产应当包括全部未偿还本金及应收利息。
3、洁净转让原则,即实现资产的真实、完全转让,风险的真实、完全转移。
第二章机构设置与职责分工
第五条研发创新部负责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研发工作,为公司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开展及创新提供支持。
第六条贷款业务部设置贷款经理岗位,负责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推介工作。
第七条贷款经理推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并对经其初步审查符合公司项目准入条件的项目进行业务洽谈。
第八条贷款业务部主要负责项目尽职调查、项目立项、产品设计与贷款文件制作、发起设立贷款计划、贷款计划的发行与成立、贷款项目管理运用合同签订与落实担保、贷款资金支付、贷款项目管理、贷款收益分配与清算等业务。
第九条合规风控部负责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合法合规性审查、业务风险审查与防范等工作,检测并预防业务风险。
第十条贷款投资决策委员会、关联交易委员会、风险控制委员会负责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审议、审批。
第十一条贷款财务部负责贷款项目账户的开立、销户及财务核算工作。
第三章业务办理条件
第十二条转让的信贷资产需为确定的、正常类信贷资产。单一的、有明确到期日的信贷资产受让贷款产品的期限应与对应的信贷资产的剩余期限匹配。
第十三条不接受银行以理财资金受让信贷资产的委托。
第十四条受让信贷资产,相关交易对手应具备还本付息能力,其中自主管理的信贷资产受让项目及交易对手需符合公司贷款贷款业务准入条件。
第十五条拟转让的信贷资产有保证人的,转出方在信贷资产转让前,应当征得保证人同意。拟转让的信贷资产有抵质押物的,应当完成抵质押物变更登记手续或将质物移交占有、交付,确保担保物权有效转移。
第四章贷款项目管理
第十六条公司亲自履行管理职责,完成信贷资产转让贷款项目尽职调查、风险评审、产品设计、后续管理等工作。
第十七条公司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关于“金融资产转移”的规定及其他相关规定进行信贷资产转移确认,并做相应的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
第十八条公司为每一只信贷资产转让贷款产品单独开立账户,至少配备一名贷款经理。
第十九条信贷资产受让项目管理按照贷款贷款项目管理标准执行。
第五章业务风险管理
第二十条根据公司业务风险管理控制制度中的有关规定对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
第二十一条公司将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风险管理纳入公司的三级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中。
贷款业务部的部门合规风控员负责对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风险进行初步的识别和审查。
合规风控部的合规风控员根据贷款业务部提交的有关业务资料,对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合法合规性、业务风险性进行全面的审查,提出相关风险管理意见,并形成风险审查报告。
风险控制委员会根据合规风控部提交的风险审查报告和其他业务资料,对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和控制。
第二十二条合规风控部定期或不定期对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前、中、后台部门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并及时形成风险管理工作报告,上报风险控制委员会。
第二十三条信贷资产转让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有以下几种:
(1)信用风险,主要是指交易对手违约造成损失的风险;
(2)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市场利率、汇率或金融产品价格变动造成损失的风险;
(3)操作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员工的个人因素导致操作不当甚至违规违约所引发各种损失的风险;
(4)其他风险,主要是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开展中的合规风险、政策风险、政府信用风险等。
对业务风险要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与评估,对主要业务风险要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与管理措施。
第二十四条公司在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过程中积极对信用风险进行防范、管理和控制,重点对交易对手进行详细调查评估并持续跟踪。
第二十五条对于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中的信用风险,重点做好项目测算与持续跟踪,预留适当的风险空间,做好追加保障措施安排。
第二十六条公司要求相关部门及员工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防范操作风险、合规风险、政策风险等各类风险。
第六章信息披露
第二十七条公司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贷款文件约定,及时、准确、充分、完整地向委托人与受益人披露信息,揭示风险。
第二十八条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时间与方式依据贷款文件的约定。一般包括《资金贷款管理运用报告》、《清算报告》、《贷款项目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保管报告》,以及法律法规规定或贷款文件约定需要披露的其他事项。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对在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管理过程中因故意或工作失误引发风险隐患或给公司造成损失的人员,公司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问责和处理。
第三十条本办法由贷款业务一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银行会计核算办法_固定资产
XX银行固定资产核算办法
第一章 核算目标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及时掌握我行固定资产的构成与使用状况,准确计提折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行实际情况,制定本核算办法。
第二章 主要定义
第二条 本核算办法涉及的主要定义如下:
(一)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有形资产。如: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电子设备、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二)使用寿命,是指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本行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应当考虑:预计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法律或者类似规定对资产使用的限制。
(三)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四)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五)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处置该项资产所获得的金额。
第三条 对符合固定资产定义的房屋、建筑物、自有房屋的装修费用、在建工程、电子设备、运输工具及其他固定资产均按照本办法进行核算。满足投资性房地产定义的房屋建筑物,在投资性房地产项下核算。
第三章 核算办法及账务处理
第四条 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一)固定资产的初始确认 1.确认原则:
1.1固定资产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能加以确认: a.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b.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1.2我行所有固定资产均采用成本模式计量。
1.3 对于符合投资性房地产定义的房屋建筑物以及单独确认的土地使用权的核算应参照《XX银行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办法》、《XX银行无形资产核算办法》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理。2.实际应用 2.1 购入的固定资产
购入固定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包括买价、包装费、运输费、保险费和安装调试成本、交纳的有关税金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必要的支出作为原始价值入账。
外购的房屋建筑物支付的价款无法在地上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之间分配的,应确认为一项固定资产。对于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购置计算机硬件所附带的、未单独计价的软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2.2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包括工程用物资成本、人工成本、缴纳的相关税费、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以及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2.3 接收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
应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加上与之相关税费的余额确认为入账价值,在办理完交接手续后计入“固定资产”借方,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2.4 抵债资产转为自用固定资产
抵债资产转为自用固定资产,应视同新购资产,向抵债资产管理委员会提交相应的审批手续,待通过审批后办理相应转账处理,按转换日抵债资产的账面余额转入“固定资产”科目。已计提抵债资产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2.5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
捐赠的固定资产按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无法获得该资产的公允价值时,应参照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入账。如果捐赠者提供的有关凭证所记载的价值与公允价值相差金额较小时,也可依据有关凭证中注明的价值记账。接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各项费用,也应当计入固定资产的原值。
(二)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1.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2.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日常修理费、大修理费用、更新改造支出、房屋的装修费等支出。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为:固定资产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房屋装修费用等,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3.固定资产的减值损失
我行应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减值的迹象。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进行减值测试,即估计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并与其账面价值进行比较,若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则需要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将固定资产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的减值损失,记入当期损益。如不存在减值迹象,则无须进行减值测试,也无须计提减值准备。4.与其他资产的转换
4.1 固定资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当我行自用的房屋建筑物按照管理层的意图停止自用,而改为出租或以增值后出售等投资性用途时,应将该部分固定资产转为以投资性房地产核算,转换前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转换后投资性房地产的入账价值。从固定资产的原价和累计折旧分别转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原价和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4.2投资性房地产转为固定资产
当我行将投资性用途的房屋建筑物按照管理层的意图停止出租改为自用时,应将该部分投资性房地产转为以固定资产核算,转换前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作为转换后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从投资性房地产的原价和累计折旧分别转为固定资产的原价和累计折旧。5.固定资产的处置
固定资产的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转让、报废和损毁、对外投资转出等。
对于因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等转出的固定资产,都应将相应的原值、累计折旧、减值准备、清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清理完成后相应转入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处置利得或营业外支出――资产盘亏及清理损失科目。6.固定资产的清查
为了保证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性,必须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盘点,以掌握固定资产的实有数量,查明有无丢失、毁损或未列入账的固定资产,保证账实相符。根据我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每年在编制决算报表之前,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以保证报表指标的真实可靠。在清查时发现固定资产毁损,在期末结账前,应在扣除责任人或保险公司等赔款和残余价值之后的账面价值,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盘盈的固定资产应作为前期会计差错进行更正,按重置完全价值入账,借记固定资产,估计折旧,贷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净值,贷记以前损益调整科目,在期末结账前结转到以前的未分配利润中。
第五条 固定资产的具体账务处理
(一)固定资产初始确认的账务处理 外购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借:在建工程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接受投资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贷:股本
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抵债资产转为自用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贷:抵债资产 借:抵债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贷:营业外收入
(二)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借:业务及管理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
贷: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借:资产减值损失-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资本化后续支出 借:固定资产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费用化后续支出
借:业务及管理费用――管理费用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三)固定资产与投资性房地产之间的转换 固定资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借:投资性房地产
贷:固定资产 借:累计折旧 贷: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投资性房地产转为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贷:投资性房地产
借: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贷:累计折旧 借: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四)固定资产清查处置 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发生清理费用或清理收入 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应交税费
清理收入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贷:固定资产清理 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净损益 清理净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资产盘亏及清理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清理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处置利得
(五)固定资产清查 固定资产盘盈 借: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以前损益调整
借: 以前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调整上)固定资产盘亏
借:营业外支出-资产盘亏及清理损失 借: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第四章 附 则
第六条 本办法由XX银行会计部制定并负责解释。第七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本办法实施前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内容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