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康复救助项目实施办法

时间:2019-05-13 16:5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康复救助项目实施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康复救助项目实施办法》。

第一篇:安徽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康复救助项目实施办法

安徽省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康复救助项目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方案》和中国残联《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七彩梦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制定本办法。

一、任务目标

2012年,资助实施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300例,根据需要,为术后儿童装配矫形器,进行康复训练。

2013—2015年,各年度任务数另文下发。

二、救助对象要求

救助对象为符合条件的城乡有康复需求的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其中优先资助城乡低保家庭的肢体残疾儿童。

矫治手术主要针对7岁以下肢体残疾儿童常见的、严重影响儿童正常生活和活动、术后效果明显的手术;针对手术适应症,年龄可放宽到18岁。主要的手术适应症包括:

1.先天性关节畸型如马蹄足、先天性关节脱位如髋关节、膝关节脱位;

2.小儿麻痹后遗症、脊膜膨出后遗症等导致肌腱挛缩、关节畸型及脱位;

3.脑瘫或脑损伤导致的严重痉挛、肌腱挛缩、关节畸型及脱位等。

三、救助标准

每例手术平均补贴手术费10000元、术后康复训练费6000元、矫形器装配费1200元。

四、工作体系

(一)组织管理。

省残联制定本省实施方案和计划,组织工作培训;协调省卫生部门,审核确定手术定点医院,督导检查矫治手术医疗工作,协调专业人员做好手术对象的筛查、复查,根据需要,抽调本地优秀医务人员参加矫治手术工作,妥善处理手术医疗纠纷;市残联组织病源筛查、复查和病员输送,协调安排术后儿童康复训练及辅助器具配发工作;负责项目经费管理、任务统计、数据库录入;指导区(县)残联做好术后儿童的跟踪随访工作;定期检查督导,按期报送本市项目年度总结和数据统计,确保任务贯彻实施;加强项目社会宣传,号召全社会关心支持残疾儿童康复。

(二)手术与术后训练。

2012年,手术定点医院为省级医院,负责实施手术,采取院长负责制,落实手术场地和床位,准备所需手术器械、药品及耗品等;选派技术水平高、服务态度好的医护人员参加手术工作,负责术后观察、复查及并发症的医疗处置,进行康复指导和疗效评价;根据需要,安置康复科室进行康复训练,或将术后儿童转介到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

接收术后儿童康复的机构结合手术的康复目标和手术类型及手术的具体情况,配合增强肌力、耐力、平衡、关节活动、步行、姿式矫正等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并根据需要,装配辅助稳定关节、改善异常姿式、防止术后畸形复发等作用的矫形器,以巩固手术的疗效,达到改善运动功能的目标。

五、工作流程

省残联与手术定点医院签订目标责任书。

病源筛查县级残联组织辖区医务人员,初筛出18岁以下适合矫治手术的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填写《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筛查、审批表》相关内容,报市残联;市残联在手术定点医院专业人员指导下,共同对初筛儿童进行复筛,确定手术对象,填写《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筛查、审批表》中的复筛意见,汇总逐级上报至市、省残联。

输送病员县(市、区)残联负责将拟实施手术的病员组织输送到指定的手术定点医院,妥善安排交通、食宿和入院等事宜。

实施手术手术定点医院对手术对象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制定手术方案,签定手术同意书,办理手术意外保险,实施手术治疗;手术完成后,手术医生根据病员术后功能情况,提出术后康复意见,根据需要,安置康复科室或转至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

术后训练省残联协调安置术后儿童到康复机构进行训练,根据需要装配矫形器,术后训练原则上不少于2个月;半年后由省残联统一组织基层残联和手术定点医院、康复机构专业人员对儿童术后康复情况进行跟踪回访,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做好回访记录,拍摄、留存反映功能改善康复效果的影像资料。

统计汇总手术定点医院填写《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登记表》,市残联负责汇总《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登记表》,做好数据库录入。省残联负责填写《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抢救性康复项目汇总表》。

六、经费拨付与管理

1.项目经费由省残联根据项目单位任务指标进行审核,汇总并报省财政复核后,由省财政拨付至省残联,再由省残联及时拨付至项目单位。

2.各地应积极做好对象的筛查、复查、转送、人员培训、社会宣传、康复训练、定期随访等工作,手术和训练费用符合当地城市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项目的应由医疗保险报销,以补充手术和训练经费不足部分。

七、检查考核

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抢救性康复项目检查考核内容包括:项目组织实施、任务指标完成、督导检查、社会宣传、经费管理使用和地方经费匹配等方面。

中国残联会同财政部、卫生部等部门,在项目执行的中期和末期进行评估、验收。

中国残联社会服务指导中心根据项目总体要求,组织专家有重点地深入项目地区进行督导检查,进行年度项目执行情况汇总和反馈,定期通报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以项目促进肢体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深入发展。

省残联定期进行项目的督导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做好督导检查工作记录。定期进行工作总结,报送年度项目执行报告,对突出问题及时与中国残联社会服务指导中心沟通协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八、质量控制

各市在组织实施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工作时,可参考使用《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工作用表》,加强对项目实施的质量控制,相关项目档案由实施地区残联妥善保存。

1.出院手术疗效评价“有效”以上

2.无重大医疗事故发生

3.术后康复训练率≥80%

4.矫形器装配率≥70%

5.家长对儿童手术康复的满意率≥85%。

第二篇:贫困残疾儿童可申请康复救助

贫困残疾儿童可申请康复救助

贫困残疾儿童可申请康复救助

12月14日下午三点半,从资阳区妇幼保健院出来后,赫山区八字哨镇居民黄茵(化名)很高兴,5岁的儿子因患脑瘫一直无法走路,当天的康复训练中,他独立行走了6步。“多亏了这个项目,儿子才有机会接受专业康复治疗。”黄茵说。

黄茵所说的项目是指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自XX年起,我市开始实施,目前已经纳入了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6年来,有不少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得到了帮助。

今年共667名6岁以下残疾儿童接受免费康复训练

徐春(化名)家住资阳区长春镇。

XX年12月,刚出生两个月的儿子患上了脑瘫,智力发育迟缓,右半边身体瘫痪。治疗两个多月后,夫妻俩花光了所有积蓄,不得不将儿子接回家,保守治疗。XX年,村里见这家人困难,帮忙申请了0至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经过两年的康复训练,儿子基本能独立行走了。

近年来,通过这个项目,残疾状况显著改善的孩子很多。4岁的孤独症(自闭症)儿童雷雷一直不愿讲话,3个月的康复训练后,已经能说些简单的词语,还学会了不少儿歌和舞蹈。5岁的脑瘫儿童小全,不能独坐、独站,经过康复训练后,不仅能独坐、独站,在辅助下还能行走。

自XX年起,益阳市残联开始承担0至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XX年,共有667名0至6岁贫困残疾儿童接受抢救性康复服务。

全市共有市妇幼保健院、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资阳区妇幼保健院、桃江县

中医院、南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沅江市特校等6所康复训练机构。

为保障康复机构顺利运行,市级定点康复机构每月接受一次检查,县级定点康复机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两个月检查一次。

目前,参加0至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项目的以脑瘫、自闭症为主,根据患儿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以运动治疗为主,配合脑循环、针灸治疗等。

在参加项目期间,康复训练费用全免,还能获得每月200元的补助。

儿童残疾越早治疗越好

据市残联调查,目前我市6岁以下残疾儿童数量在3000人以上。对于项目外的家庭来说,治疗费用是一项十分沉重的负担。为让更多家庭得到帮助,每年确定受助对象前,残联会做一次摸底筛查,然而,这并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一些家长不愿意承认孩子残疾。”市残联康复科主任谢恩桃说。许多贫困孩子

残疾症状已十分明显,但家长认为是发育过程中的正常情况,拒绝接受治疗。还有一些家长害怕孩子受歧视,不愿承认孩子的缺陷。谢恩桃曾在赫山区桃花仑菜市场遇见一个腿部畸形的2岁女童,多次劝说家人带其到残联接受免费治疗,但家长认为孩子发育迟缓,属正常情况,拒绝接受治疗。“其实,小女孩只要借助矫形器,很快就能正常行走,如果任其发展,很可能终生残疾。”“儿童缺陷越早干预越好,否则,只会越来越严重。”资阳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周训说,1岁以前,是许多残疾病症的最佳治愈时期。脑瘫等病症如果能在1岁前得到及时治疗,可以恢复到一个很好的程度,甚至完全康复。“孩子出生前后半年内,最好每个月到专业机构做一次发育检查,如发现问题及早应对。”

第三篇:0-6岁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

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康复救助工程

一、业务事项名称

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康复救助工程

二、办事指南

(一)救助条件

具有湖北省户籍、诊断明确,并符合相应项目具体要求的残疾儿童。

1.听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项目:本内年龄不超过6周岁,精神、智力、行为发育正常的听障儿童;

2.脑瘫儿童康复训练项目:本内年龄不超过6周岁,诊断明确、有康复训练需求、身体状况稳定的脑瘫儿童;

3.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项目:本内年龄已满3周岁且不超过6周岁,经卫生部门认定的诊断机构确诊的孤独症儿童;

4.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项目:本内年龄不超过7周岁,诊断明确、有康复训练需求、身体状况稳定的智障儿童;

5.苯丙酮尿症患儿救助项目:本内年龄不超过6周岁,诊断明确的苯丙酮尿症患儿。

(二)定点机构

按照《关于申报2016年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定点康复机构的通知》的要求(鄂残康办发〔2015〕10号),经各级残联推荐申报,省残联综合考量2015年定点机构第三方评估、整改情况和全省机构地域分布等因素,确定2016湖北省0-6岁工程定点康复机构118个(见附件2)。所有省0-6岁工程受助儿童只能在上述定点康复机构内进行康复救助。各地残联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与辖区内定

点康复机构签订项目协议,定点康复机构要与受助儿童监护人签订康复协议。

(三)经费保障

省0-6岁工程经费由省与市、州、县分级负担,省财政为每例儿童补贴8500元,各地依据国家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补贴标准配套剩余经费,将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国家“十三五”救助项目补贴标准下达前,各地按“十二五”救助项目每例儿童1.2万元补贴标准配套剩余经费。康复训练费用符合当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项目的,由基本医疗保险按规定予以支付。

项目经费主要用于补贴救助对象康复训练、家长培训、康复档案、评估、教材、食宿等费用。

三、办理流程

(一)申请审批

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家长到户籍所在地县(市、区)残联申报,填写项目申请审批表(附件3),当地残联予以审核,将救助对象基本信息录入省0-6岁工程数据库,并予以公示。

(二)康复安置

定点康复机构凭当地残联审批盖章的项目申请审批表安置受助对象,签订康复协议,建立康复档案,制订康复训练计划,实施康复训练,定期进行康复评估;协助当地残联将救助对象的康复信息录入省0-6岁工程数据库;开展受助对象家长培训。申请在异地定点康复机构安置的,须申报地残联同意,并明确补贴经费支付方式。

(三)补贴经费

项目补贴经费的支付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家长先行垫付费用,康复结束后凭项目申请审批表、康复协议与交费凭证到申报地残联按项目救助标准报销;

(2).残联与定点康复机构签订协议,机构先行安置受助儿童,待经费下拨后,由当地残联与定点康复机构结算费用。

(四)督导检查

省残联对项目实施、经费管理、任务完成和康复质量进行督导,组织第三方开展项目评估检查;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对定点机构进行康复技术指导、项目评估,从数据库中按比例抽查救助对象进行电话回访;当地残联通过实地检查、家长随访等形式开展项目日常管理。

第四篇:安徽省贫困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实施办法

安徽省贫困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方案》和中国残联《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七彩梦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制定本办法。

一、任务目标

——2012年为220名贫困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服务。

——2013—2015年,各任务数另文下发。

二、救助对象

——经卫生部门认定的诊断机构确诊的孤独症儿童;

——年龄3—6周岁;

——救助对象为符合条件的城乡有康复需求的贫困孤独症儿童,其中优先救助城乡低保家庭的贫困孤独症儿童。

三、救助标准

按每年人均12000元标准对康复训练给予补助

四、工作体系

(一)组织管理。

——省残联会同相关部门成立康复项目办公室,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协调有关部门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下达任务;审核定点康复机构;下发《贫困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卡》;组织培训;检查、督导各地项目执行进度和质量;监管各地资金使用;考核评估项目执行成效。

——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负责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与管理;做好项目公示、档案和数据填报、检查评估、统计项目数据等工作。

——市残联会同财政、卫生、教育等部门成立康复项目办公室,负责救助对象的筛选与上报工作;申报定点康复机构;安排救助对象进入康复机构训练;检查、督导项目开展情况;监管经费使用;做好本市项目档案和数据统计上报工作;做好家长培训和项目宣传工作。

(二)训练服务。

——项目专家组省残联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项目专家组,依照中残联标准制定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基本规范和检查评估实施办法,推广实用康复技术,促进孤独症儿童全面发展,融入社会生活;有重点地深入康复机构开展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参与项目实施成效的检查评估。

——定点康复机构做好康复专业人员和基本设备设施的配置,保证开展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必要条件;采取机构集中评估、训练和家庭康复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救助的孤独症儿童进行系统康复,定期进行康复评估和总结,提高康复质量,促进机构康复向社区、家庭延伸。

五、工作流程

(一)确定定点康复机构。

——省残联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康复机构资源调查,在省内选择有一定工作基础和服务能力的市,经过省级评审,确定达到机构准入标准的康复机构作为项目实施单位(公办、民办、民办公助皆可,优先选择融合式教育模式的康复训练机构)。

——省项目办公室与确定的定点康复机构签订项目协议书,明确各自责任,并将定点康复机构名单上报中国残联康复部备案。

(二)确定救助对象。

——项目实施的周期为1年,年龄在3—6周岁范围内(最大年龄不超过6周岁)。

——对符合救助条件的贫困孤独症儿童,由家长(监护人)申请、居(村)委会推荐、家长或监护人在户口所在地残联填写《贫困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申请审批表》和《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安置(转送)考核表》,经市残联审核批准后,向救助对象发放《贫困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卡》,安排定点康复机构。没有定点康复机构或康复机构不能满足本市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市可将残疾儿童转介输送至外市的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救助对象每年审核一次,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受助对象发生正常变更,须受训满半年并提前1个月告知项目地区残联,经项目地区残联确认备案后方可变更。因特殊原因中止康复训练的,定点康复机构应及时上报项目地区残联,注销其救助卡。受助对象发生变更后,项目地区残联应在1个月内重新筛查确认救助对象,使用剩余的康复经费对新确认的救助对象进行康复救助,并将变更情况存档备查。如受助对象需变更定点康复机构,需受训满半年并提前1个月告知项目地区残联,经残联确认备案后才能变更。为保证康复效果,原则上救助对象在年龄许可范围内应给予连续救助。

(三)实施系统康复。

救助对象到选定的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要根据《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表(试行)》(全康办〔2009〕26号),对救助儿童进行基线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别化训练计划,开展康复训练、家长培训工作;按要求定期进行评估,掌握并跟踪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效果,及时调整康复训练方案。定点康复机构负责为收训的贫困孤独症儿童建立个人救助康复档案,登记填写效果评估情况,保存好教学计划、训练记录、评估记录等资料备查。

(四)档案数据填报。

——定点康复机构负责做好新收训儿童登记和康复效果评估工作,定期将救助儿童接受康复救助相关信息录入《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数据库管理系统》;省项目办公室会同各市残联负责及时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并于每年1月15日前将审核后的上一数据库上报中国残联信息中心。

——各市残联和项目执行单位负责做好项目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及声像资料)的收集、积累、存档,并于每年12月31日前,撰写绩效报告上报省项目办公室(格式要求参看康函〔2010〕43号)。

(五)做好转衔服务。

承担任务的康复机构和当地残联要重视孤独症儿童早期康复与学前(义务)教育的衔接,在持续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为达到一定能力的适龄儿童争取上学的机会,及时协调有关方面,为其入园、入学提供必要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使他们能够融入社会生活。

六、经费管理

——项目经费由省残联根据各市任务指标进行审核,汇总并报省财政复核后,由省财政拨付各市财政局,各市财政部门应及时将项目经费拨付至项目单位。

——项目提供的康复训练经费包括:救助对象康复训练费、康复效果评估费、训练教材费、家长培训费、食宿费及家庭指导费。

——定点康复机构应确保12000元康复救助经费供救助对象持续使用1年(有寒暑假的机构为10个月),并将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每月定期记入《贫困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卡》,每项记录均须由救助儿童法定监护人签字确认(此卡由救助儿童法定监护人负责保存)。

——承担项目任务的定点康复机构不得向救助对象收取任何费用。

七、工作要求

——注重提高康复训练质量省、市残联应加强对康复机构的指导,逐步提高康复训练质量,坚持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自然环境支持的教学模式,规范孤独症儿童康复课程设置,开设沟通、游戏(交往)、运动等课程,通过个别化训练解决儿童的个体问题,在此基础上,注重与普通小学教学模式的衔接。

——注重开展培训工作省残联定期组织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积极发挥省级康复中心的示范作用,开展业务指导,采取集中培训、巡回指导、业务交流、教学示范等形式,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定点康复机构在开展康复训练的同时,按项目要求定期开展家长培训工作,征求救助对象家长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加强家长培训工作,做好相关培训档案的管理。

八、检查考核

——检查评估内容包括:项目组织管理、儿童诊断、康复训练效果、档案上报、经费管理和使用、数据统计、项目宣传、家长满意度等方面。

——省残联根据项目总体要求,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的督导检查,总结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推动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深入发展。

——省残联会同财政等部门适时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验收。

——各市残联定期进行项目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做好督导检查工作记录。定期进行工作总结,对突出问题及时与省项目办公室沟通协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第五篇: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办法

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办法

根据国务院《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XX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X政规〔2018〕X号)和《XX市政府印发<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办法>的通知》(X政规〔2019〕X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主要内容

(一)救助对象。

救助对象为符合救助条件的0-6周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优先救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残疾儿童和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的残疾儿童;残疾孤儿、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的残疾儿童。

(二)救助条件。

1.具有本县户籍,有康复需求的;

2.经县级或县级以上专业医疗机构诊断并评估认定,有相应康复适应指征,通过康复服务可以达到功能重建或改善的;

3.残疾儿童家庭或监护人能保障受助残疾儿童在定点康复服务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

(三)救助内容和标准。

救助内容以减轻功能障碍、改善功能状况、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手术、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服务项目及补助标准按《XX县0-6周岁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救助补助标准》执行(见附件)。

(四)工作流程。

1.申请。残疾儿童监护人向县残联提出申请。监护人也可委托他人、社会组织、社会救助经办机构等代为申请。申请时应如实提供残疾儿童、监护人(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和残疾儿童的残疾人证或县级及以上专业医疗机构诊断证明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填写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申请表。

2.审核。县残联按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相关标准和规定负责对残疾儿童相关情况进行初审核、认定,按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残疾儿童;以及残疾孤儿、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的残疾儿童的救助申请,由县残联与民政、扶贫部门进行相关信息比对后作出决定。

3.救助。符合救助条件的,由残疾儿童监护人(代理人)在相关定点康复训练服务机构范围内自主选择机构并接受康复服务。必要时,由市残联和卫生健康等部门指定的医疗、康复机构做进一步诊断、康复需求评估。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服务机构由县残联会同卫生健康局、教育和体育局、民政局等部门按照公开择优原则选择确定。跨地区接受康复服务的残疾儿童,需经县残联开具转介手续至市残联,市残联审定同意后,转介至省内定点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服务训练。

定点康复服务机构接收残疾儿童时应核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申请表和残疾儿童身份信息,填写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接收表,并在3个工作日内反馈县残联。定点康复服务机构根据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申请表,按照残疾儿童实际康复需求和康复服务技术标准与规范,为残疾儿童提供个性化康复服务。定点康复服务机构应建立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如实填写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记录表,做好医疗、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服务记录。康复服务机构要严格按照各类残疾儿童康复项目服务规范开展康复服务。

4.效果评估。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服务机构要对在训残疾儿童每进行阶段性康复评估。县残联牵头建立专家技术指导组,每年组织专家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服务机构进行康复服务效果评估。对未达到评估效果的定点康复服务机构责令进行整改,整改期限为6个月。对未按规定期限整改到位且符合法律规定的,依法解除服务协议,取消定点服务资格。

5.资金结算。采取市、县两级结算方式,在定点康复服务机构接受康复服务发生的费用,定点康复服务机构在服务结束后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费用结算表及费用明细报县残联。

残疾儿童在定点康复服务机构接受康复救助项目服务发生的费用,经县残联审核后与定点康复服务机构直接结算。结算周期按季度和实际发生的支出进行结算。县残联救助的残疾儿童经转介到异地定点康复服务机构接受康复救助项目的,经县残联审核后与定点康复服务机构直接结算。

在资金结算过程中要简化手续,方便残疾儿童和定点康复机构,努力实现“最多跑一次”、“一站式结算”,切实提高便民服务水平。

(五)经费保障。县政府应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纳入政府预算。在中央、省财政补助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由县政府通过财政预算安排给予落实。

二、组织实施

县政府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单位和个人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对违纪违法的严肃追究责任。残联组织和教育、民政、财政、医疗保障、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分工协作,共同组织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

县残联要切实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会同相关部门做好宣传发动、儿童残疾筛查、定点康复服务机构准入与退出监管、救助对象评估审核工作;组织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检查、指导、评估、培训等工作。县残联牵头制定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服务机构准入标准和服务规范。对康复资金使用进行检查、监督。

县教育和体育局支持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具备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服务机构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融合教育幼儿园开展0—6周岁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为残疾儿童就近就地提供康复服务。

县民政局负责福利机构收留抚养的残疾儿童以及残疾孤儿、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加强对所属康复机构的组织管理和有效监管。具备条件的康复训练机构要积极将残疾儿童纳入康复服务当中去。持续开展“XX计划”、“XX爱心助残”工程等项目,抓好推进落实。对低保家庭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仍有特殊生活困难,符合条件的,可通过临时救助、慈善救助予以救助。

县财政局负责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

县医疗保障局负责对纳入医疗保险范围的定点医疗机构为参保人员提供的医疗服务行为进行管理、监督,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将符合规定的残疾儿童康复项目纳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并逐步扩大支付范围,提高报销支付比例。

县卫生健康局负责医疗康复机构的资质审定和管理监督,加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康复技术培训。落实《0—6周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试行)》,建立新生儿及儿童致残性疾病和出生缺陷筛查、诊断、干预一体化工作机制。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要做好营利性康复机构登记注册,加强对康复机构价格行为监督,督促康复机构建立健全内部价格管理制度,对康复机构价格违法行为依法严肃处理。

三、有关要求

(一)加强能力建设。

1.提高举办康复机构的能力。县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残疾人数量、分布状况、康复需求等情况,制定康复机构设置规划,举办公益性康复机构,将康复机构设置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用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管理综合信息平台。

2.提高机构和人员服务能力。加大对儿童康复机构设施、设备投入,不断提升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康复人才教育培训培养,不断提高康复服务从业人员能力素质;切实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经办能力,确保事有人做、责有人负。

3.提高社会力量康复服务能力。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康复机构建设,鼓励多种形式举办康复机构。社会力量举办的康复机构和政府举办的康复机构在准入、执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非营利组织财税扶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执行相同的政策。充分发挥村(居)民委员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慈善组织和残疾人专职委员、社会工作者、志愿服务人员等作用。

(二)加强综合监管。

1.完善部门协作监管机制。教育和体育局、民政局、卫生健康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和县残联要按照各自职责完善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服务机构管理相关政策,共同做好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服务机构监督管理。

2.建立定期检查综合评估机制。县残联协教育和体育局、民政局、卫生健康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指导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服务机构规范内部管理、改善服务质量、加强风险防控,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和安全责任事故,确保残疾儿童人身安全。

3.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县残联协民政局、卫生健康局等部门要建立覆盖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救助对象家庭的诚信评价和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建立黑名单制度,做好公共信用信息记录和归集工作。

4.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县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要加强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发生挤占、挪用、套取等违法违规现象。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和资金筹集使用情况要定期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加强宣传动员。

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有关部门要加大残疾预防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公益短信、微信、微博、网络等新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政策解读和宣传教育,强化政府主导、全民关爱的责任意识,积极引导全社会强化残疾预防和康复意识,帮助残疾儿童监护人准确知晓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相关内容。建立健全舆情监测预警和应对机制,理性引导社会舆论和家庭预期,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宣传报道先进事迹,营造关心、支持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全面实施。

附件:

XX县0—6周岁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救助补助标准

序号

项目内容

补助标准

资金来源

备注

聋儿人工耳蜗

7.5万元。其中:人工耳蜗产品采购4.5万元,手术费1.2万元、康复训练费1.8万元/年(10个月)。

中央、省财政

耳蜗产品及手术一次性救助。

康复训练0-6周岁年龄段内可连续救助。

聋儿助听器

2.16万元。其中:助听器产品采购0.24万元,验配费0.12万元,康复训练费1.8万元/年(10个月)。

中央、省财政

助听器产品一次性救助。康复训练0-6周岁年龄段内可连续救助。

肢体残疾儿童

康复训练费2万元/年(10个月)。

中央、省财政

康复训练0-6周岁年龄段内可连续救助。

矫治手术1.72万元。其中:手术费1万元,术后矫形器装配0.72万元。

一次性救助。

智力残疾儿童

康复训练费1.8万元/年(10个月)。

中央、省财政

康复训练0-6周岁年龄段内可连续救助。

孤独症儿童

康复训练费1.8万元/年(10个月)。

中央、省财政

康复训练0-6周岁年龄段内可连续救助。

辅助器具适配

视力残疾儿童人均1000元。

中央、省财政

适配视力类辅具2年内不重复补助。

肢体残疾儿童大腿假肢3000元、小腿假肢1200元、膝离断和髋离断假肢

装配假肢1年内不重复补助;装配矫形器1

5000元。矫形器装配人均1500元。其他肢体类辅具补助人均1000元。

年内不重复补助;其他肢体类辅具2年内不重复补助。

下载安徽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康复救助项目实施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康复救助项目实施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30余名贫困残疾儿童获得康复救助

    XX30余名残疾儿童获康复救助近日,笔者在XX县妇幼保健院获悉,该县30余名残疾儿童通过筛查获得国家“七彩梦”行动计划和省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

    安徽省贫困脑瘫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实施办法(5篇可选)

    安徽省贫困脑瘫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方案》和中国残联《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七彩梦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制定本办法......

    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办法(5篇范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改善我市残疾儿童康复状况、促进残疾儿童全面发展、减轻残疾儿童家庭负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依据《国务院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8......

    山东省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实施办法

    山东省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实施办法 时间:2013-08-06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0-6岁是残疾儿童的最佳康复期,对其进行科学的抢救性康复,可以最大程度地补偿儿童生理和心理上......

    贫困精神病患者住院医疗救助项目实施办法

    贫困精神病患者住院医疗救助项目实施办法 为确保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康复项目的有效实施,依据《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使用管理办法》和《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

    塔城地区聋儿(助听器)康复救助项目实施办法5篇

    为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方案》和中国残联《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七彩梦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制定本办法。 一、任务目标 ——2012年,为......

    XX县精神、智力残疾人康复救助项目实施办法

    XX县精神、智力残疾人康复救助项目实施办法为进一步做好我县精神残疾人医疗康复救助工作,确保全县精神残疾人得到个性化的诊疗服务,能持续服用基本的治疗药物,结合我县残疾人康......

    塔城地区聋儿(人工耳蜗)康复救助项目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方案》和中国残联《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七彩梦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制定本办法。一、任务目标——2012年,为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