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共五则)

时间:2019-05-13 16:1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篇: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章 职业理念 本章考点

1、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 理解“人的全方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省心缺憾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第一节 教育观

一、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观

(一)教育观 教育观是指人们对教育这一事物以及它与其它事物关系的看法。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它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教育目的。

(二)素质教育观

1、定义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入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2、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3.外延—— 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三)素质教育馆的产生与发展 1.素质教育观的产生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末提出的一个概念。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等。应试教育把教育活动的评价环节作为教育目的所在,把人的素质的某个方面作为全部,教育活动本身和教育培养对象被严重扭曲。因此,应试教育不仅背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的人才。素质教育观扭转了应试教育观,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2.素质教育观的发展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素质”。

1996年3月由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和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的产生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这标志着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四)中学素质教育 1.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 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是指国民素质教育的形式,与其他层次、形式相同的性质。中学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基础性,即中学素质教育培养受教育者作为国家公民的基础素质。中学素质教育应当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中学生的教育。2.中学素质教育的特殊性 中学教育包含初中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中学素质教育是顺应初中学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

(一)质教育的具体目标 1促进学生的身体的发育 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 3早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品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一,面向全体。我国这些年努力实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面向全体,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进到学校里来,进到班级中来。比如说教师赞许的目光是不是只给了前三排,教师的微笑、点头或关注等,是不是只给了那些成绩好的孩子、听话的孩子,这就是考验教师是不是面向全体。第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把这个方针贯彻好、落实好,在这方面不能有任何放松。第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上做得非常好,也得到了世界性的公认,但是在能力培养上还需要进一步努力。知识是重要的,但是知识不能成为限制人们思维空间的东西,而应该成为人们进一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展能力的基础。不是把人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把知识融入人的认知结构中,能够活化起来。同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这些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相当程度上是靠劳动力的价位优势,但是纵观全球,不能靠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成为世界一流国家,所以我们不仅要有“中国制造”,我们还要有“中国创造”。第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谁都想有创新,怎么实现创新,必须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弘扬主动精神,就要求教师启发式教学。第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教是为了不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让学生会学,不仅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这样一个时代,我国的基础教育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改革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条件。

(二)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2.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3.理化教师在职锦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三)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四)教学内容要与生活紧密结合

(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素质教育观的运用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1、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的区别 2.价值取向的区别 3.教育方针的区别 ①从指导思想上看:升学率、提高国民素质 ②从教育目的上看: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 ③从教育对象上看:少数人的英才教育、普及的通才教育

④从教育内容上看:考什么教什么、德智体美全面 ⑤从课程结构上看:学科课程、各课程平等对待 ⑥从学生课业负担上看:课业繁重;灵活 ⑦从师生关系上看:管与被管、教与被教;平等、双向交流 ⑧从教育方法上看:被动;主动 ⑨从教学途径上看 :课堂和书本;多种途径 ⑩从评价标准上看:以分为导向;学生个性健康、完善发展、多元评价

(二)素质教育的实施障碍

1、对素质教育的误解

2、沉重的课业负担 第二节 学生观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和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重返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 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2.“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延展 “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因为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独 立的个人。以人为本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学生观,也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理解: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二)“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

学生观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支配着教育者的行为,决定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或师生 关系),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是在一定的思想认识基础之上展开的,而这种思想认识的核心就是学生观,换句话讲,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教育者会依据已有的学生观来展开教育工作,并产生相应的教育结果。科学合理的学生观有助于建立和谐的良性师生关系,有助于高效地开展教学 实践,自然也就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以人为本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把学生真正的当做“人”来开展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 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时间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学生作为个体,具有主观的意志,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考量之后做出的判断。(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学生的主体性的根源在于个体需求与责权的统一,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认识的主体,因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主需求和动力,拥有享受相关需求的权利。2.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 个方面所发生的质、量、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及结果,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生作为发 展的人,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学生发展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身心发展上,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身心特征。(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以人为本学生观要求教师应当把学生看做是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 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 以人为本学生观不仅要求将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看待。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成 长。以人为本学生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不等于各个方面的平均化发展,教育活动涉及到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与 内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要求每个受教育者作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个体,各个方面都能够获得 应有的发展,同时也要承认人的各个方面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差异性,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各 个方面的发展指标。(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它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三)中学生的发展特点 中学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面对的学生是中学生,处于中学阶段的中学生具有其独特的发展特点,中学生的发展特点主

要体现在:身心发展、主体性发展和具体教育内容发展三个方面。首先,中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鲜明的特点。其次,中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特点是指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进步与提升。最后,中学生在具体的德、智、体、美等教育内容方面也有着鲜明的发展特点。(四)全面发展学生观的基本要求 中学生的全面的发展要求教育者必须根据中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开展具体的教育活动,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应当着重从身心发展要求、主体性发展的要求、中学生社会文化素质要求三个方面去展开工作。(1)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中每一个教育者都应当关注的,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对中学生 身心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是,中学生生理健康要求得以实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求得到充分满足。(2)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要求 中学的主体性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全面发展的中学生观对中学生主体性 发展提出的要求是,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起全面发展的人所需要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的 意识。(3)中学生社会文化素质发展的要求 全面发展是对中学生社会文化素养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在德智体美等方面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 必要的准备和支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育公正与中学生的共同发展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来开展教育活动,要遵循“教育公正”的原则,处理好学生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问题。(一)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 所谓教育机会均等,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入学机会均等;一个是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二)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 1.学生的性别差异与共同发展 性别作为一种自然状态,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遗传基因的差异,会给不同性别的人带来发展的差异。所谓不因性别而造成受教育者的发展差异,做到促进男生和女生的共同发展,就是要做到不要因性别而形成一种性别学生发展的优势和另一性别学生发展的劣势。2.学生的民族差异与共同发展

民族是历史形成的,不同的民族在语言、习俗等方面有差异。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在我国中学教育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注意到民族差异,做到不同民族的学生共同发展,特别要注意少数民族学生的发展。3.学生的地域差异与共同发展 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着地域发展的差异。坚持“以人为本”,也要做到不同地域的学生得到共同发展。4.学生家庭背景的差异与共同发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然而社会中的家庭却千差万别。家庭有经济情况的差异,有家长社会地位的差异,有家长文化水平的差异,有家长性格的差异,有家长教育子女水平的差异,还有家庭结构的差异。家庭的这种种差异,可能会影响中学生的发展。5.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与共同发展 在教育活动中“以人为本”,特别要注意正确地对待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要给予身心发展状况不同的学生以同样的关注,以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第三节 教师观

一、中学教师职业的认识(一)教师观及教师专业观 所谓“教师观”是指关于教师职业的基本观念,从广义上看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 识、看法和期望的反映。从狭义上看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以及科学履

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1.教师职业与专业 教师工作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具有专业的基本特性。第一,教师职业具有一定的职业声望。第二,教师需要经过严格的职前专业训练。第三,教师具有专业自主性。第四,教师职业有自己的专业标准。第五,教师实践是现代教育科学重要的专业研究领域。2.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1)传道者的角色(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3)示范者的角色(4)管理者的角色(5)朋友的角色(6)研究者的角色

3、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1)复杂性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师劳动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单方 面发展的人。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训练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智 力、培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人。教师不仅要经常在同一个时空 条件下,面对全体学生,实施统一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 情况因材施教。(2)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因材施教。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 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每 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②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方法的变换或改革。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也要结合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教师自身 认识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不断调整、改进、创新。③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 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4)劳动空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教师劳动空间的延续性是由于教师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长度,也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 间界限

劳动空间的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 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这个特点是由影响学生发展因素的多样性决定的.(5)长期性和间接性 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6)个体性和群体性 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个个教师的个体劳动来完成的。每个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和空

间上,在一定的目标上,都具有很强的个体性特点。所以,从劳动手段角度来看,教师 的劳动主要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的。同时,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 影响的结果。(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首先,教师再也不能以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和目的,而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的 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 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人 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实施 课程的做法。教师要整体理解基础教育课程的结构系统,熟悉国家课程方案,理解国家 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理解课程实施中从“专家课程”到“现实课程”的 转变过程,正确认识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变过去习惯的“教教材”为“用教材

教”,创造性地使用国家课程教材,积极进行国家课程地方化、校本化的实践探索。同

时,积极参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培养开发课程、评价课程、主动选择和创造

性地使用新课程教材的能力。(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 研究,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 角色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2.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首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 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有缺点和过 错的学生。其次,尊重学生意味着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体罚学生,不大声训 斥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最后,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教师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 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也包括价值观和做人。(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新课程强调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 监控的能力。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新课程强调课程的综合,这种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

二、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人的专业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是教师不断的获取新知识,增强自身专业能力,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以适应教育工作需要,不 断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过程。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2、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3、恒宇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重视沟通,加强交往和合作能力

5、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师专业发展内容

1、专业理想的建立

2、专业人格的形成

3、专业知识的扩展与深化

4、专业能力的提高

5、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

6、专业自我的形成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职前培训

2、入职培训

3、在职培训

4、自我教育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观摩的形式有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两种

2、开展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也称微型教学,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一般将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3、进行专门训练 a.每天进行回顾 b.有意义的呈现新材料 c.有效的指导课堂作业 d.布置家庭作业 e.每周每月都进行回顾

4、反思教学经验

(五)教师专业发展的的阶段理论 1.教师成长的三阶段理论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2、教师发展的五阶段理论 a.新手阶段、b.优秀新手阶段、c.胜任阶段、d.能手阶段

e.专家阶段

(六)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 1.终身学习意识 A.终生学习的提出——终生教育,是指人们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 一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种教育形态,具有时间的延展性; 二是包容了现代所有的教育形态在内的教育过程,他并非单一或纯粹的教育形态,更多的是一种教育理论和教育形态。B.终生学习的内容 第一,学会学习第二,通晓自己所教学课,成为学科专家。第三,学习有关教育的学问。第四,学习信息技术。C.终生学习的要求 第一,有不断的学习意愿,把学习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成为生活的需要。第二,安排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无论是比较专门的时间,还是生活中的“边角料”,都尽可能能用来学习。第三,把学习与工作改进、生活改进等联系起来,是学习有所运用,发挥学习的作用,不是为学习而学习,而是为变化为发展而 学习,要有强烈的应用意识。第四,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术,提高学习的效率。2.自主发展的意识——在教师发展上,由被动发展和主动发展或自主发展两种方式。自主发展:第一,自我诊断,即教师要了解自己在专业上的优势与不足,对自己发展的目标有设计。第二,自我规划,即通过一定的形式设计自己专业发展的计划,设计一定时期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和具体实施。第三,寻求支持,即主动的寻求专业发展的支持和各种资源。第四,自我评价,即能够对自己专业发展的结果、进步情况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三 中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素质,是指能顺利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包括职业道德修养、学科专业素养、教育专业素养、职业心理素养。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对待事业:忠诚人民的的教育事业 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3.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4..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教师专业知识素养 1.本体性知识a.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B掌握该学科的知识体系即相关知识 C学科发展的历史即趋势 D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条件性知识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管理的知识 3.实践性知识

包含对具体学习目标、教学情境、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相互关系的认识,他帮助教师“具体怎么叫”的 问题 4.文化知识 教师的文化知识是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是指教师应具备的一般的人文知识、社会科学和自然 科学知识,以及基本的艺术素养

(三)教师专业教育素养

1.具有基本的教育学科知识 教育科学知识是专业素养的基础。其中,教育学、心理学及学科教育是教师受应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 育学科,此外,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史、教育技术学等学科也需 要学习。2.先进的教育理念 3.较高的专业教育能力

(四)教师职业心里素养 1.良好的情感特征——真诚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教师热爱和关心学生的程度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极大。爱心是教育的前提 2.积极稳定的情绪特征——教师等工作性使其情绪波动会直接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应任何时候应以积极稳定的情绪状态投入教 育活动中,积极调适不良情绪。3.良好的性格特征——教师因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太度、开朗豁达的良好性格和对己对人的宽容精神。

四、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

(一)教师职业的责任 教师职业责任是指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培养 社会主义新人,换句话也可以说,人民教师的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二)教师职业的价值 1.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 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是指教师职业对他人、集体、国家、社会和人类都有巨大贡献,能够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提供精神财 富,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者。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承担着人类文明传承的责任。2.教师职业的个人价值

指教师职业的个人价值指教师职业可以满足教师的个体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教师获取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劳动。教师职业的个人价值主要是通过其社会价值的实现而实现,教师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当代教师的个人价值首先表现为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

第二篇:小学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

第一节 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的实质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两全”的目标,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素质教育的基点是通过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素质教育的目标

4.素质教育的要求

5.素质教育的内容结构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最终主要落实到学科课堂教学之中。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科课堂教学,应该努力从多方面人手,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1.把教学目的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2.构建紧密的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

3.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

4.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

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三、教育现象:

教育现象是以培养人为主体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现象有三个内涵:

1.教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古今中外已经存在或正存在于现实中的存在物.它是可感知到的、可认识的。

2,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它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

3.构成教育现象的一个重要规定性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社会中的观察、模仿等学习形式,虽可获得零星的知识技能,但不属于教育现象的范畴。

第二节 学生观

一、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

1.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人类在劳动中产生,人类因劳动的异化而异化,因劳动的解放而解放,因劳动的发展而发展。

2.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全面地拓展、张扬、提升人的一切能力,如人的体力、智力、自然力、道德力、现实能力和内在潜力等。

3.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人的劳动从来就是社会的劳动,因而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

“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个人的全面性,就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与他人之间的普遍的交往和全面的关系。因为只有进行普遍的交往才能扩大人的视野,才能造成人与人之间普遍的交往、全面的联系。

4.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

人的个性,是个人的自我意识及由此形成的个人特有素质、品格、气质、性格、爱好、兴趣、特长、情感等的总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就是指这一“总和”的全面发展。自由个性的充分发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体现和最高目标,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内涵。

5.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使人的需要有可能向多方面发展。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剥削制度被消灭,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的需要将呈现丰富性和多面性。

6.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没有个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中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是人的素质的普遍提高,是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发展,而不是部分阶级、阶层和个人的片面发展,更不是某一个体或社会集团的特殊嗜好的畸形扩张和繁衍。

二、“以人为本”的含义:

所谓以人为本;洪基本含义简要说就是: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就要坚持: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学生是社会中的人;学生是有一定文化背景的人。在“以人为本”的新形势下,在素质教育中,学生是完整的个体,教师应该对学生毫不犹豫地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学生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需要尊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支持,师生之间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用新的学生观来指导教育工作,培养社会主义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四、人本主义:

人文主义是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综合构建起来的涵括人的价值、尊严、情趣、意志、道德、态度、人性等的一种文化精神和生活准则,它“以实现完整人性为基础,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目标”。

五、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独立个体,他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由于遗传、后天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影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育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三节 教师观

一、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自身专业精神、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提高与完善的专业成长和专业成熟的过程。

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要使教师掌握较高的专门(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2)经过较长时间的专门职业训练,掌握教育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并需经过“临床”学习。

(3)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4)教师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即进修的意识和不断学习的能力,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自我反思:梳理问题,明晰视野,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

(2)同伴互助:专业切磋、共享经验、共同成长。

(3)利用书报、网络在资源共享中前进。

(4)专家引领:借力登高,登高而望远。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师培训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4.教师专业发展新要求(1)新旧比较适应变化。(2)重在互动,注重过程。(3)尊重个体差异。

(4)倡导方法。促进学习。

二、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于l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PaulLengnand)正式提出。

1.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即“活到老,学到老”。

2.终身教育的特点

(1)终身性

这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

(2)全民性

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员达贝提出终身教育具有民主化的特色,反对教育知识为所谓的精英服务,使具有多种能力的一般民众能平等获得教育机会。而事实上,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生存,而要学会生存就离不开终身教育,因为生存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会生存必须会学习,这是现代社会给每个人提出的新课题。

(3)广泛性

终身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可以这么说,它包括人的各个阶段,是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终身教育扩大了学习天地,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4)灵活性和实用性

现代终身教育具有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人决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

三、教师职业:

教师职业素质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社会、集体、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1.教师职业的内涵

(1)揭示了教师职业素质的独特性,说明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种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是教师在其现实职业生活中应遵守的和所应具有的。

(2)揭示了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素质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从这些规范或准则中内化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2.教师职业素质的本质

教师职业素质是职业素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有了教师职业劳动之后,由一些教育家、思想家总结概括而成,并在他们的著作中表达出来的。

教师职业素质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3.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构成

教师职业素质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八个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素质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素质结构模式。

(1)教师职业理想

(2)教师职业责任

(3)教师职业态度

(4)教师职业纪律

(5)教师职业技能

(6)教师职业良心

(7)教师职业作风

(8)教师职业荣誉

四、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为适应形势的需求,教师观也应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促进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的主要力量。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内容。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为他们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新课程要求教师从过去的“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等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心理健康、品德优良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而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第三篇:新疆幼儿园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试题(范文模版)

新疆幼儿园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试题

本卷共分为2大题6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20分,8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60分。)

1、皮亚杰认为,7至11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属于的阶段是()A:思维准备 B:思维 C:感觉运动 D:抽象思维

2、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阶段性 B:互补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3、教育史上“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洛克

4、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包括综合性、灵活性和__。A.可操作性 B.时代性 C.创造性 D.方向性

5、____________的主要作用是处理熟悉的、已加工过的问题。__ A.晶体智力 B.经验智力 C.流体智力 D.内省智力

6、噬菌体侵染实验有力地证明了,()是遗传物质。A:蛋白质 B:白细胞 C:DNA D:血小板

7、”师者。人之楷模也”,这句话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____ A:特殊的复杂性 B:独特的复杂性 C:鲜明的示范性 D:显效的长期性

8、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热衷于“有偿家教”的现象,这实际上违背了职业道德。A:关爱学生 B:依法治教 C:严谨治学 D:廉洁从教

9、根据内容的社会意义,学习动机可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A:物质性学习动机 B:消极的学习动机 C:间接的学习动机 D:低级的学习动机

10、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根本依据是()A:班级升学率 B:教师讲课水平C:教师科研水平

D: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

11、根据我国《教师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履行的义务的是()

A: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B: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任务

C: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D: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____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教《新型玻璃》时,为了丰富小学生对玻璃的认识,张老师带领学生去玻璃厂观看玻璃的生产流程,这种教学方法是。A:实验法 B:参观法 C:实习法 D:演示法

14、以下的哪一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的学生应尽的义务__ A.遵守法律、法规 B.尊敬师长

C.遵守学生行为规范 D.努力学习、成绩优秀

15、”量杯”实验的策划者是()A:布卢姆 B:加涅 C:斯金纳 D:陆钦斯

16、《学记》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E:重视个别差异

17、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的是____ A:《幼儿园教育纲要》 B:《幼儿园工作规程》 C:《幼儿园工作暂行管理条例》 D:《未成年人保护法》

18、幼儿教师的劳动的创造性是由幼儿本身特点和决定的。A:教师本身的特点 B:家长本身的特点 C:教师教育特点 D:幼儿教育特点

19、为全体人民服务,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体现了现代教育____的特征。A:公共性 B:生产性 C:科学性 D:未来性

20、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位学生,是教育公正的()的要求。A.最根本 B.最基本 C.最重要 D.最普通

21、学习双机制理论的提出者是()A:冯忠良 B:林传鼎 C:黄希庭 D:莫雷

22、”启蒙”是“启蒙时代”和“启蒙运动”时代思想意蕴的代名词,在其本质意义上。启蒙首先是指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与封建主义思想体系的冲突;其次,它“主要不是一种政治运动”或者说是一种超越政治运动的思想文化运动。康德指出:“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严格地说,它是思想文化领域的内容,其目标是全新人格的觉醒。这段话意在说明。A:“启蒙”主要是思想文化领域的运动 B:“启蒙运动”包含了重要的政治内容 C:“启蒙”意味着新旧两种思想的斗争 D:“启蒙”意味着一种新的思想体系的建立

23、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或信念归诸别人或客体的心理现象,叫()A:认同 B:移植 C:投射 D:回归

24、下列选项中,作为北京传统民居代表的一项是。A:吊脚楼 B:土楼 C:窑洞 D:四合院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通过。A:1985年 B:1993年 C:1995年 D:1999年

26、有关审题的研究发现,对问题加以分析的程度与解决问题所需时间之间的相关在____以上。A:指导模式 B:发展模式

C:社会影响模式 D:治疗模式

27、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正是__的表现。A.转移 B.补偿 C.投射 D.退化

28、一位教师走进教室时,刚刚推开虚掩着的教室门,忽然一把扫帚掉了下来,不偏不倚,正好打在教师的脸颊上,课堂上一片哗然,这分明是学生搞的恶作剧。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A:老师大发雷霆.立即查找恶作剧的人 B:自我解嘲地笑着说:“看来我工作中的问题不少,连扫帚都向我表示不满了。希望你们在课后也给我提提意见.帮助我改进工作吧!” C:稍作整理.批评训斥学生 D:认真地说:“我就喜欢接受他人的挑战。”

29、班主任的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A:50% B:80% C:100% D:150% 30、单项选择题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A:民主平等关系 B:控制与被控制关系 C:授受关系

D:主导与服从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对教师职业道德产生影响的精神文化因素包括()A:政治思想状况 B:科学文化 C:传统道德 D:文学艺术 E:社会风气

2、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__提出来的.A.互补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3、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法是__。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4、前运算阶段的思维特征是()A:单维思维

B:思维的不可逆性 C:具体逻辑推理 D:思维的灵活性 E:自我中心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晋时期的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代表作有《兰亭集序》 B:贾思勰是南北朝时期的农学家,代表作有《齐民要术》 C:顾恺之的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D:徐霞客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6、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下面所列能够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的学生要素有()A:年龄差异 B:性别差异

C:社会文化差异

D:已有认知结构差异 E:学习方式差异

7、是构成人体细胞的材料。A:蛋白质 B:脂肪 C:维生素

D:碳水化合物

8、儒家思孟学派在《礼记中庸》中进一步提出__的学习过程理论。A.“博学之” B.“审问之” C.“慎思之” D.“明辨之” E.“笃行之”

9、从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看,可将教育评价分为()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10、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____ A:强制作用 B:辅助作用 C:主导作用 D:中介作用

11、Of the five Great Lakes on the border between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 _______is the only one entirely in the U.S.A.Lake Huron B.Lake Ontario C.Lake Michigan D.Lake Erie

12、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试;二是()A:行为矫正 B:学会适应 C:寻求发展 D:克服障碍 E:观念矫正

13、美国的学制类型是_____的。__ A.分支学制 B.单轨学制 C.多轨学制 D.双轨学制

14、《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了我国学校教育的类别结构为()A.基础教育 B.职业教育 C.成人教育 D.高等教育 E.学前教育

15、教师职业道德体现要求的一致性。A:理想与现实 B:理论与实践 C:教书与育人 D:品德与活动

16、当“编辑”菜单中的“剪切”和“复制”命令呈浅灰色而不能被选择时,表示。

A:选定的文档内容太长.剪贴板放不下 B:剪贴板里已经有信息了 C:在文档中没有选定任何信息 D:正在编辑的内容是页眉或页脚

17、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A:期望效应

B:皮格马利翁效应 C:放大效应 D:预期效应

18、在师生关系模式上,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家是__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杜威

19、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____还不成熟。A:教学相长原则 B:豫时孙摩原则 C:长善救失原则 D:藏息相辅原则

20、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 D:集中性与紧张性

20、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 D:集中性与紧张性

21、根据我国学者对儿童观察力发展阶段的研究,小学中年级儿童大部分属于认识的____ A:适应 B:对比 C:融合 D:后效

22、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有()A:国家保护 B:社会保护 C:学校保护 D:家庭保护 E:司法保护

23、”没有英雄的时代也很难造就一代英雄”是强调____ A:教师的权威 B:榜样的作用 C:领导的权威 D:社会的作用

24、通过分析儿童的手工、绘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这种研究方法称为。A:教育实验法 B:观察法 C:作品分析法 D:调查访问法

25、依法执教的基本道德要求是()A: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 C: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D:增强法律法规意识 E:自觉提高个人修养

26、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____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27、学前期或幼儿期儿童的年龄阶段是()A、0-1岁 B、1-3岁 C、3-6岁 D、6-12岁

28、现代教育的科学性指的是()A:实施精英教育

B:强调价值取向的社会和个体发展要求 C:注重手段的更新 D:进行科学教育

E: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遵循教育规律

29、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形成时期 A:情感 B:意志 C:个性 D:伦理

30、群体凝聚力的正性力量包括以下含义__。A.成员间较多的情感联系 B.制约成员的思想和行为 C.成员间彼此喜欢

D.使成员留在群体中的动机 E.调节成员的思想和行为

第四篇:小学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教师观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第三章 教师观

考点归纳

1.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2.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4.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和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和决心。

重点提示

一、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自身专业精神、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提高与完善的专业成长和专业成熟的过程。

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要使教师掌握较高的专门(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2)经过较长时间的专门职业训练,掌握教育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并需经过“临床”学习。

(3)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4)教师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即进修的意识和不断学习的能力,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自我反思:梳理问题,明晰视野,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

(2)同伴互助:专业切磋、共享经验、共同成长。

(3)利用书报、网络在资源共享中前进。

(4)专家引领:借力登高,登高而望远。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师培训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4.教师专业发展新要求

(1)新旧比较适应变化。

(2)重在互动,注重过程。

(3)尊重个体差异。

(4)倡导方法。促进学习。

二、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于l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PaulLengnand)正式提出。

1.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即“活到老,学到老”。

2.终身教育的特点

(1)终身性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这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

(2)全民性

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员达贝提出终身教育具有民主化的特色,反对教育知识为所谓的精英服务,使具有多种能力的一般民众能平等获得教育机会。而事实上,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生存,而要学会生存就离不开终身教育,因为生存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会生存必须会学习,这是现代社会给每个人提出的新课题。

(3)广泛性

终身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可以这么说,它包括人的各个阶段,是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终身教育扩大了学习天地,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4)灵活性和实用性

现代终身教育具有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人决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

三、教师职业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教师职业素质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社会、集体、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1.教师职业的内涵

(1)揭示了教师职业素质的独特性,说明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种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是教师在其现实职业生活中应遵守的和所应具有的。

(2)揭示了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素质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从这些规范或准则中内化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2.教师职业素质的本质

教师职业素质是职业素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有了教师职业劳动之后,由一些教育家、思想家总结概括而成,并在他们的著作中表达出来的。教师职业素质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3.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构成

教师职业素质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八个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素质的特定[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素质结构模式。

(1)教师职业理想

所谓职业理想,就是指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是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素质的行为。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崇高职业理想,体现了教师职业素质的本质。要实现这个理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教师职业责任

所谓教师职业责任,就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换句话说,人民教师的职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觉履行教师职业责任,就是要求教师把职业责任变成自觉的道德义务,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而无私奉献。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长负责;对教师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

(3)教师职业态度

教师职业态度;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指教育劳动态度或教师劳动态度。

在社会主义社会,教师职业态度的基本要求,就是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4)教师职业纪律

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从一点一滴做起;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5)教师职业技能

教师职业技能集中地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教书育人活动的效果是教师职业技能的反映。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要懂教育规律;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勇于实践,不断创新。

(6)教师职业良心

所谓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7)教师职业作风

所谓教师职业作风,就是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

(8)教师职业荣誉

所谓教师职业荣誉,就是教师在履行职业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与自豪感。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四、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为适应形势的需求,教师观也应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促进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的主要力量。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内容。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为他们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新课程要求教师从过去的“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等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心理健康、品德优良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究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而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liaoning/

第五篇:2018韶关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职业理念——教学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年青一代的培育者,作为传递和转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教师不仅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近年来,在各类教师招聘考试中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考查越来越多,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以客观题为主,但是在个别地区也出现了主观题的考查形式,分值比重也在逐年上升,所以,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内容需要引起考生的特别注意。

(一)“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并拥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中小学教师的爱国守法又具有自己的特殊要求。教师要做到将爱国守法统一于整个教育活动中,除了自己模范地爱国守法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在这方面能够分辨是非。

教师也要做到依法执教,首先必须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遵守社会秩序,恪守社会公德;其次,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领会有关教育、教师和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把依法执教这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联系起来,完整地理解依法执教的全部内涵。

(二)“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教师爱岗敬业就是要把教书育人作为终身职业,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青春、才智毫不保留地献给学生和教育事业,做好本职工作,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牢。具体要求是:第一,教师要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第二,教师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第三,教师对待工作要勤勤恳恳,高度负责。第四,教师不能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所谓关爱学生,简而言之,就是关心爱护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身为人师的基本素质之一。关爱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关爱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仁爱心,关爱学生有利于增强教师的感召力。在关爱学生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平等公正地爱学生;第二,关爱的同时要严慈相济;第三,关爱的体现是为学生着想。关爱学生就要处处替学生着想,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这样的关爱才算是落到了实处;第四,关爱的大忌是体罚心罚。

(四)“教书育人”——教师天职

教书育人的核心是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书育人指的是学校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以教育内容为载体,强健学生的体质,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向上的人格。这就要求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五)“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倡导“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六)“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倡导“终身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表率。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离你那,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用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以上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备考资料,请查看中公教师网-综合素质频道。

下载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