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势推进信息化建设服务实战应用
康平县公安局采取“五个狠抓和五个确保”措施 强势推进信息化建设服务实战应用
信息化建设开展以来,按照省厅、市局打造大情报系统的总体部署,康平县公安局坚持把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引领实战、服务实战情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标,遵循全警采集、全警应用的原则,采取“五个狠抓和五个确保”的工作措施,迅速掀起网上查询、网上比对、网上侦查、网上破案、网上抓逃高潮,广大民警的网上作战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截止目前,通过网上作战破获各类案件 25 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9 名,抓捕外网逃犯5名。
一、狠抓基础信息采集录入,确保情报信息完整、准确、鲜活。一是强化采集录入。将警务综合平台中各个模块以及行业场所、出租房屋、暂住人口、寄住人口、重点人口等信息作为采集重点,建立完善了不同岗位民警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标准和流程规范,严格落实基层民警源头信息采集的主体责任,努力做到“应采尽采、应录必录”。二是强化质量监测。为保证录入数据项完整、准确、鲜活,县局情报科确定2名文职人员专司数据质量监测工作,对各单位每天信息数据采集录入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适时监测,发现信息录入不完整、不规范等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单,跟踪督促整改。三是强化督促检查。县局“三项办”抽调业务骨干力量参与,采取实地检查和网上督察等方式,加大检查指导力度,以检促学、以检促改、以检促精,坚持每周排名通报制度,实地检查指导30余次,下发通报29期,下发数据质量检测督促整改通知单20余份。截至目前,全县共采集录入高质量的基础信息 33299条,为服务实战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支撑。
二、狠抓情报信息员队伍建设,确保民警会用、愿用、常用。一是选调精兵强将。在警力严重匮乏的情况下,本着“抽强人、强抽人”的思路,从机关、业务警种抽调5名素质高、业务通的民警,组建县局情报信息科(警情分析室),每人配备1台液晶电脑,腾出房间,集中办公,负责情报信息分析研判、信息质量监测以及网上办案、网上查询比对、串并案侦查等业务培训工作。各警种、派出所普遍配备了专兼职情报信息员,全局情报信息员队伍达到35人。二是建立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先后出台了《康平县公安局情报信息研判分析与实战应用平台规范》、《康平县公安局“两大平台”数据信息管理维护工作规范》等6种制度规范,严格执行周例会调度和分析研判制度,强势推进,强化督导,编发《信息化建设工作动态》23期,确保此项工作不拖全市的后腿。三是强化培训指导。严格落实“不会信息化应用的领导将失去指挥权,不会信息化应用的民警将失去执法权”和“四会”的要求,2月份以来,举办培训班12期,培训人数360余人次,培训率达95以上,举办职务资格认定考试6次,考试内容主要是网上办理刑事、治安案件及情报信息研判平台应用等,从局领导到科所队长到每名民警全部参加资格认定考试,成绩达到及格以上的,县局发放了职务资格合格证书,对成绩不及格的12名民警,实行了为期半个月的离岗封闭培训,离岗期间,停发超时补助,有效解决了少数民警“不会用、不愿用、不想用、不敢用”等制约信息化应用的瓶颈难题。
三、狠抓技战法总结推广,确保民警会分析、会研判、会实践。依托运用情报研判平台各项功能,着力在主导警务、引领实战上谋实策、出实招、见实效,县局情报科认真总结推广了网上作战5法,并组织全局情报员进行会商研讨,同时深入各单位进行实地指导,强力推广应用。一是分析预警法。通过定期开展警情、案件等信息的分析研判,及时分析某阶段各类违法犯罪案件发案态势以及易发案的重点区域、重点时段、侵害目标、侵害对象等规律特点。据此,对本地区近期违法犯罪形势及未来发案形势作出分析和预警,为领导决策,科学合理布置警力,实现精确防控提供信息支持。二是关联拓展法。利用两大平台积累的案件发案地域、时间、地点、作案特点、作案手段、规律等数据,帮助一线办案单位拓展线索,查破案件。三是网上排除法。依托“两大平台”现已涵盖的违法犯罪嫌疑人信息、常住暂住人口信息、旅馆住宿人员信息、在逃人员信息等各类信息数据,要求各警种、派出所,对日常的工作中接触的案件当事人信息、办事人员信息、新采集的暂住人口信息,一律先行通过情报平台的“全文检索”和“在线缉控”模块进行查询。对“在线缉控”模块中比对的人员信息必须逐条进行审查核实。通过不同种类信息数据之间碰撞和排查,为打击违法犯罪提供帮助。四是轨迹分析法。依靠平台信息网络,对需重点关注的吸毒人员、高危人群、涉案人员等信息进行管理。通过情报研判平台内的轨迹分析功能,对上述需重点关注的人员信息与旅馆住宿人员信息不断进行滚动比对,从而获得上述人员的活动信息,为派出所的日常管理和办案单位提供信息支持。五是网上串并布控法。对全县发生的具有规律性特点的系列案件,县局情报科及时串并,并借助平台发布预警指令,提示一线单位密切关注,及时调整侦破方向、打防重点和警力部署,以辅助领导决策。
四、狠抓典型引路,确保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引领实战得以体现。一是召开经验交流现场会。3月初,县局在镇南派出所召开了推进信息采集录入工作现场会,会上,所长、社区民警、社区主任、情报员分别做了经验介绍,对各派出所紧密结合公安民警“大走访”活动开展信息采集录入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4月中旬,县局在朝阳所召开了网上作战经验交流会,情报科就推广应用“网上作战”5法进行了培训讲座,一线民警围绕利用“两大平台”模块开展网上查询、网上比对、网上追逃等,介绍了经验做法。通过典型拉动,营造了全警应用、服务实战的浓厚氛围。二是选树表彰一批网上作战典型个人和先进集体。通过对3名网上破案、追逃能手和2个网上作战先进单位的表彰,引导广大民警在“四会”的基础上,摒弃传统方法制约,更新观念,拓宽思路,积极开展网上作战,提升实战能力和水平。三是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县局情报科注意浏览下载全国先进地区有关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做法,5次组织情报员进行学习研讨,并结合实际,找出自身不足和差距,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通报全局。
五、狠抓实战应用,确保打、防、控整体效果。一是强化四色预警模块应用。3月中旬,根据四色预警显示,我县城区因接连发生10余起摩托车被盗案件,使城区派出所出现一级红色预警,县局情报科立即召开防控工作会议,指令城区派出所加大对重点易发案的县医院门前、大型商场门前、居民小区停车场等部位的巡逻防范力度,进一步落实责任区、责任人、责任制的“三责”勤务运行模式,3月27日上午11时许,镇南派出所民警在巡逻中,将正在盗窃摩托车的犯罪嫌疑人一饭店门前当场抓获,成功打掉以柴孝玉为首的6人盗窃摩托车团伙,涉案价值达4万余元,破获系列盗窃摩托车案件13起,由于强力防范和打击震慑,使城区三类可访性案件环比下降23.6%。二是强化全文检索模块应用。3月 24日上午9时许,康平县公安局方家镇派出所民警在辖区杏树村开展人口采集信息工作时,在村民韩某家发现一名自称韩勇的不明身份人员,当民警询问该人详细自然情况时,该人神情紧张、表现异常。民警立即向派出所领导汇报了情况。所领导一边部署民警对该人进行监控,一边登陆“警务综合应用平台”,对韩勇的真实身份进行核查比对,确定该人名叫韩霜,身份证号码是:***81X,并利用“情报信息研判平台”全文检索模块,查询到该人详细信息:韩霜,男,1985年8月14日出生,康平县方家屯镇杏树村四组居民,2008年12月因犯有故意伤害罪被北京警方列为网上逃犯。方家派出所按照立逃单位联系方式,与北京警方取得了联系,将犯罪事实核查准确,随后将网上逃犯韩霜抓捕归案。经审查,该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三是强化网上比对模块应用。2009年4月22日下午14时许,康平县公安局镇北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刑侦大队网上比对报警:称有一逃犯正在镇北辖区邮政储蓄所办理取款业务。接到报警后,镇北派出所所长刘春雨立即率领民警和巡防队员快速出警,在邮政储蓄所将正在取款的外省网上逃犯李洪全抓获。经审查,在逃人员李洪全,男,1974年10月15日生,黑龙江省嫩江县临江乡后马鞍山村人,曾于2007年8月2日无证驾驶鲁G-Q1709号“WZ150T”牌变型拖拉机发生交通肇事,致一人重伤后外逃,被当地公安机关立为网上逃犯。由于借助网上比对报警且反应迅速、果断出击,将该逃犯成功抓获。目前,该局上岗必上网、上网必查询,已经成为广大民警的自觉行为。用信息主导警务、引领实战、服务实战的理念,得到了广大民警的一致认同。
第二篇:强势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精选)
强势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
今年以来,古蔺县委,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省委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统一规划、政策扶持、示范带动、分类推进”的原则,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以新村建设为载体,产业发展为支撑,全面推进大寨箭竹一类示范片新村建设。
以烤烟为主导产业,辅以林下蔬菜、土鸡散养、中药材种植等产业带动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为重点,培育发展星级农家乐,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产业发展:投入1000万元,新增烤烟面积11500亩,占年初预定计划的230%;投入155万元,新增蔬菜面积2216亩,其中林下蔬菜1180亩,占计划任务的118%。
新村建设:按照“三打破”(即打破军营式、打破火柴盒、打破夹皮沟)的要求,使村落民居做到依山就势、因地制宜、错落有致、美观大方,全面展现新建民居特色。截至目前,德耀红光、箭竹富强、大寨向阳、富民新村聚居点160户新建农房已全面启动建设,其中富民新村聚居点完成60户,已入住新居28户。完成风貌塑造1970户,占计划任务的150%。新建农房258户,占计划任务的120%。
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公路17.5公里,硬化机耕道10公里。新建沼气池22口;累计投入资金1450万元。
公共服务建设:投入230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室2个,农村卫生室1个,农民健身场1个,开设农家店3家。(古蔺县委农工办)
第三篇:2012推进信息化应用工作总结
青铜峡市六中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
2012工作总结
信息化教育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开展信息化教育的基础,建设和应用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能有力地促进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转眼间,自治区推进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试点工作已近一年,在区、市教研室的关注、支持下,我校教职工齐心协力,共同进步,使我校的信息化工作在紧张忙碌中有序地进行,下面就从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回顾。
1、高度重视,保证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
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推进工作,如何有序推行,如何有效开展,领导重视,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管理队伍至关重要。自我校推进信息化工作以来,学校将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列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实行推进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工作校长负责制,组建推进工作核心团队,形成工作推进机制,制定推进方案,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促进学校设备的规范管理和使用,保障各项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充分发挥教研组长、骨干老师的作用,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充分利用学校已有信息化教育资源,创设应用环境,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问题。
2、完善设施,优化信息化应用环境
教育信息化应用离不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我校注重合理规划,努力建设好信息化应用环境。一年来,在市教育部门的支持下,1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中,学校信息化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目前为止,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每班配置一块电子白板,配置1套校园数字广播系统,实际广播班班通,音乐室配备了新款“智能型五线谱电教板”,实现校园无线网络覆盖,校园内可实现手机WIFI、教室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实验室等无线上网。
3、积极推进,促使信息化工作有效落实
为了促进教师们更好地应用信息化资源,我校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不仅组织教师在区市级、校内进行培训,还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5月份组织姜进老师到江苏学习,8月份组织马生录、陆永峰、陈默、潘淑芳、商勤等五位老师到山东进行观摩学习,10月份派刘全英老师到深圳进行观摩学习,今年元月份又派出季永利、薛锋两位教师去清华大学进行学习,在对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我校又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评比,通过活动评比促进教师成长,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应用信息化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如我校在教务处的组织下,于9月初进行了“名师、骨干教师、兼职教研员” 示范课观摩;通过名师、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教师的成长;9月中旬进行了“新教师”公开课观摩,新老结合,带队前进;10月份进行了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课堂展示竞赛活动;11—12月份进行了个人自录课展评。在活动中,要求教师要充分体现出信息化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开展信息化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方法与模式的研究,找出各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成功经验,并对课堂进行当场录像,方便老师间交流学习。
这些活动的举行,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通过活动,教师们深刻地意识到了信息化在教学中的作用,我校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在全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评比中,徐静娴老师获英语学科一等奖,王海涛老师获语文学科一等奖。在区、地、市教学设计和优质课大赛中,乔月珍、赵国凤、王克平、刘全英等多位教师获一、二等奖。
4、重视培养 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自信息化推进工作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相关的比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深入应用,在活动中,同学们会自觉地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获取需要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如在“走进金沙湾,关爱母校河”的活动中,同学们在用照像机、摄像机记录了活动的点滴后,学校政教处又借此进行了图片展示活动和征文比赛,还有一部分同学在语文教师的组织下在网上搜集资料,发起倡议书,并制作相关的电子小报,为保护环境献计献策;虽然这只是一次活动,但是这次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了许多的知识,并提升了他们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在吴忠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共有二十三名学生分别获奖,在全区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张浩楠、郭萌两名同学获区级三等奖,八名学生获吴忠市级奖励。在全区青少年科技书画大赛学生黄新宝和沈雨佳创作的《未来的绿色家园》、《未来的交通能源站》2幅作品分别荣获初中组绘画一等奖和三等奖,宋庆宁、蒋晓伟、张宏旭荣获初中组绘画优秀奖,黄建荣获初中组书法优秀奖。
通过项目推进,我校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得到有效加强,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益更具实效性,数字化教学资源得到不断积累和有效运用,信息化环境建设和制度管理不断完善,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为学校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今后试点工作的想法
第一、要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尽快培养出熟悉优质资源并积极应用这些教学资源的教师
教师作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者和使用者,是保证信息化教学资源进入课堂,得到有效应用的关键,因此,学校要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首先,学校要将教师培训分为不同的层次,不能一刀切,当务之急是为学校培养一批优秀的“资源教师”。其次,要尽快提高全体教师自身应用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这是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以有效促进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关键环节。
第二、要拓展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来源途径,为全校师生建立优质丰富的资源库
学校资源建设的途径,应坚持通过自主开发和积极引进相结合的策略建设。一是积极引进,购进成熟的课程资源、数字图书馆、影视资源、互动学习资源等优秀教育资源,并进行加工改造,实现资源共享。二是自主开发,鼓励一线教师广泛参与资源建设。三是从网上下载,目前互连网上有大量的教育资源,学校可以从有关网站下载后将实用的素材或课件充实到学校的资源库中使用。
第三、实现校园信息化管理,以数字化的方式体现学校工作、学习、交流与管理功能,提高学校文化建设。全面规划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基本实现电子办公、信息发布、会议通知、计划总结、师生管理、后勤财务等方面电子化操作,并做到常态化、规范化,提升学校的教育内涵,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功能。
第四、逐步将每周的阅览课,调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室阅读,通过学生电子阅览,方便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提高他们使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教师、学生共同营造和谐发展的校园信息化环境。
以上建议供领导与专家参考,不当之处请批评。
2013年1月10日
第四篇:信息化应用建设项目推进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方案
为了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我校融入教育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实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使我校逐渐发展为区域强校,特制定适应我校发展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参加《大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实践)区、大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实践)学校建设项目》的活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我校教育信息化环境,以加强应用为主线,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作用,推动全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的开展,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及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探索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办学效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以“应用”为核心,通过实验的方式,不断总结与提高,使学校成为应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示范单位,进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与管理质量。
具体目标如下:
(一)推动各学年组、教研组和各科室全部参加项目的实施。
(二)建立全校统一的资源建设平台,统领学校资源开发与建设,形成教育资源全校共建共享的局面,构建教育信息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为学生、教师、家长创设一个良好的基础教育信息环境。
(三)加强软件建设,提高校、组(科室)、个人三级网络管理水平。实现基于网络的教学管理与评价、教师综合管理、学生综合管理等功能;实现基于网络的教师的备课、教学、交流,学生自主学习等功能;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网上互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四)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在现有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基础上,开展有计划、按需求的教育技术培训,以提升学校领导运用信息技术管理学校的能力和水平;促进领导、教师教研方式的转变,提高研训水平;提升信息技术人员对信息技术设备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水平。
(五)积极创建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学校,建设信息化新校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学校下属各办公室、教学和科研部门、管理部门、后勤部门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提供快捷有效的信息服务、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六)推进校与区域信息一体化,开展与兄弟学校信息化应用的协同活动,搭建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校教师信息素养和专业发展,提高信息技术的管理和应用水平。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统筹协调和管理工作。项目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周勇
副组长:林昌成李成琪
成员:宋美华
王若松
周克铮
王江涛
学校成立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项目专家小组负责项目的指导和技术思路支持。项目指导小组成员
组
长:林昌成 副组长:李成琪
成员: 各科室负责人
教研组长
学年组长
骨干教师 学校成立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项目推进工作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
四、实施策略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科研引领,塑造学校信息化的办学氛围;建立良好的项目监控机制与配套机制;全校联动,实施管理与指导层面业务整合;搭建交流平台,加强协作与推进;
善于运用政策和行政手段,获取经费和技术的支持。
具体实施
(一)准备阶段
1、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明确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信息技术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使全体教师达成项目创建的共识,提高全校干部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和教育科研意识,具有较高的教改实践积极性。
2、健全领导机制,建立项目领导小组、项目指导小组和项目推进办公室。
3、调查领导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情况,评估学校信息技术建设现状,为推动信息技术项目建设提供依据。
4、最大限度应用学校现有信息化硬件设施,为项目实验创造良好环境:生机比要达到6:1,师机比要达到1:1,30个班级实现使用“班班通”。有比较完善的技术和应用支持服务体系,确定专人负责学校的网络管理,保证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确立一定的经费保证,并在日后的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将不断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设施、设备,保证信息化设施设备维护与更新的经费。为了确保我校电教平台硬件设备能够正常投入使用,使我校实验及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学校决定每学年投10%公用经费用于本校信息化设施的维护管理和人员培训。
(二)实验阶段
1、制定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落实实验项目,责任到人。
2、做好电教平台设施管理员的培训提高工作,定期定量地做好学校资源库建设,积极应用市教育局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学校电子化办公平台,全面推进学校电子化办公,初步构建信息化管理格局。
3、根据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技能的现状,适时开展全校教师使用电教设施技术的培训工作,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高。
4.积极引导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式的实验研究,充分利用学校信息技术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5.积极开展教师和教研组集体网上备课实验活动,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总结出一些网络备课模板,开展网上校本研修,找到可行、高效、实用、适应发展的网上校本研修的方法,总结实验成果。按教学理论建设学科资源,使其师生协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需要。
6.积极引导教师总结实验成果,充实学校教学资源库。要定期定量地做好建设学校资源库的课件、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案、试题的收集、整理和评选工作,做好按类别存放工作,为教师日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丰富教学资源提供保障。
7.积极引导教师通过学校的校园网站、教师的个人空间和QQ群进行网络交流。为领导和教师、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学生、学校和家长互相沟通交流搭建平台。
8.定期对实验情况进行验收,每学期学校领导小组组织验收组按评估标准进行实验成果验收。通过评估验收,分析总结经验。对于在实验工作中成绩显著的个人给予表彰,对没有开展实质性的实验工作的个人予以指导,限期整改。
9.完善激励机制,促进我校全体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不断提高。将活动成果与个人考核、学科骨干与学科带头人的评选以及绩效工资挂钩。
10.参与区域内的实验校的校际联动。
(三)推广应用阶段
1.总结实践应用成果,树立信息化应用典型。2.形成学校电子化办公的管理格局。
3.在教育教学中广泛推广应用信息化实验成果。
4.全力打造教育信息化实践学校,为普及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提供可借鉴经验。
第五篇:推进监狱信息化应用(20140714)
2014年湖北省监狱理论调研论文
推进监狱信息化应用 提高监狱管理执法水平研究
左运国1
2012年6月,司法部在湖北省襄阳市召开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应用工作座谈会,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强调,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全国监狱系统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提高信息化技术在监狱工作中的应用水平,其中重要强调了要把监管安全信息化放在首要位置,大力推进应急指挥信息化、安全防范信息化、狱情分析信息化以及生产安全管理信息化,筑牢“四防一体化”的安全防范体系。
一个良好的运用环境是信息化成功实施的根本所在,坚持不懈的应用培训和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是监狱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前提;应用产生需求,所有系统的功能都因具体应用而实施,“我要做”和“要我做”所形成的信息化将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孝感监狱从原来沙洋马良搬迁过来,信息化系统是属于新建项目,通过此次孝感监狱信息化建设及一年多的系统运用情况,笔者有点心得体会:信息化硬件可以改善,应用最关键,如果不解决应用问题,所有的资金投入、所有的智力付出就有可能白费,信息化最终也只能成为一道摆 ①作者:左运国
单位:湖北省孝感监狱信息化管理科
职务:副科长
手机号码:*** Email :zuoyunguo@163.com 联系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经济开发区北区孝感监狱
邮编:432100
2014年湖北省监狱理论调研论文
设、一段回忆,甚至是一堆电子垃圾。本文试着以强化监狱信息化运用力度,促进监狱基层基础建设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与看法。
一、监狱基层基础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基本功不精:随着时代和社会对监狱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监狱民警执法素质和业务能力与新形势的要求还具有一定的差距,表现在:一是认识偏差,部分民警没有树立正确的执法观、政绩观和罪犯观,对该为和不该为分不清,表现在执法中乱作为、不作为和不知为,或是在执行制度时有打折扣、缩水现象,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二是业务不强,长期工作的高压力和环境的偏僻(以往的状况),基层民警对社会信息的接受受到了一定限制,制约了民警执法业务技能的提高,传统粗放型的管理还普遍存在,工作只满足于不跑人、完成生产任务、不出大事故就行了。罪犯管理和对监管安全防范中还停留在表面,缺乏精细化管理理念和科学的工作方式,工作中始终是十几年、几十年工作方法不变。如有些监狱对民警实行网络在线业务理论考试时,还有一部分民警连最简单的电脑开关机都不会,更谈不上运用了。三是作风不硬,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到岗不到位、到位不到心的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作风漂浮,执法中有“亚规范”问题,腐败和不正之风还有滋生的土壤。
二、信息化技术在监狱基层基础工作中运用不力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在信息化建设投入问题上,各单位多少
2014年湖北省监狱理论调研论文
都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只盼望上面给,不结合实际主动开发相关的应用软件,只等待别人开发系统后,拿来就用。另一种是将信息化建设“简单化”,缺乏长远规划或是系统的需求分析,认为监狱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只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鼓鼓劲,便可手到擒来。因此各单位也是一哄而上,没有一个整体规划和一个权威部门来调控,部分信息建设项目启动匆匆,或盲目跟风,没有从整体去考虑,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导致建成后在使用上还有些缺憾。
二、客观原因。一是基础建设不到位。监狱信息化建设中由于资金限制、经验缺乏、认识不足等种种原因,基础性建设还存在缺憾,如网络规模太小、网络接入点太少、网络的扩容性差,视频监控没有达到全覆盖,死角较多等。二是信息技术应用存在障碍,网络利用不够充分。监狱基层基础工作的硬件条件上去了,但由于相应人才的短缺,与之配套的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却显得滞后,使信息技术的应用大打折扣,用于工作的少,用于游戏娱乐的多;给工作带来便利的软件,有些人不会用也不想用,信息技术应用的潜能远未得到有效的发挥。笔者分析了造成信息化应用不甚理想的原因:一是一线应用主体一味强调客观因素推而不用。各科室及监区等一线信息化应用主体中,有部分同志习惯于找不应用的借口,不想推进应用的办法,一味强调软件开发、网络环境等客观因素。二是业务部门没建立有效的应用推广机制。自身应用不深入,对系统了解不深,指导力度不强,推
2014年湖北省监狱理论调研论文
进系统应用办法不多,没有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推进机制来解决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致应用工作抓一抓就好一点,放一放就松下来。
“这些原因的根子在各级领导,关键在干部队伍。”信息化建设成败在领导、成败在应用。各级领导既是信息化应用工作的领导者、责任者,也是具体实践者、推动者,能否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特别是现阶段应用中难点问题,给各级领导干部政治品质和攻坚克难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
三、全面推进监狱信息化应用工作,提高监狱管理水平为确保监狱信息化应用的顺利推进,监狱可以采用内部网站、专题讲座、学习讨论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监狱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宣传工作,把信息化操作应用技能纳入民警业务技能考核工作中,开展全警信息化应用培训工作,编制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制定培训计划,通过举办基础培训、业务应用培训、专业技术培训、骨干培训等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来提高民警对信息化应用的实战能力。
(一)依托信息网络平台,改进民警思想工作方法,提高基层组织凝聚力。一是借助信息网络平台,提高基层领导思想工作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基层单位领导首先要掌握网络信息技术,了解网络信息技术的特征和方式。同时利用信息网络研究分析民警的思想动态,准确把握住民警的所思所想,对民警中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进行因势利导,提高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利用信息网络,积极探索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在对民警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2014年湖北省监狱理论调研论文
时,不能只局限于那种面对面的思想交流,可以通过网络信箱、qq、短信交流、网络论坛等形式进行平等的、渗透式的交流与探讨。下大力气开发制作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思想工作软件,充分发挥网络和多媒体互联互通、图文并茂、声像一体的特点,形成网上学习、网上授课、网上交流、网上对话的格局,把思想工作由平面引向立体,由单向引向多维,由乏味引向鲜活。实行领导与基层民警点对点的互动交流,不断化解民警思想认识上的疙瘩,提高支部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二)拓宽信息网络运用,强化民警队伍素质建设,提高民警队伍战斗力。监狱要实现高效快速发展,民警队伍素质是关键,因此要围绕打造实战型民警队伍,坚持以信息化应用提升民警队伍建设质量,推进信息技术在民警队伍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大力实施科技强警战略,走以信息化建设为先导的现代化监狱发展之路。一是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转变民警思维观念和工作方式。对民警要加大信息化知识技能的教育和培训,逐步使民警从传统的工作观念和工作方法中转变,不断树立“不懂信息化的领导将失去指挥权,不懂信息化的民警将失去执法权”的新工作理念,确保民警在工作中对信息技术实现从“要我用”向“我要用”的思想转变。二是深化网络运用,不断提高民警的科技素质。要求民警通过学习培训全面掌握电脑操作、系统资料查询、公文制作、资料数据录入导出等信息化技能。逐步以电子台帐取代手工制作的台帐,掌握“网上办公”能力;不断更新和充实电子书库和影视
2014年湖北省监狱理论调研论文
资料等,满足民警教育培训的需求,使民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增强。三是依托信息网络深化民警岗位练兵。开展广泛深入、形式多样的信息化练兵,注重信息技能的操作培训,达到以练促学、以学促用的目的。监狱在组织各种类型的民警培训中把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列为民警的一项重要的培训内容,使全体民警人人会计算机操作、人人会计算机应用,坚决防止先进科技设施弃置不用、浪费严重等现象。
(三)构建信息网络体系,规范工作标准,促进监狱高效发展。一是坚持以信息化应用提升监狱教育改造质量。以教育改造工作科学化为重点,建立了服刑人员心理测试系统,对具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服刑人员进行积极治疗;建立视频和电话心理咨询系统,每月受理服刑人员心理咨询;建成罪犯改造质量评估系统,分阶段定期开展对罪犯改造状态的评估;建立具有“资讯、教育、交流、购物、娱乐”等功能的服刑人员教育专网,服刑人员可以了解社会发展变化的状况、获取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可以民警进行互动交流,可以阅览电子书籍和影视作品。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服刑人员在思想观念、劳动技能等方面缩短与信息社会的距离,增强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后的适应能力。二是坚持以信息化应用提升监狱法治建设质量。以不断规范执法为重点,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监狱执法活动中的广泛应用。通过狱政管理信息系统,对罪犯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及行政奖惩等执法工作实行网上审批,适时监督。建立服刑人员考核自助查询
2014年湖北省监狱理论调研论文
系统,服刑人员及家属通过电脑触摸屏,可查询狱务公开内容及服刑人员的各类奖惩、计分考核等情况。三是严格按既定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办事,依法高效履行职责。根据不同的岗位职责,制定详细具体的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使民警知道在本岗位中“干什么、怎么干”。同时在监狱网站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将民警考评奖惩、人事任免、监狱各类招投标活动等及时在网上公示公告;所有规范性文件和监狱重要决策出台前都在网上公开征求民警意见;加强互动交流,引导民警把思想统一到监狱发展的战略、措施上来,使监狱、监区的决议和决定成为民警自觉的行为。同时建立民警执法安全基础工作信息系统,记载和反映监狱民警历年执法安全工作信息,根据执法安全事件成因、教训、对策及执法工作岗位风险等因子进行分类,制成表格和自动生成图表,进行直观分析。
(四)强化信息技术运用,加大技防力度,提高监管安全的保障力。一是提高罪犯现场管理的科技化。对罪犯的劳动、学习、生活等场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向科技要警力,以现代科技提高管理水平。可以利用红外线电子技术,划定电子警戒线;建立电子感应系统,自动提醒罪犯的违规违纪行为;在罪犯互监小组之间设立脱离报警装置,当罪犯互监小组成员脱离到一定的距离时就会自动报警;设立多级监控系统,监狱民警在电视屏幕上就能对罪犯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通过电子谈话提醒或命令罪犯服从管理、接受改造,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使民警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闻
2014年湖北省监狱理论调研论文
警即动、有的放矢。二是做到监管安全防范智能化。对罪犯监管区域的门锁改用智能化电子门锁,通过电脑识别系统自动开门;用计算机程序识别罪犯外拨的电话号码,不是罪犯亲属的电话禁止拨出;对重点部位、重点物品、重点区域合理设置监控点和录象时间和角度,并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相关的信息传输到任何需要该信息的地方,填补民警管理上的真空和盲区。三是防控管理信息合成自动化。监狱要建立完善应急指挥中心信息系统,实现监区、驻监武警联网,做到信息共享、防控联动。
(五)深化信息成果运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基层工作创新力。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将信息技术成果进入决策、进入实践,最终转化战斗力。一是提高信息力量资源的深度利用率。要逐渐建立省监狱局数据中心与其他政法部门的联系,实现监狱系统与其他政法部门的信息共享。要在搞好软件的研发、兼容性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尽可能提高信息共享能力,避免出现“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二是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有效转化。信息化建设成果,只有及时被运用到监狱各项工作中,才能发挥作用。从目前情况来看,监狱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成果转化机制。因此,要尽快建立起能够确保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的机制,对于符合监狱工作发展迫切需求的创新成果,按照“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给予相关单位和人员必要的政策、经费支持,确保信息技术成果进入决策、进入实践,最终转化为监狱工作的战斗力。三是注重在实践中检验信息化建设成2014年湖北省监狱理论调研论文
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信息化建设成果,符不符合时代要求,能不能促进监狱高效发展,不能仅通过从理论至理论的方式进行,必须通过不断实践来检验。当前,要抓住是否确保监狱安全稳定、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民警执法程序等方面来检验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性能和质量、拾遗补漏、校正偏差,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坚持建用结合、注重实效。信息技术的价值在于应用。在规划的设计、论证、实施等整个监狱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实效、强化应用。要处理好软件开发、硬件配备与应用之间的关系,突出系统的稳定性、可操作性,做到所建成的系统实用、好用、管用。同时,要处理好技术的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关系。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更新换代十分频繁。在充分考虑实用性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在系统设计、技术选用上,要按照“急需、适用、先进”的原则,既要避免脱离工作实际的盲目求新、求高,也要避免脱离技术发展趋势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不能系统刚刚建成、在技术上就已经落后。要挖掘信息资源潜力,提高使用效益。要坚持建设、应用、管理相结合,以用促建、以建促用、以用促管,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完善和提高监狱信息系统的整体效能。2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就是要通过在全系统强化全员、全案、全流程应用,②吴爱英部长在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部分摘要
2014年湖北省监狱理论调研论文
促进信息化向常态化、关联化和纵深化发展。所谓“常态化”,就是要通过工作机制的建立,保障措施的出台,带动信息化由被动应用向自觉应用转变,由辅助性应用向支撑性应用转变,促进良性循环发展常态化。所谓“关联化”,就是要通过信息化整合司法行政资源,解决相互关联工作之间的衔接配合问题,进行流程再造,促进一体化集成发展。所谓“纵深化”,就是要在各个业务系统熟练应用的基础上挖掘深度应用,通过信息化创新管理手段与服务方式,推动社会化创新发展。
全面推进监狱各项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应用效果,是我们湖北监狱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面临的新课题。为此,湖北监狱将在增强全员信息化意识上下功夫的同时,进一步形成上下一心抓信息化的整体合力和浓厚氛围,进一步夯实基础,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推动监狱信息化向纵深应用、融合应用发展,为维护监管场所持续安全稳定,为贯彻落实监管工作“首要标准”,为“平安湖北”建设,为湖北监狱工作实现“中部领先、走在前列”的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