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教育厅关于坚决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
省教育厅关于坚决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
(黔教基发[2011]85号)
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教育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基础教育的顽症,严重扭曲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阻碍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严重违背了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直接损害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危害民族的未来。为贯彻落实《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1年)》中“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精神,坚决纠正一些地方和学校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违规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八个严控”,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
(一)严控在校时间。小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不得超过6小时,初中生不超过7小时,普通高中学生不超过8小时。中小学一律取消统一的早自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上课时间不得早于8:00,普通高中上课时间不得早于7:30。寄宿制学校早上统一起床时间小学和初中不得早于7:00,普通高中不得早于6:3 0;晚自习时间不超过2课时,就寝熄灯时间小学和初中不得晚于22:00,普通高中不得晚于22:30。保证小学和初中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普通高中学生不少于8小时。
(二)严控课程课时。全面实施国家课程计划,按照《贵州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和《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设置应付检查的双课表,不得挤占音、体、美课时,不得随意提高教学难度,不得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要以制度和措施切实保障学生在校集体体育锻炼时间每天不少于1小时(含体育课、早操、课间操和学生集体体育活动时间),保障开展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活动的时间。
(三)严控家庭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每天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得超过1.5小时,普通高中不超过2小时。学校要加强对各科作业布置的协调管理,严格控制每天各学科家庭作业总量,教师可根据学生水平差异布置不同的作业。坚决杜绝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高难度的作业,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得加大作业量,不准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
(四)严控集体补课。严格按照省教育厅下发的校历开展教学工作,不得利用寒暑假、周末、节日及课余时间组织中小学生进行补课。严禁拖延上课时间和利用午休时间组织学生学习。课程安排的学生自习时间不得分配到学科,任何老师不得利用自习时间上课或补课。学校不得利用晚自习时间上课、补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组织走读学生参加在校晚自习。在职教师不能在中介机构、补习场所等进行有偿补课,也不能进行有偿家教,一经查实,取消评职、评优、评特资格。
(五)严控教辅资料。必须在省教育厅下发的中小学用书目录选订学生用书,严禁使用省定教学用书目录以外的教学用书和音像制品。严禁教师采取布置作业、集体讲解等形式变相统一征订各种资料。征订中小学推荐用书目录中的配套教辅资料,小学每个学科不得超过一册,初中、高中不得超过两册,除此之外的教辅资料一律不得进入学校。
(六)严控考试次数。小学只在每学期期末进行一次学科检测,低年级可以作业方式代替检测;初中每学期实行期中、期末两次学科检测;普通高中实行学分考试和省组织的学业水平考试。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未经市(州、地)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种统考、联考或其他竞赛、考级等活动。不得以升学率给学校排队,不得以考试成绩对班级、教师和学生进行排名和奖惩,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布学生成绩,不得向家长和社会发布喜报、红榜等变相排名的信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高考、中考升学率对下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进行奖惩。
(七)严控招生秩序。义务教育阶段严格执行就近入学的规定,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划定入学片区,任何学校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任何形式的入学考试。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和各种考级证书作为入学或分班的条件和依据。公办普通高中原则上在本地范围内招生,不得作违规招生宣传,坚决制止对高考成绩的各种炒作,不得采取经济手段招生,不得接收已按规定程序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原则上不允许跨县招生,确实需要的,必须在市(州、地)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招生计划内执行。各市(州、地)要严格控制跨县招生,制定详实的招生方案并报省教育厅备案。2011年市(州、地)所辖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面向全省招生名额在2010年的基础上减半,2012年起不再面向全省招生(民族班、宏志班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除外)。2011年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面向辖区内初中分配招生指标比例占招生计划的4 O%,2012年不低于5 0%,并以此作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复查、升类、评优等的重要依据。
(八)严控择校择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划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不得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严格控制学生择校择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律不准收取任何形式的择校费,新生入学实行电脑随机分班,之后不得在教育过程中按照考试成绩升降再进行滚动式分班。未经省教育厅批准,中小学一律不得举办实验班、特长班等,原已举办的,必须于2011年4月3 0日前经市(州、地)教育局同意后向省教育厅重新申请报批。
二、建立“八个制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一)建立中考试卷质量评估制度。初中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两考合为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一考两用,各地不得再组织初中毕业考试。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要立足于基础,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从2011年起,省教育厅将每年组织对各地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试卷质量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向全省公布。对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未按省教育厅下发的《考试说明》要求命题,难度系数超出规定范围的,必须作出整改承诺,情况严重的取消该地命题权。
(二)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通报制度。从2011年起,省教育厅将每年向社会公布各地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情况,对不能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全省通报批评。继续在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中开设体育考试科目,以5 0分分值计入总分。
(三)建立教学活动安排公示制度。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中小学在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内将课程教学计划、教师安排表、课程安排表、作息时间表、课外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安排计划等,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通过校内公示栏、校园网、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和社会公布。
(四)建立家校联动制度。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中小学要在每学期初召开以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的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开展教学质量分析,通报有关情况,减少家长的疑虑和担心,增进家长对“减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防止学校“减负”的同时家长“增负”,努力形成“减负”的共识和合力。
(五)建立规范办学责任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中小学校长是规范办学行为的第一责任人。从2011年起,市(州、地)教育行政部门与所辖县(市、区、特区)教育行政部门,市(州、地)、县(市、区、特区)教育行政部门与所属中小学校校长每学年都要签订规范办学责任书,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明确学校办学责任和“减负”承诺。责任书要在校内醒目地方张贴公告,接受师生和家长监督。
(六)建立规范办学督查制度。市(州、地)、县(市、区、特区)教育督导部门要建立辖区内规范办学行为的督查制度。地、县两级责任区督学每个学期要对辖区内每所学校办学行为进行至少一次明查暗访,将检查情况及时向地、县两级教育督导部门进行汇报。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各市(州、地)教育督导室要将市(州、地)、县两级督导机构及督学所督查学校名单、督查情况汇总上报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将不定期组织省兼职督学和特约督学在全省各地进行督查,并及时公布督查及处理结果。
(七)建立规范办学奖惩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牢固树立不规范办学的校长是不称职校长的观念,加大对办学行为的奖惩力度,把县域规范办学行为的情况纳入到“县级党政主要领导督导考核体系”,在校长、教师的考核和评优评先中,对存在违规办学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具体奖惩办法附后)。
(八)建立社会监督制度。省教育厅将把规范办学行为的“八个严控”在省内主要媒体上公布。地、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督导机构要设立违规办学行为的举报电话,印发给所属中小学的所有学生和家长,并向媒体和社会公布,主动接受师生、家长和社会监督。省教育厅设立的举报电话是:0851-5282726(基础教育处);0851-5282945(纪检监察室);0851-5282581(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办公室)。
三、破解“八个难题”,努力实现教育质量“八个突破“
(一)着力破解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的难题。改进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方式,按照“近、小、活、实”的原则,积极采用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把传授知识同培育民族精神、规范日常行为、养成文明礼仪习惯等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开展“红色经典诵读”、“五好小公民”、“五心教育”等主题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施优美教室工程,不断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努力在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实现新突破。
(二)着力破解实施素质教育不全面的难题。坚决纠正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重考试科目学习轻非考试科目学习,重文化知识传授和应试技巧培养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错误做法。要将体育、音乐、美术、科技、情感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学校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内外教育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文体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扎实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使每一位学生至少掌握2项体育技能、1项艺术特长,努力在推进全面育人上实现新突破。
(三)着力破解推进课程改革不深入的难题。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广泛开展优秀成果评选、交流、推广活动,深入探索适合我省学生实际的课程改革模式,促进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有机衔接、层次递进。建立完善地方和学校课程体系,开发完善本土化、原生态的农村课程和地方专题教育,打造精品特色。大力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教材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积极倡导启发式、问题式、参与式等低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模式,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改变以挤占学生休息和睡眠时间,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的低质量高负担的教学方式,努力在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四)着力破解教育质量评价不科学的难题。健全完善对学校办学水平、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义务教育以县为单位,普通高中以市(州、地)为单位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突出过程性评价,强化对学校进出口成绩的管理,以入口定出口,从起点看变化,实行教育教学质量发展性增量评价,用增量考核教师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完善学生成长记录登记制度,注重对学生的道德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的综合评价,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努力在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上实现新突破。
(五)着力破解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的难题。建立开放型教师培训体系,及时启动并实施省级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教育教学名师培训培养工程、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中小学教师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激励计划等,通过科学有效的培训和帮教带活动,转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深化教师集体备课研讨制度,深入开展优质课、示范课评比活动,加快构建合作型学习型教师团队,努力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上实现新突破。
(六)着力破解对特殊学生帮教不重视的难题。强化学校和教师都有责任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的意识,关爱学困生、行为偏差生、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特殊学生群体,全面分析诊断 “问题”因素,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探索分类作业、分类评价、分类指导,关注每一位学生,教好每一位学生。坚决纠正学校和教师把重点放在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而忽视其他大多数学生发展的错误做法,努力在人人能成才上实现新突破。
(七)着力破解学校办学特色不明显的难题。引导学校将工作重心由改善办学条件转移到提高办学水平上来,充分挖掘学校办学历史,立足学校已有的发展基础和传统特色项目,融入地方民族特色,推进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在办学特色上大胆探索和实验,打破千校一面的现状,使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一所学校就是教育改革的一扇窗口,努力在推进特色学校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八)着力破解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难题。以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契机,改善城镇、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实施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分步实施学区化、城乡学校联盟、薄弱学校托管等一系列区域教育教学制度改革,创新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在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坚决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前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件大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校要以对学生、对社会、对民族、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狠抓落实,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实践“低负担高质量”的发展模式,推进我省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原已发文件相关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
附件:贵州省规范中小学办学奖惩办法
附件:贵州省规范中小学办学奖惩办法
为保障《省教育厅关于坚决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黔教基发(2O11]85号)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特制定本办法。
一、奖励
(一)省每两年开展一次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以下简称“规范办学,减负提质”)先进县评选表彰活动,获得表彰的县由省教育厅颁发奖牌,奖励20O00元,并在省级主要媒体上公布。
(二)省每两年开展一次“规范办学,减负提质”先进中小学校评选表彰活动,获得表彰的学校由省教育厅颁发奖牌,奖励1O000元,并在省级主要媒体上公布。
(三)省每两年开展一次“规范办学,减负提质”先进中小学校校长评选表彰活动,获得表彰的中小学校长由省教育厅颁发奖证,奖励5OO0元,并在评优、评先和评职上优先。
二、处罚
(一)地、县级人民政府或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政策违背“八个严控”,或对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违规办学行为不制止、不纠正、甚至纵容庇护的,由省或市(州、地)人民政府(行政公署)教育督导室通报批评,并将相关情况报送其上级人民政府;县(市、区、特区)连续两年受到通报批评的,追究县级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市(州、地)范围内如有两个及以上的县连续两年受到
通报批评的,市(州、地)教育局要承担连带责任。
(二)凡督查或举报查证中发现学校违反“八个严控”,学生课业负担确实过重的,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书面警告一次,取消学校当年接受教育部门表彰奖励资格,取消校长当年各种评优、评职资格,系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由省教育厅给予黄牌警告;学校一年内累计受到两次书面警告的,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系统内通报批评,校长年度考核认定为不合格,系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由省教育厅给予降类处理;学校两年内累计受到三次书面警告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建议主管部门撤销校长职务,系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取消该校“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称号,并向媒体通报。
(三)凡由于学校违反“八个严控”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致使发生危及学生生命等重大事故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建议主管部门撤销校长职务;系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由省教育厅取消该校“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称号。违规行为情节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追究县级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四)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学科研人员或教职员工出现违反“八个严控"行为的,由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给予书面警告,令其改正。经批评教育后仍不改正者,系统内通报批评,两年内不评先不评优,不升职不晋级;情节严重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建议主管部门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第二篇:省教育厅关于坚决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黔教基发
省教育厅关于坚决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
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黔教基发[2011]8
52011-05-23 09:35:46|分类:|标签:无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黔教基发〔2011〕85号
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教育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基础教育的顽症,严重扭曲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阻碍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严重违背了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直接损害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危害民族的未来。为贯彻落实《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精神,坚决纠正一些地方和学校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违规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八个严控”,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
(一)严控在校时间。小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不得超过6小时,初中生不超过7小时,普通高中学生不超过8小时。中小学一律取消统一的早自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上课时间不得早于8:00,普通高中上课时间不得早于7:30。寄宿制学校早上统一起床时间小学和初中不得早于7:00,普通高中不得早于6:30;晚自习时间不超过2课时,就寝熄灯时间小学和初中不得晚于22:00,普通高中不得晚于22:30。保证小学和初中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普通高中学生不少于8小时。
(二)严控课程课时。全面实施国家课程计划,按照《贵州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和《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设置应付检查的双课表,不得挤占音、体、美课时,不得随意提高教学难度,不得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要以制度和措施切实保障学生在校集体体育锻炼时间每天不少于1小时(含体育课、早操、课间操和学生集体体育活动时间),保障开展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活动的时间。
(三)严控家庭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每天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得超过1.5小时,普通高中不超过2小时。学校要加强对各科作业布置的协调管理,严格控制每天各学科家庭作业总量,教师可根据学生水平差异布置不同的作业。坚决杜绝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高难度的作业,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得加大作业量,不准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
(四)严控集体补课。严格按照省教育厅下发的校历开展教学工作,不得利用寒暑假、周末、节日及课余时间组织中小学生进行补课。严禁拖延上课时间和利用午休时间组织学生学习。课程安排的学生自习时间不得分配到学科,任何老师不得利用自习时间上课或补课。学校不得利用晚自习时间上课、补课,义务教
育阶段学校不得组织走读学生参加在校晚自习。在职教师不能在中介机构、补习场所等进行有偿补课,也不能进行有偿家教,一经查实,取消评职、评优、评特资格。
(五)严控教辅资料。必须在省教育厅下发的中小学用书目录选订学生用书,严禁使用省定教学用书目录以外的教学用书和音像制品。严禁教师采取布置作业、集体讲解等形式变相统一征订各种资料。征订中小学推荐用书目录中的配套教辅资料,小学每个学科不得超过一册,初中、高中不得超过两册,除此之外的教辅资料一律不得进入学校。
(六)严控考试次数。小学只在每学期期末进行一次学科检测,低年级可以作业方式代替检测;初中每学期实行期中、期末两次学科检测;普通高中实行学分考试和省组织的学业水平考试。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未经市(州、地)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种统考、联考或其他竞赛、考级等活动。不得以升学率给学校排队,不得以考试成绩对班级、教师和学生进行排名和奖惩,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布学生成绩,不得向家长和社会发布喜报、红榜等变相排名的信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高考、中考升学率对下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进行奖惩。
(七)严控招生秩序。义务教育阶段严格执行就近入学的规定,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划定入学片区,任何学校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任何形式的入学考试。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和各种考级证书作为入学或分班的条件和依据。公办普通高中原则上在本地范围内招生,不得作违规招生宣传,坚决制止对高考成绩的各种炒作,不得采取经济手段招生,不得接收已按规定程序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原则上不允许跨县招生,确实需要的,必须在市(州、地)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招生计划内执行。各市(州、地)要严格控制跨县招生,制定详实的招生方案并报省教育厅备案。2011年市(州、地)所辖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面向全省招生名额在2010年的基础上减半,2012年起不再面向全省招生(民族班、宏志班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除外)。2011年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面向辖区内初中分配招生指标比例占招生计划的40%,2012年不低于50%,并以此作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复查、升类、评优等的重要依据。
(八)严控择校择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划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不得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严格控制学生择校择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律不准收取任何形式的择校费,新生入学实行电脑随机分班,之后不得在教育过程中按照考试成绩升降再进行滚动式分班。未经省教育厅批准,中小学一律不得举办实验班、特长班等,原已举办的,必须于2011年4月30日前经市(州、地)教育局同意后向省教育厅重新申请报批。
二、建立“八个制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一)建立中考试卷质量评估制度。初中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两考合为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一考两用,各地不得再组织初中毕业考试。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要立足于基础,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从2011年起,省教育厅将每年组织对各地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试卷质量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向全省公布。对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未按省教育厅下发的《考试说明》要求命题,难度系数超出规定范围的,必须作出整改承诺,情况严重的取消该地命题权。
(二)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通报制度。从2011年起,省教育厅将每年向社会公布各地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情况,对不能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全省通报批评。继续在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中开设体育考试科目,以50分分值计入总分。
(三)建立教学活动安排公示制度。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中小学在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内将课程教学计划、教师安排表、课程安排表、作息时间表、课外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安排计划等,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通过校内公示栏、校园网、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和社会公布。
(四)建立家校联动制度。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中小学要在每学期初召开以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的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开展教学质量分析,通报有关情况,减少家长的疑虑和担心,增进家长对“减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防止学校“减负”的同时家长“增负”,努力形成“减负”的共识和合力。
(五)建立规范办学责任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中小学校长是规范办学行为的第一责任人。从2011年起,市(州、地)教育行政部门与所辖县(市、区、特区)教育行政部门,市(州、地)、县(市、区、特区)教育行政部门与所属中小学校校长每学年都要签订规范办学责任书,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明确学校办学责任和“减负”承诺。责任书要在校内醒目地方张贴公告,接受师生和家长监督。
(六)建立规范办学督查制度。市(州、地)、县(市、区、特区)教育督导部门要建立辖区内规范办学行为的督查制度。地、县两级责任区督学每个学期要对辖区内每所学校办学行为进行至少一次明查暗访,将检查情况及时向地、县两级教育督导部门进行汇报。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各市(州、地)教育督导室要将市(州、地)、县两级督导机构及督学所督查学校名单、督查情况汇总上报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将不定期组织省兼职督学和特约督学在全省各地进行督查,并及时公布督查及处理结果。
(七)建立规范办学奖惩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牢固树立不规范办学的校长是不称职校长的观念,加大对办学行为的奖惩力度,把县域规范办学行为的情况纳入到“县级党政主要领导督导考核体系”,在校长、教师的考核和评优评先中,对存在违规办学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具体奖惩办法附后)。
(八)建立社会监督制度。省教育厅将把规范办学行为的“八个严控”在省内主要媒体上公布。地、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督导机构要设立违规办学行为的举报电话,印发给所属中小学的所有学生和家长,并向媒体和社会公布,主动接受师生、家长和社会监督。省教育厅设立的举报电话是:0851-5282726(基础教育处);0851-5282945(纪检监察室);0851-5282581(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办公室)。
三、破解“八个难题”,努力实现教育质量“八个突破”
(一)着力破解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的难题。改进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方式,按照“近、小、活、实”的原则,积极采用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把传授知识同培育民族精神、规范日常行为、养成文明礼仪习惯等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开展“红色经典诵读”、“五好小公民”、“五心教育”等主题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施优美教室工程,不断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努力在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实现新突破。
(二)着力破解实施素质教育不全面的难题。坚决纠正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重考试科目学习轻非考试科目学习,重文化知识传授和应试技巧培养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错误做法。要将体育、音乐、美术、科技、情感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学校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内外教育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文体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扎实推进体育艺术 “2+1”项目,使每一位学生至少掌握2项体育技能、1项艺术特长,努力在推进全面育人上实现新突破。
(三)着力破解推进课程改革不深入的难题。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广泛开展优秀成果评选、交流、推广活动,深入探索适合我省学生实际的课程改革模式,促进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有机衔接、层次递进。建立完善地方和学校课程体系,开发完善本土化、原生态的农村课程和地方专题教育,打造精品特色。大力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教材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积极倡导启发式、问题式、参与式等低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模式,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改变以挤占学生休息和睡眠时间,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的低质量高负担的教学方式,努力在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四)着力破解教育质量评价不科学的难题。健全完善对学校办学水平、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义务教育以县为单位,普通高中以市(州、地)为单位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突出过程性评价,强化对学校进出口成绩的管理,以入口定出口,从起点看变化,实行教育教学质量发展性增量评价,用增量考核教师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完善学生成长记录登记制度,注重对学生的道德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的综合评价,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努力在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上实现新突破。
(五)着力破解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的难题。建立开放型教师培训体系,及时启动并实施省级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教育教学名师培训培养工程、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中小学教师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激励计划等,通过科学有效的培训和帮教带活动,转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深化教师集体备课研讨制度,深入开展优质课、示范课评比活动,加快构建合作型学习型教师团队,努力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上实现新突破。
(六)着力破解对特殊学生帮教不重视的难题。强化学校和教师都有责任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的意识,关爱学困生、行为偏差生、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特殊学生群体,全面分析诊断“问题”因素,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探索分类作业、分类评价、分类指导,关注每一位学生,教好每一位学生。坚决纠正学校和教师把重点放在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而忽视其他大多数学生发展的错误做法,努力在人人能成才上实现新突破。
(七)着力破解学校办学特色不明显的难题。引导学校将工作重心由改善办学条件转移到提高办学水平上来,充分挖掘学校办学历史,立足学校已有的发展基础和传统特色项目,融入地方民族特色,推进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在办学特色上大胆探索和实验,打破千校一面的现状,使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一所学校就是教育改革的一扇窗口,努力在推进特色学校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八)着力破解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难题。以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契机,改善城镇、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实施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分步实施学区化、城乡学校联盟、薄弱学校托管等一系列区域教育教学制度改革,创新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在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坚决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前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件大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校要以对学生、对社会、对民族、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狠抓落实,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实践“低负担高质量”的发展模式,推进我省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原已发文件相关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
附件:贵州省规范中小学办学奖惩办法
二〇一一年三月三十日
第三篇:辽宁省教育厅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方案
辽宁省教育厅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辽宁省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辽宁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为突破口,以解决当前违背教育规律、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发展,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我省基础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原则
1.规范性原则。依据国家、省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按照《意见》、《规定》要求,对各类办学主体进行全面督导监察。
2.导向性原则。充分发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导向功能,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管理措施,引领全省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引导学校和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步入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轨道,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3.实效性原则。作为办学主体的学校和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是督导检查的主要对象,在对其加强督导、促进整改的同时,激发学校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规范办学、创新发展的目的。
4.持久性原则。建立长效机制,坚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长期性、持久性,避免短期行为和一阵风。
三、工作方法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机制,注重过程,注重整改,注重实效。
1.实行归口管理。各级政府要成立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规范办学行为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负责推动落实;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和教育监察部门是规范办学行为的监督促进者,负责督导检查和监察。各部门要明确任务、各司其职、落实责任、督查到位。
2.实行分级负责。省教育行政部门和省政府教育督导团负责对全省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情况和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督导检查和督促整改;市教育行政部门和督导部门负责对辖区内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情况和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经营状况进行督导检查和督促整改;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督导部门负责本辖区内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情况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经营状况进行督导检查和督促整改,耳。
3.强化县区为主的工作机制。县区级政府要把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作为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统筹协调,完善机制,依法实施督导检查。
4.定期检查与随机暗访。在对中小学办学行为进行全面督导检查的同时,新西兰空运婴儿配方奶粉,采取随机暗访的形式加强监督,省级每年将不定期对各市进行督导检查。市、县两级要把对办学行为的督导检查作为重点工作、常态工作抓紧抓实,医疗机构有贿赂不良记录 2年内不得采购,烟台新闻。
四、督导检查组组成及工作职责
为推动工作,省教育厅成立14个督导检查组,负责联系、指导、督查14个市的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工作。分组情况如下:
1.承担各市督导检查任务的负责人及联络员
城 市
负责人
联络员
沈阳市
王燕玲
于 玲
大连市
曲建武
张 迎
鞍山市
唐国华
张丽佳
抚顺市
姜连平
本溪市
刘玉华
陈宝祥
丹东市
任 伟
史恩平
锦州市
郭 岩
金京哲
营口市
张学广
王 权
阜新市
崔景懿
胡明昊
辽阳市
王举忠
宋升勇
铁岭市
葛洪源
程万恩
潘建群
侯长余
盘锦市
杨桂华
马坤亮
葫芦岛市
杨继刚
刘 伟
督导检查组工作职责:负责督促各市务于3月16日前召开专门会议传达省政府会议精神,将《意见》和《规定》精神传达到每一所中小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同时督促各市根据《意见》和《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将《意见》和《规定》精神落到实处,并对该地区的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适时总结该地区好的经验与做法。
3、4月份,每组至少到各市督查2次,要求并帮助各市比照省教育厅成立对县区的督导检查组。
2.省教育厅成立4个专项工作组,即,宣传组,由曲建武副厅长任组长,成员由厅办公室、宣教中心负责人组成;政策咨询一组,由王燕玲副厅长任组长,成员由厅义务教育处、高中教育处负责同志组成;政策咨询二组,由唐国华副厅长任组长,成员由厅民办教育处、政策法规处负责同志组成;专项治理组,由任伟书记任组长,成员由厅监察室、法规处负责同志组成。
宣传组工作职责:负责协调有关新闻媒体,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广泛营造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舆论氛围,引导学校、学生、学生家长以及整个社会正确认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目的和意义,宣传各地好的经验与做法。同时,对违规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曝光。
政策咨询组工作职责:负责对《意见》、《规定》及配套政策的具体解读,并对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实施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专项治理组工作职责:负责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违纪违规行为的举报、投诉,直接或协调相关部门对违纪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五、确定规范办学行为重点监督学校和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实施周报制度。
省教育厅确定20所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个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作为重点监督对象,并实施周报制度。
20所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名单如下:辽宁省实验中学、东北育才教育集团、沈阳市第一中学、沈阳市第四中学、大连市育明高中、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鞍山市第一中学、抚顺市第二中学、本溪市高级中学、丹东市第二中学、锦州市锦州中学、营口市高级中学、阜新市实验中学、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盘锦市高级中学、铁岭市高级中学、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绥中县第一高级中学、昌图县第一高级中学.2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名单如下:辽宁省实验学校、沈阳市第七中学、沈阳市虹桥中学、沈阳市雨田中学、沈阳市铁西区启工二校、大连市中山区解放小学、大连市格致中学、大连市西岗区长春路小学、鞍山市第二中学、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本溪市实验小学、丹东市第九中学、锦州市第八中学、营口市雁南中学、阜新市第一中学、辽阳师范附属小学、铁岭新城区实验中学实验小学、朝阳市第一初级中学、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葫芦岛市实验中学。
对重点监督学校主要监督以下内容:1.学生上学、放学时间;2.寄宿制学校学生起床时间、就寝时间;3.学校课程开设情况及作业量;4.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情况;5.学校、教师违规补课情况;6.教辅材料征订情况;7.规范考试情况,多场免费医疗咨询活动近期设摊-搜狐滚动;7.学校是否按规定招生。
20个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名单如下:沈阳市吉龙中小学文化培训中心、沈阳英才教育培训学校、沈阳金桥教育培训中心、沈阳学大教育培训学校、沈阳市世博文化辅导培训学校、沈阳市阳光瑞博教育培训学校、沈阳市新领航教育培训学校、沈阳市飞跃教育培训学校、大连市志成文化培训学校、大连市精英文化培训学校、大连西岗同芳文化培训学校、大连沙河口科苑文化培训学院、抚顺市徐攀文化艺术培训学校、抚顺市张静教育培训学校、抚顺市青鸟外语培训学校、抚顺市飞跃教育培训学校、铁岭市外研口语培训学校、铁岭市大桥外语学校、葫芦岛市董娜辅导教室、葫芦岛市博洋文化培训学校。
对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主要监督以下内容:1.是否按照审批许可的范围开展文化补习;
2.是否以某中小学名义开办直升班、预备班;3.是否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上课。
辽宁省教育厅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张福昌 省教育厅厅长 党组书记
副组长:王燕玲 省教育厅副厅长
任 伟 省教育厅纪检组长
成 员:
高向辉 省教育厅办公室主任
陈 刚 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处长
王庆东 省教育厅人事处处长
程万恩 省教育厅财务处处长
张国林 省教育厅义务教育处处长
陈宝祥 省教育厅高中教育处处长
杨桂华 省教育厅督导办主任
宋升勇 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
杨 枫 省教育厅教师教育处处长
张丽佳 省教育厅民办教育处处长
孙华林 省教育厅监察室主任
李荣希 省招考办主任
任雪松 省教育宣教中心主任
刘国瑞 省教育研究院院长
辽宁省教育厅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
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 任:任 伟 省教育厅纪检组长
成 员:监察室全体同志
从厅直单位或各市借调2名同志
职 责:负责辽宁省教育厅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编发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工作简报。
第四篇:关于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规定[定稿]
关于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规定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x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目标和要求,以及《xx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从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高度出发,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充分认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遵循教育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确保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全面发展。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关于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相关规定。
1、严格执行国家和xx省课程计划。按照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同时,不随意增加课时,严禁削减、挪用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非考试科目的课时。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
2、规范作息时间。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不安排早自习,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30,放学时间不得晚于下午五点。
3、规范学生作业。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年级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学生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学生不超过60分钟。不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高难度的作业,要求注重布置探究性、实践性家庭作业。节假日(含双休日、寒暑假及国家其它法定节假日,下同)不得加大作业量,不准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戒学生。
4、规范教师行为。严禁教师对学生实行有偿家教、有偿补课,不私自在校外兼课、兼职,不组织学生统一征订教辅材料。教师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
5、严禁乱办班、乱补课。严禁学校、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举办的文化课补习班;不得占用节假日、双休日时间组织学生上课或集体补课;不准利用早自习、午休时间等上课或集体辅导。
6、严禁强行征订教辅材料。教辅材料实行“一科一辅”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组织学校、学生违规订购教辅材料。
7、严格考试管理、严禁炒作考试成绩。教师不得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对学生排名和安排学生座位,不得以任何方式公布考生的成绩、名次。学校没有以考试成绩对班级、教师和学生进行排名和奖惩,不以任何形式公布学生成绩,不向家长和社会发布喜报、红榜等变相排名的信息。取消百分制,用等级制加评语评价学生。
8、严格收费管理。严格按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收费,实行收费公示制度。严禁学校或教师擅立项目、擅提标准和扩大范围向学生和家长收费。
9、严格学校招生秩序和行为。严格按照教体局划定入学片区并统一规定招生时间。不举行或变相举行任何形式的入学考试,小学入学招生不对儿童进行数学能力和识字能力的测试。
严禁统一组织学生报名参加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竞赛活动,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证书作为入学依据。学校不得为学科类竞赛活动提供场地。
10、依法办学,严肃查处违规行为
学校对违反规定的教师,将严肃处理决不姑息,造成影响的将取消年终评奖评优资格。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
本报沈阳2月29日讯(记者 刘玉)记者从辽宁省政府今天召开的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会议上获悉,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将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辽宁省还规定,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和学业负担监测列入各地区基础教育强县建设、教育督导、学校考核和行风评议指标体系中。
会议同时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的通知。按照计划,辽宁将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中小学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形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
此次辽宁省对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中的几个突出问题均作出详细规定,包括对走读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和寄宿生晚自习时间都作出具体规定;对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书面家庭作业实行总量控制;严禁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
辽宁省同时作出规定,取得文化课补习班办学许可的培训机构,课时课量设置要符合教育规律和接受者身心健康需求。其他办学机构不得擅自扩大办学范围,开展文化补习。辽宁还将强化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年审。
2月29日,省政府在沈阳市召开全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会议,副省长陈超英出席会议并讲话。
陈超英在讲话中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整体上进入了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提高质量的新阶段。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均衡发展迈上新台阶;普通高中教育快速发展,高中教育的瓶颈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扎实推进,招生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取得新成效。但一些地方和中小学校仍然存在办学行为不规范、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扭曲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阻碍着少年儿童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新时期我省推动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陈超英强调,当前,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工作,要以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规范办学行为、优化教育环境、推进素质教育、建设教育强省”为宗旨,按照“省级统筹、政府督导、整体推进、标本兼治、强化督察、严肃问责”的原则,明确任务,完善机制,落实责任,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中小学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的工作目标,形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陈超英强调指出,各级政府要把推动基础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规范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把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各有关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形成统一部署、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协作联动的工作格局,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确保思想认识到位、措施落实到位。各中小学校要规范学校内部管理,自觉纠正违规办学行为,形成依法办学、自我约束的发展机制,真正把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落实到课程、教学、评价、管理各个环节。
陈超英要求,各地要认真落实监管责任,建立区域内违规办学行为监测、举报和问责制度。按照“属地管理”、“谁审批、谁监管”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大对各种违规办学行为的查处力度。同时,加大对违规办学的曝光力度,引导家长、社会理解和支持规范办学行为工作,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教育观,为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应邀参加会议,并作了指导讲话。他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以及在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努力。他指出,在新的形势下,辽宁能够针对基础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着力规范中
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希望辽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扎实工作,创新探索,为全国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创造经验、积累经验。
省教育厅、省监察厅负责同志分别结合各自工作职责作了发言。省教育厅厅长张福昌就科学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和作业量、严格规范教育教学活动、严格教辅材料管理、严格规范考试管理、严格规范招生秩序、制止义务教育学校的违规招生和违规收费行为等问题作了全面部署,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切实重点解决好以上突出问题的同时,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为保障,以构建高效课堂为重点,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加快建立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长效机制。
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省政府纠风办主任孟祥锋强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纠风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多措并举,配合教育部门做好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工作。要认真开展监督检查,保证政令畅通;要认真开展纠风治乱,尤其要专项治理教育乱收费、乱补课和乱招择校生等突出问题;要认真开展教育行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要继续推进行风评议,以评议促规范;要认真查处顶风违规违纪案件,形成以查促纠的倒逼机制;要积极鼓励探索创新,从源头上防治教育乱收费等不正之风。
会议由省政府副秘书长何庆良同志主持。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负责同志;各市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市教育局局长、市纪委监察局分管纠风工作的副局长;各县(市、区)政府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市、区)长;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监察厅、省政府纠风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审计厅、省工商局、省物价局、省新闻出版局负责人及相关处室负责人等170余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