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府令第1号】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5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16:3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民政府令第1号】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民政府令第1号】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

第一篇:【人民政府令第1号】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

第1号

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

《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已经2012年2月12日市人民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2年3月15日起施行。

市长:宋希斌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五日

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促进依法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市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中从事公务的工作人员,不履行、违法履行、不当履行职责,损害公共利益和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或者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依照本规定予以行政问责。

第三条 行政问责应当坚持权责统一、公平公正、有错必究、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四条 行政问责工作由政府统一领导,监察机关负责组织实施。

市和区、县(市)监察机关,负责对干部管理权限内的行政机关领导干部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行政问责的具体工作。

行政机关的监察机构或者指定的机构(以下统称行政机关行政问责机构),负责对本行政机关除本条第二款规定人员之外的其他工作人员行政问责的具体工作。

监察机关认为有必要时,可以直接办理同级行政机关行政问责机构或者下一级监察机关负责的行政问责案件。

第五条 监察机关在行政问责工作中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监督同级行政机关行政问责机构和下一级监察机关的行政问责工作;

(二)研究行政问责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相应建议;

(三)受理、调查行政问责案件,并提出拟处理建议;

(四)统计、分析本行政区域的行政问责情况;

(五)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行政问责工作。

行政机关行政问责机构负责受理、调查本行政机关行政问责案件,提出拟处理意见,并接受同级监察机关的指导和监督。

第六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上级的决定、命令、部署,确保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效能,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 行政问责情形

第七条 行政机关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决策,或者决策失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依法应当决策而不作出决策或者不及时决策,造成重大损失或者不良社会影响的;

(二)超越法定权限进行决策,造成重大损失或者不良社会影响的;

(三)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决策,损害公共利益和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

(四)作出的决策与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上级的决定、命令相抵触,损害公共利益和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

(五)决策失误,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等严重后果或者不良社会影响的;

(六)发现决策错误、失误或者失当,不及时纠正、改正或者调整,造成重大损失或者不良社会影响的;

(七)其他违反规定决策或者决策失误的情形。

第八条 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和其他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不贯彻执行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上级的指示、决定、命令,拖延不办、顶着不办,有令不行的;

(二)对影响经济发展环境、损害投资者合法利益、妨碍社会管理秩序、影响城市管理等违法行为不制止、不查处,监管不力的;

(三)对涉及公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等公共安全领域,未履行监督、检查、检验、检测、检疫等职责,引发安全事件的;

(四)应当履行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而未履行的;

(五)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能解决而不及时解决或者解决不力的;

(六)超越法定权限和违反法定程序实施行政行为,野蛮执法、随意执法的;

(七)乱检查、乱收费、乱征收、乱摊派、乱罚款的;

(八)对行政相对人勒拿卡要,或者要求行政相对人接受有偿服务、购买指定商品以及承担其他非法定义务的;

(九)违反规定,采取打招呼、批条子、授意、指定、强令等方式,影响和干预市场经济活动的;

(十)截留、滞留、挤占或者挪用财政专项资金和政府代管资金的;

(十一)在职责范围内监管不力,发生重大事故、事件、案件,或者连续发生事故、事件、案件的;

(十二)对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应对不力,处置失当,导致事态恶化的;

(十三)对上级机关确定的工作目标、交办的事项和职责范围内应当办理的事项,无正当理由未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或者行政机关之间推诿扯皮,推卸责任的;

(十四)对应由几个行政机关共同办理的事项,主办行政机关不主动牵头协调,协办行政机关不积极支持配合,致使工作延误的;

(十五)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公共突发事件、重大责任事故、重大疫情、灾情或者其他重要情况的;

(十六)执行上级机关的指示、决定、命令或者履行职责时,弄虚作假,欺骗上级机关或者社会公众的;

(十七)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和行政复议机关生效的决定的;

(十八)其他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的情形。

第九条 行政机关内部管理和监督不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行政机关相关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予以问责:

(一)办事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或者对群众反映的本行政机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及时改进,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二)未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工作制度,损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

(三)对内部管理出现的问题放任不管,对本行政机关的违法违纪行为隐瞒、包庇、袒护、纵容的;

(四)授意、指使、纵容本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阻挠、干预、对抗监督检查或者案件查处,或者对办案人、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打击报复的;

(五)其他内部管理和监督不力的情形。

第十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行为规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办事拖拉,敷衍塞责,对领导的指示和命令置若罔闻的;

(二)对行政相对人态度蛮横,故意刁难,或者因言行不文明导致冲突的;

(三)违反工作纪律,工作懈怠、纪律涣散,在工作期间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四)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欺骗领导和行政相对人的;

(五)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

(六)其他违反行为规范的情形。

第十一条 除本规定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规定的行政问责情形外,法律、法规、规章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问责情形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 行政问责方式和适用

第十二条 行政问责的方式:

(一)责令限期整改;

(二)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三)责令公开道歉;

(四)通报批评;

(五)诫勉谈话;

(六)停职检查;

(七)调离工作岗位;

(八)引咎辞职;

(九)责令辞职;

(十)降职或者免职;

(十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问责方式。

本条前款规定的行政问责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理:

(一)拒绝改正错误的;

(二)隐瞒事实真相,干扰、阻碍行政问责工作的;

(三)对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打击报复的;

(四)在共同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五)一年内被给予行政问责两次以上的;

(六)其他按照规定应当从重处理的情形。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理:

(一)主动交代应予行政问责的行为的;

(二)积极配合调查或者有立功表现的;

(三)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的;

(四)其他按照规定可以从轻、减轻处理的情形。

第四章 行政问责程序

第十五条 下列情形可以作为行政问责的案件来源:

(一)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附有相关证据材料的投诉、检举、控告;

(二)上级机关的指示、批示;

(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议案、提案等形式提出的问责建议;

(四)上级或者同级人大、政府开展执法监督检查中提出的问责建议;

(五)政务督查、政府绩效考核、政府法制、安全生产、审计、信访等部门或者

机构在履行工作职责中提出的问责建议;

(六)司法机关提出的问责建议;

(七)新闻媒体曝光的应当予以行政问责的事件;

(八)其他行政问责的案件来源。

第十六条 市和区、县(市)监察机关在日常监督工作中或者通过本规定第十五条所列案件来源,发现干部管理权限内的行政机关领导干部以及其他工作人员有行政问责情形的,应当向本级政府主要领导或者分管领导提出问责建议,经本级政府主要领导或者分管领导批准后启动行政问责程序;政府主要领导或者分管领导发现行政机关领导干部以及其他工作人员有行政问责情形的,可以直接决定启动行政问责程序。

监察机关根据本级政府主要领导或者分管领导的指示,应当成立调查组开展调查工作。

第十七条 行政机关行政问责机构在日常监督工作中或者通过本规定第十五条所列案件来源,发现本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有行政问责情形的,可以向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提出问责建议,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启动行政问责程序;行政机关负责人发现本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有行政问责情形的,可以直接决定启动行政问责程序。

行政机关行政问责机构根据本行政机关负责人的指示,开展调查工作,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第十八条 调查人员进行调查时,应当听取被调查人员的陈述和申辩,并予以记录。对其合理意见,应当予以采纳;不予采纳的,应当说明理由。

被调查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如实说明情况。

第十九条 调查人员与被调查人员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应当按规定回避。

第二十条 调查终结,监察机关或者行政机关行政问责机构应当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并提出拟处理意见,提交本级政府或者本行政机关的领导成员集体讨论后,作出给予行政问责、免予行政问责或者不予行政问责的决定。

对于事实清楚、不需要进行调查的,行政问责决定机关可以直接作出行政问责决定。

第二十一条 依照本规定给予行政问责,需要作出书面行政问责决定的,应当在行政问责决定书中载明下列内容:

(一)被问责人员的姓名、职务、级别、工作单位等基本情况;

(二)经查证应当予以行政问责的事实;

(三)行政问责方式和依据;

(四)不服行政问责决定申请复核、申诉的途径和期限;

(五)行政问责决定机关的印章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第二十二条 行政问责决定机关应当自作出行政问责决定之日起三日内将行政问责决定书送达被问责人员。

行政问责处理结果应当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被行政问责的行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其行政问责处理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三条 被调查人员或者被调查行政机关领导阻挠或者干预行政问责案件的调查、处理,情节严重的,监察机关或者行政机关行政问责机构可以提请政府或者有关机关依照相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四条 被问责人员同时违反政纪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由监察机关或者有关机关依照相关规定处理;违反党纪的,移送纪律检查机关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五条 被问责人员对行政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行政问责决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作出行政问责决定的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核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复核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收到行政问责决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直接提出申诉。

市人民政府作出的复核决定为最终决定。

第二十六条 复核受理机关应当自受理复核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复核决定书并送达申请人。

申诉受理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诉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书并送达申请人和原行政问责决定机关;案情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三十日。

复核、申诉期间原行政问责决定不停止执行。

被问责人员不得因申请复核、申诉被加重处理。

第二十七条 复核、申诉的受理机关审核后,应当按照下列规定作出处理:

(一)原行政问责决定正确的,维持原行政问责决定;

(二)原行政问责决定所列事实不存在,或者事实不清楚,证据不足的,撤销原行政问责决定;

(三)原行政问责决定违反规定程序,影响公正处理的,由原行政问责决定机关重新调查处理;

(四)原行政问责决定事实清楚,但对问责行为的情节认定错误或者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可以直接变更行政问责方式。

第二十八条 被问责人员受到错误问责的,行政问责决定机关应当及时纠正;造成

名誉损失的,应当在公布行政问责决定的范围内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自2012年3月15日起施行。市人民政府2007年9月25日发布的《哈尔滨市行政机关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主题词:行政 问责 规定

第二篇: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测试题

《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测试题

单位:姓名:

一、填空题

1、《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已经 2012年2月12日市人民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通过,自起施行,全文共章条。

2、为了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促进依法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效能,根据《》、《》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3、行政问责应当坚持、、、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4、行政问责决定机关是指有权作出决定的机关。

5、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规章、政策和

上级的决定、命令、部署,确保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效能,保障和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6、行政问责的方式:;; 责令公开道歉;通报批评; 诫勉谈话; 停职检查; 调离工作岗

位;;; 降职或者免职;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问责方式。

7、调查人员进行调查时,应当听取被调查人员的和,并予以记录。对其合理意见,应当予以;不予的,应当。

8、与被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应当按规定。

9、调查终结,监察机关或者行政机关行政问责机构应当形成并提出,提交本级政府或者本行政机关的领导成员集体讨论后,作出给予、免予行政问责或者不予行政问责的决定。

10、行政问责程序分为、、、、等程序。

11、行政问责决定机关应当自作出行政问责决定之日起内将行政问责决定书送达被问责人员。

12、行政问责处理结果应当在一定范围内。被行政问责的行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其行政问责处理结果应当向社会。

13、被调查人员或者被调查行政机关领导或者行政问责案件的调查、处理,情节严重的,监察机关或者行政机关行政问责机构可以提请政府或者有关机关依照相关规定处理。

14、被问责人员同时违反政纪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由监察机关或者有关机关依照相关规定处理;违反党纪的,移送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处理。

15、被问责人员对行政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行政问责决定书之日起内向作出行政问责决定的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核决定书之日起内向作出复核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收到行政问责决定书之日起内直接提出申诉。

16、复核受理机关应当自受理复核申请之日起内作出书面复核决定并送达申请人。

17、申诉受理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诉之日起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书并送达申请人和原行政问责决定机关;案情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

19、复核、申诉期间原行政问责决定。

20、被问责人员受到错误问责的,作出行政问责决定的机关应当;造成名誉损失的,应当在公布行政问责决定的范围内、。

二、简答题:

1、监察机关在行政问责工作中应当履行的职责?

2、行政问责决定书应当载明哪些内容?

3、在哪些情形下应当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从重问责?

第三篇:《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试题

《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试题一

一、填空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分(5)章,共(29)条。

2、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上级的决定、命令、部署,确保(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效能),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3、对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应对不力,处置失当,导致(事态恶化)当予以行政问责。

4、(乱检查)、乱收费、乱征收、(乱摊派)、乱罚款的,应当予以行政问责。

5、未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工作制度,损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应当予以行政问责。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选项字母号填在括号内。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自(B)起施行。

A、2012年2月15日B、2012年3月15日

C、2012年2月16日D、2012年3月16日

2、下列不属于行政问责决定机关的是(A)

A、某医院B、市民政局

C、某街道办事处D、某镇人民政府

3、下列属于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和其他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应当问责的情形有(C)

A、对行政相对人态度蛮横,故意刁难,或者因言行不文明导致冲突的B、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决策,损害公共利益和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C、不贯彻执行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上级的指示、决定、命令,拖延不办、顶着不办,有令不行的D、作出的决策与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上级的决定、命令相抵触,损害公共利益和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4、下列属于行政机关内部管理和监督不力,应当对行政机关相关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予以问责的情形的是(C)

A、违反工作纪律,工作懈怠、纪律涣散,在工作期间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B、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C、办事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或者对群众反映的本行政机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及时改进,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D、依法应当决策而不作出决策或者不及时决策,造成重大损失或者不良社会影响的5、行政机关行政问责机构负责受理、调查本行政机关行政问责案件,提出拟处理意见,并接受(B)的指导和监督。

A、本行政机关B、同级监察机关

C、上级行政机关C、上级监察机关

6、行政机关行政问责机构根据本行政机关负责人的指示,开展调查工作,调查人员不得少于(B)

A、一人B、两人

C、三人D、四人

7、调查终结,监察机关或者行政机关行政问责机构应当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并提出拟处理意见,提交(D)的领导成员集体讨论后,作出给予行政问责、免予行政问责或者不予行政问责的决定。

A、同级政府或者上级行政机关

B、本级政府或者上级行政机关

C、上级政府或者本行政机关

D、本级政府或者本行政机关

8、对事实清楚、不需要进行调查的,行政问责决定机关可以直接作出(B)

A、纪律处分B、行政问责决定

C、不予行政问责决定D、党纪处分

9、行政问责复核受理机关应当自受理复核申请之日起(C)内作出复核决定书并送达申请人。

A、四十日B、十五日

C、三十日D、二十日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原行政问责决定正确的,维持原行政问责决定

B、原行政问责决定所列事实不存在,或者事实不清楚,证据不足的,由原行政问责决定机关重新调查处理

C、原行政问责决定违反规定程序,影响公正处理的,撤销原行政问责决定

D、原行政问责决定事实清楚,但对问责行为的情节认定错误或者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应当直接变更行政问责方式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请将选项字母号填在括号内。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人员适用《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予以行政问责的是(ACD)

A、市某局长B、某中学校校长

C、某乡副乡长D、某局主任科员

2、行政问责应当坚持(ABCD)的原则。

A、权责统一B、公平公正

C、有错必究D、教育与惩处相结合3、监察机关在行政问责工作中应当履行(ABCD)责。

A、指导、监督同级行政机关行政问责机构和下一级监察机关的行政问责工作

B、研究行政问责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相应建议

C、受理、调查行政问责案件,并提出拟处理建议

D、统计、分析本行政区域的行政问责情况

4、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决策,损害(BD)的,应当予以问责。

A、部门利益B、公共利益

C、人民生命财产D、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

5、下列属于行政问责方式的是(ABCD)

A、通报批评B、降职

C、诫勉谈话D、免职

6、应当从重问责的情形有(ABCD)

A、对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打击报复的B、在共同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C、一年内被给予行政问责两次以上的D、拒绝改正错误的7、下列属于行政机关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决策,或者决策失误,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的是(ABD)

A、超越法定权限进行决策,造成重大损失或者不良社会影响的B、发现决策错误、失误或者失当,不及时纠正、改正或者调整,造成重大损失或者不良社会影响的C、办事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或者对群众反映的本行政机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及时改进,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D、作出的决策与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上级的决定、命令相抵触,损害公共利益和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8、下列属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行为规范,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有(ABCD)

A、对行政相对人态度蛮横,故意刁难,或者因言行不文明导致冲突的B、违反工作纪律,工作懈怠、纪律涣散,在工作期间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C、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欺骗领导和行政相对人的D、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9、下列情形可以作为行政问责的案件来源的是(ABCD)

A、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议案、提案等形式提出的问责建议

B、上级或者同级人大、政府开展执法监督检查中提出的问责建议

C、政务督查、政府绩效考核、政府法制、安全生产、审计、信访等部门或者机构在履行工作职责中提出的问责建议

D、新闻媒体曝光的应当予以行政问责的事件

10、(BC)发现行政机关领导干部以及其他工作人员有行政问责情形的,可以直接决定启动行政问责程序。

A、监察机关B、政府分管领导

C、政府主要领导D、行政机关行政问责机构

四、判断题(请判断对错,认为正确的,在括号内填“√”,错误的,在括号内填“×”。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行政问责工作由监察机关统一领导并负责组织实施。(×)

2、市和区、县(市)监察机关,负责对干部管理权限内的行政机关领导干部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行政问责的具体工作。(√)

3、对群众的合理诉求不及时解决或者解决不力的,应当予以问责。(√)

4、行政问责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5、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积极配合调查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应当从轻行政问责。(×)

6、调查人员与被调查人员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应当按规定回避。(√)

7、复核、申诉期间原行政问责决定停止执行。(×)

8、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受到政纪处分的,可以不再予以行政问责。(×)

9、行政问责处理结果应当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10、被问责人员对行政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行政问责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行政问责决定的机关申请复核。(×)

五、简答题(共4题,共25分)

1、行政问责对象的范围?(6分)

领导干部及一般工作人员

市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和区、县(市)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的组织中的所有从事公务的所有工作人员。

2、请列举十种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和其他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10分)

(一)不贯彻执行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上级的指示、决定、命令,拖延不办、顶着不办,有令不行的;

(二)应当履行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而未履行的;

(三)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能解决而不及时解决或者解决不力的;

(四)超越法定权限和违反法定程序实施行政行为,野蛮执法、随意执法的;

(五)乱检查、乱收费、乱征收、乱摊派、乱罚款的;

(六)违反规定,采取打招呼、批条子、授意、指定、强令等方式,影响和干预市场经济活动的;

(七)截留、滞留、挤占或者挪用财政专项资金和政府代管资金的;

(八)在职责范围内监管不力,发生重大事故、事件、案件,或者连续发生事故、事件、案件的;

(九)对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应对不力,处置失当,导致事态恶化的;

(十)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和行政复议机关生效的决定的;

3、在哪些情形下可以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从轻或者减轻问责?(4分)

1、主动交代应予行政问责的行为的。

2、积极配合调查或者有立功表现的。

3、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的。

4、其他按照规定可以从轻、减轻处理的情形。

4、市和区、县(市)政府如何启动行政问责程序?(5分)

市和区、县(市)监察机关发现有行政问责情形的,应当向本级政府主要领导或者分管领导提出问责建议,经本级政府主要领导或者分管领导批准后启动行政问责程序;政府主要领导或者分管领导发现行政机关领导干部以及其他工作人员有行政问责情形的,可以直接决定启动行政问责程序。

六、案例分析题(共1题,共15分)

某日上午9时,赵某到某局行政审批窗口询问某项行政许可事项,等到10时工作人员王某才来。对赵某咨询的行政许可问题,王某告知可自行到网上搜索许可流程,其他事宜要等请示直接负责人张某后方能告知。三日后,赵某来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看到王某正在电脑上与网友聊天,对赵某不予理睬,赵某好言相求,王某才受理了赵某的申请,并收取了20元的申请书文本费。到了领取许可证的日期,赵某到窗口去取许可证,王某告知领导还没有批。赵某过了几天又去,王某告知还要再等几天,并暗示给点好处就马上给证。赵某十分气愤,遂向该局主管领导刘某反映情况,刘某虽表面上答应会妥善处理此事,但过后就置之脑后了。过了一个多月,赵某仍未领到许可证,也未见该局对王某作出批评处理。

如果适用《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请判断案例中哪些人员应当予以行政问责?请指出该人员的具体行为,并说明该行为属于哪种问责情形?

王某

问责情形:王某三番四次没能给赵某办证属于办事拖拉,敷衍塞责,对领导的指示和命令置若罔闻的;王某告知还要再等几天,并暗示给点好处就马上给证属于对行政相对人态度蛮横,故意刁难,或对其勒拿卡要的;等到10时工作人员王某才来,王某正在电脑上与网友聊天属于违反工作纪律,工作懈怠、纪律涣散,在工作期间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刘某

问责情形:刘某虽表面上答应会妥善处理此事,但过后就置之脑后了。过了一个多月,赵某仍未领到许可证,也未见该局对王某作出批评处理。此做法属于对内部管理出现的问题放任不管,对本行政机关的违法违纪行为隐瞒、包庇、袒护、纵容的。

第四篇: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解读

《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解读

2012年2月12日市人民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拟于3月15日起施行。《规定》的出台,对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促进依法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效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规定》共分五章,二十九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行政问责情形,第三章行政问责方式和适用,第四章行政问责程序,第五章附则。现将《规定》的制定特色及主要内容作以解读。

一、《规定》的主要特色

《规定》的主要特色,一是问责对象的范围更广。与2007年的《哈尔滨市行政机关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相比,《规定》规定的行政问责对象的范围更加广泛,主要考虑到一般工作人员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其行为对公共利益和群众利益的影响,要比领导干部更直接。因此,《规定》除领导干部外,也将一般工作人员纳入到行政问责的范围。二是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无论是问责情形的规定,还是程序规定都更具体,更便于操作。三是重点更突出。《规定》将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作为行政问责的重点,是符合哈尔滨市实际的。

二、行政问责对象范围

确定行政问责对象是实行行政问责的前提和基础。《规定》第二条规定了行政问责对象的范围,包括市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和区、县(市)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的组织中的所有从事公务的所有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是指通过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授予某种行政权力的事业单位,可以以自己的名言独立行使被授予的行政权力。如交通局的运输管理处、人社局的社会保险局、水务局的水资源办。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的组织是指根据行政机关的委托实施某种行政行为的事业单位,接受委托的事业单位是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受委托的行政行为。如哈站地区综合治理办公室受交通部门委托以该部门名义进行交通执法。

三、行政问责决定机关和行政问责实施部门

行政问责决定机关和行政问责实施部门,两者是有区别的。行政问责决定机关是指有权作出行政问责决定的机关,包括市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区、县(市)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的组织。行政问责实施部门是指负责行政问责案件的受理、调查和提出拟处理意见的机关或者机构,包括市、区、县(市)监察机关和行政机关行政问责机构。行政机关行政问责机构主要是指行政机关内部设立的监察室,没有监察室的,可以指定人事机构或者法制机构具体负责本机构的行政问责工作。

《规定》第四条还具体划分了监察机关和行政机关行政问责机构的权限范围,市和区、县(市)监察机关负责对干部管理权限内的行政机关领导干部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行政问责工作,主要是对局级、县处级领导干部的问责。行政机关行政问责机构负责对本行政机关除监察机关负责行政问责的人员之外的其他工作人员的行政问责工作,主要是对科级及以下工作人员的问责。

四、行政问责情形

借鉴兄弟省市立法经验,结合我市实际,通过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需要行政问责的情形进行认真梳理和归纳,《规定》将行政问责的情形分为决策违规、执行不力、管理不善、行为失范四个方面,共计四条三十六项,既注重有错问责,同时也注重无为问责,并将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作为行政问责的重点。

第七条规定了违规决策的问责情形。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公共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因此,行政机关领导干部违规决策或者决策失误应当对其进行问责。第七条共列举了依法应当决策而不作出决策或者不及时决策,超越法定权限和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决策,决策内容违法,决策发生重大失误,不及时纠正、改正或者调整决策错误、失误或者失当等七种情形。如:第(三)项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决策,损害公共利益和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决策的程序,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规定,应当包括风险评估、咨询论证、广泛征求意见、意见协调、法律审核、集体讨论等程序,以体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原则。

第八条规定了执行不力的问责情形。执行力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贯彻落实上级的战略决策、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就是执行命令、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能力,也就是常说的“落实到位”。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能否顺利落实到位,目标能否顺利达成,关键看执行力。目前我市各级行政机关执行不力,主要集中体现为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第八条共列举了对影响经济发展环境、损害投资者合法利益、妨碍社会管理秩序、影响城市管理等违法行为不制止、不查处,监管不力;超越法定权限和违反法定程序实施行政行为,野蛮执法、随意执法;乱检查、乱收费、乱征收、乱摊派、乱罚款;对上级机关确定的工作目标、交办的事项和职责范围内应当办理的事项,未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或者行政机关之间推诿扯皮、推卸责任;弄虚作假,欺骗上级机关或者社会公众等十八种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的问责情形。如:第(一)项不贯彻执行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上级的指示、决定、命令,拖延不办、顶着不办,有令不行的;第(五)项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能解决而不及时解决或者解决不力的;第(十四)项对应由几个行政机关共同办理的事项,主办行政机关不主动牵头协调,协办行政机关不积极支持配合,致使工作延误的。

第九条规定了内部监管不力的问责情形。行政机关内部管理是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行政机关内部管理和监督,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正确履行职责的前提和基础,行政机关相关领导干部对内部管理和监督不力应当负有责任。第九条共列举了办事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未执行相关工作制度;对内部管理出现的问题放任不管;授意、指使、纵容本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阻挠、干预、对抗监督检查或者案件查处等五种问责情形。如:第(一)项办事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或者对群众反映的本行政机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及时改进,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第十条规定了行为失范的问责情形。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从事公务活动中应当遵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是规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活动原则、工作程序、办理规则、言行标准和行政纪律,包括政治、廉政、职业道德、业务等行为规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是政府和群众联结的纽带,是行政权力的直接行使者,其是否严格遵守行为规范直接关系着其能否依法履行职责,更关系着政府的形象问题。因此,第十条规定了办事拖拉,敷衍塞责;对行政相对人态度蛮横,故意刁难;违反工作纪律;弄虚作假、作表面文章;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等六种问责情形,旨在督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严格遵守行为规范。如:第(一)项办事拖拉,敷衍塞责,对领导的指示和命令置若罔闻的。

上述四条每条都有兜底条款。就是说除列举的情形外,其他符合条件的,也包含在问责范围内。此外,考虑到与其他法律、法规、规章的衔接,《规定》第十一条规定“除本规定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规定的行政问责情形外,法律、法规、规章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问责情形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

五、行政问责的方式和适用

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规定的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五种对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方式外,国家和省对一般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问责方式没有明确规定。参照外地市有关规定,并结合实际,为体现“问责一人、教育一片”的原则和对社会公开,安抚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的目的,使被问责人员深刻认识问题,改正错误,《规定》第十二条规定了责令限期整改、责令作出书面检查、责令公开道歉、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停职检查、调离工作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降职或者免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问责方式等十一种行政问责形式。以上规定的行政问责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另外,《规定》第十三条还规定了应当从重处理的六种情形,如:

(一)拒绝改正错误的;

(二)隐瞒事实真相,干扰、阻碍行政问责工作的;

(五)一年内被给予行政问责两次以上的。第十四条规定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理的四种情形。如:

(一)主动交代应予行政问责的行为的;

(三)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的。需要注意的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具有《规定》第十三条规定的从重情节,应当对其从重问责;具有《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的从轻或减轻问责情节,可以对其从轻或减轻问责,也可以不对其从轻或减轻问责。

六、行政问责的案件线索

《规定》第十五条规定了八项行政问责的案件线索,主要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附有相关证据材料的投诉、检举、控告;上级机关的指示、批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议案、提案等形式提出的问责建议;上级或者同级人大、政府开展执法监督检查中提出的问责建议;政务督查、政府绩效考核、政府法制、安全生产、审计、信访等部门或者机构在履行工作职责中提出的问责建议;司法机关提出的问责建议;新闻媒体曝光的应当予以行政问责的事件等。

七、行政问责程序

为了使行政问责严格按照规范的步骤和方式进行,确保行政问责的正确、及时、有序,《规定》第四章对行政问责程序作了专门规定。行政问责程序分为启动、调查、决定、送达、公开等程序。

《规定》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对领导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的行政问责启动作了区别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市和区、县(市)监察机关在日常监督工作中或者通过本规定第十五条所列案件来源,发现干部管理权限内的行政机关主要领导干部以及其他工作人员有行政问责情形的,应当向本级政府主要领导或者分管领导提出问责建议,经本级政府主要领导或者分管领导批准后启动行政问责程序;政府主要领导或者分管领导发现行政机关主要领导干部以及其他工作人员有行政问责情形的,可以直接决定启动行政问责程序。监察机关根据本级政府主要领导或者分管领导的指示,应当成立调查组开展调查工作”,这里所称的“本级政府主要领导或者分管领导”,主要是指市长或者分管市长,区长或者分管副区长,县长和分管副县长。第十七条规定,“行政机关行政问责机构在日常监督工作中或者通过本规定第十五条所列案件来源,发现本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有行政问责情形的,可以向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提出问责建议,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启动行政问责程序;行政机关负责人发现本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有行政问责情形的,可以直接决定启动行政问责程序。行政机关行政问责机构根据本行政机关负责人的指示,开展调查工作,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这里所称的“本行政机关负责人”,主要是指各委办局的主任、局长。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了调查程序,具体规定调查要求、调查回避等。第二十条规定了决定程序,“调查终结,监察机关或者行政机关行政问责机构应当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并提出拟处理意见,提交本级政府领导或者本行政机关领导集体讨论后,作出给予行政问责、免予行政问责或者不予行政问责的决定。”为了简化程序,第二十条二款规定,“对于事实清楚、不需要进行调查的,行政问责决定机关可以直接作出行政问责决定。”

第二十二条规定了送达和公开程序,“行政问责决定机关应当自作出行政问责决定之日起三日内将行政问责决定书送达被问责人员。行政问责处理结果应当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被行政问责的行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其行政问责处理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八、行政问责的复核和申诉

为了保障被问责人员的救济权,《规定》规定了行政问责的复核和申诉。第二十五条具体规定了复核和申诉的途径和期限,“被问责人员对行政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行政问责决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作出行政问责决定的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核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复核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收到行政问责决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直接提出申诉。市人民政府作出的复核决定为最终决定。”

九、行政问责与党纪政纪处分和刑事处罚的关系

行政问责与党纪政纪处分和刑事处罚都是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追究责任的方式和手段。在执行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行政问责与党纪政纪处分、刑事处罚的关系:一方面,行政问责不能代替党纪政纪处分、刑事处罚,问责后仍可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被行政问责人员党纪政纪处分、刑事处罚;另一方面,并不是对被行政问责人员都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甚至刑事处罚,被行政问责后,是否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应当根据有关规定执行。因此,《规定》第二十四条规定“被问责人员同时违反政纪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由监察机关或者有关机关依照相关规定处理;违反党纪的,移送纪律检查机关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篇:北京市人民政府令行政问责办法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

第233号

《北京市行政问责办法》已经2011年5月19日市人民政府第9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市长 郭金龙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六日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行政问责情形

第三章 行政问责方式和适用 第四章 行政问责程序 第五章 复核申诉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行政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促进行政人员依法履行行政职责,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各级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及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下统称行政人员)不履行、违法履行、不当履行行政职责,导致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者造成不良影响,依照本办法规定追究责任。

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市行政问责工作。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区县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行政问责工作的实施。

第四条 市和区、县监察机关在行政问责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一)指导、监督本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行政问责工作;

(二)研究行政问责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相应建议;

(三)负责受理、调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应当由本级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的行政问责案件,并提出处理建议;

(四)统计、分析本行政区域行政问责的处理情况;(五)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行政问责工作。

其他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明确监察、法制、人事等部门或者机构在行政问责工作中的职责,负责受理投诉、控告和检举,开展调查,提出拟处理意见等工作。

第五条 行政问责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权责统一、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市监察机关报告行政问责工作情况。

区、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定期向区、县监察机关报告行政问责工作情况。

第七条 行政人员应当依法行政,自觉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的决定、命令、部署,确保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效能,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监察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对行政人员进行有关建设法治政府知识的培训。

第二章 行政问责情形 第八条 行政人员有下列应当履行而未履行行政职责情形之一,导致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者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当进行行政问责:

(一)对依申请、请求、申诉的行政行为,未按照规定受理、审查、决定的;(二)未按照规定检查、检验、检测、检疫的;(三)对发现的违法行为未制止、纠正的;

(四)对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或者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违法行为,未予处理的;(五)收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投诉、举报后,未按照规定调查、处理的;(六)应当履行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人身权和财产权等法定职责,而未履行的;(七)行政相对人询问有关行政许可、行政给付条件、程序、标准等事项,拒绝答复的;(八)未履行行政复议职责、行政诉讼应诉职责、行政赔偿或者行政补偿职责,损害政府与行政相对人关系的;

(九)未履行信息公开义务、告知义务或者保密义务的;(十)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不履行行政职责的情形。

第九条 行政人员有下列违法履行行政职责情形之一,导致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者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当进行行政问责:

(一)违反议事规则,个人或者少数人对重大事项作出决定,或者改变集体作出的决定的;

(二)无依据实施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行政行为的;

(三)违反规定的步骤、顺序、方式、形式等规定程序实施行政行为的;(四)超过法定时限或者合理时限履行职责的;(五)超越法定权限实施行政行为的;

(六)隐瞒、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行政征收征用款物的;(七)违法查封、扣押、没收、征收、征用财物的;

(八)不具有行政执法资格或者违反规定使用执法证件的;

(九)违反规定乱收费,或者要求行政相对人接受有偿服务、购买指定商品以及承担其他非法定义务的;

(十)违反规定制作法律文书、使用票据的;(十一)违法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履行职责的;

(十二)实施行政行为无事实根据,或者主要事实不清,主要证据不足的;(十三)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违法履行行政职责的情形。

第十条 行政人员有下列不当履行行政职责情形之一,导致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者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当进行行政问责:

(一)工作作风懈怠、工作态度恶劣的;

(二)对于明显相同情况的相对人不同对待,歧视特定相对人,或者为实现行政管理目标采取的行政方法、手段明显失当等滥用自由裁量权履行行政职责的;

(三)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不当履行行政职责的情形。第三章 行政问责方式和适用 第十一条 行政问责的方式为:(一)责令作出书面检查;(二)责令道歉;(三)通报批评;(四)行政告诫;(五)停职检查;

(六)调离工作岗位;(七)责令辞去领导职务;(八)免职。

行政人员有本办法规定的违法违纪情形,按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应当给予处分的,不得以前款规定的行政问责方式代替行政处分,也不得以行政处分代替前款规定的行政问责方式。

第十二条 对应当问责的行政人员,应当根据其行为性质、危害程度等因素确定情节轻重,分别作出如下处理:

(一)情节较轻的,给予责令作出书面检查、责令道歉、通报批评处理;(二)情节较重的,给予行政告诫、停职检查、调离工作岗位处理;(三)情节严重的,给予责令辞去领导职务、免职处理。

给予行政告诫、停职检查、调离工作岗位、责令辞去领导职务、免职处理的,可以同时适用责令作出书面检查、责令道歉、通报批评。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理:(一)拒绝改正错误的;

(二)隐瞒事实真相,干扰、阻碍行政问责工作的;(三)对投诉人、控告人、检举人打击报复的;(四)一年内被给予行政问责两次以上的;

(五)在两人以上共同违法违纪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六)其他按照规定应当从重处理的。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理:(一)主动交代违法违纪行为的;

(二)积极配合调查或者有立功表现的;

(三)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的;(四)其他按照规定可以从轻、减轻处理的。

第十五条 行政人员有本办法规定应当予以行政问责的情形,情节轻微,经过批评教育后改正的,可以免予行政问责。

行政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有本办法规定的应当予以行政问责情形,但尽到合理注意义务的,不予行政问责。

第十六条 行政人员实施行政行为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行政人员应当执行该决定、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行政人员不承担责任;但是,行政人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两人以上共同实施行政行为的,主办人员承担主要责任,协办人员承担相应责任;责任无法区分的,共同承担责任。

第十七条 行政人员有本办法规定的违法违纪情形,受到行政问责,所在单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单位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不得以对行政人员的行政问责代替单位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对行政人员的考核、任用、奖励、表彰应当考虑其被行政问责的情况。受到行政问责的行政人员,取消当年相关的考核评优和评选先进的资格。第四章 行政问责程序 第十九条 对下列途径发现的行政人员应当行政问责的线索,按照管理权限初步核实后,对需要行政问责的,应当进行调查:

(一)上级或者本级人大常委会、人民政府的监督、检查;(二)监察、审计、法制等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三)本单位的内部监督、检查;(四)行政诉讼;(五)行政复议;

(六)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投诉、控告、检举;

(七)公共媒体披露本办法规定的应当予以行政问责的情形且确有证据的报道;(八)其他途径。

第二十条 行政问责案件,应当自决定调查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行政问责处理决定。情况复杂的,经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个月。

对于事实清楚、不需要进行问责调查的行政问责案件,应当直接作出行政问责处理决定。

第二十一条 调查行政问责案件,应当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

调查处理行政问责案件,应当听取被调查的行政人员的陈述和申辩,并予以记录。对其合理意见,应当予以采纳;不予采纳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二十二条 参与行政问责案件调查、处理的人员与被调查的行政人员是近亲属关系的,或者与被调查的行政人员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应当提出回避申请;被调查的行政人员以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要求其回避。

行政问责决定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行政问责决定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其他调查、处理人员的回避,由行政问责决定机关负责人决定。

行政问责决定机关或者行政问责决定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发现调查、处理人员有应当回避的情形,可以直接决定该人员回避。

第二十三条 调查终结,应当形成调查报告并提出拟处理意见,经行政机关的监察(包括派驻监察机构)、法制、人事等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字,提交行政机关领导成员集体讨论后,作出给予行政问责、免予行政问责或者撤销行政问责案件的书面处理决定。

第二十四条 依照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给予行政问责的,应当在行政问责处理决定书中载明下列内容:

(一)受到问责的行政人员的姓名、职务、级别、工作单位等基本情况;(二)违法违纪事实;(三)处理结果和依据;

(四)不服行政问责处理决定的复核、申诉途径和期限;(五)行政问责决定机关的名称、印章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第二十五条 行政问责处理决定书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送达受到问责的行政人员,并应当及时函告有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有关机关要求处理或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名投诉、控告、检举的,应当书面告知其处理结果。

行政问责处理决定应当在一定范围公开,对于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行政问责案件的处理决定,一般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六条 依照本办法规定应当给予行政问责的行政人员已调至其他行政机关工作的,原所在行政机关可以向其现任职行政机关提出处理建议,其现任职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作出行政问责处理决定。第五章 复核申诉

第二十七条 受到问责的行政人员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处理决定的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核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者作出该复核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直接提出申诉。

第二十八条 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复核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书面复核决定并送达申请人。

申诉受理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诉之日起60日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书并送达申请人和原处理机关;案情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30日。

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执行原问责处理决定。

受到问责的行政人员不因提出复核、申诉被加重处理。

第二十九条 申诉受理机关审查认定原处理决定有错误的,原处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诉处理决定书后15日内予以纠正。

第三十条 经复核、申诉认定行政问责处理决定错误,对行政人员造成名誉损害的,原处理机关应当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补偿。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对经市或者区、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人员予以停职检查、调离工作岗位、责令辞去领导职务、免职处理的,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下载【人民政府令第1号】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民政府令第1号】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心得

    学习《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心得 《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经2012年2月12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于2012年2月15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第1号发布,通过这段时......

    学习《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心得体会

    学习《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心得体会 2012年3月全办开展了实施《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工作,通过这次对问责规定的学习,使我深有体会。我认为对于我们来说,认真学习问责规定......

    学习《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心得体会

    学习《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心得体会近期,通过认真学习《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对行政问责范围、行政问责情形、行政问责方式、行政问责程序等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学习《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心得体会

    学习《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心得体会 学习了《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通过学习对《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有了更加深刻和明确的认识,可以说《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不仅......

    学习《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心得

    学习《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心得2012年3月13日上午民政局召开了学习贯彻《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工作会议,通过对《哈尔滨市问责规定》的学习,使我有了更加明确认识和深刻......

    学习《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体会

    2月27日下午在局领导的带领下学习了《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通过学习对《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有了更加深刻和明确的认识,可以说《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不仅有明确的法......

    《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学习问答(含5篇)

    《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学习问答 一、《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的发布时间和施行时间? 《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经2012年2月12日市人民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2年2......

    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试题一(xiexiebang推荐)

    《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试题一 一、填空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分(5)章,共( 29)条。 2、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