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胭脂镇杨家沟村整顿提升方案
胭脂镇杨家沟村后进村整顿方案
为有效解决村级两委换届后的遗留问题,整顿软弱涣散的村班子,进一步加强后进村级班子建设,提升村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奋斗目标,我镇从今年6月份开始,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对杨家沟村班子集中进行整顿提升。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整顿工作以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思想整顿与组织整顿相结合,与提高党组织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相结合,重点对班子及干部思想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政治,把杨家沟村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执行党的农村政策和领导群众发展经济,建设小康社会的领导核心和坚强战斗堡垒。
二、基本情况
杨家沟村属干旱山区村,地形特点三道山,两道沟,全村共有15个社,8个自然村,447户、总人口2413人、耕地面积3167亩,有党员 22人。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和劳务输转为主,附带养殖业,经济基础差,群众总体比较困难。
三、存在的问题
1、村干部思想不统一,工作缺乏配合协调性。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10月1日-10月30日)第四阶段:检查验收(11月1日-11月31日)
六、项目内容
(一)抓关键,强班子,切实提高村级班子的战斗力。开展班子成员谈心活动,求共识。召开班子成员座谈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征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一致意见,达到统一思想、明确认识。加强班子成员自身学习,练本领。班子成员开展各种学习,提高每个班子成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政策水平,提升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抓基础,强队伍,使得全村党员干部团结力量搞建设。
七、方法步骤
(一)镇党委组织人员进驻杨家沟村,调查摸底,重点摸排村党组织建设情况、两委班子情况、党员活动开展情况、党员思想状况与作用发挥情况、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情况等,党委在摸清问题的基础上,制定整顿任务和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整顿工作方案。指定副书记专抓杨家沟村整顿工作。
(二)镇党委要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在村党员和群众参与的支持下搞好整顿,改变面貌。以难点、热点问题为主攻点,集中突击解决。党委把收集梳理出的问题作为整顿工作的重点任务,实施重点突破。镇党委有针对性地解决杨家沟
党员增强党性和组织纪律性,增强该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镇党委将按照工作目标和要求,制定检查验收标准,组织人员,进行检查验收。
八、组织领导
(一)明确责任。镇党委把杨家沟村整顿工作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党委副书记亲自抓落实,指导整顿工作组开展好整顿工作。
(二)务实求效。针对杨家沟村存在的不同问题,有重点、有针对地进行整顿。克服应付思想,防止形式主义,杜绝走过场,确保取得实际效果。
(三)强化督查。镇党要组织人员随时对杨家沟村整顿工作进行督查,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抓进度,确保工作措施全面落实,整顿工作达到预期目的。
整顿后工作结束后,镇党委要进行跟踪管理,巩固整顿成果,对新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防止重蹈覆辙。
中共胭脂镇委员会 二0一一年四月十九日
第二篇:乔家沟村后进村整顿调研材料
祁家庙乡乔家沟村整顿方案
县委组织部:
祁家庙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谐发展,根据县委组织部统一部署,决定对乔家沟村进行整顿转化。现结合该村实际,制定如下整顿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整顿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支部班子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以加快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为目的,按照“五个好”的要求,努力推进村基层组织建设总体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后进村整顿转化工作的领导,乡党委成立后进村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苟焕平任组长,副书记王学军任副组长,乔家沟村包村领导、驻村干部、乔家沟村级班子成员、秘书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王学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要对后进村整顿工作进行检查、通报。
三、工作目标
1、夯实基础。通过整顿转化,使“后进村”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得到根本加强,村“两委”有战斗力和凝聚力。
2、解决问题。通过整顿转化,使村干部和村民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村民对搞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要求得到满足,“后进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
3、健全制度。通过整顿转化,使“后进村”民主决策制度化、经常化,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得到落实。
4、经济发展。通过整顿转化,使村内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得到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农村社会稳定。
四、重点内容
1、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解决村级班子薄弱、村干部能力不强问题。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监督机构,切实规范并保障其履行职责。对村干部进行多方面的知识培训,使他们既要掌握党建方面的知识,又要懂得如何实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切实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工作的水平。
2、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解决村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的问题。要创新村务公开形式,确保村务公开及时、全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引导村民规范有序地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保障村民享有正当的民主权利。
3、帮助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解决“后进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落后的问题。引导村民根据市场要求和本村的实际条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鼓励村民加大种养殖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4、强化农村社会管理,消除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教育和引导,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五、具体措施
1、解决村班子战斗力不强问题。针对后进村组织软弱涣散,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不强、能力素质偏低等问题,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村“两委”换届工作,充实调整村党支部班子,选择吸收优秀农村青年、致富能手进村“两委”班子。抓好对村级班子的思想教育,引入常态的考核激励机制,提升班子的总体素质和工作热情。
2、解决农民增收渠道不宽问题。针对后进村发展思路不清、主导产业不明、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指导和帮助后进村理清、谋划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积极为后进村提供优质服务,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水改厕等建设项目,教育、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方面加强政策倾斜,积极帮助争取上级支持,改善该村发展环境。
3、解决村级事务管理不规范问题。针对后进村工作不规范、机制不健全、管理不民主等问题,从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入手,形成一套好机制。制定系统规范的决策议事规则,进一步规范村级资金、资产的管理。
4、解决党员作用发挥难问题。针对后进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等问题,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培养一支好队伍。根据整顿转化工作需要,主动征求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后进村党组织完善工作机制,规范组织生活,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切实把那些“双带”能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不断增强村党组织的吸引力和战斗力。
5、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突出问题。针对后进村社会矛盾突出、干群关系紧张、不稳定因素较多等问题,努力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解决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加强治安管理,增强教化功能,注重运用教育、行政、法律等手段,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坚决打击黄、赌、毒和邪教组织,努力形成和谐融洽的社会风尚。
第三篇:杨家沟小学班主任绩效考核方案
杨家沟小学班主任绩效考核方案
班主任的考核主要分为五项内容:
第一,校园文化建设考核(40%)。
(一)学生文明礼仪(5分)
各班班主任要每天教育学生文明礼貌用语,学生遇见老师必须要有问候语。若发现班级中有学生骂人,说脏话的扣除考核1分。
(二)教室文化建设(5分)。
各教室教室布置要新颖、美观、独特,要有词语积累、名人名句、作业栏、激励性的标语、班级日常表册等。词语积累、名人名句必须每日更换一次。此项内容学校会及时抽查,若发现工作不到位扣除考核0.5分。
(三)宿舍文化建设(10分)。
在宿舍管理中,负责教师要狠抓宿舍的布置(要美观、新颖、独特)和宿舍环境卫生(宿舍的水杯,饭缸、脸盆摆放整齐,床铺干净整洁,地上不得有纸屑,垃圾果皮等),若发现摆放不整齐,乱扔垃圾扣除考核一分。此项考查学校会不定期的执行。
(四)学生的个人卫生(5分)。
每天各班的学生要洗脸,洗手,衣服干净整洁。若发现个别学生不洗手,洗脸,衣服不整洁特别的脏扣除班级考核0.5分。
(五)校园环境卫生(15分)
每天各班做好校园卫生,教室卫生,宿舍卫生。做到校园不乱扔纸屑、1
垃圾;教室不乱扔纸屑、垃圾,果皮;宿舍不乱扔纸屑、垃圾,果皮等。若发现各班卫生区、教室有纸屑,垃圾,果皮乱扔等扣除考核2分,此项内容学校会及时抽查。
第二,班级活动(15%)。
(一)班主任每周必须举行一次班级活动,活动有实施方案(目的、流程、意义等)。若有缺一次扣除0.5分。
(二)每月必须进行一次安全意识演练等大型活动,此活动也应有实施方案,若有缺失扣除1分。
第三,安全(25%)
班主任随时了解班内学生动向,发现有安全隐患时及时解决避免矛盾升级,若发生打架斗殴事故每项扣除3分,致使学生有意外伤害的取消班主任考核资格!
第四,参与学校活动(10%)。
该年级学生在参与学校活动中参加的加1分获奖的另加1分。
第五,家长会(10%)。
班主任应组织学生家长每月进行一次家长会,并附有会议记录,少一次扣除2分。
附加分:
给校园广播站投稿一次加0.2分,被采用者另加0.5分,一月最高5分。班内布置温馨、舒适、和谐,师生精神风貌好5分。
第四篇:杨家沟小学自查报告
杨家沟小学自查报告
我校属于农村寄宿制小学,用地面积2116平米,建筑面积896平米。现有学生44名,幼儿16名。生均用地和建筑面积均达标。住宿生人均床位达标。各种教学用器材配备基本达标,学校课程开设齐全,校园环境优越,各个区域文化建设到位,文化教育氛围浓烈,各项管理制度均如实执行。
由于我校地理位置局限,我校学生活动场地欠缺,没有标准环形跑道,绿化场地不达标。农村学校的生源有限,规模较小,没有专门的功能室供学生更好的发挥潜能。
去年我校配备了图书,生均图书量均达标,学校经费欠缺,杂志的订阅量微乎其微,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参阅。
我校多媒体的配备还在起跑线,对于课改推行的新型时代,我校唯一或缺了这一利器。计算机配备两台已年或古稀,更谈不及学生人均计算机了。
近年来我校师资力量越居雄厚,使得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优生率和及格率稳超镇水平线。
第五篇:太平地镇潘家沟村交流材料
太平地镇潘家沟村交流材料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太平地镇潘家沟村“双联双建双促”活动开展情况、区政协办公室包扶我村情况,向在座的各位领导们做一简要汇报。
一、我村的基本情况
潘家沟村位于赤峰市松山区东部,距市区64公里,是太平地镇两个山区村之一,全村无集体经济,是自治区典型的贫困村,总面积26225亩,其中耕地面积14200亩,人均有耕地面积15亩,共辖6个村民组,246户,1032口人,村党支部有党员49人。全村全部为山坡旱地,水源严重匮乏,群众只能靠天吃饭,十年九旱的自然状况对农民收入造成直接冲击,广大群众广种薄收的传统观念强,缺少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农业效益低下,群众投入多收入少、耕种投入大于秋收产出现象时有发生;缺少技术和信息,青壮年不能外出务工,种种原因促使群众收入低下;生态环境恶劣,“微风三尺土、大风沙连天,年年种地看老天”是潘家沟村的真实写照。2008年以前,群众人均收入不足3500元。
针对我村树木稀少,土地贫瘠,风沙严重,环境十分恶劣、群众收入低下的现状,镇党委多次邀请市、区两级林业部门深入我村进行调查研究。他们从全村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适地适树、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但由于没有建设资金,缺少建设项目,发展山区旱作经济林的愿望始终没能实现,一直搁浅至2008年。
二、区政协办公室包扶我村情况
2008年3月,全区启动了“双联双建双促”活动,区政协张成利主席、苑春利副主席带领政协办公室成员,多次深入到我村进行调查研究,与市区两级林业及其它相关部门沟通后,决定在我村实施种树、改水、养殖、劳务输出“四位一体”的帮扶思路。
经过区政协办多次努力,为我村争取到产业化项目资金34万元,实施了山区旱作经济林项目。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村党员干部、群众积极行动,2009年初,村“两委”班子成员每人带头栽植枣树80亩,全村在家的38名党员有32户栽植了枣树,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群众的观念逐步得到转变,发展山区旱作经济林的激情得到了凸显,针对群众缺少发展资金现状,区政协办为潘家沟村无偿提供枣树苗5万株,帮助协调贷款50万元,协调林业部门给予全程技术服务。镇党委、政府专门抽调工作队入驻潘家沟村,协助村进行山区旱作经济林建设。当年,全村枣树栽植面积达到了1900亩,2010年、2011年潘家沟村先后栽植枣树2700亩,新修了10公里田间作业路。
在此基础上,区政协办为我村协调解决7万元的水利资金,对 “截引潜”工程进行改造,使废弃多年的“截引潜”工程重新发挥了作用,使300亩山坡旱地变为了水浇地。三年来,区政协办共提供致富信息 21条,组织干部职工无偿提供帮扶资金4.4万元,为贫困户送去了温暖。根据山区生产实际,针对群众生活水平低下这一迫切解决难题,政协办还帮助群众发展育肥羊、笨鸡饲养产业,使27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根据劳务市场需求,每年组织人员在我村举办3次以上就业培训和劳动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将培训过的人员有组织的输出,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三、包扶工作成效
经过三年的帮扶,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区旱作经济林项目成功实施,栽植大枣4600亩,全村人均拥有枣树面积4.4亩,修建作业路12000延长米,栽植油松6000株,营造防护林带50亩,直播油松、榆树、锦鸡儿2000亩。7000亩旱作经济林,起到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营造了环境小气候,降雨量连年增加。户均1亩水浇地,成为群众“保命田”。育肥羊、笨鸡等山区特色饲养业的兴起,为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09名有组织外出务工人员,年收入均超过1.8万元。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6050元,较帮扶前人均增收近3000元。村党支部新建了活动场所、建设了草原书屋、规范了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全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得到提升、社会稳定工作得到加强、和谐社会得到创建。区政协办公室的帮扶,彻底改变了潘家沟村农业生产方式,更新了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带动了全村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如今的潘家沟村,呈现出了“青山环绕、大枣飘香、群众殷实、幸福安康”喜人局面。
据估算,到2013年我村大部分枣树将进入初果期,按照每株结枣4公斤、每亩56株、每公斤3元售价计算,每亩年收入将达到672元,全村仅大枣一项可实现年增收300万元,人均增收2900元。今后,我村把发展山区旱作经济林作为主攻方向,五年内计划发展到1万亩,人均栽种10亩枣树,年人均增收7000元。同时打造自己的品牌,注册“太平枣”商标,使群众真真正正的得到实惠,万亩山区旱作经济林涵养了水源,保持了水土,必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重丰收。
今后,村“两委”班子将坚定工作信心,按照区政协办确定的帮扶思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使昔日的荒山变成名副其实的花果山,让农民群众真正实现发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