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4.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款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款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民救发(1999)7号)
为进一步提高救灾款(含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特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补助费、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下同)的管理水平,加强救灾款使用管理工作,切实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和维护灾区社会稳定,经民政部、财政部研究,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理顺救灾款管理体制
根据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财政体制和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救灾工作方针,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负有救灾责任,解决灾害带来的困难应主要依靠地方各级政府和灾区广大干部群众通过自力更生、生产自救、互助互济等方式加以解决。各地财政部门在年初编制预算时,要根据上年灾情和救灾资金需求编制相应的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预算,执行中要根据灾情程度进行调整,不得虚列或列而不支。各地民政部门要认真核实灾情,实事求是地提出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支出计划,为财政部门安排救灾款预算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
当地方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地方政府通过自身努力确实难以解决时,中央可予以适当补助。各地向中央申请救灾款的报告中必须如实说明灾害损失程度、地方政府已投入和准备投入的救灾资金数额,不得虚报。
二、严格掌握救灾款使用原则和使用范围
救灾款必须严格遵循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其使用范围是:1.解决灾民无力克服的衣、食、住、医等生活困难;2.紧急抢救、转移和安置灾民;3.灾民倒房恢复重建;4.加工及储运救灾物资。救灾款发放使用的重点是重灾区和重灾户,特别是保障自救能力较差灾民的基本生活。不得平均分配,不得截留、挪用,不得实行有偿使用,不得提取周转金,不得用于扶贫支出,不得擅自扩大使用范围。
救灾款的发放要坚持公开的原则。基层发放救灾款时,不论是发放现金还是发放实物,都要将数额公开。在发放过程中必须坚持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的程序,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各级民政、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救灾款使用管理工作的督促和检查,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救灾款分配要以保障困难灾民的基本生活为依据,严格把关;对救灾款的使用、拨付和管理等要加强监督,跟踪反馈,保证专款专用、专账管理。各地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捐赠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1998〕14号)要求,进一步加强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工作,救灾捐赠款物要与各级政府的救灾资金统筹安排,切实发挥救灾款物的使用效能。对救灾款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纠正,及时解决。对违反上述救灾款使用规定的,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当事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要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三、认真做好清理整顿救灾扶贫周转金的工作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政府部门周转金的要求,现再次重申,各地一律不得从救灾款中提取救灾扶贫周转金(以下简称周转金),不许直接或间接用救灾款设置和发放周转金。对以前年度提取和建立的周转金要认真清理整顿。清理回收的资金和原来设置的周转金,一律纳入同级财政专户管理,原则上专项用于各级民政部门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及仓储设施,具体管理办法由民政部和财政部另行制定。各级民政、财政部门要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切实做好对现有周转金的清理整顿工作。对已到期的借款,要抓紧清收。对有能力偿还而故意赖账不还的单位,要通过法律程序进行处理。对借机侵吞国家资产、或者因渎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对已经形成呆账或者确实回收难度较大的借款,经当地民政、财政部门核准后可采取保留债权逐步回收的办法解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要于1999年6月底前将清理整顿工作情况书面报告民政部和财政部。民政部、财政部将在各地清理整顿结束后组织人员进行重点检查。
四、停止救灾保险试点工作
经研究,决定从1999年起,停止救灾保险试点工作,民政部、财政部不再承担救灾保险超赔付责任。目前已经实行救灾保险试点的县(市)如果继续进行试点工作,由地方自行承担超赔付责任,但不得扩大试点范围。停止试点的地区,应做好善后工作。请有关地区按此精神,尽快作出工作部署,并将情况及时报民政部、财政部。
五、建立健全救灾款使用情况报告制度
各地要严格执行救灾款的使用报告制度。省级民政和财政部门下拨中央和地方救灾款,必须及时抄报上级民政、财政部门,并注明款项来源。在收到民政部、财政部拨款通知后一个月仍不上报分配使用情况,将视为资金没有安排使用,如再发生特大自然灾害要求中央补助时,中央将不予补助或在考虑应补助数额时扣除已下拨未安排的部分。
省级民政、财政部门要分别于每年的4月、9月和次年1月填报《省级救灾款支出情况统计表》(表样附后),报民政部、财政部。
六、积极筹措资金,提高灾害应急反应和紧急救助能力
为进一步推动救灾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高我国灾害管理水平,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投入,尽快建立中央和省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增加救灾工作科技含量,提高救灾部门的装备水平。
根据民政部、财政部1998年建立的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制度,全国设立了8个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点。有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任务的省级民政部门要在原有基础上加快仓储设施的建设进度,配备得力的管理人员,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储备、调运任务的完成。没有中央救灾物资储备任务的地方,也要根据本地救灾工作的需要,逐步建立本地救灾物资储备,以形成覆盖全国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满足救灾工作和社会捐助工作经常化的需要。各地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仓储设施建设和管理资金,以支持和促进这项工作的开展。
各地民政部门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民政救灾部门交通、通讯、信息处理等方面装备落后状况,不断提高救灾工作的科技含量。要加强救灾科研工作,加快灾情评估核查、救灾预案、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科研步伐。各地财政部门要在本级预算中安排必要的救灾装备、科研及业务经费,支持和促进救灾工作,不断提高救灾工作的效率和科学化管理水平。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行,此前发布的与本通知不一致的有关规定停止执行。
第二篇: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款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龙政综
【发布单位】龙岩市
【发布文号】龙政综〔2007〕306号 【发布日期】2007-09-13 【生效日期】2007-09-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款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龙政综〔2007〕30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提高救灾款(含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特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补助费、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的管理水平,加强救灾款使用管理工作,切实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根据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款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民救发[1999]7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福建省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闽政办[2003]7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救灾款使用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实行救灾分级负责制
根据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财政体制和“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各级政府都负有救灾责任。各县(市、区)应切实承担起救灾责任,坚持自救为主,上级补助为辅,动员和组织灾区广大干部群众通过自力更生、生产自救、互助互济等方式解决灾害带来的困难。要切实落实救灾预备金制度,不得虚列或列而不支。当县(市、区)遭受特大自然灾害,通过自身努力确实难以解决时,可以向上级申请补助资金。
二、严格掌握救灾款使用原则和使用范围
救灾款必须严格遵循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不得将救灾资金用于与救灾无关的救助。其使用范围是:(1)解决灾民无力克服的衣、食、住、医等生活困难;(2)紧急抢救、转移和安置灾民;(3)灾民倒房恢复重建;(4)因灾造成公共服务设施损毁后的修建补助;(5)加工及储运救灾物资。救灾款发放使用的重点是重灾区和重灾户,特别是保障自救能力较差灾民的基本生活。不得平均分配,不得截留、挪用,不得实行有偿使用,不得提取周转金,不得用于扶贫支出,不允许向当年无灾的地区拨发救灾款,不得擅自扩大使用范围。
三、认真做好救灾款的申请、分配和发放工作
1、严格按程序上报灾情。遭受自然灾害并要求上级给予补助的县(市、区),要在当地政府向市政府报灾的基础上,由县(市、区)民政局和财政局联合向市民政局和财政局提交申请报告。申请救灾资金补助报告的内容按闽政办[2003]73号文件规定。
2、规范救灾款物发放。救灾资金的分配以保障灾民基本生活为前提,以受灾面积、绝收面积、倒损房屋间数、成灾人口、转移安置人数、缺粮需救济人数,以及救灾资金补助额度等相关因素为依据,合理分配救灾资金。各县(市、区)接到市财政局和市民政局拨款文件后,属于救灾应急款的,县级应在5个工作日内落实到灾民手中;属于灾害救济资金和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济资金的,县级应在15个工作日内落实到灾民手中。乡镇民政办应在县救灾资金分配文件下达后30日内向县级民政部门核销救灾资金。乡镇和县级民政部门要建立救灾资金发放台帐。
3、救灾款物发放要坚持公开的原则。在发放过程中必须坚持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的程序。乡镇发放救灾款,应先由民政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指标分配到村的意见,经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或党政联席会议审定。分配到村的资金,应由村民集体评议、村委会研究确定救济对象名单和补助金额,然后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布,五日内无异议的,报乡镇政府批准后出具取款凭证,由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或指定的农村金融机构监督支付。村委会评发救灾款,要坚持“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即公开发放对象、原则和救灾款数额,公开救济对象名单和救济数额,接受社会监督。
4、救灾款实行专款专用。救灾款原则上实行社会化发放,一般不直接发放现金。各乡镇都要在财政所(乡镇会计核算中心)或民政办设立救灾款专户专帐,建立健全领款、拨款、报销制度,做到手续完整、帐务清楚,对不符合使用范围的开支,救灾款管理部门有权拒绝支付和报销。
在重灾年份,除了中央、省、市下拨的救灾款主要用于灾民住房恢复重建,各县(市、区)也应从地方财政中列支部分资金,并将募集的捐赠款与救灾款捆绑使用,重点用于灾民住房重建。各地要根据灾民受灾的轻重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制定合理的分配方案,重点是帮助全倒房户和特困户、重灾户恢复重建和安排好基本生活。县级民政部门要检查乡村两级恢复重建资金使用、到户和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进一步提高救灾款分配使用的透明度,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四、加强救灾款使用管理的监督和检查
1、各县(市、区)要切实加强对救灾款使用管理工作的跟踪检查,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救灾款分配要以保障困难灾民的基本生活为依据,严格把关。对救灾款的使用、拨付和管理等要加强监督,跟踪反馈,保证专款专用、专帐管理。各地要严格按照《救灾捐赠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进一步加强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工作,救灾捐赠款物要与各级政府的救灾资金统筹安排,以充分发挥救灾款物的使用效能。乡镇发放救灾款要跟踪检查,各县(市、区)每年要进行重点检查,市进行抽查。检查主要查帐目、使用范围和落实到户的情况。对救灾款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纠正,及时解决。
2、各级民政、财政部门要紧密配合,加强救灾资金使用管理,并定期进行督促和检查。各县(市、区)民政局和财政局收到市民政局和财政局关于救灾资金的拨款文件后,于一个月内将救灾资金分配使用情况,报送市民政局和财政局。
3、各级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救灾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对贪污、挪用、截留或擅自改变救灾资金用途的单位和个人,要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以上通知,请认真贯彻执行。
龙岩市人民政府 2007年9月13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通知(最终版)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采购》
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精神和财政部有关文件规定,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推行政府采购工作,在制度建设、机构建设、组织实施采购等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是,由于这项工作起步时间不长,政府采购还存在规模小、范围窄、缺预算、少计划、采购随意性较大,以及管理机制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增强政府采购工作的管理力度,加快政府采购制度建设步伐,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促进政府采购工作的健康发展,现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级财政部门必须重视和加强政府采购管理
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财政部门作为政府采购管理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认真贯彻执行监察部、财政部和审计署《关于2000年推进政府采购制度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政府采购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掌握和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协调好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加大对下级政府和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的指导力度,不断加强和完善政府采购管理。
二、积极采取措施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
政府采购制度是国家管理财政购买性支出的一项基本手段,它对规范政府分配行为、提高财政部门理财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地政府采购范围和资金规模与财政支出改革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各地区要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扩大的原则,根据财政部颁发的《政府采购品目分类表》和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统一的政府中采购目录,积极采取措施,依法组织开展政府采购活动,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资金规模,确保政府采购资金规模占本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支出比重逐年增长。
三、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预算制度
政府采购预算是开展政府采购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办法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整个政府采购活动的质量。各地区必须抓紧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办法,使本地区所有政府采购活动都纳入财政预算或计划管理。已经实行部门预算的地区或单位,要将政府采购预算纳入部门预算统一编制、统一管理;还没有实行部门预算的地区或单位,应当单独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在此基础上,财政部门按品目归类汇总编制本地区政府采购计划,保证政府采购按计划实施。
四、依法规范政府采购工作
政府采购工作是一项新事业,各项规章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地区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工作,加快制定政府采购的有关法规和管理办法的进程。重点是在采购程序、预决算管理、采购资金管理、支付办法、监督检查、采购机关财务管理等方面,制定具体操作办法和制度规定;有条件地区要通过地方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使政府采购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
五、认真执行政府采购信息统计制度和信息公告制度
为做好政府采购信息统计编报工作,财政部已经建立了政府采购信息统计报告制度,各地区要认真做好向财政部编报政府采购信息统计表的同时,相应建立本地区的信息统计报告制度,确保各
级政府的采购信息编报渠道通畅。
为统一规范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工作,财政部下发了《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并且已经明确《中国财经报》为全国性指定媒介,各地区要按照规定执行。
六、积极推行政府采购管理的新机制
政府采购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还不能适应和满足改革发展要求,因此,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勇于探索政府采购管理的新机制,积极推行政府采购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办法。凡是纳入集中采购范围的政府采购项目,其资金都应尽可能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分散采购活动中具备国库集中支付条件的,也要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办法。同时,从管理机制上积极探索建立区域性政府采购统一市场、中介组织和供应商准入、分散采购的监督和政府采购纠纷仲裁等科学管理办法。
七、建立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
监督政府采购活动是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从两个方面形成监督制约机制。一是,要把政府采购工作与反腐败工作结合起来,重大政府采购活动要请当地纪检监督部门参加,并接受审计、监察等部门以及社会的监督。二是,要按照《意见》中“管理机构与集中采购机构分开设立”的规定,健全管理机构和集中采购机构,切实做到管理监督职能与采购执行职能相分离。要协调好财政部门内部工作关系,严格规范工作程序,确保政府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
八、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工作干部队伍建设
政府采购工作涉及到经济科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知识,要求采购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财政管理业务,还应当掌握招标投标、合同管理、商品和工程等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各级财政部门要在重视和加强政府采购队伍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同时,努力抓好干部的业务技能培训与交流工作,使管理人员都能掌握政府采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政府采购工作的发展需要
第四篇: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库款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使用钢筋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
使用钢筋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
建质〔2011〕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委)、质量技术监督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质量技术监督局:
近期,一些地方在建筑工程中违反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使用违法加工的钢筋,给工程质量安全埋下隐患。为规范钢筋使用和加工行为,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现就加强建筑工程使用钢筋质量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建筑工程使用钢筋质量管理工作
钢筋是建筑工程的主要材料,违法使用违规张拉或冷拔调直加工的钢筋,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建筑工程使用钢筋的质量,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钢筋加工质量的监管,坚决遏制钢筋违法加工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严把钢筋进场关
建筑工程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使用合格钢筋。钢筋原材料进场时,施工和监理单位必须进行进场复验,核查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检查钢筋外观质量和重量,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钢筋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和《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的要求。钢筋原材料进场复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加工。
三、加强钢筋加工过程控制
钢筋加工必须严格按国家标准规范进行。盘条钢筋调直加工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冷拉方法,禁止采用冷拔方法。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应严格按要求控制冷拉率,对HPB235级钢筋冷拉率不得大于4%,对HRB335级、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冷拉率不得大于1%。
钢筋加工应在施工现场进行。确需委托外加工的,施工单位要与钢筋加工企业签订书面合同,钢筋加工企业要严格按有关标准进行加工,并对加工后的钢筋质量负责。施工单位要实行外加工钢筋检测制度,建立外加工钢筋进场台账,并按进场批次再次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检测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四、严格钢筋分项工程验收
在浇筑混凝土前,监理、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0年版))要求进行钢筋分项工程验收,尤其要加强对冷拉等钢筋加工项目的验收。验收人员要重点检查钢筋直径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发现不合格钢筋的,一律不得进行下一工序施工。对于钢筋委托外加工的,加工后钢筋的检测报告要作为钢筋分项工程验收的重要内容。
五、加强建筑工程使用钢筋质量监督管理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及检测机构的监管,对违反规定使用不合格钢筋以及检测数据弄虚作假的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严格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对钢筋生产企业的监管,对生产不合格钢筋违法行为,要严格依法查处。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及时通报有关信息,形成监管合力,坚决禁止不合格钢筋用于建筑工程,确保建筑工程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