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政策答复-救灾

时间:2019-05-13 17:5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政政策答复-救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政政策答复-救灾》。

第一篇:民政政策答复-救灾

民政救灾政策问答

一、现行救灾工作方针

按照国家《自然灾害救助条例》规定,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遵循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灾民自救的原则。

二、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的使用范围

民政救灾资金应当用于受灾人员的紧急转移安置,基本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住房的恢复重建,自然灾害救助物资的采购、储存和运输,以及因灾遇难人员亲属的抚慰等项支出。

三、遭受自然灾害救助范围

发生在本县行政区域内的水旱灾害,冰雹、大风、沙尘暴、雪灾、低温冷冻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其他自然灾害。

四、自然灾害救助对象

凡在本县内因遭受自然灾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可以作为自然灾害救助对象:

1、因灾必须紧急转移安置的。

2、因灾缺衣被缺粮食(包括12月至次年7月冬春缺衣被、缺粮)没有自救能力的。

3、因灾住房倒塌或者严重损坏,无家可归,无力自行解决的。

4、因灾死亡者遗属生活困难或因灾伤病者无力医治的。其

民政所专职副所长审核和政府主管领导签批后,及时通知救助对象本人到乡镇民政所统一办理款物领取手续。救助对象领取款物,须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灾民救助证》,在三联单上签字并加盖个人印章后,凭三联单到指定地点领取,民政所或授权发放机构经办人必须在《灾民救助证》上签字。村组干部原则上不得代领代发救灾款物,确实无能力领取的老弱病残人员,可以委托亲属或者村委会负责人代领,但必须由乡镇民政所核实登记。

八、申请享受灾民住房重建救助程序

村(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补助对象由受灾人员本人申请或者由村(居)民小组提名。经村(居)委会民主评议,符合救助条件的,在自然村、社区范围内公示;无异议或者经村(居)委会民主评议异议不成立的,由村(居)委会将评议意见和有关材料提交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民政等部门审批。

第二篇:民政救助政策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

一、申请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条件

凡持有崇州市常住户口的城乡居民,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崇州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申请低保。

二、城乡低保的申请审批程序

(一)申请:申请低保应当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或者其代理人(持《户主委托书》)以户主的名义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村(居)民委员会(社区公共服务站)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以下材料:

1、户口薄、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有效的家庭成员收入及赡养、抚(扶)养义务人收入证明;农业户口的,应提供家庭承包土地亩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复印件)和种植、养殖等情况;外在务工的,应提供由用工单位或雇主出具的收入证明;

3、已缴纳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的,应出具相应的缴费凭证原件及复印件;

4、房屋属自有产权的,应提供房产证原件及复印件;有房屋使用权而无产权的,应提供由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社区公共服务站)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属租房居住的,应提供租房协议原件及复印件;属借住亲友房屋的,应提供产权证复印件和产权人证明;

5、因征地及房屋拆迁安置等领取一次性安置费的,应提供安置协议和补偿费使用情况(含买房、装修、偿还债务、大病支出等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

6、家庭成员因配偶身故或离异而单身的,应出具单身证明、《离婚证》以及《离婚协议书》或《离婚判决(调解)书》;

7、在法定劳动节年龄段有劳动能力尚未就业的家庭成员,应提供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出具的《就业失业登记证》;

8、因患严重疾病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的,应提供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病情诊断报告;残疾申请人,应提供县级残疾人联合会出具的残疾证明;劳动年龄段完全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应提供劳动部门出具的丧失劳动能力证明;

9、有在校学生的家庭,应提供子女就读学校证明;

10、其他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

(二)审批程序

户主书面申请——村(社区)工作人员或乡镇(街道)工作人员将申请人家庭信息录入社会救助信息平台进行家庭经济状况比对——村(社区)及乡镇(街道)工作人员在比对结束后进行家庭经济状况调查(2人或2人以上)——乡镇(街道)组织村居民小组或村(社区)低保评议小组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民主评议——乡镇(街道)对通过民主评议的家庭在村(社区)进行张榜公示——乡镇(街道)低保评审小组对公示无异议的申请家庭进行审核——乡镇(街道)审核通过的报市民政局审批——民政局审查通过后返乡镇公示——乡镇发放低保证,民政局通过银行代发低保金。

城乡低收入家庭救助

一、救助对象:持有本市常住户口的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低收入家庭救助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本市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可以申请低收入家庭相关救助。

二、救助标准: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城乡低保标准50%以内的属于本市低保边缘困难家庭。

三、救助申请:户主向户籍所在地村(社区)提出申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填写《崇州市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申请及授权书》并签章,授权相关部门调查其家庭财产及经济状况;村(社区)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通过核对信息系统、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家庭财产及经济状况进行调查;信息核对结果及调查结果反村(社区)公示并反馈本人,比对及公示结果无异议后上报民政局,由民政局出具收入核对情况告知书。

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

一、救助范围

凡具有我市户籍,因危重疾病、人身意外伤残、火灾、教育支出过大等临时性、突发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急需救助的家庭。主要包括:

(一)在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范围之外,由于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性困难的家庭;

(二)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覆盖范围,但由于特殊原因导致其基本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的家庭;

(三)因家庭成员患有重特大疾病造成基本生活出现较大困难的家庭;

(四)市政府认定的其他应予救助人员。

因自然灾害造成临时生活困难的纳入灾害救助管理。

二、救助标准

(一)因子女上大学负担过重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经其他各种救助帮困后,仍难以维持家庭基本生活的,救助标准依照当年“阳光圆梦工程”帮困助学标准,原则上不高于此标准。

(二)因家庭成员患危重疾病,造成家庭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经其他各种救助帮困后,仍难以维持家庭基本生活的,给予其一次性临时救助,原则上占个人负担医疗费用的20%—30%。

(三)因火灾等不可抗力原因或其他突发事件,造成家庭财产损失严重,导致家庭暂时生活困难的,救助标准由其所在乡镇(街道)根据其家庭情况评议后提出建议,报市民政局审批给予一次性临时救助。

一年内,救助家庭因同一原因造成临时生活困难的,原则上实行一次性救助,家庭年救助总额不超过10000元。

快速救助

一、救助对象和标准

(一)救助对象。崇州市户籍人口(含持有崇州市居住证的非本市户籍人口)因突发性、特殊性等原因造成当前基本生活无法维持、急需救助的家庭。

(二)救助标准。一年内对需救助家庭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500元。

二、申请、审批、发放和复审程序

(一)申请。申请快速救助的家庭,以家庭为单位(或户主委托他人持《户主委托书》)向户籍所在地村(社区)居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身份证原件(非本市户籍人口需提供居住证原件)和困难原因证明等材料,并填写《村(社区)快速救助申请审批表》。

(二)审批及发放。由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审议通过,主要负责人签字后发放救助金。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日内向救助对象发放救助金。

(三)议事会复审及公示。村(社区)居民议事会定期对村(社区)快速救助金的发放情况逐一进行复审,复审未通过的,资金应予追回。村(社区)快速救助金的发放、使用情况应在村(社区)居务公开栏中公示,并要照相留档。

医疗救助

救助范围:我市医疗救助政策主要包括资助参保、门诊救助、住院救助、补充医疗救助。

1、资助参保

救助对象:全额资助低保对象、五保对象、和本市行政区域内高校低保家庭学生及一、二级残疾大学生参加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按当年社保缴费标准30%的比例,资助自愿参加大病住院互助医疗保险的低保对象。

2、门诊救助

救助对象:对城市“三无”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门诊医疗费用,实行全额救助。对城乡低保对象中一、二级精神病患者,门诊救助每人每年200元,其他城乡低保对象,门诊救助每人每年100元,包干。其中城乡低保对象中一、二级精神病患者需提供残疾证复印件。

3、住院救助

救助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及城乡低保边缘困难群众。

救助程序:城乡低保对象提供资料到村(社区)申请住院医疗救助,由村(社区)审核后交由乡镇(街道)审核,乡镇(街道)交由民政局审核后划拨救助金。

所需资料包括:成都市医疗保险支付结算表、费用结算票据、出院证明、身份证复印件、救助对象农商银行卡复印件。

4、补充医疗救助

救助对象:具有本市户籍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在一年内扣除各种医疗保险报销和城乡医疗救助后,个人负担的住院医疗费用累计在0.5万以上(含0.5万元)的人员:

(1)城乡低保对象;

(2)入院时年满60周岁未领取基本养老金或离退休费或遗属生活补助的对象(在申请大病补充医疗救助政策时,60岁以上老人未领取离退休费或遗属生活补助,但领取了人社部门发放的75元基础养老金补贴,这部分老人视为未领取基本养老金,同样可以享受慈善会的大病补充医疗救助政策);

(3)经民政部门认定的城乡低收入家庭困难群众。

救助程序:城乡低保对象提供资料到村(社区)申请补充医疗救助,由村(社区)审核后交由乡镇(街道)审核,乡镇(街道)交由民政局审核,民政局交由成都市慈善会审核后划拨救助金。

所需资料包括:成都市医疗保险支付结算表、费用结算票据、出院证明、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救助对象农商银行卡复印件。

五保供养

1.哪些人可以申请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崇州市户籍老年(年满60周岁以上)、残疾(残疾等级为一级或二级)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可以申请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2.目前农村五保供养形式有哪些?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在农村敬老院集中供养,也可以在家分散供养。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自行选择供养形式。

3、哪类人员可以入住农村敬老院?

有意愿入住敬老院的五保对象可以入住敬老院,但患精神病、法定传染病的五保对象除外。

第三篇:民政惠民政策

民政惠民政策

凡具有泸水市户籍的城乡居民,符合政策规定的均可享受以下惠民政策,结合民政部门职能职责,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社会救助政策(农村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特困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补助政策、高龄补贴政策、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优抚政策、义务兵家庭优待金补助政策、老乡干部生活补助政策、殡葬火化补助政策。

一、社会救助

(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凡持有当地常住农业户口的居民,且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17年3175元/年/人)的困难家庭,均可按程序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具体步骤如下:

1、由户主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

2、村级评审委员会成员入户调查;

3、村级评审委员会召开民主评议会;

4、村级评议会通过后,并经公示(7天)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5、乡镇入户率要达到100%,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公示(7天)无异议后报市民政局审批;

6、市民政局按不低于30%比例抽查,经审核通过后公示(7天)无异议的给予批准享受。

我市农村低保实行分类分档救助,2017年7月1日起A类保障对象每人每月240元、B类保障对象每人每月165元、C类保障对象每人每月120元。实行“动态管理”,对重点保障户(A类)每年复核一次;对基本保障户(B类)按半年复核一次;对一般保障户(C类)按每季度复核一次。

1、A类:将家庭中具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家庭生活常年陷入困难的建档立卡极困家庭列为重点保障户(A类)。

2、B类:将因年老、残疾、患重特大疾病或长期慢性病等原因,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建档立卡家庭列为基本 保障户(B类)。

3、C类:将因其他原因造成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保障标准的一般困难家庭列为一般保障户(C类)。

应纳入农村低保的对象为12类:一是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即扶贫部门精准识别出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2017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后,可在一定的过渡保障期内一般在3至6个月内继续保留农村低保待遇,帮助其实现稳定长效脱贫,回报周期较长的产出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12个月),根据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通知》(民发152号)最新要求,在脱贫攻坚期内,宣布脱贫后,对于收入水平已超过扶贫标准但仍低于低保标准的宣布脱贫后继续享受低保政策,做到“脱贫不脱保”;二是困难残疾人家庭(即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且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困难家庭;按照“无业可扶、无力脱贫”根本标准聚焦完全残疾、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以及困难残疾人、贫困老年人全部纳入低保兜底范围,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对困难家庭中丧失劳动能力,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经个人申请可按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三是患重度精神病的困难家庭(即家庭成员具有州级以上精神病专科诊断书,且生活困难的家庭);四是多残家庭(即家庭中有2人以上残疾人,且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困难家庭);五是重特大疾病家庭(即家庭成员中患有癌症、白血病、尿毒症、恶性肿瘤、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脑瘫等重大疾病,治疗费用支出较大严重影响基本生活,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六是常年患病家庭(即家庭主要劳动力长期患病,且群众公认并具有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的困难家庭);七是变故家庭(即因突发天灾人祸,家庭主要劳动力死亡影响基本生活的困难家庭);八是子女上学家庭(即家庭有子女2人以上就读于高中或大学以上学校,造成其家庭支出增加,影响基本生活的困难家庭);九是单亲家庭(即丧偶、离异且子女就读于高中以上学校或本人常年患病并具有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的困难家庭);十是父母双亡、由亲属抚养的未成年人(即未享受特困人员供养或孤儿待遇的人员);十一是困境儿童(即户籍在我市辖区内流浪的未成年人,因其他原因暂时失去生活依靠的未成年人,包括父母服刑或戒毒期间的儿童、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十二是感染艾 滋病病毒的困难家庭。

不得纳入农村低保的21类对象:一是家庭收入明显增加,且超过最低生活保障线的。2017年人均纯收入超过3175元以上的家庭;二是家庭成员中有在岗在编财政供养人员或离退休人员的家庭(特殊情况除外);三是家庭成员中有现任“村三委”干部的(若有特殊情况其家庭要享受低保的,必须说明原因及情况,并必须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批备案);四是在城镇拥有自建房或购买商品房、门面房、街道有房屋出租的家庭,长期雇佣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家庭;五是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无正当理由拒绝劳动,撂荒承包土地、山林或不按规定程序私下非法转让土地、林地等,或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就业培训、农业科技培训和劳务输出的;六是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并实际开展经营活动的;七是家庭成员中的死亡人员、失踪人员;八是拥有3万元以上大额存款或价值3万元以上机动车辆的,如:小轿车、面包车、拖拉机、大型营运车、挖掘机等(贷款购买的包括在内);在异地购买商品房(贷款购买的包括在内),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九是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有赡养(抚养、扶养)能力,但未履行义务的;十是因赌博、吸毒等导致家庭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十一是弄虚作假、瞒报谎报,但家庭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十二是为享受低保政策故意分户、并户,不符合低保条件的,或为获取某种利益或达到某种目的将户口迁入村组的空挂户;十三是自建钢筋混泥土结构楼房,且人均住房面积超过20平方米或自建砖木结构人均住房面积超过40平方米(易地搬迁的建档立卡家庭不包括在内),以及对住宅进行高档装修的家庭(贷款修建、装修的包括在内);十四是家庭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困难家庭的家庭;十五是户籍在本市辖区内,但1年以上不在户籍居住地居住且不参加村委会组织公益性劳动的人员(在校学生除外);十六是经他人举报经常组织人员在家中或在公共场所赌博的人员家庭;十七是经过民主评议和张榜公示,群众有异议、反映强烈、举报的;十八是不按规定如实申报家庭收入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不配合工作人员调查、核查家庭收入的家庭;十九是故意隐瞒家庭真实收入及家庭人口变动情况,提供虚假申请或证明材料的家庭;二十是五保、孤儿已经纳入特困人 员救助供养范围的,不再适用低保政策;纳入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范围的,不再适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不得双重享受;二十一是其他经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认定不符合享受低保的。

不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监督评议机制,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和差额补助的方式,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保障范围,真正做到“按户施保、应保才保、按标施保、分类施保、动态管理、应保尽保”。

(二)特困人员供养政策

具有我市户籍的农村居民,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或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均可向乡镇人民政府申请,经市级民政部门审核通过后可享受特困人员供养政策。

1.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但是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

2.无劳动能力的。

2017年7月1日开始,集中供养和城市分散供养的特困对象月人均补助标准为540元/月.人,农村分散供养的特困对象月人均补助标准为455元/月.人。

(三)城乡特困医疗救助

我市现行民政医疗救助主要面对有当地户籍,市、乡两级民政部门最终核定的民政对象(包含:特困供养人员、民政部门备案在册的优抚对象、60年代初精简人员和在乡老干部“农村原大队一级分离职半脱产干部”、享受城乡低保政策人员、其他参合居民突患急危重疾病支付费用较高的困难家庭人员、我市精神病人在精神病院治疗的费用、外来流浪精神病乞讨人员在我市辖区内精神病院产生的医疗费用)。我市医疗救助,在市内协议医院实行“一站式”救助,协议医院以外住院不给于救助。

救助方式:

(一)资助参保和参合。对救助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资助(对特困供养人员、享受孤儿保障待遇人员、重点优抚对象全额资助,对纳入城市低保人员及除建档立卡户和卫计局资助参保人员外,其他所有农村居民每人每年资助70元);

(二)住院费用和慢性门诊费用救助。根据规定的对象和标准,经医保或新农合补偿后给予一定比例的救助。救助对象:

(一)特困供养对象。

(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三)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人员。

(四)其他城乡参保参合居民突患急危重症疾病支付医疗费用较高的困难家庭成员。此外,对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或者无力支付急救费用的急重危伤病患者给予救助。

救助标准:

(一)取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救助起付线,累计救助封顶线不低于10万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符合转诊转院发生的医疗费用,政策范围内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达不到90℅的,提高医疗救助报销到90℅。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报销后,符合转诊转院规范住院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达不到90℅和个人支付符合转诊转院规范的医疗费用仍然超过泸水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办法实行兜底保障;

(二)低保户在“一站式” 协议医疗机构住院费用实施“零起付线救助,报销比例及报销方法如下:

1、乡级医疗机构住院费,经医保或新农合补偿后,全自付费用除外,按90%比例给予救助。

2、县级医疗机构住院费,经医保或新农合补偿后,全自付费用除外,按80%比例给予救助。

3、州级医疗机构住院费,经医保或新农合补偿后,全自付费用除外,按70%比例给予救助。我县辖区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行患者先行垫付,报销比例为:经医保或新农合补偿后,全自付费用除外,后到民政部门按70%比例给予救助。医疗救助对象当年无论住院多少次,每人每年累计救助金额封顶线为10万元。

患慢性疾病救助:低保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经医保中心补偿后,全自付部分除外,按70%给予救助,但年内累计每人救助金额封线为10000元。

特困供养人员医疗救助:对特困供养人员住院治疗或精神病人在精神病院住院治疗费用,经医保或新农合补偿后,按100%比例给予救助,无封顶线。

对特殊困难群体给予适当酌情救助:持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卡》的群众因患大病住院治疗费用全自费除外的自付超过1万元以上的,根据家庭的具体困难情况给予适当的一次性特殊救助,自付部分在10000~15000元的给予1000~5000元救助;自付部分在15000~25000元的给予5000~10000元救助;自付部分在25000~35000元的给予10000~15000元救助;自付部分超过 35000元的给予20000元救助。除特困供养人员在院治疗费用和精神病人在精神病院住院治疗费用无封顶线外,其他救助对象每人每年救助封顶线为20000元。

审批程序:(一)住院医疗救助程序。属于医疗救助限额内的费用,由协议医疗机构垫付或从预拨的救助资金中支出,民政部门定期与协议医疗机构结算。

(二)救助对象需转诊到外地医疗机构就医的,经医保机构同意,在就医后向民政部门申请办理有关费用补助,民政部门按照简化手续、方便快捷的原则办理,给予救助医疗费用。

资金发放:实行社会化发放,通过银行代理金融机构,直接支付到个人的账户。

(四)城乡临时救助

我市城乡低保户家庭、城乡低保边缘户家庭、特困供养人员、其他符合救助的特殊困难人群,均可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民政部门提出临时救助申请。临时救助以家庭为单位提出申请,一个家庭每年接受临时救助的次数一般不超过2次,2018年起乡镇每次救助标准在100—1000元之间,市级每次救助标准在100—5000元之间。

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补助

凡属我市城乡户籍居民,0-18岁未成年的社会散居孤儿、机构养育儿童、艾滋病感染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重病、重残、失踪、服刑或者双方重病、重残、失踪、服刑)均可享受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补助。城乡未成年社会散居孤儿、机构养育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由监护人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或民政业务窗口提出申请;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由监护人持国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具的医学证明,直接向所在地市级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市民政部门将信息材料汇总后,统一将基本信息录入及相关证明材料原件扫描入“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管理系统”,待州、省、民政部三级审核通过后即可享受基本生活补助政策。2018年社会散居孤儿、实事无人抚养儿童、贫困家庭儿童(艾滋病感染儿童)补助标准为每人1069.41元/月(其中:中央和省级配套895.15元/月;州级补助34.85元/月;市级补助139.41元/月),机构养育儿童补助标准为每人1769元/月(其中:中央和省级配套895.15元/月;州级补助174.77元/月;市级补助699.08元/月),无城乡差别。

3、老年人高龄补贴及长寿补助

具有我市户籍的城乡居民,年满80周岁至99周岁可享受老年人高龄补贴,现行补贴标准为75元/月/人;年满100周岁及以上可享受长寿补助,现行补贴标准为700元/月/人。

4、残疾人“两项补贴”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主要补助残疾人因残疾产生的额外生活支出,对象具有泸水市户籍的低保家庭中的残疾人。

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主要补助残疾人因残疾产生的额外长期照护支出,对象为具有泸水市户籍,残疾等级被评定为一、二级且需要长期照护的重度残疾人。长期照护是指因残疾产生特殊护理消费用品和照护服务支出持续6个月以上时间。

申领程序:残疾人的法定监护人、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扶养义务人,所在村(居)民委员会或其他委托人可以代为办理申请事宜。申请两项补贴应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并提交户口本、身份证、低保证原件及复印件等有关证明。经乡镇初审,残联审核,民政局审定,审定合格材料报送财政部门申请拨付资金,实行社会化发放。目前,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每人每月5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按照一级残疾每人每月70元,二级残疾每人每月补助40元。

5、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生活补助政策

根据云南省民政厅 云南省财政厅转发《民政部 财政部关于调整部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文件的通知》(云民优〔2017〕22号)文件要求,现行补助标准为:

1、在乡老复员军人:指1954年10月31日开始试行义务兵役制以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东北抗日联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产游击队、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等,持有复员、退伍军人证件或组织批准复员的人员,补助标准为955.2元/人/月。

2、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在1954年10月31日试行义务兵兵役制度以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服现役期间患病尚未达到评残条件,并有军队医院或部队证明,经部队批准退伍的人员,补助标准为500元/人/月。

3、残疾军人:持有部队军以上单位后勤卫生部门审批发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和有关评残手续材料的,确认为残疾军人。

4、伤残人民警察:持由云南省民政厅审批评定残疾等级后发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人民警察证》的,确认为伤残人民警察。

5、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持有云南省民政厅审批评定残疾等级后发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证》的,确认为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补助标准为:一级因战6071元/人/月、一级因公5879无/人/月、一级因病5687元/人/月;二级因战5494元/人/月、二级因公5205元/人/月、二级因病5011元/人/月;三级因战4821元/人/月、三级因公4530元/人/月、三级因病4244元/人/月;四级因战3951元/人/月、四级因公3567元/人/月、四级因病3277元/人/月;五级因战3087元/人/月、五级因公2698元/人/月;五级因病2506元/人/月;六级因战2412元/人/月、六级因公2282元/人/月;七级因战1834元/人/月、七级因公1640元/人/月;八级因战1157元/人/月、八级因公1060元/人/月;九级因战961元/人/月、九级因公772元/人/月;十级因战675元/人/月、十级因公578元/人/月。

6、烈士遗属:持有军队军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确认发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证明书》的烈士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兄弟姐妹等确认为烈士遗属,补助标准为1928元/人/月。

7、因公牺牲军人遗属:持有军队团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确认发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因公牺牲证明书》的,因公牺牲军人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兄弟姐妹等确认为因公牺牲军人遗属,补助标准为1655元/人/月。

8、病故军人遗属:持有军队团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确认发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病故证明书》的病故军人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兄弟姐妹等确认为病故军人遗属,补助标准为1557元/人/月。

9、参战退役人员:在1954年11月1日以后入伍并参加过“民政部(民发[2007]102号)文件”中规定的14类军事行动,手持退伍证(复员证),回农村务农或城镇无工作单位且家庭生活困难的退役人员,确认为参战退役人员,补助标准为550元/人/月。10、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生活补助月标准为:服役年限×30元(如当兵2年退伍且年满60周岁,应享受月生活补助为:2年×30元=60元)。

6、义务兵家庭优待金

根据云南省民政厅 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军区司令部《关于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发放有关问题的通知》(云民优〔2016〕1号)号文件规定,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实行城乡统一标准,按不低于上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确定,2018年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每人每年9300元(2017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996元×30%﹦9300元年/元)。高校学生入伍前户籍与就读学校同属我省但不同市(市、区)的,优待金由入伍前户籍地负责发放。

按照《云南省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2012〕135号)及怒江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云南省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经费发放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怒政办发〔2012〕148号)文件规定,“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经费,市级财政应承担每个退役士兵每年1200元一次性经济补助费”。

7、老乡干部生活补助

老乡干部是指1984年农村区、乡体制改革前担任过小乡、管理区、小公社、大队正副党支部书记、正副乡长、正副大队长、正副主任、文书、武装干事职务,离职时领取国家半脱产、全脱产补助,年龄为60岁及以上的人员。老乡干部补助标准为:任职6-10年综合补助标准为70元/月;任职10-15年综合补助标准为128元/月;任职15-20年综合补助标准为133元/月;任职20-25年综合补助标准为138元/月。

8、殡葬火化补助政策

凡具有泸水市户籍、且不能享受国家规定丧葬补助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重点优抚对象,死亡后在殡仪馆火化的,可到市民政局申请一次性火化补助1000元。

咨询电话:泸水市民政局:0886-3032606

第四篇:民政相关救助政策

民政相关救助政策解读

(一)最低生活保障(低保)

一、认定条件

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我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193元)的农村常住居民家庭,均可申请享受户口所在地的最低生活保障。

二、救助标准

2014年甘州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2193元。其中:一类保障对象月补助水平达到205元,二类保障对象月补助水平达到160元,三类保障对象月补助水平达到90元,四类保障对象月补助水平达到60元。

三、办理流程

个人申请---镇政府受理---区经济核对中心核对---镇入户调查(村委会配合)---村社民主评议、公示---镇政府初审、公示---民政局审批、公示---资金发放

四、村级评议

产生村民主评议人员:1000人以下的村,民主评议小组成员由30人组成,1000人以上的村,民主评议小组成员由50人组成;成员构成有村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社长、党小组长、人大代表、村民代表、计生小组长、退休干部、及低保户代表等人员(其中村民代表人数不得少于民主评议人员总人数的三分之二)。村级民主评议会议由全体村级民主评议人员参加,评议采取无记名投票进行,参会人数需达到民主评议全体成员数的三分之二以上评议结果有效。对拟保障对象和拟保障类别分别进行评议:评议前,先宣布实施方 案中拟保障对象和拟保障类别规定条款、评议规则和会议纪律。评议时,将新申请低保户都列入票决票,由村民政信息员对参加评议人员的家庭情况进行介绍,介绍完毕后从民主评议人员中现场产生监票人一人、计票人两人,然后由村民主评议小组成员进行无记名投票。评议结束后,由主持人根据现场评议情况,对申请农村低保对象的得票数现场宣布,做好详细的会议记录,参评人员签字确认评议结果。上报镇政府审核同时在所在村或社进行为期不少于7天的一榜公示。

五、各类别保障对象

(一类205元/人.月;二类160元/人.月;三类90元/人.月;四类60元/人.月)

一类保障对象主要包括:

(1)无劳动力,无收入来源的家庭;

(2)主要劳动力亡故,基本没有收入来源的家庭;(3)主要劳动力重度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基本没有收入来源的家庭;

(4)主要劳动力常年患重特大疾病且无其他劳动力,经济负担沉重,严重入不敷出的家庭;

(5)供养未成年子女和赡养老人,生活特别困难的单亲家庭。

二类保障对象主要包括:

(1)家庭主要劳动力经当地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认定患有癌症(各系统恶性疾病)、肾功能衰竭、心脏病(指肺心病、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中心功能三级以上的)、脑出血、脑血栓后遗症、重症肝病(肝硬化晚期、肝腹水)、糖尿 病(胰岛素依赖型)、尘肺病、类风湿疾病(肌肉、关节、心肌改变)、白血病或家庭成员中有麻风病、艾滋病感染者等病种,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

(2)家庭主要劳动力因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等原因,部分丧失劳动力,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

(3)子女因病因残无赡养能力、单独生活且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

(4)供养大中专学生或高中生,造成生活明显困难的家庭;

(5)父母双亡、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的老幼家庭;

(6)因意外事故或者家庭变故,造成生活困难的单亲家庭。

三类保障对象主要包括:

(1)家庭主要劳动力经当地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认定患有腰椎间盘突出、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病或肢体轻度残疾,生活仅能自理,丧失从事重体力生产劳动能力,生活困难的家庭;

(2)家庭成员中有2个以上残疾,不能从事重体力生产劳动,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

(3)子女因病因残无赡养能力、单独生活且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

(4)家庭劳动力缺乏,基本生活困难的独生子女户或二女户;

(5)生活困难的单亲家庭。四类保障对象主要包括:(1)家庭成员经当地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认定为轻度残疾(轻度视力障碍、聋哑等),影响基本生活的;

(2)家庭成员中有2个以上未成年人或体弱多病的老年人的;

(3)家庭主要劳动力被司法机关羁押或正在服刑、劳教,家庭留守人员仅为60岁以上的老人或未成年人的;

(4)脱离家庭、在宗教场所居住三年以上(含三年),当地宗教管理部门备案的生活困难的宗教教职人员;

(5)符合当地政府享受农村低保规定条件的生活比较困难的家庭。

六、低保有效期

按照区民政局要求,低保一、二类每两年评议一次,低保三、四类每年评议一次,低保严格实施“应保尽保、动态管理”的原则。

(二)、医疗救助

一、救助对象

持有本辖区常住户口的以下对象,在本因大病住院治疗产生的费用(民政部门未救助过)造成生活困难的予以救助,重点救助对象包括:

1.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城市三无对象; 2.城乡孤儿及流浪乞讨人员; 3.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4.优抚对象;

5.经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低收入及特殊困难对象。

二、救助对象认定条件

救助对象申报的医疗费用必须是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产生的费用,经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险、大病补偿、商业保险等相关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自付的医疗费用达到救助标准的。非定点专科医院就医产生的费用参照执行。

(一)农村集中供养五保对象、孤儿住院费用自付部分给予全额救助;

(二)农村分散供养五保对象个人自付金额达到1000元以上的;

(三)低保对象个人自付金额达到2000元以上的;

(四)优抚对象(优抚定补对象、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现役军人家属)个人自付金额达到3000元以上的;

(五)“双联”对象个人自付金额达到5000元以上的;

(六)低收入居民个人自付金额达到10000元以上的;

(七)城市企业在职、退休职工个人自付金额达到20000元以上的;

(八)行政、事业、国企单位在职、退休人员个人自付金额达到30000元以上的。

救助标准由区民政局根据上级拨付的救助资金数额及申请救助人数、金额等具体情况按照《甘州区城乡医疗救助办法》确定。申请救助对象在一个自然内累计救助金额最高不超过30000元。

三、2013救助比例

(一)农村集中供养五保对象、孤儿住院费用自付部分给予全额救助;

(二)农村分散供养五保对象个人自付金额在1000元以上的部分,按80%左右的标准给予救助;

(三)低保对象个人自付金额在2000元以上的部分,按30%左右的标准给予救助;

(四)优抚对象(优抚定补对象、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现役军人家属)个人自付金额在3000元以上的部分,按40%左右的标准给予救助;

(五)“双联”对象个人自付金额达在5000元以上的部分,按30%左右的标准给予救助;

(六)低收入居民个人自付金额在10000元以上的部分,按25%左右的标准救助,救助金额不足500元的按照500元救助;

(七)城市企业在职、退休职工个人自付金额在20000元以上的部分,按照30%左右标准给予救助;

(八)行政、事业、国企单位在职、退休人员个人自付金额在30000元以上的部分。按30%左右的标准给予救助,救助金额不足1000元的按照1000元救助。

(三)、临时救助

一、救助对象

因临时性、突发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一次性的临时生活救助。包括:

(一)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覆盖范围之外,家庭人均收入一般不高于当地低保标准150%,由于突发性、临时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 的家庭;

(二)虽然已纳入城乡低保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覆盖范围,但由于突发性、临时性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困难的家庭;

(三)经区民政部门认定应当给予救助的其他特殊困难对象。

二、救助金额

根据生活困难程度不同给予300-3000元救助,累计救助总额不得超过5000元。

(四)、特困人员(五保)供养政策

一、认定条件

五保供养的对象(以下简称五保对象)是指村民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一)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

(二)无劳动能力的;

(三)无生活来源的。

法定扶养义务人,是指依照婚姻法规定负有扶养、抚养和赡养义务的人。二、五保供养形式

对五保对象可以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实行集中供养或者分散供养。

三、申请程序

个人申请——镇政府受理——区经济核对中心核对——镇入户调查——村社民主评议、公示——镇政府初审、公示——民政局审批。

四、资金发放

按照甘肃省五保供养条例,确定的分散供养五保户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260元,集中供养五保户标准为每人每月300元,资金通过“一折统”按时进行发放。

(五)、孤儿生活补助

一、对象条件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4号)文件规定,孤儿生活救助对象指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其中:“未成年人”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二、救助金额

按照保障孤儿的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的原则,确定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440元,资金通过“一折统”按时进行发放。以后按民政部审核的上年孤儿人数及孤儿基本养育需求,逐年测算安排补助金额。

三、申请程序

个人申请(监护人代申请)-镇政府审核-区民政局审核

(六)、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助政策

1、问:哪些人员可以享受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助?

答:享受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助必须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1)1954年11月1日以后入伍;(2)年满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

(3)退役时落户农村户籍并且目前仍为农村户籍,或退役时落户农村户籍后转为非农户籍;

(4)未享受到国家定期抚恤补助、退休金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待遇。

2、问: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助发放标准是多少?

答: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助发放标准是:每服一年义务兵役每人每月发给老年生活补助10元,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例如:张三,今年62岁,服义务兵役4年,每月发放老年生活补助40元。

3、问:服役年限是怎样计算的?

答:服役年限是这样计算的:以12个月为计算单位,不满12个月的按1年计算,超过12个月的按2年计算,以此类推。例如:李四,1958年12月入伍,1961年12月退伍,服役年限为4年;王五,1958年12月入伍,1961年11月退伍,服役年限为3年。

(七)、甘州区惠民殡葬办法

一、惠民殡葬对象 持有我区常住户籍的下列对象,予以免除以下基本殡葬服务费用:

1.城镇“三无”人员(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或者抚养义务人的人员);

2.农村五保供养对象; 3.重点优抚对象;

4.区政府认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群; 5.在土葬改革区内自愿实行火化的人员; 6.无名尸(凭公安机关验尸证明)。

享受国家规定丧葬补助、在工伤保险基金或有关赔付中领取丧葬补助、火化区内死亡后土葬的人员,不在基本殡葬(火化)免费服务范围。

二、免除惠民殡葬费用项目

1.市区范围内普通车辆接运遗体费用,250元/具;

2.殡仪馆3日内遗体冷藏存放费用,6元/小时;

3.普通火化设备遗体火化费用,460元/具; 4.3年内的骨灰寄存费用,60元/年,骨灰寄存证工本费:10元/本;

5.200元标准的骨灰盒(超过标准的自负)。

以上费用标准按物价部门批复为准(收费标准由物价部门每两年审批一次,随物价部门收费标准的调整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殡仪馆按丧事承办人实际选择的免费项目免费。免费对象选择免费项目以外的殡葬服务项目,其费用自行承担。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无名尸由所属乡镇(街道)派遣人员进行遗体接送。

三、惠民殡葬办理程序 1.丧事承办人持医院的《死亡证明》(无医院《死亡证明》的,到当地公安机关出具《死亡证明》),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死者《户口簿》、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到镇政府领取《甘州区城乡困难群众基本殡葬(火化)费用免费服务申请表》,经审核同意盖章后,到区民政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残联人相关政策解读

(一)、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一、发放对象

同时具备以下四项条件的重度残疾人:

1.具有甘州区户籍,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 疾人证》,且登记为一级的视力、肢体、智力、精神、多重残疾人(聋哑人除外);

2.日常行为存在严重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确需他人长期照料;

3.残疾人本人无业、无固定收入; 4.残疾人家庭经济困难。

5.已享受70岁以上一、二级残疾人生活补助的不再重复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二、发放标准

一级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农村每人每月50元(600元/年).(二)70岁以上一、二级残疾人生活补助

一、发放对象

同时具备以下三项条件的残疾人:

1.具有甘州区户籍,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且登记为一、二级的残疾人;

2.必须年满七十周岁;3.残疾人本人无业、无固定收入;

二、发放标准

70岁以上一、二级残疾人生活补助标准:每人每月100元(1200元/年)。

(三)、特困残疾人: 一:需具备以下三项条件

1.具有沙井户籍,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 2.残疾人本人无稳定收入;

3.残疾人遭遇重大疾病或其他自然灾害,致使其生活陷入困境;或者享有低保,但生活、上学、医疗、康复等方面仍然特别困难。

二:补贴对象确定程序

由本人或法定监护人向户籍所在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由村委会对申请人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村民主评议小组评议后,在村委会进行公示,村民无异议后,连同申请人户籍证明(复印件)、残疾人证(复印件)、家庭困难情况证明上报镇政府审核,镇政府审核后报区残联审批。

(四)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 一:危房改造对象。

有安全隐患的窑洞、茅草房、简易石板房、土坯房和房屋结构严重变形、濒临倒塌又无经济能力改造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户。

二:改造要求:

参考当地农户中等住房条件,建筑面积以不超过50平方米为宜。原则上对原有危房进行翻修或新建。

三:质量要求

农村危房改造要执行建设部《农村危房改造最低建设要求(试行)》,改造后住房须建筑面积适当、主要部件合格、房屋结构安全和基本功能齐全。残疾人建房规划应尽可能进行无障碍设计。

四:申请程序: 个人申请 → 乡镇残联审核→ 区残联验收

最新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解读

一、养老保险缴费

(一)、个人缴费分哪些档次?

符合参保条件的城乡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12个档次。参保人可自主选择缴费档次,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二)、不同的缴费档次享受的政府补贴 中央财政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省级财政按照实际参保缴费人数对选择100—400元档次缴费的,每人每年补贴30元;对选择500元及以上档次缴费的,每人每年补贴60元;区财政对选择100元、200-400元、500-1000元、1500元和2000元档次标准缴费的参保人,分别给予每人每年5元、10元、15元、20元和25元的鼓励补贴。

(三)、特殊群体的补贴

对居民中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证》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农村五保户由区财政为其代缴最低缴费标准100元的养老保险费;对农村计划生育“两户”家庭父母(独生子女领证户、二女节育户),区财政代缴30元,个人缴纳70元。

以上缴费档次和政府补贴标准于2015年1月1日起执行。

二、养老保险金是如何享受的?

(一)、基础养老金。自制度实施之日(即2012年7月1日)起,已年满60周岁及其以上人员,未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有户籍的老年人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为符合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参保人员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

(三)、丧葬补助制度。2015年1月起将建立待遇领取人员丧葬补助金制度,补助标准为中央和省级12个月基础 养老金之和,所需资金由省级财政承担。

三、养老保险缴费人员死亡后个人缴费部分怎么办? 参保缴费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可以依法继承,已经领取待遇的,从次月起停止支付养老金。继承人可以领取或继承死亡人员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包括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一并清退或继承。

四、参加村干部养老保险人员待遇领取

按照《甘肃省村干部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省委办发„2008‟118 号)参加村干部养老保险,尚未达到待遇领取条件的人员,可同时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合并管理;已达到待遇领取条件的人员,同时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因离职等原因不再参加村干部养老保险的人员,可继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合并管理,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规定享受政府补贴及相关待遇。

五、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新农保的制度衔接 阶段性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如果参保人本人愿意再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可以办理参保手续(正在享受退休待遇的除外),待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符合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退休政策的,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并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按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相关规定计发待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不计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符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退休政策的,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并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按照城乡居民基 本养老保险的相关规定计发待遇,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计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

六、高龄补贴并入养老保险发放

2015年1月开始将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发放范围,合并发放。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发放标准为:100周岁以上每人每月100元,90—99周岁每人每月60元,80—89周岁每人每月25元。90周岁以上补贴资金由省级财政承担,80—89周岁补贴资金由区级财政承担。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解读

一、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1.筹资标准:201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筹资标准每人每年410元,其中中央、省、市、区财政承担320元,个人缴纳90元;以户为单位自愿参加重特大疾病商业保险每人再交60元。

2.筹资方式:坚持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参合的原则,以户口簿为依据,以户为单位缴纳参合资金(参合人数不少于户口簿上人员数,但暂未上户的家庭成员可自愿参合,享受新农合待遇);对即将出生的婴儿可提前缴纳参合资金,享 受新农合补偿政策。

3.基金分配:新农合基金划分为住院统筹基金、门诊统筹基金和风险基金三部分。风险基金依照规定每年从筹集的合作医疗基金中提取,已达到当年筹资总额8%的,不再继续提取。新农合筹资总额扣除风险基金后,总额的40%划入门诊统筹基金,60%划入住院统筹基金。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随着门诊和住院人次的增减,住院统筹基金和门诊统筹基金可相互转划使用,但总基金不得透支。

二、2015年补偿方案

(一)门诊

1.普通门诊补偿标准:村卫生室普通门诊补偿不设起付线,次均处方值为30元,每人当日累计处方值控制在50元以内,单次门诊费用补偿比例为90%,单次门诊补偿封顶额为36元;乡镇卫生院普通门诊补偿不设起付线,次均处方值为40元,每人当日累计处方值控制在80元以内,单次门诊费用补偿比例为80%,单次门诊补偿封顶额为48元。

2.慢特门诊补偿标准: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慢特门诊补偿起付线1000元,当日累计处方值控制在1200元以内,补偿比例为60%,年封顶线3万元;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慢特门诊补偿起付线1000元,当日累计处方值控制在1000元以内,补偿比例为60%,年封顶线2万元;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慢特门诊补偿起付线500元,当日累计处方值控制在800元以内,补偿比例为70%,年封顶线1万元;二级甲等专科医院慢特门诊补偿起付线500元,当日累计处方值控制在600元以内,补偿比例为70%,年封顶线1万元;其他专科医院慢特门诊 补偿起付线500元,当日累计处方值控制在500元以内,补偿比例为70%,年封顶线5000元。

门诊家庭账户每人划入100元,门诊家庭账户资金本年剩余资金结转下年继续使用;门诊家庭账户资金用完后,60岁以上参合农民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时,就诊次数超过20次后报销比例减半,不足20次的剩余次数结转下年使用;普通门诊超次均处方值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减半。

(二)住院

1.普通住院补偿标准:市域外转外就医、省、市、区、乡级住院补偿起付线分别为3000元、3000元、3000元、1000元(市中医院1000元)、100元;报销比例分别为60%、60%、70%、80%(市中医院80%)、100%;封顶线分别为30000元、30000元、20000元、10000元(市中医院、区人民医院)、5000元(其他专科医院)、2000元。次均住院费用标准为,市域外转外就医15000元、市人民医院9343元、区人民医院3260元、市中医院3260元、其他专科医院2800元,乡镇中心卫生院1050元、乡镇一般卫生院1000元。住院正常分娩,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定额补助650元,乡级定额补助300元。住院病理性分娩和产后并发症的医药费用,执行新农合住院补偿规定。

2.大病补偿标准:对参合农民住院医药费经新农合基本医疗补偿后自付费用超过5000元以上的部分,0-1万元(含1万元)补偿50%,1-2万元(含2万元)补偿55%,2-5万元(含5万元)补偿60%,5万元以上补偿65%。为引导参合农民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对在市级以下医疗机构就医的,按照市、区级在规定报销比例基础上分别提高5%和10%的比例进行补偿。

参合农民在各定点医疗机构用纯中医治疗方式,应用地产中草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和国家基本药物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费用纳入新农合全额报销;住院费用超过次均住院费用的部分报销比例减半。

参合农民一年内多次门诊、住院治疗,按照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补偿标准给予新农合基本医疗、大病补偿,但年内累计补偿不能超过10万元。

(三)商业保险补偿标准

凡参加重特大疾病商业保险的参合农民,在享受新农合基本医疗及大病补偿政策外,还可享受重特大疾病补偿、重特大疾病救助优惠政策。

1.重特大疾病门诊商业保险:①重特大疾病门诊商业保险补偿标准:参合农民因患重特大疾病经新农合慢特门诊补偿后,由区民政部门给予大病救助后,自付费用仍超过1万元以上的部分,商业保险公司再给予60%的重特大疾病门诊商业保险补偿,最高限额为5万元。②重特大疾病门诊商业保险救助标准:经重特大疾病门诊商业保险补偿后自付费用仍超过2万元以上的部分,商业保险公司再给予70%的重特大疾病门诊商业保险救助,最高限额10万元。

2.重特大疾病住院商业保险:①重特大疾病住院商业保险补偿标准:对白血病、心脏病、乳腺癌、宫颈癌、精神病、肾病、肺结核、先天性耳聋、艾滋病等重大疾病和特殊病患者住院费用经新农合基本医疗补偿、大病补偿、民政部门大病救助后,自付费用仍超过2万元以上的部分,商业保险公 司再给予60%的重特大疾病住院商业保险补偿,最高限额为5万元。②重特大疾病住院商业保险救助标准:经重特大疾病住院商业保险补偿后自付费用仍超过2万元以上的部分,商业保险公司再给予70%的重特大疾病住院商业保险救助,最高限额10万元。

3.重特大疾病门诊、住院商业保险起付线部分补偿标准:凡参加重特大疾病商业保险的参合农民,在享受重特大疾病门诊、住院商业保险补偿基础上,起付线部分按照不够重特大疾病区级20%、市级及以上10%的补偿标准补偿。

4.不够重特大疾病门诊、住院商业保险补偿标准:凡参加重特大疾病商业保险的参合农民,在乡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不够重特大疾病商业保险补偿标准的,在享受新农合基本医疗补偿后,剩余医疗费用再给予80%的商业保险补偿;在区级、市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门诊、住院费用不够重特大疾病商业保险补偿标准的,在享受新农合基本医疗、大病补偿、大病救助后,分别享受商业保险20%、10%的商业保险补偿。

5.重特大疾病门诊、住院商业保险优惠政策:凡参加重特大疾病商业保险的参合农户,可享受新农合减免起付线、60岁以上老人门诊就诊次数不限(20次以上报销比例减半)、80岁以上老人门诊、住院医疗费用全额报销(次均费用以上减半报销)、中医治疗提高报销比例、新生儿随父母报销医疗费用等优惠政策。参加商业保险的五保户,经新农合基本医疗补偿后,集中供养的五保户自付费用由民政部门全额救助,分散供养的五保户自付费用由保险公司予以全额补偿。未参加重特大疾病商业保险的参合农户,只享受新农合基本 医疗及大病补偿。

三、转院审批管理

参合农民到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必须在区人民医院开具转诊转院证明,不办理转诊转院手续的参合患者,医疗费用降低10个百分点报销;到省级19家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必须由市人民医院开具转诊转院证明;到省外公立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必须由省级19家定点医疗机构开具转诊转院证明。凡不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或不办理转诊转院手续到县(区)域外医疗机构住院治疗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均不予补偿。直接到省级定点医疗机构、省外公立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参合患者,不开具转诊转院证明的,年底在当年筹集基金结余的情况下,每跨一级降低10%给予报销。凡在区域外私立医院就诊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均不予补偿。参合患者住院费用超过1万元以上的,必须提供相关票据原件、费用清单、病历复印件及银行对账单或转账明细。

第五篇:民政救灾工作难点及对策

民政救灾工作难点及对策建议

灾害应急救助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当时社会保障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做好救灾工作是践行民政部门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救灾工作不断涌现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适应形势、与时俱进,开拓性地开展民政救灾救济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作为基层的民政救灾工作人员,我在工作中有一些工作感悟和认识,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救灾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㈠在灾害救助应急工作中,有些部门职责不清,职能分散,相互间缺少沟通各自为政以各自业务为主管,影响了救助的时效性。农业、国土、水利、交通等部门掌握的灾情数据与民政部门不统一,在报灾、查灾、核灾过程中时间久,效率低,相互之间的配合不协调,导致在上报时间内无法完成。

㈡灾害数据核实困难,灾情评估没有统一标准。灾情统计数据是救灾、资金分配的主要依据。灾情统计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资金分配的准确性和政策落实的有效性。但实际工作中,没有一套科学、客观、完整的灾害评估系统,灾情数据的采集主要是依靠人工实地查看,灾情数据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受灾的具体情况,随意性很大。

㈢救灾工作法规不健全。救灾工作基本处于有政策规定,缺乏法律保障的状态,以致干部、群众对救灾工作的法律意识不强,社会法律责任不清,造成损失难以法律制裁。有的单位以及个人,以种种借口,拒绝承担救灾任务和义务。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面对自然灾害的威胁,各级政府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由于我们防灾、抗灾的能力还很有限,自然灾害的损失不能避免,因而在同灾害斗争中,加强救灾工作尤为重要。针对救灾工作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㈠重救灾轻防灾。地方政府和部门缺乏防灾、减灾意识,把主要力量都用在救灾工作上,缺乏防灾减灾工作的宣传教育。对救灾工作采取“亡羊补牢”的方式,即使救灾工作做的很好,但造成的损失却无法挽回。

㈡救灾工作方式老化。救灾工作还是国家包办,民政部门封闭管理,还没有实现救灾救济工作社会化。应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参与抗灾救灾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害救助的整体效能,共同参与到救灾救济工作中来,探索救灾工作新途径。

㈢救灾工作管理落后。救灾工作还主要以行政手段为主,缺乏法制化建设,对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拓展救灾业务,完善救灾体系,处理好不断涌现出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必要的调查研究和政策措施。旧的救灾法已难以适应新时期救灾工作的需要,出台新的综合性救灾法规已迫在眉睫。

㈣救灾业务建设滞后。这项工作还仅限于“发钱、发物”的简单劳动。如果要扎实有效地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灾区,组织灾民开展生产自救,做好倒塌房屋重建的选址、规划,使复建房屋远离林缘地带或低洼处,避免火灾和洪涝的侵袭,防止出现二次灾害的发生,并在初次建设和相关设施建设上,考虑防灾工作的重要性,如在避难场所建设上,在初建体育场等公共设施时把避难灾民需要的水、电等生活用品相关设施考虑进去,以硬性文件要求,确保防灾工作由被动变主动,防止重复建设,提高救灾工作整体水平。

三、几点建议

㈠加大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正确宣传我国的抗灾救灾和自然灾害情况、防灾减灾基本知识和技能,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增强自救和互救能力。防灾减灾教育要从小抓起,常抓不懈,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全民的减灾素质。

㈡加大救灾人员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救灾工作水平。随着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的逐步建立,救灾工作日益科学化规范化,对救灾人员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特别是基层救灾部门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对现代科学知识和信息技术掌握的不多,甚至不会应用。为此,应该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救灾工作的整体工作。

㈢新的《自然灾害统计制度》要求,自然灾害,特别是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的查、核、报要突出一个“快”字,规定县民政部门在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要尽快到达灾区现场,在2个小时内基本查清灾情并上报,工作难度较大。如

3我县基层乡(镇、场)民政办人员少,计算机落后老化、录像、摄像及交通工具数量少,具体从事救灾工作人员掌握信息网络化装备的能力不适应等问题普遍存在,如遇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难以应付。建议自治区救灾系统拨出专项经费,更新救灾装备,提高救灾工作的整体水平。㈣基层乡镇民政办人员少,任务重,待遇低,变动快。随着城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农村困难救助的范围愈来愈大,各项制度愈来愈来规范,乡(镇)民政工作任务愈来愈重,从事基层民政工作的人员与其实际担负的工作任务明显不相适应;且大部分乡(镇)干部多为兼职,严重影响了民政工作(含救灾工作)的正常开展;还有的乡镇经常对干部进行调整,导致基层民政队伍(主要是民政所负责人员)不稳定,建议对乡镇民政机构的设臵要与实际工作相适应,机构、人员隶属于县民政局,由县民政部门直接指导开展工作。

下载民政政策答复-救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政政策答复-救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外方投资企业政策答复

    文章标题:关于外方投资企业政策答复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企业(合资、合作、独资)在中国境内得到了长足发展。为保证其健康、快速的发展,中国政府先后颁布......

    壤塘县廉租房及民政救灾仓库工作总结

    壤塘县廉租房及民政救灾仓库 监 理 工 作 总 结监理公司:广西华蓝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编制人:周万坚 编制日期:二0一一年十一月 日 监理工作总结 1.工程项目概况 2.工程地址:......

    民政政策调查问卷

    民政政策调查问卷(课件) 1、低保户申请的条件(政策规定)? 2007年《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佳木斯市农村......

    大关民政惠民政策

    大关县民政惠民政策汇编 一、社会救助 (一)城乡低保 1、城乡低保保障对象 (1)凡取得大关县户籍半年以上的城乡居民,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大关县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可......

    民政社会救助救灾资金发放实施方案

    柏树乡民政社会救助救灾资金发放实施方案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保障城乡特困群众基本生活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救助......

    涉军群体基本情况及相关政策答复

    宁乡县涉军群体基本情况及相关政策答复 宁乡县民政局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2014-7-25 一、79对越参战在乡退役人员情况 79对越参战在乡退役人员,是指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第一阶......

    唐山民政扶贫政策(大全5篇)

    唐山民政扶贫政策一 、农村低保政策1、2019 年低保标准。2019 年唐山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年 4824 元。执行时间从 2019 年 1 月起。2、低保对象认定。户籍状况、......

    民政政策知识问答(最终五篇)

    民政政策知识问答 一、优待抚恤 1、什么是优待抚恤? 答:优待是指按照国家规定,对优抚对象从政治上、经济上给予优厚待遇,抚恤是国家对残疾军人和牺牲、病故军人家属所采取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