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列强侵华与晚晴时期的救亡图存第7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岳麓版!
第7课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
【学习目标】
1.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2.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3.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重点难点】
1.重点: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2.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自主学习】
一、义和团运动
1.1898年山东冠县 首领赵三多率众攻打教堂,揭开了 运动的序幕。1900年,打着“ ”的旗号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二、八国联军侵华
2.1900年6月,八国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3.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在 的战斗中,迫使敌人退回天津租界。在天津保卫战中,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和紫竹林租界遭到痛击。
4.8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逃亡,下令清军铲除义和团,并请求八国联军“ ”。义和团运动失败。
三、《辛丑条约》
5.年,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6.主要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 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清政府拆毁,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 要地;划定北京 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清政府保证严禁。
7.《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请回答:
(1)义和团运动最早兴起的地点与时间。
(2)义和团运动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兴起的?
(3)它斗争的目标是什么?它的性质是什么?
(4)它是怎么失败的?
2.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分析:该情境发生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它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情境中“成为 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当堂达标】
1.从右图中能够直接提取到的历史信息是()A.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路线 B.清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 C.《辛丑条约》屈辱签订
D.八国联军从中国沿海侵入内陆
2.4.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A.推翻清政府统治 B.灭亡和瓜分中国 C.镇压义和团运动 D.抢劫北京的财物 3.不平等的条约是勒在近代中国人民脖子上的绞索。“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始于()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4.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A.赔款4.5亿两白银
B.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拆毁大沽炮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5.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历经苦难的中国因哪一个条约的签订,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6.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用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以上材料摘自《历史》(北师大版 八年级 上册)
请问答:
(1)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三个不平等条约?(2)请指出与这三个不平等条约相对应的列强侵华战争名称。(3)请概括指出材料三内容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影响。【我的收获】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义和拳 义和团 扶清灭洋 2.英 美 俄 日 法 德 意 奥 3.廊坊 4.西安 助剿 5.1901 《辛丑条约》
6.4.5 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东交民巷 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7.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合作探究】
1.(1)1898年,山东。
(2)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因此,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3)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4)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的联合剿杀。2.《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或成为“洋人的朝廷”)【当堂达标】
1-5.D C D B D 6.(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2)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度半封建社会。
第二篇:第7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麓新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说课及教案
龙场中学
宋应贵
一、说教材
1、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节课属于高一上册第二章、第八节的内容,这一章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贯穿了三条主线索,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正是“面对外强的侵略和瓜分,中国社会各阶层奋起抗争,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这条线索中的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在本册中起着关键和承接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扶清灭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2)能力方面:
①通过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辛丑条约》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具体史实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的能力。(3)思想情感方面:
①通过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通过义和团运动历史经验教训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任务。
3、教学重点分析:
(1)“扶清灭洋”口号。首先要注意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的危急形势下,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抉择。义和团这时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这正是当时中国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尖锐的集中反映,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因而能吸引和动员广大群众向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行勇猛的冲击。但这个口号带有笼统排外性质,导致义和团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2)《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帝国主义勒索到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外国侵略军长期驻扎在中国的战备地要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成了清政府的太上皇;清政府改变了外交机构的地位,使之更适合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需要;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企图摧毁中国人民要求独立自由的民族民主运动,以达到永远奴役中国人民的目的。表现出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新特点和掠夺本质。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4、教学难点分析: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这是学生较难完整掌握的一个问题。面临已经发展到北京皇城脚下的义和团运动,慈禧太后连续几天召开紧急的御前会议,研究对策。一派大臣主“剿”,另一派大臣主“抚”,争论很激烈。其实,两派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消灭义和团,只不过是手段不同而已。“招抚”的结果,义和团虽取得了合法活动的地位,但也因未能识破封建统治者的利用及欺骗阴谋,致使日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二、说教法: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以及结合本节内容容量大,历史现象多且复杂,因此教学法采用了微格教学法为主,讲述发、提问法、图示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等为辅的综合教学法。
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为避免不稳定性,借助多媒体教学、教师可通过多设置探究式问题,发掘学生的潜能。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针对本课特点,我认为应当采取阅读法、归纳法、比较法、微格法等多种学习方法。一方面,要教给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方法和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探究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在教学中,实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四、说教学过程:
师:19世纪末的中国,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资产阶级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与此同时,农民阶级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而帝国主义为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师: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外国教会和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越来越猖狂。从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掀起反洋教斗争。德国强占胶州湾以后,山东各地人民反洋教斗争汹涌澎湃,终于酿成大规模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板书)1.义和拳——民间秘密反清组织
师:义和团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主要成员是哪些人? 生:(根据已知常识回忆作答)
师:义和团原称义和拳,是民间秘密反清组织。以贫苦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主,主要活动地区是鲁、直、豫。从义和拳到义和团,它是怎样形成一场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斗争最先在什么地方爆发?(通过多媒体展示问题)
生:(看教材第65页义和团运动形势示意图,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情况)师:义和团运动为什么首先在山东兴起?(通过多媒体展示问题)生:(在教师启发下,回忆、思考、讨论作答)
师:甲午战争中,山东受害最深;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首先从山东开始,德国强占、强租胶州湾;外国教会势力在山东非常猖獗;而义和拳的活动在这一带比较活跃;1898年秋,赵三多在平原冠县蒋家庄竖起“扶清灭洋”大旗,率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2.义和团运动兴起(通过多媒体展示问题)
师:义和团运动的序幕揭开了。什么时候义和拳改称义和团了呢?后来,又有了哪些发展呢?
生:(结合多媒体展示形势图),了解在山东、京津等地义和团的活动,掌握其兴起与发展的脉络)
师:1899年之后,义和拳改称义和团,声势大振。1900年,义和团进入京、津,斗争达到高潮。
3.义和团运动高潮——义和团进入京、津 师:(辅导同学阅读教材第67页小字,了解义和团浩大声势)生:(分析教材第67页材料、结合多媒体展示材料,通过讨论、探究,明确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师:义和团“最恨和约,误国殃民”,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性质,斗争目标是指向帝国主义的斗争中,义和团提出了什么样的口号?清政府对义和团采取的什么策略呢?
(板书三)
4、扶清灭洋
师:为了把斗争锋芒指向帝国主义,义和团在斗争中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对这个口号,同学们有什么看法,请大家发表意见。
生:(结合多媒体展示材料,分组讨论,代表发言,阐述观点)
师:对这个口号的评价,要两点论,要从两个方面去看。首先,“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它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的尖锐,能够广泛地动员群众参加反帝斗争。但是,“扶清灭洋”并不是一个科学的战斗纲领。“扶清”容易使义和团放松对清朝统治的警觉;“灭洋”又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这说明义和团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给清政府带来什么影响?清政府对义和团采取了什么政策?(结合多媒体展示材料)
生:(思考并作答)
师:山东义和团斗争发展时,清政府曾派袁世凯疯狂镇压,现在为什么转而采取安抚政策,默许义和团为合法团体了呢?用意何在呢?据政策1和政策3你能看出清政府最终目的是什么?如果你是预言家,你能预测出义和团运动最终命运怎样?(结合多媒体展示材料)
生:(分析教材第67页材料,弄清清政府对义和团策略转变的真正意图)
师:清政府的安抚政策,为义和团运动的继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义和团控制京津,势不可挡。帝国主义为镇压中国人民的斗争,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板书四)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 战争的爆发和廊坊、杨村之战
师:1900年夏,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进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正式爆发。在廊坊、杨村一带,侵略军遭到义和团和猛烈袭击,狼狈退回天津。结合多媒体展示材料和地图:(1)八国联军指哪八个帝国主义国家?(2)八国联军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3)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第几次大规模的殖民战争? 生:(结合教材第68页插图和小字,了解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和进攻大沽炮台的情景并回答问题)
2. 天津保卫战
师:侵略军攻下大沽炮台以后,大举向天津进犯。义和团猛烈打击敌人。守卫天津的清军将领聂士成阵亡。结合多媒体展示歌谣。
生:(阅读教材)第68页小字,了解天津保卫战是义和团和清军联合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师:在保卫天津的战斗中,义和团和清军拼死坚守,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但天津终于陷落。侵略军在天津成立都统衙门,实行殖民统治。北京的战况如何呢?
3. 义和团在北京的战斗
师:德国公使克林德枪杀义和团民。愤怒的义和团民向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发动猛烈进攻。围攻使馆和攻打西什库教堂的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
生:(结合教材第69页插图,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
师:清政府虽然向各国宣战,但是没有真正抵抗的决心。慈禧太后很快就下令停止攻击使馆。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各国实行分区占领。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紫禁城内设立联军司令部,统治北京城。结合多媒体展示问题:(1)从火烧圆明园到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暴行,说明了侵略者什么本性?(2)从我国近代以来,倍受列强凌辱的史实中应得到什么启示?
生:(阅读教材小字和材料,结合插图,认清八国联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4、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逃往西安。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颁布“剿匪”上谕,命令清军对义和团进行残酷镇压。请同学们考虑,义和团运动是怎样失败的呢?
生:(思考、议论、作答)
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失败了。生:(阅读教材第69页小字,分析说明的问题,讨论义和团运动的作用)
师:义和团运动这场伟大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革命高潮讲的是什么重大斗争?和义和团运动比较,这两次农民斗争有什么相同点?
生:(回忆思考,讨论作答)
师: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斗争,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也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的,义和才运动抵挡不住帝国
主义的侵略,也无法阻止中国在半殖民地的境况中沉沦下去。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板书)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1.《辛丑条约》的签订
师:结合多媒体展示问题,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是哪些国家? 生:(回忆作答)师: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生:(结合课件,听教师讲述《辛丑条约》的签订)2.《辛丑条约》的内容师:条约的内容有哪些?结合多媒体展示问题的内容,并请同学们看书。
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教材,掌握条约主要内容)师:这些条约给中国造成了严重危害。3.《辛丑条约》的危害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中国近代史上有赔款内容的条约有哪几个?赔款的数额是多少?
生:(回忆作答)师:结合多媒体展示问题,《辛丑条约》的赔款数额是多少?巨额赔款将给中国社会造成什么危害?
生:(思考作答)
师:结合多媒体展示问题,《辛丑条约》没有割地的条款,但有划“使馆界”和拆除炮台、允许外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的规定,你认为划定史馆界将有什么危害?拆炮驻兵京津地区是出于什么目的?
生:(讨论作答)
师:结合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暴露了列强什么企图?改设外务部规定和修订商约将有什么危害?
生:(结合教材小字,思考作答)师:正如同学们所分析的,《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国家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小结。(略)课堂练习
结合多媒体展示问题:完成“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历程”表。
第三篇:2018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第4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知识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斗争目标。2.使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3.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内容。4.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从中引导学生分析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从而得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中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
2.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多媒体出示):“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教师:同学们,上面这首歌谣讲的是义和团运动,他把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所以帝国主义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来镇压义和团运动,那么帝国主义仅仅是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才发动这场战争的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二、学案引导 自主学习
(一)阅读教材“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探究下列问题: 1.1900年,义和团运动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1900年,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下进犯北京,侵略军在(廊坊)受到义和团的围困,狼狈逃回天津。3.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
(二)阅读教材“《辛丑条约》”探究下列问题: 1、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11个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主要内容:
1、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2、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聚焦主题 合作探究 探究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的借口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略)【归纳】:镇压义和团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有哪些罪行?教师出示图片和文字资料。(学生讨论回答略)【归纳】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成员;炮轰北京城;抢夺白银及物资等;侵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探究二:《辛丑条约》
1、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谈谈这个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学生讨论回答略)【归纳】:A、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控制了中国的财政;B、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C、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2、《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
《辛丑条约》中划定的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是禁止中国人居住的.而且列强可以派兵驻扎,可以控制北京天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下.毫无主权可言.而现在的使馆区是各国在华的指定进行外事活动的外交场所,主权是归中国所有的.四、达标检测 反馈矫正
(一)、单项选择题:
1、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C)A.镇压义和团运动 B.维护清王朝统治 C.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 D.迫使清政府妥协
2、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C)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3、1902年一位美国公使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认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当时:(C)
A.美国取得了在华势力的优势 B.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瓜分完毕 C.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形成了
4、如果你担任历史纪录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C)A.美国使馆在举办舞会 B.各国使馆林立 C.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D.驻扎外国军队
5、下列条约中,不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有(A)A.赔偿各国军费白银2亿两 B.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6、下列条约中,使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的是:(D)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相比,《辛丑条约》在影响上有何特点(C)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使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据传上述对联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同列强进行谈判前的一个小插曲。当时某国谈判代表盛气凌人地作出了上联,清廷的一个小文书也毫不示弱地对出了下联,但最终清政府仍然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历史》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八大王”的统帅是谁? 答: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
(2)小文书尽管在某种意义上为大清赢得了“尊严”,但清廷最终还是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该条约的最严重危害是什么?
答: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上述这场战争发生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处于哪一个阶段? 答:帝国主义阶段
(4)联系材料一,再结合这场战争的结果,你会得出什么认识?
答: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才不会被别国欺负;我们要富国强兵等。
五、总结梳理 整合提高 1.学习了本课你还有什么疑惑?
2.知识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义和团运动,知道了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为改变中国的前途命运作出了百般努力,下一节课我们将陆续学习。
第四篇: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案(定稿)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课型:新授课 年级:八年级
一、本科教材地位分析
最先崛起的资本主义强国——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此后清政府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国内政治危机,统治集团内部也开始分化,因此在教材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课程标准
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2.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是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认识到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列强的侵华罪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圆明园西洋楼 西洋楼今遗址
教师:北京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在北京西郊有一个兼具江南和江北风光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粹,收藏着难以数计的奇珍异宝、艺术精品、古玩字画、图书典籍。然而,当我们前往北京参观游览时,看到的却是断壁残垣,园内的古籍珍宝荡然无存。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吗?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近历史,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设计意图:以圆明园今昔对比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罪行,1 引导学生勿忘国耻,是学生快速进入本课学习情境。)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战争、罪恶
教师: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第二次鸦片战争过去150多年后,国际法院打算对战争罪犯进行一次缺席审判。假如你是法官,请根据课本第7页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陈述这个轰动一时的案件。(本案罪犯、作案时间、作案动机、犯罪事实)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本案罪犯:主犯——英法、从犯——俄美;
作案时间:1856-1860;
作案动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犯罪事实: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俄—— 割大片领土; 教师:法律讲究的是用证据说话,本案有大量的物证和人证。展示:
证据一 “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计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了不能运走,竟被打碎······1860年10月18日英骑兵3500人手持火把在园内到处纵火······”
——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随军记者北京报道
证据二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抢夺,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维多克·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信》
证据三:流落到世界各地的原圆明园珍贵文物 大英博物馆 法国巴黎枫丹白露宫 兔首 鼠首 播放:《佳士得拍卖中国兽首》视频剪辑 教师:中国该不该买回被掠走的圆明园文物?如果不,用什么方式比较合适? 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教师:视实况引导点评,激发学生爱国情绪。
教师: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对中国也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展示:
从大葡萄叶到大公鸡
学生:(读图、识图、析图)分别指出哪些时间哪个条约被割占的是哪些地方。
教师:俄国共割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对这个数字同学们可能没有概念,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这相当于15个浙江省的面积。法国是最大的西欧国家,其国土面积为55万平方千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图片展示,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
二、反抗、斗争
过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沉重的伤害,各地抗争此起彼伏,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太国运动。学生:(阅读课本,概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信息)
时间:1851——1864 领导者:洪秀全 都城:天京(1853年)
过程: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北伐西征、青浦大捷、慈溪战斗、天京陷落
教师:“洋枪队”其实是美国人华尔领导的一支中国军队,西方列强为什么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军? 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清政府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代言人,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双方勾结起来。播放:《太平天国》视频剪辑
教师: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其反抗精神鼓舞后人在救国救民的探索路上继续前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教材,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增强对太平天国运动基本信息的认识)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展示:
英法起祸端,火烧圆明园。
沙俄割土地,一百五十万。
南有太平军,反清抗洋兵。
骑兵杀华尔,千古留美名。
教师: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中国人民开始进行反抗,其中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太国运动经过十三年的斗争,有力地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动摇了清王朝的统 3 治,但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它的失败告诉我们,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那么能够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又是谁呢?在以后的学习中,大家将会慢慢了解。
六、课堂检测
测验题目:完成《助学》相关内容。
七、板书设计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一、战争、罪恶:英法、美俄侵华罪行
二、反抗、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八、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也不多,主要让学生掌握英法俄的侵略罪行以及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相关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在对本课的讲授中,运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比较重要的。从本课的教学立意到课堂设计,再到教师的语言表述,都紧紧地围绕着“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这一主题。这也是在讲中国近代史中一直要注意的问题。
第五篇: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
【学习目标】: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签订。【学习重点】: 《辛丑条约》
【学习难点】: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教训。【自主梳理】:
一、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 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一场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运动,首先在()兴起。
2. 八国联军侵华:()年6月,()、()、()、()、()、()、()、()八国组成联军,悍然发动侵华战争。
二、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1. 抗击侵略者: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抗八国联军的侵略,在()、()、()等地痛击侵略者。
2. 义和团运动失败:8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挟持()逃往西安,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3. 意义和教训: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对于阻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义和团蒙昧迷信及其笼统排外倾向,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三、《辛丑条约》 1. 签订时间:()年,英、俄、德、美、日等11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
》。2. 内容: ⑴ ⑵ ⑶ ⑷
3.影响: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
2.《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是什么?
【我夯基,我达标】
1.近代列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其中攻占过北京的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是()
A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连德国皇帝也认为“这使欧洲人在亚洲人面前丢脸”的时间是()
A大沽口阻击战 B廊坊车站战斗 C天津保卫战 D北京保卫战 【我综合,我发展】
4.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割地最多的条约是《
》;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强迫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条约是《
》。
5.“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出现义和团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的腐败
B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 C贪官恶霸横行乡里
D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 6.历史诊断:
⑴1900年6月,英、俄、德、美、日、法、意、葡八国组成联军,悍然发达侵华战争。错误: 改正:
⑵在近代,北京曾遭到列强的两次攻占和掠夺,第一次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是甲午中日战争。错误: 改正: 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自1900年开始,至1911年结束。错误: 改正:
⑷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允许中国人居住。错误: 改正:
⑸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错误: 改正: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八国联军侵满清,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⑴“北京二度被占领”指的是哪两个历史事件?
⑵为什么说“辛丑年里泪盈盈”?
⑶你对“清朝变成洋人廷”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我的收获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