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同步测试: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 Word版含解析

时间:2019-05-14 07:22: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秋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同步测试: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 Word版含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秋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同步测试: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 Word版含解析》。

第一篇:2018年秋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同步测试: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1.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

解析:抓住关键词“商代”“牛耕”。A项“牛骨”不等于“牛耕”,排除;《诗经》收录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排除B项;孔子学生冉耕为春秋时期的人,排除C项;甲骨文是商周时代的文字,“牛牵引犁头启土状”说明当时可能出现了牛耕。

答案:D

2.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A.小篆

C.行书

B.隶书 D.草书

解析:依据材料“(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信息可知,当时官员奏事公文往来频繁,而官方文字小篆书写速度较慢,难以完成,故让胥吏修改,遂成“佐书”(隶书),隶书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更便于书写,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3.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说:“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图中秦阳陵虎符上的字体属于()

A.隶书

C.篆书

B.楷书 D.行书

解析:秦朝统一文字,规定小篆是全国的统一标准字体,所以虎符上的字应为篆书,故选C。

答案:C 4.有人论述中国某书法字体“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这种书法字体最有可能是()A.小篆

B.行书

C.楷书

D.草书

解析:草书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答案:D

5.“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解析:根据材料中“唐朝”“狂僧”和四幅作品的特点可以分析得出体现的是怀素的作品特点,故选C项。

答案:C 6.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3 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下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汉字七体”的风采:

请回答:

(1)根据时间判断:A、B分别指的是哪几种字体?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其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解析:第(1)题结合汉字发展阶段和其特点判断分析;第(2)题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汉字自身发展条件分析。

答案:(1)字体:A——甲骨文,B——小篆。

(2)①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个性化的艺术创造准备了材料;②这一时期,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的演进和创新提供了条件。

[基础巩固] 1.有人对书法字体的特色分别做了如下评述,其中对秦朝标准字体的评述是()A.“状如龙蛇,勾连不断” B.“笔画圆弧,富有奇趣” 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 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解析:秦朝的标准字体是小篆,“状如龙蛇,勾连不断”是对草书的评述,“笔画圆弧,富有奇趣”是对小篆的评述,“结体扁平,方劲古拙”是对隶书的评述,“不真不草,流动奔放”是对行书的评述。

答案:B

2.(王羲之)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据此推断,该字体是()A.楷书

C.行书

B.隶书 D.草书

解析:王羲之的大意是,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钟繇擅长楷书,张芝擅长草书,王羲之的字体应该是楷书与草书的特点兼而有之。

答案:C

3.下列汉字形体的演变顺序正确的是()A.甲骨文—小篆—楷书—隶书 B.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 C.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 D.甲骨文—隶书—楷书—小篆

解析: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过程。

答案:C

4.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A

B

C

D

解析:秦朝的官方文字是小篆,A项是甲骨文;B项是草书;C项是楷书;D项是小篆。

答案:D

5.下图中的作品分别出自两位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大家之手,它们一个雄强浑厚、韧若筋带;一个刚劲挺拔、骨力遒劲。从字体上看,两者都属于()

A.篆书

C.楷书

B.隶书 D.行书

解析:图中的书法作品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符合楷书的特征。

答案:C

[能力提升] 6.历史学家郭沫若说:“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对甲骨文的认识正确的是()A.甲骨文是一种图画文字 B.文字的审美可以跨越时空界限 C.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书法艺术 D.奠定了秦朝统一文字的基础

解析:关键信息: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题干关键信息反映了后人因“契之精而字之美”对甲骨文“神往”,说明文字的审美可以跨越时空界限,B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与反映;C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错误。

答案:B

7.郭沫若曾评价说:“……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是废除了大量区域性的异体字,使文字更进一步整齐简易化了,这是在文化上的一大功绩。”郭沫若之所以高度评价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措施,主要是因为书同文字()A.使隶书更加规范使用 B.为汉字的艺术化奠定基础 C.使文字简洁明了实用 D.促进中华文化交融和进步

解析:书同文的字体是小篆,书同文使文字进一步整齐简易化了,便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融合和进步。

答案:D

8.某学者谈到楷书在唐代的流行时说:“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中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为主。”唐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其()A.笔画圆匀,便于装饰

B.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C.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D.通俗易识,端重庄严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各个书体的特征。四个选项中,A项为篆书的特点,B项为行书的特点,C项为草书的特点。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端庄浑厚、笔势开张、雍容大度,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唐朝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楷书有通俗易识、端重庄严的特点。

答案:D

9.对中国古代书法,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的总结,以下理解不准确的是()A.“晋人尚韵”从本质上体现了东晋士人超然心态及对空灵境界的追寻

B.“唐人尚法”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富力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

C.“宋人尚意”是城市变化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文人们矛盾心理的反映

D.“元明尚态”为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时代文人们缺乏创新的一种体现

解析:魏晋时期,道教、佛教盛行,故文人多追求超然心态,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宋朝重文轻武,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兴起的是市民文化,而不是文人们矛盾心理的反映,故C项不正确,符合题意;元明时期,封建社会开始走入末期,政治上加强君主专制,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C

10.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这说明()A.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 B.魏晋时期的书法最高成就是“写经体” C.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的需要 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

解析:根据题干“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说明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更是谋生的需要。

答案:C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字“马”的演变过程:

材料二 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象形文字书写系统(也称中文)。汉字亦名列世上最古老并是唯一流传至今的象形文字,可追溯到4 000年以上,汉字也被日文与朝鲜文,以及古代越南文等亚洲多国语言使用。

根据2005年世界主要语言实力调查报告,汉语排名世界第二。如今,中国在国外推广汉语的“孔子学院”发展很快。简体中文全面取代繁体中文作为中文交流文字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繁体中文将定位于传统文化或艺术的层面保留下来。如今,简繁之争成为文化界的一个热点,民众反应也不一而同,但持简体中文这一进步观点占绝大多数。

材料三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并指出其演变的特点。

(2)汉语排名语言实力世界第二的原因是什么?(3)请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书法的特点。

解析:第(1)题“演变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特点”结合材料一中信息可看出由繁到简;结合材料二信息可知汉字保留了象形文字的某些特点。第(2)题的回答应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演变特点:由繁到简,保留象形文字的某些特点。

(2)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对外开放与交流的发展;孔子学院等文化机构的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四大家,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第二篇:2018年秋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同步测试: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 Word版含解析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

西学东渐

1.有学者说:鸦片战争后,东来的资本主义列强,既是“强盗”也是“先生”。其中“先生”的主要含义是()A.输入工业商品

C.瓦解自然经济

B.输入西方文化 D.开放通商口岸

解析:材料表明列强侵华除了对中国的抢劫,客观上也带来了先进文化,中国在鸦片战争前后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趋势。B项正确。

答案:B

2.观察下列历史人物与书影,哪项说法与史实不相符合()

魏源

《海国图志》书影与内容

A.该书关注时局,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B.图中人物早期满脑都是封建纲常伦理道德

C.“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与制度 D.作者认为“夷之长技”主要是军事技术

解析:材料信息阐述了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重要目的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御西方,不涉及制度。C项符合题意。答案:C 3.张之洞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曾提出:“凡我普天臣庶,遭此非常变局,忧愤同心,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薄今,力变以前积弊,其兴勃焉,又何难雪此大耻。”说明此时的张之洞()A.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

B.仍坚持洋务派的主张 C.准备彻底地改弦更张

D.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

解析:根据材料“《马关条约》签订后……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薄今”,结合所学知识,表明张之洞希图通过变法革新来挽救危亡,深受维新思想的影响,故A项正确。

答案:A

4.中国近代某部作品动摇了清儒正统派的立脚点,从而推衍为一切古书,皆须重新检察估价。在思想上冲破古文经学“述而不作”之旧说,打击了顽固派的“恪守祖训”,梁启超称为之“思想界之一大飓风”。这部作品是()A.《变法通议》

C.《新学伪经考》

B.《劝学篇》 D.《孔子改制考》

解析:康有为认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典是“伪经”,对所有古文经进行彻底的否定和批判,在政治上打击“恪守祖训”,不愿变法的封建顽固派,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做了舆论准备。故C项正确。

答案:C

5.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师夷长技以自强” 解析:19世纪末,为挽救民族危机必须改革政治体制,不能单纯学习西方技术,实行君主立宪,从制度上学习西方,故选C项。

答案:C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源把向西方学习这个近代社会的重大课题,用“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简洁语言作了高度概括……在近代中国思想界留下了前进的足迹,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士大夫阶级都以为法制是祖宗的法制,先圣先贤的法制,历代相传,绝不可变更的。康有为知道非先打破这个思想的难关,变法就无从下手。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他(梁启超)和以前的文人有很大的区别的地方,是他具有极大的社会感召力。

——余秋雨《八千里路云和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源的核心思想。如何认识这一思想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康有为是如何“打破这个思想的难关”的。(3)材料三中,梁启超等维新思想家的“社会感召力”是什么? 答案:(1)核心思想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就是学习西方的长处,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这是近代中国迈出的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康有为托古改制,撰写了《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等,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思想。(3)积极宣传维新思想,促进了思想的启蒙,推动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基础巩固] 1.“他虽然不懂外语,却注意采访夷情,派人专门收集外国人在澳门出版的报纸书刊,并把懂英文的人招入钦差行辕,进行被当时顽固派认为是大逆不道的翻译工作。”材料中的“他”()A.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C.最早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D.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解析:根据题干中“采访夷情”“钦差”“翻译”等信息判断“他”是指林则徐。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为了解对手设立译馆,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选A项;B项指的是魏源,C、D两项分别指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答案:A

2.19世纪中期,日本一位著名维新思想家在读到一本由中国翻译到日本去的书后,拍案感慨,在该书“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的引导下,他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到学习西方的重大变化。这本书是()A.《海国图志》

C.《天演论》

B.《四洲志》 D.《孔子改制考》

解析:由题目中“19世纪中期”“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从排斥西方到学习西方”,可知是魏源的《海国图志》,故选A项。

答案:A 3.“湖北自张之洞提倡学堂后,而新潮输入,革命已伏萌芽。”这说明张之洞以上举措的主要作用是()A.改变了思想观念 B.维护了清朝统治 C.建立现代教育体制 D.民主共和思潮兴起

解析:新式学堂有利于西方进步思想传入,促进人们思想解放,故A项正确;B项与“新潮输入,革命已伏萌芽”不符;C项与事实不符,新中国成立后,现代教育体制才建立;D项兴起于19世纪90年代兴中会成立以后。

答案:A 4.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

C.倡导变法维新

B.引介西方理论 D.颠覆孔孟学说

解析:《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动摇了顽固派反对变法改革的根基,为维新变法减少阻力,因而不能被顽固派占主体的清政府所容忍,故C项正确。

答案:C 5.维新派指出,洋务运动“利未一见,弊已百出”的根本原因在于“变法不知本原”。维新派所讲的“本原”是()A.专制制度

B.工业经济 C.传统儒家思想

D.民主制度

解析: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即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因此,维新派所讲的“本原”是民主制度。

答案:D

6.19世纪末,严复首次在中国系统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斯鸠的法哲学思想等,借卢梭的人权论反对君权,这一时期他先后四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1909年,欣然接受清政府所赐“进士出身”的荣誉称号。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严复主张推翻君主制度

B.资产阶级的民权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C.清末新政符合历史潮流

D.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具有新旧杂陈的特点

解析:根据材料“严复……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斯鸠的法哲学思想等,借卢梭的人权论反对君权”,严复为代表的维新人士一面宣扬新思想,根据材料“他先后四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欣然接受清政府所赐‘进士出身’的荣誉称号”,他们又具有传统保守的一面,故D项正确。

答案:D

[能力提升] 7.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 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 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 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

解析:材料中体现了魏源的思想以防守为主,魏源之所以以防为主,是因为近代清朝海军力量较弱,故D项正确。

答案:D

8.晚清时期有思想家提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泯中西之界,化新旧之门户,体用并举,人多通才。”该主张()A.本质上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思想 B.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发展 C.否定了传统文化,主张全面学习D.提倡维护传统文化,反对西方学说

解析:该主张虽然也认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但却认为“体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是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发展,故B项正确。

答案:B

9.梁启超认为:“室漏而补之,愈补则愈漏;衣敝而洁之,愈洁则愈破,其势固非别构新厦,别出新制,乌乎可哉?”这反映了梁启超()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B.着眼于中国制度改革 C.着眼于维护清朝统治 D.主张对中国进行革命

解析:梁启超认为“其势固非别构新厦,别出新制”,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只有着眼于政治制度的彻底改革,才能实现救亡图存,故B项正确;材料中梁启超强调了中国内部政治结构的彻底变革的重要性,没有涉及对外全面学习西方,故A项错误;梁启超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梁启超主张对中国进行政治改良,而非革命,故D项错误。

答案:B 10.《文史参考》将梁启超家族三代人誉为“国家脊‘梁’”,此“梁”一语双关,介绍了他们走的一条共同的忧国忧民的人生道路。梁启超获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他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解析:A项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口号;B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C项是康有为思想的特点;D项是梁启超的思想主张。

答案:D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奉行的政策兼有新旧两种时代特色。西方侵略者在商贸、外交方面获得利益,中国政府则从他们那里学习军事技术以抵御外侮、镇压国内起义,但同时也致力于振兴旧式的儒家管理方式。……统治过程中,对秩序的需求、士大夫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以及保守的儒家意识形态均水乳交融在一起而相辅相成。其结果,身处内忧外患之中的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做出的回应是重申或重建儒家制度而非使之现代化。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宣称:孔子以前的历史,是孔子为了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而按照自己的理想假托先王的言行写出来的宣传作品,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改革。康有为以此证明孔子也是一位维新派,并打着孔子托古改制的旗号要求进行社会改革。康有为认为,事情是向前发展的,远的、旧的必将败亡,近的、新的终将兴起,因此,就要变法维新。这样,康有为的孔子改制理论就冲击了遵守旧法、恪守祖训的顽固派。

——李斌《顿挫与嬗变:晚清社会变革研究》

请回答:

(1)19世纪60年代哪种思想符合材料一的观点?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在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所体现的康有为的观点。简要评论这些看法。答案:(1)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维护中国的专制制度和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传统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封建保守势力强大。

(2)观点:把孔子描述成变法改革的先驱;认为社会发展变革是历史的必然;康有为要突破顽固派坚守的旧制度和文化。评论:论述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为维新变法运动作了理论准备;抨击了顽固派“祖宗之法”的陈腐观念。

第三篇:2018年秋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同步测试: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8课

笔墨丹青

1.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下列符合这一特点的是()A.集体舞蹈图

C.《女史箴图》

B.《人物龙凤图》 D.马王堆汉墓帛图

解析:《人物龙凤图》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女史箴图》是魏晋时期顾恺之的作品,马王堆汉墓帛图是在西汉时期,故排除B、C、D三项。

答案:A 2.中国古代有位画家,用状如兰叶或状如莼菜的笔法来表现衣褶,有飘动之势,人称“吴带当风”。这位画家是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他是()A.顾恺之

C.吴道子

B.马远 D.八大山人

解析:“吴带当风”是对吴道子绘画特点的概括。答案:C

3.山水画是中国古代文人抒情达意的重要形式之一。下列四幅画中属于山水画的是()

解析:《洛神赋图》属于文人画中的人物画,《历代帝王图》属于人物画,年画《连年有余》属于民间风情画,《踏歌图》是宋代的作品,作者寄情于山水。故D项正确。

答案:D 4.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的杰作,体现了深厚的时代气息,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原因在于()A.商品经济发展

C.传统文化影响

B.社会思潮变化 D.社会上层倡导

解析:宋代封建经济快速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伴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镇的大量出现,市民阶层产生并逐渐壮大,反映市民文化需求的世俗化文艺形式出现,在绘画领域表现为风俗画的出现。

答案:A 5.以黄公望为代表的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连,其画作多表现“隐居”“出世成仙”的情感。可知其画作应属于()A.山水画

C.文人画

B.人物画 D.风俗画

解析:“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体现了对“意境”的追求,“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体现了文人画的特点。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故选C项。

答案:C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之所以会被认定为宋元绘画史,甚至中国绘画史的最高峰,不仅是由于写意、写实以及理想主义的表现获得完全的调和,同时在绘画技法上,也是一个有显著进步的时代。……北宋……是鉴赏家、批判家与画家的协调期,而使绘画经常处于具有高度批评精神的时代。”

材料二 扬州八怪是中国绘画中近代风格开始的一大助力……是中国绘画史上前所未有的新艺术。

请回答:

(1)北宋时期绘画创作取得成就的主要政治原因是什么?在宋代,古代绘画在创作的形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2)宋元和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在创作风格上有何异同点? 解析:第(1)题考查政治对绘画的影响及宋代的绘画成就,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题考查对文人画和民间风情画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答案:(1)原因:国家局部统一的完成;理学的兴起。

变化:文人山水画兴起,并成为独立的画种,成为当时绘画创作的主流。

(2)同:从形式上看,都属于文人画;从艺术特点上看,都注重对个人意境的追求,而不讲求写实;从风格上看,明清绘画艺术是对宋元以来的绘画风格的继承和发展。异:明清时期出现一些与传统的艺术风格迥异的新艺术家;明清时期的绘画从文人阶层独有的艺术享受走向世俗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实用性。

[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 B.注重写实的宫廷画、民间绘画与注重写意的文人画并存,成为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两大分支

C.中国古代绘画以生活化和实用性为主 D.中国绘画有利于启迪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宫廷画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而文人画更注重写意。从中国绘画的整体上看,中国画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据以上所述可知,C项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C

2.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堪称绝世珍品的古画,专家对它的评价是:“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这幅画应是()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C.马远的《山径春行图》

D.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顾恺之绘画的特点是“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故选A。

答案:A 3.魏晋时期,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士人群体的出现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城市市民群体的需要

解析:魏晋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安,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绘画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理解的理想形式,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形成。

答案:B 4.下图是唐代名画《送子天王图》。下列有关该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作品的作者为吴道子 B.体现出盛唐时期雍容华贵的画风 C.主题是描绘市井生活 D.作者善画宗教人物

解析:题目考查的是唐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它体现了盛唐时期雍容华贵的画风,并不是描绘市井生活,故选C。

答案:C

5.北宋时期除了以山水花鸟为主流的文人画以外,还出现大量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A.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B.各民族融合与交流的进一步加强 C.商业经济兴盛和城市的发展 D.“重文轻武”是朝廷的基本国策

解析:宋代以来大量风俗画的出现是对当时商业经济兴盛和城市发展的反映。

答案:C

6.欧阳修有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该诗描写的绘画类别及其风格是()A.文人画,重视写意

B.山水画,重视写实 C.花鸟画,浓墨重彩

D.人物画,形神兼备

解析:从“画意不画形”可知,该诗描写的绘画重视写意,属于文人画。所以选A。

答案:A

7.蔡元培曾评价:“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他强调中国画()A.与书法相伴而生

C.追求神韵与意趣

B.与文学相兼而成 D.画、诗、书相融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中国画的特点,与书法为缘,并不是与书法相伴而生,故A项错误;“多含文学之趣味”并非是与文学相兼而成,故B项错误;“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得出中国画追求神韵与意趣,故C项正确;“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并不是说画、诗、书相融,故D项错误。

答案:C

[能力提升] 8.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年—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A.顾恺之

C.张择端

B.吴道子 D.郑板桥

解析:本题图片显示出,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600—800年之间,这时是中国历史上的隋唐时期。在题目所提供的四个人物中,只有B项是隋唐时期的。

答案:B 9.两宋时期,绘画技巧有不少成功的创造,画家注意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体验,艺术上倡导写实,具有精密不苟严谨认真的精神。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社会危机的加深

C.深受理学的影响

B.科学技术的发展 D.统治阶级的倡导

解析:在两宋时期,随着理学的创立和普及,文人更加重视对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描写,在“格物致知”思想的指导下也更加注重对生活的观察,故C项正确。

答案:C 10.中国的山水画家在创作上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这表明他们()A.主张绘画要进行必要的内容修行 B.主张绘画要专心致志

C.绘画要建立在对大自然细心观察的基础之上 D.追求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 解析: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题干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意在体现画家的心境,并不是简单追求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是要表达一种意境,传递画作者的心境。

答案:D 11.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顾恺之在建康瓦官寺画维摩诘像,围观者为其点睛之笔所倾倒,纷纷向寺院施舍,“俄而得百万钱”。他为裴楷画像,紧紧捕捉人物特征,颊上加三根毛,“觉神明殊胜”;为谢鲲造像,注意背景环境对人物的烘托,说:“此子宜置岩壑中。”

材料二

材料三

画僧八大山人为明宗室,本名朱耷。明亡以后,曾装聋作哑。在他的笔下,鱼、鸟等多是“瞪眼鱼”“伤心鸟”,表情冷冷逼人,“白眼看青天”,神情桀骜不驯。

(1)材料一反映了顾恺之的什么绘画理论?顾恺之的代表作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可以获得北宋绘画特点的哪些信息?体现了宋代怎样的社会风貌?

(3)材料三中朱耷的绘画有什么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答案:(1)“以形写神”;《女史箴图》。

(2)文人山水画更加注重意境,出现描绘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宋代重文,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兴起;文人更加注重内心修养,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民间文化日益繁荣。

(3)风格奇特,不拘成法。由于明清更替,社会动荡;专制统治强化,政治腐败黑暗。

第四篇:2018年秋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同步测试:第四单元第18课音乐与美术 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8课

音乐与美术

1.在今天,贝多芬的名字不仅代表了登峰造极的古典音乐,而且是一种崇高理想和追求的象征。贝多芬的艺术创作产生的根源是()A.印象派绘画的影响 B.18-19世纪欧洲的巨变 C.贝多芬终生追求进步和自由

D.这一时期是从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时期 解析: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18—19世纪的欧洲正处于历史的巨变中,动荡的社会为贝多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灵感,成为他的创作产生的根源。

答案:B

2.下图是毕沙罗的《瓦赞村口》,在画中充满阳光、空气,清新、明净、温暖的乡村生活气息。体现这种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的画派是()

A.现代派

B.现实主义

C.印象派

D.浪漫主义 解析:由题干中的信息“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可知为印象画派。印象派重视用光和色描绘外部世界,画面色彩特别清新、明亮,故C项正确。

答案:C

3.下列属于印象派创作风格的美术作品是()A.毕加索 《格尔尼卡》 B.凡·高 《向日葵》 C.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D.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解析:毕加索《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美术;凡·高《向日葵》是印象派美术;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是古典主义美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人物风情画。故B项正确。

答案:B

4.毕加索的画作《格尔尼卡》代表着一种空前重视“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的美术倾向。下面四幅作品中,与《格尔尼卡》属于同一艺术流派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主义美术。《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的代表。A项是印象派画家凡·高的作品。B项画面描绘的是三个停止行走的时钟被画成像柔软的画饼一样,一个挂在树枝上,一个呈90度直角耷拉在怪物旁边的平台上,还有一个软表搭在怪物身上,在荒凉的海湾背景下,这像是一个时间已经绝对停止的世界,该画作体现的是现代主义美术的风格。C项是对现实生活的展示,无法体现“自我感受”“自我表现”的美术倾向。D项是新古典主义美术的代表作品《马拉之死》,与题意不符。

答案:B

5.读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幅图,该过程实质上()

世界名画《公牛》的诞生过程

A.反映了美术领域的多元一体 B.说明了印象派绘画影响甚微 C.强调了美术领域的复杂多变 D.体现了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

解析:材料体现了公牛形象的简化和抽象化,体现现代主义作品的特点,故D项正确。

答案:D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1 莫奈《日出·印象》

图2 莫奈《干草堆》 材料二 他的音乐有如雾里看花,具有朦胧的意境,捕捉无定型的流动体(如云、风、气味等)运动时的瞬间印象,把它们用绝妙的音色、和声等表现出来。

请回答:

(1)材料一的绘画作品属于哪一绘画流派?这一绘画流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在艺术风格方面有何内在联系?

解析:第(1)问主要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首先判断出材料二所属的流派,然后找出其内在联系。

答案:(1)绘画流派:印象派。特点:主张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根据自己眼睛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2)联系:同属于印象派。

[基础巩固] 1.《命运交响曲》的作者是音乐史上一位承前启后式的人物,下列对他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 ②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③代表作品还有《第九(合唱)交响曲》等 ④被誉为“交响乐之父”

A.①②④

C.①②③

B.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题干中的人物是贝多芬,①②③符合贝多芬的音乐成就。而被誉为“交响乐之父”的是海顿,故排除④。

答案:C 2.据统计,艺术市场上成交价格超过一千万美元的旷世绘画有十幅,排在前四位的皆是凡·高的作品。凡·高绘画的特点是()A.主张抒发个性,色彩明快,注重光和色的作用 B.绘画注重选取严峻的重大题材

C.注重感情表现和画面整体的完整、统一 D.反对传统和理性,趋向极端

解析:新古典主义绘画注重选取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浪漫主义注重感情表现和画面整体的完整、统一。现代主义反对传统和理性。凡·高属于后印象派,他的绘画特点是主张抒发个性,色彩明快,注重光和色的作用。

答案:A

3.主张在创作中强调音响和音色,主张用声音的响度和色彩,取代传统音乐中的调式与和声体系,认为音乐只能提供一种暗示或心境。以这种理念创作的音乐,被称为()A.古典主义音乐

C.印象派音乐

B.浪漫主义音乐 D.现代派音乐

解析:从题干材料中的“音乐只能提供一种暗示或心境”可知该音乐应为印象派音乐。

答案:C

4.草是绿色的,但如果眺望远方的原野,草却不是绿色而是青色;如果在晚霞照射下看青草,就是红色或灰色的。这一画派属于()A.古典主义美术

C.印象画派

B.浪漫主义美术 D.现实主义美术

解析:根据材料反映的内容看,它注重描写事物在光和色之下的“瞬间印象”,因此这一画派属于印象画派。

答案:C 5.后印象主义绘画大师凡·高的作品色彩强烈,充满了火一样的热情,让人感受到灼热阳光下的灿烂。他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的是()A.《战争与和平》

B.《老人与海》 C.《向日葵》

D.《清明上河图》

解析:A、B两项为文学作品,D项是中国宋代风俗画的代表;C项是凡·高的代表作。

答案:C

6.“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他用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多种复杂的情感。”文中的“他”是()A.达·芬奇

C.塞尚

B.莫奈 D.毕加索

解析:从材料信息“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可以看出,这是对现代主义绘画特点的描述,属于此画派的是毕加索。

答案:D

[能力提升] 7.有学者认为,19世纪的音乐是和梦想与激情、生与死的深刻思想、人类的命运、神与大自然、对自由的期望以及善与恶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该音乐属于()A.浪漫主义

C.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概念解读和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对自由的期望以及善与恶的斗争联系”说明19世纪的音乐作品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歌颂美好的事物,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与浪漫主义的特征一致,故选A项。

答案:A 8.他们反对当时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现手法,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的创作方法,一反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灰褐色调,使欧洲绘画出现发挥光色原理加强表现力的新方法,对绘画技法的革新有很大影响。“他们”的作品()A.强调对自然真实客观的刻画 B.抒发对理想世界的强烈追求 C.着重于描绘自然的“瞬间印象” D.表现了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

解析:根据“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光色变化”“发挥光色原理”可以判断“他们”的作品属于印象画派美术作品(强调光和色的作用)。印象画派着重于描绘自然的“瞬间印象”,故C项正确。

答案:C

9.如图是法国画家贝尔特·莫里索借助了当时科学领域的新成就创作于1888年的《阅读中的小女孩》。这幅画()

A.关注了法国当时的社会现实 B.表达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C.展示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表现” D.捕捉了光和色之下的“瞬间印象”

解析:由材料“借助了当时科学领域的新成就”和图片可知,这幅画为印象画派,捕捉光和色的瞬间是印象画派的特色,故D项正确;关注社会现实的应该是现实主义,故A项错误;浪漫主义表达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故B项错误;现代主义展示艺术家内心的“自我表现”,故C项错误。

答案:D

10.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尤利西斯》。小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下列美术作品与小说所反映的艺术特征相似的是()

解析:由题干中信息“意识流手法”“交错凌乱的时空”等可知,《尤利西斯》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与其特征相似的美术流派是现代派,这样我们就可以把题目转换成“属于现代派美术作品的是”。A项是浪漫主义作品,B项是印象派作品;C项是现实主义作品;D项作品采用了夸张、变形和抽象的表现手法,是现代派美术作品。

答案:D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产生印象派的直接原因是官方沙龙对青年人的压抑和压制,这是表层的原因。实际上,社会原因才是内在的原因。首先是市民阶层的兴起,艺术审美趣味的变化,市民家庭对有装饰性或有形式美感绘画的需求。印象派绘画的画幅基本上为中小型,可以让资产阶级作为装饰悬挂。

——摘自李倍雷《西方美术史》

材料二 印象派艺术受日本浮世绘的影响,重视绘画的平面性、装饰性和写意性。物理学对光色的分析促进了绘画色彩的变革,给艺术家以启发。艺术家运用光学原理来进行创作,可以说印象派最大的成功在于光和色彩学上的发明和创造。

——摘自马晓琳《西方美术史》

材料三 “二战”期间,德国将领和士兵经常出入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争相观看毕加索的艺术。可是这些不速之客受到了冷淡的接待。有一次,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一个德国军人一幅他的油画《格尔尼卡》的复制品。一位德国盖世太保头目指着这幅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面色严峻地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印象派产生的主要原因。(2)《格尔尼卡》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事实?毕加索的回答说明了什么?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官方沙龙对青年人的压抑和压制”和“社会原因才是内在的原因”材料二中的“艺术家运用光学原理来进行创作,可以说印象派最大的成功在于光和色彩学上的发明和创造”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可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回答;第二小问,通过对材料二的分析解读也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1)原因:青年人受官方画派的压制,因此要求反对传统保守的思想;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迎合日益增多市民阶层的需要;受外来绘画技法和当时科技成果的影响。(2)《格尔尼卡》反映了西班牙内战期间,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毕加索的回答说明了他对法西斯的极端厌恶和愤慨。

第五篇:2018年秋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同步测试:第五单元第23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含解析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李大钊先生被誉为“黑暗的中国”里窃来天火的“普罗米修斯”,“他的遗文都将永在,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李大钊在中国()A.创建了共产主义小组 B.领导发起新文化运动 C.率先宣传马克思主义 D.发起了文学革命运动

解析:抓住材料信息“窃来天火的‘普罗米修斯’”“他的遗文”“革命史上的丰碑”。据此可判断这一评价是基于李大钊为宣传马克思主义而写的诸多热情洋溢的文章。李大钊在“黑暗的中国”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火炬,如同窃来天火的“普罗米修斯”,率先开辟出一条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故选C项。

答案:C

2.1926年5月,毛泽东在广州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开设课程中有“革命画”(政治宣传漫画)一课。这说明当时()A.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农村 B.农民阶级已成为中国民主革命主力 C.中国共产党已确立正确的革命道路 D.毛泽东认识到农民对革命的重要性 解析:根据材料“1926年5月,毛泽东在广州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开设课程中有‘革命画’(政治宣传漫画)一课”可知,毛泽东在此时已经很注重对农民阶级的团结与争取,故D项正确。

答案:D

3.它的发表,解决了中国革命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它”是()A.《井冈山的斗争》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解析:1940年,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答案:B 4.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毛泽东强调的是()A.理论联系实际

C.学习经典著作

B.理论的指导性 D.实践检验真理

解析:由材料中的“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可知毛泽东强调的是理论联系实际。

答案:A 5.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报告,科学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中国领导人是()A.毛泽东

C.刘少奇

B.周恩来 D.邓小平解析: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报告中,毛泽东提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科学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

答案:A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 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于是,大家觉得很有必要给这种思想体系安个名称”。“党中央当时确定把这种正确思想体系叫作‘毛泽东思想’,绝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就完全是我一个人的思想。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当然,在这种正确思想体系里面,我的东西可能要多一点。”

——陈明新《领袖情——毛泽东与周世钊》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历史背景。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胜利道路、革命的两个步骤及革命发展前景的基本主张有哪些?

答案:(1)背景: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情怀:百折不挠,对革命充满信心。

(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步骤: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前景: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基础巩固] 1.以下是1917—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每周评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统计图的能力。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文章占比例最高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情况,A正确、D排除。B错在“唯一”。C的认识过于绝对。答案:A 2.1936年,毛泽东告诉斯诺:“我们努力解放中国肯定不是为了把本国交给莫斯科!”对这句话准确的理解是,毛泽东主张()A.实行城市武装暴动 B.不与苏联签订不平等条约 C.否定苏联的革命经验 D.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解析:“不是为了把本国交给莫斯科”的含义是,不要完全照搬苏联的革命经验,要结合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D项正确。

答案:D

3.1940到1949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和《论人民民主专政》三部著作。如果给这三部著作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最恰当的是()A.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 B.毛泽东思想正式形成 C.人民共和国建国方略的形成 D.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的确立

解析:《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和《论人民民主专政》都涉及怎样建立新中国的问题,故C项正确。

答案:C

4.1957年,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做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A.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B.营造经济建设的国际国内环境 C.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D.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民主制度

解析:材料反映出把各阶层的问题作为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可见是要调动各阶层的积极性,为国家建设服务,故C项正确。

答案:C

5.毛泽东在七大预备会议的报告中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称其为党了。”毛泽东的这些言论最能说明毛泽东思想是()A.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B.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解析:从毛泽东的讲话可以看出毛泽东强调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这一智慧的代表,C项正确,其他三项都不是对材料的最准确的理解。

答案:C

[能力提升] 6.毛泽东曾说:“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也是错误的。因为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的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毛泽东意在强调()A.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作用 B.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主力军 C.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作用要结合 D.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解析:材料“只有农民的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因此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作用要结合,故C项正确。

答案:C

7.毛泽东曾经指出:“在抗日时期,我们才制定了合乎情况的党的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这时候,中国民主革命这个必然王国才被我们认识,我们才有了自由。”这里的“合乎情况的党的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属于()A.国民革命理论

C.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三个世界”理论

解析:毛泽东在1940年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解决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答案:B 8.“对于国家的税收、合作社的积累、农民的个人收入这三方面的关系,必须处理适当……国家要积累,合作社也要积累,但是都不能过多。我们要尽可能使农民能够在正常年景下,从增加生产中逐年增加个人收入。”上述文字最有可能出自毛泽东的()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家要积累,合作社也要积累”等信息,可知该著作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于1957年,故D项正确。

答案:D

9.邓小平曾说:“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后将永远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义事业的旗帜,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邓小平这样说的原因不包括()A.毛泽东思想开辟了中国革命道路并引导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C.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D.毛泽东思想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解析:毛泽东思想主要探讨民主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探讨的主要问题。

答案:D 10.日本国会议员冈田春夫说:毛泽东和列宁一样,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而且正在创造着历史,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这句话说明毛泽东()A.第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C.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彻底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

解析: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故选B项。

答案:B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

材料二 两个革命阶段中,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而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这是正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发展论。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

材料三 他“一生力图进行两大创造:一是在一个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二是在一个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国家如何巩固、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留给我们的,都是一笔伟大的历史和思想遗产。

——赵剑英《百年求索——中国现代化方略的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功绩。

(3)通过以上材料,你对毛泽东思想有何重要认识?

答案:(1)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思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概念,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功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

(3)认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下载2018年秋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同步测试: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 Word版含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秋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同步测试: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 Word版含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