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

时间:2019-05-13 17:2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把握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把握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

第一篇:把握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

把握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

高校网络舆论的基本原则是在舆论引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贯穿在舆论引导全过程、在引导各方面都起着指导作用的主要原则。它充分反映了“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原理,它是在具体的舆论引导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规律,反过来又指导舆论引导工作,以这种不断循环的模式推动引导工作的深入和进步。要实现正确有效的对高校网络舆论进行引导,确立基本原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课题。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从根本上看就是一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对舆论引导原则的确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如有人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概括为:方向原则、求实原则、民主原则、渗透原则、层次原则、激励原则、主体原则、示范原则等八个方面。①我们结合前人研究,认为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有几下几个方面:

一、方向性原则

方向原则是指舆论引导工作的展开要始终和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符合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这一原则是所有原则中最根本的原则,是其他一切原则的前提和基础。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方向要朝着社会主流价值方向前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时代的主旋律,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 ①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P205——218

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高校作为国家人才战略的基地,肩负着国家的未来,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因此舆论引导要高举社会主义旗帜,着重培育共产主义理想和价值观念,结合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广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高校的大学生思想处于形成的关键期,缺乏理性的思维和冷静的头脑,对各类事件缺乏深刻的认识,容易成为不法分子“洗脑”的对象。这就要求学校舆论引导者用先进的思想武装他们的头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理性对待网络舆论,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他们身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主体性原则

刘建华认为,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校园网络舆论场域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形成的新型主体间关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要求和表现。②网络舆论引导应以“人是目的”为这一伦理学理论为基础,人的行为无论是对自己的或是对他人的,总应该把人当做第一位的目的,世界上的一切只对人才有价值,单纯的东西离开人就无所谓价值,舆论引导就是要是用正确的价值理念、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来引导人,他的终极目标是塑造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一个理性的存在,是具有绝对目的意义的存在。一切道德法则和义 ② 刘建华:《赛博空间的舆论行为 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及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P162

务要求之所以应该这样而不应该那样,不是基于其他任何目的,只是为了人本身,以人为“最高绝对目的”,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主体性原则是新型教与被教的关系,它既要求舆论引导者在引导的过程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各项具体工作,也要求在引导的过程中尊重被引导者的主体性。教育者要乐于施教、善于施教,尊重被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和心理需求,发扬民主的精神,以真诚和教育结合来改造人。

三、发展性原则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在全世界普及,网络舆论平台的发展是信息化不断深入的必然结果。网络的高速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带来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但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导致新的统治形式,即技术理性的统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创造出来的理性工具逐渐异化,技术异化成束缚人、压制人的工具。在《反革命与造反中》,马尔库塞指出,“资本主义进步的法则寓于这样一个公式:技术进步=社会财富的增长(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奴役的扩展。”③网络舆论本身是为了能充分表达民意,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网络舆论却不能保证其随时都处于理性的控制下,一些极端或消极的舆论往往比正面、理性的舆论起到更大的影响,小事件被肆意不合实际的放大,而人们又很容易受到这些舆论的影响,从而网络舆论平台由交流的功能转向了对人的统治,人变为了网 ③ Herbert Marcuse , Counterrevolution and Revolt, Beacon Press, 1972, p.4.络舆论的奴隶,正如马尔库塞所说:“发达工业文明的奴隶是升华了的奴隶,但毕竟还是奴隶”④。坚持发展性原则要求我们用辩证的方法看待网络技术与人的关系,技术的发展是人类能力的延伸,能为我们带来更便捷的生活,但网络技术要以理性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为指导思想,让人的理性统治技术理性,而非被奴役。

四、互动性原则

校园网络舆论平台是各种思想交流的平台,即存在思想的共识又包含思想的碰撞。一方面,在引导中通过充分运用这种网络交互功能,引导者通过与舆论主体直接交流,是获取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对舆情动向准确的把握,了解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摸清事件背后的价值追求、利益诉求、心理情感,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的基础,不难看出,交往是舆情信息收集和研判的基础,是舆论引导者的“眼睛”,在这里,它发挥了舆情上传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全面掌握情况后,制定了相应的引导对策,下一步就是如何落实引导,这也需要在网络互动中完成,在引导式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生动活泼的交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情理结合,达到引导的目的。

互动性原则要求在校园网络舆论的交往过程中一改传统的灌输、说教方式,双方以平等的姿态、民主的方式、对话的方法相互建立良好的互信,充分尊重舆论主体的诉求,一切从事情真相出发,寻找解决办法,最终化解矛盾。

④ 赫伯特.马尔库塞:《单面人》,左晓斯、张宜生、肖滨译,[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P68

五、协调性原则

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当各个要素以最优方式组合是,其发挥的整体功能更大。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系统包括了引导目标、主体、客体、环境等要素,在舆论引导过程中需要使各要素相互协调,提高主体素质能力、把握客体个体特征、确定合理可行的目标、优化舆论引导环境,最终达到最佳引导。

网络舆论引导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它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来形成引导合力。首先是政府要高度重视,完善舆论相关的法律法规;其次是社会营造良好氛围,鼓励正能量,弘扬社会公平正义;再次是学校发挥引导主力军作用,学校要充分调动教工资源,打造优良校风,制定系统的引导机制;最后是让家庭积极参与到网络舆论引导中,良好的家风在无形之中将陶冶和熏陶学生的品行,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良好的家风最终将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

人是环境中的人,良好的社会风气、校园风气、家庭风气必将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作用,人是社会中的人,在良好健康的社会关系网络中也会形成端正的品格和道德,人是实践中的人,只有在实际的社会交往中才能越挫越勇、越来越成熟和理性。通过国家、社会、校园、家庭的有机配合,软硬并施,促使他们的身心协调、思行协调。

六、示范性原则

示范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榜样示范,二是以身作则。

榜样示范是指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榜样是社会的良心,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道德准则的模范代表,具有强大的社会感召力,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网络舆论的榜样示范可以通过全国优秀道德模范、感动人物等为题材,对被引导进行教育,将他们培养成为遵纪守法、理性正义的合格公民。

以身作则主要是针对舆论引导者而言,它是指舆论引导者在引导过程中用自己的行为模范去感染和启迪受教育者,提高被引导者的思想品的水平。思想政治教育要彻底说服人,意识靠真理的力量,二是靠人格的力量。⑤真理的力量即引导者所提倡和宣扬的理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类的共同价值准则,人格的力量即舆论引导员在引导过程中通过言行一致、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的方式在被引导者心目树立的个人威信和人格魅力。在网络舆论引导的实际工作中,引导员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升自我素质,同时要做到为人师表、身正为范,用扎实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严格的践行来感召他人。

参考文献:

1.崔蕴芳:《网络舆论形成机制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毕一鸣,骆正林:《社会舆论与媒介传播》,[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3.刘建华:《赛博空间的舆论行为 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及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4.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辽宁人民出版社 5.李伟东:《学生危机事件情境下的高校网络舆论引导》,[J],思想教育研究,2011,7 ⑤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P217

第二篇: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引导主动权

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引导主动权 默认分类 2010-07-11 10:49:18 阅读2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当今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舆论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力越来越大。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贯彻落实这一要求,需要我们正确认识网络舆论的重要作用,着力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牢牢把握网络舆

论引导的主动权。

充分认识网络舆论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舆论传播渠道日益多样,社会舆论传播呈现多层次、多元化态势。互联网已成为社会生活中表达民意、畅通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网络舆论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直接开辟了舆论引导的新领域、主战场。

社会舆论的重要来源。在传统媒体时代,受众之间少有联系,单个事件的影响范围有限;在网络时代,信息传递是即时、网状、海量、互动的,人人都可以是传播者,信息传播十分迅速。随着互联网大众化趋势日益明显,借助网络了解信息、关注社会的人越来越多。网络传播的自由性、交互性和开放性,使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到网络舆论构建中来。而且,网络舆论与社会现实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许多社会舆

论都是由网上发酵演变而成的。

社会情绪的释放出口。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完善的地方比较多,突发事件处于高发期。面对突发事件或热点问题,相关部门如果处置不当或引导迟滞,容易使一些网民产生

非理性的情绪。互联网的自由开放,为社会情绪的释放找到了一个出口。

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成为各种意识形态交流、交融、交锋的重要平台,谁能让自己的信息最大限度地进入网民的头脑,谁就容易掌握话语主导权并引导网民的价值取向。各种思想观点都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阵地”,并通过各种方式扩大影响。多种观点的交锋和激荡,使相同或相近立场的受众形成各自的“圈子”,思想状态进一步呈现“裂变”态势。网络舆论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确保主流文化、主流媒体、主流意见在舆论引导中占据权威地位的必要性在增加、难度在加大。

着力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具体而言,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坚持导向,抓好统筹协调。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网络舆论引导工作首位,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机融入新兴媒体建设之中,做到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正确导向,在同群众交流互动中形成社会共识,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教育。在具体工作中,要重视组织机构建设,落实牵头管理责任制,统筹协调解决有关部门任务交叉、职能错位等问题。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构建科学引导、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管理机制,为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改革创新,做大重点新闻网站。加强新兴媒体建设,发挥互联网作用,要依托主流媒体,做大做强重点新闻网站,打造主流网络媒体。近年来,我国重点新闻网站取得长足进步,影响力越来越大,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互联网整体格局中,一些重点新闻网站与一些规模较大的商业网站相比,无论影响力还是经济实力都处于弱势。做大做强重点新闻网站,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

新,在坚持党性原则、把握正确方向的前提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加快改革步伐,增强自主经营、自我发

展能力,加强网络技术开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舆论引导新平台。

引进培训,强化队伍建设。应对新变化,落实新举措,扎实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关键在班子、在队伍、在人才。应加强网络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批网络名编辑、名发言人、名评论员,一批网络专业技术人才,一批网络监管执法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应树立人才强网的理念,把人才引进与培训工作做实做活。“引进”就是开阔视野,大力引进所需人才,改善队伍结构,为队伍的发展壮大注入新的活力;“培训”就是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制订培训计划,按照提升技术、挖掘潜能的要求,实行定期研修、系

列考核,不断培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最大限度地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网络舆论引导的竞争优势。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课程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小结

目前概论课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的现象,枯燥、乏味、没有新鲜感的教学过程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案例教学。在案例教学的实践中,虽然经历过几次小小的挫折,但在学生们的鼓励下,我坚持了下来,受益匪浅。

总结经验如下:

1、教学中盲目堆积案例。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听课,在《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授课过程中穿插了很多案例,而每个案例都讲不透彻。最后下课后,学生只记得讲了什么有趣案例,而没有记住授课的内容,以致本末倒置。这样使用案例,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空空如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2、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案例教学的授课过程中,我作为教师仍处于传授者的地位,从案例的介绍、问题的提出、分析的展开、结论的得出、所涉理论知识的深浅以及时间的把握等方面,均处于主导。真正让学生来思考、分析、讨论的情形并不多,反省一下,多为举例教学。在这种情形下的课堂,学生仍是看热闹的外人,而没有真正深入到案例中去。没有积极的思考,当然就不可能有深切的体会和收获。

基于个人对于案例教学的思考,形成了一篇名为《探析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案例选择与解释——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的论文,并获得“六届辽宁省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理论研讨会征文比赛”二等奖。

仅此论文,作为总结的一部分,向领导汇报。

(一)原理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可听性:案例导入使抽象概念生动鲜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具体知识的概括、总结与再思考的方式,达到对世界本质和一般规律的把握。静态的基本原理是枯燥的,它们的具体作用体现在应用的过程中。为此,《原理》课必须以案例为铺垫,使其生动化。比如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节讲授中,教学案例是“南街村模式与华西村模式”的比较,不仅使学生看到中国新农村的美好前景,而且使学生能够领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不能一刀切,要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管理方式、多种运行机制共同发展。又比如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问题上,选用关云长败走麦城的典故。关羽并没有真正接受诸葛亮的劝诫,他把孙权看成是同曹操一样可恶的“碧眼小儿”;同时打击曹、魏两家,主次不分,全线出击,最终酝成地失人亡的悲剧。这些案例的分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增强了学习兴趣。

2.通俗性:案例介绍加深学生对深奥理论的理解

学生不是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有些基本原理教师觉得容易理解,学生就是想不明白,这主要与他们的生活阅历与思维方式有关。“案例教学法”能使抽象理论具体化、通俗化,减少学生的畏惧心理和死记硬背的习惯。比如“哲学”中所讲的“属人世界”,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理工科学生,他们所认

为的世界就是基本粒子与场,不自觉地停留在机械唯物主义的层次上。授课中可以通过对“费尔巴哈生平”的分析,讲清这位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为什么不能冲破历史唯心主义牢笼。经过讨论,使学生对机械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有个比较清晰的区分,从而带动一系列难点的解决。又比如,学生对“认识来源于实践”感受不深,觉得很多成功来源于灵感和偶然。教学中选用摩尔根纂写《古代社会》一书的案例,向同学说明,为什么生活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摩尔根能写出研究原始社会的一部杰作?这离不开他的亲身实践,他除了对欧、美许多未开化的原始部落进行调查、考察、分析外,还在印第安易洛魁部落居住了40年之久,对原始部落的经济、社会组织、婚姻、家庭、习俗、宗教各方面都有了透彻的了解,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而灵感和机遇的捕获,往往是多次实践的结果。这些都能引起学生思考与探究的兴趣,从而有效克服了机械的思维模式。3.实用性: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论必须要满足学生探索社会问题的需要、追求事业成功和日后人生幸福的需要,才能提高学生对它的认同感。如在讲“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问题时,列举人们对SARS、对甲型H1N1流感等的不断认识,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始终处于追求真理的路上,学习是无止境的。在此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随之增强。

有部分同学尽管对美国侵占伊拉克表示愤慨,但又认为美国在人权保护方面做得不错。针对这一情况,在“人的本质与价值”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可以着重介绍阿布格莱布监狱美军虐囚事件、美国政府在世界各地秘密设立的监狱以及美国国内的人权问题的大量案例,让学生了解人权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享有的和应当享有的各种基本权利。通过案例分析,深刻地揭露了美国人权政治双重标准以及人权外交的实质。

对于学生希望成才的渴望,可以在“意识”相关章节的讲授中,列举通过主观努力取得成功的伟人,如居里夫人等;也可以在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有关章节的讲授中,列举毛泽东、罗斯福等历史人物,回答“什么是人才?如何成才?为什么人人都可以成才”的基本道理,受到同学的欢迎。

(二)案例选择的基本原则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起着重大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案例的典型性与新颖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相关性与辐射性相结合。这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艰巨性、严肃性和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更是由独立学院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的。

1.典型性与新颖性

典型性是案例选取最基本的原则,是指要以讲授的知识为中心来选择案例,使案例服务于讲授的知识,而且被选案例要有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比如在讲到“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时,可以运用“六度空间理论”加以阐释;在讲授“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选择詹姆士·琴纳推广种牛痘遇到的困难做作为案例。这类案例具有典型性,容易说明问题,案

例的分析和讨论能够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原理、处理事情的方法和原则等。但有些典型案例比较陈旧,过于“正统”,如,用塞翁失马诠释对立统一规律,用田忌赛马诠释质量互变规律,虽然典型,但这些故事学生们早就耳熟能详。这个时候,就必须举一些具有新颖性的例子。

什么是新颖性?一是新近的。对于那些新近发生在国内国际的新闻时事,那些最近发生在校园里和学生身边的事情,大家都会关注。二是别人没听过的。教师的知识面一般来说比学生要宽,掌握的教学资源也比较多,应当发挥自己的特长,多举一些学生不熟悉的新奇案例。

典型案例很能说明问题,但有时候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新颖的案例能够弥补典型案例的不足,为大家喜闻乐见,但未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所以,应将二者结合起来。在案例的总体分配中,典型性案例和新颖性案例都应当占有一定的比例,二者不可有所偏废。

2.知识性与趣味性

在案例的选择和运用上,要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首先,要注重知识性。只有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更多知识,他们才会对课程和教师有较强的认同感。例如,在讲“货币的本质”时就给学生举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夏洛克、阿巴贡、泼留希金、葛朗台)的例子,往往这个时候,学生都在做笔记。

其次,趣味性非常重要。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案例,并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演绎出来,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案例不一定要求很长,但一定要贴切。例如,在讲授“资本”一节内容时,需要讲清资本的本质属性(资本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表现形式(资本表现为不同的物质形式)和基本特点(资本的运动性、增值性和返还性)。如果就理论讲理论就显得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记忆也不深刻。可以列举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故事,孙悟空虽然可以有不同的变化,但它本身是孙猴子,以此来比喻资本虽然可以在不同运动阶段采取不同的物质形式,但它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价值。为了说明资本循环过程中的增值性,可以列举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回娘家》里的一段歌词,指出资本在循环运动中带回的虽然不是“胖娃娃”,却也带回了“金娃娃”。通过讲述案例,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对“资本”这个知识点能有比较形象的理解。

在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的过程中,如果二者发生冲突,知识性为先。学生自然希望案例越有趣越好,但教师有自己的责任,而且案例过多,会冲淡课本知识,出现“喧宾夺主”的后果。

3.相关性与辐射性

所谓相关性,要求案例选取要与学生专业相关、与学生就业相关、与学生生活相关,即以选择最贴近学生的事例为原则。如在讲人生价值时,引入“北大才子卖肉”、“广州硕士卖猪肉”和“大学生做村官”等事件,由于这一系列事件和大学生就业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密切联系,在学生中间获得强烈反响,课堂讨论的气氛也十分活跃。

除了相关性之外,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案例一定要能够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要有较强的辐射性,要能够培养学生发散和创新的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素质。如,在讲授经济和政治关系时,可以采用美国霸权主义的推行在世界范围内带来的后果,如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引导学生要正确认识霸权主义。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激烈的争论,提出许多很有见地的观点,使学生和教师均受益非浅。

(三)案例解释时应注意把握以下三对关系 1.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以加强互动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学的客体,处于被动和服从地位。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以主角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简要介绍案例的相关背景,在讨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主题展开。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们思想道德水平、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许多学生往往受现实阴暗面的影响较深,看问题往往具有较强的片面性和偏激性。他们过分关注社会腐败的一面,怀疑和否定社会积极的一面。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进行总结时,要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论证或批判,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共同探讨,坚持正面教育,以理服人,使学生能够真正受到启发,真正能够解决思想中存在的种种困惑,切实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与理论讲授相结合以凸显科学性 案例教学固然很重要,但案例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理论教学。教师对相关原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讲授,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案例中往往同时包含多个理论知识点,分析时比较复杂,难以理出头绪,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把理论知识讲透,又要能指导学生运用理论去分析实际。所以,学生如果没有必要的理论基础作为铺垫,案例讨论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中,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运用。因此,教师可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精讲知识;同时,根据理论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使二者相辅相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理论讲授应当是诱导式和启发式的,应该与案例讨论结合起来。

3.授课方式与授课内容相结合以提高有效性

在教学中除了有好的案例之外,还必须恰当运用所选案例。运用案例进行教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对象来决定运用方式,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

①引子悬念式:上课前用案例引出要讲授的某一具体原理,给学生留下悬念,然后教师既可以结合案例讲授理论,也可以让学生听完理论,自己去分析判断案例,教师再做总结。

②简单列举式:是教师在系统讲授了某一理论后,举

一、两个案例,用刚讲过的理论去分析解剖,也可请学生先分析、发表意见,教师再做总结。这种方式

虽然层次不高,但灵活简便,节约时间,适合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各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

③课堂讨论式:教师把选择好的案例事先发给学生,并提出思考题,指定参考书目,由同学各自阅读、分析、思考,并将分析的意见写成发言提纲,在课堂上开展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辩论。例如在讲哲学对立统一规律时,引入取消中医的观点,请同学们分析评价。这种方式让学生以主角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其在民主自由的气氛中交流彼此的看法,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这种方式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多,适用于讲授教学重点内容,并且在人数较少的班级应用容易取得好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强调“授之渔而非授之鱼”,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只是传授学生课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思考的过程,学生需要的不只是成堆的理论知识,更需要的是能够活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教师应赋予学生思考及行动的自由,发展学生个人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倾听和沟通的能力,增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总之,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案例选择与解释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四篇:加强公安舆论引导

加强公安舆论引导

----新时期公安宣传工作新思考

摘要: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公共话语空间和重要舆论策源地,成为包容"体制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巨大场域。一些在"体制舆论场"中不能传播的信息有可能在互联网中传播,并迅速形成舆论。认真分析并逐步引导互联网公安舆论,努力提高群众对警察的满意度,对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密切警民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大局,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信息化 公安舆论 和谐 警民关系

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在全球各领域的应用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不再局限于地域,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新闻媒体监督的力度不断加大,知情权、话语权、监督权要求空前高涨,一些涉警事件、一起刑事案件甚至一些小纠纷,如果处置稍有不当、舆论引导不及时,就会引起舆论炒作,警民关系紧张,影响公安机关的形象,影响社会稳定。

一、信息化时代公安舆论引导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公安机关作为执法部门,历来是新闻媒体关注的重点。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发展,扩展了各种监督渠道,也加剧了涉警舆情的扩散和传播,使公安舆论引导形势严峻。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互联网被称之为继报纸、电视、广播三大媒体之后的第四新型媒体,以其即时性、海量性、全球性、互动性等特点,受到广大公众的青睐,改变了以往新闻和信息传播格局,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务的活动空间,成为公众发表言论、表达意见、释放情绪的便利渠道和政府洞察、引导社会舆论的平台,成为社会舆论快速“传播器”和高倍“放大器”。一些个别问题可能借助网络引发舆论浪潮,出现“一人疾呼、万人参与、百万人关注”的“网上群体性事件”,进而影响现实社会,从而使维稳处理难度加大。

(二)公安机关舆论引导手段的相对滞后,有损公安形象的“危机”更多,破坏更大。公安舆论宣传作为公安工作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一直得到各级各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但随着公安保卫任务的日益繁重,特别是网上涉警舆情的日趋严峻,公安宣传舆论引导整体呈现“上热下冷”的滞后局面,主要表现有“五不”:一是思想认识不高。对舆论引导重要性认识不够,重业务轻宣传。二是网上舆情处置水平不高。对传统媒体沟通多,投入精力大,但是对网上舆论引导认识不深、办法不多,特别是面对涉警负面舆情,第一反应就是“删”、“封”、“堵”、“捂”、“不表态”,有的甚至无动于衷、麻痹侥幸、听之任之。三是对外宣传机制不全。宣传舆论工作有机构、缺人员、缺设备、缺经费,没有一整套强化舆论引导、应对危机处置的工作机制,一旦发生重大涉警舆情事件,往往慢一步、慢一拍,丧失工作主动权,造成工作被动。四是与媒体沟通能力不够。不善于与媒体和记者打交

道,接受记者采访时语气生硬,缺乏应对技巧。尤其在涉及负面新闻采访时,部分民警不会说、不愿说、不敢说或者胡乱说,造成工作被动、形象受损。五是教育培训力度不够。民警参与舆论宣传知识方面的培训少,从事宣传工作的专业水平不高,提升新闻舆论引导的能力不够,新闻舆论引导、网上监控处置、专业评论分析相结合的专门人才队伍还没有形成,全警舆论引导的基本技巧还没有普及。

二.加强信息化公安舆论引导的应对之策

“不懂信息化的领导将丧失指挥权,不懂信息化的民警将丧失工作权”,信息化已经是公安工作的一场必然的革命,如何应对媒体、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已成为公安机关能力建设方面极为重要的现实课题。加强信息化公安舆论引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引导:

(一)建立健全公安新闻舆论预测机制,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密切关注尤其是涉及公安部门方面的舆情、动态,特别是一些群众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以及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落实专人跟踪走访、回访,并做好法制宣传和停访息诉工作。组织专门力量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发现涉警敏感舆情隐患,抢占先机,防微杜渐。同时要对案(事)件发生的时段、地段、涉及到的群体对处置工作可能形成的不利影响和后果进行舆情风险评估,牢牢把握事态的发展方向,不断增强公安新闻舆论引导工作的主动性。

(二)建立健全警媒互动联谊机制。采取建立警媒之间经常性“交流通气”制度、定期交流制度、年终或节日与媒体开展联谊活动等方

式方法,建立起与新闻媒体互信、互助、互动、双赢的和谐关系。要主动为媒体“报料”,方便媒体记者采访,联合宣传公安典型事迹。对采访涉警敏感问题的记者,要热情接待,妥善应对,引导其从维护社会稳定和有利于问题解决的角度,客观、公正、准确地采访报道;对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要促请新闻媒体从内部渠道反映,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媒体,争取理解支持。

(三)建立健全网上巡查管理机制。一方面公安网监等部门要积极构建网上维稳工作新防线。招募网络人才,聚集网络精英,变被动应对为“主动进攻”,以“网上群众工作”、“网上派出所”、“网上警务室”等形式主动拉近与网民的心理距离,架起融洽关系的桥梁,建立网络群众基础,有效引导舆论。另一方面要主动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完善网络运营法规,规范网络运行管理,制定网络道德规范,发展网络主流文化,加强网络舆论监管,提高人们的网络道德觉悟,引导人们既做责任公民、又做责任网民。

警民关系是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是做好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根基。在当前信息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各类矛盾错综复杂,影响警民关系的不利因素增加。因此,认真分析并逐步引导互联网公安舆论,努力提高群众对警察的满意度,对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密切警民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大局,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孟建柱在全国公安机关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结业式上强调树立现代传播理念拓展民意沟通渠道切实提高公安机关社会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人民公安报.2009.

2.提高信息时代新闻舆论引导能力 《军事记者》2009年05期

3.如何认识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青年记者》2009年11期

4.《警察与媒体:第三届警察公共关系国际论坛文集》孙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公安

5.机关舆情分析与舆论引导;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02出版)

第五篇:把握网络舆论引导力发展和网络舆情应对

把握网络舆论引导力发展和网络舆情应对

党的十八大立足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提出了“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 唱响网上主旋律”等战略任务。

《现代汉语词典》对“引导”的解释有两层意思:一为带领;二为指引,诱导。“引导力”:既指正面带领力,又指负面指引与诱导力。

“网络舆论引导力”是舆论引导者按照预期引导方向,传播一定的观点与信息,并对舆论运行过程进行协调与平衡,影响被引导者意见、态度、倾向的能力。主要包括引导力的方向、大小与着力点三个构成要素。

方向:唱响网上主旋律

方向决定未来,导向影响人心。网络信息和传播技术的进步扩充了个体的话语张力、舆论场域的空间半径和舆论影响的时间长度,打破了原有舆论场域的动态平衡,激活了社会舆论的风险表达。

一、必须扩大网上传播的正能量。要改进网络正面宣传方式,提升网络议程设置能力和网络正面宣传的实力。

二、必须有序推进网络化的“协商民主”。要真正发挥网络的舆论监督作用,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也要发挥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提升主流舆论的主导力。

大小:提高传播能力

大小决定势能,传播决定影响。没有传播的影响与没有影响的传播,都不是有效的传播。网络舆论引导力,不仅要让更多的人能看到,关键还要让看到的人能正确地看待并能正确地引导其他人的看法。

一、必须构筑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适应云时代互联网移动化、终端智能化、交互社交化和大数据化发展等趋势,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的数字化、社交化转型升级,抢占网上的先导权与第一入口权。

二、必须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遵循互联网商用为先、娱乐为王、交流为用、学习为优的传播规律,在发挥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平台的应有作用的同时,要适时引导,放大网络多元运用与服务能力。

着力点: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

管理必须规范,运行方能有序。信息革命正在改变权力版图。如果只是简单地按照以前的操作模式去划延长线的话,将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必须“加强对关系资源新版图的认识和研究,迎接新的管理革命,以便构造与新的形势相适应的新的社会管理模式”。从而真正落实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一、提高全党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管网水平。

二、提高执政骨干队伍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用网能力。

三、提高网民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网络素养。

只有提高引导力,唱响网上主旋律,才能凸显网络既作为公权力的延伸和补充,又作为公众代言者的双重角色。主动在“世道”与“人心”之间搭建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脚手架。

下载把握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把握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把握校园舆论形态 加强校园舆论引导——民科院舆情研究室

    把握校园舆论形态 加强校园舆论引导一、校园舆论的内涵及特点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一致性......

    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

    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舆论引导

    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传播器”和“放大......

    应急管理和舆论引导

    《应急管理和舆论引导》观后感 9月27日下午,县局党委组织观看了由清华大学董关鹏教授做的《应急管理与舆论引导》讲座录像.董教授分别从认识舆论、关注新发展,管理创新,案例分析......

    网络舆论引导方案

    西宁市沈那中学网络舆情监控引导工作实施方案 随着各种应用的不断发展,网络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网络已成为新时期开展宣传思想舆论工作的又一阵地,做好网络舆......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总结

    xx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10年 加强反腐倡廉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总结 按照中央纪委,省纪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有关规定和《关于加强反腐倡廉网络舆论引......

    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汇报材料

    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情况汇报省法院宣传处:为准确把握全国法院新闻宣传工作视频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好《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做好当......

    加强舆论引导 优化发展环境

    加强舆论引导 优化发展环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舆论是社会的导向。当前“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活动已在全市上下蓬勃开展。要真正使“人人是环境,事事有环境”的观念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