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信息安全政策
美国信息安全政策概述
美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依赖于一个错综复杂的信息网络。克林顿政府在其63号总统令中指出:”我们的经济越来越依靠那些互依赖的、由计算机和网络支持的基础设施,对我们的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的非常规攻击有可能使我们的军事和经济力量遭到巨大伤害”。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增长,美国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指南来提高对其关键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911”事件后,美国政府对信息安全更加重视,陆续出台了一些新的举措。
一、重点保护国家关键基础设施鉴于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信息网络的严重依赖性,美国政府对国家信息系统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一直以来都予以了特别的关注。
1998年5月克林顿总统签署第63号总统令-《克林顿政府对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的政策》(PDD63),提出“最迟不晚于2000年,美国应当实现初步的信息保障能力。”PDD63令要求从总统令发布之日起,五年后美国将已经获得并保持对国家的关键基础设施进行保护的能力,以防止可能会严重危害到下述职能的有预谋的行为:联邦政府履行其重要的国家安全责任并确保公众健康和安全;州和地方政府维持有序运转,提供最起码的重要公共服务;私营部门确保经济有序运行以及重要电信、能源、金融和运输服务的正常提供。这些关键功能遭到的任何破坏或操纵必须控制在历时短、频率小、可控、地域上可隔离以及对美国的利益损害最小这样一个规模上。
2001 年10 月,布什总统签署第13231号行政令-《信息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保护》,授权成立一项旨在通过不断努力来保护关键基础设施中的信息系统的保护项目,包括对应急战备通信设施及其相关的物理设施进行保护。2003年2月发布的《保护网络空间的国家战略》(以下简称战略)则进一步指出:“美国的政策是通过保护关键基础设施,防止信息系统的运行遭到破坏,从而保护美国的人民、美国的经济及国家的安全”。其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包括农业、食品、供水、公共健康、应急服务、政府、国防工业基地、信息与通信、能源、运输、银行与金融、化学品和危险物品、邮政和船运部门的公共和私营部门。
二、信息安全与信息保密信息安全不等同于信息保密,信息保密仅仅是信息安全的一个方面。在2002年3月通过的《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案》(FISMA)中,信息安全被定义为”保 护信息和信息系统以避免未授权的访问、使用、泄漏、破坏、修改或者销毁,以确保信息的 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其中完整性是指防止不恰当的信息修改和破坏,也包括确保信 息的不可否认性和可认证性;保密性是指对信息访问和公开的授权限制,包括对个人隐私和 私有信息的保护;可用性是指对信息的及时和可靠的访问。
三、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信息安全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不可能只依靠一个机构来执行法律和政策,但也不应该分工不明确,以致于“政出多门”,造成“政策撞车”,反而形成“谁都抓,谁都无法落实”的局面。因此在实施基础设施保护时,美国政府特别注意明确规定各机构的职责范围,在各个层次上都力求做到分工负责,各司其职。
(一)国家层面
PDD63令中规定:”总统指派一个由大型基础设施提供商和州及地方官员组成的小组组成总统基础设施保障委员会”。总统基础设施保障委员会将定期集会,以加强关键基础设施保护中公共和私营部门间的合作关系,并在必要的时候向总统提交报告。第13231号行政令则将部委间的协调机构“总统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委员会”改为行政实体“总统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办公室”,作为联邦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最高管理协调机构。
(二)部委层面
针对每一个有可能成为信息或物理攻击目标的基础设施部门,第PDD63号行政令为其指定了一个唯一的联邦部局作为联络时的领导机构。对于某些关键基础设施保护职能必须主要由联邦政府执行,如国防、外事、情报、执法。其中的每一项特殊职能,都应有一个领导机构负责协调美国政府在该领域内的活动。针对”9.11”以后的安全形势,美国专门成立了国土安全部,并对部门间的职责作出了调整。《战略》中指出:国土安全部负责信息与通信、运输(航空、公共运输、水运、天然气管道、高速公路)、邮政和海运、应急服务以及政府持续性;财政部负责银行与金融;健康与公共服务部负责公共健康(包括预防、监视、化验室和个人健康服务)、食品(不包括肉类和禽类食品);能源部供水化学工业和危险物品管理;农业部负责农业和食品(肉类和禽类食品);国防部负责国防工业基地。另外,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负责协调关键基础设施保护方面的科研工作;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负责监督联邦政府的计算机安全项目中的政策、原则、标准和方针在整个政府部门的实施情况;美国国务院负责协调网络安全方面的国际协作事务。中央情报局负责评估其他国家对美国的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威胁。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负责对网络犯罪的调查和起诉工作。
(三)机构层面
各个联邦机构自己负责机构内的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工作。FISMA规定,联邦机构的首脑根据风险情况和对信息(由机构收集或者维护)和信息系统(机构使用或者运行)的损害程度提供安全保护。
四、信息安全保护职责
(一)信息安全保护机构主管应确保对信息(由机构收集或者维护)和信息系统(机构使用或者运行)提供安全保护;遵守相关法律、政策、程序、标准和指南的要求;将安全管理融入到机构战略和运营规划中;定期向机构主管、众议院的政府改革和科学委员会、参议院的政府事务与商业、科学和运输委员会、国会授权的对口委员会以及审计总署提交报告,汇报机构信息安全策略以及实践的有效性。
(二)年度独立评估每个机构每年必须对其信息安全程序和实践进行独立评估以确认其有效性(FISMA)。独立评估包括:
1. 对安全策略、过程和典型子系统的安全实践的有效性测试;
2. 基于相关法律、政策、程序、标准和指南的评估;
3. 独立陈述(涉及国家安全时)在独立评估的基础上,联邦管理与预算局应国会上报评估汇总结果,而联邦审计总署应周期性评估并向国会汇报各机构信息安全策略和实践的适度与有效性以及相关要求的执行情况。
我国目前正在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速开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个社会对信息网络的依赖与日俱增。信息网络在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峻挑战。我们应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探索并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信息安全战略、方针和政策,进一步提高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和防护水平,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信息安全模式。
五、参考文献:
(一)Federal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Act,USA,2002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案,美国,2002(二)Critical Infrastructure Protection in the Information Age,Executive Order 13231,USA,2001。信息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第13231号行政令,美国,2001(三)Security of Federal Automated Information Resources,Appendix III to OMB Circular No.A-130,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2000。联邦自动信息资源的安全,联邦管理与预算局A-130通告附录三,美国,2000(四)The Clinton Administration’s Policy on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Protection,Presidential Decision Directive 63,1998。克林顿政府对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的政策,第63号总统令,1998(五)The National Strategy to Secure Cyberspace,USA,2003。保护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战略,美国,2003(六)Http://www.dhs.gov
第二篇:德国、美国信息安全启示
德国是欧洲头号经济大国,也是仅次于美国、日本的世界第三经济强国。2004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21770亿欧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6000欧元。德国为出口型经济,2004年外贸出口7309亿欧元,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国。为了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德国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1999年制定的“21世纪信息社会的创新与工作机遇”纲要是德国第一个走向信息社会的战略计划。进入新世纪后,德国又制定了“2006年德国信息社会行动纲领”,这是德国走向信息社会的主体计划,对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强调要通过政府创造环境,实行政府与产业界及社会各界的合作,形成向信息社会转移的体制和机制。目前,德国正在制定第三套信息化行动计划(2006年至2010年),这个计划与欧盟的信息社会计划是一致的,估计在明年发布。通过制定和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德国信息化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德国在制定和实施信息化战略中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第一,在电子政务建设中重视信息系统的整合。德国把推行电子政务作为实施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联邦政府制定了“2005年联邦政府在线计划”,旨在通过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开拓新的工作领域,促进政府服务现代化。德国电子政务既有从联邦到州的垂直计划,也有13000个县市之间的水平计划。为了使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电子政务发挥更大的功能,2003年6月,德国总理施罗德和政府各部部长批准了整合电子政务的共同战略——“德国在线”计划。通过这个计划,电子政务的整体功能得到提高,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能够共同提供在线服务。目前,联邦政府在线提供440项服务,州政府在线提供300项服务,全国30%的人享受在线服务,几乎百分之百的企业都能利用电子政务与政府打交道。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电子政务标准的国家。德国还向欧盟各国和俄罗斯推广本国制定的标准。德国整合全国政务信息系统更多的是通过推广标准进行的。联邦政府通过代理机构发布电子政务应用的标准文件,而且每年修改,由联邦内务部在各地的代理机构实施,确保电子政务的互操作性。这些文件虽然是建议性的,不是强制性的,但因为有统一的机构去推动,作用十分明显。
第二,开放软件源代码。德国在制定和实施信息化战略时认为,联邦整个信息化战略是由好多软件支撑的,很多网络攻击也是由软件引起的。只有开放软件源代码,才能增强信息平台的独立性,提高信息系统的可操作性和互操作性,促进网络安全。为了保证使用应用软件的安全性,德国联邦内政部在联邦政府内部、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之间积极推进使用开放源代码软件,并为此制定了国家战略。目前,德国虽然在开放软件源代码方面信息还不充分,不少最终用户也不愿意开放软件源代码,但政府正在推进这项工作,已有60多个机构从事这项工作。
第三,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德国在信息安全方面是欧洲的典范,主要做法包括三方面。一是有明确的责任部门。德国联邦经济和劳工部下属的联邦电信和邮政总局主要负责联邦电信基础设施的安全维护工作;内政部和其下属联邦信息安全署主要负责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安全问题,如互联网安全管理、防病毒入侵和应急处理计算机问题等。联邦安全署还负责对互联网进行内容监管,对需要跨部门协调的工作制定统一的方案。联邦内政部下属的联邦信息安全署设有计算机紧急反应小组,提供每天24小时的“应急服务”,解决互联网的安全问题,防止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联邦政府专门成立联邦信息安全办公室,负责处理信息安全方面的技术问题。二是重视运用法律手段。德国联邦经济和劳工部下属的联邦电信和邮政总局在为德国联邦其他部门提供基础电信服务的同时,还负责起草和制定《电信法》和《数字签名法》等法律,并协调联邦政府各部门有效使用数字签名来保障信息安全。联邦政府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措施加强互联网上的安全,包括颁布了《电子签名法》和《电子商务法》。三是综合运用相关技术措施。德国联邦政府为加强信息安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重大基础设施的保护,增强社会各界的信息安全意识,通过设立安全门户网站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相关信息和安全工具,增强互联网上的信息安全,开展信息安全认证,推广新的安全技术,与IT企业合作开展安全技术趋势研究,大力研发和使用密码技术、安全可靠的构件和生物识别技术等。
第四,重视信息技术创新及信息产业发展。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加快信息技术创新,保持和扩大本国信息技术在世界上的优势,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德国政府把信息技术发展看成是其他领域创新的基石,在信息技术创新方面的任务是帮助本国企业走进全球市场,帮助企业保持和扩大竞争优势。德国政府还从创造就业机会出发,对信息技术研究资助的重点是有利于创造就业机会和对德国经济产生真正积极影响的项目,保证当前和未来的信息技术领先,支持在全球市场中居“领导者”地位的德国公司。德国政府还利用强大的研究能力和雄厚的资金,对一些关键领域的信息技术创新进行支持。2004年,西门子公司在通信领域获得2013项专利,较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德国政府还吸引和支持外国公司到德国投资建厂,发展信息技术。1999年以来,美国AMD公司在德国共计投资50亿美元,除了AMD公司自有资金和15%的银行贷款外,在资金支持、土地使用、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专业知识人才队伍等方面都得到德国政府的资助。
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对德国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互联网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003年,德国电子商务业务量首次突破1000亿欧元,成为欧洲最重要的电子商务市场。目前,德国50%以上的工业生产和80%以上的出口依靠着最先进的信息与通信系统。制造业中,大约50%的增加值和新增就业机会及50%以上的出口业务都是与ICT技术创新联系在一起的。不久的将来,汽车生产成本中电子产品的比例将超过30%。信息技术创新有效地促进了德国信息产业的增长。近年来,德国信息产业增长速度比整个经济增长速度快五倍。受全球信息产业大环境的影响,2002年德国信息产业出现了微小的负增长,之后便走出低谷,出现恢复性增长。2004年,德国信息产业国内销售额超过1300亿欧元,就业人员约75万人,是德国的第三大产业。
虽然我国与德国的国情不同,但德国推进信息化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制定好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和专项规划。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为了实现信息化健康发展,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德国高度重视制定和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而且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不断地对信息化战略进行调整和更新,效果十分明显。我国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基础差,为了减少损失、少走弯路,使信息化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应当借鉴国外经验,抓紧制定和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方针,当前要制定好“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信息化发展的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促进我国信息化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
第二,在电子政务建设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并重视利用法律和标准解决系统间的互联互通问题。互联网作为集信息采集、存贮、处理、传递和共享为一体的信息网络,是推行电子政务的重要平台。利用互联网推行电子政务,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投资,而且有利于信息共享和公众获取信息服务。德国绝大多数的电子政务系统都是建立在互联网上,只有特殊需要的涉密信息系统才建专网。在解决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问题时,他们更多的是通过法律手段,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并采取标准等技术手段。我国资金短缺,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们的电子政务对公服务的任务更多更重,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要重新认识互联网,充分利用互联网,尽可能地减少建设专网。鉴于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许多难以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的专网,应加快立法进程,规范各部门的职责和义务,建立健全相关技术标准,促进各个信息系统间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和协同操作。
第三,电信监管和信息化管理体制改革要主动适应新技术变化。信息化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原有的管理体制和相关部门做出适当调整。为适应电信技术发展的要求,德国1997年撤销邮政部,将相关职能并入联邦经济与劳工部。在制定电信监管政策时德国有关部门认为,VoIP(互联网语音电话)与下一代互联网一样,是一项很好的新技术,很有发展潜力,运营商也很感兴趣,不能对其加以太多的管制。德国对VoIP和对普通电话是一样的,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利用VoIP打电话人的所在位置,但长期来看是可以解决的。德国不仅在电信领域主动适应VoIP和宽带接入等新技术,还积极推动广电、电信和互联网融合,已将三网的监管职能划归联邦经济与劳工部下属的电信与邮政司。我国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又处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应当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深化对信息化发展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努力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管理体制。
第四,在信息安全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在信息安全工作方面,德国与我们的认识基本一致,做法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不同的是,德国信息安全管理体制相当集中,并在不断调整之中,即使分属不同的部门,部门之间也在做到了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协调有度,形成了信息安全监管的合力。为了提高信息安全水平,德国鼓励网络融合,在广电、电信和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平台。另外,德国鼓励使用开放源代码软件,并把推进源代码软件的使用作为信息安全的重点工作来抓。德国在信息安全方面拥有较多的经验,我国应该加强和德国就信息安全方面的交流,特别是对于开放源代码软件的使用情况进行交流,吸取他们的有益经验,提高我国的信息安全工作水平。
第五,为企业成为信息技术创新主体创造良好的环境。企业既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和支柱,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德国之所以能够在信息技术的一些领域保持领先地位,根本原因之一是发挥了企业作为信息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并拥有像西门子这样一些勇于创新的公司。我国要加快信息技术创新,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必须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目前,我国企业在资金和科技实力上还不能与德国、日本、美国的企业相比,特别需要国家的积极扶持。要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完善和调整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支持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利用政府采购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美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依赖于一个错综复杂的信息网络。克林顿政府在其63号总统令中指出:“我们的经济越来越依靠那些互依赖的、由计算机和网络支持的基础设施,对我们的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的非常规攻击有可能使我们的军事和经济力量遭到巨大伤害”。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增长,美国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指南来提高对其关键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911”事件后,美国政府对信息安全更加重视,陆续出台了一些新的举措。
一、鉴于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信息网络的严重依赖性,重点保护国家关键基础设施。
美国政府对国家信息系统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一直以来都予以了特别的关注。1998年5月克林顿总统签署第63号总统令-《克林顿政府对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的政策》(PDD63),提出“最迟不晚于2000 年,美国应当实现初步的信息保障能力。”PDD63令要求从总统令发布之日起,五年后美国将已经获得并保持对国家的关键基础设施进行保护的能力,以防止可能会严重危害到下述职能的有预谋的行为:联邦政府履行其重要的国家安全责任并确保公众健康和安全;州和地方政府维持有序运转,提供最起码的重要公共服务;私营部门确保经济有序运行以及重要电信、能源、金融和运输服务的正常提供。这些关键功能遭到的任何破坏或操纵必须控制在历时短、频率小、可控、地域上可隔离以及对美国的利益损害最小这样一个规模上。2001年10月,布什总统签署第13231号行政令-《信息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保护》,授权成立一项旨在通过不断努力来保护关键基础设施中的信息系统的保护项目,包括对应急战备通信设施及其相关的物理设施进行保护。2003年2月发布的《保护网络空间的国家战略》(以下简称战略)则进一步指出:“美国的政策是通过保护关键基础设施,防止信息系统的运行遭到破坏,从而保护美国的人民、美国的经济及国家的安全”。其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包括农业、食品、供水、公共健康、应急服务、政府、国防工业基地、信息与通信、能源、运输、银行与金融、化学品和危险物品、邮政和船运部门的公共和私营部门。
二、信息安全与信息保密信息安全不等同于信息保密,信息保密仅仅是信息安全的一个方面。
在2002年3月通过的《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案》(FISMA)中,信息安全被定义为“保护信息和信息系统以避免未授权的访问、使用、泄漏、破坏、修改或者销毁,以确保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其中完整性是指防止不恰当的信息修改和破坏,也包括确保信息的不可否认性和可认证性;保密性是指对信息访问和公开的授权限制,包括对个人隐私和私有信息的保护;可用性是指对信息的及时和可靠的访问。
三、分工负责,各司其职
信息安全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不可能只依靠一个机构来执行法律和政策,但也不应该分工不明确,以致于“政出多门”,造成“政策撞车”,反而形成“谁都抓,谁都无法落实”的局面。因此在实施基础设施保护时,美国政府特别注意明确规定各机构的职责范围,在各个层次上都力求做到分工负责,各司其职。
(一)国家层面 PDD63令中规定:“总统指派一个由大型基础设施提供商和州及地方官员组成的小组组成总统基础设施保障委员会”。总统基础设施保障委员会将定期集会,以加强关键基础设施保护中公共和私营部门间的合作关系,并在必要的时候向总统提交报告。第13231号行政令则将部委间的协调机构“总统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委员会”改为行政实体“总统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办公室”,作为联邦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最高管理协调机构。
(二)部委层面针对每一个有可能成为信息或物理攻击目标的基础设施部门,第PDD63号行政令为其指定了一个唯一的联邦部局作为联络时的领导机构。对于某些关键基础设施保护职能必须主要由联邦政府执行,如国防、外事、情报、执法。其中的每一项特殊职能,都应有一个领导机构负责协调美国政府在该领域内的活动。针对“9.11”以后的安全形势,美国专门成立了国土安全部,并对部门间的职责作出了调整。
《战略》中指出:国土安全部负责信息与通信、运输(航空、公共运输、水运、天然气管道、高速公路)、邮政和海运、应急服务以及政府持续性;财政部负责银行与金融;健康与公共服务部负责公共健康(包括预防、监视、化验室和个人健康服务)、食品(不包括肉类和禽类食品);能源部供水化学工业和危险物品管理;农业部负责农业和食品(肉类和禽类食品);国防部负责国防工业基地。另外,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负责协调关键基础设施保护方面的科研工作;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负责监督联邦政府的计算机安全项目中的政策、原则、标准和方针在整个政府部门的实施情况;美国国务院负责协调网络安全方面的国际协作事务。中央情报局负责评估其他国家对美国的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威胁。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负责对网络犯罪的调查和起诉工作。
(三)机构层面各个联邦机构自己负责机构内的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工作。FISMA规定,联邦机构的首脑根据风险情况和对信息(由机构收集或者维护)和信息系统(机构使用或者运行)的损害程度提供安全保护。
四、信息安全保护职责
(一)信息安全保护机构主管应确保对信息(由机构收集或者维护)和信息系统(机构使用或者运行)提供安全保护;遵守相关法律、政策、程序、标准和指南的要求;将安全管理融入到机构战略和运营规划中;定期向机构主管、众议院的政府改革和科学委员会、参议院的政府事务与商业、科学和运输委员会、国会授权的对口委员会以及审计总署提交报告,汇报机构信息安全策略以及实践的有效性。
(二)独立评估每个机构每年必须对其信息安全程序和实践进行独立评估以确认其有效性(FISMA)。
独立评估包括:
1.对安全策略、过程和典型子系统的安全实践的有效性测试;
2.基于相关法律、政策、程序、标准和指南的评估;
3.独立陈述(涉及国家安全时)在独立评估的基础上,联邦管理与预算局应国会上报评估汇总结果,而联邦审计总署应周期性评估并向国会汇报各机构信息安全策略和实践的适度与有效性以及相关要求的执行情况。我国目前正在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速开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个社会对信息网络的依赖与日俱增。信息网络在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峻挑战。我们应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探索并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信息安全战略、方针和政策,进一步提高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和防护水平,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信息安全模式。
五、参考文献:
(一)Federal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Act,USA,2002(二)Critical Infrastructure Protection in the Information Age,Executive Order 13231,USA,2001。
(三)Security of Federal Automated Information Resources,Appendix III to OMB Circular No.A-130,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2000。
(四)The Clinton Administration’s Policy on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Protection,Presidential Decision Directive 63,1998。
(五)The National Strategy to Secure Cyberspace,USA,2003。
(六)Http://www.dhs.gov
第三篇:2018美国最新留学政策
美中国际出国留学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mon App对课程和成绩要求更详细
Common App(CA)作为美国大学本科申请的重要系统,该系统的正确使用直接关系着大家能否顺利申请到理想美国院校的offer。
CA申请系统新增Courses & Grades功能,将要求学生列出高中期间的所有课程,此外,成绩也要显示出来。虽然学校最终也会收到官方上传的成绩报告,但手动输入成绩会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变化有一个概览。
其次,CA在填表的时候,从个人资料的8个方面到家庭状况的4个部分,再到Education(教育信息)和参加考试。
美国留学新政策二 N美国留学新政策
12所学校需申请者自报成绩目前
有12个美国大学要求申请者自报成绩和课程: 乔治华盛顿大学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Washington, DC);南加州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CA);俄亥俄州立大学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OH);普渡大学
Purdue University(IN);西弗吉尼亚大学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WV);伯明翰南方学院
Birmingham-Southern College(AL);查普曼大学
Chapman University(CA);爱达荷学院
College of Idaho(ID);New York School of Career & Applied Studies of Touro College & University System(NY);美中国际国际教育http://www.usaedu.net
美中国际出国留学官网:http://www.usaedu.net
瑞盆学院 Ripon College(WI);圣若望大学 St.John's University(NY);Underwood International College, Yonsei University(Seoul, South Korea)美国研究生招生重点
由于美国大学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的深入研究与探索,因此,美国院校招收会很看重学生的GPA成绩。小编提醒大家,在美国校方看来GPA就代表着学生的学术能力,因此,更能突出学生入学之后,能否有一定调研与深入研究的专业能力。
GPA是门槛性质的要求,满足最低标准后,就能进入下一环节。当你的GPA是明显的硬伤的时候,一定不能谎报。但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法做弥补:
强调自己的排名,即在年级的前5%或10%。如果学校整体给分较低,这样也可以突出自己学习能力强的优势。
强调自己的Major GPA,或是在PS里强调自己在专业中取得的成就。如果一些核心的专业课程考砸了,尽量不要在PS中试图挽回。因为这属于极难洗白的硬伤,越描越黑,所以最好祈祷课程名译为英文后,对方没有看出这是一门核心课程。
在PS里强调自己的成绩的递增趋势,同时可以指出自己对专业越来越了解,越来越热爱。
通过海外交流的机会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海外交流经历如果可以转换成正式学分,则可以提高GPA。除此之外,还可以在PS或者简历中特别指出交流期间的成绩,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如果能拿到对方官方的成绩单,增加成绩的公信力,就最好啦。
各大学校的GPA成绩具体要求都可以查到。不过,如果你的GPA达到了3.5、3.6那么可以完全不用为自己的GPA操心了。
美国留学新政策三 N美国留学新政策
CB官网调整2017-2018年SAT出分政策
为了让SAT考试能够尽快出分,2017-2018年的出分政策有了新的变化,2017年下半年起SAT出分时间缩短至2周。往常SAT的出分惯列是阅读、数学、写作同步出分,而调整后的出分政策变为:阅读和数学成绩将早于写作公布,写作部分成绩将在其它成绩发放后的5天公布。
因此,选择不考SAT写作部分的同学可以早些收到分数,并且将分数送至大学。美国留学新政策四 N美国留学新政策
川普修改税法,留学生“奶酪”变化
据报道,这份新的税改法案通过之后,将对美国145000名研究生和众多留美博士生的学费与奖学金产生重要影响。而影响人群最大的当属,美国留学申请人数最多的STEM类专业。
由于法案要求研究生应为被减免的学费交税,法案生效后,在美研究生的纳税金额将增加3-4倍。《华盛顿邮报》则援引国会税收联合委员会估算称,法案将在未来10年给学生和家庭增加超过710亿美元的负担。
美中国际国际教育http://www.usaedu.net
美中国际出国留学官网:http://www.usaedu.net
不少留学生削尖脑袋申请美国读博,除了因为美国教育的强大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学校给出的诱人奖学金,靠着每个月的工资支持着很多博士一熬七八上十年。而如今这仅有的经济支持也要被税改削弱,新税改政策明确提出,博士们不再享受税务减免!其中引起民众最大反响的是“学生的免费学费要缴税”,这将加大学生的学费负担。因为根据美国现有的税收法规,政府对助学金征税,但对免除的学费免税。一般而言,美国大学一年的学费在 4-5 万美元,公立大学因为有州政府的补贴,学费在 2-3 万美元左右。
与此同时,美国高校,许多博士生在大学担任教学助理或研究助理以换取学校的助学金和学费减免,据美国求职网站 Glassdoor 统计,博士生助理每周工作约 20 到 40 小时,平均年薪不到 3 万美元。
据估计,假如最新的税改方案得以实施,学生平均每年将额外支付 2000 美元的费用,对学费较贵的私立大学学生和学时较长的博士生影响最大。
美国留学新政策五 N美国留学新政策
留学签证申请到时限发生变化
原规定“美签到期48个月内就可以享受免面谈续签服务”,现缩短至“到期12个月之内”才可享受免面谈续签服务。
该政策一出,下面三种人将在美生活将受到影响 1、2014年初来到美国后,再没回国的F类学生签证续签会受影响。
2、对目前持有10年有效期的B类商务/旅游签的中国公民几乎没有影响。
3、对目前于持有5年F类学生签,1年H类工作签证影响较小。
除此之外,美国开始加强留学生签证审核条件,增加电话调查。电话调查的对象:电话调查人员一般是使馆的中方工作人员,他们一般会致电担保人或申请人的单位,核实收入、工作背景等相关情况,以及申请人家庭的相关背景情况。
美国留学签证手续费变更
以前,留学生签证时只需一次性缴纳SEVIS费 200元,但新提案将会要求留学生每年都需要缴交这笔费用,赴美留学生就没有5年的多次入境签证。
转学、没有按时毕业,都要重新签证
此外,新提案考虑将规定在学生居留许可上列出预计攻读学位的截止日期。如果大学毕业后要申请研究生项目,必须重新取得学生居留许可。
美中国际国际教育http://www.usaedu.net
第四篇:美国中东政策评析
美国中东政策评析
安惠侯
2012-11-20 16:45:18 来源:《阿拉伯世界》(沪)2006年01期
作者简介:安惠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常务理事,中国前驻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兼巴勒斯坦、黎巴嫩和埃及大使。(北京100006)
内容提要:美国在中东遇到大麻烦,主要战略目标未能实现。伊拉克安全形势持续严峻,巴以和谈停滞不前,伊朗核问题难以解决,压叙利亚屈服迄未奏效,恐怖活动越反越多,大中东改造计划受挫。美遇到的困难未超出其承受能力,美国在中东仍居主导地位,美中东政策在手法和策略上有所调整,实质上并无变化。
关 键 词:战略目标 主导地位 政策调整
中东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接处,战略地位重要;中东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能源供应和价格关系各国经济盛衰:中东又是热点问题集中地区,热点问题的走向影响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因此,中东地区形势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冷战后美国取得了对中东的主导地位,而不断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又是其全球谋霸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9•11”事件后,布什政府把反恐、防扩散置于美国安全战略的首位,把伊斯兰极端势力视作打击的首要目标,把中东作为实施其安全战略的重点地区。布什在第二任期,其中东政策有所调整,但战略重点并无变化。美国的中东政策是影响中东形势的最重要因素。
一、伊拉克安全形势持续严峻,政治重建也不顺利。
美国于2003年3月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军事占领伊拉克,迅速赢得战争,但迄今未能稳定伊拉克局势。伊拉克反美武装袭击不断,安全形势持续恶化,美军死亡数已超过2000人,受伤者1.5万人,其中7100人丧失战斗能力。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承认,不论是美军,还是多国部队都无法歼灭伊拉克反美武装力量,伊拉克严峻的安全形势将持续8年,10年,甚至12年。(注:“驻伊美军撤军计划曝光,规模保持在13万人左右”,http:// news3.xinhuanet.com/mil/2005-08/08/content_3323652.htm。)
伊政治重建程序大体上在按计划实施。宪法草案引发严重分歧,但终获通过。12月15日举行了大选,将产生正式的议会和政府。但什叶派和逊尼派以及库尔德人之间的分歧、矛盾难以真正调和,被战争打破的政治力量平衡难以恢复,正式的政府恐也难以改善安全形势。近又揭露什叶派掌控的内政部虐待逊尼派囚犯的丑闻。11月19日在开罗召开的伊拉克和睦大会预备会议上,伊拉克三派意见严重对立。
美在推翻萨达姆政权时利用了伊什叶派阿拉伯人的支持,但考虑到什叶派阿拉伯人与伊朗什叶派的特殊关系,美并不希望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叶派独揽大权。伊反美武装主要在逊尼派阿拉伯人区域活动,逊尼派是过去萨达姆政权和阿拉伯复兴党的主要依托,一直遭受美军的打击。为稳定伊政局和牵制什叶派,美不希望逊尼派被边缘化。它一方面压制什叶派不要排斥逊尼派,另一方面动员逊尼派参加政治重建。美国要在伊建立一个亲美民主政权,使其成为推行“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的样板的战略目标远未实现,也难以实现。伊拉克乱局对美“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产生的是负面影响,伊拉克战争一度对地区国家产生的强大威慑作用也大打折扣。美国在稳定伊局势之前,似难以再发动“先发制人”的战争,对其他国家实施“政权更迭”。
伊拉克的邻国出于各自利益考虑,都极为关注伊局势的演变。伊朗利用和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的特殊关系,极力扩大对伊拉克的影响。土耳其因国内库尔德人一直是严重的不稳定因素,对伊拉克库尔德人势力及自治倾向的发展十分敏感。美国和伊拉克临时政府指责叙利亚为伊反美武装提供支持。阿拉伯联盟多数成员国既担心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排斥逊尼派穆斯林,大权独揽后与伊朗关系过于密切;又担心库尔德人势力坐大,使伊拉克走向非阿拉伯化。与美国的影响相比,邻国因素居次要地位,但对伊局势也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伊拉克战争原是布什政府引以为荣的政绩,曾几何时已成为布什的“痛点”,遭到国内外舆论普遍的批评指责。
二、沙龙态度强硬,阿巴斯处境艰难,美国投入不多,巴以和谈停滞不前。
沙龙的单边行动计划于今年8月实施,以色列从加沙地区及约旦河西岸部分犹太定居点撤出,但仍保持对加沙地区对外通道的控制。沙龙继续修建隔离墙,扩建西岸犹太定居点,同时恢复对巴勒斯坦激进组织领导人的“定点清除”。他要求阿巴斯收缴巴激进派别武装并以此作为与阿巴斯恢复和谈的先决条件,还多次表示反对哈马斯参加明年1月份的巴勒斯坦立法选举。
沙龙在利库德集团内部受到以内塔尼亚胡为首的极右势力的挑战,9月利库德集团中央委员会以微弱多数否决内氏要求提前改选党魁的提案,使沙龙勉强保住党内领导地位,继续担任政府总理。11月工党党魁易人,新任工党主席佩雷茨要求提前大选,工党成员退出联合政府。沙龙同意提前举行大选,并宣布脱离利库德集团,另组“前进党”参加竞选。大选将于2006年3月28日举行。(注:“以外长:沙龙将同意提前大选,明年3月最合适”,http: //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61/3862359.html。)以政治力量将重新组合,政局充满变数。
阿巴斯力主通过和平谈判实现巴建国,收复被占领土,恢复合法民族权利。阿巴斯为说服巴激进派别停止袭击以色列作出了不懈努力。巴以间暴力冲突明显减少,大体实现了停火。以色列撤出后,加沙地带一度秩序混乱。为稳定局面,需要收缴激进派别的武装,组成统一的军队和警察部队,但激进派别拒绝解除武装,阿巴斯担心引发内战,不愿也不敢强行解除。巴勒斯坦立法选举定于2006年1月25日举行,巴主流派方面希望激进派参加竞选,并以此为契机促使他们由武装团伙向政治派别转换,另一方面也欲加强争取民心的工作以应对哈马斯等激进组织不容忽视的影响,确保胜选。为应对巴内部派别和争取民众的支持,阿巴斯需要美国和以色列的支持和配合。他要求巴以尽早恢复和谈并指责沙龙将解除巴激进派别武装作为恢复巴以和谈的先决条件是企图将巴引向内战,希望布什政府履行诺言于2006年实现巴勒斯坦建国。
美国欢迎阿巴斯的温和路线,向巴直接提供财政援助,批评沙龙政府封锁加沙,继续扩建约旦河西岸定居点。布什还在白宫接待阿巴斯。然而阿巴斯10月访美时,布什一方面要求收缴激进派别武装,另一方面对2006年建国未作回应,也未重申在他任期内建立巴勒斯坦国的承诺。
当前,巴以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巴方处境困难。巴以和谈能否恢复,恢复后能否取得进展,主动权在以色列。而以色列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美国。布什政府把巴勒斯坦问题纳入其反恐和推行民主的中东战略之中,重点要求巴方停止袭击以色列并进而解除巴激进派别武装,实行改革,接受美式的民主、自由价值观。(注:《沙龙的政治赌博》,载《参考消息》2005年11月26日,第3版。)如巴方做到这两点,美国会支持建立一个主权有限的巴勒斯坦国。美在中东地区的当务之急是稳定伊拉克局势,不可能花大力气推动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也不可能改变偏袒以色列的态度,难以施加大的压力逼以满足巴方合理要求。但另一方面,美也不愿阿巴斯的温和路线因得不到回报而失去巴民众的支持。因此也要求以作出适当的让步。美国务卿赖斯11月14日走访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她调解下,以同意于11月25日开放加沙通往埃及的拉法边卡站,放松对加沙地区的封锁。(注:《巴以达成开放加沙边境协议》,载《参考消息》2005年11月16日,第2版。)估计巴以有可能恢复和谈,双方也会就一些具体问题达成妥协,但根本分歧还看不到解决的前景,巴建国很难短期实现。这种局面会继续加深阿拉伯——伊斯兰民众对美、以的不满和仇恨,巴勒斯坦激进派别与以色列间的暴力冲突恐怕也不会完全停止。
三、美国与伊朗间的矛盾难以化解,美国极力打压叙利亚屈服恐难完全得逞。
伊朗核问题是美国在中东地区面临的另一难题。伊朗表示无意发展核武器,但有权和平利用核能并掌握和平利用核能的技术。美国及其欧洲盟国则认为,掌握了和平利用核能的技术,离制造核武器仅一步之差,伊朗可以和平利用核能,但决不能掌握核技术。英国、法国和德国联手与伊朗谈判,历经数年,未能达成共识。美国虽未参与谈判,但一直影响谈判进程。
表面上看伊朗核问题是一个防扩散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美国与伊朗之间的矛盾和敌对的关系。由于伊朗不听命于美和坚持反以的立场,美一直视伊朗伊斯兰政权为其推行中东战略的一大障碍。布什政府对伊朗推行更加强硬政策,将其从“无赖国家”升格为“邪恶轴心国”和“暴政前哨”,欲除之而后快。在推翻萨达姆政权后,国际媒体曾纷纷猜测美下一个军事打击目标可能是伊朗。后因伊拉克反美武装力量不间断的袭击,使美占领军深陷泥潭,这类猜测才逐渐减少。
美国对付伊朗的手段主要有三种:(一)继续支持欧洲三国与伊朗谈判,以经济许诺换取伊朗放弃掌握核技术。但伊朗不会轻易同意放弃掌握核技术,双方达成妥协的难度很大;(二)谈判破裂,美、欧将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要求安理会通过决议对伊朗实行制裁。国际社会,包括俄罗斯、中国普遍主张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解决伊朗核问题。即使该问题提交安理会,通过何种决议来解决,还是未知数。就算安理会决定对伊朗实行制裁,也只能使矛盾尖锐化,并不等于伊朗核问题获得了解决;(三)对伊朗实行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这又有两种作法:一是由以色列或由美国对伊朗的核设施实施外科手术式的军事打击;二是发动一场伊拉克战争式的战争,推翻伊朗现政权,用枪杆子在伊朗建立亲美政权。无论实施哪一种军事打击手段,美国都将冒极大风险。首先,国际社会反对战争;第二,伊朗拥有遭受第一次打击后进行反击的军事能力,这将使美国付出比伊拉克战争高得多的代价;第三,伊朗是重要产油国,军事打击不仅会影响伊朗石油出口,而且可能迫使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使占世界供应量40%的海湾石油无法出口,对世界经济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内贾德当选总统后,伊朗在核问题上的立场更为坚定,伊朗核问题在短期内更难以解决。
美国对叙利亚的不满由来已久。因支持黎巴嫩真主党和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叙利亚被美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黑名单。伊拉克战争后,美又指责叙为伊斯兰反美武装人员进入伊拉克提供通道并予以暗中支持。2004年5月11日美对叙实施经济制裁,随后又联手法国促使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559号决议,以图阻挠亲叙的黎巴嫩总统拉胡德延长任期,并要求叙军队撤出黎巴嫩。在这项决议的煽动下,黎国内分歧突显。2005年2月14日,黎前总理哈里里遇刺身亡,在黎巴嫩政坛和黎叙关系中掀起轩然大波。美立即召回其驻叙大使,矛头指向叙利亚。在各方压力下,叙于4月26日从黎撤回全部军队和情报人员,结束了在黎29年的军事存在。据1595号决议,联合国派出梅利斯领导的国际调查委员会就哈里里遇害案进行调查,并于10月20日提交初步调查报告,矛头仍指向叙利亚。美、英、法又推动安理会通过1636号决议,要求叙在联合国调查哈里里遇害案过程中予以全面合作。与此同时,美军以追剿伊拉克反美武装为由多次越过伊叙边境,或派飞机越境轰炸,打死打伤叙边防军人多名。据英国《泰晤士报》10月15日透露,美私下向叙提出如下要求:满足联合国哈里里遇刺案调查委员会的任何要求;停止干涉黎巴嫩内政;停止支持伊拉克反美武装;停止支持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哈马斯和杰哈德等伊斯兰武装组织。(注:“美军打死叙利亚士兵攻入叙国境,称不合作即制裁”,http: //news.sohu.com/20051016/n227212357.shtml。)作为交换,美将和叙建立全面友好关系,确保其政权生存,并打开外国援助和投资之门。否则叙将面临国际制裁。该报认为,这类似于两年前美国与卡扎菲达成的协议。此外,对记者提问“是否会对叙利亚使用武力”时,美国政要回答说:不排除任何选择。其目的非常明显:借哈里里遇刺案压制叙利亚停止对其邻国的伊斯兰反美激进派别的一切支持,全面配合美中东政策的顺利实施。11月10日叙总统巴沙尔发表讲话指出,1636号决议是“被针对叙利亚的阴谋而政治化的产物”,“旨在逼叙利亚按照他们的所谓民主模式进行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否认叙利亚与哈里里遇刺案有关,但表示将与国际调查委员会全面合作,同时强调合作的原则是“绝不允许对叙利亚的安全和稳定有任何损害”。与此同时,叙展开外交行动,争取阿拉伯世界和一些大国的同情和支持。(注:“叙利亚宣布从黎阶段性撤军,美以批评叙方‘折中’”,http: //news3.xinhuanet.com/world/2005-03/07/content_2660642.htm。)在讨论安理会1636号决议时,由于俄罗斯、中国和阿尔及利亚等国的坚持,删去了有关制裁叙利亚的内容。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压力,叙利亚步步退让,避免矛盾激化。先是从黎巴嫩撤军,继而表示与国际调查委员会全面合作。但从巴沙尔的上述讲话看,叙仍坚持一些底线,不愿全面屈服于美。美叙关系如何演变,值得关注。
四、反恐效果不彰,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受挫。
“9•11”事件后,美国发起世界范围的反恐战争。4年后,美国本土未再发生大规模的恐怖事件,但在中东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恐怖活动有增无减。尤其是英国伦敦、埃及沙姆沙伊赫以及约旦安曼先后发生的恶性恐怖连环爆炸案,更令人震惊。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曾发出警告: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将制造出100个本•拉登。事态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法国外交部计划厅副厅长菲利普•埃雷拉在英国《生存》季刊(2005年春季号)发表的《威胁的三个圈子》一文中指出:“每3名摩洛哥人当中就有2人,以及更高百分比的约旦人都认为,在伊拉克发生的针对美国人和西方人的自杀性炸弹爆炸事件是有正当理由的,超过10亿的穆斯林对美国的政策强烈不满,几亿穆斯林仇恨美国人。”(注:“基地已不再是个组织,演变成为一种社会现象”,http: //news.xinhuanet.com/mrdx/2005-07/05/content_3177526.htm。)法国《世界报》2005年7月27日刊登让•马里•科隆巴尼的《与恐怖主义一起生活》一文,他也指出美国入侵伊拉克加剧了伊斯兰武装分子的怨恨,扮演了“恐怖主义征兵官”的角色。“数亿穆斯林电视观众将伊拉克每天都在进行的杀戮归罪于美国”。(注:“中东形势与美国困境”,http: //www.xiexiebang.com/ReadNews.asp。)
针对美国及其盟友的恐怖活动越反越多,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在中东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美国在阿以冲突中一贯偏袒以色列,压制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以编造的虚妄借口发动伊拉克战争并对伊实行军事占领;以传播“民主”为名,公然干涉阿拉伯国家内政,激起阿拉伯和穆斯林民众的强烈不满,为恐怖主义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沃土。在数以亿计的愤怒人群中不断产生“圣战者”和“圣战组织”,他们走向极端就会实施恐怖暴力行动。
美国“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难以推行。“9•11”事件后,经过“反思”,美国认为二战后60年来,为了保持中东盟国的稳定,牺牲了民主,纵容了独裁,结果导致中东成为反美恐怖主义的策源地,只有实行民主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恐怖主义。布什政府出台的“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旨在向中东国家推行美式民主和自由体制,要求其实行多党制、民主选举和“广场检验”(即让反对派不受限制地在广场上抨击政府)。该计划实为美国“反恐谋霸”总体战略的政策体现。阿拉伯国家并不拒绝民主,也正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需要进行社会改革。但他们不愿不顾自身条件照搬美式民主,更反对美国以促进民主为名干涉本国内政。所以,这项计划一出台,就遭到中东国家普遍的批评和抵制。(注:杨福昌:《美国的“大中东改革计划”实现难》,载《阿拉伯世界》2005年第5期,第12页。)广大民众从维护民族特性、伊斯兰教义、反对外国干涉出发,予以反对:执政者深知该计划将促使亲美民主派上台,结果很可能导致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力量得势,危及自身政权,因而予以抵制。对中东国家来说,美国的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既是压力,更是威胁。它们在压力下会加快改革步伐,但同时又非常警惕地抵制外来的渗透、干涉和颠覆。中东一些国家已经、并将继续采取民主化改革措施。如埃及总统选举,由议会确定单一候选人改变为多名候选人参选。有些媒体将此视为美国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的功绩。这种看法不符合实际。总统选举制度的变化,完全是埃及审时度势,独立自主采取的民主化改革措施。
五、美国中东政策不得人心,虽在策略和手法上进行了一些调整,但基本政策和战略重点没有改变。
伊拉克问题已成为美国在中东地区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伊拉克的未来走向已经并将继续对中东地区其他热点问题产生重大影响,也在相当程度上成为美国中东政策成败的关键。
(一)事实表明,美国为发动伊拉克战争提出的“理由”,全是编造的谎言。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最近坦言,他在联合国阐述发动伊拉克战争理由时说的全是假话,对此深感懊悔。为了霸权利益,美国不顾伊拉克民众和美国士兵的死活发动了一场不义战争。加上随即发生的令人不耻的多起虐俘事件,使世人进一步认清美国政要整天挂在嘴上的“民主”、“自由”、“正义”、“人权”是何等虚伪。美在国际社会的可信度、号召力因此大减,对其软实力所产生的深远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
(二)美国在伊拉克驻扎了13余万士兵,花费近3000亿美元,付出了2000多士兵的生命,造成数以万计的伊拉克民众的伤亡,迄今仍不能改善伊安全形势,无法进行有效的政治重建,伊民众生活比萨达姆执政时还要艰难。美国国内民众对布什伊拉克政策的支持率降到了35%。这又让世人进一步认识到,尽管美国综合国力、军事力量无人匹敌,但也有诸多的软肋,并不能为所欲为。
(三)发动伊拉克战争时,美国的单边主义盛极一时,但伊拉克乱局又迫使美不得不求助联合国和大国的配合,其政策的单边主义性已明显收敛。
(四)美国一度大肆宣扬“先发制人”战略,暗示在整治伊拉克后,还将入侵其他“邪恶国家”。现在它虽仍不时对一些国家发出武力威胁,但主要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解决问题。在稳定伊拉克局势之前,美难以再发动伊拉克战争式的“先发制人”军事行动。
(五)美国在推翻萨达姆政权后,提出“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一时间剑拔弩张,杀气腾腾:要么接受美式民主,要么选择萨达姆的下场。事关民族命运,阿拉伯国家强调“绝不接受强加的计划,中东人民有权自己决定中东的未来”。面对重重阻力,布什政府不得不承认在中东推行“民主”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从而放慢节奏,更换手法,收敛其强制施压的做派,更多采用柔性诱拉手段。
(六)美国在中东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并未超出其承受能力。美国现在的军费占GDP3.74%;越南战争时美国军费占GDP10%;朝鲜战争时占14%。美军在伊拉克死去2000多人,引起国内反战情绪上升,但与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时美军死亡人数相比,这个数字并不算大。有少数学者认为,美国将因伊拉克局势走向衰弱,这可能是夸大了美国的困难,低估了美国的承受能力。
(七)自冷战结束后美国全面确立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其中东政策不得人心,激起阿拉伯——伊斯兰民众反美、仇美情绪上升,但凭借惟一超级大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军力,美在中东地区仍处于强势地位。它在中东的主导地位确有所削弱,但远未动摇,在相当长时间里也无可替代。中东多数国家的政府虽对美内心不满并保持警惕,但都极力保持与其良好关系。即使少数被美视为“邪恶”、“无赖”或“暴政前哨”的国家也尽量避免与美正面碰撞。
(八)美国虽然对其中东政策作出调整,但只是手法和战术上的改变,其实质部分并无变化。美要全面控制中东地区,政策重点仍是:(1)反恐、防扩散;(2)遏制伊斯兰极端势力和打压“暴政前哨”国家;(3)推行“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手段仍是大棒加胡萝卜,软硬兼施。
(九)只要美国继续偏袒以色列,不能主导公正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继续军事占领伊拉克,对地区一些国家实施制裁或以武力相威胁;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方面仍执行双重标准;继续以推行“民主”为由干涉地区国家内政、颠覆地区国家政权,阿拉伯—伊斯兰民众反美、仇美情绪就会更趋强烈,伊斯兰极端势力的群众基础会因此而日益壮大,恐怖活动可能越反越多;美国的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实难顺利实施,中东局势会长期紧张动荡,美国在中东也会遇到更多的麻烦,中东地区的热点问题将继续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构成牵制。
第五篇:美国海关关税政策
美国海关关税政策
责任编辑:北京中立诚会计师事务所文章来源:北京中立诚会计师事务所点击数:更新时间:2005/4/20 20:45:00
关税税则:
协调制.自1980年7月1日起,按成交价征税.自1990年以来,美国开 始使用《协调制度》或HS制度下的关税税则,从而代替了原来的《美 国税则》.协调制税则是国际通用的关税税则,它改善了进口统计的分 类,也可满足海关的使用要求.《协调制度》税则美国文本共将商品分 为22类、97章.海关估价方法
美国海关征收进口货物关税的主要依据之一是该批进口货物的海关价 值.海关评估进口货物价值的法律依据是美国1930年关税法(修正)第 402节有关估价的条款,这些条款曾在1979年贸易协议法中得到修正.在大多数情况下,海关评税的价值基础是货物的交易价值;如果交易价 值不能确定,则可根据特定的二级基础对进口货物进行评税.这些二级 价值基础依次为相同货物、相似货物的交易价值、推论价值和推算价值.口货物的交易价值指的是该批货物被出售以输往美国时实际支 付或准备支付的价格,其中应包括买者承担的包装费、买者支付的所 有佣金、特许费和卖者因进口货物后来又再卖、转让或利用而应支付 的费用;如果交易价值不能确定,海关可根据以前进口过的相同货物的 交易价值进行评估;如果没有可比的相同货物交易价值,则可根据相似 货物的交易价值进行评估;如果相同或相似货物交易价值都不能确定, 则可根据推论价值计算.推论价值指的是进口货物在美国再卖时的价 格,其中应减去佣金或利润和管理费用、运输和保险费、海关关税和 联邦纳税、深加工后的增值.海关对进口货物估价的最后一个基础是 推算价值,即生产该批进口货物过程中原料、制造处理、利润和管理 费用、包装等费用的总和.如果进口商请求优先以推算价值评估进口 货物的价值,海关可以颠倒推论价值和推算价值的先后次序.如果进口商品依照税则从表价税率全部地或部分地应征关税,由必须应用有关的税率来确定该项商品的应税价值.海关确定应税价值的过 程被称为“海关估价”.海洋运费、海上保险费和其它出口后各项费用,是不包括在应税 价值之内的.换言之,应税价值通常是决定于外国出口港口的离岸价格.根据修改的第402款的估价,1979年贸易协定法修改的第402款建 立了5项估价标准或方法法,与一个包罗一切的条款一起使用,后者只 有在其它标准下不能完全适用时才能使用.第一条标准即进口商品的 成交价格是主要的标准.其它各条标准都是可选择的,按照顺序依次 优先适用.这就是说,如果主要标准不能用时,适用时特定的商品的第 一个选择就成为估价该商品的唯一方法.修改的第402条款新规定新 估价标准或方法的次序如下:进口商品的成交价格;同商品的成交价 格;相似商品的成交价格;倒扣价格;计算价格.海关征税制度
1.预付税款的缴纳
进口商应交纳的海关税费,包括边境税和特别税费,如反倾销税、反贴补税,或标志税.根据经1978年的海关手续改革和简化法案修改的美国法典中第19 卷第1505(a),应允进口商在进口申报时或条例规定的晚些的某一时间,但不得晚于提交所需进口申报单证后的30天期交纳进口商品预估应纳的税款.海关条例规定,如果有关单证已提交,则要求进口商在提交即时放行进口申报单证时,即在货物申报进口后10 日内,交纳预估税款.如果货物是进入保税仓库的,则在其从保税仓库提出供消费时交纳预估税款。
2.结税制度
结税是指对某一批进口货物应付或应退税款的最后计算或 确定.通过进口的清算而体现的海关对政府或进口商作出的决定 是最终的,结论性的.美国海关退税制度
美国海关退税制度概述
所谓退税,是指按照美国法典第19卷第1313条A项规定对在美国 使用负税进口产品制造或生产一种产品并再出口者退回原交纳 的有关税款.制成品必须在有关负税进口产品进口之日起5年内.出口退税额相当于出口产品中外国已负税料件税款的99%.适用 退税的有普通关税、倾销税、反补贴税和标志税(刷唛费).退税 同样适用于国内税法对进口规定的税种,以及某些种类的石油及 其制品进口许可证费等.美国海关关税优惠制度
美国海关关税优惠制度概述
美国海关关税优惠制度主要分成两种基本类型.第一种类型主要 是涉及美国产品出口后经过有效的加工复运进口的产品,如国外 修理或改制货物的复进口关税优惠,国外组装美国零部件复进口 的关税优惠等.第二种类型是反映美国贸易政策,如国际贸易协 定等,比如普惠制对加拿大汽车零件的关税优惠等.海关行政处罚及行政复议规定
一、美国海关行政处罚规定
美国海关法定权力概述 美 国海关法赋予美国海关和法院广泛的权力.它包括:
①强行复制进口商的帐册权.如果不能按照海关要求提供有关 帐册,有关当事人会失去进口特权和司法蔑视援引权,同样要受 到处罚.②强行命令有关当事人出庭和提供证词.③对同进口有关的人、运输工具、航空器、车辆和商品进行扣留和搜查.④在特定条件下,对美国海关水域,某些海关水域毗邻域海关 有权登船检查.⑤依照搜查证有权对监管物和其它设施进行搜查并没收违反法 律的进口商品.⑥有权对违反海关法而应受到处罚的财产予以没收.⑦可依照原先的诉状或宣布没收财产诉讼程序的有关财产予以没收归为国有,如果商品价值为1万美 元或不足1万美元金额的,或者其确定后属于违禁范围的,可按照 简化诉讼程序予以没收充公.美国联邦法典第十九卷对海关关员进行有关查验、查问和搜查 的程序作了具体的规定.适用于商品和运输工具扣留和扣留商品的处理(包括对没收财产 的处理和没收程序)在美国联邦法典第十九卷有规定.关于被管 制的财物、麻醉品和大麻的特别规定也十分明确.二、美国司法审议制度 美国司法审制度概述 1980年海关法院在有关进口商品引起的同事诉讼方面提供了一 套广泛的司法审议制度.其主要特点是1980年11月1日生效的美 国国际贸易法院的建立代替了美国海关法院.新法院把过去海关 法院与联邦地区分管的进口事务民事管辖权合二为一.地区法院 行使的法律与平衡法中所有权力都转交了国际贸易法院.该法院 有9名法官,最多5人来自同一政党.当国际贸易法院于1980年11 月1日成立时,被取代的海关法院的法官就成了新法院的法官.国 际贸易法院象海关法院是一样具有全国范围的管辖权,并将在合适的不同进口港进行审理和听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