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沙洋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
沙洋县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
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确保我县粮食质量安全,解决我县粮食质量安全预警监测与检验把关能力不足和基层粮食质检能力缺失的问题提高我县“好粮油”生产能力,提升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根据《财政部 国家粮食局关于在粮食流通领域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通知》《国家粮食局 财政部关于印发“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省财政厅 省粮食局关于在全省粮食流通领域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2018年12月底前,按照“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质量可追溯”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我县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形成以“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为主体、沙洋县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测站为支撑及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检验室为基础”的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建立粮食质量安全统计制度,建成粮食质量安全管理电子信息平台,实现粮食质量安全信息共享。培养和稳定粮油检验技术人才,提升质检能力和效率,明确粮食质检工作任务,保障粮食质检经费来源渠道,确保粮食抽检制度化,有效地履行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职能,检验监测覆盖面达到100%以上。推进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实现第三方检验。粮食产
品综合合格率提升5%以上。
二、建设内容及投资额度
1.主要建设内容为:健全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立“以县公共检测中心为主体,沙洋县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测站为支撑,县汇龙公司、县国家粮食储备库检验室为基础,覆盖全县”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完善用于粮油检验的配套设施、县粮油质检站、县汇龙公司、县国家粮食储备库检验室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环境改造和完善、仪器设备和配套设施的购置;由县粮油质检站投资和县汇龙公司共建检验室,资源共享,实验室建设面积730㎡,分为4个功能区,分别为:物理指标检验区、化学指标检验区、卫生指标检验区和品尝指标检验区;建立粮食质量安全管理电子信息平台和粮食样品采集监管系统。
2.投资额度:本项目2018年12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项目计划投资982万元,其中自筹305万元,财政整合313万元,专项扶持364万元。
三、职能定位
1.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职能定位:具备辖区主要粮食品种从收获到加工的质量、品质和主要食品安全指标的质检能力。主要承担全县粮油产品及其制品来样检验检测;开展粮食质量安全公共卫生检验、鉴定检验、准入检验、仲裁检验和法律、政策及粮食、财政等相关行政部门确定的监督检验;积极开展服务于不同 — 2 —
粮食经济体、不同粮食权属的第三方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服务;与县粮油质检站建立粮食质量安全管理电子信息共享平台。
2.沙洋县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测站职能定位:主要承担粮食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和卫生监测样品采集、检验、数据分析、信息上报及发布;对储备粮及其他政策性粮食实行平仓检验、储存环节的例行抽查检验,销售出库环节、超期储存粮鉴定检验,开展相关的检验把关服务,进入粮食交易平台的原粮、成品、军供粮、救灾粮、“放心粮油”等进行样品采集和卫生安全快检筛查;对全链条的“中国好粮油”和其他流通渠道销售的成品粮油,实行跟踪抽检或随机抽检;承担下乡、进企业扦样和原始样品转送;协助和支持市级、省级粮食质量监测中心开展相关业务工作,配合开展技术研究和标准制修订;建立县域粮食质量安全管理电子信息平台,与省粮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平台对接;开展粮食收获和储存环节的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建立粮食安全风险监测定期报送机制,每月按时向县粮食局和县食安办报送1次监测结果,对发现的问题做到及时排查,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上报省粮食检测中心。
3.县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检验室职能定位: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检验室主要承担各类政策性粮食、商品粮食出入库品质初检,粮食储存品质定期分析,粮食真菌毒素、重金属快检与筛查等工作;协助县粮油质检站开展辖区内粮食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和监测工作;建立企业粮食质量安全管理电子信息平台,与沙洋县粮油食
品质量监督检测站平台联网。
四、实施步骤
1.方案制定阶段(2017年11月20日-12月31日)组建工作专班,对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县粮油质检站、县汇龙公司、县国家粮食储备库检验室现有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设施、检验人员逐一登记造册,在摸清家底基础上,对照《省财政厅 省粮食局关于在全省粮食流通领域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文件精神,因地制宜制定采购计划,根据省粮食局发布的粮食质检仪器设备配置参考目录,按照先急后缓,缺一补一的原则,适度配置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设施。
2.实施阶段(2018年1月1日-2018年10月31日)按省粮食局、省财政厅及省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统一安排调度,集中招标采购配置设施设备,逐一安装调试,确保所有新配仪器设备设施运行正常、安全使用。
3.总结验收阶段(2018年11月1日-12月31日)县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对实施情况和产生的成效进行项目验收,写出验收报告,报请省财政厅、省粮食局对项目执行情况实施检查验收。
五、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粮食局、县财政局、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粮食质检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县粮食质检体系建设工作,加强 — 4 —
对项目建设监督检查,将粮食质检体系建设工作纳入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范围,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工作落实,取得实效。
2.加强监督管理。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规定,专项资金仅用于购买粮油检验仪器及辅助设备,所配仪器和设备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属粮食部门,县粮食局加强对配置设备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粮食检测设备用于粮油质检工作,设备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发生变更。
3.壮大质检队伍。选拔素质好、作风硬、专业对口的人员充实粮油质检队伍,大力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在国家规定的工资制度基础上,实施体现粮食质检工作专业性、技术性特点的工资福利政策,创造条件把专业技术人员留在基层、留在质检第一线。
4.确保体系规范运行。严格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沙洋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方案的通知》(沙政办发[2015]26号)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沙洋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沙政办发[2016]13号)文件精神,确保分级履行粮油检验职能,为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落实编制和经费、招录专业人员;保留县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测站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
第二篇:2018年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主要项目指标
附件2 2018年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主要项目指标
一、地方储备粮轮换(收购)验收必检项目
(一)粮食质量
稻谷:色泽气味、出糙率、整精米率、杂质、水分、黄粒米、谷外糙米、互混。
小麦:色泽气味、容重、不完善粒、杂质总量、矿物质、水分。
植物原油:气味、滋味、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
(二)卫生指标
小麦:呕吐毒素(DON)
二、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检验项目
(一)粮食质量
稻谷:色泽气味、出糙率、整精米率、杂质、水分、黄粒米、谷外糙米、互混。
小麦:色泽气味、容重、不完善粒、杂质总量、矿物质、水分。
大米:加工精度、碎米、不完善粒、杂质最大限量、水分、黄粒米、互混、色泽、气味。
小麦粉:加工精度、灰分、粗细度、面筋质、含砂量、磁性金属物、水分、脂肪酸值、气味口味。
植物油:1.原油:气味、滋味、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2.成品油:水分及挥发物、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
(二)储存品质
稻谷、小麦分别按照《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20569-2006)、《小麦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20571-2006)国家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检验和判定。判定结果为宜存、轻度不宜存或重度不宜存。
(三)卫生指标
稻谷:镉、铅、汞、无机砷、黄曲霉毒素B1、农药残留。小麦:镉、铅、汞、总砷、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农药残留。
大米:镉、铅、汞、无机砷、黄曲霉毒素B1。
小麦粉:镉、铅、汞、总砷、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
植物油: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苯并【a】芘、砷、铅、黄曲霉毒素B1,(花生油、玉米油)
第三篇:国家粮食局关于下达粮食质量安全检验
关于做好2011年我省粮食质量
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建设项目的通知 天水、庆阳、平凉、金昌、陇南、临夏市(州)粮食局,省粮油质量监督检验所: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已正式批准下达了我省7个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建设项目的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现将《国家粮食局关于下达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建设项目2011年投资计划的通知》(国粮展〔2011〕146号)转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并就2011年我省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工作再作如下要求:
一、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粮油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是食品安全检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粮食质量卫生安全的技术保障。各市州粮食局要按照国家粮食局的通知要求,抓紧向本级政府汇报,根据批准的建设规模和投资计划,抓紧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保证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确保在2011年底前完成建设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承诺情况于9月25日前报送省粮食局。
二、分级负责,科学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由省局统一制定,由省粮油质量监督检验所(甘肃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具体负责,按照《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监测站)仪器设备配置指导目录》组织检验仪器设备采购招标、安装调试。市州粮食局负责所属
检验机构(国家区域监测站)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在新配检验仪器设备到位前完成,做好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并将现有检验仪器、设备和实验室改造情况及时报送省局。省粮油质量监督检验所要严把设备质量关,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
三、严格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省粮油质量监督检验所要及时与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联系沟通,保证中央投资和地方配套资金及时到位,并明确资金拨付程序。中央预算内投资要专账管理,建设资金(包括地方配套资金)要专款专用,全部用于批准的粮食质量安全监测能力建设项目,不得挪用。
第四篇: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监测调研报告
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监测调研报告
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监测调研报告
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既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粮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加强对流通过程中粮食质量的监督检查,是保证粮食符合质量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建立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的抽查、监测制度。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可以进入粮食经营者经营场所检查粮食的收购、储存活动中粮食质量及原粮卫生。《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收购、储存活动
中的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抽查和监测。
根据目前现状,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是最基层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是对粮食质量进行抽查监测的直接执行者,也就是说,监测把关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是否到位,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作用至关重要。然而,粮食质量、原粮卫生监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必要的经济投入。
粮食质量监测内容虽然较多,但比较容易,对仪器设备没有特殊要求。然而对原粮卫生监测所包涵的内容较广,概括起来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对收获期的粮食进行农药污染监测;二是对收获、储存过程中微生物毒素的污染状况进行监测;三是对原粮储存过程中用于防、治虫、霉熏蒸剂残留的监测;四是对其他化学物品对原粮污染的监测。要对粮食进行以上内容的监测,就必须要有很专业的检测技术、性能可靠的检测设备和工
作认真负责的专业检测人员,这些对目前的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来说,的确是一大难题。就本人了解,目前地区各县能开展这项工作的粮食局确实很少,原计划经济时期功能齐全并为粮食质量、卫生监测做出贡献的县级粮食局中心化验室在粮改时先后被撤掉,检测人员也先后被裁减掉,即使保留下来的也因仪器设备老化、人员减少而很难开展这项工作。因此,本人认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履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赋予的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监测的职能,就必须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必须尽快落实“建立和完善粮食质量检测机构”的规定
根据《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十八条规定: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监管机构,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粮食质量、卫生法律、行政法规、政策及各项规章制度,履行粮食质量、卫生监管与服务职责。建立健全质量监
管机构是《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赋予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使命,是做好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抽查和监测的基础。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抽查和监测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因此,我认为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尽快落实《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十八条规定,建立和完善粮食质量检测机构,恢复或加强县级粮食局中心化验室或粮油检测站,要用中心化验室或粮油检测站的技术力量来开展这项工作。
二、必须配备相应的监测人员
粮食质量及粮食卫生检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就质量检测而言,既有物理检测,也有化学检测;既有常规检测,也有专项检测;既有原粮检测,也有成品粮检测。特别是原粮卫生检测、农残检测、微生物毒素检测、薰蒸剂残留检测的技术性较强,其中专有名词多达上千个,检验项目多达近千种。因此没有专业的检测人员很难开展这项工作。因此,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不断充实和培
训检化验技术人员,充分调动粮油检测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专业检测人员的作用,并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培训粮油检测人员,以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把粮食检测工作引向科学、便捷、准确的方向,并使之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充分吸收引进使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粮食检测的科学水平,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
三、必须添置相应的监测设备
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监测,必须凭借必要的检验检测仪器和设备,必需要按照国家质量标准、卫生标准、标准检测方法等进行取样、检测;因此,为确保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监测这项工作能顺利进行,保证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准确性,就必需要利用最新科研成果,应用最新标准,添置最新检测设备。目前,各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既没有专职检测机构,更谈不上拥有分析仪器和检测设备,因此,建立检测机构、配备必要的检化验设施、设备,及时更
新旧的仪器设备,配齐检测需要的各类化学试剂、药品应是当务之急。
四、必须落实相应监测经费
要对粮食的质量进行监测,就必须要对粮食进行抽样、分样、包装、检测、报告,有些检测项目还需要消耗大量的水、电和特殊的试剂等材料,因此,要做好粮食的检测工作,就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专项检测资金,这样才能确保这项工作的有序进行。众所周知,粮食质量及粮食卫生监测既是维护粮食商品正常流通的需要,同时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需要,更是加强粮食行政执法的需要。所以说,粮食质量及原粮卫生检测属政府行为,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确保放心粮工程的重要举措,粮食质量及卫生监测费用应由政府列入财政支出,这也是《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第16条所明确规定的。
强化粮食质量检测工作,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质量检测工作对粮食流通进行监督的基础性作用,有效贯彻国家颁布 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更好地实施《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执行各项粮油质量标准、卫生标准,而且可以有效指导国家粮食储备,确保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最终实现保障人们身体健康这一目的。
第五篇:2012沙洋质量兴县自查报告2
沙洋县实施质量兴县战略工作绩效自查报告
沙洋县实施质量兴县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1月
市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沙洋夯实基础、攻坚突破的一年,我县质量兴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决定》精神,立足以质取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沙洋崛起,大力实施质量兴县战略,不断推动全县整体质量向更高水平发展,为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新的贡献。
根据市质兴办《关于做好2012全市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精神,现将我县2012年质量兴县工作绩效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综合情况
根据《荆门市质量兴市绩效评价指南》要求,县质兴办围绕质量提升、品牌创建、质量兴企、质量宣传、检测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认真的归纳、整理和资料搜集工作。总体来看,我县2012年的质量兴县工作做到了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责任落实、措施到位、成效明显。
2012年,我县质量兴县工作自评总评分为99分。扣分的原因是:“条款 2.4.2”,对开展质量兴县(市、区)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企业和个人予以奖励,目前奖金暂时还未落实到位。扣1分。
二、基本做法和主要成效
(一)、牢固树立质量兴县观念,质量兴县机制不断完善
1、领导重视,实施质量兴县战略不断推向新的高度。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质量兴县工作纳入县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县政府多次召开政府办公会议,讨论和研究全县的质量兴县工作。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牢固树立大质量观念,坚持实施质量兴县战略,大力创建精品名牌、驰名商标,打响有机食品之乡品牌,玻璃建材之城品牌,突破性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电子及汽车零部件等新兴产业,努力形成现代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新格局,从而实现富裕沙洋、和谐沙洋、幸福沙洋的宏伟目标”。
2、强化管理,实施质量兴县战略各项机制日益完善。为加强我县实施质量兴县战略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质量兴县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今年我们不断完善了质量兴县各项制度,通过并实施了《沙洋县实施质量兴县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及议事规则》、《沙洋县实施质量兴县战略工作信息管理办法》、《沙洋县实施质量兴县战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工作制度》。这些措施,从机制上为质量兴县战略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
3、部门配合,实施质量兴县战略更加统筹协调。实施质量兴县战略,是一项大战略、大工程、大系统,需要各部门的有力配合和协调。近年来,我县实施质量兴县战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部门、企业进一步认识到了实施质量兴县战略的重要意义,把各项工作纳入质量兴县这个大框架内,统筹协调,做到质量资源共享、质量信息互通、质量措施联动。全县上下形成了共识,在各部门的充分协调配合下,全县实施质量兴县战略不断向纵深发展。
(二)全面开展质量兴县活动,质量兴县措施更加有效
1、质量兴县目标更加明确。
我们确定的目标和宗旨,就是通过质量兴县战略的大力实施,在以下四个方面总体提升。一是全民质量意识提升,做到“人人关注质量,人人享受质量”;二是企业质量管理
水平提升。通过质量兴县,不断提高企业自身质量管理能力,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幅提高,形成竞争优势;三是全县质量综合水平提升。通过实施质量兴县战略,确保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四是促进沙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质量兴县举措更加深入。
一是有效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活动。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组织质监、粮食、农业等部门把“纪山龙米”作为地理标志产品开展了扎实、有效地培植工作。2012年,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评审。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录,成为沙洋县第一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的产品,在荆门市属于第二个地理标志产品。这将为做大做强沙洋“纪山龙米”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为沙洋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是深入推进名牌培育工作。
2012年,县质兴办根据省质兴办下发的《湖北名牌2012发展目录》,认真制定名牌产品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在加大名牌创建、名牌培育和名牌储备力度,不断推动企业将创名牌工作与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管理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引导、扶持企业大力争创精品名牌,取得显著成效。湖北龙池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龙池桥”牌大米、沙洋县彭岭棉花有
限公司生产的“彭岭”牌锯齿细绒棉、荆门环星油脂有限公司生产的“荆星”牌食用植物油;荆门市洪森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洪森”牌系列大米、湖北凤池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凤池”牌大米、湖北荆玻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荆玻”牌玻璃瓶、荆门荆华铝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荆华”牌铝合金建筑型材、湖北洪森天利油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三月花”食用植物油等8家企业的产品入选湖北名牌,占全市2012年获得湖北名牌总数的30%。
三是组织企业积极申报市长质量奖。
荆门市市长质量奖自2010年设立以来,我县认真贯彻实施卓越绩效经营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2年,我县湖北洪森天利油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授予“第二届荆门市市长质量奖提名奖”。湖北龙池米业有限公司作为第三届荆门市市长质量奖评选对象,已通过了专家组的现场评审。
四是开展卓越绩效经营管理模式培训,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
为使企业导入新的经营理念,推介新的质量管理方法,我县组织了12家具有竞争力的规模企业举办了企业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培训班,为帮助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促进企业提高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引导企业积极申报长江质质量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是认真组织实施《荆门市质量兴企卓越绩效评价指南》。
贯彻落实《荆门市质量兴企卓越绩效评价指南》,不仅是质量兴县的基础,也是落实“质量提升”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县质兴办印发了《沙洋县质量兴企卓越绩效评价指南》,积极帮扶企业查找不足,分析原因,制定改进对策措施。今年以来,县质监局会同市局一起,重点指导了12家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经营管理模式。
六是质量提升活动扎实开展。
根据《省局《关于印发〈全省质监系统“质量提升”活动方案〉的通知》和市局《全市质监系统“质量提升”活动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沙洋质监局根据沙洋实际,明确了沙洋的主要目标,努力提升服务发展和科学监管水平,防范区域性、系统性的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努力提升基础保障和基层建设水平,提高全局履行职能的综合能力;全面促进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促进全局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促进加强与各相关部门、行业和组织的协调,促进质量兴县战略向纵深发展。
截止目前,全县共有洪森米业等17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楚玉食品、天一药业、蛟龙蛋制品品3家企业通过HACCP危害分析和临界点控制体系认证。
(三)认真总结质量兴县经验,质量兴县成果更加显著
1、产品质量稳定增长。
2012年,市质监部门共下达定期监督检查190个批次产品涉及116家企业。实际完成101家175批次产品。(受市场影响,15家企业15批次产品停产、产品单元注销、企业注销或超范围取消。)监督检查计划完成率100%。监督检查的101家企业175批次产品174批次合格,合格率为99.4%。较去年增长了3个百分点。
2012年,农业部门成立了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和技术专班,制定了《沙洋县农业标准生产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积极制定农产品标准。目前全县已制定农业地方标准7项,基本覆盖了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涉及到粮食、油料、蔬菜、肉类、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截止目前,我县建立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1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1个。积极开展农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洪森“四季香米”、“森选王米”、“小农香米”三个产品获有机食品认证; “洪森”系列大米、“凤池”香米、“蛟龙”皮蛋、咸蛋、“长湖”荸荠等11个品牌19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5个产品获无公害食品认证。
2012年,工商部门组织开展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测9次,共抽检192批次商品。其中:监测的食品主要有纯净水、红酒、饮料、食用油、醋、水果罐头、副食等7个品种35批次;
监测的重要商品主要有羊绒制品、保暖内衣、节能灯、电源插座、洗涤用品、电线电缆、木芯板、汽车灯具、液化气、塑钢、玻璃、潜水泵、不锈钢、化妆品、陶瓷砖、建筑型材、小家电、装饰材料、鞭炮烟花等19个品种43批次。经检测,不合格商品24批次,涉及经营者14户,立案14件。全县新增注册商标31件,比去年增长71%;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新增省著名商标1件。
2、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投诉不断减少,工程优良率达9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施工企业创省级优质工程不断增多,县电力调度大楼、县人民医院等4家建筑主体结构,获湖北省住建厅优质工程奖。交通工程、水利工程质量明显提高,交工验收合格率100%。
3、服务质量不断改善。旅游业方面,景区创A、饭店创星、旅行社创强、农家乐评星等工程成效明显,接待游客人数较去年增长11.9%。餐饮业方面,实现销售额3.3亿元,同比增长20.9%。公路运输服务质量方面,旅客周转量32175万人公里,去年增长9.2%,完成货运量573万吨,货物周转量92123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和1.2%。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方面,共完成门诊68.19万人次,同比增长11.6%;出院人次3.59万人次,同比增长17.2%。通信服务质量方面,实现了室内、沿江、沿公路无缝隙网络覆盖。供电服务质量方面,城市供电可靠率达99.9%,农村供电可靠率达到
99.78%。邮政服务质量方面,全县邮政行业全年总包邮件损失率和邮件时限率为0,邮件处理规格合格率99.5%,国内特快次日递和隔日递率90%以上,卡哈拉全程时限准时率98%,特快及时投递率90%,特快信息上网及时率98%,特快查询回复及时率98%,特快出品总包监控安全到达率100%,包裹挂号邮件收寄信息上传率98%,投递信息上网及时率99%。
4、环境质量不断优化。沙洋县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天数为324天,达标率为90.0%。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网络覆盖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2012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平均值为55.8dB(A)。辖区内主要水体水质状况达到相应标准要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5、食品和特种设备两个质量安全全面提高。
全县共有101家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书115张,2012年核发小作坊合格告知单103份,新办证企业4家,换证企业40家,年审企业60家,注销证书20张;变更名称5家。全年共出动监管人员1156人次,巡查企业424家次,抽检545批次,合格530批次,合格率97.2%;全年未发生食品安全重大质量事故。
2012年,全县共注册特种设备541台(其中:锅炉82台;压力容器335台;电梯124台;起重机械71台;共检
查特种设备单位165家,排查和整改隐患34处,其中排查重大隐患2处。共检验特种设备308台(其中:锅炉82台、压力容器42台、电梯124台、起重机械54台),检验气瓶充装站15家。全市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率达到96%。全年没有发生严重以上级别特种设备事故。全县共培训考核和复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275人。
三、高举“质量兴县”大旗,为促进沙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实施质量兴县战略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将继续高举“质量兴县”大旗,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自勉自励,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一)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全面拓展质量兴县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1、扎实开展 “长江质量奖”“荆门市市长质量奖”“湖北名牌”等品牌创建活动,建设“品牌沙洋”。我们将把“长江质量奖”“荆门市市长质量奖”“湖北名牌”等品牌创建活动作为质量兴县的一个重点工作来抓。一是要积极组织。组织够条件的企业参与评选。二是要精心培育。对评选的产品和企业,建立培育机制和监督机制,实施动态管理、跟踪服务,促进企业始终保持质量管理的先进性,保持实物质量的
稳定性,保持名牌称号的代表性。三是要广泛宣传。大力宣传名牌产品,宣传企业创名牌的经验和企业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营造创牌氛围,形成一个“沙洋名牌”带动一个行业、拉动一个产业、促进一方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名牌效应。
2、全面开展质量兴企活动,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深入开展“质量兴县(市、区)”活动,加大工作力度,构筑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科技带动、社会促动的质量工作长效机制,形成相关部门齐抓共管、互动互进的态势。开展质量工程师、特种设备、计量等专业人员技术培训,引导企业加强质量体系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积极发挥引导、推动作用,强化联系协调功能,帮助企业通过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食品、农产品认证、3C认证。
(二)加快三大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1、制定标准化长远规划,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一是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制定发展规划,及时跟踪和掌握国内外先进标准情况,健全技术标准服务平台和标准制定修订快速应急机制。指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健全标准体系。二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完善农业标准体系,重点制定无公害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绿色食品地方标准。拓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成果,在农产品种养殖生产企业或主要基地推行HACCP和GAP
认证,积极发展品牌农业,推进农产品认证,不断提升标准化水平。三是加快服务业标准化。结合服务业发展的特色、水平和趋势,按照“有所选择、有所侧重、由点及面、循序渐进”的原则,有重点地组织和指导商贸、运输、旅游、餐饮、家政、通信等领域开展标准化工作。对新兴服务行业,鼓励龙头企业先行制订服务标准,再逐步推广,以推进标准化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带动整个行业的服务标准化向纵深发展。
2、加快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构建高效检验检测体系。一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加快技术机构建设,逐步形成资源聚集、专业优势明显、服务功能完备和信息化建设程度高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准确、高效的检测服务。着力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农资、节能环保产品和食品、药品等涉及公共安全产品的监督检验和应急技术保障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检测检验水平。二要积极引导、鼓励和帮助企业按照国际标准ISO10012建立计量检测体系,提高计量保证能力。全面实施能源计量保障工程,提高计量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循环生产中的基本和保证作用。加快建设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完善新产品开发、科技攻关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渠道,加快全县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换代步伐。
3、完善市场规则,构建质量诚信体系。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教育,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质量兴企”的生产经营理念,强化质量管理,严格工艺操作规程,严把产品出厂质量关,自觉维护质量安全。充分利用“3.15”、“质量月”、“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传播质量文化,普及质量知识,增强质量法制观念,提高质量诚信意识。推行质量信用等级评价,把企业产品质量状况作为衡量诚信水平的重要指标,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质量信用制度。积极开展用户满意工程评选活动,引导企业在市场经营策略、产品开发和服务方面逐步转向以用户为中心,实现用户完全满意的质量标准上来。
(三)加强质量监管,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1、落实“两个安全”,提高产品质量。以抓好食品质量安全为基础,全面加强食品市场准入,坚持统一管理、分类监管、重心下移、层级负责的工作机制,抓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保证工作。实施食品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备案制度,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检测体系、法规体系建设,严把产品出厂关,扩大检查覆盖面,增加检测项目,防范和杜绝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以深入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为基础,进一步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目标责任制,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组织网络,形成安全监察人员、检验检测人员和协管员整体联动的“大网络、全覆盖、无缝隙”安全监察工作格局。
2、加强扶持引导,提升小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坚持“引导、规范、监管、便民”的原则,引导小作坊、小企业提升质量安全保证能力。帮助企业加强标准化、计量和检验检测等基础工作,促进小企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杜绝无标生产;强化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推动企业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改进生产工艺,不断提高产品的档次和质量水平;及时向企业传递产品质量安全、国外技术壁垒、行业质量动态等信息,策划和开展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各种活动;针对某一区域、某一行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以及制约行业整体质量水平提高的技术瓶颈,以召开产品质量分析会、技术研讨会等形式组织专家开展质量诊断,着重在技术层面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3、狠抓重拳打假,维护市场秩序。集中开展农资、建材、汽车零配件、“地条钢”、“黑心棉”、食品、化妆品、特种设备、加油机计量、生活用品、节能产品等专项整治,全面提高我县产品质量综合水平。
(四)提高行政效能,强化“质量兴县”保障能力。
1、立足有位有为,发挥职能作用。要进一步在质量兴县的大潮中找准位置,做到有所作为。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把思想统一到实施质量兴县战略的全局上来,把认识提高到实施质量兴县战略是增强全县综合实力、推动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上来。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提升服务质量兴县的能力。三是推进管理创新,促进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职能与服务质量兴县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动人性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活动,让管理更加有效,服务更加优质。
2、围绕齐抓共管,建立长效机制。在县实施质量兴县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统一行动,各施其职,既切实履行职能,又在引导、协调、监督、服务等方面加强横向联系,做到步调一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形成齐抓共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工作局面。
3、落实目标责任,实行绩效考核。要继续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质量兴县责任体系建设,强化落实部门责任,把实施质量兴县战略各项工作纳入各部门、各单位工作目标,实行绩效考核。
4、强化质量宣传,传播质量文化。完善宣传机制,发挥导向作用,及时报道质量兴县工作的成绩,宣传我县知名品牌及其生产企业。建立统一、科学、权威、高效的质量信息发布制度,及时、主动发布信息,畅通公众质量投诉渠道,广泛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5.20世界计量日”、“质量月”、“10.14世界标准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实施不同层次的质量教育与培训,普及质量知识,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质量、关注质量、参与质量、支持质量工作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