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精神病医院院感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基层精神病医院院感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医院院内感染问题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医院管理课题。院内感染的发生不仅会增加不必要的医疗开支,对病人及院内工作人员造成损害(许多都是潜伏的,肉眼看不见的,摸不着),严重者甚至使人致残或死亡。因此,一旦发生严重的院内感染,对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都是严重的危害。加强院内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工作,对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防范医患纠纷、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促进社会和主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层精神病医院的院感管理问题,不容忽视。精神卫生法的贯彻实施,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感召。江西省重性精神病免费救治工作的大力开展,促使江西省县及县以下近二年来基层民营精神病医院建设如雨后春笋般篷勃而起。
近年来,有机会学习考察了解了一些基层精神病医院的情况,同时也对各院院感管理工作进行了一些调研,给我印象是,机构建设发展快,工作成绩当肯定,但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是客观存在的。
一、在院感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对院内感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精神病专科看的是精神病人,所需仪器设备少、简单,治的是精神病,服的是抗精神病药物,辅之以心理治疗等,做的一些检查包括注射、静滴治疗都很少,所以院感意识淡漠。
2、对院感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表现为院感管理组织有的医院建立了,有的没有建立,有的建立了形同虚设。没有开展工作。缺院感管理专职人员,有的兼职院感管理人员都没有到位。更谈不上日常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了。
3、对院感知识的学习培训不到位。
不少基层精神病医院未组织安排院感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活动,更未进行检查考核。有的对全省组织的培训学习也未派人员参加。
4、院感管理的制度建设不到位。
有些基层医院零散的可以看到一些体现院感管理方面的制度,但不够系统、不全面,有少部分基本上没有见有制度,更谈不上如何执行的问题。
5、消毒隔离制度,无菌观念,职业防护意识淡薄。
6、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传染病,院感病例,报告方面应知应会也存在问题。
7、为了达标上等纯属虚设。有的基层精神病医院设立了消毒供应室(中心),但未能正常开展工作。
8、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洗手的医院人员很少,既便上来检查指导,也不能按规范要求一步一步做到位。
9、医疗废物的处理按照规范要求,不少工作没有完全做到位。
10、对重点部位,重要环节的清洁、消毒、灭菌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仍有不少问题,也缺乏有效的院内监督手段和效力。
11、院感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比较欠缺。
二、对进一步加强基层精神病医院院感管理工作意见和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明确医院法人是医院院感管理的第一负责人。完善医院院感管理三级组织机构,切实做到有组织领导、有职责分工、有人做事、有人管事、有人监督,只有这样,院感管理工作才能常抓不懈,一件 一件落到实处。医院法人要对院感管理负总责,要为医院院感管理所需的硬件设施、软件条件以及人员配备和必要的经费支持提供保障。
2、加强院感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培训
要求全体医务人员参加。要定期组织进行,鉴于民营医院人员流动性大,对新进入医院工作的医务人员及时补课,及时组织培训、考核,直至达标、合格。学习的主要内容:○1医院感染的概念;○2医院感染的危害与现状;○3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4正确的洗手方法及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重要作用;○5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无菌技术;○6医院感染与隔离技术;○7环境卫生与医院感染管理;○8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9医院感染发生与流行的处理措施;○10传染病防治法。
3、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提高制度的执行效力。
要根据国家、省有关法规、规章和诊疗规范,技术操作规程等,结合本医院实际,制定和完善符合医院实际的可操作性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内容主要包括:清洁消毒与灭菌、隔离、手卫生、医源性感染预防与控制医源性感染监测、医源性感染暴发报告制度,一次性用品无菌医疗器械管理,医务人员职工卫生安全防护,医疗废物管理等。
制度一旦制定,就要有人抓有人管,坚决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效力,并在执行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4、加强院感的关键环节,重要部位的管理与督查工作。
○1切实把院感管理的基础性措施落实到位。
1)落实防分开原则,诊疗区、污物区、清洁区,要相对独立,标识清楚,通风良好。
2)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洗,清洁,再消毒。如有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则应先去污再清洗与消毒;清洁用具应分区使用,标志清楚,定位放置,不可混淆。
3)医疗器械、器皿、物品的消毒、灭菌应达到有关规范中的规定的要求。设立消毒供应室的,应当严格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有关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清洗、消毒、灭菌等。无菌物品、清洁物品、污染物品就当分区放置,并按要求做好包装填写,名称、编号、日期等记录。
4)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应由医院统一采购,购入时同时索取相关证明文件备查。
5)应根据消毒物品、消毒对象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消毒剂种类。
6)加强医药人员的培训,加大用药督查和点评工作力度,严格用药指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7)加强对医护人员诊疗技术操作的考核和培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各项规定。
8)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和正确率。
9)重视隔离技术,按要求使用好利器盒,切实加强医务人员自身的职业防护。
10)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技术标准,按规范要求及时做好上报工作。
○2院感重点部位的工作要切实做到位
根据基层精神医院的情况,重点部门: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精神科病房、洗漱间、卫生间、活动场所、化验室、心电图、脑电图室、超声波检查室,这些重点部位一定要按照院感管理的有关规范及基本要求把清洗、清洁、消毒、灭菌等工作做到位。
○3院感重点环节的工作要切实做到位:
1)安全注射问题:注射环境要清洁,不可一边注射,一边还有人在此打扫卫生,人来人往,要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护士操作时,在做好手卫生工作的前提下,穿工作服,带好帽子和口罩,皮肤消毒用的碘酒(碘伏)、酒精不管是一次性的小包装用具还是用密封容器盛装的,都必须按相应规定的要求做好工作,保证消毒液的有效性,皮肤的消毒,肌肉注射或打吊瓶的全过程都必须按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2)重视插管后的感染预防;
精神科的插管相对较少,有时会使用一次性导尿管导尿,至于血管内置管及食管插管在基层精神病医院用得很少,但对这方面的工作,应有足够的认识,要切实规范操作,并做好感染的有效预防工作。
5、高度重视医院医疗废物的处理,搞好医疗的污水排放及处理工作。
6、做好院感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全体医务人员重视院感,防范院感,也让广大病友及家属了解这方面知识并主动配合。
7、建议上级加强对基层精神病医院院感管理科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大对院感工作的指导和督查。
第二篇:乡镇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现状与思考
乡镇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现状与思考
农村纪检监察工作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部分,也是农村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农村党组织基数大,党员人数较多,既同群众接触最紧密,又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实施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农村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代表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搞好农村纪检监察工作,对于改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地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基层工作由指导性向服务性转变,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每年向农村投入的资金量相当大,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与之不协调的地方却越来越突出。
一、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机构不健全,基层纪检干部 “虚位”现象严重。
一是乡镇纪委班子存在有位无人的现象。由于乡镇人员流动较快,许多乡镇在纪委班子的配臵上,只强调不缺书记,对
纪委委员的配臵没有重视,一些纪委委员调离原单位后,没有及时补配人员,纪委书记“单打独斗”,造成了许多工作难开展,只有位、没有人的现象比较严重。二是村一级纪检委员存在着严重兼职现象,村纪检委员成了挂名干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文化政治素质相对较高的人大量外流,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年轻人不愿意担任村官,干部后备力量严重不足,兼职现象十分严重。如涂乍乡一共有11个基层党支部,共有党员303人,其中,乡政府党员22人,村级党员干部38人。党员年龄结构偏大,50岁以上的党员173名占57%。由于年轻党员常年在外打工,在上届的村支部换届中,有个村因为在家的党员年龄大和长期患病的多,竟然选不出一个能担任书记的党员。许多村的村支两委是一套人马,纪检委员多是党支部成员兼任,导致责权不分,监督的人就是执行的人。三是队伍管理相对滞后。首先,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没有制度化,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科学的安排。一方面,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业务培训力度不大,当前纪检监察干部专业结构是不合理的,80%的纪检监察干部都不是学财经、审计、法律等与纪检监察业务相关的专业,专业素质不高。再者,绝大部分纪检干部都是半路出家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工作经验十分欠缺。此外对农村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培训往往只停留在新进培训上,业务强化培训几乎为零。因此,通过业务培训提升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工作能力,在当前显得尤
为紧迫而重要。
(二)干部工作责任感不强,存在“缺位”的现象。
一是乡镇纪检干部人员流动性较大,干部调整比较快,在有针对性的问题上,许多干部存在怕得罪人的思想。加上乡镇纪检干部受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纪委双重管理,人、财、物属乡镇党委管,业务上受县纪委指导,这种不太合理的管理体制使乡镇纪委书记处于尴尬位臵,以至于开展工作得过且过,只要求两头莫得罪。这种用人体制主要存在以下三种弊端。一是把关不严。有的地方把纪检监察工作岗位作为安排人员的“跳板”和解决职级待遇的途径。任用纪检监察干部没有从事业的需要出发,从而导致部分干部工作不安心、不认真。二是流转不活。纪检监察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干部有必要在系统内部进行广泛的交流,以排除在一个地方工作过长带来的不利因素,并有利于干部队伍取长补短,吸收其他单位的工作经验,提高在复杂环境中开展工作的能力。但目前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的配备调动决定,县纪委没有主动权,导致系统内部上下左右的流转基本没有。三是出口不畅。近年来,基层纪检监察战线上的领导干部不断得到提拔重用,但力度仍然不大,纪检监察干部提拔使用的出口仍然不畅,严重挫伤了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农村基层组织处在农村工作最前沿,是各种矛盾的交汇点,村干部官小责任大,经济收入少,政治上发展前途不
大,导致在工作上有利的事就做,无利或得罪人的事就不做,宗旨观念淡薄,村级纪检监察工作流于形式。
(三)人员管理不到位,导致落实工作“失位”。
一是人员兼职现象严重,工作上顾此失彼。乡镇纪委书记因为是班子成员,专职工作之外也要分管许多的其他工作,有的基层把计划生育、综治、安全生产等几项“一票否决”的工作都兼管着,所以在工作上难免顾此失彼,甚至出现“种了别人地,荒了自家田”的现象。各乡镇纪委虽然选举了2-3名纪委委员,但除了纪委书记外,其余委员都是身管多职的,很少参加纪检监察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乡镇纪检监察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甚至有的乡镇纪委已多年不办案,处于“开开会议、订订报刊填报表”的状态。而村纪检干部,由于孤身作战,加上未能落实报酬,许多干部只处于挂名不做事状态。二是人员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推动不力。在基层纪检工作上,没有什么有效的硬件考核标准,只要本人没犯错误,做好和不做一个样,缺少规范的操作制度和必要的制约手段,给一部分人钻了空子,工作推动相对滞后。三是执纪环境不宽松,畏难情绪较多。当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存有畏难情绪,一项工作还未开展,自己首先就少了几分底气。具体来讲有“三怕”:一怕得罪领导。在监督检查和查办案件时,担心领导不支持,更担心查出问题领导不满意,以后工作难以
开展。二怕影响人际关系。监督上级怕遭打击报复,监督同级怕妨碍团结,监督下级怕伤和气,影响今后工作和自身的发展。担心自己管多了,干部不理解,甚至产生反感心理,使自己原本融洽的人际关系恶化了。三怕影响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怕自己管严了、限制多了,会成为干部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绊脚石”,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从而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可查可不查的案件便不了了之,从而导致工作缺乏主动性。
(四)基础建设不到位,导致工作“无位”。
多年来,由于财力有限,县一级对乡镇纪委只有工作考核,没有进行硬件配备,远远比不上计生、综治等站所的办公设施配备力度。许多乡镇纪委书记没有自己专门的办公室,更不用说其他的办公用品了。由于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工作上无位可坐,久而久之,乡级纪委书记的工作在本级党委政府工作中,在七所八站人员的心目中成了可有可无的一项工作,乡镇纪委的威信大打折扣。
二、建议意见
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工作在反腐倡廉建设的第一线,也是最前线,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所处的重要地位和纪
检监察干部履行职能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和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一)按专业化方向建设干部队伍.纪检监察工作是一件十分严肃的工作,专业性强,要求很高,这就必然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培养这样高素质的的人才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到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学习、实践才能造就。在工作规划上必须有创新的思路和具体的工作目标。一是要建立有效的人事保障机制,认真落实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要求,对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专职的纪检干部,基层党委应当根据要求明确本级纪检监察组织委员职数,并根据本单位实际选拔配备人员。二是要明确任用条件。选拔任用真正具备党性强、作风正、群众公认,并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党员干部,特别是要选拔有法律、财经等专业特长的干部。为此,要加快现行纪检监察领导体制的改革步伐,使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在乡镇纪检干部的选人用人上有更大的主动权。三是要引入竞争机制,拓宽选人渠道,实行公开推荐、聘任制等,要协同组织人事部门,严格设定“入门”条件,公开招聘纪检监察干部。四是要建立纪检干部交流征求意见制。为配合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保持纪检监察系统的相对独立,维护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稳定十分重要。在实际工作
中,非法定因素,不能随意将纪检监察干部调离纪检监察系统,只要纪检监察干部能适应形势要求,其本人又愿意,可以允许其长期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在纪检监察干部没有犯错误,又能胜任纪检监察工作的前提下,若要将纪检监察干部调离纪检监察系统,事前应征得其本人和上级纪委的同意。五是要建立健全联查联办案件制度,抽调部分业务能力强的基层纪委书记组成调查组进行交叉查处、联合办案。无案时,各自回到原单位抓其它工作。这既可解决基层发案单位查处力量不足的问题,也可解决各基层单位其它工作不丢的问题,既提高了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又锻炼了基层纪委书记的办案能力,更提高了纪检监察干部的整体素质。
(二)强化监督考核,规范内部管理。纪检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仅要将自己的工作臵于各种有效的外在监督之下,更要建立健全坚强有力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切实解决当前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要强化监督意识。认真开展《两个条例》等党纪条规的学习宣传工作,严格落实群众举报保密制度和实行举报查实奖励制度,努力营造良好的监督氛围,畅通监督渠道,建立完善群众举报热线电话、明查暗访、纪检案件公开审理、来信来访定期分析通报、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等制度,适时公布监督结果。其次,要完善监督制度;一是建立监督工作领导责任制。明确各级纪委领导应负 的实施纪检监察干部监督的责任,建立监督失察责任追究制度,二是建立监督激励机制。对群众举报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经查属实,一方面要严肃处臵纪检监察干部,另一方面要给予举报者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不断强化群众监督的制度和安全保障。三是建立纪检监察工作作风评议制度。在党内开展对纪检监察工作和纪检监察干部民主评议活动,将评议结果纳入纪委和干部考核内容,作为纪检监察工作考核和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第三,要严格考核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科学考核评价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工作实绩,充分调动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工作热情,推动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不断开拓新的局面。考核要把政治表现放在首位,同时注重干部业绩考评,实行目标化管理。要以强化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工作责任,注重业绩考评为着力点,按照责任目标、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奖惩“四位一体”的思路,不断完善修订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工作考核细则等各项工作制度。考核奖罚要分明,要拉大档次,不断增强纪检监察干部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以时不我待的工作态度干好事、干成事。
(三)积极探索和构建干部使用交流机制。要十分重视纪检监察干部的交流。纪检监察干部的交流包括向外系统交流和本系统内交流。以往我们更注重向系统外交流干部,系统内交流反而是薄弱环节。为此,在做好纪检监察干部向外系统交流
工作的同时,更要加强纪检监察干部在本系统内的交流工作,并逐渐形成制度。一是明确交流条件,规范交流形式。交流形式有培养性交流、调整性交流、回顾性交流、轮换性交流和照顾性交流等。二是实行定期交流制,把集中交流与日常交流有机结合起来。目前,上下机关之间,贫困乡镇与富裕乡镇之间,条块之间的交流很少,容易导致因升迁无望而产生惰性,必须定期进行考核,有计划地、集中统一地安排条件相对较好的部门的纪检干部,到环境较复杂、条件较艰苦的部门和乡镇进行培养性交流或挂职锻炼,选调条件艰苦单位的优秀纪检干部到上级纪委或其他部门任职,对在交流过程中表现平庸,群众反映较大的干部,要强化惩诫措施,给予诫免、待岗,甚至降撤职处理。
(四)试行基层纪委书记垂直(统一)管理体制。即基层纪委书记在上级纪委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纪委书记直接对上一级纪委负责。这有利于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开展,特别是有利于对同级党委和“一把手”的监督。基于这种思考的理由是:同是各级纪委在同级党委领导下的管理体制,基层纪委与其上级纪委有其特殊性。上级各级纪委是常委会制,有其独立的领导班子和赋予一定的权力,同级党委领导是原则领导,重大问题、重大事项决策决定的领导。而基层纪委除乡镇纪委有委员会外,没有独立的领导班子,只有纪委书
记一人,赋予的权力也有限,特别是同级党委的领导是具体的领导,直接的领导,纪委书记在党委特别是“一把手”领导之下,这是基层纪委对同级党委监督不力的重要原因。在这种管理体制及特殊情况下,基层纪委主要权力掌握在同级党委和“一把手”手中,对其不能也不敢监督,在对权力失去监督中,致使个别单位和乡镇“一把手”消极腐败行为蔓延。如实行基层纪委书记“垂直(统一)管理体制”,就能较好解决这些问题,至少从管理体制上可以解决对同级党委特别是“一把手”监督不力的问题。(江世炎 李青 石敦)
新时期基层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情况的思考
当前,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经济建设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县整个社会面临转型,各种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贪污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反腐倡廉建设形势不容乐观。与此相对的则是我县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相对落后。尽管在上级纪委和省市县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共屯留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及各乡镇纪委、县直单位纪检组,积极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勇于探索党政监督的新方式新途径,为屯留县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平稳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仍然不能够完全满足新的反腐倡廉形势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基层纪检干部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加强我县党风廉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机关建设情况
根据上级要求,我县纪委监察局于2007年分设。目前共有编制24人,其中行政编制16人,事业编制5人,工勤人员3人,实有工作人员25人,其中行政编制19人,事业编制5人,工勤人员1人,另有由各乡镇、部门和单位临时借调人员12名。
纪委班子成员共计7人,其中书记、副书记3人,纪委常委4人。监察局班子成员共计5人,局长1人(由县纪委副书记兼任),副局长4人(其中1人由纪委常委兼任)。
目前,我县纪委监察局内设机构共计10个,均为科级建制,分别是:办公室、信访室、检查室、宣教室、纠风室、审理室、党风室、效能室、执法室、农廉办;事业机构1个:干部教育培训中心。
在机关经费方面,我县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县纪委监察局机关以行政人员5000元/年、事业人员2000元/年的标准执行。
二、乡镇纪委及派驻机构建设情况
目前,我县全部14个乡(镇)党委、开发区管委会均设立纪检监察机构,共设有专职纪委书记14名;县直单位共计派驻纪检组25个,设有纪检组长25名。
近年来,根据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际,我县在全县294个行政村全部设立了农村纪检监督小组。由村民选出一名村干部、一名党员和一名群众充任农村纪检监督员,组成农村纪检监督小组,由县纪委监察局统一培训后上岗,主要起到沟通、调解和宣传作用。
三、存在问题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县纪检监察机关建设情况总体良好,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县乡村的三级纪检监察体系,同时,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也得到不断壮大。但是,仍在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归纳来讲,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是机关编制数偏少,不能完全与当前纪检监察工作相适应。目前,我县纪委监察局承担着信访、宣传教育、案件查处、纠风、行政效能监察、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其他日常工作等多项工作,工作任务较重,但机关编制总数仅为24
人,平均每个科室和事业机构只能配备1到2名工作人员,部分科室甚至没有专职室主任,人员明显不足,限制了工作的深入开展。人员配置较少的问题在乡镇纪委和县直纪检组表现尤为明显,乡镇纪委编制不落实、人员少、力量不足的问题突出。目前,我县很多乡镇纪委只有一名纪检书记,没有专职纪检干部,甚至兼职纪检干部也落实不到位。乡镇纪委几乎成了空设机构,处于无编制、无人员的尴尬窘境。这种状况明显影响乡镇纪委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纪检干部兼职过多。整体上看,“一个机构一个人,一个人员多个岗”的情况在乡镇纪委中很普遍。乡镇纪检书记大多是本乡镇的班子成员,身兼多职,“兼而不专”造成“兼而不管”,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抓反腐倡廉建设。
二是干部综合素质偏低。目前,我县纪检干部相当一部分学历层次较低、年龄偏大,加上经费水平的限制,受专业培训的机会少,综合素质不高,业务能力较弱。特别是在乡镇一级,有的纪检干部由于自身素质以及种种客观原因的限制,几乎不会协助乡镇党委抓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有的不懂办案也不会办案,定性不准,处分畸轻畸重的问题时有发生;
三是经费紧张,不能与纪检监察工作任务相适应。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案件查处、宣传教育、行政监察等工作的投入不断加大,但目前我县纪委监察局经费标准较低,不能完全满足工作需要;
四是部分机关单位纪检组的人事管理权限不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国税、地税、工商、质监以及电力、金融等垂直管理部门和单位的纪检组长的人事管理权限没有归属于县纪委监察局,而是归属于上级对口部门单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工作步调不一致、进展不力的问题。
五是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责任意识淡薄,工作落实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对纪检监察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不够强,对上级的指示照搬照抄,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如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方式方法上,与当前的中心工作结合度不够紧,与人民群
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相关度不够强,给广大人民群众的总体感觉是流于形式的较多,惩处的力度不大。此外,个别纪检监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存有畏难情绪,既怕得罪领导又怕影响人际关系,从而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可查可不查的案件往往不了了之。
四、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部分领导观念落后、认识不到位
一是有的领导对开展纪检监察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只要经济搞上去了,小问题查不查无所谓,对于纪检监察工作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认识不足;二是部分基层主要领导存在求稳怕乱心理,对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存在片面认识,认为抓的力度大、查的案件多会损害党委、政府形象,影响经济发展,挫伤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不敢大胆放手开展工作,更难以有所创新,影响了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建设。
(二)机构规格缺少权威性,干部专职不专用
多年来,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的机构建制一直沿用中纪委、中组部《关于党的各级纪委内部机构和干部职务设置的若干规定》(中纪发[1988]8号文件),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和不合理性,纪检监察干部低职数、低规格配备的现象等屡屡出现,很大程度上削减了纪检监察机关的威信,严重影响了纪检监察系统的干部队伍建设。
另一方面,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专职不专用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一点在乡镇纪委和县直单位纪检组表现尤为突出,虽然大部分乡镇、单位的纪检监察组织都选举配备了纪委委员,但很多地方除了纪委书记外,其他委员实际上都是挂名的,一般不参加纪检监察工作;有的纪委书记虽然是专职,但却因为是乡镇(机关)班子成员,还分管着党务、综治、宣传等工作,以致无暇顾及本职工作,往往是“种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家的地”,很难保证专职专用。因此,一些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对本职工作虚以应付,办案经验不足、质量不高,影响了业务能力的提高。
(三)体制上不合理,缺少专业性
当前纪检监察组织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已经不完全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领导体制设置不合理。从纪检监察组织的领导关系看,都是受双重领导,一方面受同级党委的领导,另一方面还要受上级纪委的领导。在实际工作中,要真正监督同级党委领导却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工作中经常出现“畏难情绪、怕得罪人”的现象。
其次,纪检监察机关是专司党内监督的执纪执法机关,其职能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应参照公检法的模式走专业化管理的道路。但是当前,纪检监察机关既没有权威的执法主体资格,也没有严格的准入制度,更没有过硬的经费保障措施,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管理上的常规化,导致了当前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难以专业化。
(四)教育培训不到位
在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教育中,还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图形式、走过场的现象依然存在。大多数纪检监察干部知识更新不快,一方面自身学习不努力,往往以工作忙为借口,学习上缺乏韧劲、钻劲,缺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意识;另一方面,给予必要的培训机会相对较少,这是导致素质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五、全面创新,狠抓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针对目前我县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措施,狠抓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保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
一、理顺纪检监察干部管理体制,从制度上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党中央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向全党发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号召,新形势、新任务对做好新时期的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完成好新任务,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更上一个新水平,就必须适当增加机关编制数量,适当提高经费执行标准,为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人力、物力上的保障;就必须进一步理顺纪检监察干部管理体制,明确权限、归属,形成团结统一、步调一致的一个整体,为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推进提供体制机制上的保障。
二、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工作制度。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要结合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和工作实际,努力创新反腐倡廉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检查指导制度。由县纪委牵头,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基层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基层纪检监察组织进行业务指导。这既可解决部分基层党委对纪检监察工作的不重视,又可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二是建立健全联查联办案件制度,抽调部分业务能力强的基层纪委书记组成调查组进行交叉查处、联合办案。无案时,各自回到原单位抓其它工作。这既可解决基层发案单位查处力量不足的问题,也可解决各基层单位其它工作不丢的问题;既可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又可以锻炼基层纪委书记的办案能力;既可防止发案单位领导“说情”和亲情友情关系,又可避免基层纪委书记的“困扰”,可谓一举多得。
三、转变思想观念,切实发挥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首先,群众利益无小事。基层纪检干部工作在第一线也是最前线,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人民群众的疾苦、困难、难点和热点问题,对于人民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呼声,对于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腐败作为,需要基层纪检干部进行反映和处理,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其次,基层纪检干部担负着繁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许多政策规定需要他们去上传下达,许多工作任务需要他们去贯彻部署并组织完成。因此,各级领导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所处的重要地位和纪检监察干部履行职能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发挥纪检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四、要着眼于提高整体素质,建立干部队伍建设长效机制。一是要坚持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二是要增强创新意识、大局意识、法制意识,坚持正义感,严于律已,依法办事;三是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改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四是要采取综合的、专项的措施强化业
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知识素养;五是要通过参加实践锻炼、调查研究和经验交流等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六是要严格选调干部,严把质量关,使基层纪检干部队伍结构更趋合理、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五、加强内部监督管理,保证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一要健全内部监督的预警机制,加强事前监督,防患于未然,及时发现苗头,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二要坚持“三个结合”,即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党内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上级监督与同级监督相结合;三要突出内部监督管理的重点,把重要岗位、重要部门的领导干部等作为监督重点对象;四要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干部的社交、生活领域,注意八小时以外的监督,防微杜渐,健康发展。
“正人先正己”,只有把“严”字始终贯穿于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细节之中,严格落实中央的各项规定,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可亲、可敬、可信”的良好形象,才能把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真正建设成为一支党和人民信赖的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从而推动我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加强基层纪检干部队伍建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视。拒腐防变也是一种执政能力,加强基层党的纪检干部队伍建设,就是要提高党在基层的拒腐防变的能力。在全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形势下,作为基层党组织应加强对纪检干部队伍的建设,把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抓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在基层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到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的稳固。而在现实中,基层党员、干部队伍违法乱纪、以权谋私、损公肥私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农村党员中赌博、违反计划生育等问题也较为严重。在基层惩治腐败问题,规范有关规章制度问题,对党员干部的监督问题等都需要一支德才兼备的纪检干部队伍去探索、去解决。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纪检干部队伍建设非常重要。新时期基层纪检干部应具有的素质。要有较强的政治理论素质。基层纪检干部担负着基层的纪检工作,担负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任。基层纪检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一个基层党组织的党风党纪能否做好。基层纪检干部所具有的政治素养主要应体现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水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政治敏感性、政策水平、工作敏锐性等方面。只有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才能坚持社会主义
不动摇;只有系统领会邓小平理论,才能深入全面了解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只有政治敏感性,才能时刻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只有掌握党的政策,才能贯彻执行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工作敏锐性,才能抓住每个时期的工作重点。要有较强的纪检业务知识水平。基层纪检工作业务性比较强,作为基层纪检干部主要应掌握以下业务知识:党纪、政纪条规,党章知识,党的纪律处分条例,党内监督条例,党的基础知识,党员、干部管理教育内容等,而且还要熟悉处理案件的程序、权限和有关手续。要有较强的办案能力。基层纪检工作涉及面广,不仅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实,同时要查处各类违纪案件,不仅有党纪、政纪方面的问题要查处,又有组织、人事、惩戒、职级待遇问题要处理,还涉及到党纪、政纪与法纪的衔接问题。因此,基层纪检干部在学习业务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查处案件的实践锻炼和提高。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要做好基层纪检工作,基层纪检干部首先要有清
晰的工作思路。其次要把工作思路组织实施好,在工作中要讲究方法,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协调好上下之间的关系,争取上下级对你工作的支持。再次,要及时检查督查,要把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查相结合,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要及时督办,把检查督查工作作为重要手段。要有较强的勤政廉政意识。基层纪检干部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要有勤奋工作的态度,要有不怕得罪人的思想,要敢于查处违纪违法党员。同时,要带头保持清政廉洁,做廉政的表率。作为纪检干部,首先在廉政问题上自身必须过得硬,要做到廉洁自律,要清清白白的做官,堂堂正正做人;要正确使用好手中的权力,要把权力用于为党的工作上、为群众的服务上、为反腐败的工作上,而决不能以权谋私,在工作中还要讲原则,讲党性,树党的干部公正不阿的良好形象。采取措施,努力提高基层纪检干部的整体素质。要提高学习能力。一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使理论知识运用于工作的实践中来,二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新的党纪处分条例和党内监督
条例在今年开始试行后,业务知识有了新变化,对两个条例要原原本本地学习,同时要精通党纪业务知识,三要学习其它各方面的知识,现在知识更新的比较快,如电脑知识、WTO知识以及其它一些新的知识都需要学习掌握一些,以适应新形势下纪检工作的需要。要提高调研能力。基层纪检干部需要通过调查研究,看实情、听实话、摸实情,通过调查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通过现象看本质,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用于指导实践。要提高办案能力。要查处违纪案件,就必须有较强的办案能力,在新形势下,基层党员干部违纪的倾向也越来越隐蔽,手段也越来越高明,这就需要纪检干部慧眼识破,那就得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查处案件的能力。要提高执行能力。基层纪检干部在政治上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不折不扣地执行班子集体的决策,确保完成分管的纪检工作任务,同时要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手法,要坚持党性原则不动摇。要提高拒腐能力。作为纪检干部特别要珍惜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要保持纪检
干部这种特殊身份的纯洁性,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真正做到慎权、慎独、慎行。真正成为一名反腐败战线的廉政楷模。在新形势下,纪检工作将面临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基层纪检干部面临的工作任务和压力也将越来越大,作为一名基层纪检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要不断学习,丰富知识面。不断锻炼,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不断进取,积极探索基层纪检工作新路子。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纪律保证作出努力。
浅谈新时期如何开展乡镇纪检工作
乡镇纪委是我们党和政府最基层的一级纪检监察机构,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面对生活和工作在农村一线的党员、干部,承担着保持政治稳定、服务经济发展、保护群众利益的重要职能,是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最积极、最重要、最现实的力量,是我们党和政府纪检监察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乡镇纪委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进而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信任度。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许多新的问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乡镇纪委的工作显得
越来越重要。因此,必须加强乡镇纪委建设,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近几年来,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基层纪检工作,乡镇纪委开展了规范化建设,从配备专职纪检干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完善工作制度等方面全面加强了乡镇纪委工作,改善了基层纪检工作环境,促进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和农村基层群众期望值的不断升高,制约乡镇纪委工作开展的因素还是存在。
一、乡镇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乡镇纪检监察职能认识不够。乡镇党委对纪检监察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的监管力度通常不如抓经济和其他工作的力度大,认为反正有纪检部门在抓,在工作精力投入上时有不足,导致出现都管不深入、管不到位的现象。而且,相当多数的一部分人认为乡镇纪检组织和工作不过是个形式,只要不出问题,应付上级的检查和考核就是全部的工作,没有真正把乡镇纪检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和高度,特别是乡镇纪检工作没有得到准确定位和很好落实。
(二)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在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的新形势下,对乡镇纪检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但现行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软化现象,乡镇纪检组织的职能作用很难得到充分发挥,纪检干部的工作很难开展。特别是在履行监察职能中,虽有上级赋予的权力,但是由于机制原因,实践中无法也无力监督,造成实际上监督权力的软弱无力。
(三)纪检干部工作不专,兼职问题突出。乡镇纪检干部,特别是纪委书记兼职过多,至少存在以下方面的不利因素:一是工作不专,兼职过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对乡镇干部工作现状的真实写照。乡镇纪委书记由于领导职数限制,同样出现分管工作较多的问题。乡镇纪委书记除了负责纪检工作外,还分管了组织、宣传、信访、党政办公室、农村工作片片长等。这就造成了纪委书记由“负责”变成了“分管”,“专职”变成了“兼职”,“本职”工作变成了“副业”。其他的纪检干部也都是兼职的,成份比较复杂。因此,乡镇纪检干部除分管纪检工作外,还分管这样那样的其他工作,其他业务工作的繁忙,影响了抓纪检工作的力度。
(四)纪检干部队伍素质仍需继续提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乡镇纪检干部队伍,是搞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如何提高乡镇纪检干部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关键。纪检监察工作的专业性和政策性很强,因此需要纪检监
察干部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然而,现在的乡镇纪检干部面对新时期的纪检工作还缺少新的工作思路和强有力的工作力度,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离工作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易造成工作脱节和工作局面打不开的现象。
(五)乡镇纪检工作的环境较为复杂。当前,纪检监察工作在大多数党员干部的心目中仍然是一项敏感而尖锐的工作,简单的认为搞纪检就是整人,造成在实际工作中处处都有抵触和畏惧的情绪存在,对纪检监察工作中“教育为主”的主导方向反而视而不见,对平时的教育学习不太重视,出现问题后反而采取逃避和抗拒的态度,因此造成思想松懈和放任自流的问题。
二、加强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当前,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要从提高认识入手,着力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切实加强基层纪检组织和纪检干部队伍建设。
(一)提高领导重视程度。取得党委重视,特别是党委主要领导重视是做好乡镇纪检工作的前提。如今,乡镇纪委受区纪委和乡镇党委的双重领导,领导力量的纵横整合,消弱了乡镇纪委贯彻落实各项工作的力度。因此,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纪检各项业务工作时,镇党委主要领导支持非常重要。
(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管理体制。在现行管理体制下,乡镇纪检监察组织的职能作用很难得到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很难开展,要加强区纪委对乡镇纪委的领导,特别是要提高乡镇纪委书记在党委中的地位,增强纪委书记的威信,提高纪委书记在党委中的话语权。同时,要为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这有利于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开展。
(三)重视乡镇纪检干部队伍交流。建立一项规范性的正常交流制度,明确交流条件,规范交流形式,实行定期交流制,使纪检干部经历多方面的磨练,快速健康成长。同时,在提拔干部上要对乡镇纪检干部特殊照顾。此外,对于素质低下、不胜任现职、平时表现差、群众意见大的乡镇纪检干部,通过制定刚性政策条规,调整出乡镇纪检干部队伍,推进这支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加强纪检队伍自身建设。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先进性要求,继续开展“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乡镇纪检干部队伍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乡镇纪检干部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加强党性锻炼,自觉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遵纪守法,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经受住各种考验,达到建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的目标,树立乡镇纪检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
(五)实现乡镇纪检组织独立性。针对乡镇纪检干部兼职过多的问题,应从强化纪检工作的角度,适当减轻乡镇纪检干部、特别是纪委书记分管的其他工作。只有纪委书记具备了独立性,才能真正实现乡镇纪检监督机构的独立性,才能切实增强纪委书记主抓纪检工作的能力。
第三篇:县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基层文化建设是建设文化大县的基础。搞好基层文化工作,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XX是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文化已成为XX三个文明建设的特色和亮点。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XX基层文化工作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全县文
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方兴未艾之际,基层文化建设这块相对薄弱的领域怎样抓?最近,我们对XX基层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在市县各级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XX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文化生活空前活跃,文化产品日益丰富,人才队伍不断扩大,文化市场日趋繁荣,文化大县建设迈出了矫健的步伐。[本文来源于大秘
书网-http://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
1、区域文化建设得以加快。XX县充分发挥县城文化辐射功能,以带动乡镇文化建设,促进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全县14个镇均建有文化站,也都辟有文化活动阵地,总建筑面积18803平方米,其中文化活动用房建筑面积12712平方米;镇文化站图书馆(室)藏书总数22.9万册;镇文化站分别辟有展览、图书、游艺、棋牌等文化活动厅室,配备有相应的活动器材,并正常开放;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每年的大中型文化活动均在5次以上。区划调整后被撤并的原文化站仍旧保留文化活动阵地,并作为文化站的分部正常开放。以雅周镇顾昌明为代表的家庭文化室,全县涌现出10多个,已成为全县农村文化建设的靓丽风景。
县文化馆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占地7.6亩,建筑面积3296平方米。辟有展览厅、歌舞厅、录像厅、棋牌厅、书场、舞蹈房、钢琴培训房、剧场等文化活动厅室及改造一新的露天文化广场,各厅室文化活动器材基本齐备,均正常开展活动。
县图书馆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占地13.36亩,建筑面积4080平方米,辟有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外借室、典藏室和少儿文学艺术培训中心等活动厅室,2002年又新建了少儿图书馆,并初步实施了微机自动化管理。馆藏图书22万册,订阅报刊355种。博物馆完成了联合抗日座谈会会址等维修;影剧公司改造了电影院;大戏院完成了抗震加固工程。全县县、镇、村三级文化网络继续巩固和逐步完善。
2、群众文化工作得以活跃。XX县文化活动丰富活跃,内部管理严谨有序。县文化艺术工作实行了县文化艺术科、县剧目室、县文化馆、镇文化站“几个轮子一齐转”,专业、业余一体化,县城、集镇整体联动的做法,妥善处理了专业与群文、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有效地整合了全县的文化资源,使其发挥出社会文化的最佳效能。XX花鼓、XX龙舞已逐渐成为全县乃至全省群文活动的品牌,也成为当地人民群众深深喜爱的文化活动样式。XX县在2002年成功申报“江苏省民间艺术之乡”基础上,去年3月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龙舞之乡”。XX文化工作者以“多出精品、争获大奖、丰富活动、创造特色”为目标,树立精品意识,倡导创新精神,繁荣文艺创作。20多年来,坚持举办的一年一度的群众文艺创作节(剧)目会(调)演,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群文创作、演艺人才,不断充实和丰富了群文活动,使XX的社文舞台始终保持着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据统计,近年来XX县基层文化工作者在县以上发表、参演、参展、参赛的文艺作品平均1000件以上。
3、精神产品生产得以繁荣。近年来,XX县推荐的广播剧《小凉山上的婚礼》,电视专题片《无声的渴望》,歌曲《大江南》均获市“五个一工程奖”。话剧《书生意气》在市文化局征集的100多部剧本中脱颖而出;越剧《女儿湖》定为参加省戏剧节剧目和参加江苏省“五个一工程”评选剧目;纪实文学《XX老师》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4、文化体制改革得以推进。XX县已基本完成了公益型事业的改革。县影剧公司、大戏院、文化剧场转企改制推进到位。去年下半年,重点对歌舞剧团实施了公有民营改制。整个改制工作由于宣传发动深入,具体操作规范,既保证了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又赢得了改制单位干部职工的理解和支持。目前,各改制单位经营正常,改革有效地激发了新的机制和活力。
回顾近几年XX县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留给我们的启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创建促进发展。近年来,XX县紧紧抓住创建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乡镇和群文先进县以及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这一契机,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等方面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飞跃。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是创建给了我们发展的机遇。
二是以服务赢得地位。XX基层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人
第四篇:基层司法所司法行政工作现状与思考
乡镇司法所司法行政工作 现状与对策探析
2009年,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司法所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乡镇司法所是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司法局的派出机构,实行县司法局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双重管理,以司法局为主的管理体制。负责指导管理和组织实施本辖区的司法行政各项业务工作,主要承担九项职能;(1)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参与调解疑难、复杂民间纠纷;(2)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组织开展对非监禁服刑人员的管理、教育和帮助;(3)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4)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5)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6)组织开展基层依法治理工作,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7)协助基层政府处理社会矛盾纠纷;(8)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9)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交办的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关工作。
但是,目前就乡镇司法所的工作现状来讲,处境让人担忧,一片片希望在等待中落空,一颗颗红心在岁月中褪色,一名司法人对司法事业的热爱化为虚有,在夹缝中不断挣扎。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在化解民间纠纷、解决人民内部 矛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的作用,通过七年从事司法行政工作的亲身经历,分析了司法所司法行政工作的现状和带有普遍性制约发展的原因,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一、基层司法所司法行政工作现状
(一)乡镇都设立了司法所,大多数办公场所与综治办合署办公,办公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但缺少照相机等影像设备。
(二)司法所管理体制不顺,司法所人员占司法行政编制,而司法局又不能直接管理和领导,司法所受乡镇政府的直接领导,县司法局只能给以必要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为主。司法所工作人员纳入乡政府统一考核管理,工作人员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乡镇中心工作上,司法行政业务工作开展不够经常,只靠晚上加班弥补资料和考核前临时突击完成,司法所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
(三)从基层司法所有些工作人员来看,专业理论知识、业务水平较低慢,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思想上认为同属政法职能部门在一个县工作,与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相比,在职务晋升、福利待遇、工作条件、交通通讯设施、办公经费等方面都有太大的差距,队伍思想不稳,影响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
二、对策探析
中央多次提出要加强基层‚两所一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建设,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部门要牢固树立强基固本的思想,切实加强‘两所一庭’的组织建设、业务建 设、队伍建设和基本设施建设。这些都充分说明党中央对司法所作用的认识是肯定的,是非常重视的。鉴于此,我们提出几点加强司法所建设的建议:
(一)切实加强领导,提高对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认识。基层司法所、法律服务所是司法行政工作的最前沿阵地,基层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司法行政事业的成败。基层稳,则全局稳;基础牢,则事业兴。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乡镇党委政府要把基层人民调解、普法宣传、法律服务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专项安排,定期检查督促,完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二)进一步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杜绝‚管事情不管人,管人不管事‛的不合理局面,要严格按照司法所作为县司法局的派出机构,落实‚机构独立、编制单列、职能强化、管理规范‛的要求,认真落实政法专项编制,增加所内人员编制。双重管理的体制让我们迷失方向,在局里,要求我们和乡镇沟通,这是你们乡镇上的事情;在乡镇上,你们要请局里想办法,这是你们局里自己的事情,彻底解决‚两张皮‛问题。
(三)提高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的行政级别及相关待遇。应保证与派出所、法庭相同的待遇。基层司法工作人员的辛苦可能只有自己才知道,同为‚一庭两所‛的他们却能享受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经济待遇,不能弱化了基层司法行政干部的行政级别待遇。
(四)保障司法所日常工作经费。要确保司法经费的渠道通畅,避免出现经费不足,四处截流,名不实至的现象。希望 各级政府根据上级要求在财政计划中足额的列出专项经费,从而保证司法行政工作的深入开展,不要让我们在网络里寻找法制宣传,在白纸上书写走访记录。
(五)司法所要经常开门办公,干部统一着装、统一车辆使用,提升司法所形象。着装标志明显,有利于司法所开展各项工作,尤其是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以及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工作。
(六)加强司法所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在知识日新月异、时代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我们应该经常性地举办范围不同、层次不同的专业培训、业务交流等活动,通过活动,不断加强学习、交流,不断提高司法队伍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司法队伍的战斗力。
以上,是本人作为一名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对目前所了解的局部基层司法所现状的个人想法,及对未来的奢望,请勿见笑。
第五篇:浅议基层adr监测的现状与思考
浅议基层adr监测的现状与思考
药品能治病但也可能有有害的反应,我们常常把这类有害的反应叫药品不良反应(英文adversedrugreaction,缩写为adr)。国际上给药品不良反应下的定义为: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意料之外的反应。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现阶段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主要在药品使用和经营环节开展。
一、基层adr监测的现状
近年来,基层药品监管部门对adr监测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收效并不是很明显,大体可归纳为“四个不”。
一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率不高。按who的要求,每十万人口年均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为20~40份,而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率大概只有这一比例的十分之一,基层就更少。像铅山县目前有40多万人,根据市局的要求,2005年全县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8份,2006年的要求是58份,虽然有很大的提高但还是与与who的要求相差很远。
二是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的质量不高。由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异常复杂,需要监测人员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正确判断。一些少见的药品不良反应更需要监测人员有渊博的药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经过认真的因果分析评价才能做出结论。所以药品不良反应的搜集、分析、判断、填报是一项既严肃又很专业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假。但检查表明,当前基层监测人员的敏感性、责任感和工作能力都不够,当出现不良反应时,不少监测人员只是简单地填一些信息,对缺少的信息或必需的信息根本不做必要的调查记录,报表内容的完整性无法保证,更谈不上客观性、真实性及科学性。
三是各药品经营、使用机构工作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还不强。基层不少医疗机构的负责人仍然对adr的认识还不够,不能正确理解adr工作的含义,怕上报多了,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少数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把药品不良反应等同于医疗事故或药品质量事故,怕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对有不良反应的信息和病例敷衍塘塞,隐瞒不报,再加上这项工作不能给本单位创造经济利益,反而还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觉得不划算。因此对待这项工作的积极性始终不高。
四是个别adr监测人员对adr上报工作的责任意识不强。一些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片面认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只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事,无人抓,无人管,就是出现了药品不良反应情况也是听之任之,不主动收集上报;还有的单位嫌此项工作繁琐,不愿详细记录,分析填报。
二、对如何加强基层adr工作的思考
如何加强基层adr监测工作,本人觉得应该抓好“四个加强”。
一是加强监测网络的建设。就目前来说,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不但要求地方药品监管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建立区域性监测中心,还要求区域内各医疗机构、保健防疫部门、药品经营企业建立相应的监测机构或小组。而且,无论是监测中心还是监测小组,都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监测人员,药品监管部门还应有专人负责监测工作的部署和开展,并加强与各监测点监测人员的联系,以此形成一张横向扩展、纵向延伸的监测网络。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着手考虑组建各级adr监测中心其目的就是加强adr监测网络的建设。
二是要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如建立药品不良反应奖励制度。对及时搜集、整理、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做出贡献的人员和单位,应给予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不及时,甚至隐瞒不报以致造成不良后果的单位和个人,则应进行警告、通报,直至处罚。我省局前不久就对在adr监测工作中做的好的单位进行了表彰,这也充分体现了省局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建立报告程序和监测管理制度。地方药品监管部门应制定一个便捷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程序,尤其要大力推广网络报告系统,确保报告的及时性;辖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和各监测点则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如程序管理制度、人员分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报告填写制度等,以确保监测工作的制度化,保障报告的完整性、真实性。
三是要加强对adr监测工作的宣传。鉴于目前基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意识及能力不强这一事实,药品监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涉药单位工作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使他们树立责任意识,养成自觉报告和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的习惯、提醒消费者注意药品不良反应的习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仅靠涉药单位的参与是不够的,加之用药者是第一个发现药品不良反应的主体,所以在对涉药单位加强宣传的同时,更要面向全社会进行宣传,不断强化大众的安全用药意识,使其知晓报告途径,在用药后感觉不适能及时向医务人员或销售人员反映。这也是我们发现药品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是加强对adr监测人员的培训。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要求监测人员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因此,培养大批专业人才,主管部门责无旁贷。地方药品监管部门要在总结以往培训经验的基础上,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对辖区所有监测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适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加强培训力度,切实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为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质量和深入开
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