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昆明市政府97号令(定稿)
昆明市人民政府令
第97号
《昆明市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3月2日市政府第152次常务会研究同意,现予公布,自2010年4月2日起施行。
市长 张祖林
二〇一〇年三月二日
昆明市土地储备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加强土地宏观调控,规范土地市场运行,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和城市土地经营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发〔2001〕15号)和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颁发的《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7〕27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储备及其管理,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土地储备,是指市和县(市)区政府为实现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目标,依法取得土地,进行前期开发整理、储存以备供应土地的行为。
第四条 市、县(市)区政府批准成立的土地储备机构具体负责土地储备工作;国土部门负责土地征收转用报批、权证发放登
记等相关工作;各县(市)区政府负责征收转用组件报批、组织实施征地拆迁等。
土地储备机构可以委托经市、县(市)区政府批准、符合条件的公司进行土地储备工作的具体实施,签订委托合同,并按合同支付管理费。
第五条 本市土地储备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收储、统一整理、统一供应、统一管理,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除国家、省、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用地外,未经储备的土地一律不得供应。
第六条 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市级土地储备机构牵头,国土部门、财政部门和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按月交换土地储备供应数量、资金收支和土地储备机构贷款等相关信息。
第七条 建立土地储备支出审核与拨付制度。土地储备机构及受托进行土地储备的公司严格控制土地储备支出,财政部门及时拨付土地储备支出;财政部门或审计部门组织相关评审。第二章 土地储备机构及其管理职责
第八条 市政府确定的市级土地储备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和管理全市土地储备相关工作,编制全市土地利用、收储、整理、供应等规划和计划。主要负责实施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和呈贡县(以下简称“四区一县”)范围内以及市政府确定的跨县(市)区重点项目周边及配套土地的储备工作。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滇池旅游度假区根据需要,经市政府批准,可以设立土地储备机构,在本区域内行使土地储备工作职责并接受市土地储备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统筹管理。
除四区一县和三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区,其他县(市)区各设立一个土地储备机构,负责属地辖区范围内的土地储备工作,并接受市土地储备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统筹管理。
市级土地储备机构对县(市)区土地储备机构进行业务指导,统筹土地收储、整理、供应的规划与计划管理、信息管理。市与县(市)区两级土地储备机构可以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签订联合储备协议,约定土地收储、整理和收入分配,进行县(市)区的土地储备。
第九条 昆明市土地储备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储委会”)是市政府实施土地储备工作的领导和决策机构,负责全市土地储备工作的领导和决策,研究制定土地储备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审议和批准土地规划储备范围、年度土地储备计划、年度土地储备供应计划和土地储备实施方案等,负责对重大土地储备事项进行决策部署。
市储委会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全会,也可根据工作需要适时组织召开。市储委会及其成员单位职责,另行规定。第十条 市储委会办公室设在市级土地储备机构,负责市储委会的日常工作;指导、统筹和督促各县(市)区政府和土地储备机构、市级各相关部门开展土地储备工作;收集、研究土地市场动态和土地政策;定期汇总分析全市土地储备工作进展情况并向市储委会汇报;完成市储委会交办的其他工作。第三章 计划和管理
第十一条 市、县(市)区土地储备机构应当根据土地市场调控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确定储备规模,优先储备闲置、空闲和低效利用的国有存量建设用地,以及列入城乡建设规划的基础设施周边土地、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等项目涉及的土地。
第十二条 土地储备实行计划管理。土地储备和供应计划由土地储备机构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乡近期建设规划以及土地市场供需状况等编制。
县(市)区下年度土地储备和供应计划经同级政府同意后,于每年9月30日前报送市级土地储备机构。市级土地储备机构牵头,市财政、国土、规划、发改、住建、交通等相关部门配合,统筹编制全市下年度土地储备和供应计划,报市储委会审议批准后,于每年10月31日前提交市财政局,同时送相关单位和各县(市)区政府。
第十三条 年度土地储备和供应计划应包含:年度储备土地规模;储备土地前期开发规模;储备土地供应规模和类别;储备土地临时利用计划;计划年末储备土地规模;储备土地融资需求;储备土地供应预测收入等。
第十四条 经批准的年度土地储备和供应计划,作为实施土地储备和供应,以及办理相关手续的依据。
未列入年度土地储备和供应计划的土地,不得进行储备及供应。确需调整土地储备和供应计划的,报原批准机关批准。第四章 范围、程序和方式
第十五条 下列土地可以纳入政府储备范围:
(一)因公共利益需要或者实施城市规划,需要收回和统一征用、转用的土地;
(二)以划拨或出让等方式取得的非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按照城市规划需变更用途为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的土地;
(三)以划拨或出让方式取得的非经营性用地,按照城市规划需变更用途为工业用地的土地;
(四)已办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批准手续的土地;
(五)土地使用权人申请土地储备机构收购储备的土地;
(六)政府行使优先购买权取得的土地;
(七)依法收回使用权的闲置土地;
(八)土地使用者未按约定及时足额缴纳土地价款,或未在规定的期限内动工开发,依法收回的土地;
(九)因单位搬迁、解散、撤销、破产、产业结构调整或者其他原因,停止使用而依法收回或收购的土地;
(十)经核准报废的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等收回使用权的土地;
(十一)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土地使用者在规定的期限内未申请续期或者虽申请续期但未获批准的土地;
(十二)依法没收的土地;
(十三)政府指令需要进行储备的土地;
(十四)其他依法应纳入政府储备的土地。
第十六条 土地储备机构实施年度土地储备和供应计划,应当编制土地储备实施方案。
市土地储备中心编制的方案报市储委会批准后实施,县(市)区土地储备机构编制的方案报同级政府批准后实施。第十七条 土地储备实施方案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土地的范围、面积、现状;
(二)土地的权属关系、用地手续批准情况等;
(三)储备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地块的规划条件;
(四)征地拆迁费(收购补偿费)、前期开发整理费用、税费、融资利息、土地储备管理费等土地储备支出;
(五)储备地块的筹资方案;
(六)计划土地供应方式和价格;
(七)土地出让价款的付款方式、缴库时限、交地时间、用地开发要求等土地交易条件说明;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十八条 对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的储备土地,由土地储备机构配合县(市)区政府组织报批组件,负责支付相关税费和征地拆迁费;国土部门负责办理报批手续,并配合县(市)区政府组织实施土地征收。
纳入储备的土地,由土地储备机构筹集资金并及时拨付,县(市)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征地拆迁及补偿工作,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严格进行征地和拆迁补偿。
第十九条 按照规划一批、报批一批、征收一批的原则,抓好规划储备向指标储备转化、指标储备向实物储备转化。纳入储备的土地,需按规划完成土地整理等工作,适时组织土地供应,以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第二十条 规划储备土地范围由土地储备机构会同规划、国土、发改、住建等相关部门拟定。经市储委会批准后,规划部门负责组织划定储备土地红线,明确土地用途等基本规划建设条件;国土部门负责核发规划储备土地的批准文件。
纳入规划储备范围内的土地,暂停规划选址定点、暂停发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严控户籍迁入和土地用途变更等。由市级土地储备机构会同市规划、国土、住建、公安等部门,另行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十一条 按照规划储备土地的批准文件、储备土地红线范围,经土地储备机构申请,国土部门负责办理储备土地的权属登记手续,核发作为储备土地权属证明的权属证书,并完成所需的其他登记手续。
土地储备权属证书由国土部门统一印制,记载事项为:
(一)土地使用权人填写为“土地储备机构名称”;
(二)使用权类型填写为“政府储备”;
(三)土地用途填写为“储备用地”;
(四)储备面积以勘测定界面积为准;
(五)记事栏中注明“该土地为政府储备土地,经申请进行土地储备权登记”;
(六)证书附图可使用宗地图或勘测定界图;
(七)其他应记载的事项。
第二十二条 国有存量用地收购储备可采取下列方式:
(一)货币补偿收购。土地储备机构按照批准确定的收购补偿价格,与原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土地收购合同,根据合同约定采用货币补偿方式直接收购储备土地。
(二)土地置换收购。原土地使用权人将其使用的国有土地交给土地储备机构纳入储备,土地储备机构按用途不变和等价原则,在储备土地中拟定另行选址置换方案,经本级政府批准后办理用地相关手续,置换土地给原土地使用权人。
第二十三条 根据土地储备计划收购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储备机构应与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收购土地的补偿标准,由土地储备机构与土地使用权人根据土地评估结果协商,报同级政府批准确认。
政府计划收购的国有存量土地,土地储备机构与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土地收购合同并办理相关手续后纳入储备。收购补偿价格可按以下方式进行确定:
(一)收购工业和非经营性用地规划为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的,依据该项目土地原用途评估价和规划用途评估价的算术平均值,协商确定收购补偿价格(评估价含地上建筑物价格)。
(二)收购除第(一)项情形以外土地的,按照该项目原用途评估价确定收购补偿价格。若按原用途的评估价低于土地使用者原取得土地的费用,则按土地使用者原取得土地的费用确定收购补偿价格。
(三)以土地储备制度处置政府资产等的特殊项目,经市政府或者有权部门批准确定收购补偿价格。
第二十四条 政府对明显低于市场价转让国有土地行使优先购买权的,按转受双方申报转让时点的价格补偿并办理相关手续后纳入储备。对拒绝收购而擅自转让的,国土部门不予办理转让手续。
第二十五条 依法无偿收回的国有土地,对土地不再予以补偿,土地上的建(构)筑物、附着物按城市拆迁管理相关规定处理。第五章 整理、利用和管理
第二十六条 对纳入储备的土地,土地储备机构有权对储备土地进行前期开发整理、保护、管理、临时利用,以及为储备土地、实施前期开发整理进行融资等活动。
第二十七条 前期开发整理包括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讯、照明、绿化、土地平整等为完善土地使用功能的配套设施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开发整理费用计入土地储备支出。
第二十八条 在储备土地未供应前,土地储备机构可以对储备土地及其地上建(构)筑物、附着物通过出租、临时使用等方式加以利用。
第二十九条 土地储备机构可以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其中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的贷款应为担保贷款。受委托实施土地储备的公司根据委托协议,还可以设立应收账款质押等方式融资。储备土地设定抵押融资,由国土部门依法进行抵押登记。第三十条 土地储备机构应对土地储备项目建立档案和台账,进行动态管理。
第三十一条 储备土地供应前,土地储备机构可对储备的土地进行必要的看护、管养和临时利用,所需费用计入土地储备支出,包括:
(一)打围墙、树栅栏、树标识等;
(二)开展专人看守和日常巡查,及时发现、报告和制止非法侵占、破坏储备土地的行为;
(三)对地上建筑物进行必要的维修改造;
(四)建设临时性建筑和设施,通过出租、临时使用等方式加以利用;
(五)其他与储备土地管理相关的工作。第六章 储备土地供应
第三十二条 储备土地完成前期开发整理后,纳入土地供应计划,由土地储备机构统一组织供地。
第三十三条 储备土地的供应价格,应当根据土地面积、用途、建设规模、储备支出、配套设施建设支出、市场交易参考价格等进行评估。
按照规定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公开交易的,交易底价和起始价在综合考虑拟供应宗地的位置、面积、用途、建设规模、规划设计条件、政府公布的基准地价、土地储备支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市场交易参考价格和近期相邻宗地交易价格的基础上确定。起始价报市储委会集体决策。
土地储备机构委托土地交易机构组织交易,具体事项由双方约定。
第三十四条 土地出让后,由土地交易机构配合国土部门负责催缴土地价款,土地储备机构负责向土地使用者移交土地,国土部门办理相关用地手续。
第三十五条 储备土地以划拨、协议出让方式供应的,按国家、省、市对划拨、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相关规定办理。第三十六条 土地使用者应严格依照土地出让合同约定或者划拨决定书规定的用途和开发时限要求使用土地,否则由国土部门负责收回土地使用权、重新纳入政府土地储备。第七章 土地储备资金管理
第三十七条 土地储备资金应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符合国家、省、市有关预决算管理和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八条 土地储备资金来源包括:
(一)财政部门从已供应储备土地产生的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给土地储备机构的土地储备支出;
(二)财政部门从国有土地收益基金中安排用于土地储备的资金;
(三)土地储备机构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的资金;
(四)其他可用于土地储备的资金;
(五)上述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
第三十九条
土地储备机构按照储备土地出让收入的2%计提土地储备管理费;按照完成委托事项直接支出总额的3%向受土地储备机构委托实施土地储备的公司支付管理费;按照征地费总额的2%向征地实施单位支付征地工作经费;按照拆迁费总额的2%向拆迁实施单位支付拆迁工作经费。上述费用计入土地储备支出,采取预提支付、审计后结算,不得再计提其他费用。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市储委会各成员单位应当依据相关办法,积极为土地储备和供应工作提供服务和保障,不履行职责的,由市纪检监察机关依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违反相关党纪政纪的,给予相应纪律处分。
第四十一条 市储委会各成员单位、土地储备机构和土地交易机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0年4月2日起施行。昆明市人民政府于2002年2月1日颁布实施的《昆明市土地储备管理办法》(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29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阜新市政府44号令
阜新市人民政府令
第44号
《阜新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业经2003年9月16日阜新市第十三届人民政府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实施。
市长姚志平
二00三年九月二十四日
阜新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阜新市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充分发挥城市建设档案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建设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形式的文件材料。
第三条 凡在阜新市行政区域内进行工程建设和形成城市建设档案的单位和个人,均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城市建设档案工作应当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以阜新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为主体,县、区城市建设档案馆(室)为主线,各有关单位档案室为基础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网络。
第五条 市、县(区)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工作,业务上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
第二章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职责
第六条 阜新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处具体负责全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其工作职责:
(一)贯彻执行城市建设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本地区城市建设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
(二)制定本地区城市建设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划、管理办法、业务标准,并组织实施;
(三)组织并指导城市建设档案的科学技术研究,城市建设档案保护利用、城市建设档案教育宣传、经验交流和城市建设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四)负责本地区各级城市建设档案馆(室)资格初审和申报工作。
第七条 阜新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工作职责:
(一)接收和征集需永久和长期保存的城市建设档案材料;
(二)对所保存的城市建设档案进行科学的整理、鉴定、统计、安全保管和提供利用;
(三)采用多种形式开发城市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开展技术咨询工作,开展编研工作,为城市建设服务。
第八条 按照城市建设管理权限,县、区(不含海州区、太平区、细河区)城市建设档案馆(室)负责本辖区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和接收、保存、利用工作。业务上受阜新市城市建设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三章 城市建设档案的归档范围
第九条 城市建设档案馆(室)接收和管理下列档案材料:
(一)工业、民业建筑工程;
(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三)公用基础设施工程;
(四)公共交通基础工程;
(五)园林建设、风景名胜建设工程;
(六)市容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工程;
(七)城市防洪、抗震、人防工程;
(八)军事工程档案资料中、除军事禁区和军事管理区以外的穿越市区的地下管线走向和有关隐蔽工程的位置图;
(九)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形成的业务管理和业务技术档案;
(十)有关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有关方面的文件、科学研究成果和城
市历史、自然、经济方面的基础资料。
第十条 凡是在城市规划区内的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续建工程、特别是地下建筑、管线结构、井巷桥梁、隧道、水坝以及设备安装等隐蔽部位均应当编制竣工图。
第四章 建筑工程档案的编制和报送
第十一条 凡是在城市规划区内的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物、建筑装修等工程均应当编制建筑工程档案。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在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前,必须到城市建设档案馆(室)签定由省建设厅统一印制的《报送工程竣工档案责任书》。保证建设工程档案准确、完整、及时的报送城市建设档案馆(室)。
第十三条 城市建设档案馆(室)在与建设单位签定《报送工程竣工档案责任书》后,应当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建设工程档案编制进行检查、指导,确保建设工程档案的编制符合《城市建设档案案卷质量标准》,保证建设工程档案的归档质量。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15日前向城市建设档案馆(室)报送建设工程竣工档案,审查合格后,城市建设档案馆(室)出具《辽宁省建设工程竣工档案初验合格证》,建设单位在办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时必须提交《辽宁省建设工程竣工档案初验合格证》,违者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后3个月内想城市建设档案馆(室)报送工程竣工有关资料和备案有关材料,审查合格后,取得《辽宁省城市建设档案合格证》。
第十五条 凡属停建、缓建的工程,工程技术资料暂时由建设单位保管,凡在建项目发生机构合并、业务转移和建筑物管理使用权变更时,必须做好工程档案资料的转移和保管,并由原建设单位会同实施竣工的建设三位负责向城市建设档案馆(室)报送建设工程档案。
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进行改建、扩建或者对重要部位进行维修的,建设单位必须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据实修改、补充和完善原建设工程档案;涉及结构和平面布置改变的,必须重新编制工程竣工档案和竣工图,并在工程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向城市建设档案馆(室)报送。
第十七条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和补测补绘形成的地下管线档案应当在普查、测绘结束后3个月内报送城市建设档案馆(室),地下管线专业管理单位每年应当向城市建设档案馆(室)报送更改、报废、漏测部分的管线现状图和资料。
第十八条 建设系统专业管理部门形成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档案,在本单位使用1至5年后,全部移交城市建设档案馆(室)。凡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档案,城市建设档案馆(室)必须归档保存。
第十九条 向城市建设档案馆(室)报送的城市建设档案和资料必须是完整准确、图形清晰、字迹工整的原件。
第五章 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和利用
第二十条 保管档案必须具备专用库房,档案库方的面积应当符合城市建设档案业务规范要求,档案库房应当达到防盗、防火、防水、防强光、防潮、防尘、防污染、放有害气体和有害生物的防护要求,具备相应的抗震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第二十一条 城市建设档案馆(室)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档案用品和装具,采用先进技术对城市建设档案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的管理。
第二十二条 城市建设档案馆(室)对接收或者征集的档案资料应当及时登记、整理、编制检索工具,做好档案的保管、鉴定、统计、编研和利用工作,对破损或者变质的档案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第二十三条 城市建设档案馆(室)及形成城市建设档案的单位,必须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保密制度,严防档案散失和泄密。
第二十四条 城市建设档案馆(室)应当积极开发城市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做好档案的查找利用工作,根据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需要,开展编研工作,主动向社会提供服务。
第二十五条 城市建设档案的利用实行有偿服务,具体标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城市建设档案馆的资金来源,由各级地方财政统筹安排。
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七条 在城市建设档案的编制、指导、收集、整理、保护和提供利用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或者个人,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奖励和表扬。
第二十八条 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未向城市建设档案馆(室)移交建设工程档案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责令改正,视情节轻重,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一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对损毁、丢失、涂改和伪造城市建设档案的,按照《辽宁档案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进行处罚。
对违反国家规定,赠送、交换、转让、出卖、倒卖城市建设档案及其复制件的,按《辽宁省档案条例》第二十七条进行处罚。
第三十条 城市建设档案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主题词: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命令
发送: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中省直各单位。
市委、市人大、市政协、市纪检委、人民团体,新闻单位。
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3年9月26日印发
阜文登038共印280份
第三篇:昆明市委、市政府办公电话
市委领导班子成员职务分工情况和联系电话:
仇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主持市委全面工作。工作电话:0871—3197977
张祖林 市委副书记、市长负责市政府全面工作。工作电话:0871—3166500
杨远翔 市委副书记协助书记处理日常事务,受书记委托负责有关工作。联系市人大、市政协、昆明警备区。兼任市委党校校长。工作电话:0871—3106506
张红苹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负责宣传、意识形态、对外宣传工作。分管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社科联、市文联、市残联。工作电话:0871—316362
3杨宁市委常委、副市长负责发展和改革、农业、林业、水利、扶贫、双拥、民政、救济等方面的工作。分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移民局,粮食局,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烤烟生产办公室,掌鸠河引水工程管理局,农垦总公司,自来水集团公司。协助分管市监察局,审计局。联系市政协。联系昆明市气象局,驻昆部队,武警部队,邮政局,昆明市烟草公司。工作电话:0871—313530
2张荣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负责组织工作。分管市级机关工委、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委老干部局。工作电话:0871—3164566
应永生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负责纪检、监察工作。工作电话:0871—3162048
高德明市委常委、东川区委书记负责东川区委的全面工作。工作电话:0871—2120148黄云波市委常委、秘书长负责市委办公厅工作。分管市委政策研究室、市委保密委。工作电话:0871—316813
4金志伟市委常委、统战部长负责统战工作。分管市委台办、市工商联、市侨联、市台联。工作电话:0871—31638
43海文达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负责政法工作。分管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工作电话:0871—316519
4张朝凤市委常委、警备区政委负责军事(市委人民武装委员会暨市国防动员委员会和民兵)工作。联系驻昆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工作电话:0871—4760066
王晓光市委常委、副市长负责商务、外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自身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分管市商务局,外事侨务办公室,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市政府研究室。联系市文明办,团市委,市妇联。工作电话:0871—3162568
沈苏昆市委副秘书长、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负责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市级行政中心迁建工作。工作电话:0871—3168298
郭焕波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目标督查办公室主任联系农业农村工作。分管市委办公厅综合二处、综合四处、行政处。工作电话:0871—3168127
陈全季市委副秘书长联系纪检监察和政法维稳工作。分管市机要局、市委办公厅机关党委、综合五处、总值班室、人事处。工作电话:0871—3137730
王有祥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四创”办主任联系组织、宣传、群团工作。分管市保密局、市委办公厅常委办、秘书处、综合三处、老干办。工作电话:0871—3168667李河流市委副秘书长负责市委主要领导文稿起草工作。联系市委政策研究室。分管市委办公厅综合一处和办公厅业务建设。工作电话:0871—31962
31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职务分工情况和联系电话:
张祖林市委副书记、市长领导并主持市政府全面工作。负责人事、机构编制、监察和审计工作。分管市人事局,市编办。电话:3130468
杨宁市委常委、副市长负责发展和改革、农业、林业、水利、扶贫、双拥、民政、救
济等方面的工作。分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移民局,粮食局,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烤烟生产办公室,掌鸠河引水工程管理局,农垦总公司,自来水集团公司。协助分管监察局,审计局。联系市政协。联系昆明市气象局,驻昆部队、武警部队,邮政局,昆明市烟草公司。电话:3162287
王晓光市委常委、副市长负责商务、外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自身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分管市商务局,外事侨务办公室,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市政府研究室。联系市文明办,团市委,市妇联。电话:3162079
李文荣副市长负责财政、统计、国有资产管理、工业、改革、社会保障、非公经济发展、信息等方面的工作。分管市财政局,统计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经济委员会,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投资促进局,便民服务中心,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信息产业办,乡镇企业局,非公办,昆明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昆明烟机集团。联系市人大常委会。联系昆明市总工会,昆明铁路局,昆明供电局,昆明海关,昆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昆明市国家税务局,昆明市地方税务局,省地税局直征分局,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昆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红云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信、移动昆明公司,金融保险证券行业。电话:3123819
杜敏副市长负责公安、司法、民族、宗教事务、安全生产、信访、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分管市公安局,司法局,民族事务委员会,宗教事务局,城市管理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信访局,人民防空办公室。联系市法院,市检察院,昆明市国家安全局。电话:3131467
廖晓珊副市长负责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等方面的工作。分管市科技局,教育局,文化局,卫生局,体育局,旅游局,市政府会展办,昆明滇池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联系昆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科协,市红十字会。电话:310102
3梁晓谷副市长负责城市规划、建设及道路规划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分管市建设局,交通局,规划局,国土资源局,市政公用局,房产管理局,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园林绿化局,防震减灾局,节水办。电话:3135288
王道兴副市长负责昆明空港经济区建设、环境保护、滇池保护治理等方面的工作。分管市环境保护局,滇池管理局,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局,昆明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市滇投公司。联系云南机场集团公司,民航驻昆明各公司。电话:313516
5赵德光副市长负责呈贡新城建设方面的工作。分管呈贡新城管委会。电话:3199766王奇英副市长负责计划生育、老龄工作、行业协会等方面的工作。分管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广播电视局,供销合作社,残疾人联合会,老龄工作委员会,档案局,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机械工业行业协会,化工建材行业协会,轻纺工业行业协会,手工业联社,物资总公司。联系市文联,市社科联。电话:31481
21陈勇秘书长负责处理市政府日常工作,主持市政府办公厅全面工作。分管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新闻办公室,市长热线办公室,驻外联络处,接待办公室,无线电管理办公室,市政府参事室,市政府目标管理督查办公室。联系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纪委办公厅。电话:3156241
第四篇:昆明市委市政府教育改革决定
中共昆明市委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和市级国家机关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市属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
为落实优先发展教育战略,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强化保障机制,扩大教育资源总量,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比重,破解群众子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我市教育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推进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作如下决定: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奋斗目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采取更加开放、灵活的政策措施,理顺体制,创新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科教为先、成才为根、创业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突破性发展民办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实现教育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市初步建立起以开放多样、优质均衡为特点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以学习型社会为标志的终身教育体系。建立义务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体,非义务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历教育与职前、职后培训并举,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跨入西部先进行列。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率,全市学前幼儿入园(班)率达到85%以上。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职普比例达到1:1。
——高质量、高水平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适龄儿童能充分享受良好的义务教育。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城市保持在99.5%,农村99%以上;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城市保持在99%以上,农村98%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以上。
——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比重。一级高(完)中由现有的18所增加到22所,优质普通高中在校生所占比例由现在的52%提高到66%;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由7所增加到10所,优质职业学校在校生所占比例由现在的35%提高到55%;省一级幼儿园由60所增加到70所;义务教育的优质学校由现在的110所增加到150所。
——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建立覆盖城乡的全员学习培训网络,大力实施“两后双百”。形成一批质量高、特色鲜明、社会声誉好的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和各种文化技能培训示范学校。加快昆明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争取创建2—3所高等职业学院,加快实施劳动力资源开发,每年新增高技能人才5000人。
二、突出三大发展重点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要像抓经济一样抓职业教育,像办普通教育那样大办职业教育,要树立“大职业教育”的观念,切实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改革措施的统筹管理,强化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促进职业教育与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进程紧密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进步有机协调,大力培植职教产业,实现职业教育大发展、快发展。
迅速扩大职教资源总量。根据全市产业结构和县(市)区功能定位,每个县(市)区要办好一所职业学校,成为当地的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职校教师培训中心、社区教育中心,职教办学效益不佳的县区,要通过体制改革、整合资源,努力扩大办学规模,迅速扭转职教发展滞后局面,形成一批办学灵活、规模大、有骨干专业支撑、专业特色明显、市场需求对口的县级职业学校。市级要组建为一、二、三产业服务的校均规模达8000人以上的三个职教集团。发挥区位优势,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企业及中等职业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相互开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中等职业教育新格局。加快安宁、嵩明两个职教基地建设。
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系。建立全市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政府直接掌握的资源,要加强统筹和协调,打破传统的、封闭的、条块分割的资源和培训体系,实现政策衔接、机制融合、资源共享;对社会资源,要通过政策引导,合理有效地利用好资源。加强职业技术学校与其它培训机构联系,做到职前与职后沟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并举,中高职学校结合,成为在岗、转岗、重新上岗培训的重要基地。依法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的监督管理,完善管理办法,加强劳动执法力度。工商、税务部门要给予积极协助。
建立城乡一体的学习与培训体系。加强农村成人教育阵地建设,强化城市社区教育,推进“农科教”结合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大力实施劳动力资源开发“四全”工程,对城乡劳动力资源进行全员普查、全员分类、全员培训、全员转化,化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发放“职业教育券”,转变职业技能培训经费的投入方式,激活职业教育学校和培训机构资源,实施成人技术教育和就业培训、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大力实施“一网两工程”,充分发挥县区职业学校、农村成人学校和农村中小学校的网络作用,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
(四)突破性发展民办教育
以强有力的政策举措推进民办教育发展。全面贯彻“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制定发展民办教育的优惠扶持政策,像办公办教育那样大办民办教育。非义务教育坚持以公办教育为主导、民办教育为主体,吸引社会力量重点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以民办教育为主,高中阶段教育增量部分主要通过发展民办来实现,支持公办学校吸收社会资金合作办学,引导、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领域。通过出租、转让闲置国有资产,扶持民办学校的建设。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参与,创新办学形式,培植优质资源,全面优化政策、管理和服务环境,实现民办教育的数量再扩张、质量再提高、结构再优化,形成公民办学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到2010年,民办学校在校生占全市在校生总数的比例有较大提高,民办学前教育比重达到90%以上,民办高中阶段教育比重力争达到40%。在确保义务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的前提下,鼓励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使民办义务教育得到较快发展。
依法加强对民办学校的规范管理。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对违规办学的要限期整改,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五)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优化主城区教育资源配置。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主城区因新建居民小区未同步规划和配套建设学校,带来的居民子女读书“南征北战”和主城区部分学校办学条件不达标两大问题。结合城市建设和人口分布情况,采取补救措施,重点研究主城区学校布局布点专业规划。通过“三个一批”,即:改扩建一批办学条件不达标的学校,新建一批居民小区配套学校,提升一批学校吸纳生源的能力。在改建一批的学校中应结合“城中村”整治、城市拆临拆违,尽量扩大校园用地。在新建一批的学校中鼓励城区办学条件不达标的品牌学校,通过置换和吸纳民间资本向城郊新区发展,扩大发展空间。
积极推进主城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试点工作。探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区化管理,通过兼并、合并、挂靠等形式,对区域内学校资源进行整合重组,使城区学校在师资、校舍、场地、现代教育设施设备等建设和配置水平有明显提高,实现区域内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最大限度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大力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坚持“需增则增,宜并则并”和“小学方便入学,初中适当集中”的原则,收缩校点,扩大规模,提高规模办学效益,对农村中小学校在占地、校舍、设施、设备等硬件,以及师资队伍等软件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建设和配备。实现区域内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布点、学校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农村学校规模化办学效益、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全力抓好“控辍保学”,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包括监护人)和教育系统的双轨控制体系,把争创“无流失生”县区、乡镇和学校作为对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大流失生控制力度,全力推进“双高普九”工作。
三、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六)推进办学体制改革
实行多元化办学。按照“巩固一个基础,放开放活两块市场”(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放开放活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教育体制改革总体思路,允许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园),吸纳社会资金进行股份制改造,按民营机制运行,实行股份制形式的合作办学;在不改变学校和人员性质的前提下,引入民办学校运行机制,学校所有权和办学管理权分离,试行“国有民办”;可以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以及其他财产,按照“四独立”的原则,单独举办或与社会力量联合举办民办学校。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经批准后也可整体转制为民办学校。
实施集团化和规模化办学。按照“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城乡联合”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品牌效应、辐射功能和城区学校的资源优势,鼓励同层次的公办学校之间或同层次的民办学校之间在建制不变、产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集团化运作,放大优质教育资源效益。支持和鼓励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多形式、多体制举办基础教育。吸纳国内外资本,以合资、合作形式,发展民办高等教育。
(七)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
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教育。按照“政策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元投入、兼顾利益、实现多赢”的原则,广开投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投入机制。对引进社会资金投入办学的引资者给予奖励。鼓励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以多种形式在校内出资新建、改扩建经营教育教学设施。积极鼓励教育消费,让富裕家庭为教育多投资。积极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出资办学,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企业或个人通过政府部门或社会中介机构对教育的资助和捐赠,可在应纳税额中全部扣除。
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学校改扩建。受校园占地面积限制,难以扩大规模和改善条件的优质学校,各地要支持学校通过原有校舍和土地置换、银行贷款、政府投入和吸纳民间资本等多种渠道,实行异地新建、开辟新校区,扩大办学容量,并在建设上给予优惠政策,减免各种费用。逐步完善教育成本核算和受教育者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通过贷款、社会融资等新建或改扩建校舍的高中阶段学校,在完成招生任务后,挖潜招收的学生可按照择校生收费,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或社会投资。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学校预算外收入一律不予统筹。
推进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学校已有后勤资源可依托母体,采取内部承包、租赁等方式,实行企业化经营;有条件的地区也可采取校际联合成立后勤管理集团的方式,实行企业化管理。全面采取BT、BOT、BO、独资、合作等方式,广泛吸引各种资本参与学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
(八)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完善教职工聘用新机制。各县(市)区要成立人才服务中心教育分中心,教职工按人事管理权属全部进入市县人才服务中心教育分中心进行人事代理。教师不调配,进入市场,由学校按照科学设岗、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原则从分中心聘任。新增公办学校教师和民办学校教师由学校在公开考核基础上自主招聘,进入分中心进行人事代理,并报人事和教育部门备案。
深化校长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实行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职务任期和交流制度,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扩大办学自主权,落实校长负责制。
完善校长考核奖励办法。实行校长职级制,根据学校办学规模、等级、质量和效益,确定校长岗位职级,并享受相应待遇。一级高(完)中、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校长津贴每月1500元,二级高(完)中、省部级重点(示范)职业学校校长津贴每月1000元;并对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完成情况每年进行阶段性考核,考核优秀的发给5000—15000元的绩效奖。其他学校校长津贴和年终绩效奖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有条件的学校,也可实行校长年薪制。实行校长职级制、年终绩效奖和校长年薪制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列支。
四、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九)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构建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社会家庭横向沟通的学校德育体系。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活泼,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氛围和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推进课程管理和评价制度改革。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健康第一”,重视抓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开展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学历教育和长短期培训并重,实行灵活多样的弹性学制和学分制。鼓励学校、企业、社会力量投资建设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实行“订单”培养,大力发展校企合作办学。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效能和水平。着力推进“校校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数字化校园”,推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改革,促进技术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化。
(十一)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积极推进对外合作办学。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区域内社区的教育资源,拓宽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沟通的渠道;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学校合作办学,鼓励国内外资本独办和联办分校、专业或合作共建学科、实验室、实训等基地。积极开展对外教育交流活动。加强与国外教育机构的交流与联系,继续有计划地选派教育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到国外学习进修。建立和完善学校聘请外籍教师的服务系统,提高引进境外智力资源的层次和水平,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利用境外人士和海外人士等多种渠道,扩大对外交流。要努力拓展职业学校毕业生海外就业市场和出国进修渠道,积极支持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举办“国际学校”和“国际部”。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十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广泛开展向全国模范教师学习活动,大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精神,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
点希望”: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努力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十三)加强学校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构建开放灵活、具有昆明特点,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继续教育体系,拓展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强化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大力加强学校干部队伍培养培训工作,推进中小学“名校长基地”建设,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名校长”。继续打造好“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和学科梯队建设,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到2010年,对全市中小学校长进行新一轮全员培训;评选在职特级教师达到200人、市级学科带头人达到800人、市级骨干教师达到1000人。
提高优秀教师工作经费。任期内的市级学科带头人每年享受1000元工作经费,市级骨干教师每年享受800元工作经费,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每年享受600元工作经费。实行班主任绩效目标考核奖,对绩效考核优秀的给予奖励。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列支。
(十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切实改善农村教师生活待遇及学习、工作条件。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实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评优评先和工资待遇“三倾斜”,对长期坚持在农村中小学任教的优秀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中优先晋升、优先聘任,在评优评先中优先推荐、优先表彰。每两年组织评选100名有突出贡献的农村教师,受表彰的教师每年奖励1200元,坚持在农村学校任教直至退休的,退休后可以继续享受每年1200元的奖金,调离农村学校教师岗位的教师奖励自然取消。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列支。
实施昆明市农村“特岗教师计划”。除继续实施中央、省的特岗计划外,从2008年到2010年,全市每年公开招聘300名特岗教师充实到农村中小学,市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特设岗位教师的工资性支出,年终与县级财政据实结算。从2008年起,各县(市)区不得再新增代课教师,2010年前必须清退完代课教师。
深入开展主城区优质学校和农村中小学“校对校”对口支援工作。每年选派150名城镇学校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到农村学校支教和挂职。每年选派150名郊县区学校干部、教师到主城区优质学校挂职和进修学习。城区教师申报晋升高级教师职称必须有一年以上的农村学校支教经历。
(十五)建立产学研结合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
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职教教师在享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同时取得工程技术及其他专业技术职称或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依托行业和企业建设教师见习基地,试行教师到企业“见习制度”。鼓励支持企业高级技师、技术能手及社会上的能工巧匠到职业学校兼职,进一步提高学校培养知识型技能人才的能力。
六、建立健全政策保障机制
(十六)强化政府发展教育的职责
建立完善教育投入持续增长的机制。各级政府要依法保证教育经费投入做到“三个增长”,各级财政性教育拨款的增幅必须高于当年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依法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并全部用于发展教育事业,逐年提高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使其较快达到4%的要求。严禁以任何理由和形式挤占、截留、平调、挪用预算内教育经费和学校收费收入。对有挤占、截留、平调、挪用教育经费和学校收费收入的县(区)主要负责人实行责任追究。
建立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责任执行情况报告制度。依据《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师资配置、待遇的改善情况和公建配套措施的落实以及教育发展水平等若干指标,开展以督政为主的依法教育督导工作,确保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政府行为到位,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内涵建设。将督导评估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
绩的重要内容和表彰奖励或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科学规划新建小区学校建设。各级规划部门在编制和审批住宅小区规划时,必须按小区规模和学校布局规划配套小学、幼儿园,所需资金由开发单位在公共设施配套建设费中统筹安排;中学由规划部门预留用地,土地部门按划拨供地,县区政府可采取多种方式办学。住宅小区应配套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规模、建设方案应同时报经教育行政部门审定。
(十七)建立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机制
完善民办教育管理制度。各级政府要将民办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和完善民办教育发展的具体措施和配套办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民办教育管理服务机构,制定措施、提供服务、依法管理,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快速的发展。
建立对民办学校奖励机制。从2008年起,凡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投资新建民办普通高中或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以及投资新建民办幼儿园,总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的,均按10%的比例给予一次性奖励,所需资金由同级财政列支。市财政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对办学条件较好的民办幼儿园和民办高中阶段学校按在校生规模实施奖励。对办学水平上等级的民办幼儿园和高中阶段学校给予一次性奖励。对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经年审考评优秀的学校给予相应奖励。县(市)区要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资助和奖励民办学校。
切实维护民办教育的合法权益。鼓励教师在公、民办学校之间合理流动。建立民办学校教职工全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对委托招收公费学位生的民办学校给予补助,使民办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待遇。
(十八)建立贫困学生资助长效机制
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贫困生救助制度。坚持“公平靠政府,效率靠社会”的原则,完善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扶困助学机制。大力实施“三就三百”工程,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百分之百的资助。全面深化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加大扶贫助学力度,保证每个经济困难家庭子女都能接受义务教育及更高层次教育。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管理办法,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进行补助。完善高中阶段“一补两减免”(对贫困学生实施生活补助,减免学费和住宿费)政策,对高中阶段的贫困学生进行补助。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助,设立贫困学生救助基金,大力发展勤工俭学,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确保所有学校任何一个学段的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七、加强领导,落实职责,全力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是建设教育强市的第一责任人。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安排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城市建设规划、财政预算等工作时,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建立党政领导联系学校、联系教育重点项目制度,及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保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确保建设教育强市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各级组织、宣传、发展改革、财政、人事、规划、国土资源、劳动保障、建设、公安、税务、审计、物价等部门要紧密结合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加快职能转变和体制机制创新,做好政策配套服务。
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尊师重教、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发展的舆论环境,共同推动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
本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此前本市发布的有关文件及规定如与本决定不一致的,以本决定为准。
二○○八年二月日
第五篇:昆明市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
昆明市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
2011-03-10 09:09:18 来源: 昆明日报(昆明)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昆政办〔2010〕146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昆明市政府采购活动,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政府采购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打造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市场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18号)、《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19号)、《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处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0号)等法律、法规、规章,按照统一管理、集中交易、全面监管的原则,结合昆明市政府采购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暂行办法的适用范围:
市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等采购方式采购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服务的行为。
政府采购工程适用《昆明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第三条 政府采购当事人是指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各类主体,包括采购人、供应商和采购代理机构等。
采购人是指依法进行政府采购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
本市集中采购机构为采购代理机构为昆明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政府采购办公室。集中采购机构是非营利事业法人,根据采购人的委托办理采购事宜。
第四条 昆明市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招监办)负责全市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和备案,对重大政府采购项目进行监督检查;昆明市财政局负责对市本级政府采购项目预算审核、计划管理、采购方式及组织形式的审批,依法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监督。
第五条 昆明市招标投标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市交易中心)为政府采购活动提供场所、信息、咨询和见证服务。市交易中心负责发布招标公告及政府采购的相关信息、受市招监委委托对政府采购专家信息库进行维护、建立计算机交易网络信息系统、保存政府采购过程的相关资料档案、管理场内政府采购活动秩序。
本办法适用的政府采购项目,均应进入市交易中心交易。第六条 政府采购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
第七条 政府采购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集中采购的范围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集中采购目录确定。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应当实行集中采购。在目录以外限额标准以上的,应实行分散采购。
第八条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必须回避。供应商认为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与其他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其回避。
上述所称相关人员,包括招标采购中评标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竞争性谈判采购中谈判小组的组成人员,询价采购中询价小组的组成人员等。
第二章 政府采购项目预算和计划管理
第九条 采购人使用财政性资金购买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必须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第十条 昆明市财政局依法审核采购方式及组织形式后,随同部门预算一并上报市人代会审批;人代会批准后,与部门预算一并下达采购人执行。
预算执行中经批准追加、调整的政府采购项目预算,也是部门政府采购项目预算的组成部分。
第十一条 采购人和采购机构应严格按照财政部门批复的政府采购实施计划进行政府采购活动。
第三章 政府采购方式
第十二条 政府采购采用以下方式:
(一)公开招标;
(二)邀请招标;
(三)竞争性谈判;
(四)单一来源采购;
(五)询价;
(六)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采购人不得将应当以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货物或者服务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公开招标采购。
第十三条 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类项目,单项及批量金额50万元以上的采购项目,原则上采取公开招标方式进行。
上述政府采购项目因情况特殊确实需要采用非公开招标以外方式的,采购人需报经市政府批准。
第十四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货物或者服务,可以依照本法采用邀请招标方式采购:
(一)具有特殊性,只能从有限范围的供应商处采购的;
(二)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费用占政府采购项目总价值的比例过大的。
第十五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货物或者服务,可以依照本法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
(一)招标后没有供应商投标或者没有合格标的或者重新招标未能成立的;
(二)技术复杂或者性质特殊,不能确定详细规格或者具体要求的;
(三)采用招标所需时间不能满足用户紧急需要的;
(四)不能事先计算出价格总额的。
第十六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货物或者服务,可以依照本法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
(一)只能从唯一供应商处采购的;
(二)发生了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不能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的;
(三)必须保证原有采购项目一致性或者服务配套的要求,需要继续从原供应商处添购,且添购资金总额不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百分之十的。
第十七条 采购的货物规格、标准统一、现货货源充足且价格变化幅度小的政府采购项目,可以依照本法采用询价方式采购。
第四章 政府采购组织形式
第十八条 采购人采购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必须委托集中采购机构代理采购;采购未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可以自行采购,也可以委托集中采购机构在委托的范围内代理采购。纳入集中采购目录属于通用的政府采购项目的,应当委托集中采购机构代理采购;属于本部门、本系统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应当实行部门集中采购;属于本单位有特殊要求的项目,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可以自行招标。
第十九条 对于部门集中采购项目,可以由符合条件的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也可以委托采购代理机构采购。
采购人应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择社会中介采购代理机构。
第二十条 集中采购目录以外限额以上的,采购人可以委托经财政部或省财政厅认定资格的采购代理机构,在委托的范围内办理政府采购事宜。
采购人应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择社会中介采购代理机构。第五章 政府采购程序
第二十一条 采购人向市财政局上报政府采购项目预算,市财政局按程序批复采购项目预算、采购方式及采购组织形式。
第二十二条 招标公告和采购文件备案。采购代理机构负责编制招标公告和采购文件,报市财政局审查,财政局上报市招监办备案。(备案申请资料包括资金批复、采购组织形式和采购方式批复、相关的行政许可批复、采购人与委托代理机构签订的委托代理协议等相关资料)
第二十三条 招标公告发布。市交易中心负责对备案后的公告进行发布,政府采购项目招标公告须在云南省政府采购网、市交易中心网站上发布;预算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应同时在中国政府采购网上发布。
公开招标公告期不少于20日。
采用邀请招标方式采购的,招标采购单位应当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媒体发布资格预审公告,公布投标人资格条件,资格预审公告的期限不得少于7个工作日。
竞争性谈判和询价的公告期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货物和服务项目实行招标方式采购的,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二十日。
第二十五条 货物和服务项目实行招标方式采购的,采购代理机构对已发出的招标文件进行必要澄清或者修改的,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15日前,在云南省政府采购网、市交易中心网站更正公告,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招标文件收受人。该澄清或者修改的内容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
第二十六条 实行投标保证金和廉政保证金制度。招标文件中应当明确保证金数额、提交形式和时限,投标保证金和廉政保证金不得低于采购项目投标报价的1%缴纳。已缴纳投标保证金和廉政保证金,而无故不参加投标或者出现不廉洁行为的投标人,其保证金由市财政局或者纪检监察机关予以没收。
中标公示结束无异议后7个工作日内,将非中标候选人保证金全额退还,中标候选人保证金在中标人(成交人)签订合同后7个工作日内退还。
投标保证金和廉政保证金统一由市交易中心收取和退还。
第二十七条 原政府采购专家库并入市招监办专家库,并由招监办负责管理、市交易中心负责对专家信息库进行维护。
第二十八条 政府采购项目评审委员会组成。
采用招标方式进行采购,评审委员会应为五人以上单数,采购人不得进入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成员全部在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产生,并由市招监办监督。特殊项目采购人代表确需参加评审委员会的,需报市政府批准。
采用竞争性谈判、询价方式采购的,谈判小组由采购人的代表和有关专家共三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其中专家的人数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专家需在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产生。
招标采购单位就招标文件征询过意见的专家,不得再作为评标专家参加评标。采购人不得以专家身份参与本部门或者本单位采购项目的评标。采购代理机构工作人员不得参加由本机构代理的政府采购项目的评标。
第二十九条 评审委员会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财政部、监察部18号令的相关规定进行评标(谈判、询价)。
货物服务招标采购的评标方法分为最低评标价法、综合评分法和性价比法。第三十条 市财政局主管部门和市招监办负责政府采购项目采购活动全过程的监督工作。
第三十一条 政府采购项目采购完毕,采购人依法确定中标(或供货)供应商后,市交易中心在云南省政府采购网和市交易中心网站发布中标(成交)公告,公告时间不得少于7个工作日。第三十二条 采购人依法确定中标(成交)人后,在十五个工作日内需将采购情况报告书及相关资料报市招监办备案。
第六章 政府采购合同
第三十三条 采购人与中标(成交)人应当在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照采购文件确定的事项签订政府采购合同,并向昆明市财政局填报《昆明市政府采购实施项目情况表》,同时报备采购合同副本及发票等。
第三十四条 政府采购项目的资金支付按照市级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规定以及政府采购项目资金支付手续办理。
第三十五条 市财政局主管部门负责对政府采购项目的合同执行及项目验收进行检查,市招监办采取抽查方式进行检查。
第七章 质疑与投诉
第三十六条 供应商认为采购文件、采购过程和中标、成交结果使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在知道或者应知其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提出质疑。采购人应当在收到供应商的书面质疑后七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并以书面形式通知质疑供应商和其他有关供应商,但答复的内容不得涉及商业秘密。
第三十七条 质疑供应商对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的答复不满意或者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未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答复的,可以在答复期满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向同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投诉。政府采购活动的投诉,由市招监办、市财政局联合调查、处理。并当在收到投诉后三十个工作日内,对投诉事项作出处理决定,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投诉人和与投诉事项有关的当事人。
第八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八条 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的规定,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昆明市人民政府部门行政首长财经问责试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三十九条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采购代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的规定,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办法》(财政部31号令)、《昆明市招标代理机构管理办法》及《昆明市招标投标活动不良行为惩戒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四十条 纪检监察机关依法对参与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部门和市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实施监察,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处理。
(一)有索贿、受贿或者接受其他好处的;
(二)与采购人、供应人、采购代理机构、评审专家等串通,扰乱采购秩序的;
(三)故意延迟采购公告等信息的收集、发布、更新,造成不良后果的;
(四)玩忽职守,致使评审专家库异常运行,或者政府采购项目档案、诚信档案等未及时更新或者异常运行的;
(五)其他法律、法规禁止的行为。第九章 附 则
本办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以往发布的本市有关招标投标的规范性文件,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依照本办法执行。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0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