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扩大换届考察工作中的民主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NEW)
扩大换届考察工作中的民主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中共安庆市委组织部
2011年是集中换届年。在省委组织部市县干部处的牵头组织下,我们和淮北、宣城以及原地级巢湖市委组织部一道,围绕“扩大换届考察中的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一项目,按照“立足创新、稳妥可行、符合规定、注重实用”的要求,在换届过程中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理论和实践成果。
一、改进推荐提名办法,增强民主推荐的科学性真实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所推荐人选不是所在单位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为进一步提高提名人选公认度,我们作出“留任和新进人选会议推荐、谈话推荐应达到50%以上”的“双过半”规定,采取“两推一述”方式确定考察人选。通过两轮推荐、差额比选、逐步聚焦,从相对多数认可向绝对多数认同转变,这既有利于人选的好中选优,也有利于深入了解群众真实意愿,更有利于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一是首次推荐遴选,召开领导干部会议,进行个别谈话,对新一届班子成员进行全额定向民主推荐。如果推荐得票率超过50%的人选少于应确定考察对象人数,即启动第二轮推荐。二是二次推荐比选,县委常委会根据第一次推荐情况,结合
班子结构需要,差额提出二次推荐人选,再次召开领导干部会议,进行个别谈话,把第二次推荐得票相对集中的人选确定为考察对象。三是个人陈述展示,现任班子成员在第一次领导干部会议上述职述廉;拟新进人选在二次推荐会上,就个人经历、现实表现以及工作思路等作个人陈述。在乡镇换届中,岳西县由初步提名人选在全县领导干部大会上进行自述答辩,接受群众评判。这一做法被中组部《乡镇党委换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00例》一书收录。通过改进推荐提名方式,充分尊重了群众意愿,有效解决了一次推荐民意集中度不够的问题,在程序上体现扩大民主,人选上体现好中选优,结果上体现群众公认,为选举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改进考察考核办法,增强选人用人的准确性。综合运用正反向考德、“点线面”考绩、多维度考公认的方法,让党员群众参与到考察工作中来。一是正反向测评考德。制定德的考察流程,实行“五步工作法”,把干部的德晒在阳光下。针对德的考察容易概念化问题,从正向和反向研究制定德的评价要素。突出政治品质,列出党性修养、道德品行等4类指标,进行正面测评。从德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列出作风不够民主、处事不够公正等8类指标,进行反向测评。这一做法,被中组部《市县党委换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00例》选编。开展反向测评,有效克服了“顺向认可”的思维定势,为全面了解干部提供了新视角。二是“点线面”分析考绩。把统计部门提供的分析资料与个人实绩自我评价材料相对
照,征求纪检监察、社会治安、安全生产、信访、计生、审计等部门意见,从“点”上考察干部在本单位的位次,从“线”上考察干部在全系统同级干部中的位次,从“面”上考察干部在全市同级干部中的位次,将实绩分析与实地考察、走访结合起来,更为直观地了解干部的实绩。三是多维度民评考公认。坚持民主测评、民主评议,改进民意调查,“两代表一委员”和服务对象按同等比例随机抽样确定,将述职报告等资料提前印发给参加人员。增加了群众幸福度、满意度和安全感等指标,收集群众的直观感受。扩大谈话人员范围,个别约谈服务对象和秘书、司机等身边工作人员,重点了解廉洁自律方面表现。坚持干部考察进社区制度,采取征求社区意见,走访考察对象所在街道、派出所、楼栋等,了解干部“生活圈”、“社交圈”。
三、推进考察信息公开,提高党员群众的知晓率。我们不断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实行考察信息“三公开”,把政策讲清、把程序讲明,让党员知晓,方便群众监督。一是公开考察任务。考察组进驻后及时在各类媒体发布考察预告,公布考察任务、政策规定、换届工作纪律等8项内容。统一要求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党委换届召开的领导干部大会。发放谈话预告,将换届政策、班子职数、结构要求、换届纪律等提前告知谈话人员。二是公开考察程序。将换届考察工作细分为2个阶段、10个步骤,由考察组长在领导干部大会上公开发布。绘制考察工作编程图,张贴在领导干部大会会场等醒目位置,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公开考察结果。考察对象确定后,公示考察对象基本信息和拟提拔人选考察对象差额情况,并刊登拟提拔人选考察对象的照片;人事方案经批准后,适时在当地媒体发布公告。桐城市在乡镇党委换届中,明确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和保障机制,推进“阳光换届”,提高了干部群众满意度。中组部《乡镇党委换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00例》介绍了该市的做法。推进考察信息公开,让干部群众对考察工作事先有准备、事中能监督、事后知结果,切实增强了考察工作透明度。
四、严肃考察工作纪律,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我们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抓好正风肃纪工作。一是明确职责要求,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县乡党委书记和组织部长严肃换届纪律工作责任制的通知》、《换届期间组工干部“十不准”》,强化关键人的责任意识。采取编印典型案例、刊发评论员文章、答记者问等方式,广泛宣传教育、警示预防。二是加强风险防控,深入调研分析,梳理出换届不正之风的风险点,制定了《关于对拉票贿选等换届不正之风进行风险防控的意见》,针对拉票贿选等5种情形采取20项措施,切实防患未然。三是开展分类承诺,领导干部、提名人选、党代表等分别签订承诺书,做到严守纪律承诺全覆盖。考察组成员、市县组工干部全员签订了“坚持公道正派严守换届纪律承诺书”。四是严格监督检查,把换届纪律执行情况列入谈话提纲,建立“12380”举报电话专人值守制度,实行查核专办责任制,对反映问题内容具体、线索清楚的,实行立项督查;线索不具体的,进行谈话提醒。
党的十七大提出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用人方针,更加突出了民主的价值取向。换届考察中扩大民主的生动实践,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扩大民主是一个方向,要坚定推进,善于运用民主的方法,把人选准用好,把群众满意度提高;扩大民主是一种手段,要积极探索,通过制度化创新、项目化推进,不断累积民主成果;扩大民主也是一个过程,要稳妥有序,充分认识干部工作民主的两面性,防止和克服负面影响,实现正面效应最大化。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归纳总结,汲取和借鉴兄弟市的好经验好做法,按照省委组织部的部署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不断提高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第二篇: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浅谈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浅谈
选贤任能是古来有之的治国之道,也是当今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树立注重品行的导向,注重选拔政治坚定、原则性强、清正廉洁、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主要从“科学标准、完善机制”两个基本来考虑。
一、符合实际选人用人,转变观念
1、事实求是,根据实际情况选人用人
在社会生活工作中,无论是任何企业和单位,都有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的差异,这样就有了岗位差异和工作环境的差异,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从自身根本情况出发,不能盲目的按部就班,这样,工作体系就全乱套了。选人用人必须跳出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打破论资排辈的陈规旧矩,不拘一格地选人用人,大胆起用年轻有为的优秀人才; 选人的方法遵守“三个严格”原则,即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把关,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选出来的人要有公信度,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群众公认。选人要依据“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注重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六个导向去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要用好的作风的人,去选作风好的人。去选的人,要做到“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确保党性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
2、制定科学选人用人标准,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体系
十七大报告在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首次提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提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选人用人必须纠正“轻德”、“轻才”两种倾向,用“靠得住”、“有本事”两把尺子来衡量干部。看一个干部是否“靠得住”、“有本事”,就要看他是否真正能够做到“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建设”。要选用那些敢于发展、善于发展、实现发展的人,敢于改革、善于改革,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人,绝不能用那种抱残守缺、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人;要选用那些具有远见卓识和宏观发展视野的人,绝不能用那种片面追求政绩、一心只想个人升迁、对仕途患得患失、在经济发展目标、举措上目光短浅的人;要选用那些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并且有本事带领群众致富的人,绝不能用那种专打个人小算盘、投机钻营、跑官要官的人;要选用那些作风扎实、埋头苦干、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人,绝不能用那种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花拳绣腿、弄虚作假、欺名盗世,习惯于在领导面前邀功请赏的人;要选用那些勇于正视问题,遇到困难往前站,关键时刻带头上,敢于并善于化解矛盾的人,而不能用那种出现问题“踢皮球”,遇到矛盾绕道走,麻烦事情往上推,关键时刻向后躲的人。
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借用经济学的术语,这实际上是要求在干部选拔人用中坚持“德”准入制度。准入,指对拟进入市场的商品进行前期审核,符合要求才批准进入制度。德准入,是指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将德的考察作为基础前提和先决条件,只有符合德的标准,才能进入干部选拔任用的视野。由于德的非物质性,对德进行评价并非易事。应当坚持“四一三”机制。“四”即把握“四个是否标准”: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一”即健全“一个考核小组”,即在纪委、组织部门建立考核小组,共同实施对干部“德”的评价。“三”即全面听取“三方评价”,在对干部德的评价过程中,首先应当听取群众对干部的评价,注重公信度;其次应当听取干部自我评价,注重个人意向;最后,组织上根据日常考核,对干部应当有一个基本评价。二、一个好的工作体系必须要有完善的机制来保证它本身的正常运行
1、要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工作实际,突出科学发展政绩,合理确定评价范围、内容和权重,使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规范和操作性强,做到组织选人有依据、干部努力有方向、群众监督有标准。要改进考核考察办法,以平时考核、考核为基础,以换届考察、任职考察为重点,把“两考核”与“两考察”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增强考核方式的完整性和考核结果的准确性。要建立健全干部平时考核制度,加强对干部的经常性考核,把落实重大决策部署、统筹使用重大资金、谋划实施重大投资项目作为检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实战场所,把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完成重大工作任务、处理重大突发事件作为识别干部的必考科目,在工作一线同步考察领导干部的事业心、责任心和执行力,应对困难局面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要强化考核结果的科学运用,对关键岗位干部实行重点配备、重点培养、重点教育和监督,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从而引导广大干部把心思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把精力用到推进发展上,把功夫下到狠抓落实上。
2、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重点规范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提名行为。坚持权责统一,规范提名程序,明确提名责任,防止实际存在的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认真组织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合理划定参与人员范围,科学运用结果。采取多种渠道拓宽党政干部选拔来源,健全干部考察制度,落实领导干部任用延伸考察办法,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以平时考核、考核为基础,以换届考察、任职前考察为重点,注重从履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综合运用民意调查、个别谈话、实地分析、实地考察等方法,全面了解干部的现实表现。
3、严肃纪律,加强检查,严格惩戒。首先,要加强对贯彻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政策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在本级党委自查自纠的基础上,上级组织部门定期进行综合性调研检查,及时发现、纠正、解决问题,避免出现大的问题。其次,要进一步加大违规违纪用人问题查核力度,对线索清晰、有实质性内容的问题,必须组织力量,一查到底,对违规用人行为,应及时予以纠正,所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一律无效。对反映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封官许愿、拉票贿选、突击提拔干部等问题,要立项调查,严肃处理,坚决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同时,要切实加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建立和实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
要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工作实际,突出科学发展政绩,合理确定评价范围、内容和权重,使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规范和操作性强,做到组织选人有依据、干部努力有方向、群众监督有标准。
用人之道,就是一个选人、用人、爱护人、培养人的过程。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选人用人风气,风气好了,风气正了,选人用人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可,群众的信任。只要我们转变观念、更新标准、完善机制,为人才培养提供温润土壤,就会拥有一支充满活力、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干部队伍。班子互爱、互敬、互勉、互慰、互让、互谅、互助、互学,逐渐磨合,优势互补,相互激发,才能实现工作高效,携手共进,齐心协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第三篇: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对于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第一次提出了“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命题,对于我们贯彻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干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置于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解决“带病提拔”等问题,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古人说:“成功立事非委贤莫可,改制规模非任能莫济。”省委书记卫留成同志谈到本届省委主要做好的三件事之一就是培训干部,建设一支能够担当海南改革发展重任的干部队伍。省委明确要求,以抓好干部的培养、选拔和正确使用为重点,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优秀人才放到合适的领导岗位上。从某种意义来说,干部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海南发展的未来。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群众公认原则的本质要求和具体实践。公信度是公众认同、群众信任的程度,反映群众观点,也是衡量工作尺度。选人用人公信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另一方面是组织。这是对人选和选人的双重要求,要把具体的人选素质要求和组织上选人用人的要求统一起来。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尤其是十六大以来,以扩大干部工作民主为基本方向,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党的十三大修订党章,实行差额选举制度,此后差额比例特别是差额考察和差额选举比例不断扩大,参加民主推荐的人员范 围也适当扩大。这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举措。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也是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在本质和方向上相一致,扩大党内民主和扩大人民民主,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由党的性质、任务和地位所决定的。党作为执政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把党的主张变为人民的意愿、国家的意志,达到这样的目的,必然要求完善党内民主,扩大人民民主。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必须考察实绩是否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以科学发展观引导正确政绩观,用正确政绩观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所在。要把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当前和长远、显绩和潜绩辩证统一起来,引导树立正确政绩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所在。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来考察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状况,看发展是否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依靠人民。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要从遵循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子孙后代和长远发展负责等来考察发展是不是科学发展。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
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怎样用人,这是向社会树立一面什么样的用人旗帜。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就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任务的高度,就德才论干部,以公认选干部,凭实绩用干部,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就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从制度建设上保证选人用人客观公正公平。
第四篇: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征文
浅谈如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万事人为本,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用人。毛泽东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因此,有计划的培养大批新干部,就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尊重人才、重用人才、求贤若渴的典型事例比比皆是,不计其数。从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到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从刘邦重用“初汉三杰”打天下到刘备三顾茅庐诚请诸葛亮促成天下三分;还有李世民依靠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营造大唐盛世,以及被后人广为传颂的“得人才者得天下”的千古名言,都充分说明了要成就一番事业,选准选好人才是最为关键的要素!可以说,选人用人事关事业兴衰、民心向背、干部成长,乃至国家前途、民族未来。十七届四中全会就明确指出:领导干部如何选人用人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当前,我们的国家正处在建设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干部人才队伍。因而,培养选拔大批能够担当重任的合格的领导人才,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同时,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2-
公信度,就必须用人唯贤,任用品德好、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唐太宗说过一句话:“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任用品行端正的好人,那些做好事的人都会受到激励;错误地任用为非作歹的人,那些做坏事的人就争着往上爬。实践证明,用好一个干部,就在广大干部群众面前树立了一面旗帜,就会激励一批干部奋发向上;用错一名干部,就会伤害干部群众的感情,挫伤一批干部的积极性。因此,要用人唯贤,不用人唯亲;要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人,不用浮夸漂浮、弄虚作假的人;要用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人,不用因循守旧、碌碌无为的人;要用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人,不用贪图名利、自私自利的人;要用埋头奉献、不事张扬的人,不用上窜下跳、搞歪门邪道的人;要多看一眼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艰难地方工作的干部;要多加留意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不能亏待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真正形成凭实绩论英雄、凭德才用干部的正确用人导向。
监督是关键,就是要把严格监督贯穿于选人用人过程的始终。选拔干部的过程需要我们引入监督机制、强化监督,做到公平公正,真正把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出来。同样,在干部的任用过程中,也少不了监督。我们把真正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出来了,并不是说就可以一劳永逸、高枕无忧了。因为事物总是在变化发展着的,人也一样,尤其是在这物欲横流、到处充满诱惑的今天。我们只有在干部的任用过程中,-3-
不断加强对其的监督和 “免疫教育”,才能保证我们的干部在任用以后不偏离正确的航向和轨道。同时,监督的过程也是巩固选拔干部工作成果的过程。只有监督好了,我们在选拔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公信度,才能在选拔之后得以延续、持久!党的十七大把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明确要求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四项监督制度的出台,把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置于前后、左右、上下全方位的视角下进行监督,使选人用人监督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为我们科学公正选用干部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对选人用人程序的监督,确保干部选拔任用整个过程、特别是关键环节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健全干部监督机制。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切实提高领导干部按章依规办事的自觉性,强化对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经常性督促检查,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任期制、辞职和罢免制度,充分运用降职、免职等手段加大对不称职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处置力度,疏通干部“下”的渠道,确保贤者上,庸者下。坚持预防、监督、惩处并举,切实把严格监督贯穿于选人用人工作的始终。
2011年7月2日-4-
第五篇:以扩大民主为取向,着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以扩大民主为取向,着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党的十七大对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的一项新要求,也是近年来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实际上是广大群众对选拔任用工作的一个公认程度,是对人选和选人的双重要求,是人选素质要求和组织上选人用要求的有机统一。如何提高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摆在党委和组织部门面前的一个必须不断探索,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我们在选人用人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对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区、州党委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以扩大民主为取向,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的质量和水平,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提高选人用公信度,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正确的用人导向 为政之要,在于用人;用人之要,在于导向。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怎样用人,是选人用人的导向杆。用准一个干部,就等于树立起一面旗帜,对广大干部起到引导、示范和激励作用;用错一个干部,就会打击一大片,严重挫伤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使党和人民的事业遭受损失。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地方,准确选人用人是至关重要的。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必须做到就德才论干部、以公认选干部、凭实绩用干部,把公信度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价值取向。对那些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认识含糊、态度暧昧的不仅不能提拔重用,既使任用的也要坚决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若干、注重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要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到党政领导机关。要把是否具有基层工作经历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之一,注重从基层选拔善于做群众工作、能妥善应对复杂局面、有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优秀干部充实党政机关。要 通过树立、落实和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给想干事的人以机会,能干事的人以舞台,干成事的人以荣誉,不干事的人惩处,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二、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必须不断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 “在选人用人问题上,要注重群众公认”,要做到这一点,最紧要的是要按章办事,按民意办事,依据《干部任用条例》,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
1、扩大民主测评的范围,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性。民主测评是选拔任用干部的必经程序,是扩大干部工作民主、集中群众意见的重要举措。当前,民主测评在实践过程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必须在制度、程序、方法上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增强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一要扩大参与民主测评人员的范围,在干部评价中大胆探索,尝试把干部服务对象和广大群众纳入民主测评范围。二要改革民主测评的方式。着力在保障和落实群众的知情权上下功夫,使群众了解干部,明确要测评什么样的干部,保障群众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在民主测评前,设置干部述职和组织介绍程序,使群众对测评对象和职位要求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保证测评结果的准确性。三认真分析和运用民主测评结果。建立健全民主测评结果分析制度,把得票情况同干部的日常表现、工作实绩、监督部门反馈的信息相对照,进行分析印证,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
2、多方面听取意见,全方位进行酝酿。酝酿作为干部选任的重要环节,具有沟通思想、听取意见、统一认识、选择最佳人选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经过大范围民主推荐确定提名建议人选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扩大听取意见的范围,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同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班子及分管领导进行沟通,取得基本共识。对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有关部门成员,要专门征求意见,保证初始提名人选的公信度。
3、不断改进考察方式,全面了解干部情况。考察是干部工作的基础性环节。考察准确,任用才能得当。考察失真,任用必然失误。为了确保把人看准看真,我们在工作中:一要全面推行考察预告制。通过适当方式,将考察目的、拟任职位、拟考察人选的基本情况、考察时间、考察组联系电话等有关情况预告被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的党员群众,提高考察工作的透明度。二要全面实行差额考察,体现党员群众的选择权,努力解决过去等额考察中存在的考察面窄、党员群众的选择权难以落实的问题。三要改进考察方法。要切实深入群众,不仅要接触考察对象的工作圈,而且必须要接触考察对象的社交圈和生活圈。此外还应当安排专门的时间,运用适当的方式,让那些组织上没有安排谈话的群众有发表意见、反映情况的机会。四是要建立考察情况反馈制度。对考察的情况,进一步听取群众的意见,对认可度偏低的考察对象要正确对待,注重培养,保证其不断进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避免用人失误。决策层的民主化程度不够,就可能形成少数人在选人用人上的“绝对权力”,就可能出现“几十个制度管不住一个人”的现象。要建立常委会研究干部预告制,从而使常委们能够有准备地在常委会议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常委会上要将拟任人选的个人照片、基本情况、工作简历和考察材料制作成课件,向与会常委作介绍,使常委们能更加直观地审察似任人选的主要经历和德才表现,对拟任干部有了更感性、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要逐步全面实行票决制,按照一人一票的平等权利,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做到多数人不同意的不提名,多数人不赞成的不通过,防止少数人说了算,切实减少和避免用人失误。要发挥全委会的作用,对重要干部的任免应由全委会审议表决,从而形成民主、科学的用人决策机制。
三、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必须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选人用配套机制 坚持用好的制度选人是提高选人用公信度的根本途径。要进一步完善选人机制、拓宽选人渠道、创新选人方式,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水平,有效防止选人用人中的不正之风,努力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群众的满意度。
1、进一步规范初始提名制度。提名环节是干部选任的首要环节,也是极易滋生腐败的环节。只有规范初始提名制度,才能有效地防止选人用上腐败,提高公信度。一要规范内容。明确提名主体,解决“谁有权提 名”的问题;明确提名程序,解决“如何提名”的问题;明确提名条件,解决“哪些人可以提名”的问题。二要健全署名提名制度。领导干部个人提名必须署名提交书面材料,介绍被提名人选的有关情况、提名理由,申明与被提名人的关系等。三要严明纪律。提名主体在提名过程中,不准通过授意和暗示推荐提名人选,不准在提名中弄虚作假,不准搞临时动议提名,不准直接或间接提名本人的配偶、子女和直系亲属等与本人有关法定回避关系的人员。
2、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机制。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竞争力度,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扩大干部选拔工作民主、规范选人用人行为,防止不正之风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根本举措。要进一步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任办法,努力搭建公平竞争平台,引入选人用竞争机制,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要不断规范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程序、范围和方式方法,科学设置选拔岗位的资格、条件,合理地确定笔试、面试考核的权重,降低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成本,努力避免高分低能的现象。要进一步完善建立干部差额考察、差额提名、差额表决机制。
3、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内容。一要实行定量考评。根据工作实绩考评指标的重要程度和难易程度、民主测评要素的重要程度,分别设置不同档次标准分值,实行定量考核,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可以量化的指标,由统计部门综合分析,提出评价意见。其他难以量化的指标,整合到民意调查中进行,通过群众满意度来检验。二要科学评价政绩。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考核评价内容重新进行设计,内容涵盖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在乡镇领导实绩考评中,我们不仅运用当年的绩效考评结果,而且运用以往的考评考核结果进行综合实绩分析,既看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情况,又看发展理念和工作思路是否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既看班子取得的成效,又看干部个人作用的发挥,全面、客观、公正评价班子和干部的政绩。三要充分发挥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成立专门考评机构,对考察对象任期内取得成绩进行综合分 析,并提出评价意见,增强考察评价主体的权威性,确保考评结合准确性。为准确识人奠定基础。
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必须加强对干部选任的监督管理。要以党内民主监督为主渠道,加强与法纪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联系,建立一个覆盖面广、渠道畅通、反应灵敏的监督网络,充分发挥各个监督主体的作用,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最新情况,从而增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对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监督。一要加强班子内部的监督。要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制定干部议事规则,研究讨论干部任用必须严格按程序办事。不断改进、完善否决制,防止个人说了算或“跟风跑”。二是市人大、政协要切实加强监督。人大、政协主要领导要列席研究干部人事的常委会,参加讨论,发表意见,强化监督。三要强化社会团体、舆论机构、人民群众的监督。要充分发挥社会团体、舆论机构和人民群众在监督过程中的广泛、及时、客观的优势,提高社会整体监督的效应。要建立干部监督工作督查员制度,聘请一批党性强、原则性强、公道正派的干部作为监督员,定期轮换,了解和掌握干部选拔任用上的问题和偏差,及时予以纠正。四要拓宽监督渠道,构建全方位干部监督工作体系。积极整合力量,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协调,纪检、监察、人事、审计等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监督机制。
因此,我们必须要认真贯彻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以扩大民主为取向,着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坚决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树立风清气正的用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