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保险的风险管理研究(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17:0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汽车保险的风险管理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汽车保险的风险管理研究》。

第一篇:我国汽车保险的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汽车保险的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汽车保险是我国保险业重要的支柱险种,其经营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鉴于汽车保险业的重要性,本论文主要介绍了汽车保险的发展史、汽车保险的种类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影响汽车保险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风险、汽车自生存在的风险和对风险的控制措施。关键词:汽车保险;风险管理;风险控制。

I

Auto insurance risk management research in China Abstract :Auto insurance is an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is planted, its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ood or bad directly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 in China.Given the importance of the auto insurance, this thesis mainly introduces the history of auto insurance, auto insurance kinds of related theories, analyzes the internal factors and external factors affecting car insurance, car since the survival risk in the risk and the risk control measures.Keywords:auto insurance ;risk management; risk control..II

目 录

1绪论..............................................................1 2汽车保险的发展史..................................................2 2.1汽车保险业的诞生.............................................2 2.2近现代保险分界的标志—— — 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2 2.3 汽车保险的发源地—— — 英国................................2 2.4汽车保险发展的成熟地—— — 美国.............................2 2.5 我国汽车保险业发展历程......................................3 3汽车保险的种类....................................................4 3.1汽车损失保险.................................................4 3.2汽车责任保险.................................................4 3.3附加险.......................................................5 4汽车保险经营风险分析..............................................6 4.1汽车保险内在风险分析.........................................6 4.2汽车保险经营的外在风险分析...................................8 5汽车风险控制措施.................................................13 5.1对内在风险因素的控制........................................13 5.1.1承保风险的控制........................................13 5.1.2理赔风险控制..........................................14 5.2对外在风险的控制............................................15 5.2.1车辆风险的控制........................................15 5.2.2驾驶员风险的控制......................................16 结论...............................................................17 参考文献...........................................................18 致谢...............................................................19

III

1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 高, 汽车作为现代化的交通工具, 已使人类实现了对移动、自由和身份的渴望, 汽车进入家庭已经从梦想变成现实。近几年来, 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 汽车拥有量大幅攀升, 拥有私家车已成为一种时尚。汽车数量的迅速增加,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薄弱, 交通运输管理的滞后, 人们的法制观念不强, 导致道路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造成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严酷的事实和血的教训, 使人们认识到汽车保险的重要性;汽车保险业务量大、涉及面广、影响大, 汽车保险业务量占财产保险公司总业务量的 60%以上, 已成为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龙头险种和经营的生命线。但我国汽车保险市场的发展还存在很大的风险。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毕业论文(设计)2汽车保险的发展史

2.1汽车保险业的诞生

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各国以汽车大众化为目标,开始了规模化的生产,汽车进入了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汽车在给人类带来交通快捷和方便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交通事故、污染和石油危机。特别是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汽车保险及第三者责任险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车辆保险应运而生,并很快发展成为国际保险市场上的主要保险险种。2.2近现代保险分界的标志—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

汽车保险是近代发展起来的,它晚于水险、火险、盗窃险和综合险。保险公司承保汽车的保险基础是根据水险、火险、盗窃险和综合责任险的实践经验而来的。汽车保险的发展异常迅速,如今己成为世界保险业的主要业务险种之一。目前,大多数国家均采用强制或法定保险方式承保的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它始于 19 世纪末,并与工业保险一起成为近代保险与现代保险分界的重要标志。2.3 汽车保险的发源地—英国

英国法律事故保险公司于 1896 年首先开办了汽车保险,成为国际汽车保险“第一人”。当时,签发了保费为 10-100 英镑的第三者责任保险单。1899 年,汽车保险责任扩展到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所造成的损失。1901 年开始,保险公司提供的汽车险保单,已具备了现在综合责任险的条件,在上述承保的责任险范围内,增加了碰撞、盗窃和火灾。1906 年,英国成立了汽车保险有限公司,每年该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免费检查保险车辆一次,其防灾防损意识领先于其他保险大国。

2.4汽车保险发展的成熟地—美国

美国被称为是“轮子上的国家”,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美国汽车保险发展迅速,在短短的近百年的时间内,汽车保险业务量已居世界第一。2000 年美国汽车保险保费总量为 1360 亿美元,车险保费收入占财险保费收入的 45.12%。其中,汽车责任保险保费收入为 820 亿美元,占 60.3%,汽车财产损失保险保费收入为 540 亿美元,占 39.7%。汽车保险的综合赔付率为105.4%,其中,净赔付率为 79.3%,费用率为 26.1%。美国车险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都相对自由,激烈的市场竞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车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险市场。

2.5 我国汽车保险业发展历程

我国的汽车保险业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汽车保险进入我国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但由于我国保险市场处于外国保险公司的垄断与控制之下,加之旧中国的工业不发达,我国的汽车保险实质上处于萌芽状态,其作用与地位十分有限。1949 年 10 月,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财经委员会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并开办汽车保险。当时主要承保地方国营交通运输部门和国营厂矿的汽车。私营工商业投保的汽车起初占 30%以上,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比重逐年降低,并与 1954 年停办了汽车公众责任险。1959 年 1 月中国人民保险总公司召开“停办国内保险工作会议”。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为了满足各国驻华领使馆等外国人拥有汽车保险的需要,开始办理涉外业务为主的汽车保险业务。1980 年,我国保险业开始复苏,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逐步全面恢复中断了 25 年之久的汽车保险业务,以适应国内企业和单位对于汽车保险的需要,适应公路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事故日益频繁的客观需要。但当时汽车保险仅占财产保险市场份额的 2%。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汽车迅速普及,汽车保险业务也随之迅猛发展。在此后的 20 年间,汽车保险在我国保险市场,尤其在财产保险市场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到 1988 年,汽车保险收入超过 20 亿元,占财产保险份额的 37.6%,第一次超过企业财产率。从此以后,汽车保险一直是财产保险的第一大险种,并保持高增长率,我国的汽车保险业务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毕业论文(设计)3汽车保险的种类

汽车保险是以保险汽车的损失,或者以保险汽车的所有人,或者驾驶员因驾驶保险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所负的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汽车保险具有保险所有的特征,其保险对象为汽车及其所有责任。从其保障的范围来看,它既属财产保险又属责任保险。在保险实务上,因保险标的及内容不同而赋予不同的名称。汽车保险的设计随各国国情与社会需要的不同而不同,但无外乎包括汽车损失险和汽车责任险两大类。随着汽车保险业的发展,其保险标的除了最初的汽车以外,已经扩大到所有的机动车。世界上许多国家至今仍沿用汽车保险的名称,而我国已经将其改称为机动车辆保险。3.1汽车损失保险

汽车损失保险是保险人对于被保险人承保的汽车,因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所致的毁损灭失予以赔偿的保险。由于涉及保险汽车的意外事故很多各国为扩大对 被保险人的保障,一般提供综合保险。针对一些损失频率很高的的危险事故,有时会被列为独立险种。如美国和日本的车辆损失险,包括碰撞损失险和汽车综合损失险(非碰撞损失险),全车盗抢包括在汽车综合损失险内。我国由于机动车盗抢现象较为严重,发生频率很高,所以将全车盗抢险作为车辆损失险的附加险单独列出。3.2汽车责任保险

汽车责任保险也称第三者责任保险,是指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合格驾驶员,在使用保险汽车的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致使第三者遭受人生伤亡或财产的直接损毁,依法应当由被保险人支付赔偿金额,保险人依法给予赔偿的一种保险。由于汽车的第三者损失对象既有人生伤亡又有财产损失,所以汽车责任保险又分为第三者伤害责任保险和第三者财产损失责任保险。汽车责任险有代替被保险人于以过失主义为基础的汽车保险制度,一般遵循“无过失就无责任,无损害就无赔偿”的原则,所以当被保险人负有过失责任,或者第三者有由过失直接造成的损害发生时,保险人才能依据保险合同予以赔偿。

在保险实施的方式上,汽车责任保险又分为强制汽车责任保险和自愿汽车责任保险。强制汽车责任保险就是将汽车责任保险列为法定保险,强制执行。目的是使得汽车事故的受害人能获得合理的基本保障,是一种政策性保险。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实行强制汽车责任保险。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毕业论文(设计)3.3附加险

为了满足被保险人对与汽车有关的其他风险的保障要求,保险人常提供附加险供被保险人选择。附加险不能单独承保,必须在汽车损失险或汽车责任险的基础上,根据被保险人的意愿选择性地投保。我国现行的机动车辆保险条款规定,在投保车辆损失险的基础上,可以投保全车盗抢险、玻璃单独破碎险车辆停驶损失险等附加险;在投保第三者责任险的基础上,可以投保车上责任险、无过失责任险和车载货物掉落责任险等附加责任险;在同时投保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的基础上,才能投保附加的不计免赔特约险这一附加险。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毕业论文(设计)4汽车保险经营风险分析

无风险也就无保险,机动车辆保险业务活动中也同样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从风险的可控性来看,汽车保险活动中的风险分为内在风险和外在风险。内在风险即财产保险公司在整个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并能为其所控制的风险,一般来说按汽车保险经营的环节可以细分为产品设计风险、承保(展业)风险、理赔风险、防灾防损风险等。外在风险指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程度不能完全为保险人所控制的风险,限于篇幅和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的外在风险仅指与被保险汽车安全有关的一些风险,其它的风险暂不作研究。4.1汽车保险内在风险分析

内在风险是保险公司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保险公司经营决策失误、经营管理不善、投保人的道德风险和逆选择以及保险欺诈等因素造成的个别或部分保险企业损失的风险。内在风险按机动车辆保险经营的环节可以细分为产品设计风险、承保(展业)风险、理赔风险、防灾防损风险等。(1)产品设计风险

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新险种的开发对保险公司而言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基本险与主附加险的条款和费率基本统一后,保险公司在其它附加险上的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在汽车保险市场的竞争能力。但是,新险种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信息反馈、资料收集的构思过程,方案筛选、营业分析的操作过程,以及最后推向市场检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失误,都将导致险种策划定位风险。险种策划后,接下来在厘定费率时如因厘定费率不准确就会给保险企业经营带来定价风险。费率既是调节保险供求的杠杆,又是影响保险企业财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如果保险企业定价过低,保费收入不足以赔付,将给保险企业带来先天性的偿付能力风险;如定价过高,不仅会增加投保人的经济负担,而且会使险种在保险市场上丧失竞争能力,使保险需求减少,承保标的的数量不足,从而也影响保险企业的财务稳定性。(2)承保(展业)风险

如果保险企业在展业过程中缺乏对标的风险评估和选择,那么就会产生展业风险。展业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险市场不完善,市场竞争不规范,各家保险企业为了抢占市场,扩大市场份额,盲目追求“高速度”、“快发展”,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以保费收入作为公司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忽视业务质量和合理的业务结构而导致的。二是一些保险代理入受个入经济利益的驱动,为了片面追求业务数量,不注意风险选择,对一些不符合保险公司承保条件的标的承保进来而给保险企业带来的。在核保环节,如果保险企业缺乏严密的核保制度,缺乏完善的核保管理系统,对保险标的没有进行严格的风险选择和承保控制就会产生承保风险。承保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忽视风险责任控制,随意降低费率,放宽承保条件,采取高额退费等进行破坏性竞争;二是超能力承保,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承保能力都是有限的,如果超过自身的承保能力和承保技术,盲目接受风险,必然会导致财务的不稳定性;三是保险单证、保费收据等管理混乱,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为他们进行保险欺诈提供了机会。另外,在承保环节,如果保险人在保险合同订立时应该向投保人收取保费而事实上并没有收到保费,就会产生应收保费风险。应收保费风险是由于近几年我国保险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出现了破坏性竞争的情况下出现的。应收保费风险的危害性极大。首先,从税收角度看,由于保险企业实行权责发生制的财务制度,保险合同一经签订,保险责任即刻生效,不论保险公司是否实际收到保费,都需要纳入当年的业务收入并照章纳税。其次,从资金角度看,如果应收保费不能如期收回,不仅会使保险企业的保费收入泡沫增长,而且会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使保险企业遭受不应有的损失。最后,从债务角度看,应收保费集中了大量的债务风险,其中包括一定比例的呆帐、坏帐。还有就是如果保险企业不遵守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会计准则,忽视了对财务规章制度的健全、稽核和审查,导致会计核算数据虚假,无法真实的反映保险企业的经营状态,就会产生财务管理风险,从而可能造成保险企业决策的失误,增加决策风险。

(3)理赔风险

在理赔环节,如果保险企业在理赔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核赔手段和对各种骗赔行为的鉴别手段就可能产生理赔风险。理赔风险产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内部理赔风险。在保险理赔过程中,首先,由于有的保险企业或下级机构缺乏健全的理赔机制,定损核赔由一人说了算,为虚假理赔和以赔谋私提供了机会。其次,保险理赔人员素质不高,有些理赔人员对理赔工作不负责任,接到被保险人的报案后,不及时赶赴现场查勘损失原因和损失程度。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致使一些有力证据丧失,为保险理赔带来困难,也为道德风险的产生提供有利条件。再次,有些理赔人员缺乏相关的保险、法律、会计、金融、医学、汽车等专业知识,不能科学地定损和准确地计算赔偿金额而给保险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最后,在保险理赔中,盲目赔付、通融赔付、人情赔付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保险欺诈风险。保险欺诈是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以欺诈手段伪造损失或夸大损失来获取不合理的保险赔款的违法行为。保险欺诈已成为一种跨国界、跨地区的普遍现象,同时也成为保险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风险因素。保险欺诈的主要原因是保险企业内部管理不够规范,缺乏有效完善的核赔机制,使保险欺诈有机可乘。

4.2汽车保险经营的外在风险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产销量、保有量不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瞩目成就。2005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93.05万公里,全国等级公路里程159.18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82.5%,其中高速公路41005 公里。2005年中国汽车共生产和销售了570.77万辆和575.82万辆,全国汽车保有量达6000万,其中民用汽车保有量达3300万,全国公路营运汽车达733.22万辆,国道网年平均日交通量达9673辆/日(当量标准为小客车)9。但是,从汽车保险的特点里我们知道,汽车保险有一个特点是出频率高。我国道路交通事故虽然近年来出现一定的下降趋势,但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如事故发生次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等诸多指标仍然位居“世界第一”。2005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造成98738人死亡469911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8.8亿元,万车死亡率为7.6%。而万车死亡率这一指标在发达国家通常保持在1左右。无论何时何地,确保汽车安全,减少交通事故,一方面可以保护人民财产和生命的安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汽车保险业务的经营效益,维护社会的安定。一般来说,汽车的安全取决于车辆、人、环境三大要素。汽车交通是一种极不稳定的系统,它的安全性取决于不固定的众多的人的判断和行动,因而它的安全性必须把人的对策作为基本点。同时还要改善车辆和环境,以减少事故的诱因和减轻灾害事故的程度,这也是十分重要的。即汽车交通安全必须对由车辆、入、环境组成的整个系统采取措施,取得三者的协调一致。(1)汽车风险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汽车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厂牌车型。由于世界各国汽车制造厂众多,不同的厂家生产的车辆的特点不同。美国和西北欧车辆首先非常重视的是安全性,日本车的性能较好,但安全性比美国和西北欧的要差,韩国汽车目前在世界上也有一席之地,但在安全性及性能上均要弱于美国、西北欧及日本,好于国产车、东欧车及其他类车,国产车同东欧车相比,目前已经略好于东欧车,整体而言,厂牌车型的风险排列状况为:美国、西北欧车、日本车、韩国车。

第二,车龄。车龄是指最初车辆购置之日起至投保之日的年限,年限以12个月日历年限为标准。车辆状况同车龄有着直接的关系,车的使用年限越长,车辆的磨损与老化程度就越高,从而导致车况越差,那么发生车辆事故的概率也同步上升。车辆的磨损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磨损阶段(第1阶段)、正常磨损阶段(第1I阶段)和急剧磨损阶段(第Ⅲ阶段)。在初期磨损阶段,磨损速度很快,磨损量较大,出现故障的概率也较大(即早期故障期),但是故障率随着磨损的增加而趋于减小;正常磨损阶段磨损速度较以前缓慢,磨损情况较稳定,磨损量基本随时间而均匀增加,这个阶段出现故障的概率比较稳定(即偶然故障期),风险也较小。急剧磨损阶段的出现是由于零部件已经达到了它的使用寿命而仍继续使用,破坏了正常磨关系。使磨损加剧,磨损量急剧上升,造成车辆性能下降,出险概率增大。

第三,行使区域。车辆行使区域是指车辆行使的地域范围。根据目前我国地理情况,我国车辆行使区域分为三类:即省内行使、国内行使、出入境行使。由于车辆行使范围不同,驾驶员对不同地区的交通规则、地形、地貌等熟悉程度不同,以及在不同区域造成损失承担的赔偿责任不同,因此,车辆的风险状况也不同。整体而言,随着行使区域的扩大,风险程度也越大.即:省内行使风险<国内行使风险<出入境行使风险。(2)人为风险

根据交通事故统计,交通事故的原因分为两大类,即驾驶员、行人,因驾驶员产生的事故在其中占有主导地位。2005年,全国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肇事417355起,造成91062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92.7%和92.2%。因非机动车驾驶人、乘车人及行人过错导致交通事故20090起,造成4207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4.5%和4.3%。因超速行驶导致16015人死亡;疲劳驾驶导致2566人死亡;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违法超车、会车导致6871人死亡;违法占道行驶导致4488人死亡;超员客车交通事故导致3039人死亡”。

关于驾驶员的风险因素,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因素: ①驶员的心理和生理因素

人的可靠性是最差的。因为人基本是靠体内平衡保持某种程度的生理稳定状态,而人的生理状态是不断变化的,感觉、意识、行动等都是相当不稳定的。此外,人由于生理性节奏,各种生理学指标也在以某个周期变化着。人的这种不稳定性是产生事故的重要原因。同时,驾驶员的行动特性、视力等也是影响事故发生频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从人的心理和生理来分析驾驶员的风险因素。

②驾驶员的年龄因素

汽车发生事故在不同年龄人员中发生的机率从统计学角度亦有一定的规律性。按照年龄分组表明:24岁以下年龄组的青年人,因年轻气盛,性情不稳定,往往喜欢开快车,往往容易导致恶性交通事故;54岁以上年龄组的老年人,驾车速度相对较慢,但因反应相对较为迟钝,也容易导致交通事故,但导致致命事故的比例相对较小,一般均为小事故;24岁至54岁之间年龄组的中青年人,这些人除了生理条件具有一定优势外,一般具有一定的驾驶经验,分析和判断能力较强,同时具有稳健的心态和较强的责任感。⑧驾驶员的性别因素

对驾驶员进行分组研究的另一个明显发现是:交通肇事记录同性别有密切的关系。就整体情况而言,男性驾驶员的重大事故的肇事概率较女性要高。这主要是由男性性别特征决定了其更具有冒险性,驾车整体速度较快。同时,在饮酒肇事事故中男性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根据美国的调查资料表明1994年在美国的1.751亿持照驾驶员中男性占51%,女性占49%,但是,在涉及致命的重大交通事故肇事中的驾驶员中男性所占的比例为4.29%,远远大于女性的1.69%”。④驾驶员的驾驶经验、职业、婚姻状况

研究表明驾驶员的驾驶经验、职业、婚姻状况对其驾驶的安全性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其一,驾驶年龄的长短和事故发生率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说来,驾驶年龄越长,肇事概率相对要低得多,这类驾驶员的风险也越低。其二,机汽车驾驶员 10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的职业与肇事率有很大的关系,职业会影响入的情绪和体力,同时也可能影响其心理,统计资料表明:白领职业的驾驶员的肇事记录要比非白领职业的驾驶员的肇事记录要低;飞机驾驶员、流行音乐家出事故的概率高于教师,重体力劳动者的出事故概率高于一般的内情行政人员。其三,研究表明,已婚驾驶员的肇事记录低于未婚驾驶员的肇事记录,因为已婚驾驶员有家庭督促会小心驾驶,故其肇事率较低;而单身家庭,由于无牵无挂,在驾驶时,稳定性不如已婚人士,其肇事率比已婚驾驶员要高。⑤驾驶员肇事记录因素。

众所周知,违章是事故的前奏,违章多的驾驶员,事故发生率也必然高。对于那些虽无事故,但违章不断的驾驶员,其风险也必然很高。

⑥驾驶员的学历因素

一般说来,驾驶员的文化素质高低与事故发生率成正相关。高学历者驾驶风格稳重、低速、让他人先行;反之,低学历者驾驶风格粗鲁、喜欢高速、抢行占道多。所以,高学历的驾驶员的风险比低学历的驾驶员的风险小。

(3)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因素又可以细分为地理交通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第一,地理环境因素。地理交通环境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与地貌、路面交通状况。

①气候。我国地域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气候差异很大。东部与南部的气候温暖湿润,雨水较多,雨季较长;西部与北部气候寒冷干燥,雨水较少,但降雪较多。由于气候的差异,对车辆构成的风险也有很大的区别。总体而言。由于东部与南部雨水较多,车辆水浸的现象也会多些,导致车辆容易锈蚀;由于雨季较长,长期路面泥泞,事故也会增多。而西部与北部则因冬季气候寒冷,降雪较多,路面较滑,在冬季事故则明显增多。那么,在不同的季节,东、南部与西、北部的风险是有较大差异的。

②地形与地貌。由于地域辽阔,造成我国地形地貌差异非常大,有平原、丘陵、山地等各种复杂的地形、地貌。不同的地形、地貌,道路的总体情况也有很大的差异。平原地区由于地势平缓、视野开阔,行车比较安全。山地则因地势高低不平,道路曲折,路面较窄,而且,隧道和桥梁较多,因此,容易发生交通事 11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故,特别是恶性交通事故。

③路面交通状况。路面状况通常是按道路的等级来划分的,路面状况对汽车的行车安全及车辆损耗有直接影响,路面状况较好的地段,车辆的事故率则相对要低些,路面状况较差的地段,车辆的事故率则明显要高些。一般说来,交通量大、情况复杂的路段事故发生率高,如交叉路口高于路段,城市道路高于公路,出入口繁忙路段高于一般路段,而重大的交通事故主要发生在郊区。2005年,全国二、三级公路上交通死亡事故最多,共造成47448人死亡,占总数的48.1%,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造成6407人死亡,占总数的6.5%,比2004年上升2.8%。

第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汽车风险的因素还涉及到汽车使用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因素有时对汽车的风险具有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法制环境。法制环境对于汽车风险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被保险人和驾驶员的法制观念。法制环境良好的地区被保险人和驾驶员的法制观念均较强,在经营和驾驶上均能够自觉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二是法制环境良好的地区,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对于事故的处理无论是在法律依据和程序上均具有较高的确定性和透明度,尤其是在责任的认定、赔偿的计算等方面从依据到程序均会有法可依,从而使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利益均得到比较充分的保障。

②治安情况。汽车的另一个风险就是盗抢风险,而这一风险现在发生情况很少。

③市场状况。汽车保险市场情况可以分为市场监管情况和行业自律情况。我国的保险市场正处于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保险主体的增加,新公司的进入必然导致保险市场的竞争,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特征,但是,无序和恶意的,甚至是破坏性竞争将加大整个保险市场的风险。在这一时期,保险市场的监管尤其重要,通过监督和管理可建立一个良好的约束机制,规范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同时行业自律组织也是规范市场,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而且行业自律具有较强的主动性,能够起到更有效的推动作用。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毕业论文(设计)5汽车风险控制措施

5.1对内在风险因素的控制

对内在风险因素的控制主要从控制承保风险、控制理赔风险、通过防灾防损等方面控制。5.1.1承保风险的控制

承保方面主要从费率的厘定、核保技术、单证管理、应收保费管理四个方面控制。

(1)费率厘定风险控制。

保险人所收取的保费是否能够与所承保的风险额相互匹配,是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第一风险。因此,应该建立科学的精算体系,积累有效的经营数据,制定出适合各个地区汽车保险费率,是防范经营风险,实现合同双方权益的首要技术环节。

(2)科学的核保体系和方法

建立科学的核保体系。保险公司应建立险种的核保工作流程、核保规则和险种的行政管理规则。保险公司应建立科学的核保工作流程,各级核保人员严格按照核保权限进行核保,对超权限的及时上报。关于保险产品的核保规则,就是要充分意识到保险公司制定的保险产品的特征,并据此特征对不同的保险产品进行不同的核保。(3)单证风险控制

每一保险合同项下保费进帐的同时带来的是保险人对被保险人所持保险合上载明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导致经济损失的补偿责任。保险单、批单、保费发票、投保单、保险证等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保险合同,是保险经营得以实现的实物载体。因此,保险单证是保险经营的第一风险控制要点,应切实加强重要保险单证的印制、发放、使用、调拨、核销等实务的操作管理。(4)应收保费的风险控制

分析一下应收保费的成因不难发现其缘由:一是部分车队车辆较多,一次缴清保费财务有困难,需要分期缴纳;二是个别投保人不履行缴纳保费义务,等到出险时再补缴保费,未出险的则成为坏账;三是由于保险公司内部管理不到位,导致投保人缴纳的保费滞留在业务员或代理点手中。上述后两种应收保费不仅给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保险人带来了逆选择的风险,同时还对保险人的营业税、分保、准备金和保险保障基金的计提带来了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制定具体的管理细则加以控制和管理,堵塞漏洞,降低应收保费的比例。对于如何防范上述四个方面的风险,除了加强管理,增加管理投入外,还应试行将机动车辆保险经营效益的相关环节考核到业务员个人的做法,建立以效益为中心而不是以保费收入为计提报酬依据的考核机制,引导业务人员将公司经营目标与个人利益驱动统一起来,管理好个人的展业目标,发送的单证、应收取的保费等。通过考核制度的创新将有助于理顺展业与管理、个人与公司的利益关系,形成竞争的合力。5.1.2理赔风险控制

(1)理赔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不仅要求理赔人员具有很强的分析识别损失原因、程度的能力,而且还要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意识。理赔是保险关系中投保人与保险人利益的直接体现,是维系保险关系的重要条件。在理赔过程中必须坚持公平、合理、准确、及时的基本原则。既不能“滥赔”也不能“惜赔”。理赔风险的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定责方面的控制”。第一,要把好现场查勘关。现场查勘是确定保险责任的依据,应保证第一现场查勘率在95%以上,对重大肇事或私有承包车辆要达100%。在现场查勘中,要见实物、见伤者,做到取证全、记录详、责任清、损失明。对疑案、大案、要案,业务主管经理应亲自参加。第二,要掌握定责主动权。为防止在定责、定损的处理上受关系网和利益分配等不正之风的干扰,凡保险车辆交通事故都应有保险公司参与,如处理显失公平或意见不

一、协商不成时,交通管理部门的处理意见只作参考,以改变目前交通事故责任划分过分依附于交警部门的被动局面,保险公司应致力于培养自己的具有高级水平并得到国家承认的交通监理业务人员,才能真正掌握赔案处理的主动权。

(2)在定损控制方面。第一,应认真坚持双人定损制度。机动车辆定损是一项术性较强的工作,定损的高低又涉及到各自的经济利益,也易于由此产生扩大责任和以权谋私等问题。因此必须坚持双人定损制度。对大案、疑案要有主管经理参加,集体研究;对有争议的车辆,则应外聘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鉴定。第二,应提倡一次性定损赔付。一次性定损不仅能加快结案速度和提高保险公司的信誉,也可以避免因中间环节引起人情赔付和扩大赔付,有效地控制损失。为此,14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对一些损失轻微和易于定损的案件,单方肇事或非公路交通肇事的案件,以及外聘专技术人员参与定损的案件,则应实行一次性定损赔付。对伤人案件中的轻伤者,应一次性现场核定给付金额。第三,坚持“以修为主”的原则。对能修理的绝不换件,对能换零件决不换部件,能换部件的绝不换总成。以尽量降低修理成本。第四,应把握定损主动权。定损时,应由业务人员把关核定,而不由修理厂一拍而定。第五,应强化定损的监督管理。有条件豹地方,应与交警部门联合成立“交通事故损失核赔评估小组”即可协调双方的关系,又能对定损核赔实行监督。第四、应建立集中定损的管理模式。所谓集中定损,是指将肇事车辆的定损理赔置于一个统一监管之下进行统筹管理,可采取固定定损、流动定损、授权交叉定损、权限内专职人员定损等几种方式。实施集中定损模式时,可以针对各级分公司机动车辆保险经营状况,由上到下,通过集中考核,统一授权进行管 理,即加大授权经营管理力度,实行“适时监控、随时浮动”的差别式管理。定期对下级公司的赔付率等指标进行统一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核定相应的理赔权限,既确保下级公司经营的自主性,又便于上级公司掌握具体情况,实施有效管理和监控。

5.2对外在风险的控制

外在风险的控制应该从车和人方面进行控制。5.2.1车辆风险的控制(1)科学运用从车费率模式

车辆风险的控制主要方法是采用从车费率模式,即在确定机动车辆保险 费率的过程中以被保险车辆的风险因素作为影响费率确定因素的模式。在确 定被保险车辆适用的费率等级时,按照该车的车型、车辆种类、排气量、车 龄、行使区域、使用性质等因素综合考虑,把每一个因素作为一个费率因子,并设立一系列的等级费率,然后把这些费率因子连乘积得到该车辆的费率调 整系数。

(2)尽快应用VIN码21 VIN(VehicleIdentificationNumber)。中文名叫车辆识别代码,是制造厂为识别而给一辆车指定的一组字码。VIN码是由17位字母、数字组成的编码,又称17位识别代码。车辆识别代码经过排列组合,可以使同一车型的车在30年之 15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内不会发生重号现象,具有对车辆的唯一识别性,因此可称为“汽车身份证”。我国已于1996年底颁布了相关标准,并已于1997年开始实行。实际操作中,1999年1月1日以后被初次登记的车辆必须拥有车辆识别代码。VIN包含着车辆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以及技术参数等诸多相关车辆的信息,具有唯一性、规律性和可检索性。它将伴随车辆的注册、保险、年检、保养、修理直至回收报废。通过VIN码,结合车辆制造档案就可以明确各批次车辆及零部件的去向和车辆的生产、销售及使用状况。5.2.2驾驶员风险的控制

人的生理状态势是不断变化的。感觉、意识、行动等都是相当不稳定的,另 外,人由于生理性节奏,各种生理学指标也在以某个周期变化着,所以,人 的这种不稳定性是产生事故的重要原因。在机动车辆保险中,机动车辆保险 的风险主要集中于驾驶人员的行为,也就是说,驾驶人员能否安全驾驶直接 影响着交通事故发生频率的高低和损失的大小。因此,机动车辆保险经营的 风险控制应将对驾驶人员的行为控制作为核心内容。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结论:随着我国汽车数量的增多,汽车保险将成为我国保财产险业的支柱险。但是汽车保险业也存在这较大的风险,所以应该做好汽车保险的风险防范。主要做好汽车保险的内在风险和外在风险的控制措施。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 曾娟.机动车辆保险与理赔[c].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2] 龙玉国.汽车保险创新和发展[C].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 魏华林,林宝清.保险学[C].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 许谨良.风险管理[C].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5] 邓大松.保险经营与管理[C].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6] 裴光著.中国保险业监管研究[C].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7] 孙祁祥.中国保险业:矛盾、挑战与对策[C].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8] 魏巧琴.保险企业风险管理[c].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9] 周延礼.机动车辆保险理论与实务[C].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10] 崔利贞.机动车辆保险实务[c].中国商业出版社,1996. [11] 贾海茂.机动车辆保险[C].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12] [美]C·小阿瑟·威廉斯、迈克尔·L·史密斯、彼得·c·扬著,马 从辉、刘国翰译.风险管理与保险It].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致谢

时光荏苒,转眼间大学四年的时间就过去了,在此,感谢在大学期间的代课老师对我的教导和我的大学同学对我的帮助。

本论文是从找资料到多次修改都是在舍友的帮助和刘卫旗老师的细心指导下下完成的,在此表示感谢。最后,感谢我父母对我的精神上的关怀和物质上的支持。

第二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信用卡业务是一项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业务,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在近几年取得了迅猛的发展,逐渐成为各商业银行一项新的盈利增长点。然而,美国次贷所引发信用卡危机对我国的信用卡市场发展以及风险管理敲响警钟。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信用卡业务的风险,进而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风险的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信用卡,信用风险,风险管理

Abstract:Credit card is a business with high-risk and high-yield existing simultaneously, and the credit card business in our commercial banks has made a great development during the recent years, which becomes a new profit growth point for every commercial bank.However, the credit crisis triggered by the sub-loan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gives a warning for the credit card market development and the risk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First this article introduce the risk of credit card business in our country, further analysis the reasons of the credit card risk in commercial banks and propose targeted solutions finally.Keywords: credit cards, credit risk, risk management 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灾难已经蔓延全球,然而按揭市场尚未止血,信用卡市场又临深渊。随着危机的恶化,美国信用卡债务有可能继次贷之后成为另一颗炸弹。根据最近的《Business Week》显示,美国高达9500亿美元未偿还信用卡债中的相当一部分已经“染毒”。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是最主要的信用卡经营商,其信用卡贷款规模均超过1500亿美元,来自信用卡的盈利比重均超过20%。作为信用卡的主要运营商,他们将面临严峻考验。

与美国相比,我国信用卡业务起步较晚。1986年中国银行发行了第一张信用卡---人民币长城卡,从2003年开始我国信用卡业务有了飞速发展。截至2006年底,中国信用卡发卡量近5000万张,比上年增长22.7%。银行卡受理市场快速发展,持卡消费习惯初步形成。2006年,中国银行卡支付的消费交易额为1.89万亿元,同比增长97%。目前,信用卡业务已成为各个商业银行一个新的盈利增长点。但是随着信用卡业务的不断发展,信用卡的风险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尽管金融海啸不会引发我国的信用卡危机,但美国信用卡危机的爆发带来的警示,却值得我国银行业深思。去年5月,银监会下发《关于信用卡套现活跃风险提示的通知》之前,信用卡非法套现活动曾大量出现,循环信用账户透支余额和循环信用使用户数猛增,同时一些不法中介开始进行空卡套现,收取的套现手续费大幅提高,暴露出商业银行信用卡循环信用业务环节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一、我国信用卡业务风险现状

1.1信用风险整体指标较低

和国外发达国家以及港台地区信用卡风险指标相比,我国大陆地区发卡银行信用卡的信用风险整体水平不高,大大低于同业的水平。其中主要原因有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信用卡在国内支付结算比例也逐渐增加,透支余额逐年快速上升,相比之下,延滞账户透支余额和损失账户透支余额增长比例不大。居民的信用卡消费意识并未完全形成,传统的先存再用的借记卡、储蓄账户的金融理念仍然被大多数人认可,因此,对透支消费缺乏动力,而且信用卡高企的透支利率也是持卡人倾向于在免息期内还款。

1.2 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仍需加强,规范、有序的经营环境是信用卡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近年来,我国信用卡产业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环境在不断改善,出台了包括《关于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多项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包括了银行卡工作的全面部署、金融市场开放、金融创新、银行卡交易风险控制等。我国刑法就信用卡犯罪专门增加了条款,主管部门也就信用卡委外营销、发卡审核等风险点专门出台了指导意见。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促进了信用卡产业发展制度环境的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但是目前也存在法律、政策环境不够完善的问题,主要包括征信体系不健全,条块分割局面难以改变;居民信用意识和用卡文化尚待普及、信用卡产业未形成清晰的组织模式、信用卡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等,需要进一步加强。

1.3 发卡银行信用风险在不断积聚,逐渐进入业务发展的拐点期

由于信用卡业务的系统投入、人员投入、客户服务和市场推广的费用高,发卡初期,各商业银行在承受内部较大的经营压力状况下,根据传统业务的经营理念,希望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的业务回报。但由于业务本身的收益的滞后性,根据国际经验,一般在发卡5年后方可能赢利。国内银行因此采取以发卡量作主要的经营目标,扩大市场份额和市场品牌。单纯追求发卡量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和缺乏信用卡业务开展经营的状况,导致各主要发卡行在经历了2003年急剧扩张后,2004年由于各发卡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的普遍显现,以及快速发卡后,客户服务、用卡环境等方面出现的普遍不足,各行相应采取了措施,省视自身经营战略,并相应进行了调整。但是由于信用卡审批缺少诚信体系的制度基础,审批要求相对简便,和国外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计量和管理手段落后,大多靠人工来进行审批,信用评分模型的应用并不广泛,审批缺乏准确性,给后续的风险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也无法及时预测客户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影响信用卡信用风险的控制水平。

二、我国信用卡业务风险的成因

信用卡业务作为一项与高科技发展密切相关而又不断创新的业务,有其自身突出的特点,它不同于单一的信贷业务,其业务环节涉及到银行传统的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领域,又与这些传统业务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信用卡交易涉及到银行、特约商户、持卡人三方当事人,法律关系复杂;其次信用卡具有传统的交易渠道,又有自助设备、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等新兴电子化交易渠道,可以实现24小时、全球范围的“全天候”的交易服务;第三是信用卡业务流程复杂,牵涉环节众多,风险存在信用卡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按照信用卡风险的分类及表现形式,产生信用卡风险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社会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

从整个信用卡发展的大环境来讲,目前我国个人征信系统还不完善,特别是个人信用记录的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的完整性、信用记录的历史数据积累量、实效性等都存在一些问题。国外消费信贷在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建立起了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银行通过个人信用信息库可以随时查询客户的信用档案,为金融机构提供信贷决策辅助信息。目前,我国多数发卡银行的信用卡征信审核及额度管理主要还依靠人工操作,程序烦琐,不确定性因素多,可操作性差,动态跟踪管理功能弱,在信用卡第一道风险防范关口上陷于困境。

2.2 风险合作机制尚未建立

目前,我国银行间的风险信息还未实现共享,而且风险管理标准不统一;银行与税务、公安等机构之间没有很好的风险合作交流机制,缺乏相应的风险信息共享平台。从单个银行的角度来看,风险管理似乎是有效的,但因为来自其它渠道风险信息的缺失,造成风险敞口没有被正确测量、评估和管理,反而降低了实际的风险管理效率,造成非预期的风险损失。

2.3 持卡人信用与银行信息不对称

持卡人的信用状况具有不确定性,首先表现为持卡人行为的不确定性,一个具有良好行为准则的持卡人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成为恶意透支者;其次持卡人的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宏观经济走势、持卡人所在行业的变化,财产突然损失或贬值甚至持卡人的身体状况都会对持卡人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持卡人则可以完全掌握和熟悉信用卡业务,这种不对称性决定了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的不可控性。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控制措施

3.1 制订切合实际的风险管理策略,增强控制风险能力

信用卡业务本质上是提供消费信用的电子支付工具,对于信用卡这项特殊的信贷业务,不能按照固有的借记卡经营思路来经营和管理,也不能将其作为传统业务的附属业务和个人金融平台上的补充产品来对待。应从改善银行资产结构和增强盈利能力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信用卡业务,需要认识到信用卡业务经营成功的关键在于拥有强有力的风险控制能力,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在可接受的风险级别下的收益最大化,而不是风险最小化。在信用卡风险控制政策上要遵循“大数法则”,不能简单套用传统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模式,片面强调风险性,忽视盈利性。风险策略要与发卡行的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市场和客户状况等有机结合起来。在严格信用审批、加强风险监控、有效转化不良资产的同时,要积极鼓励信用消费,扩大应收账款,坚持风险管理为效益服务,不应违背信用卡的产品特性和业务发展规律,片面苛求过低的风险指标。通过制定适当的信用风险管理策略并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运用科技和数理统计手段,探寻风险与收益的对应规律,将风险控制贯穿于产品设计、授信政策、审批发卡、交易监控、催收以及客户服务的全过程,形成合理的风险—效益比,使业务收益在完全覆盖风险损失的基础上,保证应有的盈利空间。

3.2 制定合理的授信政策,从源头上控制风险

严格适度的信用卡授信政策,可以有效提高对总体风险的研判水平,对信用卡业务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一个好的信贷政策,就是要找准产品拓展与风险控制两者之间的临界点。选择适合发展信用卡的目标客户群体,是控制信用卡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国内各主要发卡行的信用卡客户主要来源于各自已有的客户群,而客户在申请卡片时,也更倾向于经常光顾的发卡行。由于信用卡市场空间大,客户选择性较大,各发卡行只有根据自身的整体优势和以往客户群的素质,有针对性地锁定信用卡产品的目标客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银行在发卡前明确了市场定位,就避免了市场开发的盲目性,减少了大量无效卡造成的资源浪费。明确了目标客户群体,商业银行应从源头上控制风险,理性把握发卡对象。在我国外部信用环境和社会保障体系未得到有效完善之前,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客户将继续定位于风险比较容易控制的高端客户。

3.3 加强征信审核业务管理,优化作业流程

我国信用卡业务起步较晚,社会信用环境不够完善,信用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加强信用卡征信审核显得更为重要。只有通过有效的征信审核才可以最大限度地过滤风险,杜绝信用卡欺诈,促进信用卡业务的健康运行。信用卡风险的防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征信审核业务流程的健全和完善,发卡行应建立分散受理申请、集中征信调查审批和集中风险监控的运营体系;调整基层网点的角色定位,将基层机构职能定位于发卡营销渠道,以前台营销宣传、业务受理和客户服务为主。基层机构不再承担征信调查和发卡审批职能;建立差别化的发卡审批流程。对于经济较为发达、信用卡业务量较大的重点地区,基层机构可以集中负责所在地区的独立尽职征信调查和审批工作,而经济欠发达、信用卡业务量较少的地区的发卡审批权限可以上收到总行集中处理,以确保授信政策的统一性;实行有效的审贷分离,形成平衡制约机制,以便明确职权和责任,防范信贷审批风险。相对于其他银行业务,信用卡业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其风险构成和管理要求也有自身特点,适于采用标准化流程。发卡行应从制度和流程上对风险进行过滤和规避,减轻因流程缺陷而引致风险的可能性。征信审核业务流程应尽可能地科学、清晰并符合逻辑,对于与实际运行不符的操作应及时修正,对征信审核业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研究和简化处理,压缩对风险控制不起作用的无效环节。同时,在征信审核工作中应不断总结和研究征信审核技巧,提高征信审核能力。征信审核人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征信审核手段,通过各种方式校验客户办卡信息,改进征信审核技术手段,前移风险防范关口。

3.4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防范欺诈风险

发卡行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信用卡个人风险管理系统,加以改进,建立先进的风险预警系统,对持卡人的交易行为进行实时的监控。对开卡后立即连续取现或频繁交易等异常情况做到及时跟踪,加大对持卡人的监测力度。通过分析客户用卡交易习惯和发生信用卡欺诈特征,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强化对持卡人的信用分析和用卡情况的监侧,定期向信控人员提供具有高风险倾向的持卡人名单和不良商户名单,实现自动监控,将管理关口前移,由被动防范变为主动规避。在风险案件防范方面,首先要建立风险案件处理预案,力求在第一时间和最小范围内予以处理,杜绝风险的蔓延。对风险案件信息及时通报,跟踪和监控风险案件的发展及解决情况,对已经发生的一些案例及成功的做法建立风险案例库,实现风险经验的积累和共享。风险管理人员要增强风险敏感性,善于总结摸索风险规律、风险发生的特征,深入研究风险案件的特点。对于发卡客户要加强分析,形成对当地某些行业、某些区域的预警通报。对于风险高发人群要主动规避,对于一些风险高发地段要主动控制发卡。发卡机构要加强同业协作,互相通报信息,形成信用卡安全防范的攻守同盟。欺诈伪卡案件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持卡人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不注重风险防范而造成的。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面向持卡人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培养其风险防范意识。

3.5 建立有效的催收体系,完善催收手段

催收工作是控制信用卡业务风险、保证资产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保证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就要不断加大催收工作力度,提高逾期贷款回收率,有效降低不良率。发卡行必须建立配套的催收机制和流程,充实催收人员,对不良透支进行有效控制。在催收过程中,应正确区分合理透支与恶意透支,对拖欠最低还款额的客户,应及时采取追索措施,避免形成风险损失。对催讨有难度但有还款意愿的持卡人,银行可在保证本金、利息全额收回的前提下,灵活运用政策,适当减免费用。

第三篇:汽车保险教案01风险与风险管理

学习任务1 汽车保险基本知识

1.1 风险与风险管理 1.2保险概述(1)

【课题】:风险与风险管理、保险概述 【课型】:理论教学 【学时】: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风险的含义与特征

2、了解风险的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3、掌握风险管理的含义和程序

4、掌握保险的要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风险的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2、风险管理的程序

3、保险的要素

【教学手段、方法及教具】:教学相关资料、讲授法 【教学内容】 任务一:风险的概述

一、风险的含义

风险大致有两种定义: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

若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说明风险只能表现出损失,没有从风险中获利的可能性,属于狭义风险。

若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说明风险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无损失也无获利,属于广义风险,金融风险属于此类。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所以一般积极性进取的偏向于高风险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而稳健型的投资者则着重于安全性的考虑。

二、风险的组成要素

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个要素构成。

(1)风险因素:是指引起风险事故发生的条件和原因,是造成损失的内在或间接原因。

分类:①实质风险因素

自然风险因素:闪电、暴雨

物质风险因素:木结构房屋

②道德与心理风险因素

恶意、缺乏责任心、粗心大意

注意区分:道德与心理风险因素的区别

③社会风险因素

(2)风险事故:风险事故是指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偶然事故,是造成风险损失直接或外在的原因,是损失的媒介物。风险事故发是的根源主要有:自然现象、社会经济变动、人或物本身。

(3)损失:狭义的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或消失,即经济损失;广义的既包括物质上的损耗,也包括精神上的损失。在保险实务中,损失通常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也成为实质性损失,是风险事故导致的财产本事损毁或灭失的损失、人身伤亡;间接损失是指由直接损失引起的其他损失。

(4)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之间的关系 风险因素可能引发风险事故 风险事故可能导致损失

风险因素的存在本身也可能引起损失

三、风险的特征 1.风险存在的客观性 2.风险存在的普遍性 3.风险发生的偶然性 4.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 5.风险的可变性 任务二:风险管理

一、风险管理的含义

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衡量,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处理,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行为。

风险管理的概念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风险管理的主体是经济单位,即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以及跨国集团和国际联合组织等。

(2)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是基础,而选择合理的风险处理手段则是关键。

(3)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

二、风险管理的目标

损失前管理目标:降低损失成本,预防潜在损失 ;减轻和消除企业人员对潜在损失的精神压力 ;遵守和履行外界赋予企业的责任。

损失后管理目标:维持企业的生存;生产能力的保持与利润计划的实现;保持企业的服务能力;履行社会责任。

三、风险管理的程序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对企业、家庭或个人面临的和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对风险性质进行鉴定的过程。即对尚未发生的、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系统地、连续地进行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风险事故的 原因。识别风险主要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方面内容。

2.风险估测

风险估测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利用概率统计理论,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幅度。

3.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估测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结合其他因素全面进行考虑,评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以衡量风险的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4.选择风险管理技术

风险管理技术分为控制型和财务型两大类

控制型的目的是降低失频率和减少损失幅度,重点在于改变引起意外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

财务型的目的是以提供基金的方式,对无法控制的风险做财务上的安排 5.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指对风险管理技术适用性及收益性情况的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

风险处理对策是否最佳,可通过评估风险管理的效益来判断。

效益=安全保障/成本 =对策减少的损失

/ 所需费用+机会成本

四、风险管理技术及其比较

(一)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 1.避免

(1)含义:避免是指放弃某项活动以达到回避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从根本上消除特定风险的措施。这是一种处理风险的消极技术。

(2)适用条件:某种特定风险所致损失频率和损失幅度相当高时;在处理风险的成本大于其产生的效益时。

(3)局限性:有些风险无法避免——破产、早逝;

避免在经济上不适当;

避免了某一风险有可能产生新的风险。2.预防

(1)含义:预防是指风险发生前为了消除或减少可能引发损失的各种风险因素而采取的处理风险的具体措施。

(2)适用条件:通常在损失频率高且损失程度低时采用

(3)损失预防措施:工程物理法、人类行为法、程序法 3.抑制

(1)含义:在损失发生当时或之后为减少损失程度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2)适用条件:损失程度高且风险又无法避免和转嫁时。

(二)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 1.自留风险:主动自留和被动自留 2.转移风险:保险转嫁和非保险转嫁 任务三:风险、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关系

(一)风险与保险的关系

1.风险的客观存在是保险产生和存在的自然前提 2.风险的发展是保险发展的客观依据

(二)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关系 1.保险是风险管理的传统有效措施

2.保险是对特定风险的管理

3.保险经营效益要受风险管理技术的制约 任务四:保险概述

一、保险的含义

保险:是以合理计算的风险分摊金为基础,集合多数对同等风险有取得同等风险有取得保障需要的人,建立集中地专用基金,对约定灾害事故发生所致的经济损失(或人身伤亡)进行补偿(或给付)的合同行为。

四层含义:

1、保险是以保障经济安定为目的的补偿机制,以经济损失为前提条件

2、保险是以多数经济单位或个人的互助经济关系为必要条件

3、保险的分摊金即保险费是根据一定的数理技术合理计算的

4、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

《保险法》规定: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二、保险的要素 1.可保风险的存在

2.多数人的同质风险的集合与分散 3.费率的合理厘定

4.保险基金的建立

5.订立保险合同

【练习与作业】学习任务1 汽车保险基本知识

1.2保险概述(2)1.3汽车保险概述

【课题】:保险概述、汽车保险概述 【课型】:理论教学 【学时】: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保险的分类

2、理解保险的功能

3、掌握汽车保险的特征和作用

4、了解我国主要的汽车保险产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保险的分类

2、汽车保险的特征

3、汽车保险的作用

【教学手段、方法及教具】:教学相关资料、讲授法 【教学内容】 任务一:保险概述

一、保险的特征 1.经济性 2.商品性 3.互助性 4.法律性 5.科学性

二、保险的功能

(一)社会保障功能 1.分散风险 2.组织经济补偿

(二)资金融通功能 1.积聚社会资金 2.资金投资运用

(三)社会管理功能 1.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2.促进资本有效配置 3.提供出口信用保险 4.构建国家事务应急体系 5.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风险保障 6.解决由于赔偿责任等产生的社会纠纷

三、保险的分类

(一)按保险的性质分类

1、商业保险

它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收取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或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达到约定年龄、期限时给付保险金的保险行为。(1)商业保险的经营主体是商业保险公司。

(2)商业保险所反映的保险关系是通过保险合同体现的。

(3)商业保险的对象可以是人和物,具体标的有人的生命和身体、财产以及与财产有关的利益、责任、信用等。

2、社会保险

它是国家通过立法对社会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失业时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3、政策保险

这是政府为了一定的目的,运用普通保险的技术而开办的一种保险。包括:出口信用保险、投资保险、农业保险

(二)按保险标的分类 1.财产保险

这里是指狭义的财产保险,它是以有形的财产作为保险标的的保险,保险人承担保险标的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而受损失的经济赔偿责任。

包括:

(1)海上保险

(5)工程保险(2)货物运输保险

(6)盗窃保险(3)运输工具保险

(7)农业保险(4)火灾保险 2.责任保险

是以被保险人承担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作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包括:

(1)公众责任保险

(3)产品责任保险(2)雇主责任保险

(4)职业责任保险 3.信用保证保险

以信用关系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4.人身保险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生命和身体作为保险标的的保险,人身保险的保险标的无法用货币来衡量,但保险金额可以根据投保人的经济生活需要和交费能力来月定。

包括:(1)人寿保险(2)健康保险(3)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三)按照保险的实施形式分类

1.自愿保险: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和保险人当事人双方在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根据自愿的原则签订的保险合同。

2.强制保险:它是由国家政府通过法律或行政命令强制实行的保险,也称法定保险。

(四)按承保的方式分类

1.原保险:原保险是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直接签订保险合同而建立保险关系的一种保险。在原保险关系中,保险需求者将其风险转嫁给保险人,当保险标的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保险人直接对被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

2.再保险:再保险也称分保,是保险人在原保险合同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分保合同,将其所承保的部分风险和责任向其他保险人进行保险的行为。

3.共同保险:共同保险又称“共保”,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保险人共同承保同一标的的同一危险、同一保险事故,而且保险 金额不超过保险标的的价值。

4.重复保险:指投保人以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风险事故分别向数个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的一种保险。

(五)按照保额确定方式分类

1.定值保险:定值保险又称定价保险合同,约定价值保险,是“不定值保险”的对称。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事先确定保险标的的价值,并在合同中载明以确定保险金最高限额的财产保险合同。

2.不定值保险:“不定值保险”是“定值保险合同”的对称,指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只列明保险金额,不预先确定保险标的的价值,须至危险事故发生后,再行估计其价值而确定其损失的保险合同,这种采用不定值合同的保险即为不定值保险。不定值保险合同中保险标的的损失额,以保险事故发生之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为计算依据,通常的方法是以保险事故发生时,当地同类财产的市场价格来确定保险标的价值。但无论保险标的的市场价格发生多大的变化,保险人对于标的所遭受的损失的赔偿,均不得超过合同所约定的保险金额。在不易用市场价值确定保险价值时,也可用重置成本减折旧的方法或其他的估价方法来确定保险价值。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财产保险均采用不定值保险合同。

任务二:汽车保险概述

一、我国汽车保险发展历程

(一)萌芽阶段 汽车保险进入我国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当时我国保险市场处于外国保险公司的垄断与控制之下,汽车保险实质上处于萌芽阶段。

(二)试办阶段 1950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办了汽车保险。1955年停办。

70年代中期开始办理以涉外业务为主的汽车保险业务。

(三)发展阶段

1980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逐步全面恢复了汽车保险业务。

二、汽车保险的含义

汽车保险,即机动车辆保险,简称车险,是指对机动车辆由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负赔偿责任的一种商业保险。

汽车保险包含四层含义:

a)它是一种商业保险行为。b)它是一种法律合同行为 c)它是一种权利义务行为。

d)它是一种以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发生为条件的损失补偿或保险金给付行为。

三、汽车保险要素

1.危险存在是保险成立的前提 2.众人协力是保险成立的基础 3.损失赔付是保险成立的功能

四、汽车保险的特征 1.业务量大,投保率高 2.差异性

3.出险频率高

五、汽车保险的作用

1.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扩大了对汽车的需求 2.稳定了社会公共秩序 3.促进了汽车安全性能的提高

4.汽车保险业务在财产保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任务三:我国汽车保险产品简介

机动车保险的主要险种:机动车指的是汽车、电车、电瓶车、摩托车、拖拉机及各种专用机械车、特种车。机动车保险主要分为两个主险种和三个附加险种,主险种分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附加险分为:盗抢险、司乘人员意外伤害险和挡风玻璃单独破碎险。

1.车辆损失险:负责赔偿由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车辆自身的损失。这是车辆保险中最主要的险种。

2.第三者责任险:负责保险车辆在使用中发生意外事故造成他人(即第三者)的人身伤亡或财产的直接损毁的赔偿责任。

3.盗抢险:保险车辆因全车被盗、被抢劫或被抢夺时,保险人对其直接经济损失按保险金额计算赔偿。车辆丢失后可得车辆实际价值80%赔偿。赔偿后保险责任终止,该车辆权益归保险人所有。

4.自燃损失保险:在保险车辆因本车电器、线路、供油系统发生损毁及运载货物的自身原因起火燃烧,造成保险车辆损失,以及被保险人在发生本保险责任事故时,为减少车辆损失所支出的必要合理的施救费用,由保险公司进行赔付。

5.玻璃单独破碎保险:指保险车辆在停放或使用过程中,其他部分没有损坏,仅风挡玻璃单独破碎,风挡玻璃的损失由保险公司承担。

6.新增加设备损失保险:是指投保车辆在出厂时原有各项设备以外,被保险人对另外加装设备而进行的保险,保险人将在保险单中该项目所载明的保险金额内,按实际损失计算赔偿。

7.车辆停驶损失险:保险车辆发生车辆损失险范围内的保险事故,造成车身损毁,致使车辆停驶而产生的损失。

8.车上责任保险(司乘意外伤害险):保险车辆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致使保险车辆上的人员遭受伤亡,保险人在保险单所载明的该项赔偿限额内计算赔偿本应由被保险人支付的赔偿金额。

9.车载货物掉落责任险:承担保险车辆在使用过程中,所载货物从车上掉下来造成第三者遭受人身伤亡或财产的直接损毁而产生的经济赔偿责任。实行20%的绝对免赔率。

10.车上货物责任险:如果投保车辆在使用过程中,所载货物遭受直接损失,以及被保险人为减少货物损失而支付的合理施救、保护费用,可由保险公司依据“车上货物责任保险”为投保车辆提供一定金额的赔偿。

11.不计免赔特约险:投保了车辆损失险及第三者责任险的车辆如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而造成车辆损失(不含盗抢)或第三者责任赔偿,由保险人依据《条款》赔偿规定计算的免赔金额。【练习与作业】:

第四篇:我国公司理财的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公司理财的风险管理研究

唐玉 会计四班 2007676

1摘要:公司在理财过程中经常面临多种制约因素,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理财战略以及理财理念等都会给公司理财带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面对这些理财风险,公司必须加强业务人员培训,理顺公司治理结构与理财目标的关系,防范金融机构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风险报告制度,才能确保最终理财目标的实现。

公司在理财过程中往往面临各种风险,比如,由于突发因素导致股票市场大幅下跌而使股票套牢风险;在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宏观调控周期中,由于银行基准利率上升,会导致债券的实际收益率下降的风险;外汇汇率因为国际上不可预见因素导致大幅变动,特别是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升高对外汇理财产品必然产生冲击,收益不确定的风险在逐步加大。公司如何预见并防范这些风险成为当前公司理财业务管理的重要任务。

一、从财务风险产生的来源

1、资金运动风险

资金运动风险是财务管理在完成其基本功能如筹资、投资、利润分配和营运资金管理中由于决策失误造成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风险。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筹资决策风险。

在资金筹集中关键问题之一是债务和权益之间的结构问题。适当地运用债务能够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放大企业的收益,同时财务杠杆的大小与财务风险的大小是同方向的关系,负债比重越高,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越大,企业的利息负担也越大,偿债能力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较大的财务杠杆同时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而放大企业的整体风险。在资金筹集中还存在负债的期限结构问题,指长期借款与短期借款的结构,如企业应筹集长期资金却采用了短期借款方式,或者用长期借款形式解决短期资金的需求,都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

(2)投资决策风险。

主要是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由于对风险估计不足而导致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小于投资现值而造成损失,或者由于夸大风险而放弃了原本净现值为正的项目从而错失良机,再或者在证券投资中对系统性风险估计不当或者处理非系统性风险时决策失误造成企业价值减少,甚至使企业陷入危机的可能。

(3)收益分配风险。

留存收益和股利分配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两方面,这两方面决策失误也会给企业的整体目标的实现带来风险。如由于留存收益过少会造成企业再生产和扩大企业规模的困难,或者由于股利分配过低而影响企业股票价值和投资者的信心。

(4)流动资产管理风险。主要包括现金持有量决策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收决策的风险、存货变现风险以及与流动性与赢利性有关的流动资产结构风险。因为持有高流动性资产,流动性风险会降低,但同时也降低了收益;反之,高资产收益而低流动性会使企业面临过大的流动性风险。

2、财务关系风险

财务关系风险是企业在处理与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面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代理风险

代理理论认为,在两权分离的体制下,企业的所有者委托代理人经营他们的财产,形成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是不一致的,而这种目标不一致加上信息不对称、信

息失真、信息迟缓等使得代理人为了自身利益而可能利用权限恶意代理、无责任代理或者寻租,造成代理风险,或者说道德风险。而两权分离使得委托人对代理人监控比较困难,从而加大了代理风险管理的成本。

(2)供应链风险

供应链涵盖了从供应商到用户从生产至成品交货的各种工作。这种基于价值链的业务流程管理能带来诸多单个企业所不能提供的经济效应。但由于供应链上不同企业目标并不一致,甚至是相互冲突的,由此带来了合作风险。同时由于信息在不同企业与部门传递过程中发生扭曲,并沿着供应链流程逐级放大,产生“牛鞭效应”,导致了信息获得、理解和处置的风险。此外,还有由于供应商破产导致的违约风险等。由于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在业务上是紧密相关的,一个环节的风险会放大到整个供应链,给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都带来损失。

事实上,由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它所依存的环境。而政府、债权人、所有者、投资人、被投资人、债务人、金融市场、供应链上游和下游企业、管理者、员工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正是关键的环境因素。并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会不断地增加,企业与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从这个意义上说资金运动风险的根本来源是企业与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错综复杂的财务关系。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应当在正确处理好与利益相关者之间财务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的。

二、财务风险的成因

1、外部成因

指由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的变化或由行业政策、行业发展状况和行业竞争等因素引起的风险、由于通货膨胀导致的购买力风险、以及由金融市场上的各因素如利率变动、汇率变动、证券价格波动等带来的风险。这种宏观层面的风险会波及到企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投资、融资带来不利的影响,对企业的所有者、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都会带来损失,从而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及债权人的信贷决策。在2007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对于外部原因带来的财务风险对企业来说虽然通常难以回避,但通过进行经济周期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行业竞争力分析、国内外金融市场等的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防患于未然。著名经济学家富兰克•H•奈特认为“各种情况下包括的已知风险可以被看做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则可以轻易地转换为事实上的确定性,因为当这样的事例足够多时,人们就完全可以根据概率规律来预测结果,而且随着相同案例的数目增加,预测会越来越精确”。

2、内部成因

企业的诸多财务风险都是由企业自身的决策不当引起的。如筹资决策中不合理地运用财务杠杆,过高的债务比例影响企业偿债能力,一旦遇到经营业绩不善会带来不良的后果甚至是破产的危险;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对于指标的不恰当运用(如净现值指标中的现金流量的估计不精确、折现率的选择不合适等)导致项目决策失误而带来的风险;证券投资决策中投资组合的决策没有达到分散风险的要求带来更高的投资风险;利润分配决策中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股东利益之间的关系而导致的企业发展困境和投资者信心缺失等。

三、深层次风险根源

暴露的问题只是公司在理财中的具体风险表现,如果要从根本上防范理财风险,就必须挖掘其业务开展过程中的深层次风险根源。公司理财业务表面上看是一种单纯的资金与资产的运用,实际上其风险却往往来自于资金层面之外。

1、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理财目标的制约

现代公司需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公司治理结构正是这样

一种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种机制。长期以来,大多数公司的治理结构框架是股东至上原则,在这种公司治理逻辑下,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大化的财富。但是在现代企业中,除了股东投入资本外,一般管理者、职工、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都为公司的发展承担了较大的风险,如果单纯地强调股东财富最大化,忽视了公司的其他群体的利益,就会导致他们自动割裂与公司之间的利益纽带,无法培养长期忠诚于公司的员工,这与现代管理理论中逐渐重视人力资本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而以股东至上原则为基础建立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发展与调整。而公司理财目标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中存在和运行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它不但直接反映着公司治理结构环境的变化结果,而且还需要根据治理结构的变化适当地进行调整。因此,公司理财目标应该适应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而变化,进而通过财务管理活动在企业价值的增长中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否则将会给公司发展带来极大的无形风险隐患。

2、公司理财战略缺失带来的风险

对于现代公司管理而言,已经不再是单纯地运用生产和销售工具来为股东和其他相关利益者创造更多的财富了,资金的合理运营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着公司未来的发展。因此,制定一个适合自身及市场环境的理财战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公司理财战略是包括公司理财资产和资金的可使用范围、分层次实现的阶段目标、外包的金融机构、规划的理财工具以及对可能出现风险的最大承受度和防范、化解的方法等。理财战略是个全方位的纲领性文件,包含理财过程中的各种细节因素,公司必须按照既定的程序稳步地执行。在理财战略规划执行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理财目标实现情况的及时反馈和调整。因为市场尤其是金融市场的瞬息万变对公司理财工具的使用效果可能产生极大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到理财目标的实现。总之,理财战略规划是公司理财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如果没有制定理财战略规划,而是凭借对市场的感觉任意操作,就将会给公司的资产和资金运营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3、非理性的投资观念导致的理财误区

公司理财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公司能够取得较高的收益以满足各方相关利益者的需求。在这种观念支配下,许多公司往往总是以资金运营的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始至终的目标来贯彻。尤其是当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成熟以及相关法规还不健全时,而市场监督机制也尚未完全完善,市场制衡力量还非常薄弱,就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去追求违规所带来的利益。错误的理财观念虽然有时会给公司带来短期的利益,但是潜在的深度风险终究会导致公司遭受沉重的信任危机,掉入自己挖掘的财务陷阱。有一些提供理财业务的金融机构盲目提供保底承诺的理财产品,利用理财计划或产品进行变相高息揽储,也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除此之外,公司还可能陷入以下理财观念误区:注重短期收益,忽视长远理财战略规划;对风险和收益的关系认识不足,盲目追寻机构宣传的所谓“低风险、高收益”理财产品,完全忽视了资金自身内在的运行规律;分散风险意识不强,很多公司在投资理财产品时,过高地估计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把大量资金集中投入到其看好的高风险项目中去。

4、新型公司理财工具带来的风险

从开展理财业务公司的内部角度看,通过采用创新金融工具来提高其资产经营的流动性与安全性,并有效降低财务运营成本与交易成本来实现价值最大化,这是公司财务活动部门在内部推动新型理财业务发展的动因。金融机构则通过开发风险管理技术,可以提高理财公司的资产赢利能力以及提高现金的投资利用能力,为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而进行创新。但是,创新的理财工具都是以传统理财工具为基础衍生出来的,如期权、期货交易等,其风险明显大于传统的理财工具。随着金融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复杂化,资本活动的不确定性也愈发突出。公司在努力进行多方位经营,做出合理的投资组合的同时,所面临可能爆发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运用新型理财工具开展业务的公司必须对其交易活动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措施,包括交易头寸的限额,止损的限制,内部监督与稽核等。如果内部控制制度缺失和不

完善,这些新型理财工具所导致的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将十分巨大,公司无法承受这种可能比本金放大若干倍的风险损失。

四、财务风险管理

开展理财业务的公司常常忽视对于风险的防范与管理,主要原因是对于所选择理财产品的盲目和对于代理理财金融机构的盲信,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导致公司遭受较大损失,从而背离了公司初期所制定的资金保值增值目标。因此管理理财风险本身就是一种理财能力的体现。

1、理顺公司治理结构与理财目标之间的关系

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使其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以便更好地实现公司的财务目标。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主要在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之间进行选择。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对公司理财目标和理财战略将产生极大影响。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治理结构模式下的财务管理目标只强调股东的利益,而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重视不够,但公司的效率需要建立在利益相关者平等的基础之上才能发挥出来。这种情况下,就容易产生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与理财目标之间不协调而造成的运转风险。因此,就必须进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即创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治理结构模式,使公司主体之间形成平等互利的关系。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治理结构模式决定了公司的目标是为全体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服务。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发生转变,则公司进行理财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必然要发生相应变化,公司理财目标、理财战略规划、甚至理财工具也要随之改变,从而避免了因为各种因素不协调而产生的风险。

2、公司定期进行自我财务诊断

公司理财有着自身的运行规律,这就要求公司在理财战略运行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诊断,才能始终保持比较清晰的理财思路。公司理财规划的制定者和具体操作者必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并且有目的地开展业务问询和追踪调查,发现问题征兆及时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在此基础上,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共同会诊,并使用必要的理财工具进一步进行全面的论证,以保证对于本公司财务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最后根据诊断结果,及时调整理财目标和理财战略规划。公司的自我诊断还需分解自身的发展战略,从中寻找适合的理财工具。整个公司有其发展的总体战略,它是由各个职能领域——研究与开发、生产运营、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以及信息系统等具体战略目标组成的。公司一旦制定了理财目标和理财战略后,就需要将其分解为具体目标,而这些个性化的理财目标,必须恰好是公司的个性化理财需求,这也同时决定了理财工具的特性。因此,公司的自我诊断也必须从每个细化的具体目标开始,逐层排查,找出最终问题所在,从而完善理财战略和理财工具。

3、防止理财机构道德风险的转移

公司理财机构主要包括证券机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信托机构等,不同机构的理财业务品种、期限、收益各不相同,尤其是风险程度差异较大。对于公司而言,在委托理财机构进行理财时,不能把全部焦点放在收益率的比较,一定要评估各家理财机构在保证收益前提下的风险度。公司理财是将暂时闲置的资产和资金交给理财机构去获得短期收益,但这不是公司的最终经营目标。因此,强调过高的收益率一定会带来较高的风险,而理财机构也会利用各种契约、合同和反向保证等手段,将可能的风险转移给委托公司。因为公司理财是一种委托关系,理财机构是受托机构,从法律角度看,的确不应当承担资金运用过程中的风险。但对于委托公司而言,必须能够区分风险是来自于自身委托指令还是来自于理财机构的操作失误,明确责任如何承担。另外,理财机构除了接受客户委托开展理财业务外,还有大量自有资金在金融市场上进行运营,因此,还要特别防范理财机构将自营业务失误和损失向委托公司理财账户的转移。对理财机构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的防范和监控是非常困难的,其为委托公司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4、建立有效的理财风险报告制度

公司一旦进入金融市场从事理财活动,就意味着成为市场中一种受险主体,必须对自身业务经营中所面临的风险进行防范、控制及管理。公司除了建立与理财规模相当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还应当建立理财风险报告制度。理财风险报告制度实际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求各个层级和岗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已经暴露的业务风险和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做出反应并及时进行报告;二是各个层级的理财人员必须对汇总在本部门的风险信息进行分析,并将可能产生的结果和应对措施进行报告。理财风险报告制度能够让管理层持续了解公司的理财风险状况,同时理财信息的双向传递性也使基层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得到信息反馈,然后解决问题。为了保证理财信息的真实准确,必须规范理财风险报告的格式和传递路径,明确每个岗位在理财风险报告制度中的责任和作用。

5、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观念

由于市场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要求,公司理财业务除了一部分是自己开展的,还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委托给金融机构来操作。但无论是公司委托金融机构理财还是开展自营业务,公司理财业务都主要是在金融市场上通过金融策划、金融机构安排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来完成的,例如,以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充当企业财务顾问,为企业资产重组和兼并、收购提供咨询、策划和安排等服务;通过委托方式进行资产管理;直接在资本市场上开展证券投资活动;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利或保值等金融服务。这些理财业务活动都涉及到复杂的金融活动,就需要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素质才能进行全面掌控。因为,理财业务中必要的操作和委托指令还是需要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发出,尤其是当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时,就需要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审时度势,快速反应,及时决策。此外,当今的金融理财产品层出不穷,并且为了提高收益不断组合创新,在更加吸引客户的同时风险也不断提高。因此,公司理财人员必须能够加强学习,在对新型理财产品的收益保持敏感的同时,对风险也能够保持清醒的判断,这样才能保证公司资金运营的安全。

综上所述,理财业务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公司资本运营和资金使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是,如同其它金融业务一样,公司理财也具有其两面性,在提供较高收益的背后,总隐藏着随时可能爆发的风险。制定正确的理财战略规划、选择适合的(包括收益率和风险度)理财工具、加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成为公司理财业务中必须强调的步骤。而这些因素的整体有效组合则是理财收益能够得到最终实现的保障。理财风险虽然伴随开展业务过程中,但又不完全来自于业务本身,这就需要从理财的管理与经营全程去进行控制。公司必须摆脱狭义的资金风险概念,而去主导理财业务的理念、建立风险控制系统,这些措施反过来给公司资金和资产的运营营造了安全的氛围。理财风险是不确定的,但公司却必须用确定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来防范和管理风险。

第五篇:关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研究

银监会于今年3月29日发布《银监会2010年年报》显示,截至2010年底,商业银行整拨备覆盖率水平首次超过200%,达到217.7%,比年初上升64.50个百分点。银监会警示称,随着市场流动性逐步收缩,部分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上升,高息揽储、高价交易存款等违规行为可能出现。

在商业银行流动性“告急”的过程中,渤海银行堪称为其中的典型。年报显示,在2008至2010年期间,渤海银行资产总额分别为622.11亿元、1175.16亿元和2650.86亿元,负债总额分别为572.21亿元、1122.74亿元和2556.70亿元。尽管此间渤海银行贷存比一直控制在70%以内,但流动性比例(人民币)直线下滑,分别为50.73%,44.08%,35.01%。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因其具有不确定性强、冲击破坏力大的特点,被称为“商业银行最致命的风险”。自金融系统产生以来,流动性风险一直伴随在商业银行的整个经营过程中。在全球会融危机背景下,流动性问题不仅是我国而且是当今世界金融领域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难题之一,因此流动性风险管理也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资料显示,2010年城市商业银行各项监管指标持续向好。从资本质量来看,截至2010年末,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376.9亿元,比年初减少108.8亿元,不良贷款率1.3%,比2009年初下降1.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到了182.23%;从资本状况来看,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12.96%;从盈利能力来看,截至2010年末,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利润率15.87%,资产利润率1.01%,在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利润增速普遍下滑的背景下,城商行保持了盈利稳定没有下滑。纵观我国商业银行公布的财务报告,从流动性状况来看,城商行流动性指标普遍较好,各项监管指标均达到较好水平,整体保持了良好稳健的发展态势,但实际却隐藏着巨大的潜在性流动性风险。

与国外银行先进的风险管理措施、较为完善的政策环境以及严格的监管要求相比,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广大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方面,资产负债的期限匹配不合理,负债短期化,而中长期贷款比重偏大,即存在严重的“短借长贷”现象,预防出现挤兑高潮等突发情况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银行自身业务以及资产结构单一,其中占绝对优势的信贷资产在未实现证券化的条件下容易受贷款合同期限及条款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流动性减弱,而利率和汇率的变动又将加剧银行融资成本与投资效益的不稳定性,从而减弱抗风险能力。

对于我国银行业的管理,至今仍带有浓厚的垄断色彩。国有商业银行存在强有力的国家信用担保,相对缺乏来自其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威胁和竞争,这一现象导致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重经营轻管理、重效益轻风险防范,自律机制不健全。另外,竞争机制尚不健全,一些金融机构仍存在违规或超越业务领域开办业务的现象,干扰了金融机构的活动,扰乱了金融秩序。最后会导致许多难以预料的突发性因素进而增加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要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必须综合考虑到各个方面,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试图找到解决流动性风险问题的对策。

从宏观上来说,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逐步的对外开放,使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流动性日益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没有流动性商业银行将无法生存和发展。因此,在今后的金融法规完善的过程中,纳入金融法规中,使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在法制的约束下,规范的进行。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主要缺陷是:作为所有者的政府职能与作为企业的银行职能的不相容性。要从根本上转换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应当取消国家控股。国家可以参股但不控股,这样既可防止政府对银行的干预,也可避免银行对政府的依赖,有利于将商业银行改造成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金融企业法人,并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机制。此外,在进行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还应加快建立银行的破产机制。因为流动性管理的实质是防范银行支付风险,因此强化流动性管理必须与实施银行破产制度结合起来。

从微观层面上来看,作为商业银行,要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首先要从加强信贷管理入手,因为信贷管理的缺失一方面造成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不高,另一方面也容易引发银行“惜贷”问题,进而形成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加强我国流动性风险管理,应该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充分利对贷款人的资信状况和还款能力进行充分评估,建立一套企业信用评级系统。

关于企业的信用评级和绩效评估体系目前强调以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分析为核心,着重考察企业偿债能力。但是企业绩效不仅与其盈利有关,还与经济周期、宏观政策等有较强的相关性,需要从多方面方面来建立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企业信用评级系统的完善可以提高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同时又能为监管部门对银行实施有效监管提供依据,从而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另一方便,从目前来看,国内银行的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存贷利差,非利差收入的比重相当低。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及金融市场的日趋成熟,以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已面临盈利水平降低、风险程度加大等诸多严峻考验。因此,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拓展中间业务不仅可以带来新的利润来源,还可以缓解资金的结构性过剩,扩大银行的利润空间。

随着竞争日益激烈,金融企业越来越像生产性企业,需要不断满足客户需求。创新是利润的源泉,也是商业银行改善流动性、解决流动性困境的重要手段。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快信贷产品创新,积极拓展优质信贷市场,培育新的利润来源是当务之急。

下载我国汽车保险的风险管理研究(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汽车保险的风险管理研究(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决定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近来,商业银行都十分重视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竞相引进国际先进......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竞争愈加激烈。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企业内部的人才,因此加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加速企业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决定企业是否能在激烈的竞......

    浅谈我国汽车保险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汽车保险现状及发展趋势 美国的汽车保险是目前世界上最完善的汽车保险之一。无论是保险制度还是监管 、保险种类,保险费率都具有代表性。 1.1无过失责任为基础的汽车保......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摘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银行的风险程度和风险管理的能力。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现行风险管理制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加大了国有商业......

    基于风险管理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

    基于风险管理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 摘要:经济正在迅速进步,与之相应的银行业也在逐步改进和发展。从现状来看,商业银行面对剧烈的市场竞争,亟待通过完善内控的方式来提升......

    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证券公司是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中介机构,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发展。2002年以来,我国股票市场的下跌导致了证券公司经营风险不断暴露。文章通......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

    摘 要 声誉风险成为近年银行业十分关注的领域,声誉风险甚至被视为“最令人畏惧”的风险。一旦遭遇声誉危机,不仅会直接损害商业银行的信誉,影响上市银行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导致银......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1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种类利率风险。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的定义,利率风险是指银行财务因利率的不利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