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退耕还林工程作业设计技术规定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退耕还林工程作业设计技术规定》的通知 林退发„2003‟90号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为了做好退耕还林工程的作业设计工作,推进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我局在总结《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县级作业设计技术规程》(试行)(林生发„2001‟22号)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制订了《退耕还林工程作业设计技术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县级作业设计技术规程》(试行)同时停止执行。
国家林业局 二○○三年六月十八日 附件:
退耕还林工程作业设计技术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指导和规范退耕还林工程作业设计,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工程建设成效,特制定本技术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经国家批准的退耕还林工程的年度作业设计。第三条 作业设计的主要依据是:
(一)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及国务院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生态环境建设和退耕还林等工程的法规、政策和规定;
(二)国务院有关部门及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营造林及退耕还林工程的技术标准和规程;
(三)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工程年度任务计划和县级人民政府批复的县级年度实施方案;
(四)本地区最近一次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土地资源利用调查、耕地普查等成果资料。
第四条 作业设计应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以乡镇(或林场、农场等,下同)为单位进行编制,按村设计到小班地块,退耕地造林任务应落实到农户。
第五条 作业设计的程序主要分为准备工作、外业调查、内业设计、文件编制、评审报批等阶段。
第六条 作业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一)落实本年度的作业小班和退耕还林农户;
(二)分别退耕地造林和荒山荒地造林进行营造林施工设计;
(三)种苗生产、供应;
(四)新造林地管护设计;
(五)配套基础设施施工设计;
(六)施工作业顺序、时间、劳力安排;
(七)施工材料、用工量测算与投资预算。
第七条 作业设计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或有资质的林业调查设计单位承担。
第八条 作业设计成果由作业设计说明书、作业设计表、作业(施工)设计图和有关附件构成。
第九条 作业设计需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汇总并报请地(市)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地(市)级林业主管部门应于施工前下达作业设计批复文件。县级人民政府或者其委托的乡级人民政府需根据批复的作业设计,与有退耕还林任务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签订退耕还林合同,并认真组织实施。
第二章 准备工作
第十条 在作业设计前,设计单位应制定详尽的工作计划和技术方案,对调查设计人员要进行法规、政策和技术培训,统一技术标准、调查设计内容和方法,明确任务和要求,并做好仪器工具、图形材料、卡片、调查用表和相关物资的准备。
第十一条 作业设计前应搜集以下资料:
(一)自然条件资料:项目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坡度、坡向、土壤类型、水文条件、气候特征、气象条件、森林植被类型及分布、土地利用、耕地(沙化耕地)、荒山荒地、交通、自然灾害等方面的资料;
(二)社会经济资料:项目涉及的人口及劳力现状、农民收入、经济来源、经济构成、粮食产量、粮源、相关配套资金的准备、农村能源等资料;
(三)技术资料:与退耕还林工程有关的标准、技术规程,林业生态工程成熟技术、建设模式等资料;
(四)管理资料:与退耕还林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管理办法及以往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特别是退耕还林工作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五)图面资料:国家新编地形图、土地利用图、土壤类型图、植被分布图、水系分布图或水土流失情况图和其它有关调查、区划、规划的图面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搜集和采用卫星相片、航摄相片。调绘底图要求采用不小于1:25000的地形图或航片平面图;
(六)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资料:应为设计期最近5年内的调查成果,5年以上的调查成果应进行补充调查。
第十二条 作业设计前,应根据国家下达的年度任务计划,本着生态优先、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分步实施的原则,初步确定年度作业的区域。
第三章 外业调查 第十三条 作业小班区划
(一)作业小班区划以造林地类别、立地条件和承包经营权属为主要区划因子;
(二)作业小班在林班或村民组内进行编号;
(三)退耕地小班应在现地实测小班边界,荒山荒地小班原则上应在现地实测小班边界,对于实测难度较大的荒山荒地小班,也可采取调绘或其它手段确定小班边界,实测小班闭合差应不大于1/200。为提高现地调查精度和效率,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运用“3S”等新技术或新手段进行小班调绘或实测;
(四)若造林种草地块零星分散,在地形图上不能准确勾绘,需在图上标注符号示意。
第十四条 作业小班主要调查内容包括:
(一)位置:所在乡镇、村、林班或村民组、小班;
(二)地类:按耕地(含沙化耕地)和荒山荒地分别填写,耕地还应按坡度级(≤5°、6—15°、16—25°、>25°)分别填写;
(三)权属:退耕地和荒山荒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退耕地和承包到户的荒山荒地还应记载户籍和承包期;
(四)地形地貌:坡位、坡度、坡向、坡形、海拔;
(五)植被:现有植被或农作物的类型、盖度、分布、高度;
(六)土壤:土壤类型、质地、土层厚度、土壤水分,以及土壤侵蚀类型、程度等;
(七)小班立地类型和适宜的造林模式。
第十五条 调查、预测现有苗圃、母树林、种子园本年度的种苗生产情况,包括种子结实与产量、育苗面积、苗木种类、产苗量、苗木质量等级、苗木生长等。
第十六条 调查、了解工程区内与退耕还林有关的其它情况,包括农民要求退耕还林的任务和户数,当年安排的任务和户数,涉及的人口和劳力,退耕农户经济收入的数量、构成及来源等。
第十七条 根据立地类型表和建设任务以及农民的意愿,将退耕还林任务落实到具体农户和地块,并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现地与农户初步商定造林的林种和树种。
第十八条 现地确定需要建设的了望台(塔)、哨卡、管护房、林道、防火道、围栏、科研试验和生态效益监测样地以及其它配套设施的设置地点,布设线路与走向,测量长度或占地面积,在现地埋设标记,并绘于调绘图上。第四章 内业设计
第十九条 内业设计前,应对外业调查材料及图件进行整理、核对,做到图表相符、资料齐全、内容完整、计算无误。第二十条 小班面积求算
实测的小班以实测水平面积为准;勾绘的小班采用求积仪、方格纸或网点板量算面积,两次求积面积相差不应大于1/50,合格后取平均值。小班面积以亩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第二十一条 营造林施工设计
以乡镇为单位,按村、林班或村民组、小班、农户的顺序,采用表格的形式,根据总体规划、立地类型表、营造林模式表,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特点,设计适宜的林种、树种和造林时间、造林方式、造林密度、配置方式、整地方式、种苗类型、幼林抚育等。
(一)林种、树种设计:在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按照“退耕土地还林营造的生态林面积,以县为单位核算,不得低于退耕土地还林面积的80%。”的规定,以及和退耕农户初步商定的造林林种和树种,设计适宜的林种和适生的树草种;
(二)造林方式设计:退耕地造林一律采取人工造林的方式;荒山荒地造林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国家允许的造林方式;
(三)植被配置设计:根据经营目的及自然条件,设计适宜的植被配置方式,包括乔灌草的搭配比例、混交方式、种植密度、株行距等;
(四)整地的时间与方式设计:各地可根据气候、立地、造林树种等情况,在尽量保护现有植被的前提下,确定适宜的整地时间、整地方式和整地规格;
(五)幼林抚育设计:包括保墒措施,抗旱、保水措施,水土保持措施,必要的定株、修枝、截干、松土、锄草、施肥、病虫鼠害防治等措施。第二十二条 种苗组织设计
按照营造林施工设计和当年的计划任务,分别树(草)种、苗木类型与规格测算种苗需要量,并由当地产苗能力和采种量测算种苗供应量,再根据种苗余缺状况设计种苗组织供应方案,落实工程建设需要的种苗来源、规格、等级和数量。
第二十三条 管护设计
按照谁退耕、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落实管护责任,明确责任人并与之签订管护合同。要进行了望台、哨卡、管护房的位置、规模与结构,围栏的类型、位置、长度以及必要管护设备的设计,并应测算出工程量、耗材量及所需资金投入量等。
第二十四条 配套基础设施设计
配套基础设施包括防火线,林道,病虫鼠害防治、检验、检疫等设施,水利设施,固土护坡设施等,具体设计可参照有关标准和技术规定,明确各项设施的地点、规模、结构,计算耗材量与工程量,并配备相应的技术设备。第二十五条 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施工作业顺序、时间安排;
(二)劳力、物质、设备的调配与安排;
(三)施工作业的计划、资金、组织、技术、档案管理等设计。第二十六条 设计图的绘制
(一)营造林作业设计图应根据外业调绘和内业设计材料,以乡镇为单位,按《林业地图图式》的要求进行绘制。比例尺以方便施工为原则,一般为1:5000—1:10000,最小不能小于1:25000;
作业设计图主要包括:图题、图例、图签等图件,工程区位置示意图,各级政府驻地与相邻行政区名,乡镇、村、林班或村民组、小班界,村名,林班或村民组号,道路,水系,附近居民点,独立地物,地貌(山脊、山峰等),小班注记,以及设计的配套基础设施等。小班注记要用分子式标注,样式为:
小班号—小班面积
------造林年份—造林地类别—造林树种
其中,造林地类别用英文字母表示,退耕地用G表示,荒山荒地用H表示。
(二)每个营造林模式应绘制树种(乔灌草)搭配、株间配置的营造林图式,整地作业分方式绘制平面与剖面图,标注尺寸。营造林图式应图例规范,标注内容清楚,比例尺适当,方便施工;
(三)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应分别项目类型,因地制宜,积极推广和正确选用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绘制施工设计图。
第二十七条 按照当地近年来平均物价、用工等指标,以小班为单位测算退耕地造林和荒山荒地造林的用工量和投资;国家的粮食、现金和种苗补助以农户为单位测算;配套基础设施以村为单位,分别项目类型测算用工量、各种耗材量与投资。第五章 设计成果
第二十八条 作业设计说明书应以乡镇为单位编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前言,简述设计过程及提交的成果;
(二)基本情况,包括作业区的自然条件,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土地利用情况,退耕农户的收入情况,农村能源利用情况等;
(三)原则和依据;
(四)规模、范围和布局;
(五)营造林施工设计;
(六)种苗组织设计;
(七)管护设计;
(八)配套基础设施工程设计;
(九)施工组织设计;
(十)工作量与用工量测算,投资预算及筹措。
第二十九条 作业设计表包括社会经济情况调查统计表,林业用地情况调查统计表,耕地情况调查统计表,营造林作业设计一览表,营造林作业设计汇总表,分树种种苗供需平衡表,基础设施设计汇总表,国家补助测算一览表,投资测算汇总表等。
第三十条 作业设计图包括按乡镇绘制的营造林作业设计图、营造林模式示意图和基础设施施工设计图。
第三十一条 作业设计以小班为单元逐级建档,图、表、说明书作为建档主要内容,纳入技术档案管理。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和乡镇各执一份,以备查用。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作业设计实施细则。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由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表1:社会经济情况调查统计表 附表2:林业用地情况调查统计表 附表3:耕地情况调查统计表 附表4:营造林作业设计一览表 附表5:营造林作业设计汇总表 附表6:分树种种苗供需平衡表 附表7:基础设施设计汇总表 附表8:国家补助测算一览表 附表9:投资测算汇总表
陕西省退耕还林(草)作业设计试行办法
中国营造林质量网 http://yzlzl.forestry.gov.cn2010年01月01日 【字体:大 中 小】 陕西省退耕还林(草)作业设计试行办法 陕林造发[2000]289号 2000年11月7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实施退耕还林(草)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和切入点。为规范全省退耕还林(草)作业设计,保证退耕还林(草)目标、任务及各项治理措施的落实,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计划退耕还林(草)范围内退耕地和宜林地人工造林种草。
第三条 作业设计的主要任务。
1.将退耕还林(草)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和农户;完成农户造林种草登记卡填写和退耕还林(草)合同签订工作。
2.现场落实各小班造林(种草)技术措施,提出进度和质量要求。
3.按有关标准、规程、规范,进行种苗、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幼林抚育管护等配套措施设计。
4.预算完成退耕还林(草)所需各类苗木数量、用种量和用工量及必需的物资量,并落实到农户。
第四条 退耕还林(草)作业设计由县级林业(农业)主管部门组织调查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完成。
作业设计以行政村为单位,一个村退耕还林(草)任务完成不超过两年;要求一次设计,分年度实施,且做到每村一图一表,每户一卡。
第五条 作业设计须经地(市)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报省林业主管部门备案,才能进行施工。
第六条 作业设计一经批准,不得随意调整。若确需调整,须经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二章 作业设计的指导思想、依据和遵循的原则
第七条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重要批示精神和朱镕基总理“退田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十六字关键措施,以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控制水土流失,防治土地荒漠化为重点;以扩大和恢复林草植被为中心,把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与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建设新的区域林业生态体系与产业体系。
第八条 作业设计的依据。
1.国家《造林技术规程》、《育苗技术规程》。
2.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全国人工造林、更新实绩核查管理办法》(试行)和《全国人工造林、更新实绩检查技术规定》(试行)的通知;
3.陕西省造林标准DB/T61-142-93;
4.国家有关退耕还林(草)的政策规定。
5.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任务。
第九条 作业设计遵循的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统一规划,突出重点,以村为单位,以小流域为单元,集中连片治理。
2.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当地立地条件及资源的分布规律,坚持 以人工造林(草)为主,人工造林(草)、封山育林(草)、飞机播种造林(草)相结合,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
3.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兼顾,以生态效益为主的原则。综合运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合理布局林种、树种结构;尊重农户意愿,选择适宜的乡土树种和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树种,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
4.坚持以科技为依托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增加科技含量,提高质量。
第三章 调查设计
第十条 准备工作。
1.组织准备
成立作业设计领导小组,组织设计队伍,培训设计人员,制定工作细则,安排设计日程等。
2.资料准备
(1)搜集本地已建和正在建设的工程规划图,施工检查验收图和土地详查图及国家新近编绘的1:10000或1:25000地形图。
(2)搜集设计地区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温度、光照、降水量)、土壤植被等资料。
(3)搜集设计地区社会经济有关资料,主要包括人口、农户数、劳力,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经营经济林面积、经济收入、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实施退耕还林(草)的措施等。
(4)搜集种苗生产现状。主要包括种苗品种、来源、数量、质量、等级及解决种苗费用的途径等。
(5)搜集整理有关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包括整地、造林、补植、幼林抚育等项目劳动定额及种苗等市场价格。
3.其它准备
包括必要的仪器、工具、办公用品、劳保用品、调查用表、交通工具及经费等。
第十一条 区划。
退耕还林(草)作业设计区划,分为乡(镇)、村、小班、农户四级。
1.乡(镇)为组织单位;
2.村为实施单位;
3.小班为设计单元;
4.户为基本统计和施工单位。
第十二条 外业调查。
采用1:10000或1:25000地形图,按照退耕还林(草)任务,以乡镇为总 体,对拟实施区域逐块进行作业地块调查勾绘。调查勾绘必须现地进行,并认真填写小班调查设计卡,全部记载小班地形地貌特征、部位、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坡位、植被、土壤、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类型和程度,根据各项因子,现地确定治理模式。小班调查设计卡填写应注意以下问题:
1.地类:农地、荒山荒地、灌丛地,其它。农地分退耕地和自垦地,当退耕地为梯田、台田时,按退一梯、退一台记载。
2.坡度:填写实际坡度,地类为水平梯田、台地时,按山体坡面坡度记载。
3.对区划小班中的暂不作业面积按5%、10%、15%……扣除。
4.在一个小班中,川、台地面积在5%以内(包括5%)时按坡地对待;超过5%时,分别不同地类记载。
第十三条 面积量算。
1.要求
(1)面积量算以小班为单位,并统计到村,分解到户。
(2)面积以亩为单位统计,保留1位小数。
(3)每个小班(地块)必须计算两次,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时取两次平均值。
2.面积量算方法
(1)现地确定:对能在现地确定出准确面积的小班,可在现地确定;对在现地无法确定面积的小班可用下列两种方法。
求积仪法:使用前,必须对仪器进行核对,两次误差规定为: 读数 15以下 16—20 21—100 允许误差 0.3 0.4 0.5 读数 101—140 141—180 180以上 允许误差 0.6 0.7 0.8
网点板或方格纸法:
在没有求积仪的情况下,可采用网点板或方格纸(计算纸)法。两次误差规定如下:
面积(亩)15以下 16—60 误差 〒2% 〒3% 面积(亩)61—100 101以上 误差 〒4% 〒5% 第十四条 造林设计。
1、造林设计的要求
(1)长城沿线风沙区以营造防风固沙林为主;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渭北黄土高原以营造水土保持林和农田防护林为主;关中河谷阶地以营造护路、护岸、护渠等防护林为主;秦巴山地以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为 主。防护林面积不得低于80%。
(2)坡度在25度以上,只能营造防护林,不允许营造经济林。
(3)林种、树种配置时,要从保持水土出发,尽可能设计混交林。可采用林种、树种之间带状或块状混交。如经济林可在带间营造生物防护带(灌木林或草)或沿地块周界营造2—3行生物防护带(灌木林)。
2、造林设计内容
造林设计包括任务落实,林种配置,树种选择,造林方法,整地方式,幼林抚育年次,病虫害防治措施等内容。
(1)造林任务:将每年上级下达任务,落实到乡、村、山头地块,分解到户。
(2)林种配置:以营造防护林为主,在坡度较缓、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可配置用材林;立地条件优越、交通方便的地块可适当营造经济林。
(3)树种选择:根据立地条件、树种生物学特性和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造林树种。造林树种以适生、经济价值高、防护效能好的乡土树种为主,同时积极引进经过检疫且在当地试种成功的外来优良品种。秦岭以南普遍山高、坡陡、土薄;秦岭以北又普遍降水量偏少,土壤肥力不足,立地条件相对较差,因此造林树种应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常见的防护用材树种,乔木主要有油松、侧柏、落叶松、樟子松、华山松、马尾松、巴山松、柴松、杨树、柳树、栎类、山毛榉、桦木类、刺槐、泡桐等;灌木主要有沙柳、沙棘、柠条、紫穗槐、花棒、踏郎、山桃、山杏等;草本主要有沙蒿、沙打旺、龙须草、苜蓿、草木樨等。果木类主要有苹果、梨、桃、杏、枣、葡萄、板栗、柑桔、柿树、猕猴桃等;其它有漆树、花椒、桑、杜仲、银杏、茶叶、油桐、油茶、山茱萸等。选择造林树种时,应注意因地制宜地尽可能多设计一些混交林,特别是针阔混交林、乔灌混交林和乔灌草复合林。针叶树必须全部使用容器苗。
(4)整地:从保持水土的角度出发,确定整地方法,严禁全面乱垦乱挖、甚至砍灌造林、毁林造林。一般的整地方法有:带状整地,反坡梯田、水平沟、水平阶、鱼鳞坑、穴状等。各县(市、区)根据当地实际选择整地方法和规格。整地时间应安排在造林前一年至少前一季进行。
(5)种苗:种苗设计包括等级、数量、质量及其处理技术等。设计时根据部颁《造林技术规程》和《陕西省主要造林苗木质量规格》分别不同树种予以确定,种子必须经过检验合格,苗木必须达到Ⅱ级以上质量标准,并对种苗来源(自产或采购)予以说明。
(6)造林密度:按照《陕西省主要树种人工造林密度表》中要求或当地习惯栽植密度确定造林密度。
(7)造林:造林设计包括造林方法时间和技术要求等内容。造林方法一 般分为直播、植苗和无性繁殖(即压条、埋干、插条等);造林时间为春、秋、雨三季。设计时分别不同造林树种提出技术要求。
(8)补植:对检查后,成活率达不到要求的小班,必须进行补植,按规定期限达到初植密度要求。
(9)幼林抚育:幼林抚育设计包括年次、时间、作业项目等内容。一般防护林、用材林造林后要连续抚育3年,每年1—2次;经济林每年都要抚育。作业项目包括松土、培土、间苗、病虫害防治等。经济林还包括修剪、灌溉、施肥等。
第十五条 种草设计。
1.草种选择
(1)多年生草本植物;
(2)根系发达,具有固土、固沙作用;
(3)产草量高,更新快;
(4)能做饲料。
2.种草设计内容:包括种草方法、时间、整地方法等内容。第四章 作业设计图编绘
第十六条 比例尺一律采用1:10000或1:25000地形图转绘。
第十七条 成图单位:以村为单位成图。
第十八条 图面要求。
1.以小班为单位绘真形,面积小于最小上图面积的小班在图上标明具体位置(点位示意)。
2.1:10000地形图最小上图面积6亩,1:25000地形图最小上图面积15亩。
3.小班注记:小班注记用分子式表示:
小 班 号
小班面积-可作业面积
当小班面积和可作业面积相等时,注记一个面积。_
如 :
4.图例:执行原林业部颁《林业图例》。
5.图名:〓〓年〓〓县〓〓乡〓〓村退耕还林(草,)作业设计图。
6.图签:注明绘图人、绘制时间、比例尺等内容。第五章 成果汇总
第十九条 基本要求。
1.按照农户-村-乡(镇)-县(市、区)自下而上统计汇总。
2.统计单位:面积以亩为单位,长度以米为单位,重量以公斤为单位,种苗以株(或公斤)为单位。统计汇总表一律取整数。
第二十条 统计汇总项目 设计、统计表共10类,必须按表中所列项目进行设计、统计。
1.年度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表1)。
2.年度土地利用现状表(表2)。
3.年度土地利用规划表(表3)。
4.年度退耕还林(草)小班作业设计一览表(表4)。
5.年度退耕还林(草)任务统计表(表5)。
6.年度退耕还林(草)分树(草)种任务统计表,(表6)。
7.年度农耕地造林分坡度级任务统计表(表7)。
8.年度农耕地种草分坡度级任务统计表(表8)。
9.年度退耕还林(草)种苗需要量统计表(表9)。
10.退耕还林(草)用工量统计表(表10)。第六章 作业设计方案编写提纲
第二十一条 前言。
简述任务批文、设计单位、设计人员组成、设计时间等。
第二十二条 基本情况。
1.自然条件:简述地貌、地形、土壤、植被等。
2.气候条件:简述气温、日照、降水量、无霜期等。
3.社会经济状况:简述人口、户数、劳力、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现有经林等。
第二十三条 作业设计。
1.指导思想
2.设计原则
3.设计任务
(1)退耕还林(草)面积。
(2)退耕还林分树种面积。
(3)退耕还林分林种面积。
(4)退耕还草面积。
(5)退耕还林(草)种苗需要量及种苗来源、资金渠道。
(6)退耕还林(草)用工量及供应途径。
(7)主要技术措施。包括整地、造林、补植、幼林抚育和病虫害防治等。
第二十四条 保障措施
提出完成退耕还林(草)任务的具体措施。第七章 作业设计的审批及报送程序
第二十五条 退耕还林(草)作业设计必须于造林前完成,经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合格后,以县政府正式文件上报地(市)林业 主管部门审批(一式三份)。报批的作业设计包括作业设计说明,各类设计、规划、统计表,作业设计施工图。
第二十六条 设计成果须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1份备案(含批复)。县(市、区)所需成果资料份数自定。设计批复后,县林业主管部门必须及时通知退耕还林(草)乡(镇)、村,以便作好退耕还林(草)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林业厅负责解释。
2000年11月7日
第二篇:退耕还林工程
退耕还林调查问卷退耕还林工程对您产生了哪些影响?
1)收入2)农产品产量3)生产条件4)居住环境5)其他2退耕还林工程在安排上是否公平?
1)很公平2)公平3)基本公平4)不公平5)不清楚 3如果参与,原因是:
1)增加收入2)改善生产条件3)改善居住环境4)不清楚
5)其他
4如果您没有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原因是:
1)有其他更好的机会2)劳动力不足3)村里没有安排4)收入少,没兴趣
5)其他原因您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基本评价是什么?
5.1补助是否兑现?
1)全部兑现;2)部分兑现;3)没有兑现
5.2技术支持是否充分?
1)充分;2)不充分;3)没有技术支持
5.3技术支持是否适宜?
1)非常合适;2)还可以;3)不太合适
5.4您村工程任务完成情况如何?
1)全部按期完成;2)大部分按期完成;3)大部分没有按期完成6 您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参加退耕还林工程?
1)非常愿意;2)比较愿意;3)不愿意
7与退耕工程实施前的土地收益相比,您认为退耕的补助标准怎样?
1)高一些2)低一些3)差不多4)说不好8根据您的观察,在您村里,是否有人在退耕还林以后偷偷到树林里砍树?
1)有2)没有3)不清楚
9在您村,有没有在退耕还林以后又把树木拔掉种地的?
1)有2)没有3)不清楚与退耕还林以前相比,您觉得,退耕还林以后您家的经济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1)家庭经济状况不如以前了2)差不多3)比以前更好了11如果还有退耕计划您家是否愿意参加?
1)愿意2)不愿意
第三篇: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县级作业设计技术规程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县级作业设计技术规程》(试行)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指导和规范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县级作业设计和设计文本的编制,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工程建设成效,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经国家批准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作业设计。
第三条 作业设计主要依据是:
(一)国家、省级人民政府及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生态环境建设和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的文件;
(二)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的县级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总体规划、实施方案;
(三)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计划;
(四)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全国重点地区天然林保护与生态工程区森林资源现状调查、土地资源利用调查、耕地普查等成果资料;
(五)《林木种子》(GB 7908—87)、《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6000—85)、《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95)、《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15163—94)和其它有关国家、行业、地方技术标准;
(六)其它有关林业方针、政策、法规与规定。
第四条 作业设计应以乡镇(国有林场)为单位,按村(工区)设计到小班地块,落实到组、户,并与签订退耕还林还草合同书、填发分户卡片工作相结合。
第五条 作业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一)落实本的作业小班、退耕农户;
(二)营造林施工设计;
(三)种苗生产供应、林业管护及配套基础设施施工设计;
(四)施工作业顺序、时间、劳力安排;
(五)工作量、施工材料、用工量测算与投资预算。
第六条 作业设计成果由作业设计说明书、作业设计表和作业(施工)设计图三部分组成。
第七条 作业设计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具有相应资质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承担。
第八条 作业设计应在施工作业前一完成,成果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或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委托的地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实施。
第二章 外业调查
第九条 设计单位应制定工作计划和技术方案,进行技术及仪器工具、图形材料、调查用表、作业用品等准备,对参加调查设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统一技术标准、调查方法和成果要求。
第十条 外业调查前应搜集以下资料:
(一)项目区土地利用区划,综合农业区划(含林业区划),林业、农业、土地、水利、交通、气象等自然资源调查资料、规划资料以及与作业设计有关的其它资料。
(二)工程区农村与农户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与劳力、农户的耕地构成、粮食产量、收入来源、对耕地的依赖程度,以及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其它产业的现状与可能性等。
(三)国家新编地形图、卫星像片、航摄相片以及调查、区划、规划的图面资料。调绘底图要求采用1:5000—1:25000的地形图或航片平面图。
第十一条 本着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农民自愿的原则,落实作业小班(包括退耕的坡耕地和相应宜林荒山荒地小班)和退耕农户。
第十二条 作业小班区划以土地种类和立地条件为主要区划因子,兼顾地藉因素。按村(工区、林班)进行作业小班编号。退耕地小班应在现地实测小班边界。若造林种草地块零星分散,在地形图上不能准确勾绘,需在图上标注符号示意。第十三条 作业小班主要调查内容包括:
(一)位置:记载所在乡镇(林场)、村(工区、林班)、小班;
(二)权属:记载所有权、经营权、户藉、承包期;
(三)地类:荒山荒地按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坡耕地按坡度级(5—15°、16—25°、26—35°、>35°)分别填写;
(四)地形地貌:坡位、坡度、坡向、坡形、海拔;
(五)植被:天然植被或覆盖农作物的类型、盖度、高度;
(六)土壤:土壤类型、质地、土层厚度、土壤水分,以及土壤侵蚀类型、程度等;
(七)小班立地类型和适宜的造林模式。
第十四条 调查、了解、预测现有苗圃地、母树林、种子园本的种苗生产情况,包括种子结实与产量、育苗面积,苗木种类、产苗量、苗木质量等级、苗木生长等情况。
第十五条 现地确定需要建设的林道、防火道、围栏、防护沟,林地微小水利、水保设施,以及科研试验、环保监测样地等,明确位置,布设线路与走向,测量长度,在现地埋设标记,并绘于调绘图上。
第三章 内业设计
第十六条 内业设计前,应对外业调查材料进行逐项检查核对,确认图表相符、资料齐全、内容完整。
第十七条 小班面积求算。退耕地小班以实测面积为准;勾绘小班采用求积仪、方格纸或网点板量算面积,两次求积面积相差不应大于1/50,合格后取平均值。小班面积以亩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
第十八条 营造林施工设计以乡镇(林场)为单位,按村(工区)、林班和小班顺序,采用表格形式,根据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编制的立地类型表、营造林典型设计(模式)表,结合林种布局和林地利用结构优化结果,确定森林类别、林种、树(草)种、营造方式、营造模式。设计要确保生态林草的主体地位,生态林草比例一般应占80%左右。在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严重、25度以上的陡坡地段及江河源头、湖库周围、石质山地、山脉顶脊等生态地位重要地区,按全部还生态林草设计。
(一)人工造林小班应进行造林时间、造林密度、乔灌草与混交树种配置方式、整地方式、造林方式、苗木类型、幼林抚育等设计。
(二)适于飞播造林或封山育林还草的小班,可以集中进行施工设计,具体执行GB/T15162—94、GB/T15163—94、LY/T1186—96。
第十九条 根据营造林作业设计和下达的任务量,按树(草)种、苗木类型与规格测算需种量、需苗量。根据当地育苗能力和采种量测算并落实外调种子、苗木量。
第二十条 配套基础设施工程设计内容包括围栏、了望台、防火线、林道、林地水利、固土护坡、森林病虫鼠害防治、检疫、物候气象设施等其它配套设施设计。根据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的安排进行。设计应参照有关标准和技术规定明确各项设施的地点、规模、结构,计算耗材量与工程量,并配备相应的技术设备。
第二十一条 绘制设计图要符合以下要求:
(一)营造林工程应根据外业调绘和内业设计材料,以乡镇(林场)为单位,按(林业地图图式)的要求绘制作业设计图。比例尺以方便施工为原则,一般为1:5000—1:10000,最小不能小于1:25000。
作业设计图主要包括:图题、图例、图签等图件,工程区位置示意图,各级政府驻地与相邻行政区名,乡镇(林场)、村(工区)、林班、小班界、林班、小班号,农户名与面积,小班的营造林模式或林种、树种、密度等,以及设计的配套基础设施。
(二)每个营造林模式应绘制树种(乔灌草)搭配、株间配置的营造林图式,整地作业分方式绘制平面与剖面图,标注尺寸。营造林图式应图例规范,标注的内容清楚,比例尺适当,方便施工。
(三)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应分别项目类型,因地制宜,积极推广和正确选用国家、部和地方批准绘制施工设计图,包括设备清单、材料清单和施工图预算等。第二十二条 按照当地近年来平均物价、用工等指标,退耕地以农户为单位,宜林荒山荒地以造林小班为单位预算用工量和投资;配套基础设施工程以村为单位分别项目类型预算用工量、各种耗材量与投资。县以乡镇(林场)为单位,按村(工区)、组(林班)、小班、户不同层次自下而上逐级统计汇总工程量、各种种苗需要量、各种耗材需要量、用工量、投资等。
第二十三条 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施工作业顺序、时间安排;
(二)劳力、物资、设备的调配与安排;
(三)结合签订退耕还林还草合同书、填发分户卡片工作,将设计任务量层层分解落实到乡镇(林场)、村、组、小班、户,并进行工程施工的计划、资金、组织、技术、档案等管理设计。
第四章 设计成果
第二十四条 作业设计说明书以县为单位编写,工程量较大可以按乡镇(林场)编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基本情况
(二)设计原则
(三)范围与布局
(四)营造林技术设计
(五)种苗组织设计
(六)配套基础设施工程设计
(七)施工组织设计
(八)工作量与用工量预算
(九)投资预算
(十)效益评价
第二十五条 作业设计表包括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林业用地各地类面积统计表,耕地及坡耕地基本情况表等现状调查表;以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营造林作业设计一览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营造林作业设计汇总表,分树(草)种种苗需要量、种苗生产现状与供需平衡表,配套基础设施作业设计汇总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作业设计投资预算汇总表等设计表,详见附表一至附表八。第二十六条 作业设计图包括按乡镇(林场)绘制的营造林作业设计图、营造林模式示意图和基础设施施工设计图。
第二十七条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作业设计以小班为单元逐级建档,图、表、卡、说明书作为建档主要内容,纳入技术档案管理。由承包人和县林业主管部门各执一份,以备查用。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规程由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退耕还草作业设计技术规定
新一轮退耕还草工程作业设计技术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指导和规范新一轮退耕还草工程作业设计,统一设计程序,提高草地质量,特制定本技术规定。
第二条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国家实施的新一轮退耕还草工程作业设计。
第三条
作业设计的主要依据是:
(一)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国务院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生态环境建设和退耕还草等工程的法规、政策和规定;
(二)国务院有关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退耕还草工程的技术标准和规程;
(三)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县新一轮退耕还草工程退耕地类调查、农户退耕还草意愿调查等成果资料等。
(四)国家下达的退耕还草工程任务计划和县级退耕还草实施方案。
第四条
作业设计由县(市、区)农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以乡镇(或草地、农场等,下同)为单位进行编制,按村、村民组设计到小班地块,退耕任务应落实到农户。
第五条
作业设计由县(市、区)农业主管部门组织有资质的调查设计单位承担。
第六条
作业设计的程序主要分为外业调查、内业设计、文件编制、评审报批等阶段。
第五篇: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案(精选)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方针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针对退耕还林工程工作的特点,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生态效益优先与改善民生相结合,以退耕还林工程中的荒山造林、封山育林为重点,突出效益,以质量为核心,管理为重点,强化科技支撑,扎实、稳妥地推进全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
按照《全国造林技术规程》和《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
(一)》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主要造林树种的密度为:刺槐333株/亩,株行距为1×2米。侧柏222株/亩,株行距为1.5×2米。
⑺抚育管理:
①松土除草:造林后应及时进行松土除草。生态林仅限于树盘内松土除草,可降低费用,减少水土流失。造林头一年两次,以后每年一次,连续3—5年。
②补植补造:造林成活率偏低的造林地,应及时进行补植补栽。
③管护措施:对新造林地应及时落实管护人员,修订完善管护公约、实行封山禁牧,对有鼠害的要及时防治,确保造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