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局机关工作规则(讲议)[大全5篇]

时间:2019-05-13 17:1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省局机关工作规则(讲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省局机关工作规则(讲议)》。

第一篇:省局机关工作规则(讲议)

安徽省国家税务局工作规则讲议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皖国税发〔2009〕179号发布,十七章134条,14928字。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制定规则的目的:切实履行职责,提高行政质量和工作效率,推动机关建设。

第二条 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科学发展观。税收工作宗旨:聚财为国、执法为民。

第三条 工作思路。四主。坚持以实施领导班子建设、党建、干部素质、廉政、文明建设、业务重组、金税、丰源、税收服务、安居、健康工程“十一项工程”为主线,以构建“和谐安徽国税”为主题,以依法治税为主业,以干部队伍为主体的“四主”工作思路,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以赴抓落实,结合实际促创新,推动安徽国税事业实现科学发展。

第四条 工作目标。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推行政务公开,强化税收管理,加强廉政建设,努力将省局建设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国家行政机关。

第五条 省局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的职责,忠于职守、廉洁奉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切实发挥表率作用。

第六条 省局机关各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顾全大局,相互配合,维护政令畅通,切实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以下简称总局)、安徽省委、省政府(以下简称省委、省政府)和省局各项工作部署,严格执行税收政策,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正确行使职权。

第七条 省局机关全体人员要热爱国税事业,开拓创新,恪尽职守,精诚团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第二章 局领导职责

第八条 实行局长负责制,局长领导省局全面工作,其他局领导分工负责,协助局长开展工作。

第九条 局长不分管具体处室;其他局领导按照分工负责分管工作,或受局长委托负责有关专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并可代表省局进行公务活动。

纪检组长原则上不分管人事、财务和基建工作,班子其他成员不同时分管征管和稽查工作;班子成员个人分工原则上3-5年调整一次。

第十条 局长或受其委托的局领导召集和主持局务会议、局长办公会议。省局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必须经局务会议或者局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

第十一条 局长因公外出或休假期间,由局长委托的其他局领导代行局长职责。分管局领导因公外出或休假期间,其分管工作由局长委托其他局领导代管。

受委托代行局长职责的局领导因故不能履行委托职权的,向局长请示后另行委托,不得自行委托。

第三章 决策机制

第十二条 第十三条 逐步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通过完善重大下列事项,必须经局务会议或者局长办公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决策的规则和程序,不断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一)省局制定的税收规范性文件和重要规章制度;

(二)上报总局和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政策建议;

(三)召开全省国税工作会议;

(三)编辑、出版图书;

(四)进行外事活动;

(五)公务员培训计划;

(六)机关年度经费预算方案、较大数额的追加预算或经费开支、重大工程项目、批量或单价5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处置;

(七)全省国税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年度经费预算以及较大数额的追加预算;

(八)系统专项经费分配方案、50万元以上3000万元以下的办公房屋建筑物处置;

(九)需要上会讨论的其他重大事项。第十四条 省局在作出重大决策前,根据需要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直接听取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基层国税机关、纳税人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涉及相关部门的,应当充分协商;涉及地方的,应当事先听取意见;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必要时应举行听证会,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各单位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省局的各项重大决策,及时跟踪和反馈执行情况。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政令畅通。

(一)传达党中央、国务院、总局和省委、省政府重要工作部署和重要会议、决定、指示精神;

(二)听取全局性工作汇报,讨论、研究全局性的工作、制度、办法;

(三)通报税收、经济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四)讨论机关建设情况,听取各单位工作建议;

(五)讨论决定具有全局性的机关政务、事务工作和涉及职工生活方面的重要事项;

(六)讨论其它需要局务会议讨论的事项。

局务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必要时可以根据需要临时召开或召开局务扩大会议,局务扩大会议的参加人员由会议主持人按照会议内容确定。

第三十三条 局长办公会议由局领导以及办公室、机关党委办公室、监察室主要负责人和提案主办、协办单位负责人参加。局长办公会议应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到会。局长办公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一)研究落实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定、指示精神;

(二)通报工作情况,分析经济、税收形势,研究采取措施;

(三)沟通情况,协调有关工作;

(四)研究各省辖市国税局(以下简称市局)请示的重要事项;

(五)研究各单位提请局长办公会议议定的事项;

(六)讨论其它需要局长办公会议讨论的事项。

局长办公会议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必要时可根据需要临时召开。第三十四条 各单位需提请局务会议或局长办公会议讨论的事项,应事先经分管局领导同意,由分管局领导向局长汇报同意后,再提出议案;需要会签的议案由主办单位负责协调,涉及不同处室的,相关处室应会签并注明意见;涉及不同分管局领导的,相关领导应会签并注明意见。

第三十五条 各单位提出的议案,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并有明确的意见或建议。为提高局长办公会议效率,除特殊情况外,议案汇报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其他参会人员的发言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

第三十六条 提案单位应及时将提案交办公室,办公室根据提案数量和内容提请局长召开局长办公会议。

局长办公会议召开前半个工作日内收到的提案,原则上不提请本次会议讨论;确有重大紧急事项的议案,由分管局领导审核并报会议主持人同意后列入会议议程。

提案单位应按照参会人数印制相应份数的材料,由办公室分发。第三十七条 制定税收规范性文件和重要规章制度,上报总局和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政策建议,提请局务会议或者局长办公会议讨论的,由拟稿单位印制后提前3个工作日交办公室,由办公室将相关材料分送参会领导审阅,会上不再宣读原文。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九条 第四十条 局务会议和局长办公会议由办公室负责通知、记录,会议纪要应于局领导专题会议由局领导根据工作需要或者按照分工召集,研究工局领导专题会议的议题、时间、参加人员以及是否整理会议纪要,会议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整理完毕,并由会议主持人签发。作中的专门问题,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由会议主持人确定。

局领导专题会议的通知、记录以及会议纪要的整理,由主办处室承担。局领导专题会议纪要由会议主持人签发。第四十一条 局机关职工大会根据会议内容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组织,省局机关全体职工参加。局机关职工大会的主要内容:

(一)传达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

(二)通报重要情况,公布重要决定;

(三)总结、安排年度工作;

(四)征求职工对税收工作和机关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五)民主投票推荐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人选等;

(六)其他需要大会讨论的事项。第四十二条

第九章 系统会议制度

第四十三条 第四十四条 省局组织召开的系统会议包括:全省国税工作会议、系统党风廉政全省国税工作会议由省局局长或者局长委托的其他局领导主持召建设工作会议、全省国税专业会议、全省国税视频会议及总局在省局召开的会议。开,一般由局领导,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正处长级干部,各市局主要负责人及助手或相关科(处)室负责人参加。

第四十五条 第四十六条 根据工作需要,全省国税工作会议可以召开到县(市)区局,参会全省国税工作会议的准备与实施分下列阶段: 人员扩大到各县(市)区局主要负责人。

(一)计划阶段。每年年初,由办公室根据本年度的工作要点,提出本年度的会议计划,报局长办公会议审议。机关行政会议的后勤保障性工作,由机关服务中心负责。

7力抗税案件,爆炸、抢劫、失窃、凶杀等重大刑事案件,重大交通事故及人员伤亡情况;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税款抵扣凭证等各类重大涉税案件;其他影响国税工作和国税系统稳定的情况。

第十一章 公文管理

第六十四条 省局机关各类行政公文,严格按照《安徽省国税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试行)》(皖国税发〔2000〕228号)和《安徽省国税机关计算机公文处理规则》(皖国税发〔2004〕4号)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十五条 为了推进公文处理信息化,加快公文运转速度,提高公文处理效率,省局机关行政类非密级公文的办理,一律通过计算机公文处理系统进行。未进入计算机公文处理系统运转的行政类非密级公文,原则上不予办理。

第六十六条 公室统一收办。

(二)拟办。对收到的外来电子公文,办公室机要人员应在收文的半个工作日内,在计算机公文处理系统中分类登记,填写拟办意见,分送有关领导和处室信箱。

对收到的纸质公文,办公室机要人员应当在收文后1个工作日内,扫描进计算机公文处理系统中,填写拟办意见并经办公室负责人同意后,分送有关领导和处室信箱。

(三)批办。省局领导、各单位负责人通过计算机公文处理系统阅办公文时,在“领导审批”栏密码签名并注明处理意见,未注明处理意见的,视为“已阅知”。

(四)承办。机关有关部门根据领导批办意见具体承办,未注明主办处室的,以批办处室的顺序确定主办和协办单位。

各单位之间在办文、办事方面如有意见分歧,主办单位要主动与协办单位协商,协办单位应予以积极配合。经协商后意见仍不一致的,主办单位应当列出各方理由、依据,提出建设性意见,呈报分管局领导协调或裁定,重大事项需报主要负责人裁定。

(五)反馈。具体承办人员通过计算机公文处理系统处理收文时,需在“注办”栏注明办理结果。

第六十七条 发文办理

(一)拟稿。办文单位应按规定的文种、格式认真拟写公文,由拟稿人所在单位负责人审稿签名后,送办公室审核。

(二)会签。拟写的公文涉及局内其他单位职责的,在交办公室审核前应送相关单位会签。一般情况下,相关单位应在2个工作日内会签完毕。收文办理

(一)收文。除特别规定的文电由专门人员或部门启封处理外,外来公文一律由办应会签但主办单位未送会签的文稿,办公室应建议主办单位履行会签程序,否则不予审核。

需要外单位会签的公文,应先经本机关负责人审签。外单位来会签的公文,有关处室应在本机关负责人会签后,将会签文稿复印一份交办公室备查。

省局与外单位联合发文或者会签公文,如有不同意见,由主办处室先与有关单位协商,并向分管局领导报告。

(三)审核。办公室对各单位交审的公文要认真审核,重点审核行文方式是否妥当,是否符合行文规则和拟制公文的有关要求等。未经办公室审核的公文,负责人一律不予签发。

以省局名义制发的公文,由办公室审核后,原则上按照省局领导分工呈批。

(四)签发。以省局名义报送总局和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请示、报告和意见等重要公文,省局与其他部门联合上报的公文,经分管局领导签批后,由局长签发;以省局名义发布的重大决定、重要人事任免等,由局长或者局长委托的其他局领导签发;以省局名义制发的其他下行文或平行文,按照局领导分工签发。

涉及两个以上局领导分管工作的公文,由主办单位的分管局领导签批后,核请相关局领导同意后再签发,或者核请局长签发;涉及重大问题又有明显意见分歧的公文,由局长签发,或者经局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后由主办单位的分管局领导签发。

审批公文时,对有具体请示事项的,主批人应当明确签署意见、姓名和审批日期,其他审批人员签名视为同意;没有请示事项的,签名视为已阅知。

属于征求修改意见发文的,在“领导审批”栏密码签名并注明修改意见,未注明修改意见的,视为“同意”。

(五)校对。公文签发、排版后,交拟稿人员校对。

(六)复核。办公室在公文正式印制和发出前应当审核审批、签发手续是否完备,附件材料是否齐全,格式是否统一、规范,印制件与原稿是否一致等;不合要求的不予印制和发出;经复核需要对文稿进行实质性修改的,由主办单位说明意见并修改。

第六十八条 编号封发。

涉及全局性工作和问题的,必须采用省局文件的形式,不得以处室函件代替。第六十九条 第七十条 精简发文数量,严格控制重复行文,减少例行公文。对上级机关下省局公文除需要保密的外,通过安徽国税法规汇编、安徽省国税局发的需要各地执行的文件,凡没有具体贯彻意见的,一律翻印下发。网站等途径及时对外公布。各单位对属单位职权范围内的一般程序性事务,原则上由各单位以便函形式处理。各单位便函不需交办公室审核,直接由各单位负责人签发后,交机要室-1011先与办公室电话联系,在征得局领导同意后,方可进入。离开时必须由会见人送出。

第九十条

第十三章 信访管理

第九十一条 体办理信访案件。

第九十二条 省局成立信访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急小组负责制定重要时期、重大突发信访案件应急预案,明确处理措施与责任分工,研究制定处置对策,督促落实处置预案,及时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第九十三条 建立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信访联席会议由主管信访工作的局领导定期主持召开,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重点协调沟通信访情况,解决重大信访问题或突发信访事件,研究分析省局机关信访形势,部署省局机关信访工作。

第九十四条 主动向信访局等有关单位反映全省国税系统的突出信访问题、重点案件的原因,切实加强与省政府、公安机关以及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多方的理解、支持、配合和帮助。

第九十五条 遇到来访事件,办公室负责来访事项的初步接待和登记工作,同时按照各单位的职责分工交办、转送信访事项,协调处理重要信访事项。稽查局负责接待受理举报偷税的来访事项;督察内审处负责接待受理反映税务机关执法问题的来访事项;人事处负责接待受理反映人事问题的来访事项;监察室负责接待受理反映税务干部违纪的来访事项。同一信访事项涉及多个部门的,由相关部门共同办理。

第九十六条 有关单位接到办公室转送的信访事项后必须尽快安排人员做好信访接待;需省局答复的信访件,相关处室必须在20天内将书面答复意见交办公室,经办公室审核把关后答复信访人。

第九十七条 对合理合法的信访事项,必须依法按政策及时解决;对应当解决但因客观条件不具备,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说明情况,努力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对不合理要求,要讲清政策,明确答复,并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联系,耐心做好疏导教育工作。

对历史遗留问题和重大、疑难、复杂的信访问题,相关单位要加强督导检查,实行包案、政府救助等方式妥善加以解决,做到案结事了。对已经作出终结决定,当事人仍工作机制。办公室是信访工作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来信来访接待工作;各单位是本单位职责范围相应信访问题的责任主体,根据职能分工具做好节日安全保卫工作,节日前由机关服务中心组织有关单位对各单位和重点部位进行检查,凡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要立即整改。

然无理缠访的,要加强思想教育、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动员上访人亲属、基层组织,共同做好停访工作。

第九十八条 返工作。

第九十九条 对于到总局、省局的滞留访及集体访,相关市局要派人去京、来肥做好劝返工作;如遇重大信访问题和10人以上集体访,必须由市局主管领导带队去京、来肥做好劝返工作。

第一百条 对在省局机关门前发生拦截车辆、围堵大门等过激行为的信访人,由办公室和服务中心进行劝阻,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由机关服务中心联系当地公安机关及时妥善处理。同时,由办公室通知所在市局报请当地政府协调解决,共同做好劝返和案件调查处理工作。

第一百零一条 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利,对信访人的控告、检举及反映的问题要注意保密,严禁将举报信转交或者泄露给被举报单位和个人。

第一百零二条 省局对各单位信访工作办理情况纳入督办和考核事项,纳入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

第十四章 公务活动管理

第一百零三条 统一安排。局领导参加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或者有关部门召开的会议,以及出席重大社会活动的,应及时告知办公室负责人或行政秘书,由办公室统一安排。各单位接到要求省局领导参加活动的通知后,应提前转交办公室。

第一百零四条 减少应酬。除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统一组织安排的活动外,局领导不参加一般性的应酬活动,也不以省局名义参加社会上类似活动的署名、祝贺。

对确有必要参加的上述活动,各单位应事先报告办公室,办公室提出意见后报批。第一百零五条 减少应酬。以各单位名义召开的小型会议、座谈会,局领导一般不出席。以省局名义召开的专业会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分管局领导出席,其他成员原则上不出席。

第一百零六条 工作调研。局领导到各地考察调研,由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及时通报情况,避免在时间和地点上过于集中。

局长考察调研,处室陪同人员一般不超过3人;其他局领导考察调研,处室陪同人员一般不超过2人。不邀请调研所在地党政负责人陪同调研,可由市局主要负责人或一对经三级复核后仍滞留省局机关的来访,省局不再受理,由省局办公室通知相关市局来人接访,相关市局要商请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出面协调,共同做好劝-1415加学术会议、讲课等活动中,不得擅自发表内部工作动态和政策动向。

第一百二十三条 第一百二十四条

第十六章 作风纪律

第一百二十五条 展调查研究。

第一百二十六条 行为。

第一百二十七条 第一百二十八条

工作纪律。机关全体人员要严格遵守机关各项制度,坚守岗工作评比。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全省国税系统开展的各种评位,文明办公,礼貌待人,举止端庄。

比项目,除总局要求必须开展的外,省局只保留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评比以及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比表彰两项,其他评比项目一律取消或改为检查考核,以工作通报等形式公布考核结果,但不得进行评比,不得授予先进、优秀等称号,不进行物质奖励。

第一百二十九条 公室负责督查督办。

对督办查办的事项,按照职责分工,由各单位承办。承办单位要在办理时限内,将办理进展情况和结果反馈给办公室。涉及多个单位的,主办单位要在汇总各单位的意见后予以反馈。紧急、复杂或重大的事项,承办单位要随时向局领导汇报办理情况和结果。

各单位对所督办的事项因特殊情况逾期未办结的,应当说明原因,经局领导同意后重新明确限办时限,由办公室进一步督办。

第一百三十条 禁止经营性培训。各单位一律不得组织各类经营性收费培训班。各单位组织的培训,一律不得以任何名义(包括资料费、培训费等)向参训人员收费。

第一百三十一条

税收宣传品管理。各单位制作、出版和发行的各类税收宣传品(包括音像制品、书籍、宣传画等),由办公室统一协调并报局领导批准。未经办公室协调和省局领导批准,各单位不得以省局名义与其他单位或者个人联合制作、出版、督查督办。切实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加强督查督办。对系统公文、上级转办、领导批示、重点工作目标、局务会、局长办公会确定的工作任务由办

言论纪律。各单位必须坚决执行总局、省局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在内部提出,在没有重新做出决定前,不得有任何与省局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和

()省局围绕全省经济发展战略,全面履行税收职能,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转变工作作风,讲求效率,深入实际,认真开

外出讲课。未经分管局领导同意,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利用工各单位应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针对国税工作实际,深入开作时间参加学术会议、外出讲课。

展工作调研。同时,积极向办公室提供信息素材。

发行税收宣传品,不得向税务系统和社会推荐税收宣传品。

出版图书所用经费凡由省局拨付的,出版的图书应免费向各级国税机关发送,不得进行有偿征订。

第十七章 附 则

第一百三十二条 第一百三十三条 第一百三十四条

本规则所指各单位指省局各内设机构、直属机构和事业单位本规则各项内容由办公室负责解释。

本规则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原《安徽省国家税务局工作及各内设机构的派出机构。

规则》(皖国税发〔2004〕181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机关工作十条“铁规”

习总书记讲话中透出的机关工作十条“铁规”

总书记指出:“要让每个干部都明白,七十二行,每行有每行的规则。”机关这一行,有哪些规则呢?通过学习总书记有关办公厅(室)建设的重要讲话和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的重要论述,使我豁然开朗。我觉得,起码有如下10条规则,是各级机关干部应严守的纪律和规矩。

一、绝对忠诚,首要品行

习总书记在中办调研考察时鲜明地提出:“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在提出这条要求时,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提出“生命线”“根本点”,并一连用了三个“首要”,强调绝对忠诚的极端重要性,把绝对忠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身在兵位,胸为帅谋

习总书记认为,参谋工作水平高,能推进党的方针、政策的顺利贯彻实施;水平低,就会影响全局工作,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所以,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围绕大局出谋划策,贡献智慧,‘身在兵位,胸为帅谋’”。这既是对机关工作的职能定位,又是对机关干部的殷切希望。

三、服务为本,优质高效

领导就是服务,机关也是服务。习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增强超前服务和事后服务意识,实行高水平服务。所以,各级机关干部都必须认真探索提高“三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搞好为领导服务、为同级机关服务、为基层群众服务上有新的突破和跨越。

四、严谨细致,精益求精

细节决定成败。习总书记要求大家“要牢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的道理,无论办文办会办事,都要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于细微处见精神,在细节之间显水平。”这对机关干部应具备什么样的工作作风,提出了明确要求,非常符合机关工作的实际。应当说,工作不细致,办事不严谨,马马虎虎,粗枝大叶,丢三拉四,纰漏不断等现象,在不少机关是有表现的,也是机关久治不愈的顽症之一。

五、雷厉风行,马上就办 高效率地开展工作,是习总书记的一贯要求。关于如何提高办事效率,总书记也曾指出,“必须学会运用辩证法,分清层次,认真思考”,“权衡大事小事、急事缓事,抓大事不放,抓急事先办;沟通上下左右,做到上情下达、内外有别,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机关干部是领导的耳目和外脑。习总书记一直期望“像外国‘智囊团’那样,经常提出一些重大的决策建议,就能为领导迅捷进行决策选择提供便利。”所以,作为行业规则,机关干部应学会用新视角看问题,用新思路搞调研,用新方法抓督查,用新思维作研判。只有这样,才能变得耳聪目明,把总书记“有针对性地提出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提供各级领导决策参考”的指示要求落到实处。

七、心无旁骛,任劳任怨

机关工作是无名的事业,无名的事业需要无名英雄。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出成绩的时候大家可能是无名英雄,寂寂无闻;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能成为矛盾焦点,尝尽酸甜苦辣。”总书记还要求党员干部,正确认识苦和乐、得和失的关系,养成“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胸怀,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要‘不待扬鞭自奋蹄’,为了党和人民事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图名、不图利,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做好工作。”总书记这些指示要求,与老一辈革命家对机关干部的要求一脉相承。

八、铭记“五不”,修炼品行

1990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与地县办公室干部谈心时语重心长地说,就我个人体会,在加强自身修养中,还要特别注意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注意生活小节,要努力做到“五不”:一不自恃;二不自负;三不自诩;四不自卑;五不自以为是。这“五不”要求,为各级机关干部做人做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规矩和遵循。

九、矢志奋斗,甘愿奉献

党的十八大后,总书记到广东考察,曾经讲过大牺牲和小牺牲的道理。总书记还在不同场合多次说过:“我一直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这是两股道上跑的车。”总书记的话入情入理,非常贴近各级机关党员干部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必须深刻领会,认识到位,固化为行为准则和人生价值追求。

十、廉洁自律,严以修身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一个人是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的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习总书记的话可谓语重心长,情真意切。古人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各级机关的党员干部,要注重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树好形象。

第三篇:培训师讲议

培训师讲议

大家好,我来自于**维护保障有限公司物资和后勤分公司的姚佳琪,我在**地铁仓储物流行业工作有10年时间,负责过6号线仓库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以及**地铁第一座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建设运营工作。目前在储运部主管生产协调工作。

今天,我主讲的课题为《ABC分类法在地铁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前言),随着**地铁的快速发展,地铁从以前的梅陇仓库一个点发展成为了覆盖全**的网络式仓储物流模式。目前,**地铁共有18座物资总库,19座危险品仓库,其中5座仓库为自动化立体仓库,仓库存储总量为2万5千余项物资,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担负保障任务的物资供应工作责任重大,物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重大影响,库存管理在企业的物资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与企业的管理成本都直接相关,做好库存管理优化工作能够为加速资金周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打好基础。ABC分类法就是一种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方法,我库自2010年利用ABC分类法,解决了库存管理中遇到的许多问题,物资周转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库存储备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一、ABC

分类法概念。

ABC分类法又称帕累托分类法,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种类繁多的但对事物影响极小的次要因素。ABC分类法是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种类繁多的各种事物属性或所占权重不同要求,进行统计、排列和分类,划分为A、B、C三部分,分别给予重点、一般、次要等不同程度的相应管理。

二、ABC分类法确认方法。

在库存管理中,ABC分类管理就是将库存物资按品种和占用资金的多少分为重要的A类,一般重要的B类和不重要的C类三个等级,针对不同等级分别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方法,其具体分类方法为:A类物资所占品种占用资金大;B

类物资占用品种比A类物资多一些,占用的资金比A类物资少一点;C类物资所占品种多,占用的资金少。其具体含义如图所示。

表一ABC库存分类法

类别品种数占全部数量比例%消耗金额占总消耗金额比例%

A类物资占用了大部门的库存资金,采购周期长,是关键的少数,是需要重点管理的。如:车轴、电路板等电子元器件。

B类物资占用数量比例和金额比例大体相似,采购周期一般,需要常规化管理。如:空簧、气缸、齿轮等

C类物资虽然表面上占用了非常小的资金,但数量巨大,采购周期短,部门可以有代替品(清洁剂、白拼布),占用了大量的管理成本,是需要精减的部分,需要一般管理。如:空调滤尘棉、化学危险品、橡胶件等

三、ABC分类法如何管理库存。

库存管理类别

A类(重点管理)

B类(常规管理)

C类(一般管理)

采购类型

消耗采购

计划采购

设置安全库存

订货量

较多

储备量

较大

缺货风险

不允许缺货

偶尔缺货

合理范围缺货

验收入库

全部检验

检验或50%抽检

20%抽检

盘点

每月盘点

季度盘点

半年盘点

领料出库

序列号跟踪物资

出库检验核对

核对数量

四、ABC分类法在物资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传统的账簿型仓储管理理念已被现代化的系统网络化物流管理所取代,WMS(物资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帮助管理者可以足不出户的管理分布在任何地方的所有库存,ABC分类法在系统中也得到了功能的拓展,实时对库存管理进行分析。例如:对所有库存物资设置ABC分类,采购提前量,订货量,及安全库存等。

1.我们可以利用系统自动进行分析,来判断以各个仓储物资的ABC分类。

2.经由系统将各个仓库中物资的分类结果通知到各仓库,并将经过制度化的分类管理方法下达给各仓库管理员。

3.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情况(如低于安全库存,有些品目应下调到B类或C类等情况)都可以通过系统来传递信息和行动指示。

(结束语)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西泽修教授曾提出《物流成本冰山理论》,物流成本正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人们所能看见的向外支付的物流费用好比冰山的一角,而大量的是人们所看不到的沉在水下的企业内部消耗的物流费用,当水下的物流内耗越深反而露出水面的冰山就越小,将各种问题掩盖起来。这种现象只有大力削减库存,才能将问题暴露并使之得到解决。因此,航行在市场之流上的企业巨轮如果看不到海面下的物流成本的庞大躯体的话,那么最终很可能会得到

与“泰坦尼克号”同样的厄运。而一旦物流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被企业开发出来,它给企业所带来的丰厚利润则是相当可观的。

地铁行业一样,一样面临着国有体制改革的大浪潮。只有让物流真正的“流”起来,企业的发展也会像开往春天的地铁一样,灿烂辉煌!谢谢。

第四篇: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讲议

【汕头中公教育】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讲议

第一章

[导读]:

随着信用社管理体制的变革,信用社的财务管理主管部门也发生了变更。1979年2月,中国农业银行恢复成立时,国务院赋予了农业银行领导和管理信用社的职责。根据当时的职责分工和实际情况,国家税务总局授权农业银行协同税务部门管理信用社的财务工作。1996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6]33号)的精神,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了行政隶属关系后,农业银行管理信用社的职责全部划归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则成为协同税务部门管理信用社财务工作的主管部门。显然,由于农业银行不再是信用社的财务主管部门,如仍执行1993年以农业银行为主制定的老《办法》,则不仅财务管理体制不顺,而且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无法对老《办法》进行补充和完善。

(二)是完善信用社财务管理内容上的需要

1993年制定的老《办法》是为了适应新的企业财务制度改革和信用社会计核算制度变革需要而进行的。1993年,财政部对企业财务制度进行了改革,统一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企业的财务制度,信用社作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也按大的行业分类,执行《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同时,信用社会计核算制度也进行了重大改革,使用了近40年的收付记账法,改变为借贷记账法。在这种背景下制定的老《办法》,虽然适应了当时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需要和信用社业务经营的发展,并对信用社的健康发展和增加国家税收、培植税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当时的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并未完全到位,各项规章制度也不完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近几年又不断下发许多专项财务管理文件,对现行财务制度不足部分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调整,不仅如此,由于近几年来信用社的业务经营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许多重要项目和重大政策问题,比如:关于抵押贷款、抵债资产应如何进行税收、财务处理等问题,现行税收政策和老《办法》均未做明确规定,因此,老《办法》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具体管理措施上,显然体系不完整,内容不完善,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信用社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

(三)是辅助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需要

从企业所得税制的历史沿革来看,一直缺乏全国统一的、规范的、完整的税前扣除办法,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从属于企业财务制度。这种做法既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使企业所得税的税基不规范,不断受到侵蚀,是所得税软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用税法规范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和标准,改变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从属于企业财务制度的状况,向国际惯例靠拢,一直是完善企业所得税制的一个目标。1994年进行的税制改革虽然明确提出企业所得税税前

汕头中公教育

扣除办法要与企业财务制度分离,按照税法的原则和要求建立新的计税标准,但是,由于历史上的习惯做法,加之完善税制还需要一个过程,搞一套完整规范的与企业财务制度完全分离的计税标准,不论的设计上,还是在具体操作上,都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近几年来,国家仅就一些对税收征收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和事项,制定了若干具体的操作规定,就整体而言,仍然没有规范完整的计税标准,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企业财务制度的影响。2000年5月16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使企业所得税制初步建立了比较规范完整的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是企业所得税制最基本的法规。从其范围上看,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的内资企业,把全社会的内资企业均纳入了它的调节范围。从其法律效力上看,它属于行政规章,是现行企业所得税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其性质上看,它既是企事业单位从事所得税纳税申报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也是各级税务机关进行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制定各项具体税前扣除办法的法规依据。可以说,《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是各项具体税前扣除办法的总则。但是,《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是以工商企业为主线制定的,在许多重要政策问题和原则处理方面,一般考虑工商企业的情况较多,考虑其他行业的情况和特殊性较少,因此,对于工商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行业)来说,《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只是兼顾了一部分,还不能完全满足所有行业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需要。比如:金融企业的抵押贷款、抵债资产在税收上应如何处理,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中就没有涉及到。因此,这在客观上要求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基础上,还应分行业制定相应的补充办法。在分行业补充办法尚未出台之前,凡《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及现行税制中没有涉及到的事项可暂按新《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纳税申报。因此,新《办法》在这种意义上对企业所得税制起到了补充完善的作用,是辅助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需要。

第二章

[导读]:

信用社负债的分类、计价及费用的财务处理

(一)负债的分类

信用社负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负债既包括资本金,又包括狭义的负债。狭义的负债,按照承担经济义务期限的长短,可以分为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内(含一年)偿还的债务,或者说是指那些需要动用信用社流动资产来偿还的债务。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负债,或者说是指那些不需要在短期内用流动资产来偿付的债务。从来源渠道划分,有存款、借入款、发行债券和其他负债四大类。

(二)信用社负债的计价

信用社的负债按实际发生额计价。其中,信用社发行债券按债券面值计价,实际收到的价款高于或低于债券面值的差额,在债券到期前分别冲减或增加利息支出;发行债券的各种费用,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三)信用社负债费用的财务处理

信用社负债产生的相关费用,应按以下原则进行处理:

1.信用社以负债形式筹集的资金,应按照国家规定的适用利率及提取应付利息的范围和方法,分档次计提应付利息,计入成本。国家规定的适用利率是指存款人存入款项或借款人(信用社)借入款项时国家规定的适用利率。

2.按照国家规定的适用利率计提应付利息有困难的信用社也可按国家规定的现行利率分类计提应付利息。

3.信用社实际支付的利息大于应付利息余额的差额部分,以及不计提应付利息的各项负债的实付利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章

[导读]:

信用社资产的分类

为了便于信用社加强资产管理,对资产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我国信用社的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两类。

(一)流动资产

信用社的流动资产是指现金资产以及在短期内(1年以内)能够变现或被占用的资产,包括现金、信用社存款、应收账款、各种短期贷款、短期投资等。其中,现金资产关系到信用社正常运营和资金利用效果,是信用社流动资产中最重要的资产,因此,新《办法》将其单独作为一章进行规范。

(二)长期资产

信用社的长期资产是指信用社在经营活动中供长期(1年以上)使用的资产。如中长期贷款、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以及除上述各项目以外的其他资产等。本章重点讲解讨论现金资产的财务管理。

[导读]:

信用社贷款的原则

信用社贷款应当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坚持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经营原则,建立规范的贷款审批制度和监督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利率政策,按期回收贷款的本金利息,并接受金融管理机关及有关部门的监管。

(一)安全性原则

信用社主要靠负债来经营,即靠各类存款来发放贷款,其自身资本在其全部经营资金中只占很小的比例。存款人对其存款的提取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信用社必须保证能及时、足额地满足客户的提取要求。因此,对信用社来说,如果最重要的是存款,那么最关键的则是资金的安全。信用社必须保证其贷款能及时回收,保障本金的安全。如果贷出的款项无法及时收回,或者无法收回以至形成呆账,那么就会影响到信用社的清偿能力,使信用社的信用质量受到很大削弱,更严重的则会导致信用社破产。所以,信用社一般都很重视对贷款的审查与管理。

(二)流动性原则

为了保证每笔贷款能够安全地收回,信用社必须保证贷款的合理的流动性,即除了对贷款进行严格审查外,还必须合理地安排贷款的种类和期限,使贷款保持流动性。如果信用社活期存款较多,那么就应该以短期贷款为主,即信用社的贷款期限结构必须与其存款期限结构相适当、搭配得当。

(三)效益性原则

信用社贷款最终是为了盈利,贷款的利息收入是信用社收益的主要来源。所以贷款应保证其较高的收益性。贷款期限越大,利率越高,盈利性越大。信用社在贷款时,一般要兼顾以上三条原则,缺一不可。多数信用社在考虑三原则时,把盈利性原则放在最后,因为没有安全性和流动性作保证,盈利的风险系数会很大,盈利性也就没有保障。信用社一般都把流动性和安全性作为第一原则,这是由信用社的特殊性质决定的。

[导读]:

呆账贷款的认定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贷款为呆账贷款:

1.借款人和担保人被依法宣告破产,进行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2.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3.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全部贷款,或者以保险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4.贷款人依法处置贷款抵押物、质押物,所得价款不足补偿抵押、质押贷款的部分。

5.贷款本金逾期2年,贷款人向法院申请诉讼,经法院裁判后仍不能收回的贷款,或不符合上述规定的条件,但经有关部门认定,借款人或担保人事实上已经破产、被撤销、解散在3年以上,进行清偿后,仍未能还清的贷款。

6.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处理的财产不足归还所欠贷款,又无另外债务承担者,确认无法收回的贷款。

7.其他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核销的贷款。

下列情况不得列为呆账:

1.借款人或借款担保人有经济偿还能力,但因种种原因不能按期偿还的贷款。

2.因信用社工作人员渎职或其他违法行为造成不能收回的贷款,应由个人按行政、经济和法律责任承担的部分。

贷款呆账核销的原则

1.必须坚持有借有还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免除借款人的还款责任。

2.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维护信用社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减少贷款呆账损失。

3.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符合呆账核销条件的贷款,要及时进行核销,并严格按照核销权限和核销程序办理。

第五篇:大企业税收管理培训讲议

大企业税收服务管理理念及主要工作

一、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背景、意义和方向

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是轮税收征收管理改革的重要探索。

(一)我国税收征管模式的变化、发展。

征收管理模式选择是税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积极组织税法实施,降低征税成本,实的重要方式。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们税收征管模式呈现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征、管、查”一体化管理模式(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所谓一体化管理,是指固定干部按照区域、行业或性质管理固定工商户的制度。“一员到户,各税统管”是其特征。

第二阶段:“征管、稽查”外分离管理模式(80年中期至90年代中期)。增加税务稽查,从省到市县各级税务机关都成立了税务稽查队,实行“多员进厂,征管、稽查两分离”的征管模式,强化了内部约束监督机制。国家税务局于1989年12月下发了《关于全国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征管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及方法、步骤等,税收“征管、稽查”两分离的模式在全国全面推广。这一时期基层仍然推行专管员制度,侧重管户。

第三阶段:“征、管、查”三分离模式(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期)。1993年1月1日起实施的《税收征管法》,以及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1994年我国对税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使税收征管又面临了新的挑战。1995年国家税务总局在北戴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两个转移”(即向征管转移、向基层转移)的方针,考察和借鉴国际上税收征管的成功经验,并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深化征管改革的方案和具体规定,各地逐渐盛行“征、管、查”三分离的管理模式。这一时期基层逐渐淡化专管员制度,不断向管事制转变。

第四阶段:“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现代税收管理模式。1997年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1号文件转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方案》。主要内容概括地讲,就是建立“一个制度,四个体系”。一个制度,即建立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制度;四个体系,即建立以税务机关和社会中介组织相结合的服务体系、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管理监控体系、人工与计算机结合的稽查体系和以征管功能为主的机构设置体系。3月,国家税务总局颁布实施了《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全国各地以责任区建设为载体,积极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推进管户与管事的结合。四个阶段都是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选择的改变,但每一种征管模式的变化,并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着优势和弊端。

1、税收专管员制度,采取了动态分类的税源普查办法,全面调动专管员的积极性。对纳税户进行普查,按地段和行业归类整理纳税卡片,在此基础上建立专管户的征稽手册。把辖区内纳税户的开业、歇业、迁移等情况和工商户的纳税情况记入稽征手册;对纳税户内部组织、经营方式和护税人员名单等资料,均分门别类登入稽征手册。除此之外,税务专管员还要担负着传达税政法令,组织工商业者学习税法,监督财会人员忠实记帐与申报纳税,联系职工店员协助税收,帮助业户建帐、建票;组织领导纳税小组长审查申报表,督促工商业者按期缴税;搜集资料,掌握情况,检查业户,堵塞偷漏。同时,专管行业的人员还要求了解行业经营情况,掌握行业发展规律、营业利润情况、季节性变化等;组织与掌握所管行业的民主评议。税收管理员制度除了分区监管所有纳税户之外,还建立纳税小组,实行工商户集体报缴工商税的制度;另外,分区专责管理的基础上,还由专责区与有关区分局的专管人员组成专业小组,并由专责区专管人员担任组长。其任务是:代表专责区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和对工商界进行税务协商;系统汇集和研究行业生产经营和纳税情况,总结交流管理经验,制订行业税收征管工作规划等。早期的这些措施,实现了对税源的有效控管。在工作理念上,树立了“从经济到财政”思想,把财政收入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税务专管员把征管与促进生产相结合。由专业活动扩展到各项财税工作,包括税利检查和财务检查等工作,从供、产、销等各个环节上,抓住重点,帮助企业“比指标、找差距、挖潜力、赶先进”,以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

应该看到,税收专管员制度的实施背景是在当时经济规模不大,经济类型比较单一的环境下的确立的,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接下来的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和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一员进厂、各税统管”的方式的问题暴露出来了。特别是专管员权力过大过集中,造成了制度上的漏洞,不利于改革开放的经济形势下的税收管理。2、1987年以后,由于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的推进,税收专管员制度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税收专管员的权力制约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权力滥用的现象越来越多地受到批评,并且被归咎于制度本身。税收专管员制度由此一度衰微,取而代之的是以职能划分为基础的、保证征、管、查相分离的集中征管模式。

以集中征收为特色的现行征管模式,简单地说就是以市县为单位建立办税服务厅,实行税收宣传与咨询、税务登记、票证发票、纳税申报、税款入库、资料存储等一条龙作业与服务,实现集中征收,在此基础上调整基层税务机构,转变职能,规范税收征管业务流程。

应该说,现行征管模式较好地防止了专管员管户时的执法不严、为税不廉、责任不清等可能出现的问题。集中管理也便利了信息化技术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税收的成本,改善了税收服务。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它固有的一些弱点也逐渐暴露出来。

首先,“重管事,轻管户”,税源不清。集中管理模式实现了由“管户制”向“管事制”的转变,将重点放在集中征收和重点稽查上。税源管理的职能虽然落实在管理部门,各地也相应成立了各类管理机构,但由于始终处于变动磨合的状态,未达到统一和规范,税源管理的职能严重“缺位”,管户与管事相脱节。按照现行的征管流程,征收人员在办税服务厅只是就表审表,就票审票,不能自动收集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和税源变动情况,对未申报、非正常户、停歇业户、零散流动税源的管理更是鞭长莫及。税源管理也由过去的专管员下厂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变成了远离企业、坐看报表的静态管理方式,大户管不细、小户漏管多,对税源控管力度明显减弱,“疏于管理、责任淡化”的问题凸现。

其次,体制僵化,被动管理,应变能力差。随着时间的推移,集中管理的模式表现出了难以克服的制度惰性,跟不上征管改革的要求。特别是随着工商注册等制度的改革,一些必要的税源信息来源减少了。以前与工商部门协作,可以从工商部门获知纳税人的经营范围和应税税种。当前随着工商部门的工作改革,纳税人有了更大的自由经营权,这就增加了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进行有效税源监控的难度。

再次,偏重计划管理,基层管理税源的积极性受挫。在许多地方,税收计划的完成情况是考核基层税务机关的主要指标。税基较窄,税率相对较高的现实情况下,少数纳税大户对基层税务机关能否完成任务起决定性作用,因而吸引了税务机关主要的注意力。在许多情况下,基层税务组织并不需要清楚了解辖区的全部税源情况,就能够完成上级制定的计划收入任务。

以上种种问题造成了税收工作的停滞不前,突出地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辖区内纳税人的户数不清,缺少与纳税人的有效联系方式,对那些个体流动业户、专业市场经营者、新兴行业经营者,更显得鞭长莫及,使之成为漏管、漏征户。二是对纳税人的从业内容和和生产经营状况不了解或了解不清,造成征税对象不清。三是对纳税人的税源底子、税收潜力不清,心中无数。税收任务紧了,就反复对纳税人检查。四是对纳税人申报情况不清,造成部分纳税人申报纳税质量不高,不申报、不按期申报和虚假申报的问题比较严重。

3、为了克服征管查相分离的征管模式中的不足,在以金税工程建设为核心的信息化基础上,建立了规范的税收管理系统和模式,其间各地结合当地特点采取的一级稽查模式和二级稽查模式,得到了一定的发挥,但由于集中征收、重点检查,特别是集中稽查的模式,造成了税源管理的弱化,管理环节出现很多问题,特别是计算机管控系统并未统一,数据的应用不够好,征管系统信息化支持仅是就漏管户等表面问题进行监控,税收深层次的问题很难通过计算机进行管理,特别是税收管理人员对税收信息化管理不熟悉,税收管理仅停留在纸面上和数据上,许多问题得不到解决。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进一步确立,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税收管理工作既要为国聚财,还要为纳税人服务,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现有“征、管、查”三权分离的机构设置模式,和近似“足不出户”的管理办法,既增加了纳税人的负担,(不同的税种要重复申报),也使税务机关远离了税源。而税源的管理状况,决定税收管理职能的发挥程度。当前的税源管理问题和税务机关的组织现状表明,我们必须探索一种既不同于税务专管员制度和“重管事、轻管户”的办法,又要吸收两者优势的新的税收管理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回归到税收管理员制度。现在税收管理员制度并非是传统专管员制度的简单“回归”,而是对传统专管员制度“扬弃”基础上的一种新制度。所谓“扬”就是发扬和借鉴过去推行专管员制度下,实行“分片管理、责任到人、考核到位”,既管理又服务等良好传统,密切税企联系,疏通联系渠道,以利于改进和完善税源管理的各项措施,切实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和“情况不明、信息不灵”等问题。所谓“弃”就是摈弃和克服专管员不受制约“一人进厂,各税统管,集征管查于一身”的弊端。从而变集权式管理为分权式管理,变全程式管理为环节式管理,变“保姆式”服务为依法服务。

(二)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意义

肖捷局长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以大企业和重点行业税收管理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专业化管理”。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税务总局“三定方案”,总局决定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并在各省(区、市)国税机关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这是总局党组为落实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做好新时期税收工作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必须把思想统一到总局党组的决策上来,把握大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工作的责任心和信心。

1、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工作,是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重要内容。大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家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企业税收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税收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税收工作服务科学发展,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通过更加科学有效的专业化税收管理,形成对大企业高水平、高效率的税收管理能力,把企业发展产生的税收及时、足额地征收上来,转化为各级政府可支配的公共财力,进而促进整个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共建和谐税收,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通过为大企业提供优质的纳税服务,防范和控制企业税务风险,降低企业税收遵从成本,增进税企双方的理解与合作,与大企业建立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

2、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工作,是确保大企业可持续地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作为全球最受瞩目的新兴经济体,发展速度很快,一批大型国有、民营企业迅速成长壮大起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规模也不断增加,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90%多在中国设立机构或开展业务。大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国家财政的贡献也非常大。从2007年纳税情况看,首批45户总局定点联系企业(集团)缴纳的税收已占到全国税收总收入的23%左右。大企业通常跨行业、跨区域甚至跨国经营,内部组织架构和核算体系复杂,生产经营分散而内部决策集中,依法纳税意识和维权意识较强。大企业的这些特点,使得其涉税事项相对复杂,纳税服务需求较高,有着较强的遵从意愿,但也存在着较大的税务风险,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加强大企业纳税服务工作,通过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高层次的纳税服务,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企业的税务风险,提高其自觉遵从意愿和能力,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好的税收环境。同时,也有利于确保国家财政收入和经济安全。我国大企业的来源:

(1)提高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重组改制成为大企业的主力军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集团,英文缩写:CNPC)是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于1998年7月在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系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出资人的身份,对公司行使监督权。中国石油集团是一家集油气业务、工程技术服务、石油工程建设、石油装备制造、金融服务、新能源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截至2008年底,中国石油集团注册资本为2,978.7亿元,资产总额达到18,044.5亿元,在岗职工102万人。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2,730亿元,利润总额1,348亿元,上缴税费2,395亿元。2008年,中国石油集团在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中排名第5位,在世界500强公司排名中居第25位。

(2)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通过有效的融资加快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92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综合类民营企业。2007年7月,复星集团的母公司复星国际(00656.HK)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整体成功上市。目前,复星集团主要拥有医药、房地产开发、钢铁、矿业、零售、服务业及其他战略投资业务。

经过近17年的成长,复星集团凭借持续寻找发现和把握中国投资机会的能力,持续优化管理、提升企业价值的能力,持续建设多渠道融资体系对接优质资本的能力,形成了以认同复星文化的企业家团队为核心,以三大核心能力为基础的价值创造链的正向循环。

2008年,复星实现营业收入402.50亿元、净利润13.28亿元;复星投资企业合计上缴税收51.77亿元(按合并报表口径)。

复星集团已位居中国企业前100强,并连续四年名列中国民营企业纳税总额首位。2008年,位列福布斯全球2000强第1391位、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第82位、中国企业综合制造业营业收入第2位、中国企业500大营业收入第100位、中国企业集团纳税500强第37位。投资产业业绩稳定增长,在行业内也基本进入国内前10强。

(3)加入世贸之后,我国按照承诺,对相关的市场进行了开放,国际知名企业进驻中国 麦当劳总部位于美国特拉华州,是全球知名的连锁经营快餐公司。麦当劳在中国的股权投资复杂,中国总部为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另有39家控股子公司,虽然这39家公司的股东和股权结构不尽相同,但其实际管理人均为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

31户国有大型企业、4户民营企业和10户外资企业日前被确定为国家税务总局首批定

3、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工作,是弥补现行大企业税收管理中的不足,推进税收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在分行业、分税种开展专业化税收管理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在大企业税收管理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大型企业集团跨地域经营、总部决策、集中核算与现行税收征管属地管理体制下的孤立、分散型管理以及由基层税务机关处理所有涉税事项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税务机关与企业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形成企业总部主管税务机关与分支机构主管税务机关之间“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的现象;基层税务机关处理复杂事项能力相对较弱,难以有效形成税收管理的整体合力,导致对大型企业集团的税收监管乏力甚至无法实施有效监管。对大企业实施专业化税收管理,有利于更加科学地配置和运用税收管理资源,提升处理大企业复杂涉税事务的能力和效率,有效弥补现行大企业税收管理缺陷,提高税收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4、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工作,是顺应税收管理国际趋势、推进我国税收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随着税收改革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大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纷纷改变原来按税种或按征管职能设立税收管理机构的做法,改按纳税人规模设立税收管理机构,对大企业和其他纳税人实行分类管理。据了解,经合组织31个成员国中,有17个国家设立了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菲律宾、南非等国,也纷纷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可见,区分纳税人规模实行分类管理,并着重加强对大企业的税收管理与服务,已成为税务管理的国际趋势。实践表明,这些国家的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通过深入系统地掌握大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生产经营情况,实行集中的深层次专业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大企业的税法遵从度,以较小的投入保证了作为主要税源的税收收入的实现。其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减少管理层级、上收复杂管理事项来达到优化管理资源配置、破解大企业税收管理难题的目的,从而推进业务创新,不断提高税收专业化管理水平。同时,也为纳税人提供了更高质量的税收服务,提高了大企业的满意度。可见,区分不同纳税人的规模,实行分类管理,并着重加强对大企业的税收服务,已成为税务管理的国际趋势,而且这种趋势在不断增强。在我国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工作,有利于实现税收管理理念、方法的创新和相关制度与国际的接轨,加快我国税收管理现代化的步伐。

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大企业已成为各国非常重要的纳税人,因此各国政府对于本国大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垄断企业的税收管理都相当重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纳税人数量的增加、纳税人跨国或国内跨区域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大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纷纷改变原先按税种或按征管职能设立税收管理机构的做法,改按纳税人规模设立税收管理机构,对大企业和其他纳税人实行分类管理。实践表明,这些国家的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通过深入系统地掌握大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生产经营情况,实行集中的深层次专业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大企业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最小的投入保证了作为主要税源的税收收入的实现。

(三)、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原则及工作思路 税收专业化管理是一个严肃的课题,需要有多方面的配合,而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涉及到诸多方面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完全可以解决,但了为了稳妥起见,总局在制订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时,确立了三个不变的原则:即在总局和省局以及省以下税务机关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一是属地征收原则不变,即日常管理还是在基层税务机关;二是税款入库级次不变,即原来是什么级次的收入还是那个级次的;三是税收归属不变的,即原来是国税征收的税种还由国税管理,原来由地税征收的还是由地税管理。

三个不变的原则,为大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税收服务,进行有效管理,防范和控制税收风险,促进大企业自觉遵从。总局大企业管理司的主要职责是:承担对大企业的税收服务工作,受理和协调解决大企业的涉税诉求,帮助大企业建立和完善税收风险内控机制,并提供有针对性的税收服务;制定针对大企业的税源管理、纳税评估和日常检查等有关制度和操作办法并组织实施;制定对大企业的特别纳税调整操作办法,组织实施反避税调查与税务审计。同时,定点联系部分大型企业,直接进行税收管理和提供税收服务。为什么要设立三个不变的原则,主要原因是我们需要借鉴国际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经验,但又不能进行大的改革推进,因为其牵涉到诸如中央和地方的经济财政利益,涉及到机构改革和人员变化,所以这样的过渡办法是在探索我国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方式方法。从国际上看,大企业税收管理模式也不是一呈不变的,但是不论如何变化,税收管理都是以纳税人为核心而变化的。

根据上述形势和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税收工作主题,坚持依法治税,优化纳税服务,防控税务风险,实施专业管理,加强统筹协调,不断改革创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新路,提高税收征管的整体质量与效率。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具体目标和思路:一是纳税服务个性化。二是税源管理专业化。三是风险防控制度化。四是税收遵从不断优化。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和管理,全面改善大企业的税收遵从状况,使大企业成为诚信纳税的模范,带动中小企业和全社会整体税收遵从水平的提高。

贯彻上述总体要求,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依法治税,维护国家税法权威。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灵魂。大企业的税收遵从状况如何,往往是社会各方面和其他纳税人关注的焦点,也是体现税务机关执法能力和税法权威的重点。要在为大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加强专业化管理的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税法,尤其要注意政策执行在全国范围内的规范、统一,确保执法过程和结果的公正、透明,维护纳税人正当权益,维护国家税法尊严。

二是坚持个性服务,提高税收遵从能力。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以大企业的服务需求为导向,把个性服务建立在对企业深入了解和深度参与的基础之上,通过不断优化纳税服务的内容和方法,为其提供针对性强、更高层次的个性化服务。及时受理和解决企业涉税诉求,引导、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构建税企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合作共赢的和谐征纳关系,不断提高大企业自觉遵从意识和自我遵从能力。

三是坚持风险导向,防范控制税务风险。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税收管理实践,引导和帮助企业从内部控制制度入手,把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强化企业税务风险的自我防控。以风险为导向,前移管理重心,加强事前管理和事中监督,通过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及时发现和控制税务风险的发生。同时,依据企业税务风险程度,实施有差别的税收管理,让有限的管理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四是坚持专业管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对大企业涉税事项实施统一、规范管理,大企业的纳税服务、税源监控、纳税评估、风险防控、反避税调查、日常检查及总局安排的有关检查等事项由大企业管理部门实行专业管理。通过建立大企业涉税事项协调会议制度等方式,对定点联系企业统一对外答复涉税事项。各地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工作要按照总局制定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统一执行。

五是坚持统筹协调,实现工作一盘棋。建立税务机关上下层级之间、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国地税局之间以及全国各地区间的工作联动协调机制,确保管理与服务的高质量、高效率。在涉税信息传递,回应企业诉求,实施税务风险防控等方面,加强大企业管理部门上下各层级之间的沟通和配合。通过建立大企业涉税事项协调会议制度等工作机制,加强税务机关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协调。采取成立联合工作组、实施联合控管等方式,加强国、地税局的协作。依托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全国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工作一盘棋。

六是坚持改革探索,不断开创新局面。在我国,对大企业实施专业化管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一项探索。大企业税收管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既要深入了解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历史与现状,全面总结、扬弃,又要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兼收并蓄,为我所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理念、制度、内容和方法,认真做好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这篇文章,不断开创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工作新局面。

实际工作中,还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优化服务与加强管理的关系。大企业税收工作的核心内容是风险管理和个性服务。风险控制是管理与服务的工作结合点,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税法遵从度,降低税收遵从成本。大企业通常都有较强的纳税意识,但涉税事项复杂,需要较高的税收事务处理能力。提高遵从水平首要的是通过优化纳税服务提高企业的自我遵从能力,以防范风险于未然。在此基础上,把有限的管理资源放在应对少数故意性税收不遵从上,通过加强管理及时纠正他们的不遵从行为,并将有关的服务措施跟上,确保以最小的管理成本实现最大的管理效益。第二,正确处理专业管理与属地管理的关系。基于我国目前的财政体制和税收征管体制现状,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开展,必须坚持以“三不变”的原则为前提,即日常税收征管事项属地管理不变、税款归属和入库级次不变、国地税分工不变。成立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实施专业化的税收管理与纳税服务,不是取代现行的属地征管体制,而是适应大企业特点对现行体制和管理模式的补充与完善。在大企业管理与纳税服务上,专业管理和属地管理各有优势,可以互为补充。专业管理层级高,掌握大企业尤其是企业集团信息全面充分,处理复杂涉税事项和跨区域协调能力强。属地管理直接面对纳税单位,税源监控便利,响应服务诉求及时,管理资源相对充沛。要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前提下,明确大企业专业管理与属地管理的职责范围。大企业的税务登记、日常征收、发票管理及一般性的日常税源管理、纳税评估和纳税服务事项等主要实行属地管理,由企业所在地基层主管税务机关负责;大企业较为复杂或带有系统性的涉税风险防控、税源监控和管理、纳税评估、反避税调查、日常检查及总局安排的有关检查等事项,企业重大涉税诉求的处理及相关纳税服务事项,应当实行专业管理,由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分级组织实施,形成属地管理和专业管理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优势互补关系。

第三,正确处理大企业管理部门组织协调与其他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的关系。总局已经明确,建立大企业涉税事项协调会议制度。这项制度是正确处理大企业管理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关系的一种实现形式。组织协调不是代替其他部门的职能。企业的许多涉税诉求,特别是涉及税收政策和管理措施的重大事项,需要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主要做好受理涉税诉求,准备和承办协调会议有关事务,落实协调会议决定事项以及统一对外答复等工作。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对相关涉税诉求进行研究,并提出处理意见。在这里,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既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发挥统一对外的“窗口”作用,又要尊重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意见,形成工作合力,探索建立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协调运转机制。

二、大企业管理方式方法的探索

(一)大企业的标准

1、原则上的定义和国家经济标准

2、国家税务总局的标准

3、我省采取的标准

4、国际上大企业标准

设立大企业局的决定一旦做出,要处理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选择大企业。税收征管人 员常常会倾向于依据其以往纳税数额来选择大企业:那些在通常情况下纳税最多的企业自动被选择成为大企业。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大企业数量本来就有限,可以比较容易地选定大企业。可是如果把纳税数额作为选择大企业的唯一依据,有可能会出现问题。以下种类的纳税人会被排除在大企业之外:(1)经常性地少申报或少纳税的纳税人;(2)正处于免税期的大公司;(3)享受大额退税的大型出口企业。有鉴于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设立大企业局的国家使用能够更好地反映纳税人纳税潜力 的几个不同选择标准,包括:(1)年销售额/营业额;(2)年所得数额;(3)资产价值;(4)进口/出口水平;(5)经济活动的种类。在这些标准中,通常建议把年销售额/营业额作为基本标准。研究调查的表明,多数国家用组合性标准来选择大企业。纳入这次调查的大多数国家都开征了增值税。由于增值税一般都是政府税收收入的主要部分,所以把年销售额作为选择大企业最常见的指标也就不足为怪了(调查回复者中有接近75%是这样做的)。第二个最常见的标准是在前一申报期中的己纳税额。经济活动的种类紧随其后,是第三个最重要的标准。其他国家选择大企业是根据查定的税额、增值税退税申报金额、资产价值、纳税人公司结构的复杂程度、较大税款扣缴代理单位的数量,及其被指定委托为政府部门和机构的资格。

1、美国

美国采用的是资产规模标准。IRS将资产超过1000万美元的公司、股份子公司、合伙公司认定为大中型企业, 由LMSR负责管理。LMSR又把这些大企业分为两类:一是协调行业客户CIC。这类企业是指资产规模极大、经营业务类型多元化、管理环节很多、关联方关系复杂而需要审计小组进行协作审计的超大型企业,这类企业大约有1200多家;二是一般的大中型企业IC。这类企业是除了CIC之外的资产规模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除了管理资产规模较大的大中企业之外,LMSR也负责以下纳税人的税收管理,包括:第一,居住在外国或美国领地的美国公民和合法永久居民;第二,在海外保持账目和记录的企业;第三,非居民外国人和公司;第四,放弃公民身份并移居外国的美国人;第五,存在税收协定问题或者其他国际特征的个人。

2、英国

英国对大企业的界定较为复杂,它是以综合因素为标准,综合考虑了企业的雇员、营业收入、资本规模、管理的复杂程度等,具体标准如下:

第一,雇员人数超过250人的英国企业;第二,雇员人数少于250人,但是营业额超过5000万欧元,或者资产超过4300万欧元的英国企业;第三,由国外跨国集团公司拥有,英国雇员人数超过100人的英国企业;第四,具有避税行为或者部分免税高风险等级的英国企业;第五,营业额超过500万欧元并缴纳所得税的英国商业企业。从以上看出,英国大企业分类标准比其他国家的分类标准更加复杂,符合标准的大企业大多数都是较大的跨国公司,此外,对于该国的银行、保险、证券、地方金融机构等具有管理复杂特征的金融类企业一般都被纳入大企业税收管理的范围。

3、荷兰

荷兰主要采取应缴税款标准和特定行业标准,符合以下条件的即为大企业:第一,在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第二,利润(所得税或公司税)、增值税和就业税的加权平均值(简称为WOLB)超过2500万欧元的企业;第三,金融行业(银行、保险)的所有企业,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所有企业,能源供应行业的所有企业;第四,WOLB超过3750万欧元的非盈利性组织即被确定为特大组织;第五,其他一系列特殊规定。

4、加拿大标准

加拿大采用营业规模标准,它对大企业纳税人的定义是毛收入超过2.5亿加拿大元的企业。按照这个标准,截止到2006年7月,纳入该国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直接管理的大企业数量大约为900家,覆盖了银行业、保险业、通讯、能源、零售、制药、重型制造业和运输业等20个行业。

5、澳大利亚标准

澳大利亚采用行业标准和规模标准,大企业纳税人的标准包括以下:第一,年营业额达到2.5亿澳元以上的经济集团和单一企业;第二,银行、保险公司和石油租金资源税(PRRT)和国家税等值规定(NTER)的纳税人。按照以上标准,截止到2006年7月,澳大利亚管理的大企业纳税人数量为950家企业,占整个企业总数的0.25%。

6、日本标准

日本财政部部门法令确定:资本额在1亿日元以上的本国企业以及所有外资企业确定为日本国税厅管理的大企业。截止2008年年底,共有大企业34314户,占总户数的1.1%,税收收入91400亿元,占总收入的67%。注册资金达到40亿元或销售额达到3000亿日元以上的企业为特大企业,目前共有500家。

(二)大企业管理方式

在三个不变原则下的大企业管理方式与国际上的集中管理不同需要进行调整,一般采取定点联系企业的方式,集中部分企业上收管理权限。

1、划定大企业范围

考虑因素 具体标准

2、在大企业范围内选择重点监控企业

按行业标准,监控内容与税源监控不同

3、在重点监控企业选择省级以下定点联系企业

定点联系企业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有的是选择点,即纳税人为单位,不管其是否是集团总部式,有的选择面,即以集团总部的方式进行定点联系。

(三)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职能流程

核心是税务风险管理(与税收风险管理不同,需要风险管理前置,即以企业控制税务风险为目标,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税收服务)

1、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税收管理流程

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 遵从引导:政策服务

涉税诉求受理与回复

引导企业内控税务风险

税收遵从协议 遵从管控:税源监控

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

遵从应对:针对性管理(三类风险纳税人管理)

反馈改进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报告 遵从保障:信息管理

人才保障

制度保障 规程总体概貌图.doc

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规程试行.docx

2、省局及以下级定点大企业税收管理流程

大企业范围:划分大企业标准

确定重点监控服务企业

选择省级定点联系企业 风险调查:确定企业调查标准

规范企业调查流程

第三方信息收集整理 风险评估:风险分析

风险排序

3、总局和省局及以下几管理流程的异同(1)相同

一是统一管理,分层负责 二是都以纳税遵从为目标 三是以风险管理为切入点(2)不同

一是管理范围不同。省局的适用于所有的大企业类型 二是组成团队式管理的行业管理方式客户式管理 三是工作内容更具体

四是工作方式更灵活(服务方式,合作方式,管理内容)

三、大企业人才库管理目标(一)知识层面

1、经济知识

2、法律和税收知识

3、财务会计知识

4、管理知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组织架构,职责分工)、流程管理、经济管理、风险管理

5、商业知识,行业特征和宏观经济管理环境

6、统计知识

7、逻辑思维能力

8、交往沟通能力(与上级沟通,与平级沟通,与外界沟通)(二)组织层面

1、架构:省局协调员,地市组长单位人同,人才库人员

2、工作:每年一次研讨性质的调查、评估分析工作,补充完善税务风险管理指南

3、培训:集中专业培训二次。(三)技术层面

1、信息技术管理的基本功能。系统架构,用户管理,权限分配,各种操作系统。WINDOWS系列,IOS X系列,和无线操作系统:苹果IOS系统和安卓系统。

2、了解掌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ERP,企业财务软件)

3、应用内外网信息管理系统(征管系统CTAIS,综合数据应用系统,外网税企互动平台,大企业税收服务管理系统,内网电子邮箱)

4、灵活使用公共信息平台。(博客、微博、QQ、短信平台、电子邮箱)

(四)考核层面

1、工作任务考核

2、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3、每年进行一次问卷调查

4、不定期进行业务方面的考试工。

下载省局机关工作规则(讲议)[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省局机关工作规则(讲议)[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层干部执行力提高讲议

    中层干部执行力提高所谓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能力。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

    省局2011工作总结

    朝阳市地震局2011年度工作总结 及2012年工作要点 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全面实施的起始之年,也是加快推进朝阳全面崛起进程的重要一年。这一年里,在省第十一......

    省局文件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鲁质监人便字(2011)465号关于开展事业单位改革调研及双基建设人事管理等工作监督检查的通知各市质监局、省局各直属单位:为扎实做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机关工作体会

    体会 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个人立身和成就事业的重要基础。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该不断加强道德修养的锻炼。一年来,我始终注重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机关工作体会

    表达能力口头表达就是要善于用最简洁的语言,把复杂的事情讲清楚,把构成事情的各个要素以语言通俗、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单明了的方式表达出来。有一个管用的训练办法,就是在......

    乡镇机关工作

    乡镇机关工作强化机关效能建设,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岗位职责,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推进整体工作,实行全员目标管理,特制定以下九项机关干部工作制度,乡镇机关工作。机关财务管......

    机关工作建设

    机关作风建设保证书机关工作人员的言行,关系到政府职能部门的形象。这不仅是纪律的问题,更是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的具体体现。只有牢......

    机关工作法则

    机关工作法则范文在体制内工作,做事先做人,做事讲方法,做人讲底线,做人做事必须保持自身一贯的风格和素养,才能在职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无论职位升降平移,还是职场苦难抗争,掌握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