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85分电子政务框架体系与规划制定
一、单选(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1.一期工程建设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是什么字型结构?
A.“米”字型 B.“人”字形 C.“工”字型 D.“大”字型
2.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A.统一的IP地址规划和域名解析方案 B.共享设备的添置 C.共享域的建立 D.共享组织的建立
3.“涉及国家秘密的电子政务网络互联构成”指的是什么?
A.内网 B.外网 C.专网 D.非网
4.“政府行政管理信息网络化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势在必行。”这是谁提出的?
A.温家宝 B.朱镕基 C.胡锦涛 D.江泽民
5.电子政务方案制定的总体策略是什么?
A.成本、性价比 B.适用、可扩展 C.应用推动发展 D.标准、IT治理
6.最基本的网络应用系统是什么?
A.互联网 B.局域网 C.校内网 D.因特网
7.什么是政府机构改革和管理创新的需要和保障,是国家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必然趋势。
A.电子政务 B.经济保障 C.社会福利 D.科技进步
8.国家电子政务内网的用途是什么?
A.用于与政府各部门的互动 B.用于与互联网的联接
C.用于行政决策、指挥等涉密政务 D.用行政参与等非涉密政务
二、多选(共 4 小题,总分: 20 分)1.下列关于“应用目标的确定”的描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A.在方案制定中,首先制定了应用的方案,并将其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B.为了长远应用目的,必须建立一个完全采用互联网标准的网络环境 C.IP地址的规划必须具有战略思想,完成一个日后各大系统实现联网的IP规划和域名系统
D.一期工程的第二个目标是为建立“全国政府系统信息资源与办公业务网”打下基础
2.2002年8月,国信办已经将下列哪些方面列入了电子政务建设基础条件?
A.统一的地址、域名、路由、信任和授权体系 B.项目管理 C.副省级以上政府 D.各地地方政府
3.下列关于“项目实施与培训”的描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A.组织企业合作伙伴,明确建设分工、共同开展建设,并联合开发了必要的软件系统。
B.组织了二次地方政府系统管理员技术培训和四次国务院各部门的系统管理员技术培训。
C.为全国各地方政府集体采购设备,使得费用大大降低。D.为全国各地方政府集体采购设备,使得费用大大降低。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A.经济调节 B.市场监管 C.社会管理 D.公共服务
三、判断(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1.标准策略即采用国际标准技术体系。
正确 错误 2.可靠策略指的是从e-Government的理念出发去思考技术对信息资源安全的可靠保证问题。
正确 错误
3.IT治理的核心目标是使信息系统发挥其战略作用,发挥其核心竞争力作用。
正确 错误
4.电子政务的方案制定都是由咨询公司独立完成的。
正确 错误
5.电子政务是一个纯技术问题。
正确 错误
6.共享域中的设备,是依靠统一的IP规划和域名解析实现互联互通的
正确 错误
7.电子政务的内网,即指涉及国家秘密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
正确 错误
8.在电子政务建设中,能否做到提高行政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是电子政务建设可持续发展和成败的关键。
正确 错误
第二篇:EHS框架与体系(精选)
【适合对象】
主管安全的经理、厂长、安全主管、各级生产主管、设备主管、负责安全的工程师
【其它费用】
培训费2400元(含资料费、餐费、专家演讲费);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详细内容】
培训受益:
了解EHS框架与体系,学习国际跨国公司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理念; 了解EHS主管的职责与重要工作内容,明确各级主管在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责任; 了解事故产生的原因,掌握事故的调查分析与处理方法;
掌握危害和风险辨识、评估与控制方法,有效分析和评估工厂中的潜在危险; 学习内部安全与健康检查体系的设计方法,建立和完善内部安全报告体系; 了解各种许可证制度的内容,学习健立健全安全防护制度和培训体系。课程大纲:
◆安全健康环保管理体系概述
安全健康环保管理体系的策划,建立,实施和整合安全健康环保管理体系的文件结构
法律法规的要求
安全健康环保改进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事故与事件的调查与分析
了解事故调查与分析的目的事故的直接原因
事故的间接方法
分析事故的方法
控制危险及预防事故的措施
◆危害与风险的辨识、评估与控制
工作场所危险因素的识别,评估及控制方法 ◆内部检查与安全隐患报告系统
内部安全健康环保检查体系方法
安全与健康检查表的设计
审核计划的制订及落实
整改措施的跟踪
安全隐患报告体系
◆工作许可证制度和更改控制
工作许可证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上锁挂牌程序
动火许可证制度
进入有限空间工作许可证制度
其它许可证管理制度
更改的控制
◆防火防爆及其安全保障制度
消防及安全目标
火灾的起因与消防原理及实务
防火防爆的安全保障体系
危险化学品的使用与管理
消防安全检查 ◆职业健康和卫生
职业健康和卫生管理制度的建立
职业健康和卫生评估和实施
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和使用
人机工程学
◆安全与健康培训管理
培训需求的调查与确认(管理者,员工,合同工,访客)
培训计划的制订
培训的实施与效果的考核 ◆应急相应计划
应急相应计划的制订
应急计划的演习
应对媒体的基本方法
第三篇:电子政务与社会信用体系
2004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研讨会
电子政务与社会信用体系
金诚国际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 裴永刚
当前,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市场经济深化等重大问题,基于信息网络发展的电子政务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我国理论研究、政策制定和实践探索等层面都有了实质性的进展。然而,对电子政务和社会信用体系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和相互作用与影响的认识,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们认为,信用管理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促进电子政务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社会信用体系与电子政务建设应有机结合,协同发展。
一、背 景
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和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举措和内在动力。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六”大提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2003年4月在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上,国务院领导同志明确提出了要“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的战略目标。
电子政务建设是我国政府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同时适应全球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重大举措。2003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成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国务院有关部门明确提出了要在三至五年内使中国电子政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战略目标。
社会信用体系和电子政务都是基于数据和网络的管理与服务系统,二者在许多层面和环节都有着很强的相融性、互补性和一致性,如信用标准的制订、对数据开放、交换与共享的要求,电子政务对信用需求市场的拉动,信用管理技术对电子政务公众服务效能的提高等等。因此,在信用体系建设中,要充分考虑电子政务对信用数据开放、信用服务领域拓展和政府信用形象的塑造等方面的作用;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也要十分重视与信用体系建设的协调,积极引入信用管理技术和手段,完善电子政务。
二、社会信用体系及其对电子政务的影响
社会信用体系是在一个国家或区域范围内,通过打破信用信息的不对称,发挥社会失信惩戒功能,进而形成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有效制约机制和维护机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呼唤政府职能的转变,信用政府的打造同样也需要社会信用体系的推动。
1、信用体系与数据开放
从纵向来看,社会信用体系作为一种社会机制,是由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信用监管体系、信用服务体系、信用教育体系、失信惩罚机制等多个子体系相互交织、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中,征信数据的开放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前提。
2004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研讨会
1、电子政务与信息开放
数据的开放、交换与共享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首要任务。在以公众服务为中心的服务思想的指导下,电子政务建设要打破原有按职能部门条块分割的状态,构建公共的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整合不同的数据资源,实现跨地域、跨部门、跨层次乃至跨边界的协同应用平台,有效解决政府信息与公众信息的不对称,实现信息的开放与流通,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信用体系征信难的问题。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数据开放,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基础性数据资源。通过运用信用管理技术、信用标准对电子政务的征信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挖掘,也会使电子政务信息数据库数据更加准确、真实和有效,从而使政府的决策和公众服务的科学性、客观性大大增强。
同时,在电子政务信用数据库的基础上,制订和实施科学统一的征信标准,建立起覆盖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数据采集与交换系统,从而实现基于电子政务信息数据库的全社会信用信息的依法开放和交换共享。
2、电子政务与信用市场
以公众服务为中心,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这样,电子政务的较高层次应该是业务外分,政府职能部门应尽可能多的利用社会其他资源,采取业务外包或外分的形式,将一些事情交给市场去完成。业务的外包或外分,也给信用中介机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电子政务中的信用信息采集、信息公示、信用评价以及不同行业和部门的信用标准体系的开发等,都需要以独立第三方存在的信用专业机构的支持。同时,在电子政务建设中,通过政府与信用专业机构的密切合作,也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3、电子政务与政府信用
政府信用建设既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电子政务的目标。在电子政务建设中,通过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改革行征审批制度、简化行政环节、规范行政手续、推动信用中介机构和中介服务健康发展等措施,有利于政府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和政府服务效能的极大增强。
四、结论及建议
以公众服务为中心的电子政务与信用体系建设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特别是信用管理技术和服务手段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对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电子政务的发展,将有效解决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信用数据垄断和条块割据这一根本性问题,有利于使掌握于政府各部门中的信用数据的交换开放与社会共享,也为信用需求市场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从而加快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
2004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研讨会
金诚国际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介绍
金诚国际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诚信用”),是按国际惯例独立运作的第三方专业信用评估与信用管理机构,也是目前中国能够同时提供个人信用服务与企业信用服务且建有商业信用数据中心的专业机构。经过长期社会信用体系的课题研究、信用技术和产品的开发、有效的实践推广,金诚信用目前已经具备了参与行业和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能力,并在总体规划、建设实施、技术应用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具的特点和优势。
金诚信用资本实力雄厚。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建有海量的信用数据库。作为国家“社会征信服务体系联合建设示范工程”中枢纽项目的承建和运营主体,金诚信用拟投资9600万元用于具有全国性的“联合信用数据交换中心”项目建设。
金诚信用在充分吸收国际同业的先进信用评级技术与信用管理方法的基础上,遵循独立、客观、科学、公正、真实、权威、统一、时效的经营理念,致力于开展广泛、详实的个人和企业信用调查,建立客观、时效的个人和企业信用记录,对个人、企业及各种债务工具进行信用风险分析及评价,向全社会提供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实用的个人和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和模型,提供权威、公正的信用分析报告,为各类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和个人提供系统的信用管理咨询和培训服务。
金诚信用作为我国个人信用行业的先行者之一和企业信用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从一开始就按市场规律和国际惯例运作,在联合征信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在技术手段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在增值服务方面具有创新优势。目前,金诚信用根据我国国情已经开发出适于中国信用环境的信用评价体系与信用管理体系,如个人信用评分系统、企业信用评级系统、信用识别系统等,在国内信用技术领域都处于领先水平。
金诚信用在谋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以高度的责任感追求社会利益的最大化,竭诚致力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事业。近年来,金诚信用以巨大的投入,先后参与了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课题研究,参与了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区域信用体系建设。
金诚信用参与了一系列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课题”研究。2003年5月,按照吴仪副总理的指示,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整规办”)展开了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体规划的课题研究活动。金诚信用被邀请参加了全国整规办 “信用体系建设课题组”,在区域调研、城市试点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专题研究,在课题组划分的信用体系建设五大课题(整体规划、法律法规、政府作用、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中,金诚信用独立承担了第一课题“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的研究”、第四课题“技术支撑条件的研究”、第五课题“信用标准体系的研究”。目前,各课题已进入尾声,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体规划》即将出台。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金诚信用独立编写了《领导干部社会信用体系知识读本》一书,目前正在做最后的校审。
第四篇:电子政务规划与建设
对国内外电子政务规划的浅析
----以中国海南省和加拿大为例来分析电子政务规划的发展状况 摘要: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各国对电子政务规划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以中国海南省和加拿大为例分析它们电子政务规划内容的异同点和实施的效果,以此来分析国内外电子政务的发展规律,从而促进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海南省加拿大电子政务规划发展规律
一、海南省和加拿大电子政务规划的现状分析
1.海南省电子政务规划发展的现状
十一五期间,在《海南省电子政务“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指引下,我省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一体化、集约化的思路,实行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统一的数据中心、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统一的公共应用平台、统一的电子政务运营中心和应用服务分级管理的“六统一分”的管理体制,实现“平台上行、服务下移”。到2010年,我省统一的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已基本形成,为“十二五”电子政务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二五”时期我省电子政务的发展思路,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六组关键词:深化、融合、支撑、协同、集约、治理。深化,重点是完善已建应用系统,深化已建系统的应用,拓展新的应用;融合,实现信息化和政务工作的融合,电子政务和服务型政府的融合;支撑,强化电子政务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支撑能力;协同,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集约,集中建设和使用统一规范的基础性、公共性的信息设施和跨部门应用系统;治理,将先进的IT治理思想深入到我省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全过程,提高财政资金在电子政务领域的使用效益。总体目标是:坚持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的原则,实行一体化建设、一统型平台、一网制办公、一站式服务、一路上监督的建设和管理模式,全力打造网络环境下的“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和“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积极推动政务和技术的深度融合,全面深化核心业务信息化应用,重点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大力发展基层电子政务,全面支撑服务型政府建设。
2.加拿大电子政务规划的现状
在2000年2月,加拿大的国库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一个战略性文件——“在线政府框架”
(A Framework for Government On-Line),这一框架为加拿大政府在2004年实现政府服务电子化传递的目标建立起了一个高水平的目标和路径。
加拿大“在线政府”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加拿大政府改革与发展的方方面面。从大的方面来看,“在线政府”的发展目标可概括为:创造更容易进入的政府,提供更佳和更具响应性的在线服务,建立在线服务的信心和信任。
加拿大在线政府主要实现3个阶段的服务转型:第一阶段的任务是在2000年12月31日之前,在互联网上建立起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形象。第二阶段的任务是到2005年,能够在网上传递安全、交互式的电子化服务。加拿大政府认为,服务转型是达到第二阶段目标的关键,这一阶段将为政府向公众提供最佳的服务提供一种全新的机会,它也为政府部门和机构能够对如何更好地组织服务以及怎样为他们的客户提供服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第三阶段是要提供一个前沿性的先导计划,以有效利用新技术或者支持跨管辖权的服务提供。第三阶段的任务正在进行之中,还没有最后的截止期限,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二、海南省和加拿大电子政务规划的异同点分析
1.相同点:两者在电子政务规划的过程中都强调了建设政府形象,都强调按照统一规划、分
步实施、逐步完善和注重实效的原则。
2.不同点:海南省在电子政务规划的过程中着重强调建立一个完整的政府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基层电子政务,而加拿大着重建立“在线政府”,打造良好的政府形象,从而建立高水平的目标和路径。
三、对国内外电子政务规划发展规律的浅析
1、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电子政务发展的程度不同,因而规划的侧重点就有所不同。
2、求同存异。不同国家或地区在发展自己电子政务的同时,还应多借鉴他国或其他地区的发展经验,精益求精,从而找到一套更为完善的发展体系。
3、坚持创新。不同国家或地区在发展的同时还应该不断创新。
第五篇:科学制定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体系
科学制定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体系
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013-4-15 5:50:35来源:《 人民日报 》(2013年04月15日 07 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从实际出发,着眼于经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区域长远发展与竞争力提升,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设计,科学制定规划体系。
以规划引领城乡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既关系城镇,又关系乡村;既关系工业,又关系农业、服务业。可以说,城乡生产要素的顺畅流动、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是优化城乡结构、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条件。这就需要打破城乡界限,将城乡发展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统筹规划。通过编制城乡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地构建城乡发展空间体系,以规划引领城乡发展一体化。按照“规划先行,分类指导,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步伐。通过统一规划和布局,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实现规划全面覆盖。以合理配置城乡资源、优化城乡发展空间、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为目标,实现城乡规划的全面覆盖。科学编制总体规划、区域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乡设计规划等,并根据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对规划进行调整和补充,从而实现规划的有序动态更新。根据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编制城乡建设规划、空间发展规划、市县发展规划、乡镇发展规划,以及城乡产业布局规划、商业网点规划等。合理确定以开发区、工业功能区、配套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为重点的城乡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以城乡居民点为重点的社区和村庄建设空间格局,形成全面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提供规划指导。
扎实编制新农村规划。缩小城乡差距,使城乡由分割转变为互动、融合,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需要在新农村规划的指导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编制新农村规划是一项具体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增强规划的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引导性。这就需要结合乡村实际,有针对性地与规划设计单位开展合作研究,加深对农村建设与发展规律的认识。应丰富新农村规划的内涵,着力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新农村规划体系,使规划的编制实
施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得更加紧密。新建村民住宅应按照相关规划实施,安排到规划的居民点上,避免房屋反复拆建造成浪费。对规划保留的居民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集中财力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以及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水平。
加大规划实施力度。始终把科学规划作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依据。应贯彻实施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推动形成城乡发展一体、相互融合的新格局。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归根到底要靠加快农村发展,也就是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使农村发展得更快,使农村居民过上与城镇居民相当的生活。应通过实施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打造“宜居乡村”,即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龙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城乡管理,建设宜居之地;打造“休闲乡村”,即借助区位优势,依托农业基础,发展现代休闲观光农业,鼓励发展“农家乐”等项目;打造“文化乡村”,即充分挖掘民间文化资源,发展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充分利用城镇和乡村文化广场,定期举行群众文化活动;打造“实力乡村”,即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转型、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
(执笔:许尔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