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十二五”民生工程建设规划

时间:2019-05-13 17:2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眉山市“十二五”民生工程建设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眉山市“十二五”民生工程建设规划》。

第一篇:眉山市“十二五”民生工程建设规划

眉山市‚十二五‛民生工程建设规划

‚十一五‛期间,我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全局,坚持执政为民、利民、惠民,着力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2006年省、市实施为民办十件实事、惠民行动和民生工程以来,我市累计投入财政性资金60.65亿元(见下表),实施民生工程项目150多项,惠及城乡95%左右的居民,满意率超过90%。

‚十一五‛期间全市民生工程财政性资金投入情况表

项目类别 财政性资金投入(亿元)就业促进 1.09 扶贫解困 2.93 教育助学 7.58 社会保障 8.49 医疗卫生 8.18 百姓安居 19.27 道路通畅 4.3 环境治理 7.57 生态文明 0.67 创业富民 0.57 合 计 60.65 眉山是新建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公共服务水平欠账较多,还存在诸如部份特殊群体就业难度大、稳定性差;义务教育发展城乡不均衡,城区出现‚入园难‛、‚上学难‛;医疗卫生公共服务水平不高,且城乡差别较大等迫切需要解决的一批民生问题。中央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二五‛期间逐步完善符合中国国情、比较完善、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高政府保障能力。《眉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我市民生工程建设进行了初步规划,据此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民生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每年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尊重民意、全力推进,促进社会和谐,增进人民幸福。

二、‚十二五‛民生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投入财政性资金不低于102.66亿元。实施以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工程(见下表),到‚十二五‛末,建立起与眉山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和工作体系,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建立健全政府引导与社会共建相结合的创业就业促进体系,激发创业活力,实现比较充分就业;建立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基础,职业教育为重点,积极扶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的教育助学体系,提供均等受教育机会;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管理科学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困难问题;建立健全网络完善、功能配套的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解决人民群众就医难、看病贵等问题;建立健全多层次、宽覆盖、多功能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建立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文化体育和生态建设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活环境、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

2011年—2015年全市民生工程财政性资金预计投入情况表 项目类别 预计财政性资金投入(亿元)就业促进 3.12 扶贫解困 3.85 教育助学 14.68 社会保障 21.36 医疗卫生 15.29 百姓安居 15.32 基础设施 8.66 生态环境 10.58 文化体育 8.25 创业富民 1.55 合 计 102.66

三、‚十二五‛民生工程建设主要任务

(一)就业促进工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比较充分就业,稳定就业局势。

1.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建立健全职业培训补贴与培训质量、促进就业效果挂钩机制,创新培训方式,完善补贴办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整合职业技能培训、劳务扶贫培训、农劳品牌工程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社会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组织开展就业前培训、在岗职工提升培训、创业培训等各类培训,加大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被征地农民和新型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城乡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通过5年努力,实现农民工在岗培训20万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5万人,品牌工程培训2万人,劳务扶贫培训1万人,新型农民培训5.5万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00万人次。

2.扶助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健全和完善面向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和社区服务岗位,重点解决4050人员、残疾人、失业一年以上人员、低收入家庭人员、被征地农民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大力支持劳动密集型、服务型和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创造有效就业岗位,实现新增就业不低于10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

3.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以公共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争议和劳动保障监察为重点的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全面实现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街道、乡镇设立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所有社区和行政村设立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建立健全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建立起与统筹城乡就业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使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完善成都经济区劳动保障区域合作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保持与区域合作各市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畅通,实现资源共享。加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服务工作,‘十二五’期间,常态保持省、市级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各10个;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5年努力,帮助一大批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

(二)扶贫解困工程。

1.深入开展惠民帮扶服务。健全乡镇、社区(村)惠民服务站、点为基础的惠民帮扶体系,整合工、青、妇、残等帮扶资源,科学设置困难职工、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帮扶项目,分类别、个性化服务,深入开展帮扶、维权、服务三位一体的惠民行动。扶持2万名农村贫困居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城乡困难居民年人均医疗救助标准不低于150元。建设县级以上规范化法律援助受理厅5个,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不低于5万人次。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点10个、青年志愿者服务队20支,关爱特殊青少年(贫困青少年、流浪儿童、留守学生、不良行为青少年、服刑人员子女)不低于10000人。救助贫困母亲2600人。落实计划生育扶助政策。免除城乡困难群众基本丧葬费。

2.继续推进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着力帮助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群众行路、饮水、就医、上学、用电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促进早日脱贫。帮助联系村突出特色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突出规划综合治理城乡环境,建成一批新农村示范村。各级干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户、贫困党员、贫困残疾人不低于1.5万户。

(三)教育助学工程。

1.规范发展学前教育。逐步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按照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城区幼儿园,改建扩建乡镇幼儿园,到2013年新建、改建34所公办幼儿园。提高学前教育办园质量,努力改善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保育教育条件。到201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到90%以上。

2.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抓好控辍保学工作,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积极关注和改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和条件,确保全市范围内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当地市民子女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全面完成校舍安全改造任务。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工作,建成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5所以上,建设农村留守学生之家40个,资助2500名农村困难独生女就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职工子女上学不低于7000人,补助7.5万名以上寄宿制贫困学生生活费,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3.优质发展普通高中。继续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基本建成结构合理、体系完备、质量上乘、能够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普通高中教育新体系。落实高中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资助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低于5000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高中生不低于5万人。

4.创新发展职业教育。抓住国家投入政策向职业教育倾斜的机遇,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支持市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和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鼓励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办学活力,扩大办学规模。中等职业学校招生9万人以上,免除2.5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费,资助中等职业学校1—2年级农村学生和城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低于9万人。

(四)社会保障工程。1.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坚持政府引导与居民自愿参保相结合,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原则,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标准,到2015年,实现新农保全覆盖;建立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居民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实现应保尽保。

2.构建城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逐年提高供养水平,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集中供养率达90%以上。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分别不低于200元和100元,并力争与通胀率挂钩适当浮动。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探索推进农村敬老院向农村养老服务中心转型。鼓励和扶持社会兴办社会福利机构,积极探索完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购买服务等新模式,适应日益紧迫的人口老龄化发展需要。加强区域合作,实现成都经济区内参保缴费人员养老保险信息及退休人员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信息资源共享。

3.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参保人员个人缴费标准,同步提高财政补助标准;逐步提高居民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和封顶线,降低个人自付费用比例,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健全重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医疗救助标准,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推进实施成都经济区基本医疗保险‚同城化‛管理,做好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工作,做好以职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的异地就医结算服务。

4.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建立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逐步缩小城乡保障标准差距。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实现残有所助。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的扶助力度。

(五)医疗卫生工程。

1.强化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强化功能和内涵建设为核心,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基础、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城市医院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的危急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能力,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

2.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计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健全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平台,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扩大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并逐步提高服务经费标准。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98%以上,参合农民年人均补助和筹资标准达到250元以上,并逐步提高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落实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艾滋病病人医疗救助政策,免费为被流浪犬、无主犬咬伤人群注射狂犬疫苗,完成血吸虫病传染源综合治理。实施免费婚前保健服务、农村孕妇住院分娩补助、孕前优生检查、产前筛查、出生缺陷干预、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3.提升医药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缩小城乡之间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六)百姓安居工程。强化各级政府住房保障职责,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基本解决我市城乡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等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

1.加大廉租住房保障力度。建设廉租住房不低于4000套,发放租赁补贴不低于15000户。

2.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严格执行在商品房开发中配建公共租赁住房的规定,积极鼓励开发区、园区、企业、学校等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十二五‛末不低于18000套。

3.加快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步伐。‚十二五‛末不低于2000套。4.加快限价商品房建设力度。‚十二五‛末不低于7000套。5.加快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积极争取国家棚户区改造扶持资金,棚户区改造不低于6462户,农村危房改造不低于14500户。

(七)基础设施工程。

按照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建设衔接配套的城乡基础设施,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力度,新、改、扩建县乡道公路不低于400公里,通村公路不低于1000公里。理顺乡村道路管理体制,使农村道路管理迈上良性发展轨道。加大城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停车场建设,缓解‚停车难‛问题;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快公交通道、候车站及相关公交设施建设,到2015年,居民公交出行率不低于15%。加快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和新建农村电网543公里。加强水利民生项目建设,解决农村117.69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整治病险水库102座;建设防洪体系,洪涝灾害损失率降低70%。加快通信惠民设施建设,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电话。

(八)生态环境工程。

1.落实惠农政策。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管护面积不低于291.8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不低于53.56万亩;大力实施‚金土地‛工程,整理土地不低于50万亩、新增耕地不低于5.35万亩,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32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不低于50万亩。认真落实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及其他惠农政策。有序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保险覆盖范围,提高保障能力,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和减轻灾害损失。

2.治理人居环境。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和村阵地建设,固本强基,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强污染治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关小上大;深度治理工业污染,挂牌限期治理工业企业30户以上,挂牌限期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20户以上;六区县和重点乡镇、工业园区加快城乡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系统。节能减排工作达到省考核要求。全面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效地解决场镇、社区存在的管理无序、绿化率低、停车位缺失和脏、乱、差等问题。加快普及农村户用沼气,支持农民新建沼气池不低于5万口,加大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项目、大中型沼气项目的建设力度,构建清洁可持续的农村能源利用体系,发展循环农业,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九)文化体育工程。

1.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坚持公共文化的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运转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分期建设市级文化中心(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完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社区文化站、点的功能;分期建设市级体育中心(体育场、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游泳馆、乒羽馆等),完善县级体育场馆,建设一批乡镇、社区公共体育健身活动站、点、路。免费配送文化、体育业务专用设备。

2.扎实推进‚文化下乡‛。实施城市社区文化‚五个一‛工程(每个社区建1个图书室、1个共享工程服务点、1支演出队伍、1个文化广场、1项文化活动品牌)和‚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文化活动,每个行政村每月免费放一场公益电影,公共文化资源全民共享。

(十)创业富民工程。

1.深化全民创业行动。通过创业培训、创业资金和政策扶持、创业环境营造等创新性举措,鼓励城乡劳动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复退军人、返乡农民工创业,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考核五大体系,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培育个体工商户不低于5万户、私营企业2000户。

2.扎实推进畜牧富民。围绕创建奶业大市,开展现代畜牧业科技培训不低于2.5万人,新增规模养殖畜禽圈舍不低于150万平方米,新增奶牛1万头,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65%以上,畜禽良种化率达95%以上,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100%。

四、实施‚十二五‛民生工程建设规划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牵头部门组织实施,社会广泛参与的民生工程建设组织领导和推进机制,力求工作实效。

(二)坚持依法决策。一是健全民情民意沟通机制,深入做好民生项目征集工作,拓宽项目征集渠道,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公开征询等途径,把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摸准,建立动态真实的项目库。二是科学论证,增强民生工程项目建设的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坚持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相结合,优先实施群众期盼、条件基本成熟、受益人数多、影响大的项目。三是统筹整合各类民生项目资源,实施民生项目力求民生政策效益的最大化。

(三)完善绩效评价。一是落实并健全民生工程项目的公示制、推进工作协调制、实名档案制。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坚持牵头单位日常检查与政府专项督查相结合,审计监督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舆论监督相结合,让民生工程每个环节都置于有效监督之下,规范推进。三是坚持群众主导考评机制,把民生项目的实施效果考核评价权交给群众,由群众主导评价。四是严格行政问责制。对民生工程项目实施进度和效果达不到要求、对实施中的不作为、乱作为进行行政问责,促进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真心实意、优质高效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四)做好资金保障。一是各级新增财力主要用于保障民生工程实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民生资金的稳定投入机制。二是采取政府项目规划、政策扶持、以奖代补、贴息、配套、担保等形式,鼓励和吸引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资金投入到民生工程,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多元筹资机制。三是加大对各类涉及民生的资金整合力度,完善民生工程资金管理制度,严格专账管理,各类补助和保险保障类项目资金坚持公开透明,不错不漏不重,及时足额发放;建设类项目及时按照工程进度拨款到项目单位,保障工程实施进度和质量。

(五)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健全建设类项目运行管理制度,明确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人员、管护经费,发挥民生工程综合效能,让人民群众长期受益。

第二篇:民生工程建设

昌南新城加快工程建设 大力保障改善民生

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昌南新城(东新乡)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施好重大民生工程,必须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到基层,把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结合起来,把增投入与建机制结合起来,可持续促进民生工程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真正实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是强国富民的基础,要努力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昌南新城(东新乡)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完善昌南新城基础教育设施配套。在昌南新城抚生西路以东,象湖三路以南,抚生路以西,象湖路以北座落着一座现代化的学校,它就是昌南新城基础教育设施配套的重点亮点工程---东新学校。该校设计风格新颖,设施配套完善,占地120亩,规划建筑面积39551平方米,总投资约6000万元,建成后可容纳小学生1600名、初中生2400名就读。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建设的原则,该项目拟分三期建设,新建教学楼2栋、教室84间,其中小学教室36间,初中教室48间;综合实验楼6028平方米;体艺馆、图书馆、科技楼等共4935平方米,学生宿舍5760平方米,食堂4630平方米,教师公寓4609平方米,400米标准运动场1个,以及围墙、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新教学楼教室宽敞明亮,环境优美,教学环境和配套在全县范围也是数一数二的,为东新乡老百姓子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读书学习的条件。乡政府领导也十分重视学前教育,在大洲安居工程中心的大洲幼儿园已经建成,正处于紧张后期装修中。新城配套学校已经形成从幼儿园、小学、初中的全程公办学校,另外还引入南昌市民办基础教育界的航母----南昌百树教育集团,创办了“南昌外国语九里象湖城学校”、“南昌外国语九里象湖城幼儿园”,给群众带来更多的选择,享受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你的满意就是我们最大的追求”,这是东新乡便民惠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的动力。为了更好地服务百姓、方便百姓,东新乡打造了便民惠民服务中心,为方便群众一次性办理好所有事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昌南新城(东新乡)紧紧抓住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这个龙头以方便群众和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为宗旨,以群众的满意度为标准,积极搭建便民服务平台,强化优质服务,构建长效机制,着力于改善民生,加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坚持“百姓至上,服务第一”的工作理念,做好“便民、富民、惠民、亲民”八字文章,服务中心窗口设置了综合、返乡农民工、劳动和社会保障、农村合作医疗、财政惠农、公共资源交易等12个窗口,为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优质的一站式服务,深受广大农民朋友欢迎。

随着昌南组团昌南新城重大重点项目的强力推进,东新乡许多农户的房屋需要拆除,尤其是大洲村近三年来拆迁了500多户,面积近20万平方米,因此农户拆迁安置房的建设成为农户安居乐业的民生工程。大洲安居一期工程位于昌南新城八月湖路以南,抚生西路以东,抚生路以西,占地162亩,建筑总面积13.9万平方米,共900套住房,总投资1.6亿元,分两批进行建设。一期第一批360套房已经分配到拆迁户,安置拆迁户796人;第二批540套住房预计今年五月份可分配到户,可安置人口1106人。小洲安居工程、东岳安居工程已陆续动工。小洲安居工程一期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预计今年7月完工,可安置农户800人。东岳安居工程一期建筑面积达9.7万平方米,预计今年12月份完工,可安置农户1600人。安居工程投入使用,必将快速推进昌南新城城市化开发建设。要致富,先修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工程是昌南新城开发建设的重大工程,今年年底之前,就有东莲路、象湖路、象湖四路、汇仁大道、芳湖路、桃花东路、抚生西路将陆续竣工,形成“五纵五横”的路网体系。要发展经济,带动老百姓致富就要打造快捷的交通网络,而通畅快捷的交通,也会促进物流、商贸等产业的兴盛。在新的交通网络形成后,昌南新城将与南昌城区、莲塘和小蓝无隙对接,人们出行更方便,商业物流更便捷,为昌南新城带来更多的人气,财气、商气。

家门口的医院,东新乡新卫生院占地9亩,已于2009年交付使用。它的建成极大方便了全乡老百姓看病就医,使东新乡医疗保障水平站上一个新的台阶。在桃花东路西南面将建设占地达890亩的南大一附医院昌南新城院区,院区分以医疗、科研、保健、康复为主要内容的医疗区和生活配套区。该院区建成后必将进一步完善新城配套功能,为老百姓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和保障。昌南新城(东新乡)将进一步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使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和服务。不断发展教育、文化、卫生、公共交通等社会民生公共事业,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群众。

规建局 钟敏

第三篇:十二五建设规划

寿县小甸中心学校“十二五”期间

校园建设规划

一、义务教育段建设规划

根据《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小学生均校舍面积不低于7㎡,810人,总建筑面积为4860㎡,其中教室2050㎡,办公用房,教辅用房,生活用房,其他用房。小学宿舍建筑面积按生均4㎡计算,200人,合计800㎡。科学实验室或探究室(包括实验员室、准备室、仪器室、药品室等,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1.58㎡,810人,计1280㎡。

1、综合办公楼:⑴办公用房。语文办公室56㎡、数学办公室56㎡、艺体办公室56㎡、常识办公室56㎡,教导处56㎡、总务处56㎡、校长室28㎡、副校长室28㎡、党员活动室56㎡、留守儿童之家56㎡、会议室84㎡。合计588㎡。⑵教辅用房。图书室112㎡、阅览室84㎡、实验仪器室168㎡、电脑室168㎡、多媒体教室140㎡、语音室112㎡、音乐室84㎡、美术室84㎡、体育室84㎡、综合实践活动室84㎡、电子音像室84㎡、广播室28㎡、少先队活动室56㎡、卫生室56㎡,合计1344㎡。

2、学生公寓:⑴依据。学校现有留守儿童为320人,其中外学区在本校就读的为260人;⑵建设内容。在“十二五规划”中,拟建设两栋学生公寓,男生宿舍14间,392㎡,女生宿舍14间,392㎡,另加卫生间、管理员室、楼梯280㎡,总面积为1064㎡,可容纳224人住宿。

3、师生食堂、餐厅:学生餐厅112㎡,教师餐厅56㎡,食堂84㎡,储备间56㎡,其他用房90㎡,合计398平方米。

4、教师周转房:按15名教师计算,每间40㎡计算,计600㎡。

5、厕所:新建师生厕所两座,学生厕所200㎡,教师厕所80㎡。

6、塑胶跑道:面积为4000㎡,每平方米300元,合计120万元。

二、幼儿园建设规划

建设六个班幼儿园,教学用房336㎡,活动用房336㎡,教师用房112㎡,保管室56㎡,其他用房56㎡,总面积为952㎡

小甸中心校

2010年7月16日

第四篇:文化站十二五规划建设

文化站建设“十二五”规划

二○一○年四月

—1—

《文化站建设“十二五”规划》(2010—2015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十一五”时期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对今后五年文化建设做出部署和安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指导文化建设的重要专项规划。

(1)“十一五”时期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文化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文化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明确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促进了各项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基层文化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逐步加强。以“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内容、基本活动方式”四项基本建设和实施重大文化工程为切入点,完善城乡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公共文化服务点初步形成。

——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有所增强。文化产业政策不断健全,非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快速上升,一批农村文化户迅速成长,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已见雏形。镇投入近300万元,建成具有文化特色的文体综合楼投入使用,建成具有文化气氛的村级文化活动室26家。

——建设长效管理机制,文化市场活跃有序。坚持一手抓繁

—2— 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制定文化市场发展纲要,推动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工作,积极保护知识产权,维护文化市场正常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2)“十一五”时期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十一五”时期,文化建设坚持以繁荣为中心,发展为主题,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五年实践的基本经验是:

——必须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始终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确立正确的创作导向和工作导向。

——必须坚持重在建设的原则,始终把繁荣和发展作为文化工作的中心任务。

——必须坚持文化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始终把创造当代新文化作为追求的目标。

——必须坚持“两手抓,两加强”,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3)“十二五”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阶段。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既凸显了维护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安全的重要性,也为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

—3— 展,国家对文化事业投入不断增加,文化消费在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城镇化进程逐渐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为“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纵览国际国内形势,文化建设面临发展的大好机遇。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新局面的总体部署,密切结合文化发展的实际,理清“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的思路,明确文化建设的目标,突出文化建设的重点,规划文化事业发展的蓝图,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把各项文化事业推向一个新阶段。

一、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

(4)指导方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

—4— 文化权益,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贯彻重在建设的原则。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始终把建设作为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立为本,持之以恒,贵在落实,务求实效。

——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坚持“两手抓,两加强”。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和重塑市场主体,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文化的实力和竞争力。

——实施文化创新、人才兴文、文化“走出去”战略。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纳人类一切有益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推动理论和观念的创新、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方式和方法的创新。着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

(5)“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的目标。到2015,基本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质、覆盖全镇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

—5— 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交流新局面。

——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明显提高,质量显著改善。到2015年建成公共文化服务机构1个,村(社)综合文化设施覆盖率达98%以上。

——文化产业较快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形成一批具有区域性影响的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年增长速度达到5%以上,到2010年城乡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占整个消费支出的5%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一番。

——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比较完善,文化市场体系比较健全,基本形成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建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二、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6)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以镇文体综合楼为骨干,以社区和村委会文化活动室为基础,加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建设。

——在巩固镇文体综合楼建设的基础上,基本实现村(社)有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并继续鼓励有条件的村小组建设村文化活动室。

—6— ——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本完成镇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建设。

——建立镇文化室、图书室、科技室、青少年活动场所、学校图书馆共建共享的新机制,推动机关、学校等内部文化设施对外开放。

(7)提高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能力。适应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健全服务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质量。

——完善公共文化机构功能定位,明确服务目标、任务和责任,建立考核、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使用效益。完成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标准体系的制定,建立健全文化站绩效考评机制。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制度、服务公示制度,公开服务时间、内容和程序,在窗口接待、场所引导、资料提供以及内容讲解等方面,提高服务质量。

——实行定点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

(8)切实维护低收入人群及其他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采取政府采购、补贴等措施,保障和实现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城市低收入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等社会群体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向群众免费开放的制度,积极开展送演出、送电影到农村等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9)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

—7— 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增加政府投入,调整资源配置,着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合理配置公共文化资源,逐步增加为农村服务的资源总量。鼓励和扶持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创作,把农村题材纳入舞台艺术生产。加大对农村题材重点选题的力度,每年推出一批农村题材文艺精品。购买适合农村需要的优秀剧本,供给农村文化户为农民群众演出。

——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创建文化先进村和创建文明村等相关评价体系。

(10)提高公民文化艺术素养。广泛开展文学艺术基础知识的普及工作。支持群众文化创作,发挥文化站的组织作用,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广场文化活动等载体,开展歌咏、读书、书法、朗诵、科普知识等各种群众文化活动。组织文化站工人员深入农村指导排练,鼓励和支持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富余人员、离退休人员开展群众性文艺辅导或展演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三、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健全文化市场体系

(11)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强镇、强村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形成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格局。

——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区域特色、健康向上和技术先进的娱乐方式,鼓励连锁娱乐团体的发展,推动

—8— 文化娱乐的建设。改造传统的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模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升传统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12)培育文化市场主体。着力重塑文化市场主体,提高文化竞争力,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13)构建文化市场管理长效机制。通过规则的完善和严格执行,建立依法经营、违法必究、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14)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积极完成全国文物普查,建立健全文物数据库动态管理。高度重视重要革命历史文物的收集、整理和重点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加强世界文化遗产、大遗址、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

(15)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档工作,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统计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谱系。加强对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间音乐舞蹈、少数民族史诗等若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

五、扩大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文化交流质量和水平(16)全方位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继续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文化传播工程,充分利用、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创新文化对外传播形式和手段,吸收借鉴外地优秀文化成果,提

—9— 升镇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

——加强文化领域的多层次互访,加强友好乡镇的文化交流,主动开展对外文化合作。深化与周边乡镇、县、市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与其他市、县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水平。

——打造对外文化交流的知名品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坚持“细水长流”的工作方针,着力组织好庆祝春节等节日的活动,使镇成为全县的文化活动中心。

六、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

(17)完善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政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规范有效的公益文化事业筹资机制,逐渐形成对公益文化事业多渠道投入的体制。完成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文化事业投入的各项任务。

七、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

(18)巩固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建立健全镇文化站的工作岗位规范,采取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建立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机制,提高文化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

(40)建立健全文化法制机构和队伍。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的作用。不断增强文化法制机构工作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为文化纠纷处理和法制宣传教育提供服务。

八、保障措施

(43)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文化站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

—10— 了未来五年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文化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指导文化发展、审核文化领域重大工程建设、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的重要依据。文化站要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意义。

(44)齐心协力狠抓落实。文化站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齐心协力,狠抓落实,做好规划的实施工作。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做好规划的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文化建设的氛围,动员广大文化工作者投身到落实规划的行动中来。文化站要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规划精神,结合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把实施规划的要求纳入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跟踪分析规划执行情况,提高规划实施水平。文化站要团结全体文化工作者,以实施规划为契机,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11—

第五篇: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规划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规划

2011年7月31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和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在山东青岛联合举行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会议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王金星副秘书长主持,工信部装备工业司王建宇处长发表重要讲话,苏子孟秘书长就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具体情况作了介绍。

规划从行业现状及“十一五”期间发展概况、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十二五”期间市场需求预测、“十二五”期间发展战略与指导思想、“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发展重点及主要任务、政策性建议和措施意见等七个方面对行业发展状况和前景进行了阐述和规划。高度概括总结了行业“十一五”期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展望了行业未来五年的发展前景。

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深化改革、科学发展观为发展动力,市场为导向,调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为发展主线,认真领会、贯彻中央各项相关政策、强化宏观引导,规划利用好一切社会资源和积极因素,转变观念,理顺思路,突出重点。

一、行业现状及“十一五”期间发展概况

(一)全行业规模总量跃居世界首位,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2009年,全行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有1400多家,其中主机企业710多家,职工33.85万人,固定资产原值668亿元,净值485亿元,资产总额达到2210亿元,年平均利润率为7.51%。

包括装载机、挖掘机、汽车起重机、压路机、叉车、推土机、混凝土机械等一大批工程机械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另外,因地铁城轨建设、高速铁路建设、风电建设等特殊工程作业需要,盾构机、旋挖钻机、大型工程起重机、大型混凝土箱梁运吊设备等超出了常规发展速度,成为新的增长点。

(二)自主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了行业快速发展

“十一五”以来,工程机械行业扎实推进自主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五年来,共有106项创新成果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其中10项荣获一等奖,37项荣获二等奖、59项荣获三等奖。

全行业共有19种大型工程机械被列入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发展领域;有18家企业被列入军需采购对象。

已建成基本覆盖工程机械行业重点产品领域、布局合理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工程)实验室4个,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17个。

企业提取的新技术研发费用已占到销售总额的5%以上。

我国工程机械自给率从“十五”期末的82.7%,提高到2009年的88.5%,逐步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跨越。

产品的可靠性不断完善,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挖掘机、平地机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700小时以上。

(三)调结构,转方式取得明显成效

1.生产集中度大幅度提高

2010年销售额达到100亿以上的企业11家,他们是徐工、中联、三

一、柳工、山推、龙工、厦工、小松中国、斗山中国、日立建机、神户制钢。2010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企业2010年销售额占全行业的比重达到85%以上;而2005年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企业只有22家,占行业销售总额的比重为40%。

2.产业集群加快形成。

3.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

4.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5.代理商体制初步形成,售后维修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四)国际化步伐加快,全球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

2010年,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额为187.4亿美元,比上年增加45.7%。其中进口金额84亿美元,比上年增加63.2%;出口金额103.4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4.2%;贸易顺差19.4亿美元,比上年减少顺差6.2亿美元,同比下降24%。而2005年进口额仅为30.64亿美元,出口额仅为29.4亿美元。

我国许多企业对自身的定位已经从行业领先变为国际领先,在国际化道路上不断探索着更加可行的方案。除了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建立海外服务体系外,自身的国际化扩张也是企业关注的重点:一是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或收购相关科研院所,设立海外工厂或并购海外企业。二是引进高端人才。

(五)人才培育取得新成果

协会于2006年9月18日成立了“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工程机械行业分中心”,授权开展工程机械行业国家新职业的申报、国家职业标准的制订和鉴定教材的编制和实施、人员培训等工作。

批准了“工程机械修理工”(含操作工)和“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工”二个新职业的申报,并列入国家职业大典。

组织编写了“工程机械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和“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工国家职业标准”。

一批人员经考核合格取得了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六)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根据国家发改委及总装备部的要求,及时调运了数百台工程机械发往灾区。

汶川地震抢险救灾中,全行业向灾区捐赠设备和现金共计2.8亿元,包括各种设备近700台。

许多企业还迅速派出救灾突击队,带着设备开赴救灾第一线。

柳工、徐工、中联、厦工、山推、三

一、山河智能、洛阳一拖、京城重工、惊天液压、成都神钢、卡特彼勒、小松、合肥日立、贵州詹阳、沃尔沃、JCB等企业,都在救灾行动中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企业素质,受到政府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二、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自主创新理念和能力有待加强

主要是自主创新的理念不够深入,自主创新的能力不足。具体体现到产品技术和企业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二)低水平同质化无序竞争状态依然不减

轮式装载机、叉车、挖掘机、塔式起重机等产品生产企业均多达70多家,大部分企业没有研发平台,靠模仿或通过中介渠道廉价获取产品技术资料,这些企业生产制造装备比较落后,投资少,企业社会负担轻,管理成本低,生产的产品进入市场成本低,门槛低,造成低质低效产品在市场上大量流通。

(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及制造水平制约行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一般配套件生产供应充足,但是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关键配套部件主要依靠进口,平均每吨价格8万多美元,例如传动部件、控制元件、柴油发动机及关键液压件严重紧缺,能力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反差强烈,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国工程机械向高端技术产品的发展。

四)行业标准化工作体系已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法规的要求

标准化工作体制一直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循序发展:

一是标准化具体技术内容及条款已过时;

二是标准化管理和支承体系与改革脱节,行业标准大部分是在专业研究院所具体归口负责,当前这些研究院所都进入企业或公司化管理,经费来源受阻; 三是原有标准水平不利于行业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发展。

(五)工程机械二手设备交易管理缺失,高能耗、高污染、低效与不安全产品在市场上大量流通

例如:二手挖掘机2009年进口2万多台,2010年又上升到3.2万多台。这样既扰乱了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环境,又违背国家节能减排方针的贯彻,这种情况亟待治理。

我国工程机械正在运行使用的机器有350万台左右,是燃油消耗大户,每年消耗燃油约6500万吨。部分设备陈旧落后、能耗高、排放超标、液压油跑冒滴漏、安全无保证的产品依然在运行使用,该到淘汰或报废的产品仍然淘汰不掉,交易过程中相互坑蒙拐骗、偷漏税现象时有发生。

三、“十二五”期间市场需求预测

(一)国内发展环境分析及需求预测

预计“十二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在20%左右,城镇投资仍将占到85%左右;

国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水利工程建设、海洋建设工程、铁路、公路、城镇公共交通和基础设施、电力、输气工程、输电工程;

振兴东北、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

地方“十二五”规划建设项目;

到2015年,我国对工程机械的市场需求将达到8370-8510亿元。

(二)国际市场需求发展预测

预计到2013年国际工程机械销售额将逐步回升到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的发展趋势,其中发展中国家要成为主要市场,从而加速“十二五”后期国际工程机械需求增长。

本规划预测到2015年主机产品国际需求量将达到2100亿美元,其中流通领域约占700亿美元左右。

四、“十二五”期间发展战略与指导思想

(一)发展战略

推进我国工程机械产业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初步形成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主机产品、基础技术、功能部件的研发与制造体系。主要产品达到国际平均先进技术水平,实现我国工程机械产业由粗放型、模仿型、数量型向科技创新、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二)指导思想及主要措施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调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认真宣传贯彻好中央各项相关政策、强化宏观引导,规划利用好一切社会资源和积极因素。转变观念,理顺思路,突出重点。

主要措施:

一是把深化经济体制与机制改革放在首位,继续探索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则;

二是要调整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重心,将政策面、资金面、管理层、人才资源行业三基(基础零部件、基础制造工艺、专业基础材料)倾斜,引导和培养出一批专、精、特的能满足主机产品配套要求的工程机械产业基础;

三是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助攻目标来实施,进一步加大对国家级技术中心的政策性支持力度,对共性技术研究的软硬件投入提高国家财政的支持力度;

四是加强一流创新研发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提供一流水平的创新研发环境,培养出一批学科带头人;

五是进一步落实调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措施,包括创新研发体制与机制改革、政策配套、行业管理层、市场引导、企业发展思路等问题。

五、“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

(一)总量目标

根据国内市场需求及国际市场的发展预测,考虑到进出口顺差进一步扩大,产品技术附加值进一步提高,本规划预测2015年全行业销售规模将达到9000亿元水平(人民币),年平均增长率大约为17%。

(二)科技发展目标

重点围绕低碳、绿色、高效、节能、信息化工程全面展开各项技术的深入研究,要在以下八个领域有所突破:

推动行业科技战略联盟的组建;

推广技术创新方法的学习和应用;

加强产品可靠性的共性技术研究;

通过轻量化设计技术、可靠性与安全性评价技术的应用研究,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完成10种以上产品的轻量化设计,并形成示范应用;

开展工程机械再制造技术研究;

加快产品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以及远程故障诊断和通讯技术的升级;

开展工程机械产品节能技术研究和工程机械产品能源多样性技术研究;

加强工程机械产品人机工程学研究。

(三)质量、效益目标

对发动机、液压系统、传动部件、光电子信息系统等各环节进行可靠性研究。使主要产品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由400小时提高到600小时。

流动资金周转率行业平均达到2次/年以上,先进企业达到3次∕年以上;

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0万元/人·年以上;

通过科技创新,工业增加值由21%提高到25%以上;

行业平均年利润率指标保持在7%以上。

(四)出口目标

(五)节能、降耗、减排发展目标

通过产品结构优化与轻量化设计,改造传统制造工艺,提高专业化生产化规模,达到节材5%,能耗降低15%。大部分产品尾气排放由国II过渡到国III标准,包括噪声、振动等指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企业生产工艺排放基本无污染。

六、发展重点及主要任务

(一)提高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水平和制造水平

1.提高工程机械产品动力配套性能。

2.抓好工程机械液压元件的产品开发和高精化、规模化制造。

3.对专用传动部件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进行系统性研究和开发。

(二)实施智能化工程,提高产品智能化控制的技术水平

实现智能优化控制、故障自诊断、安全保护逻辑控制、信息反馈可视化,是当今工程机械行业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在“十二五”期间对工程机械重点主流产品都要达到智能化、信息化控制水平,特别是大型工程机械,要实现本机和远程的智能化控制。

(三)继续支持发展大型工程机械

重点发展单台价值在100万元以上,并已纳入重大装备制造业大型施工机械19种机型的产品,例如大型轮式起重机、大型履带吊、国家重大建设工程用的特大型塔式起重机、高铁建设用的重大成套装备、铁路机械化养护成套装备、大型桩基设备、大型土石方工程机械、河道与湖泊大型疏浚设备、大型商品混凝土机械、全断面掘进机及电铲等专用大型工程机械,国产化率要达到65%以上。

(四)重点支持研发生产的新产品

1.加快研发海洋工程施工机械。

2.发展城市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综合技术装备。

3.加快发展城市垃圾处理与综合利用装备。

4.支持发展新型施工升降机、自走式和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高处作业吊篮、叉装机等产品的发展。

5.加快工程机械各类配附件、专用属具的研发制造,在全国培育几个属具制造基地。

6.加快发展环保节能型仓储装备,包括电动叉车、高起升堆垛机、自动化物料搬运车辆等。

7.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机械和混凝土制品机械。

8.大力推进旧工程机械产品回收再制造工程。

(五)培育发展航母型国际知名公司和一批专、精、特的中小企业

打造3-4个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级企业集团和5-6个500亿元级企业集团,成为国际知名公司。同时要支持发展一批专、精、特及成长性较好的中小型企业,使行业结构更趋于合理。

(六)提高工程机械行业检测试验技术水平

应对国家级检测中心进行投资扶植,与国际水平接轨,否则我们在国际贸易中就没有据理力争的话语权。

(七)建立二手设备的交易管理机制 对二手设备交易及现役设备的流通管理列项进行专题研究,培育和建立有序、规范、高效的二手工程机械交易市场和管理机制。

(八)规范工程机械行业租赁和融资租赁的运作体系

安排工程机械租赁业务方面的专项规划,完善和制定工程机械行业租赁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方面的政策性条例,达到规模化和规范化的发展目标。

(九)进一步完善工程机械行业维修服务体系,提高维修服务水平

通过专项调研,对现有维修企业进行评级选拔,纳入政策扶植发展范围,在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建立工程机械维修服务方面的专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实行公办与民办结合,鼓励大企业集团投资办学,实行以公益为主盈利为辅的办学方针,为社会输送工程机械维修人才。

(十)建立工程机械产品修理、装调、操作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全面提高维修、装调、操作工人的技能水平,大大有利于设备合理使用和保养,改善现役设备完好率。在“十二五”期间,要逐步将各类产品培训教材编写好,按地区和分产品进行实地培训。

七、政策性建议和措施意见

(一)调整国家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支持方向与支持力度

工程机械产业支持的发展资金(专项财政补贴、技改贴息、免税政策、增值税返还政策、发展基金等)要主要用于创新研发工程(人才、软件、装备等)、行业共性基础技术、产品质量可靠性工程研究、工业工程管理建设、信息化效益工程、创新联盟及相应的技术设计与工艺攻关项目、产业集群规划等。

(二)建议在国家标委会领导下,改革标准化制修订工作体系,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和话语权,与国际接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三)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的界定,应由鼓励、限止、淘汰类产品的表述原则,转向相关产品领域内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行业标准方面来界定。不达标者予以淘汰,属新领域且技术优异的产品予以鼓励。属于创新鼓励类产品应享受优惠政策。

(四)对影响我国工程机械发展的关键功能部件,由国家主管部门牵头,编制具体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专项规划,将产业发展重心向基础技术和关键功能部件产品领域转移。

(五)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的地方产业集群基地的技术升级,提升规模效益和流程效益。

(六)继续支持企业实行走出去发展战略,开拓和巩固海外市场,对出口企业(基地)的薄弱环节要有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培育成为国际化竞争企业。

内求外需助力推动 工程机械前景在望

按照调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发展思路,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推动和出口的持续性增长,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的政策刺激下,工程机械行业将会再次出现较好的投资机会。

个股投资上,建议关注混凝土机械龙头三一重工(16.29,0.24,1.50%),起重机龙头徐工机械和中联重科(10.64,0.15,1.43%),推土机及装载机重点公司柳工(19.27,0.18,0.94%)和厦工股份(13.63,0.11,0.81%),以及港口机械领域的振华重工(5.62,0.13,2.37%)和山推股份(14.22,0.18,1.28%)等。

政策出台刺激行业发展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规划从行业现状及“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概况、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十二五”期间市场需求预测、“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发展重点及主要任务、政策性建议和实施意见等七个方面对行业发展状况和前景进行了阐述和规划。

按照调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发展思路,预计2015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销售规模将达到90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大约为17%,出口260亿美元左右。2015年全行业销售收入和出口额均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提供保障

尽管工程机械行业一季度业绩高增长、二季度业绩下降,但是全年上看,工程机械2011年销量仍有望保持15%的平均增长水平,行业龙头公司更是有望实现40%以上的高增长。三季度保障性住房、公路建设、机场及水利建设加速等政策推动下,都将会使我国基础建设继续保持一定的投资强度,从而直接拉动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起重机等工程机械产品的刚性需求。

水利建设对工程机械的拉动。7 月份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提出,力争通过5 年到10 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局面。此次会议显示国家正在从战略层面推进水利建设改革,三季度各项具体政策有望逐步落实。从总量上计算,未来十年水利建设投资年均4000 亿,按照10%用于购买建筑施工机械衡量,年均需采购工程机械400 亿,占2010 年工程机械销售总额的10%; 从增量上计算,2010 年水利建设投资占全部基建投资比例近5%,按照年均40%的增速计算,将拉动基建投资增速年均提高2 个百分点; 从机械品种上看,除去专用设备外,水利建设对土石方机械(如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及大型起重设备(履带式起重机)需求拉动较大。随着三季度水利项目的开工,相关工程机械需求有望逐步受益。

保障房建设拉动需求。2011年上半年人民币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2098亿中,保障房几乎砍下了半壁江山,累计新增908亿元,较年初大增54.8%,也高出同期房地产开发贷款比年初增速48.3个百分点。2011 年全国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的目标达到1000 万套,增长70%。“十二五”期间国家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0%。

据 2011 年保障房建设任务分解,整个保障房建设对应的资金需求预计在1.3 万亿左右,其中10%—15%的资金用于基础的工程机械,从需求来看,混凝土机械和挖掘类机械将从中受益。随着保障房建设的加速,相关的工程机械企业业绩将会有大幅提升。

出口促进业绩增长。6 月份行业出口持续上半年以来的高增长,推土机、压路机、装载机出口同比分别增长63%,29%,117%,1-6月累计同比分别增长69%,12%,86%。受海外经济复苏以及工程机械龙头海外扩张策略的影响,行业出口的趋势乐观,同时,通过品牌优势、成本优势等作用,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在整个世界市场范围内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出口将进一步扩大。

工程机械行业投资主线 家主要挖掘机制造商1—6 月累计销售挖掘机125430 台,同比增长28%。5 月份开始挖掘机销量同比出现下滑,虽然本月下滑幅度基本持平,但是考虑到三季度是行业传统淡季,加之区域振兴带动挖掘机销售区域的转移,出口增速以及进口替代,以三一重工、厦工股份等为代表的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快速上升。家主要装载机制造商1—6 月累计销售装载机140915 台,同比增长19%。虽然三季度是行业传统淡季,但考虑到下游需求广泛,中西部需求拉动,产品需求多集中于矿山、港口物流等方面,且行业起步早,目前发展相对成熟,因而产品需求亦相对平稳,预计未来2-3 个月,装载机的平稳表现仍将延续。内需方面,装载机的区域需求相对平稳,而受益海外经济复苏,装载机的出口大幅增长;竞争格局方面,装载机的巨头垄断格局依然存在,重点关注柳工、厦工股份等上市公司。家主要推土机制造商1—6 月累计销售推土机8817 台,同比增长12%。2011 年6 月22 家主要压路机制造商共销售压路机1861 台,1—6 月累计销售14238 台,同比增长2%。推土机下游主要集中在公路建设,经历过高速发展的“十一五”之后,公路投资将进入平稳期。推土机的增长将会由水利投资和出口来拉动。虽然内需需求逐渐平稳,但推土机的出口增长同样快速,2011 年上半年,行业出口推土机已经超越2008 年同期,创历史新高。而相比2011 年前5 月出口20.6%的占比,6 月份推土机出口占比高达36.1%。推土机行业一家独大的格局仍在强化,2011 年山推股份的市场份额提升2.9 个百分点。家主要汽车起重机制造商1—6 月累计销售汽车起重机23364 台,同比增长15.00%。2011 年6 月份8 家主要履带起重机制造商共销售履带起重机171 台,1—6 月累计销售1040 台,同比增长12.92%。2011 年6 月份11 家主要随车起重机制造商共销售随车起重机773 台,同比增长28.19%,环比下滑4.33%。1—6 月累计销售4285 台,同比增长33.70%。虽然随车起重机同比延续年初以来的高增长,但其销量占起重机行业整体销量占比较低。起重机巨头徐工机械的市场份额小幅下滑,中联重科在履带起重机方面的强势提升,三一重工在汽车起重机方面市场份额提升明显,振华重工在港口起重机机械领域内的垄断地位不可动摇。

工程机械季度增速表现呈波浪型,全年仍将维持15%的平均增长水平;行业去库存压力较小,持续时间有限;业绩预期表现分化,龙头企业盈利更为扎实;在保障房、水利建设和出口的直接影响下,在交通港口建设等侧面因素的作用下,通过技术积累和品牌沉淀等多种优势引导下,预计未来五年的目标工程机械龙头企业收入所对应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均在25%至30%之间,高于行业平均增速8个百分点以上。重点关注三一重工、徐工机械、柳工、厦工股份、中联重科、山推股份、振华重工等。

下载眉山市“十二五”民生工程建设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眉山市“十二五”民生工程建设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沼气工程“十二五”规划

    农村沼气工程“十二五”规划农村沼气工程关系到我县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2015年我县农村沼气建......

    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县政协委员 武学书 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进步的“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和社会公平的“调节......

    久长镇“十二五”建设规划

    久长镇“十二五”建设规划 (初稿) (2011-2015) 修文县久长镇人民政府 二○一○年九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一、 现有基础条件 二、 ‚十二五‛期间发展环境分析 第......

    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

    水利部发布《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 《规划》明确“十二五”时期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确定区域的建设重点,提出建设的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规划》是“十......

    审计局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

    审计局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审计机关大力推广先进审计技术方法,积极探索信息......

    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0503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文件榕外院教„2013‟ 号 关于印发《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 的通知校属各部门: 经学校研究通过,现将《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十二五”课程建......

    审计局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

    文章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文档大全www.chazidian.com文秘审计局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和谐......

    邵武市以工代赈建设十二五规划

    邵武市以工代赈建设“十二五”规划 以工代赈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扶贫政策。“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