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儿童美术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xiexiebang推荐)
浅析儿童美术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论文首先概述了现代美术教育的价值,包括国外著名教育家卢梭,赫尔巴特及马克思及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颜之推,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中国现代美育的开创者王国维先生,蔡元培先生对美术教育的关注;阐释了儿童美术教育必要性的相关理论依据——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及经济社会动力学说;分析了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为创造视觉艺术、欣赏视觉艺术和评价视觉艺术;在上述理论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儿童美术教育在其人生教育阶段的重要意义,即美术教育可以发展儿童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能发展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增强儿童双手的灵巧性;美术教育能形成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并脑生理功能、神经活动的不同方式的视觉认为美术教育能提高儿童学习其他学科的效果。
关键词:美术教育;儿童;价值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感性认知占主导地位。儿童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思维的,他们对自己的感觉器官能接触到的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这就为向他们进行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儿童通过美术活动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来充分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因而,特别容易为儿童所喜爱和接受,是对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理想活动。
一、现代美术教育概述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艾斯纳认为,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对个人经验的独特贡献。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变革,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揭开了现代美术教育的序幕;以化工和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大生产高潮,把美术教育作为工业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微电子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把美术教育带入了电化教育的领域。而今,人类正在经受着“以人为本”思想和全球化社会的洗礼,使美术教育迈向适应新时代育人的道路,开始更多地关注人的内在需求。由此可见,生产力的发展,科学化的进程,都直接促进了美术教育规模、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管理、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发展。而美术教育又直接地为迅速发展的时代作出极其重要的贡献,这是时代进步的需要。
(一)国外著名教育家对美术教育的重视
1、卢梭
法国著名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非常重视感觉和形象教育,将感觉视为知识的门户。因此,他对以感觉和形象训练为目的的美术教育看得极重。他认为绘画除了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外,还能训练儿童敏锐的观察力。他尤其推崇触觉的真实性,但又感到触觉受制于个人活动范围的局限;认识到视觉的作用更为深远,但又担心视觉容易出差错。因此,他强调严格按透视规则来表现物体。为了使儿童目光敏锐,手指灵巧,就必须让他们学习绘画,而且必须在自然中学习,“照着房子画房子,照着树木画树木,照着人画人。”囿于偏见,他除了反对教师让学生临摹外,还反对学生在眼前没物象时凭记忆作画,认为这样会使他们在记忆中以一些奇形怪状的东西去代替真正的形象,从而失去比例的观念和欣赏自然美的能力。
2、赫尔巴特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艺术是人的内部生命的表现,艺术是人的本能,因此提出一个培养“充分和全面发展的人”的零计划,即必须在学校开始图画、色彩画以及其他艺术课程。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就主张用实物和图画帮助提高学生的记忆,通过美术教育发展儿童的个性。德国诗人、哲学家席勒把艺术当作培养能自由创造幸福和谐个性的一种工具,认为艺术能将感性和理性调和起来,首次明确提出“审美教育”的概念。其他如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欧文、斯塔尔克、孟克和乌申斯金等人都发表了对美术教育的有益见解并对美术教育的价值充分予以肯定。
3、马克思
马克思则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他在《1841年经济学一哲学》一书中,深刻地指出旧式分工和私有制产生的劳动异化导致的人的本质的异化是人片面发展的根源。他明确指出,社会化大生产要求人全面发展,但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的本质复归。
(二)我国著名教育家对美术教育的重视
1、我国古代教育家对美术教育的关注
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中就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他制定的“礼、乐、射、御、书、数”所谓“六艺”的教学内容,其实就已经是一种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并重的教育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孔子的这一教育思想被加以继承和发展。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颜之推撰写的《颜氏家训》被认为是讨论如何从多方面培养人才的教材。隋唐以后,历代统治者推行科举制,为了适应开科仕举的需要,学校的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考试都成为科举的附庸,实行的自然是片面教育,最终以八股取仕,只教读八股范文,内容空洞,形式单一。这一局面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给中国知识界和教育界极大的震撼。一些有识之士看到,西方近代之崛起,与其教育息息相 关.从而引发了有识之士旧教育的深刻反思。他们猛烈抨击科举制之误国误民,提倡全面教育的教育思想。
2、我国近代教育家对美术教育的关注
近代著名思想家、中国现代美育的开创者王国维先生在1903年发表的《论教育之宗旨》就提出了教育的宗旨是通过体育和心育(包括智育、德育和美育)培养完全之人。他尤其肯定了美育的重要作用,指出:“美育者,一方面使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方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则具体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诸方面的教育,并将它们包容于当时政府制定的教育方针之中。顾及到当时人们对美育的认识和美育在当时的地位及其在整体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他对美育极力推崇,加意张扬。
二、儿童美术教育必要性的相关理论依据
(一)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赫伯·里德认为,教育包含着两个矛盾,“一是人应该接受教育以实现本来的他,另一是人应该接受教育以成为非本来的他”。换言之,其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通过接受教育尽可能使其与生俱来的潜能得以发展,另一是人必须通过接受的身心和谐发展又是第一性的,这是社会进步和文明与否的重要标志。所以,在进步文明的社会里,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与 社会要求表现出相当的同一性。具体在教育上的反映就是提倡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人类全面教育思想的发展可以用一条U形曲线加以描述,显示出两头高中间低的趋势。也就是说,相对而言,人类早期社会一般普遍较重视教育的全面性,中间一段时间则存在一种片面教育的倾向,到近代人们又重新认识到全面教育思想的价值,并通过学校教育的方针和课程设置尽量体现出来。这一历史趋势的描述,是适合于中国和西方教育的实际的。教育史上人类全面发展的教育的这种两头高中间低的变化趋势,反映了人类历史上,人的本质从形成到丧失,再到复归的发展规律。
从以上概说中我们看到,在任何较为完善的教育理想中,都必须包含着美育这一重要的部分,没有美育的教育,不是完全的教育,真正全面发展的教育,必然包含美育。
(二)经济社会动力学说
美术本身既包含精神性也包含一定的物质性。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创造了与自然世界相对的庞大的人造世界。在人造世界里,除了观念和符号体系外,人们目之所接,比比皆是人们创造出来的建筑、机器、工具和器皿等。人们在创造这些东西时,意图当然首先在其实用性,但在满足这一功能的同时,也努力反映出入的审美趣味和理想。人们在现实的造型活动中,必须在大脑中首先生成某种形象,然后通过制图的手段和方法,将其物化为某种设计蓝图。这一手段和方法,主要是通过图画的训练而获得的。因此,在经济生活迅速发展时,就有可能连锁地引起美术教育的发展。德国著名美学家朗格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他认为国家的经济生活必须借助于艺术的进步才能迅速增长,一个国家的人民若能多方面地发展自己的艺术才能,就能在经济的竞争中胜人一筹。正是从这一见解出发,他主张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一定鉴赏力的国民,而不是艺术家。
三、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一)创造视觉艺术
作为一种视觉语言,美术表现是儿童的基本需求。儿童有创作这种艺术作品的冲动,对美术活动有更多的自觉性、依恋性。通过创造视觉艺术,应让儿童:(1)增长使用和掌握美术材料的技能,理解运用美术材料的过程;(2)学习运用创造性的方式使用美术材料;(3)有强烈的动机参与美术创造活动;(4)发展选择和运用材料进行有目的工作的能力,以及通过视觉艺术组织和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创造视觉艺术的目的既强调儿童的自我表现和自由创造,实现顺应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不同需要的教育价值,又强调了儿童运用和掌握从事美术活动所必需的技能技巧的重要性,让儿童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纳人旨在促进儿童最大限度发展的有序轨道。
(二)欣赏视觉艺术的目的
人天生是爱美的,而教育能使人的审美水平达到新的境界,包括提高对视觉艺术的感性认识、扩大视觉艺术的视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善人格。通过欣赏视觉艺术,应让儿童:(1)认同和尊重自己的和他人的视觉艺术工作;(2)理解和接受视觉艺术创作的不同目的和表现手法;(3)通过活动,熟悉视觉艺术的基本内容,如线、形状、颜色、质地、平衡等等;(4)培养在生活中追求能唤起良好视觉意象的事物的动机。欣赏视觉艺术的目的同样具有尊重儿童爱美天性和培养儿童审美能力两个侧面。有人说,“从文字感觉这个意义上说,如果说欣赏是可以教的,这值得怀疑,„„但是我们可以设置发展儿童欣赏能力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为儿童创设视觉艺术美的环境、对儿童的作品表示尊重和欣赏,以及用美术欣赏的思想和方法影响儿童等。
(三)评价视觉艺术的目的
儿童不仅需要学习创造和欣赏视觉艺术,而且需要学习评价视觉艺术,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美术创作。通过评价视觉艺术,儿童可以:(1)探索和初步理解人们创造美术作品的立场和角度;(2)命名和讨论视觉艺术的基本内容;(3)感悟美学原理,发展初步的审美意识。
评价视觉艺术的目的虽然主要强调通过教学让儿童习得评价视觉艺术的能力,使儿童评价视觉艺术的立场与标准日趋接近美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但是这一目的的达到必须建立在尊重和理解儿童美术发展规律的基础。
四、儿童美术教育在其人生教育阶段的意义
(一)美术教育可以发展儿童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从小培养起来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美育是有限的,有计划的引导儿童参加美术实践活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儿童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的发展,因为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在引导儿童欣赏的美是更集中,更典型的美,即艺术的美。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美的印象和感受通过各种美术手段具体表现出来的,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日常生活感受到的美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对美的表现力。儿童在不断变化的美术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追求美、探求美、理解美和表现美,因而受到良好的美育。
(二)美术教育能发展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1.美术教育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智力和创造才能
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儿童画画或做手工之前,首先要通过视觉观察所要表现的对象,如,形态、结构、色彩、比例、空间位置等,使之在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然后再凭着记忆、想象去动手进行表现的。这种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儿童美术,乃至一个人的一生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人的大脑信息80%来源于视觉。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儿童的观察能力决定着他们的知识水平。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认为:差生的普遍特点就是观察能力薄弱,因而也就缺乏因有的求知欲。在儿童美术教育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儿童画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靠表象作画。而表象取决于感知,感知又离不开观察、记忆和想象。通过教师的引导促使儿童去观察,经过观察又将物体(如:汽车)的形象牢牢记在脑子里。在画画之前再经过回忆,然后将物体(汽车)画出来。这样也发展了他们的记忆力。如果在物体(汽车)的周围画上其他物体(树木、楼房、行人)或涂抹上不同颜色等,又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儿童表现美的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因此,儿童经常坚持画画,将有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智力和创造才能。
2.美术教育有利于增强儿童双手的灵巧性
儿童在画画或做手工的过程中,总是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用双手去参与活动的,为了使儿童掌握造型活动中所必需的各种技能,就要训练他们一些专门的动作,并使这些动作尽可能做得准确,有一定的方向,有一定的速度和力度,逐步稳健和协调。如:执笔、画线、涂色、捏泥、折纸、剪贴等。这些动作对于儿童手部的小肌肉群的发育、手指和手腕配合一致、各种动作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手的活动,关系到脑的发育,手指动作的训练对脑细胞可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人体内的各个器官乃至每一块肌肉,在大脑皮层中都有它的代表区域,即管辖它的神经中枢,而其中手指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中所占的区域最广泛。如:大脑皮层中光大拇指的运动区就相当于整个大腿运动区的十倍。手的动作又是和思维活动直接联系的,信息从手传导到大脑,又由大脑传导到手,手的活动越多,动作越复杂,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上相应的运动区的生理活动,从而使思维活动的水平愈来愈高。因此,手的动作对发展思维起着积极的参与作用。
(三)美术教育能形成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个性心理品质,是指儿童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兴趣、爱好、能力、气质和性格的总和。它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教育活动,就具有形成和发展儿童个性心理品质的特殊作用。
美术教育对儿童来说,主要是强调感受美和审美情绪的体验。无论教儿童绘画还是教儿童手工,都离不开激发儿童审美的情绪需要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正确地实施儿童美术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有益于他们接受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益于改善他们整个学习的性质,使其积累到一些愉快学习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形成,良好的美术教育能有效地帮助儿童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
通过美术活动可引导儿童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使之富于同情心,善于和勇于帮助同伴解决困难,摆脱困境,并为同伴的进步和成就而感到愉快。
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取决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丰富的想象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和顽强的毅力等多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同时获得良好发展的结果。美术教育活动恰恰能够为儿童提供在愉快的情绪中发现和创造的最好机会,提供培养毅力等有利条件。儿童美术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儿童创造性的美术活动促进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美术教育能提高儿童学习其他学科的效果
儿童美术教育和儿童园其他学科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彼此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例如,通过让儿童绘画地球,使儿童懂得地球被污染的影响会很大,儿童就有了一个要保护我们地球的愿望,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儿童园。活动开始,教师问孩子们:“我们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孩子们都说是圆形的,其实地球的形状的准确性是否给予孩子?地球并不是很圆的圆形,又顾虑到这样又涉及太深,所以没有太强调关于地球的形状。认为地球是美丽的儿童的作品呈现的是画面丰富、多姿多彩的地球,而认为地球是不好的,被污染的儿童的作品则呈现的色彩很灰暗,这就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使儿童懂得要更加保护我们的地球---从爱护儿童园做起,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乱扔垃圾等,从而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标
总之,从小培养儿童对美术的兴趣,让他们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对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区慕洁:儿童智力开发的科学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3]赵明: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J].网络科技时代.2011(15)[4]李端阳:把握儿童心理,在美术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09(11)[5]蒋永忠.:让美术课堂焕发“美”的光芒[J].网络科技时代.2008(24)[6]任姗姗:以体验教学启迪小学生发现美创造美[J].现代教学.2008(03)[7]杨锦蓉:怎样用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J].教育科学论坛.2014(02)[8]柳湍红:对儿童美术教育的思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S1)[9]嵇春燕: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之我见[J].网络科技时代.2007(22)[10]林蕊: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与引导[J].科技风.2010(12)[11]樊钰辉:关于儿童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12(12)[12]胡鹏:当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反思[J].青年文学家.2009(06)[13]陈爱民:涂鸦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意义[J].艺术百家.2008(S1)[14]唐志:浅谈对新时期儿童美术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12)[15]曾琼:试论21世纪儿童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1(22)[16]李行愚:儿童美术教育的误区[J].剧作家.2007(03)[17]孙雪霞、张芳芳:童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3(21)[18]肖鸥鸣:美术对儿童素质的影响[J].小学教学研究.2012(01)[19]宋玉燕.借助“三园”优化农村美术教育[J].现代教学.2010(11)
第二篇:浅谈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
河北省唐山市滦县油榨学区韩寨子小学 周金海 【摘要】在基础教育教学中,像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科目倍受学校和教师的青睐,但艺术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却没有得到重视,往往抛之脑后,认为其无足轻重、无关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殊不知,“艺术领域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是基本的学习领域之一。”下面我将谈谈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美术教育 基础教育 作用
【正文】在现实的基础教育教学中,由于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学校、教师以及家长都把目光放在了主科(语文、数学、英语)教育上,而忽视了对孩子的美育教育。也许有些教师和家长会说:孩子学习美术占用了学习主科的时间,应该把精力都放在主科的学习上。美术对学习没有帮助,反而助长了孩子“不务正业”的不良习气。但是,我认为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美术教育促使中小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
【1】鲁迅先生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相符,然其力足以渊邃
【2】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翼道德以为治。” 换言之,美术教育可以辅助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从表面来看,学习美术的目的,虽然与道德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借助美术的力量足以精深人的性情,使人养成高尚的情操,也可以用美术来治疗人存在的道德问题。关于美术里的德育因素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代的美术作品中得到启示。比如:王冕《墨梅图》以及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简简单单一枝梅花把文人洁身自好的品德表现得淋漓尽致。郑板桥《墨竹图》,题诗为“不过数片叶,满纸俱是节。万物要见根,非徒观半截。风雨不能摇,雪霜颇能涉。纸外更相寻,干云上天阙。”作者笔下根根挺拔不屈的竹子不正是中国人品格的再现吗?从此可见美术在道德教育中的力量。
二、美术教育促进中小学生的智力发展
美术教育可以促进中小学生的智力发展。然而,事实上美术课在我们中小学教育中被视为娱乐课、调剂课或副课。在学校的美育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的的美术教育都是智力开发的重要因素。”
(一)、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和记忆力的缺失显得尤为突出。一个人从早上睁开
【3】 眼睛到晚上闭眼睡觉,整个过程几乎都在放眼周围的世界,但是,并不能说这就是观察。只有有意识地去看,有目的地去看,并且有选择地记忆,并且由表及里,能从现象看到本质,也就是看到自己感悟到的什么东西的时候,这才能算是“观察”。在美术教学以及辅导孩子进行美术创作时,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注意看,进一步培养孩子有目的地看,进而培养观察的能力养成观察的习惯。从而实现更好的记忆。如一幅画爸爸的儿童画,把自己对爸爸的细微观察象脸上的痦子、胡须、头发的形状、衣兜里的烟等等,统统画了出来,说明他观察了。美术教育在训练学生的观察和记忆能力的确有其他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不仅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得到审美的受益,而且直接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育。
(二)、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般认为美术学习是形象思维的表现,然而美术学习更需要形象思维中的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与众不同的思维能力,着实大胆的想象力其实都是为后面的创造力做铺垫、做准备。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起步晚,受专业美术教育影响很深,专业化、成人化的倾向严重制约初级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其僵化的模式成为禁锢儿童想象力的牢笼。在教学内容上,往往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忽视艺术感受、表现和创造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中,往往重视专业学科教学的规律,而忽视中小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及审美认识规律。所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通过日常的观察和记忆,经过大脑思维的转换,加上丰富的想象,从而创作出美术作品。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
(三)、学生的美术学习有助于文化学习
教育专家认为,学习美术需要脑、眼、手并用、配合协调,天长日久使人的大脑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学习美术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会从自己的点滴进步中增强自信心,因而也可促进其它学科成绩的提高。
因此,我认为学美术与学习文化课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同学们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画画画,写写毛笔字,做做手工,既能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又能从中得到欢愉,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还可以开发智力,促进其它学科成绩的提高。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学习美术与学习文化课之间的关系,分清主次,合理安排好时间。我想请有片面想法的家长消除顾虑,在关心孩子学习的同时,让孩子学学美术等艺术,提高孩子的素质,开阔孩子的眼界,陶冶孩子的情操。这些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任何说教也代替不了的。
三、美术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好学、愿学的基本前提。那么怎么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人认为,美术教育就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们在讲语文课《葡萄沟》时,教师边讲边画出葡萄沟的景象,或者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他意识中的葡萄沟。在原本朴素乏味的语文课中插入些美术因素来调味,我想这样的的课,既生动又提高的学生的学习情趣。从而是学生通过美术来学习文化课,这样既激发了兴趣,又掌握了文化知识和提高了美术素养。可见,美术教育不单纯是一门学科,它和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充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味剂。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通过美的教育,培养儿童热爱生活,促进知、情、意和谐发展,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通过线条、色彩、构图、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达孩子的审美情趣。人的审美能力存在于人的意志和情感之中,是感情和精神的产物,是不断在训练和生活中得到美的提炼的能力。它不但是对审美个体的表现能力,而且是一种高层次的感受能力,它可以陶冶情操,使人在认识、道德等方面的潜在素质得到发展。
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德育的渗透也是培养儿童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艺术形象的直观性、具体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胜过空洞的说教。因此,在美术教材中所选择的美术作品,都具有健康有益的思想内容和较完善的艺术形式。有着客观的反映生活美和自然美及道德美的题材。这能使儿童的思想得到潜意识的升华。使他们对现实生活的事物有着真、善、美的追求。
五、结语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美术学科以及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单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它还能作为促进其他学科学习的催化剂,给以意想不到的帮助。比如借助美术教育,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美术教育的地位不可缺失,也不可忽视,切不能当做娱乐课、调剂课或副课。要充分认识到美术在基础教育中,以及对人的人格和技能的培养,还有对其他文化的辅翼作用。所以,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理性的认识美术教育对整个教学和孩子的身心影响,加大美术教育的力度,从各个方面来促进孩子的人格修养和智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3]程明太.美术教育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第三篇:第三章儿童化语言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作用(范文模版)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如何巧妙的运用儿童化语言
【中文摘要】 美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承担着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它是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感性表现,是幼儿情绪的表达,并能启发幼儿的创新能力,从而对幼儿人格的全面和谐发展起到协调作用。美术教育在开发幼儿右脑和促进其个性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而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又是当前幼教改革中引人注目的课题。实施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应从巧妙设计儿童化的语言方面进行。然而现实中的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着种种不注重儿童化语言的教学行为,从而严重影响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
本文对幼儿家长、老师及相关工作者进行了访谈,访谈的主题是一些关于当下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在探讨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这一些更加具体的问题。
一、当下国内幼儿美术教学方法过于模式化,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方法对幼儿进行重复式加强训练,注重儿童专业技能的单一培养等等,不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虽大部分幼儿园开始将美术与其它学科相结合,但其使用的方法及形式不科学。
二、当前大部分家长美术观的不正确,对幼儿美术教育认识过于片面化。
三、国内大部分的美术教育部门功利心比较强,办学思想不正确,师资水平比较差。
四、当前国内儿童美术教育没有一个新的、科学的、系统的教育理念。
五、教育部对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强。
以这些问题为切入点,本文从两个方面思考和探讨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分析当下幼儿美术教学的现状,包括国内及国外的幼儿美术教学方法的比较,从中找出其差异性,在分析比较的同时发现国内幼儿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二是,首先从美育与幼儿教育入手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何为美育”。在中国当下,美育的现状是什么?我们如何认真对待幼儿教育?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梳理当下幼儿美术教育问题的成因,旨在通过分析整理问题,找到解决办法,确立出所需研究的问题,即当下幼儿美术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国内与国外美术教学的对比分析,幼儿美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及方法的探究、幼儿美术教学的科学方法、幼儿美术教育中一个新的、科学的、系统的教育理念的确立与实施,构建新的能够提高幼儿综合素质能力的美术教育体系。但由于国外的资料收集难,不能参与实际调研,新的理念实际实施可能性比较低。再加上作者本身能力和时间有限,不能一一实现前面的设想,所以作者将集中精力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为未来的幼儿美术教育提供更加科学的方法,本文所提供的科学方法之一就是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巧妙的运用儿童化语言。
【关键词】美育;幼儿美术教育;儿童化语言;教学手段
【英文摘要】how
to clever use the children's language in children's art education
Abstract:
Art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it is responsi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cognitive ability, it is cheaper psychology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it is expression of emotion, and it can inspire children's innovation ability, so that it can promote the overal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ren's personality.Art education has the important effe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right brain and the life education is a striking subject in the children's art preschool education reform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rt education should begin with ingenious design of the children's language.But in the reality of arts education, many teachers still didn't pay attention to children's languages teaching behaviors, thus it seriously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In this paper, we interviewed some people.Such as the children's parents, teachers, and the related workers, the topic of interview is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ldren's art education, discussed in the process of discussion we found some more specific problems which are about children's art education.Firstly, the domestic children's art teaching is too stereotyped, they adap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skills signally which is against children's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although most of the kindergarten arts began to combine the art education with other disciplines, the using of the methods and forms are not science.Secondly, at present, the concepts of art of most parents are not correct;their views about art education are too one-sided.Thirdly, Most of the art education departments domestic have strong utility heart, their school-running idea is not correct, so the teachers’ level is poorer.Fourthly, the current children's art education has not a new, scientific, the system of education concept.Fifthly, value degree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o children's art education is not strong.To these problem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in this paper, we thought and probed into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 from two aspects.Firstly, we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ldren's art education, including children's art teaching method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find out the 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nalysis, in the comparison we want to find out the questions of our studies.Secondly, we will begin our research and analysis from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children's art education;we will propose “what is the aesthetic education”.In today's China, what i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How do we treat with children's education?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project, we will find out the cause of children's art education problem, our aims is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and find a solution, finally we will establish the research question, that is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children's art education, domestic and foreign art teaching contrast analys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notion of teaching of children's art teacher and methods of the inquiry, children in the teaching of art and children's art education scientific method of a new, scientific, the system of education philosophy and implement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an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education system of fine arts.But it is difficult for us to collect foreign data, so we can not participate in the actual research and the possibility of new idea actual implementation is low, Plus the author itself ability and time is limited, we can not let everything come true, so the author will be focused on the solve one of the problems, that is: to provide more scientific method for the future of children's art education, this paper provides one of the scientific method is the clever use of the children’s language in children's art education.【key words】 the aesthetic education;Children's art education;The children's language;Teaching means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4
一、国外幼儿美术教育现状...................................................................................................6
二、国内幼儿美术教育现状...................................................................................................7
三、我国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8
四、本文研究的问题...............................................................................................................9 第二章儿童化语言的特点...............................................................................................................9
一、声音响亮、语速较慢。...................................................................................................9
二、生动形象, 趣味性强 通俗易懂, 直观性强。...........................................................10
三、多用重叠字和儿化音。.................................................................................................10
四、语气词较多, 语气舒缓。.............................................................................................10
五、适度夸张。.....................................................................................................................10 第三章儿童化语言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作用.............................................................................10 一.语言儿童化, 是对幼儿园、小学教师语言能力的基本要求.........................................10 二.教师的教学语言, 是成人与儿童之间语言交际的特殊形式.........................................11 三.幼稚化和成长性是儿童化教学语言的两大特征.........................................................12 四.促进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沟通.........................................................................................13
(一)“语基”“ 文选” “ 语教” 相配合, 课上学练一条龙。.......................13
(二)语基课打好基础,文选课应主动配合练习。...............................................13
(三)课下训练多样化系统化。.................................................................................14
(四)校内训练与校外见习相结合。.........................................................................14 第四章 运用儿童化语言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有效策略...........................................................14
一、完善科学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14
(一)幼儿美术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14
(二)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14
(三)应遵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15
(四)践行尊重教育.....................................................................................................15(五)幼儿美术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16
二、实施策略.........................................................................................................................16
(一)选择比较生活化的美术教育内容与儿童化语言比较容易结合...................16
(二)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的实质和特征.............................................................16
(三)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的实施.........................................................................17(一)语言表达要具有幽默感.....................................................................................18
(二)合理变换儿童体态语.........................................................................................19
(三)儿童化语言与其他方式相结合.........................................................................19
(四)加强儿童化语言技巧的练习...........................................................................20 结语................................................................................................................................................20 参考文献.........................................................................................................................................22
第一章 引言
教育是培养人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教育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科学文化进行保存、承传、改造、创新,从而促进人类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教育的中心是人的培养,任何教育都围绕着这一中心,美术教育也不例外[1]。幼儿美术教育的有效实施,仅有幼儿和媒介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只能构成一般意义上的实践或操作活动,其质量和效能无法保证,不能满足幼儿更高层次的美术发展,也不能满足社会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要求,只有美术活动教学的配合才能加速幼儿美术的发展,满足社会要求。也就是说,处于游戏状态的幼儿美术活动需要基本造型规则、美的规则的建立和遵守,这些规则的建立和遵守需要教育者的干预与指导,使其逐步上升为培养人的艺术活动、审美教育活动。[2]只有将教育和游戏有效结合,游戏才能成为有教育意义的载体,才能促进和加速幼儿的健康发展。所以,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由受教主体、美术媒介和教育者三方构成互动的教育体系。实践中,幼儿美术教育应依据《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注重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全面发展;整合幼儿园课程,解决美术教育实际问题;突出幼儿基本素质教育,体现潜移默化和能力迁移;创设贴切的教育环境,倡导幼儿主动性学习[3]。凸现《纲要》“创设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在正确理解幼儿艺术教育目标、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从教育对象特点出发,将幼儿美术教育具体落实在提供和创设良好的环境、丰富的工具材料,激发幼儿造型欲望,提高美术兴趣上,并以幼儿喜爱的形式,使其初步感受和表现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具备初步的审美情趣和能力[4]。一.幼儿美术教育及其性质
幼儿美术教育是教育方法论的一种。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借助美术手段,依据美的原则对幼儿美术活动进行适时适宜干预和指导,使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感受美、表现美,建立和遵守美的规则的系统活动。具体地说,它是在造型游戏的基础上或通过造型游戏,教师有沈建洲硕士学位论文:幼儿美术教育探析目的、分层次、有步骤地利用教育教学设备、资源、工具材料、方法等手段,对幼儿美术活动全过程进行适时、适宜干预和指导。使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具体操作、审美体验、情感交流,获得一定的美术表现语言和造型方式,逐步建立并遵守造型和美的规则,较准确地表现客观现实、想象、幻想和思想情感,开启幼儿心智、发展美感和创造意识的系统工程[5]。幼儿美术教育是具有启蒙性、干预性、全体性和有序性的教育行为。它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美术所蕴涵的所有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美的育人功能。
对幼儿美术教育的重新审视,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进一步理解:首先,它特指对学龄前幼儿、特别是对三岁以后学前幼儿实施的美术教育活动;第二,幼儿美术教育是通过游戏的教育[6]。美术与游戏的本质特征以及内在必然联系的相互渗透性和互通性,共同体现在活动主体—幼儿身上,美术教育可以通过游戏活动进行,游戏开展的外显形式也可以是美术教育;第三,幼儿美术教育是操作教育。没有操作就谈不上美术教育,而且幼儿的愉悦性、美感体验和技能习得都是在操作行为过程中获得的,美术教育必须为幼儿提供充足的造型工具材料和充分的操作机会;第四,幼儿美术教育是美的教育、情感教育。幼儿美术教育的内涵是丰富的、内容是广泛的,它包括幼儿生活环境、自然和艺术中美的教育。通过美的形式,运用多种美术语言方式,满足幼儿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需要。所以,幼儿美术教育是整合的审美教育,具有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决不限于美术学科,更不是美术学科中某一门类的教学;第五,幼儿美术教育是基本素养教育。美术的表现形式与其创新性特质,为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发展提供了不歇的动力源泉,特别是幼儿创造性发展在美术活动中犹如鱼入大海。幼儿美术教育为幼儿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全面和谐发展,乃至幼儿的未来生活奠定基础[7]。二.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与特点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
幼儿美术教育探析经上述分析讨论,幼儿美术教育与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育有别的基本观点已初步形成。所以,幼儿美术的教育内容不能依照美术学科的分类内容进行,幼儿美术门类也不能囿于美术学科门类体系来组成或划分[8]。概言之,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种类应体现自身的特点。其主要教育内容包括,通过自然、社会、美术作品中美好的人、事物和现象等具体形象,对幼儿进行美的熏陶;能运用美术语言和艺术形象进行有效表达。其主要种类包括:绘画、手工、建构、欣赏。内容、种类构成的变化必然对表现形式、手段以及活动形式带来变革。因此,幼儿美术活动的造型手段、形式也不局限于美术的工具材料和样式。任何安全的、有益于幼儿发展的操作形式和造型表现,都是幼儿美术教育的基本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可以利用的、经过处理的、无毒无害的,易于幼儿操作、加工的工具材料、自然物均可作为幼儿美术活动的造型操作工具和材料[9]。
(二)、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
美术教育是一种以艺术品为媒介的艺术教育活动,它具有不同于其它教育媒介的独特性,加之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从而形成了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
(1)形式美与形象性特点形式美和形象性是美术的主要表现特征,美术教育是通过创造过程和作品所呈现的审美意象来诱发和感染人的,这是美术教育与其它教育的明显区别。这一点恰好与幼儿的好奇心理、操作欲望和认知选择具有一致性。美术以具体的、可感或可触的造型方式存在,离开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就不能发挥其作用,美术教育就是以它特有的、特定的意象来激发和感染审美主体,达到情感交流和教育的目的。幼儿美术教育正是利用和正确把握这一特点,诉诸幼儿感觉器官,引起幼儿强烈的感受和震撼,充分调动幼儿的主体性,借助各种美的形象、丰富的工具材料、有意味的形式进行艺术交流和对话,激发幼儿的美术动机,引导幼儿以自己喜爱的方式,通过形象塑造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10]。
(2)宣泄与心灵净化特点人需要宣泄,宣泄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美术活动是有益的宣泄方式之一。幼儿也是如此,所不同的是幼儿宣泄方式较成人要少得多,而沈建洲硕士学位论文:幼儿美术教育探析。而且,除一些过激行为表现外,其它方式的宣泄并不为成人所理解和重视。美术教育宣泄性特点表现在它的形式化和主动的无害释放,大部分幼儿并不了解自己进行着的活动是美术活动的真正含义,但他们在美术活动中毫不隐藏自己的感情[11]。例如,在一次幼儿园组织的游园活动后,教师要求孩子们(中班)把游园的过程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一个孩子把他乘坐飞碟的景象用绘画的形式“讲述”了出来,可其他孩子们说他画的不对,因为每个座位只能坐一个人,他在一个座位上画了两个人。对此,他感到非常委屈。原来,在玩别的游艺设备时,他看到老师抱着别的小朋友,而老师没有顾得上抱他,他把这种在现实中没有实现的愿望——让老师抱着玩一次,通过作画表达出来了。老师了解情况后对他的画大加赞扬,并以补偿性亲吻抚慰了他那颗不平衡的心。“美术—感情的宣泄”,确实如此[12]。此例也同时说明艺术宣泄与日常情绪发泄有质的不同。对幼儿来讲,艺术宣泄还需要正确引导和情感疏通。当然,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宣泄而寻找适合的途径,关键是这一宣泄过程中,美术教育情感净化作用的发挥,使幼儿生理、心理获得健康发展,为幼儿心灵自由、创造性发展拓展了空间[13]。所以,幼儿美术教育实践要充分体现这一点。(3)通过游戏的特点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即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成人看来是艺术的东西幼儿却视为游戏。当审美和游戏发生冲突时他们又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游戏,游戏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生命运动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幼儿美术教育特别是涉及到技能技巧教学时就更要结合这一实际[14]。例如,把不同种类工具材料的使用、色彩配合、形象概括、画面布置、不同材料的立体造型、切割重构等知识技能教学,设计成一个个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学习掌握。此外,通过游戏的幼儿美术教育,具有非美术本质的特点,这是由幼儿艺术教育的非审美功能所决定的。它有利于幼儿对科学知识的认识、道德情感的丰富、健康体魄的发展、劳动意识的培养等[15]。(4)操作与创造的特点操作和艺术行为是美术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动脑活动和肢体活动。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将具体操作、操作规程、技能和自身的行为感受、体验融合在一起的时候,会产生许多灵感或感悟的生发点,它为新的意象萌发、情感萌芽、形象塑造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意和素材。在整个幼儿美术教育实践过程中,不能把幼儿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或成熟作为关注的焦点和目的追求,而是要千方百计地为幼儿创设和提供更多的体验与操作机会、丰富的工具材料,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自觉意识[16]。让幼儿在自然、环境、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积累丰富的美感经验和审美意象;让幼儿在操作中运用其自然的或已具备的美术能力进行表达和交流,触发幼儿产生更多的灵感和创造冲动。当幼儿遇到表达困难或加工困难时给予适时、适当帮助和指导更易于幼儿接受,同时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主动投入到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去。当然,提倡幼儿自然美术能力的运用或在感受和操作活动中学习粗浅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并不意味着排斥必要的、适当的专门知识技能教学,这要结合通过游戏的美术教育特点进行,而非按既定要求去灌输[17]。
(5)自由与引导特点幼儿美术活动需要自由、轻松、愉悦的氛围,更离不开教育者对学习主体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没有创造自由的美术活动不能称其为美术,但是,只有自由的美术活动也不能称其为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就是对幼儿美术活动给予正确的有意引导和提升。美术教育是规范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然而它又是自由的,它的自由体现在教育者与学习主体之间以艺术品为中介的自由选择和交流上。包括精神的自由状态、媒体选择与使用的自由、教育者与学习主体互动过程中的自由应答等。所以,对幼儿的引导既要按照幼儿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尊重美术教育的特殊性。教育的引导包括对美术表现形式和媒介接受方式的引导;对艺术品价值取向的引导;对美术教育效应落实的引导。实践中应依据具体情况,正确认识和把握自由与引导的范围、程度,摆正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实效[18]。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调查和实验研究,形成以下幼儿美术活动指导策略。
现阶段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幼儿的成长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美术教育与培养受到了学校、家长以及社会的重视,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家庭还是学校,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由于文化本身的差异和各国的发展水平不同,每个国家对幼儿的美术教育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国外幼儿美术教育现状
从本世纪初开始,在西方的美术教育界开始慢慢形成两大理论既工具论和本质论。工具论强调的是美术的教育价值,它主张通过儿童自由自在的美术创作来促进儿童的创造性和人格的健全发展。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里德(H·Read)和美国的罗恩菲尔德(V·Low enfeld)。本质论则以美国的艾斯纳(E·W·Eisner)和古力(W·D·Greer)为代表,他们强调美术教育要以学科为中心,主张以严谨的美术课程(如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和美术创作)来实现美术自身的价值。即“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简称DBAE)[19]。直到今天,工具论和本质论仍在西方的美术界占有一定的席位。但是我们认为工具论和本质论的优点虽然是显而易见,但是它们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工具论重视的是儿童的自发表现,却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这种观点被大多数认为是一种自然主义的教育观,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发挥出也应有的作用,而本质论的严谨性或许比较适合用在专业的美术教育上面,而不是幼儿教育上面,幼儿教育仅仅是一种启蒙教育,如此高深的课程达不到“启蒙”的作用。
另外,前苏联的教育家们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理论,他们认为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出精神丰富、道德高尚、体魄健美的和谐发展的人。显而易见,这种观点也是一种工具论,既美术教育成为了实现德、智、体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却把美术自身的价值和体系忽略掉了[20]。
由于所处的文化、地理和历史的差异性,不同国家的美术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对每个国家都逐一进行分析的话,由于时间和经历的局限性,是很难做到的,但可以从几个国家的教育方法中进行调研取证。总的来说,各个国家的美术教育基本上都有两部分构成,一是方法,二是理念。西方的美术教育从古希腊时期就有涉及到有关人的美育教育,不过那时的美术教育都是“自由式”的方法,仅仅是简单创作。美术发展到今天,它所包含的课程内容也逐渐趋向多样化,不再是以前的单纯的画画,而是加入了美术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些元素[21]。例如一些国家在美术课中综合的运用了雕塑、彩泥、指印画、手工制作、折纸、剪纸、自制玩具、服装设计、陶瓷、编织、金属工艺等等一系列的综合材料,将这些教学内容的加入,打破了对美术教育的传统观念,在教学上增加了很多的趣味,也让孩子们在看似玩的过程中喜欢上了美术这一活动。
在有些国家幼儿学习美术教育已经做为治疗幼儿自闭症的一种手段,研究发现自闭的孩子并不喜欢用语言与外界进行沟通,但他们却喜欢用画笔来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借助于画画把自己的内心世界传达给外界。这因为如此,幼儿美术已经被国外引入到医学和心理疾病的治疗当中[22]。在亚洲,一些国家也开始对儿童美术教育进行了改革,如日本、韩国在教学方法上也开始向西方国家看齐,尤其是在手工类的课程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日本,教师们将折纸类的课程设计的非常科学以便最大限度的开发孩子们的手脑协调能力,以及左脑和右脑的平衡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渐渐的得到了很多国家的热捧,大量的折纸图书很快的引进到国内。在韩国,折纸和剪纸等美术活动,被很快的引进了一些开发脑力的早教机构中,而且从事该项活动的教师要接受非常严格的培训,而且要分等级的培训,只有得到了相应的资格认证才能有资格进行该项目的教学。由此可以看出,美术教育在各国的重要性。
二、国内幼儿美术教育现状
在中国,幼儿美术教育是随着幼儿园的出现而逐渐出现的一项教育活动。1932 年的《幼稚园课程标准》列出了“工作”一词,在今天同样可以将其翻译成“幼儿美术教育”,书中明确的提出了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1)满足对于工作的自然需要;(2)培养操作习惯,增进工作的技能,并且锻炼其感觉能力;(3)训练关于群体的活动力;(4)发展智力。由此定义看以看到,这一目标重视了幼儿的心理需求,但没有突出幼儿美术教育的审美和创造功能,是它不足的一面[23]。
新中国成立以后,又发布了《幼儿园暂行规程》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重新定位了幼儿美术教育,并把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定为:(1)培养幼儿初步的艺术兴趣和爱美观念;(2)培养幼儿学习描制简单的轮廓,反映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以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力;(3)培养幼儿运用双手的能力,使其懂得劳动是最崇高的道德,以养成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由此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这些目标充分体现了前苏联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理论的具体要求[24]。
1981年又发布了《幼儿园教育纲要》,将幼儿美术教育目标简单的定为“在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等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和手工(泥工、纸工、自制玩具等)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的美的欣赏能力。锻炼手部肌肉运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发挥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25]。
三、我国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国内对幼儿美术教育的改革一直在不断进行着,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受到传统幼儿美术教育观念的影响,再加上教学实践着对新的美术教学思想的理解还不够深刻,随便走进一所幼儿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传统的美术教育方法活跃和陈旧的美术教育思想涌现,教学实践远远跟不上教学理论发展。
当前社会主流认同的美育价值与世俗的美育价值基本相同,在他们看来,画得像就代表美术学得好,画的不像就代表没学好美术,篇幅大的画才具有艺术性,获奖多才能代表美育的荣誉,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我们很难看到幼儿超凡的想象力,更难看到孩子天真的创意,看到的只有成人世界的金钱与荣誉。根据国家发布的标准,美术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完善人格,培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实现对生命的尊重和美的延续。但是,国内现在的美术教育比较关注智育,而其他方面则被弱化掉了,更严重的是,有的幼儿园完全忽略了美术教育在人格培养中的特殊作用。当前的美术教育基本上已经成为成人世界追逐名利的场地。总之,当今的美术教育的环境充斥着世俗化和浮躁的氛围[26]。
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艺术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中可以看出,幼儿美术教育应该重视培养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改变过去幼儿在美术教育中的被动地位;同时,幼儿美术教育应该重视艺术教育对幼儿自身的促进作用,改变过去艺术只是技能训练和表演的工具的地位[27]。
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只有幼儿园正确的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才能有效的帮助幼儿发展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而培养幼儿对美的体验。现今的幼儿园美术活动过程主要表现在儿童化语言的缺失.通过查阅文献可以了解到,儿童化语言是指: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一种儿童可以接受的浅显、形象易于儿童理解的口头语言。形象生动,并且具有儿童趣味的语言对于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儿童思考的积极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语言习惯的形成。但是调查表明,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当中儿童化语言的重视度极其的底下,甚至出现一些乱用的现象,具体表现如下: 1.轻视气息控制的训练,语调缺少变化
“气乃音之帅也”,“气动则声发”,呼吸是发声的动力。气息和声音的关系,就好像是发动机和机器的关系一样。口语表达中的力度、亮度、清晰度以及音色的优美、甜润、持久等都主要取决于气息的控制和呼吸的方式。我们最常用的呼吸方式有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28]。其中胸式呼吸法气流量小,腹部没有明显的起伏,发出的声音往往会虚而不实,缺少底气,但是这样发出的声音亮度会比较好。腹式呼吸,顾名思义,腹部有明显起伏,气流量大,底气充足,但是这样的声音较低会比较不容易控制,但是声音会比较的浑厚。这两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但是同样会存在这缺点,在公众场合大声表达时前者气弱声细,后者低沉气粗。对于教师来说第三种气息控制法一一胸腹式联合呼吸,是最好的选择,它能够产生足够的气流从而发出响亮、优美的声音。但是在幼儿美术教学当中,老师的口语表达训练中,气息训练往往被删减或与美声等学科混合[29]。2.忽视话语的情感过程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它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思想和感情。古人云“沿波以讨源,披文以入 情” [30]。缺乏教学经验的的老师,语言表达往往习惯于使用简练、理性的成人语言,容易忽视儿童自身的特点,在口语训练的过程中也是接受成人模拟性的程式化训练,因此,这样的教师在讲话的时候往往缺乏主观上的情感投入与肢体上的动作愉悦,这样的教学方式与幼儿的情感状态和认知能力是完全不相配的。
3.成人化因素过多,儿童化语言技巧整合不够,缺少感染力
例如,有的老师在课上会对小朋友们说:“要注意画面的比例、节奏、韵律。”这样的教师一看就是美术专业刚毕业的学生。小朋友在这时还完全不明白什么是比例、节奏、韵律。而老师的用语就像是再给出成人上课一样。儿童不理解、也不感兴趣,这样只能耽误教学进度。而儿童化语言信息传递准确,语言生动,表现力强,童稚夸张[31]。再加上体态语那就更事半功倍了。体态语是儿童化语言中众多特点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它借助手势语、面部表情语、肢体语增强语言的情境感、形象感,更便于幼儿理解接受。但是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往往就是容易忽视掉儿童化语言的应用技巧,往往弄得小朋友一头雾水。
四、本文研究的问题
现今的中国美术正逐步向日常工作及生活等各个领域渗透,生活中无不包含与美术相关的内容。而我们的生活中涉及的各个方面也正向审美上发展。正因如此,随着心理学和生理学的发展和儿童教育理论的不断提升及完善,人们对幼儿美术教育有了新地认识,这一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一个过程,在这些年的老一辈的幼儿美术教育专家的研究和探索上,我国的幼儿美术教育中越来越注重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及自由表现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就要认真研究哪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能真正符合幼儿发展规律,成为提高幼儿素质的催化剂。面对现状再加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感到巧妙的应用儿童化语言能促进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美术。因为幼儿美术教育利用这样的方法及手段,与幼儿进行良好的沟通,能正确引导幼儿体验美、欣赏美、表达美。才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让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充分的发挥孩子内在真正的潜力。
第二章儿童化语言的特点
所谓儿童化语言, 包括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下面,作者仅就儿童化口语和体态语的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优势谈谈自己的感受。
儿童化语言是指教师所运用的学生(即儿童)易于接受的语言。儿童化语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声音响亮、语速较慢。
因为儿童特定年龄阶段接受信息的能力和反应水平不同。教师讲课和辅导时的语速太快, 超过儿童的思维和反应速度, 他所发出的信息就不易被小朋友接受,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说话时要适当放慢语速、字字清楚,但说话不要拖沓,声音响亮而清楚。
二、生动形象, 趣味性强 通俗易懂, 直观性强。
学龄前儿童阶段的小朋友, 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形象思维占优势, 且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 常随兴趣发生转移。这一特点要求学前美术教师的教学用语要浅显明白、有趣生动、活灵活现、富有较强的描摹色彩, 以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其注意力,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切忌使用生僻的词语和抽象的语句。例如,直线可说成是“站立的线”。而横线可以表达成“躺着的线”。在讲授时不要出现“透视”、“构图”、“比例”等一系列过于专业的美术用语。这一点在长期的讲课中我深有体会。有一次我教小朋友画画,说道:“我们把背景添上树丛。”这时就有一个小朋友问道:“老师!什么是背景?”当我画完树木时,又有小朋友问:“老师!虫子在哪里?” 所以我只要说我们在后面画上小树就可以了。当时我的用语能再简单生动一些就不会这样耽误教学进度了[32]。
三、多用重叠字和儿化音。
在表达和形容一些事物时我们可以试着用重叠的字。例如,胖胖的、圆圆的、红红的。这样的形容即简单又形象。还可以多用儿化, 这样表达喜爱亲切的感情, 正好迎合学前儿童情感强烈易激动的特点。教师课堂用语适当地多使用儿化, 可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使儿童在积极情绪的支配下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老师说“ 画画儿、小花猫儿, 还有小白兔儿” 就比说“ 画画、小花猫, 还有小白兔” 效果好[33]。
四、语气词较多, 语气舒缓。
适当多用语气词,避免因教师语气语调生硬造成的儿童的反感情绪, 创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你“行不行呀” 就比“ 你行不行 ” 更易于让答问的儿童接受。
五、适度夸张。
这里的夸张包括语意的夸张和语气的夸张。语意夸张指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作适度夸张, 如“ 你画得太好了!”,“ 你真棒!” 以鼓励学生,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这是由学前儿童特定年龄阶段的好胜好强的心理特点决定的。语气的夸张指的是教师描摹人和事物性状、声音、情态时语气语调的夸张。通过夸张突出其个性特点,其中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烘托气氛,使学生受到感染,集中全部注意力,第二个好处就是可以使学前儿童对人和事物的某个特征印象更加深刻,记忆更加持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34]。
第三章儿童化语言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一.语言儿童化, 是对幼儿园、小学教师语言能力的基本要求
很多教师对儿童化教学语言的内在规律作了积极的探索, 总结出儿童化教学语言在语音、语汇、语法、语用上的特点, 诸如语汇浅显、形象化语词多、句子短小、句法结构简单、语气词多、语调舒缓、语气略带夸张等等。80年代, 国外心理学界有人观察记录了成人专门说给儿童听的语言, 也总结出音调夸张、句子平均长度短、修饰词少、句子层次少、疑问句和祈使句多等等特点,其结果与我们国内的观点有很多一致的地方。上述研究, 都重点揭示了成人对儿童说话时努力向儿童语言靠拢的倾向, 其研究结果的普遍意义是, 成人对儿童交谈时使用的语言, 总是自觉地简化、初级化, 目的是便于儿童接受。这种语言倾向, 我们姑且称之为幼稚化。幼儿园、小学教师的教学语言, 应具有幼稚化的特征。因为幼儿园、小学的师生语言交流,属于成人与儿童间语言交际的范畴, 幼稚化可以看作成人对儿童交际语言的共性, 幼稚化是儿童化的鲜明表现。教师用这种幼稚化的语言进行教学, 能使教学语言与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接近, 降低语言理解的难度, 以保证知识传授的顺利进行。同时, 教学语言的幼稚化还有利于建立教师的可亲形象,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语言的幼稚化设计,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然而, 幼儿园、小学的教学语言, 仅是单方面迁就儿童的语言接受水平是不够的。幼稚化的确是成人对儿童交际语言的特征, 但并不意味着幼稚化可以作为教学语言设计的唯一目标[35]。
二.教师的教学语言, 是成人与儿童之间语言交际的特殊形式
幼儿园、小学的教学语言, 不仅能承载知识内容, 还会对儿童的语言学习发生作用。语言既是儿童学习的工具, 又是他们学习的对象。传统的语言习得理论强调后天学习对语言能力的作用, 认为儿童通过模仿成人来学习语言。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有先天的掌握语言规则的能力, 儿童有一个心理学意义上的语言获得装置, 否则难以掌握语言这个复杂的符号系统。即使如此, 我们仍可发现, 就是乔姆斯基这样的极力主张语言有先天机制的学者, 也不得不承认后天的语言环境对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 不然他就不能解释为什么不同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语言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会差异很大。所以关于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 都始终关注着语言环境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人告别婴儿期进入学前幼儿期与小学时期, 语言学习的伙伴和导师就不单是母亲和家人。在幼儿园和小学作为学习内容和学习者之间媒介的教学语言, 会首当其冲地成为儿童模仿学习的对象。因此, 在这个时期, 教学语言成为儿童学习规范语言的经常性语言环境和重要的模仿范本[36]。幼儿园、小学的儿童, 正处在语言能力的高速发展期。教学语言如果一味地迁就儿童幼稚的语言水平, 将不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成熟。除了做知识的载体, 教学语言本身的语音语调、语汇运用、句法结构等可以提供一种高于儿童实际语言水平、能积极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活教材。我们可以把教学语言超前于儿童语言发展、引导儿童语言加快成熟的特点叫做成长性。成长性是儿童化教学语言的又一重要特征[37]。
人的母语习得, 会随着人的自然成长和知识扩大而逐渐完成, 但语言环境的好坏, 会大大影响习得的速度和质量。有研究发现, 成人与儿童说话时, 如果有意多使用某些较高级的语言形式(如被动句、关系代词等), 随后的儿童语言中这些语言形式的出现频率就会明显升高。有人发现一个3 岁幼儿频繁使用假设复句, 一个4岁幼儿能使用双重否定句, 其原因是他们有较多的机会接触这类句子。有人观察教师的提问方式对儿童语言的影响, 发现儿童经常使用连词。还是因为教师习惯于追问,还有呢?还会怎么样?等等。儿童能较熟练地使用因果倒装句是因为教师常在讲出一个明确判断之后提问[38]。为什么。教师的提问方式直接刺激了儿童组句能力的发展。以上这些实验与研究为教学语言的成长性特征提供了佐证。虽然儿童的语言环境由家庭、社会、学校几部分组成,家庭和社会的自然语言也对儿童发展产生作用, 但是只有学校的语言教材和教学语言能够做到有序、可控。从这个角度, 我们不难看出教学语言成长特征的重要。一般说来, 儿童学习语言要经过感受理解运用的过程, 语汇学习尤其如此。儿童理解词要比运用词早, 能听懂的词远远超过能运用的词, 而对语言的理解又必须以反复感受为前提。在儿童语言模仿的各种方式中, 有一类延迟模仿, 即对成人的范句当时没有复制, 而在相隔一段时间后, 在一定的场合中表达出与范句接近的语言形式。这些事实又提示我们: 教学语言在难度和深度上可以并且应当高于儿童当时的实际语言水平。教学语言不能做追随儿童语言的尾巴, 而要给儿童语言发展领航[39]。讨论至此, 我们可以尝试对儿童化教学语言作如下解释: 儿童化教学语言是适合于儿童接受、能积极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教学用语。要体现儿童化, 就要适应儿童, 幼稚化是必要的;教学语言是培养、发展儿童的工具, 其成长性更不可缺少。
三.幼稚化和成长性是儿童化教学语言的两大特征
幼稚化和成长性, 是一对矛盾。幼稚化表现为幼稚、简单, 成长性却要求走向成熟、复杂。要统一这对矛盾, 实现幼稚化和成长性的优化结合, 重要的是把握好幼稚与成熟、简单与复杂的各自的度。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 能够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维果茨基把儿童在教学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1)现有发展水平。指在发展程序中已经达到的阶段。(2)最近发展区。指介于现有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正处于形成状态的心理机能。最近发展区预示着儿童下一阶段将达到的水平。儿童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两种水平递相转化的过程。经过教学与自身努力, 最近发展区转变为现有发展水平, 儿童就发展了一步。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使这种转变提前, 就加快了儿童的发展。我们很容易将
最近发展区概念作为教学语言设计的理论依据[40]。立足于儿童现有理解水平, 大胆渗透语言学习最近发展区的各种语言因素, 这就是正确处理教学语言幼稚化和成长性的关系的度, 就可以加快儿童的语言发展。在实践中, 我们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人类语言系统太庞大、太复杂, 迄今为止的心理学和语言学研究为我们提供的儿童语言发展的时间表还不够完整精密。但是, 国内外毕竟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可供利用。朱曼殊等人研究发现幼儿对人称代词,他的理解较难, 5 岁半幼儿还未全部掌握他的称代意义。这就提示幼儿教师在教学语言中可以有意识地多用人称代词他, 并注意安排有助于理解的辅助手段。张仁俊的报告称幼儿4 岁开始获着空间方位词左右, 到6 岁尚未掌握。据武进之等人的研究, 2 至6 岁幼儿使用的复句多为联合复句, 6 岁幼儿的复句还很少使用关联词。这表明空间方位词、偏正复句、关联词都属于学前期幼儿语言的最近发展区, 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应当高频使用, 重点强化。朱曼殊等人的研究表明6 岁儿童还极少使用被字句。可见, 幼儿园和小学教师有意多用被字句, 才体现教学语言指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亓艳萍、季恒铨的调查反映, 小学一年级学生虚词运用还极其有限。据此推测, 掌握完整的汉语虚词系统, 是小学阶段儿童语言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小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十分重视各类虚词的规范使用, 为学生创造学习虚词的良好语言环境。诚然, 以上摭拾的例子是零碎的, 本文远不能担当构建儿童化教学语言操作系统的任务。儿童语言发展的实际进程会因诸多因素而出现较大的个性差异, 教学语言又与语言教材不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即时的、随意的因素。因此, 教学语言设计必须指向儿童语言最近发展区的要求, 只能是柔性的。要为各个阶段的教学语言规定非常严格的模式和程序, 或许不太现实。本文旨在指出:儿童化的教学语言, 不能片面追求幼稚化而丢失了发展功能。处理好幼稚化和成长性的辩证关系, 才是设计儿童化教学语言的总体策略[41]。
我曾到幼儿园听过一次这样关于用儿童化语言来上的美术课,是两位教师分别向幼儿介绍用颜色涂动物脸时要注重跳开眼睛。
其一:
老师:今天老师要小朋友给小动物洗洗脸。
老师:我们给小动物洗脸的时候,要洗得干干净净,肥皂水要洗满整张脸。能不能洗着洗着,把肥皂水洗到眼睛里去。老师:所以我们帮小动物洗脸的时候,要注重别让肥皂水洗到眼睛里,洗到眼睛的时候要跳过去。
幼儿反应:热烈,作画时基本能自觉地注重用跳过的方法。其二:
老师:我们来给小动物的脸涂上颜色。涂颜色的时候要注意,脸上要画满,不能看见白颜色。涂到眼睛的时候要注重跳开眼睛。
反应:教师作讲解时反应不热烈,作画时不能自觉地注重跳开眼睛,要老师不断提醒。这是新老教师两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不难看出,第一位教师是一位老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她巧妙地运用了儿童化的语言,将涂色与洗脸联系起来,最为巧妙的就是利用肥皂水不要流到眼睛里这一手段,轻松地让幼儿明白了涂色跳开眼睛的道理,形象而生动。相对来说,第二位教师的语言就显得平淡多了,缺少儿童化成分,幼儿的爱好提不起来,也不易接受,所以教学效果不佳。
由此可见,教师能否巧妙地运用一定的儿童化的语言,与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好坏是分不开的。对幼儿美术教师来说,在日常教学中仅仅使自己的语言表达做到准确、明晰、合乎规范是不够的,同时还必须实现语言的“儿童化”,才可能对幼儿产生吸引力,而恰当使用儿童化语言,往往使课堂气氛活跃、生动,幼儿易于接受知识。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对自己的教学用语进行精心设计。这里我们深入地研究一下儿童化语言在美术课上的应用。
四.促进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沟通
怎样才能使教师掌握儿童化语言呢? 我们认为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训练.(一)“语基”“ 文选” “ 语教” 相配合, 课上学练一条龙。
语基课,作为学前教师接受培训的基础, 这里幼儿美术老师也可做为一项基本功来训练。首先应训练教师读准每个音节的声母、韵母和声调, 这是练好儿童化语言的基本条件。在这个基础上,读准各种音变,特别是儿化音、语气词“啊”的各种音变。这样, 儿童化语言才显得自然纯正。打好语音基础,再练习朗读的各种技巧,如重音、语速、停顿等。最后以儿童剧、儿歌、童话故事等为材料, 进行综合训练。
(二)语基课打好基础,文选课应主动配合练习。
一个是对幼师文选课每单元后安排的学前儿童教材的内容结全美术课,一定要放手让自己大胆去试读试讲。对文选中本身就是儿童读物的篇目以绘画的方式讲解,请语文教师进行指导、总结, 让自己多练讲解, 以检验其实际教学能力, 包括运用儿童化语言的能力。二是抓住文选教材课后那些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及体态语运用的题目,把它作为训练儿童化语言的好材料,一定要认真准备、充分练习、反复评点纠正,直到满意为止。语教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自己实际试讲和观看优秀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录像。
(三)课下训练多样化系统化。
1.通过朗读儿童歌谣、儿童诗等训练学生读准儿化韵, 体会儿童化语言生动通俗的特点, 掌握儿童化语言的语体风格。
2.通过讲寓言故事、童话传说等来训练自己运用描述性的通俗语言和夸张性的语气描摹各种各样的人、动物及事物的能力。
3.通过表演儿童剧、教学小品等形式让自己体会教育教学语言的语速和语气等。
(四)校内训练与校外见习相结合。
通过观摩学前儿童的美术教学课, 引导自己把掌握的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深入体会儿童化语言。
第四章 运用儿童化语言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科学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
(一)幼儿美术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这里不管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应将幼儿美术教育的观念从“世俗态”向“启蒙态”进行转变。前面已经提到,美术教育并不只是美术常识和技法的灌输,也不是专业技术教育。幼儿美术应当着重启蒙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和认知能力。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不仅仅传授知识,而且要激活小朋友们的兴趣。当你有了这样的更新观念时你就不会用以往呵斥的口吻、严厉的命令来要求学生,而是尝试用儿童化的语言来丰富你的教学。
(二)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综合、探索也分三个层次:1.融合美术各学习领域,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所以现在中国的美术教育再不是传统意义的传授和给予,更多的是培养与发展,更大限度的利用美术教育来提高和促进孩子的综合素质的提升[42]。《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中指出:儿童美术教育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教育,它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历来人们总把儿童参加美术活动看作是接受美术知识、技能培训,把基础教育中的美术活动当作专业技术教育,认为它是具有绘画“天才”的孩子发展才能进行的教育。这些认识都偏离了美术教育的根本宗旨。素质作为教育学的概念是指人在行先天素质基础上,通过教育和实践活动发展而来的人的主体性品质,是人的智慧、道德、审美性的系统整合。素质教育是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用于提高人的独立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使人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活动。因此,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激活知识;不能把学生当作简单的认知体,而要作为生命体对待。美术能发展感官能力、促进儿童创造思维,更能提高儿童的绘画专业技能,也有助于儿童情感的培养[43]。美术教育能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和思维发展,而且儿童的绘画与儿童的智力成长也是同步发展的。美术教育能促进小朋友们的观察能力、智力、想象能力、注意能力、创造能力、方位感知能力、动手动脑能力、手脑协调能力、色彩感知能力、审美能力等,及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感与文化修养,促进其个性发展。这些能力在正确的教育方法与方式下,都会得到相应的锻炼与提高,在各学科领域中唯有美术这一学科能全面的培养孩子的身心发展。而较好的教学手段才能有力于教师开展美术教育,使儿童更好地理解和发展。
(三)应遵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
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我们可以知道,无管是生理还是心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认知和身体机能都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也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规律,并且教学方法上要科学合理。在课程设计上要科学简单,根据孩子的生理能力,及其注意力的时间,包括对色彩的认知,想象及观察力的发展,都做一个综合的比较,在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内,教学的内容不宜超过这一时间,而且难度不易超过这一时期的能力,语言要简练易懂,课程设计要在这一时期能力的授受范围以内。有部分幼儿园,在课程安排上,虽然形式多变,安排了儿童画,线描画,陶泥,指印画,剪纸及制作手工等多变的课程,看上去虽然内容丰富,但是在课程设计上不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孩子操作起来难度大,而且有的老师表达的也很不明白,这样不但不能培养孩子对美术的兴趣,反而让孩子对美术失去兴趣,从而丧失了信心。在很多幼儿教育心理学中曾提出,要培养孩子对某一事物的兴趣,一定要在其操作过程中得到自信心,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如果一开始在教学中让孩子失去信心及兴趣,过程就会很坚难,而且还不理解你所表达的意思,那就严重挫伤孩子的自信心。所以在美术教学的第一步,也要让孩子们明白你在说什么,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44]。
(四)践行尊重教育
德国教育家名为福禄贝尔曾说过:游戏是儿童内心活动的自由表现,是儿童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活动的产物。[45]在现阶段,儿童美术教育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是孩子天生就非常的喜爱美术,对有关美术的一切活动有非常强烈的敏感性,对于这样的儿童家长可以在不通过教学的手段来自主的进行。另一种,是由成人带领或组织下,以教师传授和教育的方法来培养和引导孩子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
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本身的美术天分上面,由于现代社会与人们本身传统的固有的观念对孩子与生俱来的美术天分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会不自觉的去压抑孩子们对美术本身敏感度。统计数字说明,那些幼儿时期在各类美术班和学校受过正规的美术训练的儿童,当他们长大成人踏入社会以后,只有一小部分的人成为了美术工作者,更多的人是再也不会拿笔画画了,也不会去接触关于美术的一切事物了,可以说他们从此与美术绝缘了,这说明一开始对孩子强行的进行美术教育不但不能让他们得到美术技能上的提高,反而会造成他们对美术这一学科产生强烈的反感。这种现象就是在告诫我们: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能注意孩子与生俱来的艺术天分和他们内在的潜能,就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让孩子真正的得到美术的快乐,让他们在得到快乐的同时掌握美术相关的技能。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不能把孩子眼中的世界与成人眼中的师姐等同起来看待。父母的言行对孩子们的内心成长是很自然的影响,但学校环境是不同的,学校的课程内容设计都是很规范的,但这种行为规范往往限制了孩子本能的内在的美术天分的发挥。很多情况下,有一部分人会认为学校是一种从事系统地儿童天性活动的场所,这句话就代表了他们是对目前的儿童美术教育方法是不赞同的,所以在孩子本身的内在天分与学校传统教育相冲突的时候,教师应尊重孩子内心的想法,要把单向的传授和教育作为孩子美术天分开发的辅助方式,并且用儿童化的语言来开发孩子们的美术天分,让孩子们释放出本能的天性[46]。
(五)幼儿美术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师最根本的职能是“教书育人”,所以一名合格的教师他应该具备基本的三大能力:专业的知识、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教学思想[47]。
幼儿美术教师不同于其它的美术教师,幼儿美术教师不但要具备充足的美术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很好的美术鉴赏能力,更要在教学中灵活的融入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这样会更加有利于孩子其它能力的的提升和发展。现代社会的美术教育,在就已经不是单纯的是画画,他也包括各种和美术相关的课程,如手工、创意等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们要掌握一些更全面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美术这一学科的特殊性,他与数学、自然和制作等一些理工科的知识都有一些密切的联系,所以这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补充相关的知识。幼儿美术教育师除了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以外更应掌握一定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科学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在掌握这些基本的知识后,也要求教师本身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文明的仪态,大部分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会把老现当成自己的表率,而且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孩子的一举一动,这就要求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保持愉快的情绪,也包括在教学时说话的语气。
二、实施策略
策略一:
(一)选择比较生活化的美术教育内容与儿童化语言比较容易结合
左脑革命和计算机革命之后的今天已经进入了右脑革命的新阶段,艺术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要“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与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还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强调寓教育于生活和游戏之中。因此,想有效地运用儿童化语言就应该以生活化的美术教育活动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儿童化语言的优势。
(二)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的实质和特征
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灌输,强调对幼儿进行基本功的强化练习。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强调的是在开展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幼儿熟悉的人、事、物为内容,注重生活体验和美术教育的紧密结合,尊重幼儿的个性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兴趣与能力,让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从而真正体现美术教育在陶冶情操、塑造人格中的作用和魅力。其实质是让幼儿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使美术教育生活化、游戏化、个体化。
(三)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的实施
实施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应从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环境的创设及教育形式的筛选等方面去进行。1.确定目标
在确定美术教育目标时,教师应当考虑以幼儿生活为中心,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美术活动。换句话说,无论是以自然还是社会生活为目标的美术活动,都应贴近幼儿的生活。2.选择内容
幼儿美术教育内容的选择是依据目标而定的。正如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生活就是课堂。那么,怎样使幼儿美术教育内容生活化呢?(1)从幼儿日常生活各环节中选择
将美术教育活动内容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中,通过幼儿入园、早操、集体学习活动、进餐、午眠、游戏、离园等各环节,让幼儿做生活的有心人,抓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兴趣点,引导他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进行观察、体验、探索,并积累新经验,表现新认识。如新学年开始,早操要更换,幼儿才会对此有更多话题。教师可抓住此机会,让幼儿展开想象,创编动作,并运用美术手段进行表现,以加深自己的体验。(2)从美术主题活动中选择
主题活动往往是根据特定的教育目标,集中对幼儿进行某一方面综合性教育的活动。主题一般来源于现实生活和素质发展的需要。如在秋季丰收时节,为了让幼儿认识水果,我们组织了“水果娃娃”等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水果店里观察、认知各种水果,其中包括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的异同,讨论自己喜欢的水果。在此基础上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幼儿运用所积累的表象,用美术形式去表现 “水果娃娃”。幼儿的兴致很高,画得也很好,有的借助贺卡形式表现立体的“苹果娃娃”;有的画出“奇怪的果树”,将自己喜欢的水果都挂在一棵树上; 有的画出水果王国中的“国王”、“王后”、“公主”、“王子”,其颜色不同、形态各异。在这一生成性美术活动中,幼儿把自身的真情实感倾注在艺术创作中了。(3)从幼儿身边的人、事、物中选择
幼儿身边的人、事、物是幼儿经常接触到的,这比教师的范画或模型效果都要强。因为它贴近生活,会使幼儿感到更亲切,更有兴趣。如在“三八”妇女节,我们预设了活动“漂亮妈妈”,通过收集妈妈的照片,向妈妈了解工作的情况,观察、讨论、交流妈妈服饰、头饰、体貌等,使幼儿从生活中去多角度多视野地丰富妈妈的形象。如此,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就能很有创意地打扮自己的妈妈,画出自己心中“漂亮的妈妈”。3.创设环境
由于幼儿正处于无意识注意的心理发展阶段,无意识注意产生的心理机制是探究反射,往往是在周围环境的刺激下而产生,是一种无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因此,幼儿美术教育中环境创设的生活化、情景化就比任何教育阶段显得更重要。(1)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环境生活化美术氛围的创设,会随时随地给幼儿美的熏陶,增加幼儿对美的感性认识。如名家名作的展示,让幼儿欣赏、体验,积累经验;幼儿作品展示,让幼儿获得成就感;在主题活动“运动会”中,幼儿了解运动会的性质、内容等后,收集运动会资料,生成了美术活动“设计运动会”,幼儿将设计的班牌,队标,运动员标志,奖牌展示于环境中,这不仅能愉悦幼儿身心,陶冶性情,还能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增强幼儿的成就感。(2)家庭环境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让幼儿参与家庭环境的布置,让家庭成为幼儿美术创作的源泉之一。如鼓励幼儿创设 “我的小天地”、“小画廊”、“装饰点缀”等,这些都能充分发挥家庭环境的作用,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3)到大自然中感受生活的美
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有山有水,五光十色、千姿百态。大自然中许多天然的素材,如果壳、树叶、树枝,种子、石头、花草等,都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易唤起他们的创造动机与制作热情。教师、家长可根据季节和环境特点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享受生活,积累素材并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材料制作成精美的艺术品,加以展示或保存。4.创新教育形式
生活化美术教育注重情境设置。情境能感染幼儿,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如在“水果沙龙”的美术活动中,老师对幼儿说:“妈妈下班累了,今天我们动手做‘水果沙龙’给妈妈吃,好吗?”然后,让幼儿在画好的大盘子里,贴、画妈妈喜欢吃的水果,并在水果盘里加糖、冰激凌、豆沙、龟苓膏等。幼儿一边“加”,一边“品尝”,还用鼻子使劲地闻,并煞有介事地说“好香啊!”“真好吃!”这种教育形式是以情境感染为切入点,让幼儿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是“我要画”不是“老师要我画”。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通过生活化活动,满足幼儿不同的发展需要,从而实现美术活动的真正价值。它要求教师要有处理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之间关系的能力;要有提炼生活的能力,对生活教材要有富创意的设计和操作; 要有让每个幼儿提升经验的能力;要有观察、分析、评价幼儿作品的能力。所以,实施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对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48]。
策略二:
(一)语言表达要具有幽默感
幼儿年小身弱对老师非常的依恋,对环境也非常敏感,那老师的言行、情绪,都对儿童的情绪心态产生很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创造行为,如果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拘言笑或语言干涩、少情感渲染没有幽默感,教学气氛会非常紧张,这样很难达到教学效果,所以运用儿童化语言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要朴实、明朗、更要生动有趣 虽然幼儿的生活的语言经验、生活经验各有个的不同,但是从宏观上来看却有有其基本的范围和层次。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口语过于含蓄和深涩的话,幼儿会很不易接收;相反,如果语言过于平淡的话,幼儿又会感到索然寡味。所以,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里的特点,教师在语言处理方面一定要做到生动有趣。
2.语言简练并多用短语
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幼儿的听辨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最好将长居划分为几个短句来说,这样以来整个节奏就会变得更加的舒缓有致,同时也为幼儿的思维以回旋的余地,而且多用一些短语也符合儿童的口语特点。3.语言和语调的亲切悦耳
亲切悦耳的声音有利于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从而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气氛。让语言和语调变得更加亲切悦耳的方法,教师除了要注意语义内涵本身的作用外,还要注意多使用一些语气助词,例如,多用“呀”、“啊”、“呢”、“了”等语气词,这样的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极佳的效果。
(二)合理变换儿童体态语
儿童体态语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包括表情、手势、体态等等,为了更好的进行儿童美术教育,作者认为应该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手势、体态的不断变换,亲切和谐感
合理的变化手势和体态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沟通师生的感情,这是由儿童的情感、意志特征决定的。例如:提问时要注重启发儿童积极的进行思考,讲话时头稍稍偏斜,有利于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如果儿童回答问题声音不够明朗,教师可以微微侧身敛眉,手掌贴近耳廓,这种姿势代表倾听状,学生会自觉提高音量。如果不顾儿童的感受,就直接的对儿童说“请大声些”,这样说话肯定会打乱儿童的思维,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自尊。另外,教师在讲桌前最好也要适时变化姿势和方位,因为这样可以打破体态的单一和协调身体的平衡,同时可以引起儿童的无意注意(即不随意注意),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兴趣,消除他们的疲乏感。
2.教师的表情变化要丰富,但要不缺天真无邪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攀眉凝眸、或忧或喜、或惊或怒,都要具有一种逼真的儿童戏剧色彩。教师凭着对儿童的一片爱心和深厚的感性,再加上对儿童情感体验的深刻了解,他们在教学中完全可以达到一种童心焕发的忘我境界,天真烂漫的表情会自然的流露出来。
(三)儿童化语言与其他方式相结合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试着其他方式与儿童化语言结合在一起用。有一次,我在为大班小朋友上国画,画荷花。一边画一边讲:“从前有个古代人叫王冕„„”刚说到这就有一个小朋友问我:“老师!什么是古代人?”我就耐心地说:“很久以前的人就是古代人。”我以为没事了就继续上课,可小朋友爬在桌子上冥思苦想之后又问我:“老师那我奶奶是不是古代人?”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的老师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解释古代人这个词给小朋友比较难,那我们可以换个方式,比如说在绘画前先给小朋友看一些王冕学画的动画片,用简单的儿童化用语来描述,边看边讲,让他们知道这个事和这个道理后再学国画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这里就巧妙地把儿童化语言和其他方式结合在一起了。那举一反三同样还可以用游戏、表演、玩具等其他方式[49]。
(四)加强儿童化语言技巧的练习
教师要快速的掌握儿童化语言,需要接受“去成人化”和“儿童化语言技巧”整合的专业训练,具体来说可从下面两方面入手: 1.讲故事训练
幼儿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换句话说,就是一种“叙事性思维”。他们需要亲自看、听、尝、闻、摸、动,才能更好的去感受新事物,他们需要更多的视觉形象去刺激他们的大脑,例如,要做羽毛的形象的时候,教师为了尽可能的做到形象,可以双臂向上伸展,手部做出帽子状,然后手部自然由两肩向下展示披风伸展状。如果要表达谁也比不上我时,教师就要注意语调的夸张用法,重音要非常的突出,体态要顺势自然向左或向右倾斜上体,左手或右手向外推出或摆手,头部和体式显出示目中无人的自满的状态。2.儿歌训练
儿歌其实是训练儿童化语言训练的第一步,因为它短小、通俗、押韵、好记的原因,教师很容易学习,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儿童化语言的语感状态,更易于学生尽快的走进真实情境,回归他们的童稚,感受他们的童趣,表现他们的童真。例如儿歌《小猫》里有唱到:小猫,小猫,本领真大,一生下来,就会画画,画的什么画,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里面的语调多为升调,两个猫字是虚声,“大”字和“花”字是高、亮而略有变化的实声,两个“画”字是先实后虚,前面的节奏为两拍,即小猫小猫,本领真大,后两句是三拍,即画的什么画五个瓣的梅花。其中“晴”占时要长一些,语调要曲折渐升,形象要夸张一些[50]。
讲故事和唱儿歌训练是学生掌握儿童化语言最便捷的途径,由此做铺垫,教师就可以在各种语言场合巧妙的设计运用最易于幼儿接受的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教学了。
综上所述,儿童化语言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实际的幼儿美术教学中时要从心理、语言、体态等多方面进行训练,而且要强调讲述前的整体设计,从未来的教学任务角度出发,重视幼儿可接受的语言进行真实训练,它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需要科学方法的指导和学生不断的练习和创新。总而言之,幼儿教师要尽量使用儿童化语言进行上课,以便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其中必有大量潜力可挖。
结语
每个人都走过童年,发散过旺盛的精力,体验并表达着自己的情感,用内心的幻想与色彩来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对生活的热爱。只有我们正确地引导幼儿观察、体验与感受,以及运用儿童化的语言来启发与提示他们,才能开启他们的心智、走进他们的心灵,为他们打开艺术这扇窗。
参考文献
【1】卢燕秋.浅谈幼儿美术教育中的误区.《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6)【2】《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早期教育》57P 【3】《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早期教育》59P 【4】《婴幼儿心理和教育》42P 【5】《婴幼儿心理和教育》42P 【6】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4 【7】丁宁.西方美术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538—539 【8】李惟妙.康定斯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4:94,136—137 【9】李惟妙.康定斯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4:94,136—137 【10】许鸿.论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6,(5)【11】《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13页和15页
【12】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编《幼儿园教育活动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版,P49一50 【13】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人民美术出版社9P 【14】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人民美术出版社9P 【15】单传英.幼儿教育学.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16】程太明.美术教育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5. 【17】施良方.教学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8】孙起英.学前幼儿美术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9】王坚红.学前幼儿发展与教育科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0】王林.美术形态学.重庆出版社,2002.
【21】屠美如《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22】林崇德《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3】藤永保《创造性幼儿教育》吉林人民出版社
【24〔瑞士〕让·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文化教育出版社,【25】《小儿心理与早期教育》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6】章新建《中小学美育浅淡》上海教育出版社
【27】杨景之《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人民美术出版社 【28】蔡元培/高平叔《蔡元培美育论集》湖南教育出版社 【29】金正扬《婴幼儿的教育》知识出版社 【30】章永生《教育心理学》河北教育出版社
【31】杨汉麟周采《外国幼儿教育史》广西教育出版社 【32】[德」阿多诺《美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 【33】腾守尧《审美心理描述》四川人民出版社 【34】李石君《婴幼儿心理和教育》北京出版社
【35】林崇德傅安球《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早期教育》
【36】[法]鲁热著罗顺江,李元华译《当代艺术》2005年四川文艺出版社 【37】[美]阿瑟·艾夫兰《西方艺术教育史》四川人民出版社 【38】〔德〕阿多诺《美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
【39】[美]布朗科赞尼可《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 【40】〔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一审美直觉心理学》四川人民出版社 【41】腾守尧《审美心理描述》四川人民出版社
【42】朱光潜《朱光潜谈美》2001年外国文学出版社 【43】宗白华《罗兰·巴特自述》2006年百花文艺出版社 【44】李泽厚《美学三书》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45】王德胜《美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46】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室编著幼儿师范教科书《幼儿美术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47】刘志红、李运萍.浅议幼儿美术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04,(9)【48】丁宁:《美术心理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49】程太明:《美术教育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50】叶朗:《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论版画教育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2017 年 11 月
目 录
摘 要 „„„„„„„„„„„„„„„„„„„„„„„„„„„„„„ 关键词
„„„„„„„„„„„„„„„„„„„„„„„„„„„„„ 引
言 „„„„„„„„„„„„„„„„„„„„„„„„„„„„„„
一、日本中小学的版画教育与国内版画教育的对比 „„„„„„„„„„„
二、版画的教育功能 „„„„„„„„„„„„„„„„„„„„„„„„
(一)版画教育培养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内心情感能力„„„„„„„
(二)版画教育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何思维能力 „„„„„„„„„„„„„
(三)版画教育培养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 结
论 „„„„„„„„„„„„„„„„„„„„„„„„„„„„„„ 致谢„„„„„„„„„„„„„„„„„„„„„„„„„„„„„„„„ 参考文献„„„„„„„„„„„„„„„„„„„„„„„„„„„„„„
论版画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俊然
[摘 要]:赫伯·里德认为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美术教育完善人格教育。版画教学是中小学美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它的教育意义对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以版画的教育意义为研究对象,将版画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版画教育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有很多优点,是其他学科代替不了的,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新的修养和学习的能力,而20世纪需要人终身学习,也更好的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创新思维,形象思维,创造力,学习能力
Effect of engraving teaching in art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Academy of Fine Arts 10 grade 04 class He Junran
Abstract
Engraving teaching in art education is indispensable for a course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his education significance has the inestimable influenceon students' future life on the road, this paper prints to education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ngraving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artteaching proces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sis, print education has many advantages in the fine arts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otherdisciplines can
not
be
replaced, the
ability to
form
new training and learning in learning, and in twentieth Century the need for lifelong learning, but also betterto set the foundation for lifelong learning,Keywords: innovative ability
thinking, image thinking, creativity,learning
引言
版画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早在我国古代就有了版画。它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广泛的融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被誉为“版画之国的日本,中小学的版画教育受到了非常高的重视,有专门的中小学版画教育机构和中小学版画期刊,在学生之间展开以版画教育为核心的一系列展览、交流、陈列、观摩等活动。版画已成为当代国内外中小学生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版画教育的育人功能为其终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打下坚实基础。
一 日本中小学的版画教育与国内版画教育的对比
版画教育在日本比较发达,这与日本重视中小学版画教育分不开的,“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及手段,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把版画教育科学化、体系化。”(1)
日本的版画教育不是以培养版画艺术家为目的,而是发展儿童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归属,在学校有一系列的展览,每个人都可以参加,都是在学生之间展开的,在这样的展览下每个学上都能展示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创造力,抒发自己的情感,能在这样的平台上收获自己的成功感,每个人都能获得他人的赞美,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了创造能力与艺术修养,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对于他们以后的人上道路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在这样发达的日本,即使你不会版画,或者从来都不知道什么是版画,或者从来没有美术功底的人,你也可以有机会去感受版画给你带来的惊喜,在日本既有美术馆的免费讲座还有一些像中国自己做陶瓷工艺的地方,给群众接触版画的机会,版画的育人功能也得到了认可,人们可以自己动手做一幅版画去送给自己的长辈,爱人,孩子,让版画在人们的身边,时时刻刻的去感受艺术给他们带来的美好生活这就是版画的独特魅力所在。
而在国内的美术课程中版画的比重明显偏少,由于材料的不足,教师的专业能力,学生对版画的热情,家长对版画的不了解等诸多因素,版画在国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发展。“日本中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计划条理性开展工作的能力以及其它的素质明显高于别的国家的学生,这些能力的发展在学生一生的成长中具有重大的意义。”(2)
二 版画的教育功能
(一)版画教育培养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内心感情能力
中学生善于模仿,而且记忆力很强。在中学阶段,有意想象发展迅速且丰富,想象的创造水平逐步提高,创造性想象日益见优,想象的现实性增强,即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辩证性的发展。不受任何的束缚,有时往往喜爱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变事物的认识,情感丰富是中学生内心世界的一大特点,而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最好的形式和方法,版画语言具有多样性与灵活性的特点,是其他画种所不能替代的,也说明了这种方式和形式往往因为其他的画种技巧的局限性等因素不能被更好的表达出来,那么正因为如此,版画走进了中学生的课堂。而版画创作过程大都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无论是材料的分析和创作的素材的选择,都和平时的生活积累和感受分不开的,印痕是什么样的,是怎样产生的都是需要通过生活经验去获得,去发现,去感悟,去理解。结合学生自身的创作意图对语言进行形象思维的处理加工,以客观的认识和感性认识去表达它。控制材料的自然痕迹去重新理解形象,诠释形象,所有的这些都是学生通过感性具体形象思维所得到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相辅相成,相互联系。所以版画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原始社会,先人们就开始在岩洞中绘制壁画,因为没有文字所以用这种方式把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古代的文人雅士用吟诗弹唱去抒发自己的感情,可见表达一个人的内心情感是多么重要。
而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时期,叛逆,消极态度的反抗,学习压力的增加,这都需要一种方式去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使他们能更好的去理解家人,理解老师。也让家人朋友去理解他,那么在中学阶段,美术课程给了他们抒发情感,放松身心的平台。版画独特的教育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也能更好的适应中学生的需要,不一定要用写实的方法去要求学生。随性反而有助于中学生抒发情感。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能够满足中学生的需求,也能够适应中学生的审美意识。在中学美术教育中,主要是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对美的认识能力和培养他们形象思维。如果单纯的去临摹美术作品也就失去了美术教育的意义了。版画的语言更多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构图的夸张、变形的表现、灵活的语言的特点,能够好的使学生表的自己的情感。这种随性的表现,构图和造型,就不会让人在意像不像。所以版画可以表达中学生的内心情感的能力。
(二)版画教育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创新教育的实质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培养人才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3)。创新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问题,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就应当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创新能力,满足这样的条件才能立足于社会。创新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的养成和积极地锻炼的结果。那么就有了党和国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尊重学生主体和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最终的归宿。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发展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存一个民族的兴衰,时代的发展是优胜劣汰的表现,适者生存的法则。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版画较强的创造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可,对于学生的艺术想象品质的提高,创新求异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有着直接的意义和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表达内心的情感。让中学学生感受版画学习的过程,从中体会创造的乐趣,体会版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乐趣。体会版画中蕴含的丰富知识和育人功能
一幅版画是由画板到刻制再到印制成画,期间更是经历了几个在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繁琐复杂,需要学生的全面素质,而这项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它的意义是使我们不仅仅从短暂的一个课程中学到一些技巧,而是学习掌握创造性的综合思维方法和主动积极开拓创造的精神,这些创造的环节中思维的创造性灵感得到充分的激活、触动、有了充分的施展和释放空间,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从画面的整体安排,细节上的微妙处理,构图的形式方式都要考虑其中。其中的创造能力是不可忽视的。通过版画的学习过程,从中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强化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式,使学生能够运用到学生和生活中去。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这样的教学有着更为广泛,更深层发展的意义,是符合当今社会的。
初中学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熟练的绘画者,而是主要培养他们在自己的美术作品中表达属于自己的丰富的创造力。而版画教学的目标也正是将绘画的材料与中学生的情感表达相统一相结合,这样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有所增强,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艺术的修养能力,这一特点和初中美术教育的任务目的相协调。所以版画教学具有提高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版画教育培养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版画的制作过程比较繁琐和其他画种截然不同。除构思的前期工作和其他画种一样外,制版的复杂性、多样性、技术性,还有制版的过程都需要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需要脑力与手的协调,感情与现实的统一,情感与表达方法的结合,强调学生的综合性思维的训练。首先是心力的提高,而这必将作用于眼与手,对于提高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帮助。从而获得了一种神奇的艺术体验和很多趣味性。经过复杂的过程制作的画从中得到一种成就感,懂得了苦尽甘来,努力拼搏的意义,有着意想不到的育人功能,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在制作过程中也对学生的耐心、耐力、意志力、无形当中也培养了锻炼了中学生认真做事的能力,版画是通过平面的凹凸感表现绘画的所以刻掉的地方一般是修补不了,这就需要作者有足够的信心去把握画面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能紧张。不经意间就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控制力,这也是中学生需要学习的需要掌握的。在套色木刻过程中,严谨,有条不紊的去按照先前制定的顺序和步骤去循序渐进的完成自己的作品,从而做到谋而后动这一道理,不会不假思索的盲目的去处理事情和问题,这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有促进作用。
而版画的周期长,高运动量,耐心细致的处理细节是版画的重要环节,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对中学生其他课堂的上的学习有着帮助作用。在版画学习制作过程中也是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很好的锻炼而经过一番努力所完成的作品也是给自己的一种肯定,伴随着喜悦。版画可以连续印制多分完全一样的作品也会让学生感到惊喜和意想不到充满乐趣也是对自己之前辛苦付出的一种赞赏的肯定,一种期待成果的好奇心里。使学生陶冶在版画的给他带来的快乐,这个过程使个性思维发挥到极致,也是学生情感上的宣泄,更是审美体验的过程,不仅能得到版画艺术的训练也可以使他们的手脑得到协调发展,在智力和创造意识上也能得到锻炼和加强,所以版画在中学的教育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为成为新世纪下的创造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 版画是具有独特功能的画种,它的教育功能对学生来说是全面的,有着不可多得的意义,版画教育可以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齐凤阁.日本的儿童版画教育[J].美术,1990-12(58)
[2]季远.谈开展幼儿版画艺术活动的现实意义.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 [3] 岳晓莉.《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兰州大学》 2007
七 致谢
光阴似水,岁月如歌。弹指一灰间我即将结束四年的大学生活了。想起当初怀着兴奋与期待的心情进入大学,回首这段令我恋恋不舍的美好时光,我遇到了许多好老师,好同学,好朋友,您们给了我许多的帮助和支持,让我受益非浅。在此离别之际,我首先要感谢我的老师在生活与学业上给我的悉心栽培与指导,特别是在我毕业的最后关头给了我巨大的鼓励和帮助,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受益匪浅,我将终身难忘您的恩情。同时还要感谢陪伴我渡过四年美好时光的朋友们。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您们默默的注视,默默的关怀,默默的支持是我一切力量的源泉!
有太多的感谢,太多记忆犹新的„„无法在这简短的文字中抒发我全部的感情,但是我会将这一点一滴都储存于我的大脑,成为我人生经历中最宝贵的财富,再次感谢您们——赐予我如此之多财富的所有人!
第五篇:儿童美术教育
儿童美术教育
一、名词解释
1.简约:1.儿童画中对原物作了大幅度改造之后的形象,具有最大限度的简单明了性的完形。
2.X光式:2.儿童在绘画中处理人和物之间以及两个物体完形图形问题时会简单地将双方重叠在一起,使它们之间形成一个同属于双方的部分,产生了类似于X光式的图画,给人以事物之间一种透明的感觉。
3.儿童美术语言:就是幼儿自己创造的视觉的或造型的符号系统,它是幼儿创造的诸多符号系统中的一种。
4.自然教育: 4.适合人的本性的教育。如儿童美术的自然教育就是让儿童到优雅的环境中去,在游戏艺术活动中自由发挥,以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认识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等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填空题
1.学前儿童所从事的美术活动从内容上分:绘画 手工 欣赏。
2.儿童美术的特征和表现方式包括九个方面问题:
图形的选择和组合 避免图形的重叠 图形独自的界线 图形的融合水平—垂直关系的处理 事物之间关系的处理 动态的表现 透视 色彩
3.视觉艺术处理是人类经验中其他领域所无法触及的一个方面,那就是视觉形象的审美思考。
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个体性目的包括:创造视觉艺术的目的欣赏视觉艺术的目的、评价视觉艺术的目的三方面。
5.托幼机构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取向包括:行为目标 过程目标 表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