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去年我省开展扶贫贷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主要做法
去年我省开展扶贫贷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主要做法
2010年,我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全面改革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的通知》精神,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下放管理权限,引入竞争机制;固定贴息水平,灵活补贴方式;逐步探索建立风险防范和激励约束机制”的总体思路,下大力抓了信贷扶贫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使扶贫贴息贷款工作逐步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一年来,累计投放扶贫贴息贷款22.9036亿元,其中项目贷款10.3247亿元,小额到户贷款12.5789亿元。扶贫贴息贷款共扶持扶贫龙头企业93个,扶持贫困户13.9万户、52.8万人。覆盖了全省10个市、77个中省重点贫困县和14个有扶贫任务的县。培育了主导产业,壮大了龙头企业,调整了产业结构,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扶贫贴息贷款是一项直接面向农村和贫困农户,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是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措施,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扶贫贴息贷款工作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责任。省上成立了有扶贫、财政、人行、银监局、有关金融机构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主管副省长为会议召集人,协调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市、县也成立了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或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落实了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定期研究扶贫贴息贷款工作,加大部门间的协调力度,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各贫困乡镇都有2至3名干部主抓落实。形成了各级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各级始终把培育贫困地区主导产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做为信贷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周密计划,精心组织。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村作为扶持的重点。到户贴息贷款计划全部安排在贫困县、贫困村,其中70%以上贴息资金集中用于国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着力帮助贫困村的贫困户建立稳定增收的致富项目。二是把增加贫困户收入作为重中之重。要求到户贷款只扶持产业,不能用于看病、建房等,通过小额信贷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带动,积极扶持贫困户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培植特色产业,深受广大贫困群众的欢迎。三是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一年来,我们立项扶持的企业全部是国定、省定贫困县的企业,种养业、产业化项目占扶持项目总数的98%。通过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有效扶持,带动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三)创新工作机制,严格运行程序。一是优选金融机构。把重原则、讲信用、口碑好,愿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金融机构,作为扶贫贴息贷款的发放主体及承贷机构,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了农业银行独家运营的做法,目前,全省已有农行、农发行、农信社、邮政银行、工商行等九家金融机构承担了扶贫贷款业务,群众贷款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二是放宽投放标准。按照“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原则,由县扶贫办审查把关,将全县到户贷款总额度的20%用于能人大户或者经济合作组织。但每个能人大户放贷不得超过10万元,经济合作组织不得超过30万元。三是严格考察审核。到户贴息贷款投放由农户申请,村委会签注意见(盖章)、乡镇扶贫办与金融部门考察、审核,上报县扶贫办审批,金融机构按照程序投放贷款,县财政给予贴息。项目贷款由项目单位提出申请,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县逐级审查上报,省扶贫办审查审批并推荐给金融部门,金融部门按照有关程序审查放贷,每年底由扶贫、财政、有关金融部门逐级审核确认后,将贴息资金兑付给项目单位。四是着重把好“四关”。(1)严把扶持对象关。扶贫贴息贷款的对象是贫困群众,因此各级各部门始终紧紧围绕贫困农户来开展工作,对享受贴息的贫困户由村组和乡镇层层审核确定,保证贫困农户能够真正享受到扶贫贴息贷款的有效扶持;(2)严把资金投向关。在扶贫贷款贴息工作中,严格按照扶贫贷款贴息资金使用性质,把贷款贴息资金集中用于能够促进农民增收的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发展项目上,确保农户发展生产得到有效扶持;(3)严把贴息兑付关。在扶贫贴息贷款范围和对象确认上,坚持扶贫办、财政局对贫困户贷款名单进行严格把关、严格审核,无异议并经过双方签章后,再通过金融部门把贷款贴息直接补贴到户,既确保了贷款农户真正享受到国家的扶持政策,又保证了资金安全;(4)严把目标考核关。省上要求市、县每月上报一次扶贫贴息贷款投放进度及工作落实情况,并适时进行通报。各级政府将扶贫贷款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对部门和下级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奖优罚劣,确保了扶贫贷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根据有关材料整理)
第二篇:25、云南省扶贫贷款贴息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
云南省扶贫贷款贴息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
2007-11-27 10:22:59 为进一步加强扶贫贷款贴息项目和资金的管理,规范扶贫贴息贷款项目的认定推荐程序,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贴息资金引导信贷资金投入扶贫的作用,根据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中 国农业银行联发的《关于深化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开办〔2006〕46号)、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云发〔 2002〕7号)和《云南省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实施意见》(云贫开办发〔2001〕217号),结合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为深化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将原由农业银行统一下达指导性计划并组织发放的扶贫贴息贷款,改为两部分运作:一是扶贫贴息到户贷款(以下简称“到户贷款”),将到户贷款贴息资金全部下放到县,经扶贫部门审核,由县财政部门与金融机构直接结算贴息。二是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和基础设施等项目贷款(以下简称“项目贷款”),由省级统一建立项目库,金融机构在省扶贫办和财政厅推荐的项目中挑选承贷项目,贴息资金由省财政按计划从财政扶贫资金专户中逐级下拨各县后,由项目县结算贴息,贴息补助可兑现给发放扶贫贴息项目贷款的金融机构也可兑付给项目实施单位,具体兑付方式由各项目县在贴息申报中自行确定。
一、到户贷款贴息资金的管理(一)计划管理
根据国家下达的到户贷款贴息资金规模,由省扶贫办根据贫困人口数量、上年资金发放及管理工作情况、资金使用效益和各县的具体实际,商省财政厅提出各县到户贷款贴息资金的分配计划,上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后,逐级下达到扶贫开发重点县扶贫、财政部门。(二)使用范围和控制额度
中央扶贫贴息到户贷款贴息资金的扶持对象为全省7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贫困农户,非重点县的到户贷款贴息资金在地方各级财政扶贫资金中安排解决。到户贷款贴息资金只能对发展生产的贷款项目予以贴息,其他非生产性项目(如农户用于企业入股、看病、上学、改善居住条件等)不予贴息。非贫困的个体经营户、示范户、能人大户和龙头企业及非生产性项目不得使用贴息贷款。每户贷款额度最高不得超过1万元。如项目辐射、带动作用好、效益明显、贷款诚信度较好的农户,经县扶贫办、财政局和承贷金融机构三方审定后可适当放宽贷款额度,每户最高不得超过5万元。(三)贴息方向和标准
到户贷款的贴息年限为1年,具体投放到户的贷款期限可按生产周期或项目周期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到户贷款按年利率5%的标准予以贴息。(四)运作管理
到户贷款的具体承贷金融机构由各县自主确定。金融机构按照“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原则,自主选择、独立审贷,发放扶贫贴息到户贷款。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到户贷款利率按人民银行确定的基准利率适当上浮,原则上不超过20%。到户贷款的发放按照贫困户的实际需求,不定贷款任务。贴息资金必须专账核算,专款专用。贴息资金如有结余,可结转下使用。(五)结算方式
到户贷款贴息资金的结算时间为当年的10月31日,10 月31日以后发放的到户贷款作为下一个的贷款进行贴息。经各县扶贫办、财政局共同对金融机构提供的相关放贷凭证和结息单进行审核后,由各县财政部门将贴息资金兑付给承担到户贷款的金融机构。(六)部门职责
各县要在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协调处理扶贫到户贷款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实施扶贫到户贷款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发放工作。其中:扶贫部门主要负责贷款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监测,做好政策指导、农户核准、项目服务、贴息确认和协助收贷等工作;财政部门主要负责扶贫到户贷款贴息资金的审核和拨付;金融机构在扶贫部门认定的贫困户中自主放贷。贷款资金由承贷金融机构自行筹集。(七)工作要求
1.建章立制,确保规范运作。各县(市、区)在确定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制定实施细则,规范工作的程序步骤、进度安排、目标任务等,保证扶贫到户贷款发放工作的顺利开展。2.强化资金监管。建立和完善扶贫到户贷款工作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创新机制,努力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方法,财政贴息资金方案经省政府同意后,由财政扶贫资金专户拨付,并严格实行报帐制管理。
3。实行公示公告制度。县(市、区)在确认贷款贴息对象时实行“阳光操作”。将扶贫到户贷款及贴息政策和执行情况在贫困乡村进行公示公告,接受村民的监督。坚持做到政策宣 传到户,放贷工作公开,坚持群众参与、自愿申请、自发组织、自觉还款、严格放贷的条件标准。
4.加强跟踪监测和监督检查。县(市、区)扶贫办、财政局对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负直接责任,省、州(市)扶贫、财政部门要加强跟踪问效和监督检查,县扶贫办 要做到经常督促、随机抽查、定期小结,并按季汇总工作进展情况报省办。要建立动态检测点,对贷款贫困农户进行跟踪监测,积累统计分析基础数据,做到心中有数。贴息资金按计划下达后,各县要切实落实到贫困乡、村、户,严禁截留、挪用,一经发现问题,依法追究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确保贴息资金充分发挥使用效益。
到户贷款其他有关要求,可参照《关于做好2005年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方式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开办发[2005]48号)文件执行。
二、项目贴息贷款
(一)贷款的使用范围和重点
项目贷款主要用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适当兼顾非重点扶持县贫困乡村。按照“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原则,重点支持对培植特色优势产业、解决贫困户温饱、增加收 入辐射能力较强带动作用的扶贫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包括中介组织,如农民经济人、协会和大户),适当支持农村(包括小城镇)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项目。对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作用不太直接的项目,原则上不予推荐与认定。(二)贷款项目的认定推荐程序
扶贫贴息贷款项目实行逐级认定推荐。各级扶贫、财政部门推荐权限是:州市级扶贫、财政部门负责对申请贷款资金1000万元以内的项目进行审核推荐;省级扶贫、财政部门对申请贷款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进行审核推荐。各级扶贫、财政部门推荐程序是:由项目县扶贫、财政部门对项目进行初选,推荐到州市扶贫、财政部门审核,之后,州市扶贫、财政部门按照推荐权限进行项目的推荐或上报。1000万元以内的项目由州市扶贫、财政部门组织专家评审,报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纳入项目库。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省扶贫办、财政厅组织专家评审,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纳入项目库。由省扶贫办对项目库进行管理。各级扶贫、财政部门推荐的主要依据是:在推荐权限内主要把握资金是否重点投向贫困地区;投资项目是否属于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实施单位是否是经认定的扶贫龙头企业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项目的实施当地贫困群众是否最大限度受益,以及项目的投资及规模是否适度和贷款主体的资产及运作情况是否正常等。每年扶贫、财政部门推荐进入扶贫项目库的项目的截止时间为9月30日,凡9月30日后申报的项目将作为下一的项目进行推荐。(三)项目申报文件和材料
(1)扶贫、财政部门联合上报的项目立项申请报告;(2)项目申报单位填报的扶贫贴息贷款项目申报文本;(3)当地计、经委等部门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有关立项批复;(4)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项目所需的环保评估报告。(6)贷款主体与当地政府签订的扶贫协议,明确扶贫责任和义务。(7)贷款主体在项目的申报和资金的使用过程中遵守扶贫协议、专款专用、不违规违纪的承诺。对手续不完备,文件材料不齐全的,将不予审核。
对扶贫贴息贷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是有资质的单位(乙级以上)进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要符合格式,并经论证和评价。报告应有编制单位的总负责人,经济、技术负责人的签字,并对其报告的质量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对体例不规范,内容不全,深度不够,数据不准,问题较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不予受理。(四)项目库的建立和管理
扶贫贴息贷款项目库由各级扶贫部门严格按照推荐权限及程序进行推荐的扶贫项目组成。各级扶贫、财政部门对申报的扶贫项目进行审查把关的基础上,按项目推荐权限及程序由项目申报单位组织有关专家和部门负责人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重点对项目选择,规划设计,技术方案,资金投向,投资测算,财务状况,组织管理等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的项目,方可进入扶贫贴息贷款项目库,并按照《关于建立和推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的通知》(国开发[2004]2号)的有关要求,在政府网站对扶贫贴息贷款项目实行公告公示。
扶贫贴息贷款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省扶贫办根据下级扶贫、财政部门推荐和金融机构通报的放贷情况部对项目进行调整。进入扶贫项目贴息贷款项目库的项目,在两年内均有获得扶贫项目贴息贷款的资格,若两年内仍未得到扶贫项目贴息贷款,将自动从项目库中清除。
任何愿意承担扶贫项目贴息贷款发放的金融机构,均可在扶贫部门公示的项目中,按照“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原则,自行选择、自主放贷,在贴息年限内,严格按照基准利率进行放贷。发放贷款资金由承贷机构自行筹集。贷款期限由金融机构视实际生产周期自主确定。对确定发放扶贫项目贴息贷款的项目,放贷银行需在放贷后一周内将放贷情况以书面的形式向当地扶贫、财政部门进行通告。
(五)项目统计监测
各州市扶贫、财政部门严格按照确定的推荐权限,对扶贫贷款项目进行推荐,每季度按统一的表格统计上报扶贫贴息项目的推荐情况。省扶贫办、省财政厅每半年进行一次综合分析,每年选择部分州市对项目的实施进度和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六)贴息审批
扶贫贴息贷款的项目认定截止时间为当年的1 0月31日,凡当年1 0月31日发放的项目贷款将作为下一的扶贫项目贷款。每年11月30日前,各州市县扶贫、财政部门对金融机构提供的相关放贷凭证和结息单进行审核确认后逐级上报,省级扶贫、财政部门将按扶贫项目贴息贷款的贴息审批程序对所报项目的贴息资金进行审查。凡是未经各级扶贫、财政部门推荐和盖章确认的,未按各级权限进行推荐的,将一律不予贴息确认。审查意见由省扶贫办、财政厅联文上报省扶贫领导小组审批后方可盖章确认。通过确认的项目,才能享受扶贫贷款的优惠利率(目前年利率为3%),优惠利率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之间的利差,由省财政据实贴息,贷款期限大于1年的,贴息期为1年,贷款期限低于1年的按实际贷款期予以贴息。(七)部门管理职责
扶贫部门主要负责扶贫项目库的管理工作,做好政策指导,项目选择推荐、贴息确认等工作;财政部门主要负责扶贫贷款项目贴息资金的审核和拨付;金融机构在扶贫部门公示的项目库中选择项目自主放贷。县级扶贫、财政部门对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的安全和效益负直接责任。
第三篇:扶贫工作开展
扶贫工作开展
我扶贫办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及区委、区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精神,牢牢把握扶贫工作指示要求,从实际出发,加强组织领导,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近期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环境提升
我扶贫办高度重视环境提升工作,各包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对全部贫困户进行了实地核查,协调建委、环卫等各部门,积极引入驻村企业等社会帮扶力量,充分尊重贫困户合理意愿,对贫困户居住环境进行改造。
目前环境提升工作已全部完成,及时开展环境提升后期督导工作,引导贫困户将环境保持好,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振脱贫信心,不断改善生活精神面貌。
二、帮扶人管理
为更好落实脱贫攻坚帮扶责任,与各帮扶责任人签订了帮扶目标责任书,建立了帮扶责任人档案,通过微信群等加强管理,并及时录入扶贫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对帮扶责任人组织开展医疗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就地就近就业等政策培训,充分调动帮扶责任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入分析帮扶对象的发展制约因素,有针对性的制定脱贫措施。
三、扶贫专岗
为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让公益性岗位相关政策能真正惠及贫困户,立足实际,多次组织帮扶干部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对发现有公益岗位就业意愿的贫困劳 动力,主动进行沟通,进行核实和排查。将继续强化扶贫公益专岗工作,结合辖区内环境卫生治理、平安创建等情况,开发新的工作岗位,变“输血”为“造血”,实现脱贫与解困有效结合,动员贫困户依靠自身劳动实现家庭增收、脱贫致富,充分发挥公益岗位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第四篇:四方区环卫体制改革工作开展情况
四方区环卫监管体制和运行方式改革
工作开展情况
市政府《关于加快环境卫生监管体制和运行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青政发„2011‟3号)下发以来,四方区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了区委常委会(134次),专题研究全区环境卫生有关工作,进一步明确了环卫监管体制和运行方式改革的总体目标要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管理制度。目前改革的各项工作正在按照市政府的统一要求,全面推进。
一、扎实推进环境卫生统一监管工作
一是落实统一监管目标。全面落实街道办事处属地化管理责任,将环卫分公司、城管中队下放到街道办事处,实行街道和业务部门的双重管理,街道辖区内环境卫生全部由街道负责(24条主干道除外),道路、绿地、部分广场、停车场由街道办事处组织保洁。
二是加大考核奖惩力度。重新修订完善了城管执法局、市场中心、街道办事处、环卫总公司等6个环境卫生考核办法,加大了奖惩力度,月考核成绩与经费拨付直接挂钩。对全市年终业务考核成绩优秀的单位进行奖励,考核最后一名的要在全区城管委工作例会上做出检查,并由区城管委提请区问责工作领导小组给予问责;为进一步调动街道办事处、社区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134次区委常委会确定,年终城市管理工作考核后三名的街道办事处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年终评优资格,其主要负责人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各街道负责对社区城市管理工作进行考核,每个街道年终考核成绩后30%的社区无权参加各级示范社区、先进社区、良好社区评选,相应书记(主任)取消“十佳社区书记(主任)”评选资格。
二、以示范道路创建带动垃圾桶退路进院工作
为促进城市管理全面上水平,区城管办组织开展了“城管示范达标”活动,制定了“城市管理示范路、示范社区”的创建标准,城管局负责打造一条全区的示范道路,七个街道办事处分别打造一条示范支路和一个示范社区,目前各单位正在按照创建标准进行大规模的环境整治。同时,根据市政公用局的统一部署,结合示范路创建工作,开展垃圾桶“退路进院”。目前全区共完成12条主干道的退路工作,共计86个垃圾桶“退路进院”,力争4月份完成城区全部24条主干道垃圾桶“退路进院”。对确因客观条件不能退路的垃圾桶存放点,四方区学习借鉴先进国家的做法,正在自行研制集景观和防盗于一体的垃圾桶固定设施,计划4月份全部投入使,目前共在瑞昌路等道路加装了6套设备。
三、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改善环卫工人生活和工作条件
根据各街道的房屋、财力现状,区政府确定由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环卫工人住房条件的改善工作。分管副区长亲自牵头负责,区政府督查室三天一调度,五天一通报,并建立了奖惩保障措施,区财政列支经费,对切实改善环卫工人居住条件,且完成规定指标的街道办事处实施奖励;对工作不利,没有按期完成的街道办事处,由区城管委提请区问责工作领导小组对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各街道从讲政治的高度和讲良心的角度,积极开展工作,抓紧落实环卫工人住房,七个街道办事处均已腾出房屋抓紧时间进行修缮争取三月底前全面入住,在原有基础上,七个街道办事处正在集中力量对腾出的13处房屋共计3000多平方米住房进行修缮,588名环卫工人的居住条件将得到切实改善。目前,海伦路街道办事处和嘉兴路街道办事处均具备了环卫工人入住条件,部分工人已搬入居住。
四、扎实推进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
根据全市统一部署,我区确定了4处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区域,并进行了广泛宣传、动员,完成了分类收集指导员的上岗培训,为下一步全面开展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做好了前期准备。分类垃圾桶已完成政府采购,今天将全部到位,立即在试点单位扎实开展试点工作。在区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今年区政府列支了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垃圾转运站的建设和设备购置。经过多次选址,初步确定了8座转运站的位置及建设改造方案,并计划将河西垃圾转运站作为我区样板站建设,其余7个站正在进行方案设计,确保顺利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五、加快环卫硬件设施建设全面提高作业水平
2010年,在市政府全力支持下,我区购置了38辆密闭式垃圾压缩车,桶车对接模式基本解决了原先集中收集清运造成的垃圾落地“二次污染”问题。区政府筹集了700万元资金,进行了环卫硬件设施建设,共采购了六台海沃压缩设备、三台大型机扫车和两台小型机扫车、两台勾臂车,设备的增加,为我区环卫高质量作业打下了基础。2011年,四方区将继续加大环卫设备采购力度,一是结合垃圾收集站点建设,计划为每座站配备8-10辆站前垃圾收集车;二是为了提高道路保洁质量,计划为环卫总公司采购100台电动快速保洁车,减轻环卫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为了提高道路机扫率,拟采购一台80万的大型集洒水和清扫于一体的机械设备,有效提高我区主干道的保洁质量。
第五篇: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以扶贫工作统揽全局,认真履行行业扶贫、驻村帮扶目标责任,切实增强精准扶贫工作的紧迫感,强化工作措施,全力服务脱贫攻坚。现将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钦北区通信网络建设情况
截止至8月31日,计划铺设宽带网络***个,开工***个,完工***个,完工率**%,投资**.*万元。计划建设4G基站***个
(8月份新增***个),5G基站***个(8月份新增***个),合计***个,完工***个,完工率**.*%。其中,按照脱贫攻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我区***个行政村所有行政村村委会或行政村中心学校所在地均通网络宽带。
二、帮扶挂点村情况
我局挂点帮扶的村为大寺镇南间村,自开展挂点帮扶以来,我局派出***名干部帮扶南间村***户贫困户,截止至2018年底,共帮扶脱贫***户,今年预脱贫户2户。2019年以来,我局组织入户帮扶9次,开展慰问2次,帮助贫困户申报奖补2次,参加三方见面会1次,为村委提供空调1台。
三、派驻驻村队员情况
2019年,我局累计派出驻村工作队员4人,分赴大寺镇大寺村、新晓村和屯强村。我局积极配合大寺镇党委对驻村队员进行管理,督促驻村队员按要求进行整改,年内与驻村队员开展谈心谈话6人次,开展慰问2次,帮助改善驻村条件1个--为各村配备空调1台。
四、动员企业参与扶贫情况
我局充分利用行业管理优势,积极发动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年内,动员广西新榕兴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赞助空调4台,价值**.*万元;广西戎鑫达资源有限公司赞助3万元用于大寺那桑村危房改造和发展产业脱贫。
五、存在问题
一是通信基站建设受阻。
群众对应通信信号的了解不足,以辐射或影响风水为由阻碍选址或工程施工,亦有少部分村民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导致基站无法建设;另外,部分镇人民政府没有积极配合,村民协调工作难以开展。目前,受阻较严重的是板城、长滩、小董和大寺等镇。二是由于扶贫政策的变动,部分贫困户没能享受到应有的补助,对帮扶干部有抵触情绪,不愿如实申报收入或缴纳相关费用,影响整村脱贫攻坚工作。
三是部分驻村干部思想认识不高,经常以驻村环境差为由晚上不住村。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协调各镇积极推进通信基站建设。
二是积极开展扶贫政策宣传,消除贫困户抵触情绪,积极帮助贫困户申报各类奖补。
三是加强督促驻村队员开展整改。
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一、加大宣传和组织力度
1、通过村内广播、宣传栏、宣传标语等方式,切实加大扶贫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扶贫开发政策、成就、经验和典型事迹,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
2、加强组织领导,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我街道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街道主要领导及时调度脱贫攻坚工作,配强工作人员,保证我街道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
二、进一步巩固省定贫困村的扶贫成果
1、加强道路建设,对省定贫困村交界村长约310米、宽约4.5米的出村路进行硬化,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方便村民生产生活。
2、加强无线网络建设,完成交界村智慧乡村-信息扶贫项目,建设4个无线WIFI
基站,无线信号覆盖村内主要干道、活动广场、村委办公室及村内大部分区域,有效解决村内信息化水平不高、村民思想落后问题。
3、在交界村举办免费义诊活动,让村民享受到便捷、周到的服务,关心其身心健康,让贫困户和普通村民充分感受党的惠民政策。
三、实施精准扶贫
1、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特惠保险卡发放工作、贫困户危房核查工作、“雨露计划”等多项重点工作,保证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攻坚任务成果。
2、认真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问题整改和数据信息调整补录工作,对街道贫困人口进一步梳理排查,对有车、有房、经商办企业等问题进行梳理清退。
3、进一步加强帮扶责任人管理,确定贫困户结对帮扶责任人,督促帮扶责任人定期走访、落实帮扶责任、提高脱贫质量,确保脱贫的贫困户不会出现返贫现象。
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2019年袁集镇自开展春季攻势、夏季攻势以来,聚焦脱贫攻坚“一达线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联合各部门落实好各项政策,以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推进中央脱贫攻专项巡视反馈问题和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整改工作,深入开展“重、补、促”专项整改行动,深入推进贫困县摘帽工作,深入开展春季攻势“回头看”活动为重要任务,为开展“夏季攻势”打好基础。现将近期工作小结如下:
一、春季攻势工作情况
1.区摘帽工作。2018年10月份以来,按照区摘帽及中央巡视整改工作要求,我镇组织干部持续开展“访民情、聚民意、惠民生”入户走访工作,对全镇10***户进行全覆盖走访,对户收入进行2018算账,确保无错评户、漏评户、错退户,入户解决户上问题,提高满意度,确保区摘帽检查两率一度无问题。
2.中央巡视整改工作。我镇按照区方案认领5大类13项***个具体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全力推进整改落实,按照要求完成了区下达的任务目标,现问题已全部整改并长期坚持。指导各村根据实际建立问题清单,以有效推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光伏扶贫等十大工程措施落实为目标进行整改落实到村到户项目,完善因人因户施策。
3.政策落实情况。我镇摸底符合申报且有意愿***户,实施产业扶贫第一批申报***户;实施就业扶贫公益岗位***个(每月**元),23家就业扶贫基地务工人员***人(按工资比例补贴300-**元/月的补贴工资**%,500—1**元/月的补贴工资的**%,1**元/月以上的补贴**元);教育扶贫雨露计划审核***人,光伏扶贫户用***户3KW(调整***人),1300KW村级光伏电站重新制定分配方案,开发村级岗位***个及小微奖励补助;健康扶贫2018年10月以来住院报销享受351政策***人次,门诊享受180政策1***人次;五保、低保兜底***户(享受低保五保人员***人),签订赡养协议书***人。
二、夏季攻势开展情况
近期组织两次脱贫攻坚夏季攻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入户走访,5月7日至5月17日开展了帮扶责任人入户走访,5月21日起成立扶贫专干核查组对前期走访质量进行核查。
1.走访基本情况:结合中央巡视整改发现的主体责任落实还不到位,组织保障不够有力。我镇进一步压紧压实五级书记抓扶贫政治责任,深入推进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发动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及驻村工作队积极入户走访,对没有及时走访的帮扶责任人通报到单位,督促走访。第一轮帮扶责任人走访情况:我镇***个村共组织
304
人次,走访
1491
户,其中,已脱贫户
1181
户,未脱贫户
户,边缘户
252
户,一般农户
0
户。第二轮扶贫专干核查组走访情况:组织扶贫专干对所有贫困户、边缘户进行全覆盖走访。走访内容除了核实“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外,还对因人因户施策表、扶贫手册进行核查。截止5月23日前炉村、安徐村已核查结束,对核查问题已反馈到村。
2.走访发现问题情况:住房方面:1户危房改造户,因地基不稳有细微裂缝;2户贫困户想要加盖厨房;1户危改户没有窗户;2户危改户因子女不孝和身体原因不能入住危改的房内;1户危房改造户验收时未达标,没有拨款现需要解决建房资金。健康医疗方面:1户发生意外,医药费花费3万元。安全饮水方面:1户未接通自来水;个别户反应自来水经常停水。帮扶工作落实:5名帮扶责任人因工作变动,需要调整。政策落实:2户低保未办理,1户五保未办理,5户需要低保未提标,2户需要办理残疾证,部分改厕未完成或需要整修,部分户改厕未用闲置作为杂物房,3户需要修建入户路。基础业务方面:系统名字和身份证号码有错误,个别户户档资料混乱,手册基本信息填写不正确,更新不及时。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及建议
1.组织扶贫专干对帮扶责任人走访质量进行查验;针对整改发现的需要镇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核实,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
2.严格执行现行标准,确保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用水无问题,按照因人因户施策计划精准施策,确保措施有效落实并见成效。
3.结合中央巡视整改及各类督察检查反馈问题整改,需要针对问题建立台账,对应入户走访情况,对走访走实排查问题做细,确保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无问题,各级检查反馈的问题已整改且“不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