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时间:2019-05-13 18:14: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第一篇: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标题】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作者】黄芳

【关键词】审美教育意义??中小学审美教育现状??中小学生特点? 【指导老师】李颖 【专业】音乐学

【正文】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整个教育事业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中小学音乐教育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审美教育处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部分。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即美育,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培养学生对美好音乐的热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并能起到启迪智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等作用。

但是许多例子数据表明,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中小学音乐教育长期形成了以技能、技巧为中心的技术教育,忽视了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从而导致了音乐教育审美性和艺术性的丧失,使多数学生没有了音乐学习的兴趣,这就严重背离了音乐教育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因此教师应根据当代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抓住情境、情趣、情感三大要素,将音乐教育的知识性、技巧性与综合艺术的情感表现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真正体现审美教育的目标。

一、音乐审美教育的功能与重要意义

(一)音乐审美教育性质与任务、功能

从美育的角度看,音乐是美育普及的重要形式,是美育诸形式的纽带。音乐以其特有的音响美、节奏美、旋律美直接强化审美主体审美感知。在音乐作为艺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和其他艺术一样,也具有三种重要的社会功能,即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这三大功能之中的任何一项都不会独立地发生作用,而是在辨证统一的过程中通过审美功能实现来完成其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音乐审美教育是以音乐独特的审美功能为核心,通过利用与音乐艺术相关的一系列教育手段,实现音乐的认识功能。它是艺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我国的教育大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归根结底,它是美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音乐审美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它以自身特殊的审美方式,发挥着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和体验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音乐审美需求是人的审美需求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其他审美式无法替代的审美需求。审美情趣是人的全部情趣的核心,音乐美能使人的多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它能培养人丰富的情感、积极勇敢的创造力、把握事物本质的思维能力及大胆的联想和想象力,它使人们获得趋向美好事物、排斥丑恶事物的心理定势,培养人们良好的性格品质,使人们逐步达到自觉地、自由地运用美的规律去创造客观事物,改造人自身,在真善美中达到高度统一。这是音乐审美的最根本的功效。

同时,音乐审美素质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其他方面具有“辅德、益智、健身、养性”等巨大功能,它能够培养人美好的道德情感,调节人的精神状态、增强人的思维能力、联想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消除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因素,使人接受创造音乐文明,进而成为具有较好的情操、完美的人格、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和谐的文明世界使者。

(二)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音乐教育与智力开发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文字、数字和音符。”现代医学证明:人的创造才能主要通过用脑完成,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多半属于右脑发达型的人。音乐教育开发右脑,提高人的聪慧程度,心理学家佩斯研究确认:大脑左半球控制人体右侧器官的语言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右半球控制人体左侧器官的立体图像和形象思维能力。此项成果获1981年诺贝尔医学奖。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使大部分学生局限在语、数等功课中。学生整天使用大脑的左半球,使左脑长期处于极度兴奋和过度疲劳中,而右脑长期处于抑制状态。左、右脑使用的悬殊不但会损害左脑的健康成长,而且影响了左、右脑的均衡和谐的发展,有碍智力发展。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通过旋律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大脑中产生音乐形象,给人视觉的形象思维。音乐的这种特有的功能是在右脑中完成的。因此,音乐对开发智力的巨大作用无需置疑。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 2.音乐教育中的道德渗透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兴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说通过对人的审美教育活动,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抛弃那些低级趣味的嗜好,最终成为一个高尚有修养的人。他开设的“礼、乐、射、御、书、数”,其中音乐就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他对于歌颂“礼让”政治的《韶》乐,赞不绝口,感叹地说: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甚至感叹:“三月不知肉味”。而对于歌颂武力取天下的《武乐》,则批评说:“尽美矣,未尽善也”。这充分说明,孔子已经看到了美育与德、智、体之间的关系,不自觉地把美育列为学校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他这种提法跟现在提倡的“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相一致。

亚里士多德则更具体指出:音乐之所以必须学习,不只是为了一个目标,而是同时为了几个目标,那就是:教育、深化心灵、精神享受。音乐教育通过音乐培养了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理解美、表现美的能力。欣赏者内心美好的情感被唤起的过程即是受到陶冶的过程,也是审美能力得到提高的过程。美,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音乐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音乐教育中的美育主要指通过对人的音乐美的感受,唤起欣赏音乐的情感过程,引起情感的激荡,造成情感的共鸣,在愉快中受到教育。

?青少年思想的品德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家庭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学校教育的德育,是用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规范教育学生,而这项工作渗透在音乐教育中,效果极佳。

二、对目前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教育理念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 我国新修订的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大纲中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目的作了明确的阐述:“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使学生具有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作为音乐课程的最基本的理念,“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这些音乐教育的新理念给新世纪的音乐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既符合音乐艺术的主要特征,也适应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目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主要表现在没有把音乐这门课程真正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课程。“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着重强调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是音乐课教学的最基本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无论是唱歌教学、欣赏教学还是音乐知识的教学,传统机械的教学方法完全无法达到审美教学的要求。通过实习,调查和查阅一些文献资料,当前中小学音乐课堂的现状如下: 1.唱歌课的教学

很多教师就是形式上单一地教会学生唱某个歌曲,片面地认为学生学会唱某首歌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即便是进行了识谱教学,也因绝大部分学生对识谱不感兴趣,导致唱歌教学纯粹变成了教歌的形式。教师一句一句地教唱,学生一句一句地跟唱,整堂课就是这种机械动作的反复。由于小学生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不易集中,而且很不稳定,容易被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而准仪注意力,因此这种教学不仅抹杀了学生原来对音乐的兴趣,而且更谈不上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及综合审美能力。2.音乐欣赏教学

有的教师就是找来许多的音响资料,整堂课放音响,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觉参与和思维参与的地位。而这种长时间的被动状态注定使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当然也无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及审美能力。音乐审美教学的本质是审美训练,即对审美观、审美能力、审美人格的训练。它既是一种价值取向,同时又是一种审美心理活动,它要求我们必须根据这些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及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真正审美意义上的培养。3.音乐知识教学

由于其教学内容相对音乐课的其他内容是所谓“最为枯燥”的。对这种枯燥的教学内容,教师更要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一味地给学生灌输乐理知识和音乐常识,让他们背音的高低、长短,背“两个八分音符相加等于一个四分音符”等基本乐理知识,学生即使是“被迫”吸收了这些东西,但是一唱起谱来,无节奏、音不准,更不能正确把握歌曲中所表现的音乐的各种要素。诸如此类的种种弊病最终导致整个音乐教学不可能让学生有情感体验及审美愉悦,与“审美教育为核心”背道而弛。

(二)中小学音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种“异化”现象 ?? 1.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

???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即中小学音乐教育没有很好地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违背了音乐审美的规律。一些中小学音乐课,并不象一门艺术课、美育课,而更像一门语文课、数学课或者思想道德教育课。把音乐课型尤其是欣赏教学上成语言替代型,这完全是不可取的。音乐与语言虽然都是艺术,但是音乐这种非语义的艺术,是语言永远都无法取代的。教师不能只是以自己的语言来解释和表述音乐所要表述的形象、内容,而应更多地把有限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听,给他们以想象的空间,在音乐流动的音响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鉴赏能力,感受音乐塑造的艺术形象。以语言替代的教学效果充其量只是诗歌、散文、故事即语言给人的感受,这完全不是音乐本身给人的感受,这完全违背了音乐审美的规律,也无法实现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2.中小学教育的“专业化”倾向

中小学教育的专业化倾向,即中小学音乐教育没有很好地突出中小学生的特点,以提高音乐知识、技巧为目的,以至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往往在实践中变成了非中小学的、非音乐的甚至是反音乐的教育,违背了中小学普通音乐教育的原则。中小学音乐教育属于普通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的音乐素质及修养的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总目标做了明确地阐述:“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可见,中小学音乐教育并非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或音乐专家,而是培养学生具备应有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学不能以专业的音乐知识技能传授为主,知识和技能只是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手段而非教育的最终目的,本末不能倒置。

三、中小学音乐课中审美教育的实施途径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冶炼.“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由情感而引起。也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使之受到美的感染。音乐教育的全过程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现代美育提倡有机地把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和道德性融合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全面掌握知识、开启智慧、陶冶心灵、培养高尚人格、得到美与善的滋养。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把握音乐教学活动,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已成为学校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和必然趋势。审美教学认为,美的实质是情感教育。根据上述中小学教育的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同时把握情趣,情境、情感三要素,我对中小学音乐审美教育提出以下建议:

(一)树立学生正确的音乐美学思想,提高音乐审美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在音乐教学的初始,教师就应给学生讲解音乐美学的基本知识及意义。?对音乐的审美形态-?-?“音乐是什么?”这个问题,?实际是一个价值问题,它等于是在问:“什么样的音乐才是理想的音乐呢?”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去辨别。在实习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因为流行音乐容易满足人生理上的感性刺激和发泄需求,而且在音乐的制作上也越来越倾向于讨好年轻人。作为音乐教师,

class=“ad_box”>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

第二篇:中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读书笔记

《中小学音乐教育》,它是一本综合性的音乐期刊,它包括音乐理论、音乐作品、音乐教育、学术交流等等丰富的内容。其中的文章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提高了我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对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我谈谈读后的感想。

一、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注重引导参与。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孩子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既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也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自始至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活动。兴趣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能推动学生不懈地学习。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兴趣的导入方法很多,故事法、游戏法、情境法、讨论法、投影法等等,但根据所教的内容做到新颖别致,丰富多彩,运用得好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兴奋状态,这样孩子们对音乐课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兴趣,调动参与

目前,大部分老师已经注意到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性,但有些时候还难免存在着机械式填鸭的做法,公式化的教学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感受不到参与和思考的乐趣,自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在音乐课堂上,视唱练习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也是我一直头疼的问题,毕竟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没有任何基础的乐理知识,所以对于这块的教学,我想应该要重点抓。之前看过很多优秀教师的教学,他们习惯的做法是先进行辅助的节奏练习,告知学生们歌曲中的重难点,这样做的优点是能让学生尽快地掌握歌曲,但缺点是学生预先知道教学重点,很难活跃起来,甚至没有兴趣。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想办法引导学生发现、解决能力的问题,效果会更好。

从目前音乐教学现状看,大多数老师都已注意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但个别还存在着“满堂灌”的现象,这样学生处与机械接受理解的地位,体会不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视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在进行视唱练习时,以往的做

法是:教学生认清唱名,视唱前就做一些辅助性的节奏练习等。如介绍歌谱的旋律特点,该注意的某些音乐符号,歌曲中重难点拎出来做预备视唱练习,反复练习直到“学会”。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对于歌谱的认识和音乐理论知识由陌生和困难逐步了解学会,弊端是学生由于预先知道了教学中的重点,课堂气氛很不活跃,甚至没有兴趣,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及时评价,积极参与

音乐课堂上对学生恰当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对素质好的学生,因为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对于素质较弱的学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了他们的参与意识。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体地得到发展,是素质则其人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兴趣是参与的“向导”,参与是吹遍兴趣之花的春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对素质好的学生,因为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对于素质较差的学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如个别五音不全的学生,他歌唱得不好,但吹口琴、吹竖笛、敲打击乐比较好,教师应及时的评价“很不错,以后还要多练。”激发了后进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后进生的参与意识。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们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自我完善。

所以,我觉得结合以上三点来力求创把自己的教学提上一个台阶,而且要有创新,并且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

总之,《中小学音乐教育》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表达出来,很好地帮助了我们音乐教师整理教学思想,提升了教育理念,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注重把教学理论和

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指导教学工作,同时也注重将教学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读了此杂志,让我感触很深,留给我思考的也很多。

第三篇:《中小学音乐教育》

《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联系方式编辑部投稿邮箱

中小学音乐教育学术论文辅导协助发表,请联系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网。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来稿要求内容健康、立题新颖、论述清晰、格式规范、资料可靠、具有较强说服力和指导性,引用资料要给出参考文献。文稿一般不超过3000字。音乐艺术类论文投稿邮箱:qikantg01@126.com

《中小学音乐教育》面向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和音乐院校师生,服务课堂音乐教育,是国内创刊最早、影响广泛的音乐教育类专业性期刊。被誉为学生的良师、教师的益友。

主管单位: 浙江省文联

主办单位: 浙江省音乐家协会

编辑单位: 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

国内刊号: CN 33-1044/J

国际刊号: ISSN 1002-7580

邮发代号: 32-44

定价: 7.8元/期

中小学音乐教育咨询QQ:1660723473中小学音乐教育辅导发表:李老师 中小学音乐教育采编网址:

中小学音乐教育投稿邮箱:qikantg01@126.com(稿件在3天内必回复)1

歌唱教学文本解读的三种视界邬淑颖;3-5

校内外音乐教育资源的优化与共享钱萍;6-7

对同一钢琴作品不同音响版本的思考——以肖邦F大调(作品38)为例陈华;8-10

心理暗示在合唱训练中的作用白宇;11-12

瑞尔声呼吸训练仪——声乐/管乐教具12

谈女中音换声区的演唱及教学——以《啥巴涅拉》的演唱及教学为例杨树芝;13-14

“引、范、学、创”——谈音乐常态课的有效性张俊梅;15-17

舞蹈、音乐剧及各种艺术教育资料17

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黄日新;18-19

稿源采珠20-21

重复那些美丽的“过往”——如何在音准与节奏教学中拿捏好“重复”的度胡甘慧;22-23

音乐课中巧设“局”叶晓燕;24+29

小学音乐新教师课堂教学关注细节之“三部曲”缪沈燕;29-32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键盘视奏能力杨宁;32-33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创设有效性音乐活动的研究罗怡;33-35

趣味识谱有效教学赵玮;35-36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张斌;38-40

《桑塔·露琪亚》教学设计井代娟;41-43

光辉灿烂的《光明行》潘方圣;44-45

高考乐理模拟试题(七十二)46-47+43

备注:本中心非中小学音乐教育编辑部,来稿请自留底稿,勿一稿多投,请仔细审校后网上投稿(E-mail:qikantg01@126.com)。我部对来稿的最终处理情况都将告知作者,凡在接到回执后3个月内未收到稿件刊登通知者,请与我部联系。作者如欲改投他刊,请务必尽早告知本刊。

第四篇:浅谈中学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培养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摘 要: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它陶冶情操,更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中学音乐教育的审美要素分析入手,以中学音乐教育的学习领域为根据,分析中学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并对中学的审美教育进行展望。

关键词:音乐;

审美教育;

审美能力 Abstract:Music educatio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which helps students to develop their personality and cultivates sentiment , but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This article, starting with the analysis of aesthetic elements of middle school music education and based on the learning field of middle school music education, analyses the specific measures of cultivating aesthetic ability in middle school music teaching and prospect aesthetic education of the middle school.Key words:Music Aesthetic education Aesthetic ability 一、绪论 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此文件的出台又一次将美育推上了教育新高潮。国务院将美育课程范围解释为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艺术课程。其中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在美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审美能力的培养将成为音乐教育的重中之重。其目标是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在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教育的课程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就要求我们的中小学音乐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审美为核心,以审美体验为过程,将审美贯穿于音乐教育始终。

笔者在论文撰写前期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查阅,在中国知网中将“中学音乐教育”与“审美能力”相结合的文章仅有12篇。这些文章主要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对审美能力培养的探索,一种是从某一具体音乐教学领域来对审美能力的探索。本文从最新教育动态入手来分析中学音乐教育对审美能力的培养。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审美要素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是本文核心,是对中学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具体措施的分析;

而第三部分是对中学实施审美教育的展望。

二、中学音乐教育的审美要素分析 音乐教育之所以是一种审美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主要在于它的审美元素,不管是其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的环境和教师本身沉浸在美的氛围中。

1.音乐内容美 音乐内容是中学音乐教育实施的参照依据,以音乐教材和课外音乐补充内容的形式呈现出来。在中学音乐教材中,所有的作品都是从音乐历史长河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是人们精神和智慧的结晶。这些作品不管是欣赏作品还是表现作品,或者是创造作品,都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这些作为经典的音乐作品无不蕴含着旋律美、曲调美、节奏美、意境美、和声美、结构美、伴奏织体美、配器美等等。在演唱作品中还富含歌词的立意美和演唱语言的韵律美。这些都是音乐内容所蕴含的审美元素,音乐教师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音乐专业知识技能,对音乐内容所有审美元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将这种分析融入到音乐课堂中,帮助学生形成对音乐美的浓厚兴趣和对审美的渴望。

2.音乐教法美 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并非单一讲授模式。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提出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等多种学习方式,对应这些学习方式,教师的教法就显得非常的多样化。音乐学科区别于别的学科,它是情感的艺术,是时间的艺术。因此它的教法一般都是从情感体验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美。音乐又是实践的艺术,它以实践表现的形成呈现,在音乐课堂中教师会采用表现(演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等)形式来组织课堂。在这种表现行为中,教师的精湛技术和丰富情感会给学生美的享受,而学生的表现演出则更进一步深化审美体验,使其更自然地融入音乐之中。同时音乐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也会让音乐课堂绽放艺术之花。此外,教师还会运用实践活动、音乐游戏、情境创设、交流探讨、自主探索、综合艺术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从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鉴赏美的效率。

3.音乐教师美 音乐教师是音乐美的传播者,在长期形成的对音乐完美性的追求,也致使她们在言行举止等方面散发着审美元素。首先,音乐教师在仪态上是美的,仪表大方,服装美观,举止稳重,表情亲切,给学生以优美感。其次,音乐教师受音乐规律的影响一般语言都非常有韵律性,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容易使学生如沐春风。再者,音乐是一门饱含文化的艺术形式,一位合格的音乐教师不仅具备娴熟的音乐技能,还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姊妹艺术、人文科学等,这些内在的精神财富会外化为聪慧、自信的外在气质,给人一种气质美的感觉。总之,音乐教师本身就是美的化身,时刻给予学生美的引领。

4.音乐教学环境美 音乐教学环境有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之分。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上课的内容进行情境的设定,也就是创设相关的教学环境,如在墙上挂些著名音乐家的画像,各种艺术表演的照片,或者进行桌椅的摆放设计等等这些都是创设的环境美。除此以后教师还以运用语言、光线、色彩搭配、多媒体视频音频、香味喷剂等营造一种虚构的、通过想象获得的、丰富多彩的软件环境。这些环境的创设会帮助学生很快的融入到教学音乐之中,激发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愿望。

三、中学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中学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是一种对美的追求的教育。在中学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对音乐也有了一定的欣赏、表现、创造的能力,而且中学生的心理正处于一种完善阶段,对美好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渴求。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共分为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这些音乐的学习领域对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审美表现以及审美创造都有所提升,下面笔者将依次具体分析: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它通过音响的形式将五彩缤纷的音乐文化展现在众人面前。一首音乐作品不是写成乐谱就完成了音乐的全体过程,它必须通过演奏家的演奏和欣赏者的聆听后,在人们的心中形成美的感受才算是真正的完成。因此,在审美过程中,审美感知是审美能力培养的初始阶段,也是审美进行下去的基础和前提。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不管是欣赏课、表现课还是创造课都需要对音乐作品的聆听,而在聆听的过程中,学生会慢慢形成对审美对象——音乐本身的认识。如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力度的变化、和声的色彩、调性的变换等,在这些基本的音乐元素各自代表不同的音乐情绪,我们可从中感受到欢乐、悲伤、激动、热情、愤怒等多样的情绪(如小调代表忧伤情绪、大调代表明亮情绪等)。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对音乐的本体进行分析,带领学生形成音乐思维,并建立起音乐与情绪之间的相互对应和关联的感知概念,最终形成审美感知。

例如北京八中特级教师李存的《怒吼吧,黄河》一课,李老师就对其主题进行了分析(见谱例1),这里的弱起是三个大跳,从四度到六度到八度,最后再上行二度。李老师从音乐的本体大跳不断的加大中对比分析出音乐情绪的不断起伏,让学生体会到怒火火焰的高涨,从而让学生从根源和本源上获得审美的感知能力。

谱例1 2.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 在中学音乐课程标准中非常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提出运用各种形式参与音乐体验,以获得更为直接的审美体验。然而体验是非常抽象的,教师如果只是单纯的运用语言描述是很难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音乐体验中,一定要强调学生的参与。

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聆听的时候可以适当让学生以肢体律动、声势、哼唱、绘画、图形谱、自然音源、模拟乐器演奏等多样形式。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参与到音乐当中,成为音乐的一部分,并体验音乐的情绪变化。如某教师在上《梁祝》欣赏课的时候,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想象自己就是小提琴家,模拟小提琴进行表演,这样既把握住了音乐的走向,体会了音乐的音色,也体验了音乐的情绪。在演唱和演奏课上,教师则通过名音乐家音频视频、教师自身示范、同伴相互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获得体验。著名音乐家的演唱和演奏能够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而教师娴熟的示范也可以给学生美的听视享受,同伴之间的表演则更体现出同伴教育的可贵,从同伴的交流讨论中获得情感体验。而在创造课中,教师同样要注意对音乐的分析,运用循序渐进的形式,让学生在创造过程中体验旋律美、节奏美等音乐本体美和学会表达音乐的情绪美。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 音乐是非语义性的,它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就能够直接体验的,必须通过相关的音乐实践活动来进行。同时,音乐又是非具象性的艺术,它不像美术一样有固定参照物,它是凭空产生的。作曲家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运用音乐语言表现出来,学生需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来感受音乐,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就得到了锻炼。

在进行学生审美想象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音乐的特点决定了音乐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想象应该更多的进行鼓励,只要学生说的出他的正确理解都应该给与支持。如在某教师欣赏刘天华《空山鸟语》这首作品的时候,事先没有告诉同学没这首作品的名字,让学生们在聆听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想象给这首作品取一个名字,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很多同学都联想到了相关的鸟、大自然等内容,但是有位同学却取名为“捉鸡”。其他的同学听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哄堂大笑,但是教师却没有,她温柔的问这个同学他取名的理由。原来这位同学是从农村转学过来的,在他的过去熟悉的都是乡村景象,他觉得这首作品像老奶奶追鸡,一下飞到这,一下飞到那,老奶奶就是抓不着。这位同学说的非常的形象生动,完全是贴合音乐的,体现的是一种生活美。而这位老师做的非常好,她没有纠正这位同学,并且对他的这种想象给予支持,保护了这位同学的音乐审美想象。音乐是抽象的、是模糊的,我们音乐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想象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这个原则,鼓励学生进行多方位的审美想象。

4.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 审美理解保护对音乐的情感理解,对音乐的内容理解,对音乐背景的理解,对音乐的作品形式的理解、对音乐中的深刻内涵的理解等等。教师们在进行学生审美理解能力培养的时候一方面是要加强学生对音乐本体的认识,包括对基本乐理、基本技能的认识和理解;

另一方面还要加强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包括音乐作品与其同时代姊妹艺术的联系、与其同时代人文学科的联系,在深化音乐内容和社会意义之后,加深对作品美的理解和认识。

当然还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学时代,对学生的审美理解要更多的运用非陈述性语言,要多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在探索中锻炼学生的审美理解。如某老师在上三种演唱唱法的课上,他首先让学生听了张雨生的流行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民族演唱歌曲郭兰英的《我的祖国》以及美声演唱歌曲《夜后咏叹调》,该老师并不运用讲述的形式来介绍这些作品,而是以问题引领的形式,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最后形成对流行唱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的风格特征把握,并在相互交流中产生了更高层次的审美理解。

5.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 审美表现包括审美演唱、审美演奏和审美综合艺术表演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主要是培养学生在演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过程中能够自然地、有表情的进行表演。如在演唱过程中培养学生“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

在演奏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情绪来表现乐曲的速度、力度、音色、节奏等等;

在综合艺术表演方面,则要培养学习小音乐剧、小话剧、小戏剧的表演能力,将音乐孕育于综合表演形式之中。

在这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审美表现欲望,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参与,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正确的导向性评价;

表现的内容页应该循序渐进,难易合适,并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得到”的表现成功的体验,从而获得审美表现的愉悦感。

6.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 中学的创造领域主要包括音响探索、综合性创造活动、音乐创作等多方面,其形式主要都是即兴性的创作活动。这种即兴性创造不需要过多的排练,也具有较少的技术负担,形式比较多样,自由灵活,能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反应能力的训练,以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审美创造的作用。

在中学音乐创造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自身特点来培养审美创造能力。如让学生运用音乐模仿现实中的自然音源,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歌词接龙或旋律接龙,对现有歌曲进行节奏重组或者旋律改编,根据内容进行歌曲或乐曲创编等等。总之要避免一种死气沉沉的专业课的现象出现,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以自然轻松愉悦的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

四、中学实施审美教育的展望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实施审美教育的结果,而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培养中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加强美育教育大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音乐教育,改变以往教学方式,以兴趣为动力,实行课内外一体化,并将美育思想融入各个学科实行学科综合,从而最终实现学生审美能力全面提升。

1.兴趣培养——让学生获得审美愉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也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作为基本理念之一,可以说兴趣是学生坚持学习音乐的动力和先导,也是学生产生审美情感和体验的基础。在中学阶段,正是学生心智走向成熟的时期,他们的世界观、审美观、道德观也在此时期逐渐形成。因此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兴趣为引导,让学生获得审美愉悦。

如在进行古典音乐欣赏的时候,很多学生觉得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不感兴趣。而第五届优质课的胡萍老师《永远的莫扎特》一课,却选择用SHE的《不想长大》作为引导,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这首作品古典的原版产生好奇,从而在对比中听了莫扎特的《第四十一号交响曲》,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对著名古典音乐产生了兴趣,也发现了作品的美,并知道它美在何处,因何而美。其实再高深的音乐也是美的,学生之所以不喜欢是因为不了解,只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和激趣,就能唤起学生的兴趣,并在音乐中获得审美愉悦。

2.课内课外一体化——让学生沉浸审美熏陶 音乐课堂的审美提升不应该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就结束了,它应呈现出辐射的状态,即以一堂课为基点,在课外进行辐射,让课内外形成一体化,从而使学生生活在整个审美熏陶之中。

课内外一体化的形式就是将课堂实践活动进行延伸,在课外举行一些音乐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中体验音乐之美。而另一种形式就是将课堂内容进行延伸,让学生在课外也进行一定的审美熏陶。如笔者曾看到一节瑞士的音乐课,课的主题就是《什么是音乐?》,老师首先给出六段音乐,有交响乐的,有纯打击乐的,有钢琴的,有无调性的,有现代流行演唱的,还有夹杂着海鸥叫声和大海潮汐声的音响。老师问学生哪些是属于音乐?哪些不属于音乐?为什么?并总结出什么是音乐?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有的说纯打击乐不是音乐,因为它都是噪音;

有的说无调性音响不是音乐,因为听不懂;

有的是大海潮汐声不是音乐,因为没有音符只有自然音;

还有的说这六段都是音乐。大家都说出自己的理由,而且说的有道理。这时候下课铃响了,大家以为老师会揭晓答案,但是老师说她也不知道什么是音乐,这个问题同学们下课后可以自己再探索,下节课大家再将自己的结论呈现出来。结果下课以后同学们积极讨论交流,有的主动查阅资料,有的主动请教专业人士,有的咨询音乐爱好者等。笔者相信在课后很多学生肯定会去听大量的音乐,然后来寻找答案,哪怕最后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但是笔者相信这个过程让学生在课外依然沉浸在音乐之中,依然追寻着审美追求,依然受到审美的熏陶。

3.美育思想的学科渗透——让学生审美能力全面提升 审美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学生音乐技能的提高,还需要有很多外围的音乐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来支撑。所以笔者觉得在美育思想下实行学科综合是很好的途径。如北京三十五中现在在实行人文主题下的艺术综合教育,也就是以一个人文主题为核心,用其他学科来综合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以《黄河》为人文主义,将音乐学科的《黄河大合唱》《黄河协奏曲》等,《黄河》舞蹈作品,美术《黄河》作品,黄河的历史、黄河流域的地理、人文、衡量、黄河流域的动植物等等,所有的学科以音乐形式串联起来进行综合,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五、结论 21世纪是审美价值得以进一步发展的世纪,审美能力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以及教学环境都具有美的因素,时时刻刻都能为学生提供每的熏陶。在众多审美元素中教师可以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从而最终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曹理,缪裴言主编.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2] 曹理,章连启编著.中等学校音乐课教学选评【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版.[3] 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编.第一、二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将论文精选【M】.北京:人民音乐 出版社,2000年版.[4] 郁文武,谢嘉幸编著.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5] 缪裴言.音乐课程实施教学建议【J】.中国音乐教育,2000(03).[6] 李霜.中学音乐审美教育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D】.江西师范大学,2005.[7] 曹青.浅谈中学音乐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基本音乐审美能力【J】.黄河之声,2010(05).[8] 文蕾;曾皓.中学音乐教育是提高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J】.大众文艺,2009(02).[9] 王良化.浅谈中学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7(04).[10] 王旭蕾.浅议新课程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11).

第五篇:浅论中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论中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我泱泱中华,自古至今都是一个崇尚美的国度,中华民族,历来也都是一个崇尚美的族群。中国古代审美教育思想源于孔子的仁学审美教育观。孔子始终强调诗教对于培养“仁”的作用。他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有助于心灵的净化。孔子从一个教育家的角度强调了运用诗歌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在对人的教育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宋明清时期,在审美教育方面最有建树的人是王阳明和王夫之。

王阳明认为,“今教童子”,“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诗歌,以发其志意”,最终达到“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的教育目的(王阳明《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在这里,王阳明论述了在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引起儿童的感性活动以调理其性情,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结果,强调了诗歌教育在整个教育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王夫之也认为,教育必须“求适其情”,即教育必须陶冶性情。他提倡学《诗》:“《诗》教以荡涤其浊心,震其暮气”(王夫之《俟解》)。在王夫之看来,陶冶受教育者的性情,对受教育者进行审美教育,应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最佳手段是诗歌教育。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祖国壮丽的河山,秀美的景色,富饶的物产,灿烂的人文,这一切都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的主题、创作的源泉。从先秦《诗经》中先人们发出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千古咏唱,到大唐盛世“春城无处不飞花”的群芳竞秀、百代风流,诗人们品味着中华的音画山水,加入了自己浓浓的深情,酿造出了一首首足以让人陶醉千古的名篇佳句,启迪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弄潮世界竞风流!

而在我们现行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也都精选了许多这样的名篇佳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们无数的人,不都是吟咏着这些熟悉的句子慢慢长大,飞出家门搏击风雨的吗?吟咏着它们,我们从懵懂无知出落得成熟洒脱;吟咏着它们,我们从浮躁狭隘修为得安详宽和;吟咏着它们,我们找到了自己、认同了自我──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我们虽经沧桑却依然美丽的祖国!这些让人如痴如醉的佳句,像细雨,像春风,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我们受益无穷、收获多多!由此可见,古诗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功能,对于人心灵的启迪,情操的陶冶,思想的升华,都有着积极的教育价值,对人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然而,笔者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和认真广泛的了解,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处于第一线的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不重视古诗文教学、忽视古诗文教学的现象相当普遍、十分严重。

其表现之一:对古诗文教学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既不引导学生对古诗文(词)进行认真全面的理解学习,更不会利用古诗文(词)中所包蕴的丰富内涵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思想教育,以陶冶其性情、净化其心灵。更有甚者,仅一句“将古诗(词)会背诵会默写”了之!试想,这样的处理方式,会对学生起什么教育作用?

其表现之二:教师以抄写古诗文(词)的字词句的释义,甚至是诗(词)的意境答案为教学之常道;学生以能记熟、会背诵、能默写字词句释义和诗(词)的意境描述为学习之能法。结果是学生背的“熟练”,老师教的“轻松”,当然了,实际的教育效果则归于零。

在我国古代,尤其是以八股取士的科举考试时代,主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是排斥诗词学习的,并贬之为“杂学”。这就让我们很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现实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那些不重视古诗文(词)教学的行为,其实就是这种传统思想的遗留,实践证明是不科学的。这种做法应当为我们所不取。

笔者作为一名长期工作、生活在农村教育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了一些古诗文的教育教学方法,深切的感受到了在古诗文教学中,如果能够巧妙、恰当地利用其审美教育功能,则将会春风化雨般地启发学生的智慧,对他们的发展会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具体地说来,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饱含感情的朗诵古诗文,引领学生体验古诗文的韵律美。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及朗诵水平的提升,有赖于学生对阅读题材的美的体验和认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有当处于学习主体地位的学生体验到了阅读题材的美,他们才会自觉养成阅读的兴趣而乐于读,进而提升朗诵水平,进入学习的自由境界。中国的古诗词是一种最讲究平仄对仗韵律美的语言艺术。如果老师引领着学生,以饱含感情的语调去用心朗诵一首首充满着音乐美的古诗文的时候,相信所有的学生一定会被古诗词优美的韵律所折服,一定会爱上古诗词──这些中华文化中的精灵,爱上我们伟大祖国的音画山水、壮丽山河,使他们满怀自豪的去学习和生活。

假如,刚刚踏进校门不久的一年级的孩子们,在音乐声中,在老师轻柔和缓的声音的引导下,共同朗诵《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可以想象,这些美丽的语句就会像是春风和细雨,拂过并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他们是会很乐意的去听、去读,并会很快喜欢上语文课的。因为,在他们听来,这优美的韵律,太像是妈妈教给他们哼唱的童谣了!这样,我们所要追求的教育目标不就是水到渠成地实现了吗?

(二)轻松愉悦地欣赏古诗文,引领学生感知古诗文的意境美。

中小学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都是一些意境优美、深入浅出的优秀作品,有的甚至是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的佳作。我们对这些古诗词的教学处理,不应仅仅是让学生能够记住这些名篇佳句,而应当是让他们能够透过作品,在老师的引领指导下,欣赏到古诗文背后那令人陶醉和神往的美的意境,去感受伟大祖国那烟雨江南的风韵,长河落日的雄浑,高山流水的雅致,人面桃花的唱吟┈┈只有当我们的学生实实地体会、欣赏到了这些优美的意境,那么他们就会发自内心地爱上学习,爱上我们悠久的传统文化,爱上神州中华的山山水水!在我带领学生学习宋代大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一诗的时候,我用多媒体设备给孩子们播放了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并配上了一组次序展开的江南春来风光图片。在古筝浑厚的弹奏似波浪翻滚涌来、美丽的江南春景冲入眼帘的时候,孩子们的眼睛瞬间被点亮,所有同学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情齐声朗诵: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此情此景,惠崇大师所描绘的江南春江晓景就此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中。事后,一名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从来没有能像今天这样,通过一首诗就可跨越千年,理解了古人当时的心境!

同样的,当我们学习杜牧的《清明》时,如果我们能够带领着学习者真正感受了作者的心情,进入到那清明飞雨、杨柳如烟的意境中,怎能会不勾起大家淡淡的哀思,怎能会忘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样的千百年来为人传唱的奇文佳句呢?我想,我们这样的教学处理所起到的教育效果,恐怕是那些简单的让学生会背会写的方式所远不能比的吧?

(三)全面细致地理解古诗文,引领学生享受古诗文的思想美。

“文以载道,书以言志”。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思想的外现,闪耀着作者永不熄灭的思想光芒,古诗词也不例外。

每一首优秀的古诗词,字里行间都奔流着作者真实的情感和思想。他们或浪漫夸张、豪迈奔放,或求真务实、疾世愤俗,或寄情山水、闲云野鹤,或金戈铁马、大漠雄关!所有的这一切都表达了先贤大家们对世对事对人对物的真实感受及他们的喜怒哀乐;所有的这一切就像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无处不闪烁着他们永恒的思想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年之前的怒斥,是诗圣对富者的挞伐,是对贫者的同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穿越时空的咏唱,是孟郊对父母的感恩,是对后人的垂训!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吟哦声里,我们感受到了陶渊明远离世俗、与世无争的境界;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气概中,我们体味出了苏东坡洞明兴替、世事沧桑的感伤!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了这些先贤大家们的思想,享受到了色彩缤纷的思想美,他们就会更深一层地理解古诗文,理解作者的思想,就可以穿越时空与这些千百年前的先贤大家们进行心灵的对话,接受思想上的洗礼,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和对人对事对社会的认识水平!

综合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小学的古诗文教学中,如果我们善于并能够利用其中的丰富内容进行审美教育,并主动的将审美教育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反过来作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本身,那么我们就能够真正实现古诗文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以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来育人树人,我们每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下载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浅谈对音乐教育理念的认识一、 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蹲下来,同孩子一起看世界。”我个人认为,音乐教育工作应该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

    《中小学音乐教育》读书笔记

    《中小学音乐教育》读书笔记 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潘虹 闲暇之余,我有幸阅读了《中小学音乐教育》这本杂志,整本书既有理论深度,又是能指导教改实践的教育刊物,对我在以后的教学实......

    《中小学音乐教育》读后感

    《中小学音乐教育》读后感 《中小学音乐教育》读后感 暑期所读的是由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一本音乐类专业极强的杂志。这本杂志我征订多年,暑假期间就其对我工作上的帮助罗......

    《中小学音乐教育》读后感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一本综合性的音乐期刊,它包括音乐理论、音乐作品、音乐教育、学术交流等等丰富的内容;同时信息量大,交流面广,其中的文章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也对我......

    《中小学音乐教育》读书笔记

    鲍七小学 戴晓和这个很荣幸的参加了领雁工程中小学教师培训,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有很多深刻的体会。而我今天要写的读后感,就是在培训上推荐的一本书——《中小学音乐教育》,......

    中小学音乐教育(五篇)

    中小学音乐教育 中小学音乐教育 The Education of Music本刊是国内创刊最早,专门为音乐教育事业服务的,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音乐期刊。为广大师生设立了"音教畅想"、"创意课堂"......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浅谈对音乐教育理念的认识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蹲下来,同孩子一起看世界。”我个人认为,音乐教育工作应该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音乐课,创造......

    中小学审美教育的作用和方法

    中小学审美教育的作用和方法 秭归县屈原镇新滩初级中学 谭国发 余先伟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或美感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对象传授美的知识,从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美的情操,形成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