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我区基层维稳第一道防线的研究(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3 18:50: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构建我区基层维稳第一道防线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构建我区基层维稳第一道防线的研究》。

第一篇:关于构建我区基层维稳第一道防线的研究

关于构建我区基层维稳第一道防线的研究

(纳溪区司法局 胡大会)

稳定事关改革与发展大局,构建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人民内部矛盾调和的必然要求。当前,对于人民内部矛盾的处理,主要有五种手段:一是行政手段,对某些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运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行政处罚;二是经济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和杠杆功能作用,调整在经济发展、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矛盾纠纷;三是政策手段,对那些有倾向性的社会矛盾,运用党的政策进行调整;四是法律手段,包括诉讼手段和非诉讼手段;五是人民调解手段。这五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担负起了我们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途径,分析这五种手段在实践中运用的数量和广泛性,人民调解是最基本和运用最多的手段。人民调解作为维护基层社会政治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以调解说服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是社会自我调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内在要求和有效机制,对改善人际关系,推动社会自律,发展民主文明均起到积极的作用。纵观世界各国,我国是唯一将人民调解制度纳入法律范畴的国家,为此,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被欧美国家誉为“东方经验”。在当前新形势政,社会矛盾和民间纠纷各色各样,纷繁复杂,已从单一性发展到多样性,诱发不稳定因素从单一化发展到多样化,区司法局作为全区人民调解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机关,就如何构建我区基层维稳的第一道防线,结合实际,分别就调解工作的组织建设,人员素质提高和

第 1 页

发挥预防化解功能作用进行了调查实践。现状:我区现有各级各类调委会284个(设立镇级人民调解庭5个),其中镇(街道)调委会13个,村民调委会238个(下设村民调解小组1845个),社区调委会19个,居民调委会3个,企业调委会11个。

一.强化调解网络建设,构筑大调解格局

调解网络的健全和完善,是搞好人民调解工作,夯实第一道防线的基础。我区现有各级各类调委会284个(设立镇级人民调解庭5个),其中镇(街道)调委会13个,村民调委会238个(下设村民调解小组1845个),社区调委会19个,居民调委会3个,企业调委会11个。因此,在加强调解组织建设上,一是在巩固现有的镇、村、社三级调解网络的基础上,发展“镇、村、社、户”四级调解网络。重新组建和完善“十户调解员”,培植“矛盾纠纷信息员”,真正做到“小纠纷不出户、一般纠纷不出社、大纠纷不出村、疑难矛盾纠纷不出镇”,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纠纷解决在萌芽阶段。二是从不同局面建立各类调委会,村与村之间、镇与镇之间,镇与街之间及城乡结合部,“三不管”地区建立联合调委会,在集贸市场建立市场调委会,在激动人口聚居地建立流动人口调委会,构筑“纵到底,模到边”的人民调解大网络。同时,调解组织要从村(居)委会向生活小区、向企业、向新兴行业,向民营经济,向全社会发展,大力在各种经济组织、经济开发区、外来人口移民聚居区以及面向社会服务的各种行业中建立适应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自律机制需要的各种调解机构,使调解组织 盖社会的方方面面,形成大调解格局,消灭调解死角。

第 2 页

三是积极推进标准化调委会建设,努力实现“四个落实”和“四个统一”,即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工作落实、报酬落实和统一工作印章、统一工作规章、统一文书格式、统一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调解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是保证组织落实和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对此,适应完善和健全矛盾纠纷登记制度、学习制度、回访制度、工作责任制度、纠纷排查制度和民情报告等六项基本制度。特别是民情报告制度的建立,能及时向党政领导反映社情民意,了解社会动态,为党委政府正确决策提供可靠详实的第一手依据。四是加快人民调解庭的建设,从目前,我区已经在大渡口、渠坝、护国、龙车、新乐、丰乐6个镇已建立的人民调解庭来看,调处化解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成效更明显,效果更突出。实践证明,人民调解庭作为更加规范,要求更高的调解组织形式,是新形势对调解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对于保证调解协议的民事合同性质,提高调解工作的社会公信力有着重要作用。五是加强党委、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领导,区上成立人民调解工作领导组,每年与各镇、街道签定《人民调解工作责任书》,列入目标考核进行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转发《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成为新形势下解决基层矛盾纠纷坚实可靠的“第一道防线”,形成长效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二.加强业务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调解队伍

第 3 页

我区现有调解干部和调解人员2677人,其中镇(街道)调解干部36人,村级调解人员714人,社区调解人员57人,居民调解人员3人,企业调解人员22人,村民调解小组人员1845人。在2677名调解人员中,党员310人,共青团415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09人,高中文化程度904人,初中文化1130人,其他334人。上述数据表明,低文化程度人数占总人数64.5%,文化程度的偏低导致了调解人员业务素质和调解技能的低下,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调解工作的发展,因此,要整合社会力量,把为人公道,联系群众,热心调解工作,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的人员通过选举聘用选拔到调解工作岗位,优化调解队伍,并多渠道、多层次地加强业务培训工作,促进调解队伍的知识化,年轻化,提高调解队伍整体素质。一是以市、区两级司法行政机关为主要培训基地,对调委会委员进行培训;二是区司法局派人到场指导,由各镇、街道负责村(社区)调委会主任和业务骨干的培训;三是通过区委党校培训村级干部和镇、街道开会时采取以会代训方式,组织学习党的政策,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四是采取订购业务用书,书面培训的方式,每年每个调委会至少作订一册《人民调解》书刊;此外,适当时组织观摩法庭审判、仲裁活动以及典型调解事例,使每个调解人员每年至少接受2次以上的业务培训,以此提高调解专业水平,掌握现代调解工作新方法及技能,增强调解工作的信心。

三.更新观念添措施,调防结合重排查

第 4 页

人民调解工作在贯彻执行“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多种手段,协同作战”方针的实践中,随着社会体制的变革,自然带来了人民内部矛盾的悄然变化,仅仅局限于过云那套旧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在全社会都关注如何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大环境,大气候下,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要使人民调解工作有新的突破和发展,构筑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的第一道防线,就必须结合实际,在工作方法上增添措施,在化解矛盾上重排查,探索一条防止矛盾纠纷激化的新路子。

根据创各镇调研统计和资料显示,我区近三年的矛盾纠纷调处情况分别为:2002年调处2604件,其中防止民间纠纷31起自杀4起4人,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13件15人,制止群众性械斗2起21人,防止群体上访9件400余人;2003年调处1900件,其中防止非正常死亡5起6人,防止民转刑案件20件27人,制止群众性械斗2起43人,防止群体性上访13件1000余人;2004年调处1426件,其中防止非正常死亡17起17人,防止民转型案件23起29人,制止群众性械斗8起197人,防止群体性上访33件700余人;2005年1-5月调处515件,其中防止非正常死亡3起3人,防止民转刑案件3起7人,制止群众性械斗5起100人,防止群体性上访8件350余人。针对这些矛盾纠纷发生的原因,规律和过程,结合在实践中积累的化解矛盾的措施,应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抓规律,搞好矛盾纠纷可能激化的预测

第 5 页

矛盾纠纷一般有一个潜伏、萌芽、形成甚至激化的发展过程,认真研究就能揭示其本质规律,进而采取对策,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和事端的始发阶段。预测激化主要是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推断矛盾纠纷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趋势,掌握各种矛盾在什么时令、什么区域以及何种人容易发生和激化,做好超前防范,避免激化,根据对不同类型矛盾纠纷的质变规律分析,把握易激化纠纷的特征和种类有的放失地进行化解。例如:农村中争占宅基地、祖坟、土地、山林的纠纷,由于涉及家族全体人员的“利益”,因而往往易转化为群众性聚众持械斗殴,赡养纠纷往往易导致老人含屈绝世;名誉权矛盾纠纷易引起受侵害人以死白;而性情暴躁的青壮年之间的矛盾纠纷易引起打架伤害等等。这就要求调解组织对不同类型的易激化纠纷必须有充分的估价和高度的警觉,既要随时掌握其发展变化的情况,又要预料到后果的严重性,继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

(二)抓苗头,织经信息网络。

矛盾纠纷激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实践证明,要想把防激化工作做得卓有成效,必须建立预防矛盾纠纷激化的严密防线,形成耳聪目明,快速反应的调解信息网络。就我区目前形势分析,除建立和完善“镇、村、社、户”四级调解防范网络外,还应设立矛盾纠纷信息员,在城镇周边地区、土地征用拆迁开发地段、易发生群体性事件地区设立数量不等的信息员,扩大防激化的工作视野,及时收集矛盾纠纷信息,及时掌握社情民意,使矛盾纠纷信息员成为矛盾纠纷的“哨兵”和“耳目”,遇有激化或群体

第 6 页

性上访、闹事等,便及时准确地制定预案和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的措施,捕捉不安定因素的信息,从而在防激化工作上占据主动地位。如在1999年至2001年间,泸州市纳溪区的大渡、新乐两镇在集镇建设征地、房屋拆迁和公路补偿等问题上,由于群众不理解,个别人挑动不明真象的群众,先后几次在即将组织大规模人员到省、市上访并阻扰工程建设之际,针对情况,实事求是,制定预案,有效地防止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截止去年,我区各基层司法所就建立矛盾纠纷信息员657名,在防激化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我区去年为例,全年防止的41起突发型濒于激化的矛盾纠纷中,由于矛盾纠纷信息员的建立,使得信息网络灵通而得到及时防止的就有29起,占71%。

(三)抓重点,完善和坚持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坚持排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矛盾激化,特别是解决隐伏型纠纷激化的有效措施,由于这类隐伏型矛盾纠纷没有在萌芽阶段察觉,因此,隐患和影响大,其具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其潜在的激化因素和激化征兆需要通过坚持日常的工作排查和完善相关督促制度来掌握,从而把这类矛盾纠纷有效地臵于调解组织的控制之下。从止前工作实践来看,应急需建立和完善以下五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并长期坚持。一是建立矛盾纠纷管辖责任制,对每次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分类佃理,法律有明确规定的,依照规定由主管部门解决;对法律没有规定的,根据性质明确主管部门解决;对涉及几个部门的复合型矛盾纠纷,由牵头部门解决;对发现的违纪案件,由纪检监察部门立

第 7 页

案查处;对发现的犯罪线索,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二是实行领导责任制,对筛选出来的重点难点纠纷,根据难易程度由镇领导包案负责,司法行政机关派人协助,限期解决;三是建立纠纷移交挂帐督办制,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由司法所根据管辖责任制移交有关部门,限期解决,催要结果,对重点纠纷,实行挂帐督办,与年母目标考核挂钩;四是实行重大矛盾纠纷报告制度,对相关部门解决,做好督察反馈工作;五是建立造成矛盾纠纷激化责任制追究制,对因排查、解决问题工作不力造成群体性事件或矛盾激化的,依照程序追究相关人员责任。通过长期坚持和对上述五项制度的建立完善,力求做到“四个底数清”:即对易发生矛盾纠纷的重点户、重点人底数清;对易激化的矛盾纠纷类型和主要环节底数清;对失足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底数清;对已发生矛盾纠纷的调解处臵情况底数清。这样,一旦发现矛盾纠纷激化现象,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化险为夷。另外,在排查过程中,还可采取边排查边调处的方法,使矛盾纠纷及时得到时解决,消除隐患。

综上,人民调解作为维护基层社会政治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在调处和预防矛盾纠纷激化工作中,探索一条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发展的路子,构建一道防激化的坚定屏障,对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稳定生产生活秩序,保障社会稳定,促进各项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都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总之,人民调解之路任重道远,只有在机制和方法上进一步探索和发展,在理论上进一步

第 8 页

完善和提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充分发挥人民调解预防和化解的功能作用,构建基层维稳的第一道防线。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日

第 9 页

第二篇:做好人民调解工作 牢筑基层维稳防线

做好人民调解工作 牢筑基层维稳防线

直属司法所 蓝雄剑

作为基层司法行政部门,如何发挥好人民调解在基层维稳工作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夯实社会稳定的根基,是现阶段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近两年来,县司法局立足县情实际,不断创新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方法,积极推进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及时有效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促进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东华街道为例,今年截止到4月份,调解组织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92起,调解成功率达100%,并切实监督履行到位,没有发生一起集体上访事件,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1.25%,没有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

一、人民调解对减少信访案件的作用

随着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转型步伐的加快,难免地会经常触及老百姓内部深层次的利益问题,从而引发各类矛盾。仅我县东华街道去年一年由于征地拆迁所引发的纠纷就达到263件,但在我县司法局基层司法所和村级人民调解组织的共同努力下,这两百多件征地纠纷案件全部调处成功,协议履行率也达到了100%。由征地拆迁引发的信访案件近两年来的发生率为零。这对修复社会关系、增加和谐因素起到了独特而关键的作用。

人民调解是一项植根于“息诉止讼”的中国传统文化而由人民大众独创的化解矛盾、消除纠纷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具有扎根基层、分布广泛、灵活便捷、不伤和气等特点,在解决纠纷中具有独特的、其他纠纷解决方式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自从我县推行大调解工作模式以来,不到两年的时间,我县信访案件显著减少,法院的民商事案件和行政非诉案件的收案数也大幅度降低,龙游县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案件更是从2010年的2028件骤减到2011年的 1569件,这在前几年执行案件数量连年成倍攀升的形势下是不可想象的!今年法院执行案件截止到当前仅为500余件,仅相当于2007年的水平。可以毫不掩饰地讲,这与我们近两年来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大调解工作的成效是密不可分的,人民调解是基层维稳当之无愧的“第一道防线”。在村居基层健全调解组织,加强对矛盾纠纷的排查、信息预警和调处化解,才是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与社会和谐稳定的治本之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更应把调解工作最大限度地延伸到基层,发挥其预防和减少民间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独特作用,这尤为重要。曾有一位接受完调解的村民这样说道:“我和邻家因宅基地发生纠纷已经十几年了,吵也吵过,架也打过,几年前还因为把人打伤受过刑事处罚,但从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两家依然是你盖房我挡,我种树你砍,在这十几年里我找了土管所、派出所、信访局、法院等好几个单位不下几十趟,大多推来推去,有的部门都还没等我把话讲完就叫我出去,简直把人都跑疯了。今天调解结束了,才消除了我的一块心病,我太感谢司法所了!”也有当事人评价我们的工作说“司法所的人懂法、讲话很在理,街道司法所的干部一趟一趟地到我们家里来,耐心地给我们讲道理,讲法律,劝我们不要动不动就上访,动不动就起诉,我们是农民,没文化,有时候讲一遍两遍我们还听不进去,听不懂,他们都很耐心的,这在别的单位是没有的,我很满意!”

二、人民调解对防止“民转刑”案件发生的作用

“民转刑”案件实际上是因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矛盾纠纷因未及时有效地得到妥善处理而逐渐演变成的刑事案件。民事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往往都存在一个从产生纠纷到伤害的过程。当事人起初并不会有以伤害他人为目的的故意,但随着冲突的一点点不断升级,双方当事人情绪往往容易失控,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事件。我县东华街道瑶山村因为原淳安县新安乡移民于此,民情关系相对复杂,这类民事纠纷常有发生。如该村村民金某和江某长期积怨,常有肢体冲突,多年前更有两家因冲突问题引起刑事案件,导致江某被判缓刑。今年春节以来,两家又因道路问题使历史积怨进一步深化,肢体冲突使得两家都有不同程度受伤,街道综治中心、司法所、东华警务室连续数日不断抽调干警到冲突现场调查取证,了解纠纷案件具体情况。经过2个多月的不断努力,使得纠纷案件的调处一点点取得突破,最终使得两家握手言和,多年来的恩怨终被化解。

东华司法所成立以来,为了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发生,在县司法局的指导下,采取了四种方法,以实现对“民转刑”案件发生的有效预防。一是主动排查,将矛盾纠纷控制在萌芽状态。建立了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全面的排查,并建立台账,随时掌握有关重点人员(如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老上访户、吸毒人员、无业闲散青年等)的思想动态,时刻关注,闻风而动,果断处理。每月进行一次矛盾纠纷大排查,重大节日期间、重要活动期间和“两会”期间也进行全面的大排查。二是积极、高效、高质调处,尽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民事范畴,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的发生。“民转刑”案件的起因很多都是来自于长期以来累积的的一般民事纠纷。因此,要从根本上减少“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关健还在于减少一般民事纠纷的遗留问题,需要我们基层司法行政干部积极、高效、高质地调处,不留下任何隐患。三是及时回访,监督履行。双方当事人自愿签订调解协议后,基层司法行政干部或村级人民调解员应及时回访,进一步督促双方尽快履行协议,防止在履约过程中双方再起冲突,导致纠纷激化。四是创新工作方法,要进一步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健康稳步发展,有效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必须整合各种有利的司法行政资源,如抽调机关干部、法律援助人员、司法所长、律师和法律工作者深入村(社区)进行指导和协助,村村聘请法律顾问,重大事件如村两委换届选举由法律见证人在场,诸此等等。

三、人民调解工作目前存在的困难

首先是当前司法所干部队伍不够强大,专业的、经验丰富的调解干部人数较少,村级人民调解员业务素质不高,工作压力较重。加之过去民间纠纷的类型性质相对集中,纠纷情节较为简单,而当前的纠纷往往较为复杂,类型多样,邻里家庭、经济领域、城市建设、劳动争议等多有涉及,因此调解过程中那种讲讲情、说说理、消消气的方式和手段已不能很好地起到调处效果。针对这些纠纷,除必要的说情说理外,更多的需要运用法律、政策的手段予以调处,这就需要基层人民调解员具备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需要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政策有较多的了解。因此,传统的“老娘舅”的调解手段已经很难适应,许多地方出现的矛盾激化、民转刑案件增加以及调处过的纠纷出现反复其原因正在于此。当前为数不少的村级调解员在调处以后不能将调处案件制作案卷的原因也与此相关。

调解资金依然缺乏,这是制约人民调解工作更好地发挥其基层维稳重要作用的瓶颈。虽然“以奖代补”政策在保障人民调解工作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依然缺乏足够的物质保障,并未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国家应拨出更多的专项资金以保障人民调解的正常、健康、稳步发展。

总之,作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职能作用,积极做好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努力排解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保护人民群众参与发展的积极性,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围绕热点、难点问题,积极预防、及时调解影响社会稳定的多发性、群众性、易激化纠纷和矛盾,全力为开创我县发展和建设的新局面服务。

第三篇:司法局筑牢维稳防线

故城县司法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筑牢维稳防线

2014年,故城县司法局紧紧围绕故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等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为“平安故城”、“和谐故城”、“法治故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深化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县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各个宣传节点,深入开展系列专项普法活动。以“法律八进”活动为载体,抓住“3.8”妇女维权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综治宣传月”、“6.5”世界环境日、“6.25”全国土地日、“12.4”宪法日等节点,协调配合各相关部门,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全年共印发宣传资料3万余册,宣传品6千份,接待咨询2万余人次。二是积极开展“法律八进”、“法制八建”创建活动。全县有16个村(单位、企业、学校)被列为市级民主示范村(单位、企业、学校),坊庄乡堤口村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三是抓好重点人群普法。以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农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为重点,因人而异,制定普法方案,以适应不同人群特点,确保收到实实在在的普法效果。四是以“个十百”工程为牵引,营造法治文化氛围。在各乡镇全力打造普法一条街,在龙湖公园打造“百米法治文化长廊”等亮点工程。会同公、检、法等部门在县电视台开辟《法治故城》新栏目,对全县公民进行形象、生动和直观的法治宣传教育。同时,法治文化墙,社区法律图书室走进居民日常生活。五是不断创新法制宣传形式。每月面向全县定期发送具有较强警示和提示性的普法短信1500余条。加强对普法QQ群平台的建设。开通故城县司法局网站、微博,利用电子显示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扩大普法覆盖面。

二、加大人民调解力度,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坚持预警在先、控制在先、调解在先的原则,认真开展民间纠纷排查调处百日专项活动。全县各级民调组织共排查民间矛盾纠纷2028件,调解1991件,调处率100%、成功率98%,没有发生因纠纷化解不利而造成群众进京、赴省、到市上访的重大事件和民转刑事件。实行预警预报、接访调解、专线电话、律师服务联动制度,延伸调解网络触角,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认真梳理和调处。建立医疗、交通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积极探索物业纠纷调解新途径。

三、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管理,提升管控质量。一是实行动态监管跟踪管理,由单纯的“人防”转变为“人防”、“技防”相结合。二是实时教育,确保矫正人员思想稳定。县局对全县社区矫正人员每月组织一次集中学习,10月份,组织51名矫正人员到衡水市社区矫正集中教育培训中心进行了为期3天的集中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因人施教、注重实效、创新矫正方式,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四是采取多元化、人性化管理,用情感拉近与矫正对象的距离。如司法局干警和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特殊的篮球友谊赛、到龙湖公园进行公益教育劳动等。社区矫正人员思想转变很大,效果良好。

四、落实安置帮教工作措施,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一是健全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该局坚持“以帮教为手段,以安置为重点,以稳定为目标”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跟踪帮教制度,鉴订帮教协议,及时帮助解决其困难。二是做好刑释人员接受建档工作。2014年,共接收刑释人员189名。根据刑释人员犯罪不同情况、不同原因进行了分类,并逐人逐类建立帮教档案。三是做好服刑人员核实工作,进一步加强服刑人员的衔接管理。

五、发挥法律服务职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一是打造全市一流的综合法律服务中心。整合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司法鉴定、律师等法律服务资源,以“12348法律服务热线”为依托,形成了以“综合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的法律服务市场,为全县群众提供综合性、窗口化、一站式法律服务。2014年共解答咨询电话和接待群众来访872人次,分流到各法律服务所、律师服务所、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180件,调解矛盾纠纷162件,通过引导群众依法诉讼,避免因土地征用、干群关系等引起的上访事件5起。二是全面推进村居法律顾问工作。以执业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以及法律援助律师为主体,司法行政系统全员参与,在全县538个村全部设立了法律顾问,实现了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县城46个小区居委会全部与法律服务人员签订了法律顾问合同,及时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河北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报道。三是组团开展法律服务工作。从律师所、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及县局抽调15人组成专业法律服务团深入到乡镇、企业、学校开展法律服务活动,满足社会法律服务需求,畅通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渠道。四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切实做到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借助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法律援助宣传力度。在全县共设立29个法律援助工作站,逐步实现法律援助的全覆盖。强化法律援助便民主题实践活动,开辟绿色通道,适当从宽掌握经济困难标准,降低受援门槛,提高受援面。全年共办理法援案件331件,代书241份,接待来电来访咨询2200余人次,为当事人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600余万元。五是扩大公证便民服务范围和效果。健全“公证联络员制度”,开通公证预约上门服务,让人民群众感知公信力的存在,提高了公证处的整体形象,促进了公证业务深入开展。全年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3432件,其中涉外2725件,国内707件,居全市第一。六是加强司法鉴定机构管理。健全司法鉴定机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组织培训、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努力提高司法鉴定人的综合素质。全年共办理各类鉴定45件,没有发生信访、投诉和来访案件。

第四篇:对加强我区基层信访维稳工作的建议

对加强我区基层信访维稳工作的建议

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我区信访维稳形势产生了新的变化,归纳起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越级性集访。现在越级性集访成为常态,上访的群众不相信基层政府,动不动就通过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造势施压,造成到市、赴省、进京集访大量增加。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区就出现8名供销社伤残军人进京上访事件。

2、群体性联动。在我区可能参与全国性群体联动的有战退军人,军转干部和志愿兵。可能参与全省联动的有原民办教师、农村电影放映员、伤残军人、退役工程兵等,因征地拆迁、控违拆违、土地款分配等引发的矛盾区内也有联动迹象。如今年10月甘露寺社区和落路口社区就有人参与全国性联动,进京上访反映退役军人待遇问题。

3、过激性集访。一些涉稳群体在事情闹大才能解决问题的恶性心里支配下,上访时往往采取穿状衣、打横幅、游行、静坐、跪访、围堵机关大门、堵路、堵桥、抬尸等对抗行为、过激行为,增加了问题处置的难度。如去年护城乡就出现过因拆违引起的到市政府抬尸闹事的事件。

4、极端性恐吓。在个人利益受到影响或对政府工作表示不满时,个别人就采取自卫性抗争、自残性抗争、报复性攻击的

行为,如南坪岗乡就发生过越级上访者因拆违多次喝药自残的事件。

社会转型期的信访维稳工作的新变化,对我们提出了工作的新要求,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我区基层信访维稳工作。

一、加强基层网络建设。目前,我们建立了两支情报信息员队伍。一支是专职信息员队伍,一支是义务信息员队伍。专职信息员队伍是由村(居)治调主任和维稳成员单位的专干组成,义务信息员队伍是在基层党员、组长、老干部、社保员、低保员、楼栋长等广大居民中选聘出来的。调动信息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对于维稳工作非常重要,我们需要从政治上、经济上采取一些相关的措施,予以激励。

二、加强矛盾化解。一是积极推广“村(居)为主”的基层维稳工作模式。在排查调处、信息预警、教育稳控、应急处突、接返劝返、法制宣传、奖惩兑现等方面以村(居)为主,实现工作重心下移,管理关口前移;二是建立联调机制。在处理一些重大矛盾纠纷时,如土地征用、拆迁安置、环境污染、拆违控违等必须实行上下联调,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参与,有必要的话,还要邀请律师、专家到现场做相关的法律解答,在处理一些跨区域的矛盾时,还必须实行左右联调。在处理矛盾纠纷时,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文化等手段,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调解机制的作用,实行“三调联动”。

三、加强现场处置力度。群体性事件或突发性事件一旦发生,基层组织应做到:及时赶往现场并报告;“一把手”必须在第一时间到“第一现场”,控制好现场,做到“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可解不可结”;用亲情、感情、热情去感染、说服当事人,做好疏导工作。

四、改进接访工作。由于诉求群体反映的涉及政策问题的处理,光凭乡镇、街道根本无法解决。我们建议区联席办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有关部门,应积极参与到接访工作中来。建议区委、区政府建设接访大厅,方便解决群众诉求而不影响政府的正常工作。

五、强化司法所调解职能。基层司法调解能迅速有效地解决群众的诉求,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是一个地方维稳的重要关键。乡镇、街道司法所的力量配备需充实,调解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第五篇:构建“四员”工作机制强化基层维稳责任

构建“四员”工作机制强化基层维稳责任

——关于做好新形势下乡村维稳工作的思考

长期以来,镇村干部作为乡村维稳工作中的一支基础力量,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出了贡献。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社会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不稳定因素日渐增多,维稳工作呈现出矛盾主体多元化、矛盾复杂化等新特点,社会稳定压力日趋变大。这就要求镇村干部必须充分发挥其身处基层和一线的优势,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减压器”的作用。笔者认为,镇村干部在维稳工作中应主动当好“四员”(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治安员),及时发现、化解矛盾和冲突,维护一方和谐稳定。

一、当前乡村维稳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当前我县经济加快发展,城乡面貌不断改观,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同时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因经济体制、利益分配、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带来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基层维稳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一是农民利益诉求增多。因道路工程建设、集镇(包括新农村)建设、农田水利等公益事业建设,征地补偿、拆迁安置、土地重新分配等一系列问题产生。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之间利益分配上的矛盾与纠纷。二是农民精神生活匮乏。随着农村物质生活的提升,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奇缺,已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从而导致一些赌博活动在农村重新抬头,甚至为邪教滋生提供了空间。三是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差。有些乡镇驻村干部、村干部工作作风飘浮,群众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少数村干部为官不廉,不能摆正义和利的关系,只

顾个人小家利益,无暇顾及群众共同致富。有些干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少数村财务公开不规范、不彻底,甚至流于形式,引发群众上访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

二、构建“四员”机制的现实意义

让镇村干部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当好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和治安员,构建“四员”工作机制,至少可以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信访维稳问题。一是解决群众不理解的问题。通过宣传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温暖;通过宣传国情、省情、市情,特别讲清孝昌的县情,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分析对比孝昌目前与其他县市的差距,尤其是经济实力、财力等方面的现实困难,消除老百姓对地方有关政策理解上的误区,以赢得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支持。二是解决群众不守法的问题。当前许多群众在解决涉及自身利益方面的问题上“信访不信法”,存在“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思想,分析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现行体制造成的,另一方面就是群众的法制观念淡薄所致。通过广泛宣传《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国家信访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依法依规表达利益诉求的自觉性。三是解决政情反应迟钝的问题。通过构建“四员”机制,落实定期排查制度,镇村干部可以提前发现矛盾苗头,提出解决方案,并及时上报乡镇和县级党委政府,做到有备无患;同时镇村干部工作在一线,天天与老百姓打交道,通过落实镇村干部信访维稳责任,可在第一时间排解调处矛盾纠纷。四是解决干部作风不实的问题。当前,极少数干部仍习惯于计划经济那一套,思维陈旧,素质不高,学风不浓,玩风太盛,不善于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办事粗糙,处事不公,面对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知所措,很

多群众有怨气,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通过落实“四员”机制,身肩一份责任,可以有效促使镇村干部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既增进干群关系,又锤炼干部作风。

三、构建“四员”机制的对策与思考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镇村干部作为农村基层组织的带头人,在维稳工作中要主动当好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治安员。

(一)努力当好宣传员,大力宣传法律法规。镇村干部要多种渠道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干部的法律素质和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一是要做学法知法懂法的明白人。镇村干部要自觉学习维稳工作有关法律法规,彻底消除“长官意志”,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社会矛盾,坚决克服执法不公、滥用职权等现象,千方百计避免因工作失误引起群众不满。二是要定期组织学习培训。定期组织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开展《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选举法》、《土地法》、《信访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知识讲座,努力增强村干部法律意识。三是广泛开展普法宣传。采取送法上门,面对面交流的形式,邀请县乡法律服务人员走村入户,深入农户家中或利用农村集市时间开展法律咨询,解答农民提出的相关问题,引导群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逐步把处理农村社会矛盾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同时通过举办讲座、图片展、影像放映等形式,开展平安法治宣传教育,发放平安法治宣传材料,努力使法律知识深入人心。

(二)努力当好信息员,及时排查矛盾纠纷。镇村干部处在工作第一线,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矛盾苗头并及时上报。一是搞好经常性排查。对一般性、多发性矛盾纠纷,乡镇驻村干部、村干部应坚持条块结合、定期不定期结合,实行全方位排查,保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全面细致、不留死角。二是搞好重点排查。针对重大节假日和敏感时期矛盾易发的特点,集中力量开展排查,主要查重点人员、重点部位、重点物品,努力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三是搞好联合排查。对劳资纠纷、土地征用、征地补偿、邻里纠纷等问题,村干部应联合开展排查,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避免引发矛盾和问题。对各种动态性、苗头性的矛盾纠纷及时上报、汇总、分析,始终掌握工作主动权。村“两委”要定期召开协调会,对排查出的问题逐个进行讨论分析,提出处理意见,按照分工限期办理。

(三)努力当好调解员,及时调处矛盾纠纷。镇村干部要积极调处本辖区矛盾纠纷,尽量把各种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是完善调处机制。按照“科学、实在、配套、管用”的原则,以责任制为总抓手,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定期排查调处等工作制度,做到用制度规范工作,用制度促进工作,实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妥善化解矛盾。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坚持“宜疏不宜堵,宜顺不宜激,宜解不宜结”的原则,多做教育疏导工作。对具有倾向性的问题,要及时把工作做到人、做到户,防患于未然。对已经出现的矛盾纠纷,要主动化解,既不能回避矛盾,又要注意政策和方法,防止矛盾激化。三是明确工作责任。为保障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正常运作,村“两委”应每半月进行一次排查,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采取包案调解,对群众反映的热点,可能引发较大治安问题或群体性事件的,实行“一个问题、一名干部、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限期解决;对重大纠纷,实行挂牌督办等办法,确保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有效化解。

(四)努力当好治安员,积极维护治安稳定。维护辖区稳定,镇村干部责无

旁贷。为此,应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建全基层防控网络,拉大织密防控体系,使防控工作重心下沉、关口前移。一是健全治安网络。由村干部牵头,把各村民小组一批威信高、社会基础好、工作责任心强的老党员、老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确定为治安员,筑起道道铜墙铁壁,形成群防群治,人人参与社会治安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治安员责任奖惩机制,明确工作责任,做到人人清楚,个个明白,使治安员工作有章可循,迈入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三是严明工作纪律。为了确保基层治安员队伍能在关健时刻挺身而出,起作用,县乡两级应定期对治安员开展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能力。对责任心强的治安员可以每年给予适当的误工补贴;对因工作懈怠导致治安问题突出的,减发、免发误工补贴或予以调整。

下载关于构建我区基层维稳第一道防线的研究(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构建我区基层维稳第一道防线的研究(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区维稳工作汇报五篇

    页眉文字 区维稳工作汇报 区维稳工作汇报维稳工作 按照会议安排,现就嘉陵维稳工作的有关情况作简要汇报:一、正视现实,超前谋划 嘉陵作为新建区、国贫区、市辖区的特殊区情决......

    区维稳工作汇报[5篇]

    页眉文字 区维稳工作汇报区维稳工作汇报 维稳工作 按照会议安排,现就嘉陵维稳工作的有关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正视现实,超前谋划 嘉陵作为新建区、国贫区、市辖区的特殊区情决......

    区维稳工作汇报5则范文

    区维稳工作汇报维稳工作 按照会议安排,现就嘉陵维稳工作的有关情况作简要汇报:一、正视现实,超前谋划嘉陵作为新建区、国贫区、市辖区的特殊区情决定了维稳压力异常巨大、任务......

    藏区维稳 心得体会

    观“藏区维稳”专题片心得体会 2013年4月18日,格尔木市教育局通知,要求全市各中小学教师深入观看“藏区维稳”专题片。根据我校“维稳功坚”活动的计划安排,通过专题片的观看,我......

    藏区维稳_心得体会

    藏区维稳心得体会 今年以来,我县的维护稳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政法工作会......

    区水务局维稳工作总结

    区水务局 2012年上半年维稳工作总结 2012年上半年,我局的维护稳定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

    区2011年维稳工作年终总结

    今年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稳定压倒一切”和“打造平安前进”的目标要求,以落实领导责任制为龙头,大力推进维稳防范体......

    区2011年维稳工作年终总结

    今年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稳定压倒一切”和“打造平安前进”的目标要求,以落实领导责任制为龙头,大力推进维稳防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