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卫生厅、财政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5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18:0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黑龙江省卫生厅、财政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黑龙江省卫生厅、财政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第一篇:黑龙江省卫生厅、财政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黑龙江省卫生厅 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

《黑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管理办法》的通知

黑卫妇社发〔2010〕250号

各市(行署)、县(县级市)卫生局、财政局,省农垦、森工总局卫生局、财政局:

按照《黑龙江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黑政发〔2009〕3号)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为促进我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推进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满足广大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进一步深化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强化政府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黑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黑龙江省卫生厅 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黑卫妇社发〔2007〕553号)同时废止。

黑龙江省卫生厅 黑龙江省财政厅

黑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法

为加快我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居民免费享有”的机制,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能力和水平,强化政府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力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卫生部《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意见》(卫妇社发〔2009〕70号)为指导,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发,着力解决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功能,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目标,探索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制度、政府购买服务与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政府资源的优化运用,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购买服务的原则;

(二)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四)坚持分级负责与逐级考核相结合;

(五)坚持考核与激励相结合;

(六)坚持政府行政部门考核与社会第三方评价相结合。

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 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以及省卫生厅、省中医管理局印发的《机构管理实施办法》和《机构基本标准》,依据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核定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项目服务对象为全省常住居民、暂住居民和其他有关人员。具体项目内容: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今年每个机构建档率农村达到30%,城市达到85%,2011年全省城乡居民建档率达到100%。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统一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编码,采用16位编码制,以国家统一的行政区划编码为基础,以乡镇(街道)为范围,村(居)委会为单位,编制居民健康档案唯一编码。同时将建档居民的身份证号作为身份识别码,为在信息平台下实现资源共享奠定基础。按照国家有关专项服务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各类检查报告单据和转、会诊的相关记录应粘贴留存归档。加强信息化建设,应利用计算机管理健康档案。

(二)健康教育 服务内容包括: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36个月儿童家长等重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戒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开展食品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戒毒、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服务要求:

1、发放印刷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中内容的印刷资料。

2、播放音像资料。每个机构每年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

3、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栏不少于2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少于1个,每个宣传栏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每个机构每个季度更换1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

4、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至少开展6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5、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至少举办1次,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两个月举办1次。

(三)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 服务内容:

1、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同时进行产后访视。建立《母子健康手册》。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病预防指导。了解预防接种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预防接种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提醒和告知家长尽快补种和补筛。

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并对其进行生长发育评估。

3、婴幼儿健康管理: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偏远地区可在村卫生室进行,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共8次。重点了解两次随访之间的儿童喂养、患病等情况为儿童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伤害预防、常规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四)孕产妇健康管理 服务内容:

1、孕12周前由孕妇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其建立《母子健康手册》,进行1次孕早期随访,开展孕期营养保健指导,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

2、孕16~20周、21~24周各进行1次产前随访,对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识别需要做产前诊断和需要转诊的重点孕妇。

3、孕25~36周、37~40周各进行1次产前随访,重点孕妇应在有助产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并酌情增加次数。

4、产后访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得到分娩医院转来产妇分娩的信息后,应于3~7天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

5、产后42天健康检查。(五)老年人健康管理 服务内容:

1、每年进行1次老年人健康管理,包括健康体检、健康咨询指导和干预等。

2、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包括体育锻炼、饮食、吸烟、饮酒、慢性疾病常见症状和既往所患疾病、治疗及目前用药等情况。

3、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腰围、臀围、体质指标、皮肤、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检查以及视力、听力和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

4、辅助检查:每年检查1次空腹血糖。(六)预防接种 服务内容:

1、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管理。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

2、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和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包括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和钩体疫苗。根据传染病控制需要,开展乙肝、麻疹、脊灰等疫苗强化免疫、查漏补种和应急接种工作。

3、要认真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的接种月(年)龄、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种。

(七)传染病报告和处理 服务内容:

1、发现、登记

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室或化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后,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2、报告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八)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服务内容:

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2、高血压患者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较全面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

3、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患者的健康档案。(九)Ⅱ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服务内容:

1、对工作中发现的Ⅱ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和1次餐后2小时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2、对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提供每年至少4次的面对面随访。

3、Ⅱ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应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

4、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患者的健康档案。(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服务内容:

1、建立健康档案

在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管理的时候,除需要由家属提供来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外,还应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2、随访

对于纳入健康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紧急处理。

四、经费补助标准 按照《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民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卫生部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的意见》(财社〔2009〕66号)规定,从2009年起,国家对原城市社区居民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 10元提高到15元,补助范围由原城市居民扩大到全体城乡居民。此项补助资金中央财政负担60%,我省地方财政负担40%,即中央财政负担9元,地方财政负担6元。经省政府同意,省级财政对城市居民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补助2元,补助范围扩展到全体城乡居民。对地方财政需负担的补助资金,各级财政的负担比例:

(一)转移支付市(地)、县(市、区)财政负担比例。省级财政补助2元,市、区级财政各补助2元,县(市)级财政补助4元。

(二)非转移支付市(地)、县(市、区)财政负担比例。省级财政补助2元,市级财政补助2元、区级财政补助3元,县级财政补助5元。省级补助资金中,1元用于补助城乡社区居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使中央和地方各级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15元;1元用于补助市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设备配置和更新,使市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达到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规定的基本设备配置要求。

(三)省森工总局系统省级财政补助2元,本系统安排4元。

(四)省农垦总局系统省级财政补助2元,本系统安排2元。

五、项目补助经费的管理

为保证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能够真正用于群众的公共卫生服务上,必须加强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的管理。

(一)成立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管理领导小组。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牵头,成立一个由财政、审计、物价等部门组成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管理领导小组,开展专项督促、检查工作,保证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足额投入到位;并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

(二)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在市、县(区)财政部门建立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专账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只能用于公共卫生服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挤占或挪用,违反者按照有关规定查处。

(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使用情况和工作质量、服务质量进行评价。

1、区(县)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管理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情况和工作质量进行自查与考核评价;

2、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各市、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投入与使用情况进行督察考核;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情况和总做质量进行抽查与评价;

3、设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各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投入与使用情况进行复核;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抽查。

六、政府购买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程序及考核办法

(一)择优选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机构 符合机构设置条件的社务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对基层卫生资源不足的地方,可选择其他卫生机构,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提供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资质条件。按照《黑龙江省财政厅 卫生厅关于印发推进政府购买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黑财社〔2008〕31号)和《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开展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黑财社〔2008〕8号)规定的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程序和流程选择确定提供服务机构。

(二)考核标准

省卫生厅按照100分值计算,将10类公共卫生服务进行细化、量化和权重,制订考核标准(详见附件)。考核获得90分以上为优秀,85-89分为良好,80-84分为合格,60-79分为基本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对标准适当调整,如有调整报省卫生厅备案。

(三)考核办法 由各市(地)、县(县级市)卫生部门、财政部门制定本地区政府购买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办法,并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测算,为绩效考核工作提供依据;组织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康复机构、结核病防治、精神病防治机构,对辖区内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半年和全年工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上报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组织人员对各地考核情况进行抽查,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复查。各市(地)财政局要组织区财政局结合卫生部门业务考核资料,进行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分配公共卫生专项补助资金的依据。

(四)建立民主监督制度,进行社区群众满意度评价,将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和乡镇政权机构和广大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综合满意度作为服务质量考核的重要依据,综合满意度低于80%的,实行一票否决。

七、考核结果应用

(一)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考核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加强社会监督。

(二)考核结果作为对承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核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考核主要领导年度工作绩效以及表彰的依据。

(三)考核结果要作为各地区制定和完善下一阶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计划的重要依据。

(四)各级卫生、财政部门对考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考核对象查明原因,及时整改,完善相关制度。

第二篇:黑龙江省卫生厅、财政厅关于印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实施办法的通知

黑龙江省卫生厅

黑龙江省财政厅 关于印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绩效考核实施办法的通知

黑卫妇社发〔2011〕298号

各市(行署)卫生局、财政局,省农垦总局、森工总局卫生局、财务处:

为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精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落实。根据按照卫生部 财政部《关于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卫妇社发〔2010〕112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黑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五月三十一日

黑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绩效考核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精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落实,按照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卫妇社发〔2010〕112号)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原则

(一)属地管理,分级考核。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行属地管理,以地市的区、县(市)和独立设置的农垦、森工分局(管局)行政处级区域(以下统称“县区级”)为考核主体,重点加强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以下统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强化财政和卫生行政部门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中的主体责任,加强对下级部门的考核、指导。

(二)公开公平、客观公正。明确考核程序、内容、标准,所有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要纳入考核范围,考核结果要客观、真实地反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实施和进展情况,考核办法和考核结果要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

(三)科学规范,准确合理。考核应当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机构考核与服务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准确、合理地评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绩效情况。

(四)坚持考核结果与改进服务和经费补助相挂钩。通过考核,及时发现问题,提高服务效率,改进服务质量,财政部门在安排和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时要与考核结果挂钩。

二、考核依据

按照省卫生厅和省财政厅制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体系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完善本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体系,作为本地、本单位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的依据。

三、考核对象

考核对象是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四、考核内容

(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照《卫生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卫妇社发〔2011〕38号,可从卫生部网站下载)规定的10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将中医药应用情况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内容。

(二)地方增补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地方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等增补制订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和质量。

(三)社会效果。主要包括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和满意度等。有条件的地方,可逐步将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改善情况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长期考核指标。

五、考核方法和考核周期

(一)考核可采取现场考察、查阅资料、听取汇报、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考核工作由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监督、疾控、妇幼、康复、结核病防治、精神病防治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参加,并将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日常考核结果作为重要依据纳入综合考核。

(二)绩效考核周期原则上为一年,从上一年的第四季度到本的第三季度。县区级卫生、财政部门应当于每年11月底前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各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对辖区内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半年和全年工作抽查考核。

六、考核管理

(一)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年初会同财政部门,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并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各相关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年末开展绩效考核。

(二)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建立、健全机构内部绩效考核制度和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分工,将相关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和责任人。

(三)各地市级(农垦、森工总局)卫生、财政部门将定期要各地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情况,进行抽查考核和督导检查,作为地市级财政部门安排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并将考核结果上报省卫生厅、省财政厅。有条件的地市级卫生、财政部门也可直接组织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机构的绩效考核工作。

(四)省卫生厅会同省财政厅进一步完善《黑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标准》,按照100分值计算,将10类公共卫生服务进行细化、量化和权重,制订考核标准(详见附件)。考核获得90分以上为优秀,85-89分为良好,80-84分为合格,60-79分为基本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并定期对各地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情况进行抽查考核和督导检查,考核结果作为省级财政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重要依据。

七、考核结果应用

(一)各级卫生、财政部门要根据考核结果,合理确定下一本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对考核成绩突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予以适当奖励,对好的做法要及时总结经验,并推广交流。

(二)各级卫生、财政部门要针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服务和加强管理的意见,督促下级有关部门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改。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扣减相应的补助资金并追究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提供服务的资格。对违法违纪的单位和个人,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三)各市(地)县(市、区)卫生部门、财政部门要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拨付和下一预算编制和安排的重要依据。对考核成绩突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给予适当奖励,对好的做法要及时总结经验,并推广交流。同时,要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

(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信息公开发布制度,以适宜的方式公布绩效考核结果。

八、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工作,充分认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工作的重要性。逐步探索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效果指标纳入对地方政府工作考核指标,推进各地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各地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合理安排,保障考核工作有效开展。

(二)健全组织,加强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财政等相关部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考核领导机制,负责考核的组织协调工作。要加强对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通过绩效考核,督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要充分发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业务指导和培训作用,要根据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切实落实好农村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三)加强宣传,接受社会监督。各地区要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宣传,通过广播、电视、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使城乡居民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和免费服务政策,调动其参与积极性。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纳入机构向社会公开的信息范围。要鼓励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及村(居)委会参与考核,充分听取社会意见,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第三篇:黑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法

为加快我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居民免费享有”的机制,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能力和水平,强化政府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力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卫生部《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意见》(卫妇社发[2009]70号)为指导,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发,着力解决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功能,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目标,探索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制度、政府购买服务与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政府资源的优化运用,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购买服务的原则;

(二)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四)坚持分级负责与逐级考核相结合;

(五)坚持考核与激励相结合;

(六)坚持政府行政部门考核与社会第三方评价相结合。

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

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以及省卫生厅、省中医管理局印发的《机构管理实施办法》和《机构基本标准》,依据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核定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项目服务对象为全省常住居民、暂住居民和其他有关人员。具体项目内容: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今年每个机构建档率农村达到30%,城市达到85%,2011年全省城乡居民建档率达到100%。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统一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编码,采用16位编码制,以国家统一的行政区划编码为基础,以乡镇(街道)为范围,村(居)委会为单位,编制居民健康档案唯一编码。同时将建档居民的身份证号作为身份识别码,为在信息平台下实现资源共享奠定基础。按照国家有关专项服务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各类检查报告单据和转、会诊的相关记录应粘贴留存归档。加强信息化建设,应利用计算机管理健康

档案。

(二)健康教育

服务内容包括: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36个月儿童家长等重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戒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开展食品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戒毒、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服务要求:

1、发放印刷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中内容的印刷资料。

2、播放音像资料。每个机构每年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

3、设臵健康教育宣传栏,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栏不少于2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少于1个,每个宣传栏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每个机构每个季度更换1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

4、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至少开展6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5、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至少举办1次,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两个月举办1次。

(三)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 服务内容:

1、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同时进行产后访视。建立《母子健康手册》。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病预防指导。了解预防接种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预防接种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提醒和告知家长尽快补种和补筛。

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并对其进行生长发育评估。

3、婴幼儿健康管理: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偏远地区可在村卫生室进行,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共8次。重点了解两次随访之间的儿童喂养、患病等情况为儿童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心理行为发 4

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伤害预防、常规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四)孕产妇健康管理 服务内容:

1、孕12周前由孕妇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其建立《母子健康手册》,进行1次孕早期随访,开展孕期营养保健指导,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

2、孕16~20周、21~24周各进行1次产前随访,对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识别需要做产前诊断和需要转诊的重点孕妇。

3、孕25~36周、37~40周各进行1次产前随访,重点孕妇应在有助产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并酌情增加次数。

4、产后访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得到分娩医院转来产妇分娩的信息后,应于3~7天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

5、产后42天健康检查。(五)老年人健康管理 服务内容:

1、每年进行1次老年人健康管理,包括健康体检、健康咨询指导和干预等。

2、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包括体育锻炼、饮食、吸烟、饮酒、慢性疾病常见症状和既往所患疾病、治疗及目前用药等情况。

3、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腰围、臀围、体质指标、皮肤、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检查以及视力、听力和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

4、辅助检查:每年检查1次空腹血糖。(六)预防接种 服务内容:

1、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管理。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

2、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和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包括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和钩体疫苗。根据传染病控制需要,开展乙肝、麻疹、脊灰等疫苗强化免疫、查漏补种和应急接种工作。

3、要认真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的接种月(年)龄、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种。(七)传染病报告和处理 服务内容:

1、发现、登记

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室或化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后,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2、报告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八)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服务内容:

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乡镇

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2、高血压患者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较全面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

3、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患者的健康档案。

(九)Ⅱ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服务内容:

1、对工作中发现的Ⅱ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和1次餐后2小时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2、对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提供每年至少4次的面对面随访。

3、Ⅱ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应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

4、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患者的健康档案。

(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服务内容:

1、建立健康档案

在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管理的时候,除需要由家属提供来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外,还应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

档案。

2、随访

对于纳入健康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臵或转诊,并进行紧急处理。

四、经费补助标准

按照《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民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卫生部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的意见》(财社[2009]66号)规定,从2009年起,国家对原城市社区居民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 10元提高到15元,补助范围由原城市居民扩大到全体城乡居民。此项补助资金中央财政负担60%,我省地方财政负担40%,即中央财政负担9元,地方财政负担6元。经省政府同意,省级财政对城市居民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补助2元,补助范围扩展到全体城乡居民。对地方财政需负担的补助资金,各级财政的负担比例:

(一)转移支付市(地)、县(市、区)财政负担比例。省级财政补助2元,市、区级财政各补助2元,县(市)级财政补助4元。

(二)非转移支付市(地)、县(市、区)财政负担比例。省级财政补助2元,市级财政补助2元、区级财政补助3元,县级财政补助5元。省级补助资金中,1元用于补助

城乡社区居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使中央和地方各级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15元;1元用于补助市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设备配臵和更新,使市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达到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规定的基本设备配臵要求。

(三)省森工总局系统省级财政补助2元,本系统安排4元。

(四)省农垦总局系统省级财政补助2元,本系统安排2元。

五、项目补助经费的管理

为保证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能够真正用于群众的公共卫生服务上,必须加强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的管理。

(一)成立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管理领导小组。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牵头,成立一个由财政、审计、物价等部门组成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管理领导小组,开展专项督促、检查工作,保证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足额投入到位;并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

(二)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在市、县(区)财政部门建立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专账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只能用于公共卫生服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挤占或挪用,违反者按照有关规定查处。

(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使用情况和工作质量、服务质量进行评价。

1、区(县)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管理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情况和工作质量进行自查与考核评价;

2、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各市、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投入与使用情况进行督察考核;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情况和总做质量进行抽查与评价;

3、设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各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投入与使用情况进行复核;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抽查。

六、政府购买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程序及考核办法

(一)择优选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机构

符合机构设臵条件的社务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对基层卫生资源不足的地方,可选择其他卫生机构,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提供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资质条件。按照《黑龙江省财政厅 卫生厅关于印发推进政府购买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黑财社[2008]31号)和《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开展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黑财社[2008]8号)规定的购买公共卫生服务

程序和流程选择确定提供服务机构。

(二)考核标准

省卫生厅按照100分值计算,将10类公共卫生服务进行细化、量化和权重,制订考核标准(详见附件)。考核获得90分以上为优秀,85-89分为良好,80-84分为合格,60-79分为基本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对标准适当调整,如有调整报省卫生厅备案。

(三)考核办法

由各市(地)、县(县级市)卫生部门、财政部门制定本地区政府购买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办法,并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测算,为绩效考核工作提供依据;组织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康复机构、结核病防治、精神病防治机构,对辖区内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半年和全年工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上报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组织人员对各地考核情况进行抽查,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复查。各市(地)财政局要组织区财政局结合卫生部门业务考核资料,进行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分配公共卫生专项补助资金的依据。

(四)建立民主监督制度,进行社区群众满意度评价,将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和乡镇政权机构和广大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综合满意度作为服务质量考核的重要依据,综合满意度低于80%的,实行一票否决。

七、考核结果应用

(一)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考核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加强社会监督。

(二)考核结果作为对承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核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考核主要领导工作绩效以及表彰的依据。

(三)考核结果要作为各地区制定和完善下一阶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计划的重要依据。

(四)各级卫生、财政部门对考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考核对象查明原因,及时整改,完善相关制度。

附件 2010年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第四篇:黑龙江省卫生厅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关于印发

黑龙江省卫生厅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中医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行署)卫生局,省森工、农垦总局卫生局:

为积极配合《黑龙江省发展中医药条例》的贯彻实施,促进我省中医医疗机构运行、管理模式的新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中医药服务需求,省中医管理局制定了《黑龙江省中医馆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09年9月1日

黑龙江省中医馆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和《黑龙江省发展中医药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设中医馆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中医馆,是指依据《黑龙江省发展中医药条例》的规定,经批准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中医医疗机构。

第四条 县级以上中医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中医馆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规划布局和设置审批

第五条 中医馆设置应当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黑龙江省中医馆设置规范。

第六条 申请设置中医馆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设置医疗机构申请书》(原件2份)。

(二)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证明(复印件2份,验原件)。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选址报告和建筑设计平面图。

(五)房屋使用权证明材料。

第七条 申请设置中医馆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注册资金不少于50万元。

(二)设置五个以上中医一级临床科(室)并应当有中医内科、妇科、儿科、针灸科和推拿科等。

(三)应当设有独立的诊室、候诊室和煎药室。

(四)主要负责人应当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取得主治医师以上技术职称。

(五)应当有五名以上中医医师,其中至少有一名副主任中医医师和一名主治中医师;有2名以上护士,中医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比例不低于75%。

(六)应当设有中药房、中成药房、检验室、处置室等与中医馆相适应的医技科(室)。

(七)建筑面积应当不少于300平方米。建筑外观、庭院建设、内部装饰、医院标识等方面应体现中医药文化特点。

(八)可适当设置观察床,观察床总数不能超过5张。

(九)有基本设备和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适应的设备及中医诊疗器具。

第八条 中医馆的名称由识别名和通用名依次组成。“中医馆”为通用名,识别名的命名原则应符合相关卫生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九条 设置中医馆,应当经县(区)、市(行署)中医药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初审。符合初审条件的,报省中医药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并取得设置中医馆批准书方可到有关部门办理其他手续。

第十条 县(区)、市(行署)中医药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设置中医馆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初审决定,不符合初审条件的,书面答复申请人。

第十一条 省中医药行政部门可以组织中医药专家对申请设置中医馆的材料、执业场所、业务人员等进行实地考察和评审。

第三章 执 业

第十二条 省中医药行政部门自受理执业登记申请之日起45日内,根据本办法规定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予以登记,发给《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审核不合格的,将审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

第十三条 中医馆的变更及校验应当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由省中医药行政部门负责审核。

第十四条 中医馆应当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不得随意改变或扩大执业范围。

第十五条 中医馆从业人员应当遵守中医诊断治疗原则、医疗技术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中医药治疗(使用)率应当达到90%以上。

第十六条 中医馆发生治疗事故争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罚 则

第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进行处罚。责令停业整改,没收违法所得,处以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一)使用假药、劣药的;

(二)以行医名义骗取患者钱物的;

(三)转让、出借、出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中医馆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的,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责令其改正,根据情节处以3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办中医馆的,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责令其停业,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与器械,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给患者造成伤害的,依法给予赔偿。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在省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法

莱山区黄海路街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莱山区黄海路街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努力为黄海路街道城市社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山东省卫生厅、财政厅、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鲁卫妇社发„2009‟23号)、《烟台市卫生局、财政局关于转发省卫生厅、财政厅<关于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烟卫规财„2010‟46号)、《山东省卫生厅、财政厅关于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解与资金管理使用工作的通知》(鲁卫规财发„2011‟7号)、《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烟台市莱山区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办法》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充分体现公益性和公平性,按项目方式免费向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与黄海路街道办事处、各居民委员会的协调与沟通,争取支持,积极引导社区居民自觉自愿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坚持政府购买服务的原则及公开透明、可持续发

—1—

展的原则。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标准为每人35元,并随着财政补助政策的改善不断提高补助标准。

(三)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着眼解决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公共卫生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努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四)坚持注重质量,提高效率,强化监管,保障社区居民充分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第三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中医药管理等11类43项服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将逐步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项目管理及实施具体分工详见《烟台市莱山区黄海路街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实施方案》。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四条 黄海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辖区内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鹿鸣社区卫生服务站、清泉寨社区卫生服务站、前七夼社区卫生服务站、金海岸社区卫生服务站、海滨社区卫生服务站、埠岚社区卫生服务站、万光社区卫生服务 —2—

站)是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主体,中心及各站具体责任分工详见《烟台市莱山区卫生局关于建立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意见》(烟莱卫„2011‟52号)。

第五条 黄海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心主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公共卫生科、办公室、基本医疗科、计划生育与妇幼保健科等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在公共卫生科设立办公室,负责本辖区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评价和监督。

第六条 黄海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要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组织实施项目工作,健全项目管理办法,完善问责制度和日常监督检查制度,根据项目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分工,分解任务,落实到人。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中心的业务管理,并合理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

第七条 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月报告制度。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每月25日前将本月《山东省城市社区卫生工作进展情况月报表》报送至黄海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

公共卫生科对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上报的月报表进行审核、分析和汇总,在月底之前及时上报莱山区卫生局,并根据工作进展提出工作建议。

—3—

第三章 业务管理

第八条 黄海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制定各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中心的统一业务管理下,合理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中心应将适当比例的劳务密集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具体任务分解参照《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市社区任务分解参考表》(鲁卫规财发„2011‟7号附件1)。本着“谁承担任务谁获得补偿”的原则,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站未能开展的项目不予分配该项目经费,中心代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的项目,该项目经费应分配至中心。

第九条 中心及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应积极参加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业务主管部门开展的各类专业技术培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

中心要加强对本级及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纳入现有培训计划,使其掌握服务技能,规范提供服务。要加强对中心及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人员的政策培训,更好地指导开展工作。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公开范围,接受社会和居民监督。

—4—

中心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日常技术指导,不定期开展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现场督导,进行考核与评价,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第十条 要积极引导社区卫生服务站转变服务模式,逐步改变重医疗轻预防的观念,从以基本医疗服务为主转变到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负责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要深入到社区居民家庭,按责任分工具体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同时,要全面掌握辖区内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在上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主动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轻并逐步消除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威胁。

第十一条 要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统一各项目工作的档案资料记录格式。中心及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应按规范要求填写各项基础资料并及时存档,每项数据都要有台帐资料作为支撑。

第四章 绩效考评

第十二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的内容包括:

(一)项目组织管理情况。主要包括对项目的重视程度、组织协调力度、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落实等。

(二)项目资金和财务管理情况。主要包括资金管理情况、资金使用的合规性等。

—5—

(三)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主要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的数量和质量。

(四)项目实施效果。主要包括社区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和满意度,居民健康指标改善。

第十三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考察、抽查核实、问卷调查等方法。

第十四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行定期考评制度。黄海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对辖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站项目工作进行半年考评和年终考评,并不定期进行督导。

第十五条 中心及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每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进展开展自评,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加以整改。

第十六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采取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相结合的原则。服务数量以考核实数为准。服务质量以百分制进行考核认定。半年、年终考评分数分别占全年绩效考核得分的40%、60%。绩效考核得分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七条 全年绩效考核得分作为对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拨付依据。在对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拨付补助经费时,按项目补助参考标准×实际服务数量计算应补助总额,应补助总额包括直接拨付补助经费 —6—

和绩效考核补助经费,所占百分比由莱山区卫生局具体制定。直接拨付补助经费直接与服务数量挂钩,绩效考核补助经费根据全年绩效考核得分进行补助,绩效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对绩效考核补助经费,全年绩效考核得分在90分以上的,全额拨付。得分在80-90分的,拨付70%。得分在60-80分的,拨付50%,得分在60分以下的,不予拨付。对考核扣减的资金,作为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奖励考核优秀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主动承担接受上级检查并取得较好成绩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莱山区卫生局指令性工作试点任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创新有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等。

第五章 资金管理

第十八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政府向医疗卫生机构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而设立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补助。

专项资金按照公正公平、合理分配、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

第十九条 莱山区卫生局根据绩效考核情况拨付黄海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项资金;中心根据绩效

—7—

考核情况拨付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专项资金。中心和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对专项资金要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拨入款项统一计入“财政补助收入—专项补助—基本公共卫生专项经费”科目,支出要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支出项目列支。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平调、挤占和挪用专项资金;不得用于项目内容规定用途之外的工作以及国家规定不得列支的其他费用,不得用于基本建设、偿还债务、捐赠赞助、对外投资等支出。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公示制度。中心及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要通过制作告示牌、电子屏幕滚动字幕、设置公示栏等形式,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名称、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咨询与监督投诉电话和专项资金使用等进行公示。

第二十二条 中心及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负责人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责任人。对不执行项目规定,故意减少服务数量、降低服务质量的,取消该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评先评优资格。造成严重后果的,中心上报莱山区卫生局,由上级有关部门追究相关人员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8—

第二十三条 对虚报有关情况骗取专项资金、擅自变更项目内容、挪用专项资金、不按期报送有关材料、不严格考核评估、不考核或假报考评结果的,中心上报莱山区卫生局,由上级有关部门采取通报、停止拨款、收回已下达资金等处理,对相关人员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法由各站参照本办法制定,报中心公共卫生科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黄海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莱山区黄海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〇一四年一月十日

—9—

下载黑龙江省卫生厅、财政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黑龙江省卫生厅、财政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