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掖市地下水资源开采管理暂行办法
张掖市地下水资源开采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规范我市机井建设市场秩序,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有效保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甘肃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甘肃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我市境内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单位、个人(以下简称取水单位)和凿井施工的单位、个人(以下简称施工单位)。
第三条
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应当全面规划,合理开发,科学利用,有效保护,并坚持采补平衡的原则。
第四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全市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
第五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好地下水资源水质、水量的勘察和评价,建设地下水资源管理系统和监测网络,掌握地下水水位、水质变化情况,确定禁止开采区、限制开采区和可开采区,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
第六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全市的地下水资 源开发利用规划和机井建设规划,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市规划,审批本辖区内的年度地下水资源开采和机井建设计划,同时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章
开采审批
第七条 地下水资源是宝贵的经济战略储备资源。凡在我市凿井开采地下水资源的取水单位,必须遵循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划,合理开发,严格按年度计划取水,节约和保护地下水资源。
第八条 新建机井的取水单位必须向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取水申请经水管(处)所审查后,逐级上报县(区)、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管理权限批准后方可建设,未经审批,不准擅自凿井取水。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全市统一规划和年度计划,及时进行现场勘察核实,合理确定井位、井距。
第九条
机井的审批必须严格遵守《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办法》、《取水许可水质管理规定》、《甘肃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取水许可申请审批程序规定》等有关规定审批。
第十条
在城市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禁止凿井取用地下水资源,并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城区自备水源用水户限期关闭自备水源。
第十一条
禁止在泉域范围内凿井提取地下水资源。除生活用井外,在地下水超采区域不得再新增生产用井。超采区域和荒滩、荒地等范围内地下水资源的开采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二条
限制开采区,要通过评估鉴定,报废效益衰减、能耗高和已干涸的水井,逐年进行更新改造,严格控制水井布距,实现合理布局,防止采补失调。
第十三条
可开采区,确需新建机井或更新改造的,要严格按全市规划和年度计划审批,合理确定井点布局、井距、井深、取水层位等技术数据,新建机井与原有井井距一般保持在500米以上,井距不足500米影响他人利益时,需取得原取水单位的同意。
第十四条 工业和其他建设项目批准后,需要取用地下水资源的,必须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取水许可。在办理取水许可申请时,项目建设单位要提供“项目审批文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评价报告”和取水许可申请应当提交的其他有关文件,具体按《取水许可申请审批程序规定》(1994年水利部4号令)第六条和第十一条规定执行。
第三章
建设管理
第十五条 为了保证成井质量,维护取水单位合法利益,实施凿井施工招投标制度。凡在我市境内承建机井的施工单位,必须通过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资质审查,经过审查同意后进行招投标,中标后按取水许可批准的井点布 局、取水层位等技术规定进行施工作业。
施工单位在投标时,须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单位资格证、工商营业证、税务登记证、法人资格证、从业人员技术等级证等有关证件。取水单位凭取水许可申请审批文件与中标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
第十六条 施工单位要按核定的井位施工,如必须改变井位时,必须由取水单位和施工单位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复核同意;未经同意,不得更改。
第十七条
施工单位要确保成井质量,在施工中要严格按规范采取地层岩样,编录和描述。成井后,施工单位要及时进行抽水试验,测定水量,并提交下列资料:
㈠单井的实际井深、井径(内径)、井管类型、静水位、动水位、机泵型号、单井的测试水量和水质化验报告等有关资料;
㈡ 机井竣工图、机井钻进地层剖面图;
㈢ 机泵设备性能和其他有关资料。
第十八条
机井施工必须按照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建设管理等有关规定进行,施工由取水单位监督、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质量检查。
第十九条
机井完工后,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施工单位和取水单位现场检查验收,测定静水位、动水位及机井出水量等资料,由三方会同签证。验收合格者发给取水许可 证,方可启用水井。验收不合格的,由施工单位负责处理。
第二十条 为了掌握地下水动态,加强水资源管理,凡在我市境内凿井提取地下水资源的,必须安装合格的计量仪表,其费用由取水单位承担。
第二十一条
因工程建设需要确需拆除或废弃的机井,由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设单位按单井造价对井权单位予以补偿。
第四章
工程管理
第二十二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机井及设施的监督管理,明晰所有权,确定经营权,实行单井一表、一卡、一证、一牌制,建立机井管理档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第二十三条
机井及设施的管理,实行取水单位自主管理和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监督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推选责任心强、懂技术的人承包经营管理,强化经济技术指标考核,明确责任,落实管理任务,做到井井有人管,井井有制度。
第二十四条
成井要根据其特性进行合理配套,同时要井房、渠道、量水设备等配套齐全。
第二十五条
机井和配套设施要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组织力量进行维修,提高机井的完好率。
第二十六条
严禁破坏、盗窃、强抢机井机泵及附属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购盗窃、强抢的机井机泵及 其设备器材。
第二十七条 各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对辖区内的机井进行普查登记,建立机井档案及数据库,并将普查情况汇总后,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八条
建立机井报废鉴定和审批制度。确定损坏严重或无法修复使用的机井,必须经过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鉴定,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可列为报废。
第五章
用水管理
第二十九条
取用地下水资源实行县(区)总量控制和单井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第三十条
各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市政府批准的《水资源配置方案》核定的地下水可提取总量,结合各灌区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和用水实际核定其提取总量。
灌区在控制总量的基础上,结合纯井灌溉和井河混灌溉的实际核定单井年度取水定额,核发取水许可证。要逐级分配,将水权配置到各用水户,并核发水权使用证。
第三十一条
用水计划必须坚持“水权集中,计划配水,统一调度”的原则。做到用水有申请,提水有计划,配水有秩序,供水有指标,灌水有标准。
第三十二条 严格规章制度,厉行节约用水,强化定额管理。确定水权要指标到户,分配给用户的水权,节约归己,浪费不补。
第三十三条
要按轮次实行“水量、面积、水(电)费”三公开,接受用水户的监督,规范民主管理,增强水务透明度。
第六章
水费征收管理
第三十四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提取地下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依照《甘肃省水资源征收管理办法》和全市农业用水成本价格核定及足额征收的相关规定缴纳水资源费和基本水费。纯井灌面积每亩每年征收4元的基本水费,井河混灌面积的基本水费按河灌面积标准征收。
用水实行计量收费和超定额(计划)累进加价制度。计划内执行标准水价和水资源费;超计划累进加价收取水费和水资源费。
第三十五条
水资源费按《甘肃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第七条执行。其标准为:
㈠工业、经营(含建筑业)和城镇生活用水0.15元/m3;
㈡农业灌溉用水0.01元/m3。(农民灌溉用水,计划内暂缓执行,超计划实行累进加价制)超计划取水的,按下列标准累进加价征收水资源费:超计划10%~30%的,对其超取的水量加价1倍征收;超计划30%~50%的,对其超取的水量加价2倍征收;超计划50%的,对其超取的水量加价3倍征收。
第三十六条
水费由所属水管处(所)征收、管理。用于地下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地下水计量设施的配备以及机井运行管理等。
第七章
监督与处罚
第三十七条
市、县(区)水政监察大队依法监督、检查并查处违反水法规和本办法的行为。
第三十八条 单位和个人要积极配合水政监察人员的监督、检查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者阻碍其执行公务。
第三十九条
盗窃毁坏机井机泵及附属设施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甘肃省实施水法办法》等有关规定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收购盗窃、强抢机井机泵及其设备器材的,由工商、公安、水利等部门依法查处。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和第十四条的,由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依照《水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五条的,依照《水法》第七十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迪庆藏族自治州水资源管理暂行办法
登记编号:云府登77号
迪庆藏族自治州人
民政府
公 告
第 4 号
《迪庆藏族自治州水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05年2月1日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6月18日起施行。
二○○五年六月十八日
迪庆藏族自治州水资源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和保护好迪庆的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协调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结合州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包括地热水、矿泉水)。在迪庆州内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水资源属国家所有,由州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州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并监督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二)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水资源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
(三)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综合规划,制定水长期供求计划和水量分配、调度方案,并对上述规划和方案的实施进行监督;
(四)统一调配城乡水资源;
(五)管理和指导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工作;
(六)负责取水许可制度的组织实施,发放取水许可证,并负责水资源费的征收;
(七)根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授权调解水事纠纷,查处水事违法案件;
(八)法律、法规赋予的其他职责。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各自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保护和监督工作,职责比照前款执行。
第四条 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
第二章 开发利用
第五条 在自治州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在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按照统筹兼顾、综合利用、兴利除害、讲求效益的原则,编制流域或者区域的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
第六条 全州性水资源流域或区域综合规划,由州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州级有关部门和各县人民政府编制,报州人民政府批准,并上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县级综合规划应服从州级规划,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州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专业规划按照管理权限,涉及州级的由州级有关部门编制,报州人民政府批准,涉及县级的由县级有关部门编制,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在我州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全州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流域规划,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前,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权限对建设项目是否符合流域综合规划进行审查并签署意见。第七条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分配、调度,应当符合兴利和除害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应当防止水资源污染和破坏。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兴建的灌溉、供水、发电等各类水工程,应当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计划调度运用,服从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调度安排。在制定农业、工业、水力发电和城市发展规划时,必须以水资源调查评价为重要依据,避免盲目扩大供水规模。
第九条 开发利用水资源,要统筹安排地表水和地下水。在水源不足地区,应当采取各种调水、蓄水措施。
第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各类工程,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江河分级管理权限,将工程建设方案报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建设单位应在报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前,向取水口所在地的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许可预申请,并提交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应由具备相应设计资质的技术单位负责编制,通过审批的报告书,作为批准取水许可证的依据。水资源论证报告未经审批的任何建设项目,不得立项和进行开发建设。
第十一条 除国家依法征收或征用外,任何单位和个人开发利用水资源,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对原用水单位造成的损失,建设单位必须采取补救措施或补偿损失。
第十二条 凡在迪庆开发建设水电项目,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依法开发,统一规划,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根据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通过科学合理布置,实施“全流域、梯级、综合、滚动”的开发方式,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合理利用。
(二)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打破垄断和地方保护,积极鼓励国家、集体、个人以独资、合资、股份等多种形式进行水电开发建设。
(三)坚持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发境内水资源,要优先满足境内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用电的要求,同时坚决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第十三条 凡在迪庆开发建设水电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的,按权限审批,使用非政府性资金投资的项目,实行核准制。
第十四条 需报省级批准的中小水电流域规划,编制工作由州发改委牵头,州水行政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并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规划编制完成后,申请使用省级补助资金的规划,州发改委和州水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上报省水利厅审查,省发改委审批。其它规划报州人民政府审批,并报省发改委和省水利厅备案。
第十五条 对在我州投资开发水电项目的民营企业,可研报告批复后的工作由业主自行把关,分别报州发改委和州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州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州人民政府批准的流域规划,依法管理全州水资源,各县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及县人民政府授权,在职责范围内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水资源。水资源开发利用单位在向计划部门申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必须提交以下专题报告及相关部门审查意见。
(一)水土保持方案报告;
(二)水资源论证报告;
(三)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五)征占用林地报告;
第十七条 在我州境内水电开发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项目业主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和质量终身负责制。政府各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水电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监督管理工作。
开发商提出建设项目申请的,主管部门应在合理期限内作出答复。
水能资源的开发权经审批确定后,除不可抗力外,开发商在一个月内不做前期勘测设计工作或四个月内不提交项目建议书的,以及项目建议书批准后三个月内不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的,签订合同的人民政府有权收回开发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经审批通过后,在两个月内不进行项目开工建设的,按开发商自动放弃开发权处理。业主已取得水电项目开发权的,未经州人民政府批准,不得擅自转让。
第三章 水资源保护 第十八条 州、县人民政府应当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区内设置排污口。
水库库区应当封山育林,禁止在水库库区保护范围内采挖和筛选砂石、矿藏等活动。禁止向江河河道、湖泊、水库等水域抛撒垃圾、弃渣、弃土、动物尸体和其他废弃物等污染水体的物体。有饮用水供水功能的水库库区的保护,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的法律、法规执行。
第十九条 州、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农业产生废污水、城乡居民生活污水应当按排污规定的要求进行处理,未经处理达标,不得直接排入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
第二十条 向水体排污的单位和个人,在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和浓度的同时,应当抄送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水资源监测站网的建设,做好水资源量、质监测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开展水资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工作。
第二十二条 州、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已审批的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自然净化能力,核定该水域的纳污能力,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该水域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在江河、湖泊新建或扩大排污口,应当经过州、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进行审批。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做好江河湖库水量水质监测,发现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控制指标的,或者水功能区的水质未达到水域使用功能对水质的要求的,应当及时报告有关人民政府采取治理措施。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的水质监测数据、资料应当实行共享。水量水质监测结果应当按国家规定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三条 开发利用地表水,应当维持江河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第二十四条 在河流、湖泊、水库管理范围内取土、挖砂、采矿、兴建各类工程及进行其他生产活动时,必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破坏污染水资源。因疏干、排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枯竭或地面塌陷,采矿单位或建设单位应当采取补救措施,对其他单位或个人的生产生活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第二十五条 一切开发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水资源的义务。任何人有权检举、控告破坏和污染水资源的行为。直接受害者,有权要求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
第四章 用水管理
第二十六条 州、县的水长期供求计划,由同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水长期供求计划和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并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 调蓄迳流和水量分配、调度方案,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水长期供求计划和当年的水量状况制定,并上报州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跨州、县的水量分配、调度方案,由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求州、县人民政府的意见后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八条 除《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的规定免予申请外,在本州内直接从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和水工程拦蓄的水域内取水的,实行取水许可制度。
第二十九条 需要申请取水许可的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列入国家基本建设管理程序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报送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前,向项目所在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许可预申请;建设项目批准后,再提出取水许可申请。其它建设项目,可以直接申请取水许可。
第三十条 取水许可程序及审批权限,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州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水资源统一规划和水的供求计划,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节约用水计划、检查和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各有关部门的节约用水工作,推广节水措施。
第三十二条 各用水单位必须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采取综合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各取水单位应当在取水口装置量水设施,并按规定填报取水报表。
第三十三条 使用水利工程或者机械提水设施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水的,应当按照省州人民政府的规定向州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缴纳水费。州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同相关部门对水资源费的征收和管理工作按相关规定严格执行。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四条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州级人民政府或州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表彰和奖励。有下列先进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州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积极宣传、自觉遵守、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水资源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成绩显著的;
(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土流失,防止水体污染,管理和维护水工程事迹突出的;
(三)开发利用水资源,作出较大贡献的;
(四)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成绩显著的;
(五)在水资源科研方面有显著成绩的。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州、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权限依照《水法》进行处罚。
(一)未经批准随意取水、截水、阻水、排水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工、农业产生的废污水,未经处理达标,直接排入河道、湖泊、水库等水域的;
(三)未经批准或不按照批准的范围和作业方式,在水库、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矿、开采砂石、取水和兴建建筑物的;
(四)在江河、湖泊、水库、渠道管理范围内的弃置、堆放土石、工业和其他废弃物及各种阻水物体的;
(五)擅自新建、改建、扩建开发利用水资源工程的。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州、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按管理权限,依照《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水工程保护范围内爆破、打井、采石、取土等危害水工程安全活动的;
(二)不按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依法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破坏生态平衡,发生安全质量事故,对其它取水工程产生严重影响;
(三)以暴力、威胁方式,阻挠、拒绝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
(四)在水事纠纷发生和解决过程中,煽动群众闹事产生严重后果的。
第三十七条 州、县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水工程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必须忠于职守,模范地执行国家法律和法规。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按其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负责解释。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吉林市区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现状及今后工作的建议
吉林市区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现状及今后工作的建议 摘要: 本文在概述吉林市区自然概况的同时,介绍了该区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同时对今后如何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提出建议。在我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地下水资源所起的作用是有明显差异的。对地下水资源所起的作用进行定量评价,不仅可以直观地测度地下水的重要性,而且能够为水文地质调查宏观部署提供基础依据。通过构建地下水资源支撑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下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资源支撑度最高的10个省份依次是山西、北京、河北、内蒙古、山东、河南、宁夏、贵州、陕西和辽宁;地下水资源支撑度最低的5个省份是江西、湖南、福建、浙江和上海;从区域来说,地下水资源支撑度最高的是黄淮海地区、鄂尔多斯高原与银川河套平原区、黄土高原东部地区及贵州省,其次是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最低。根据评价结果,对我国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宏观部署提出了若干建议。本文在概述吉林市区自然概况的同时,介绍了该区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同时对今后如何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提出建议。
abstract: this paper also outlines the nature of jilin city,the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at the same time in the future how to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suggests.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groundwater resources play a supporting role there is obvious difference.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play a role,not only can directly measure the importance of groundwater,but also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macroscopic deployment.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the china’s provinces(autonomous regions,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conducted a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supporting role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groundwate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undwater resources support the top 10 provinces are shanxi,beijing,hebei,inner mongolia,shandong,henan,ningxia,guizhou,shaanxi and liaoning; groundwater resources to support the 5 provinces of jiangxi is the lowest,hunan,fujian,zhejiang and shanghai; from the region,the highest degree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s the huang-huai-hai region,erdos plateau and yinchuan plain,the eastern region of the loess plateau and guizhou province,followed by the northeast and northwest regions,the lowest in southeast coastal area.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s,some suggestions on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rea in our country put forward macro deployment.this paper
also outlines the nature of jilin city,the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at the same time in the future how to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suggests.关键词: 下降漏斗;超开采区;吊泵;合理布局;合理开采 key words: dropping funnel;over mining area;lifting pump;reasonable layout;reasonable mining
中图分类号:p6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091-0
2————————————
作者简介:戴术霞(1978-),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大学学历,工程师,主要从事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与水资源评价工作。0 引言
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既是人类的一种公共性的社会物品,又是有价的经济物品,具有经济、社会的双重属性。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水,生命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系统的完整性更是不可缺少的资源。吉林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同时,地下水也为吉林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条件。1998-2002年,全国供水总量每年在5500亿立方米左右,地下水供水量在1050亿立方米左右,占总供水量的19%-20%(据水利部1998-2002年中国水资源公报统计),较1997年以前明显增加。1999年,北方17省(区、市)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35%,其中海河流域达到61%,松辽河流域达到43%
(刘昌明、陈志恺等,2001)。全国有400多个城市开采利用地下水。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城市供水量中地下水比例分别达到72%和66%(国土资源部,2003[1])。自然地理概况
吉林市区位于吉林省中部偏东,属长白山余脉,第二松花江由南向北蜿蜒曲折呈“s”型流经市区,把吉林市区分割成江南、老市区、江北三大块,展现出山环水绕的美丽自然景观。地下水既是不可或缺的水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与环境支撑要素。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条件。目前,中国地下水资源的形势相当严峻:北方城市地下水超采严重,造成资源枯竭并诱发了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海水入侵等灾害;西北地区许多流域地下水盐失衡,成为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地下水污染迅速发展,会危及到一些地区的供水安全等。2 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
吉林市城区地下水开采利用程度较高,现状开采量已达0.72×108m3/年,丘陵山区基岩裂隙水开采量达0.1×108m3/年,其中工业与生活用水约占41%,农业用水约占55%,余者为其它用水。开采布局多为傍河集中开采。主要集中在孤店子井灌区、松源牤牛河水源地、哈达湾集中开采区、九站集中开采区。特别是2009年长、吉、图一体化的开发建设,推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大了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请看孤店子镇905号井1985—1997年月平均水位埋深变化曲线。对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的建议
首先我们要在思想上树立水忧患意识,形成珍惜水、节约水的自觉性。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工作,保护地下水资源尽量不受污染。严格控制未达标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地下,污染地下水。目前,国家对地下水资源问题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等法律、法规。严格打井审批手续,控制机井密度,对水资源紧缺地区建厂办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制。严禁未达标的污水以渗井、渗坑或以溶洞等方式排入地下,污染地下水资源,我们做为水文工作者,更要积极参与,大力宣传,以身作则,并积极工作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当好参谋。4 地下水资源开采的意义和远景展望
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科学调配开采地下水资源,充分发挥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事关吉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管理措施,明确部门责任,在全市形成爱惜水、保护水、用好水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合理布局应急水源井,强化防污治污工作;要充分发挥规划的基础导向作用和刚性约束作用,加快编制专项规划,配套出台相关管理办法,为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实现总量控制和优化资源配置奠定基础。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问题的加剧给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地下水资源的本质属
性和功能。文章从自然科学和社会学角度对地下水资源的本质属性、功能进行研究,论述了地下水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等不同属性及其相应的物质功能、能量功能、调蓄功能和信息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开展水文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一方面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标,开展重点地区地下水资源潜力调查工作,对供水前景做出评价;二是为解决贫困缺水地区和地方病高发区供水问题的地下水勘查评价;三是城市后备水源地勘查评价。
参考文献:
[1]周波,王德成,谷丽.浅谈吉林市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j].吉林水利,2002(02).[2]黄志兴.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j].资源·产业,2003(02).[3]王志权,樊向阳,贾陈忠.浅谈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j].地下水,2004(03).
第四篇:丹东市地热水资源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印发丹东市地热水资源
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丹政发〔2012〕2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丹东市地热水资源管理暂行办法》业经2012年5月23日市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
二○一二年五月三十一日
丹东市人民政府
丹东市地热水资源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地热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热水资源,充分发挥地热水资源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辽宁省地下水资源保护条例》、《辽宁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我市行政区域内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地热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地热水资源属国家所有,地热水的勘查、开发利用应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计划开采、有偿使用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污染、浪费地热水资源。
第四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地热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工作。
市国土资源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地热水资源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丹东市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相关部门编制丹东地区地热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经丹东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六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划定地热水资源保护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七条 禁止在地热水资源保护区内建设对地热水资源有污染的项目。
地热水资源保护区内地下冷水的开发利用,应服从地热水资源补给的需要,实行限制开采,合理利用。
第八条 凡在丹东市行政区域内办理开采利用地热水资源的审批项目,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预审意见,报经专项工作组审核后,再报市政府经市长办公会议,重大项目经市政府常务会议批准后,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需要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经市政府同意后上报。任何单位和个人开发利用地热水,须按取水量缴纳水资源费。
开采地热水用于商业经营的取水人凭取水许可证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办理相应的采矿许可证,按照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开采量限量开采,并缴纳采矿权使用费和矿产资源补偿费。
第九条 取用地热水的单位和个人在办理地热水取水许可时,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取水许可申请书;
(二)与第三者利害关系的相关说明;
(三)属于备案项目的,提供有关备案材料;
(四)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和其他相关材料。
第十条 取水申请批准后三年内,取水工程或者设施未开工建设,或者需要由国家审批、核准的建设项目未取得国家审批、核准的,取水申请批准文件自行失效。
第十一条 取用地热水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
取用地热水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安装符合规定的计量设施,按核定的取水量用水。
第十二条 地热水资源的开采利用实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在许可开采总量范围内实行定额管理,超计划或超定额取水的,对超出部分按《辽宁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规定的累进标准收取水资源费。
第十三条 地热水资源要遵循优化配置的原则,取用地热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不得转供或者擅自改变用途。
第十四条 地热水资源费、采矿权使用费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属政府非税收入,收入金额缴入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任何单位不得截留、坐支、挪用。
第十五条 凡是新建、改建、扩建、维修地热水取水工程以及进行与开采、取用地热水有关施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经批准后方可动工。在钻凿施工时,随时接受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勘查地热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取得勘查许可后方可施工。
勘查地热水的单位和个人,在施工结束后,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勘查资料;
(二)做好勘查现场恢复工作;
(三)勘查井除作为水资源管理的观测井外,一律封闭或封存。
第十七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地热水取水工程实行统一管理。取水条件发生变化的,应当依法办理变更手续;变更取水期限、取水用途、取水量、退水地点、退水方式、退水量的,应当重新申请取水。
第十八条 地热水取水工程需要报废时,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核定,取用地热水的单位和个人应按有关要求回填,所需费用由取用地热水的单位和个人承担。
第十九条 凡违反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相关规定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辽宁省地下水资源保护条例》、《辽宁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2年6月1日起施行。1984年10月26日丹东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丹东市温泉管理暂行办法》(丹政发〔1984〕156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
(2002年5月3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4年11月26日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自治区地下水
资源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地下水资源是指埋藏于地表以下可以开采利用的水资源。
第三条 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地下水资源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 开发利用、保护地下水资源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流域或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
(二)开源与节流并重,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
(三)开采与补给平衡,涵养水源,防止水源的枯竭和地下水资源的污染;
(四)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兼顾工业、农业和生态用水。
第五条 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区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自治州(地)、市、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管理的权限和范围,负责相应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城建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流域或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技术标准划定地下水宜采区、限采区、超采区和禁采区。
自治州(地)、市、县(市)编制的流域或区域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经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由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报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自治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 编制流域或区域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应当以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为依据。
流域或区域的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应当有计划地组织进行。
第八条 编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承担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
第九条 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取水许可。
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水许可申请,必须符合流域或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 保护规划。取水许可申请需要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呈报申请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附具规划同意书。
家庭生活、畜禽饮用等少量取用地下水的,免于申请取水许可。
第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工业、城镇供水项目和大型农业建设项目需要取用地下水的,应当在报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附具经审定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
未提交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建设项目。
第十一条 在同一水文地质单元内的相邻区域开采地下水,开采方所在地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批准取水许可申请前,应当征求相邻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开采方水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单方面批准开采地下水。确需开采地下水的,其取水许可由其共同的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并审批。
第十二条 取水许可申请批准后,需要凿井的,凿井工程承建单位在凿井前应当提交凿井方案,经当地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凿井。凿井工程竣工后,经取水单位组织验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
凿井工程承建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等级。
第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农村牧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技术服务工作,无偿提供水文资料和相关信息,加强对凿井活动的监督指导。
第三章 地下水资源保护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以生活饮用水水源、重要工业项目用水水源、绿洲边缘生态用水水源为重点区域,划定地下水水源保护区。
第十五条 在地下水宜采区应当合理开采和积极利用地下水,在因地下水位过高而形成的土地盐渍化区域,应当采取措施,加大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地下水水位。
第十六条 在地下水限采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和下达开采计划,合理调度地表水、地下水,从严控制取水总量,不得擅自扩大地下水开采,实现采补平衡。
在城市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限制地下水开采,原有自备水源取水量应当逐年递减。
第十七条 在地下水超采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地下水开采量调减目标,提出计划开采量和井点布局、开采层位的调整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八条 在地下水禁采区,禁止兴建地下水取水工程。对原有取水工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关停方案和水源替代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九条 进行勘探、采矿(含采油)、工程建设等活动,应当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地下水污染监督管理,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依法查处污染地下水的行为。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地下水资源动态监测站网的建设,做好地下水水位、水质、水温监测工作,定期向社会公布。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开展地下水资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工作。
本条例第十条第一款所列取水单位应当进行地下水动态监测,并定期将监测资料报其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批准取水许可、下达开采计划的,由有关主管部门对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因玩忽职守、工作不负责任,对违法开采地下水、破坏污染地下水的行为没有及时制止和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以及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对有关部门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凿井、修建地下水取水工程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取水单位停止违法行为,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赔偿。
凿井工程承建单位未按核准的凿井方案施工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赔偿。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地下水超采区,未按调整的计划开采量、井点布局、开采层位开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地下水禁采区兴建地下水取水工程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并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禁采区原有取水工程不执行关停方案和水源替代方案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其他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条例自2002年8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