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县生活特殊困难离休干部帮扶机制问题的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3 18:59: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高县生活特殊困难离休干部帮扶机制问题的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高县生活特殊困难离休干部帮扶机制问题的情况汇报》。

第一篇:上高县生活特殊困难离休干部帮扶机制问题的情况汇报

上高县生活特殊困难离休干部帮扶

机制问题的情况汇报

上高县全面建立和运行离休干部“三个机制”以来,有效地保障了离休干部“两费”的落实。但是,随着离休干部“双高期”的到来,部分离休干部由于身体、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在生活上遇到了一些特殊困难。现就我县生活特殊困难离休干部帮扶机制问题的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特困离休干部的基本现状

1、离休干部出现特殊困难的基本情况

经过走访调查,导致离休干部生活出现特殊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离休干部本人身患重病,生活长期不能自理;二是离休干部身患绝症(大病),短时间内花费巨额医疗费;三是离休干部家庭发生意外变故等。

2、特困离休干部受到帮扶后生活发生的变化情况 2007年,我县财政预算了解困资金50000元。经离休干部本人申请,主管部门调查。县委组织部、县委老干部局、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等部门研究,报县委、县政府同意,我局代表县委、县政府向特困离休干部按4000、3000、2000元/人的标准发放了解困资金共49000元。特困

离休干部受到帮扶后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虽未得到根本改变,但解决了离休干部的燃眉之急。

3、帮助特困离休干部解决困难现有政策规定

目前,为对有特殊困难的离休给予帮扶,主要是依据赣老发[2006]20号、宜老发[2006]14号文件精神,我县将50000元解困资金列入每年县财政预算,并拨给县老干部局统管使用。

4、帮扶特困离休干部的主要做法

针对特困离休干部解困资金的发放,我县制定了严格的审批程序及发放标准。首先,由生活特殊困难的离休干部向单位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其次,单位或主管部门调查核实后,提出呈报意见,报送县委老干部局,县委老干部局再派人调查、核实后研究确定是否给予发放及发放标准的建议。最后,由县委、县政府领导审定,在县委老干部局专项解困资金款项中列支。

2007年,我县拟定解困资金的标准为:

①凡离休干部本人身患重病、绝症,长期生活不能自理的,视家庭经济状况,给予每人每年2000元、3000元、4000元不等的解困资金帮扶。

②离休干部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家庭发生意外变故的,视家庭经济状况每人每次给予2000元、3000元不等的解困资金帮扶。

5、帮扶特困离休干部已落实的经费

我县已将50000元解困资金列入每年的县财政预算,并拨给县委老干部局统管使用。

二、帮扶特困离休干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政策方面:主要依据赣老发[2006]20号、宜老发[2006]14号文件精神。

2、经费保障方面:我县目前的经费保障,是由县财政支持,将解困资金列入了每年的县财政预算。

3、帮扶效果方面:针对50000元解困资金,我县本着解决特困离休干部生活实际困难为出发点,按4000、3000、2000元/年.人的标准发放了解困资金,因发放的数额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有特殊困难离休干部的根本问题。

三、建立完善特困离休干部帮扶机制的几点对策和方向

通过去年解困资金的发放,我县对生活困难离休干部的帮扶积累了一些经验,对今后的帮扶方向有了一些认识,现总结如下:

1、解困资金应用于解决特困离休干部实际困难的方向上。离休干部中有特殊困难的只占总数的少部分,应把有限的解

困资金集中起来,用在解决有特殊困难的离休干部身上,这能够较好的改善离休干部家庭的特殊困难。使解困资金真正地起到解决离休干部的特殊困难,更好地体现党和国家对老干部的关怀。

2、加大对无工作离休干部遗属的帮扶力度。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离休干部本人一般无生活特殊困难的情况,除非是离休干部家庭其他成员因疾病、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生活特殊困难,而无工作离休干部遗属大多生活较为贫苦。离休干部大都离休时间较早,当时工资水平不高,积蓄较少,离休干部本人一旦去世,其遗属又无固定工作,加之,因其本身也年事已高,每月仅靠遗属生活困难补助为生,生活就相对较为困难,据此,我们认为:应加大对无工作离休干部遗属的帮扶力度,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并予以固定。

中共上高县委老干部局 2008年5月27日

第二篇:帮扶困难群众工作机制

张村村帮扶困难群众工作机制

为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实践党的宗旨,村党总支决定建立如下帮扶困难群众长效工作机制,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一、指导思想:

以“三送”和“两帮一”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以进一步健全帮扶困难群众长效工作机制为重点,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构筑一个支部牵头、组配合、党员参与的综合帮扶体系;建立一个指挥协调、部门联动、标准统一、资源整合的日常帮扶班子;形成一个制度健全、常年运作、动态管理、不断创新的长效帮扶机制,实现“存在一个帮扶一个,帮扶一个解决一个”的目标。

二、参与对象:

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村两委干部。

三、长效机制

(一)动态管理机制

1、明确帮扶对象:(1)年收入底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家庭;(2)

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员;(3)特困农业家庭和困难职工家庭;(4)品学兼优的中小学学生;(5)其他需要帮扶的对象。

2、掌握动态情况。及时了解掌握帮扶对象的动态变化情况,做到“出现一个发现一个”。支部要定期对辖区内的困难群众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分类建档,掌握日常变化情况,并设立帮扶对象信息库,及时更新信息内容。各村民组长必须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依托掌握管理对象的动态情况,切实加强管理,落实帮扶措施。

3、严格管理程序。凡符合条件的帮扶对象,应主动向村委会提出申请,填写有关材料并提供相关证明,经核实后报乡民政办审查同意后,即在村务公开栏内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4、实现能进能出。要严格检审制度,定期对帮扶对象的家庭收支情况、生活状况进行核查,对通过帮扶后其实际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帮扶标准的,应在规定期限内退出帮扶范围。同时,要大力弘扬自强自立精神,提倡困难状况好转的帮扶对象主动退出帮扶。对刚退出帮扶的对象,要进行跟踪服务。

(二)职业培训机制

1、整合培训资源。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职业培训。以劳动保障部门为主进行管理。对

困难家庭中的无业人员的职业培训要有培训时间、培训专业、培训质量的明确要求。职业培训一律实行免费。要加强对择业观念的教育,摒弃把工作分为高低贵贱和眼高手低、过分挑拣的陈旧求职观念,树立自食其力、劳动光荣,市场就业、竞争就业、灵活就业的新观念。

2、注重培训实效。要增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努力提高培训对象的再就业率。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合年龄偏大人员、残疾人从事的职业工种,确定一批培训项目,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

3、开展创业培训。把有创业愿望和较强创业能力的人员组织起来,开展较为系统的创业基础知识和必备能力的培训,增强其自主创业的信心和能力,并进行创业指导,做好咨询服务和后续扶持工作,特别要与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等再就业扶持政策相配套,努力培育和造就一批成功的创业带头人,形成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就业帮扶机制

1、支持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建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配合乡农业服务中心、农村经济服务中心等部门要针对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选送脱贫治富的技术、项目。并加强技术指导。

2、鼓励灵活就业。通过非全日制、非固定单位、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

3、组织和鼓励承包荒山、荒滩、土地,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

4、推进残疾人就业。依法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稳定集中就业,大力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对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建设托管保障体系。

(四)社会共建机制

要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扩大结对解困帮扶队伍,通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辖区内共建单位与帮扶对象结对,以及领导干部带头结对、党员与群众结对、群众帮群众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明确帮扶责任和帮扶目标。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五)帮扶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建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帮扶工作的领导,统筹规划,协调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互通信息,对帮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研究解决。

2、制度保障。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各级各部门帮扶困难群众的政策措施,并不断探索,有所创新,与时俱进。要建立健

全帮扶困难群众工作的各项制度,规范帮扶救助工作,确保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资金投入到位、措施保证到位,做到应帮尽帮。

3、资金保障。建立以党员干部捐款为主渠道、社会各界捐赠相结合的帮扶资金筹集机制。

4、医疗保障。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为主要形式,确保贫困家庭有病能及时治疗。

全体共产党员要从维护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加强党性锻炼、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高度出发,认真实践党的根本宗旨,积极参与其中,做到常关心、常联系、常走访,确保帮扶目标的实现。

张村党总支

2011年01月15日

第三篇:帮扶困难群众工作机制

青年路社区党员干部帮扶困难群众工作机制

为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实践党的宗旨,青年路社区党支部决定建立如下帮扶困难群众长效工作机制,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一、指导思想:

以进一步健全帮扶困难群众长效工作机制为重点,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构筑支部牵头、党小组组配合、党员干部参与的综合帮扶体系;建立一个指挥协调、部门联动、标准统一、资源整合的日常帮扶班子;形成一个制度健全、常年运作、动态管理、不断创新的长效帮扶机制,实现“存在一个帮扶一个,帮扶一个解决一个”的目标。

二、参与对象:

辖区在职党员、辖区机关党员干部、退休老党员、社区两委干部。

三、长效机制

(一)动态管理机制

1、明确帮扶对象:(1)年收入底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家庭;(2)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员;(3)特困家庭和困难职工家庭;(4)品学兼优的中小学学生;(5)空巢老人、(6)其他需要帮扶的对象。

2、掌握动态情况。及时了解掌握帮扶对象的动态变化情况,做到“出现一个发现一个”。支部要定期对辖区内的困难群众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分

1类建档,掌握日常变化情况,并设立帮扶对象信息库,及时更新信息内容。各居民组长必须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依托掌握管理对象的动态情况,切实加强管理,落实帮扶措施。

3、严格管理程序。凡符合条件的帮扶对象,应主动向社区提出申请,填写有关材料并提供相关证明,经核实后报街道民政办审查同意后,即在居务公开栏内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4、实现能进能出。要严格检审制度,定期对帮扶对象的家庭收支情况、生活状况进行核查,对通过帮扶后其实际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帮扶标准的,应在规定期限内退出帮扶范围。同时,要大力弘扬自强自立精神,提倡困难状况好转的帮扶对象主动退出帮扶。对刚退出帮扶的对象,要进行跟踪服务。

(二)职业培训机制

1、整合培训资源。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职业培训。以劳动保障部门为主进行管理。对困难家庭中的无业人员的职业培训要有培训时间、培训专业、培训质量的明确要求。职业培训一律实行免费。要加强对择业观念的教育,摒弃把工作分为高低贵贱和眼高手低、过分挑拣的陈旧求职观念,树立自食其力、劳动光荣,市场就业、竞争就业、灵活就业的新观念。

2、注重培训实效。要增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努力提高培训对象的再就业率。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合年龄偏大人员、残

疾人从事的职业工种,确定一批培训项目,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

3、开展创业培训。把有创业愿望和较强创业能力的人员组织起来,开展较为系统的创业基础知识和必备能力的培训,增强其自主创业的信心和能力,并进行创业指导,做好咨询服务和后续扶持工作,特别要与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等再就业扶持政策相配套,努力培育和造就一批成功的创业带头人,形成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就业帮扶机制

1、支持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建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

2、鼓励灵活就业。通过非全日制、非固定单位、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

3、组织和鼓励承包荒山、土地,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

4、推进残疾人就业。依法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稳定集中就业,大力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对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建设托管保障体系。

(四)社会共建机制

要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扩大结对解困帮扶队伍,通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辖区内共建单位与帮扶对象结对,以及领导干部带头结对、党员与群众结对、群众帮群众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明确帮扶责任和帮扶目标。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五)帮扶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建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帮扶工作的领导,统

筹规划,协调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互通信息,对帮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研究解决。

2、制度保障。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各级各部门帮扶困难群众的政策措施,并不断探索,有所创新,与时俱进。要建立健全帮扶困难群众工作的各项制度,规范帮扶救助工作,确保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资金投入到位、措施保证到位,做到应帮尽帮。

3、资金保障。建立以党员干部捐款为主渠道、社会各界捐赠相结合的帮扶资金筹集机制。

4、医疗保障。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主要形式,确保贫困家庭有病能及时治疗。

全体共产党员要从维护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加强党性锻炼、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高度出发,认真实践党的根本宗旨,积极参与其中,做到常关心、常联系、常走访,确保帮扶目标的实现。

青年路社区党支部

2013年3月15日

第四篇:困难党员帮扶机制问题调研报告

当前,在我们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仍有一部分党员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切实解决这部分党员贫困问题,是各级党组织尤其是组织部门的职责之一。

一、当前困难党员现状及原因分析

最近,我们调研组走访了县直单位和部分乡村,召开了不同类型的座谈会,还设计了三个调查表,分别发到各单位,对困难党员

帮扶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调研。从调研情况看,当前我县困难党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三老”困难党员。形成原因主要是:一是年龄都在60岁以上,且70岁以上的占很大比例,他们已届风烛残年,丧失劳力,生活十分困难,他们中有的过去是英雄好汉,现在老了,没能赶上致富的班车,生活状况并不比一般老百姓好,有的甚至更差,并且处于一种无助的处境;二是生活缺少保障,由于各种因素,他们基本上都没有搞养老保险,只能在每年春节领到县委组织部送去的微薄慰问金。

2、缺技术、资金的党员。形成困难原因是:一是文化程度偏低,有70%至80%的困难党员只有小学文化,斗大字不识几个,更谈不上科技素质,生产技术简单,收入低,生活维艰;二是创新意识不强,怕这怕那,种田沿用传统的那一套耕种方式,不敢大胆运用新的实用技术,遇到什么自然灾害,往往抗御能力低,望天兴叹;三是缺少一定资金,生活上都入不敷出,对农业生产基本上没有什么投入,信用社也不愿意给予他们贷款,致使低投入、低产出现象严重。

3、患病造成困难的党员。形成困难的原因是:一是他们年龄也相对大些,很多人患有肝、肺、癌、高血压、冬瓜脚等疾病,以致劳动力弱,有的甚至丧失劳动力,只能是过一天算一天;二是生活担子重,上有老,下有小。

4、企业下岗困难党员。造成困难原因是:一是由于原企业已停工或关闭,企业未发下岗费或生活补贴,造成生活无来源;二是年龄偏大缺少技术,外出务工没人要,只能在家里受穷,靠政府的微薄的救济度日。

二、建立困难党员帮扶长效机制的对策

如何破解党员队伍中这支特殊群体贫困问题,建立长效、稳定的帮扶机制,始终是各级党委特别是组织部门面临的理论课题和实践任务。近年来,**的思路和实践是,坚持多措并举,对困难党员分类实施帮扶,积极探索和建立困难党员长效帮扶机制,使全县贫困党员问题得到不同程度的化解,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做法之一:建立困难党员台帐,为困难党员分类实施帮扶提供依据

一是界定帮扶对象标准。农村家庭年收入在865元以下的特困家庭;城镇低保家庭;其他原因造成的暂时困难的家庭;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建国前老党员。二是确定帮扶对象。根据上述标准,我们每年对困难党员进行一次调查摸底,确定下一年的帮扶对象和走访慰问对象。调查中,特别注重规范困难党员申报程序,即由困难党员个人提出申请,支部组织民主评议,并将申报困难党员名单及有关家庭情况在各自所在村(居)公示,然后由支部向党委申报,党委审批并报县委组织部备案。三是建立困难党员台帐。台帐内容主要包括困难党员本人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情况、年收入情况、生产生活情况、困难情况及原因等。台帐类别分明,情况清晰,组织部实行动态管理,实施针对性的帮扶,并根据帮扶进展情况每年审核调整一次。

做法之二:对因缺资金、缺技术造成贫困问题的党员,通过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和开展技术就业培训加强帮扶

一是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县委本着“强化管理、扶出效益”的思路,从2001年起,采取财政助一点,各基层党委筹一点,留存党费划拨一点,机关单位党员募捐一点的措施,筹集资金20万元,加上组织部“农民党员福利基金”7万元,共计27万元,建立了困难党员帮扶基金,进一步完善了困难党员帮扶工作体系。从今年开始,决定每年以10万元的速度筹集资金,通过三年努力使帮扶基金规模达到60万元。尔后以这60万元为目标,采取“鸡生蛋,蛋生鸡”的办法,借贷给困难党员发展生产,力争每年创收5—6万元,从而使每年帮扶基金达到10万元左右。同时,县委成立了“困难党员帮扶基金监督小组”,负责帮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帮扶基金使用。

基金的帮扶方向有两种:一种是无偿救济,即每年的定期与不定期走访慰问,资金来源主要是基金的创收部分;另一种是有偿扶助,即利用基金以借贷形式扶助困难党员发展生产,实现滚动使用。我们紧紧围绕效益目标,坚持“党内帮困、有偿使用、两年还本、滚动利用”的扶贫原则,今年确定扶贫党员50名,突出抓住资源开发和发展“短平快”项目,以“短”突破,实现当年脱贫;以“长”稳定,帮助他们上1—2个长期项目,增强“造血”功能,保证困难党员脱贫后仍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如今年初,我县采取党员申报、党委批准、组织部实地考核、乡(镇)政府财政担保的办法,对潭溪乡文青村困难党员李金明养殖三元杂

交猪扶持5000元,年终按银行贷款利息带本返还组织部。并按同等条件,又向社苹乡、熊村镇、中田乡、日峰镇、宏村镇等地50户党员家庭按其发展烤烟、食用菌、特种水产养殖、经商等,各扶持3000——5000元(投入资金即2003年底的帮扶基金27万元)。仅此,经过一年的努力,该基金预计可增收近2.5万元。

为加强基金扶持项目的监

督管理,县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分别建立了被帮扶党员家庭台帐,设立了项目建设进度表,及时掌握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发展情况。县委组织部每半年检查一次,乡党委每季度检查一次,切实抓好跟踪管理,保证了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是开展技术就业培训。在农村,实行扶贫对象轮训制度,即以乡镇为单位,对600多名农村困难党员进行了以发展食用菌、烤烟、特种水产养殖和畜牧业为主的实用技术培训,邀请县农业局专业技术人员到14个乡镇巡回讲课。对其中的23个大户进行农业产业化专题培训,提高了扶贫对象科技致富的能力和发展后劲。通过开展基金扶贫,100余名被帮扶的党员家庭年人平纯收入由2001年的不足1200元上升到现在的1500元,平均增长100元以上,较好地实现了预期帮扶目标,使一批党员贫困户脱贫致富,提高了贫困党员带头富和带领富的能力,推动了党员“双带工程”的深入。在城镇,由组织部牵头,劳动部门和社区党校积极为下岗职工党员进行免费培训,无偿提供再就业信息,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下岗职工党员,帮助他们早日就业,走出困境。日峰镇社区党校对企业下岗党员举办了食用菌栽培、家用电器维修和陶瓷工艺、建筑工程、电脑等实用技术培训。对有意自主创业的下岗职工党员,利用扶贫基金、再就业基金和帮助申请小额贷款等形式,为他们解决资金筹措困难,使其实现再就业。至目前,我县已举办各类再就业技能培训班16期,其中培训下岗职工党员102人次,为下岗职工党员提供再就业岗位42个,通过培训实现再就业党员26人。

做法之三:对“三老”及因病、因残、因灾造成贫困问题的党员,则实行“党内互助”与社会保障并举加强帮扶

从今年开始,我县着手利用基金每年的创收,全额用于对“三老”及因病、因残、因灾造成贫困的党员实行定期与临时救济,确保逐年扩大救济面和增加救助额度。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困难党员帮扶救助工作,做好低保和医保工作,大力实施社会保障,有效促进“党内互助”,体现党组织关怀和温暖。

一是党员干部进行结对帮扶。县级、科级领导干部同困难党员实行“四挂二联一引一扶”制度,乡、村(居)党员干部实行“1+1”、“几帮1”结对帮扶制度。帮扶做到“四定”,即定帮扶目标,定帮扶责任,定帮扶项目,定启动资金,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对困难党员进行帮扶。每季度至少与困难党员联系一次,做到“四个必到”,即困难党员家中发生突发事件时必到,党员欲立项发展生产时必到,生活遇到特殊困难时必到,春节前必到。近年来,我县累计结成帮扶对子639对,共投入帮扶资金206160元,提供致富信息300条,落实帮扶项目25个。通过帮扶已有142名党员脱贫。日峰镇十字村困难党员李发财,家有4口人,因找不到致富门路和缺生产资金,生活十分窘迫,村支部书记与其结成了帮扶对子后,每年亲自为他制定生产计划,提供资金为其购买种子、化肥,并经常指导其生产。经过几年的帮扶,如今李发财不仅能自己安排生产,利用良种良法种好责任田,而且还发展了养猪、养鸭等多种经营,家庭年纯收入已达8000元。

二是建立走访慰问制度。走访慰问活动一般分两种形式:定期走访慰问,时间为每年的“七·一”期间和春节前夕。对象主要是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灾区、贫困地区的党员,生活上遇到困难的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曾获得其他荣誉称号的党员,以及农村“五保户”党员,处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党员。不定期走访慰问,对象主要是家中发生突发事件的困难党员和生活一时遇到特殊困难的党员。日峰镇新荣村困难党员邱火根,去年年底,家中电线老化碰线,发生火灾,当时无一人在家,房屋、家俱、衣物全部烧毁,县委、镇党委、村党支部及结对帮扶人员及时开展帮扶工作,捐款捐物、送米送油,雪中送炭,帮助邱火根一家度过了难关。2001年以来共走访慰问困难党员3936人次,其中县城走访249人次,走访企业下岗困难党员153人次,农村乡(镇、场)走访1500人次,村(居)走访249人次,走访特困党员302人次,发放慰问金35万元(含市组于2003年初下拨的20万元)。尤其是100多名“三老”党员,则在生活上予以资助,解决了其家庭困难。

三是架设“生活保障线”。认真执行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生活补贴有关政策规定,坚决落实“三老”的生活待遇,日峰镇十字、八都等村实行医疗费实报实销制,较好地解决了“三老”的就医、生活困难问题。为进一步巩固“两个确保”和低保工作成果,我县制定相应的生活补助政策,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基本生活费和低保资金按时足额发放。三年来,我县共发放农村“三老”生活补助款110400元,发放覆盖面达96%。去年,发放22名困难党员基本生活费3万余元,发放覆盖面达100%;为48名城镇困难党员发放低保金5.2万元,发放覆盖面达100%。

中共**县委组织部供稿

第五篇:建立健全困难党员帮扶机制

洪洞县“六项制度”建立健全困难党员帮扶机制

洪洞县委组织部建立完善“六项制度”,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大力加强帮扶生活困难党员工作。

一是建立工作台账制度。各基层党组织每年年底要专门组织人员,对因老、残、病、灾、失业等原因导致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我县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党员进行调查摸底,详细掌握他们的家庭结构、收入情况、致贫原因、身体状况、专业特长、思想状态、急需何种帮助等情况,按照致贫原因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建立台账。根据帮扶工作进展情况,对已脱困的进行调整、对新出现的及时纳入帮扶范围,实行动态管理。

二是建立对生活困难党员培训教育制度。帮助生活困难党员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主动学习新技术、新技能。对于有劳动能力的生活困难党员,依托县、乡党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等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素质,为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三是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结对帮扶活动。党员领导干部和有技术、有帮扶能力的党员,采取“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的形式,与生活困难党员结成对子,定目标、定措施、定时间进行帮扶,直到脱离贫困。将帮扶生活困难党员工作与“党员承诺评议制度”相结合,组织引导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与生活困难党员结成对子,积极承诺践诺;在机关、企事业党员中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组织引导本单位党员与所联系单位的生活困难党员尽快结成对子,在困难党员子女上学、生产生活扶持等方面积极进行帮扶;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特别是规模以上的非公制企业党组织,对周边地区的生活困难党员实行定点帮扶,对零就业家庭要至少安排1名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到企业就业。

四是健全生活困难党员社会扶助制度。实行党内互助与社会扶助相结合,把帮扶生活困难党员纳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组织民政、劳动保障、工会等有关部门相互联系和共同配合,在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农村五保户供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经济实用房配租、廉租房实物配租、发放租赁住房补贴,以及子女就学费用减免或资助等政策方面,统筹考虑生活困难党员。

五是建立生活困难党员就业服务制度。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广泛联系用工单位,特别是要与县域内的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积极联系,切实为生活困难党员创造就业渠道,解决其劳动就业问题,使每位有劳动能力的党员都能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走上致富路。

六是建立党内慰问制度,开展定期不定期的走访慰问活动。每年逢“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县委组织部、各基层党组织要对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慰问活动。平时坚持做到在党员患病受伤时、家庭受灾时都能够及时走访慰问,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下载上高县生活特殊困难离休干部帮扶机制问题的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高县生活特殊困难离休干部帮扶机制问题的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合集五篇]

    团结社区2011年困难党员帮扶机制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体现党组织和社会各界对困难党员的关心和爱护,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特制定团结社区困难党员帮扶制度......

    帮扶困难群体汇报

    公司帮扶困难职工群体 工作情况汇报 一、 基本情况: 虽然是新重组的公司,但是相当比例的困难群体对我们来讲还是一个大的问题。困难群体的救助是一个系统工程,集团党委十分重视......

    街道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服务方案

    街道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服务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委主要领导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根据《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关于开展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服务......

    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及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问题研究

    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及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问题研究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老干部作为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优先......

    建立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研究

    建立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研究.txt51自信是永不枯竭的源泉,自信是奔腾不息的波涛,自信是急流奋进的渠道,自信是真正的成功之母。建立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研究 当前,随着改革的不......

    建立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研究

    建立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研究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不断发展,我市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差距的拉大,仍有一部分曾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过较大......

    职工困难帮扶机制建设经验材料

    为了使困难帮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尽心竭力为困难员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石化提升工作作为,加大工作力度,抓好两个保障,一个跟踪,确保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发挥......

    帮扶生活困难干部职工制度

    帮扶生活困难干部职工制度站前区城乡建设服务中心一、摸清生活困难干部职工现状,建立困难干部职工信息库,全面掌握困难干部职工底数及其生产生活情况,为实施困难干部职工分类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