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11-11江苏省徐州地方税务局关于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最新调整)(大全)
江苏省徐州地方税务局
关于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
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试点单位税源专业化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苏地税发[2011]74号)精神,在总结前期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征、评、管、查”机构设置及职责、内设机构及职责,制定新机构体系下与税源专业化管理相配套的工作流程、岗位责任、考核评价体系,现就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提出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化征管机构及内设机构的配置,创新管理员制度,以纳税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管税为支撑,以专业化分工体制为保障,以分类分级为基础,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征管程序和运行机制,加快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新体系。
二、机构设置
(一)做大纳税服务局,建立集约化和全程化相结合的纳税服务体系
坚持纳税人发起的各类涉税事项由前台统一受理,并将催报催缴、税种认定、前台简易处罚,以及相关的低度风险应对等适合集中处理的事务性事项赋予征收服务部门,发挥
认定、CA认证、银行帐号管理等与税务登记直接相关的事项。由征收分局在受理税务登记的同时办理以上工作,可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考核指标的录入质量。以上相关考核指标的完成由征收分局负责。三是纳税人违章的简易处罚工作。对于征收分局前台已启动限期改正流程,而按规定又需要进行一般程序的处罚事项,目前大集中流程无法推送至税源管理分局,因此,仍由征收分局进行处罚。对于日常检查、税收评定、税务稽查过程中的处罚由各税源管理分局、稽查局进行处理。四是建筑业项目、房地产业项目登记工作。对于通过招投标的建筑业项目,由综合治税办公室及时获取各相关部门的资料信息,并将相关信息录(导)入《徐州市建筑业项目风险监控管理平台》,征收分局负责《徐州市建筑业项目风险监控管理平台》日常数据维护。税源管理分局负责其他相关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比对,加强对房地产业项目的后续管理,确保各项税(费)及时足额入库。通过以上调整,有利于扎口管理、管控分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抢拉税源行为。五是具有普遍性的一般遵从风险的应对工作。征收分局设置风险指引岗,对普遍性的一般遵从风险通过风险教育、特定宣传等方式来应对,对需要纳税人普遍自查的涉税问题,集中通知纳税人进行自查自纠处理。具体为通过《省级大集中系统风险管理平台》推送的行为类风险、税种类低度风险采取推送到网上办税服务厅、短信等方式通知纳税人进行自查自纠,限期整改;针对存在的普遍性风险召开纳税
作规范见《关于印发<徐州市地方税务局纳税服务局工作职责及规范(试行)>的通知》(徐地税发[2011]20号)、《江苏省徐州地方税务局税收业务流程操作规范》、《江苏省徐州地方税务局岗位职责说明书》。
4、以优化重整的方式增加统筹调配纳税服务局人员人员。由于税源管理分局剥离移交纳税服务局5项业务,分别是催报催缴、初次纳税鉴定、建筑房地产项目登记、低等风险任务应对、在纳税服务环节涉及的简易处罚。同时,考虑目前纳税服务局数据采集质量需要提升以满足风险管理的需要,各单位应对纳税服务局的人员进行优化重整:一是由于“两税”的征收管理已经采用一体化征管系统,业务流程较原来简化,需要对“两税”征收人员进行定岗、定编,对富余人员进行调整;二是对计算机操作能力、税收业务素质不适合在纳税服务局的人员进行调离,转岗从事管理分局的一般核实工作;三是从管理分局适当调入。
(二)做强风险评估,设置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机构
1、机构设置及职能配置。
市局、各县(市、区)局设立税收风险评估分局,统一称为第二税务分局,与数据管理处(科)合署办公。按照评估不应对的原则,风险评估分局主要承担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风险任务推送、风险应对结果反馈和监督评价等职能,组织实施或参与风险指标和风险识别模型的建设和维护,发挥其全局任务引擎的核心作用。
三是承担数据管理工作。
2、内设机构、岗位设置。
(1)内设机构。税收风险评估分局(数据管理处(科))内设综合管理科(股)、风险识别科(股)、风险推送科(股)、数据管理科(股)。综合管理科(股)主要承担风险识别模型的建设与维护以及内部管理工作,风险识别科(股)主要承担查找、确认风险点及风险等级排序工作,风险推送科(股)主要承担风险推送和风险应对结果评价工作,数据管理科(股)主要承担数据管理和数据审计工作。
(2)岗位设置。税收风险评估分局(数据管理处(科))设置综合管理岗、风险模型岗、风险识别岗、风险推送岗、监督评价岗、数据管理岗。
3、工作流程、工作规范。税收风险评估分局(数据管理处(科))工作流程及工作规范见《关于印发<徐州市地方税务局税收风险评估分局工作职责及规范(试行)>的通知》(徐地税发[2011]22号)、《江苏省徐州地方税务局税收业务流程规范》、《江苏省徐州地方税务局岗位职责说明书》。
4、税收风险评估分局(数据管理处(科))与机关处室(科)的衔接。
机关各业务处(科)按照《江苏省徐州地方税务局关于机关实体化运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徐地税发[2011]80号)分工的要求,向税收风险评估分局(数据管理处(科))报送风险模型,向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报送风险分析主题和年度、月
设立三个中小企业管理分局,其中:第四税务分局负责市区淮海路以南、中山路以东纳税人的管理,第五税务分局负责市区淮海路以北、中山路以东纳税人的管理,第六税务分局负责市区中山路以西纳税人的管理。各县(市、区)局除大企业管理分局管户以外,城区设立一个中小企业管理分局,统一称为第四税务分局,农村按照区域方位顺序设立中小企业管理分局,应适当压缩分局数量。
个体(零散)税源社会化管理。加强与财政、国税的配合,实施国地税联合委托社会代征工作,实行以管政(政策)为主、管政与管事相结合的管理方式,相关管户集中在基础管理机构(市区集中在最后一个基础管理科。
2、内设机构、岗位设置。
(1)内设机构。市区税源管理分局设综合管理科、基础管理科(按房地产及建筑、工业、批发和零售、居民服务业设置)、风险应对科。各县(市、区)局税源管理分局设综合管理股、基础管理股、风险应对股。综合管理科(股)负责税源管理工作的统筹安排、工作协调、绩效考核及内部管理事务;基础管理科(股)负责纳税服务、数据管理部门推送的有关涉税事项的调查、认定、处理;风险应对科(股)负责中等风险的应对和处理结果的反馈。
(2)岗位设置。税源管理分局岗位设置:认定管理岗、综合管理岗、一般核实岗、特定核实岗、日常检查岗。
个体(零散)税源推行社会化的管理模式,加强与财政、10
负责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办公室由风险评估局(数据管理)、稽查局及征管科技部门人员组成。风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审定风险管理工作计划和重大风险应对任务;负责协调处理跨地区、跨部门税收风险管理事宜;负责定期召开税收风险管理相关联席会议,协调各税收风险管理部门的衔接;负责审定纳税评估、日常检查、税务稽查(含举报、上级交办、省局部署的专项检查案件)任务的确定工作;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工作职责、工作要求等详见《关于印发<徐州市地方税务局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及规范(试行)>的通知》(徐地税发[2011]19号)。
(二)加强部门分工协作,全面落实风险管理导向。纳税服务部门要通过纳税辅导、风险提示等服务,强化低等风险的应对处理;要将现行的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稽查选案纳入风险管理体系,形成稽查工作的发起主要基于高风险应对、举报、移送或交办案件查处的新格局;税政管理部门要将税种管理任务逐步纳入风险管理范畴,实现管理任务由风险管理平台发起推送;规划财务部门要加强税收分析和预测,充分发挥“大集中系统”数据处理、信息共享的优势,在市、县局机关层面完成收入分析、预测工作。
(三)建立市、县级局与区、镇政府及其财政部门日常业务对接联系制度。提高属地体制打破以后市、县级局的直接应对能力,在收入计划、进度监测、税收分析等方面构建信息互通协作机制。
法,集中人员在专业公司指导下进行统一调整维护;办公室要统筹安排资产、设备、资料档案、办公地点等交接、调整;监察部门要加强人、财、物的监督。各单位在深化改革过程中要及时与上级保持密切联络,及时发现并解决出现的问题,确保深化改革工作平稳过渡。
第二篇: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及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按照因地制宜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征管机构改革,推行重点税源精细化管理、一般税源标准化管理、零散税源委托社会化管理的思路,有效提升税收风险的应对能力。
(二)基本原则
1、科学分类原则。科学地对管理对象、管理内容进行分类,准确划分税源和职责分工,把分级分类作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方法。
2、风险导向原则。以风险管理理念为导向,按照风险管理识别排序、处理应对的主线,合理配置征、管、评、查事权,明晰工作职责,提升风险管理效能。
3、制约协同原则。按照明确分工、密切协作和相互制约的要求,在实施征、管、查三分离的前提下进一步细化分工,全方位、立体化监控税源,以降低税收流失风险和执法风险。
4、平稳创新原则。充分考虑当前发展现状和长远发展要求,立足于务实、创新、高效,确定行之有效、积极稳妥的改革方案,实现创新基础上的平稳过渡。
二、组织领导及业务推进
为了保证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顺利推进,市局成立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领导小组和两个工作小组。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征管科技处。负责制定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总体方案和实施意见并组织实施;负责建立省局、市局、基层单位相关工作协调机制,组织研究有关问题,提出相关处理意见;负责岗位职责流程的制定、管户调整,并对应修改、迁移大集中系统相关数据;负责对各个工作阶段、推进过程的协调、指导和检查。
主任:
成员:、(二)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工作小组
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二个工作小组:
1、机构人事组
由同志任组长,同志任副组长,市局稽查局、各分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人事调整工作,严格执行组织人事纪律,做到机构改革到位、人员调整到位。
2、业务推进组
由同志任组长,同志任副组长,市局稽查局、各分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建立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相关制度、工作流程,进行管户调整、大集中系统数据修改,做到机构改革到位、业务交接到位。
各辖市(区)局成立相应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成员名单报市局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主要内容
(一)优化纳税服务,建立集中统一的征收服务体系
随着网上办税服务厅功能的完善及社会化办税能力的提高,统筹考虑纳税人区域分布现状和税务机关现有管理水平,建立集中征收、全面服务的征收服务体系。
(二)加强税源监控,建立专业化和属地化相结合的税源管理机制
为适应不同规模、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纳税人的个性化涉税需求,以及税务机关的差异化管理需要,税源管理机构设置以纳税人规模加行业的专业化分类为主,属地分类为辅,建立专业化和属地化相结合的税源管理机制。
(三)实施风险管理,构建与风险管理流程节点相匹配的组织架构
为满足风险管理“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分级应对—监控评价”的流程节点需要,设立市、县两级风险评估专业机构,以指导各税源管理机构的税源监控。
(四)推进机关实体化,建立与扁平化要求相适应的市县两级机关职能体系
按照机构设置扁平化要求,推进市县两级机关实体化进程,从以行政管理职能为主的职能体制,向以直接承担实施税源税基监控管理等实体职能为主的职能体制转变。
此外,对稽查局的内设机构设置,认真贯彻《税务稽查工作规程》,严格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分离”制度。
四、机构设置及职责配置
(一)市区机构设置及职责配置
市局机关设立数据管理处承担专业风险评估职能;成立一个征收税务分局、四个税源管理分局和一个稽查局,分别承担征收服务、税源管理和税务稽查职能。其中征收税务分局使用第一税务分局编制,税源管理分局分别使用第二税务分局、第三税务分局、第四税务分局和涉外税务分局编制。
税源管理分局内部统一设置一个综合业务科、一个纳税评估科和若干个税源管理科,分别承担行政业务、纳税评估和税源监控职能,其中综合业务科在市局机关业务处室“职能实体化”的同时,淡化其业务管理职能,业务处室直接面向税源管理科进行业务指导和任务分配;税源管理科依“按户设科”原则设置科室,依“按事定岗”原则配置岗职,依“按岗到人”原则调整人员。(附图一)
税源管理分局具体职能配置、岗位设置由市局征管科技处明确,人事调整方案由市局人事处制订。
1、数据管理处
具体职能:负责牵头制定涉税数据管理办法;负责数据质量管理,涉税数据信息的交换、采集、加工、分析、提供、推送等工作;负责对涉税信息应用状况的测评和跟踪反馈工作。
数据管理处同时承担风险评估实体职能:负责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包括牵头建立和维护分行业、分税种、分行为的评估指标和模型,按户归集纳税人税收风险,制定、维护税收风险检索规则,确定纳税人税收风险等级,并推送给相关机构或岗位。
2、第一税务分局(征收税务分局,正科级建制)
管理对象:市区所有纳税人。
具体职能:承担税款、基金(费)的征缴管理(含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承担纳税人申请提交的限时办结类事项的受理和当场办结类事项的审批;负责组织实施纳税服务体系建设,拟订并组织实施纳税服务工作规范和操作流程;管理12366和地税网站等纳税服务平台和面向纳税人的税法宣传、辅导咨询、办税服务、权益保护和税收法律救济等工作;组织实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承担注册税务师的管理工作;承担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购销等环节中一般性违规违章行为的处理。
内设机构:分局除局长室外内设综合管理科、制度业务科、办税服务科、宣传咨询科和维权服务科五个科室。
内设职能:综合管理科负责制订内部各项行政工作规章制度,处理日常事务。制度业务科负责纳税服务工作调研和纳税人需求调查;负责制订纳税服务各项工作规范;负责业务指导、督查及考核;负责纳税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等级评定。办税服务科负责办税服务厅(点)纳税人各类涉税业务的受理、办理及涉税资料归档管理;负责网上办税厅所有涉税业务的办理;负责发票、票证管理;负责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购销环节中一般性违章行为的处理;负责办税服务厅(点)日常管理。宣传咨询科负责组织实现面向纳税人的日常税法宣传及纳税辅导;负责编印各种税法宣传资料;负责外网信息、栏目维护;负责12366纳税服务热线、12366短信平台、12366在线咨询等平台管理。维权服务科负责纳税人权益保护工作;负责纳税服务投诉和处理;负责制订“纳税人之家”活动计划,督查、指导各“纳税人之家”开展活动。负责组织纳税人(社会)满意度调查分析。
3、第二税务分局(一般税源分局,正科级建制)
管理对象:京口区、润州区内除房地产开发业、建筑安装业、金融保险业外的,且年纳税额小于100万元的纳税人。
具体职能:承担所辖纳税人的户籍管理、认定管理、定额管理、发票管理、催报催缴、涉税事项的调查核实、备案事项的后续管理、欠税管理、任务执行等基础税源管理工作;承担所辖纳税人的纳税评估等工作;承担相关的协税护税工作。
内设机构:分局除局长室外内设综合业务科、纳税评估科、税源管理一科、税源管理二科、税源管理三科、税源管理四科、税源管理五科(个体)、税源管理六科(个体)共八个科室。其中税源管理一科负责个体之外京口区范围内纯营业税户,税源管理二科负责京口区范围内增值税户、增值税营业税混合户,税源管理三科负责润州区范围内纯营业税户,税源管理四科负责润州区范围内增值税户、增值税营业税混合户,税源管理五科、六科分别负责分局京口区、润州区范围内个体及零散税收。
4、第三税务分局(开发区分局,副处级建制)
管理对象:开发区范围内所有纳税人。
具体职能:承担所辖纳税人的户籍管理、认定管理、定额管理、发票管理、催报催缴、涉税事项的调查核实、备案事项的后续管理、欠税管理、任务执行等基础税源管理工作;承担所辖纳税人的纳税评估等工作;承担相关的协税护税工作。
内设机构:分局除局长室外内设综合业务科、纳税评估科、税源管理一科、税源管理二科、税源管理三科五个科室。其中税源管理一科负责新区范围内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建筑业委托代征单位(新区)和年纳税额100万元以上的纳税人,税源管理二科负责丁卯街道办范围内除一科外的所有纳税人,科源管理三科负责大港街道办和丁岗、大路、姚桥范围内除一科外的所有纳税人。
5、第四税务分局(重点税源分局,正科级建制)
管理对象:京口区、润州区范围内①总局、省局定点联系企业的成员单位②金融保险企业,③除房地产开发业、建筑安装业之外的年纳税额100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纳税人。
具体职能:承担所辖纳税人的户籍管理、认定管理、发票管理、催报催缴、涉税事项的调查核实、备案事项的后续管理、欠税管理、任务执行等基础税源管理工作;承担所辖纳税人的纳税评估等工作;承担相关的协税护税工作。内设机构:分局除局长室外内设综合业务科、纳税评估科、税源管理科三个科室。
6、涉外税务分局(行业管理分局,正科级建制)
管理对象:京口区、润州区范围内房地产开发业、建筑安装业纳税人。
具体职能:承担所辖纳税人的户籍管理、认定管理、发票管理、催报催缴、涉税事项的调查核实、备案事项的后续管理、欠税管理、任务执行等基础税源管理工作;承担所辖纳税人的纳税评估等工作;承担契税的税种监控工作;承担相关的协税护税工作。
内设机构:综合业务科、纳税评估科、税源管理一科、税源管理二科四个科室。其中税源管理一科负责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其项目管理,税源管理二科负责建筑安装业企业及其项目管理。
7、市局稽查局(副处级建制)
管理对象:市区所有纳税人
具体职能:指导、协调和管理全市地方税务稽查工作;组织落实税务稽查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拟订具体实施办法;监督检查全市地方税务系统征管对象执行地方税收法规、政策及制度情况;查处税务违法案件;牵头组织全市地方税收专项检查工作;组织全市或区域性地方税收专项整治工作;受理税务违法案件的举报,承担案件的转办、查办工作;协调公安、检察、审判机关处理税务稽查有关工作。
内设机构:除局长室外内设综合管理科、业务管理科、审理科、检查执行一科、检查执行二科五个科室。
内设职能:综合管理科负责稽查局的行政事务、文秘、后勤保障等综合管理,拟定起草全市稽查工作计划、总结,拟定内部有关工作制度;负责上级交办工作及本局工作的督办督察,负责协调本局各科之间、各辖市(区)稽查局之间工作;负责牵头组织省局、市局、本局“三个一流”考核工作及日常绩效考核,牵头组织税务稽查宣传、稽查服务、稽查工作创新、信息科调研和政务公开相关工作;负责对口落实省局稽查局及市局行政处室布置的工作。业务管理科负责稽查业务综合管理工作,组织落实税务稽查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拟定具体实施办法;负责对辖市稽查业务的统一管理、培训、指导,制定及组织实施本局干部业务培训计划;负责系统“三个一流”考核及本局绩效考核稽查业务部分的考核工作;负责税务稽查案源分析和选案,制定案源管理办法;负责受理税收违法案件举报,承担举报案件的登记、转办、交办、督办、回复、兑奖管理;负责牵头组织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及打击发票违法犯罪行动工作,负责与公安、国税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负责起草制定全市各类税收检查计划、方案、总结,报表汇总、上报;负责案件检查进度跟踪管理,负责涉税大要案件管理、案例分析上报及税收违法案件公告工作;负责税务稽查统计工作,负责组织征询稽查信息化业务需求,负责协调稽查信息化工作,负责系统内稽查查帐软件推广应用工作;负责组织纳税人自查和稽查查前约谈工作;负责与数据管理处、征管科技处、征收分局、税源管理分局联系协调。审理科负责本局税务违法案件的审理工作,负责对审结案件的税务处理,制作《税务行政处罚告知书》、《税务行政处理决定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等审理工作文书;负责组织案件复查工作,负责案卷评审工作;负责组织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听证工作;负责涉税违法犯罪案件的移送及与公安等司法部门的联系工作,负责典型案例的收集、上报及曝光工作;负责编写行业性检查分析报告及行业性税收征管建议;负责稽查案件资料的归集、整理和立卷管理工作。检查执行一科、检查执行二科负责本局检查计划的执行,承担本局涉税举报案件、上级部门交办案件、有关部门转办案件、相关部门移交案件、下级部门提请检查案件的检查工作;负责所查处税务违法案件证据材料的收集、整理及《稽查底稿》、《税务稽查报告》等有关稽查文书的制作,并提出处理意见;负责向审理部门移交案卷资料,负责所查案件听证、复议、诉讼事项的举证工作,负责对查结案件的稽查建议和案例分析工作;负责对税务稽查案件处理结果的执行工作,送达《税务行政处理决定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等税务稽查文书并督促追缴入库,负责执行环节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的实施,制作《税务稽查执行报告》,负责对逾期未执行完毕案件的跟踪管理工作;负责纳税人自查申报审核及组织税费入库、统计工作。
(二)辖市(区)机构设置及职责配置
四个辖市(区)局统一设立数据管理科和稽查局;统一使用第一税务分局编制承担征收服务职能;市使用第二、第三税务分局编制,其他辖市(区)使用第二税务分局编制统一承担重点税源管理职能;市使用第四、第五税务分局编制,其他辖市(区)使用第三税务分局编制统一承担城区一般税源管理职能;市从第六税务分局起,其他辖市(区)从第四税务分局起,依次设立农村一般税源管理分局。(附图二)
辖市(区)局纳税服务分局(第一税务分局)内设机构统一在综合业务股、宣传咨询股、办税服务股范围内设置,其职能分别对应市区第一税务分局综合管理科和制度业务科、宣传咨询科、办税服务科职责;税源管理分局内设机构根据“按户设股(所)”原则设置,但允许在事务分类的基础上“按事设股(所)”;稽查局内设机构在市局稽查局内设范围内设置,但允许在明确稽查四环节职能的基础上进行归并。
1、市局机构设置
数据管理科,承担市局数据管理处对口职能;
第一税务分局(征收税务分局),承担全市范围内所有纳税人集中征收与纳税服务职能;
第二税务分局,承担全市范围内一定规模以上企业纳税人地方税源的管理职能;
第三税务分局,承担全市范围内建筑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保险企业纳税人地方税源的管理职能;
第四税务分局,承担开发区范围内除第二税务分局、第三税务分局之外的所有纳税人地方税源的管理职能;
第五税务分局,承担云阳镇范围内除第二税务分局、第三税务分局之外的所有纳税人地方税源的管理职能;
第六税务分局至第十税务分局,分别承担司徒镇、延陵镇,珥陵镇、皇塘镇、导墅镇,陵口镇、吕城镇、访仙镇,后巷镇、埤城镇,新桥镇、界牌镇范围内所有纳税人地方税源的管理职能;
稽查局,承担全市范围内纳税人的税务稽查职能。
2、区局机构设置
数据管理科,承担市局数据管理处对口职能;
第一税务分局(征收税务分局),承担全区范围内所有纳税人集中征收与纳税服务职能;
第二税务分局,承担全区范围内一定规模以上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纳税人的地方税源管理职能;
第三税务分局至第五税务分局,分别承担城区、谷阳镇、上党镇、宝堰镇、荣炳盐资源区行政区范围内,高资镇、世业镇行政区范围和经济开发区范围内,辛丰镇、高桥镇、江心洲生态农业园区行政区范围内,除明确由第二税务分局管辖的纳税人外的地方税源管理职能;
稽查局,承担全区范围内纳税人的税务稽查职能。
3、市局机构设置
数据管理科,承担市局数据管理处对口职能;
第一税务分局(征收税务分局),承担全市范围内所有纳税人集中征收与纳税服务职能;
第二税务分局,承担城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含原黄梅镇区域)、华阳镇、茅山镇、茅山风景区管委会行政区内的一定规模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的地方税源管理职能;
第三税务分局,承担城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含原黄梅镇区域)、华阳镇、茅山镇、茅山风景区管委会行政区范围内除明确由第二税务分局管辖的纳税人外的地方税源管理职能;
第四税务分局至第六税务分局,分别承担下蜀镇、宝华镇和市宝华森林公园管委会行政区范围内,边城镇、白兔镇行政区范围内,后白镇、天王镇、郭庄镇和赤山湖管委会行政区范围内的地方税源管理职能;
稽查局,承担全市范围内纳税人的税务稽查职能。
4、市局机构设置
数据管理科,承担市局数据管理处对口职能;
第一税务分局(征收税务分局),承担全市范围内所有纳税人集中征收与纳税服务职能; 第二税务分局,承担全市范围内的房地产企业、三茅镇行政区范围的餐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地方税源管理职能;
第三税务分局至第五税务分局,分别承担新坝镇行政区范围内,三茅镇行政区范围内,经济开发区、镇、镇、镇行政区范围内,除明确由第二税务分局管辖的纳税人的地方税源管理职能;
稽查局,承担全市范围内纳税人的税务稽查职能。
五、实施步骤及工作要求
本轮专业化机构改革共分准备动员、组织实施、巩固完善三个阶段,各阶段主要事项、时间安排和责任见附表。
各级各部门均应从大局出发,树立为征管现代化服务、为纳税人服务的观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改革上来,积极支持参与并无条件服从改革;各县(市)局征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应加强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化解各类矛盾,严格执行组织人事纪律;在机构改革的各阶段,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时间表,对照内容分工,安排专人专岗专司相关事务,确保职责清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全体干部职工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涉及岗位变动的同志更要抓紧时间勤学习、勤实践,尽快完成工作角色的转换。
各辖市(区)按照市局规定的原则方法和机构设置内容,制订各自的专业化改革实施推进细则,报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领导小组同意后,在2011年7月份组织实施,8月1日新机构正式对外办公。
第三篇: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意见稿
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推进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应对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社会经济税源的变化,顺应税收征管改革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税收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建立科学高效的税收管理模式,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和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要求,结合我省地税系统新一轮机构改革工作方案,现就全省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税收征管的基本规律,针对纳税人的特点和风险控制的要求,充分依托省级数据大集中平台,实施以分规模、分行业、分类型和分事项为主导的分类分级管理。调整优化机构、岗位的税源管理职责,合理配置资源,规范征管业务流程,完善组织运行机制,有效提高纳税遵从,构建“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分级分类为基础,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
二、基本原则
(一)税源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基于对纳税人的科学分类,以分级分类管理作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方法,实施重点税源精细化管理,一般税源规范化管理,零散税源社会化管理,提高税源管理的质效。
(二)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原则。要按照税收风险管理的程序要求,在税务机关内部建立以税收风险管理目标规划、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风险应对、监控评价等为主要环节,资源配置优化,职责分工合理,相互衔接顺畅的专业化管理体系。
(三)信息管税的原则。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应用为主线,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业务与技术的高度融合,着力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不断提高税收征收率。
(四)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按照明确分工、密切协作和相互制约的要求,科学设置机构和岗位,合理划分征管事权,明晰工作职责,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立横向联动、纵向互动、内外协作的一体化税源监控体系。
(五)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省局机构改革的总体框架和机构设置,坚持统一性,兼顾差别化。基本征管模式、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全省必须统一。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自主确定具体分类方式和工作要求,合理进行机构、部门与岗位的设置。
三、主要目标 ——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推动税源管理从“普管制”向“风险管理”转变。针对不同类型的税源及其风险,采用不同的征管手段,强化纳税评估职能,推进综合治税工作力度,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应有作用,促进税收征管手段的多元化。
——调整职能分工,完善岗责体系。将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能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进行科学分解,将业务复杂程度不同的涉税业务,在不同的层面加以解决;将高等级的纳税风险、执法风险应对问题,提高到上级机关预警防范;区别不同的风险等级,由同一层级的不同的岗位实施风险应对。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征管质效。实施税源分类管理,把握管理规律,突出管理重点,提高管理实效;改革管理员制度,实施专业化分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着力解决“人少户多”的矛盾。
——以信息管税为依托,提高管理效率。将规律特征明显的涉税信息,由系统自动加工处理,着力解决重复劳动、效率不高的问题;通过涉税信息的分析利用,提高税源管理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控制税收流失风险。
——实施个性化服务,提高纳税服务质量。根据不同类别纳税人的不同诉求,提供有针对性地服务;针对不同类别的纳税人,提供涉税风险防范指引;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纳税人,实施差别化的风险应对,提高纳税遵从水平。
四、工作内容
(一)整合各级各部门税源管理职能,推进机关税源管理职能的实体化运作。
1、纵向职能分工。适当上收部分原由基层税务机关负责的重要、复杂税源事项的管理职能,由省、市、县(市)局机关进行实体化运作。
(1)省局机关重点是做好对基层税务机关风险应对的支持管理和上收管理,提高对基层税务机关风险应对的指导力和支撑力。主要包括统筹全系统专项检查、各行业各税种纳税评估等风险应对的总体规划和计划安排;深入研究不同时期主要税收风险的应对策略,总结设计应对风险的方法和措施,做好数据模型、分析工具的研发工作,研究收集制定业务操作模本、评估指南等;对基层风险应对中遇到的复杂问题,及时提供专家指导帮助;部分重要复杂应对事项上收到省局直接进行风险应对;对总局、省局联系的部分大企业直接上收风险分析监控和实施风险应对。
(2)市局机关是以省局风险特征库为基础,建立本地区的市级风险特征库,组织好日常风险分析识别和应对工作。主要包括建立风险等级排序管理工作机制,做好风险等级排序的日常管理工作;根据省局的统一规划,做好中小企业风险分析应对指南、模板的编制工作;结合省局纳税评估、专项检查等工作安排,部署本地区工作;对部分复杂事项实施上收管理;按照大企业管理的统一要求,开展上收大企业税收分析监控和风险应对工作;对基层一些风险应对工作中的疑难问题提供及时的支持帮助。
(3)县(市、区)局机关要从以行政管理职能为主的职能体制,向以直接承担税源监控管理等实体职能为主的职能体制转变。直接承担的职能包括:本县域范围内税收风险的等级排序管理、风险分析识别工作;纳税人风险信息情报管理和对外交互工作;部分复杂事项的应对工作;按照风险类型直接实施专业化应对工作;全部或部分大企业(或重点税源户)风险监控、风险应对等事项。
2、横向职能分工。进一步明确同级各部门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责,各司其职,形成管理合力。
征管科技部门负责拟定税源管理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的规划、制度、方案,根据各税种管理部门设置的风险预警指标、税种评估办法汇总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评估模型,并负责评估工作的统筹协调;数据管理部门负责承担涉税数据信息的采集、加工、分析、提供和推送,为相关部门实施日常管理、纳税评估、税务检查提供依据;政策法规管理部门负责综合性税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等执行状况的监控分析工作;税种管理部门负责与本部门职责相关的分税种专业化管理,牵头制定分行业、分税种的管理方法、风险预警指标、分析模型;规划财务部门负责税收经济分析和重点税源风险预警,负责提供本单位税收收入状况和预测分析;纳税服务部门负责纳税服务工作的协调统筹;稽查部门负责税收高风险疑点信息的专业稽查;人事部门按照征管模式和税源管理方式的客观要求进行机构、职责调整、人员配备以及能级、绩效管理;基层工作部门负责建立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体系的各类专业人才培训。
3、构建一体化联动运行机制。
(1)建立纵向互动机制。省局、市局、县(市、区)局机关以应对税收风险为重点,整合各部门风险管理要求,深化税收分析,重点实施分地区、分行业、分类型风险特征的分类、归纳,切实加强对基层税务机关风险应对的指导。基层税源管理部门根据风险等级,优化征管资源配置,推动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变革,建立以风险为引擎,针对性、差别化、联动式的税收征管运行体系。
(2)建立横向联动机制。各地成立税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按照“统筹规划、资源整合、职责明确、高效运行”的原则,完善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四位一体”联动机制,落实工作例会、任务推送、定期通报等工作措施,建立“多个税种通盘考虑、多个部门齐抓共管、多个环节协调运作”的工作模式,统一监控分析税源变化,统一下达风险预警指标和纳税评估重点,统一督导、反馈和考核税源管理和征管状况。
(3)建立外部协作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涉税信息共享机制,推进涉税信息交换平台建设,完善综合治税、协税护税的体制,进一步规范、发挥税务中介机构在税源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二)完善基层税源管理机构和岗位设置,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
1、深化税源分类管理,科学设置基层税源管理机构。(1)分行业专业化管理。按照纳税人行业特点,探索管理规律,构建风险模型,实施专业化管理。各地可根据当地产业结构情况,自行确定实施专业化的重点行业。
(2)分类型专业化管理。对特定类型的纳税人实施集中专业管理。对大型集团企业在本地区跨区经营的总分机构、子母公司、主要关联企业等,由专业机构或专业团队实施管理。
(3)分规模专业化管理。对不同规模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实施重点税源精细化管理,一般税源规范化管理,零散税源社会化管理。
准确把握纳税人的特点和规律,对纳税人进行科学分类,区分城乡、区别不同情况,合理确定重点税源规模的标准、重点行业的范围和跨区经营企业,有针对性地采取分行业、分类型、分规模或者适当组合的管理方式。并可根据机构设置、分类管理的需要,采取设立专门机构或者专业团队的方式对不同分类的税源进行集中专业化管理。
2、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完善基层税源管理模式。对重点税源,以管户为主、管事为辅,实行精细化管理。根据行业生产经营特点及规律,按户开展日常税源管理,重点抓好税源预测分析、税收风险防范和应对工作。
对一般税源,以管事为主、管户为辅,实施规范化管理。根据税收风险管理环节、不同涉税事项的管理环节,设计和优化专业化管理流程,将税源管理业务和风险管理业务按流程进行推送,税收管理员按照征管流程节点设立岗位,根据岗位职责实施规范化管理。将原有征管流程中管理核查、纳税评估及日常检查权限由某一管理员分送到某一类税务人员,在信息流程推送上由“一户所有事”改为“一事所有户”,在工作方式上从传统的“单兵保姆式”向现代“团队流程化”转变。
对零散税源,以委托综合治税组织代征为主要方式,实施社会化管理。本着有利于税源控管和方便纳税的原则,积极依托社会力量,联合国税部门共同委托第三方代征税款。税务机关以政策管理和制度管理为主,事务管理以受托方为主。
3、突出纳税评估,提高风险应对效能。设立纳税评估专职机构或岗位,把综合业务素质较好的管理员配置到业务复杂程度高、综合技术应用要求高的专业评估岗位,建立具有较高评估能力的专业化机构或团队。充分发挥纳税评估在税源监控、信息管税、风险管理等领域的基础性和保障性作用,全面提升纳税遵从。
(三)依托省级大集中管理系统,发挥信息化对专业化管理的支撑作用。
各级地税机关必须以省级大集中管理系统为依托,加强业务与技术融合,以“业务需求”推动“技术实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多渠道采集、整理与存储税源信息,确保数据质量及时、准确、真实和完整;加强税源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实施税收风险的分析识别、估算排序、等级分类;深化数据的分析与利用,提高纳税评估效率和质量,有效防范税收风险。
五、实施步骤
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
(一)制定方案阶段(月底前):省局对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进行动员部署,并下发《江苏省地方税务局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工作意见》;各地要根据省局统一部署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科学细致的计划和方案。
(二)试点阶段(月- 月):各省辖市局可根据省局统一部署,选定1-2个县(市、区)局作为试点单位;在 月底前上报本地区实施方案;在 月底前,修订岗责体系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三)全面推广阶段(月- 月):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效率优先、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能力专长,根据各类别纳税人的不同管理要求和税收管理员的综合素质,最大限度整合人力资源,科学合理配置工作岗位。既要抽调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的税务干部充实到专业化管理机构中,又要兼顾属地化管理机构中的人员配置和工作积极性,合理确定税收管理员的管户数量和工作任务,最大限度地发挥税收管理员的工作潜能。
(四)总结评价阶段(月- 月):对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疑点、难点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并形成书面报告上报省局。省局将组织评估验收,全面总结评价,提出进一步完善专业化管理的措施和意见。
六、工作要求
各地要将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作为深化征管改革基本要求的一项重大举措,切实提高对此项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具体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级地税机关要层层宣传发动,向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基层一线人员深入宣传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把握思想动态,做好思想工作,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正确对待权力和职责的调整划分。要切实加强领导,将此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局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都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和领导该项工作的开展。
(二)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在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过程中,各级各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抓好推进和实施工作。其中,人事部门负责机构职能和岗位职责的调整、人员配备;征管部门负责牵头制定实施方案;其他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分工,主动加强沟通与协作,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保障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协调,广泛宣传。各地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及时向各级政府领导汇报,说明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赢得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理解支持。要向纳税人广泛深入宣传管理方式转变的目的意义,通过召开座谈会、下户调研、电话咨询、网络对话等方式,了解纳税人的反应,听取纳税人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中的问题,赢得纳税人的支持配合。各地还要加强调查研究,做好信息交流和情况反馈,增进上下级间的工作沟通,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四)精心组织,稳步推行。要在组织开展税源管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要研究管理信息系统对机构、职能、岗位、人员等设置和运行要求,认真做好纳税人基础信息的维护与管理,为实施专业化管理奠定基础;要充分认识到推行专业化管理直接涉及到机构改革、职能调整、岗位职责的变动,各级领导务必要在工作推进中,因地制宜、稳步实施,确保税源专业化管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第四篇:柳城县地方税务局税源管理专业化实施方案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
地方税务局文件
城地税发〔2010〕35号
柳城县地方税务局税源管理专业化实施方
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局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提高税收管理水平,结合我局税收征管工作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税源管理专业化的目的在原机构设置不变的情况下,实施以分行业集中管理和按税源规模管理为重点的分类专业化管理模式,进一步确立我局机构职能清晰、组织结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合理、“便捷、高效、集中、专业”的税源管理体系。
二、组织机构
成立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罗 宏 柳城县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胡 波 柳城县地税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蓝巧云 柳城县地税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蒙秋明 柳城县地税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领导小组成员由县局机关各部门、各管理分局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王江宏担任;副主任由兰方君、覃楠担任。
三、税源管理专业化机构的工作职责
根据各专业管理分局的业务量及现有一线税源管理员
数量,按照人尽其才的原则,按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在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的情形下进行调配。按税源管理事项,对税源进行专业化税收管理。工作职责:
1、大埔税务分局:负责管理全县范围内所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税源。其主要工作职责:(1)负责税源管理、调查,落实收入任务。(2)负责对逾期办理纳税申报、逾期缴纳税款纳税户的催报和催缴工作。(3)负责对纳税户的税款清结算检查工作。(3)负责辖区内漏征漏管户和非正常户的清理和检查工作。(4)负责对“零申报”户的检查工作。(5)、负责对财产报损、亏损抵补等税前扣除审批事项及减免税的初审。(5)负责委托代征单位的税收管理工作。(6)负责税收户管档案的归集、分类和管理、归档或移交。(7)、负责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宣传、辅导和实施工作。(8)负责辖区内漏征漏管户和非正常户的清理和检查工作。(9)负责本分局所分管纳税
人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10)负责本分局所分管纳税人发票使用的日常管理及其它涉税事项的处理。(11)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2、河东税务分局:负责管理全县范围内建安行业税源。其主要工作职责:(1)负责对辖区内建安项目税源的监控管理工作。(2)负责建安行业税源调查、落实收入任务。(3)负责所辖纳税户纳税申报的调查核实。(4)负责进行税收预测和分析。(5)负责对建安行业税收政策送达、数据采集分析等。(6)负责对逾期办理纳税申报、逾期缴纳税款纳税户的催报和催缴工作。(7)负责本分局所分管的纳税人征管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或移交。(8)负责辖区内漏征漏管户和非正常户的清理和检查工作。(9)负责本分局所分管纳税人发票使用的日常管理及其它涉税事项的处理。(10)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3、河西税务分局:负责管理全县范围内个体业户税源。其主要工作职责:(1)负责双定征收纳税户经营规模等情况的调查、双定户定额的调整。(2)负责税源调查、落实收入任务。(3)负责对逾期办理纳税申报、逾期缴纳税款纳税户的催报和催缴工作。(4)负责辖区内漏征漏管户和非正常户的清理和检查工作。(5)负责对停、歇业户的检查工作。(6)负责本分局所分管纳税人减免税、定税、停业、复业、注销、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等待批涉税事项的受理及初审。(7)负责本分局所分管纳税人纳税税款催报、催缴和清理欠税。(8)负责本分局所分管的纳税人征管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或移交。(9)负责本分局所分管纳税人发票使用的日常管理及其它涉税事项的处理。(10)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四、实施步骤
我局推行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分调研、宣传动员、全面实施、总结评价4个阶段进行:
(一)调研阶段(3月1日至3月11日)
主要任务:一是切实摸清局地方税征管现状,对我局税收征管存在问题进行剖析;二是对策研究。根据不同类型的税种特点和纳税人特点,从征管各环节入手,详细分析各税种管理的关键环节和具体方法手段,进一步研究如何以新的税收征管模式,强化税源管理;三是召开研讨会,向各部门征求意见,并提出我局征管机构改革设想。
(二)宣传动员阶段(3月12日至4月30日)
主要任务:一是抓好组织发动,加强宣传,以贯彻落实“三
年”活动为契机,大力宣传我局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的意义,争取全体干部的理解和支持。各部门领导要加强本部门干部的思想工作,保持干部队伍稳定,工作稳定;二是召开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大会,宣布方案;三是做好各项资料交接的准备工作。
(三)全面实施阶段(5月4日开始)
1、各分局要认真抓好改革工作的落实,做好人事、岗位变动后各项工作的衔接,保持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
2、岗位变动的人员要按各分局统一要求,按规定办理各项资料的交接。
(四)总结评价阶段(9月)
对税源管理专业化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实施税源管理专业化是我局2010年的一件大事,涉及面宽、力度大,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有不足和不周全之处,希望各部门领导和干部职工发现问题要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以便总结评价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和提高。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引导全局地税干部职工充分认识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广大干部参与征管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全局上下营造一个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领导,统筹推进。按照“重点突破,逐步完善”的思路,坚持长远规划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分步推进务求实效。各部门要避免自行其是、各自为政,部门之间也要加强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的良好局面。
(三)各分局在业务征管范围调整后,要完善内部分工,明确岗位职责,进一步落实管理专业化。落实首问责任、限时办结、责任追究、考核等各项制度
(四)要结合各自的工作特点,注意树立工作亮点、工作典型,更要总结先进经验,发挥典型示范效应,推动我局税收征管新模式的深入发展。
二○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信息公开选项:依申请公开
第五篇:兴安盟地方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
兴安盟地方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
为了适应经济税源日趋集约化、复杂化、多元化的特点,顺应税收征管日益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努力提高税源管理质效,有效防范和化解税收风险,整合征管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充分体现税收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要求,结合我盟现阶段税源管理模式实际情况,特制定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局、区局关于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决策部署,以提高税源管理质效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管税为基础,科学分类税源,进一步调整机构,整合管理资源,优化、简化业务流程,规范岗责体系,不断完善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尽快建立科学有效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
二、工作目标
按照区局“信息管税”思路和税收风险管理理念要求,打破划区域“包户到人,各事统管”的粗放型管理模式,按分行业和分级次管理为重点,合理分类税源,在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础上,全面构建上下互动、纵横联动,体现税源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要求的工作新格局,在降低税收执法风险的同时,实现纳税人税法遵从度的进一步提高。根据形势发展和区局要求,结合税收工作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地税系统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促进税法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纳税评估为重点,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完善制度、机制为保障,努力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新体系。
三、组织领导
为组织协调好各项工作,兴安盟地税局成立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实施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李庆年
副组长:于亚东、刘贵方、许林、庄立锋、夏振才、吴佰铃、姚季春、蔡金旦
成员:孙明利、万宝龙、范丽君、包凤祥、黄金林、吴秀林、车立军、尹晓梅、陈长友、张继红、哈斯、白海林、艾中旗、陈昭文、耿桂娟、李俊才、王志晔、吴明、王艳红、宋玉林、姜晓松、支拥军
四、工作内容
(一)总体框架
以旗县级地税机关及以下征管机构为基本单元,科学分类税源,突破属地管理,完善机构职责,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建立以专业化税源管理机构为中枢,以重点税源集中管理和一般税源分类管理为基础,以一体化部门协作为保障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机制。
(二)分类税源
本着合理分类税源,分行业、分级次管理的理念,根据纳税人规模、行业等因素,将全部税源划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个体税源”三类税源。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重点税源户:(1)国家税务总局、区局确定的定点联系企业及其分支机构;(2)近三年任一缴纳地税相关税额达到100万元以上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建筑安装企业;(3)年均缴纳地税相关税额50万元以上的其他企业;(4)主管税务机关认为应该列入重点税源管理的企业。重点税源实行动态管理,对于连续二年达不到重点税源标准的,要及时进行调整。
重点税源管理实行“促进征前合作、自控机制建设+重点风险监控”。根据大企业具有跨地区、跨国界经营,内部结构复杂,行业跨度大、财务核算体系比较健全、税收筹划能力强等特点,把握大企业税收征管的规律性,在税收征管程序主要环节,突出对大企业实施以风险控制为重点的专业化管理,形成符合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规律的方法体系。
2.一般税源是指上述重点税源之外的税源,包括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税源。
一般税源管理实行“重点行业、特定事项管理+综合风险监控”。根据中小企业普遍具有生产经营不稳定,现金交易多,财务会计核算不健全,第三方信息不易获得等特点,在税收征管主要流程环节,按照行业、特定风险类型等分类,实施批量管理。
3.个体税源指定期定额个体工商户、集贸市场经营户和从事临时生产经营的纳税户。
个体税源管理实行“零散税收管理+双定业户监控”。由于个体工商户存在经营不稳定,管户多,变动大等特点,实行以起征点为界,结合行业特征划类管理。
(三)税源管理模式
不同税源分别由不同的机构或岗位实行专业化管理。盟内大型企业(年纳税额500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跨地区汇总(合并)纳税企业主要由盟局评估检查科实施专业化管理,加强分析监控和个性化服务,基层局辅助管理,主要是进行户籍管理和纳税服务等;其他重点税源及一般税源由属地基层局税收(源)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个体工商户及零散税源由基层税务所划片管理。
1、对由盟局评估检查科进行管理的重点税源,不受地域限制,以风险控制为重点的专业化管理。具体负责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收检查及对税收征管质量考核评价等监控性和查处性的工作;旗县局只负责实施风险应对和做好日常管理与纳税服务等工作。
2、其他重点税源及一般税源实行属地管理。旗县级税务机关设税源管理科,对企业的重大风险应对、纳税评估、日常检查、注销清查等实行专业化管理;将日常性的户籍管力、发票管理和数据采集维护、日常核查等事务性工作纳入管理员管理范畴。
3、固定个体工商户实施规范化管理。由基层税务所划片管理。主要从事户籍管理、定额管理、催报催缴、停歇巡查等工作。以公平税负、透明管理为重点,全面推行微机定税和团队评税、自愿预储、批量划缴方式征收,实施规范化管理。重点规范参数定税的信息采集、信息录入工作,由税源管理团队负责税负核定工作,保证税负核定的公平与准确;规范税负评定和税负公开工作,保证税负核定的公开与透明;加强个体工商大户的管理,督促其规范建账建制;认真开展税源巡查,对定税不符或纳税人基本信息发生变化的,及时进行税负调整和信息补录,保证税负调整的及时性和征管基础信息的准确性。
4、零散个体税源实施社会化管理。零散税源以委托代征、简并征期为主要方式开展社会化管理,充分利用社会综合治税的手段,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健全协税护税机制,开展社会化管理。
(四)职责及岗位设置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根据税收征管程序和风险管理流程,盟局主要负责大型重点税源户税收分析、纳税评估、日常检查、风险信息分析的汇总、排序、应对任务的整合下达及对旗县局纳税评估的复查与抽查和对税收征管质效考评等;旗县局主要从事事务性工作以及其他重点税源、一般税源的纳税评估和纳税检查;基层税务所主要是对个体工商业户实行属地化片管理,重点是户籍和发票管理,规范税收定额核定工作。起征点以上的管户用少量人员进行管理,起征点以下的管户日常监控。
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基层税收管理员职责重新划分为征收服务、税源监控、评估检查3类岗位。税收管理员只负责某类事项管理,不再固定管户和包揽一切事项,形成团队管理、分权制衡的税收征管新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和税收征管水平。征收服务岗负责税收政策宣传、培训辅导、催报催缴、满足纳税人个性服务需求等纳税服务;税源管理岗承担日常性的户籍管理、税源信息采集与维护、全方位的监管税源户、发票管理等工作;评估检查岗按计划落实纳税评估任务,上报纳税评估分析预警,向管理部门下达风险应对任务,执行征管局日常检查任务等。以上3类专业化管理岗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五)各业务部门税源管理职责
税源管理部门是税源管理的中枢部门,负责将税源管理风险分解到市、县、所(分局、科)和税收管理员各层级,以及税源管理的综合协调和服务支持;征管部门负责拟定税源管理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的规划、制度、方案,并定期开展征管状况监控分析;计统部门负责税收经济分析;税种管理部门负责与本部门职责相关的风险预警指标设置和税收分析;稽查部门负责以查促管;纳税服务部门负责纳税服务工作的协调统筹;人事部门负责税源管理机构、岗位职能调整、人员配备、能级、绩效管理,以及税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训;信息中心负责税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所需数据的抽取、提供,以及数据维护、相关信息系统的完善等技术支持工作;办公室负责制定信息交换管理制度、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涉税信息交换的内容和时间。
五、实施步骤(一)方案制定阶段
盟局制定下发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对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二)实施准备阶段
为确保实施税收专业化管理纳税人信息的准确性,盟局管理科应及时将征管信息系统中相关纳税人信息进行整理分类,下发基层局进行核实,各局应及时反馈核对结果,具体管户调整名单另文下发;组织开展管理科、税务所管户情况清理,除个体工商户、集贸市场等零散税源外,其它企业一律上调至旗县一级税务机关税收(源)管理科管理;对按规定移交管理的纳税户,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好征管资料档案整理、装订工作,对当年各项征管资料也要按规定整理、归档,并相应做好数据大集中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工作。各局要按照盟局税源专业化管理组织机构框架、岗位设置及主要职责,统筹安排岗位设置和人员调动,并按规定做好人员交流定岗工作,做好各项工作衔接,确保平稳过渡。
(三)全面试行阶段
按照盟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的要求,2011年11月31日前,在全盟范围全面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心得税收征管模式,盟局将加强对各基层局工作指导,密切关注运行情况,及时发现解决存在问题,不断完善各项配套措施,确保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平稳有序推进。2011年12月25日前,各局要对税源专业化管理推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全盟地税系统要层层动员,广泛宣传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让全体税务干部都深刻理解到,只有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把有限的征管资源用于风险大的行业和企业,才能适应税源管理的需要,从而深刻认识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自觉的支持并参与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形成上下齐动,协调配合的良好态势。要切实加强领导,将此项工作作为一把收工程、全局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局都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局长的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和领导该项工作,要形成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联动工作机制。
(二)各司其职,紧密配合。
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的推行是一项全局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岗位设置、人员调配、征管模式、业务流程、税种管理、教育培训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在推进的过程中,不能依赖某一个部门,局限于某一项工作。要开拓视野、拓宽思路、提升层级、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确保各项工作能如期圆满完成。
(三)强化培训。推行专业化管理,提高税源管理质量,对税收管理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要求很高,各单位要对税收管理员强化培训,按照“岗位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开展岗位分类培训。既要学习税收业务知识,又要学习专业管理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之能更好适应新的管理模式。
(四)工作衔接问题。在工作过程中发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征管科反映,以便及时能向上级汇报处理,并尽可能不影响纳税人日常办理涉税行为。其他未尽事宜,请局在推行税源专业化过程中要及时反馈,以便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