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讨陶瓷企业生产现场粉尘治理的方法及应用
探讨陶瓷企业生产现场粉尘治理的方法及应用
刘文东
(佛山市瑞淇设备有限公司
广东
佛山
528000)
摘要:陶瓷企业生产现场普遍存在粉尘浓度大,飘尘难于沉降的现状,各个陶瓷生产企业主、管理人员都在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手段尽可能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但要么效果不好,要么运行耗能大,要么维护周期短等弊端。笔者对各种粉尘治理的方法、应用状况及效果进行了综述,阐述了一种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治理方法-----喷雾除尘、喷雾降尘应用的实用性、节能性等技术特点。1.前言:
我国国内多地连续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大气污染防治压力继续加大。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各界期盼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行动计划首次将细颗粒物纳入约束性指标,并将环境质量是否改善纳入官员考核体系之中。在陶瓷行业的节能、排放和环保问题是政府、企业和大众“紧盯”的重点环境治理问题,更是各企业生存、发展的首要解决问题。
陶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治理好坏是清洁生产中最直观一个问题,不少企业不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粉尘治理效果和日常运行费用因选用的除尘技术不同而各有不同。2.陶企生产现场粉尘污染源分析 1)原料仓、煤仓
因储放物料多,用量大仓库面积比较大,在物料进场时采用自卸翻斗车将物料倾卸到各仓,卸货时瞬间产生的粉尘(坭尘、煤尘)浓度高,飘逸、弥漫在空气中,随气流飘逸到周围造成污染。同时铲车在运送作业中,掉落的物料被车轮碾压造成扬尘。目前为止,暂无陶企做治理。
铲车将物料放进喂料机时,落差和料斗气流的反冲,造成很大的扬尘。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风管抽尘,到除尘器处理:部分企业无处理措施。2)原料车间(料仓、打粉车间)
粉了通过皮带,从一楼输送到三楼受限于皮带长度和爬升坡度,必须多段皮带来接力输送。皮带的震动造成的扬尘以及皮带转接点的落差造成扬尘。大部分企业仅采用导料槽来减少落差而起控尘目的。
从皮带到各料罐时,落差大加上料罐反冲气流产生扬尘,此位置粉尘为细颗粒坭尘(粒径在5~20μm)弥漫在车间。不停生产不停扬尘,车间粉尘浓度大,随气流飘逸到周围车间。
粉料流转到打粉车间,进入各种大小的笼筛,粉料随笼筛的运转,粒径≤20μm的粉尘飞扬在空气中。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风管抽尘,到除尘器处理。3)成型车间
粉料从各管道输送到布料车,布料口、模具移动、压机压制气流和溢料、出砖平台接点、扫灰机等都产生粉尘,不停生产亦不停扬尘。目前大部分企业都采用风管抽尘,到除尘器处理。4)釉线、磨边线
坯体经过干燥后表面存在一些灰尘、粉料,进入淋釉前需进行扫灰和吹灰。吹灰采用高压风机在扁嘴作用下产生风压将坯体上面的粉尘吹干净。目前有部分企业采用风管抽尘,到除尘器处理:部分企业无处理措施。
磨边线(现在大部分为干磨线),高速旋转的磨头将多余尺寸的坯体磨成符合要求的规格,余量越大粉量越大。同时细颗粒的粉尘在磨头的旋转离心力作用下飞扬在空气中。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风管抽尘,到除尘器处理(除尘器多采用布袋式)。5)窑炉烟气
燃料产生的灰粉以及坯体表面的坭粉,在高温的气流带动下随废气一起进入喷淋塔由烟囱排出,由于颗粒细的除尘效率低,在高温、高湿作用下以气溶胶形式存在大气中,扩散范围非常大,也是雾霾的主要原因。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是喷淋脱硫除尘塔。3.陶企常采用的粉尘治理设备、应用状况 1)旋风除尘+喷淋塔除尘
在2008年以前社会对空气污染关注比较少,人们对环境资源恶化问题的认识低,同时国家政策对环保要求低。更主要的是各地地方政府为了GDP增长,对空气污染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陶瓷企业采用粉尘治理设备/手段主要是靠企业主自觉和很少的认知去投入。旋风除尘+喷淋塔除尘这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设备成为主流。旋风除尘+喷淋塔的方式除尘效率在60~73%之间。效率取决于旋风除尘器尺寸比例设计、喷淋塔喷嘴选取与布局。
优点:造价低,风阻系数小,能有效对粉尘点的空气置换。缺点:除尘效率不高,排放浓度在150mɡ/m3以上。2)布袋除尘
在2008年以后人们对环保知识的认识提高,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佛山提出了:“腾笼换鸟”要求陶瓷企业通过产业升级,达到环保要求的留下来,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企业关停、迁出。各企业主不得不重新认识粉尘治理设备和措施。布袋除尘器开始粉墨登场,占80%以上的陶瓷企业都采用了布袋除尘器。布袋除尘效率在95~99%之间。
随着真正使用各企业主、管理人员都认识到:效率很高,效果却不等于效率。扬尘现场粉尘浓度并不比旋风除尘+喷淋塔的方式效果好。但除尘后排放能应付到环保部门的检测,只能“很无奈,忍着”
优点:除尘效率高,排放浓度达到≤50mɡ/m3以下。缺点:设备体积大,风阻系数大,用电功率大,耗气量大。3)静电除尘
部分陶瓷企业为了完成政府的清洁生产整治要求,在对粉尘治理技术缺乏认识、评估而匆忙投入静电除尘器。对初始浓度大于30g/cm3的含尘气体需设置预处理装置,设备庞大,耗钢多,需高压变电和整流设备所以在陶瓷企业应用不多。
优点:能耗最低,气流阻力最小。
缺点:设备庞大,消耗钢材多,初投资大,要求安装和运行管理技术较高。4)微雾除尘
在2010年后,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增强以及政策的完善,企业主、管理人员都意识到粉尘治理设备要满足到生产必须:效率高的同时现场效果要好,运行费用要低。佛山瑞淇环保公司采用微雾除尘技术开发出集水雾捕捉、惰性凝结、过滤、涡旋凝结的四种除尘方法于一体喷雾高效除尘机组。除尘效率达到90~98.5%之间,风阻系数小600~1200pa。
优点:设备体积小(布袋除尘器的1/20),风阻系数小,用电功率小(同大小车间用电是布袋除尘器的1/3),除尘效率高,排放浓度达到≤50mɡ/m3以下。
缺点:粉尘捕捉后和水凝结成泥浆,需要压滤。4.各种粉尘治理方法的弊端、产生的原因分析 1)旋风除尘+喷淋塔除尘
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取决于结构设计和旋风锥的密封性。当出粉口漏风率达到5%时除尘效率下降30%,当漏风率达到10%~15%时除尘效率降零。所以结构设计必须要专业设计人员、出粉口的密封性一定要好。喷淋塔的除尘效率取决于喷嘴的雾化程度,雾化颗粒越细捕尘能力越好,同时喷嘴布局要合理整个喷淋塔内不能有空盲区。
旋风除尘+喷淋塔除尘的设备体积大,捕尘效率低,要解决液气密度比才能提高效率。2)布袋除尘
当布袋除尘系统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除尘器阻力增大,抽尘力变小。这问题主要出在设计方面:过滤风速的选择(过滤风速实际就是气布比)、袋笼的长度选择、清灰方式(喷吹压力和喷吹间隔)。
一般认为喷吹时滤袋中部鼓胀后收缩,达到清灰的作用,其实从实验室喷吹过程的录波图和观察到,脉冲气团冲向滤袋,使滤袋快速从上而下产生振动波型,将滤袋表面灰层振动下来。喷吹压力过大,产振幅也大,滤袋疲劳寿命缩短,振幅过小不利清灰。
3)静电除尘
设备庞大,耗钢多,需高压变电和整流设备,通常高压供电设备的输出峰值电压为70~100KV,故投资高。制造、安装和管理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除尘效率受粉尘比电阻影响大,一般对比电阻小于104~105Ω·cm或大于1012~1015Ω·cm的粉尘,若不采取一定措施,除尘效率将受到影响,静电除尘系统一般可以控制其排放浓度在100mg/m3 左右。
烟尘排放质量浓度要求低于50 mg/m3,电除尘器的投资和运行费用远高于袋式除尘器。4)微雾除尘
喷雾高效除尘机原理是:除尘器内水通过喷嘴喷成雾状,当含尘烟气通过雾状空间时,因尘粒与液滴之间的碰撞、拦截和凝聚作用,尘粒随液滴降落下来。属于湿法除尘,产物为污坭浆需要压滤或沉降。5.探讨陶企粉尘治理的应用认知 1)粉尘治理的认识
思想的认识是所有改变的开始,粉尘治理同样需要从上到下思想认识。
很多高层管理人员错误认识:粉尘治理需要设备和资金的投入,给企业增加生产成本、分薄产品利润。治理的被动性,如果不是环境政策和法规规范所迫不需要主动采取措施治理污染。这种认识已经完全落后了。陶瓷企业粉尘治理的作用:a.粉尘的回收利用,减少了球磨、破碎工序,节省了能耗;b.车间粉尘治理降低含尘浓度,减少设备磨损、电器老化损耗;c.粉尘浓度降低,提高产品质量;d.粉尘治理好的企业容易留住熟练操作工。
中层管理人员和员工的错误认识:粉尘治理就是买好用的除尘设备。不要我改变作业习惯(如气管喷吹设备、人员);不要专人去操作、维护除尘设备。企业的财产安全需要专职的安保措施和人员,产品质量的保证需专职的质量管理人员和质量管理体系,同理:粉尘治理应该有专职的管理措施和专职的维护使用人员。
2)决定粉尘治理效果的因素
扬尘点的源头扩散控制,很多企业习惯了粗放式管理,如:原料场/煤仓,只做遮雨棚和挡土墙,翻斗车卸料和铲车铲料时产生的扬尘随风飘逸。粉料落差点,为了方便清理或方便更换皮带都是敞开式的运转,各落差点的扬尘在车间空气中越积越浓,整个车间都弥漫着浓重的粉尘颗粒。笼筛和打粉机很少做围闭控尘,布料车很少做围闭控尘。这些种种现象都是因为管理粗放,不愿改变习惯而拒绝做控尘措施。密闭尘源是防止和减少粉尘外逸,治理作业场所空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单纯依靠末端治理缓解环境压力,无异于„扬汤止沸‟。
抽尘管网的认识,很多用户/现场管理人员认为抽尘管道越大抽尘效率越高,很多采购决策者认为抽尘管道做大越实惠。这是缺乏流体力学知识的,专业的设计人员应该依据粉尘的比重、流动性等因素设计管道风速,通过变径来分配管网的风量、风压。管道内流速过低,粉尘沉积在管底抽尘能力下降,管道内流速过高,压力损失大。管网设计要求:简单、宜小,截面积尽可能接近圆形,无直角,扬尘点与除尘风机距离不能太长。
认识除尘器技术核心:除尘器设计和运行阻力是决定能耗和粉尘治理效果的核心;处理风量的选取决定除尘效果,风量过小,抽尘能力不足,风量过大增加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设备清灰能力。3)各尘源解决的认知
a.开放性、产尘点不固定、扬尘大的区域,料堆起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料堆场表面的静态起尘,主要与物料表面含水率、环境风速等关系密切;另一类是在堆取料等过程中的动态起尘,主要与作业落差,装卸强度等相关联。应该采用实现封闭储存或建设防风抑尘设施。同时采用喷雾降尘、抑尘系统,雾滴直径应小于0.1毫米。
b.皮带落差点除了导料槽减少落差,同时加软管式引料减少扬尘,辅于喷雾降尘、抑尘系统或抽尘系统。c.各类笼筛、布料车加强密闭,有可能的情况下将密闭内部呈负压状。
d.出砖平台、扫灰机下部应该加装接粉斗(1米多高的落差产生的扬尘量相当大)。e.釉线的扫灰机、吹灰机上部加密闭罩、抽尘系统,下部应该加装接粉斗。
f.湿法磨边线采用喷雾降尘、抑尘系统;干磨线基本都配置了抽尘系统,但落地管道的堵塞造成抽风量不足。磨边线供应商配套超大功率除尘系统(甚至有一条磨边线配163KW的除尘器)运行成本高。保证抽尘管道的畅通是控尘有效手段。
g.窑炉烟降温、除尘目前国际前沿的技术采用文氏管除尘器,对0.5μm~5μm 的除尘效率可达到99%,除尘同时可以吸收气体污染物。
6.新型微雾除尘技术的应用介绍 1)微雾除尘的设计原理
在除尘器内水通过喷嘴喷成雾状,当含尘烟气通过雾状空间时,因尘粒与液滴之间的碰撞、拦截和凝聚作用,尘粒随液滴降落下来。
未捕捉的含尘气体由于运动气流中尘粒与气体具有不同的惯性力,只要依靠气流方向的突然改变时,粉尘粒子由于惯性继续按原来的气流的方向前进,碰撞到“水膜过滤板”挡板上而被捕集下来。同时由于水雾不断向“水膜过滤板”喷雾产生的震动随水膜的加后或粉尘自重随水流下来,起到过滤自洁的作用。
气流再经过涡流锥体及涡流导向筒之间的涡流通道内高速旋转流动,由于离心力作用,将粉尘与水混合的颗粒甩向通道的外侧,并向下落入集尘排污斗
含尘气体微雾的加湿后,尘粒被水雾捕捉、尘粒加重经重力沉降洗涤除尘、“水膜过滤板”的惯性除尘再经旋风除尘,在一台设备上运用四种除尘方式的设计。2)微雾除尘的节能性
a.这种微雾除尘技术构造巧妙、阻力较小、操作方便。所须吸尘风机功率小耗电少。
b.喷雾压力在≥0.3Mpa, 水泵无需提供很高的水压力,可节省水泵能耗。可以使用循环水,耗水非常少(20升/小时)。不需要干净新鲜水源。对陶瓷生产企业的废水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厂内循环。c.粉尘与水雾混合后的泥浆与生产用循环水一并进行环保处理,不再需要重复建设污水处理设施。d.微雾除尘因其体积小、造价低,在陶瓷企业生产现场可以对扬尘点就近安装治理,减少其他配套管网安装时过长和风管道建设费用(一般布袋除尘、旋风除尘风管造价占总工程造价50%~60%)。e.微雾除尘技术本身带有自洁功能不会导致堵塞,日常维护非常少,设备工作寿命长。7.总结
随着《建筑卫生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明确了:企业是大气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要按照环保规范要求,加强内部管理,增加资金投入,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治理技术,确保达标排放,甚至达到“零排放”;要自觉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接受社会监督。陶瓷企业从业人员应该从行动上认识到:污染防治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在市场竞争加上成本压力等因素的叠加动力下主动谋求转型升级。大浪掏沙的时世下谁站上制高点,谁就成为剩者成为最后的赢家。
第二篇:陶瓷企业安全生产
陶瓷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标准
一、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及人员要求
1、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委托有资质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2、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主要负责人)按规定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并取得安全资质,持证上岗。
3、从业人员300人以下的,聘任不少于1名专职或兼职注册安全主任;从业人员300人以上至500人以下的,聘任不少于1名专职注册安全主任;从业人员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的,按不少于从业人员人数千分之四的比例聘任不少于2名专职注册安全主任;从业人员1000人以上的,超过部分按不少于从业人员人数的千分之二的比例加聘注册安全主任;从业人员1500人以上的,必须聘任不少于一名高级注册安全主任。
在聘任的注册安全主任中,中级以上注册安全主任比例应当不少于三分之一。
4、按规定明确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人和防火责任人。
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安全责任书,包括主要负责人、主管人员、职能部门、生产车间、班组等安全生产责任制)。
2、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3、安全生产检查、考核及奖惩制度。
4、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档案及管理制度。
5、事故隐患整改制度(按有关规定定期对现有生产设备进行评估,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并完成整改工作)。
6、安全技术规程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上墙上架或员工人手一册。
7、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8、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落实防火责任制。
9、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制度。
10、事故管理制度(事故报告、调查、处理、事故档案管理等)。
11、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制度(每月不少于1次或安委会会议不少于每季度1次,并有会议记录)。
12、劳保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和劳保用品专项经费等管理制度。
三、从业人员安全管理
1、企业按规定与从业人员签劳动合同,并有安全责任条款的内容。
2、员工入厂必须经过厂部、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才能上岗作业。
3、特种作业人员应当经专门安全作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且资格证在有效期内方可从事特种作业。
4、岗位作业人员熟悉并遵守作业操作规程。
5、相关岗位作业人员应熟悉消防设备的使用。
6、岗位作业人员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7、企业为全部员工缴纳职工工伤保险。
四、厂区安全管理
1、建构筑物
(1)建筑结构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室内装修项目及燃油(气)锅炉等设施必须经消防审核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不得在设有车间或仓库的建筑内设宿舍或饭堂。
(3)煤气站、油站、配气站的主厂房与辅助设施应符合建筑防火安全要求。
(4)厂房、仓库、烟囱等高大建筑物及易燃、易爆等危险设施,应按国家标准安装避雷设施,防雷装置应按规定定期检测,确保防雷设施完好。
(5)普通仓库与车间应分楼层设置,确因生产需要而同层时,应用实体砖墙分隔到顶。(6)车间、仓库、办公室、员工宿舍不得用可燃材料装修、分隔。(7)厂区内的坑﹑沟﹑池﹑井,应设置安全盖板或安全防护栏。
(8)厂房内的开启式侧窗应设在常年主导风向迎风面的墙上,距地面的高度一般不低于1米。
(9)产尘车间地面应平整防滑,坡向排水系统,并应设有冲洗地面和墙壁的设施。(10)多层厂房应有防止含尘空气串联的各项隔离措施。
2、仓储设施
(1)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内,并由专人管理。
(2)堆放易潮物品仓库的地面必须高于本厂区的基准面,并作防潮防雨淋设施。(3)易燃液体储罐设置应符合消防防火要求,并安装避雷及防静电装置。
(4)库房结构应避免粉尘扩散和便于运输。库房应间隔成若干间储藏室,并设有运输通道和通风设施。
3、道路与通道
(1)厂房安全出口不得少于2个,工作期间不得上锁,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每个疏散门上方须安装疏散指示和应急照明灯。
(2)疏散通道应有明显逃生标志,疏散走道的楼梯最小宽度不小于1.1米;确实达不到1.1米的,须备有第二条逃生通道。
(3)防火间距、消防通道不得被占用。(4)事故多发岗位应设安全隔离区(带)。
(5)厂区道路﹑人行道﹑车道应平整畅通,有足够的照明。
4、安全标志和安全警示
(1)厂区内主要危险源或危险场所,应有警告标志;各种射线源、高压供电设施、易于泄漏煤气(或天然气体)等可燃气体,以及其他严重危险区域,应设有相应色灯或声响警告信号。
(2)厂区各道口处应有明显的警告标志﹑信号装置或栅栏;生产场所的通道、出口、地面等的设施、标志符合安全要求。
五、生产工艺与设备、设施安全
1、生产工艺
(1)采用的生产工艺技术不是国家淘汰的生产工艺。
(2)工艺布局合理,物料流向顺畅。工艺设备应尽量采用竖向布置的形式,减少粉料和坯料的中转环节,缩短运输距离。
(3)防尘设施必须做到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防尘设施应保证良好的运行使用状态。
(4)粉尘散发严重的工序不应设有定位操作工。
(5)易燃易爆环节应设置温度、危险气体检测、报警、阀门及灭火装置。
2、设备、设施
(1)不使用国家规定淘汰的生产、储存机械设备、设施。
(2)生产装备布置、电气设备的选用及安装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国家标准。(3)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置应符合GB50058的要求。
(4)热风炉应有技术档案,检查情况,检修计划及其执行情况均应归档,除日常检查外,应当每月检查一次热风炉及其附件。
(5)特种设备由专业单位生产,并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安全标志后方可投入使用,并定期检验合格使用。
(6)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经维护、保养、检测后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设备档案完整。
(7)各裸露的转动或快速移动部分,应设有结构可靠的安全防护罩﹑防护栏杆或防护挡板。
(8)起重作业应遵守GB6067的规定,起重机械应标明起重吨位,应装设卷扬限制器、起重量控制器、行程限制器﹑缓冲装置和自动联锁装置以及启动事故﹑超载的信号装置。
(9)未涉及上述设备、设施的其他生产设施,应参照以上标准执行。
3、防尘设施
(1)设备选型应尽量采用防尘效果较好或产尘少的工艺设备。
(2)尘源如有散发粉尘的设备和作业点都应设密闭罩或敞口吸风罩,防止粉尘逸出。(3)除尘系统的排风管出口应高出屋面1.5m,排风管的位置应设在厂房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4)除尘器工作状态应保证正常,除尘效率应达到设计要求。
(5)风管的布置应力求顺直,减少阻力,管道的连接应以焊接为主,做到密封。
六、公用工程与安全
1、三废排放应符合环保要求。
2、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底座﹑传动装置,金属电线管﹑配电盘以及配电装置的金属构件,遮栏和电缆线的金属外包皮等,均应采用保护接地或接零。
3、主电室﹑配电室﹑主电缆隧道和电缆夹层应设有自动报警器,烟雾火警信号器监视装置;应采取防火墙防火门间隔和电缆穿线孔遇火能自动封闭的建筑措施,并按有关标准设置警示标志。
4、厂内机动车辆等特种机械设备应符合有关管理规定和安全技术要求,并领取使用合格证才能投入运行,运行应建立维修保养制度。
5、锅炉﹑压力容器应按规定申报检验和定期检测。各种安全防护保险和信号装置应完好可靠,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要求,并按规定建立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及管理台帐。
6、消防给水和重点设备、设施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并经公安消防部门验收合格。
7、消防设施、器材有专人负责管理,消防器材设置在明显和便于使用的地点,周围不准存放其他无关物品。
七、作业场所职业卫生
1、有毒、有害作业点应设置有效的通风、换气等设施,产尘车间的通风以局部排风为主,将粉尘在产尘地点直接捕集起来净化后排至室外。吸尘、排烟管应保证无泄漏。
2、粉尘、废气、噪声不得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定期测定产尘点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发现超标时应及时采取解决措施。
3、高温车间如烧成车间、卫生瓷注浆车间及锅炉房、干燥器、干燥塔等处应合理布置热源,做好送风降温,通风换气工作,并应加强个人防护。
4、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5、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警示标志;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除设置警示标志外,还要说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
6、按规定对从事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如发现早期尘肺病患者应该及时调离。有毒、有害作业职工每年至少体检一次,无害作业职工每二年至少体检一次,并建立职工健康档案。
八、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1、煤气区的作业应遵守GB6222的规定,各类带煤气作业地点应分别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煤气危险区,如对热风炉煤气发生设施附近的一氧化碳浓度应定期测定,对作业环境进行监测。
2、生产车间存放的易燃、易爆、易腐蚀、剧毒等危险品不得超过1天用量;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与其它车间要作防火分隔。
3、生产场所应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4、生产场所的地面不得有积水、油污和杂物;压滤机下面应构筑接水围框;定时用吸尘器或湿法清扫车间地面、平台和各种设备。
5、油站、气站、煤气站等易燃易爆场所应控制点火源和可燃物浓度。
6、设备布置、材料物品的放置、人流与物流的流向及通道、作业人员的操作空间符合安全要求和方便操作,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并保持通畅的通道和出口。
7、正确使用、保养和检查维护生产设备设施,使其处于完好技术状态。
8、高空作业场所应设置防护栏。作业人员应配备个体防护用品。防护4生产工艺技术不是国家淘汰的生产工艺;
9、采用喷雾法施釉时,应在吸风罩或通风柜内作业,喷雾的“雾粒”必须全部喷射在吸风罩内。
10、执行危险作业审批制度。进入危险有害区域作业,应配备安全防护用具,做好监护和应急救援。
九、安全生产投入
1、有为员工合理配置岗位劳保用品和确保职工体检、培训的投入,合理提取防暑降温费用(含防暑降温设备配置和清饮费)。
2、有安全生产项目专项经费预算及购置、更新、维修设备设施的开支计划,并得到落实。
3、完成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的登记、建档和检测评估、整改、监控等投入。
十、事故预防与处理
1、对危险源、事故隐患,必须登记建档、检测评估,监控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对危险源要采取相应的防范、监控措施;对事故隐患,采取整改措施,并做好记录。
2、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内容包括:领导机构,事故防范措施,事故应急处理程序,救护和善后,并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
3、事故应急预案应定期组织演练,并及时修订完善预案。
4、事故发生后,按规定及时如实地报告和处理。
5、事故的调查处理符合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要求落实,并建立事故档案。
十一、承发包(外包)与租赁管理
1、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外包)或者租赁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和个人。
2、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并督促承包单位、承租单位与其从业人员签定劳动合同和安全责任书。
第三篇:广东省陶瓷,水泥生产企业
广东省陶瓷、水泥生产企业
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省局召开《广东省陶瓷行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标准》宣贯会议的精神,积极稳妥地做好我省陶瓷、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省局决定从2007年1月开始,在广州、深圳、佛山、中山、江门、肇庆、云浮、潮州、惠州、清远等市开展陶瓷生产企业安全规范化管理工作;在梅州、河源、韶关、湛江、茂名、阳江、东莞、汕头、珠海等市开展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为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规范化管理工作的范围和内容
规范化管理工作范围: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中山、江门、肇庆、云浮、潮州、惠州、清远等市辖区内所有规模以上(年产值500万元)的陶瓷生产企业和梅州、河源、韶关、湛江、茂名、阳江、东莞、汕头、珠海等市辖区内所有持证生产的水泥企业。(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列为挂牌督办、责令限期整改、依法关闭或因产业结构调整短期内即将关闭的企业暂不列入本次工作范围)。规范化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组织陶瓷、水泥生产企业对《广东省陶瓷行业安全生产 规范化管理标准》和《广东省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标准》的学习培训;开展企业的安全生产评估,建立完善和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安全监管部门-1-的有效监管。
二、工作方法和步骤
为使陶瓷、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认真把好安全评估工作质量,准确客观地反映陶瓷、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真正达到有效监管的目的,各地按照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一)准备阶段
1、确定参加评估单位。各有关市2006年12月上报的规模以上陶瓷生产企业均参加陶瓷行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评估工作;水泥企业在2005年初普查的梅州市72家、东莞市46家、韶关市32家、湛江市21家、河源市16家、茂名市12家、阳江市6家、汕头市4家、珠海市2家水泥生产企业的基础上,组织力量逐一核实,确定这次评估的企业名单,并于2007年1月25日前上报省安监局。
2、召开会议,部署工作。各有关市安监局要分别组织辖区内确定参加评估的陶瓷、水泥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参与评估工作的中介机构负责人等参加的陶瓷、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会议,动员部署开展陶瓷、水泥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做到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掌握标准和方法。此项工作于2007年1月底前完成。
3、组织宣传教育培训。为推动企业有效地开展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2007年1月开始,各有关市安监局在当地分别组织举办由安全监管部门、中介机构和陶瓷、水泥生产企业有关人员参加的业务培训班。组织市、县(区)安全监管局业务科(股)长,中介机构评估人员,陶瓷、水泥生产企业法人代表、分管安
全生产工作的厂长(经理)、安全管理人员学习《广东省陶瓷行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标准》、《广东省陶瓷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评估评分办法》、《广东省陶瓷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现场评估检查表》和《广东省水泥行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标准》、《广东省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评估评分办法》、《广东省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状况现场评估检查表》。经培训考核合格的,由有关部门、单位颁发培训结业证书。企业要参照安监部门安排学习的内容,认真组织企业内部从业人员的学习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对抓好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参加人员熟练掌握标准的内容要求及评估的方法和步骤,认真做好评估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此项工作于2007年3月底前完成。
(二)企业评估阶段
各陶瓷、水泥生产企业应组织有关人员成立企业自评工作机构,依照《广东省陶瓷行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标准》、《广东省陶瓷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评估评分办法》和《广东省水泥行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标准》、《广东省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评估评分办法》进行企业内部自评,认真查漏补缺。企业对自评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对存在的事故隐患要认真进行整改,对发现有重大危险源的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控,做到边评边改,不断完善和规范管理。在此基础上完成企业自查评估报告。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请有资质的中介评估机构开展安全生产咨询服务,完成企业的评估报告。企业自查评估报告或中介机构完成的评估报告于2007年5月31日前报送所在地的县(区)安监局。
(三)审核验收阶段
县(区)安监局接到企业评估报告后,要及时组织专家人员进行报告资料审查和现场核查,符合要求的报市安监局审核,2007年10月31日前各市安监局要组织专家人员完成对各县(区)上报企业评估报告的审核工作,并组织专家按一定比例对评估企业进行现场抽查验收。对市、县(区)审核和抽查验收不符合要求的评估报告要责令企业限期完成修改工作。2007年11月31日前全面完成全省陶瓷、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标准评估工作。
评估报告一式四份,其中:二份经审核、验收合格的分别由市、县(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存档。市安监局汇总后将评估报告的评估结果上报省安监局;一份由企业保管备查;一份由中介评估机构留存。
三、分类指导和重点监督
对参加评估的企业,坚持分类指导和重点监督的原则。本次评估结果按四个等级进行分类,依次为:好、一般、差、不合格,分别以A、B、C、D四类等级来表示。企业的评估结果,各级安全监管局要建立管理工作档案。对评估等级达到A类的企业,可以通过企业的自律,达到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对B类企业,要在市、县安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健全各项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水平。对C类企业,由当地安全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改正一般不超过两个月,经复评已提高到A类或B类的,按相应等级监管;否则,由当地安全监管部门责令停产整顿,对不进行整改或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由当地安全监管局报请同级政
府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关闭。对D类企业,由当地安全监管部门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整改一般不超过两个月,经复评已达到A类或B类企业档次的,按相应等级监管;否则,由当地安全监管部门报请同级政府按照有关规定以予关闭。
为使陶瓷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评估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参考借鉴其他行业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做法,陶瓷行业的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省局拟于2007的1月在潮州市枫溪区开展试点工作,选择2至3家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试点,通过试点,积累经验,全省推广。
二00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第四篇:砂石企业联手BME进行粉尘治理
砂石企业联手BME进行粉尘治理
在河北、浙江、湖北等我国重要的建材基地,汇聚了多家砂石骨料生产企业,为机场、高速公路、房地产等建设提供优质石料产品。但是,这些企业都没有采取生态污染防治措施,材料运输更没有密封。这里除了机器发出的巨大轰鸣声外,激荡起的粉尘遮天蔽日,方圆几十公里都笼罩在灰蒙蒙的“尘雾”中,严重的地方能见度甚至不及10米,周边许多道路被超载的卡车破坏。
为了治理砂石骨料企业造成的粉尘污染,多地环保部门开始进行专项整治。BME在国内砂石骨料行业有多个成功除尘案例,BME技术和应用效果也得到了环保部门的认可和推广,并在多地建成了样板工程,成功打造了湖州模式等砂石骨料粉尘治理的标杆,用以作为周边砂石企业参观学习的基地,对于国内砂石行业粉尘治理起到了示范作用。
不少大型砂石骨料企业在参观、考察后,联手BME进行粉尘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过去尘雾漫天的污染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能见度大幅提高,开始走上绿色生产路线。
第五篇:XXX企业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根据长汀县《关于印发〈水泥生产和竹木加工企业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汀安委办[2016]18号)要求,为控制、减少和消除粉尘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结合本企业实际,决定自2016年4月至2017开展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制定如下方案。
一、要求和目标
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岗位粉尘浓度治理达标”主要任务,完善防尘设施和强化管理,有效遏制尘肺病的发生。
工作目标:一是如实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二是按要求进行职业卫生基础建设;三是企业负责、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接触粉尘劳动者100%接受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四是粉尘危害重点岗位100%配备劳动者个人防护用品;五是粉尘危害定期检测;六是接触粉尘劳动者100%接受职业健康检查;七是在职业病危害岗位设置中文警示说明和警示标识;八是劳动者职业病危害告知率达100%。
二、治理步骤
1.排查摸底:按县安委办要求,制定粉尘危害治理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明确治理工作的目标任务、治理方法和时间安排。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各环节进行全面的、深入、细致排查,全面辩识各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准确界定接触职业病危害人员,清楚掌握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完成省级职业卫生监管系统的建档工作,建立接触职业病危害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2.措施实施:
(1)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要求,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案,落实粉尘危害防治责任、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制度,依法设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
(2)建立健全粉尘危害防治规章制度、职业卫生档案和岗位操作规程,为劳动者配备符合标准要求的合格防尘口罩,建立定期更换发放领用制度,并监督劳动者正确佩戴。
(3)按要求每年至少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
(4)按要求安排企业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到有关培训机构接受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按要求对组织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依法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即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一并签订职业病危害告知书以及发放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依法组织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按照规范在醒目位置设置职业卫生管理公告栏和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5)按要求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企业各负责人要高度重视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切实加强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治理工作责任和目标任务,把治理工作投入安全生产工作中,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2.突出重点,标本兼治。专项治理工作紧紧围绕粉尘危害的重点岗位,强化防尘设施的完善、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劳动者个体防护、接触职业病危害岗位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体检等工作,改善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
3.加强检查,确保治理工作到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要按方案要求,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各车间、各岗位进行日常检查,并将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报,提出整改意见,及时按要求治理,确保治理工作按时完成。
4.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利用公告栏、发放宣传品、培训等形式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不断提高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增强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开展人人参与,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围。
公司落款
二0一六年四月八日(注:1.公司落款填写后,“公司落款”四个安应删除。2.时间应有变动,但都应填写为4月10日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