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登封法院全面推行
登封法院全面推行“三亮三创三评”创先争优活动
为了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登封法院按照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评选表彰的推进方式,营造氛围,广泛开展“三亮三创三评”,促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三亮”即亮身份、亮承诺、亮形象。“亮身份”宗旨在于全院干警特别是业务庭干警在工作时,要通过佩带党徽、挂牌上岗等形式,公开干警姓名、职务、岗位、职责、联系方式等,让干警亮出宗旨、体现责任、展示形象,拉近与群众距离,增强自身工作意识,强化自我约束,增强服务意识,树立良好形象,激发创先争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亮承诺”即每位干警要结合工作职能和岗位职责,围绕抓好创先争优活动、提高服务质量和为民办好事实事等方面作出公开承诺。公开承诺的内容,要明确服务承诺的具体事项、服务承诺的完成时限等,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亮形象”即通过设立责任区、示范岗、先锋岗、流动红旗、评选业务能手和优秀服务标兵、窗口服务明星等活动,激励干警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使广大干警干有方向,学有目标。通过设立光荣榜、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宣传干警在创先争优、岗位奉献中取得的优秀工作业绩,大力展示先锋模范形象。
开展“三创”,促进活动见实效。一是创岗位奉献先锋。以“四比四看”(比学习,看综合素质;比作风,看思想境界;比干劲,看工作业绩;比服务,看践行宗旨)为目标,努力提升干警特别是窗口岗位干警的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当表率、树标杆、创佳绩,进一步彰显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创群众满意窗口。积极推广全程服务、延时下班服务等模式,结合自身服务职能和特点,开通“绿色通道”,延伸服务链条,提升服务水平。三是创优质服务品牌。充分利用“共产党员示范岗”、“党员志愿者”等已经形成的并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服务品牌,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品质。
认真组织“三评”,提升群众满意度。以组织考评、领导点评、群众测评的方式将创先争优活动与各种有利于提高窗口单位、科室服务水平的活动载体结合起来,实现活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充分整合,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登封法院 赵晓敏 王志娟)
第二篇:登封历史名人
1、许由
中原十大历史名人之一的许由,是尧舜时代的贤人。据说尧曾多次向他请教,后来想传位给他,他却逃到了登封的箕山隐居起来。许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从而被奉为隐士的鼻祖。
2、巢父
唐尧时的隐士。是阳城(今登封告成)人。隐于山中不营世利,在树上筑巢而居,以避野兽,时人号曰巢父。上传说尧帝以天下让给巢父,巢父不肯受,又让给许由,许由亦不受
3、禹
黄帝元孙,颛顼孙,鲧之子。亦称大禹、夏禹。夏后氏部落领袖。舜时奉命治水,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劳身焦思,治水13年,三过其门而不入。因治水有功,被四方部落首领推荐,舜选他为继承人。舜死后继帝位,居阳城(今登封告成),后徙阳翟(今禹州市),会诸侯于涂山。
4、颍考叔(?——前712)
春秋时郑国大夫。初为颍谷(在今登封市西)封人(掌管封疆的官吏)。郑庄公平定其弟共叔段叛乱后,把支持共叔段叛乱的母亲放逐到城颍(今登封颍阳),并发誓“不及黄泉勿相见”,但不久便后悔,又为誓言所束。颍考叔听说后就去见庄公。郑庄公请他吃饭,颍考叔吃饭时把肉留在一边。郑庄公问他为什么?他说:“小人有母,凡我能吃的食品都让母亲先尝尝,她从未尝过您赐给的美食,所以请允许我带回去孝敬母亲。”庄公对颍考叔的孝心深有感触。他对颍考叔说:“你有母亲可以孝敬,而我却没有。”颍考叔说:“我能问问大王这是为什么吗?”庄公把事情原委对颍考叔说了,并告诉他对自己发过的誓非常后悔。颍考叔说:“这有什么好为难的呢?所谓黄泉,不就是地下么?挖一条地道,先与母亲在地道相见,既不违背誓言,又可重续母子之情,这样做我相信任何人也不会持有异议。”庄公听从颍考叔的建议,派人挖了一条地道,先恭迎母亲于地道里安坐,自己再上前跪拜,于是母子和好如初。庄公当即作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从地道出来,姜氏也作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和乐之意)!”
此后,人们常将“颍考叔食舍肉”作为子女孝敬父母的一个典范。今天,在登封市石道乡的珍珠泉南边还存有考城庙纪念颍考叔。而在登封颍阳今天还存在有黄城,据说就是当年郑庄公和母亲武姜相见之地的遗迹。
5、鬼谷子
春秋时楚人,姓王名诩。常入山采药修道。因隐居鬼谷,故自号鬼谷先生。然鬼谷何地,记载颇多。其中一最主要的说法是,鬼谷在颖川阳城,即唐代的告城(今河南登封县东南)。今天,在登封告成还有鬼谷洞,据说是当年鬼谷子隐居讲学之地。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杰出军事家,其主要贡献是游说理论,是游说理论的奠基者和传播者。苏秦、张仪、孙膑、庞涓为其最杰出的、弟子、〔见《战国策》、《孙庞演义》〕。
后世传有《鬼谷子》一书。《鬼谷子》是六朝人整理编定的一部代表先秦纵横家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古籍。其主要篇章是先秦时代的著作,包括鬼谷先生的原作和苏秦等人的作品,某些篇章可能是后人的伪作或者掺入了后人的作品。现存《鬼谷子》分为上中下三卷,共十七篇。注本曾有四家,皇甫谧、陶弘景、乐壹和尹知章。现仅存陶注,三家亡佚。
6、陈胜(?——前208)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字涉,阳城(今登封东南)人。他同吴广率戍卒900人,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张楚政权,陈胜自立为王。后来,起义队伍失利,陈胜被部将庄贾杀害,葬于砀。
7、邓说(?——前208)
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阳城(今登封东南)人。陈胜吴广起义,他将兵居郯(今山东郯城)。被秦将章邯击败,后为陈胜所杀。
8、杜密(?~公元169)
东汉名臣。字周甫。颍川阳城(河南登封东南)人。曾任代郡太守、太山太守、北海相。桓帝时任尚书令,迁河南尹,转太仆,因“党锢之祸”被免官。与孪膺齐名,时称李杜,为东汉“八俊”之一。太学生称誉其为“天下良辅杜周甫”。
9、跋陀
跋陀,或音译为佛陀,僧迦佛陀,意译为觉者,本是天竺(今印度)人,是嵩山少林寺的开创者和中国佛教史上的著名人物。
据说,跋陀早年在天竺时,性喜守静习禅与同伴五人相随出家修行。他一面学习禅观之法,一面云游各地。其他五人都已成正果,唯有他无所收获,跋陀勤劳励节,还是无济无事,为此他自怨自艾,甚至想用自杀来了却此生。已得道的一位同伴劝他说:“修道要靠机缘,时机到了,自有成果。我看你与中国有缘,我们还是到中国等待机缘吧。”跋陀便与这位道友一同游历,他们先是西行,甚至到过“拂林国”(即东罗马帝国)。接着,他们又沿着丝绸之路东行,经过西域诸国,大约在北魏孝文帝元宏“亲政”的太和十四年(490年)前后到达佛法兴隆的魏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
北魏自孝文帝时,禅法大行,一般僧人都以禅诵为务。跋陀精于禅法,正投合了北魏当时的社会习尚,因此,跋陀深受孝文帝的敬重。孝文帝特地为跋陀立禅林,凿石为龛(即和尚修禅的石窟),让他结徒修禅。并且修行所需的一切用品都由国家供给。跋陀在平城修行一段时间后,禅法更加精进,禅定时常常出现一些人们难以理解的神异现象,道俗都认为这是他道行高深而产生的徵应。据说,平城城内有一位姓康的富户,家财百万,崇重佛法,专门为跋陀造了一所小禅院,让他居住进去静修禅业。有一次,孩子们从门缝看见跋陀静修的室内似乎起了火,惊慌地报告了康家主人。但当康家大小赶去时,却只看见跋陀在室内潜心坐禅,康家老少惊奇赞叹,都以为跋陀已经得道成佛。消息迅速遍远近城乡,跋陀由此声名大噪,誉动朝野。
后来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495年)九月迁都洛阳,跋陀也同行至洛。
孝文帝在洛阳为跋陀设立了“静院”,以供他禅修。但跋陀不适应洛阳城中的热闹忙乱气氛,再加上他性爱幽处,因此便常常到洛阳城东面的中岳嵩山,在密林幽谷中独处流连。孝文帝尊重跋陀的意愿,下诏有司在嵩岳择地为他建筑一寺院,由官府供给衣食。跋陀把寺址选在嵩岳之少室山阴,亲自加以规划经营。寺建成后,即有名的少林寺,跋陀自任寺主。
天下禅僧听说跋陀禅师在嵩山立少林寺供授禅法,纷纷慕名而至参拜受业。于是少林寺禅众常满数百。跋陀在少林寺一面教弟子们坐禅,一面翻译佛经,先后翻译出了《华严》、《涅磐》、《维摩》等经。他还在宣武帝正始五年(508年,这年八月改年号为“永平”)先后安排中印度高僧勒拿摩提和北印度高僧菩提流支在少林寺译经。少林寺成为当时的禅学中心。
跋陀在少林寺所传的禅法是传统的印度禅法,也叫“三藏心法”。它要求修禅者既要诵读佛教的经、律、论这“三藏”,也要潜心坐禅。其核心即以“四念处”“五停心”为内容的止观法。跋陀的“五停心”是指用五种方法去治五种心病,借以停止内心的贪欲等五种过患,五停心观分别是:不净观(即观内外境界之不净相,观治贪欲过患,而停止其心),慈悲观(即观人与人之间亲亲怨怨之可怜憨相,对治嗔欲表过患,而停止其心),因缘观(即观万事万物皆由因缘所致,无我体我相,无作者受者,对治愚痴过患,而停止其心),界差别观(即观地、火、水、风、空、识六界,对治我慢过患而停止其心),持息念观(即念持出入息,令以息相依,对治散乱过患,而停止其心)。其中特别强调修“不净观”和“持息念”的重要性,因为“贪爱”及“散乱”是修禅的大敌。
修习了“五停心”、心便得定,则应进一步修心“回念处”,即身念,受念,心念及法念。据《大般涅磐经》,这四念处就是要求修禅者认识到“自身不净”,“所受为苦”,“心实无常”,“诸法无我”的大道理,从世俗观念的牢笼中解脱出来。跋陀对少林禅众加以妥善的组织和指导。每年愿的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僧人要进行为期三个月“夏坐”。这期间,跋陀及各僧比丘都闭门谢客,专心坐禅、诵经、写经、诵戒本等,这是僧伽必修的斋期。七月十五日这天是“自恣日”。这一天,益伽集会,每会僧人都须面对众僧检讨自己违法犯戒律的行为。这是僧人们的年终大会,而从七月十六日起,又是新的一年了。
跋陀还利用自己的影响,为少林寺建立了稳定的寺产,开辟了多种经济来源,保证禅众有吃有穿,无后顾之忧。他在少林寺初创时期做出的周密安排,日后成为少林寺的优良传统。
跋陀非常注重物色合适的传法对象。太和二十年(498年)四月初,跋陀到洛阳城去参访。在天街信步漫游时,发现了一个在井栏上踢毽子玩的童子,认为他有学佛法的天赋。在征得童子及其家长同意之后,跋陀便将这童子带回少林寺,为他剃度,取法名慧光。慧光聪明颖悟,后来在禅学、《地论》、《四分律》学诸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是驰誉北朝的一代名僧。
跋陀又让弟子道房剃度了僧稠,教其禅法,后来僧稠在禅学上的修养达到极高的水平。跋陀曾称赞的他说:“自葱岭以东、禅学之最,汝其人矣!”并传授给他更深的禅门奥秘,使僧稠的禅法更加提高,历北魏、东魏、北齐三代,独步一时,备受帝王和道俗的尊崇。佛陀所传禅学,通过僧稠而盛行于魏齐之世。
在跋陀大弘禅法之前,北朝的许多禅僧,往往不明经义,徒事修持。甚至有人把修禅与义学对立起来,用极端的态度排斥并企图废除讲论经义之道。跋陀反对这样的做法。他所行的禅学,本身是有理论用指导的,他于修禅之外也重视义学的阐扬。他以禅师而兼习《地论》,不少《地论》师则兼习禅法,实际上都有定(禅定),慧(义解)双修的倾向。他们的作法,开风气之先,对于北魏末年北方义学兴盛,中国僧人走上定、慧双修,禅智兼弘的道路,是有促进作用的。
跋陀晚年,仍住在少林寺。但不再参与僧伽活动,也不再传法授徒。他嘱咐徒众们互相学习,自相成业。他们自己则移住到寺外一间小屋子里,独自静修静养。据说,跋陀常常觉得有一善神伴随他、守护他。他因此对弟子们说:“此少林精舍,有特别的神灵护卫着,它立寺之后,将永不消失!”临终前,跋陀还在屋门上墙壁上亲手画了善神之像。据记载,直到九世纪,这善神之像还保存着。
跋陀在绘画方面有较高的造诣。他所画的“佛林国人物图”、“器物样”及“外国兽图”,一直流传至唐末。
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五月,徽王府在少林寺山门外东侧捐造了一座石碑坊。在石碑内侧的横额刻写“跋陀开创”四字,对跋陀的开创之功德给予了肯定。今人温玉成,一位有名的佛教考古学家,他在自己的《少林访古》一书中为这个横额补写了一副对联“生在天竺,漫游西域奔平城;禅传震旦,随帝南迁寓少林”。这副对联全面地概括了跋陀的一生。有关跋陀的史料主要有《魏书·释老志》、《续高僧传》和《景德传灯录》。另外还散见于慧立、颜宗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完成于688年),裴崔《皇唐嵩岳少林寺碑》(728年立),靖彰《大唐中岳永泰寺碑并序》(752年立)及张彦元《历代名画记》(完成于847年)等。
第三篇:登封少林寺欢迎词
啊?没吃啊,没吃就让刘导我带您吃去吧!我就知道您几位刚下火车(飞机),一路上奔波劳碌的,肯定没吃,其实早给您安排好了,我们这会儿马上就要去我们河南(开封)最有名的特色餐馆——XXXX让您先行品尝中华五千年饮食文化遗留下来的精华风味,让您先从味觉上感受一下我们河南(开封)人的热情!
光顾着说吃了,还没自我介绍一下呢,我呢,叫刘XX,XXXXXX旅行社的导游员,土生土长的河南人(可适当来点具有浓厚河南地方特色的调子),也许有的人觉得我们河南男人比较粗犷,不太适合做导游这种细致的工作。其实不然。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9名专家组经过120余天的科学论证,得出结论——俺们河南这儿出导游!
您看您别着急鼓掌啊,您得让我给您说出个一二三来不是?为什么说我们河南男子最适合当导游呢?原因有三:
一、我们河南人实在,热情,没有坏心眼,这个是全国公认的。所以说我们河南导游的服务在中华大地之上肯定是一流的,因为我们热心肠啊!
二、导游是个重体力劳动活,起早贪黑不说,每天这东跑西颠的,没个好身体可不行,不说别的,您几位游客光玩还累呢,何况是我们导游了,对不对,所以说这就是我们河南人适合作导游的第二个原因,三、我们的宗旨就是用心导游、用情服务。您瞅准了——河南男导游!
您可能会说了,小刘你这说得都对,你们河南男导游是有这些优点,不过别的地方的导游就不热情了吗?他们身体也不错啊。而且南方的一些漂亮的导游MM不用说话就光看着,就能让人那么舒服——你行吗?要说这个我真不行,不过我们河南导游还有她们比不了的一点好处呢!什么啊——我们河南导游个个都是兼职保镖!您看您又不信了,哦,说我长得这么单薄,还当保镖呐。这您就有所不知了!有句话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不瞒您说,我还真是个练家子!
这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打小我就在登封少林寺,一练就是数十年啊,您就没发现,我这印堂放光,双目如电!真不是和各位吹,什么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子流星;带钩儿的,带尖儿的,带刃儿的,带刺儿的,带峨眉针儿的,带锁链儿的,十八般兵刃我是样样——不中!您看您别乐啊。我这是谦虚,我说十八般兵刃我样样精通——那是不知道天高地厚,这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就连天外还有天呢,自大一点叫个臭字,人嘛,得谦虚,练得好了让别人说,你自己说那就没意思了。您看我这么多兵刃自己全会,我和谁说了。是不是?
把式把式,全靠架式!没有架式,不算把式!光说不练,那叫假把式;光练不说,那叫傻把式!连说带练,才叫真把式……行了,我们的饭店到了,您跟我下车去吃饭吧,用餐后我带大家去闻名中外的登封少林寺!
第四篇:河南登封欢迎词
登封嵩山欢迎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登封参观考察。我是嵩山少林景区讲解员□□□,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为大家提供讲解服务。希望接下来的旅程能为各位领导留下美好的回忆。
登封位于河南省中西部的中岳嵩山南麓,东临七代京师开封,西接九朝古都洛阳,南望伏牛山脉,北眺九曲黄河,全境总面积1220平方公里,总人口63万。登封位于中原腹地,交通便利,郑少,许少,洛少等高速公路汇集于此。
公元696年,唐代女皇武则天在嵩山举行声势浩大的封禅活动,因此改嵩阳市为登封县、阳城县为告城县,以示其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登封由此得名。1994年5月登封撤县建市,揭开了登封历史的新篇章。近几年,登封先后获得了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河南省人居环境特别奖等荣誉称号。
登封素以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物众多著称于世。境内的中岳嵩山是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嵩山风景名胜区是河南省“三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登封境内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全市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省级文物单位16处,地级8处,县市级123处,已发崛各类文物珍品6700件。史学家称登封“伸手摸住秦转瓦、抬脚踢倒汉文化”,是全国著名的“文物之乡”。堪称全国之最的有战国古阳城地下排水工程设施,西周文化建筑物-周公测景台,汉三阙,北魏嵩岳寺塔,道教圣地-中岳庙,禅宗祖庭-少林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中国最早的尼僧寺院-永泰寺,元代天文建筑-观星台,现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古塔群-少林寺塔林等。
登封市境内的中岳嵩山是中国五岳名山之一,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森林公园,全国文明旅游区示范点,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公元前771年,周平王迁都洛阳之后,以嵩山为中央,左岱右华;定嵩山为中岳,始称中岳嵩山,它与山东的东岳泰
山,湖南的南岳衡山,陕西的西岳华山,山西的北岳恒山,以及传说中的三山,即方丈,蓬莱,瀛洲。统称为“三山五岳”。
首先呢,介绍嵩山的自然资源。嵩山被世界地质学界誉为“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是地球演变的绝版,是一部完整的地学百科全书。
嵩山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地球发展的早期阶段,表面被水包裹着,大约从36亿年前开始,嵩山地区的海底发生了来自地幔的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的侵入,共同堆积了基性火山和酸性侵入岩为主的被称作等蜂群的花岗绿岩系,距今约25亿年,嵩山地区发生了一次剧烈的地壳运动,也就是历史上的“嵩阳运动”,“嵩阳运动”的结果使海底沉积的花岗绿岩系受到近南北的应力作用,温压效应而发生褶皱,隆起,慢慢露出海面,形成山脉,这是嵩山首次露出真容。后来,嵩山被淹没在海底,形成海滨浅环境,距今18亿年前,发生了一次全球性的地壳运动即“中岳运动”,嵩山第二次屹立于中州大地,“中岳运动”后嵩山被风化,夷平,下降,逐渐又被海水吞蚀形成海滨浅海,山间盆地环境。到了距今5.4亿年前后,被称为“少林运动”,的地壳运动使嵩山大范围的升出海面,初步形成了今天的嵩山山系,结束了地球生命大爆发前的远古宙的演化历史,嵩山从此终于扬眉吐气,傲立中原。
嵩山地区在不到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清晰的保存着发生在25亿年,18亿年和5.43亿年的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三次构造运动的遗迹,在不到4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连续完整的出露着太古宙,远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因此,地球所经历过的所有五个地质时代和所形成的三种岩石在嵩山都有完整出露。2004年2月13日,嵩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地质公园。
嵩山地区是夏、商、周三代的建都之地,立国中心。《史记封禅书》载:“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故以嵩高为中岳。”司马迁的这一记述,得到了中国现代考古学成果的证实。嵩山脚下的登封王城岗遗址和偃师二里头遗址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夏的建都之地。位于嵩山东麓的郑州商城遗址是商代的开国之都,嵩山北麓的偃师商城遗
址也是商前期的重要王都。位于嵩山西麓的洛阳成周遗址、东周王城遗址分别是西周的东都洛邑和东周国都。
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民族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发生在嵩山脚下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使得嵩山地区不仅成为当时中国文明的中心,也在民族文化心理上刻下了“天地之中”的深深印记。至迟在西周初年,嵩山地区已被称为“中国”(西周初 何尊铭文)。《周礼 地官司徒》也记载,周公为了寻找天地之中营建东都,在嵩山脚下的阳城“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影,以求地中”,现存登封观星台的周公测景台,即从侧面反映了嵩山地区为“天地之中”的历史传承。自古以来嵩山被认为是万山之祖和神仙居住之地,在“君权神授”的古代,嵩山就成为历代帝王接天通地、永固江山、昌盛国运的祭祀、封禅对象。《史记 封禅书》载,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就常到嵩山“与神会”。帝尧、虞舜、大禹都曾到此巡狩。据铸造于西周初年的天亡簋铭记载,周武王在灭商后“祀于天室(即太室山)”。武王在嵩山举行的封天祭地大典,开创了中国最盛大、最高等级的封禅礼制的先河。秦、汉之后,帝王祭祀嵩山连绵不断。据统计,从周武王开始至清末,历史上有史可查的巡狩、祭祀、封禅嵩山的帝王就有68位。嵩山以其地处京畿的优势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成为中华文明最早、最重要的圣山。
嵩山的圣山地位,是嵩山历史建筑群形成和发展的直接动力。东汉安帝元初、延光年间(114~125年),阳城长吕常和颍川太守朱宠分别主持建造太室阙和少室阙、启母阙,这是中国现存仅有的三座庙阙和最早的礼制建筑实物。佛教传入中国的最初数百年里,随着禅宗初祖达摩在少林寺传法故事的渲染及禅宗的广传,嵩山成为了佛教的繁荣圣地。北魏定都洛阳后,因嵩山地近京畿,皇帝多次巡幸游狩,在嵩山腹地创建了四座重要寺院:少林寺、会善寺、嵩岳寺、嵩阳寺。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5年)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而建造了嵩岳寺塔。该塔是嵩山地区历史上建造的第一座塔,也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座砖塔和中国现存最早的塔。嵩山地区同样在道教发展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北魏时,著名道士寇谦之便在此修行数十年,创立北天师道。唐朝时,社会经济繁荣,因受到历代皇帝的重视,宗教
建筑在嵩山地区呈现繁盛局面,延至宋、金时期,在帝王的扶持下,少林寺僧人创建了初祖庵,并在少林寺塔院修建了释迦塔和弥勒塔。中岳庙增修了具有皇家建筑风格的峻极殿。另外,嵩阳书院因得到皇家的重视,也极为兴盛,故嵩山历史建筑群中又出现了书院教育建筑。元代,嵩山历史建筑群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了天文科技建筑观星台、会善寺大殿、少林寺鼓楼等独具特色的重要建筑。明代,宗教建筑在嵩山亦呈鼎盛局面,其间对很多历史建筑进行了修缮。少林寺常住院兴建了山门前东西牌坊、立雪亭、千佛殿、紧那罗王殿、六祖殿等,塔林也建造了大量砖、石墓塔,是嵩山历史建筑群建塔数量最多的时代。嵩山历史建筑群历经东汉、北魏、唐、五代、宋、金、元、明、清、民国,至今近2000多年,是中国历史建筑群保存种类最多、修建时间跨度最长、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者。嵩山历史建筑群的创建和兴盛,与嵩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为“天地之中”的文化圣山息息相关,与地邻京畿,历代帝王或大臣巡狩、封禅、祭祀中岳有密切联系。嵩山历史建筑群深受嵩山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礼制文化、宗教文化、教育文化、科技文化、建筑文化、社会状况的历史进程影响,最早完成了从原始的山岳崇拜到圣山崇拜的转换,确立了民族文化心理上的圣山地位,也汇聚了各类建筑的精华。
以“天地之中”为基本理念而汇聚于中岳嵩山的历史建筑群,现存历史建筑367座,按建筑材料来讲,可分为砖石建筑(254座)和木结构为主体的建筑(113座)二大类型;按使用功能,可分为礼制建筑(41座)、宗教建筑(291座)、教育建筑(26座)和科技建筑(9座)四种类型,是中国历代礼制、宗教、科技和教育等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高水平的代表作,其初创制度、形制典范,其初创与典范的地位充分体现了人类杰出的创造力。
嵩山历史建筑群各种建筑类型在中国建筑史和世界建筑史上均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不同类型的古代建筑是其建筑类型的最高代表,在建筑史以及宗教史、文化史、美术史上占据了多项“唯一”,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优秀的创造力和浪漫的想象力。连同其中的古代碑刻、壁画等类型的文物遗存,真实、完整地反映了现存历史建筑的多样性和在地域上的集中性特点,代表着一种包罗万象的文明传统和
突出的科技、艺术成就,反映了在世界视野下作为一种东方文明发祥地的中岳嵩山地区在文明起源和文化融合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不仅是建筑造型设计和建筑技术的杰出范例和现存标本,也是当今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巨大财富。
嵩山以厚重的文化,自古被称为天下奥,宋朝大文学家范仲淹游历嵩山后,留下了“不来峻极游,安能小天下”的历史名句。
可以说,在自然历史中,嵩山有“万山之祖”的美称,在历史文化方面,可以说是“五岳独尊”。所以,历朝历代有无数的帝王,皇亲国戚,高官显贵,文人墨客乃至平民百姓,不远万里,从四面八方来到嵩山,来到这个被成为“中华民族父亲山”,“东方的奥林匹斯圣山”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圣山。
嵩山是华夏文明的发详地之一,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等古代文明遗址在嵩山地区分布众多。嵩山文化包涵着儒、道、佛三家的宗教文化,即;以中岳庙为代表的道教文化,以嵩阳书院为代表的儒教文化和以少林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儒、道、佛三家在嵩山地区长期共存,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发展。源自少林寺的少林武术,不仅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享有“天下功夫甲天下”的赞誉。它集中华武术南北派武术之大成,融内外拳家之精华,历经千锤百炼,功法繁多,博大精深,以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风格,利于实战的特点,威震四海,在国内外武坛中独树一帜。登封作为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境内有种类武术馆校68所,在校习武学员4万余人,武僧表演团已出访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登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武术人才培训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登封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围绕现代化旅游名城的总体目标,强力实施“旅游立市”战略,大胆探索旅游业发展的途径,促使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景区建设和旅游业得到了塔长足发展。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编制了《登封旅游业“十五”计划暨2010年远景规划》,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全民联动的大旅游发展格局。
为加强景区管理,登封市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大对景区的管理力
度,出台了《登封市旅游管理意见》,组建了景区旅游监察大队和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依法对市区的宾馆、饭店、旅行社、旅游定点单位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对景区商户实行经营许可证制度,合理设置摊点,推行规范化优质服务,做到文明服务、文明经商,坚决防止尾随兜售、纠缠旅客的不良现象。在主要景区、景点设立旅游投诉站,向社会公开咨询投诉电话,并设立了景区公安分局,加大对干扰景区秩序、侵害游客权益行为的查处力度。
根据“一线两环”的战略构思,登封市对嵩山市对嵩山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目前已形成了景区成片、景点连线、纵横贯通、上下循环的旅游网络,配套完成了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太室山、法王寺、少室山、观星台、卢崖瀑布八大景区,相继开辟了登山游、武术游、考古游、地质游、天文游、宗教游、水上游、风情游空间,先后开发了白沙湖水上休闲游、卢店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的生态农业游、阳城开发区的现代化工业游和唐庄返璞归真窑洞游等一批代表着现代化旅游特色的旅游线路。
2000年登封市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1年嵩山风景区被中央文明委、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文明景区示范点。2005年嵩阳书院景区被授予国家“AAAA”级景区,2006年中岳庙景区被授予国家“AAAA”级景区,2007年,嵩山少林景区被授予国家“AAAAA”级景区。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不仅每年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登嵩山览胜景,同时也为登封的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旅游业已成为登封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登封市按照新修编的《嵩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充分挖掘景区内景点的文化内涵,精心打造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和谐统一、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国际一流景区。
总之,登封实施“旅游立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科教兴市”四大战略,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当前全市人民正在为建设国际一流景区,建设现代化旅游名城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登封嵩山导游词范文
嵩山以自己诱人的山川风貌,灿烂的古老文化,独特的演变历史,天然的地质博物,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登封嵩山导游词,欢迎阅读。
嵩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古称“外方”,夏、商时期称“嵩高”,西周时称“岳山”,周平王迁都洛阳后称“嵩高山”,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与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共称五岳。嵩山属伏牛山系北支外方山山脉的一部分,大地构造为前寒武纪地块及盖层,盖层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经历了多次地壳和造山运动,形成了山势陡峻、雄伟壮观、。奇峰林立、瑰丽多姿的地貌形态。由于嵩山地层发育齐全,层序清楚,在不大的范围内能看到太古、元古、古生、中生、新生五个地质年代的地层出露、类型齐全的岩石,多次地壳运动的痕迹等,是研究地质构造的一个良好的实践基地。这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是少见的,被誉为“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为中外地质学者瞩目。
嵩山分为东西两支,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二山的历史由来已久。太室山下有启母庙,庙前有启母阙,庙后有启母石。相传大禹受命继父治水,禹因治水心切,凿山不止,连吃饭都不顾,和妻子涂山氏女相约送饭以击鼓为号,涂山氏女听到鼓声才来送饭。禹在凿山时化作一只大熊,力大无比。一次正干活时不小心一块石头滚下去击响了鼓,涂山氏女听到鼓声忙来送饭,一眼看到禹是只熊,羞愧难当,扭头就跑,大禹急忙在后追赶,追到太室南麓时,涂山氏女已经化成一块大石头。此时涂山氏女已身怀有孕,禹便向巨石大声哭喊:“还我儿来!”只听得山崩地裂一声轰响,巨石开裂,跳出禹的儿子,取名为启,所以这块石头就叫启母石。涂山氏女化作石头后,她的妹妹又和大禹结了婚,住在太室山西边的一座山下,抚养夏启王长大成人。古代妻子又称为室,所以禹的第一妻子住的山就叫太室山,第二妻子住的山叫少室山。少林寺就是因为坐落在少室山阴的茂密丛林之中,所以得名“少林寺”。
太室山东西起伏,奇峰相连,雄深高大,气势巍峨,犹如黄河南岸的一座天然屏障,护卫着夏代的都城——阳城,故有中岳如卧之说。太室主峰叫峻极峰,海拔1494米,古来就有“嵩高峻极”、“峻极于天”的说法。朋友们可以想一下,华山是立着的,它高2160米,泰山是坐着的,它高1545米,嵩山在躺着卧下时还有1494米,那么它立起来该有多高呢?因为清朝乾隆皇帝曾在峻仍峰上赋诗立碑,所以峻极峰又名“御碑峰”。峰顶平敞开朗,犹如宝幢之盖,四周群峰相向,惟中居高巍,一览众山小。假若你登峰远望,南有箕颍,山河拱卫;西有少室,争艳夺魁;东视群山,谷幽峰奇;北望黄河,一线连天处,即是古老的伊洛河三角洲、河图洛书的出处,我们华夏6000年古老文化的发源地。峰岳连绵,云雾缭绕,耳听松涛阵阵,眼观山花烂漫,置身这种氛围之中,朋友,你该有何感想?倘若你在夕阳西下时观嵩山,那更是彩霞四射,瞬息万变,河山壮丽,气象万千。嵩山是历代封建帝王、达官显贵、骚人雅士游览祭祀的地方。历代游人,凡来嵩山参观者,攀登极峰的,粗略一算,也该有30多个帝王到过嵩山封禅览胜。历代文人墨客,游览胜景之后,也挥毫永叹,留下了无数石刻墨迹。太室36峰中有一个万岁峰,其来历就是汉武帝登高山时,随贺官员在这里三呼万岁之声,回荡山谷,此起彼伏,部下吹捧说是山呼万岁,史称“嵩呼”,皇帝老子心潮澎湃,龙心大悦,遂命名此峰为“万岁峰”。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她曾几次到嵩山禅祭游览,加封中岳。武后天册元年(695年),武则天嵩山峻极峰建筑“登封坛”,次年又一镒登上峻极峰加封中岳,并在坛的东南立碑一通,碑文内容是武则天的自我歌功颂德,叫“大周升中述志碑”。为了纪念她登嵩山封中岳这一盛大典礼,武则天诏令改当时的嵩阳县为“登封县”,即现在我们所在的登封市,改阳城县为“告成”,即现在的登封市的告成镇,以显示她“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之意。
刚才我们说的是雄伟壮丽的太室山,现在我们再说说气势险峻的少室山。少室山又名“季室山”,主峰连天峰,海拔1512。4米,是整个嵩山山脉的最高峰。因金末宣宗曾屯兵少室山顶,抵抗元兵,故又称为“御寨山”。要说少室山势,那真是群峰争艳,千奇百异,有的拨地而起,有的逶迤连绵,有的像猛虎长啸,有的似雄狮初醒,峰峦参差,峡谷纵横。从山南北望,一组山峰,互相叠压,状如千叶舒莲,所以唐人有“少室若莲”之说,现在老百姓称为“九顶莲花山”。闻名中外的古刹少林寺面对少室山,背依五乳峰,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山色绝佳,风景如画。站在少林寺南望,少室山崭然若屏,高峰之下自西向东,并列着五座山峰,依其形态,称之为棋、鼓、剑、印、钟。在剑峰的西侧,有一大块像刀削般的巨大石壁,雨过天晴之际,光洁耀眼,好似皑皑的白雪,这就是嵩山八大胜景之一的“少室晴雪”。少林寺山门前,有一条少溪河,潺潺流水,绕寺而过,河里布满了嶙峋多姿的巨石,千姿百态,各具风采。朋友们请往那边看,少林水库南岸的断崖上,有一个“石和尚”,对,光着头,面北端坐,曳冠楚楚,真是惟妙惟肖。我们叫他礼宾和尚,客人们来去少林寺,都委托他负责迎来送往。别看我们这里看少室山这样险峻,上到山顶,却是宽平如寨,还分上下两层,称为“大寨”、“小寨”,大小寨周围有四天门之险。这里既是古和隐居避世的地方,又是历来屯兵之所,现在山顶还有大、小饮马池和石碾、水柜及其他建筑遗址。
嵩山是世代相传的风水宝地,也是儒、佛、道三教荟萃共存之地,是我国宗教活动的重要地区。嵩山寺庙林立,风景秀丽,72峰,峰峰有名,72寺,寺寺有故,寺相连,各有奇景,个时期建造的不同风格的寺、庙、宫、庵、观、寨、台、塔、阙、石碑、书院等。文物古迹遍布,书法雕刻满山,更有古树名木,奇花异草装点着各个景区景点,真是美不胜收。
(嵩阳书院)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了位于嵩山南麓、太室山下的嵩阳书院。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隋朝时改名“嵩阳观”,唐朝改为“奉天宫”,五代后周时改为“太乙书院”,宋朝改为“嵩阳书院”。此后一直是历代名人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历经元、明、清各代重修增建,鼎盛时期,学田有1700余亩,生徒达数百人,藏书达1000多册。比较贵生的书有《朱子全书》、《性理精义》、《日讲四书》等。它是一所历史悠久,规模宏敞的官办书院,和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河南商丘的睢阳书院,共称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宋代大儒程颢、程颐、司马光、范仲淹,都在此讲过学。
嵩阳书院明末毁于兵火,清康熙十三年重建。现存书院的基本布局,大体保持了清代的建制。有房舍近百间,面积10000多平方米。中轴线的主要建筑,从大门到藏书楼,前后五进院落,最前为卷棚大门三间,正楹为先圣殿,次为讲堂,讲堂后为道统祠,最后为藏书楼。中轴线两侧配房,均为硬山式建筑,分别为“程朱祠”、“丽泽堂”、“博学斋”书舍等。整个书院建筑与寺庙相比,别有风采,大多是滚脊硬山,灰筒瓦,出前檐,古朴典雅,廊庑俱全,巍然壮观。
嵩山的历史悠久,嵩山的故事多,嵩山的自然风光更是千姿百态。当你登上嵩山之巅极目远眺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时,那扑面而来的不正是我们民族古老文明的雄风吗?五岳中泰山的雄,华山的险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嵩山呢?它给你的不正是华夏民族6000年文化的风采吗?
各位团友,嵩山的此结束,谢谢大家,谢谢大家给予的合作与支持。中国有句古话叫“两山不能相遇,两人总能相逢”,期盼再次相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