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枣阳畜产品安全问题浅析
湖北枣阳畜产品安全问题浅析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畜产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关注。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肉蛋奶人均消费量大幅增加。但是在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兽药、饲料添加剂、消毒剂等畜牧业投入品也被大量使用,以及由此引起的抗生素、激素、农药等的残留,生产环境的污染及饲养管理等因素,导致畜产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特别是近几年,“大头娃娃”事件(奶粉蛋白质超低无营养)、“还原奶”事件(奶粉回兑成鲜奶)、“结石娃娃”事件(奶粉里添加三聚氰胺)、“健美猪”事件(饲喂生猪的饲料中添加“瘦肉精”)等等一系列畜产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我市是畜禽养殖大市,连续四年被农业部评为“生猪调出大县”,畜牧业已成为我市最大的农业优势产业,2010年全市猪、牛、羊、禽出栏(笼)分别达到92.08万头、9.49万头、42.61万只、2584.1万只,肉类总产达到16.56万吨,禽蛋产量达到6.5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38.95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畜产品流通日益频繁,如何保障畜产品安全生产,实现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大意义
畜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食物,也是人们增强体质的最主要营养来源。畜产品质量安全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关系到畜牧事业的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稳定。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出现了三鹿奶粉、苏丹红、瘦肉精事件以后,国家已连续五年开展食品安全整顿,但有些问题仍屡禁不止,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因此,我们一定要站在政治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畜产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务必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务必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和侥幸心理,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把畜产品安全作为执政为民的大事来抓,抓出成效。
二、当前畜产品安全存在的重大隐患
1、兽药残留。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饲料的利用效率、促进动物生长、预防疾病,生产中常常使用各种兽药及药物添加剂,这样往往造成药物残留于动物体内,而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用药累计量较大,养殖业主又往往在畜禽及其产品上市前才停用,很容易造成兽药残留量超标,对公众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
2、排污问题。由于标准化排污设施成本高,大多数规模养殖场基于成本考虑或受暂时的利益驱动,通常不能严格执行污染防治措施,大量的粪尿废物及污水排放,造成土壤盐碱化、水源富营养化和空气恶臭等严重污染问题。同时,传统的思想观念和落后的饲养方式,使得农民对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农村散养户出现人畜混居、畜禽混养现象。
3、管理问题。农村兽药经营者违法经营过期、伪劣、违禁兽药的现象屡禁不止,农户缺乏辨别真伪、有效期、是否违禁等方面知识,使得过期、劣质、违禁药品在农村有了一定的市场。饲料经营者也是如此,在一些偏远地区,经营者不办理任何经营手续,过期、不合格饲料的流入农村。一些小经营者多数以小卖部的形式代销饲料,由于规模小,店面不起眼,远离城镇,交通不便,点多、面广,增加了监管难度,导致监管周期长。同时,监管的行政执法部门设在市一级,单凭市级监管部门的人员力量和有限的经费,不足以开展对全市范围的畜产品安全监管。各乡镇虽然设有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但无其职能,或虽受委托,但无力无经费履行职能,监管力量严重不足。
4、饲料问题。饲料是畜产品生产的主要原料,饲料的质量不仅与动物的生产能力有关,而且与动物产品的质量密切相关。饲料的安全性问题会影响畜产品的安全性,同其他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相比,饲料中的不安全因素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消除,在饲喂过程中蓄积在动物体内的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或通过人体蓄积所造成的影响是长期的。为了争夺饲料市场,一些饲料企业利用饲料监测不严格和农村养殖户专业知识不全面的特点,进行低成本操作,甚至进行欺骗性生产和销售。
5、动物疫病。动物疫病是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卫生的主要问题之一。当动物患有疾病时,不仅会使畜产品质量降低,而且通过肉、奶、蛋及其制品将疾病传染给人,引起食物中毒、人畜共患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发生,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据有关资料表明,动物传染病70%传染人,禽流感、口蹄疫、链球菌病等是近年来危害较大的动物疫病,不仅对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6、检测手段落后。近年来,国家实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基本建立了动物检疫实验室,配套了相应的设备,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基本建成。但由于目前检疫过于粗放,特别是屠宰场检疫,仅仅是旋毛虫镜检,并且由于屠宰检疫受时间限制,部分检疫人员主要靠“两只眼睛一把刀”来检疫,其检疫手法极为落后,无法保证检疫质量。另一方面,管理机构也缺乏相应检测化验的人员和设施,县级实验室主要开展猪瘟、口蹄疫、鸡瘟、禽流感等疫病的抗体水平检测,没有检测苏丹红、瘦肉精,抗生素超标等技术手段。由于实验室检测所需费用高,时间周期长,而经费少,致使许多工作无法开展,这也是检测仍停留在粗放式操作水平上的原因。
三、解决畜产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教育。加强对农民畜产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科技下乡、科技指导、科技图书进村进户、典型实例教育等多种方式,逐步提高畜产品安全意识,提高广大农民和畜产品、饲料、兽药、添加剂等经营户的安全意识,提高其诚信度。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有关畜产品安全的法律法规,鉴别假冒伪劣产品的知识和食用的危害,维护自身消费权益的方法和途径,不断增强农民的畜产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让制假售假行为失去市场。转变农村养殖观念,调整养殖结构,创新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规模养殖。
2、建立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大力推广畜禽标准化生产,这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和基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大力宣传普及畜产品安全知识,增强市民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组织、指导养殖企业建立养殖档案、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购销记录和使用记录,以保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经营使用的可溯性。进一步规范兽药经营、使用行为,建立兽药、饲料溯源制度,建立饲料兽药安全信息体系,提高饲料兽药产品质量,为饲养业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为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奠定物质基础。
3、全面执行休药期制度。实施休药期制度是保障畜产品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特别是有些药物虽允许使用,但它在动物体内吸收、分布、转化和消除要有一个过程,一般为20天以上,如果时间不到就上市销售,兽药残留严重,会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危害。因此应全面实施休药期制度,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保障食品安全为中心,加强兽药休药期管理,严防兽药残留超标的产品进入市场,对超标者不仅要没收产品,更要给予经济处罚,使兽药残留超标的产品无销路、无市场。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法制教育,让人们充分意识到兽药残留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广泛宣传和推广科学合理使用兽药的知识,全面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科学技术水平,使其能自觉遵守休药期规定,确保畜产品安全。
4、加强污染治理。畜禽饲养场或饲养小区应建立在地势干燥、有利于防疫,符合无公害畜禽产品生产要求的地方,远离工业污染;与屠宰加工厂、畜产品交易市场、居民区等保持一定的距离。饲养场应优化饲养条件,防止环境污染,肉品加工企业厂区应符合动物防疫和环保要求,生产区布局合理,建筑材料和工艺流程符合有关规定,无害化处理消毒设施齐全。规模养殖废弃物实行沼气生产,制造有机肥,废渣还田等综合措施,强化和促进生态养殖业的发展。
5、加强防疫工作。疫病防治是畜产品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国内外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蔓延,直接威胁着我市畜牧业生产的安全和社会稳定。我们要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大防疫工作力度,提高免疫密度,健全完善免疫台帐和户籍化管理,实施动物防疫工作巡查制度,逐步推行动物产品可追溯体系,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疫情监测网络,通过实验室检测手段,全面掌握免疫状况和疫病流行规律,提高预警能力和疫病防治科学决策水平。
6、加强资金投入。畜产品质量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只有增加投入,完善监管体系和基础设施,才能使畜产品质量安全防控体系再上新台阶,从而有效减少或预防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目前我市畜产品检测机构尚不健全,其检测工作基本靠采样送检。建议市政府加大对畜产品安全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和畜产品安全管理机制,完善基础检测设施,不断提高检测能力和监管水平,确保全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7、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行政执法力度,确保兽药、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市、乡两级行政执法人员要深入农村,加强村级畜产品安全的监管。加强对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力度,对发现销售过期、伪劣、违禁兽药、饲料等经销者及时进行通告,加大处罚力度,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的安全。监管要从过去各部门单兵作战向加强部门间协作,齐抓共管的方式转变。通过联合检查等方式整合执法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通过对生产领域、流通领域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劣质畜产品的行为,消除畜产品安全隐患。
8、实施品牌战略。畜产品生产要实施品牌战略。品牌畜产品生产规模大,生产过程标准化,产品质量可追溯,可有效提高畜产品的质量。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畜禽专业合作社进行畜产品的品牌化生产和销售,引导和培育本地企业或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地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我市的畜产品加工,通过加工企业连接养殖场户,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畜禽产品的附加值和质量安全水平。
9、完善责任机制。按照“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多方联合行动”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市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市工商、畜牧、质检、卫生等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建立相应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共同推进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开展。市政府将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考核内容,加强督促检查,加大考核力度,严格责任追究,切实搞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第二篇:中国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推荐)
国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
王更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肉蛋奶人均消费量均已达到国际平均水平。但是在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兽药、饲料添加剂、消毒剂等畜牧业投入品也被大量使用,工业“三废”对畜牧业生产的污染造成畜产品中兽药残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并导致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因此,全面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是新阶段畜牧业和畜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提高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现实意义
1.1 是保障畜产品消费安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畜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食物,也是人们增强体质的最主要营养来源。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可以降低消费者市场搜寻的成本和购买风险,降低支付价格,使消费者福利得以增加。不仅如此,畜产品质量安全也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它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因此这一问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1.2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无公害畜产品的安全生产,其前提是产地环境必须符合无公害质量要求。要创建无公害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首先要保护和改善畜牧业生态环境,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保持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从而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3 是与国际接轨和增强我国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畜产品安全性随着世界贸易一体化的发展在各国畜牧业经济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畜牧业乃至农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关键之一在于能否提升我国畜产品的安全性,通过建立完善的国内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规范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行为,跨过国际贸易中不断增高的绿色壁垒。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标准门槛,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国内畜产品生产者和加工企业的利益。
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因素的分析 2.1 兽药残留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饲料的利用效率、促进动物生长、预防疾病,生产中常常使用各种兽药及药物添加剂,这样往往造成药物残留于动物组织中,对公众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目前,对人畜危害较大的兽药及药物添加剂主要包括抗生素类、磺胺类、呋喃类、抗寄生虫类和激素类。动物治疗和预防用药一般是间断的、个别的,而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用药是持续的、普遍的,累计量较大,往往在畜产品上市前才停用,很容易造成兽药残留量超标。
兽药残留的发生与养殖户的趋利思想是分不开的,一些养殖企业及个人为了追求利润,非法使用违禁药物,如一些奶农为了防止细菌大量繁殖,抑制原料乳中酸度的提高,提高保质期,人为添加青霉素等抗生素。而畜产品是否有兽药残留一般消费者是没有能力识别或检验的,政府只对畜产品是否有传染病、寄生虫病、外观卫生和是否注水等较为关注,对药物残留问题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之药物检测仪器和设备价格昂贵,检测成本高,对饲养、屠宰、流通的畜产品检测还停留在只检疫不检残留的阶段。因而畜产品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和政府之间对兽药使用及残留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在获利动机的驱使下,也就导致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道德风险时有发生。2.2 饲料质量
饲料是畜产品生产的主要原料,饲料的质量不仅与动物的生产能力有关,而且与动物产品的质量密切相关。饲料的安全性问题会影响畜产品的安全性,同其他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相比,饲料中的不安全因素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消除,在饲喂过程中蓄积在动物体内的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或通过人体蓄积所造成的影响是长期的。
从饲料生产经营者的角度看,保证饲料的质量与安全性需要较大的投入、较好的设备,如计量、检测设备精度要高,混合设备要有好的均匀度,而且要选用优质原料。与饲料的安全性相比,饲料生产经营者更看重自己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了争夺饲料市场,一些饲料企业利用饲料监测不严格和农村养殖户专业知识不全面的特点,进行低成本操作,甚至进行欺骗性生产和销售。饲料是工业资产专用性很强的行业,生产设备很难转向其他用途,因而即使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许多经营者也不得不继续维持生产。2.3 动物疫病
动物疫病是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卫生的主要问题之一。当动物患有疾病时,不仅会使畜产品质量降低,而且通过肉、乳、蛋及其制品将疾病传染给人,引起食物中毒、人畜共患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发生,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疯牛病、新城疫、禽流感、口蹄疫等是近年来危害较大的疫病,对各国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2.4 环境污染
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主要是在畜禽生长过程中,在呼吸、吸收或进食、饮水时环境污染物进入或积累在畜禽体内,从而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环境污染物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可以通过执行严格的生产技术规程削弱或避免,然而养殖者基于成本考虑或受暂时的利益驱动,通常不能严格执行生产技术规程,使众多的环境污染物对畜禽构成威胁。有的养殖者往往为了减少投资,在有限的舍棚内饲养过量的畜禽,并且分群不合理,减少了每一畜禽的生存或活动的空间,致使环境中的微生物、有害气体和刺激性尘埃的浓度过高,导致畜禽发生呼吸道疾病和传染病。
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措施
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社会有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通力合作,还需要技术和管理措施做保障。结合我国国情,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思路是:以控制兽药残留为重点,以提高饲料质量为切入点,以发展绿色品牌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畜产品信息可追溯体系建设为基本点,同时进行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教育。3.1 严格控制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
药物残留问题是制约畜产品出口的瓶颈,因此要树立生物安全理念和建立生物安全体系。针对现代化饲养管理体系下疫病控制的新特点,生物安全已经和药物治疗、疫苗免疫共同组成了疫病控制的三角体系,通过生物安全的有效实施,减少在饲养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严禁使用不符合规定的药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以及兽药。要做好药物来源、用药品种和数量登记,科学用药,以消除药物残留的危害。
3.2 提高饲料质量
全面启动动物饲料安全工程,加强检测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饲料标准化体系,建立饲料安全信息体系,提高饲料行业管理水平,提高饲料产品质量,为饲养业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对违法生产、经营、使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影响饲料和养殖业安全的行为应予以处罚。加快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推广,通过宣传和教育,实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消费的良性研发,并提高使用者对饲料安全因素的认识,确保饲料安全可靠。3.3 防止源头污染,大力实施绿色动物产品工程
畜禽饲养场或饲养小区应建立在地势干燥、有利于防疫,符合无公害畜禽产品生产要求的地方,远离工业污染;与屠宰加工厂、畜产品交易市场、居民区等保持一定的距离。饲养场应优化饲养条件,防止环境污染,肉品加工企业厂区应符合动物防疫和环保要求,生产区布局合理,建筑材料和工艺流程符合有关规定,无害化处理消毒设施齐全。规模养殖废弃物实行沼气生产,制造有机肥,废渣还田等综合措施,强化和促进生态养殖业的发展。3.4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实施动物保护工程
要以动物保护工程项目和无动物疫病区建设为契机,集中力量加强动物疫病检测中心、动物疫病预防冷链建设;完善我国兽医实验室体系,加强动物疫情测报、流行病学研究、风险评估等动物疫情管理基础工作;建立与WTO原则接轨的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积极推行FAO制定的良好 “疫情管理规范”,确保兽医防疫有关技术措施、技术标准和管理程序与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相一致。3.5 加强畜产品信息可追溯体系建设,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健全畜产品信息可追溯制度,畜牧信息档案必须反映动物进圈、兽药和饲料使用情况,以及防疫消毒、隔离治疗、休药期、出栏、屠宰、检疫检验、冷却、销售等原始数据,对没有有效免疫标识的畜禽一律不准上市流通;出现问题的畜禽,将按标识号码索查免疫档案,并追究有关责任。实践证明,在畜牧业中广泛推广信息可追溯制度对于提高我国畜产品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实力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3.6 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教育,提高公民自我保护意识
一方面要加强法律法规宣传,促使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危害畜产品质量安全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依法生产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科普宣传,通过青年农民培训、农民绿色证书等手段对畜产品生产单位和个人进行安全知识和技术培训,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第三篇:湖北枣阳经济开发区中心学校春季开学汇报download
开发区中心学校2011年春季开学
工作情况汇报
2011年春季开学,我们根据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起步早、落实快,全区小学、幼儿园的各项工作迅速步入正轨,呈现出“师生到校齐、德育措施好、教学上马快、安全无事故、收费零违规、信访化解实”的良好局面。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精心筹备,明确责任,快速推进
正月初十上午,中心学校组织召开了全区校长、园长和中心小学中层以上干部会议,会议传达了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全区实际从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安全稳定、财务管理、“五园”建设、家长学校创建等方面全面系统地部署了新学期工作。各学校在正月初十依次召开了:领导班子会、教职工动员会、班主任会。
西园小学等学校还召开了有家长参与的开学典礼活动,并对开学工作和孩子的教育进行了多方面探讨,收集到了许多好的建议、意见,家校互动,增强了家长承担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开学第一天,中心学校对各校开学情况进行了检查,各校做到了“八个到位”:宣传到位、人员到位、书本到位、收费到位、计划到位、备上课到位、安全检查到位、信访稳定到位。为将教材及时发到学生手中,中心学校管理人员柳莉在一天之内将全区所有学校的课本作业本分发到位,从上午九点第一批书到一直忙到下午五点多,连午饭也没顾上吃。西园小学教导主任张向成,白天调整教师课程,分发课本,晚上加班把全校20多个班级和70多名教师的课程表逐一打印出来,直到深夜。
二、狠抓思想,督查落实,师生返校好、热情高
各学校均在全体教职员工会议上作了开学工作部署,传达了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了胡局长、邱市长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重申教师职业道德,构建和谐学校,并安排了干部教师到岗、防流控辍、家访劝返等工作。
各校涌现出感人的事迹:西园小学的王光荣老师车祸中脊椎骨折,现仍然直不起腰;姜敬锋老师腿部骨折,春节前才刚做了二次手术,至今伤口还未长好,还不能正常行走,走路一瘸一拐,但二位教
师因学校缺人而和全体同事们一起投入到开学筹备工作中。茶棚小学二年级班主任陶俊秀老师利用中午时间对未返校的三名学生进行了摸底,一名学生因是家长在枣打工转回原地,另二名学生在广东过年,家长替学生先进行了报名;茶棚小学三年级的张成伟老师是从西小交流来的教师,对学生的家庭住址不太了解,他就担下全部课程,让搭班的老师去了解情况;茶棚小学五年级李经银老师因未配好搭班老师,一人主持班级工作,仍然对班级的一名残疾学生进行了走访。茶棚小学王远芳老师不顾岁数大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和教导处的同志一起拉书、分书精神很是感人。靳庄小学五年级教师王金胜右腿骨折,架着双拐坚守岗位;靳庄小学张学华老师脑部血管长有瘤子,却克服病痛折磨,及时返岗上课,受到了老师、同学和家长的好评。
截至2月14日下午放学,全区应到教师115人,实到115人,到岗教师以崭新的面貌迅速投入到了新学期的工作中。除正常异动外,全区小学应到2512人,实到2512人,入学率达100%。
三、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扎实起步,井然有序
1、严格执行新课程计划
各校按市教研室下发的新的课程计划,做到了开齐、开足学科课程。严格执行了新课程计划及市教育局对学生在校作息时间的要求,精心编排了总课表和分课表、时间表,并按时发到每位教师手中。同时,教师的教学用书、学生的教材和作业本等,已于2月14日报名第一天上午全部发放到位。
2、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
西园小学张再兵、靳庄小学刘顺敏、茶棚小学程红霞等领导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进行巡视指导,对所有学科教师进行了“三个一(超前一周的教案、上第一堂课的情况、批改第一次作业的情况)”的认真检查。从所检查的结果来看,所有任课教师都准备充分。其中西园小学赵军、张向成、靳庄小学陈俊、茶棚小学李洪艳等教师的计划全面、实用,备课详实、合理。
3、教科书循环使用与管理井然有序
一开学专任教师到教务处领取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向学生说明循环使用教科书的有关规定,上课前指导学习委员将教科书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上,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爱护好教科书。教科书每次使用后,学习委员将教科书回收,并上交到专任教师处,由专任教师负责清点整理保管好,留待下次学生上课使用。由于管理规范,本学期循环教科书回收率达到85%以上。
5、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各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关注 “留守儿童”成长。教师至少每人帮扶一名留守儿童,关注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生活,关爱他们的成长。党员干部和党员教师至少每人帮扶2名留守儿童。“小手牵小手”即:动员每位成绩优异、家庭条件优越的非留守少年儿童每两人共同帮扶一名留守儿童,帮助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生活,共同成长。
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打造学校特色。
西园小学的校外绘画墙,彰显艺术品位;茶棚小学室内室外,树上地下到处充溢着诗香;靳庄小学在教学楼一楼新建了文化墙,营造以棋类活动为主题的快乐校园文化氛围,让人赏心悦目。
五、幼儿园工作创新发展
2011年春季开学,开发区中心幼儿园与市直机关第一幼儿园联合办园。新学期两园进行了教师均衡交流,正月十一开学前一天,合作园的教师来到市直机关第一幼儿园和该园的教师共同制订新学期教学计划,并请教幼儿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市直机关第一幼儿园派送4名优秀教师对市直机关幼儿园开发区合作园进行课堂教学、幼儿保健和幼儿餐饮、娱乐、午休、课间活动等实地指导,市直机关幼儿园开发区合作园选送4名中青年教师到市直机关第一幼儿园学习,力争为全区民办幼儿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合作带动了发展,新学期市直机关幼儿园开发区合作园入园人数大幅度上升。新学期还对其他幼儿园的开学工作进行了集中检查督办。
六、规范学校收费,加强后勤服务
严格执行市教育局下发的收费标准,不擅立收费项目,不超收任何费用。实行收费公开,将收费项目张榜公布,自觉接受社会、家长监督。规范收费程序,统一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票据,票据清楚明白,服务性收费部分,坚持做到学生民主自愿的原则。学校严格按照标准订购书籍,无任何乱订教学参考资料、试卷、辅导丛书等现象发生。对教室、办公室的门窗、玻璃等进行了维修;对学校的电路安全进行了排查和维修,确保用电安全;对学校环境卫生进行了整理,对教室、食堂、走廊、厕所等角落进行了卫生消毒,为师生营造了一个好的教
学学习环境,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
如:西园小学六年级的桌椅破损严重,教师赵南洋、段启超在中心学校书记、校长杜占强同志的联系下到市四中拉桌椅忙到十一点多。茶棚小学的郭主任对各班的桌凳进行清点、维修,给学前班和转入学生较多的班级配齐了桌凳。同时,组织教师利用放学时间对寒假中损坏的学校水管进行了维修,确保学生及时用上水。
七、重视安保,确保师生安全
及时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确保防患于未然。正月十一下午,中心学校主要领导杜占强、张涛明、代焕香亲自督促各学校组织学校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对学校校舍、设施设备等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了一次拉网式的安全检查,化解了安全隐患。西园小学等学校制定了安全工作措施,建立健全了安全工作制度,内保安全已落实人员24小时护校。进入校门有专职门卫仔细询问,并做好登记。强化了学生课间、放学管理。采取了“错时放学”及“送队”措施。
开学第一天开发区中心学校杜占强、西园小学张再兵等与值班领导和教师在校门口迎送学生,为安全值班营造了良好氛围。
七、稳步扎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各校交流的干部、教师思想稳定,到位迅速。经检查计划、备课、作业批改等都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区级联片教研计划、日程安排表均已到位。对培养乐教敬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形成积极进娶、奋发向上的良好校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发区中心学校
2011.2.14
第四篇:我国动物营养和畜产品质量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国动物营养和畜产品质量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国是畜牧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消费大国。近年来,随着生产与贸易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源性食品的消耗量也逐年增加。据报道,我国猪、禽的饲养量、存栏数均居世界第一,肉类、禽蛋的销量也为世界第一,然而我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从“瘦肉精”到“瘦肉精”的替代物——莱克多巴胺,从上海的“多宝鱼”到河南的“红心蛋”,一次次的食品安全问题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隐患,由此带来的公众对畜产品品质安全的信任危机也给畜牧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解决动物性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动物饲养产业链中各个相关环节的安全管理,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动物营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1、饲料原料
饲料原料的霉变饲料原料贮存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也容易生长繁殖霉菌,这些霉菌大部分属于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受霉菌污染的原料的营养价值严重下降,还可使饲料变色、变味、结块、适口性不好,影响动物采食量,甚至危害动物的健康。
饲料原料的化学性污染饲料饲草中的农药残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其主要来源于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等,特别是一些高毒的残留农药,如果滥用,对生态环境、人体及动物健康都会产生很大危害,这些农药有蓄积性,且排泄缓慢,在猪肉及内脏中易残留,人食后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
饲料原料的工业“三废”污染工业污染化学物质中的重金属,如铅、镉、砷、汞等可以污染土壤、水域,进而污染植物。在植物体内富积,再通过饲料、水进入动物肌体形成蓄积,从而威胁动物生产产品的安全,进而通过动物源性食品又危害到人的食品安全。
细菌和病毒对原料的污染饲料厂采购原料时要对原料产地的畜禽疫情有所了解,避免采购来自疫区的饲料原料,尤其是动物性饲料原料,如肉骨粉、血粉、羽毛粉
等。如果是来自疫区患传染病的带菌、死亡畜禽或未经严格消毒加工而制成的原料。则饲料原料必受污染,并且常会造成疫情扩散和通过食物链导致人的感染。
2、饲料生产中的添加剂
因为我国关于饲料生产经营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不完善,畜产品及饲料的国家标准不够普及,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不利等因素,造成一些违法经营者不顾消费者的健康,向饲料中加入国家禁止加入的化学物质,如加入安眠酮类、某些激素、克伦特罗、抗菌药物等;他们还把只需加入微量或只准加入微量的元素锌、砷、铜等大量加入。致使畜产品中残留大量安眠药、性激素、克伦特罗、砷、锌等化学物质,既危害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又损害我国畜产品的出口信誉。
3、兽药残留
在国内,磺胺类、四环素类、青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在畜禽中已大量产生抗药性,临床效果越来越差,使用剂量也大幅度增加。体内的逐渐蓄积导致各种器官病变,甚至癌变。兽药残留对人体有许多种危害。除变态或过敏反应为急性毒性外,一般表现为慢性毒性,如致畸胎、致突变、致癌、肠道微生态失衡、耐药性转移与传播、二重感染等。这些作用一般是人摄入低量残留一段时间后,残留物在体内逐渐蓄积所致。比如氯霉素能导致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四环素类药物能够与骨骼中的钙结合,抑制骨骼和牙齿的发育;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主要损害前庭和耳蜗神经,导致眩晕和听力减退;磺胺类药物能够破坏人体的造血机能。使用“瘦肉精”会在动物体内(主要是内脏产生药物残留,人若食用,会导致出现心跳加速、手颤及心律不正常等症状,严重者可致心脏病复发甚至死亡。
二、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1、强化饲料,兽药及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控制
加强引导饲养户遵守《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的要求。各畜产品生产单位和个人要严格按《兽药使用标准》、《饲料使用准则》、《饲养管理准则》等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生产,确保饲养过程使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等投入品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饲料标签》标准以及各种饲
料、兽药产品标准及行业管理的有关规定,有效控制兽药等有害有毒物质在畜产品中的残留。
2、加强流通环节监控
流通环节监控是把好畜产品质量的最后一关,对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十分重要。首先,要严格执行动物运输检验检疫制度,对异地销售的畜禽一定要严格检
疫,防止疫情扩散。其次要加大市场环节的执法力度,严格执法。执法重点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畜产品质量问题高发地,防止有质量问题的畜产品从这些地方流入市场。最后,要结合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在畜产品生产体系中,实行质量档案制度,对原料、成品饲料、添加剂、畜禽谱系、饲养过程、防疫、疾病治疗用药、屠宰、加工、贮运等全过程有准确完整的记录,所有记录应归档保存2年以上。一旦发现畜产品不安全因素,可以追根溯源。
3、加强检疫监督,强化动物疾病控制
加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检疫法》和《动物防疫条例》的实施,随着近年来人畜共患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规范和防治技术的出台,加速了一些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或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动物疫病控制和净化,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畜产品生产的《兽医防疫准则》,提高动物疫病的防治意识,加强动物病疫的全程监管,严格落实国家规定强制免疫的疫病免疫。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我国畜产品质检部门加强力度的食品安全监管以及养殖户绿色养殖的观念提高,相信我国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定会得到改善,我们的生活品质将会不断提高,我们的身体将会更加健康!
第五篇:畜产品资料(本站推荐)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畜产品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迫切要求我们以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出发点,狠抓无公害畜产品工程的实施,全面提升畜禽及其产品卫生质量和安全,更好地适应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的更高需求和参与国际竞争。
强化畜禽饲养场和屠宰加工厂官方兽医监管制度,从源头把好畜禽及其产品卫生安全质量关
一是从机构、队伍入手,加强基层动物疫病防疫监督体系建设。按照新形势下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的需要和畜牧业产业化布局,建成跨乡镇行政区域,人、财、物三权归县,垂直管理的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站,加大对畜禽饲养场、屠宰加工厂等的在饲养管理、用料、用药、防疫、消毒、病畜禽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的监管。同时,要狠抓畜牧兽医业务,人员及养殖大户畜产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二是完善官方兽医监管责任制。进一步明确、细化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及监管人员的责任,对畜禽饲养场和屠宰加工厂实行分区,分片包干,对监管项目、频率、效果等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确保畜禽饲养场和屠宰加工厂免疫、消毒、检疫、疫病及药残监测、病害畜禽无害化处理等规范到位,用药、用料、用水及饲养管理等符合国家畜产品卫生安全要求。三是全面推行畜禽饲养场、屠宰加工厂认证制度。加强对畜禽饲养场和屠宰加工厂建设的动物防疫条件审核,严格《动物防疫合格证》的发放。对具备相应的免疫、消毒、病畜禽无害化处理、粪便污水处理等防疫设施,有健全的防疫管理制度,合格的驻场兽医人员,齐全的饲养、免疫、消毒、用药等业务记录,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的,予以认证并上网公示。四是积极推行畜禽饲养场和屠宰加工厂引进或调运畜禽申报审查制度。按照建设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要求,对畜禽引进和调运地区动物疫情进行严格审查,并加强对外地调入畜禽的复检验证、隔离检疫和药残检验,严防病害畜禽流动。
加强畜禽及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药残监控和饲料安全监管水平
一是健全完善市级畜产品卫生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按照国家标准,参照国际要求,加大投资,进一步加强市级动物卫生监控、兽药药残监控和饲料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实施计量认证和国家实验室认可,提高检测水平、能力和权威性。二是加强县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扩增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和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建设畜产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完善全市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网络,使畜产品在产地的生产、加工和流通全面纳入有效的质量监控范围,确保上市畜禽及其产品卫生安全。按照无公害、绿色和出口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加大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力度
一是在动物疫病方面。每将动物疫病监测任务层层分解,抓好落实,对重点动物疫病进行全面监测,为有效监控畜产品卫生质量,科学进行预警预报奠定基础。二是在畜产品药物残留监控方面。对定点屠宰厂、肉类批发交易市场、大型超市和重点养殖企业的畜禽及其产品进行“瘦肉精”等违禁药物使用和限用药物残留的定期抽检。
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生产,提高畜禽及其产品生产管理水平
一是加强畜牧业标准建设,建立结构合理的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积极采集国家、省以及国际有关畜牧业生产标准,搞好标准实施的技术规范配套,引导畜禽及其产品生产、加工、仓锗等企业采用国内最新标准或国际标准组织生产,满足畜产品生产、加工、储存、包装、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需要。二是加强畜禽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龙头企业、畜禽专业化生产基地、畜牧业中介组织、标准化手段整体推进,扩大标准化生产基地的覆盖面。
加强畜产品及其加工企业质量认证管理
积极组织和帮助畜禽及其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各种质量认证工作。重点应搞好出口认证和国际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标准化质量认证。引导、鼓励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完善设施、加强管理,积极争取国外兽医卫生注册认证等。
加强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质量监管,保障畜牧业生产投入品安全
一是加强兽药、饲料生产环节的监管,提高兽药、饲料生产水平和档次。按照农业部《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加快实施GMP改造的步伐。对饲料生产企业积极推行HACCP管理体系和ISO质量系列体系认证。二是深入开展兽药、饲料管理和质量监察专项治理活动,开展无证生产经营兽药和饲料违法行为的专项清理,取缔无证生产、经营业户,查处假冒批文的兽药、饲料添加剂。三是加大对兽药饲料质量抽检,加强对畜禽生产企业用药、用料监管。督促畜禽养殖企业建立用药、用料记录,对用药、用料实行审查和认可制度,对出栏和出厂的畜禽及其产品实行药物残留监测制度,规范畜禽养殖企业的用药行为。四是加强对禁用、限用药物的监督管理。按照国家的有关法规,定期向社会公布禁用、限用兽药、饲料及添加剂的品种和名录。
强化动物防疫、检疫和监督工作,保障上市畜产品卫生质量
一是进一步做好动物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工作,确保重要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均达到100%,有效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二是进一步加大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动物及动物产品产地检疫率和屠宰检疫率均达到100%,确保出栏和出厂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卫生安全。三是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督,严格查物验证,动物及动物产品无检疫证和运载工具消毒证的,一律不准上市交易。同时,加强对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查处,一经发现,及时销毁或进行无害化处理,保证畜产品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