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国家机关办公用房维修标准(试行)
中央国家机关办公用房维修标准(试行)
发布部门:其他国家机构及社会团体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分类导航:
发布日期:2004-04-24
发布文号:
所属类别:部委行业规章 关键字:
【阅读全文】
中央国家机关办公用房维修标准(试行)
2004年 北京
(国管房地[2004]85号,2004年4月24日印发)总 则
1.0.1 为规范中央国家机关办公用房(简称办公用房)的维修管理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成二年以上且已投入使用的办公用房及其设施的维修。
1.0.3 特殊工作性质用房(如安全机关和公检法的专业用房等)的维修,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1.0.4 地震区办公用房的安全性鉴定与维修,宜与抗震鉴定与加固结合进行。
1.0.5 办公用房的维修,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强制性规定以及专门规程(如火灾后安全性鉴定规程等)的规定。若本标准的规定与设备更新合同特定的规范有不一致时,按特定规范执行,但其安全质量要求不得低于本标准的规定。
1.0.6 本标准是评估和审批办公用房维修方案、编制办公用房大中修计划的主要依据之一。
术 语
2.0.1 系统
由若干成分(如分系统、子系统、子项和构件、部件等)相互间有机地组合成能履行某种综合功能的集合体(如办公用房系统)。
2.0.2 可靠性
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2.0.3 适修性
适于采取修复措施所应具备的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的总称。
2.0.4 预期正常使用年限
本标准规定的在正确、合理选择适宜材料的前提下,正常的设计和施工质量应使一项工程无需进行大、中修即可按其预定功能使用的预期年限。
2.0.5 系统集成将智能办公用房内不同功能的智能化子系统在物理上、逻辑上和功能上连接在一起,以实现信息综合、资源共享。基本规定
3.1 维修及其分类原则
3.1.1 办公用房的维修,应在保证安全、环保、卫生、节能节水,注重维护和完善办公用房及其设施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做到经济、简朴、适用。
3.1.2 办公用房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其重要建筑物应定为一级;特殊重要建筑物的安全等级应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3.1.3 维修分类:办公用房作为一个具有现代办公综合功能的系统,宜由下列9个分系统组成,其维修分为房屋本身维修和设施维修两大类:
房屋本身维修:
(1)承重分系统的维修;
(2)围护分系统的维修;
(3)装饰装修分系统的维修。
设施维修:
(4)给水、排水分系统的维修;
(5)供热、采暖分系统的维修;
(6)空调通风分系统的维修;
(7)电气分系统的维修;
(8)电梯分系统的维修;
(9)智能分系统的维修。
3.1.4 按损坏程度和修缮工作量的大小,办公用房的维修分为大修、中修和小修:
大修:指对办公用房或其设施进行的全面修复,如大范围的结构补强加固、改造、装饰装修的修复、更新或各种设施的重新调整、设置、改装、改造或更新;
中修:指对办公用房或其设施进行的局部修复;
小修:指及时修复或排除房屋或其设施的轻微损伤或小故障,保持房屋及其设施正常使用功能和运作的日常维护、保养。
3.1.5 为方便管理,办公用房维修又可分为专项维修和综合维修两类:
专项维修:仅对任一分系统进行的中修以上的维修。
综合维修:根据各分系统维修类别被综合评定为全系统中修以上的维修(详见本标准第13章)。
3.2 维修工作的基本要求
3.2.1 新建办公用房竣工投入使用时,其权属部门和使用部门应遵照《建设部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的规定办理工程竣工资料整理归档手续,妥善保存下列资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设计计算书、设计变更记录、施工图、施工及施工变更记录、竣工图、竣工质检及验收文件(包括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定点观测记录、事故处理报告;设备的合格证、使用说明、安装记录、保修责任书、保养规定等,为办公用房的维护提供基本资料。
3.2.2 对已投入使用的办公用房,除应长期保存第3.2.1条规定的档案文件外,还应随时收集历次维修、加固及改造的有关资料(包括用途变更、使用条件改变以及受灾等情况)进行建档。
3.2.3 办公用房的检查与评定是维修的主要依据。检查一般分为三类:
(1)日常检查:为保持办公用房及其设施的正常使用功能,对其易损部位和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以经验判断为主的现场考察。日常检查应分别根据各分系统的特性和使用要求,制定维修保养计划并组织实施。
(2)详细检查:为确保办公用房及其设施的可靠性,在日常检查的基础上,通过仪器检测和必要的载荷试验,对有关信息进行的收集、分析、验算和判定。详细检查又分为局部扩大检查(如中修前检查)和系统检查(如大修前检查)。
(3)专门检查:有紧急或特殊情况时立即进行的检查,其工作范围、内容和工作量相当于局部扩大检查。
3.2.4 检查周期:日常检查和详细检查的周期由本标准各章作出具体规定。专门检查不设周期,根据需要确定。
3.2.5 日常检查应由使用部门指派受过培训的管理人员和有专业操作技能的人员进行,并应建立检查档案。根据日常检查结果进行的小修,由使用部门自行负责。
3.2.6 当在日常检查中发现办公用房有安全隐患或耗能、耗水严重超标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组织详细检查。
3.2.7 详细检查与评定(含专门检查与评定),应由有资质的鉴定机构承担。必要时,还应会同安全、卫生、环保、消防等检测机构进行检查。
3.2.8 根据详细检查或专门检查的鉴定报告,需对办公用房或其设施进行中修或大修时,应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补强加固、修复或改造、改装设计。设计提出的技术方案(包括节能节水改造方案),应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报批,并按批复组织实施。
3.2.9 办公用房及其设施的大修、改造和改装应进行适修性和可行性评估。
3.2.10 办公用房的拆除重建和设备的更新,应根据鉴定报告和适修性评估报告,参考办公用房和设备的使用年限确定。需更换的围护材料、隔热、保温层、建筑设备和器具,应符合节能或节水要求,不得采用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明令淘汰的高耗能、耗水和非环保型的产品或材料。
3.2.11 办公用房及其设施的大、中维修、改造和更新的施工,应由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施工企业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其每一工序交接点的施工质量检验评定以及施工完成后的工程验收,均应按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以及产品、设备的说明书要求进行。
3.2.12 应对所有的检查结果和维修过程作出详细、准确的记录。这些记录应连同设计、施工及验收文件一并归档。任何时候均应有完整的历史资料可供使用。承重分系统的检查、评定与维修
4.1 一般规定
4.1.1 承重分系统的日常检查,宜在房屋投入使用后的前3年(软弱地基应为前5年),每年进行1次,而后每隔6~12年检查1次;使用已超过30年的旧办公用房,检查间隔应适当加密。
4.1.2 详细检查宜每隔12年进行1次,且应与日常检查错开进行。若日常检查中发现有严重问题,应立即进行局部扩大检查。
4.1.3 专门检查,在下列情况下进行:
发现紧急情况:如地基出现异常沉降、结构处于濒临危险状态、构件发生意外破坏等;
震前(预报时)及震后,或其他灾害后的安全检查;
当有特别重要任务,须确保房屋在指定期间的高度安全时,对房屋进行的以消除隐患与组织监控为目标的检查与鉴定。
4.2 检查
4.2.1 承重分系统的日常检查,应根据房屋使用的实际情况,参照本标准附录表A.0.1的检查要点确定检查项目及内容,组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考察。
日常检查结果应写出书面报告,但仅要求作定性的表述。若检查发现有些项目尚需使用仪器进行检测时,应纳入局部扩大检查计划组织实施。若检查发现有安全隐患,应及时进行专门检查。
4.2.2 承重分系统中结构构件的详细检查,分为结构构件安全性检查和结构构件正常使用性检查。
结构构件安全性检查,应按本标准附录A规定的《承重分系统检查与评定标准》表A.0.2-1所列的项目和要求进行。
结构构件正常使用性检查,应按本标准附录A规定的《承重分系统检查与评定标准》表A.0.2-2所列的项目和要求进行。
4.2.3 承重分系统的详细检查,应在其结构构件详细检查基础上,按本标准附录A规定的《承重分系统检查与评定标准》表A.0.3所列项目和要求进行地基基础和上部承重结构的安全性及正常使用性检查。
4.3 评定
4.3.1 承重分系统结构构件安全性和使用性详细检查结果,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 50292-1999第4章和第5章的规定分别进行评级。
4.3.2 承重分系统各子单元安全性和使用性检查结果的评定,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GB 50292-1999第6章和第7章的要求分别进行评级。
4.3.3 承重分系统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评定,应根据各子单元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评定结果,按现行国家标准GB 50292-1999第8章的要求进行。
4.3.4 承重分系统的维修类别,应在鉴定单元评级的基础上,按表4.3.4确定。
表4.3.4 承重分系统维修类别确定
使用性等级
安全性等级 使用性检查评定结果
ASS级
BSS级
CSS级
安全性检查
评定结果
ASU级
仅需保养
小修
中修
BSU级
小修
小修
中修
CSU级
中修
中修
大修
DSU级
大修
大修
大修
4.3.5 对确定为大修的工程,还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 50292-1999第3章和第10章的规定进行适修性评估,并按下列原则提出处理建议:
对评为Ar、Br和A′r、B′r的鉴定单元和子单元,应予以修复使用;
对评为Cr和C′r的鉴定单元和子单元,应分别作出修复与拆换两个方案,进行技术和经济评估,以确定是否修复;
对评为CSU-Dr、DSU-Dr或Cu-D′r、Du-D′r的鉴定单元和子单元,宜考虑拆换或重建。
注:本节条文中所用的GB50292的“鉴定单元”和“子单元”,相当于本标准中的“分系统”和“子系统”。
4.4 维修
4.4.1 承重分系统的小修:主要是封闭裂缝、除锈、防锈和防腐,以及对各种易损零部件进行更换或修复等。一般由使用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4.4.2 承重分系统的中修和大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地基基础的加固和承重结构的补强加固、改造,应根据维修目的、现场及环境条件,选择适用的加固方法;
围护分系统承重构件的补强加固或更换,也应一并考虑,并同时组织实施。
4.4.3 承重分系统加固、改造设计和施工,除应遵守现行设计、施工规范的规定外,还应执行下列专用标准: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钢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砖混房屋加层技术规范》;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其他新发布的加固改造专用规程和标准。围护分系统的检查、评定与维修
5.1 一般规定
5.1.1 围护分系统的日常检查,宜在房屋投入使用后的前3年,每年雨季前进行1次,之后每隔3年检查1次。
5.1.2 详细检查宜每隔6年进行1次,且应与日常检查错开进行。若日常检查中发现有严重问题,应立即进行局部扩大检查。
5.1.3 专门检查,在下列情况下进行:
发现紧急情况:如地基基础或上部结构出现异常情况已波及围护分系统时;
震前(预报时)及震后,或火灾后的使用功能检查;
当有特别重要任务,须确保房屋在指定期间的正常使用功能时,对围护分系统进行的以消除渗漏、排水不畅、冷凝等为目标的检查。
5.2 检查
5.2.1 围护分系统的日常检查,应根据房屋使用的实际情况,参照本标准附录表B.0.1的检查要点确定检查项目及内容,组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考察。
日常检查结果应写出书面报告。若检查发现有些功能项目尚需使用仪器进行探测时,应纳入局部扩大检查计划组织实施。若检查发现其使用功能已显著受损,应及时进行专门检查。
5.2.2 围护分系统的详细检查,分为围护结构承重构件(简称围护构件)可靠性(包括安全性和使用性)检查和围护系统使用功能检查。
围护构件可靠性检查,应参照本标准附录A规定的《承重分系统检查与评定标准》表A.0.2-1及A.0.2-2所列的项目和要求进行。
围护系统正常使用功能检查,应按本标准附录B规定的《围护分系统检查与评定标准》表B.0.1所列的项目和要求进行。
5.3 评定
5.3.1 围护构件可靠性(包括安全性和使用性)的详细检查结果,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50292-1999第4章和第5章的规定分别进行评级。
5.3.2 围护系统使用功能检查结果的评定,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GB 50002-1999第7章的要求分别进行评级。
5.3.3 围护分系统的维修类别,应在鉴定单元评级的基础上,按表5.3.3确定。
表5.3.3 围护分系统维修类别确定
围护分系统使用性等级
承重分系统安全性等级
使用功能检查评定结果
ASS级
BSS级
CSS级
结构安全性
检查评定结果
ASU级或BSU级
仅需保养
小修
中修
CSU级或DSU级
中修或大修
中修或大修
大修或更新
注:表中“中修或大修”是指应按结构维修可能损坏围护分系统的实际情况确定。
5.4 围护分系统的维修
5.4.1 围护分系统的小修:主要是封闭裂纹、清理雨水孔、天沟、地沟等排水通道以及零星渗漏点的密封等。一般由使用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5.4.2 围护分系统的中修和大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围护分系统的修缮、更新,应根据维修目的、现场及环境条件,选择适用的方法;
围护分系统的更新,除采用成熟的技术,做好防水、防渗漏、防潮、防风化等工程外,尚应对原屋面和外墙的隔热、保温效果作出评价,并据以进行必要的修复或节能改造,以改善其使用功能。
5.4.3 围护分系统维修、更新的设计和施工,应执行下列专用标准: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016;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房屋渗漏修缮技术规程》CJJ 62。建筑装饰装修分系统的检查、评定与维修
6.1 一般规定
6.1.1 本章适用于建筑物中已有的装饰装修分系统的检查、评定与维修。
6.1.2 办公用房装饰装修分系统的大修或更新工程,其设计、施工质量应满足表6.1.2规定的预期正常使用年限的要求。
表6.1.2 建筑装饰装修分系统预期正常使用年限
序号
子系统名称
最 低 使 用 年 限
抹灰工程
外墙抹灰工程6;内墙抹灰工程12 门窗工程 外门窗工程6;内门窗工程12 吊顶工程
轻质隔墙工程
饰面板安装工程
饰面砖粘贴工程 幕墙工程 涂饰工程
裱糊与软包工程 细部工程 地面工程
水泥地面工程、石材地面工程、陶瓷地面工程12;
实木地面工程、复合木地面工程、竹地面工程6;
地毯3
注:本标准的子系统相当于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子分部”。
6.1.3 建筑装饰装修的使用年限超过表6.1.2的规定时,应及时组织检查与评定,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中修或大修。
6.1.4 除特殊情况外,建筑装饰装修的中修和大修宜与其他相关分系统的中修和大修同时安排。
6.2 检查与评定
6.2.1 建筑装饰装修分系统的检查分为日常检查、详细检查和专门检查。
6.2.2 建筑装饰装修分系统各子系统的检查与评定,应按其检查评定基本单位(简称“检评单位”)进行。
6.2.3 建筑装饰装修的检评单位应按下述方法划分:
同一个子系统中室外每一面墙划分为一个检评单位;
同一个子系统中室内每一房间、每一楼梯间和每一走道分别划分为一个检评单位。
6.2.4 建筑装饰装修分系统日常检查的周期,应符合表6.2.4的规定。
表6.2.4 建筑装饰装修分系统的日常检查周期
序号
子系统名称
外观检查
功能检查
安全检查
抹灰
3年
3年
3年
门窗
1年
1年
1年
吊顶
3年
——
3年 4 轻质隔墙
3年
需要时
——
外墙或内墙饰面板
6个月
1年
正常情况下1年;台风、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后及时检查
外墙或内墙饰面砖
3年
3年
3年
幕墙
6个月
1年
正常情况下1年;台风、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后及时检查
涂饰(包括油漆)
3年
——
——
裱糊与软包
3年
——
——
细部
3年
3年
3年
地面
3年
3年
——
室内环境质量
——
——
有异常情况时
6.2.5 进行日常检查、保养时,应从本标准附录C《建筑装饰装修分系统检查与评定标准》规定中选择检查项目,编制成检查、保养计划报使用部门批准后执行。
在日常检查中发现局部损伤或使用功能下降等情况时,应及时进行维修。
在日常检查中发现安全隐患时,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处理。
6.2.6 在建筑装饰装修分系统进行中修或大修前应进行详细检查。详细检查前应根据维修范围确定需要检查的每一子系统名称及其所包含的检评单位的数量。
6.2.7 进行详细检查时应按本标准附录C规定的外观质量、使用功能和安全等三方面的检查项目进行检查,并分别评定每个检查项目的等级,然后再按下列规定确定该检评单位的等级:
一般情况下,取安全项目和功能项目中最低一级作为该检评单位的等级;
若外观项目的等级比按本条第1款确定的等级低二级,则应将按本条第1款确定的等级降低一级。
6.2.8 当评定每一子系统的完好性等级时,应根据其所含检评单位的等级及数量,按下列规定进行评定:
(1)完好性为I级的子系统,应不含c级和d级检评单位,可含b级检评单位,但不多于20%。I级子系统仅需采取保养措施。
(2)完好性为II级的子系统,应不含d级检评单位;可含c级检评单位,但不多于10%,且不含涉及安全的c级检评单位。II级的子系统需采取修缮措施,但尚不影响正常使用。
(3)完好性为III级的子系统,其所含的c级检评单位不应多于20%,d级检评单位不应多于10%。III级子系统需采取修缮或更新措施才能正常使用。
(4)完好性为IV级的子系统,其所含的c级检评单位多于20%,或所含的d级检评单位多于10%,或d级检评单位位于建筑物的外墙正面。评为IV级的子系统已严重损坏,需进行全面修缮或更新才能正常使用。
6.3 维修
6.3.1 建筑装饰装修分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进行清洁和维护。
6.3.2 当子系统被评为I级或II级时,该维修项目为小修。
对检查中被评为I级或II级的子系统,凡有局部损坏或使用功能下降的检评单位,应及时进行维修。
6.3.3 当有3个以下的子系统被评为III级或IV级时,该维修项目为中修。
6.3.4 当有3个或3个以上的子系统被评为III级或IV级时,该维修项目为大修。
6.3.5 当外墙面、外门窗发生损坏时,应进行专门检查;当该子系统被评为III级或IV级时,应申请中修,并应及时修复。
6.3.6 建筑装饰装修进行中修和大修时,应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承担,并出具完整的施工图等设计文件。
办公用房装饰装修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有关安全、环保、卫生的规定,并与城市规划的要求相协调。
6.3.7 办公用房装饰装修工程竣工验收时,室内环境应符合现行《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
6.3.8 办公用房装饰装修工程竣工验收时,工程质量应符合现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的规定和设计的要求。给水、排水分系统的检查、评定与维修
7.1 一般规定
7.1.1 本章的规定适用于建筑物中已有给水、排水系统的检查、维修(包括改造)与更新。
7.1.2 当办公用房达到详细检查周期或在日常检查中发现有安全隐患或耗能、耗水严重,以及严重影响使用功能时,应及时组织详细检查。
7.1.3 详细(含专门)检查与评定,应由有资质的质量检查机构承担。必要时,还应会同安全、消防、卫生检测机构进行检查。
7.1.4 除特殊情况外,给水、排水系统的大、中修与更新,宜与其他相关分系统的大、中修同时进行安排。
7.1.5 给水、排水系统的改造与更新应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完整的设计和施工,其安全、消防、卫生、环保和使用功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不得随意分割发包。
7.1.6 经大、中修的项目,其主要材料、设备、器具的性能及节能、节水的效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其预期的正常使用年限不宜低于15年。
7.2 检查与评定
7.2.1 给水、排水分系统的检查与评定,分为日常检查、详细检查和专门检查进行。
日常检查:分为日常巡视检查和有计划地按区域或系统进行的保养检查。
详细检查:分为定期和不定期详细检查。主要是通过试验的方法,以仪器、仪表量测为主,以工程经验判断的检查为辅,检查、验证系统或其设备的可靠性。
专门检查:分为紧急情况检查和事故检查,按系统或区域进行详细检查。
7.2.2 检查评定内容分为三类:
使用功能(简称功能类);
环境保护与卫生(简称卫生类);
系统安全性(简称安全类)。
7.2.3 给水、排水分系统定期检查的周期,应符合下列规定:
功能类项目 每1年1次;
卫生类项目 每半年1次;
安全类项目 每6年1次。
注:①功能类和安全类项目中消防给水的检查周期按当地消防部门的要求确定。
②若设施和设备的性能良好,可适当延长功能类和安全类的检查周期。
③雨水检查应在每次大雨时进行,不作定期的安排。
7.2.4 给水、排水功能类检查项目包括:
给水子系统的生活用水量;消防用水量;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量;空调系统、采暖系统及其它用水设备的用水量,以及上述系统的供水压力。
排水子系统的排水量;通水能力;卫生器具盛水、通水能力及完好程度。
7.2.5 给水、排水卫生类的检查项目包括:
给水子系统出水口处水的浊度、色度;饮用水的卫生达标情况。
排水子系统、雨水系统通水对环境的污染情况。
7.2.6 给水子系统安全类的检查项目包括:
给水管道及设备的承压能力和使用的可靠性。
7.2.7 给水、排水分系统三类检查项目的检查方法、检查要求及其检查结果的评定标准,均应按本标准规定的《给水、排水分系统检查与评定标准》(本标准附录D)执行。
7.2.8 给水、排水分系统每一项目检查结果的可靠性评定,应按本标准划分的下列三个等级进行:
功能类项目:
A级 具有正常使用功能,不必采取措施;
B级 功能稍差,尚能使用,可局部采取措施;
C级 影响正常使用功能,应采取更新、改造措施。
卫生类项目:
A级 符合卫生标准,不必采取措施;
B级 有个别指标(如:色度、浑浊度、臭味、PH值、细菌总数、游离余氯等)不符合卫生标准,应采取局部或系统整改、消毒措施进行处理;
C级 严重不符合卫生标准,必须采取全面治理的措施进行处理。
安全类项目
A级 安全性指标符合标准要求,可继续正常使用;
B级 安全性指标略低于标准要求,应采取补救或加强措施,提高其安全性;
C级 安全性指标严重不符合要求,必须采取强制性改造措施,确保其安全。
7.2.9 给水、排水分系统检查结果的评定等级,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I级 安全类项目的检查结果为A级;卫生类项目经更换局部管道、配件和小型设备,并进行消毒处理后能达到卫生要求;功能类项目检查结果允许有很少数项目为B级(如局部出水量不足、压力不足、个别管道排水不畅、卫生器具有划痕或细裂纹等),并仅需进行小修,即可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II级 安全类项目的检查结果为B级,其他类项目检查结果有2项以下为C级;卫生类项目经更换局部管道、配件和小型设备后,其取样检验尚未完全合格;功能类项目检查结果允许有个别项目为C级(如出水量不足、压力较低、排水不畅对局部环境有污染、少量器具有破损等),应经中修后才能符合正常使用要求。
III级 系统已达到使用年限或经鉴定,安全类项目为C级或至少其他类项目的检查结果有2项以上为C级;不能满足建筑物使用要求,危险性大、故障率较高,严重不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要求,应经大修后才能符合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正常使用的要求。
7.3 给水、排水分系统的维修
7.3.1 经3次中修或2次大修后,使用年限超过10年的应中修;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应大修。
7.3.2 小修包括下列内容:
局部更换器具、小型设备、管材、配件和易损部件等;
清通管道,并进行局部维修。
7.3.3 中修包括下列内容:
按系统更换器具、设备、管材和配件等;
对独立子系统进行改造、更新。
7.3.4 大修包括下列内容:
对各个子系统进行全面更新;选用当前节能、节水、效率高的器材和设备对原系统进行改造。供热、采暖分系统的检查、评定与维修
8.1 一般规定
8.1.1 本章的规定适用于建筑物中已有的供热、采暖分系统的检查、评定、维修(包括改造)与更新。
8.1.2 供热、采暖分系统的检查、评定、维修与更新,应遵守本标准第7.1.2条、第7.1.3条及第7.1.4条的基本规定。
8.1.3 供热子系统中锅炉等承压设备的检查、评定与维修,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压力容器安全规程的规定。
8.1.4 经大、中修的项目,其主要材料、设备的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其预期的正常使用年限不宜低于15年。
8.2 检查与评定
8.2.1 供热、采暖分系统的检查,分为日常检查、详细检查和专门检查。以上三类检查的具体划分同本标准第7.2.1条。
8.2.2 检查评定内容分为两类:
使用功能(简称功能类);
系统安全性(简称安全类)。
8.2.3 供热、采暖系统检查的周期,应符合下列规定:
功能类项目 每1~2年1次;
安全类项目 每2年1次。
8.2.4 供热、采暖系统检查项目包括:
功能类
采暖子系统满水、失水情况;软化水设备及软化水;室内温度;室外管道防腐绝热;水泵运行;锅炉、换热设备运行,采暖子系统自控平衡;散热设备表面及形式与装饰配套。
安全类
采暖子系统承压能力;换热设备、锅炉承压能力;锅炉水侧管道结垢、腐蚀;室内、室外管道结垢、腐蚀。
8.2.5 供热、采暖分系统两类检查项目的检查方法、检查要求及其检查结果的评定标准,均应按本标准规定的《供热、采暖系统检查与评定技术标准》(本标准附录E)执行。
8.2.6 供热、采暖分系统检查项目的可靠性评定,应按本标准划分的下列三个等级进行。
功能类项目:
A级 具有正常使用功能,不必采取措施;
B级 功能稍差,尚能使用,可局部采取维修措施;
C级 影响正常使用功能,应采取改造或大修措施。
安全类项目:
A级 安全性指标符合标准要求,可继续正常使用;
B级 安全性指标略低于标准要求,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其安全性;
C级 安全性指标严重不符合标准要求,必须采取更新、改造措施,确保其安全。
8.2.7 供热、采暖分系统可靠性检查结果的评定,应按下列规定评级:
I级 安全类项目检查结果均为A级;功能类项目检查结果允许有2个项目为B级;系统中无C级;仅需进行保养或小修,即可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II级 安全类项目检查结果有2项以下为B级,但无C级;功能类项目检查结果允许有2个项目为C级;应经中修后,才能符合正常使用要求。
III级 安全类项目检查结果有1项为C级,功能类项目检查结果有2项以上为C级;不能满足建筑物或设备使用要求,危险性很大,故障率较高,严重不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经大修后,才能符合安全和正常使用要求。
8.3 维修
8.3.1 经3次中修或2次大修后,使用年限超过10年的应中修;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应大修。
8.3.2 小修包括下列内容:
在日常维护基础上局部更换管材和易损零配件等。
8.3.3 中修包括下列内容:
按系统更换散热设备、管材、配件等;
对独立子系统进行更新、改造。
8.3.4 大修包括下列内容:
对各个子系统进行全面更新;选用当前节能、节水、效率高的器材和设备进行改造。通风与空调分系统的检查、评定与维修
9.1 一般规定
9.1.1 本章的规定适用于建筑物中已有的通风与空调分系统的检查、评定与维修(含更新和改造)。
9.1.2 通风与空调分系统的检查、评定与维修应符合本标准第3章有关的规定。
9.1.3 对于可能的突发事件,如:在当地发生的流行病疫情有可能通过通风空调系统传染扩散时,管理者应预先制定通风空调系统的应急预案,并建立健全长期的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
9.2 检查与评定
9.2.1 通风与空调分系统的检查分为:
日常检查:根据系统的使用功能、设备运行和保养的需要而进行的维护性检查;对系统的技术资料、人员岗位和规章制度的管理性检查;根据政府机构建筑节能文件而进行的建筑能耗日常计算与核查。
详细检查:按照专门的检查方法,应用专业测试仪器仪表,辅以局部工程量而进行的系统详细状况检查。
专门检查:针对特定的目的和要求,按照专门的检查方法,应用专业测试仪器仪表,必要时辅以局部工程量而进行的系统若干性能状况的检查。
9.2.2 在通风与空调的使用中,若发现有安全隐患或能耗过高,严重影响使用功能的情况时,应及时组织检查与分析。
9.2.3 通风与空调分系统的检查周期,应符合下列要求:
日常检查:
(1)日常运行效果的巡视性检查:每周不少于2次。
(2)系统和主要设备的定期保养性检查:应按设备要求安排,且每年不少于2次。
(3)对系统的技术资料、人员岗位和规章制度的管理性检查:每年不少于2次。
(4)建筑能耗计量:每年不少于1次。
详细检查:每6年不应少于1次,且应在中修或大修前进行。
专门检查:不定周期,根据日常检查的结果,或者针对特定的目的和要求(如:卫生要求,紧急特殊情况要求)安排进行,必要时还应会同有关部门(如:卫生检测机构)进行检查。
9.2.4 通风与空调分系统的检查与评定,应按本标准规定的《通风与空调分系统检查与评定标准》(本标准附录F)所列的检查项目进行。其中:
详细检查应全面检查评定每一项目;
其他检查应根据需要检查的部位和内容,选择检查与评定项目。
9.3 维修
9.3.1 通风与空调分系统的维修分为:
小修:为维护系统和设备正常运转而进行的保养性质的修理,如清洗或更换过滤材料等。
中修:不改变系统的原始设计方案,针对重要设备或系统重要部位进行的修理或更换、更新。
大修:可局部或整体地改变系统的原始设计方案(包括节能改造和使用功能改变),对重要设备或重要部位乃至全系统进行的修理、更换、更新或重新施工。
9.3.2 两次维修的时间间隔:
中修:与前次中修、大修的竣工时间相隔宜大于6年、且不应少于4年,如系统状况良好,宜延长维修的间隔时间。
大修:与前次大修或改造的竣工时间相隔宜大于10年,且不应少于6年,如系统状况良好,宜适当延长维修的间隔时间。
9.3.3 维修原则:
通风与空调分系统的维修,宜与其他相关分系统的维修同时进行安排。
通风与空调分系统的改造与更新,应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完整的设计和施工,其安全、节能、消防、卫生、环保和使用功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不得随意分割发包。
通风与空调分系统中主要材料、设备的预期正常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0年,宜不低于15年。
9.3.4 维护内容的确定
在决定设备更新和系统改造等维修内容前,应首先考虑依靠调试手段来改善系统和设备的工作状况和使用效果,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1)系统调试前,应由专业人员根据系统设计、竣工资料和检查评定结果,编制出完整的调试方案;
(2)系统调试应由专业人员应用专业的测试仪器仪表进行;
(3)调试结束后,必须提供完整的调试报告资料。
通风分系统与空调分系统维修的内容,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使用特点、室外气象条件、负荷变化情况等因素,考虑现有系统和设备的折旧残值,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通风分系统与空调分系统的自动控制内容的调整或增加,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系统的类型和设备运行时间,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具体内容。以下内容应首先考虑:
(1)采用自动控制,才能防止事故,保证系统和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时;
(2)采用自动控制,可合理利用能量实现节能时;
(3)工艺和使用条件对室内温湿度波动范围有一定要求时(如计算机房等)。
建筑能耗计量结果,应由专业机构进行能耗和节能潜力评估、节能改造技术经济性分析,确定节能改造的维修项目实施内容。
对于清洗、节能、调试、改造等维修项目,实施前应规定对实施结果予以量化约束。签订的合同文本中必须明确保证实施结果和对结果的保证时间;工程验收后,在保证时间内不得再度追加或者重复投资。
对通风空调系统的设备进行更新时,空调系统的主要设备应具备国家相关部门检测报告和国家规定的强制性认证报告,其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宜选用高效节能型产品,严禁采用国家已淘汰型产品。
通风与空调维修工程的竣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共同进行,合格后办理竣工验收手续。验收时应检查竣工验收的资料,一般包括下列文件及记录:
(1)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及竣工图;
(2)主要材料、设备、成品、半成品和仪表的出厂合格证明及进场检(试)验报告;
(3)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4)工程设备、风管系统、管道系统安装及检验记录;
(5)管道试验记录;
(6)设备单机试运转记录;
(7)系统无负荷联合试运转与调试记录;
(8)子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9)观感质量综合检查记录;
(10)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的核查记录;
(11)设备和系统的调试报告。电梯分系统的检查、评定与维修
10.1 一般规定
10.1.1 本章的规定适用于在役的电力驱动曳引或强制式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在役的液压电梯和杂物电梯也可参照本章执行。
10.1.2 电梯的检查、评定与维修,应遵守本标准第3.2.7条的规定。当几台电梯共用一个机房或井道时,其检查和维修尚应委托同一有资质的维修组织承担。
注:维修组织是指具备规定资格的承担电梯维修工作的法人或法人下属单位。根据所具备能力的不同,又分为只具备电梯维护能力的维修组织和具备电梯维护、修理、改装能力的维修组织。
10.1.3 层门、机房、井道安全门、轿厢安全门、底坑通道门和为维修人员保留的通道门的钥匙必须交专门人员专职保管。
10.1.4 电梯的紧急报警装置应与可随机响应的服务系统相连接,以保证乘客被困时能迅速解困。使用单位可授权专门人员(应经维修组织培训)在紧急情况下营救乘客,若专门人员不能按现行国家标准GB7588第12.5条规定的紧急操作或第14.2.1.4款规定的紧急电动运行控制使轿厢移动到电梯层站或井道安全门解救乘客,必须立即求助于维修组织。
10.1.5 使用单位应保证电梯井道和机房承重结构的安全;保证底坑、井道、机房无渗漏现象;保证通往机房、滑轮间、井道及维修人员用房的通道安全、通畅和充分的照明。若有涉及安全的问题,应及时通知维修组织。
10.1.6 若电梯生产企业对其电梯产品的维修有特殊要求,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其特殊要求。
10.2 检查与评定
10.2.1 电梯检查分为三类:日常检查、详细检查和专门检查。
10.2.2 电梯的检查周期应符合下列规定:
日常检查:
(1)专门人员的巡视:每日全程乘电梯上、下至少各一次;
(2)维修组织的维护(保养)检查:由维修组织根据电梯使用的频繁程度、工作环境和电梯各部件的受损程度确定保养检查的周期(如周、月、季、年等);
(3)定期检查:每年1次,根据使用单位情况确定具体检查时间。
详细检查:
详细检查的周期应符合下列规定,但可根据电梯设备性能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
(1)局部检查:每3年1次,一般在中修前进行;
(2)系统检查:每6年1次,一般在大修前进行。
专门检查:不定周期。当遇到下列紧急情况或特殊情况之一时,应进行专门检查:
(1)1个月内2次以上频发同一故障的部件;
(2)电梯主要设备遭到突发性损坏;
(3)电梯运行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4)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如果有)任一部件动作时;
(5)门锁装置发生故障时;
(6)有特殊重要的运行任务,需确保无故障时;
(7)发生水浸、地震或火灾之后;
(8)发生其他危急或特殊情况时。
10.2.3 使用单位专门人员的每日巡视检查应至少包括以下项目,并应将任何不正常的情况及时通知维修组织,必要时应立即停止电梯运行。
轿厢、层门、地坎和候梯厅的清洁情况是否良好;
平层情况是否正常;
层门总体性能是否正常,门保护装置是否有效;
层站呼梯盒、轿厢内操纵盘的按钮是否工作正常;
层站指示器及到站钟(如果有)是否工作正常;
紧急报警装置是否工作正常;
轿厢及层站的照明是否工作正常;
轿厢通风或空调装置是否正常;
电梯运行有无异常。
10.2.4 维修组织进行日常检查、维护,应从本标准附录G《电梯分系统检查与评定标准》规定中选择检查项目,编制成《电梯保养规程》,报使用单位批准后执行。
注:在保养性检查中,可能需要进行一些操作,但这些操作不应改变电梯的特性。
10.2.5 中修前的详细检查项目应根据下列情况按本标准附录G《电梯分系统检查与评定标准》进行确定:
与运行性能下降有关的重要部件和装置;
与额定运行参数偏离有关的重要部件和装置;
需要拆卸才能检查和调整而又较长时间未检查的部件或装置;
易磨损的重要部件;
频发故障的部位或装置;
已接近老化期的设备或部件。
10.2.6 大修前的详细检查,应按本标准附录G《电梯分系统检查与评定标准》规定的检查项目和内容全面执行,必要时,应参照现行国家标准GB 7588的其他技术要求进行补充检查。
10.2.7 定期检查(年检)应至少包括下列项目。检查时,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GB 7588附录E中E1定期检查的要求。
门锁装置;
悬挂装置及其附件;
制动系统试验;
限速器与安全钳联动试验;
缓冲器;
报警装置;
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如果有);
层门强迫关闭装置;
载重量控制装置;
曳引能力;
电气安全装置;
极限开关。
10.2.8 电梯的性能状况采用划分等级的方法进行评定,并以下列4个等级描述其性能状况:
I级 符合本标准要求,能安全、正常地运行,仅需按日常检查计划进行维护(保养),可继续安全使用;
II级 略低于本标准要求,尚不显著影响安全和正常运行,根据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仅有个别旧部件需进行加工、修配或更换,仍可继续安全使用;
III级 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显著影响安全或正常运行,有部分重要部件存在安全隐患或性能下降等问题,需经中修或紧急修理后才能安全使用;
IV级 极不符合本标准要求,严重影响安全和正常运行,主要部件存在安全问题或性能全面下降问题,需经大修后才能安全使用,若技术经济评估表明该电梯的适修性很差,则应建议予以更新。
10.2.9 对电梯所评的性能状况等级,仅作为技术管理和制订维修、更新计划的依据,而不作为具体处理检查结果的依据,即使所评的等级较高,也应及时对检查中查出的问题逐个做出处理。
10.3 维修与更新
10.3.1 电梯的维修是指在电梯交付使用后的所有维护(保养)、修理和改装等的服务。
10.3.2 专门管理人员应将任何不正常的情况及时通知维修组织,必要时应立即停止电梯运行;维护(保养)应根据《电梯保养规程》进行;应急修理应根据专门检查结果进行;大修或中修应根据详细检查及专门检查结果进行;修理完成后的电梯应按GB7588附录E的要求重新进行安全检查。
10.3.3 符合下列条件的电梯,可进行改装:
电梯主要性能指标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7588的规定,且使用时间已达9年以上;
设备经过两次以上大修,再次修理部分部件也不能保证电梯的正常使用。
10.3.4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电梯,应通过权属部门组织专家论证确定是否适宜进行改装:
电梯某些部件的产品质量或安装质量存在一定缺陷,故障率较高,不能保证正常使用;
由于建筑物结构损坏或电梯发生严重事故,导致部分电梯设备损坏;
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变动或增加,在用电梯已不能满足需要;
因建筑物倾斜,造成电梯运行方向与垂直方向有倾斜度不大于15º的倾斜;
一些金属部件严重锈蚀、变形或一些电气设备严重老化、损坏,对它们的维修,属于第10.3.5条的改装项目。
10.3.5 电梯改装项目包括:
改变以下一个或几个重要参数:
(1)额定速度;
(2)额定载重量;
(3)轿厢质量;
(4)轿厢行程。
改变或更换以下一个或几个部件:
(1)门锁装置的类型(不包括用同类型的门锁装置更换);
(2)控制系统;
(3)导轨或导轨的类型;
(4)门的类型(或增加一个或多个层门或轿门);
(5)电梯驱动主机或曳引轮;
(6)限速器;
(7)缓冲器;
(8)安全钳装置;
(9)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如果有)。
10.3.6 符合下列条件的电梯,可向权属部门申请报废,进行更新:
当建筑物内仅装设一部电梯,且使用时间已达15年;
电梯主要性能指标(包括耗能指标)已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一般的改装也不能达到要求,且使用时间已逾15年;
驱动主机和其他主要配套部件磨损严重,或设备已经过3次以上大修,再次维修的投资费用超过设备拆旧残值。
10.3.7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电梯,应通过权属部门组织专家的论证确定是否适宜更新或停用:
产品质量或安装质量存在严重缺陷,无法保证安全运行的基本条件;
金属部件严重锈蚀、变形或电气设备严重老化、损坏;
由于建筑物结构损坏,导致电梯产生严重事故,造成电梯设备严重损坏;
由于建筑物严重倾斜,造成电梯运行方向与垂直方向的倾斜度大于15º。
10.3.8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电梯,应延期报废,但使用年限最长不得超过25年:
电梯生产厂家在合同或质量保证书中声明的报废年限超过本标准第10.3.6条第1款的规定;
对主要部件(如:拖动系统、控制系统、门系统、安全部件、驱动主机等)已进行改装的电梯,经检测机构鉴定,其性能指标均符合交付使用时的现行国家标准GB 7588及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电气分系统的检查、评定与维修
11.1 一般规定
11.1.1 本章的规定适用于办公用房中动力、照明和建筑物防雷等电气分系统的检查、评定与维修;不包括由市政供给电力的电源部分。
11.1.2 电气分系统的检查、评定与维修,应按下列划分的7个子系统分别进行:
变配电室;
供电干线;
动力;
照明;
备用和不间断电源;
防雷及接地;
室外电气。
11.1.3 电气分系统检查、维修前,应以原设计、施工、历次大修以及日常维修等的技术文件和记录为依据,对照工程实际核对其符合性。若档案已缺失,应实测补齐。
若上次检查、维修后至本次检查、维修间,电气分系统曾出现过故障或事故,则本次检查、维修前应认真查阅故障或事故部位的处理记录及其日常运行记录,以供本次检查借鉴。
11.1.4 电气分系统与智能化分系统间状态和量值信号的接口正确性与精度等级,在每次维修后均应进行测试,以确保两者衔接有效。
11.2 检查与评定
11.2.1 电气分系统检查分为:日常检查、详细检查和专门检查三类:
日常检查:分为巡视检查和有计划停电清扫为主的保养检查(若发现导电连接处有异常迹象时,尚应进行紧固程度的检查与操作),以及定期的维护检查。
详细检查:以仪表量测为主,辅以工程经验判断的检查。详细检查又可分为:
(1)局部扩大检查:适用于中修前组织的检查,以及高负荷季节或高温、高湿季节的安全检查;
(2)系统检查:适用于大修前有组织的检查。
专门检查:适用于下列紧急情况或特殊情况的检查:
(1)供电系统遭受暴风雨袭击造成大面积停电;
(2)建筑物受灾后急需恢复供电;
(3)用电严重超负荷烧坏电气设备;
(4)建筑物有特殊重要活动,需确保供电无故障;
(5)院内道路变更、绿化布置更新或景观调整,需将原有线路改造或改为埋地敷设;
(6)发生其他危急或特殊情况。
11.2.2 电气分系统的检查周期应符合下列规定:
日常检查:
(1)专门管理人员巡视 每日不少于1次;
(2)定期维护检查 由物业管理部门组织,但例行的安全检查,每年不得少于一次。
详细检查:
(1)局部扩大检查 中修前的检查,每2~3年1次;
(2)详细检查 每6年1次,若设备、线路性能良好,可适当延长检查周期。
专门检查 不设定周期,有紧急或特殊情况时立即进行。
11.2.3 定期维护检查的项目包括:
易损部位及易耗零部件检查;
末级配电箱、控制箱后的线路检查;
末级配电箱及控制箱内小型元件检查;
变配电装置和供电干线中小型的电气设备、器具和灯具是否需要更换的检查;
变配电装置的预防性试验;
防雷子系统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检测。
11.2.4 定期维护检查应从本标准规定的《电气分系统检查与评定技术标准》(本标准附录H)中选择与维护检查有关的内容和要求,编制成定期检查计划,报使用部门批准后执行。
11.2.5 中修前的局部扩大检查项目,应根据中修的范围,以及日常检查发现的下列情况,确定应检查的子系统或其中项目,按《电气分系统检查与评定标准》(本标准附录H)的检查要求进行。
易损部件提前损坏的部位;
频发故障的重要部件或装置;
因建筑物中修或装饰装修工程更新而需要移位的线路和设备;
与负荷增加有关的重要部件、线路和设备;
上次中修未涉及的重要部位。
11.2.6 大修前的详细检查,应按《电气分系统检查与评定技术标准》(本标准附录H)规定的检查项目和内容全面执行。
11.2.7 电气分系统检查结果的评定,应遵守下列基本规定:
一般情况下,应根据详细检查结果评定电气系统的可靠性;
对下列检查结果,可不进行可靠性评定,但应将需要保养或小修的项目书面通知物业管理部门:
(1)日常检查结果;
(2)定期的安全检查结果,但未发现有安全问题;
(3)供电过程中的一般故障,经检查表明,仅需通过调整或更换零、部件,即可恢复正常供电。
11.2.8 电气工程的可靠性采用划分等级的方法进行评定,并以下列4个等级描述其可靠性:
每一项目检查结果的评定:
A级 外观完好,标志完整清晰,工作性能正常,不必采取措施;
B级 外观尚好,标志尚能辨认,工作性能略有下降,可不采取措施,或仅需小修即可恢复正常;
C级 外观较差,工作性能显著下降,或有老化迹象,或存在安全隐患,应采取措施;
D级 工作性能严重下降,或已严重老化,或安全问题突出,必须立即或及时采取措施。
整个子系统或分系统检查结果的评定:
I级 可靠性符合本标准要求,能安全、正常地供电,可能有少数b级零部件,但仅需按计划进行保养,可继续安全使用;
II级 可靠性略低于本标准要求,尚不显著影响正常供电,虽有个别c级项目,但经检修或更换后,仍可继续安全使用;
III级 可靠性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显著影响安全供电,虽仅有个别项目为d级,但需经中修或紧急修理后才能安全使用;
IV级 可靠性极不符合本标准要求,严重影响安全供电,评为d级的项目超过1个或评为c级的项目超过50%,必须经大修后才能有限制地安全使用。
11.2.9 对电气分系统所评的可靠性等级,仅作为技术管理和制订维修计划的依据,而不作为具体处理检查结果的依据,即使所评等级较高,也应及时对检查中查出的问题逐个做出处理。
11.3 维修
11.3.1 日常维护修理应包括以下内容:
有计划的停电清扫以及导电连接处的紧固等工作;
易损零、部件损坏的更换;
注:易损零、部件指照明灯具的光源(灯泡、日光灯管等)、照明开关插座、动力照明配电箱内熔断器的熔芯和熔丝等。
末级配电箱、控制箱后的线路因失修损坏或个别用电回路因增大容量需更换电线或电缆;
末级配电箱、控制箱内小型元件损坏的更换;
注:小型元件包括指示灯、小型空气开关和接触器、漏电保护器、控制按钮、控制开关等。
在不涉及建筑结构、装饰装修饰面、变配电装置和供电干线改变的情况下,对小型电气设备、器具和灯具进行更换;
按有关规定对变配电装置进行预防性试验,对防雷系统进行油漆,以及对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进行检测;
重要部位和场所的维护修理:
(1)重要部位和场所的易损零、部件实行服役制,即在易损零、部件使用时间达到预期使用寿命60-70%时,进行退役更换;
(2)退役更换下的易损零、部件仍有使用价值,应经检测鉴别后列入备品备件库存放,单独做出标识。待一般部位或场所的同规格、同型号易损零、部件自然损坏后予以利用。
第二篇:中央国家机关办公用房维修管理办法(试行)
中央国家机关办公用房维修管理办法(试行)
近日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中央国家机关办公用房维修管理办法(试行)》,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办公用房维修,是指使用中央预算内维修资金、行政事业费对归口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国管局”)管理的办公用房(含房屋本身及其设施设备)进行的维修。
房屋本身和设施设备定义及分类参见《中央国家机关办公用房维修标准(试行)》(国管房地〔2004〕85号)(以下简称《标准》)有关规定。
第三条 国管局根据房屋建筑年代、使用年限、危旧老化损坏程度、使用功能调整等因素,结合经费预算安排情况,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合理安排办公用房维修项目,负责项目审批、计划编制安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等。
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以下简称“各使用单位”),根据办公用房的完好情况和实际需求,提出维修项目申请,参与或受国管局委托组织项目设计、建设管理、竣工验收等。
第四条 办公用房的维修,应在保证安全、卫生、节能、环保的前提下,科学组织,严格控制标准,注重维护和完善使用功能,做到经济、简朴、适用。
第五条 根据损坏程度和修缮工作量的大小,办公用房维修分为大修、中修和日常维修。
大修:指对办公用房及其设施进行的全面修复,以及建筑面积调整不超过原建筑总面积15%的小型扩建等;
中修:指对办公用房及其设施进行的局部修复;
日常维修:指对办公用房及其设施进行的及时修复和日常维护、保养。
第六条 办公用房维修的程序主要包括检查鉴定、项目确立、计划安排、项目实施、竣工验收等,必须严格执行,并按顺序逐步实施。第二章 检查鉴定
第七条 已投入使用的办公用房必须按照《标准》规定的时限和内容进行日常检查、详细检查和专门检查。必要时应进行不定期检查。
第八条 日常检查由各使用单位指派受过培训的管理人员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组织实
目实施
第十八条 维修计划安排的维修项目由国管局统一组织实施。
基本维修计划安排的维修项目,也可视情况委托各使用单位组织实施。各使用单位应与国管局签订工程建设责任书,明确责任和权限,严格按照工程建设责任书要求组织项目实施与管理。国管局负责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大中修项目资金支付,应根据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办理,严禁各使用单位利用自有资金垫付。第六章 竣工验收
第二十条 大中修项目工程竣工后,项目组织实施单位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工程竣工验收,编报维修总结报告,作为项目绩效评价的参考依据。
第二十一条 大中修项目应编制财务决算,涉及房屋、设施价值变更的,项目组织实施单位应按照中央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办理资产账目调整。
第二十二条 项目组织实施单位须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详细、准确记录,连同设计、施工及验收等文件一并归档,制作纸质和电子档案,报国管局备案。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试行,以往有关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管局负责解释。
第三篇:办公用房标准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了《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规定正部长级别的官员办公室使用面积不能超过54平方米,县长书记不能超过20平方米。
其中中央国家机关副部,正司局,副司(局)级,处级和处级以下的办公室使用面积分别为42,24,18,9,6平方米。
该标准还规定了省级及直属机关和市(地、州、盟)级及直属机关,以及县(市、旗)级及直属机关公务员办公室使用面积大小。
根据该标准,县(市、旗)级正职办公室每人使用面积20平方米,而县(市、旗)级副职每人使用面积12平方米,其直属机关科级每人使用面积为9平方米,而科级以下每人使用面积6平方米。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处处时时为人民谋利益,关心人民的疾苦,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意见,有事同群众商量,努力改善人民生活。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一直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如何继续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是摆在每名领导干部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明确着眼点,夯实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基础 要强化理论武装。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新形势下促进、保证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武器。要不断深化学习、提高素养,加深对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把握衡量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标准,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和群众的实际需求。要严格制度约束。要严格形势分析制度,定期检查党组织决议的制定、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背群众意愿的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查找突出问题,力争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要严格检查讲评制度,结合民主生活会,总结讲评对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的情况,并以此作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内容。要严格群众评议制度,畅通群众表达意见的渠道,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以真心换取群众的真话。
二、选好结合点,找准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同党组织建设相结合。要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组织上保证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能自觉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要做到“五个不争”,即在行使职权上,不争谁大谁小;在处理工作上,不争谁说了算;在原则问题上,不争个人的面子;在使用干部上,不争一己的好恶亲疏;在生活待遇上,不争谁先谁后。其次,要同中心工作相结合。只有围绕中心,才能抓住大局,才能实现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目的。既要抓物质建设,又要抓精神建设,以联系群众的成果促进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以中心工作的有效开展,保证密切联系群众向更深、更广处延伸。第三,要同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相结合。群众看待领导干部、看待一级党组织,往往是从身边具体的事情开始的。因此,要坚持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解决什么问题,致力于优化内部环境。要切实做到“抓大事、做实事、办好事、不出事”,力争做到群众有呼声,党组织有回声;群众要求办,党组织有行动。
三、抓住关键点,树立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良好形象 领导干部要把权力使在为群众服务上。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领导干部要把心思用在解决群众疾苦上。要时刻做到心系基层办好事,履行职责带好头,群众面前做榜样,献身事业当好官。凡是群众生活上的难题,都要千方百计地解决,做到以关心群众促稳定,以解决问题促发展
党的教育方针:
党的十八大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进一步明确强调了教育在国家战略中优先发展的地位。
二、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坚持改革创新。
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四、坚持协调发展。
要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五、坚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六、坚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袁贵仁指出,报告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提出,要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对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方式 的转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教育承担的任务十分艰巨,机遇与挑战并存。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神圣而光荣的使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战线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当作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迅速在全国教育系统掀起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第四篇:中央国家机关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中央国家机关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来源:未知 作者:
国管房地[2004]153号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项目确立
第三章 项目设计
第四章 投资计划
第五章 项目实施与监管
第六章 项目资金管理
第七章 竣工验收和后评价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央国家机关建设项目管理,提高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实现项目管理科学化,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基本建设管理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央国家机关建设项目(以下称“机关建设项目”)是指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使用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行政事业费以及部门自有资金进行的服务于机关的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办公用房新建、扩建、翻建、维修改造项目,办公区以外服务于机关的建设项目等。
第三条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称“国管局”)是机关建设项目主管部门,负责项目的审批、投资计划安排和监督管理。
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以下称“项目使用单位”),负责提出建设项目申请和具体使用要求,参与或组织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竣工验收等。
通过招标、委托等方式选择的建设管理单位(以下称“项目管理单位”),承担依据委托协议或合同规定的工程建设管理事项。
第四条 机关建设项目应贯彻勤俭节约、经济适用的要求。严格履行建设程序,实行项目全过程控制;采用先进技术,节能降耗;有效控制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廉政建设,杜绝违法违纪行为。
第五条 机关建设项目的建设程序主要包括:项目确立,工程初步设计,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开工证,组织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等。项目使用单位和项目管理单位要严格按照上述规定环节和先后顺序,逐项履行报批手续。上一环节未完成时不能进入下一环节。未履行程序擅自开工的不予安排投资。项目使用单位不得越权审批建设项目。严禁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
第六条 机关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主要设备材料采购等,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进行招标投标。相关工作由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负责承办,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机关建设项目的评审、合同管理、审计等咨询服务业务,也应面向市场,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
第七条 积极推进“代建制”管理模式,实行建设单位和使用单位相分离的体制,逐步实行委托项目管理公司、项目总承包等专业化方式,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八条 建立健全机关建设项目责任制,通过签定建设项目管理责任书和廉政责任书,明确投资、建设、监管、使用等各方的相应责任。
第二章 项目确立
第九条 机关建设项目符合以下条件的,可提出建设项目申请。
(一)中央国家机关长远发展规划;
(二)机关实际需求及事业发展,确有必要;
(三)《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和《中央国家机关办公用房维修标准》的有关规定;
(四)北京市城市规划和市政要求;
(五)无法从现有存量办公用房中调整解决;
(六)其它条件。
第十条 申请机关建设项目须提出申请报告,并提交项目建议书,必要时还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依据,建设地点,拟建规模、内容和标准,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项目进度安排等。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包括:(1)项目概况;(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论证;(4)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等规划设计方案;(5)项目外部安全、保密环境;(6)环保措施;(7)消防;(8)节能、节水;(9)总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10)投资效益分析;(11)项目建设周期及工程进度安排;(12)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重要设备、材料等采购活动的具体招标范围(全部招标或部分招标)、招标组织形式(委托招标或自行招标)、招标方式(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13)结论;
(14)附件。
第十一条 办公用房新建、扩建项目,总投资在7000万元以下的,由国管局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核,征求发展改革委意见后,报国务院审批;总投资在7000万元以上的,由国管局组织专家对项目建议书进行审核同意后报发展改革委,由发展改革委核报国务院审批。
培训中心建设项目,除特殊情况外,原则上不再批准新建。
第十二条 办公用房维修、改造、翻建项目,以及办公区以外服务于机关的建设项目,由国管局按程序严格审批,必要时商发展改革委报国务院审批。
现有培训中心确需维修、改造的,要从严审批。
第十三条 国管局在收到项目使用单位项目申请后,应充分研究和论证,必要时应组织或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项目评审,及时予以批复或审核后上报。
第十四条 机关建设项目实行储备制度。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报批、确定立项后的项目,进入项目储备库,作为编制投资计划的主要依据。
第三章 项目设计
第十五条 机关建设项目确立后,项目使用单位或项目建设单位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开展项目设计。项目设计主要包括规划设计方案、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第十六条 规划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建筑物外部造型、内部布局,工艺技术路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
第十七条 初步设计主要包括:(1)设计说明书、总平面图和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公用设施、管线图纸;(2)材料、设备需求清单;(3)工程概算文件,以及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建设项目与市政、公用、供电、电信、消防、环保等部门的协议文件或配合方案等有关材料;(4)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重要设备、材料等采购活动的具体招标范围(全部招标或部分招标)、招标组织形式(委托招标或自行招标)、招标方式(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
第十八条 规划设计方案应充分论证,必要时国管局可要求有关单位进行多种方案的比较分析,或组织有关专家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审核。
国管局组织具有专业资质的中介单位对初步设计进行评审,及时批复,明确初步设计的修改内容和概算的调整意见。
第十九条 初步设计概算与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投资估算的出入不得大于5%,否则将对项目进行重新决策。
初步设计阶段批准的概算即为工程投资的最高限额,未经批准,不得随意突破。确因不可抗拒因素造成投资突破概算时,须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二十条 初步设计批准后,项目管理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组织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必须落实初步设计的修改意见。项目管理单位须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对施工图进行优化。
第四章 投资计划
第二十一条 投资计划根据投资总量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区别轻重缓急,按项目进度合理安排。凡安排投资计划的建设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规划设计方案已经审定;
(二)初步设计已经批准,概算投资已确定,并已列入项目储备库;
(三)除中央财政预算内投资外,其它投资已经基本落实。
第二十二条 机关建设项目投资计划(预算)的编制周期为上1月份至12月份:
(一)1月份至5月份为各部门研究需求和申报时间;
(二)5月份至9月份为国管局汇总、与各部门交换意见和编制计划的时间;
(三)9月份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
(四)10~12月份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沟通下达投资计划。
第二十三条 机关建设项目投资预算在本4月份下达。计划执行中,项目投资需求和支出情况如发生变化,各部门应及时通报国管局。国管局依据情况审核同意后,调整投资计划,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
第五章 项目实施与监管
第二十四条 建设项目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具备开工条件,项目使用单位应及时向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提出开工报告,开工报告批准后即可进行项目施工。
项目开工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已完成项目审批手续;
(二)已落实投资计划(预算);
(三)已完成全部施工图设计与复审;
(四)已完成施工和监理招标投标工作;
(五)已完成现场 “三通一平”。
第二十五条 项目管理采取集中统一管理下的项目代理建设模式,主要通过招标选择专业化项目管理单位,或委托有项目管理能力和条件的项目使用单位代理组织实施。
国管局与项目管理单位和项目使用单位签订建设项目管理责任书和廉政责任书,明确决策程序和项目执行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明确防腐倡廉的要求和措施,并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管理责任书和廉政责任书的条款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监督。
建立健全机关建设项目监督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逐步实现对工程项目的立项审批、招标投标、施工组织、监理、合同管理和资金支付、审计和后评价等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控制。
第二十六条 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过程中,应有纪检监察部门参与监督。项目使用单位、项目管理单位必须在招标前和中标后,与各投标人、中标人签订廉政责任书。国管局负责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严格执行建设监理制,充分发挥监理单位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工程协调作用,实现质量、投资、进度和安全的控制目标。
第二十八条 机关建设项目必须实行合同管理制。其设计、施工、采购和工程监理要依法订立合同。应以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合同条件为范本,逐步形成适合机关建设项目特点的合同文本,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规范和统一合同管理。各类合同要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履约担保和违约处罚条款。
第二十九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若因规模发生变化、使用功能调整、装修和设备标准提高等因素,将导致投资突破初步设计概算的,必须报国管局重新进行方案和概算审批。
第三十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国管局应加强对项目管理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指导,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规章制度,细化操作程序;采用技术手段定期分析预算控制状态;严格资金支付手续,督促工程及时结算。
第三十一条 项目管理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归档从项目筹划到工程竣工验收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档案。在项目竣工验收后,按规定移交城市建设档案管理部门和项目使用部门档案室,并向国管局报送一套电子版档案。
第六章 项目资金管理
第三十二条 项目管理单位或项目使用单位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投资计划、支出预算、工程进度申请和拨付资金。项目预算资金要专款专用,按规定标准开支。项目实施过程中,未经批准,不得改变资金的使用性质。
第三十三条 项目预算纳入国管局部门预算的,按国管局《基本建设资金直接支付试行办法》(局办字[2001]40号)执行;项目预算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的,资金拨付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管理办法执行。第三十四条 项目管理单位或项目使用单位应严格执行工程价款结算制度,按照工程价款结算有关程序支付资金。工程价款结算要符合财政支出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必须按工程结算价款总额的5%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待工程竣工验收一年后再清算。
第三十五条 项目管理单位或项目使用单位应结合本部门特点,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建立预算资金审核制度;做好财务决算的编制、审核、报批工作;加强对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组织、审核工作,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第三十六条 重大建设项目,国管局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对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和决算审核。
第七章 竣工验收和后评价
第三十七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管理单位和项目使用单位须按有关规定及时组织竣工验收。重要项目由国管局组织验收。
第三十八条 竣工验收须提供下列文件:(1)竣工验收报告;(2)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及概算、施工图、竣工图;(3)设备技术说明书;(4)竣工决算、竣工决算审计报告;(5)设备设施试运行报告;(6)工程质量合格文件;(7)其它有关审批、修改、调整、检验文件和各种技术资料。
第三十九条 验收合格后,项目使用部门须在3个月内完成竣工决算,并根据批复的竣工财务决算或财务决算,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
第四十条 建设工作完成后,项目管理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以及主要材料和设备供应单位,要写出总结报告,分析建设过程中各方的成绩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第四十一条 重点建设项目工程竣工交付使用一段时间后,国管局要对项目的立项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及运营全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评价。机关建设项目后评价办法另行制定。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管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4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办公用房标准印刷版
鄂财行资发[2011]12号
关于印发《湖北省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装修和维修标准(试行)》的通知
省直各预算单位:
为规范和加强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及其附属设施装修和维修的标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我厅制定了《湖北省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装修和维修标准(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向我厅反映。
附件:《湖北省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装修和维修标准(试行)》
二O一一年十一月一日
主题词:办公用房 维修 标准 通知
湖北省财政厅办公室 2011年11月2日印发 附件:
湖北省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
装修和维修标准(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及其附属设施(以下简称办公用房)装修和维修的标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计投资[1999]2250号)等,结合省直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省直行政单位(包括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和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三条 各单位利用财政性资金、上级部门或非财政部门拨付资金等对办公用房进行装修、维修等所发生的支出(不含拆旧费)适用本标准。支出范围包括项目前期费(如勘查设计费等)、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以及在项目建设期内发生的不能列入上述费用的其他支出(如招投标费、监理费等)。
第四条 各单位办公用房装修和维修,应当遵循勤俭节约、保证安全、节能环保、经济适用的原则,注重维护和完善使用功能,不得变相进行改建、扩建。第五条 本标准所称办公用房包括:办公室用房、公共服务用房、设备用房和附属用房等。
(一)办公室用房,包括一般工作人员办公室和领导人员办公室。
(二)公共服务用房,包括会议室、接待室、档案室、文印室、资料室、收发室、计算机房、储藏室、卫生间、茶水间、公勤人员用房、警卫用房等。
(三)设备用房,包括变配电室、水泵房、水箱间、锅炉房、电梯机房、制冷机房、通信机房等。
(四)附属用房,包括食堂、汽车库等。第六条 本标准所述指标,为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装修和维修预算的最高控制(限额)标准,不是必须达到的标准,其中分项指标和综合指标均不得超标。各项目单位应根据工程实际,编制详细的工程预算。
第二章 办公用房装修标准
第七条 办公用房整体装修以建筑面积为基数,实行总价控制,平均装修标准不应超过800元/平方米;局部装修以实际装修项目为准,以各部分使用面积为基数,单项造价不应超过以下标准:
(一)公用部分:包括门厅和公共走道
装修内容:包括地面、墙面、门窗、天花板、水电管线、灯具等。
装修标准:门厅装修费用不超过900元/平方米,公共走道不超过500元/平方米。
(二)会议室
装修内容:包括地面、墙面、门窗、窗帘、天花板、电路管线、灯具、网络线等。
装修标准:装修费用不超过800元/平方米。
(三)办公室
装修内容:包括地面、墙面、门窗、窗帘、天花板、电路管线、灯具、网络线等。
装修标准:装修费用不超过500元/平方米;
(四)卫生间
装修内容:包括地面、墙面、门窗、窗帘、天花板、水电管线、灯具、卫生洁具等。
装修标准:装修费用不超过900元/平方米。
(五)茶水间
装修内容:包括地面、墙面、门窗、窗帘、天花板、水电管线、灯具等。
装修标准:装修费用不超过500元/平方米。
(六)计算机房、通信机房
装修内容:包括地面、墙面、门窗、窗帘、天花板、电路管线、灯具等。
装修标准:装修费用不超过600元/平方米。
(七)文档、资料室等公共服务用房
装修内容:包括地面、墙面、门窗、窗帘、天花板、电路管线、灯具等。
装修标准:装修费用不超过500元/平方米。
(八)设备用房、附属用房 装修内容:包括地面、墙面、门窗、窗帘、天花板、电路管线、灯具等。
装修标准:装修费用不超过500元/平方米。对于其他尚未明确费用标准的装修项目,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申报装修预算。
第八条 非新建办公用房主体结构装修间隔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5年,因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办公用房损害的可以适当提前。租用的办公用房,租赁期超过10年的可按本标准进行装修;租赁期超过5年但低于10年(包括10年)的,装修标准控制在本标准的70%以下;租赁期5年及以下的,可以简单装修,装修标准控制在本标准的50%以下。
第三章 办公用房维修标准
第九条 办公用房维修按损坏程度和维修工作量大小分为大修、中修和小修。其中,大修是指对办公用房进行全面修复;中修是指对办公用房进行局部修复;小修指及时修复办公用房微损或小故障,确保其正常使用和运作的日常养护。
办公用房经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确认为危房的,不得作维修处理。
第十条 使用期在15年以上(含15年)办公用房,满足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大修;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中修。但因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办公用房损害的可以适当提前。
(一)房屋结构严重损坏,存在安全隐患。
(二)房屋屋面、外墙、门、窗等围护系统严重损坏,影响正常使用。
(三)建筑装饰装修系统严重损坏,影响装修效果与安全。
(四)空调与通风系统、电梯系统、排水系统、电气系统等严重损坏,需进行更新改造的。
(五)其他确需维修的因素。
第十一条 办公用房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发生质量问题,由施工单位履行保修义务的,不在申报范围;楼房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若应由物业管理企业负责维修且费用已列入物业管理服务费的,不在申报范围。
第十二条 办公用房维修费用控制标准如下:
(一)对于全面修复的大修,以建筑面积为基数,实行总价控制,平均维修费用标准不应超过800元/平方米。
(二)对于局部修复的中修,以实际维修项目为准,以各部分维修面积为基数,单项造价不应超过以下标准:
1.屋面维修
维修内容:包括重做屋面防水层、保温层和隔热层等。维修标准:按实际维修面积,维修费用不超过140元/平方米;
2.外墙维修
维修内容:包括整栋楼重做防水层或外墙装饰层等。维修标准:按实际维修面积,维修费用不超过80元/平方米;
3.内墙维修 维修内容:包括重做内墙装饰层等。
维修标准:按实际维修面积,维修费用不超过30元/平方米;
4.地面维修
维修内容:包括更换面层等。
维修标准:按实际维修面积,维修费用不超过170元/平方米;
5.天花板维修
维修内容:包括重做天花板装饰层等。
维修标准:按实际维修面积,维修费用不超过130元/平方米;
6.门、窗维修
维修内容:包括门、窗更换等。
维修标准:按实际维修面积,门、窗维修费用分别不超过500元/平方米、300元/平方米。
7.办公用房排水系统、电气系统维修
维修内容:包括整栋楼水电管线及设备的更换等。维修标准:按房屋建筑面积,维修费用不超过120元/平方米。
(三)对于微损或小故障修复的日常小修,单位按实际情况申报维修预算。
第四章 管理流程
第十三条 单位应在部门预算中编制本单位下一办公用房装修和维修预算,须向省财政厅提交以下材料: ①办公用房装修或维修的书面申请,须列明办公用房使用状况、拟装修或维修的资金测算和资金来源等,其中资金测算要依据本标准逐项列明,资金来源要依据“一下”预算控制数,并附上相关文件依据;
②拟装修或维修的办公用房的价值证明及权属证明; ③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④对于办公用房预算数额较大(10万元以上)的装修或维修项目,应附上项目申报文本中的项目可行性报告(盖章);
⑤对于达到基本建设立项标准的办公用房装修和维修项目,应提供发改委等部门出具的审批意见;
⑥对于纳入省级部门预算维修类财政投资项目评审范围的办公用房装修和维修项目,应提供省财政厅投资评审处出具的项目评审意见;
⑦其他需说明的事项。
第十四条 省财政厅依据本标准对单位报送的办公用房装修和维修预算进行审核,对于审核通过的项目,方可纳入部门预算。
第十五条 各单位办公用房装修和维修支出,必须严格控制在部门预算《新增资产配置预算表》中预算批复数范围内。对于因不可预见因素,确需在预算执行中追加办公用房装修或维修预算的,单位应报主管部门审核后,由主管部门报省财政厅核批。
第十六条 对于应予以资本化的办公用房装修和维修支出,单位应及时转增办公用房账面价值,并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变动办公用房卡片信息。
第五章 监督与检查
第十七条 本标准是各单位编制办公用房装修和维修预算、财政审核配置预算以及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单位办公用房装修和维修预算支出绩效将纳入资产管理绩效考核范围,作为省财政厅核定单位以后资产配置预算的重要依据。
第十八条 各单位办公用房装修和维修,要严格执行本标准,按规定办理报批手续。省财政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对本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于违反规定装修或维修办公用房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标准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标准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的装修和维修标准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省直其他事业单位利用财政性资金、上级部门或非财政部门拨付资金等进行办公用房装修或维修的,可参照该标准执行。
第二十一条 省财政厅将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市场价格变化等因素,适时更新和调整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