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化人民币券别结构的思考
摘 要:本文通过对陕西省2012年至2015年现金运行进行梳理,剖析了影响人民币券别结构的因素,围绕由市场供需决定流通中券别结构,更好发挥人民银行调控券别结构的作用,提出了优化人民币券别结构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发行基金;券别结构;人民币流通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6(6)-0093-04
在实现现金供应总量满足的前提下,优化流通中现金券别结构对促进支付流通、维护人民币信誉、提升人民币形象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陕西为例,通过对2012至2015年现金运行进行梳理、分析,进而提出优化流通中人民币券别结构的建议。
一、总体情况
受非现金支付普及不够以及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2012至2015年陕西省发行基金投放、回笼逐渐出现下滑态势。发行基金投放拐点出现在2013年,其后两年虽然持续下滑但降幅趋缓,三年来发行基金投放总量年均下降2.11%。这期间,回笼总量年均下降1.34%,其中,完整券回笼年均下降4.22%,残损券回笼年均增长3.58%。虽然回笼总量也在下降,但由于年均投放总量下降幅度大于回笼总量,致使净回笼逐年增加,净回笼年均增长28.43%。经济新常态不仅影响了现金总量,也对券别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从2012至2015年陕西发行基金投放看,大面额(100元、50元)投放占比分别为96.07%、95.89%、96.43%,中面额(20元、10元、5元)投放占比分别为3.50%、3.64%、3.15%,小面额(1元及辅币)投放占比分别为0.43%、0.47%、0.42%,三年加权平均,大、中、小券别占比分别为96.13%、3.43%、0.44%。
(一)大面额券别占比稳中有升,结构发生变化。陕西省发行基金投放依然延续以往的券别结构,大面额投放量年均占比96,13%,继续呈现绝对主导的特征。2015年与2012年相比,尽管大面额投放量下降5.14%,但占比却不降反升,由2012年的95.30%上升为2015年的96.43%,三年间上升了1.13个百分点。大面额占比居高不下,一定程度上说明市场对大额支付功能的需求较为稳定。大面额券别构成中,又以100元券为主,其年均投放占大面额投放总量的90.69%,但100元券占大面额的比重逐年下降,其占比由2012年95.55%下降为2015年的90.68%。反之,50元券占大面额的比重逐年上升,从金额看,50元券占大面额的比重由2012年的4.45%上升为2015年的9.32%;从投放张数来看,50元券与100元券之比由2012年的1:10.74上升为1:4.87。这表明50元券由于兼有大额支付与日常找零的功能,所以在市场总体需求下滑时,其功能优势有所凸显。
(二)中面额券别占比下降,支付功能弱化。传统上,中面额券别兼具支付与日常找零的功能,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单位货币购买力下降,中面额券别支付功能弱化,致使所占份额减小。数据显示,中面额人民币投放平均占全部投放量的比重为3.43%,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12年的4.24%降为2015年的3.15%。三年来中面额人民币投放年均下降11.37%,其中,20元券、10元券、5元券分别年均下降4.91%、12.38%、19.45%。与此同时,中面额残损券回笼年均下降1.38%,其中,20元券、10元券、5元券分别下降0.89%、1.06%、3.24%。
(三)小面额券别占比稳定,硬币回笼正在路上。近三年来,陕西持续加大对小面额的投放力度,使小面额券别占比围绕在0.44%小幅波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城市交通助力硬1元增长。在占小面额投放量66%的1元券投放中,纸1元投放年均下降5.46%,硬1元投放年均增长68.31%,致使硬1元与纸1元投放之比由2012年的1:102上升为2015年1:18。其主要是由于,陕西省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绿色出行”,加快了西安地铁的快速发展,因此市场对硬币尤其是硬1元的需求逐步攀升。其次,单一投放促进硬5角投放增长。为实现2016年硬5角的单一投放,2015年,陕西省内各地逐步加大了5角硬币的市场占有量。硬5角与纸5角投放之比由2012年的1:424.81上升为2015年的1:62.85。统计数据和市场调查均显示,券别大小与回笼多少呈密切正相关,其中硬币表现尤为凸显。在流通中硬币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硬币循环不畅的问题日益突出。相反,纸1元进一步强化了市场中小面额人民币流通的主力角色。
二、原因分析
影响陕西现金券别结构变化的原因较多,既有经济发展、收入水平的因素,也有商业银行及其他市场主体的行为驱动,以及人们持现偏好等,所有这些都直接间接的影响了流通中人民币的券别结构。
(一)大面额券别占比上升的因素分析。一是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增长特别是收入增长是影响现金发行以及大面额券别投放的最主要因素。“十二五”时期,陕西gdp年均增长11.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5%,农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2%,城乡人均收入增长不仅跑赢了cpi,更跑赢了gdp。经济增长持续在高位运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高速增长,必然对现钞货币特别是大面额券别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二是消费能力提升。近年来,消费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陕西经济的贡献度越来越大。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必然加大对现金的需求,而单位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则直接导致对大面额券别的需求增加。如法定节假日特别是春节前,货币投放量大幅增加,而节假日期间及收假之后,货币回笼量又大幅增加,就是大量现金尤其是大面额券别消费后的集中体现。而50元券占比上升,是因为50元券兼有大额支付与日常找零的功能,所以在货币购买力下降、中面额券别的找零功能弱化时,部分替代了中面额券别的找零功能,所以市场需求旺盛,占比有所增加。三是支付创新滞后。尽管近年来非现金支付发展较快,但在除西安之外的地市,网络支付、手机支付等现代支付手段远未普及,加之不断爆出的电子支付欺诈案件,增加了人们使用电子支付的恐慌心理,特别是在县域,支付手段还非常落后,使得个体、私营企业不得不大量使用现金特别是大面额现金。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收入持续增加的情况下,现代支付手段创新的相对滞后,无疑加剧了肩负主要支付功能的大面额券别的使用量。目前,各商业银行对atm机加钞基本以100元为主、50元为辅进行券别结构安排,50元以下的中小面额现金基本不具备自助设备存取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面额券别占比居高不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是人们用币偏好。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现金结算方式费用低及避税、规避监管等方面的原因,在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服装市场存在大量的用大面额现金支付交易的现象。同时,人们普遍具有明显的“喜新厌旧”、“喜大厌小”的习惯偏好,喜欢持有和使用大面额新钞,不喜欢小面额旧钞,这在春节前后表现得尤为明显,致使春节前大面额原封新券集中投放,节后又会在短期内密集回笼。此外,一些偏远地区,大面额券别还常被作为主要的贮藏手段使用。
(二)中面额券别占比下降的因素分析。一是购买能力下降。一般来讲,中面额券别兼具支付和找零的功能,在人民币券别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但近年来由于物价上涨、单位货币购买力下降,中面额券别的支付功能明显弱化,这是导致其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尽管近年来陕西物价水平始终控制在2%左右的温和增长,但关乎人们日常生活消费的食品类价格却大幅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受食品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以往人们到超市采购用中面额券别就能够满足支付,但现在购买一定的食品、蔬菜就必须支付更多的现金,在加剧流通中现金券别结构趋大现象的同时,减少了对中面额券别的使用。
二是银行服务缺位。在现行现金流通体制下,是由人民银行通过金融机构将现金投放至社会公众,流通后再经金融机构回笼至人民银行,因此,商业银行处在现金投放与回笼的一线和枢纽环节。但人民银行不断加大的中面额券别投放,往往由于一些商业银行从节约成本的自身利益出发,冷落了对中面额票币的领用与交存,导致中面额券别难以进入流通领域,投放出去的货币常常在短期内回笼。有些商业银行柜员在现金兑换方面,更希望使用流转快、占库少的大面额现金进行收付,规避个人及单位考核影响,而对收付耗时、费力且易发生差错的中面额券别,则较少甚至不愿提供相应服务。商业银行现金自助设备“投大舍小”,加钞基本以100元为主、50元为辅进行券别结构安排,使得中面额现金基本不具备自助设备存取功能,这种功能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制约了小面额券别的投放,加剧了市场中券别结构的失衡。更有甚者,一些商业银行为减少现金库存积压,通过银行间同业存取款账户,使中小面额票币徘徊在市场外、循环在银行间。
三是市场供需错位。从人民银行来讲,由于信息不对称,特别是不能得到商业银行对中面额券别需求的及时准确反馈,很难制定科学合理的中面额券别投放计划,进而满足市场对中面额券别的投放需要。从商业银行来讲,无论是机构布点还是实际投放,一般都能满足行政单位、重要优质客户对中面额券别的需要,但这些行政单位、重要优质客户往往并不需要很多中面额券别,而对急需中面额券别的县域及农贸市场、个体经营户却往往得不到满足。
(三)小面额硬币循环不畅的因素分析。一是社会环境限制。小面额货币硬币化已成为国际流行趋势和货币流通的普遍规律,但硬币的大规模使用需要配套的社会服务设施、完备的商业银行整点机具等社会流通环境。国内外经验表明,小面额货币硬币化程度与经济发达水平和环境友好程度高度正相关,在不具备相应社会流通环境,加之有替代作用的等值纸币流通的影响,硬币化受阻有其必然性。
二是携带确实不便。对商业银行来讲,硬币搬运麻烦、缴领成本高,投放和回笼没有积极性;对使用者来讲,硬币不便携带、难以保管,在没有收藏爱好和特别需要时,人们一般排斥和使用硬币。
三是传统习惯使然。“喜纸不喜硬”既是人们的传统观念,也是人们的习惯偏好,且这种观念、偏好根深蒂固。在养成使用硬币的习惯之前,硬币或作收藏用,或“束之高阁”,结果导致硬币“有投无回”。
四、对策建议
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验表明,在货币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流通中现金的券别结构一般呈现大面额和小面额所占比例较小、中面额货币所占比例较大的“橄榄型”特征。距离这一特征,陕西完善券别结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阶段,应该让市场供需决定流通中券别结构,更好的发挥人民银行调控券别结构的作用,尽快形成以大面额货币为主体、中面额货币为辅助、小面额货币为补充的立体票面结构。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精心组织,探索建立科学的投回模式。首先,人民银行应及时、准确把握地方经济运行状况,顺应经济新常态,将各券别功能与各地区经济发展特征相联系,针对陕北发展高效、特色化能源化工产业,陕南发展绿色经济与大规模移民搬迁,以及关中建立国家创新示范区、“丝路经济带”新起点的规划,合理确定不同地区的阶段性现金投放、回笼计划,准确制定销毁计划。其次,进一步拓宽人民币流通监测的范围,不仅考虑商业银行、大型企事业单位,还应包括现金需求满足度差的居民个人及小微企业,掌握其对现金需求的周期规律与结构分布,通过人民币券别结构的科学配置与管理,满足市场主体对不同券别的需要。第三,组织商业银行搭建小面额票币调剂平台,畅通投回渠道,引导小面额供需双方进行有效对接,在减少中间环节的基础上盘活中小面额资金,减少现金沉淀。
(二)完善机制,夯实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要通过完善机制、强化监督与考核,督促商业银行切实履行“首兑责任制”,主动承担其应尽的社会责任,畅通银行零钞兑换和残损币上缴渠道,增强商业银行服务社会的职能。首先,商业要加大残币币兑换、回收力度,不断提高市场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加大对小面额人民币的投放力度,解决市场小面额短缺的问题。其次,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信息反馈与定点监测机制,准确掌握市场对各券别人民币的合理需求,及时向人民银行反馈。第三,拓宽渠道,尽快增设小面额自助设备,增加中小面额人民币投放渠道,提高现金收付的质量与效率。
(三)多管齐下,大力推广非现金支付。“互联网+”带动战略的实施,拓展了西部信息服务新业务,推动了信息消费持续增长,也为推广非现金支付带来了重大契机。因此,我省应借助此契机加大结算手段的创新,带动非现金支付方式的推广与宣传,提升银行卡、银行票据,特别是新兴的网上银行、手机支付等手段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信息较落后的偏远地区,改变其对现金的较大偏好,减少市场中现金尤其是大面额现金的使用量,在降低钞票印制、流通、回流、销毁成本的同时,提高货币化程度,显著改变当前大面额券别占绝对主导的现金券别结构。在推进辅币硬币化的基础上,将现金供应的侧重点放在中小面额上,注重提升中间面额现钞承上启下的作用,逐渐形成较为科学的“橄榄型”现金券别供应结构,减少乃至消除旺季大量现金投放带来的大面额新钞“一次性消费”。
参考文献
[1]陈宝山.现钞学[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唐双宁,陈宝山等.人民币现金总量与结果需求预测[j].中国钱币,2000,(1):3-9。
[3]闫向阳,王志勇,经济新常态下做好货币发行工作的思考[j].河北金融,2015,(3):35-38。
[4]陶寒晗.优化流通中人民币券别结构的建议[j].上海金融,2013,(4):101-103。
[5]左运光.人民币券别的合理化配置与结构管理研究[j].南方金融,2013,(4):79-81。
第二篇:人民币流通中券别结构失衡的应对
人民币流通中券别结构失衡的应对
近年来,人民币券别结构失衡现象日益突出,社会各界对此反映强烈。已经对经济社会运行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今年以来,一些农村地区零钞供应比较紧张的消息时常见著报端。以芜湖扬子农村商业银行为例,100元券别、50元券别基本上能达到供需平衡;20元券别、10元券别、5元券别、1元券别等小面额人民币明显供不应求,而且需求缺口很大;5角券别、1角券别基本上是残缺污损人民币调入的较多,供应基本上能满足需求。
造成当地流通中人民币券别结构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流通中人民币总量在不断的增长,现金投放、回笼呈稳步增长趋势,人民币滞留于市场的时间也呈增长趋势。与此同时,金融机构现金收支总量不断扩大,残损人民币销毁增长量和现金净投放不断提高,致使市场流通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小面额券别需求得不到满足、人民币券别结构失衡的情况。另外,经济规模快速扩张,而传统的持币观念影响仍然较深;各家金融机构成本化管理的影响;居民“喜纸厌硬”,硬币流通基础设施差;商家的定价机制等因素也是造成人民币券别结构失衡的原因。
要解决流通中人民币券别结构失衡的问题,笔者认为,在现有法律制度框架内,市场和金融机构现金需求总量是一种刚性需求,货币发行部门只能保证和满足这种需求。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强化宣传教育,积极推广非现金结算方式,减少使用现金的范围和数量。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社会宣传,在广大民众中普及个人银行结算账户、银行卡知识等各种非现金结算业务,改变百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货两清”的思维定式,引导他们积极使用更为安全、更为快捷的交易付款方式,提高非现金结算业务的社会认知度,并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激发民众尽快更多使用非现金结算方式,从而减少用现量。就银行而言,要抓住推广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有利时机,让广大农民工在尝试使用银行卡的过程中改变观念。要通过一些农户因为在家贮藏现金造成惨痛损失的案例,宣传信用卡及转账结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宣传信用卡对提升生活品质、保障资金安全等方面的意义,改变群众支付习惯。
建立各券别票币流通监测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货币投放、回笼计划。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人民币券别投放调查监测制度,合理确定监测对象,完善监测指标,根据人民币供应的时段性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科学测算市场各面额票币流通需求量。比如,在繁华商业区、人口分布密集的居民区、农村地区,建立人民币流通状况监测点,及时获得相关数据,对人民币券别结构进行动态的跟踪监测和评估;人民币发行部门可以根据监测数据,有效判断市场需求状况,主动调整不同券别的发行、投放力度。
引入市场机制,调动商业银行积极性。人民币流通问题部分来源于市场行为,有必要通过市场手段,减少社会现金使用量,减轻人民币管理的压力。货币发行部门可根据市场中不同券别需求情况灵活调整,区别对待,如当出现小面额票币需要加大投放的情况时,人民银行可以对小面额残损币回笼给予奖励或补偿。通过奖励措施,促进商业银行增加小面额现金的投放和小面额残损币的回笼,使小面额票币能够投得下去,回得上来,不断向市场注入新鲜的“清水”,同时,“过滤”流通中的人民币,提高整洁度,满足市场小面额人民币需求。
鼓励和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获取现金出入库席位。目前,很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尚未取得在人民银行现金出入库的资格,现金出入库主要依靠其他商业银行的业务库。由于其他银行同样也受到现金库存的考核和限制,导致调运现金时间很不确定,对这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优质文明服务造成极大的不便。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市场流通中特别是农村市场发挥着现金投放回笼的主力军作用,因此,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获准现金出入库席位的需要显得尤为迫切。建立人民币流通监测体系的背景造成流通中人民币券别结构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流通中人民币投放、回笼呈稳步增长趋势,人民币滞留于市场的周期也延长.根据某市2003年至2007年发行基金投放情况来看,该市每年现金投放以平均15%的速度增加,明显大于该市经济发展增长速度,总量上能满足市场需求.然而根据2003年至2007年投放的券别看,均存在市场小面额票币趋紧,人民币券别结构失衡.二是经济规模快速扩张,而人们受传统的持币观念和各家金融机构成本化管理的影响,造成取大舍小票面结构失衡.三是电子货币在县级商品流通市场运用效果不佳,在广大农村商品交易中更是为零.四是人民银行对辖内现金投放回笼分析预测还局限于总量上,而对结构上分析预测则显得力不从心.三、县域人民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当前县域人民币流通的基本面呈良性发展态势,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反映到发行库布局层面,主要是:
1.人民币流通环境区域失衡。有发行库县(市)人民币流通环境总体较好,无发行库县(市)相对较差,主要集中在在票面结构、券别调剂方面无发行库县(市)相对较弱。问卷调查显示,无发行库县(市)感觉零钞紧张的比例比有发行库县(市)高出15至20个百分点。
2.现金投放券别结构不尽合理。56%的受访者认为市票面结构不合理,75%的受访者表示在日常交易过程中存在过无法找零现象,认为比较紧缺的票面主要集中在10元券和1元券,占比超过85%。
3.人民币整洁度依然没有根本改观。超过85%的受访者认为其所接触的人民币整洁度一般或较差,无发行库地区则更为严重。其中,2元及以下票面纸币几乎100%为残损币。
4.现金供应风险增加。由于异地调拨现金,增加了运送环节,延长了在途时间,一次押运少则2个小时,多则3个小时,甚至4个小时以上,一旦发生集体性、突发性大额支现事件,没有发行库作依托,金融机构显然难以应对。如某县一营业网点就曾发生因突发性现金集中支付,紧急向当地农行调运大量现金化解现金供应危机的情况。
第三篇: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的素质影响党的形象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目前,我国党员数量已经达到8260万,其中农村党员2483万,农村党员数量庞大,但是普遍存在着“老、旧、弱”等现象,所以,加强党组织建设,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不断的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目前农村党员队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党员人数分布不合理。现在党员是多了,但又不是各行各业各领域普遍都多,在基层一线,尤其是农村而是相对很少,以大庄镇为例,目前共有人口6.8万人,其中共有党员1644名,仅占人口的2.4%。党员队伍还有一个结构的问题,现阶段党员不但人数规模过大,而且结构还不合理,是个倒金字塔型的,越到高层,党员数量越多;越到基层一线,党员越少。尤其是在一些“非公企业”、“农民合作社”等“两新组织”,党员力量却十分薄弱。但是在党政部门和机关,党员又遍地都是,极个别部门甚至达到百分之百。百分之百的党员,已经没有“先锋队”和“大部队”之分了,没有党员和群众之分了,失去了党员作为先锋模范的意义,而在农村一线,由于党员占比例较少,难以带动群众,引起规模效应。
二是党员人员结构老化。在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年轻党员、能人党员严重缺乏,党组织建设相对弱化,部分党员年龄结构偏大,党组织功能发挥较弱,以大庄镇为例,目前共有党员1644名,其中35岁及以下的党员298名,仅占党员总数的18.13%,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383名,占党员总数的23.30%,其中还包括常年在外工作的大学生党员,党员结构老化明显,学历水平偏低,而农村老党员普遍存在接受新事物过程慢,创新能力不足等缺点,严重影响着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削弱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而农村中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能力的青年人,大多外出务工,基层党组织无法吸收这部分优秀人才,这就使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时感觉到后继无人,从而无法形成良性循环。
三是党员的教育管理相对滞后,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由于在新的形势下,农村党员较为分散,导致党员的教育管理较为松散,一是教育流于形式的较多,脱离党员的思想实际,缺乏战斗力和说服力,很多仅仅注重空洞的理论教育,不符合农村实际。二是对年老党员、流动党员、外出务工党员以及大学生党员管理力度不够,管理办法基本没有。以致有些党员长期脱离组织,不过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不履行党员义务,成了名符其实的“下岗”党员。三是缺乏科学合理的进退机制,一是有的农村支部书记怕“培养了苗子、失去了路子”搞关门主义,一些优秀的中青年积极分子想入党被拒之门外。二是对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重选择、轻培养、重吸收、轻教育,有的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但在思想上没有真正入党。三是“出口”关没有“疏通”,大部分基层党组织重吸收,轻处理。部分党组织负责人好人主义思想比较严重,对一些明显违法违纪的党员不及时处理,损害了党的形象,降低了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如何优化农村党员结构,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积极吸纳优秀青年,为基层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拓展党员发展渠道、改善党员队伍年龄结构的有效手段就是将优秀青年纳入到组织视野,进行重点联系、引导和培养,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发展,吸收优秀人才,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教育。以生产第一线骨干为对象,把视线瞄准在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好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运输专业户、个体经营者以及各类企业中的生产骨干和乡土人才身上,严格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十六字方针,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既不盲目追求数量也不忽视新党员质量。在各行各业中为党吸收人才,补充血液。
二是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提升基层党员的文化素质。各基层党组织在制定培训计划时,要结合农村实际,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丰富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以电教学习和专家讲座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实用技术教育相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对年终培训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基层党组织的奖惩挂钩,通过科学的培训,使他们既“挣票子”(挣钱致富),又“富脑子”(思想进步),尽快在政治上成熟起来。
三是建立科学的进退机制,给变质的党员、不合格党员、不发挥作用党员形成一种压力。毛泽东曾说过:“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也要吐故纳新,才能朝气蓬勃。不清除废料,不吸收新鲜血液,党就没有朝气。2013年1月28日,中央政治局在研究部署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专题
会议上强调,要强化党员管理,建立规模适度的党员队伍,并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这是具有远见的战略举措。完善党员退出机制,要有一套科学的设计,特别要注重以人为本、以党员为本,不把这些人推向党的对立面,而是积极敞开大门欢迎他们再次入党。在此过程中,一些地方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山东寿光市综合运用党性分析、民主评议、党员登记等手段,建立起以“
半年一分析、一年一评议、两年一登记”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体系;湖南隆回县在建立不合格农村党员“出口”机制过程中,科学区分情形,建立起一套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可操作性强的处置不合格农村党员的科学评价体系等,完善党员退出机制具有双重目的,既是教育和警示退党党员,更是教育和警示在党党员。
第四篇:关于优化领导班子内在结构的思考
关于优化领导班子内在结构的思考
领导班子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个班子成员都是班子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构成班子整体的系统要素。领导班子整体效能并不是领导成员个体能量的机械相加,是班子这个有机体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相互补充、协调运转发挥出来的整体效能,发挥出来的能量是任何一个单独要素的简单组合所不能替代的。因此,班子效能发挥如何,关键在于构成班子整体的各要素之间科学合理、优化组合、合理搭配、协调运转。优化领导班子内在结构,对于提升领导班子整体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领导班子结构配备存在的误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党委按照“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领导班子结构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有力推进了各项事业深入发展。但领导班子结构配备上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思想上存在重外在结构轻内在素质的片面认识。许多地方都很重视班子成员结构问题,但在操作上往往只重视班子成员的民族、性别、年龄等外在结构,对班子成员内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工作阅历、气质类型等方面研究不够,分析不够,重视不够,忽视了领导班子内部不同职位角色所需要的领导者性格、个性、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相宜性、匹配性,因而造成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志趣不投、情操相悖、风格迥异等方面的摩擦,抓不住班子结构配备的实质问题,导致了班子内部不团结、不协调。
(二)选人用人上存在重结构轻素质能力的极端做法。一些地方就班子结构而抓好班子结构,片面强调班子结构,在换届时对班子结构提出强制指标,作出硬性规定,结构配置过于刚性,诸如班子成员必须要有一名女干部或者一名30岁以下年轻干部等规定,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层次领导班子对干部能力素质的需要,过于强调领导班子在性别、年龄、党派等构成上的要求,与遵循班子建设改善结构、增强功能的内在规律存在距离,把一批优秀人才排除在人选之外。同时,为了满足班子结构配备要求,不得不降格以求,把素质一般但符合结构要求的人选拔上来,让德才不佳的人选进入领导班子,降低了班子整体素质,打击了一批优秀人才的积极性。
(三)优化领导班子内在结构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干部来源过于单一。按现行的选拔机制,党政领导干部人选绝大多数只能产生于党政干部系统自身,用人视野比较狭窄,没有真正打破人才界限和身份限制,不利于领导班子结构的优化。干部能上能下的渠道不畅,领导干部不能正常退出,致使部分职位被挤占,可供调控的职位较少,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受到极大限制。实践中存在重选拔任用轻培养管理的问题,各地在在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选拔任用上都很重视,但平时的干部培养管理做得不够,有针对性地培养急需人才方面没有切实有效的办法,导致选拔任用时没有适合人选,不得不降格以求的现象。部分班子年龄老化、知识结构
单
一、气质类型搭配不合理、运转不协调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优化领导班子内在结构的基本内容
优化班子结构,核心在于优化班子内在结构。领导班子的内在结构包括年龄结构、阅历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气质结构等等。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就是要对不同素质的领导成员进行合理配置。重点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梯次的年龄结构。领导班子的梯次年龄结构,是指由老、中、青干部合理组合,形成不同区段的年龄结构。一般讲,年轻人精力旺盛、思想敏锐、接受新事物快,最少保守思想,但缺乏经验,考虑、处理问题欠稳妥;中年人知识、经验日臻丰富,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是人的一生中创造力最旺盛的黄金时期,它是领导班子的中坚力量,但负担较重;老年人经验丰富、深谋远虑,处事稳重,善于观察形势,把握方向,但体力减弱,容易主观、武断。如果领导班子由同一年龄区段的干部组成,呈现为平面的年龄结构,那就可能出现同步老化、精力不济等现象,或者经验太少,处事困难。而三者的有机结合,既发挥各年龄段干部的最佳效能,又使班子的整体效能与其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实现领导班子梯形年龄结构,有利于进行新老干部的合作交替,新干部在领导实践中成长,改善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又可以保证领导活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良好的智能结构。所谓的智能,主要是指在工作中运用知识的能力。智能主要包括自学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创造能力等等。领导班子较好的智能结构,是指具有不同类型智能的领导成员间的构成状况和协调组合。领导班子成员应有与工作职务相适应的较高智能。知识是重要的,但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在组建领导班子时,既要充分考虑领导成员间智能水平的合理搭配、更要充分考虑领导成员间智能类型的合理搭配。由同一智能类型的领导成员构成的班子,它的整体智能仍然是单一的,不是好的智能结构。只有不同智能类型的领导成员合理地组合起来,才能构成智能结构较强的领导班子,才能发挥最优的智能效能。在一个领导班子里,既要有富于远见卓识,善于分析综合,有决断魄力的主要领导者,又要有沉着冷静、足智多谋的智囊人物;既要有善于做宣传鼓动能力政治家,又要有善于做组织管理工作的;又要有充沛活动能力的实干家等等。这样把不同智能类型的领导成员按比例有机地配合起来,就可能组成一个多功能和高效能的领导集体。
(三)互补的专业结构。领导班子的专业知识结构,是指将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的领导成员,进行合理组合,达到互相补充,使整个领导班子成为具有综合业务能力的群体。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化,要求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领导班子,实行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专业知识的领导成员的合理搭配。具有不同的业务知识、技能和专业经验 的领导成员按其所担负的职责,形成一个合理的专业构成。在一个地方的领导班子内部,既要有懂经济的领导成员,又要有懂政治的领导成员,既要有善于谋发展的领导成员,又要有善于保稳定的领导成员,既要有善于综合协调的领导成员,还要有精通相关业务的领导成员。在调整配备领导班子中,应搭配各类不同专业特长的干部,特别是要注重培养选拔复合型干部,在专业知识结构上形成配套。
(四)完善的气质结构。气质是人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俗语所说的性格、脾气秉性。由于先天遗传和后天实践的影响,人们的气质各不相同。一般分为坚强型和软弱型;理智型和情绪型;外向型和内向型;顺从型和独立型四种。个体间的气质不同,使每个人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领导班子协调的气质结构,是反映具有不同类型气质的领导班子成员的协调组合。完善的气质结构,有助于优化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而气质不协调,往往导致一班人不团结,使群体力量内耗,整体战斗力削弱。领导班子成员具有不同气质类型,又能协调一致,合作共事,互相补充,取长补短,这样的领导班子才是多功能和高效能的。
(五)丰富的阅历结构。阅历是指一个人对社会、对事件、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事的经历及理解方式。阅历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为经验,对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处事风格、处事能力等有重要影响。重视优化领导班子的阅历结构,是实践第一观点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提高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现实需要。一般来说,经过多岗位历练特别是基层
磨练,眼界和思路会更开阔,观察和分析问题会更全面,推进工作和解决矛盾的经验也会更丰富。提高领导班子执政能力,既需要知识又需要经验,从基层的实际情况看更缺的是经验。一个结构合理的领导班子,既要有在过上级机关工作、熟悉政策法规、领导经验丰富、理论功能深厚的成员,也要有来自基层一线、熟悉群众工作、掌握基层实情、具有实干精神、善于处理复杂问题的成员,还要有从事过不同行业工作,熟悉不同行业业务工作的成员,最大程度地实现阅历互补。重视优化领导班子经验结构,既可弥补班子成员实践历练不够的缺陷,又可形成机关干部到基层去积累实际经验的导向,对干部队伍建设都大有益处。
三、优化领导班子内在结构的对策措施
优化领导班子内在结构,是发挥领导班子整体效能的关键因素,是领导班子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等各个环节完入手,善体制机制,采取综合措施,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一)加强领导人才的开发培养。育人是用人的前提。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是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的必要条件。要建立与学校教育有机衔接的才人培养机制,加强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大力实施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充分利用党校、行政学校等教育培训基地,办好各类主体班次,着力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建立健全干部自主选学、培训考核、教学评价等
制度,建立干部晋升资格考试制度,把干部的学习效果与干部的选拔任用结合起来,调动干部自觉学习和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树立领导干部终身学习的理念。大力开发培养后备领导人才,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加强干部实践锻炼,健全上级党政机关从基层遴选干部制度,完善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制度,制定引导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的政策,加大领导干部岗位轮换、挂职锻炼力度,有计划地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到上级机关任职,安排上级机关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到基层任职,安排年轻干部到矛盾突出的地方工作,加大各行业、各系统干部的交流任职力度,让干部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二)切实拓宽领导干部来源渠道。在干部的来源上,要坚持多方位、多领域选人。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打破人才壁垒,积极探索从企事业单位中选拔领导干部渠道,注意从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中,选拔符合条件的优秀管理人员担任党政领导职务。构建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人才库,采取推荐、交流、挂职、试用、公开选拔等方式将不同类型的领导干部进行互通互动,实现领导干部资源共享,使每个领导职位都具有较宽的选择面。扩大竞争性选拔干部范围,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力度,把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吸纳到领导干部队伍中来,为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广聚人才。领导班子调整,要优先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本地、本部门没有合适人选的,可以通过交流解决,对特别优秀、有发
展潜力的,要大胆破格提拔重用。
(三)完善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规范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完善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表决等制度,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不断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要树立干部从基层来、到基层去的导向,加快完善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培养选拔链。大力选拔更多熟悉基层情况、善于做群众工作、经过多岗位锻炼、实践经验丰富的干部。完善领导干部任期制、辞职制、降职制、交流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逐步完善领导干部的常态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畅通出口,形成干部的有序上下和合理进出,实现领导班子结构的不断优化。
(四)科学合理地设定班子结构。要增强班子结构指标的科学性,班子结构的设置要更加注重内容结构,尽量减少或取消外在结构,在年龄结构、民族结构、党派结构、性别结构等外面结构方面取消刚性指标,注重研究领导班子目标结构、智能结构、职能结构、性格气质结构、经历阅历结构、潜能结构等内在要素,准确把握每个结构类型的内涵及要求,尽可能考虑各个要素平衡。配备领导班子时,必须考虑领导成员个体特征与班子结构的有机结合,按需选优,择优组合,实现个体素质与群体结构的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五)强化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选准用好干部,使领导班子形成优化的结构,为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但是,要使领导班子在单位改革建设和发展中始终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还必须在深化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上下工夫。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政治素质、党性修养、民主作风、勤政廉政等诸多内容。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强化理论武装,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增强干部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的能力。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划,维护班子团结,增强班子整体效能。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树立开拓创新的意识,增强敢闯敢试的勇气、昂扬向上的锐气、追求卓越的志气。
第五篇:区角游戏材料结构优化的几点思考
区角游戏材料结构优化的几点思考
区角游戏是幼儿自主选择、主动参与的小组化操作活动,相对于集体教育活动的高结构化,区角游戏是低结构的教育组织形式,无论是在活动的方式还是师生交流,有着更高的自由度和开放度。幼儿在自由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更教师的教育目标主要是通过材料和幼儿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因此材料作为游戏环境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其结构的科学性势必影响幼儿的操作。区角游戏中的材料不同于集体活动中的操作材料,教师的直接教育指导作用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附加在材料上的教育作用,游戏材料的结构和其蕴含的意义应该更加丰富,才能满足幼儿在自主操作中的需要。材料投放是否有效成为评价区角游戏质量的重要指标,可以说优化区角游戏首先要优化游戏材料。那我们就在“原”材料中加点什么让孩子的操作互动变得更有效呢?
一、多一点层次
在同一个区角活动的内容,所面对的孩子却是不同的:不同的经验基础、不同的操作能力、不同的接受能力、不同的表达方式„„多样的差异融入在其中。如果整齐划一的材料投放到区角中,必定无法适应每位孩子的需要。蒙台梭利曾经指出:通过孩子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的学习。大师非常尊重孩子自身的综合素质,崇尚孩子的自然发展和自我学习。我想材料与孩子之间也应存在着默契和适宜度。同一活动内容的不同层次的材料,可以适应幼儿不同的能力水平,设计不同挑战难度的材料,找准不同层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应该成为我们组织区角游戏的重要工作之一。
不妨根据以上观点尝试设计一组游戏:在小班数学领域的区角活动“按规律排排队”的活动中,几个不同的孩子在摆弄不同的材料,第一组材料是“接火车车厢”,就是继续前面按照已有的规律车厢,幼儿从贴有不同规律的车厢中选择相同的规律接在后面。第二组材料是“拧瓶盖”,在一排瓶子中,前面几个瓶盖已经被教师有规律地拧好了,在后面的一组瓶子中,也已经拧好了规律中的一个瓶盖,比如把红色瓶盖拧好,请孩子找规律把规律中的其他颜色的瓶盖拧上去。第三组材料是“串珠子风铃”,给幼儿准备2-3种不同颜色的珠子和线,让孩子们自主性有规律地串珠子。试着分析一下这三组材料的投放意图吧,第一组的材料难度最低,让孩子在前面的已有的规律提示下寻找完整的规律,适合感知阶段的幼儿,初步建构他们对有规律的、重复排队的相关经验;第二组材料相对于第一组材料挑战度增大,为幼儿提供了不完整的规律情景,请幼儿利用自己的经验解决规律不完整的问题,以此检验孩子对重复、规律的理解程度。第三组材料更具有开放性和自由度,孩子们依照自己的意愿和思考设计简单的规律,实现幼儿经验的自我扩展和提升。
在预设活动材料的过程中,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孩子,有的需要感知建构经验、有的需要再现新经验、有的需要延展已有经验,满足幼儿对于的不同需要,体验到参与活动的成功。
二、多一点暗示
“不教的教育”可以说是在区角活动组织的经典语言,也是蒙台梭利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不教”不等于放任,而是教育的“隐身”;“不教”不等于撤离,而是教育的“跟随”,这种“如影随形”的教育旨在把活动的空间呈让给孩子,教育功能被赋予在和幼儿产生互动的材料上。材料代替教师履行着指导作用,可是材料本身并不会说话,但每套材料都有其游戏的方法和规则,为了让孩子能较规范地操作,操作材料本身除却操作之外,自然还要增加一项暗示功能,以更好地辅助幼儿达到自我学习的目的。自我学习包括自我理解、自我纠错、自我完善等等。要把这些自我学习的内涵附着在材料上,帮助孩子完成自我学习的过程。在蒙氏材料的设计理念有一个错误控制的概念,比如:在一组拼图的背面做上相同颜色的标记,目的是可以让引导孩子在众多的拼图中自行找到同一组的拼图组件;在两种或多种有内在联系的图片后面做同样的记号,可以帮助孩子在活动后自己验证操作的结果;在游戏情景中增添一米线、小脚印,帮助幼儿理解区角游戏参与的基本规则等,这些小标记、小符号的添置,提升了材料和幼儿的对话功能,即使教师不在身边,幼儿也会根据情景暗示进行自我的学习和操作。当然对错误的控制只是自我学习中的自我纠错的一部分,还要包括支持幼儿认知与理解,帮助幼儿建构新经验的结构材料,像操作示意图,比如折纸步骤图、操作方法的分解图。像拓展幼儿经验的背景材料,比如各种有规律的生活物品或者装饰图案帮助幼儿获得更多有关规律的经验;图加文式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丰富对文字的感知;像完善幼儿的人格素养的材料,比如,幼儿坚持完成任务后的小贴纸礼物,活动架上的小标记提醒孩子活动过后要物归原处,规范使用材料的提示符号标记等,不单是让孩子学会某种操作,还应让孩子明白操作以外的综合素养是更重要的。
材料的暗示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是替代了教师履行了教师的提示、指导、督促作用,这样的材料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摆弄工具,而是一个丰富的材料结构,在一个具有多重教育功能和意义的材料情景中,幼儿自我、主动学习的环境被教师创设得更加完善和有效,“隐身”的教育在材料和幼儿的对话中逐步显现出来。
三、多一点开放
在和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材料的要求是在教育功能以外,更重要的是有趣、多变、操作的开放性强,为什么孩子对积木百玩不厌,为什么对水、沙情有独钟,而对电动玩具只是一时的兴趣到后来被丢弃在一边,细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别就是多变与不变。多变隐含着更多的未知,低结构的材料可以提供给孩子更多创造想象的空间,更能激发孩子的操作欲望,有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活跃度和活动的成功感和自信心,这么多的好处是一个高级玩具无法比拟的。材料的价值和其自身的物质价值没有可比性。身边的、廉价的材料成为幼儿操作舞台上的主角,给了孩子更多的想象空间,一个酸奶瓶可能是娃娃家中的水杯,可能是小消防员的灭火器,还可能是小记者的话筒。一组酸奶瓶可以成为孩子排序的材料,也可以变成幼儿理解数的分合的道具,还可以探索垒高的秘密。一物多用、多种变幻的操作方式,迎合孩子对于操作的兴趣。
同种结构的材料可以达成不同意义的教育目标,既丰富了孩子的操作内容,也解放了教师材料准备的繁琐和劳累。这种操作方式的开放性对于师幼双方都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幼儿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活动环境,是整齐、优美、简单的如美术馆一样的环境?还是丰富、多样的有些零乱的像工作室一样的环境?如果我是孩子我会选择后者,因为前者的美不能使我的手指活跃起来,无法激发我活动的动力,“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操作、探索是孩子不断认识世界的基本活动,工作室环境可以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随手拿取、自由选择,这样宽松的环境提供给幼儿自主操作的心理环境,丰富、多样的材料库给幼儿提供了自主选择的资源,同时也支持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机会,一个牙膏盒、一只棒冰杆、一块小手帕„„当孩子需要时,可以随手拿来,替代、再造,到孩子手变成有用的东西。和孩子一起收集身边的物品吧,把它们放在大箱子里,宽容地让孩子在里面翻来翻去,搜寻他们心仪、需要的材料,欣赏地看着他们的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的景象首先要在材料选择的开放性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
四、多一点链接
在主题背景下的教学形式是丰富多采的,集体活动、生活活动、家园活动、区角活动„„多种形式的整合帮助幼儿建构多维度的相关经验。区角活动作为其中的一份子,不再是孤立的,而是成为了和其他组织形式相关联的链接之一,已然是孩子经验链中的一环了。区角活动更多的是和集体教学活动互相配合了,如今的集体教学活动有了更多的拓展空间,不是以一个“句号”结束整个活动,而是以“省略号”为孩子创造更多的触角延伸至更广更深的领域,因此在区角活动中材料的结构中又加进去更多主题的意味,成为集体教学后续的经验拓展,前后承接,互相渗透,孩子们在一个和生活紧密联系的情景下获得的发展是更有序、更完整的。
材料结构的优化应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幼儿的活动特点和需要,无论是层次性、暗示性还是开放性都应“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下指导开展优化活动。优化的结果是让孩子更流畅地活动、更自由的操作、更投入地工作、更有效地学习、更有意义地塑造自己的能力和人格。其中还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需要我们敏锐观察——发现幼儿自我学习的障碍,深入分析——感悟幼儿问题产生的症结,适时调整——实现孩子有效操作的目标。材料的定义应从单一的操作道具拓展成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材料立体环境,材料结构是多重的、多元的、多样的,这是我们优化的目标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