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成因及其对策(共5则)

时间:2019-05-13 18:44: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成因及其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成因及其对策》。

第一篇:浅谈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成因及其对策

浅谈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成因及其对策

论文关键词:企业 诚信制度 成因 对策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企业诚信严重缺失。其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尽快建立和健全企业诚信制度和体系对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消除产生企业失信的因素。

一、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成因

目前,企业诚信问题之所以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是因为我国企业的失信问题严重,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要解决企业失信问题,必须找出产生企业失信的土壤。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如下:

(一)企业诚信缺失是实行市场经济初期的必然现象

我国建国后实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体制不仅压抑了企业的活力,而且使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信用观念淡化。“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经济资源由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机构在各单位之间进行配置,信用只是资源配置的一种微不足道的辅助性手段。”[1]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逐渐代替了计划经济体制,但由于我们还处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期,旧的企业关系模式被打破,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体制尚未建立起来,因而赖账、欺诈、毁约等失信行为大量存在。

(二)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估体系

若使每个企业都守信,就必须建立对企业的约束机制。而约束机制的内容之一就是要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和企业信用评估系统。只有每个企业都有信用档案,才能使企业的信用状况有案可查。在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的同时,还必须建立专门机构对企业的信用程度进行评估,评出企业守信的等级。目前尽管我国已有数百家征信公司和信用评级公司,但它们的规模都比较小,信息也不完整,而且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完善的企业信用档案系统,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富有效率的企业资信评估体系。因而“哪个企业守信用,那个企业曾经失信”的信息很难获得。企业或消费者因对交易的对方的信用状况缺乏了解而上当受骗的事例层出不穷。因怕再次受骗,许多企业只好采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落后的交易方式。而许多失信者的失信行为由于没有档案加以记录,无案可查,因而它还有条件和可能再次失信。

(三)信用法制建设落后

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让守信者有所得,失信者有所失。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建全信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以法的形式规定什么是失信行为,失信的法律责任如何,做到有法可依,以法律的严肃性规范信用行为。也只有具备了健全的信用管理法规体系,企业才能建立诚信意识,从而减少并杜绝失信行为。然而,我国信用立法严重滞后,只是在《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规中规定了诚信的法律原则,尚未制定与信用制度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因此无法对企业的各种失信行为加以具体认定从而给予稳、准、狠的打击。因而,失信者有恃无恐,频频从事不诚信行为。这也是失信愈演愈烈已成为一种严重公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失信成本低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是守信还是失信,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失信的代价与守信的益处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也就是失信的成本和守信的收益问题。失信成本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失信行为被发现和被追究的可能性;二是对失信行为惩罚的力度。在我国,由于缺乏信用管理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因而对失信行为缺乏具体的认定和惩罚规定,只能按有关法规的“诚实信用”原则酌情处理,因而,失信行为被发现和追究的可能性很小,惩罚的力度也小。如《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对“侵犯商业秘密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2]如果违法者因违法所获收入是二十万元以上,那么这个处罚意义不大。纵观世界其他国家的相应立法,相当多的国家的法规对上述违法行为的处罚结果都会使违法者倾家荡产。而我国对上述失信行为处罚过轻,没有震慑作用。

(五)政府行为不规范的影响

社会信用的内容包括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这三种信用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每一种信用状况的好坏既影响其它两种信用,又受其它两种信用的制约。因此企业信用状况如何,除了企业信用制度的自身建设外,也受政府行为及政府信用的影响。目前,我国企业信用状况不好,与政府信用方面的问题有直接关系。政府信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出多门,政策多变”。这种行政方式给企业以不确定因素。当企业不能确定现行政策的有效性会持续到何时的时候,就会导致企业行为的短期化。二是政府行为本身失信,没有做好诚信的榜样。目前社会上流行一句话:“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级骗上级,层层加水,水到渠成。横批是: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这句话就是形容一些地方政府的失信行为。政府屡有失信行为,不仅不能为企业树立诚信的榜样,而且还会壮失信企业的胆,使其毫无顾忌地大搞失信行为。

(六)地方保护主义

地方保护主义不仅是阻碍自由竞争的重要因素,还是不讲信用企业的保护伞和失信行为的温床。改革开放后出现了大量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欠账不还等失信行为,其原因之一就是地方保护主义。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为了局部的经济利益,不仅在本地区不打假,甚至还支持本地企业造假售假。他们对本地企业的赖账、毁约行为千方百计地给予包庇,当本地企业因资不抵债而进入破产程序时,与企业合谋隐匿破产财产。这些地方政府官员的行为无异于为失信企业开了绿灯,致使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失信者取代守信者的逆淘汰现象。

(七)腐败导致企业失信

腐败与企业失信有密切的联系。腐败不仅侵蚀了干部队伍,也造成了企业失信。众所周知的厦门远华走私案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走私分子赖昌星腐蚀和控制了许多政府部门和官员。厦门市前副市长蓝甫和厦门海关前关长杨前线等人为走私集团走私大开绿灯,致使国家关税税款流失300多亿元人民币。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违规减免的海关税收和其他税收约有数千亿元人民币。

(八)社会心态

企业失信行为愈演愈烈的原因之一是失信行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三角债”债务链之所以越结越长,企业心态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是关键因素。如果一个企业欠债不还没有受到惩罚,就会有更多的企业效仿。目前,“你赖我也赖,不赖白不赖”的心态在许多企业中存在。一些企业被骗后,为了达到心理平衡,也去骗别人。另外,在失信企业不但不因失信而名誉扫地,反而因失信而获得财富的时候,也会为守信的企业起到逆向的示范作用,诱使守信企业也变成失信企业。造假贩假地区化,全村造假,全县造假,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的结果。从这个角度讲,不坚决打击失信行为,企业失信行为将愈演愈烈,“多米诺骨牌效应”就会导致国家经济秩序混乱,国民经济就要崩溃。

(九)舆论监督不力

对失信企业不仅要依法追究其经济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更要使其丧失社会声誉,让其名誉扫地。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采取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估机构等措施外,还需要大众传媒进行舆论监督。然而,我国的媒体对失信企业的舆论监督却很差,失信企业被媒体曝光的很少。我国的许多企业不怕政府批评,也不怕罚款,但怕曝光。而我们却恰恰没有很好地抓住失信者的心理,没有很好地利用传媒这个有利武器。失信企业多而被曝光者少,也是目前失信企业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

二、解决企业诚信缺失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信用制度的宣传教育,使企业树立诚信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能否恪守信用,是企业成败的关键。而企业能否恪守信用,取决于企业有无诚信的理念,即依法经营,以德经商的观念。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许多企业对诚信的重要性还缺乏认识,因此,要提高企业诚信观念和意识,就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强化企业的诚实信用理念。使企业牢固树立“诚则兴,不诚则衰”的观念。在宣传教育中,既要宣传诚信对企业的必要性和有关诚信的法规,更要宣传“同仁堂药店”和“全聚德烤鸭店”等因诚信经营而长盛不衰以及因失信而破产的“南京冠生园”等正反典型事例,从而使企业在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加深认识。

(二)建立和健全规范企业信用行为的法规体系

规范信用行为的法规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规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保证企业诚信经营的最有力的武器。我国目前没有专门规范企业信用的法律法规,致使许多信用活动无法可依。当务之急是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和健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其内容应主要包括:企业信用状况的信息征集的规定;企业信用信息发布和获取的规定;信用评估和信用服务机构权利义务的规定;失信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规定等。

(三)建立和完善全国性的统一的企业和企业家信用档案,把失信者的行为记录在案

朱基同志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使有不良行为者付出代价,名誉扫地,直至绳之以法。”[3]为此,国家工商局应建立企业和企业家信用互连网数据库,把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社会征信机构以及信用评估机构所掌握的相关信息记录在案,供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和消费者查询。

(四)强化失信惩戒机制,加大失信者的失信成本

一是在企业信用立法中规定失信行为的法律责任时加大惩罚力度;二是在各行业协会的行业规则中,依法制定行业的具体诚信规则,进行自律,对违反行规者给予具体的制裁。应强调的是,企业失信被惩罚的不应仅仅是企业,也应该包括失信企业的法人代表、董事、监事、经理等主要负责人。对严重失信企业应吊销营业执照;对其法人代表、董事、监事、经理等主要责任人进行处罚并规定其在一定年限内不得在本企业和其他企业担任法人代表、董事、监事、经理等职务。只有加大惩罚力度,让失信企业和主要责任者付出惨重代价,才能杀一儆百,才能有效地防止企业失信势头的蔓延。

(五)规范政府行为,转变政府的行政方式

一是政府的行为要讲诚信,为企业树立诚信榜样。解决一些政府官员说大话,欺上瞒下的恶劣作风。二是克服“政出多门、政策多变”的问题,减少执法的随意性,增加政策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六)打击地方保护主义,铲除企业失信的土壤

地方保护主义是企业失信行为的温床。企业制假、售假、赖账、逃债、逃税多与地方保护主义有关。因此,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必须严肃党纪和政纪,对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地区和包庇企业赖账、逃债的官员严加惩处,打掉失信企业的保护伞。

(七)惩治腐败

纵观已出现的地区性的制假售假、偷逃税款的大案要案,无不与腐败有关,因此,反腐败与打击企业失信密不可分。反腐败既是执政党建设的需要,也是建立健全市场经济诚信制度的需要。腐败分子减少了,失信行为也就减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诚信大厦也就容易建立起来了。

(八)加强对企业信用行为的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企业诚信制度,褒扬诚信经营的企业,抨击、揭露失信者,舆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南京冠生园”走上破产之路,根源在于无信,但催化剂却是舆论。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曝光的有重大失信行为的企业大多垮台,就足以证明传媒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传媒在企业诚信方面的舆论监督作用,让失信者大曝其光,使其无处藏身。参考文献: [1] 吴敬琏·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J]·知识经济,2002,(1):1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3·

[3] 朱基·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02-03-05

第二篇:论会计诚信缺失的表现_成因及对策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2010年第22期

论会计诚信缺失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刘章金志进

(诸城市财政局,山东诸域262200)

摘要:通过分析会计诚信缺失的表现、形成原因,提出健全会计法律制度、培育会计诚信环境、创新会计管理模式、加

强对企业负责人的诚信教育等六个方面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诚信;诚信缺失;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2027201 1会计诚信缺失的表现

(1)无视法律法规存在,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调查中发

现,不少企业对国家财经法规置之不理,财务制度形同虚

设,会计核算不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重大问题的会计核

算完全由单位领导操纵,有的还存在无证上岗,会计、出纳

混岗等现象。

(2)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核算不规范。主要表现为

截留隐瞒收入,乱挤乱摊成本、费用,使用虚假发票,编造和

提供虚假财务报表,私设小金库等,严重造成会计核算不真

实、不完整,会计信息失真普遍严重。

(3)利用会计法规不完善,偷漏国家税收现象严重。主

要表现为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更正和关

联交易价格等规定,对不同耐期会计财务信息进行处理,偷

漏税款,人为操纵利润,制造虚假业绩。

(4)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较低,人为操纵会计信息。主要

表现为有些会计人员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中存在较强主观随意性,不

严格按制度处理经济业务。

(5)会计监管机关表现软弱,难以实现有效管理。对会

计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大,有的甚至免于处罚,使得违反会

计法规成本低廉且能给违法者带来超额利益。

2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1)会计政策法规不完善。会计政策法规为单位提供

比较宽广的选择余地,需要会计人员在会计实务操作中根

据自身职业判断能力、经验来处理,带有较大随意性,单位

总是在规定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其他目的会计政

策法规,这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

(2)会计人员缺乏独立地位。会计是单位的员工,靠工

资维持生计,他们的工作行为受单位领导的绝对控制,有时

作假提供虚假信息也是出于无奈。

(3)额外利益助推会计造假。会计造假之所以屡禁不

止,愈演愈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有人在为造假埋单,造

假背后有着诱人的经济利益。单位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取得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和社会的信任,从而获得荣誉、政 策倾斜、契金、减免税等经济利益,少数人还会因此得到额外的 收入和升职提薪等等优厚待遇;会计师事务所违背职业道德,出具虚假报告,也能从中拉拢客户以获得更多收益。

(4)会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以诸城市为例,持证会计人 员有一万余名,其中学历在中专及以下的占69%,没有会计技 术职称的占56%,具备高、中级会计师职称的会计人员只占 15%,人才匮乏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作用的发挥。

(5)监督部门监管不力。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 完善,监督体系还不健全,国家赋予执法机关的权力相对较 弱,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制裁手段,造成内部监督流于形式,外部监督软弱乏力,处罚较轻,造假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造假 付出的代价远远小于非法所得,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3治理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

(1)健全和完善会计法律和制度。会计管理制度要做 到具体规范,操作性强,尽力缩小会计可选择的范围,实行 规范化管理,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提前做出分析和预测,使会计管理制度具有较好超前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对现行 法律法规中一些责任和处罚不明确条款加以修改,增补现 实中出现而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条款;强化监督部 门的职能,赋予相当的权力,真正实现执法必严、违法必充; 严肃财经纪律,加大对造假者处罚的力度,使得造假者付出 的代价远远大于其所得收益,有效地制止造假者肆意违反 财经法规行为。

(2)培育良好的会计诚信环境。①单位内部要建立科

学合理高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形成分工科学,职责明确,既 能相互协作又能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②建立和完 善诚信规范体系,为会计人员建立“信用档案”,使会计人员 凭自己的敬业精神和职业能力来获得社会的尊重和信赖。③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大力宣传会计人员的先进事 迹,充分发挥会计诚信示范作用,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 德,对失信会计人员,在一定范围内曝光。

(3)创新会计管理模式。创新会计管理模式,要从源头 抓起,也就是说要解除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绝对控制权。笔 者认为,政府应当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大规模组建会 计公司、财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扩大其现有规模,逐步取消企业内部会计,改变会计和企业的隶属关系,增强 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加强会计协会建设,发挥会计协会的 桥梁和纽带作用,协助财政部门加强对会计人员管理、约束 和教育。

(4)加强对企业负责人诚信的管理。会计活动属于企 业的管理活动,会计人员又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工资津 贴来自企业,这种关系泱定了会计人员必须接受和服从企 业领导的管理。从会计信息传递的角度看,信息的对外提

供是一种企业行为,会计人员是代表企业向委托人报告业 绩。

(5)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提高会计人员诚信 意识的唯一途径就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培训。首先,要从 源头抓起,注重专业学校管理,抓好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自 身的综合素质,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要联系实际,结合会计诚信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将专业知识教育 与职业道德教育相融合。

(6)把好会计人员的上岗审核关。充分发挥财政部门 的管理职能,对会计人员实行岗前培训和上岗审核,提高会 计人员的诚信水平和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校生.浅谈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07,(11).

第三篇:试论当前我国企业的诚信缺失及其规制

试论当前我国企业的诚信缺失及其规制

[摘要]诚信是企业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但是,前不久发生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进一步暴露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发生在企业内部的,也有发生在企业外部的,而且愈演愈烈,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障碍。为此,必须通过营造社会诚信氛围、完善企业诚信的法律体系建设、加大惩罚和监管力度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途径加强企业诚信缺失的规制。

[关键词]企业;诚信缺失;规制

“诚信”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诚,主要是指真诚不伪,诚实不欺,真实无妄。信,则是信守诺言。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是世间万物和人类社会所必须遵循的一种天道。朱熹曰:“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要做到诚,就必须真实无伪,实有不虚,不自欺欺人。“信”在《论语》中一共出现过三十八次,其主要含义就是指“诚实不欺”。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诚与信之间就像《说文解字》所解释的一样:“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言。”因此,长期以来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总是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经济往来,千百年来,它已成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正常交往的重要道德规范。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其中的“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克服诚信危机、构建诚信机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现实保障。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诚信这一重要保障。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之时,社会上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诚信缺失现象犹如毒瘤正在日益严重地侵蚀着我们国家和社会的肌体。

前不久发生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进一步暴露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发生在企业内部的,也有发生在企业外部的,而且愈演愈烈,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企业诚信缺失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笔者就企业诚信缺失的表现、危害和原因作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诚信缺失的规制。

一、当前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表现

据有关专家分析,近年来,我国企业每年因诚信问题造成的损失数以亿计,其危害不仅表现在经济上,还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如下:

(一)企业制假售假、隐瞒产品缺陷,坑害消费者。消费市场存在着“假、冒、伪、劣、坑、蒙”等现象。与居民衣食住行相关的消费品,由于消费数量巨大,假冒伪劣现象也尤为突出,并且涉及领域广泛,其中最为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就是防不胜防的制假售假。制假售假的规模之大,影响面之广,危害之深,已经达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造假在国际上被认为是仅次于走私贩毒的第二大危害。据有关方面测算,我国一年的假冒伪劣产品总值是一千三百亿人民币,而每年因假货侵害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约为四千亿人民币。这意味着,每年将有三个三峡工程付诸东流,八艘航空母舰被吞噬。与一些明显的假冒伪劣商品相比。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如一些知名企业利用产品信息的不对称,故意隐瞒其产品的缺陷。其代表现象就是“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有专家说,通过“三聚氰胺毒奶粉”这一事件,我国消费者对知名品牌和免检产品的盲目崇拜和迷信正在破除,以三鹿集团为首的一些知名

奶制品企业正在为他们的错误付出高昂代价。

(二)企业之间相互拖欠严重。诚实守信岌岌可危。目前在我国的经济活动中,出尔反尔、毁约、违约、欺诈签约、恶意骗约等行为频频出现,企业之间相互拖欠严重,相当一部分的“三角”债务关系已发展成为“多角”债务链关系。一环套一环的债务链,使“拖欠”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商业企业一般要“压”中间商的资金,中间商再“压”厂家的资金,厂家会“压”上游厂家的资金,一个拖欠“链条”就这样形成了,一旦这个“链条”的一个环节中断,所有的厂家都会出问题。由此,企业间相互催债成了“家常便饭”,企业的销售部门实际上也是讨债部门,只要一家企业倒闭了,许多企业都要受影响,形成恶性连锁反应。一些企业视不讲信用为平常事,不少企业还认为不讲信用可直接给企业带来“利润”,一些日子不好过的企业甚至将拖欠、欺诈等不守信用的行为视为摆脱困境的一种方式。

(三)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不按期偿还贷款本金,有意逃债,恶意拖欠,致使银行逾期贷款大幅度增加,出现巨额不良债权,资产质量低下,使得金融机构到了“谈贷色变”的地步。企业失信于银行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横行霸道法、“软拖硬抗”的无赖之徒法、“先转移资产后破产”的金蝉脱壳法、“对企业资产实行贷款时高估、破产时低估”的随意评估法、“吊销执照主体消失”的藏匿法、“多头开户”的游击战法等等,花样翻新、变化无穷。但万变不离“逃”和“赖”,即逃废银行债务。逃废银行债务的结果,破坏了以偿还为条件的银行信用特殊形式,银行信用这个原本环环相扣的链条折断了,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经济运转秩序。同时,积累了较大信用风险使中资银行的竞争力受到削弱,在与外资银行进行正面交锋时处于劣势。

(四)虚假广告、信息失真等现象严重。广告在商品流通中的经济意义在于为消费者群体节省了了解信息的费用,在众多商品中进行正确选择。广告作为传播信息的手段,已成为现代市场机制运作的重要内容。但是我国由于新闻界在传统政治经济体制中享有特殊地位,消费者对报纸、电台、电视、杂志的信任度较高,在消费决策过程中,往往对广告表现出高度信任。很多商家利用消费者信任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倾向,在广告中混入大量虚假信息、夸大产品性能、作用和名不符实的信息,造成误导,使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之后,常常发现所购之物或服务与广告承诺相去甚远。随便翻开一张报纸,十有八九都可以看到夸大其词、进行违法宣传的各类药品广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测显示,目前报纸药品、医疗器械广告违法发布率高达90%以上。

(五)企业财务做假,财务失真现象严重。在企业的财务工作中,有的生产企业做假账、搞两本账,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比较普遍。这样的企业一般有两本账,一本是亏损账,给税务局看的,以便少缴税;另一本是盈利账,给银行看的,为了骗取贷款。两本假账,各有妙用。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企业作假账现象已成为中国企业的致命毒瘤。

二、当前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危害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被市场经济体制所代替,在社会体制转轨时期,一些企业各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不正当竞争、假冒伪劣等不诚信行为,时刻困扰着善良的人们,诚信的呼唤遍及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企业诚信缺失,成为导致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危害主要表现为:

(一)诚信缺失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危害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诚信理念的缺失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尤其是交易成本。在社会诚信度较高的情况下,交易过程中的信息搜索成本、谈判成本以及监督成本都会较低。反之,则较高。企业的信誉本身就是无形资产,也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未来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是信用的竞争。即使已经是知名的品牌,一旦失去信用,也将被市场无情淘汰,即品牌失去诚信,终将行之不远。“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就是最好的明证。因此,一个企业不守诚信规范,损害的是自身竞争力,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二)诚信缺失加剧了社会道德风险。助长了社会分配不公,影响了社会稳定。在社会生活中,不守诚信的行为具有很强的负面诱导作用。特别是当一种失信行为未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获利时,就会起到负面的示范效应,将对社会道德体系形成强大冲击。假冒伪劣行为不仅从多方面危害宏观经济环境,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而且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广大消费者对假冒伪劣深恶痛绝。

(三)诚信缺失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了市场化进程。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的失信行为使市场秩序受到极大干扰。一个国家的市场化程度如何,与这个国家的诚信度直接相关,只有诚信作为一种经济资本最大程度上参与经济运作,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才能建立、健全。诚信的缺失将减缓我国市场化进程,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四)诚信缺失有损我国的国际形象,不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一个国家的整体诚信状况是其国际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投资环境优劣的重要尺度。我国社会存在的种种诚信缺失问题,加大了吸引外资的成本,加大了企业和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成本。

三、当前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

当前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经济利益的驱动,利己主义膨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们获得了独立经济人地位,个人利益得到了充分尊重,利益最大化成为人们遵循的最高原则和追求的最大目标。一些人拜金主义、利己主义膨胀,为追求一己私利不惜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由此产生了利益最大化原则与伦理道德观念的矛盾和冲突,使社会诚信受到冲击。

(二)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由于市场经济活动数量大、变化快,加之信息的公开公正和迅速有效传递尚未实现,使交易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给失信和欺诈提供了可乘之机;因为社会活动性的加大和市场交易的不确定,也使失信者有了从事欺诈而逃避打击处罚的社会环境。同时,政府在市场准入、市场管理、市场监督和信息反馈等诸多方面还缺乏完善的制度,对失信者处罚力度还缺乏有效的措施。此外,某些行政执法人员的管理方法不当、自身素质不高,社会中介组织、社会舆论环境作用不充分等,也是失信存在和蔓延的原因。

(三)法制不健全,对失信者打击不力。在美国,有关诚信方面的法律有10多部,对不同方面、不同环节的信用要求都有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并且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如对造假,在美国可以最高处罚500万美金,加上10年徒刑,而我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对造假的赔偿只有两倍。我国在市场经济立法方面近年来做了大量努力,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还不够完善和具体,特别是对于社会失信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不够,使得失信者敢于违法。

(四)地方保护主义和部分官员不正确的政绩意识。基于“地方保护主义”观念作怪,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对于所属企业恶意欠债逃债行为,千方百计予以包庇,甚至为其出谋划策;对于外地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不是依法加以保护,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横加干预。一些地方干部为了政绩私利,对所管辖范围内的制假售假者听之任之,并为制假售假者通风报信,干预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查处,成了制假售假者的保护伞,以至于一些地方制假售假达到相当的规模,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

(五)整个社会道德水准下滑。诚信是社会道德在企业经营中的体现。如果整个社会道德水准严重下滑,那么企业经营的诚信也就成了问题。不可否认,我国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问题,同整个社会道德水准下滑有关。由于整个社会道德水准下滑,企业经营道德错位,许多企业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其行为已远远突破了应有的道德防线;有的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坑蒙拐骗、尔虞我诈、抢注商标、偷税漏税等,严重地损害了企业的形象和消费者的利益。

四、当前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规制

纵观历史,国无信不兴,人无信不立。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讲诚信则国家昌盛,讲诚信则企业兴旺,讲诚信则个人成功。从世界著名的大企业看,无不是坚持以诚信为本。从国内看,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制药,始终坚持“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著名的新兴企业海尔集团,他们的座右铭一直是“海尔真诚到永远”。失信者虽然有时也可以得势一时,但不会长久,到头来必然是自食苦果。因此,企业必须构建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机制。

(一)营造社会诚信氛围。企业诚信缺失不是企业单方面的原因,是有着很深层次的因素。从社会学来看,市场主体之间会有一个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相互影响的与社会互动的效应,换句话说,企业诚信受社会诚信大氛围的影响,所以企业诚信建立,需要营造良好的大环境。对此,温家宝总理曾在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上强调:“解决当前经济秩序中存在的问题,根本要靠深化改革,要健全法制,要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具体来说,一方面,要提倡政府诚信的表率作用,另一方面,要借助大众传媒的宣传和学校的诚信教育。诚信的养成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人非生而知之,品德操行也要靠后天教育培养而成。只有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宣传、教育和自我教育才能化作自觉的行动,才能提高经营者的道德及素质水平。

(二)完善企业诚信的法律体系。完善企业诚信法律体系,是整顿和规范企业信用秩序的治本之策,也是依法规范企业信用活动、保护和鼓励守信行为、制裁失信行为和建立企业信用体系的根本措施。企业诚信法律体系是促进企业信用的基础和保障。建立必要的诚信法律体系,就有可能在交易活动的初始阶段,为交易者选择交易伙伴提供帮助,并可以通过法律的各种条款,监督和约束整个交易过程,保障交易活动的正常进行,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诚信法律体系为惩戒信用违法行为提供依据和保证。因此,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构建以《企业诚信基本法》为龙头、由多部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等组成的结构协调、功能合理、层次分明、动态开放的企业诚信法律体系。

(三)加大惩罚和监管力度。惩罚和监管的目的是使企业的失信成本高于守信成本,包括经济成本、道德成本和法律成本,形成诚信与利益的互动关系。首先,加大对失信的打击力度,防止“马太效应”和“破窗效应”。其次,有关行政机关要切实加大监管力度,对制假售假、偷税漏税、经济欺诈、恶意逃废债务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打击,不断规范市场秩序。对尚未达到刑事犯罪程度的失信行为,社会上缺乏严格的惩罚,执法机关要补上这一漏洞,要通过教育、上灰名单、加重经济制裁等方式,严格诚信监督。政府执法要严,让所有失信的企业,都置于国家法律的监控之中依法追究责任。再次,规范政府行为。政府在企业诚信体系中处于特殊地位,既是诚信规则的制定者、维护者,也是裁判者。政府要提高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的公开性、透明度。对信息虚假方企业和法人的行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进行惩罚,提高加害方的失信成本。最后,通过诚信中介机构的市场运作,传播诚信信息而影响企业的诚信。

(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社会诚信体系。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是适应现代化生产要求的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尽快成为市场经济主体,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企业制度。为了形成切实按市场“游戏规则”办事的自我约束机制和外部制约机制,我国企业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所有者对企业运营的督导机制。以政企分开、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能够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使企业成为诚实守信、行为规范的市场经济主体。同时国家还应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体系的步伐,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建立和完善失信惩罚机制。

总之,诚信是企业的立身态度,是一种精神。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依托企业诚信这一无形资产才能进行。我国企业必须正视自身诚信缺失的问题,树立诚信意识和法制观念,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只有把诚信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原则,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浅析会计诚信缺失及治理对策

浅析会计诚信缺失及治理对策

会计诚信问题一直是中国会计学界十分关注的重点问题。会计诚信缺失是我国目前经济生活中较突出的问题,给国家、企业和投资人的经济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滋生了各种社会腐败现象,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加快会计诚信制度建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信用缺失已经危及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尚未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会计信用体系,这也是会计造假行为频发的原因之一。

会计行业的诚信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会计诚信在发展和规范市场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显示了会计诚信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的法制经济,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会计在经济建设、经济管理、经济决策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而会计人员良好的道德风尚是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没有诚信,就没有经济秩序。所以在我国,一定要加强会计诚信体系的建设。加强会计诚信体系的意义具体表现在:第一,重塑和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才能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第二,只有重塑和加强会计诚信,才能保障投资者和国家的利益;第三,只有重塑和加强会计诚信,才能保证会计人员正常执业,净化会计环境。企业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会计职业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性,必须对社会公众负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特别是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在经济环境趋于复杂的背景下,我国一度出现了严重的信用缺失问题,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非常普遍,从中国第一个会计造假案例——深圳原野开始,到陆续出现的黎明股份、郑百文、银广夏等重大会计造假事件,使整个社会对企业会计及注册会计师行业一落千丈。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的政治因素突出,行政干预色彩较浓。政府带头作假、领导授权作假的现象随处可见。守信者吃亏,失信者得利的现象路见不鲜,不仅在某一地区,某一行业,在全国不同行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会计诚信缺失现象,由此可见,会计诚信缺失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

会计信息失实是会计诚信缺失最突出的表现。从行为后果看,“集体越轨”特征决定了

这种不良会计行为作用是在相互性、合作性、连锁性,因而增加了其影响力合辐射面,使之相比分散、孤立、个体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更为严重。某些单位为了自身利益,以身试法,伪造、编造凭证账簿,虚构交易事项,粉碎会计报表,发布虚假会计信息,严重地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家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运作者,同时又是企业的直接投资者。因此,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于国家来说就有着双重意义,企业的会计信息一旦失灵,不但会导致国家宏观调控的紊乱,也可能导致国家投资的流失。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市场行为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而平等的要求之一,就是市场交易双方必须恪守诚实信用原则。由于会计是向国家、社会和企业的各个方面提供信息的工作,因此,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经国家审计署调查和研究,认为我国会计造假非常严重,大量的会计资料失真影响了国家税收,使国家各项经济指标失真,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的偏离,影响国家的方针政策,干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失真的会计信息给市场以误导,其结果是引起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不该入流资源的企业流入资源,而急需资源的企业却因缺乏资源而破产、倒闭。社会交易成本高昂,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严重地被削弱。

财务造假会造成会计秩序混乱、市场无序、宏观调控乏力,使宏观调控错位,削弱宏观调控能力,形成经济运行无序,虚化经济繁荣,造成严重的经济泡沫现象暂时繁荣。而一旦造假行为被识破,股市就会混乱,造成经济恐慌,最终损害群众利益,激发民怨,影响政府威信,最终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一方面,在财务造假的掩护下,大量的灰色收入、隐蔽分配等避开了国家税务部门的监管,偷漏国家税收,从而影响国家控制整个国民经济的能力;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损公肥私,侵蚀国家财产,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国家利益受损。

总之,会计诚信缺失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是巨大的。如果不及时制定政策遏止会计失信行为,将会产生市场信用危机、政府信用危机甚至整个社会信用危机,并最终会影响到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所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是保护改革成果的基本举措,是维护国家安定的一件大事。

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目前已日益成为一种准“公共产品”,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等群体,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进而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益。现阶段,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高,会计诚信基础已经动摇,造成会计失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部因素:

1.信息不对称因素:会计信息不对称是会计信息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分布不同,它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危害。完全消除会计信息不对称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信息不对称程度。而新会计准则就是缓解会计信息不对称的现实要求。但是,必须配合较完善的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2.会计自身因素:会计学通常被认为是一门非常精确的科学。会计工作者只要根据客观发生的经济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就可以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事实并非如此,它是一门貌似精确但并不非常精确的科学,这是因为会计原则或会计标准的选择余地较大,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业务日趋复杂,制度的广泛适用性与交易业务的特殊性之间必然存在矛盾,这就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可操作的余地。

3.体制因素和外部监督因素: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我国会计信息所具有的经济后果开始日益突显,这极大地刺激了利用会计信息谋利的动机。

二、内部因素:

1.小集体的利益因素:小集体利益的谋求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共同因素,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是小集体小部门形成的根本原因,而一旦利益集体形成,为保障既得利益和追求更多利益,利益集体势必会使用各种合法或非法手段。

2.公司和企业制度因素: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会计信誉度低的根本原因是目前我国公司制度缺陷。

会计诚信问题是企业信用建设的基础,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治理的过程,靠一朝一夕短期的措施和行为是不可能改变的。因此,解决会计诚信问题应树立全民的诚信观念和文化氛围,加速全社会各层次信用体系建设,以此来促进会计诚信体系的建设。

一、从外因着手解决我国会计诚信问题:

1.降低会计信息不对称:要对公司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进行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 《会计法》、《公司法》、《企业会计制度》、《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从制度安排上减少虚假信息的产生,完善上市公司内部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增强董事会内部的制约机制;政府可以凭借其保护投资者利益和关注“公共利益”的“法定身份”介入到会计信息的披露中来,对财务报告所披露会计信息的供求关系及其内容与表达

方式进行管制。

2.会计自身因素的处理:会计委派制度可以提高会计人员在委派单位中的独立性,使其不受单位负责人违规违法的指挥,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保持会计的诚信;会计委派制度严格的工作绩效考核,为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提供了保障;会计委派制度中委派会计的产生和轮换制度,有利于会计人员加强诚信和品德操守,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养,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3.完善会计体制和外部监督:要加强诚信道德建设,需要法律、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密切配合,形成良好的诚信道德风气,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把提倡和反对、引导与约束结合起来,培养文明行为,抵制消极现象,促进诚信观念和文化环境的形成;加强信用体系需要建立信用档案,信用档案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更多的信息,在考虑决策时更加完善;在会计监督方面,严格遵守新“会计法”明确规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要求。

二、内因着手解决我国会计诚信问题:

1.治理小集体利益的措施:企业作为经济主体,其一切工作都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当会计造假的成本大大低于造假的预期收益时,企业就会产生做假的动机。因此加大对会计造假的惩罚力度,提高会计失信成本,无疑是遏制会计造假屡禁不止的重要措施。

2.对公司和企业制度的治理:确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控制和会计监督系统会计诚信缺失与国家法律规章和单位的管理制度、管理机制密不可分;要制定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使之分工科学合理,职责分明;在清理整顿会计工作秩序过程中,要贯彻落实好相关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好单位内部各项制度;完善单位领导人、会计主管人员离任审计等工作;抓紧对市场规则的完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度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切实认真建立会计从业人员的个人荣誉档案,对其执业状况、守法状况等进行严格的登记。

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着十分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会计行业的诚信对社会市场经济秩序有着重大的影响,会计诚信的缺失导致大量的会计信息失真,造成各项经济指标失真,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偏离,影响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失真的会计信息也使信息使用者不能及时了解并有效利用会计信息,甚至误入歧途,影响其合法权益。

因此,我国应该把解决会计诚信的问题运用到实际中去,建立完善的会计诚信体系,加强全民的会计道德风气,把中国的会计学推向一个更高峰,当然会计诚信缺失的治理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努力,随着我国和谐社会理念的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

[2]

[3]

[4]

[5]曹鹏,梁杰,银永辉.会计诚信与会计改革[D].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12 汤梦军.会计诚信环境系统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12 陈蕾,李爱华.会计诚信体系构建问题研究[J].辽宁大学出版社,2010.1 王治国.会计信息质量宏观保障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5 刘艳.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理性思考.大陆桥视野,2010.1

第五篇: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作者:林溪发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11期

[摘 要]会计诚信——会计行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对市场经济秩序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屡见不鲜,会计诚信出现严重危机。文章对此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诚信;缺失;公司治理

[中图分类号]F276.6;F323.6

[文献标识码]A

下载浅谈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成因及其对策(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成因及其对策(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试析我国财务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

    试析我国财务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所谓财务会计诚信,是指会计及其相关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中诚实,讲信用。本文根据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指出了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并分析了会计......

    我国商业银行诚信缺失问题研究(共五篇)

    我国商业银行诚信缺失问题研究 【摘要】:在社会信用建设体系中,银行信用是其最重要的主体,是连接社会、单位和个人三者之间信用的纽带,在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中,具有引导和拉......

    浅谈我国职务犯罪的成因和对策

    目录 一、职务犯罪的新特点„„„„„„„„„„„„„„„„„„„„„„„„1 (一)大案要案急剧增多„„„„„„„„„„„„„„„„„„„„„„„1 (二)从“高干”到 “......

    我国养老金缺口成因及对策

    武汉科技大学课程论文 题目: 课程论文 我国养老金缺口成因及对策浅析 学 院: 文法与经济学院 专 业: 社会工作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董登新 日 期: 二○一......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民工是工作在城市里的“农民”,社会保障权益的缺失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怎样解决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是关系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

    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经 济 管 理 论坛 中国科技信息 2005 年第 9 期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May.2005糜 婷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萧山学院311201 摘要: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它关系着个人的生存与国家的发展,但是由......

    浅谈我国企业营销道德的缺失

    浅谈我国企业营销道德的缺失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06市场营销(1)班晏雪林指导老师:吴勇摘 要:营销道德实质是要解决好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协调好企业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关系......

    2011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对策建议 摘要:作者结合目前国际、国内主要工业品和农产品价格上涨趁势,对我国目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进行了浅析,并提出了如何进行通货膨胀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