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制度改革要突破什么

时间:2019-05-13 18:4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车制度改革要突破什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车制度改革要突破什么》。

第一篇:公车制度改革要突破什么

《瞭望新闻周刊》 2010002期作者/本文总字数:4697字

目前,我国现行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改革尚未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已经进行公车管理制度改革的一些地区和部门,大多是在中央没有统一部署的情况下自发地进行。因此,公车改革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公车改革探索面临的难题 政策不明确

由于中央对公车管理制度改革缺乏明确的指导意见和操作原则,使得长期以来公车改革只是在少数部门、少数地区自发并分散地进行。这种状况所造成的后果:导致一些地区和部门的车改模式、适用范围、公车管理、补贴标准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给国家对公车统一监管造成了不便;对未进行公车货币化改革的地区和部门,会因为无政策可依或操作难度大而推迟或拒绝公车改革。补贴不均衡

由于公车货币化改革的补贴范围、补贴标准和发放形式等缺乏政策依据,使得进行车改地区和部门的操作方案五花八门,给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对公务交通资源的分配和使用造成了不平衡。比如,实行车改的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司局级公务员月补贴最高额只有1200元,国家审计署的正司局级月补贴额只有700元,而珠三角地区的县处级干部的月补贴额已高达3500元。特别是没有参加车改的机要、执法等部门因得不到交通补贴容易心里不平衡。也有个别地区因车改后福利化倾向严重而出现了新的分配不平衡。体制不配套

由于我国车改不是自上而下地进行,这种下边车改上边未改的状况,出现了一些体制性的摩擦。

税收问题。因公车属于执行公务中的行政性消费,未进行车改的地区或部门,公车消费是免税的,而车改后获得货币化交通补贴的公务人员,因收入增加却要交纳个人收入调节税,增加了车改后公务人员交通费支出成本。公车指标配置问题。未进行车改的地区和部门公车报废或重新购置,可以享受上级部门或财政拨付的公车配置指标及经费待遇,而车改后的地区和部门却不再享有这些待遇。价格补贴问题。在油价上涨时期,未进行车改的地区或部门,可以享受到政府的价格补贴,而车改后获得货币化交通补贴的公务人员就得不到这种价格补贴。

工资津补贴科目限制问题。2007年我国规范公务员津补贴以来,因财政部门对各地区、各部门津补贴项目和额度等出台了限制性规定,致使未进行车改的地区和部门无法再操作货币化后的交通补贴项目,也致使车改后的地区和部门难以操作因经济发展变化需要调整的交通补贴标准。车改不彻底

后果一:若一个地区或一个系统上下没有同时进行车改,就会出现车改地区或部门向未车改地区或部门借车、摊派车辆、转嫁交通费用开支等情况。某些地区已经出现了教育局长用车让学校出钱出车的情况,将公车使用负担转嫁到基层。后果二:由于有些地区和部门实行“部分车改”、“部分未车改”双轨运行机制,便出现了一边领交通补贴,一边使用公车的现象。

后果三: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政府财力紧张,车改时不得不确定较低的交通补贴标准。同时,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私车普及率不高,致使车改后绝大多数公务员既买不起车,也养不起车,从而导致了因交通问题影响工作的现象发生,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车改走回头路的现象。

责任不统一

公车改革后的地区和部门,私车公用现象比较普遍,但是,由于目前在处理交通事故责任及赔偿方式方面,私车公用和公车公用大不相同,致使私车公用者主要由个人承担责任损失,公车公用者则是由所在单位承担责任损失。

工作不主动 公车改革后,因交通补贴装进了公务人员个人腰包,致使个别公务人员因吝惜自己再掏腰包而不愿主动外出执行公务,有时会影响工作。宣传不到位

一些地区和部门公务人员因车改增加交通补贴后,由于没有及时向纳税人和老百姓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有时会引发一些误解。国外及地区公车管理借鉴

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在公车管理方面都有一些比较完善的政策法规和健全的管理制度,借鉴他们这些成熟的做法及经验,对于加强我国公车管理与改革,缩减公车消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据对日本、英国、德国、瑞典、芬兰、美国、印度、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公务用车管理情况分析和研究,他们一些具有共性的成功做法值得借鉴:

对公务配车和公车标准及适用范围有严格规定 一般只有内阁部长可以配备专车,但也仅限于执行公务,下班以后的私人活动一般乘用私家车,并且部长的配偶或伴侣通常不可以使用公车进行私人活动。香港特首董建华离任后的当日,便不再乘坐公车。

对公车使用全过程实行严格的管理

公车由专人保管、维修,保证其性能良好、使用安全。每辆公车都有用车登记卡,卡内详细记录起始时间、地点、行程、油耗、计费等信息,登记卡定期上报主管部门,车辆使用完毕及时交回车库。并且严格执行因私用车的收费制度,倡导为纳税人节省开支的理念。对公车使用情况实行科学监控

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由指挥中心对公车实行智能化的实时监控,并在每辆公车上分别安装带有“公务”和“私用”双按钮的计程器和代码发射器,任何人用车都必须先按下其中一个按钮,使得监控中心能及时地掌控全部用车情况。鼓励私车公用

对于使用私车或公交车等执行公务的工作人员,实行按行驶里程或票据给予一定补贴。重视社会舆论对公车使用的监督

所有公车都会贴上特殊标志,便于公民对政府实施监督。法国曾有一位部长因公车私用被拍照(因公车有标志),囿于社会舆论压力,被迫辞职。积极探索公车改革的政策建议 从我国一些地区和部门加强公车管理与改革的实际效果看,确实达到了大幅缩减公车消费及廉洁从政等方面的目的。尽管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新问题及难点,但是,从长期看,加强公车管理、积极探索改革,是各级党政机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必要环节及发展方向,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按照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反复强调的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精神要求,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完善和推进我国公车管理方式改革。加强公车管理与改革的目标原则

有利于提高履行公务活动的办事效率;有利于降低财政交通支出成本;有利于遏制公车私用管理漏洞;有利于促使交通资源分配更加公平合理;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节能减排降耗;有利于廉洁从政建设。

加强公车管理与改革的措施建议 加强公车管理与改革,应在客观地总结我国公车改革地区及部门实践经验基础上,深入分析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借鉴国外公车管理的经验,综合考虑公务活动需求、财政支出成本、行政运行效率、预防和遏制腐败、社会承受能力、节能减排降耗等因素,进一步理清改革思路,实事求是地积极稳妥推进。以逐步建立与我国国情相符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高效廉洁的行政管理体制相统一的公车管理新机制。

建议一:区别不同地区发展状况,循序渐进地推进公车管理与改革。积极探索公车改革的有效形式,在制度设计上,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现行公车管理基础,根据不同情况制订改革方案和推进措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政府财力充足、居民收入高、私车普及面广等优势,可以继续扩大车改试点。暂不具备条件的欠发达地区,不必强行实施公车货币化改革,切忌刮风、跟风和一刀切。各地车改的实践经验表明,公务员年均收入在5万元左右、私家车比例占20%以上的地区比较适合实行车改。建议二:科学确定车改范围和车改对象。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工作需要,合理确定车改范围、车改对象和交通补贴标准。有条件实施车改的地区和部门,除省部级正职以上领导继续维持现行的专车制度,以及机要、执法等特殊部门继续保留公车外,一般均应纳入公车改革范围。(1)现任省部级副职领导暂按现行相对固定用车方式实行;(2)市、县党委书记、市长、县长,以及省直厅级单位一把手可实行保证工作用车制度;(3)中央党政机关司局级及省、市地厅级以下在职干部应逐步纳入车改;(4)市、县级人大、政协一把手根据工作需要派车或参加车改;(5)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应纳入车改范围;(6)各级党政机关的离退休老干部和离退休高级领导干部,可自愿参加改革或维持现行用车制度,在车改过渡时期内,可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建议三:合理核定交通费补贴标准。核定车改后的交通补贴应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交通补贴标准要与以下几个方面相适应: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财政承受能力和居民收入水平相适应;与职务级别、岗位性质和实际工作量挂钩;与工资制度改革以及规范津补贴等财政政策有机衔接,最高月补贴标准一般不应超过乘坐出租车办理公务支出的额度;核定交通补贴标准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因公务交通费补贴属于职务消费范畴,不是职工福利,因此,既不能过于悬殊,也不能搞平均主义,严禁借改革之名滥发津贴。现职人员退休退职后,原则上不再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建议四:严格强化对确需保留公车的监管。严格公车编制和配置标准;明确对机要车、警车、消防车、急救车、抢修车、运钞车、接待车等特殊公务用车的管理主体、使用范围、监管责任和处罚规则;对执法等公车实行统一车牌标志,统一喷涂车体,统一标明使用单位和举报监督电话,便于社会监督,香港、澳门均采取这种方式;对车改后确因工作需要而保留的普通公务用车,应实行集中车管,人车分离,专人保养。有条件的地方可安装GPS全球定位系统,或在公车上安装行驶记录卡,以便于对公车运行状况进行随时调度和监控;完善统一保险、定点维修、固定加油制度;加快推广公务卡消费,对公车购置、维修、保险、加油等实行一卡通,避免现金交易和个人开发票;实行公车使用登记制度,用车必须履行审批手续,公车出行要登记时间、事由、目的地、里程,乘车人和司机要分别签字,公车用后一律入库,并定期公布用车记录;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将对公车使用的监督纳入到纪检监察工作的范围,将交通补贴经费的发放纳入审计监督范围,提高公车使用效率和监管水平。

建议五:车改应到位。同一地区的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车改方案应同时设计、同步实施,并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车改后的保留用车纳入统一监管体系,避免一些单位和个人向下级单位借车,或向下级单位转嫁交通费用的现象发生,避免公车私用,以及补贴照拿、公车照坐的现象发生。

建议六:规范旧车报废和公车购置审批制度。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政府采购,以及中央规定的配置范围、配置数量和配置标准进行车辆配置;按照使用年限规定更换旧车。对原有公车处置应采取规范透明、公正评估、公平竞价、公开拍卖的方式进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拍卖款项应及时上缴各级财政。建议七:建立健全与公务员绩效考核相配套的规章制度。细化对公务员勤政廉政表现的日常考核指标,避免车改后公务人员因吝惜交通包干费而不愿意外出执行公务等现象发生。建议八:采取积极措施,鼓励私车公用。允许经常性私车公用人员报销一部分费用或给予适当补贴。

同时,妥善安置好司勤人员。可通过组建市场化运作、社会化管理、企业化运行的机关出租车队的方式,为原有编制内司机提供就业岗位,为其他司机提供就业机会,避免出现新的失业群体,减少社会震动和摩擦。口

第二篇:企业公车制度改革相关税务问题

车改补贴:企业应准确处理税前扣除及个税缴纳问题近年来,部分单位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对用车人给予各种形式的补偿,由此也带来相关税收事项,其税务处理也是纳税人最关心的问题。就纳税人关心的几个税收问题,笔者进行归纳总结,供大家参考。

车改补贴的税前扣除问题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

[2009]3号):

三、关于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

《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企业职工福利费,包括以下内容:

(二)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

据此,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而支付的车辆补贴,应在职工福利费中列支。车改补贴缴纳个税问题

支付给由于车改的车辆补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得补贴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有如下规定:

一、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而以现金、报销等形式向职工个人支付的收入,均应视为个人取得公务用车补贴收入,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二、具体计征方法,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58号)第二条“关于个人取得公务交通、通讯补贴收入征税问题”的有关规定执行。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58号)规定:个人因公务用车和通讯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公务用车、通讯补贴收入,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不按月发放的,分解到所属月份并与该月份“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计征个人所得税。目前企业车改日趋普遍,有的地区根据上述文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也制定了相应规定,如:大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个人因公务用车和通讯制度改革取得补贴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大地税函[2008]251号)“

三、公务费用的扣除标准:个人因公务用车和通讯制度改革而以现金、报销形式取得的补贴收入、通讯费、大连市行政区域内的交通费等均应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标准内的公务费用(仅指第二条列举的费用),可凭真实、合法的票据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再如吉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个人取得的公车改革补贴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吉地税发[2007]69号:

三、个人从本单位取得的符合前两项规定条件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补贴收入(以下简称补贴收入),公务费用扣除标准为:长春、吉林市暂定每人每月2500元、其他市(州)暂定2000元、县(市)暂定1500元。补贴收入低于上述扣除标准的,在计征个人所得税前予以扣除;超过扣除标准的,就超出部分并入当月工资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

目前存在较明显的问题是,有的地方没有做出扣除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发放的车改补贴,就没有扣除金额。应将取得补贴全额作为计算和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依据。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关于2009税收自查有关政策问

题的函》(企便函[2009]33号)[该文件已作废]文件对发放该类补贴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的规定:

(一)企业向职工发放交通补贴的个人所得税问题。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58号)第二条规定,企业采用报销私家车燃油费等方式向职工发放交通补贴的行为,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公务费用扣除标准由当地政府制定,如当地政府未制定公务费用扣除标准,按交通补贴全额的30%作为个人收入扣缴个人所得税。

但上述规定并不适用所有企业,这是纳税人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实务中,企业发生该类补贴后,应及时了解当地规定扣除标准,正确计算和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三篇:甘肃:今年基本完成党政机关公车制度改革

省政府出台《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

今年基本完成党政机关公车制度改革

每日甘肃网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记者方言)省政府常务会议近日审议通过了省发展改革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并转发全省实施。

《意见》提出,我省将修订颁布新的甘肃省定价目录,逐步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积极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实现存量天然气和增量天然气价格并轨,在今年年底前,已通气城市均应建立起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继续推进水价改革,在年底前,设市城市原则上都应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此外,我省还将研究制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基本完成党政机关公车制度改革。

开展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

《意见》提出,我省将按照“谁制定、谁清理”的原则,全面清理、废除和纠正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根据国家部署,制定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意见和负面清单实施细则,争取在我省开展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

建立职工收入能增能减的分配制度

《意见》提出,今年我省将制定深化省属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制定省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合理确定并规范省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建立企业职工收入能增能减的工资分配制度,推动建立企业、行业、区域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规范企业内部分配行为。

鼓励非公经济参与省属企业改制重组

《意见》提出,我省将按照中央部署,制定省属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省属企业改制重组,制定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管理办法。同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消费维权制度改革,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

《意见》提出,我省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推进营改增改革,力争将营改增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等领域。调整消费税的征收范围、环节、税率,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落实修订后的增值税、消费税暂行条例。

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建立居住证制度

《意见》提出,今年将按照国家部署,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制定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配套政策。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建立居住证制度,落实农村转移人口落户标准。

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提高医事服务费

《意见》提出,在全省范围内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提高医事服务费。制定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意见。

增加贫困地区高招招生专项名额

《意见》提出,制定贯彻落实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进一步增加贫困地区高招招生专项名额。探索建立普通高校学分转换认定机制。制定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意见。

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意见》明确,按照国家部署,在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制定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实施意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智博体育、智博在线、比分直播

http://www.xiexiebang.com

ejdchnsgs

第四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底线不能突破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底线不能突破

2013年12月05日03:30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有话说(15人参与)

三条底线不能突破:第一,不能改变土地所有制,就是农民集体所有;第二,不能改变土地的用途,农地必须农用;第三,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损害农民的基本权益。

误读一:

农村土地都可以入市。

文件解读:

不是所有土地都可以入市,只有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才可以。我们所说的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主要指内在机制、定价原则等方面的统一,而不是说各种不同用途、不同类型的土地都在一个市场买卖。

记者:三中全会后,一些地方都摩拳擦掌,急于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上取得突破,您怎么看?陈锡文:目前对有关改革部署,不要误读、误判,必须认真学习和全面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这方面改革的要求和部署,不要事情还没弄明白就盲目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遵循总书记最近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精神,要有序推进改革,该中央统一部署的不要抢跑,该尽早推进的不要拖宕,该试点的不要仓促推开,该深入研究后再推进的不要急于求成,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三条底线是不能突破的。第一,不能改变土地所有制,就是农民集体所有;第二,不能改变土地的用途,农地必须农用;第三,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损害农民的基本权益。记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都可以入市吗?

陈锡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的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而不是所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所谓“农地入市”或“农村集体土地入市”是误读,是不准确的。“入市”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却有着明确的前置条件和限制条件,前置条件是只有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这部分土地才可以,限制条件则必须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这是因为农村的集体建设用地分为三大类:宅基地、公益性公共设施用地和经营性用地。也就是说只有属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如过去的乡镇企业用地,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才可以进入城市的建设用地市场,享受和国有土地同等权利。

因此,关于“农地入市”的问题,是有明确的前提和限制条件的,千万不能认为农村土地可以随便使用、随便买卖了。

记者:那么,如何理解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陈锡文:土地要素市场和其他资源要素市场不同,区别在于土地利用必须按规划分类管理。农村的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不能随意变换用途;城里的建设用地也分为商贸建设用地、住宅用地、工矿企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按照规划,各类用地的价格是不同的。这么多类别的土地,不可能在同一个市场进行交易。我们所说的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主要指内在机制、定价原则等方面的统一,而不是说各种不同用途、不同类型的土地都在一个市场买卖。

记者:推进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我国现行的征地制度有何改进?农民的收益是否会随之增加?

陈锡文:过去在征收农民土地时,长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农民土地被征收后,土地所有权都转为国有;另一个则是征收集体土地对农民的补偿标准比较低,农民不太满意。

那么,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恰恰对这两个问题做出了改进。第一,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不改变所有权就进入城镇建设用地市场,这部分用地仍归农民集体所有。第二,根据《决定》精神,今后应提高农民征地补偿标准,兼顾国家、集体、农民三者利益。根据现行的土地管理法第47条规定,农民集体土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后补偿标准最高不超出土地被征收前3年年均产值的30倍,同时土地管理法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各地不

同情况决定是否提高补偿标准,具体由省一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补偿款不够,可以从当地政府获得的土地出让金纯收益中提取,现在很多大中城市的补偿标准都突破30倍了。

误读二:

土地承包权可以抵押。

文件解读:

土地承包经营权可抵押的是经营权,承包权作为物权依然不许抵押。

记者: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到底是什么权?这个权又能抵押给谁?

陈锡文:三中全会提出,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与过去的规定相比是一个突破。

按照现行法律,农民对承包地只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并没有处分权,所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不允许抵押、担保的,因为抵押、担保实际上就是一种处分权,因为一旦抵押担保,到期无法偿还贷款,那土地就变成别人的了,变成事实上的农村土地买卖。

但是,现实中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又需要资金,商业银行每一笔贷款都必须有有效抵押物,而农民又缺乏,造成了贷款难。所以这次中央就把经营权从承包经营权中单独分离出来,允许抵押担保,但承包权作为物权依然不许抵押。这样既能缓解农民的贷款难,又能做到风险可控,即便到期还不上贷款,农民失去的也不过是几年的经营收益,并不会威胁到他的承包权。

至于谁能接受抵押担保的土地?这个关系非常大,我认为只有有资质的银行机构才可以做,一定要避免一般自然人和普通企业法人做这件事,因为这种抵押很容易导致两个问题,一个是可能引发高利贷;第二可能引发以抵押担保为名私下买卖土地。抵押担保的是哪些权利、谁有权接收、要避免出现哪些问题,都需要在下一步改革设计中进行很细致的研究。

记者:鼓励工商资本下乡,会不会造成变相圈地?

陈锡文:工商企业到农村去租赁土地,原有法律就是允许的,但也是有限制,第一不能改变所有权,第二不能改变用途,原来是种地的你不能去盖厂房,第三不能损害农民的权益。而且,这一次三中全会《决定》对什么样的工商资本能下乡,表述得更加明确,限定得也更加严格。首先要适合企业化经营,农民一家一户干起来很难的或干不了的,就适合工商企业来搞,那就可以引进、鼓励;其次,企业进来就是要搞现代种养业,不能搞房地产也不能搞旅游业。

误读三:

宅基地可以自由买卖。

文件解读:

农民对宅基地只有使用权,土地则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记者:三中全会《决定》中,还提出了农民的住房财产权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什么要提出住房财产权问题?

陈锡文:住房财产权是个新概念。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这是一个新的突破,在于积极探索农民财产权的一种可能实现形式。

记者:农民住房财产权可抵押担保转让,是否意味着农民马上就可以将房子轻松变现?城里人很快就能去农村买房了?

陈锡文:这种情况还不会出现。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是一个重大问题,必须慎重稳妥推进,选择若干地方先进行试点,摸索经验。抵押完了还不上怎么办?房子收走了流离失所怎么办?转让在什么范围进行?等等,这些问题,都必须经过试点才能够得到答案。应该指出的是,这些试点必须按照程序依法获得授权,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不能自行其是、擅自开展。

记者:住房财产权可以转让,是否意味着农民的宅基地也可以买卖了?

陈锡文:宅基地不等于农民住房财产权,这是一个误读。宅基地是我国的特有概念,简单来说就是“自有的土地、自用的建筑”,即只能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申请,用于自住,不能建商业住房。必须遵循一

户一宅原则,宅基地面积由各省级人民政府规定,大小不等。还有一点必须明确,农民对宅基地只有使用权,建在宅基地上的住房才是农民的私有财产,土地则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宅基地制度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增加,土地指标有限,很多地方已经很多年没有再分过宅基地了,“一户一宅”的承诺难以兑现。此外,由于宅基地的土地无偿使用,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建新不拆旧、违规违章建房等情况。因此,现行的宅基地制度亟须改革和完善,要总结各地经验,逐步向前推进改革。

(原标题: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底线不能突破(权威访谈·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五篇: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突破和创新

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突破和创新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缩小城乡差异、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的需要;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率先突破的需要;是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发展的需要;是根本改变城乡一元化户籍管理体制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城市人口集聚,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利,实现同工同权;有利于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盘活城乡资源;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化。在谈到重庆户籍制度改革有什么突破和创新时,徐强表示,在很多方面都有突破和创新,是我们统筹城试验区的一个重要的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配套政策体系的创新上有突破。以往其他城市开展的户籍制度改革,多数是就户口讲户口,就户籍谈户籍,这次我们的户籍制度改革包括了土地、社保、教育、卫生等等十多个方面的相关工作,我们实现了城乡之间的制度上的有效衔接。比如养老保险,允许退出宅基地的农民转户以后,可以参照农转非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提高转户居民的保障水平。第二个创新,我们在准入条件上有创新突破。我们适度放宽主城区,进一步放宽区县城,全面放开乡镇的户籍管理。通过分三级设置户籍管理的准入条件,重庆市将成为全国户籍准入条件最宽松的城市之一。第三个创新,我们设置了农村土地退出的三年过渡期,允许农民在三年过渡期内考虑退出承包地的问题。第四个方面,我们考虑了有偿的退出,退出以后都可以得到一笔补偿,可以在城市里安家落户。

1、为什么要开展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

答: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缩小城乡差异、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的需要;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率先突破的需要;是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发展的需要;是根本改变城乡一元化户籍管理体制的需要。

2、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有什么意义?

答:有利于促进城市人口集聚,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利,实现同工同权;有利于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盘活城乡资源;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化。

3、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分两个阶段推进:

①2010至2011年,重点推进有条件的农民工及新生代登记为城镇居民,解决户籍历史遗留问题,力争新增城镇居民300万人,非农户籍人口比重由目前的29%上升到37%。

②2012至2020年,通过系统的制度设计,进一步放宽城镇入户条件,力争每年转移80—90万人,到2020年新增城镇居民700万人,非农户籍人口比重提升至60%,主城区集聚城镇居民1000万人,区县城集聚城镇居民600万人,小城镇集聚城镇居民300万人。

4、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按照统筹规划、自愿有偿、积极稳妥、综合配套、促进发展的原则,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5、市委三届七次全会对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有什么要求?

答:市委三届七次全会把户籍制度改革纳入了十大民生工程,本届市委任期内,用两年半时间,解决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200多万农民工及其家属、40万失地农民和70万农村籍大中专学生的户口问题,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力争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

6、重庆市户籍制度转户重点群体是什么? 答:分两类重点群体:

①有条件农民工及新生代。包括在主城区务工经商五年以上、在远郊区县城务工经商三年以上的农民工、农村籍的大中专学生和新增退役的农村士兵。

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包括1982年以来全市已用地未转非人员、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失地未转非人员、城中村未转非人员和农村集中供养五保对象。

7、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突破口是什么?

答:以解决有条件农民工及新生代转户进程为突破口。因为重庆是“农民工输出大市、就业大市”,在市内务工的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建设发展不可或缺的产业工人,在城市的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有较好基础,已初步具备城市生活条件。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已与城市接轨,对子女在城市就学的诉求强烈,融入城市生活没有大的障碍。

8、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配套政策体系是什么? 答:重庆对农民转户进城设计了“3+5”政策体系。

①“3年过渡”是指对农村居民转户后承包地、宅基地的处置,设定了3年过渡期,允许转户农民最长3年内继续保留宅基地、承包地的使用权及收益权。

②“5项纳入”是指农村居民转户后,可享受城镇的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政策,实现转户进城后“五件衣服”一步到位,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真正体现“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

9、农村居民转户后有什么好处? 答:有八大好处: ①转户居民退出承包地,可以按照本轮土地承包期内剩余年限和同类土地的平均流转收益标准得到相应补偿。

②退出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房的,将获得3笔补偿资金。一是参照同时期区县(自治县)征地政策对农村住房及其构附着物给予的一次性补偿。二是参照地票价款政策给予的一次性宅基地使用权补偿。三是参照地票价款政策给予的一次性购房补助。

③在住房方面,可申请公租房居住,条件成熟时,还可以登记为购买。同时,鼓励转户居民购买普通商品房,符合条件的可纳入廉租住房保障。

④在养老方面,可参加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到年龄后可领取每月至少500元养老金。

⑤在医疗方面,可自愿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享受相应医疗保障。

⑥在教育方面,转户居民子女可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就读城市学校,享受与现有城镇学生的同等待遇。

⑦在就业方面,劳动年龄段的转户居民可以享受免费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自主创业可以享受城镇创业扶持政策,就业困难人员还可以享受“一对一”的就业帮扶,以及公益性岗位的托底安置政策。

⑧在社会救助方面,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可按规定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10、重庆户籍制度改革有什么突破和创新? 答:有四大创新突破:

①配套制度体系的创新突破。设计了土地、社保、教育、卫生等10个方面的政策,实现了城乡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

②户籍准入条件的创新突破。按照适度放宽主城区、进一步放开区县城、全面放开乡镇户籍的总体思路,分三级城镇设置了户籍准入条件,我市将成为全国城镇户籍准入条件最宽松的城市之一。

③土地制度设计的创新突破。实现了有偿退地,设置了过渡期,有利于农村土地资源得以有效盘活。

④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创新突破。允许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的转户居民参照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提高了转户居民的保障水平,是户籍改革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最大创新。

11、怎样概括重庆户籍制度改革?

答: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综合配套,自愿有偿”。

①综合配套,是指我市户籍制度改革为了消除附着在户籍上的城乡差异,摈弃了“就户籍改户籍”的做法,综合配套设计了土地、社保、教育、卫生等10个方面的政策,形成了系统的制度体系。

②自愿有偿,是指整个户籍制度改革的设计和推进过程中,都充分体现了尊重农民转户意愿的思想。同时,实行有偿退地,与现行无偿退地的转户政策相比,增强了转户吸引力。

二、户籍准入条件

12、远郊区县农村居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登记为城镇居民? 答: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登记为城镇居民: ①自愿就近就地登记为城镇居民; ②购买商品住房可登记为城镇居民;

③在主城9区务工经商五年或在远郊31区县城务工经商三年以上,具有合法稳定住所,可登记为城镇居民。

13、在主城区购买二手房,可否登记为城镇居民? 答:可以直接向购房所在地派出所提出入户申请。

14、远郊区县农村居民在主城区务工超过5年,申请到公租房,可否登记为城镇居民? 答:可以将本人及共同居住的配偶、子女、父母户口迁到公租房所在地入户。

15、远郊区县农村居民在主城区租房居住,可否登记为城镇居民?

答:只要务工经商五年以上的,具有合法稳定住所,就可以在主城区落城镇居民户。

16、在远郊区县务工2年的本市籍农村居民,能否将户口迁入远郊区县城落户? 答:在远郊区县务工经商三年以上、具有合法稳定住所,才可登记城镇居民户。

17、农村居民在远郊区县城兴办实业,能否将户口迁来入城镇居民?

答:只要满足三年累计纳税5万元或一年纳税2万元以上,有合法稳定住所,就可以登记为城镇居民,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随迁。

18、本市籍优秀农民工可否登记为城镇居民?

答:凡被评为优秀农民工的,本人及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登记为城镇居民,不受务工经商年限的限制。

19、大中专、中职技校录取的新生如何登记为城镇居民?

答:可以持户口簿、录取通知书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直接办理,也可凭录取通知书到学校所在地派出所办理。

20、在校的大中专、中职技校学生,可否登记为城镇居民? 答:可以将户口地迁入学校集体户或就地登记为城镇居民。

21、农村居民可否投靠城镇父母,登记为城镇居民?

答:我市农村籍成年子女可以自愿投靠到城镇赡养身边无子女的年老父母。

22、农村父母可否投靠城镇子女,登记为城镇居民? 答:可以向子女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提出申请。

23、农村居民投靠农村子女,可否登记为城镇居民? 答:可自愿在子女户口所在地登记城镇居民户。

24、农村居民可否投靠城镇配偶,登记为城镇居民? 答:可以向配偶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提出转户申请。

25、农村居民投靠农村配偶,可否登记为城镇居民? 答:可自愿在配偶户口所在地登记城镇居民户。

26、农村五保对象可否登记为城镇居民?

答:可以向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申请就近就地登记为城镇居民。

27、农村籍现役士兵,退伍时可否直接转户为城镇居民? 答:在退役的时候可以自愿申请登记为城镇居民。

28、已退伍的农村籍士兵,可否申请登记为城镇居民? 答:可以自愿就近就地申请登记为城镇居民。

29、购房迁移登记为城镇居民需要提供什么证明材料? 答:需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①入户申请书;

②本人及随迁人员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③房产证、购房合同;

④配偶、子女、父母随迁的需提供结婚证及亲属关系证明。

30、符合务工经商转户条件,登记为城镇居民需要提供什么证明材料? 答:需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①入户申请书;

②本人及随迁人员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③务工经商证明; ④住房证明;

⑤配偶、子女、父母随迁的需提供结婚证及亲属关系证明。

31、符合投资兴办实业转户条件,登记为城镇居民需要提供什么材料? 答:需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①入户申请书;

②本人及随迁人员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③纳税额度证明; ④住房证明;

⑤配偶、子女随迁的需提供结婚证及亲属关系证明。

32、农村居民就近就地登记为城镇居民需要提供什么证明材料? 答:需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①入户申请书;

②本人及随迁人员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33、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登记为城镇居民需要提供什么证明材料? 答:需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①入户申请书;

②本人及子女的户口簿; ③住房证明;

④本人与未成年子女的亲属关系证明。

34、夫妻投靠登记为城镇居民需要提供什么证明材料? 答:需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①入户申请书;

②本人及随迁人员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③住房证明; ④结婚证。

35、父母投靠子女登记为城镇居民需要提供什么证明材料? 答:需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①入户申请书;

②本人及随迁人员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③住房证明;

④结婚证及亲属关系证明。

36、农村居民在哪里申请登记为城镇居民? 答: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向迁入地公安派出所提出转户申请。

37、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农村移民转为城镇居民有哪些程序?

答:在移民自愿申请的基础上,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负责向市国土房屋管理局申报核批农转非指标。根据核批的农转非指标,区县(自治县)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负责办理移民农转非相关手续。

38、已征(占)用地未转非人员如何转为城镇居民?

答: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负责向市国土房屋管理局申报核批农转非指标,公安机关根据核批的农转非指标办理转户手续。

三、宅基地处置

39.农村宅基地退出的主体是谁?

答:农村宅基地退出的主体是指符合我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规定的准入条件、自愿转为城镇居民的农村居民。

40、农村居民转户后是否可以保留宅基地?

答:整户登记为城镇居民的,可在3年内继续保留宅基地;部分家庭成员转户的,其家庭宅基地可继续保留。

41、农村居民整户登记为城镇居民,是否可以退出宅基地? 答:在自愿的基础上,可以退出。

42、农村居民转户后退出宅基地,能否得到补偿?

答:农村居民整户登记为城镇居民自愿退出宅基地的,应当给予补偿。

43、农村居民转户退出其宅基地,可得到哪些好处? 答:有三大好处:

①农村居民转户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可获得参照征地政策规定的农房及构(附)着物给予一次性补偿,并以及购房补助。

②具备条件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可在城镇规划区内统一规划建设转户居民集中居住点。转户居民可按区县(自治县)的规定申请购买。③符合城镇保障性住房准入条件的转户农村居民,转户进城后可纳入保障性住房的保障范围。

44、整户转城镇居民,退出的宅基地及房屋如何补偿?

答:参照退出时区县(自治县)征地政策给予一次性补偿,并参照地票价款政策一次性给予宅基地使用权补偿及购房补助。今后征地时不再享有补偿权利。

45、家庭部分成员转为城镇居民,宅基地及房屋如何处理?

答:保留其在以后整户退出时获得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的相应补偿的权利,不再享有取得宅基地的权利。待家庭成员整户转为城镇居民时,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并按整户退出时的标准补偿。

46、农村五保对象转为城镇居民,宅基地及房屋如何处理?

答:转户后由民政部门统一安排集中供养的,由农村土地整治机构建立专户、专账管理,所取得的土地利用增值收益按有关规定支付给民政部门,专项用于农村五保对象的集中供养。

47、申请退出宅基地要经过哪些程序?

答:程序依次为:农村居民向入户地公安部门申请转户,批准转为城镇居民,向户籍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提出退地申请,签订退出宅基地协议,区县(自治县)审核审批,农村土地整治机构发放补偿费用,农民退出宅基地,补偿费用由农村土地整治机构为转户居民代缴养老保险。

48、申请退出宅基地应提交哪些资料? 答:需提交以下资料:

①自愿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申请表; ②农村房地产权证;

③转户居民家庭户口簿及家庭成员身份证明材料; ④集体经济组织同意转户退地的书面意见; ⑤在城镇有合法稳定住所的证明材料;

⑥迁入地区县(自治县)公安机关出具的转户确认通知书; ⑦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49、退出的宅基地位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范围外,由谁负责补偿?

答: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农村土地整治机构或指定的其他机构负责宅基地及建(构)筑物退出后的补偿。

50、退出的宅基地位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范围内,由谁负责补偿?

答:由原已批准确定的国有土地储备机构按其储备范围、农村土地整治机构的测算据实一次性支付补偿费;尚未确定国有土地储备机构及储备范围的,由所在区县(自治县)政府指定的国有土地储备机构按农村土地整治机构的测算据实一次性支付补偿费。

四、承包地处置

51、农村居民转户后是否可以保留承包地?

答:整户登记为城镇居民的,可在3年内继续保留承包地;部分家庭成员转户的,其家庭承包土地可继续保留。

52、农村居民整户登记为城镇居民,是否可以退出承包地? 答:在自愿的基础上,可以退出。

53、农村居民转户后退出承包地,能否得到补偿?

答:农村居民整户登记为城镇居民自愿退出承包地的,应当给予补偿。

54、农村居民退出承包地,按什么标准补偿?

答:补偿标准按照本轮承包期的剩余承包年限和年平均流转收益确定,具体的标准和办法由各区县政府制定。

55、农村居民转户后,按照什么程序退出承包地?

答:首先要向集体经济组织(发包方)提出书面申请,然后与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书面的退地协议,协议需约定退地及补偿的具体事项。

56、退出的承包地面积怎样计算? 答:以承包经营权证上登记的面积为准。

57、退出的承包地由哪个部门负责补偿? 答:应由收回土地的集体经济组织出资补偿。集体经济组织确实不能出资的,可按程序审核后由农村土地整治流转中心支付补偿。

58、退出承包地后,是否还存在原来的承包关系?

答:退出承包地后,原承包关系终止。获得补偿后,应当把承包经营权证交回集体经济组织。

59、退出的承包地的权属和用途可否改变?

答:退出的承包地,无论由谁出资补偿,其土地的所有权和用途都不能改变,仍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用于农业生产。

60、保留的承包地应该怎样利用?

答:转户农户对保留的承包地仍要管理好、利用好、耕种好。可以把保留的承包土地自行流转给其他农户或种田大户,也可以委托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组织代为流转,用于发展规模经营,决不能让承包土地闲置、撂荒。

五、社会保障

61、农村居民登记为城镇居民后,可以享受哪些社会保障待遇?

答:可以与城镇居民同等参加社会保险,同等享受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及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62、农村居民登记为城镇居民后,养老、医疗保障问题如何解决? 答:可以参加待遇水平较高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用人单位的,由用人单位统一参保,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缴费;没有用人单位的,可以个人身份参保缴费。没有条件参加上述保险的,还可以自愿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

63、哪些人员可以参照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参加养老保险?

答:本市农村居民登记为城镇居民,整户退出农村的宅基地,且年满16周岁以上的人员,可以参照渝府发〔2008〕26号文件规定,参加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

64、按照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参保的好处是什么?

答:可以补建一定年限的养老保险。这对年龄偏大的“4050”人员和老年人员来讲,是一个重要机遇,“4050”人员可以一次性补足15年的缴费年限,老年人员参保后即可按月领取养老金(目前最低标准为500元/月)。65、如果只转户口,不退出农村的宅基地,其养老保险问题如何解决?

答:保留宅基地的转户居民,在城镇有用人单位的,可以随单位一起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没有用人单位的,可自愿从登记为城镇居民之月起,在户籍所在地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没有条件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还可自愿选择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66、过去已征(占)用地未转非人员和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淹没失地农民,这次是否有机会解决养老保障问题?

答:这次户籍制度改革将一并解决过去已征(占)用地未转非人员及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淹没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这些人员在完善征地审批和农转非手续后,由所在区县(自治县)参照渝府发〔2008〕26号文件及相关规定,办理养老保险参保手续,按规定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67、转户居民参加养老保险,参保资金如何解决?

答:转户居民整户退出宅基地的,参保所需资金由退出宅基地的补偿费代缴。代缴后有剩余的,退还给转户居民;不足缴纳的,则由转户居民自筹资金缴纳。未退出宅基地但有用人单位的,参保所需资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缴纳。未退出宅基地也没有用人单位的,参保所需资金由个人按规定缴纳。

68、退出宅基地的转户人员参加养老、医疗保险,到哪里去办理?

答:退出宅基地的转户人员参加养老、医疗保险,应到退地所在街道(乡镇)社会保障服务所提出参保申请,办理参保手续。

69、退出宅基地的转户人员参加养老、医疗保险,需提交什么资料? 答:需提交的主要资料有:

①身份证、户口本的原件及复印件; ②近期彩色免冠照片;

③国土部门出具的退出宅基地后应领取补偿费相关手续; ④公安机关出具的转户相关手续。

70、转户居民参加医疗保险,可以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答:转户居民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在转户一年内参保的,不设待遇等待期(其他情况下需等待一年),缴费次月即可按规定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另外,困难群体(包括低保户家庭人员、重度一二级残疾人、低收入老年人)登记为城镇居民后,其享受的医疗救助特殊补助每年将增加50元。

71、农村居民登记为城镇居民后,可以享受哪些就业帮扶政策? 答:可享受以下一系列就业帮扶政策:

①纳入城镇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范围,平等享受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小额贷款及贴息等一系列“含金量”较高的帮扶政策。

②对有一技之长的,通过开展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信息,帮助其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就业。

③对就业困难人员,作为就业援助对象,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开发公益性岗位予以托底安置。

④鼓励他们自主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项目推荐、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等创业扶持,帮助其通过创业实现就业。

72、政府部门在加强转户人员教育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有以下措施:

①本市农村籍和农转非的初高中毕业生,凡没有升入高等院校的,可就读本市中等职业学校并给予定额生活补贴,生活困难的给予定额学费补贴。

②对其他就业年龄段的转户人员,根据市场需求,以订单培训为主,加强转移培训,提高其转移就业能力。

③对企业新招用的转户人员,开展针对性强的岗前培训,使其尽快上岗和稳定就业。④转户人员参加转移培训和岗前培训,可按规定享受培训补贴,初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的费用,给予全额补助。

73、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参加失业保险后,可以享受哪些待遇? 答:主要包括:

①失业保险金(标准为农民工一次性生活补助金月标准的两倍);

②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门诊住院医疗补助金、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失业人员丧葬补助金及其配偶、供养直系亲属的抚恤金; ③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可享受免费职业介绍、职业培训。74、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后,怎样参加工伤保险?

答:有用人单位的,用人单位应按规定为其参加工伤保险。符合规定条件的,按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具体办法、经办程序及待遇标准等按《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政策规定执行。

75、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后,怎样参加生育保险?

答:有用人单位的,用人单位应按规定为其参加职工生育保险。符合规定条件的,按规定享受职工生育保险待遇。具体办法、经办程序及待遇标准等按《重庆市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及相关政策规定执行。

76、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农村移民已经办理农转非手续的,是否纳入征地移民农转非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对象?

答: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按照政策对农村移民已经办理农转非手续的,纳入征地移民农转非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对象。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安置居住在农村的移民,其后移民自行办理农转非手续的,不纳入征地移民农转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对象。

77、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非农业人口搬迁移民,是否纳入征地移民农转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对象?

答: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非农业人口搬迁移民,不纳入征地移民农转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对象。

78、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征地移民农转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程序?

答: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农村移民办理农转非手续后,在农转非移民自愿申请的基础上,由区县(自治县)政府有关部门按渝府发[2008]26号文件规定,办理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

六、教育卫生保障

79、户籍制度改革后,城镇中小学校建设规划有哪些调整?

答:全市将规划建设中小学学校115所,其中规划新建小学35所、初中40所、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40所,以满足城市人口增加后对教育的需求。

80、农村居民登记为城镇居民后,是否能够保障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答:调整校点布局,小学校点按照不超过儿童正常步行25分钟的距离进行规划设置,初中校点按照每所服务2—3个小学进行规划设置。

81、农村居民登记为城镇居民后,义务教育阶段将执行怎样的就读政策? 答: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试划片就近入学,享受与城镇学生一样的待遇。82、我市农村籍大中专学生转户后可以享受哪些政策? 答:可以享受以下政策:

①保留其在以后整户转移中获得宅基地及农房、承包地的相应补偿或收益的权利; ②符合资助条件的继续享受学费、生活费补助; ③符合条件的毕业后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

④在校期间办理农转非手续,并随家庭一起退地的,可参照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参加养老保险,建立养老保险关系,工作后接续参保。

83、已转户的大中专学生,毕业后有哪些优惠政策? 答:可以享受以下政策: ①纳入城镇就业扶持政策范围;

②提供就业服务,强化职业指导,搭建大中专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对接平台; ③引导农村籍和农转非的中职毕业生到基层、工业园区、中小企业等实现稳定就业; ④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项目推荐、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等创业扶持,帮助其通过创业实现就业。

84、如何加强主城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答:加强主城区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和优化,改扩建和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每3-10万居民或街道办事处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2011年完成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85、如何加强远郊区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答:加快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进程,完善远郊区县城、小城镇居民聚居区的医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支持县级医院(含中医院)标准化建设,到2011年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保障转户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

七、计划生育政策

86、转户居民的生育政策是如何规定的?

答:未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的转户居民,继续执行原户籍所在地农村居民的生育政策。对已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的转户居民,自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当年起,在5年内继续执行原户籍所在地农村居民的生育政策。

87、转户居民是否可继续享受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

答:未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的转户居民,继续执行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特别扶助政策。对已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的转户居民,自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当年起,在5年内继续执行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特别扶助政策。

88、转户居民可免费享受哪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答:未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的转户居民,继续执行农村免费技术服务政策。对已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的转户居民,自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当年起,在5年内继续执行农村免费技术服务政策。

89、转户居民可否享受独生女市内高校录取照顾政策?

答:未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的转户居民,继续执行农村独生女市内高校录取照顾政策。对已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的转户居民,自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当年起,在5年内继续执行农村独生女市内高校录取照顾政策。

90、跨区县转户居民如何办理再生育服务证?

答:跨区县迁移户口的转户居民,向迁入地区县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提出再生育申请,按原户籍所在地农村居民的生育政策审批。

91、申请再生育服务的转户居民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答:需要提供以下资料:

①身份证、户籍证明、婚姻登记证明材料及其复印件; ②女方1寸免冠近照2张; ③原户籍所在地的农村集体经济成员证明(由村居民委员会出具、乡镇核实并盖章); ④公安机关关于转户居民(户籍地变更、户籍性质变更)原因、时间的证明。92、夫妻一方为转户居民,另一方为农村居民的,执行何地的生育政策?

答:转户居民一方未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的,夫妻双方继续执行原户籍地农村居民的生育政策;转户居民一方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的,自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当年起,5年内继续执行原户籍地农村居民的生育政策;5年后,执行城镇居民的生育政策。

93、夫妻一方为转户居民,另一方为农村居民的,如何享受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或特别扶助政策?

答:转户居民一方未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的,继续执行农村居民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或特别扶助政策;转户居民一方已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的,自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当年起,5年内继续执行农村居民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或特别扶助政策;5年后,不再执行农村居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和特别扶助政策。

94、转户居民在哪些情况下视为已享受了城镇社会保障待遇? 答:有下列情形之一视为已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 ①已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 ②已进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的; ③已参加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

95、跨区县转户居民如何办理奖励扶助、特别扶助手续?

答:已纳入迁出地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特别扶助对象的,在户口迁移的次年,凭迁出地的证明材料,为其重新办理资格确认手续。户口迁移后才符合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特别扶助条件的,向户口迁入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办理。

八、社会救助保障

96、农村五保对象转户后享受哪些政策待遇?

答:农村五保对象转户后,按城镇“三无”对象予以生活保障,不再享受农村五保待遇。

97、农村五保对象如何办理转户手续? 答:农村五保对象自愿转户的,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当地乡镇(街道)政府初审,区县民政部门复核,当地公安部门审批同意后,办理转户手续

98、农村居民登记为城镇居民后,是否可以申请享受城市低保?

答:农村居民登记为城镇居民后,因多种原因形成的贫困家庭,符合城市低保条件的,按照低保审批程序申请批准后,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99、农村低收入家庭登记为城镇居民后,可否享受医疗救助? 答: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可按相关规定享受医疗救助。100、农村特殊困难家庭登记为城镇居民后,可否享受临时救助?

答:因患危重疾病、子女上学或突发事件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暂时困难的,可申请临时救助。

下载公车制度改革要突破什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车制度改革要突破什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深化农村改革要多点突破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把“深化农村改革,增添发展活力”作为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过去30年的农村改革取得了极大成功,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但也......

    农业农村改革要取得更大突破

    农业农村改革要取得更大突破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我省农业农村改革推进力度加快,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最近召开的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指出,全省农业......

    营销人员要挑战自我突破自我

    业务人员切莫自我设限 对于拼搏在营销一线的业务人员来讲,自我设限不仅阻碍了业务的正常开展,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前途危害无穷。 我所带领的团队里有一个业务员,大学毕业,很敬业......

    中学英语教学要突破重难点

    中学英语教学要突破重难点.必须要有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结构.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条印象深刻的、脉络清晰的纲,并做到纲举目张。要做到重点问题舍得时间。非重点问题敢于......

    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改革要避免误读

    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改革要避免误读鲁全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04日11 版)7月1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根据该条例的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参加......

    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努力实现四个突破

    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努力实现四个突破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我县是资源大县,如何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要努力在四个方面......

    垃圾处理市场化改革要实现三个突破

    垃圾处理市场化改革要实现三个突破 城市垃圾处理市场化改革的目标非常明确,它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投资结构,有效增加在城市垃圾处理方面的资金投......

    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要实现五个突破

    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确立“争一进百”战略目标以来,全市上下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强基础,促和谐”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今年来,招商引资工作开局良好。结合一段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