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辽宁国土资源省市县三级网络系统建设规划与设计
辽宁国土资源省市县三级网络系统建设规划与设计
2009-04-30 | 作者:刘国华 张书波 | 来源: 国土资源信息化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辽宁省国土资源省市县三级网络系统建设是实现全省国土资源各级业务系统互联互通的基础工作,是构建省市县三级综合协同办公系统的重要工程,对于形成申报、审查、审批和供应于一体的三级网络运行体系,促进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高效管理、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具有重要作用。建设辽宁省国土资源省市县三级网络系统的必要性
面对国土资源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以耕地保护和矿产资源可持续供给保障为目标,依托覆盖全省的国土资源网络,通过数据共享和系统交互机制,链接省、市、县三级地政、矿政审批系统,形成贯穿省、市、县三级网络的地政、矿政管理运行体系,是做好新形势下国土资源工作的必然选择。
建立国土资源省市县三级网络系统是全省地政、矿政管理工作的需要。建立完善的全省网络系统是保障辽宁省金土工程顺利实施,实现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网络化管理的重要基础设施。建立完善的全省网络系统是保障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工作顺利实施,实现土地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重要基础设施。建立完善的全省网络系统是保障全省矿业整规工作顺利实施,实现矿政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重要基础设施。辽宁省国土资源省市县三级网络系统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2.1 目标
辽宁省国土资源省市县三级网络系统的建设目标:应用当前成熟的网络和安全技术,建设覆盖省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满足信息共享、数据更新、监测与监管、网上申报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要,实现各级国土资源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支持省市县三级综合协同办公的三级网络系统。
2.2 任务
辽宁省国土资源省市县三级网络系统由省市县(区)纵向网络、省市县(区)三级横向网络和全网安全系统构成。
(1)全省国土资源省市县纵向网络建设。
辽宁省国土资源省市县纵向网络由省到市和市到县(区)两级网络构成,其中省到市纵向网络基于辽宁省党政信息网建设,市到县纵向网络采取租用专线方式建设。
(2)全省国土资源省市县横向网络建设。省本级横向网络系统包括省厅内部局域网、省级数据中心和接入省厅的所属事业单位内部局域网。
市本级横向网络系统包括市局内部局域网、市级数据中心和接入市局的所属事业单位内部局域网。
县级横向网络系统由县级内部局域网组成,有条件的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建立数据中心。
各级信息中心负责本级数据中心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工作。
(3)全省国土资源省市县网络安全建设
全省国土资源省市县网络安全建设主要包括防火墙体系建设、分布式防病毒体系建设、分布式CA认证运行平台建设、访问控制、安全管理建设等,进而增强辽宁省国土资源省市县三级网络系统及各种业务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辽宁省国土资源省市县三级网络系统的建设原则
全省国土资源省市县三级网络系统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1)统一领导,统筹规划。
全省国土资源省市县三级网络系统由省国土资源厅统一领导,省国土信息中心负责制定全省国土资源省市县三级网络规划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
(2)统一部署,分级建设。
省厅制定全省网络系统建设工作计划并进行工作部署;市局负责制定本级(含县、区)网络系统建设实施方案,负责市县级纵向网络建设,负责市级国土资源横向网络系统及所属县(区)级局域网建设;省厅负责全网统一调试、系统集成。辽宁省国土资源省市县三级网络系统的设计
4.1 总体结构
辽宁省国土资源省市县三级网络系统由省市县(区)纵向网络、省市县(区)几级横向网络和全网安全系统构成。网络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4.2 全省国土资源省市县纵向网络设计
辽宁省国土资源省市县纵向网络系统由省到市、市到县(区)两级纵向网络构成。
4.2.1省市纵向网络设计
(1)网络拓扑结构。
省国土资源厅到各市国土资源局纵向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2)接入方式。
省国土资源厅到各市国土资源局纵向传输网络基于辽宁省党政信息网建设,省国土资源厅接入省本级党政信息网,各市国土资源局通过本局路由器接入当地党政信息网。
4.2.2市县纵向网络设计
(1)网络拓扑结构。
市县(区)国土资源局纵向网络拓扑结构如图3所示。
(2)传输电路选型。市县(区)国土资源纵向网络系统传输线路采用租用专线,直接接入市国土资源局网络中心,带宽不小于2M。市级横向网络接入党政信息网后,县级局域内网租用专线与之相连接。
(3)设备配置。
市国土资源局需配备一台多端口路由器,用于连接所属县(区)网络,端口数量满足连接所属县(区)网络需要,并留有备份。
县(区)国土资源局需配备一台路由器,用于向上连接市国土资源局网络。
4.3全省国土资源省市县横向网络系统设计
横向网络系统建设包括省级横向网络、市级横向网络和县(区)级局域网三级网络系统。
4.3.1省级横向网络设计
(1)省级横向网络拓扑结构。
省级横向网络系统由省厅局域网、省级数据中心和省厅所属事业单位局域网互连构成。省厅事业单位内部局域网通过本单位的防火墙与省厅局域网中防火墙外面的交换机相连,连接线路采用租用专线。
(2)省厅局域网系统设计。
省厅局域网系统分为三层结构,由接入交换层、分布交换层和核心交换层构成。在省厅办公楼的各楼层配线间以及信息中心等事业单位分别配置多台接入交换机,负责省厅办公楼各层普通信息点和信息中心等事业单位普通信息点的接入,提供100M全交换带宽,其中,省厅办公楼的每层接入交换机通过千兆光纤上联到所在楼内的分布层交换机。
省厅办公楼配线间配置一台性能较高的分布层交换机。通过光纤上联到信息中心机房的核心交换机。在信息中心机房配置一台高性能的三层交换机作为核心层交换机。
4.3.2市级横向网络设计
市级横向网络系统建设包括市局局域网建设、市级数据中心建设和市局连接所属单位局域网建设。
市级横向网络系统由市国土资源局局域网和市局所属事业单位局域网互连构成的一个横向广域网络系统。市局所属事业单位通过本单位的交换机直接与市局的核心交换机相连,连接线路采用租用专线。
4.3.3县(区)级局域网设计
县(区)局局域网系统主要由接入交换系统构成,实现本县(区)局业务科室计算机终端的接入(暂不考虑国土资源所的远程接入),通过防火墙和路由器访问市局数据中心的数据库。
有条件的县级国土资源局应建立满足自身工作需要的数据中心,用于集中存储和管理本级的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
4.4 IP地址规划
IP地址规划涉及网络全局,是实现全网互联互通的前提,与网络的整体结构、技术体制、连接方式相关。全网IP地址须统一规划、统一分配、分级管理。
辽宁省国土资源系统包括辽宁省国土资源厅、14个市级国土资源局和 112个县(区)级国土资源局。根据辽宁省国土资源省市县三级网络结构,以及辽宁省党政信息网IP地址分配方案,对辽宁省国土资源省市县三级网络的IP地址进行统一规划。全省国土资源省市县三级网络安全系统设计
5.1 安全体系架构
依据全省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地政和矿政业务系统对安全系统建设的要求,结合辽宁省国土资源厅网络现状分析,全省国土资源省市县三级网络系统的安全风险主要涵盖四个层面: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和管理层。为确保全省网络系统安全、平稳、可靠运行,实现对所有风险的全周期管理和控制,全省国土资源省市县三级网络安全系统的总体技术架构需由四个层面组成:网络层安全体系、系统层安全体系、应用层安全体系和管理层安全体系,如图4所示。
(1)网络层安全体系。
网络层安全体系包括两个层次:网络传输安全和网络边界安全。网络传输安全——辽宁省国土资源省市县三级网络体系由省、市、县(区)三级横向网络和省厅到市局、市局到县(区)局的两级纵向网络组成的一个广域网系统。在此广域网系统中,网络传输风险主要存在于两级纵向传输网络中,对此种网络风险的有效解决策略是提供备份传输线路。
网络边界安全——在各个网络内部边界和子网边界处部署防火墙,可以有效的划分出各个安全域,并且通过防火墙上严格的细粒度访问控制策略来明确各安全域之间的访问权限。明确划分安全域边界后,在某一个区域发生类似蠕虫的爆发事件,可以迅速对该安全域进行隔离,将风险和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不蔓延波及整个三级网。防火墙记录必要的访问日志、攻击日志、入侵日志等信息,形成管理安全体系的数据采集单位,为安全管理系统提供必要的分析数据。
(2)系统层安全体系。
系统层安全体系主要解决计算区域风险的安全问题,即解决网络中主机服务器和计算机终端这些计算设施的安全问题。通过部署统一的防毒杀毒系统,可以在确保系统带宽、性能基本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对计算机病毒(尤其是蠕虫病毒)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查杀,并且对于由于蠕虫病毒造成的大量垃圾邮件进行快速、准确的清除处理,形成客户端、服务器、网络边缘三位一体的病毒防御体系,确保各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免受病毒的侵害和破坏;通过部署漏洞扫描系统,可以定期的对三级网中重要的服务器群以及网络设备和网络安全设备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及时发现漏洞并根据漏洞情况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系统加固、打补丁程序、关闭不必要的服务等);通过安全服务,对网络系统、主机系统进行系统加固,增强系统对安全风险的抵御能力。漏洞扫描将记录必要的漏洞信息,形成管理安全体系的数据采集单位,为安全管理系统提供必要的分析数据。
(3)应用层安全体系。
应用层安全体系主要解决应用系统风险的安全问题,确保应用系统能够正常平稳的运行。通过部署网页防篡改系统来避免辽宁省国土资源厅WEB网站的网页内容被黑客恶意篡改,并记录相应的攻击行为,确保国土资源厅网站的WEB应用服务能够正常运行;通过建设省市数据中心的数据存储备份系统来保证应用系统中的数据安全;通过建设省市CA安全运行平台来保证用户业务操作的合法性和业务数据传输的安全、完整和一致性。
(4)管理层安全体系。
管理层安全体系主要解决管理系统风险的安全问题,确保网络管理人员对整个辽宁省国土资源厅网络的安全风险和威胁都能实现全周期管理和控制。管理安全体系的建设在整个安全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在三级网部署安全审计系统,对三级网的网络、主机、服务、数据库、存储等系统进行安全审计,并记录相关事件,形成审计日志以供备案和管理。
条件成熟时,在安全审计的基础上部署安全管理平台,对全网的安全设备、安全事件、安全策略、安全运维进行统一集中的监控、调度、预警和管理。真正实现安全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的结合,全面提升辽宁省国土资源厅网络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5.2 安全部署方案 依据全省国土资源省市县纵向网络安全系统的总体技术架构,其总体部署策略:
网络层安全方面: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所有业务终端通过物理隔离卡实现内外网物理隔离;省厅和市局通过人工方式实现内外网数据交换;建立全省国土资源省市县纵向网络三级防火墙系统,实现网络安全访问控制。
系统层安全方面:建立全省国土资源省市县三级网络病毒防御系统,实现网络病毒防御和清除。各市国土资源局可以依据总体规划设计方案,结合市局的具体需求,可分级建设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系统。
应用层安全方面:结合省厅和市局的具体需求,分级建立数据备份系统;建立全省国土资源 CA安全运行平台,WEB防篡改和防垃圾邮件系统。
管理层安全方面:分级建立安全审计系统和各级安全管理制度。
全省国土资源省市县网络安全系统配置结构如图5所示。省市县三级网络系统建设任务分工
6.1 省级建设任务分工
(1)制定全省国土资源省市县三级网络系统规划设计方案,审查市级实施方案。
(2)负责全省国土资源网络系统建设的工作部署及指导。(3)负责检查和验收市、县国土资源网络系统建设。
(4)负责全省国土资源省市县纵向网网络及安全系统集成、调试。
6.2 市级建设任务分工
(1)负责制定市级(含县、区)实施方案。
(2)负责市县级纵向网络建设。
(3)负责市级国土资源网络系统及所属县(区)级局域网建设。
(4)负责市级数据中心建设。
(5)负责市级安全系统建设(包括市县级防火墙体系、市县级病毒防御体系和市级CA认证运行体系建设等)。
参考文献:
[1]满文庆等.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设备,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2]陈明等.广域网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3]张公忠.现代网络技术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l月
[4]王淑江等.网络安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5]陆伟锋.计算机网络安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第二篇:全国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规范
全国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规范
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标准
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标准
全国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规范
Norm for building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of Land and Resources
范围
本规范规定全国国土资源信息主干网网际互联,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国土资源部直属单位内部局域网建设以及网络测试方面的基本要求和技术指标。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国土资源部、全国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包括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同)和国土资源部直属单位。解放军土地管理局和市、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其直属单位亦可参照使用。
凡本规范未包括的技术标准、技术要求按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执行。引用和参考标准
第三篇:辽宁规划数字卫生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辽宁规划数字卫生建设
作者:
来源:《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4年第03期
2014年,辽宁省将围绕卫生计生中心工作,加强规划信息的引领牵动作用,强化五项工程,打造“数字卫生、健康辽宁”。
据辽宁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王大南介绍,五项工程包括:实施发展规划工程,重点做好区域卫生规划、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以推进公立医院布局调整,严格控制床位规模和建设标准;实施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绩效提高工程,努力做到当年开工,第二年完工;实施资源配置申报审批阳光工程,使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审批、医院床位增设审批、医院基建项目审核等申报、审批行为规范有序;实施统计分析工程,围绕新形势、新变化、新趋势加强数据研究,提高质量,为改革发展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实施信息化建设攻坚工程,确保今年实现50%参合人群持有使用居民健康卡,2014年上半年所有三甲医院实现发卡,2014年年底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和50%的新农合定点乡镇卫生院实现用卡功能的目标。
第四篇:校园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摘 要: 基于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中积累的实际经验,重点阐述了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包括系统设计原则、网络技术选择、综合布线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及设备选型,并结合校园网的具体方案作了进一步阐述。
关键词: 校园网 交换技术 IP/IPX路由 以太网 结构化布线系统 网络拓扑结构
校园网是我国高校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园内各类信息资源,实现校园内、大学间的资源共享,科学计算和科研合作,促进大学对外交流是校园网建设的基本宗旨。因此校园网建设必须考虑系统的先进性、开放性、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扩充性。设计目的和设计原则
建设校园网的根本目的是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先进实用的硬件支撑环境。为实现这一目的必须考虑采用先进实用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把校园网建设成为具有高速、稳定、可靠、安全的校园骨干兼顾应用服务系统,提供现代化教学、科研的办公及管理系统,同时拓展校园内多方面的应用。
为此提出一条总原则:“分期建设;逐步实施;先教学系统后扩展应用;精选设备;软件配套。”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条原则必须考虑: 实用性:校园网建设强调网络系统与网络应用,以应用推动建设,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效果。2 先进性:主干采用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和产品,适应大量数据和多媒体信息传输、处理、交换的需要,使网络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开放性:网络系统支持有关国际和国家标准,支持异构型边缘子网互联与集成,易于网络的扩充和升级,使有限的投资得到保护。4 安全性:对网上信息提供多层次的、基于策略的安全保护措施。可靠性:网络机构、网络设备、网络系统与应用系统间接口、供应商的产品与服务的信誉等,均具可靠性。6 简洁性:网络拓扑结构简洁,硬件和软件按需要进行灵活配置。可管理性:采用较先进的管理软件,实现全网的检测、资源分配、负荷调节、故障定位等功能,并具有良好的人-机操作界面。网络系统方案设计
2.1主干技术选型分析
1 网络主干技术:交换式快速以太网、千兆位以太网及ATM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为园区高速主干提供多种技术选择;针对校园网系统各自不同的需要,量体裁衣,真正适合自身应用技术才是最好的。
2 骨干路由:由于新的应用涌现,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巨大的信息流量不仅仅限于本地工作组网络,而大量穿梭于网络的骨干。此外,为数众多的部门划分的虚拟网络在一定程度上隔离了网络风暴、保护了部门内部信息,却使得虚拟网络间的路由对骨干交换设备的IP包转发、背板容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IP转发能力、背板容量的要求将使硬件投资快速增加。
3 虚拟网络技术:由于学校的行政设置、建筑物的集中布线方式以及一些应用和安全的考虑,基于第三层交换的虚拟网络的划分是必须的。此外,用户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划分,更多的是如何有效、简便、动态地管理、修改和配置。
4 应用需求的变化:传统的网络体系结构正在被Client/Server的体系结构所取代,越来越多的客户应用系统与中心服务器发生联系,Internet/Intranet结构的兴起,使得传统80/20的原则翻转,大流量涌向网络主干,对于主干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因此采用较高的网络主干是必要的,而根据目前的性价比分析,采用1000M全星形以太网主干最好。将来在ATM技术标准成为主流时可方便地将主干升级到ATM,而将以太网作为边缘子网。5 多媒体的需要: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及硬件成本的降低,在网络上传送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信息越来越成为用户的需要,这要求网络设计中充分考虑多媒体信息传送的要求。因此目前设计的网络应留有足够的带宽、先进的优先级设定方案。
6 可靠性和安全性:校园网是各种应用的统一通信平台,平均无故障时间以及故障恢复时间,要保持在一个允许范围之内。在这种前提下,主干设备应有一定的冗余度,这种冗余度不单单只是设备级的,也应该考虑物理线路、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及应用层的容错能力。对于校园网,安全性问题不仅来自外部网络,更主要的威胁来自内部网络。如何有效地设计安全方案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7 网络管理:校园网系统分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日常网络维护和操作的工作量大,校园网络系统需要一个可靠、便捷、功能强大的网络管理系统来充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同时,开通网络之后涉及用户上网计费的问题,而采用先进的计费软件也是完善校园网管理的一个手段。
2.2 网络的基础--综合布线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础是布线系统,它在整个网络系统投资中只占5%,但因为布线问题而造成的网络故障却占50%以上;另一方面在于布线几乎是永久性的工程,一旦完成再进行改动将十分困难,而且投资将比初期安装高几倍。所以应采用最先进的思想和技术设计布线系统,以满足现阶段以及未来十数年发展的需求;必须统一规划、设计,建设高质量的布线系统,灵活支持环型、总线型、星型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网状网,为将来灵活构造校园组网方式在校园网络发展的战略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全星型分级拓扑结构的综合布线系统独立于网络实际拓扑,支持现有的ISO880/IEEE80协议族所定义的拓扑结构,就本校建设经验这是最好的选择,具体拓扑如图1。
为保障未来15~20年布线系统对网络技术的支持,综合布线水平子系统应尽可能采用目前最新标准定义的系统等级。对具有分院和建筑楼群分散的校园,网络主干应选用光缆,超长距离应考虑单模光缆,以保证支持未来高速IP骨干。对数据流量有特殊要求的场所如:服务器群、视频会议中心等可考虑光缆到桌面。特别注意的是在布线系统设计中,信息点分布尽可能考虑5~10年人员变动、建筑物改造等因素,尽量提高投资效益比。这样结构化综合布线的优势才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3 系统实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由原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校区分首义校区(原中南财经大学)和南湖校区(原中南政法学院),两校区相距约25公里。依据学校目前的实际情况,考虑到首义校区已经建成100M园区网络主干(必要时通过扩展模块升级到1000M以太网),南湖校区以前没有建校园网,为尽快实现两校区网络通信连接,完成两校实质性融合,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决定保留首义校区内100M网络主干,待将来升级到ATM或千兆的网络主干,在原首义校区校园网128K的DDN专线出口的基础上增加6芯单膜光纤,使校园网出口再增加100M。同时在南湖校区新建千兆网络骨干。通过在两校区铺设6芯单膜光纤,把首义校区校园网以100M(或1000M)的传输率延伸到南湖校区。中心交换机采用Cisco Catalyst 8540,该交换机背板带宽40Gbps,能为IP、IPX和IP多点传送提供无阻塞路由,同时为不可路由的协议例如NetBIOS和DECnet局域传输LAT提供线速第二层交换 ;每秒600万个数据包的集合吞吐量,适用于第二层和第三层交换;无阻塞ATM交换配有冗余电源,配有16个100M的UTP和16个100M的光纤口。同时在行政办公楼和南湖校区办公楼各配置一台Cisco Catalyst 8510作为第二中心交换机,共同分担中心交换机的流量。二级节点采用带光纤接口的Cisco Catalyst2924M和Cisco Catalyst1924C交换机。结构化布线系统采用澳洲奇胜PBE超五类(六类)高密度布线系统产品。南湖校区网络主干采用4芯单膜加8芯多膜光纤,其中4芯单膜用于数据传输8芯多膜用于其它信号传输。主节点及二级节点采用全星型拓扑树状结构的布线方案,共设计1000多个点,到桌面的传输介质选用奇胜PBE系统工作区快接跳线。中心交换机设在电教大楼网络中心主控机房,除配有8540外,考虑到网络中心有200余台微机上网,另配有10台Cisco Catalyst 1924M,一台Cisco Catalyst 2912M,其中2912用于连接服务器;另配2台Cisco Catalyst 2511和1台Cisco Catalyst2621,2511用于全校2×256×8个拨号上网用户,2621作为骨干路由器。首义校区网络中心一级节点连接有:29号楼、30号楼、32号楼、39号楼、图书馆。在另外两个一级节点分别配有一台8510,其中行政楼一级节点设在行政楼的3楼,连接有新教学楼的3楼和6楼、4号楼、学术报告厅、中助协阅卷中心、学校MA实习基地及行政楼本身的6楼和9楼。南湖校区一级节点接有网络中心分部的200余台微机、新教学综合楼、图书馆、公安学院、法学院、模拟法庭。系统采用CWSI Campus bundled with Resource Manager Essentials 对全网进行策略管理。图2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园区网络拓扑图。系统特点
1 园区网络骨干设计3个骨干节点,采用Cisco Catalyst 8540 和8510,该系列设备的性能是可信赖的。2 园区骨干采用环状结构,以增强网络骨干的强壮性和可靠性,在任意一条骨干链路故障时尽可能降低其对骨干的影响。
3 在3个一级节点间采用全双工光纤连接使得实际可利用带宽达到200M/2000M,降低以太网带宽利用率带来的影响,降低冲突率,减少广播风暴的破坏。
4 利用具有集成路由功能的Cisco Catalyst 8540交换机实现了高性能IP/IPX路由,为各分散的单位和科室如南湖校区财务-首义校区财务划分专有独立的VLAN,保护专有资源,隔离广播风暴。5 设计合理的多优先级对多媒体应用尤为重要。
尽可能少设高级别优先权,对时延不敏感的日常报文尽可能分配低优先级以保障对时延敏感的突发多媒体应用。6 采用先进的布线管理和网络管理软件,使网络管理者无论在网络边缘还是在核心都能操作自如。参考文献 Rich Seifert著(美).千兆以太网技术与应用.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 王 洪.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五篇:上海建设工程规划-上海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附件1 上海市建设工程规划、土地审批流程改革实施办法
为发挥原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机构改革、职能整合的优势,打造精简高效的行政审批流程,按照上海成为“全国行政效率最高、行政透明度最高、行政收费最少的地区之一”的目标,根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推进政府行政审批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结合建设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改革原则
(一)依法合规。按照法定职责,审批主体不变,审批部门职责不变,审批法律关系不变,梳理法定事项,结合市委课题研究成果,再造审批流程。
(二)公开透明。管理要求事先告知,管理过程公开透明,积极推进公众参与,配套建立诚信体系。
(三)提高效率。简化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创新管理方式,加快审批进度。
(四)强化服务。减少行政层次,管理重心下沉,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
二、改革思路
(一)审批事项“能并不串”,压缩审批时间。内部发挥规土整合优势,建设项目同一管理阶段的审批事项实行“同步受理、简化收件、并联审批、一次取件”;加强政府服务,在土地出让、设计方案审批等关键环节搭建服务平台,加强协调,一站领证。
(二)审批权限“能合不分”,减少交叉审批。根据管理重心下移的原则,在完善规划编制和建立统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除涉及市级投资管理部门批准的市属集中建设的经济适用房、高能耗高污染产业项目、市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外,进一步将项目审批事权下放区(县)。
(三)创新管理方式,提高审批效能。明确审批条件,推进格式化和标准化审批。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和资源共享水平,推行在线审批和网上监管。
(四)加快推进告知承诺制度建设,加强审批过程监督制约。根据《上海市行政审批告知承诺试行办法》的原则,对符合规划且没有重大公共安全危害的项目,加快推进告知承诺制度。对于审批申报和实施建设中不诚信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通报相关资质管理部门联合查处,并列入不诚信名单向社会公布,限制其房地产或设计市场准入。
三、改革内容
(一)管理阶段
建设项目的行政管理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土地供应和设计要求管理。在此阶段,明确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包括规划、土地、资金、环保、地质等各项参数),并在土地出让合同或规划条件中充分告知,明示相关管理要求。
第二阶段:建设工程设计管理。在此阶段,结合建设项目设计的逐步深化,对设计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进行审核。其中,企业投资核准、备案类项目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审查合并为“设计文件审查”。在设计方案阶段,确定建设项目的总体布局和建筑高度,协调建设项目与周边环境、利害相关人的关系,并按照规定组织公众参与;在初步设计阶段,明确工程设计各专业规范的要求,解决配套设施的接入和设计深化;在施工图阶段,落实所有设计规定及相关审核要求,是建筑施工所依据的详细图纸,据此可以进行现场施工。
第三阶段:建设过程监管。在此阶段,确保各项管理要求的实施和落实。对建设单位是否按图施工进行监管,对土地出让受让人是否履约进行监督。
(二)审批流程
针对不同的投资审批方式(审批、核准、备案)和土地供应方式(招拍挂出让、协议出让、划拨),建设项目按照以下流程审批(附流程图):
1.土地储备流程(审批制);
2.招拍挂出让流程(核准和备案制);
3.协议出让流程(核准和备案制);
4.划拨项目流程1(审批制);
5.划拨项目流程2(核准制);
6.划拨项目流程3(备案制);
7.自有土地项目流程1(审批制);
8.自有土地项目流程2(核准制);
9.自有土地项目流程3(备案制)。
土地租赁参照土地出让流程办理。重大项目绿色通道程序另行制定。
(三)主要改革措施
1.同步受理,改串联为并联
项目在同一报批阶段涉及的规划和土地的审批事项,可实行同步受理、简化收件、并联审批、一次取件。包括:第一阶段划拨项目的选址意见书、土地预审、地名申请同步,以及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用地审批同步;第二阶段的划拨决定书、建设用地批准书、建设工程 规划许可证同步;第三阶段的城建档案竣工验收和规划竣工验收、地名标志查验、土地验收同步。
建设单位可同时填写不同事项的申请表;相同的申请材料(如资质证明材料等)可只提交1份;受理后通过内部分工并联审批;同步受理事项的办理结果仍应依照法定顺序分别作出,审批通过后,一并送达申请人。
2.搭建平台,协调跨部门工作衔接
在具有综合管理功能的环节搭建管理平台,由规划土地管理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并联审批和办理报批,“一站领证”。
(1)土地供应和核定规划设计要求环节
①招拍挂出让
第一、土地招拍挂入市准备
土地储备机构按照土地供应计划完成地块储备后,向地块所在市、区(县)招拍挂办公室提出公开出让申请。市、区(县)招拍挂办公室根据审批权限组织落实地块出让前的征询等相关工作。
土地招拍挂入市准备工作实行“分部门、分步骤、同级询、格式化”征询。市、区(县)招拍挂办公室向同级相关管理部门书面征询意见。各相关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管理职责提出地块开发的技术参数、5 控制指标等建设管理要求,并在规定时间内书面反馈市、区(县)招拍挂办公室。
分部门征询:土地招拍挂出让的征询部门分两类,第一类为必询部门,包括投资、产业、规划、环保、建设、住房保障房屋管理、绿化市容、交通港口、水务、文管、消防、民防、卫生防疫、交警等职能相关管理部门。第二类为选询部门,根据建设项目不同区位、类型和设施配套等不同情况,还可以征询轨道交通、河港、铁路、航空、军事、供电、燃气、电信、气象、安监、安保、测量标志、抗震等部门。
其中,针对本市投资审批由多个部门管理的现状,经营性项目除征询发展改革委的意见外,大卖场等大型商业服务设施项目还需征询商务委的意见(其中宾馆项目还需征询旅游局的意见,加油站项目、产业类项目还需征询经济信息化委的意见)。
针对管线配套由多个部门管理的现状,实行“归口征询”。住宅项目征询区(县)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的意见,特定区域(黄浦江沿岸地区、苏州河沿岸地区、世博会规划区、虹桥枢纽、临港、洋山、长兴岛)和各工业区范围内的项目征询有关管委会等综合管理机构的意见,其他项目征询各区(县)建设交通委(中心城区市政配套局、市政署)的意见。
分步骤征询:在征询部门意见时,采取两次征询,首先征询投资或产业、规划管理部门意见,在10个工作日内取得意见后,将规划条件、土地条件、投资产业意见以及地形图等相关材料一并送其它部门征询意见,其他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反馈。
同级征询:凡属区(县)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出让的土地,由区(县)招拍挂办公室向区(县)级职能部门发送《征求意见表》,区(县)级职能部门负责填写,并及时反馈。若审批权限超过区(县)级职能部门的,应由区(县)级职能部门及时转报市级职能部门,并负责将市级职能部门的回复意见反馈区(县)招拍挂办公室。凡属市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出让的土地,由市招拍挂办公室负责征询和出让前期等工作。
格式化征询:明确分用途、分部门的格式化征询内容,并作为土地出让必要的建设条件。各部门在接到征询意见函后10个工作日内书面反馈,逾期视作同意土地出让且不参加设计方案审查。其中,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的特殊项目,如需延长审批时间应在10个工作日内告知规划国土部门。
第二、组织实施招拍挂
实施预申请。区(县)招拍挂办公室根据预申请计划,完成相关征询工作,在已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各项技术参数,由地块所在地的规划土地管理部门核定后,报市招拍挂办公 7 室。市招拍挂办公室对符合预申请条件的地块及时启动预申请程序,市土地交易市场按照预申请试行办法及具体操作流程编制、发布预申请公告,接受预申请,安排出让时间。
若预申请公告地块条件不发生变化,正式公告期可缩短;若发生变化,正式公告期应不少于20日。
编制、确定出让方案。市、区(县)招拍挂办公室根据汇总意见,以及土地价格评估报告,编制出让方案,由市、区(县)规划土地管理部门报请市、区(县)政府批准。
出让方案经批准同意后,市、区(县)招拍挂办公室向市、区(县)规划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审批。
建设用地审批。市、区(县)规划土地管理部门按照权限受理后,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招拍挂出让国有建设用地审批。
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区(县)招拍挂办公室向市土地交易市场申请地块入市交易。市土地交易中心在2个工作日内,对区(县)招拍挂办公室递交的材料进行核对,并报市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市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相关工作。
发布出让公告。出让人编制完成出让文件后,及时通过土地交易市场、上海规划和国土资源网站以及中国土地市场网发布招标拍卖挂 8 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告,并在相关报刊上发布相应告知信息。
实施招标拍卖挂牌活动。市土地交易市场应按照规定受理投标(竞买)申请、资格确认,发放出让文件,实施具体的交易活动,发布出让结果等。
签订出让合同。中标人(竞得人)确定后,市土地交易市场向中标人(竞得人)发放《中标通知书》和《成交确认书》。出让人与中标人(竞得人)可当场签订《上海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涉及外资的,中标人(竞得人)及时向商务部门申请备案(备案期限另行制定),并在备案完成后的10个工作日内,与出让人签订出让合同。
出让合同签订后,受让人按照相关规定成立项目公司的,可与出让人签订补充出让合同,调整受让人主体。
后续事项。出让活动结束后,受让人凭出让合同等资料,办理设计方案审批,申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凭《建设用地批准书》等按照规定申请办理土地初始登记,领取相关权证。
②协议出让
申请。意向用地者应向市或区(县)规划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用地申请。
征询、预审。市或区(县)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征询相关部门的意见后,核定规划条件;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及用地规模等对建设项目用地有关事项进行审查,提出预审意见及批复。根据规定,建设项目需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意向用地者应提交评估结果等文件。
编制协议出让方案。市或区(县)规划国土管理部门应根据出让计划、城市规划和意向用地者申请的用地类型、规模等,编制国有土地使用权协议出让方案,报市或区(县)政府批准。
用地涉及农用地转用、征收的,应按照审批权限,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市或区(县)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应根据拟出让地块的条件和土地市场情况,按照《城镇土地估价规程》,组织拟出让地块市场评估,并根据土地估价结果、产业政策和土地市场情况等,集体决策,综合确定协议出让底价,并报市或区(县)政府批准。
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意向书》(以下简称《意向书》)。市或区(县)规划土地管理部门依据经批准的协议出让方案和底价,与意向用地者就土地出让价格等进行协商。协商一致的,市或区(县)规划国土管理部门应与意向用地者签订。
公示。《意向书》签订后,市或区(县)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将意向出让地块的位置、用途、面积、出让年限、土地使用条件、意向用地者、拟出让价格等内容在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5日。
签订出让合同。公示期满,无异议或虽有异议但经市或区(县)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审查未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市或区(县)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应按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意向书》约定,与意向用地者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后续事项。受让人凭出让合同等资料,办理设计方案审批,申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凭《建设用地批准书》等资料,按照规定申请办理土地初始登记,领取相关权证。
③划拨
申请及预审批复。符合国家划拨用地目录的建设用地项目,可由建设单位提出申请,经有批准权限的市或区(县)政府批准,以划拨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根据规定,建设项目需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建设单位应提交评估结果等文件。建设单位应根据建设项目审批类型按照规定提出申请:
属审批制的,建设单位应持投资管理部门批准的项目建议书等相关材料,向建设项目批准机关的同级规划土地管理部门提出选址意见书及用地申请。市或区(县)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征询相关部门的意见后,在核发选址意见书的同时,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 度计划及用地规模等对建设项目用地有关事项进行土地预审,提出预审意见及批复。
属核准制的,建设单位应直接向有审批权限的市或区(县)规划土地管理部门提出选址意见书及用地申请。市或区(县)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征询相关部门的意见后,在核发选址意见书的同时,根据投资部门意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及用地规模等对建设项目用地有关事项进行土地预审,提出预审意见及批复。
属备案制的,建设单位应持投资管理部门的备案意见等相关材料,向建设项目批准机关的同级规划土地管理部门提出核定规划条件及用地申请。市或区(县)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征询相关部门的意见后,在核定规划条件的同时,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及用地规模等对建设项目用地有关事项进行土地预审,提出预审意见及批复。
建设单位取得投资部门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核准制项目为核准批复)后,按照规定申请办理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审批。
编制供地方案及报批。市或区(县)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应对项目用地进行审查,拟订供地方案,并报有批准权限的市或区(县)政府批准。涉及农用地转用、征收的,应按照审批权限,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后续事项。建设单位按照规定向市、区(县)规划土地管理部门申请核发《划拨决定书》,凭《划拨决定书》等资料,按照规定申请办理土地登记,领取房地产权证。
(2)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环节
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并联审批的操作办法和审批要求如下:
编制。建设单位应按照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中“方案设计”的要求,编制建筑设计方案。
咨询。为提高设计成果质量,加强批前服务协调,建设单位在建筑设计方案编制完成后,可以向市或者区(县)规划土地管理部门进行规划咨询,规划土地管理部门登记收件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向建设单位出具书面咨询意见。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对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建设用地范围及面积、用地性质、建设工程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规划设计指标,以及建筑间距、建筑退界、建筑日照、建筑高度等是否符合详细规划、地块规划条件和相关法规的要求,向建设单位提供指导,出具书面咨询意见,使建筑设计方案符合并联审批报送条件。咨询的时间不计入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规划审批时限。
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应在咨询环节出具的书面咨询意见中,明确告知建设单位是否需办理该建设工程的地名申报手续。
送审。建设单位应按照签定土地出让合同或核定规划条件时被告知的参与审批部门的名单,分别填写申请表,将需相关管理部门审查的材料分袋包装,如有相关管理部门的指导意见的一并附上,送规划土地管理部门。
受理。规划土地管理部门收件后,在1个工作日内通过市政府公共审批平台运转电子申请表,并向相关管理部门转送建设单位送审的材料。相关管理部门在4个工作日内对送审材料进行预审,材料符合要求的,各相关管理部门应正式受理,并将受理结果反馈规划土地管理部门;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向规划土地管理部门书面反馈补正材料通知,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当日转送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应在3个工作日内将补正材料直接送各相关管理部门,并告知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各相关管理部门审核后正式受理,并反馈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各相关管理部门逾期未反馈意见的,规划土地管理部门按照视作同意受理。建设单位逾期未补正材料的,作退件处理。建设单位再次申报修改后的建筑设计方案审批时,可不再提交与修改内容无关的材料。
审理。相关管理部门应在正式受理后的10个工作日内,将各自专业审查意见书面反馈规划土地管理部门。相关管理部门要求建设单位作局部调整后再予批准的,应在受理后的10个工作日内将书面意见反馈规划土地管理部门,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当日转送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应将调整资料直接送相关管理部门,相关管理部门在再次收到资料后,应告知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并可相应延期10个工作日向规划 土地管理部门反馈最终审批意见。依法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专家评审或对方案总平面设计布局作较大调整的,应在10个工作日内告知规划土地管理部门中止审批时间,并在中止情形结束后的5个工作日内反馈最终审批意见。逾期未反馈意见的,规划土地管理部门按照视作同意处理。
规划公示。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在批准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前,应按照有关规定将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相关内容向公众公开展示、听取公众意见。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公示期限不得少于10日,反馈意见的截止期不得少于公示后的7日,对反馈意见的处理时限不超过7日。公示的时间、反馈意见及其处理时间,均不计入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规划审核时限。
审核意见。经相关管理部门审查同意的,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应综合各相关管理部门的审查意见并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意见,同时附上各相关管理部门的审查意见。相关管理部门审查存在不同意见的,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可在15个工作日内进行综合协调。综合协调时,可邀请建设单位和审查不同意的相关管理部门一起参加,对建筑设计方案中分歧部分进行专题研究。经过综合协调,对建筑设计方案中的总平面布局能达成一致意见,但有关专业管理技术要求尚未达标的,相关管理部门应通过告知承诺的方式明确相关整改要求,由建设单位承诺在下阶段审批中达标,并向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出具同意总平面布局的书面意见;对建筑设计方案中的总平面设计不能达成一致意 见的,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应作出审核不同意的意见,相关管理部门审批文件均由规划土地管理部门转送建设单位。
3.分类管理,改革审批方式
根据分类管理原则,减免或简化部分事项的审批。主要有:
地质灾害评价目录式管理。规划土地管理部门明确地质灾害评价项目目录并向社会公示。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一般建设项目,非易发区的大部分项目免于地质灾害评价。同时简化建设项目地质灾害评价的程序,推行标准化、格式化评估。
简易建设项目免于审核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对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以下小型建(构)筑物项目(但可能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的建设项目除外)、工业区内标准厂房、普通仓库工程、变动主体承重结构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大修工程(但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除外)等,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在土地出让或核发选址意见书、核定规划条件时,应告知建设单位规划条件、后续仍需审查的相关管理部门和其他应尽事项,并注明“本项目在签定告知承诺书后,免于设计方案审核”。建设单位签署告知承诺书后,免于审核设计方案。原审核设计方案时应呈报表现的内容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审查意见,在施工图的总平面图中应予落实,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时一并审核。
四、具体要求
(一)加强相关行政审批衔接
各有关管理部门要积极研究与本办法实施配套的各项专业标准和管理规范,进一步落实管理程序的衔接。各区(县)政府要结合地区实际,推进和落实区(县)建设工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二)细化实施办法及操作规程
规划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进一步细化操作规程,完善格式化审批规范,并加快信息化建设,结合区(县)机构改革的进程,加大培训力度,并积极做好改革的督促落实工作。
土地储备流程图(审批制)
招拍挂出让流程图(核准和备案制)
协议出让流程图(核准和备案制)
划拨项目流程图一(审批制)
划拨项目流程图二(核准制)
划拨项目流程图三(备案制)
自有土地项目流程图一(审批制)
自有土地项目流程图二(核准制)
自有土地项目流程图三(备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