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外贸易安全和便利化对我国海关的启示
美国、荷兰、澳大利亚海关
贸易安全与便利化对我国海关的启示
摘要:推动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是各国海关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中国海关在推动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的国际事务中,扮演积极角色。我国除传统的通关便利外已经先后实施了以海关风险管理制度、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制度等为代表的贸易便利化制度,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本文对美国、荷兰、澳大利亚海关贸易便利化制度进行分析,针对我国海关提出了相应的可改进对策。
关键词:海关;贸易安全;贸易便利化
一、海关担负保障贸易安全与促进贸易便利的重任 1.1.海关保障贸易安全和促进贸易便利之路
几个世纪以来,海关一直都充当国家“守门人”的角色,所有的进出口贸易都必须经过海关当局检验、征税,这种监管、征税的公权力强大而无处不在。甚至人们把海关在国际贸易往来的角色简单化为“为了干预而干预”。后来国际社会开始不能接受海关的无理由干预,于是提出了“干预例外”的原则,即只有在法律规定情况下,只有确定了危险的情况下才能够干涉。此时也就进入“贸易便利化”帝王规则盛行的鼎盛时期。恐怖主义通过以供应链为突破口对全球安全的威胁又重新强调了海关作为“守门人”的角色,国际社会和各国纷纷赋予海关征税、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等职能之外的安全保护职能,甚至直接将海关合并到边境与安全保障部门(如美国)。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各国都能从一体化进程中获得利益,安全防范不可能永远处于最高级。在紧张和严格的实行安全措施后,经济还是要发展,贸易流通的便利化还是现实问题,因此平衡贸易安全与贸易便利的最终任务便成为海关目前和今后长期的工作宗旨。
应该说,2001 年美国在遭遇“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国际社会意识到全球贸易体系在面对恐怖犯罪和有组织犯罪时的薄弱性。在原来立足于边境负责国际贸易事务的基础上,国际社会又赋予海关保障全球贸易安全的新使命。新的安全保卫使命使海关关注点从传统的“进出口地”转向涵盖货物从起运地到目的地的供应链的整个过程。
1.2.《框架》对海关的定位
《框架》在引言中强调“海关在加强全球供应链安全、通过征收税款和便利贸易为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地位”,“海关独立的权力和专业知识,使得它能够并应当在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方面发挥核心作用”,“海关拥有其他政府部门所没有的重要权力,即查验进出境及过境货物和物品的权力”,“海关也拥有拒绝货物进出境和加速进境的权力”,“海关可要求提供有关进口货物的信息,也经常要求提供出口货物的信息”。
海关在保证贸易安全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但这一任务不可能由海关单独完成,必须有政府最高层的参与,由政策层的影响来推动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同时,维护贸易安全与推进贸易便利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双重价值目标,也是海关塑造自身职能的重要机会。偏离这两个价值目标或者孤立地追求某一价值目标,均会使海关改革与发展的进程遭遇挫折与困境。
二、国际海关推进贸易便利化的现状
近年来,西方海关在推进贸易便利化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使得西方海关的工作效率普遍提高,较好地解决了以往海关管理不适应于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
2.1.美国海关模式——实施业务流程再造
美国海关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是深受“企业再造”理论的影响,强调一个组织的工作重心应集中于如何使本组织中各个单独的部门或岗位共同为实现组织的工作目标和顾客的满足进行努力。并以此为目标再造海关业务流程。目前已分别设计了六大核心业务流程和业务保障流程。二是为确保业务流程的实施,美国海关进行了机构重组。改革前的领导关系是:总署—7大关区—45个总关—256个口岸海关:改革后的新领导关系是:总署—20个管理中心—256个口岸海关:减少了中间管理管理环节和领导层次,管理资源向总署和现场海关转移,强化总署的宏观管理能力和现场海关的执行能力。三是在现场口岸,树立“为顾客服务”的宗旨,推出“一站式”服务,并给予更多的自由裁量权和现场直接决定权,减少了推诿扯皮现象。同时在通关环节还推出“两次结关”制度,即进口货物在办完报关、查验手续后,海关收取相当于税款的保证金后放行货物,此时办理一次形式结关,但货物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办结海关手续,美国海关把实际结关时间推后一年左右,以便有充足的时间处理因货物溢短装出现的退补税,以及发现差错后对报关单进行修、删、改等手续。对于数票小额关税的退补可以统一结算。管理上不仅显示了灵活性,而且节约了人力、物力,简化了手续。四是为确保流程管理能起到效果,美国海关在制定流程时注意收集来自企业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并为流程制定了明确且量化的为顾客服务的标准。
2.2.荷兰海关模式——契约式管理
荷兰海关在系统内部推广契约式管理。每年在适当时候,上级海关逐级与下级海关签署下一年度工作契约。契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执法管理任务,如根据货物的不同类别确定不同的货物实际查验率及查获率。二是保障性措施,如劳动纪律的遵守,对100%的员工进行工作业绩的评估,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等。三是提供管理资源。荷兰海关实施契约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弥补政府管理中绩效评价机制不足的缺陷。为便于开展此项管理,首先,荷兰海关各项工作进行了标准化和各项业务指标的量化。其次,科学制定契约内容。均达到“SMART”要求,即SPECIFIC(具体)、MEASURABLE(量化)、ACHIEVABLE(可行)、REALISTIC(现实)、TIME(时限)。另外,还专设部门对各关契约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评估,动态修订完善契约指标。最后,在总局和直属海关层面分别设立全国海关中央信息中心(DIC)、地区海关信息分中心(DIA)等风险管理机构,加强海关业务的风险管理,确保各项契约的实现。2.3.澳大利亚海关——“客户导向”战略
澳大利亚海关实施“客户导向”战略(CUSTOMER ORIENTATION),确立海关为“客户”服务的宗旨。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广泛与产业界、行业协会沟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借用外部资源,强化海关管理;二是建立海关人员与企业进行工作交流的制度化渠道,增进相互了解和支持;三是在全国各海关成立“质量管理小组”,量化各项管理指标促进海关的整体效能;四是改变以往对企业“处处设防”的做法,促进企业守法自律。认为绝大多数进出口商是守法的,违法的是少数;许多违法行为是由于不明法规和程序引起的,以往“严管严查”并没有起到好的效果;为加速通关,海关管理应允许“合理差错率”(ACCEPTABLE ERROR RATES)和“一定比例的税收滴漏(AN APPOPRIATE AMOUNT OF DUTY LEAKAGE)”。
三、国外海关对我国海关贸易安全与便利化的启示 3.1.以推进海关业务改革为突破口,提高海关监管效能
中国海关坚持通过海关管理的现代化推进贸易便利化,着眼于构建以形成整体功能为目标的海关大监管体系,运用风险管理理念,着力推行综合治税、区域通关、无纸通关、新型保税监管体系等多项业务改革,实行了提前申报、货到验放,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集中申报,选择查验,7×24小时预约通关等多项便捷通关措施。通过将风险管理的理念、手段、机制引入到海关工作的各个方面,实现了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的风险识别和有效处置,大大提高了海关监管效能,在确保海关有效监管的同时,切实便利了货物通关。
3.2.以企业分类管理为基础,加强海关与商界的合作
为进一步适应国际海关发展潮流,加强海关与商界合作,推进贸易便利化,中国海关2008年正式实施了《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法》。该办法按照企业守法和信用度高低对有关企业进行评估、分类,设置了AA、A、B、C、D五个管理类别。按照守法便利原则,对不同管理类别的企业实施相应的差别管理措施。该办法实施一年多来,企业和社会普遍认可了“守法便利、差别管理、动态调整、关企合作、贸易安全”等原则和措施,较好地发挥了鼓励企业守法自律、规范管理和促进企业发展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3.3.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提高海关管理效率
中国海关是中国最早使用信息技术的政府部门之一,长期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原则,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目前,已形成电子海关、电子总署、电子口岸的全方位应用架构。全国海关通关管理系统(H2000)的应用实现了海关通关管理的信息化,目前正在研发功能程度更高、性能更好的下一代系统;电子口岸实现了服务于“大通关”的统一信息平台,30余万家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口岸在网上进行申报,海关与相关政府部门、单位以及主要商业银行实现了信息交换和共享,极大地提高了通关效率,降低了企业的贸易成本。3.4.以加强海关国际合作为手段,促进贸易便利化
目前,中国海关已与11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关开展了友好往来。中国和东盟自2003年正式启动海关领域合作以来,建立了定期的署级磋商机制和专家级的海关协调委员会磋商机制,推进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原产地规则的谈判,开展了广泛的能力建设合作。此外,中国海关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推动中美、中欧海关在执法、统计、原产地、技术合作、贸易便利化等传统领域以及反恐、知识产权保护等非传统领域的合作。大力推进世界海关组织《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的实施,中欧双方启动了“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试点计划”和“经认证的经营者”(AEO)合作项目,推进中欧贸易便利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3.5.积极推动我国海关贸易便利化制度国际化:
① 逐步确立在区域海关贸易便利化合作中的主导地位目前,我国海关与4 个区域性组织的合作联系十分紧密,即中国与东盟海关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GMS)海关合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下的海关合作以及上海合作组织海关合作(海关工作组)。合头,带动并发展并形成中韩、中日、中澳等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实效的短、中、长期技术合作项目,为我国海关培训了近千名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业务人才。借助于这个渠道,我国海关应当将海关贸易便利化纳入到双边技术交流的内容之中,拓宽培训参与者的范围,吸收贸易便利化第一线人员参加培训,逐步建立起面向并服务于海关系统各层次关员的双边培训与交流体系,为我国海关贸易便利化制度的发展培养人才、提供经验。
同时,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起,我国海关改变了过去单纯接受外国海关培训的状况,开始利用上海海关学院和WCO 亚太培训中心的师资条件,为蒙古、越南、埃及等几十个国家和港澳地区海关提供培训,获得广泛好评。在以后的培训过程中,应当充分介绍我国海关的贸易便利化制度,不仅可以在外国受训海关官员心中留下良好的影响,还可以根据具体某个国家的要求提供贸易便利化的专项技术援助。作任务从以往单纯参加会议发展到担任区域海关合作委员会、工作组和研讨会的主席,合作领域覆盖商讨简化和协调海关手续、实施风险管理和后续稽查、使用电子信息交换技术、加强执法合作等海关优先合作领域。同时,大力推进APEC、东盟10+
1、东盟10+
3、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合作领域中的海关合作,积极探索“一站式”海关检查、联合作业、统一载货清单、海关信息交换等合作试点项目,在区域海关组织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因此,我国可以在区域海关合作中施加自己的影响,适当的时候输出本国贸易便利化的成熟做法,使其逐步成为区域海关贸易便利化制度的标准,从而确立起我国在区域海关贸易便利化中的主导地位。② 在多边海关合作中突出贸易便利化主题
自从加入WCO 以来,我国海关参加了历次WCO 理事会会议和有关技术委员会会议。2002 年当选为WCO 财政委员会委员,2004年当选为WCO 理事会副主席(亚太地区)并承办了WCO 亚太地区情报联络中心(RILO)和地区培训中心(RTC)。在自身积极参与WCO 标准框架规则制定并努力实施的基础上,还积极推动亚太地区成员实施该标准框架,组织实施了“鳄鱼行动”等十余次亚太地区和跨洲多国海关专项执法行动,成功主持和组织了第11 届WCO 亚太地区海关署长会议及第五次高级战略小组会议,充分展示了协调和推动国际海关合作的能力,在多边海关合作中影响力明显增强。由于多边海关合作的议题众多,因此我国应当重点突出贸易便利化主题,借助于多边海关合作的平台,对外大力宣传我国海关贸易便利化的经验和做法,扩大我国海关的国际影响力。
③ 加强海关贸易便利化的技术合作,提升对外技术输出的力度
我国海关已经与主要发达国家(地区)海关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以中荷海关技术合作项目为龙头,带动并发展并形成中韩、中日、中澳等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实效的短、中、长期技术合作项目,为我国海关培训了近千名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业务人才。借助于这个渠道,我国海关应当将海关贸易便利化纳入到双边技术交流的内容之中,拓宽培训参与者的范围,吸收贸易便利化第一线人员参加培训,逐步建立起面向并服务于海关系统各层次关员的双边培训与交流体系,为我国海关贸易便利化制度的发展培养人才、提供经验。同时,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起,我国海关改变了过去单纯接受外国海关培训的状况,开始利用上海海关学院和WCO 亚太培训中心的师资条件,为蒙古、越南、埃及等几十个国家和港澳地区海关提供培训,获得广泛好评。在以后的培训过程中,应当充分介绍我国海关的贸易便利化制度,不仅可以在外国受训海关官员心中留下良好的影响,还可以根据具体某个国家的要求提供贸易便利化的专项技术援助。
四、结语
我国政府和海关应保持清醒的立场,借鉴国外海关对贸易安全和便利化的对策,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便利和支持,既要积极加强对贸易安全的促进,又要通过多种措施促进便利化,发挥我国海关在这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范筱静 海关在保障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中的定位
[2] 厉 力 论上海世博会的海关边境保护措施_以贸易安全和贸易便利为视角 [3] 周 阳 美国经验视角下我国海关贸易便利化制度的完善 [4] 苗迎春 贸易安全:国际反恐新领域 [5] 吴英娜 国际贸易安全评价体系构建
[6] 李文健 推进贸易便利与维护贸易安全不能顾此失彼 [7] 陈 晖 国际贸易安全与便利 [8] 陈 晖 海关法理论与实践
[9] 陈银建 让监管场所从“口岸”延伸到企业
第二篇:香港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及对我国海关的启示(初稿)
香港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及对我国海关的启示
马永飞
作者简介: 湛江海关 2011年起任世界海关组织亚太地区情报联络办公室情报分析员,本文暨结合香港同事提供资料及工作经验撰写完成,若有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联系方式:北京朝阳光华路甲10号配楼10层亚太RILO 100026 电 话:010—85736348,海关内线: 8--0100--6348
内容摘要: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全球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有增无减,每年全世界商标申请数量超过330万个,迫切需要一个合理的机制去应对这种需求和复杂状况。知识产权边境保护水平的优劣不仅关系到知识产权权利人的私人利益,而且对国家正常知识产权产品市场及整个经济环境至关重要。分析研究香港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先进制度和机制,对于我国海关加强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知识产权 风险管理 关商合作
海关总署党组在2011年全国海关关长会议上提出了“构建与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相一致,符合科学发展要求,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处于国际海关先进水平”的现代化海关。近年来,知识经济和创新发展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也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保证对知识创新的有效激励。在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一直较为 ① 出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2011年2月3日在中国发表的“全球期待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发挥领军作用”的讲话内容
1薄弱,各种侵权行为极为普遍;加入WTO后,我国对外贸易的程度大幅增加,但是同时对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指责和起诉也随之增多,也让我国进一步认识到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而海关在进出口贸易的知识产权保护中无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遏制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工作如何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在知识产权执法中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意图,是海关知识产权执法工作面临的一个课题。本文结合基层海关执法工作实际,总结搜集了现阶段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分析借鉴了香港海关在知识产权法制体系、执法机制和创新合作等方面的先进做法,探索提出了优化我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运行机制、保护我国企业合法正当利益的具体措施。
一、香港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特点
香港海关(Customs and Excise Department,CED)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保安局辖下的纪律部队之一,负责办理海关各项相关工作任务,工作内容主要围绕保障合法贸易、知识产权、税款征收、查缉毒品、公民权益、本港信誉和国际义务等7大使命开展。其中在知识产区保护工作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立法到执法,香港皆拥有其独具特色的体系,并有一个庞大的海关知识产权执法队伍,负责香港的知识产权执法,采用强有力的执法行动,打击知识产权犯罪,凭借强劲有效的法律体制,同知识产权业界的战略合作,持续不懈的宣传运动,与国际同行的密切合作,为经商活动营造了一个公正自由的交易环境。
(一)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
香港的知识产权保护可以追溯至19世纪,经过100多年的发展,香港特区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同国际标准完全一致的,广泛全面的保护知识产权法律体制。香港的知识产权执法职责由香港海关履行,香港海关专门设立了版权及商标调查科,负责对侵犯版权及商标的犯罪行为予以刑事制裁,主管侦查及打击进出口、制造、批发及分销层面的盗版活动,并调查与互联网有关的侵权行为。海关直接监管口岸的人流和物流,有利于打击跨境知识产权违法。为了及时适应社会和技术变化的步伐,香港海关还经常地审议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比如在处理一桩造假案件过程中,香港海关首次启用了《有组织及重大犯罪条例》,在知识产权执法工作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这宗案件中,捣毁了一个出口假冒服装的犯罪集团,并成功地查没了大约2200万港元的犯罪所得(大致280万美元)。此外,香港法例第60章《进出口条例》规定,必须领有海关发出的许可证,才可进出口光碟母版及光碟复制品的制作设备。这种管理制度极大地方便了海关人员跟踪和追查盗版光盘的来源。
完善的法律是香港海关开展严厉执法的重要基石。香港特区的小宪法《基本法》特别在第一百三十九及一百四十条定明特区政府可自行制定政策,以法律保护知识产权。在这前提下,香港制定了一套新的知识产权法例,力求达致国际最高标准,使香港在保护知识产权发展方面取得优势。香港除了知识产权立法比较完善之外,还适用一些主要的国际知识产权条约。譬如,适用于香港的有关专利方面的国际公约主要有《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专利合作条约》以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这些国际公约适用到香港,成为香港专利法的一部分。此外,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保护唱片制作者禁止未经许可复制其唱片日内瓦公约》、《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等都在香港适用。
(二)强劲有力的执法行动
香港海关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还体现在建立了一支本地区最强大的队伍,大约有400名海关人员,专门负责打击知识产权侵权的工作。另外,还单独成立一个情报局,配备200名官员,承担情报支持职能。除此之外,还有大约2000名海关官员,分驻在各种海关检查站,预防进出口违禁物品,包括盗版假冒商品。2007年备受关注的“网线监察系统”在香港海关正式启用,这在香港海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香港海关关长汤显明对该系统的启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同年,“青少年打击网上盗版大使”秘书处、“反互联网盗版队”联合办公室也同时启动。“网线监察系统”由香港海关与香港大学合作研发,得到了香港特区政府25万港元的支持。该系 ② 出自香港海关版权及商标调查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公开讲话内容
2统能24小时自动监察网上BT侵权活动,协助执法人员进行调查及搜捕工作。系统利用电脑高速运算的特性,快速扫描网上读者讨论区,识别新BT种子的“播种人”。系统有能力在讨论区内侦测出首粒侵权种子出现的时刻,并锁定该目标网页及上载者,从而展开深入调查。
在知识产权业界的支持下,香港海关引入了多种奖励机制,加强了情报来源,提高了的执法效果。为了应对互联网盗版的新挑战,香港海关已经成立了2个专门打击互联网盗版工作组。它们肩负着全天候24小时监视互联网侵权活动的任务,并采用后续行动,打击通过互联网销售知识产权侵权作品和借助点对点文件共享网络分销版权作品的作为,分别从供应及零售层面打击盗版及冒牌货活动。在供应层面上,致力从进出口、制造、批发及分销层面打击盗版及冒牌货活动;在零售层面上,在各零售黑点持续采取执法行动,以杜绝街头的盗版及冒牌货活动。
(三)广泛深入的合作领域
执法机关与知识产权拥有者之间的合作是打击涉及知识产权罪行的重要元素。带着对合作带来互利的期望,香港海关一直与知识产权业界保持密切的工作关系,从而能有效打击涉及侵犯版权和商标的刑事罪行。为进一步推广这个战略伙伴关系,以及更有效保护知识产权,香港海关与知识产权业界共同发起成立「保护知识产权大联盟」(大联盟)。保护知识产权大联盟锐意架设一个有广泛基础的平台,进一步加强香港海关与知识产权业界的合作。这将标志 部门与业界同心协力,加强杜绝侵权和盗版行为。这对由知识产权署推行的「正版正货承诺计划」也起着支援作用,有助推广香港销售正版货品。
香港海关与知识产权业界,包括版权拥有人、商标持有人和各学术机构一直保持着策略性的伙伴关系。这些合作伙伴为海关在情报交流、验证检获货品、技术支援、辨别货品真伪的讲座,以及合作举办宣传教育活动等助了一臂之力。许多年来,在打击知识产权侵权犯罪过程中,香港海关同版权和商标所有权人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工业知识产权界给予我们巨大的支持,包括提供情报,查获品辨识和检查,出庭作证以及其它技术援助。根据海关与企业合作开发的电子拍卖诚信计划,参与电子拍卖的交易场经营商都已经设臵了监视系统,对在其交易场中挂牌拍卖的货物进行监视。而在珠宝诚信计划中,则鼓励珠宝经营商在珠宝和钻石零售活动使用明白清楚的商品说明,并在产品说明中标注公认的行业分级标准。为加强打击侵权和盗版活动,香港海关联同知识产权业界成立了「保护知识产权大联盟」(大联盟),以此作为一个相互沟通的平台,进一步加强香港海关与知识产权业界的合作。
展望未来,保护知识产权仍然处在香港海关工作计划的重要位臵,仅2010年一年就联合国际刑警组织和知识产权组织承办了多次高级别研讨论坛会议,以进一步严格落实各项执法行动,与工业界及其它执法机关保持密切合作,携手打击各种盗版假冒活动。
二、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
21世纪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使知识产权贸易跨越了国界。同时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使得技术和信息的复制变得容易。中国海关实施知识产权保护至今已有17年,据统计,17年来全国海关共查获进出口侵权货物案件万余起,案值10亿多元人民币。尽管海关在知识产权权利备案、查询方面的服务越来越完善,但各地企业对于备案还存在诸多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海关在现场监管时发现侵权嫌疑时,使货物长时间处于侵权性质待定状态,不仅影响了海关的正常通关效率,产生了不必要的滞港费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工作面临诸多挑战。
(一)权利人对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认识不足
许多公司企业认为自己公司企业本身不涉及进出口业务,与海关打交道的机会不多,而没有认识到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重要性。事实上,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市场经济不断与国际经济接轨,中国产品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全球国际市场的挑战与诱惑,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已经成了很多企业的目标。由于我国出口商品特别是在国际市场畅销的拳头产品有限,一些国内企业为挤占容量有限的国外市场,不惜采用低价竞销和冒用国内他人注册商标的手段大肆出口劣质商品,严重干扰贸易秩序,不仅造成国家外汇收入的大量流失,使国外客商从中渔利,极大地削弱中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中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而毁掉我国产品的海外市场。因此,企业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
(二)权利人主动维权的作用发挥不明显
知识产权是智力成果的创造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生产经营活动中标记所有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的总称,我国民法上确立的知识产权有: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而根据《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的规定,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权利是有一定范围的,拥有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并不当然地成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对象,只有在海关总署登记备案的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才受到海关的保护,从这一点上说,备案是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条件。知识产权的私权性决定了海关没有义务也不可能必须主动地查扣货物,权利人如果没有在海关备案,即使发现侵权货物即将进出境,也无权要求口岸海关予以扣留。只有唤起权利积极主动维权,海关执法才有坚实基础,知识产权也才能得到更广泛、有效的保护。
(三)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执法力度不够
一方面,《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中仅仅在实体上规定了海关对权利人知识产权的保护,而在程序上没有建立起一套统一透明的执法制度,尤其是对采取中止放行或者扣留措施后的方式期限等问题没有明确规定,海关的执法随意性较大,缺乏对比标准,也使得权利人认为海关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手续繁杂、期限模糊,容易出现无保障的拖延,对合法的贸易流通会造成障碍而放弃海关的行政救济途径。另一方面,邮递渠道侵权主要呈现如下七大特点:一是采取少量多批次“蚂蚁搬家”手段连续邮寄,规避海关有关规定;二是利用伪报物品品名或夹藏手段,企图“暗度陈仓”;三是采用晚间进行通关的手法,妄想蒙混过关;四是断号使用邮件详情单,运用 “遮眼法”通关;五是网络销售侵权物品进出境已成常事,邮寄侵权物品出现新变化;六是发生多起邮局揽货员为完成业务指标,违规为寄件人提供假地址、假企业名称的事情;七是多家民营快递公司揽取、中继业务,给海关查找邮寄侵权物品真正所有人增加了难度。尽管在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中指出,海关有权可以进行处罚。但是由于行邮渠道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处罚工作难以落实到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执法效果不尽理想。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目的在于保护境内外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进出口贸易秩序,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形象,改善国内投资环境。然而在保护的同时仍然存在上述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立法、执法部门、企业、权利人以及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尽快解决。学习借鉴香港海关的做法,对我们进一步优化海关管理意义深远。
三、对优化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借鉴意义
虽然香港海关不但负责进出境环节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还负责境内的生产、销售等境内所有的知识产权执法工作, 而中国内地海关只负责进出口环节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香港与我国海关情况不同,但其中可借鉴的部分依旧很多,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强化风险分析和后续管理工作
香港海关的高效、廉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比较成熟的风险管理体系。我们可以借鉴香港海关信息系统和风险管理机制,将风险分析作为我们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和依托,可考虑就“以风险管理理念推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工作”课题专门立项,召集法规、风险管理、监管等有关专家,在整合各直属海关有益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建立成熟的知识产权保护风险管理机制,并在技术、制度、经费上给予保障。一方面,加强海关在知识产权监管中的信息情报工作,与国家专利机关、商标管理机关、著作权登记管理机关以及国家信息资源、公安机关等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查处侵权商品装备的科技含量,解决无限增长的海关要求与有限监管资源方面的矛盾。另一方面,从管理方式、管理观念、管理手段等制度方面进行创新,加强与统计、企管和风险管理等职能部门的联系配合,通过风险分析和海关执法国际合作,打击跨境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发挥海关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事务中的影响力。
(二)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执法行动
为了降低执法成本,提高效率,香港海关对空运、海运渠道以及快件、邮件渠道查获的小批量侵权货物实施简易执法程序。并对小批量侵权货物的数量范围进行了具体界定。按照此项法律规定海关发现在规定数量以内的侵权货物,不需要通知权利人,可以直接进行判断与认定,并做出没收的处理决定。目前,我国各个直属海关在空运及行邮渠道查获了大量金额较小的侵权案件,但是案件的处理程序却和一般货运渠道案件没有区别,要联系权利人,并查找收件人,为此耗费了大量的办案力量,而权利人却往往因为数量过小,对海关查处此类案件配合不够积极,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海关的处理难度。香港海关对小批量侵权货物处理的简易程序给了我们一些启发,借鉴香港海关的这一做法,可以加快我国海关小批量侵权案件的处理速度,将主要办案力量集中在大要案的处理上。与此同时,也必须看到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执法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执法实践中的难题可以通过明确各方的责任来加以解决,对此建议在立法上应当进一步明确各方的举证责任,防止引起不良后果。
(三)加强与知识产权权利人的交流
香港海关十分注重与权利人的合作,和权利人组织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如通过权利人组织联系权利人、开展品牌产品的鉴别培训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海关与权利人组织鉴定合作协议,对侵权货物的认定、存放及处臵进行合作,权利人授权海关对侵权货物进行认定,并负责对扣留的侵权货物进行处臵等等。这些合作为海关执法提供了便利和保障,提高了执法效能,值得我们借鉴。目前,我国很多外经贸企业协会以及QPBC(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都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权利人组织,我们可以尝试扩大与这些组织的合作范围,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借鉴香港海关的做法,在侵权货物认定、仓储及查扣侵权货物处臵上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实现双赢。每年应当在“4.26”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周期间进一步开展好大规模的普法教育活动,为现场关员讲授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知识、现状和假冒商品、近似商标侵权鉴别技巧,经常走访了解基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开展的现状,听取业务现场对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各业务现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开展,向企业宣传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常识及企业所承担的义务和法律责任,通过播放宣传片等生动形式向进出境旅客宣讲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优化海关外部执法环境。
综上,知识产权保护与每一位公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关系到中国和谐社会、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专业性较强、科技含量高,加之,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海关对知识产权的监管时间不长,因此,一方面,海关在知识产权的监管中必须加强信息情报工作,从管理方式、管理观念、管理手段等制度方面进行创新,实现与国家专利机关、商标管理机关、著作权登记管理机关以及国家信息资源、公安机关等部门的资源共享,通过风险分析和后续管理,确定极少数查处重点,方便大多数守法企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法制环境。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与海关通力配合,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防范、报警机制,才能更加有效利用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并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的优良知识产权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J/OL].2008-06-05 2.香港海关.保障知识产权.http://www.xiexiebang.combating Counterfeiting & Piracy [J/OL].2011-02-03
第三篇:3 对我国的启示
对我国的启示
3.1 我国应加强和完善对转让定价税制的立法 我国的立法层级较低,内容过于简单和抽象,缺乏系统性、完整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对此,应借鉴国际上在转让定价税制立法方面的先进经验,坚持运用正常交易原则,强调“实质重于形式”,明确关联关系的认定标准、完善调整方法、明确纳税人的报告举证义务、制定严格的处罚措施等。来制定一套比较系统和完整的转让定价法规。
3.2 应明确关联企业的认定标准 目前,国际上对关联企业的认定通常有两种标准:一是控股比例;二是企业间实际控制程度。按照转让定价税制的发展趋势,我国应明确规定关联企业的认定以控股比例和实际控制程度为主要标准,兼顾避税地的特殊处理法,特别要注意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来对关联关系进行判断。只要企业之间是为了某一共同的利益而违背了正常交易原则,不论是否构成关联关系,税务机关均有权对其收入和费用进行适当的调整。
3.3 应引入总利润原则,完善对转让定价的调整方法
3.3.1 坚持正常交易的原则,引入总利润原则 因为我国外资企业多,内部交易很频繁,如果按正常交易原则对各笔交易的价格去逐项审核,工作量会很大,加之如何界定关联企业亦并非易事。因此,建议在我国转让定价税制的立法中,除了规定要坚持正常交易原则,还应引入总利润原则。具体做法是:对无关联的企业,或与关联企业来往较少的企业,一般按正常交易原则;对与关联企业内部交易频繁,且难以认定这些交易是否合理的企业,则应采用总利润原则,责成企业提供关联各方的有关资料,并按一定的分配方法将总利润分配给有关各方,然后据以征税。
3.3.2 完善转让定价的调整方法 取消调整方法使用顺序的规定,参照先进国家的做法,对各种方法要详细解释说明其适用条件,适用范围以及优缺点等,提高调整方法的可操作性。并允许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用的转让定价调整方法,但对选定的方法必须详细列出理由,以说明所作选择符合正常交易原则中的最优法则。此外,还可以引入“正常交易值域”的概念和衡量标准,这样可以对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是否存在转让定价行为进行比较公正、客观、合理、正确的判断,以使转让定价的调整趋于更加合理。
3.4 应明确纳税人的报告和举证责任,加重处罚 税务机关在对有转让定价行为的企业实施税务调整过程中,规定纳税人负有举证责任和延伸提供税收情报的义务。对税务机关的转让定价调整方案,除非纳税人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有效的证据材料,否则严格按已定的税务调整方案执行。税务机关要制定专门的转让定价处罚规则,对不合理的转让定价行为给以严厉的处罚,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不合理的转让定价行为发生。
3.5 应逐步稳妥地推行和完善预约定价制 我国的APA与先进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要提高我国APA的立法层次,完善相关法规,扩大其使用范围;提高征管人员的素质和征管水平,培养这方面的专门人才;提高我国APA规定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和税务机关执法的严谨性;还要加强对纳税人商业信息的保护;加快双(多)预约定价法律、法规的完善,尽快制定相互协商管理办法,以配合我国双(多)边预约定价的发展。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加强国内各部门的配合和国际间的合作与协调,以便于信息的交换。
参考文献:
[1]王铁军,苑新丽.国际税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2]朱清.国际税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杨斌.国际税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4]胡永坚.国际转让定价及其规制探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5]杨冬梅.转让定价税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6]鲁德华,张文春.转让定价税制的比较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4).[7]杨洪.论日本的转让定价税制[J].法制与社会.2007(6).[8]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
第四篇:世界历史对我国发展的启示
世界历史对我国发展的启示
1基本思想简述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同马克思的整个理论体系一样,有其理论产生、形成、发展而趋于成熟的过程。青少年时期的马克思就开始对历史问题和经济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在《克罗茨纳赫笔记》中摘录了近2500年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并且认真研究和比较了这些事件,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内在联系及其本质,这就是马克思对历史学的早期探索。《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成果,通过对经济学的研究,他提出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关于世界历史的观点与论断,深化了其对世界历史的认识。《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共产党宣言》中对黑格尔世界历史观的哲学批判,标志着世界历史理论得以成熟《,资本论》、《人类学笔记》则使得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更加完善。简述其基本思想如下:
1.1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动力论
世界历史的形成,如同其他历史事件一样,都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内部原因就是资本的不断扩张本性。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使得生产和消费由一国走向世界,资本的贪婪、侵略、扩张性又迫使世界市场形成,也就标志着世界历史的产生。其外部原因是新大陆的发现和社会化大生产及交通、通讯技术革命的到来,但它们只是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促进作用。然而,真正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和交往的矛盾运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这种矛盾激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这种世界性的联系才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由此可见生产力水平和交往能力决定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1.2跨越理论“跨越理论”的思想是马克思晚年通过研
究俄国农村公社未来发展道路上提出的。马克思分析跨越的实现是有条件的,一方面,落后民族与资本主义处于同一时代,才有可能汲取其优秀成果发展自己;另一方面,是资本的扩张本性,必然加剧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民族矛盾,从而引起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和民族主义革命。当时落后的俄国具备了实现跨越的条件,从而绕过资本主义这一可怕的波折阶段,直接
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跨越的主体通常包括社会制度和生产力两个方面,一旦完成制度上的跨越,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来完成生产力上的跨越,进而也是为了更好巩固制度上的跨越。可以说,跨越理论是东方落后国家赶超发达国家所选择的具体道路。
1.3世界历史发展的两个阶段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
及其为了自身发展在全球的不断扩张,使得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世界历史这个大舞台上唱主角,迫使人类历史进入的第一阶段是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期。世界历史的第二阶段将是人类社会在无产阶级的革命作用下,普遍地由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发展到共产主义世界历史,也就是说,世界历史也必将因为社会主义的发展而更加完善而转化为“完全的世界历史”。不过,世界历史的两大阶段,在时间规定性上不会是截然分开的。第二阶段的到来是一定要以第一阶段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的,在资本主义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资本主义是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全面到来是不会实现的。
2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样有很多启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我国社会制度选择的启示是在建国之初,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分析了国内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在中国这个刚刚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建立资本主义是不可能的;国外资本主义列强用血腥暴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行把中国拉入世界市场,他们的目的是想让中国变成他们的原材料产地、产品的倾销地,大肆的加速资本积累,他们更不可能,也绝不会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与此同时又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期,对中国最有影响的俄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纵观世界风云变幻,毛泽东确立了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国在制度上的跨越。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在确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后,不断汲取资本主义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为实现我国生产力上的跨越而奋斗着,更是为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我国实现生产力上的跨越式发展的启示之一:逐步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形成更加适
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当今世界历史背景下发展生产力,市场经济是必然的手段”。[3]虽然,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但目前的市场经济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我们的制度还有待完善。所以说,要实现生产力上的跨越式发展,合理的制度保证是非常必要的。启示之二:努力开创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从而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供契机。邓小平提出的对外开放政策,使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可见交往是生产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当今全球化大环境下扩大交往程度,也就是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从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一员,中国经济在世界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继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我国发展的步伐,这不仅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启示之三: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不但可以利用世界上高科技含量的机器化生产力,更可以利用他们的信息化生产力。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不但是切实可行,而且是非常必要的。新型工业化是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的道路,是使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文明发展之路,是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最终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新景象。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指导下,我国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与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实现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为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最终实现我们的梦--中国梦。中国梦的及早实现更会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共产主义的及早到来,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世界的发展关系到中国的发展。
第五篇:美国校车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校车对我国的启示(转)[博客帖]
文章提交者:Will.nan 加贴在 社会聚焦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68-0-1.html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更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校车作为孩子每天上下学都要乘坐的交通工具,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可以肯定地说,校车,为孩子们上学放学提供了便利。但遗憾的是,一些校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安全隐患,让人担忧:有的用报废车,有的租黑车,有的校车司机责任意识不强,还有的校车严重超载„„据调查,我国每年有超过1.8万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儿童因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本文通过介绍美国的校车制度,以期对完善我国校车制度有所帮助。
一、美国的校车历史简介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在美国,人们经常都会见到一些橙黄色的大型巴士出入于街头巷尾,早上将孩子接到学校,下午再送回家。这些独具一格的大型巴士就是美国中小学校用来接送学生的校车,但校车并不是学校配备的,而是由校车公司按学区统一调度和管理,承担各个学校学生的接送任务。校车的利用率很高,按照学生在校时间分批次接送,一般是先接中学生,后接小学生,先送小学生,后送中学生。
校车在美国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汽车发明之前,美国就有了专门接送学生的校车,不过那时候的校车是马车。第一个生产校车的公司叫做WayneWorks,至少在1837年就开始生产一种可以乘坐25个小孩子的马车,专门用来接送学生。不过,那时候的校车大多是用于农村,而不是城镇。这是因为农民住的分散,小孩子上学不方便,没有校车接送就很难上学。而当时的城镇都很小,小孩子走几个街区就能走到学校,家长接送也方便,所以用不着校车。大概在1886年前后,人们就称这种马车为“Schoolcars”或“Schooltrucks”了。
在汽车发明后,WayneWorks在1914年将这种马车的车厢装到汽车底盘之上,于是就发明了动力驱动校车。不过,那时的校车座位不是像现在这样一排一排对着前面,而是在车厢周围装一排板凳,小孩子团团坐下,上下车则由后门进入。这个后门直到今天的校车上还保留着,作为有紧急事故时出入之用的安全门,正常上下车时只是用侧门了。
在1927年前后,WayneWorks和另外一家校车厂商——BlueBirdBodyCompany开始生产全金属车体的校车,这种动力卡车大概就与今日的校车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了。后来其他的厂家也纷纷效仿生产校车,其中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校车还十分畅销。
二、美国校车制度
1.美国校车的法律制度基础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美国校车作为一种制度的源起有两个重要的法律制度基础。第一是12年基础义务教育法案:首先,所有美国儿童必须接受12年的基础教育,否则违法;其次,儿童所在的社区必须提供完全免费的教育,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免费乘坐校车。
另外一个法律制度的基础就是:乘坐校车是强制性的。其来源是60年代,美国各地出现了以消除种族隔离为目的的公民运动。因此,政府又制定了《公民权法》和《经济机会法》,平等价值开始影响教育政策。为了改善贫困阶层和少数民族(黑人、墨西哥移民、亚洲人等)的教育环境,实施了启蒙计划,对那些不具备教育条件的孩子进行补偿教育。为保障少数民族的入学机会,扩大了奖学金范围,并制定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名额比例制度。另外从6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促进校内的种族融合,实施了强制性的乘校车上学制度。
2.美国校车的资金来源
美国中小学校车的资金,主要通过发行市政债券筹集。同时各级政府财政对校车产业给予补贴,每年每个学生的校车补助为400多美元。
3.美国校车的管理机构
在美国,国家、州以及当地政府共同管理着校车服务。因为这个涉及到学生交通安全的行业,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要求国家更多规范和介入的行业。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联邦政府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如州政府那样巨大,但是如果没有联邦政府制定的标准,也许整个产业都会不复存在。简言之,联邦政府负责发布规范以及校车安全各方面的底线。偶尔,国会也会出台新的法律如《校车安全修正案》来影响整个产业。与大众交通不同,联邦政府并不负责为学校的交通拨款。目前联邦政府的校车管理机构主要有:NHTSA(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联邦领导机构,确保校车安全,它管理着60多个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其中包括若干专门适用于校车的标准;NTSB(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负责处理校车特大事故调查报告及各种问题;FMCSA(联邦车辆安全管理局)主要任务为降低与车辆相关的伤亡。校车服务也在其管理范围内,它是联邦中负责学校相关运输的最重要机构。它通过严格执行司机驾照管理、商业运行车辆司机管理、提高商用汽车技术、强化商用汽车设备、操作标准、提高安全意识等等来保证安全;FTA(联邦运输管理局)负责公共运输系统中学生交通的问题。
更为日常的控制来自于州政府层面。目前,有超过500部法律以及众多的要求被各州记录在册来管理校车产业的方方面面。通过联邦车辆安全标准,联邦政府控制着校车的制造,保证它们能够达到安全标准。而校车一旦上路,则由州的法律、规范来管理了。
4.美国校车的标准
国际上校车标准最完善的当属美国。美国境内不同管理机构自1966年至2000年,一共颁布了37项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FederalMotorVehicleSafetyStandards(FMVSS)),各个标准涵盖了诸如:刹车、转向、灯光照明、燃油系统整体安全、视镜、加热除霜设备和压缩天然气压力容器等等各个部件标准。在美国,有4个联邦标准是专门针对校车的。
FMVSS131《学童客车行人安全装置》要求,在校车停止、学生上下时,校车左侧要求伸出停止手臂的装置,以警示校车前后的其他车辆,提高校车附近学生的安全性;
FMVSS220《学童客车翻滚保护》要求,校车顶部有足够的强度,目的是减少校车在翻滚事故中由于顶部塌陷而导致的学生伤亡; FMVSS221《学童客车的车身连接板强度》针对的是校车车身连接件强度性能,目的是减少碰撞事故中由于车身板件撕裂而导致的学生伤亡;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FMVSS222《学童客车乘员座椅和碰撞保护》提出了对校车乘员座椅系统、约束栅栏和碰撞区域的要求,目的是减少在事故和突然加速中乘员撞击到车内结构上而产生的伤亡。
除了专门针对校车的联邦标准之外,美国还有6个联邦标准中对校车有相应规定。
FMVSS105《液压制动系统》对校车的制动距离做了特殊规定;
FMVSS108《灯具、反射装置和相关的装置》要求校车停止、打算停止或是上下乘客时,能够发出红色和琥珀色的警示光;
FMVSS111《后视镜》要求校车后视镜能够提供给司机前方和车辆两侧的清晰视野;
FMVSS217《客车紧急出口及车窗》规定了紧急出口的数量和位置,提出车窗保持力和开启力的最低要求,并要求每个校车应有一个在紧急出口开启情况下防止发动机启动的锁止系统,当发动机运转而有一个紧急出口没有关闭的情况下,报警装置应能发出报警声;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FMVSS301《燃油系统的完整性》和FMVSS303《压缩天然气燃油系统的完整性》,要求在障碍物碰撞时要保证燃油系统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美国其他一些涉及校车的规定还包括:车辆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外表颜色;车内外无其他易导致乘员伤害的突出物;不允许有站立乘客等。
5.美国校车的特权
在全美国所有校车是实行统一的标志,即黄色车身加黑色大块条纹,并喷以SchoolBus的醒目字样。校车的“待遇”与警车、救护车、消防车是一样的,甚至优于救护车和消防车。以田纳西州为例,按照田纳西州的交通规则,因为对后者,交通规则上只是一般性的规定,即遇有救护车、消防车鸣笛通行时,其他车辆应当尽量、尽快避让,仅此而已。但对于校车则有专门的、详细的“校车避让规则”一节。其规则远比后者复杂和严格,包括:其一,当校车准备停车时,司机会在驾驶室外预先伸出一个红底白字的“Stop”牌,并闪烁停车信号灯,此时无论从校车前方与校车相向而行还是从校车后方与校车同向而行的所有接近校车的车辆都必须立即减速并完全停车;其二,在校车停车、上下学生的时候,任何车辆包括警车、救护车、消防车必须处于完全停车状态,且必须停在离校车不少于20英尺的距离之外,在全美国50个州,都有同样的一条交通规则:超越正在停靠和上下学生的校车是最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之一;其三,所有车辆在经过有SchoolZone的标志区域时,必须减速,当SchoolZone标志上的黄灯开始闪烁时,所有车辆的时速不得超过15英里。田纳西州《驾驶员手册》上在介绍了有关校车避让规则后,有一段用红色大号字体标示的警示语:“在田纳西州,孩子的生命安全超过一切最有价值的财富!”
三、对我国的启示
1.校车管理立法先行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鉴于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需要校车接送的现实情况,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相关规定,规范地方和全国校车的运营。我们可以参照美国法律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校车必须由专业厂商制造,载客量、安全系数都有严格要求;校车司机必须由特别专业的司机担任;校车行驶过程中享有某些特权,比如只要校车停靠在路边上下乘客,它旁边的车辆都要停驶且保持车距等。
2.制定校车生产的安全标准
校车不同于普通的客车。由于儿童(尤其是幼儿和小学生)的身材与成年人差异很大,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也比较差,乘坐按照成年人标准设计的客车,很容易因为座椅尺寸和座椅间距不合理、缺乏特殊的安全设施等原因,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美国陆续出台了很多单独针对校车安全的标准。迄今为止,美国针对校车的标准已达37项。我国应该结合国情加紧制定《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
3.赋予校车特权
在美国,所有驾车人都要对校车抱有一份“敬畏”:只要校车停在路边上下乘客,它身后、身边、以至对面车道上的车辆就一定停驶,而且保持距离;校车不动,其他所有车辆就不会移动。这份“敬畏”来源于法律。翻开美国50个州中任何一个州所制定的交通法规文本,都能找到相应的答案。美国人把儿童的安全置于更高位置,所以,校车必须由专业厂商制造,由特别挑选的专业司机驾驶。在我国,政府应该赋予校车同样的特权来保护我们孩子的安全。
4.发行市政债券,破解校车资金难题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离开市政债券,美国的地方政府和我国的各级地方政府一样,也不可能有给中小学开校车的资金。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目前情况,通过发行市政债券,完全能够解决中小学校车的资金来源问题。进一步说,要普遍解决中小学校车的资金来源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发行市政债券。同时政府要给予校车一定的补助。这样才能够破解校车资金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