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剖析整改材料

时间:2019-05-13 18:14: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剖析整改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剖析整改材料》。

第一篇: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剖析整改材料

“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剖析整改材料

在省厅、市局、分局开展的“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我坚持弘扬“河南公安精神”,深入学习有关规定,全面查找思想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着力做好自查自纠和整改工作,突出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一、理论学习讨论情况

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二次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为核心,以端正执法思想、规范执法行为为切入点,以开展排查整治为重点,以解决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突出问题为主要内容,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两转两提”和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精神,坚持贯彻从严治警的方针,深入学习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的精神、有关政策规定,对照正反典型找差距,突出重点,抓住难点,落实责任,强力整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树立公安机关“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强力推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满意度。我结合自身情况和派出所工作特点,重点查摆执法工作中碶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法治意识是否确定,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保障民生意识是否淡薄,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报警求助是否存在有警不出、有案不立、立而不查、久拖不决,违背公平正义理念和要求,违法违纪办人情案、关系案,树立派出所民警队伍良好形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在“大排查阶段”活动中我本着“解决问题,规范提高”的要求,经过对照检查,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理论学习不够经常深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公安业务学习还不够系统,执法办案质量不高,还不能独立办案;

3、对公安工作的规律研究不够,对群众的要求和期待有一定的差距,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要求。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1、将“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活动纳入派出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作为年度加强警风建设、开展“执法零过错”活动、年终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和内容,进一步认真对照检查存在的问题。

2、进一步加强有关政策和理论的学习,特别是要用胡锦涛的讲话精神统领工作,进一步明确公安工作的本质,把握公安工作的方向,尊重和保障人权,切实解决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进一步开展警情民意走访活动,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由于执法过错、警风不正而受到侵扰、伤害的群众,及时道歉,坚决做到问题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

4、要着眼长远,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有关业务学习,熟练掌握执法办案的有关程序要求及工作技能;制定措施规定,严格要求自已,以更大的热情和更高的标准做好执法工作、服务群众工作,提高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狠抓执法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县公安交警大队执法规范化建设先进材料

近年来,**县公安交警大队法制建设工作取得了不断进步,执法工作连年走在全市交警系统和县局前列,推行和实施的一些规范规范执法工作机制和措施受到了上级公安机关的关注和推崇。2004年上半年在全市交警系统执法考核和县公安局年终执法考核中,**交警大队执法工

作名列全市第一,全局第一,被县公安局、市公安局、市支队评为执法先进单位;2005年执法考核工作名列全局第一,分别被市局、支队和县局评为先进执法单位等荣誉称号;2006年2月被县公安局评为优秀执法单位;2007年先后被市公安局、市交警支队评为优秀基层单位、文明示范服务窗口单位,被县公安局评为先进单位。

一、加强领导,强化培训,增强意识。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政法部门是人民专政的重要机关,必须狠抓自身建设,必须建立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作风过硬、特别能战斗的执法执纪队伍。在执法工作中,我大队高度重视,日常工作中,确定大队长负总责,各部门负责人为执法质量第一责任人,把提高执法规范同抓队伍建设、提高民警素质紧密结合,同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同开展便民利民措施相结合,通过制定和完善操作性强的执法制度和程序规范,狠抓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同时,总结了近年来在执法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剖析根源,分析危害,教育民警树立大局意识,正确认识和行使公安交通管理职权,超越狭隘的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注重执法办案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相统一。在工作中,还经常通过以中队为单位结合实际开展学习讨论活动,要求民警人人谈体会,认真查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大队把全体民警教育培训放在突出位置紧抓不放,坚持利用周四学习日进行业务和法规法律学习,大队领导轮流授课,不断组织民警学习了《人民警察法》、《行政处罚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民警在学习中熟练掌握“十个法规、五项技能”,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觉守法和严格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加强对民警的宗旨教育,在民警中开展了为“谁从警、为谁执法、为谁服务”和“如何从警、如何执法、如何服务”的大讨论活动,教育广大民警站在维护社会稳定、维护交通安全畅通和人民群众满意这一政治高度,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热情服务,周到服务。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对原来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细化,坚持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每周一次队务会,每周一次集体学习,每月一次执法检查,每月一次工作小结;坚持24小时上路巡逻执勤,对重要路段、路口增加警力,加强执勤,确保了“白天见警车、晚上见警灯”;坚持每周检查交接班登记,交接班登记清楚、规范;坚持发放警民联系卡、青年文明号服务卡、便民服务手册,主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我们还结合县局开展“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学习教育活动方案和公安部交通管理十七项便民利民措施,对各岗位办理业务时间进行核定,实行限时服务,并在业务量较为集中的车管、事故岗位增加警力,实行延时服务,提高了车管、驾驶员管理效率和办案效率,并在车管所实行电脑选号,方便广大群众。与此同时,我们还组织民警认真学习了《三门峡公安交警支队关于加强执法监督工作的六条措施》、《公安交警支队关于进一步规范交通道路执勤行为的通知》及上级公安机关关于“整治三乱、优化环境、民主评议行风”等专项学习。通过教育培训,全体民警的现场意识、证据意识、质量意识、实际办案能力和服务意识明显提高。

二、多策并举,量化目标,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执法质量。措施是保证,落实是根本。在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工作中,我大队结合实际,针对不同岗位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有关制度和措施。一是成立执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大队领导牵头,挑选了素质较高的民警为大队法制员,组成执法组,加强对执法工作的监督指导,在有执法业务的5个中队确定了5名兼职法制员,明确了各部门负责人为执法工作第一责任人,大队领导与主管执法工作领导,主管执法工作领导与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与法制员及民警层层签订执法目标责任书,严格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为加强和促进执法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证。二是严格法律审核制度,按照上级关于执法工作的具体要求,严格实行办案人、部门领导、法制员、大队领导四级审核制,严把执法质量关。从案件受理到调查取证,法律适用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从源头上保证了办案质量,杜绝了错案及不规范行为的发生。三是严格实行月考核与季考核制度,每月由大队执法组牵头召集各办案单位负责人及法制员对本月执法情况进行考核,当场打分评出优劣;每季度聘请县局法制专家到我队进行考评,解惑释疑,提出整改意见,并予以通报,以此促进执法质量提高。同时,采取互查的办法,对具体案件进行评析,取长补短,堵塞漏洞,互

相学习,相互促进。四是实行诫勉谈话制度。对个别执法不规范民警,由主管领导及单位负责人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并由本人写出保证,确保大队整体执法水平提高。五是严格案卷归档制度。对执法检查中查出有问题的卷案,对照标准,认真整改,做到问题不整改,案卷不归档,确保了案件质量。六是实行法制员例会和主办民警责任倒查制度。利用例会,学习上级文件、执法

通报。分析讨论执法工作中存在疑难问题,并提出具体整改意见,有效地促进了办案质量。在此基础上,推行办案民警责任倒查制,以主办案件民警为第一责任人,从办案过程各个环节予以考核,确保每个案件公平,公正。七是为了规范执法,方便民警办案,按照法律要求,改进和制作了部分法律文书,使民警易于操作,极大的方便了民警办案,减少堵塞了执法漏洞。八是强化执法监督,实行执法监督员座谈会制度。我大队在社会各界聘请了执法执纪监督员,定期召开座谈会,向监督员和群众代表汇报我们的执法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完善不足,改进工作。

近年来所办理的案件均能达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法,运用法律法规准确,卷宗装订规范标准,达到了规范化,正规化的标准要求。在提高执法质量,规范执法行为,建立科学执法体系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严格审核,严肃考核,严惩重奖的办法,促进了交警大队执法工作的不断提高。

交警三大队分析现状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大队执法水平和维护执法公正,提高执法公信力,提升队伍的执法形象、执法水平和服务能力,着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三大队分析现状、落实措施,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一、大队在执法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证据意识淡薄。民警在执法工作中证据意识比较薄弱,对交通违法事实认定所依据的证据不够确凿充分、所提取的证据未依法固定或证据不符合法定证据规则,直接影响到证据的法定效力,进而影响到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2、不善于宣传和做群众工作。在执法实践中,由于部分民警的执法方式简单、执法态度生硬甚至粗暴,不愿做、不懂做、不会做群众工作,导致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不理解、抵制、甚至抗拒执法现象时有存在,有时甚至本是公正、合法的执法行为却造成不良影响。

3、法律文书填制不规范,执法程序有瑕疵。民警中存在法律文书填写不完整、不规范、随意变更的行为,程序意识仍然存在不足的方面,直接影响了执法质量。

4、过分强调经济发展的因素束缚民警的手脚。

发展经济本无可厚非,但现实情况是为了发展经济,常常要求正常执法活动让位于经济建设,以牺牲安全、法律尊严与秩序的代价来“促进”经济发展,造成其他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不满、怨恨,从而对公安交通管理执法工作的权威性产生质疑,产生对立情绪,引发极端事件。

5、道路交通基础建设滞后与管理的矛盾。道路交通基础建设的滞后与经济发展带来的物流、人流、车流的激增的矛盾尤为突出,道路交通通行率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二、落实措施切实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1、深入查找执勤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个别民警执法形象不好,警容不严整,举止不端庄,指挥动作不规范,敬礼不标准;有的执法态度蛮横,执法用语不文明、不礼貌、不规范,有的不尊重当事人,语气生硬,对群众不耐心等实际情况,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人,加强民警相互监督。

2、转变思想、强化意识。大队有针对性地解决民警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使广大民警充分认识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搞好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自觉性,摒弃过去在执法工作中的片面认识,克服在执法行为上的随意性,为规范执法作好理论基础,切实树立“五种意识”。

3、创新学习全面提高民警素质。大队着力提高队伍的执法能力和素质,将学习贯穿到日常当中,用创新学习机制、实践学习机制、教育培训机制来打造新时期高素质的交警队伍。

4、健全完善各项执法制度。针对民警在纠正违章等容易发生问题的执法活动、执法环节,抓紧健全完善相关程序规定和标准规范。进一步细化各类执法标准,严密执法程序,规范执法环节,确保民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针对容易发生执法问题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制定完善考核标准。

5、加强执法监督,争创人民满意。在执法监督方面大队着力解决两个方面问题:(1)是强化外部执法监督,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工作联系,定期、及时听取他们对大队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对工作中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2)是加强内部执法监督,对民警个人执法工作监督和对单位执法质量考核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完善执法质量考评制度、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和推行民警个人执法档案制度,促进执法质量的稳步提高。

【公安执法监督的分类】浅析基层公安交警执法中

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安执法监督的分类】浅析基层公安交警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按照公安部黄明副部长加强工作调研的要求和省厅交管局党委的统一安排,结合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执法规范化建设,到太原、晋中以及高速各公安交警支队,就当前基层公安交警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进行了调研。

一、目前基层公安交警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执法目的有偏差,重处罚轻管理,重管理轻教育。交警执法的根本目的,是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为此,对那些易引发交通事故、扰乱交通秩序的严重违法行为,依法实行严管重处,也是非常必要的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基层交管部门变相下达罚款指标,为罚款而罚款、重罚款轻管理、重管理轻教育的问题非常严重。表现在:一是该罚的不罚。上路执勤时只愿纠正能罚款、易罚款的违法行为,对那些易引发交通事故却难取证、难罚款的违法行为,如强超强会、酒后驾驶、疲劳驾驶、农用车载人等存在大量事故隐患但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交通违法行为却视而不见;二是不该罚的也罚。由于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基础薄弱,当前,广大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还非常淡薄,轻微违法行为大量存在非常普遍。但部分民警为了追求罚款数量,对本来能通过教育纠正的轻微违法行为却以罚款进行处罚,忽视了对当事人的教育,不仅达不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反而会因对大量社会群体实施处罚,诱发社会矛盾,影响公安交管部门的形象。三是为罚款而执法。部分民警为让当事人交罚款,对违法行为随意变通处理,该拘留的不拘留,该扣分的不扣分,降低了处罚标准,纠违没有起到应有效果,也严重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

(二)执法程序不规范,态度不文明,群众不满意。正确的执法行为要靠规范的执法程序来保证,良好的执法效果也要靠人性化的执法方式来体现。尽管公安部《交通民警道路执勤执法规则》等规范性文件,对执勤执法程序已做出非常严格细致的规定。但是实际执法中,部分民警执法程序意识差,执法方式简单化,既影响了执法效果,又造成社会不满,表现在:一是随意拦截检查正常行驶的车辆,纠违不敬礼,罚款不讲原因,收驾驶证就开单;二是以管人者自居,对待群众态度生硬蛮横,该说的文明规范用语不讲,不该说的“横话”乱说,即便处罚正确群众也不容易接受,甚至造成严重对立;三是随意剥夺法律赋予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解权,不听解释、不问理由,容不得当事人陈述和申辩,一旦当事人申辩几句,就扣上“态度不好”的帽子,甚至因此罚“态度款”。

(三)执法不公,存在“五松五严”的现象。表现在:对本地车辆管理松,对外地车辆查纠严;对小型客车管理松,对大型货车查纠严;对熟人关系车辆管理松,对一般违法车辆查纠严;对党政机关、政法部门等“特权车”管理松,对普通群众车辆查纠严。在执法中不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不仅纵容了一些人继续违法,也使普通驾驶人心理失衡,极易产生报复和过激行为,给执勤民警安全埋下隐患,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要切实解决当前公安交警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要认真查找、深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症结,这些原因有:

一是执法理念不正确。尽管近年来各级交管部门一直在抓“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教育,但是,长期以来受特权思想和官本位意识的影响,部分领导干部和民警仍然没有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没有真正搞清楚、弄明白是“为了人民管交通”还是“为了交通管人民”,宗旨观念不牢,服务意识不强,导致执法工作发生方向性、原则性错误。甚至有个别民警把执法权力当成了谋私利的工具。

二是执法主体素质低。当前,基层警力不足是各级公安交管部门普遍现象,年轻警力长期得不到补充,基层民警文化水平偏低,思想陈旧,跟不上当前执法规范化建设要求的现象也较普遍。近年来,奥运保卫、国庆保卫、预防事故等专项工作任务繁重,一些基层交管部门疲于应对阶段性任务、指标,忽视了对基层民警的教育培训工作,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理论学习只停留在口头、纸面上,导致基层民警对上级工作要求不了解、对新法规不掌握、对新交通管理手段不知道,极大制约了执法水平的提高。

三是执法监督不到位。交警执法岗位点多、线长、面广,较为分散,而基层民警人人都有一定的执法权。执法对象直接面对人民群众。与其他警种相比,公安交警执法监督的难度相对较大、要求更高。部分基层领导只重视对外执法,不重视对内监督,权力缺乏有效制约,执法过错得不到有效匡正。而对民警违法违纪问题处理的避重就轻,看似保护民警,实际上是害了民警、也害了我们这支队伍。

四是执法环境不尽人意。个别党政机关、权力部门自身特权思想严重,认为交警查自己车就是“丢面子”,有违法行为不配合查处,对交警正常执法动辄以权压人、横加干涉。同时,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普遍较低,看到交通秩序乱就希望交警加大执法力度,真要严格执法涉及到自身利益,又不配合、支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凸显,群众情绪不稳定,即使正常的执法活动,也容易引发矛盾对立,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借机暴力袭警、公然抗法、制造事端。执法环境恶劣,也造成了一些基层民警对违法行为不敢管、不愿管、不想管。

二、加强公安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我省各地在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中采取了有力措施,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也是一项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系统工程。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以来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是必须始终把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全部交管工作的前提和核心。抓好规范执法就等于抓住了交警工作的“牛鼻子”。近年来,机动车、驾驶人、道路迅速增长,我国已进入汽车时代,有效遏制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最大限度减少交通事故引起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是公安交管部门的首要任务。从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城市的经验看,交管部门严格执法是有效减少交通事故隐患、预防交通事故最重要的手段。随着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加快,关注民生、保障人权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这也要求公安交管部门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必须要带着人文精神去执法,做到理性、平和、文明执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而要达到这两项要求,关键在于能否做到规范执法。如果执法不规范、随意执法、弹性执法,一味强调严格执法也就成了乱执法,就容易造成与群众的矛盾对立,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如果执法不规范,一味强调理性、平和、文明执法也就成了不作为、姑息放纵违法行为,预防交通事故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保证严格执法的前提,是实现理性、平和、文明执法的基础,是做好一切交管工作的核心和纽带。

二是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执法水平的根本标准。交管执法工作好坏,不能看罚了多少款、扣了多少证,关键要看社会效果。具体讲,一是执法要看大环境。当前,社会各种矛盾互相交织,不安定因素增多,要把执法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加以统筹考虑,用新的理念去应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新矛盾、新问题,注重讲究执法策略,注重改进执法方式,注重提高执法艺术,善于用群众语言、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来管理、来执法,最大限度地化解群众怨气,疏导群众不满,以实际行动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二是执法要有针对性。特别要针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困难群体,要区别对待,慎重管理,准确把握执法对象的感受,充分尊重执法对象的人格,切实体谅执法对象的处境,通过服务、教育、感化交通违法行为人,使其既能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又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进而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三是执法要求满意度。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将执法活动变成服务群众、赢得群众的实践行动,尽可能融法、理、情于一体,认真落实便民利民服务承诺,不断推出新的便民利民惠民措施,把公安交警执法工作的成效更多、更直接地体现在促进和谐、惠及百姓上。

三是必须始终把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高度关注、长期努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当前交警执法不规范的原因,有多年来历史形成的习惯惰性,也有当前社会法制环境不健全、不完善的因素,更有交管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执法规范化建设认识不到位、措施跟不上的原因。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经费完善保障、强化法制监督等多种手段,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各级交管部门长期艰巨的努力。只有常抓不懈,不断健全规范执法机制,完善执法保障,落实执法监督,提高执法素质,形成规范执法的浓厚氛围,让民警养成规范执法的良好习惯,才能不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从根本上提高交管部门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公安交管工作才能与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进程同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如何进一步推进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

2009-03-09 15:49:26 来源: 来 源:铅山县公安局交警大队 浏览:

7800次

为扎实推进全省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队伍正规化建设和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基础建设等“五项建设”,根据省总队统一安排,笔者就如何进一步推进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作如下初浅的探讨。

一、公安交通管理执法工作中主要存在的执法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内在因素——执法民警自身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法律文书填制不规范。由于某种原因,相当部分法律文书填写不完整、不规范、随意变更,甚至发生错误,致使当事人对民警进行投诉。

2、违法行为取证不充分。民警在执法工作中证据意识比较薄弱,具体表现在:对部分违法行为的认定缺乏证据、认定违法行为所依据的证据不符合法定要求、对事故事实认定所依据的证据不够确凿充分、所提取的证据未依法固定或证据不符合法定证据规则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证据的法定效力,进而影响到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3、执法当中程序不到位。由于加强公安交通管理执法规范化建设和执法监督工作,在执法工作中民警程序意识明显增强,但仍然存在不足的方面。在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中,询问笔录未按规定制作、法律文书未依法送达;在交通事故处理中,违反规定进行调解、超过法定期限作出事故认定等程序瑕疵依然存在,直接影响了执法质量。

4、群众工作处理不到位。有些民警在思想根源上没能真正从管理型转为服务型,还是以管人者自居,不讲究执法方式和不善于做群众工作是引发警民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执法实践中,由于部分民警的执法方式简单、执法态度生硬甚至粗暴,不愿做、不懂做、不会做群众工作,导致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不理解、抵制、甚至抗拒执法现象时有存在,有时甚至本是公正、合法的执法行为却造成不良影响。

(二)外部因素——执法环境变化给执法工作带来的一些问题。

1、道路交通基础建设滞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交通设施不配套与管理的矛盾。道路交通基础建设的滞后与经济发展带来的物流、人流、车流的激增的矛盾尤为突出,道路交通通行率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如我县的县城城市框架一下还没拉开,象浉江大道等几条主要街道路面过窄,随着车流、人流的增加,致使道路显得非常拥挤,出现了人与车争道、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争道行驶,特别是在红绿灯路口表现的尤为突出。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道路的交通设施不完善、不规范,存在重大交通安全隐患;道路资源不合理利用,如城市道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规划不合理,有些道路受路面影响无法施划非机动车道,给道路安全畅通造成了影响。

2、法与情的矛盾和片面强调服务于经济建设干预正常执法与严格执法的矛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是众所周知的,然后在实践当中就可能存在偏差了。发展经济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是为了发展经济,而要求正常执法活动让位于经济建设,以牺牲安全、法律尊严与秩序的代价来“促进”经济发展,这是片面的、错误的。这一问题带来的其他社会效应还体现在:造成其他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不满、怨恨,从而对公安交通管理执法工作的权威性产生质疑,产生对立情绪,引发极端事件。

3、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章不完善、存在缺陷或可操作性差或者难以执行,在不同程度上对执法工作造成了影响。

4、对民警执法工作考评体系不科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工作的开展。如部分地方还存在下达纠违指标的情况。另一方面,目前信访法律制度中的部分规定存在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给民警执法带来了巨大压力。民警在开展正常执法工作之外,还必须处理当事人信访事项中与执法工作没有直接联系,甚至信访人提出的违法要求,影响了民警正常的执法工作。

二、解决执法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三基”工程建设,提高执法水平。执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执法的正确性与权威性,提高执法水平的关键是要建立长效学习教育培训机制。苦练基本功是“三基”工程的一部分,应当强调民警的学习培训应当有较强的针对性,能解决实际执法中出现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而不是仅仅对法条作表面上的解释。应当通过及时收集民警在执法中普遍存在的执法问题、通过对执法争议问题开展探讨等多种形式,着力解决实际执法问题,逐步提高民警执法能力。

(二)加强解放思想大讨论,转变执法理念。执法理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需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从思想上解决执法宗旨问题,使民警在执法中除了牢固树立严格执法、依法执法观念外,还要正确理解、应用“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执法方法,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融法、理、情于一体。民警都要做到“三懂五会”,特别要做好群众工作,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合法的范围内,收到最好的执法效果,实现社会效应与执法效果的统一,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

(三)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完善法律体系。法律的科学性和完善程度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规范执法的基础与保证。为解决因法律不完善、可操作性差而对执法工作产生的影响,主要应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做好对基层执法的指导工作。对基层在执法中的困惑,及时以批复、口头答复等形式加强指导。对无权答复的事项,及时以请示方式向上级有权部门反映。二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方式,对因法律不完善导致的执法问题作出规定,确保全省执法的统一性与规范性。三是积极开展法制调研工作,对执法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解决的意见与建议。

(四)加强科学合理利用,强化科技力量。以科技手段固定证据,可以减少与当事人的行政争议,也能使执法过程更加规范统一。在执法方面,科技强警要强调为民警逐步配备有利于固定证据的相关装备,如录音笔、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这些对认定违法事实,保护民警合法权益,维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执法权威至关重要。

(五)加强与党委政府联系,改善执法环境。执法环境改善重点是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以便理顺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责的交通管理工作体制,可以避免交警一家唱“独角戏”的局面,使交通管理许多工作能得到顺利有效地开展。二是取得政府的理解,正确处理好服务经济建设大局与严格文明执法的关系。应多以政府名义出台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利益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平衡、兼顾好各类交通参与者的通行权,尽量避免因社会地位不同、经济水平不同而适用或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三是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交通建设规划、交通设施配套等工作,争取为投入使用的道路创造良好的通行环境。

(六)加强执法监督,争创人民满意。强化执法监督,对执法质量的整体提高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执法监督方面着力要解决三个方面问题:一是强化外部执法监督,主动加强与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部门的工作联系,定期、及时听取他们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对工作中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配合人大、政协等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工作。通过人大、政协的监督、协调,促使政府相关部门严格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定,特别是做好道路建设规划、交通设施设置完善、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交通安全宣传等方面的工作。二是加强内部执法监督,推行事前、事中与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定期考评相结合,对民警个人执法工作监督和对单位执法质量考核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通过完善执法质量考评制度、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和推行民警个人执法档案制度,促进执法质量的稳步提高。三是突出寓监督于服务中。对监督中发现、收集的执法问题进行分析研讨,通过下派执法服务队、开设“法律在线”网站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对执法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提高民警实际应用法律的能力,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

第二篇: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剖析整改材料

“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剖析整改材料

在省厅、市局、分局开展的“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我坚持弘扬“河南公安精神”,深入学习有关规定,全面查找思想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着力做好自查自纠和整改工作,突出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一、理论学习讨论情况

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二次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为核心,以端正执法思想、规范执法行为为切入点,以开展排查整治为重点,以解决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突出问题为主要内容,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两转两提”和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精神,坚持贯彻从严治警的方针,深入学习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的精神、有关政策规定,对照正反典型找差距,突出重点,抓住难点,落实责任,强力整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树立公安机关“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强力推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满意度。我结合自身情况和派出所工作特点,重点查摆执法工作中碶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法治意识是否确定,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保障民生意识是否淡薄,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报警求助是否存在有警不出、有案不立、立而不查、久拖不决,违背公平正义理念和要求,违法违纪办人情案、关系案,树立派出所民警队伍良好形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在“大排查阶段”活动中我本着“解决问题,规范提高”的要求,经过对照检查,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理论学习不够经常深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公安业务学习还不够系统,执法办案质量不高,还不能独立办案;

3、对公安工作的规律研究不够,对群众的要求和期待有一定的差距,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要求。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1、将“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活动纳入派出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作为加强警风建设、开展“执法零过错”活动、年终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和内容,进一步认真对照检查存在的问题。

2、进一步加强有关政策和理论的学习,特别是要用胡锦涛的讲话精神统领工作,进一步明确公安工作的本质,把握公安工作的方向,尊重和保障人权,切实解决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进一步开展警情民意走访活动,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由于执法过错、警风不正而受到侵扰、伤害的群众,及时道歉,坚决做到问题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

4、要着眼长远,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有关业务学习,熟练掌握执法办案的有关程序要求及工作技能;制定措施规定,严格要求自已,以更大的热情和更高的标准做好执法工作、服务群众工作,提高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狠抓执法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县公安交警大队执法规范化建设先进材料近年来,**县公安交警大队法制建设工作取得了不断进步,执法工作连年走在全市交警系统和县局前列,推行和实施的一些规范规范执法工作机制和措施受到了上级公安机关的关注和推崇。2004年上半年在全市交警系统执法考核和县公安局年终执法考核中,**交警大队执法工

作名列全市第一,全局第一,被县公安局、市公安局、市支队评为执法先进单位;2005年执法考核工作名列全局第一,分别被市局、支队和县局评为先进执法单位等荣誉称号;2006年2月被县公安局评为优秀执法单位;2007年先后被市公安局、市交警支队评为优秀基层单位、文明示范服务窗口单位,被县公安局评为先进单位。

一、加强领导,强化培训,增强意识。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政法部门是人民专政的重要机关,必须狠抓自身建设,必须建立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作风过硬、特别能战斗的执法执纪队伍。在执法工作中,我大队高度重视,日常工作中,确定大队长负总责,各部门负责人为执法质量第一责任人,把提高执法规范同抓队伍建设、提高民警素质紧密结合,同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同开展便民利民措施相结合,通过制定和完善操作性强的执法制度和程序规范,狠抓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同时,总结了近年来在执法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剖析根源,分析危害,教育民警树立大局意识,正确认识和行使公安交通管理职权,超越狭隘的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注重执法办案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相统一。在工作中,还经常通过以中队为单位结合实际开展学习讨论活动,要求民警人人谈体会,认真查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大队把全体民警教育培训放在突出位置紧抓不放,坚持利用周四学习日进行业务和法规法律学习,大队领导轮流授课,不断组织民警学习了《人民警察法》、《行政处罚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民警在学习中熟练掌握“十个法规、五项技能”,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觉守法和严格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加强对民警的宗旨教育,在民警中开展了为“谁从警、为谁执法、为谁服务”和“如何从警、如何执法、如何服务”的大讨论活动,教育广大民警站在维护社会稳定、维护交通安全畅通和人民群众满意这一政治高度,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热情服务,周到服务。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对原来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细化,坚持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每周一次队务会,每周一次集体学习,每月一次执法检查,每月一次工作小结;坚持24小时上路巡逻执勤,对重要路段、路口增加警力,加强执勤,确保了“白天见警车、晚上见警灯”;坚持每周检查交接班登记,交接班登记清楚、规范;坚持发放警民联系卡、青年文明号服务卡、便民服务手册,主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我们还结合县局开展“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学习教育活动方案和公安部交通管理十七项便民利民措施,对各岗位办理业务时间进行核定,实行限时服务,并在业务量较为集中的车管、事故岗位增加警力,实行延时服务,提高了车管、驾驶员管理效率和办案效率,并在车管所实行电脑选号,方便广大群众。与此同时,我们还组织民警认真学习了《三门峡公安交警支队关于加强执法监督工作的六条措施》、《公安交警支队关于进一步规范交通道路执勤行为的通知》及上级公安机关关于“整治三乱、优化环境、民主评议行风”等专项学习。通过教育培训,全体民警的现场意识、证据意识、质量意识、实际办案能力和服务意识明显提高。

二、多策并举,量化目标,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执法质量。措施是保证,落实是根本。在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工作中,我大队结合实际,针对不同岗位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有关制度和措施。一是成立执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大队领导牵头,挑选了素质较高的民警为大队法制员,组成执法组,加强对执法工作的监督指导,在有执法业务的5个中队确定了5名兼职法制员,明确了各部门负责人为执法工作第一责任人,大队领导与主管执法工作领导,主管执法工作领导与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与法制员及民警层层签订执法目标责任书,严格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为加强和促进执法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证。二是严格法律审核制度,按照上级关于执法工作的具体要求,严格实行办案人、部门领导、法制员、大队领导四级审核制,严把执法质量关。从案件受理到调查取证,法律适用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从源头上保证了办案质量,杜绝了错案及不规范行为的发生。三是严格实行月考核与季考核制度,每月由大队执法组牵头召集各办案单位负责人及法制员对本月执法情况进行考核,当场打分评出优劣;每季度聘请县局法制专家到我队进行考评,解惑释疑,提出整改意见,并予以通报,以此促进执法质量提高。同时,采取互查的办法,对具体案件进行评析,取长补短,堵塞漏洞,互

相学习,相互促进。四是实行诫勉谈话制度。对个别执法不规范民警,由主管领导及单位负责人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并由本人写出保证,确保大队整体执法水平提高。五是严格案卷归档制度。对执法检查中查出有问题的卷案,对照标准,认真整改,做到问题不整改,案卷不归档,确保了案件质量。六是实行法制员例会和主办民警责任倒查制度。利用例会,学习上级文件、执法

通报。分析讨论执法工作中存在疑难问题,并提出具体整改意见,有效地促进了办案质量。在此基础上,推行办案民警责任倒查制,以主办案件民警为第一责任人,从办案过程各个环节予以考核,确保每个案件公平,公正。七是为了规范执法,方便民警办案,按照法律要求,改进和制作了部分法律文书,使民警易于操作,极大的方便了民警办案,减少堵塞了执法漏洞。八是强化执法监督,实行执法监督员座谈会制度。我大队在社会各界聘请了执法执纪监督员,定期召开座谈会,向监督员和群众代表汇报我们的执法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完善不足,改进工作。

近年来所办理的案件均能达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法,运用法律法规准确,卷宗装订规范标准,达到了规范化,正规化的标准要求。在提高执法质量,规范执法行为,建立科学执法体系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严格审核,严肃考核,严惩重奖的办法,促进了交警大队执法工作的不断提高。

交警三大队分析现状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大队执法水平和维护执法公正,提高执法公信力,提升队伍的执法形象、执法水平和服务能力,着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三大队分析现状、落实措施,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一、大队在执法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证据意识淡薄。民警在执法工作中证据意识比较薄弱,对交通违法事实认定所依据的证据不够确凿充分、所提取的证据未依法固定或证据不符合法定证据规则,直接影响到证据的法定效力,进而影响到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2、不善于宣传和做群众工作。在执法实践中,由于部分民警的执法方式简单、执法态度生硬甚至粗暴,不愿做、不懂做、不会做群众工作,导致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不理解、抵制、甚至抗拒执法现象时有存在,有时甚至本是公正、合法的执法行为却造成不良影响。

3、法律文书填制不规范,执法程序有瑕疵。民警中存在法律文书填写不完整、不规范、随意变更的行为,程序意识仍然存在不足的方面,直接影响了执法质量。

4、过分强调经济发展的因素束缚民警的手脚。发展经济本无可厚非,但现实情况是为了发展经济,常常要求正常执法活动让位于经济建设,以牺牲安全、法律尊严与秩序的代价来“促进”经济发展,造成其他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不满、怨恨,从而对公安交通管理执法工作的权威性产生质疑,产生对立情绪,引发极端事件。

5、道路交通基础建设滞后与管理的矛盾。道路交通基础建设的滞后与经济发展带来的物流、人流、车流的激增的矛盾尤为突出,道路交通通行率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二、落实措施切实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1、深入查找执勤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个别民警执法形象不好,警容不严整,举止不端庄,指挥动作不规范,敬礼不标准;有的执法态度蛮横,执法用语不文明、不礼貌、不规范,有的不尊重当事人,语气生硬,对群众不耐心等实际情况,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人,加强民警相互监督。

2、转变思想、强化意识。大队有针对性地解决民警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使广大民警充分认识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搞好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自觉性,摒弃过去在执法工作中的片面认识,克服在执法行为上的随意性,为规范执法作好理论基础,切实树立“五种意识”。

3、创新学习全面提高民警素质。大队着力提高队伍的执法能力和素质,将学习贯穿到日常当中,用创新学习机制、实践学习机制、教育培训机制来打造新时期高素质的交警队伍。

4、健全完善各项执法制度。针对民警在纠正违章等容易发生问题的执法活动、执法环节,抓紧健全完善相关程序规定和标准规范。进一步细化各类执法标准,严密执法程序,规范执法环节,确保民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针对容易发生执法问题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制定完善考核标准。

5、加强执法监督,争创人民满意。在执法监督方面大队着力解决两个方面问题:(1)是强化外部执法监督,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工作联系,定期、及时听取他们对大队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对工作中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2)是加强内部执法监督,对民警个人执法工作监督和对单位执法质量考核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完善执法质量考评制度、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和推行民警个人执法档案制度,促进执法质量的稳步提高。【公安执法监督的分类】浅析基层公安交警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安执法监督的分类】浅析基层公安交警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按照公安部黄明副部长加强工作调研的要求和省厅交管局党委的统一安排,结合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执法规范化建设,到太原、晋中以及高速各公安交警支队,就当前基层公安交警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进行了调研。

一、目前基层公安交警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执法目的有偏差,重处罚轻管理,重管理轻教育。交警执法的根本目的,是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为此,对那些易引发交通事故、扰乱交通秩序的严重违法行为,依法实行严管重处,也是非常必要的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基层交管部门变相下达罚款指标,为罚款而罚款、重罚款轻管理、重管理轻教育的问题非常严重。表现在:一是该罚的不罚。上路执勤时只愿纠正能罚款、易罚款的违法行为,对那些易引发交通事故却难取证、难罚款的违法行为,如强超强会、酒后驾驶、疲劳驾驶、农用车载人等存在大量事故隐患但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交通违法行为却视而不见;二是不该罚的也罚。由于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基础薄弱,当前,广大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还非常淡薄,轻微违法行为大量存在非常普遍。但部分民警为了追求罚款数量,对本来能通过教育纠正的轻微违法行为却以罚款进行处罚,忽视了对当事人的教育,不仅达不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反而会因对大量社会群体实施处罚,诱发社会矛盾,影响公安交管部门的形象。三是为罚款而执法。部分民警为让当事人交罚款,对违法行为随意变通处理,该拘留的不拘留,该扣分的不扣分,降低了处罚标准,纠违没有起到应有效果,也严重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

(二)执法程序不规范,态度不文明,群众不满意。正确的执法行为要靠规范的执法程序来保证,良好的执法效果也要靠人性化的执法方式来体现。尽管公安部《交通民警道路执勤执法规则》等规范性文件,对执勤执法程序已做出非常严格细致的规定。但是实际执法中,部分民警执法程序意识差,执法方式简单化,既影响了执法效果,又造成社会不满,表现在:一是随意拦截检查正常行驶的车辆,纠违不敬礼,罚款不讲原因,收驾驶证就开单;二是以管人者自居,对待群众态度生硬蛮横,该说的文明规范用语不讲,不该说的“横话”乱说,即便处罚正确群众也不容易接受,甚至造成严重对立;三是随意剥夺法律赋予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解权,不听解释、不问理由,容不得当事人陈述和申辩,一旦当事人申辩几句,就扣上“态度不好”的帽子,甚至因此罚“态度款”。

(三)执法不公,存在“五松五严”的现象。表现在:对本地车辆管理松,对外地车辆查纠严;对小型客车管理松,对大型货车查纠严;对熟人关系车辆管理松,对一般违法车辆查纠严;对党政机关、政法部门等“特权车”管理松,对普通群众车辆查纠严。在执法中不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不仅纵容了一些人继续违法,也使普通驾驶人心理失衡,极易产生报复和过激行为,给执勤民警安全埋下隐患,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要切实解决当前公安交警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要认真查找、深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症结,这些原因有:

一是执法理念不正确。尽管近年来各级交管部门一直在抓“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教育,但是,长期以来受特权思想和官本位意识的影响,部分领导干部和民警仍然没有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没有真正搞清楚、弄明白是“为了人民管交通”还是“为了交通管人民”,宗旨观念不牢,服务意识不强,导致执法工作发生方向性、原则性错误。甚至有个别民警把执法权力当成了谋私利的工具。

二是执法主体素质低。当前,基层警力不足是各级公安交管部门普遍现象,年轻警力长期得不到补充,基层民警文化水平偏低,思想陈旧,跟不上当前执法规范化建设要求的现象也较普遍。近年来,奥运保卫、国庆保卫、预防事故等专项工作任务繁重,一些基层交管部门疲于应对阶段性任务、指标,忽视了对基层民警的教育培训工作,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理论学习只停留在口头、纸面上,导致基层民警对上级工作要求不了解、对新法规不掌握、对新交通管理手段不知道,极大制约了执法水平的提高。

三是执法监督不到位。交警执法岗位点多、线长、面广,较为分散,而基层民警人人都有一定的执法权。执法对象直接面对人民群众。与其他警种相比,公安交警执法监督的难度相对较大、要求更高。部分基层领导只重视对外执法,不重视对内监督,权力缺乏有效制约,执法过错得不到有效匡正。而对民警违法违纪问题处理的避重就轻,看似保护民警,实际上是害了民警、也害了我们这支队伍。

四是执法环境不尽人意。个别党政机关、权力部门自身特权思想严重,认为交警查自己车就是“丢面子”,有违法行为不配合查处,对交警正常执法动辄以权压人、横加干涉。同时,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普遍较低,看到交通秩序乱就希望交警加大执法力度,真要严格执法涉及到自身利益,又不配合、支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凸显,群众情绪不稳定,即使正常的执法活动,也容易引发矛盾对立,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借机暴力袭警、公然抗法、制造事端。执法环境恶劣,也造成了一些基层民警对违法行为不敢管、不愿管、不想管。

二、加强公安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我省各地在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中采取了有力措施,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也是一项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系统工程。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以来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是必须始终把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全部交管工作的前提和核心。抓好规范执法就等于抓住了交警工作的“牛鼻子”。近年来,机动车、驾驶人、道路迅速增长,我国已进入汽车时代,有效遏制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最大限度减少交通事故引起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是公安交管部门的首要任务。从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城市的经验看,交管部门严格执法是有效减少交通事故隐患、预防交通事故最重要的手段。随着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加快,关注民生、保障人权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这也要求公安交管部门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必须要带着人文精神去执法,做到理性、平和、文明执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而要达到这两项要求,关键在于能否做到规范执法。如果执法不规范、随意执法、弹性执法,一味强调严格执法也就成了乱执法,就容易造成与群众的矛盾对立,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如果执法不规范,一味强调理性、平和、文明执法也就成了不作为、姑息放纵违法行为,预防交通事故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保证严格执法的前提,是实现理性、平和、文明执法的基础,是做好一切交管工作的核心和纽带。

二是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执法水平的根本标准。交管执法工作好坏,不能看罚了多少款、扣了多少证,关键要看社会效果。具体讲,一是执法要看大环境。当前,社会各种矛盾互相交织,不安定因素增多,要把执法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加以统筹考虑,用新的理念去应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新矛盾、新问题,注重讲究执法策略,注重改进执法方式,注重提高执法艺术,善于用群众语言、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来管理、来执法,最大限度地化解群众怨气,疏导群众不满,以实际行动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二是执法要有针对性。特别要针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困难群体,要区别对待,慎重管理,准确把握执法对象的感受,充分尊重执法对象的人格,切实体谅执法对象的处境,通过服务、教育、感化交通违法行为人,使其既能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又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进而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三是执法要求满意度。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将执法活动变成服务群众、赢得群众的实践行动,尽可能融法、理、情于一体,认真落实便民利民服务承诺,不断推出新的便民利民惠民措施,把公安交警执法工作的成效更多、更直接地体现在促进和谐、惠及百姓上。

三是必须始终把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高度关注、长期努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当前交警执法不规范的原因,有多年来历史形成的习惯惰性,也有当前社会法制环境不健全、不完善的因素,更有交管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执法规范化建设认识不到位、措施跟不上的原因。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经费完善保障、强化法制监督等多种手段,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各级交管部门长期艰巨的努力。只有常抓不懈,不断健全规范执法机制,完善执法保障,落实执法监督,提高执法素质,形成规范执法的浓厚氛围,让民警养成规范执法的良好习惯,才能不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从根本上提高交管部门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公安交管工作才能与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进程同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如何进一步推进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

2009-03-09 15:49:26 来源: 来源:铅山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浏览:7800次

为扎实推进全省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队伍正规化建设和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基础建设等“五项建设”,根据省总队统一安排,笔者就如何进一步推进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作如下初浅的探讨。

一、公安交通管理执法工作中主要存在的执法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内在因素——执法民警自身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法律文书填制不规范。由于某种原因,相当部分法律文书填写不完整、不规范、随意变更,甚至发生错误,致使当事人对民警进行投诉。

2、违法行为取证不充分。民警在执法工作中证据意识比较薄弱,具体表现在:对部分违法行为的认定缺乏证据、认定违法行为所依据的证据不符合法定要求、对事故事实认定所依据的证据不够确凿充分、所提取的证据未依法固定或证据不符合法定证据规则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证据的法定效力,进而影响到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3、执法当中程序不到位。由于加强公安交通管理执法规范化建设和执法监督工作,在执法工作中民警程序意识明显增强,但仍然存在不足的方面。在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中,询问笔录未按规定制作、法律文书未依法送达;在交通事故处理中,违反规定进行调解、超过法定期限作出事故认定等程序瑕疵依然存在,直接影响了执法质量。

4、群众工作处理不到位。有些民警在思想根源上没能真正从管理型转为服务型,还是以管人者自居,不讲究执法方式和不善于做群众工作是引发警民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执法实践中,由于部分民警的执法方式简单、执法态度生硬甚至粗暴,不愿做、不懂做、不会做群众工作,导致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不理解、抵制、甚至抗拒执法现象时有存在,有时甚至本是公正、合法的执法行为却造成不良影响。

(二)外部因素——执法环境变化给执法工作带来的一些问题。

1、道路交通基础建设滞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交通设施不配套与管理的矛盾。道路交通基础建设的滞后与经济发展带来的物流、人流、车流的激增的矛盾尤为突出,道路交通通行率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如我县的县城城市框架一下还没拉开,象浉江大道等几条主要街道路面过窄,随着车流、人流的增加,致使道路显得非常拥挤,出现了人与车争道、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争道行驶,特别是在红绿灯路口表现的尤为突出。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道路的交通设施不完善、不规范,存在重大交通安全隐患;道路资源不合理利用,如城市道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规划不合理,有些道路受路面影响无法施划非机动车道,给道路安全畅通造成了影响。

2、法与情的矛盾和片面强调服务于经济建设干预正常执法与严格执法的矛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是众所周知的,然后在实践当中就可能存在偏差了。发展经济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是为了发展经济,而要求正常执法活动让位于经济建设,以牺牲安全、法律尊严与秩序的代价来“促进”经济发展,这是片面的、错误的。这一问题带来的其他社会效应还体现在:造成其他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不满、怨恨,从而对公安交通管理执法工作的权威性产生质疑,产生对立情绪,引发极端事件。

3、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章不完善、存在缺陷或可操作性差或者难以执行,在不同程度上对执法工作造成了影响。

4、对民警执法工作考评体系不科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工作的开展。如部分地方还存在下达纠违指标的情况。另一方面,目前信访法律制度中的部分规定存在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给民警执法带来了巨大压力。民警在开展正常执法工作之外,还必须处理当事人信访事项中与执法工作没有直接联系,甚至信访人提出的违法要求,影响了民警正常的执法工作。

第三篇: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是公安机关“三项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警民关系涉及到社会治安行政管理的方方面面,警民关系是否和谐,关系着党委、政府的形象,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现就如何加强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狠抓队伍建设,增强和谐警民关系的主动性

公安工作走的是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永远离不开人民群众,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中,公安民警始终处于主动性地位。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中公安民警的主动性地位,不能等待群众觉悟的提高,不能等待政治经济环境的改变,不能等待人民群众来交流。要做到主动作为,在工作中主动深入群众,在思想上主动贴近群众,在服务上主动关心群众,经常征求人民群众意见和建议,倾听人民群众呼声,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最大努力地为人民群众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便民利民的事情,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提供基础和前提。同时要从解决队伍思想作风问题着手,着力消除影响警民和谐的自身障碍,紧紧抓住“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的有利契机,狠抓队伍的思想纪律作风整顿,努力查找和解决队伍中存在的有损队伍形象、有损警民和谐创建的问题,解决警容风纪不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执法为民思想不牢、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塑造公安队伍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二、创建警民和谐窗口,狠抓便民措施落实

与群众交往最多的窗口单位是构建警民和谐的突破口。公安机关要设立专门的****服务大厅,要在户政、交警、出入境等窗口单位大力开展规范用语、推出便民措施活动,户政窗口、各派出所户籍室都要推出微笑服务、当日办结服务、咨询服务、上门服务和电话预约服务等便民措施和要求。派出所要积极实施为偏远村庄群众、孤寡老人、残疾人提供办理户证便利服务,对特困群众免收工本费。110指挥中心要落实领导带班、现场指挥制度,规范接警员的规范用语,坚持做到文明接警、快速派警、跟踪服务。巡特警大队要重点强化分片分段24小时街面巡逻,及时接受报警求助,文明出警,热情服务。要通过落实文明接待、****办照承诺服务,切实塑造公安机关的文明窗口,切实拉近警民关系。

三、充分运用治安调解,开展人性化执法

要结合执法规范化建设,通过强化法制监督、案件审核和制度建立,要求所有案件法理和人性兼容,严格落实传唤告知和处罚告知的有关规定。要积极推行调解为先和教育疏导,对民事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在后果比较轻微的情况下,一律进行调解处理,增进双方谅解和对法律的尊重;对利益诉求群体上访的,坚持慎用处罚,通过教育疏导,化解矛盾纠纷。

四、提高警务透明度,营造社会和谐氛围

为了避免群众对办事办案具体依据和程序不知情而出现对公安部门不理解、不信任的问题,应在办案单位全面开展警务公开,各派出所把办案办事程序全部上墙公开,收费执法依据上墙公开,设立监督台,公开照片、姓名、电话、警号,接受社会监督。其他办案单位也要公开治安、刑事案件的办案流程、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执法活动中,要全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不能因执法而扰民,不能因执法而伤害群众的感情,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执法工作的新期待;要严厉查处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民警违法违纪问题;要从创新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和完善执法制度等多方面入手,在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做到热情服务,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顾全大局,充分考虑到当事人的诉求和切身利益,努力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要把执法过程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通过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媒体网络、公安信访等渠道加强执法信息收集和分析研判,作为公安机关执法管理工作好坏的“反光镜”,促进和彰显公平正义。

五、狠抓治安稳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要针对当地治安实际,大力开展社会治安整治,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乱点和“两抢一盗”犯罪高发的情况,加强治安防范力量和防范工作,开展重点防控打击,集中侦破一批影响较大的案件。在高度重视侦破大、要案件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小案”的查处,特别是要始终保持对飞车抢夺、入室盗窃、盗窃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侵财性犯罪的高压态势,不断提高“小案”的破案率,增强群众安全感。要织密防范网络,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把警力部署到治安最复杂、安全防范最薄弱、群众最容易受到侵害的地方,充分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以治安整治的实际效果赢得理解和支持。

六、坚持从小处着眼,深化警民和谐情谊

万事勿以事小而不为之。警察怎么破案,怎么抓人,群众不经常看到,但警察的一言一行特别是服务态度,群众都看在眼里。如果在这方面存在问题,往往轻而易举地就抵消了广大民警的付出和荣誉。坚持以小举动营造大和谐,引导民警时时想和谐、处处促和谐,从化解矛盾、解决困难开始,积极开展爱民实践活动,深入辖区了解情况,适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帮扶,如:帮助困难群众购置一些生活必需品,帮助农民子弟解决就业,为孤儿、异地无钱返家人员捐钱赠物,对迷路人员、醉酒人员及时实施救助,及时帮助解决邻里纠纷等。广大公安民警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从融洽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上着力,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七、大力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建立警民双向互动机制

要大力加强以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核心的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努力在警察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彼此沟通、相互理解的桥梁。要加强警民互动,强化警务公开,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对警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努力提高全社会对公安工作的认同感。要主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沟通和交流,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积极宣传公安战线上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特别是对媒体曝光影响公安机关形象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并主动向人民群众通报,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

第四篇:坚持规范化执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坚持规范化执法,构建警民和谐关系

黄金交警大队 郑小春、蔡政轩

5月9日,一则有关赣州交通整治的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这段时长为1分51秒的视频出自央视新闻频道的新闻节目《共同关注》。节目以《江西赣州整治“两轮”车 阻挠执法 违章者花样多》为题,报道了赣州在交通整治过程中,交警执法时遇到少数“胡搅蛮缠”的市民。

该段视频播出了后不仅在我市普通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也引起了省委相关领导和市委的重视,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相继作出重要批示“要加强公安民警规范化执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市公安局和和市交警支队相继召开重要会议讨论研究如何深入开展规范化执法、文明执法以融洽警民鱼水关系、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尽量消除警民之间的隔阂,减少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

赣州中心城区“治脏、治乱、治堵”三治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城区路面变宽敞干净了,逆行、未戴头盔、超员等长期以来久治无效的交通陋习减少了,主干道也畅通了、高峰时段拥堵明显减少了。然而在一段时间的严管重罚下市民和交警执法部门的积怨似乎也越来越深、对立情绪越来越重,上述视频反映的内容可以说一个集中的爆发。这对于三治工作的后续展开和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文明赣州带来很大的困难和压力。

作为一个普通的交警执勤者,笔者根据自己长期的一线执法工作,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警民关系不和谐,鱼水之情不融洽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而是一些问题长期存在又无法及时解决而凸显的。黄金交警大队大队长蒙小明在教育民警工作时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有问题首先要反思我们自己是否在工作中做得不好、有不当之处,我们要换位思考、多站在老百姓普通市民的角度去想问题。的确,反思现状,笔者觉得造成当下的困局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执法主体不规范,交警系统内、尤其是警基层一线岗位警力不足是长期困扰交警管理工作的问题之一,为解决这个问题各个地方都采取了加大招聘交通协管员的力度,部分基层单位协管员数量甚至远远超过正式民警数量。而协管员是不具备执法主体的,只是交警管理工作的辅助人员,但是有些基层中队管辖范围几十平方公里而正式的民警却只有两三个人,警力缺口实在太大,所以出现了协管员进行执法活动、开处罚单的现象。

二是执法行为不规范,包括执法用语不规范、执法时着装及佩戴装备不规范、行为举止不规范,以及对群众方法简单、粗暴执法。由于部分民警工作水平低,业务技能不熟练,在一定程度上不注重自己的执法形象不好,警容不严整,举止不端庄,指挥动作不规范,敬礼不标准;有的甚至执法态度蛮横,执法用语不文明、不礼貌、不规范,有的不尊重当事人,语气生硬,对群众不耐心。尽管在赣州这种执法不规范行为是少数但还是极大的伤害了警民和谐关系。

三是执法程序不规范,主要方面表现为:

(一)是缺乏告知程序;

(二)是降格处理;

(三)是不听取当事人陈述与申辩。近年来加强了公安交通管理执法规范化建设和执法监督工作,在执法工作中民警程序意识明显增强,但仍然存在不足的方面。

四是法律文书不规范,表现为:法律文书的填写不规范、文字潦草不清、缺项漏项,适用法律错误,被处罚人签名不一致等。

五是执法环境的恶化,表现在:

(一)警务工作的宣传出了问题,部分单位在宣传时只是一味邀功,宣传自己做了什么什么、有多大的成绩而忽视了对交通法律法规以及各种行动的宣传解释工作。以至于在执勤时很多群众表示根本不知道交警部门在进行的各项整治工作,群众看到的就是交警来开罚单,长期以往不出现对立抵抗情绪是不可能的。

(二)是部分不良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追求经济效益,绞尽脑汁挖掘有关警察的丑闻、甚至无中生有的小题大做,不负责任地过度报道、渲染,导致民众对警察的偏见日益加深,公安机关、民警正面形象受到严重损害,极大的破坏了警民关系。

严峻的形式对于我们交警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如何解决好警民之间日益深刻的矛盾、淡化隔阂,真正达到鱼水交融的和谐警民关系成了我们 目前工作的重点。警民关系和谐是社会大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保持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规范化执法是警民和谐的基础,警民和谐是规范化执法的重要目标。要做到规范化执法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是强化交警队伍建设,大力推进队伍的正规化建设,明确交通协管员的功能和地位,规范执法主体。面对警力不足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不是放权给协管员而是一方面加强现有正式民警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一方面要充实新的力量,通过公务员考试招聘具有较高水平的警务人员。

二是要强化学习,提高警员的自身素质。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法律运用能力。现有法律杂而多,根本没有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完全学习但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江西省道路安全法实施条例》等这些和我们交警业务联系紧密的法律法规必需要熟悉,这样才可以做到在执勤执法中有法有据;

(二)要加强交警业务能力学习,提高执法办事技巧。

三是要强化群众和服务意识。曾经有个交警的老领导说过这么一句话“百姓利益至上、交警就是服务”这句话已经成为我们交警队的格言,在新时期更要转变思想,全心全意为广大群众服务,打造服务型警队,坚持走群众路线。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切实做到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拒绝“冷、硬、横、推”。

四要强化大局意识,构建和谐社会,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所以在坚持规范化执法的过程中要耐心解释,热情服务,杜绝暴力执法。,按照“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要求,在维护社会秩序、加强社会管理过程中,遇到挑衅、面临复杂情况时,不冲动、不感情用事,不说过头的话、不做过激的事。要准确把握当前社会心理的变化和执法对象的感受,讲究方式方法,尽可能融法、理、情于一体,最大限度地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加强规范化执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不仅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要求和目标,同时也是警队正规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作为一个基层交警执法人员我们真诚的希望上述视频中的不文明不理性的行为不要再出现,真正的实现警民和谐。

第五篇: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公安部党委针对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作出的“三项建设”重大战略决策之一,是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夯实公安工作根基、推动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对消防工作和公安消防部队建设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是公安消防部队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新形势下消防工作的根本保证。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成效,就新形势下影响和谐警民的主要因素、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谈几点认识。

一、新形势下影响警民关系的主要因素

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做好消防工作的前提。警民关系搞得好,消防工作就能做好,百姓的消防安全意识就能得到进一步提高,火灾形势就能保持稳定。当前,要有效应对新形势、新任务对消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必须积极适应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要求,着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为做好消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警民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的,是好的。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发展,警民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常常出现一些不和谐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镇,部分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对消

防法律和消防安全常识一知半解,对消防安全工作抱有侥幸思想。对存在的火灾隐患不能积极主动地整改,认为消防部门对其进行消防监督检查是与其过不去,以致对正常的消防监督检查活动产生误解。许多人常用“有钱就没事了”来解释在消防监督检查中采取的限期整改、罚款和停产停业整改等法律措施,由此群众对消防部门产生不满。

二是群众期望值过高。

随着消防部队担负灭火救援范围的扩大,有不少群众认为消防队是万能的,既能灭火、又能排忧解难、有求必应,一旦遇上不属于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范围内的事和受车辆器材装备影响灭火救援的事,就产生消极看法,甚至转化为对整个消防队伍的怨恨、不信任。

三是干群关系淡化的影响。

社会上的极个别消极腐败现象,势必造成群众对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的怀疑。公安消防机构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警民关系作为干群关系的一种,不可避免地影响警民关系。

四是部分官兵对警民关系认识不足。

一些官兵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好警民关系的理解模糊,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观念淡薄。工作作风不实,办事推诿扯皮,联系群众不够;知民情、解民忧等基础工作薄弱,引起了群众的不满情绪。

五是做群众工作方法不适应。

一些官兵在工作中常以管人者自居,摆不正公仆与主人的关系,服务意识不强。有的对登

门求助、办事的群众不热情,有的接处警不及时,办事拖拉;有的在工作时耍特权,摆架子,门难见、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方法简单,态度粗暴,随意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以上种种不良行为,严重地伤害了群众的感情,疏远了他们与民警的关系。

六是执法活动不规范。

少数官兵法制观念淡薄,执法水平低下,致使消防监督执法不规范,随意性大,从而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和谐的警民关系。

二、做好新形势下警民关系的探索和建议针对在新形势下影响和谐警民关系的因素,我们在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站在执法为民、确保火灾形势平稳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对进一步做好警民关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扎实有效开展执法为民教育。支队始终将执法为民教育做为政治教育主要内容之一来抓,结合公安消防部队深入开展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十七大专题教育和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专项教育等活动,教育官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完成每一次灭火救援任务。使执法为民教育做到了经常抓、抓经常。

(二)规范消防监督执法行为。支队通过采取举办培训班、按时组织召开执法例会等途径,积极组织开展业务培训,以进一步提高官兵的业务素质、规范消防监督执法行为。并结合奥运消防安全保卫、“两节”、“两会”消防安全保卫和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行动,采取联合检查和交叉检查的方式,在帮助有关单位发现火灾隐患的同时,组织官兵相互学习和借鉴在消防监督

中执法中好的做法,使支队消防监督执法工作进一步走上了规范化轨道。

(三)积极做好信访工作。支队以市公安局组织开展的“十进家”活动为契机,立足消防工作实际,积极组织开展消防宣传“六进”活动,通过在支队设立业务大厅,方便人民群众办理业务的同时,积极做好来信、来访工作。并通过向社会上聘请党风廉政监督员、设立举报电话等方式,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与此同时,支队要求官兵坚持做到了对检查发现火灾隐患单位和官兵扑救火灾、抢险救援单位的 “回访”率达到了100%,在向有关单位和个人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帮助整改存在火灾隐患的同时,广泛征求对消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在人民群众中进一步树立了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有效地预防了上访现象的发生。同时支队也被忻州市委、市政府评为了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四)积极开展警民共建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支队通过深入细致地开展警民共建工作,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扎实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组织所属大、中队先后与108家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并定期开展警民共建活动。并组织开展“献爱心”捐资助教活动和“济贫困”活动2次,资助了在校大学生3名。尤其是在四川地震后,官兵采取缴纳特殊党费、捐款捐物、短信捐款等多种方式资助灾区,共向灾区捐款59075元。在驻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中进一步树立了消防官兵的良好形象。与此同时,支队通过组织官兵深入持久地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支队精神文明创建取得了丰硕成果,支队连续两次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并被省文明委命名为全省文明和谐单位标兵,支队所属的十五个消防大队和六个消防中队全部跨入了市级青年文明号行列。在驻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为进一步推进支队警民关系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扎实推进消防宣传,努力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支队以开展消防宣传“六进”为契机,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消防宣传活动,在开展社会消防安全培训的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消防安全常识和消防官兵在灭火救援、消防监督执法中的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了关心消防、重视消防安全的氛围,为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构建和谐的警民是时代的要求,是确保火灾形势平稳、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证,虽然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在新形势下还会面对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每一名消防官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全面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不断促进和谐的警民关系向纵深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更加安全的消防环境。

下载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剖析整改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剖析整改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之我见专题

    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之我见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是“三项建设”重点之一,是当前公安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切实担负起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的需要,更是公安机关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

    和谐警民建设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要从便民小事做起 公安工作涉及维护稳定、打击犯罪、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涉及人民群众生产、工作、生活的各个环节,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

    县公安局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工作总结

    xx县公安局2011年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以来,xx县公安局在深入开展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指导意见》、《X......

    关于建设和谐警民关系的研讨(范文模版)

    文章标题:关于建设和谐警民关系的研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新时期的公安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建设和谐的警民关系,对于强......

    关于执法规范化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性

    “执法规范化、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公安部党委提出的“三项”工程建设其中两项,是“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思想在新时期的升华。执法规范化要求民警在执法过程中要理性、平和、......

    浅谈如何加强新时期警民关系建设范文合集

    当前,由于各种原因,警民关系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也尚待提高。一方面,公安机关个别民警仍然存在在执法工作中不文明、不公正,在服务中态度不好、冷......

    浅谈如何促进消防部队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浅谈如何促进消防部队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消防部队作为承担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职能部门,构建和谐的消防......

    关于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曲靖市陆良县公安局中枢派出所平国林 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安工作的一项中心工作,是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