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晋政发
【发布单位】山西省
【发布文号】晋政发〔2004〕15号 【发布日期】2004-04-27 【生效日期】2004-04-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山西省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晋政发〔2004〕15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2003年,各级、各部门和各企业认真贯彻国务院、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为主线,明确责任,采取有力措施,继续开展了以煤矿和非煤矿山、道路和水上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在深化整治中,严厉打击了安全生产领域的非法生产经营活动,取缔、关闭了一大批非法和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矿、小厂及各类经营网点,整改和治理了大量事故隐患,生产经营秩序和安全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全省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趋于稳定好转。但是,目前全省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进入2004年以来,道路交通、煤矿、非煤矿山和烟花爆竹等领域多次发生重特大伤亡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我省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一些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按照国家的统一安排部署,经省人民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为巩固和扩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成果,把专项整治工作不断推向深入,促进全省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现就2004年继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实施《安全生产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基层和基础工作,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坚持标本兼治,长效管理。
要把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与依法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保障制度、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以及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促使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建立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针对我省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要把煤矿和道路交通作为安全专项整治的重点。大力推进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安全生产法制和执法队伍“三项建设”,加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力度,确保各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通过整治,继续取缔、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矿、小厂、经营网点,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整顿和规范安全生产秩序;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努力实现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5%,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状况继续好转,煤炭百万吨死亡率有所下降,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等指标有较大幅度下降,重特大事故有所减少。
二、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主要内容
(一)煤矿和非煤矿山安全整治
煤矿安全专项整治要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继续深化煤矿安全整治的决定》(晋政发〔2004〕14号)要求,进一步做好煤矿瓦斯防治重点监控工作,确保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的落实,全面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严格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实行煤炭资源公开出让,合理整合现有资源;坚持开办煤矿标准,提高安全装备水平;严厉打击非法煤矿,严肃查处煤矿事故;规范投资经营行为,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努力做到全省煤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比上年有所下降,特大事故起数同比下降10%,煤矿企业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1.12以内。
结合安全生产许可证发放工作,对95%以上的金属非金属矿山进行整治验收,继续关闭一批不符合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小采石场、小矿山,力争在2003年的基础上再关闭5%;整顿尚未通过整治验收的金属非金属矿山,限期整改被评估为C级的非煤矿山,停产整顿2003年底前未参加整治、经整治验收不合格和被评估为D级的非煤矿山,对经限期整改仍达不到A、B级的非煤矿山,不予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督促已通过整治验收的非煤矿山,继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落实隐患整改和灾害防治措施,逐步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使A类矿山比例达到20%。达到非煤矿山整体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切实得到提高,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伤亡事故总数和伤亡人数稳中有降,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的总体目标。
(二)道路和水上交通运输安全整治
整顿驾驶员队伍,解决对驾驶员考试把关不严及违规办理驾驶证的问题;继续整治路面行车秩序,以治理超速行驶,拖拉机、农用车载人,客运车辆超员,货运车辆超限超载为重点,确保路面行车秩序安全畅通;严把运输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和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加强对运输企业的监督管理;对机动车生产、改装企业进行清理整顿,依法查处生产和销售不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车辆的企业,清理整顿买卖、伪造国产车整车出厂合格证等违法行为,清理整顿报废车辆的动态监控;继续开展危险路段的排查和督办治理工作,加大投入和整治改造力度,进一步改善道路通行条件;继续深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整治,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建立公安、交通和安全监管等部门联动的交通安全监管机制。努力实现全省国、省道行车秩序明显好转,营运性客车违章发生率不超过5%,摩托车、农用运输车入户率要达到90%、驾驶人员持证率要达到80%,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稳中有降,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三)危险化学品安全整治
继续推进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单位安全生产现状评估,完成90%以上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的安全评估,完成90%以上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安全评价,基本完成现有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的许可证发放工作,依法取缔各类非法经营的企业和销售网点,规范危险化学品的销售行为。组织开展危险源普查和监控,指导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做好危险化学品登记前的准备工作;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持续开展对危险化学品生产操作人员、仓库保管员、运输车驾驶员、押运人员、运输船船员、销售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做到持证上岗。防止重大事故发生,杜绝特大事故发生,继续稳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
(四)烟花爆竹和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整治
加强对烟花爆竹和民用爆破器材等易燃易爆品生产、包装、储存、运输、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完成50%以上烟花爆竹经营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评价,完成50%以上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评估,依法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的活动。对现有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或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一律责令停产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实施工厂化改造,整顿规范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取缔烟花爆竹家庭作坊和季节性生产厂点。继续推进民爆器材生产、经营企业安全评价,年内民爆器材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全部完成,民爆器材经营企业安全评价完成95%以上;组织开展民爆器材专项检查,以防盗抢、防流失为目标,规范民爆器材储存库(室)安全防范的标准要求,落实“人防、技防、设施防”的措施,推广使用雷管现场储存保险箱的做法,严格对编号雷管流向的登记监控,坚决制止超计划生产和超限量存药行为,夯实民爆器材储存、使用等环节的安全管理基础。指导、督促烟花爆竹和民爆器材生产经营单位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增强事故预防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五)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整治
要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督促社会单位增强消防安全责任主体的意识,规范和加强自身消防安全管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要重点加强对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灯、火灾报警和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是否完整好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要求以及消防设施缺失、过期的,而人员又密集的场所要限期整改;加强对公共活动区域、集体宿舍外窗金属护栏和建筑物周围乱搭乱建影响火灾扑救和人员救援的棚、房等违章建筑的清理和整改。特别要对前三年专项整治遗留的“老大难”火灾隐患进行集中整治,年内基本消除遗留火灾隐患。
继续开展特种设备的专项整治。实现气瓶充装单位的动态监管,抓紧开展压力管道的定期检验和使用登记,规范电站锅炉产品的定期检验工作,坚决取缔“土锅炉”,严厉打击非法制造、安装、使用简易电梯等违法行为,强化对流动式起重机械和港口起重机械的安全监察,切实消除隐患,防止重、特大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建筑施工、民航、铁路、旅游、军工、电信、冶金、机械、森工、纺织、农机等行业和领域,也要从各自实际出发,针对前一阶段整治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危及安全的突出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整治。
三、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要坚持省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各市人民政府负责具体实施,省有关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监督协调,各方面联合行动,全社会齐抓共管。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加强对整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认真抓好落实。在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中,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非煤矿山和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整治工作,省煤炭局负责煤矿的安全整治工作,公安厅、交通厅和国防科工办等部门分别负责指导道路和水上交通安全、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和民用爆破器材安全的专项整治。各部门要积极配合,通力协作,及时沟通情况,搞好联合执法,提高专项整治工作的效率。
(二)坚持依法整治,强化源头管理
要认真贯彻《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和《山西省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以及各项法规标准,坚持依法整治。特别要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要求,尽快建立健全必要的审核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规范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发放和管理,加强对矿山、建筑施工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等危险性较大行业或领域的企业安全监管力度,加强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三同时”的管理,对未通过“三同时”审查的建设项目,有关部门不予办理行政许可手续,企业不准开工投产。严格企业市场安全准入的门槛,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实现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应对向源头管理的转变。
(三)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既是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继续和深化,也是对整治成果的巩固和升华。要在继续做好企业安全状况评估工作的基础上,在全省各类企业,尤其是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重点领域、行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通过制定颁布各行业的安全质量标准,规范生产流程中每个环节、每个岗位的安全生产行为,推动企业安全管理上等级、创水平。通过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把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进一步推向深入。
(四)积极探索,努力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通过建立并完善安全生产考核指标体系,促进各地将安全生产纳入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推动安全生产工作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把完成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与实现长远规划结合起来,把深化专项整治与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结合起来,全面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山西省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和《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提出的各项要求。要逐步建立对高危行业生产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制度,推广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经验,提高企业生产安全事故伤亡赔偿标准,建立企业负责人自觉保障安全投入、努力减少事故的机制。通过建立强有力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切实把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企业和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并加强调度信息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五)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
要进一步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督促有关单位限期整改。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监管不力、失职渎职的领导和国家工作人员,以及造成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和有关人员,都要依法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已经发生的重大事故,要按照“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查明原因,严肃处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特别要严厉追究事故业主的行政、经济和刑事责任,以维护法纪的严肃性。
(六)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要按照《决定》的要求,认真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加强省、市、县、企业各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建立并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控责任制,从危险源申报登记、分类建档到定期检测、评估监控等都要形成科学合理,信息快捷,反应灵敏,监督有力的工作制度;要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力度,特别是要做好特大火灾隐患、事故多发路段的排查和整改,确保人员、资金和责任的落实。要加强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机构、应急救援预案及应急救援联动处置机制的建设,提高应对生产安全事故和组织事故应急救援的能力。
(七)搞好宣传教育,加强舆论监督工作
要加强《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决定》、《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和《山西省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生产法律知识,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使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和员工切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遵章守法生产经营的观念。要大力宣传、推广安全生产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对专项整治工作严重滞后和严重忽视安全生产导致重、特大事故发生的,要在新闻媒体上予以曝光。
二○○四年四月二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
产专项整治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经过连续两年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但一些行业和领域事故隐患较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为加快实现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由明显好转向稳定好转转变,为全省转型、跨越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全省继续深入开展以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以下简称“打非”)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及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三深化”(深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深化依法监管,持续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深化专项整治,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和“三推进”(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安全保障和救援能力;推进安全达标,强化安全基层基础;推进长效机制建设,构建安全防范体系)为重要内容,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突出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和建设行为,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为我省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标
1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把专项整治工作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
2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通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进一步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的落实。
3提升安全生产水平。通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及时发现并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坚决打击取缔非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淘汰国家及省明令禁止的生产、储存装置,提升生产经营单位本质安全水平和各行业、各领域的整体安全水平。 4全面完成安全生产控制指标。通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进一步减少一般事故,有效遏制重大事故,坚决杜绝特大事故,使我省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全面完成我省安全生产控制指标。
二、组织领导
省人民政府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领导组(以下简称省深化整治领导组)负责组织制订全省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总体工作方案,对全省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进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部署,研究解决专项整治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做好专项整治工作。
组 长:任润厚 副省长
副组长:王 成 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张根虎 省安监局局长 李富林 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 杜建荣 山西煤监局局长 王守祯 省煤炭厅厅长 成 员:李东福 省教育厅厅长 李建功 省国土厅厅长
王国正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 潘军峰 省水利厅厅长 段建国 省交通运输厅厅长 李永林 省林业厅厅长 朱晓明 省国资委主任 王虎胜 省工商局局长 席小军 省旅游局局长 常高才 省质监局局长 刘银才 省国防科工办主任 郝孝义 省民航机场管理局局长 杨绍清 太原铁路局局长 杜顺义 省气象局局长 苏亚君 省体育局局长 边智慧 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局长 陈子浩 省消防总队总队长 李澍田 省公安厅治安总队总队长 王立伟 省农机局局长 李廷勇 山西电监办专员 王宇魁 太原市市长助理 王伟国 大同市副市长 王湜洲 阳泉市副市长 尚宪芳 长治市副市长 王树新 晋城市副市长 韩忠荣 朔州市副市长 武 德 忻州市副市长 张中生 吕梁市副市长 畅志仁 晋中市副市长 白建荣 临汾市副市长 张建喜 运城市副市长
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省安监局,负责全省专项整治工作的总体安排,跟踪了解各行业(领域)、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进展情况,协调解决专项整治中的共性问题;负责全省专项整治情况的收集、汇总、梳理、通报、上报等工作;汇总各地、各部门、各行业专项整治领导组受理群众举报案件的处理情况。 办公室主任:张根虎(兼)
副 主 任:狄重阳省安监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 王玉成 省安监局纪检组长 唐 晋 省安监局副局长 刘德政 省安监局副局长 刘晋英 省安监局巡视员 张英保 省安监局副巡视员 牛建华 省安监局副巡视员
成员包括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专项整治工作的负责人及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主任。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本行业的特点和实际,成立深化专项整治工作领导组及其办公室。对本行政区、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进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部署,研究解决专项整治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同时,要做好专项整治情况的收集、汇总、梳理、通报、上报等工作。
三、专项整治的范围和分工
2011年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范围:继续以煤矿、非煤矿山、尾矿库、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特种设备、冶金等行业(领域)为重点,覆盖全省各行业(领域)和各级各类生产经营单位。
根据职责分工,省直有关部门牵头组织本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具体分工如下:
1.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由省煤炭厅、山西煤监局、省国土厅负责牵头组织。
2.非煤矿山、尾矿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由省安监局、省国土厅负责牵头组织。 3.化工、烟花爆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由省安监局负责牵头组织。
4.冶金、机械等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由省安监局负责牵头组织。
5.道路交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由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省交通运输厅负责牵头组织。
6.消防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由省公安厅消防管理局负责牵头组织。
7.民爆物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由省公安厅治安总队、省国防科工办负责牵头组织。
8.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城市市政运营、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牵头组织。
9.水利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由省水利厅负责牵头组织。 10.水上交通及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由省交通运输厅负责牵头组织。
11.铁路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由太原铁路局负责牵头组织。 12.民航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由省民航机场管理局负责牵头组织。
13.学校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由省教育厅负责牵头组织。 14.旅游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由省旅游局负责牵头组织。 15.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由省质监局负责牵头组织。
16.军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由省国防科工办负责牵头组织。
17.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由省农机局负责牵头组织。 18.电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由山西电监办负责牵头组织。
四、专项整治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巩固2009、2010年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成果 各地、各部门及各企业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通知》(晋政发〔2008〕35号)中规定的方法步骤分类整治情况。一类企业是否关闭到位,关死关实,是否有死灰复燃现象,是否对死灰复燃企业采取了针对性措施;二类企业经整改后仍然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是否列为关闭对象并实施了关闭;三类企业是否切实加强了安全管理,安全监管责任是否得到落实。
(二)深化专项整治的内容
1“打非”专项行动进展情况。重点检查:无证、证照不全或过期从事生产经营建设的行为;关闭取缔后又擅自生产经营建设的行为;停产整顿、整合技改未经验收擅自组织生产的和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的行为;瞒报事故以及重大隐患隐瞒不报或不按规定期限予以整治的行为;未依法进行安全培训、没有取得相应资格证或无证上岗的行为;拒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指令、抗拒安全执法的行为;未依法严格追究事故责任以及责任追究不落实的行为;其他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2安全生产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3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落实情况。重点是检查政府班子成员、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领导、市县长安全助理“一岗双责”落实情况;煤矿安全监管“五人小组”到位情况和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监管“三落实”情况。 4安全生产应急值守和事故报告制度执行情况。 5生产安全事故查处、结案及重大险情的调查处理情况。
6安全监管“四级监管、五级网络”建设情况;开展“安全乡村(社区)创建活动”情况。
7国发〔2010〕23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0〕2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晋政发〔2010〕24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等12个行业118条若干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
8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重点检查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生产承诺、安全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职工培训、班组建设、安全监管职责到位、现场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投入等情况。
9煤矿兼并重组后安全监督责任的落实情况;在建矿井和技改矿井的安全管理情况;全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情况;瓦斯、水患、火灾、煤尘、顶板、机电、机械和运输等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特别是治大隐患、防大事故的措施落实情况;对列入关闭计划的矿井按“六条标准”关闭到位情况;水害防治和井下防灾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情况。 10非煤矿山资源整合、整顿关闭情况;地下矿山推行“五大员”及入井人员定员落实情况;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按要求推进情况;2010尾矿库闭库计划执行情况;省人民政府下拨的尾矿库闭库治理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市县配套资金落实情况;危库、险库、病库的治理情况。
11危险化学品非法违规建设项目依法查处情况;治理危及公众安全的重大隐患情况;化工企业搬迁或关停计划制订及落实情况;对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设施)安全自动化控制和联锁改造落实情况;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情况;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12烟花爆竹经营单位依法经营情况。
13冶金、有色、建材企业防范煤气泄漏、中毒和爆炸情况;开展高温液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防范金属液体运输、调运过程中发生倾倒和坠落的措施落实情况。 14作业场所有毒物质及粉尘专项治理工作情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情况;贯彻执行《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情况;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管、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职业健康培训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开展情况;重点行业领域治理情况。 15以化工企业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为重点的特种设备的使用、登记、定期检验及管理情况。 16道路交通落实“五整顿”、“三加强”情况;平安畅通县区创建、交通秩序示范公路创建等活动开展情况;排查治理危险路段、治理超载超限、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情况;落实客运企业、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责任,加强对客运车辆、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槽罐车辆和驾驶员的动态监管情况。
17水上交通“两防”(防船舶碰撞、防泄漏)和渡口渡船专项整治建立动态安全监控系统情况。 18建筑施工以防范坍塌、坠落等事故为重点的安全生产整治情况。
19消防安全以人员密集场所特别是“三合一”(住宿、生产经营及储存场所)、“多合一”生产经营单位为重点的整治情况。
20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企业和铁路、民航、电力、民爆物品等行业(领域)对存在的严重隐患和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情况。〖HTH〗
五、专项整治的方法步骤 2011年的专项整治要在前两年的基础上,按照“企业全面自查自整,市、县(市、区)政府组织检查,省行业主管部门垂直督导”的方式进行。各地、各部门要将深化专项整治工作与日常监管结合起来,一级抓一级,分级进行督导。
具体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总体部署和宣传发动(3月)
各地、各部门及各单位要根据省专项整治领导组的总体部署,成立各专项整治领导组,制订本地、本部门、本单位深化专项整治实施方案,配齐工作人员,建立专项整治责任制,做好专项整治的动员部署工作。要通过召开会议、发布公告、媒体宣传等形式,使地方各级政府及部门和所有生产经营单位了解掌握专项整治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
第二阶段: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整(4月-6月)
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国家及省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行业标准和晋政发〔2008〕35号文件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制订具体的自查自整方案,对本单位及所属企业和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对照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整改情况要在本单位进行公示,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报告。驻晋中央及省属企业要成立专项整治领导组,组织对所属企业和单位开展自查自整工作。在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整过程中,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分别组织对本行业(领域)的重点企业进行垂直督导。省有关部门根据行业特点开展针对性垂直督导。 第三阶段:市、县级政府督查检查(7月-8月) 在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整的基础上,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组织力量对本行政区内各行业和各领域排查出的一类、二类、三类企业进行检查。各县人民政府对一类、二类企业要逐个进行检查,对三类企业要进行重点抽查;各市人民政府对一类企业要逐个检查,抽查一半以上的二类企业,三类企业要进行重点抽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成企业限期整改并依法给予处罚,确保安全生产。在市、县级政府督查阶段,省有关部门要对重点市、县及重点企业进行垂直督导。
第四阶段:省级督查指导(9月-10月)
省各有关部门按照专项整治分工安排,制订本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在市、县检查督查的基础上,针对行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对本行业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垂直监督和指导,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要实施针对性督查。要对全省30%以上的县(市、区)进行督查,每个县的一类企业抽查率不低于30%,二类企业抽查率不低于20%,对三类企业要重点抽查。
第五阶段:“回头看”再检查和总结(11月) 各市及省各行业专项整治领导组要组织“回头看”检查,重点是跟踪抽查一类企业的取缔关闭和二类企业重大隐患的整改情况。检查市、县(市、区)和省行业督查中查出的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同时,各市和省各行业专项整治领导组要对专项整治情况进行全面总结。
六、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反复抓、抓反复。要把专项整治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分管负责人通力配合。各地、各部门要成立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专项整治领导组,认真落实专项整治的每一个步骤,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执行者,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国发〔2010〕23号文件和晋政发〔2010〕24号文件精神,承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股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自觉履行安全生产职责。一是各类企业要加强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把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与全面开展企业安全达标活动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对标达标活动。二是要继续推行法定代表人安全生产承诺制。三是要严格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企业领导干部现场轮流带班等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和各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责落实。四是要严格现场管理,坚持不安全不生产,杜绝“三违”(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违规指挥)、“三超”(工业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交通运输企业超载、超限、超负荷运行)。五是要严格按规定足额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按要求投保安全生产责任险。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和安全许可制度。六是要全面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严格执行上岗资格制度。要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辨识、申报、控制、综合治理和统计上报工作。同时,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安全监管,督促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安全生产制度措施,切实从源头上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三)进一步加大隐患整改督办力度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对发现的重大隐患,根据情况责令企业全部或局部停产进行整改,并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切实做到治理目标任务、治理方法措施、治理经费物资、治理机构人员、治理时限要求、安全措施应急预案“六落实”,做到企业分管领导、整改责任部门、具体责任人“三落实”。要加强对隐患整改过程的监督,实行跟踪问效、问责。对整改无望、拒不整改或逾期未能按要求完成整改的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发现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未按规定上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未制订隐患治理方案的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处罚,予以曝光,约谈企业负责人,责令其立即改正。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完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信息管理系统,每月25日前要续报一、二、三类企业的“三落实”情况、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四)进一步加大打击非法违法专项行动工作力度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积极开展联合执法,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依法严厉打击无证无照进行生产经营和建设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擅自生产的、关闭取缔后擅自恢复生产的三类非法违法行为;严肃纠正“三违”“三超”等违规违章现象,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打非”专项行动的成果。要按照 “四个一律”(即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和经停产整顿仍未达到要求的,一律关闭取缔;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一律按规定上限予以经济处罚;对存在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单位,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并依法处罚,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对触犯法律的有关单位和人员,一律依法追究责任),坚决制止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监管的冒险生产活动和短期行为,保持正常、安全的生产经营秩序。要加强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协调配合,统一部署,联合执法,运用遥感、航拍等先进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各种非法窝点,露头就打,增强实效;要彻底清除滋生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活动的土壤,加强监督检查和不定时巡查,深挖深查各类非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对已关闭取缔的非法窝点,决不允许死灰复燃;要突出强化县乡两级政府的属地监管职责,加大考核和问责力度,促进责任落实;要畅通媒体监督和群众举报渠道,依法根治非法违法行为背后的“靠山”和黑恶势力,严厉打击顶风作案的企业和人员,对非法违法企业依法取缔关闭,列入“黑名单”,向社会公开曝光。
(五)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省人民政府已将专项整治工作列入2011年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内容,各地、各部门也要将专项整治作为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以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为契机,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实现专项整治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要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既要治标,着力解决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更要注重治本,完善安全措施,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坚决防止产生新的事故隐患;要健全和完善隐患排查治理的认定标准和验收标准,建立隐患登记和销号制度,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数据库,对隐患分布和治理情况进行登记建档,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得到深化,取得实效,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治理不留后患;要在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上下功夫,在制度的完善上下功夫,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人、制度管事、制度管安全,逐步实现制度的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
省有关部门要依照本通知要求,在前两年整治方案的基础上,尽快制订各行业、领域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专项整治的每一阶段工作安排抓好落实。对于生产经营单位整治不认真、敷衍塞责的,要责成有关部门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于不认真组织专项整治工作的、存在应关闭取缔的非法生产经营单位而未彻底取缔的、应停产停业整顿而未依法停产停业的市、县,要建议有关部门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省、市、县在督查检查工作中不负责任、不认真履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关督查检查人员的责任。
各市安委会、省有关部门每月5日前要向省政府安委办报送上月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的书面材料及电子版。7月15日和12月15日前分别向省政府安委办报送专项整治的半年总结和全年总结。 联系人:刘国庆 宋 波
联系电话:0351-6819787 6819710(传真) 电子信箱:szfawb@tom.com 二○一一年四月十一日
第三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工作的决定(晋政发〔2006〕24号)
【发布单位】山西省
【发布文号】晋政发〔2006〕24号 【发布日期】2006-08-19 【生效日期】2006-08-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山西省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工作的决定
(晋政发〔2006〕24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非煤矿山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在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自2002年7月以来,不断深入基层,强化监管力度,严格执法;广大非煤矿山企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安全机构建设,加大安全投入,改善和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条件;非煤矿山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安全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非煤矿山企业安全基础仍然比较薄弱,部分地区超层越界违法采矿和无证非法采矿现象还未得到有效治理,开采秩序比较混乱,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
为加强矿产资源管理,规范矿山生产秩序,强化非煤矿山安全监管,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及《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办法》等法律法规,针对当前我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工作。结合我省实际,现作出如下决定:
一、组织领导
深化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工作,由省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各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分级负责。省人民政府成立省深化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工作领导组(以下简称领导组),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成员单位由省安监、国土、工商、公安、监察、环保、劳动保障、工会、电力等部门组成。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市、县要成立相应机构,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工作目标
强化对非煤矿山的安全监管,规范矿山生产、用工秩序,改善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增强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严厉打击并坚决取缔非法采矿行为,依法惩处违法非煤矿山企业,彻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企业,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切实提高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水平,实现我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
三、深化整治的范围
凡是从事除煤炭以外的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探、生产和采掘施工作业,均纳入深化整治的范围,具体包括:金属与非金属开采、石油天然气开采与管道输送、地质勘探作业、地热与矿泉水开采以及金属选矿和非金属矿加工。
非法非煤矿山是指未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取得安全资格证,擅自进行建设或生产的非煤矿山,以及未取得《勘查许可证》,擅自进行探矿作业的。
违法非煤矿山企业是指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等有关证照,但在矿山建设或生产过程中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进行建设或生产的非煤矿山企业。
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单位职责
(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对本行政区域内非煤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深化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制定各部门依法行政的考核制度,认真督促检查,确保工作到位;对有关部门提出的意见、建议、工作方案和报告要及时研究并批复;对应依法关闭的企业要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实施关闭。
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必须认真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内各类非煤矿山企业的生产和建设活动,发现本乡(镇)、村范围内有非法采矿行为,或者非煤矿山企业在生产和建设过程中不依法办事,违法生产和作业时,必须立即制止,并及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报告。
(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负责非煤矿山企业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管;依法颁发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依法查处非煤矿山企业有关违法违规行为;牵头组织深化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工作,加强与成员单位的工作联系,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深化整治工作的情况。
(三)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批准非煤矿产资源的《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加强非煤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监管,规范矿业权流转行为,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严肃查处超层越界违法采矿行为。对未按规定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或以上两证已被吊销的非煤矿山企业,不得为其办理《采矿许可证》的延续、变更登记,并及时对《采矿许可证》依法处理。(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颁发非煤矿山企业《营业执照》,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其违法行为;依法暂扣或吊销违法非煤矿山企业的《营业执照》。
(五)公安部门负责非煤矿山企业《爆炸物品使用许可证》和《爆炸物品储存证》的审核发放,维护非煤矿山的社会治安秩序,严格对非煤矿山企业所需火工品的运输、储存和使用进行监督管理,依法查处非法火工品的买卖行为,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凡未取得或已被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非煤矿山企业,一律不得为其提供生产所需的火工品;对于依法批准的新建、改建、扩建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及整治所需的火工品,应依据矿山建设施工需要和当地安监部门的意见,审批供应。
(六)监察部门负责对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在非煤矿山整治工作中的执法和监管行为进行监察,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七)环境保护部门负责非煤矿山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依法查处非煤矿山企业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
(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非煤矿山企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监管,依法保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严格劳动用工管理制度,落实人员录用就业前培训要求,监督企业做好劳动用工登记备案、劳动合同签订、岗前培训等工作;监督检查企业工资支付、职工生活、居住条件和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其他社会保险的情况,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九)工会组织要充分履行监督职能,切实维护非煤矿山企业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或建议。(十)供电单位负责非煤矿山企业的电力供应,不得向非法采矿者或非法选矿者提供电力;要在接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其安监、国土、工商、公安等部门对违法非煤矿山企业作出的吊销许可证、执照的行政处罚决定后,依法同其终止供用电合同,并停止供电。
五、工作措施
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打击非法违法开采行为为重点,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采取坚决果断措施,确保我省深化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下列非法非煤矿山和非煤矿山企业,应依法取缔并实施关闭。取缔和关闭工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1.进行矿产资源开采的非法非煤矿山;
2.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拒不进行停产整顿或停而不整,仍然擅自进行建设或生产的非煤矿山企业;
3.整顿后仍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条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非煤矿山企业;4.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应当实施关闭的非煤矿山企业。
(二)非煤矿山企业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依法责令停止建设或停产停业整顿,并依法予以罚款。
1.未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
2.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不落实,安全生产隐患不消除,导致发生重大事故的;3.未按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安全设施“三同时”,擅自进行建设和生产的;4.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继续进行生产的;
5.企业用工没有达到用工备案、劳动合同签订、就业前培训和百分之百参加工伤保险要求的;6.工业卫生、作业场所生活条件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职工健康权益得不到保障的;7.违反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生产的。
超层越界违法开采、以采代探、非法转让矿业权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三)取缔和关闭非法非煤矿山和违法非煤矿山企业的措施。
1.非法非煤矿山一经发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法责令停止开采、赔偿损失,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并按规定处以罚款;造成矿产资源破坏、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拆除生产、供电、供水设施设备,炸毁矿井井筒,平整井口场地,恢复地貌。
2.对应予取缔关闭的违法非煤矿山企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国土、安监、工商部门应当分别依法吊销《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并对其实施关闭。地质资料、生产和建设技术资料和火工品,分别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安监和公安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缴和处理。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做出关闭决定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须在当地新闻媒体上发布关闭矿山公告,并及时组织关闭。
(四)对被责令停产整顿非煤矿山企业采取的措施。
1.非煤矿山企业必须编制安全整改方案,报当地安监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2.有关部门要按照批准的整改方案,从火工品供应、电力供应、作业人数等方面强化监管,严禁企业以整改名义组织生产;
3.整改工作完成后,由当地安监部门负责牵头组织验收。验收工作要在收到非煤矿山企业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验收合格的,由当地安监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字,并报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企业方可恢复生产。验收不合格的,应依法组织关闭。
六、有关要求及责任追究(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对深化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安全监管,规范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秩序,逐步建立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形成政府领导、部门监管、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机制。
在非煤矿山较为集中的乡(镇)可以设立安监站,其人员由县级人民政府在不增加编制的情况下调剂解决。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直接责任人员,在深化非煤矿山整治工作中不按规定履行职责,或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二)领导组各成员单位要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合作,联合执法,强化执法手段,严格执法程序。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要建立执法告知制度,充分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加强对非煤矿山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违法采矿行为,确保国家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
(三)非煤矿山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立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按规定缴纳工伤保险和安全风险抵押金,提取安全技术措施费用,保证安全生产投入,密切监控重大危险源,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非煤矿山企业违反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要依法查处;导致发生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企业相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发生死亡事故的非煤矿山企业,给予死亡职工每人不低于20万元的赔偿。
(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组织查处事故时,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科学准确,做到不枉不纵;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员;对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瞒报和谎报事故以及延误事故救援、阻碍事故调查的有关责任人员,要依法从重处罚。
二○○六年八月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通知
评论:0 条
查看:304 次 longren 发表于 2008-12-22 13:02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通知
晋政发[2008]35号 二○○八年十二月十六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为了全面贯彻省委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出的努力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部署,深刻汲取2008年以来我省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教训,立足于治大隐患,防大事故,从根本上扭转我省安全生产被动局面,为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全省各行业和各领域开展为期一年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在对各行业和各领域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排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分类整治:对非法生产经营的,坚决关闭取缔;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一律停产整顿,通过整顿,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经设区的市分管副市长和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市长签字后,方可恢复生产;对证照齐全、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加强安全监管。通过专项整治,进一步推动政府监管主体责任和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事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打击彻底消除非法生产经营活动,淘汰不符合国家及省产业政策的落后的企业,取缔列入国家及省明令禁止的生产装置;提升生产经营单位本质安全水平和各行业、各领域的整体安全水平,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促进全省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
二、组织领导
省人民政府成立全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领导组(以下简称省专项整治领导组)。省专项整治领导组负责组织制订全省专项整治总体工作方案,对全省各行业和各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进行统一领导,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省专项整治领导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专项整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组 长:陈川平
副省长
副组长:王 成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张根虎
省安监局局长 杜建荣
山西煤监局局长 成 员:王守祯
省煤炭局局长 李东福
省教育厅厅长 杜创业
省国土厅厅长 王国正
省建设厅厅长 潘军峰
省水利厅厅长 段建国
省交通厅厅长 张崇慧
省国资委主任 王虎胜
省工商局局长 籍振芳
省旅游局局长 王正喜
省质监局局长 刘银才
省国防科工办主任 李战志
省民航机场管理局局长 武 汛
太原铁路局局长
边智慧
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局长 李济成省公安厅消防管理局局长 李澍田
省公安厅治安总队总队长 王立伟
省农机局局长
李廷勇
国家电监会太原监管办专员 王建生
太原市副市长 马 斌
大同市副市长 王洲
阳泉市副市长 尚宪芳
长治市副市长 王树新
晋城市副市长 高 厚
朔州市副市长 武 德
忻州市副市长 张中生
吕梁市副市长 马彦平
晋中市副市长 丁文禄
临汾市副市长 张建喜
运城市副市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人民政府安委办,负责全省专项整治工作的总体安排,跟踪了解各行业各领域和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进展情况,协调专项整治中的有关问题;负责全省专项整治情况的收集、汇总、梳理、通报、上报等工作;汇总各级、各部门、各行业专项整治领导组受理群众举报案件的处理情况。
办公室主任:张根虎(兼)
副 主 任:唐 晋
省安监局副局长 王建生
(兼)马 斌
(兼)王洲
(兼)尚宪芳
(兼)王树新
(兼)高 厚
(兼)武 德
(兼)张中生
(兼)马彦平
(兼)丁文禄
(兼)张建喜
(兼)
成员由省直有关部门及各设区市人民政府有关人员组成。
三、专项整治的范围和分工
此次专项整治要做到全面覆盖全省各行业、各领域、各级、各类生产经营单位,重点是煤矿、非煤矿山、尾矿库、化工、道路交通等高危行业及其他容易引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重点行业和领域。根据职责分工,省直有关部门牵头组织本行业或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具体分工为: 1.煤矿安全专项整治由省煤炭局、山西煤监局、省国土厅负责牵头组织。2.非煤矿山、尾矿库安全专项整治由省安监局、省国土厅负责牵头组织。3.化工安全专项整治由省安监局负责牵头组织。
4.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由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省交通厅负责牵头组织。5.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由省公安厅消防管理局负责牵头组织。6.民爆物品安全专项整治由省公安厅治安总队负责牵头组织。
7.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城市市政运营及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专项整治由省建设厅负责牵头组织。
8.水利安全专项整治由省水利厅负责牵头组织。
9.水上交通及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专项整治由交通厅负责牵头组织。10.铁路安全专项整治由太原铁路局负责牵头组织。
11.民航安全专项整治由省民航机场管理局负责牵头组织。12.学校安全专项整治由省教育厅负责牵头组织。13.旅游安全专项整治由省旅游局负责牵头组织。14.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由省质监局负责牵头组织。
15.军工、民爆生产经营单位专项整治由省国防科工办负责牵头组织。16.农机安全专项整治由省农机局负责牵头组织。
17.电力安全专项整治由国家电监会太原监管办负责牵头组织。
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按照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具体组织实施。
各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挂帅,组织分管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并吸收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分管负责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省、市联合的专项整治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对本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进行统一组织、统一安排、统一协调。
在专项整治过程中,工商部门、国资委系统等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和要求,全力配合做好相关行业专项整治工作。
四、专项整治检查的内容
此次专项整治将由各级政府及部门组织有关监管人员、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对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和各级政府及部门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主体责任,即“两个主体责任”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和安全保障能力进行全面检查。
(一)对生产经营单位整治检查的主要内容: 1.是否按照本次专项整治总体要求,对本单位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周密的部署;是否制订了专项整治实施方案,配齐了工作人员,建立了专项整治责任制;是否对本单位及所属的所有企业和单位进行了无一遗漏的排查摸底;是否对排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进行了认真整改。
2.是否履行了相关审批手续,是否依法取得了国家及省规定的有关证照,有关证照的来源是否合法。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操作人员是否取得了相应的资质,有关资质是否合法有效;是否对从业人员进行了全员培训。
3.设计、建设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履行了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是否通过了有关部门的审查和验收;是否存在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建设和生产的现象;生产系统是否安全运行;是否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对重大事故隐患是否做到了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整改资金、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五落实”。
4.是否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安全生产责任是否得到了有效落实;是否建立了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分管安全负责人具体负责、班子其他成员负责分管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的“一岗双责”安全生产领导责任体系;是否落实了重要生产环节、重大事故隐患跟踪排查治理的部门和责任人。
5.是否贯彻落实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规程,建立了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依法设立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置了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人是否按时主持召开了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例会,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
6.是否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和比例提取了安全费用;高危企业是否交纳了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是否建立了重大危险源监控责任制,重大危险源是否登记建档,制定了监控措施;是否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制订了符合本单位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是否适时进行了演练;是否按规定如实上报生产安全事故,是否存在瞒报、谎报、或拖延不报现象。(二)对政府和部门检查的主要内容:
1.是否按照本次专项整治总体要求,对本地区、本部门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是否对所有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无一遗漏的排查摸底;是否对排查摸底中发现的非法生产经营单位都列入了关闭名单,并实施了关闭取缔;是否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都列入了停产整顿名单,并采取了停产停业整顿措施;是否对证照齐全、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加强了日常监管;是否对所有列入关闭、停产整顿和正常生产经营三类生产经营单位的名单进行了公示。
2.是否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是否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实行了同步规划、同步安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
3.是否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对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进行了层层分解,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并实行严格考核;是否建立了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班子其他成员负责分管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的“一岗双责”安全生产领导责任体系;是否落实了每个重点企业的监管部门和责任人;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研究解决重大安全生产问题,会议确定的事项是否得到全面落实;是否建立了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并落实到位。
4.是否建立和落实了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大隐患和事故举报奖励制度、事故责任约谈制度、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执法制度、安全生产专项督查制度和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等各项制度。5.是否建立健全了能够适应当地安全生产工作需要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是否配足配强了监督管理人员和执法人员;是否建立了本地区应急救援体系,编制了应急预案,配置了相应的人员和装备,并进行了演练;是否建立了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投入制度,并按规定提取、使用和管理。6.是否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是否对不认真履职、不作为、乱作为的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进行了事前责任追究;是否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法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组织了调查处理,并按时结案。
五、专项整治的方式
此次专项整治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全面自查自整、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全面排查整治、省市县三级联动分类整治”的方式进行。
(一)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整
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国家及省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行业标准和本次专项整治的内容等要求,对本单位及所属企业和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对照检查,并分类采取自整措施。1.凡存在违反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要立即停止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活动,并由主要负责人签字后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如实报告。凡不如实报告的,要对生产经营单位依法进行查处,同时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2.凡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要立即制订整改方案,并明确整改责任人,落实整改资金,按时整改。凡不积极整改的,要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3.凡证照齐全、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要加强日常安全管理,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安全生产。(二)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全面排查整治 在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整的基础上,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和有关乡(镇)人员对本行政区内各行业和各领域的所有生产经营单位(不论非法、合法,不论规模大小,不论隶属关系)进行无一遗漏的排查,并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
1.对未经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无任何证照擅自组织生产经营的非法生产经营单位,要列入关闭取缔名单,并实施关闭取缔。
2.对证照不全(包括证照过期)或虽然证照齐全,但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要列入停产整顿名单,并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3.对证照齐全、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要列入正常生产经营单位名单,并加强日常监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将本行政区内各行业和各领域的所有生产经营单位,按上述三种类型分类登记造册,并经分管副县长(市长、区长)签字后上报市专项整治领导组办公室,各市汇总后经分管副市长签字后上报省专项整治领导组办公室。专项整治期间,各市、县政府要将三类生产经营单位的名单在本市、本县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与此同时,各市、县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列入关闭取缔名单的从事非法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按照国家及省有关关闭标准逐一实施关闭取缔,并加强关闭后监督检查,防止死灰复燃;对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的生产经营单位,要派人盯守,确保其真正停产停业,凡拒不停产停业整顿的,要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对证照齐全、正常生产经营的生产经营单位,加强日常监管。(三)省市县三级联动分类整治
省各行业专项整治领导组,要组织本厅(局)的监管人员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的省内外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并抽调各市相关部门的分管负责人和监管人员,组成若干个省、市联合检查工作组(从各市抽调的人员实行交叉分组),对各市、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到各县(市、区)进行检查时,吸收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相关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参加,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专项整治检查工作组,对各县(市、区)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每到一个县(市、区)都要将县级人民政府排查摸底的三类企业名单在当地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每天进行公布,并将省、市、县三级联动检查工作组的举报电话、电子信箱等向社会公布,欢迎群众举报。省、市、县三级联动检查工作组要在全面听取县(市、区)人民政府专项整治工作汇报的基础上,根据县(市、区)人民政府上报的三类生产经营单位名单,区别不同情况,提出分类整治意见和措施。
1.对照县(市、区)人民政府所报的关闭取缔的生产经营单位名单,省、市、县三级联动检查工作组要进行抽查(抽查率不低于30%),查看对已列入关闭取缔名单的生产经营单位是否真正实施了关闭取缔;检查关闭是否符合有关标准,是否明确了跟踪检查的部门和责任人。对列入关闭取缔名单尚未真正关闭的,或经群众举报以及检查中发现在县(市、区)人民政府上报的关闭取缔名单之外的无证非法生产经营单位,不仅要依法追究非法生产经营单位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还要追究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2.对照县(市、区)人民政府所报的已停产停业整顿的生产经营单位名单,省、市、县三级联动检查工作组,要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对证照不全的或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进行停产停业整顿的生产经营单位逐个进行检查诊断,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对于证照虽然不全,但建设立项经过国家或省、市、县有关部门批准,或经专家认定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的标准,相关证照正在办理过程中的生产经营单位,可确定为保留单位,督促其尽快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但在未依法取得全部证照之前,不得擅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于虽然取得部分证照,但经专家认定,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列入关闭名单,由当地政府组织实施关闭;对于证照虽然齐全,但因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而被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的生产经营单位,经专家认定,经过整改消除隐患后可达到安全生产条件的,要指导帮助其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督促其限期整改,整改结束后,设区的市政府组织验收,并经分管副市长和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市长签字后,方可恢复生产;对经专家认定隐患严重、经过整改仍难以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也要列入关闭名单,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关闭。
3.对照县(市、区)人民政府所报的证照齐全、正常生产经营的生产经营单位名单,省、市、县三级联动检查工作组,要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对每个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诊断,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对于证照齐全合法有效,且整体符合安全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督促其依法搞好生产经营活动,对其中存在安全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要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督促生产经营单位限期整改;对于已取得了国家要求的有关证照,但在检查中,发现其严重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证照应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的或弄虚作假骗取有关证照的,要提出暂扣或吊销证照的建议,由有关发证部门依法审查处理;同时,建议监察部门依法追究相关单位、相关人员的责任。
省、市、县三级联动检查工作组要对所检查的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及其分类整治情况详细列表登记,并由有关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监管人员和检查工作组组长签字。对每个市、县的检查结果,要分类汇总,经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监管人员和检查工作组组长签字后上报各行业专项整治领导组办公室,并在当地媒体进行公布。
六、专项整治的步骤
专项整治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总体部署和宣传发动阶段(1个月)
各级、各部门及各单位要根据省专项整治领导组的总体部署,成立各专项整治领导组,制订本地、本部门及本单位专项整治实施方案,配齐工作人员,建立专项整治责任制,做好专项整治的全面部署工作。要通过召开会议、发布公告、媒体宣传等形式,使地方各级政府及部门和所有生产经营单位了解和掌握此次专项整治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
(二)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整和县级人民政府排查摸底阶段(3个月)
所有生产经营单位都要自查本单位存在的事故隐患和问题,制订整改方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全面整改。驻晋中央及省属企业要成立专项整治领导组,组织对总公司及所属企业和单位开展自查自整工作。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将自查自整情况报告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专项整治领导组办公室。
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对本行政区内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包括驻晋央企、省企、市企)进行排查摸底,对排查出的三类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分类登记和分类整治,并按规定公布和签字上报。(三)省市县三级联动分类整治阶段(6个月)
省各行业省、市、县三级联动检查工作组,要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排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省、市、县三级联动检查工作方式进行分类整治,并按本方案要求公布和签字上报。(四)“回头看”再检查及总结阶段(2个月)
为巩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成果,确保取得实效,省各行业专项整治领导组要组织省、市联合检查工作组对各市再进行交叉检查,重点是跟踪抽查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单位取缔关闭的落实情况;证照不全停产整顿的生产经营单位的整改情况和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等。同时,省各行业专项整治领导组要对本行业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情况进行全面总结。省专项整治领导组将适时召开全省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总结表彰大会,对在专项整治工作中组织认真、成效显著的各行业专项整治工作组、各市、县、各单位及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组织工作不认真、走过场或在专项整治中依然发生重特大事故的部门、市、县及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对问题突出的地方和单位责令延长专项整治期限,并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专项整治的具体时间安排,由省各行业专项整治领导组自行确定。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深刻理解此次专项整治工作是省委、省人民政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举措,对于推进我省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认真组织好此次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一把手是本行政区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子各成员要具体组织好所分管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要通过层层签订专项整治目标责任书,把专项整治各项具体工作落实到各部门及各单位直至人头上。各市人民政府要组织指导本行政区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做好排查摸底工作,并根据省专项整治领导组的要求选派各行业相关人员参加省各行业专项整治领导组组织的专项整治检查工作组。同时,要积极支持配合省各行业专项整治工作组在本行政区的整治检查工作。
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落实专项整治的主体责任,法定代表人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认真组织,周密安排,制订本单位及所属企业和单位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层层签订专项整治目标责任书,把专项整治工作落实到车间班组及每个岗位,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立即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制订整改措施方案和应急预案,按时整改。对于生产经营单位周边存在重大隐患的要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二)规范检查,严格执法。省各行业专项整治领导组要制订严密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建立专项整治责任制,落实专项整治负责人和各个参与者的责任。要建立完善的专项整治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规范专项整治检查工作。在深入基层检查之前,省各行业专项整治领导组要组织所有参与整治检查的工作人员进行不少于一周时间的党纪政纪、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通过培训,使每个工作人员进一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党纪政纪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提高政策水平和约束能力,进一步掌握整治检查的程序、内容、范围,做到政治上坚定,业务上过硬。聘请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要从专业技术角度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查找各类重大事故隐患和问题,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应有的作用。
在检查期间,要严格检查程序。检查工作组要将检查结果形成书面检查反馈意见告知被检查单位,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和问题或违法行为时,要向被检查单位下达整改通知等执法文书,并责成其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督办。按照省委、省人民政府有关安全生产事前问责和事后问责相结合的要求,对于生产经营单位整治不认真,敷衍塞责的,要提请有关部门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于不认真组织专项整治工作的一些市、县,存在应当关闭取缔的非法生产经营单位而未彻底取缔的、应停产停业整顿而未依法停产停业或检查后仍然发生事故的,要建议监察部门追究市、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人的责任;对省、市、县联动检查工作组在检查中,工作不负责任,不认真履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关检查人员的责任。
(三)广泛宣传,完善举报机制。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加大对专项整治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重大意义。要主动邀请有关新闻媒体参与,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对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要广泛推广,对专项整治工作认真,组织得力,成效显著的单位要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对专项整治工作认识不到位、工作不认真、整治工作走过场的单位要予以公开曝光。
各级、各部门、各专项整治领导组要进一步完善群众举报受理工作机制,确定举报受理机构,制定举报受理工作程序和举报奖励制度,设立举报电话、电子信箱等,明确举报受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保证24小时有人受理。要严肃举报纪律,做到有报必查,属实必奖,并做好举报人的保密工作。要建立受理举报监督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定期向上级政府和部门报告举报受理情况,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各专项整治检查工作组每到一个县都要及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电子信箱等,欢迎群众举报,接到举报案件要进行认真查证核实。对群众已向市、县人民政府或部门举报而未作处理的,省专项整治检查工作组应督促其尽快处理。对接到的举报案件应当由当地政府部门处理的要及时移送,需要省政府或省有关部门处理的要及时报告。
(四)统筹安排,保障投入。各市、县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整治工作,并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各级、各部门要根据工作需要,抽调本部门有关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并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切实把专项整治检查工作人员配足配强。对检查工作所需车辆、电脑及其他设备要配足配齐,对所需资金要认真核算确保到位,保障此次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省各专项整治工作组赴各地开展整治检查工作所需经费由省财政列支,各市、县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所需经费也要由本级财政列支。(五)严格要求,勤政廉洁。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专项整治有关工作人员的廉政教育,严格细化廉政纪律,健全廉政监督机制。各级专项整治工作所需费用由本级财政列支,不得向基层政府、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摊派。在专项整治中,各级检查工作人员不得收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礼金、礼券和礼物等,一经发现,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六)搞好总结,及时上报。省专项整治领导组要加强对各行业专项整治工作组的领导,及时掌握各个行业专项整治工作组的进展情况,及时总结各个专项整治工作组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各行业专项整治领导组要于每月10日前,将上月本行业专项整治情况汇总上报省专项整治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专项整治结束后10日内,省各行业专项整治领导组要按照要求认真做好总结,并及时上报。全省非煤矿山、尾矿库、化工企业专项整治方案另文下发。请各级、各部门按照本通知要求,参照非煤矿山、尾矿库、化工企业专项整治方案,结合各自实际,制订本地区、本行业的具体实施方案。附件:全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举报受理工作方案
附件
全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举报受理工作方案
为使全省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消除滋生隐患的根源,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和新闻媒体及时发现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隐患和问题,制订重大事故隐患举报受理工作方案。
一、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山西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完善群众举报受理工作机制,明确举报受理负责人,确定举报受理机构和人员,制定举报受理工作程序和举报奖励制度,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向社会公布,保证24小时有人受理。同时,要建立受理举报监督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将本地、本部门的举报情况和处理情况定期向上级政府和部门报告,同时上报省专项整治领导组。
二、省各行业专项整治领导组要明确举报受理负责人,确定举报受理机构和人员,制定举报受理工作程序,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向社会公布,保证24小时有人受理。各行业专项整治检查工作组每到一处都要及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受理举报案件,并要在当地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公布专项整治检查的目的、时间和工作内容等,欢迎群众举报。
三、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将普查摸底情况,按关闭取缔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的和证照齐全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三类情况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向社会公布,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四、各级、各部门接到有关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已发生的事故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举报后,应登记编号,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应当及时核查处理;应由其他部门受理的,移送同级有关部门处理;应由上级部门或者下级部门处理的,应当及时移交上级部门或者批转下级部门。移送、移交、批转的举报材料要严格办理交接手续。
五、各级、各部门对于群众举报案件,核查属实的要及时依法立案查处,限期办结,对情况重大、紧急,线索清楚的举报案件要急事急办。处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
六、举报案件经查属实的,立案查处部门应在案件处理结案后,按照《山西省安全生产隐患和事故举报奖励制度》的有关规定,对举报人予以奖励。
七、省各行业专项整治工作组接到举报后,要登记编号,进行认真查证核实。举报已向社会公布的该关闭而未关闭的非法生产经营单位、该停产而未停产的单位,一经核查属实,不仅要追究有关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律责任,还要建议监察部门依法追究有关政府、部门的相关人员的责任。
八、省各行业专项整治工作组的举报受理情况每周向省行业专项整治领导组办公室报告,省各行业专项整治领导组办公室每月底前向省专项整治领导组办公室报告。
第五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造林绿化工作的通知(晋政发〔2009〕30号)
【发布单位】山西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晋政发〔2009〕30号 【发布日期】2009-08-17 【生效日期】2009-08-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山西省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造林绿化工作的通知
(晋政发〔2009〕3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全省林业建设,使造林绿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努力建设山川秀美的新山西,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造林绿化的重要意义?
造林绿化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发挥着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作用。加快推进造林绿化,是解决当前我省生态脆弱、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是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因此,各地、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加快推进造林绿化,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推动我省“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推进造林绿化必须明确目标、把握重点?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造林绿化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山上治本”与“身边增绿”同步推进,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加快造林绿化步伐;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造林绿化质量;创新体制机制,增强造林绿化活力,加快改善生态环境,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要科学编制规划,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每年全省要完成营造林任务400万亩以上,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26%。?
根据以上要求和任务目标,加快推进造林绿化要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一)政府推动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关系。必须充分发挥各地人民政府的推动作用,同时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好、发挥好全社会造林绿化的积极性。
(二)造林与管林护林的关系。要在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栽植的同时,加强造林成果管护,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努力做到种一棵、活一棵、成材一棵。认真组织实施《山西省封山禁牧办法》(省人民政府令210号),做到山封得住、牧禁的牢。认真落实森林防火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快森林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三)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的关系。“山上治本”与“身边增绿”同步推进,要按照社会大发动、城乡大绿化的思路推进造林绿化,体现特色,凸显亮点。?
(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造林绿化既要充分发挥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又要充分体现林业的经济和社会功能。要根据立地条件,合理规划生态公益林和经济林,培育林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造林绿化成果。
三、突出抓好造林绿化重点工程建设?
(一)大力度推进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主要是搞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和太行山绿化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按照要求加大建设力度,加快组织实施。?
(二)全方位实施全省十大造林绿化工程。加快推进通道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村镇绿化、厂矿区绿化、环城绿化、城市绿化、汾河流域绿化、石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绿化、平原林业和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等“十大工程”。当前,尤其要抓好水源地绿化、重要风景名胜旅游区绿化、重点道路两旁绿化、主要河流两侧绿化。?
(三)高标准抓好“2+10”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包括汾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与保护、太原西山地区综合治理、大同市口泉矿区、朔州市桑干河、忻州市南云中河、阳泉市桃河、晋中市潇河、吕梁市三川河、长治市浊漳河、晋城市丹河、临汾市塔儿山和二峰山、运城市盐湖等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工程,重点搞好护岸林带、荒山绿化等植被恢复建设。?
(四)下力气搞好以干果经济林为重点的富民工程。加快推进以红枣、核桃、仁用杏、柿子、花椒为主的五大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全省每年新发展70-80万亩,到2015年干果经济林总面积发展到1800万亩以上,力争实现农村人均一亩干果经济林的目标。?
四、不断增加造林绿化的资金投入?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造林绿化经费要纳入各地财政预算。各地财政对林业投入的增长幅度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扩大生态转移支付的规模和范围,积极引导县级人民政府加大造林绿化资金投入。继续从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全省造林绿化。市、县财政在城市建设维护费中要保证一定比例用于城市绿化。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国有林区、林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卫生院建设、棚户区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要纳入同级相关行业的发展规划。?
建立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按照《中共山西省委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晋发〔2005〕9号)要求,加快建立市、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并按照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各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
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煤炭企业要从吨煤10元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中,划出20%-30%重点用于本企业矿区造林绿化。其他资源型企业、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都要从经营利润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造林绿化。鼓励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社会团体投资造林绿化。大力发展碳汇林业。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无故不履行义务植树任务的18岁以上公民和没有完成义务植树任务的单位,必须按规定缴纳一定数额的绿化费。?
鼓励金融机构信贷支持。金融机构要开发适合林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林业信贷投放,大力发展对林业的小额贷款。创新林业信贷担保方式,建立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加快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开展森林资源财产保险业务,提高林业从业人员和农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五、积极创新造林绿化的体制机制?
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中共山西省委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晋发〔2008〕24号)的要求,各地要积极搞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积极推行造林绿化工程招投标制。工程布局集中、投资有保障的造林绿化工程,要按照工程管理的办法,全面推行工程招投标。凡实行招投标的造林绿化工程,要加强全过程监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资金兑付要与造林保存率挂钩。工程完成后,当地政府要组建专门队伍进行管护。?
大力发展民营林业。鼓励各种社会主体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个体承包等多种形式参与造林绿化,大力培育和扶持民营造林大户。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政策、资金、工程安排上,对林权到户的农民给予支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一体化的推进,移民搬迁步伐加快,要不失时机地大力发展生态庄园经济,利用闲置资产,绿化废弃山地。?
逐步完善以煤(矿)补林机制。要大力推行“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积极引导和组织资源型企业特别是煤炭企业,以出资或承包荒山绿化的方式参与造林绿化,对因资源开采形成的塌陷土地、矸石山要加快绿化。各地根据造林绿化的需要,可以划定区域,由资源型企业限期绿化。?
六、切实加强造林绿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省人民政府将把造林绿化情况作为考核各地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地要充分认识推进造林绿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投入到位。要严格实行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各地行政首长是造林绿化的第一责任人。
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为造林绿化提供资金支持,林业部门要搞好造林绿化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和服务,城建、铁路、交通、煤炭等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行业绿化,各级绿化委员会要组织机关、厂矿、部队、学校等搞好辖区绿化,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要加大舆论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植绿护绿爱绿的良好氛围。?
强化队伍和作风建设。建立健全森林公安体系,加强乡(镇)林业站建设,落实编制人员,保障经费来源,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林业战线上的广大干部和科技人员,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开创林业建设的新局面。
二○○九年八月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