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晋政办发[2012]22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煤矿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开展煤矿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的
通 知
晋政办发[2012]22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省属煤炭煤炭集团公司:
全省煤炭资源整合、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已基本完成,为加快推进整合重组煤矿的改造建设,根据省政府主要领导指示,决定在全省开展煤矿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省煤矿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研究解决整合重组煤矿存在的问题以及煤矿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确保整合重组煤矿改造建设良性发展,促进我省煤炭生产秩序向稳定好转方向推进,省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全省煤矿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领导组(以下简称领导组)。
组
长:任润厚
副省长
副组长:白秀平
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吴永平
省煤炭工业厅厅长
杜建荣
山西煤监局局长 成员:
杨茂林
省煤炭工业厅副厅长
牛建明
省煤炭工业厅副厅长
武建森
省煤炭工业厅副厅长
胡万升
省煤炭工业厅副厅长
何
青
省煤炭工业厅纪检组长
李成先
省煤炭工业厅总工程师
戴子平
省煤矿工会主席
徐占成山西煤监局副局长
薛勇军
山西煤监局副局长
赵文才
山西煤监局总工程师
王怀科
山西煤监局副巡视员
谢万星
山西煤监局副巡视员
王学彦
山西煤监局副巡视员
二、检查范围、方式及时间安排
(一)检查范围:全省范围内所有参与整合重组的煤矿,包括单独保留单更换主体的煤矿。
(二)检查方式:省政府统一组织,11个省级督查组集中行动,采取一听、而看、三议、四查以及抽查考试的方式,逐矿排查。整合重组煤矿分四类进行检查:生产矿井、改造建设矿井、持证改造建设矿井、未开工建设矿井。
(三)、时间安排:2月13日-2月15日:对参加督查工作的全体人员进行为期三天的集中学习培训。培训主要内容:一是有关重组整合煤矿改造建设法律法规;二是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标准;三是本次检查有关要求及注意事项。2月16日-5月15日:各省级督查组分赴各市开展督查工作,各组最迟于2月20日分赴各市开展工作。
三、全省煤矿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主要内容
(一)对完成整合重组转入生产的矿井重点检查内容:
1、是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下井制度;“六大员”是否到位、合格、称职,专业是否对应;“五人小组”安全监管包保责任是否落实到位;政府、部门及企业挂牌责任人是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2、煤矿通风管理工作是否做到“系统合理、设施完好、风量充足、监控正常”。
3、煤矿瓦斯防治工作:是否做到“应抽尽抽、先抽后采、抽采达标”;煤与瓦斯突出煤矿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是否落实;瓦斯超限是否立即停产撤人,并落实责任追求制度;是否配备了专职瓦斯检查员;煤与瓦斯防治工作“十条禁令”中得其他要求是否落实。
4、煤矿防治水工作:防治水机构、人员、工作制度是否健全完善;煤矿水文地质基础资料是否可靠详实;专用探放水设备是否配齐;是否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有采必探、先探后采”;是否自觉进行“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化探跟进”的综合探测程序;是否执行“探掘分离,签字验收确认移交”要求;是否按照晋煤办基发[2011]1489号文件对矿井防治水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
5、矿井“六大系统”运行是否正常;是否存在“三非”、“三违”、“三超”行为。
6、是否把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煤矿企业的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和每个职工;是否履行领导干部岗位安全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区队长、班组长现场安全管理决策权和指挥权是否落实。
7、标准化建设达标升级情况。
(二)对改造建设矿井重点检查内容:
1、相关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存在未批先建、批小建大现象。
2、企业是否严格执行建设矿井领导“双带班下井”制度。
3、项目建设单位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建立健全煤矿建设管理机构和安全监管体系,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并配足专职安全员;是否组织制定完善的瓦斯、水、火等重大安全技术措施并得到充分落实;是否存在以改造建设名义擅自组织生产的现象;自保体系是否健全。
4、施工单位安全主体责任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装备;是否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安全员;是否严格落实施工人员培训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项目部主要成员是否配备齐全。
5、是否存在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工程、违法分包转包工程等行为;是否存在违反劳动用工制度的情况。
6、是否执行“一工程一措施”的规定;施工组织设计、作业规程是否按规定进行编制审批;施工顺序是否合理,是否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进行建设;是否在批准的设计区域及煤层内进行建设;是否存在盲目赶工期、抢进度、以掘代采、多头多面施工现象。
7、施工现场是否存在重大隐患,是否按要求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8、监理单位安全监理责任是否落实到位。
9、安全设施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10、按标准化标准建设情况。
11、是否存在施工措施井;施工措施井是否按规定批准保留;不利用的井筒是否已关闭。
12、是否存在擅自生产出煤或在建设区域内生产出煤的行为。
13、是否建立健全矿井应急体系;是否制定应急预案并开展应急预案演练。
14、煤矿安全避险系统建设情况。
(三)对持证改造建设矿井重点检查内容: 对照上述两类矿井的检查内容进行,并同时检查:
1、相关证照、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存在证照过期组织生产的现象。
2、生产、建设是否相互影响。
3、是否存在相互独立的生产、建设系统分别配齐“六长”。
4、是否在改造建设区域组织生产。
(四)对未开工建设矿井重点检查内容:
改造建设项目开工手续办理情况,已批复开工未实际开工建设的原因。
(五)其他检查内容:
1、是否存在主体企业已接管,原煤矿企业仍继续组织生产、建设现象;被整合煤矿是否阻挠主体企业实质接管。
2、地方主体企业是否存在公职人员任职的情况。
3、新组建企业机构人员、制度建立情况,是否存在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在矿井兼职的现象。
4、存在遗留问题的情况。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认识。各地方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各煤矿企业要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讲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当前我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充分认识开展全省煤矿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客观看待、准确估计整合重组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和高度警觉,时刻把煤矿安全生产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自觉、工作上扎实、措施上得力,把此次专项行动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来。特别是各督查组,要深刻领会省政府开展这次专项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在认真督查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清全省整合重组煤矿的情况,同时本着服务基层、服务煤矿的态度,进一步转变自身工作作风。
(二)周密部署,全面排查,务实求效。各督查组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的时间、范围、方式和检查内容,结合所检查市煤矿实际情况,进一步详细制订各组督查检查方案,既有明确分工和侧重点,又要协同配合;既要注重深入井下各系统、各环节排查现场隐患,又要注重排查地面系统以及制度上得缺陷和管理上得漏洞,真正做到排查全面彻底,不留空隙死角,不留后患,特别要注重对“六大员”、“五人小组”、“挂牌责任制”等落实情况进行规范治理。
(三)狠抓落实,突出隐患治理工作。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能立即整改的要督促下级部门或煤矿企业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责令限期整改、落实跟踪整改;需要省级部门解决的,及时研究意见加以解决;需要省政府解决的,及时上报省政府,确保全省煤矿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凡发现重大隐患或严重违反国家、省有关规定的,要立即停产停工整顿,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四)落实责任,及时反馈信息。各督查组要明确一位同志专门负责信息收集、资料报送等信息反馈工作,所检查矿井要逐一进行登记建档,并按照检查表要求规范填报,该签字的人员要签字。加强信息报送工作,本次专项行动实行每周一报、每半月一总结制度,每周一报送上周工作简报,每半月报送工作总结,总结内容应全面、详实、有情况、有问题、有措施,并由各组组长审阅后报省煤炭工业厅安全生产执法处、山西煤监局执法监督处。
(五)严肃纪律,严格问责。参加专项行动的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开展全省煤矿安全集中治理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高度的敬业精神、严格的工作纪律、良好的工作作风高标准完成此次专项行动任务,任何人不准私自减少检查内容和降低检查标准,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法依规处理,不准违反规定送人情、搞交易。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不准收受被检查单位的各种礼品、钱物,不准私自参加被检查单位安排的宴请和高档消费活动。对违反上述要求的,依据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五、工作机构及分工
全省煤矿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省级督查组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山西省煤监局联合组织,共分11个督查组,每个组由一名副厅级领导带队,两名机关处室负责人任副组长,联络协调员一人,基建局一人,省煤炭安全执法总队一人(负责下发执法文书),并从五大集团抽调五名思想作风正派、工作踏实肯干、业务技术突出的包括采煤、掘进、运输、机电、通风、地测防治水、监测监控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家组。山西煤监局负责太原、大同、朔州、忻州、阳泉、包括所在地省属煤炭集团公司矿井的督查指导,省煤炭工业厅负责长治、晋城、吕梁、晋中、临汾、运城,包括所在地省属煤炭集团公司矿井的督查指导。
为加强对此次专项行动的指导,确保督查工作高效务实,同时成立全省煤矿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巡视组,随时到各市进行巡视督查。巡视组组长:任润厚;副组长:白秀平,吴永平,杜建荣。
附件:全省煤矿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省级督查组分组名单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一日
第二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晋政办发
【发布单位】山西省
【发布文号】晋政办发〔2004〕30号 【发布日期】2004-05-11 【生效日期】2004-05-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山西省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
(晋政办发〔2004〕3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为依法促进和规范林权管理,巩固和扩大造林绿化成果,切实保障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 退耕还林条例》和《 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现就开展林权登记发证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重要性
依法确认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并登记造册和发放林权证,是实现依法治林,促进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当前,做好林权登记发证工作,既是对新造林进行确权发证和对发生变化的林权依法变更登记,也是对过去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延续和完善,对于依法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调动全社会力量投入林业和生态建设,保障农村和林区社会稳定,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从建设“绿色山西”和依法行政的高度,充分认识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广泛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林权登记发证的有关政策,积极参与,搞好林权登记发证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的进度
开展林权登记发证工作是《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赋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法定职责。此项工作任务重、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广大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切身利益,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落实人员,精心部署,搞好工作。
为加强对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的组织领导,省人民政府成立了以范堆相副省长为组长、王茂设副秘书长为副组长的省林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组,领导组有省财政、发改委、林业、国土资源、环保、水利、农业、交通、铁路、煤炭、城建、民政等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林业厅。办公室主任由省林业厅杜创业厅长担任,副主任由省林业厅马双柱副厅长担任。各市、县人民政府都应成立相应的领导组。
各地林业主管部门要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加快林权登记发证纳入重要工作日程,认真履行职责。要明确工作机构,组成得力工作队伍,配备林权勘验、林权证发放和档案管理所必需的设施。务必在2004年底前完成现有森林、林木、林地的勘验和林权登记发证工作。
三、稳定林地、林木权属,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根据《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对依法确认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必须发放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在林权登记发证工作中,要以稳定森林、林木、林地权属为基础。凡在“林业三定”(1982稳权发证)中权属清楚并发放了林权证的,这次主要是换发新的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对过去林权登记发证工作中档案记载不够规范的要进一步完善,其林地权属继续有效。对“林业三定”后森林、林木、林地权属清楚尚未登记发证的,包括退耕还林等新增的林地,应认真确认,登记发证。对划定给农村居民的自留山或荒沙荒滩,已由村民植树造林的,要依法进行林权登记和发放林权证。对承包到户的森林、林木和林地,要继续保持承包关系的稳定。各级政府要认真做好林权争议的调处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换发林权证的时机随意变动森林、林木、林地权属,或者擅自进行林权调整,决不允许引发新的林权矛盾和纠纷。
林权争议多数是历史遗留问题,牵涉面广,追溯时间相对较远,是确权发证的一个难点,处理不好,不仅旧的问题解决不了,还会出现新的矛盾,使问题更加复杂。省林业厅在林权证登记发放中阳县试点过程中,采取了逐级解决的办法。县经营范围内的林地、林木争议,由争议单位或个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功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县人民政府裁决。集体与省直林场的林权争议,由乡(镇)人民政府或县人民政府与省直森林经营局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的可提请上级主管部门裁决或履行法律程序解决。
在林权证登记发放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和总结了解决林权争议的十二条办法。
(一)解决林权争议,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不翻旧帐,不激化矛盾,便利管理,有利稳定的原则,妥善解决和调处林地林权纠纷。
(二)1982年以来,经县人民政府确定确认并核发的林权证是这次换发新证的主要依据和唯一合法的凭证,对证件依附的小班登记面积,四至及图册必须承认。
(三)1982年稳权发证,基本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应维护其林权证的合法性。这次发证对出示的稳权发证前的有关证件,原则上一律不予接受。
(四)1982年稳权发证是我省稳定山林权属的重要历史界限和政策界限。此后,核发的林权证如属同一林地,而且与原填写的林权权利人不一致时,应以首发证件为准。
(五)为了加快宜林荒山绿化,造林时林地权利人没有提出异议的,其林木所有权归造林者所有,林地所有权仍归原林地所有者所有,林地使用权由双方共同协商解决,但至少应保证造林者享有一个轮伐期的使用期限;造林时如提出异议的,其权属归林地权利人所有;有协议的,其权属按协议处理。
(六)原核发的林权证四至较大,其范围内又有多个不同权利人的林地,如各自的林权林地面积清楚的,以林地的实际总面积控制,重新落实不同林权权利人的林地四至,如林权权利人原林权证填报的面积与实际面积出入较大,在确认四至后重新核实面积,并分别颁发林权证。
国有林场的林权证如出现上述情况时,以实际总面积控制,在林权证规定的四至范围内,按照小班或林相图逐地逐块具体落实。
同一林地、同一林地权利人,如林权证的四至面积与实际林地面积不一致,以林地的实际面积核发林权证。
(七)拍卖四荒时,未经林权权利人同意,把国有和集体林地拍卖给单位和个人的,原则上应予纠正。但考虑到历史的原因和既成的事实,如拍卖了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的,应退还原林权单位。如拍卖的是宜林荒山,当时未经林地权利人同意,已造林的其林木所有权归造林者所有,林地所有权归原林地权利人,林地使用权由双方协商,但至少应保证造林者享有一个轮伐期的使用期限。未造林的退回原林地林权单位。
(八)退耕还林配套的荒山造林工程,如占用国有宜林地的,造林时,林权单位未加制止,既成事实的,林木所有权归造林单位或个人所有。造林时林权单位提出异议的,协商解决。
(九)为扩大耕地面积,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由政府统一组织,在原坡耕地和宜林地上搞的机修梯田,已退耕的,按退耕还林的有关政策核发林权证,权属归退耕个人。未退耕的,其土地仍归原农户使用。
(十)林地权属清楚,封山育林形成的林分,归原林地权属单位所有。
(十一)1982年遗留和未确定林权的宜林地,国家造的,林权归国家所有,集体或个人造的,林权归集体和个人所有,合作造的,按双方协议核发林权证。
(十二)1982年已核发的国有林场的林权证四至范围内,如包括乡(镇)村庄以及道路、农田、河流等非林业用地面积,应从国有林场原林权证四至范围总面积中核减;如属于林地的,而集体和村民也持有同一时段县人民政府核发的林权证,也应从国有林场原林权证四至范围总面积中核减;反之,集体林中出现同类情况也应在原林权证四至范围总面积中核减。
各市、县在解决林权争议时,要参照这些原则和办法,妥善解决各类林权争议。
在退耕还林林权登记发证工作中,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林权是核心”的要求,把退耕还林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纳入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在稳定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根据退耕还林者提出的林权登记申请和有关证明材料,依法确认退耕后的林地使用权和所种植林木的所有权。对退耕还林的林地,国土管理部门应依法办理土地用途变更登记手续。
四、积极安排林权登记发证专项经费,严格执行收费标准
林权登记发证工作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保障,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安排林权登记发证工作专项经费,确保登记发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各地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林权证工本费和林权勘测费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1〕1998号)和省物价局晋价费字〔2002〕204号文件的规定,林权证每本只能收取工本费5元,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林农免收林权勘测费。严禁在登记发证过程中向农民乱收费,增加农民负担,违反规定的,要严肃查处。
五、明确工作职责,按期完成发证工作
林权登记发(换)证工作必须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进行,要把林权登记发(换)证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要按照工作任务和时间要求,集中人力,集中时间,按期完成发证工作。
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掌握政策界限,依法办事,及时妥善解决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林业、农业、财政、国土资源、民政、档案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民政主管部门要做好县、乡(镇)、村行政界线确定工作,财政部门落实好运作经费,国土部门要做好退耕地地类变更登记注销工作,档案部门要提供有关林权登记发证历史资料,搞好查询服务,为林权登记申请人提供便利。
二○○四年五月十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依法支持工会工作的通知(晋政办发〔2005〕65号)
【发布单位】山西省
【发布文号】晋政办发〔2005〕65号 【发布日期】2005-08-23 【生效日期】2005-08-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山西省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依法支持工会工作的通知
(晋政办发〔2005〕65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贯彻工会法支持工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90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工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在党和政府与广大职工群众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巩固国家政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支柱作用。各级、各部门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和确保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工会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学习和贯彻《通知》精神,高度重视并全方位地支持工会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他们为建设山西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功立业,做出更大贡献。
二、建立和完善民主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工会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协助政府开展工作的重要作用。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以下简称《工会法》)和《山西省实施〈工会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按照依法行政和全面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不断拓宽民主参与的渠道,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组织起草、制定或者修改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和重大政策、措施时,要听取同级工会组织的意见;组织有关执法检查时,要请同级工会代表参加。
(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对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要听取同级工会组织的意见。
(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劳动就业、工资福利、职业安全卫生保障、社会保障等与职工利益直接相关的政策、措施时,要主动邀请工会代表参加并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各级政府召开涉及职工权益方面的重要会议,要请同级工会主席列席。成立相应的社会性监督管理机构时,要吸收同级工会参加。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事故调查处理等工作,要请工会组织参加。
(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支持工会在企业和事业单位组织开展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和厂务(事务)公开活动,保障职工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权利的实现。要督促公司制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建立健全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
(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按照《山西省劳动模范管理办法》的规定,支持工会与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工作)者的评选、表彰、培养和管理工作。
(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与同级工会都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向工会通报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和与工会工作有关的政策措施,研究解决贯彻实施《工会法》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工会反映的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有条件的乡镇、街道,也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与相关产业工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与同级工会建立健全经常性的情况沟通和信息交流机制。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省总工会的信息沟通,进一步完善省发展改革委、省劳动保障厅、省民政厅、省国资委、省安监局等有关部门与省总工会的经常性沟通机制。市、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也要加强与同级工会组织的信息沟通。
三、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各级、各部门都要注重建立健全有工会参与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努力解决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
(一)建立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所有县(市、区)都要由劳动保障部门牵头,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三方协调机制,健全制度,明确职责,规范运作,并逐步向乡镇(街道)延伸。各级三方协调机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和分析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这一机制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建立健全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工会组织积极指导和推动企业建立、完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以及劳动合同制度。要指导企业以工资集体协商为切入点,逐步建立健全规范的集体合同制度。全省各类企业都要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形成工资共决新机制,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双赢目的。
(三)建立健全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工会组织、企业方面代表组织,要按照三方原则,同心协力搞好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工作。要依托乡镇、社区的司法民调组织、劳动保障组织、工会联合会组织,组建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努力构建社会化维权新模式。要加大工会组织参与劳动仲裁的力度。各级政府法律援助机构,要加强对工会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的支持与指导,要对劳动争议案件中的贫困职工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
(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支持工会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职工素质工程和送温暖活动,支持工会做好职业安全健康、劳动保护工作,支持工会举办为职工服务的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工互助保障、困难职工帮扶以及各种职工文化体育事业。
四、努力为工会组织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和良好环境。
各级、各部门要主动为工会组织依法履行职责,有效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并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一)各级政府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工会法》的规定,认真承担起执法责任,对违反《工会法》和《办法》的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及时予以纠正。对各级人大在《工会法》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认真整改,依法保障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工商、劳动保障、人事、税务、国有资产管理、统计、安监、卫生、教育等部门,要依照《工会法》的规定,大力支持各级地方工会、产业工会依法在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组建工会。要监督企业、事业、机关单位不得随意撤销工会组织,或者把工会组织及其工作机构归属“群众工作部”等其他部门。(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依照《工会法》和《办法》的规定,监督企业依法向工会拨缴工会经费。工会开展活动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工会适当的经费补助。由财政拨款且已建立工会组织的事业单位和机关的工会经费,由财政部门列入财政预算,并按月足额直接拨付。
(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依照《工会法》的规定,为同级地方工会提供办公和开展活动的设施和场所。在城市建设中确需迁建或者改建工会所属的职工文化活动场所的,当地政府应当征求工会意见,并在迁建或者改建所需土地和资金方面予以保障。工会的财产、经费和国家拨给工会使用的不动产,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和任意调拨。
二○○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山西省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晋政办发〔2004〕49号)
【发布单位】山西省
【发布文号】晋政办发〔2004〕49号 【发布日期】2004-06-23 【生效日期】2004-06-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山西省
山西省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晋政办发〔2004〕4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山西省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四年六月二十三日
山西省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4〕43号)和国务院召开的全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消费提供安全保障,省人民政府决定,从现在起到2005年春节前后,针对当前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以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依法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扰乱食品市场秩序,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把治标与治本、整治与建设、打劣与扶优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我省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二、整治重点
此次专项整治以粮、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等为重点品种,以分散在社区、城乡结合部和村镇的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加工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馆为重点区域,抓好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批发零售和消费四个环节,注重从源头抓起,严把市场准入关,做到环环相扣,实现全方位监管。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使食品违法犯罪案件得到及时查处,市场经营秩序有所好转,监管水平有所提高,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感增强。
(二)具体目标:
――蔬菜农药残留平均超标率下降3―5个百分点;
――保持畜产品无“瘦肉精”检出记录;
――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下降1个百分点;
――全省食品生产企业获生产许可证的力争达到90%;
――全省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企业申领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达到90%以上;
――大中型食品商场(超市)的散装食品经营行为得到规范;
――大中型市场、超市重要定型包装食品进货索票索证率达90%以上;
――11个地级市政府所在地的学校食堂、餐饮业实现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率力争达90%以上;
――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11个地级市政府所在地大中型市场、超市(商场)基本实现5类食品(米、面、油、酱油、醋)安全准入上市。加快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冷冻食品、方便面、饼干、罐头、速冻米面食品、膨化食品10类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发证工作步伐;
――注水肉、病害肉得到全面遏制;
――面粉、肉类、儿童食品加工企业基本消除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
――及时依法查处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违法案件;
――积极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
四、工作任务与具体措施
(一)整治食品源头污染,突出抓好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以及药物等农业投入品滥用的专项整治。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步伐,严格按照农业部发布的禁用和限用药物及其它化合物的要求,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监管的力度,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实施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削减计划,加大对农药残留超标和激素滥用的整治力度,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的监督管理和质量保证工作;在养殖业方面,加大对畜禽饲养过程中药物滥用和畜禽产品药物残留超标监管工作,加强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市场准入管理,建立畜产品生产和经营可追溯制度,阻止违禁药品从人用药品领域流向养殖环节,加大对畜产品违禁药物滥用和兽药产品的整治力度;在水产品生产方面,开展对水产品用药的监管与指导,规范、整顿渔业生产资料经营秩序,以水产苗种、渔药、渔饲料和添加剂为渔业生产资料打假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加强对野生食用动植物的监管。在全省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6个,无污染养殖示范小区2个,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3个以上。适时向社会公布蔬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结果。搞好产销衔接工作。
这项工作由省农业厅、水利厅、质监局、林业厅等组织实施。
(二)整治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突出抓好对生猪私屠滥宰、制售注水肉、病害肉以及使用“瘦肉精”、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整治。以查处食品生产使用非食用原料、病死畜禽、回收的过期食品违法行为为重点,加强对调味品、米面制品、食用油、肉及肉制品、乳制品、豆制品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从原材料进厂把关到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检验设备与能力、环境卫生、储运、包装、商标、标识印制等方面的审查,对不符合卫生条件的不发给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对不具备食品生产加工条件的不发给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对违法经营的要吊销证照,对无证照生产经营的依法予以取缔,严格市场主体准入和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对不符合生产经营清真食品规定条件的企业要吊销生产经营许可证或予以取缔。不合格产品严禁流入市场,并依法查处。依法加强生猪屠宰监管,严格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达标验收,坚决打击生猪私屠滥宰。强化生猪屠宰过程中的检疫制度,规范检疫行为,严厉打击制售注水肉、病害肉以及使用“瘦肉精”、滥用食品添加剂等不法行为。确定我省水生动物疫病目录,开展水产品检疫工作。搞好生产加工和入市销售的衔接。这项工作由省质监局、商务厅、卫生厅、农业厅、水利厅、工商局、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实施。
(三)整治食品流通环节,突出抓好对儿童食品及节日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要加强对上市食品质量的监督检查,经营企业实行食品进货查验制度,推行上市食品安全市场主办单位和销售者责任制;引导食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商场)建立完善现代交易手段和食品安全检测、标识制度及公示制度。强化对重点食品定期质量监督抽查和强制检验,逐步建立场内自检、场外流动快检速测、执法部门抽检和消费者投诉送检的联动机制。对抽查和检验不合格的食品,坚决清除出市场。要查清其生产源头、进货渠道和销售场所,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加强对食品销售网点、摊点设置的规划与管理,加强对出入境动植物及食品安全的检验检疫,强化食品进出口的监管力度。通过组建各类食品流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促使食品经营者守法、守规经营。
突出整治儿童食品,净化儿童食品消费市场。对全省儿童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加大清仓查库力度,摸清底数;对未经批准生产儿童食品的加工点要坚决取缔,对不法分子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惩处;要进一步完善儿童食品的市场准入条件,建立健全既能确保食品安全、又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儿童食品企业的管理规范,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对不符合条件的要坚决清除出市场。进一步严格对进出口儿童食品的检验检疫。
结合季节、节日食品市场的实际状况,组织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一是夏季饮料、酒类、陈醋、熟肉制品专项整治行动;二是中秋节、国庆节前后集中开展节日食品专项整治行动;三是元旦、春节前后集中整治行动。在集中整治中开展“七查七看”:一查经营主体资格,看证照是否齐全;二查进货票证台帐,看货物来源是否合法;三查经销食品,看是否属于假冒伪劣;四查包装标识,看标识是否虚假;五查商标、广告,看是否侵权误导;六查市场开办者,看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七查问题食品下架、退出市场情况,看追根溯源处理结果。
这项工作由省工商局、质监局、卫生厅、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商务厅、建设厅等组织实施。
(四)整治食品消费环节,突出抓好餐桌污染的专项整治。对学校食堂、餐饮业,特别是小餐馆、个体门店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对食品市场和超市经营的食用盐、散装酒及其它散装食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使食用盐、散装酒及其它散装食品经营行为得到规范。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络。在宾馆、饭店、食堂和熟肉加工企业实行“用肉登记制度”,规范购销行为。
这项工作由省卫生厅、工商局、质监局、商务厅、盐务局组织实施。
(五)依法查处食品违法犯罪案件,严惩违法犯罪分子。有关监管部门要依法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严厉查处制售假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案件;对构成犯罪的案件,要按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行政执法部门及时进行移交,对应当移交而不移交的,要严肃处理。公安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大工作力度,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严肃查处有关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案件,严厉打击和处理违法犯罪分子。
这项工作由公安厅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六)建设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优化食品市场环境。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监管部门的力量和作用,推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按照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启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建立信用惩戒机制,使不讲信用者寸步难行,使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
这项工作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七)打劣与扶优结合,创建品牌生产基地和专销网点。以我省中南部无公害果蔬产业区、东西两山优质杂粮干果产业区、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为重点区域,强化十大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以汾酒、老陈醋、平遥牛肉等山西标志性名牌产品为主要品种,进一步加强专销区和专销网点建设。
这项工作由省农业厅、质监局、林业厅、工商局组织实施。
(八)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在抓好专项整治、解决突出问题的同时,要着眼长效管理,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一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法规建设;二是加强食品安全规范和标准建设;三是加强食品安全制度建设。
这项工作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在突出抓好以上专项整治工作的同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2004年6月底以前,针对米、面、油、酱油、醋五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和肉制品、乳制品、清真食品、饮料、调味品、冷冻食品、方便面、饼干、罐头、速冻米面食品、膨化食品等类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重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整治重点,采取有效措施,使整治工作在2004年年底前取得成效,并对整治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
五、工作要求与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一件天大的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作为当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近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突出问题,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进行周密部署。整合监管资源,保障经费到位,做到雷厉风行,全力以赴;团结协调,部门联动;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真抓实干,成效显著。
(二)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把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各级政府统一负责本区域内的专项整治工作,明确牵头单位,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各自的整治重点、任务目标,做到尽职尽责。一个地方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给当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重大损害的,要依法追究当地政府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同时,对忠于职守、秉公执法、不辱使命的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要及时给予褒奖。
(三)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整合执法力量,加强信息沟通。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涉及多个监管部门,需要各方面协同配合。有关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坚决杜绝推诿、扯皮现象。在各司其职的同时,要加强沟通与协作,积极推行联合执法和综合执法,切实解决各自为政、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实行抽查结果共认或互认制度,通过综合监督资源,综合监督力量,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综合监督、统一组织、协调下,逐步形成我省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食品监管机制。
(四)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动员群众进行监督。食品安全涉及千家万户,是一件人人都应该关注、人人都应该重视的大事,要切实发挥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作用,努力营造全社会都来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新闻媒体一方面要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的违法犯罪行为给予曝光,揭露丑恶;一方面要大力宣传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情况和开展食品专项整治所取得的成绩,加强正面引导,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五)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综合评价。为把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真正抓细、抓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根据自己的工作责任和法定职责制定食品安全管理的工作规划和工作制度;制定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发布办法;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系统;拟定食品安全事故的各种应急救援预案,并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评价体系,并对此次专项整治工作开展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上报省人民政府。
六、工作步骤与时间安排
此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4年6月)为动员部署阶段,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要求,制定本部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全面部署和周密安排。实施方案务于7月10日前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第二阶段(2004年7月至12月)为组织实施阶段,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坚决果断措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整治工作的指导,采取明查暗访等方式进行抽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成督查组进行督查。
第三阶段(2004年年底至2005年2月底)为总结验收阶段。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并报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汇总后报省人民政府。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齐心协力,扎实工作,确保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山西省全省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煤矿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晋政办发〔2005〕74号)
【发布单位】山西省
【发布文号】晋政办发〔2005〕74号 【发布日期】2005-09-30 【生效日期】2005-09-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山西省
山西省全省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煤矿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晋政办发〔2005〕74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全省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煤矿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五年九月三十日
全省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煤矿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煤矿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决定》(晋政发〔2005〕30号,以下简称《决定》)精神和2005年9月19日省人民政府召开的全省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煤矿电视电话会议(以下简称省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从9月20日开始到年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煤矿专项行动。为了组织实施好专项行动,确保取得预期成效,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以下简称《规定》)和《决定》,加强领导,分级负责,真抓实干,严查重处。通过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煤矿专项行动,彻底关闭非法煤矿,杜绝煤矿违法生产和违法建设行为,有效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推动我省煤炭工业安全程度显著提高,实现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二、工作要求
打击非法违法煤矿专项行动由省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分级负责。
各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专项行动全面负责。在具体工作中,要齐抓共管,组织协调国土资源、煤炭、煤监、安监、公安、工商、供电、劳动保障、监察及组织人事等部门,全面履行《决定》和省纪检委、省委组织部下发的《关于违反〈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煤矿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决定〉组织处理和党纪处分的暂行规定》(晋纪发〔2005〕9号)规定的职责,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要制订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按照省人民政府统一部署,编制工作进度计划,对重点工作项目和区域要实行定任务、定时限、定负责人的办法,严格按计划实施。同时,要制定对各有关部门执法到位的考核制度,认真督促检查,狠抓落实,严格执行纪律,奖罚分明,确保执法到位。
三、工作重点
这次专项行动的工作重点是对非法违法煤矿实施严厉打击(概括为“四关闭”、“两整顿”)。
(一)对以下四类矿井必须坚决依法实施关闭:
1、非法矿井;
2、经过整顿仍然达不到安全生产标准的矿井;3、2005年底前不能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矿井;
4、无视政府监管、拒不进行停产整顿或者停而不整的矿井。
对关闭矿井必须按《决定》中的六条标准关死关实,使其原有设施无法恢复,严防死灰复燃。严格煤炭准销票制度,坚决制止非法违法煤矿生产的煤炭进入市场流通。
(二)对以下两类矿井必须责令停产整顿:
1、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矿井;
2、存在《规定》中规定的15种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之一的矿井。
停产整顿的矿井必须按《决定》中规定的四项措施实施监控。停产整顿矿井的整改方案,属市营、县营煤矿的,由市级煤矿安全整顿办公室审查批准;属乡镇煤矿的,由县级煤矿安全整顿办公室审查批准,报市级煤矿安全整顿办公室备案。矿井停产整顿结束后的复产验收,属市营、县营煤矿的,由市级安监部门组织验收;属乡镇煤矿的,由县级安监部门组织验收。市级安监部门对县级安监部门组织验收的矿井要进行抽查。
四、工作阶段划分和阶段任务
打击非法违法煤矿专项行动分五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宣传贯彻摸底排查阶段(2005年9月20日至10月10日)。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一是学习宣传、贯彻发动,二是摸底排查。用20天的时间,把国务院《规定》、省人民政府《决定》精神和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传达到县、乡和各煤矿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要制作发放矿工安全手册,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把有关精神传达到所有煤矿从业人员,使非法违法煤矿的危害人人皆知,形成对非法违法煤矿强大的舆论压力和公众谴责氛围。同时,各市、县(市、区)、乡(镇)要对辖区内所有煤矿进行排查摸底,准确掌握非法违法煤矿情况,制定出严厉打击的具体行动计划。10月10日前,各市将辖区内非法违法煤矿情况和严厉打击的具体行动计划报省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安委办)。
第二阶段:县(市、区)、乡(镇)打击整治阶段(2005年10月11日至11月20日)。
在排查摸底的基础上,县、乡两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本辖区内非法违法煤矿实施打击整治。本阶段的任务是按标准关闭辖区内所有非法煤矿,并依法对非法煤矿及其负责人或者实际控制人实施处罚。对辖区内所有违法煤矿实施停产整顿,并严格监控,做到真停真整。对整顿后仍达不到安全生产标准或不可能达到安全生产标准的,及时作出关闭决定,按规定公告并组织实施。对整合资源中确定的压减矿井,比照关闭矿井的六条标准实施闭井。对关闭矿井的验收要严格标准,责任到人,验收资料要建档备查。
本阶段结束时,各县、乡不得再有非法煤矿,违法煤矿得到有效整治,各县(市、区)向市、市向省提交阶段工作情况报告。第三阶段:市级核查验收阶段(2005年11月21日至12月15日)。
市人民政府组织对所辖各县(市、区)打击非法违法煤矿专项行动成果进行核查验收,抽查验收覆盖率不低于涉及矿井总数的50%,发现问题要责成县、乡两级政府立即处理和解决。本阶段结束时,各市不得再有非法煤矿,违法煤矿得到有效整治。阶段结束时,各市向省提交阶段工作情况报告。
第四阶段:省级核查验收阶段(2005年12月15日至2006年1月15日)。
省人民政府组织对各市、县(市、区)的专项行动成果进行核查验收,抽查验收覆盖率不低于涉及矿井总数的20%。检查中发现非法违法煤矿的,对非法违法煤矿和煤矿负责人或者实际控制人依法严惩,按规定给予县、乡两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并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对存在问题的市、县,要责成其解决好遗留问题,全面实现打击非法违法煤矿专项行动的预定目标。
省人民政府组织核查验收时,邀请省人大、省政协、省纪检委参加,安排新闻媒体参与。市对县(市、区)、县对乡(镇)的抽查验收均应采取这种方式。
第五阶段:总结阶段(2006年1月16日至25日)。
各级都要以专项行动工作的总体目标为标准进行回顾总结,严防出现反弹。要认真总结关闭非法矿井和整顿违法矿井的总体情况,要汇总各项制度落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对在专项行动中组织严密、工作出色、收效显著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差距明显、存在问题的,要批评惩处。
省人民政府要召开专项行动总结大会,全面总结专项行动的经验和成果,表彰奖励专项行动先进市和省直部门中的先进单位;安排专项行动后继续保持对非法违法煤矿的高压态势、巩固专项行动成果、严防出现反弹等事宜;研究部署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管监察、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等工作。
五、指导与督查
省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在打击非法违法煤矿专项行动中要加强对下级对口部门的业务指导和工作进度督查,根据实际需要可派出工作组。省人民政府将派督导组适时深入市、县督促检查指导工作。政府督导组和部门工作组的任务是指导专项行动,纠正存在问题,推动专项行动有计划按步骤开展。各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对所辖县(市、区)进行指导和督查。
六、情况报告与信息反馈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及时将专项行动的进展情况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报告上级政府,必要时可向上级对口部门报告。具体要求如下:
(一)按照省电视电话会议的布置,各市、各部门要将打击非法违法煤矿专项行动工作贯彻落实部署到位,并尽快将汇报材料报省安委办。
(二)建立旬报制度:在专项行动开展期间,各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每旬向上一级人民政府上报工作进展情况,上报时间为每月5日、15日、25日,遇假期顺延。各市向省的旬报由省安委办接受。
(三)阶段报告制度:在每一个工作阶段结束时,各市、县(区、市)、乡(镇)人民政府向上一级人民政府上报阶段工作总结。各市向省上报的阶段总结由省安委办接受。
(四)特殊情况快报制度:在专项行动期间,各市、县(区、市)、乡(镇)人民政府对辖区内发生的特殊情况和重大情况要及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五)工作简报制度:各级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要及时掌握专项行动的全面情况,适时编发专项行动简报。专项行动简报要报上一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七、宣传报道 全省打击非法违法煤矿专项行动中,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鼓励支持各级媒体报道专项行动情况。宣传报道工作由省委宣传部牵头负责。要充分运用当地的电视、广播、互联网、报纸、刊物等各种新闻媒体,开辟专题专栏节目,通过现场采访、跟踪报道、社论网评以及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大张旗鼓、扎实有效地搞好宣传报道工作。要重视抓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对典型案例要明查暗访,追踪报道,及时曝光,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
八、举报受理与核查
对非法违法煤矿的举报和受理,坚持属地管理、归口受理、协调配合、分级查处、标本兼治、惩防结合的工作原则,多办少转,直接办理。具体要求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非法违法煤矿举报奖励制度(试行)〉的通知》(晋政发〔2005〕29号)执行。
九、表彰奖励和惩处
对按时完成专项行动任务,经省、市核查验收合格,并且从现在起到年底辖区内无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的市、无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的县(市、区),给予表彰和适当奖励。奖金由省、市财政分别列支。
省安委办联系方法
联系人:李建廷
电话:0351―49677782 4967763
传真:0351―4967762
电子邮箱:sxcoal@126.com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