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晋政办发[2012]34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定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晋政办发[2012]34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进一步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定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
《关于进一步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定》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八日
关于进一步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定
随着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工作的结束,全省煤矿进入现代化矿井建设时期。为进一步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促进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特作如下规定:
一、煤矿企业必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一)生产矿井必须取得“六证”,做到证照齐全有效、依法依规生产。建设矿井必须办理开工报告等相关手续,做到按照核准项目施工、依法依规建设。
(二)煤矿“六大员”必须具备规定的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和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经历,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带班下井制度、认真履职。
(三)煤矿必须设置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机构,配足配强具备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的采掘、机电、通风、地测、安全管理等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四)煤矿必须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每旬至少排查1次。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
(五)煤矿必须对井下工程进行闭合导线测量,及时填绘反映实际情况的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充水性图和避灾路线图等图纸资料。采掘工程每月实测填图,按照隶属监管关系,于次月5日前报市级煤炭行政管理部门或省属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备案。
二、下列煤矿必须立即停工停产整顿
(一)煤矿办矿主体不到位或不明确的。
(二)生产矿井证照、建设矿井手续不全或过期的。
(三)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资格证上岗的,职工未经培训合格上岗的。
(四)矿井风量不足、通风系统不合理、通风设施不齐全或无风微风作业的。
(五)应进行瓦斯抽采而未抽采、抽采不达标的或1个月内发生2次瓦斯超限的。
(六)矿井水文地质基础资料情况不清或在采掘过程中未进行水文地质预测预报及未采取防治水措施的。
(七)持证改造矿井只生产不建设故意拖延建设工期的。
(八)矿井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未立即停止作业、及时上报并按规定及时整改的。
(九)矿井各种图纸资料与井下实际不符故意弄虚作假的。
(十)劳动组织管理混乱,存在非法违法用工行为的。
三、各地政府及煤炭部门必须严格履行安全监管责任
(一)建立煤矿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主要领导要全面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其他领导要协助抓。
(二)全省所有煤矿必须由市、县人民政府领导和煤炭管理部门领导落实安全生产挂牌责任制。
(三)煤矿安全监管“五人小组”要实行不间断巡回检查,每周到包保煤矿井下检查不少于一次。
(四)对在检查中发现应当停工停产整顿的矿井,由当地政府派2人以上现场盯守,严禁擅自组织生产或建设。
(五)对拒不执行安全监管指令、抗拒安全执法的,检查人员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由当地政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采取强制措施。
(六)对被责令停产的矿井,不得以任何理由批准其变相组织生产活动。
(七)市、县煤炭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煤矿图纸交换制度,严格煤矿备案图纸管理,经常对照备案图纸进行安全检查。
四、行政处罚
(一)对违反上述规定的煤矿,一律责令停工停产整顿,并派人现场盯守。同时依照《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以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对待,由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对煤矿企业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对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矿井,实行整顿恢复机制。整顿结束后,履行复工复产验收程序,验收合格后方可复工复产。发生一般事故的整顿恢复1个月;发生较大事故的整顿恢复3至6个月;发生重特大事故的整顿恢复1年。
(三)对发生较大以上(包括较大)事故的煤矿企业,吊销其主要负责人的矿长资格证和矿长安全资格证,终身不得担任矿长职务。
(四)对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42号),对事故煤矿主要负责人处上一年年收入40%至60%的罚款。
(五)对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依据安监总局令第42号对事故煤矿处200万元的罚款;对事故煤矿主要负责人处上一年年收入100%的罚款。
(六)对发生事故的煤矿企业和主要负责人,依照安监总局令第42号给予相应经济处罚。其中,透水事故一律按照安监总局令第42号规定的上限,对煤矿企业和主要负责人给予经济处罚。
五、责任追究
(一)凡违反上述有关规定的,由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依照国务院令第446号和有关问责规定,对相关责任人提出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建议,提请有关部门按干部管理权限落实。
(二)凡不具备安全条件擅自批准生产或建设的矿井,一经发现,按照“谁批准、谁负责、追究谁”的原则,对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进行严肃追究。构成违纪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依照党纪政纪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凡一年内连续发生2次较大事故的,一律比照重大事故处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晋政办发
【发布单位】山西省
【发布文号】晋政办发〔2004〕30号 【发布日期】2004-05-11 【生效日期】2004-05-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山西省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
(晋政办发〔2004〕3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为依法促进和规范林权管理,巩固和扩大造林绿化成果,切实保障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 退耕还林条例》和《 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现就开展林权登记发证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重要性
依法确认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并登记造册和发放林权证,是实现依法治林,促进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当前,做好林权登记发证工作,既是对新造林进行确权发证和对发生变化的林权依法变更登记,也是对过去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延续和完善,对于依法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调动全社会力量投入林业和生态建设,保障农村和林区社会稳定,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从建设“绿色山西”和依法行政的高度,充分认识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广泛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林权登记发证的有关政策,积极参与,搞好林权登记发证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的进度
开展林权登记发证工作是《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赋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法定职责。此项工作任务重、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广大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切身利益,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落实人员,精心部署,搞好工作。
为加强对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的组织领导,省人民政府成立了以范堆相副省长为组长、王茂设副秘书长为副组长的省林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组,领导组有省财政、发改委、林业、国土资源、环保、水利、农业、交通、铁路、煤炭、城建、民政等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林业厅。办公室主任由省林业厅杜创业厅长担任,副主任由省林业厅马双柱副厅长担任。各市、县人民政府都应成立相应的领导组。
各地林业主管部门要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加快林权登记发证纳入重要工作日程,认真履行职责。要明确工作机构,组成得力工作队伍,配备林权勘验、林权证发放和档案管理所必需的设施。务必在2004年底前完成现有森林、林木、林地的勘验和林权登记发证工作。
三、稳定林地、林木权属,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根据《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对依法确认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必须发放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在林权登记发证工作中,要以稳定森林、林木、林地权属为基础。凡在“林业三定”(1982稳权发证)中权属清楚并发放了林权证的,这次主要是换发新的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对过去林权登记发证工作中档案记载不够规范的要进一步完善,其林地权属继续有效。对“林业三定”后森林、林木、林地权属清楚尚未登记发证的,包括退耕还林等新增的林地,应认真确认,登记发证。对划定给农村居民的自留山或荒沙荒滩,已由村民植树造林的,要依法进行林权登记和发放林权证。对承包到户的森林、林木和林地,要继续保持承包关系的稳定。各级政府要认真做好林权争议的调处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换发林权证的时机随意变动森林、林木、林地权属,或者擅自进行林权调整,决不允许引发新的林权矛盾和纠纷。
林权争议多数是历史遗留问题,牵涉面广,追溯时间相对较远,是确权发证的一个难点,处理不好,不仅旧的问题解决不了,还会出现新的矛盾,使问题更加复杂。省林业厅在林权证登记发放中阳县试点过程中,采取了逐级解决的办法。县经营范围内的林地、林木争议,由争议单位或个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功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县人民政府裁决。集体与省直林场的林权争议,由乡(镇)人民政府或县人民政府与省直森林经营局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的可提请上级主管部门裁决或履行法律程序解决。
在林权证登记发放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和总结了解决林权争议的十二条办法。
(一)解决林权争议,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不翻旧帐,不激化矛盾,便利管理,有利稳定的原则,妥善解决和调处林地林权纠纷。
(二)1982年以来,经县人民政府确定确认并核发的林权证是这次换发新证的主要依据和唯一合法的凭证,对证件依附的小班登记面积,四至及图册必须承认。
(三)1982年稳权发证,基本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应维护其林权证的合法性。这次发证对出示的稳权发证前的有关证件,原则上一律不予接受。
(四)1982年稳权发证是我省稳定山林权属的重要历史界限和政策界限。此后,核发的林权证如属同一林地,而且与原填写的林权权利人不一致时,应以首发证件为准。
(五)为了加快宜林荒山绿化,造林时林地权利人没有提出异议的,其林木所有权归造林者所有,林地所有权仍归原林地所有者所有,林地使用权由双方共同协商解决,但至少应保证造林者享有一个轮伐期的使用期限;造林时如提出异议的,其权属归林地权利人所有;有协议的,其权属按协议处理。
(六)原核发的林权证四至较大,其范围内又有多个不同权利人的林地,如各自的林权林地面积清楚的,以林地的实际总面积控制,重新落实不同林权权利人的林地四至,如林权权利人原林权证填报的面积与实际面积出入较大,在确认四至后重新核实面积,并分别颁发林权证。
国有林场的林权证如出现上述情况时,以实际总面积控制,在林权证规定的四至范围内,按照小班或林相图逐地逐块具体落实。
同一林地、同一林地权利人,如林权证的四至面积与实际林地面积不一致,以林地的实际面积核发林权证。
(七)拍卖四荒时,未经林权权利人同意,把国有和集体林地拍卖给单位和个人的,原则上应予纠正。但考虑到历史的原因和既成的事实,如拍卖了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的,应退还原林权单位。如拍卖的是宜林荒山,当时未经林地权利人同意,已造林的其林木所有权归造林者所有,林地所有权归原林地权利人,林地使用权由双方协商,但至少应保证造林者享有一个轮伐期的使用期限。未造林的退回原林地林权单位。
(八)退耕还林配套的荒山造林工程,如占用国有宜林地的,造林时,林权单位未加制止,既成事实的,林木所有权归造林单位或个人所有。造林时林权单位提出异议的,协商解决。
(九)为扩大耕地面积,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由政府统一组织,在原坡耕地和宜林地上搞的机修梯田,已退耕的,按退耕还林的有关政策核发林权证,权属归退耕个人。未退耕的,其土地仍归原农户使用。
(十)林地权属清楚,封山育林形成的林分,归原林地权属单位所有。
(十一)1982年遗留和未确定林权的宜林地,国家造的,林权归国家所有,集体或个人造的,林权归集体和个人所有,合作造的,按双方协议核发林权证。
(十二)1982年已核发的国有林场的林权证四至范围内,如包括乡(镇)村庄以及道路、农田、河流等非林业用地面积,应从国有林场原林权证四至范围总面积中核减;如属于林地的,而集体和村民也持有同一时段县人民政府核发的林权证,也应从国有林场原林权证四至范围总面积中核减;反之,集体林中出现同类情况也应在原林权证四至范围总面积中核减。
各市、县在解决林权争议时,要参照这些原则和办法,妥善解决各类林权争议。
在退耕还林林权登记发证工作中,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林权是核心”的要求,把退耕还林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纳入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在稳定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根据退耕还林者提出的林权登记申请和有关证明材料,依法确认退耕后的林地使用权和所种植林木的所有权。对退耕还林的林地,国土管理部门应依法办理土地用途变更登记手续。
四、积极安排林权登记发证专项经费,严格执行收费标准
林权登记发证工作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保障,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安排林权登记发证工作专项经费,确保登记发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各地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林权证工本费和林权勘测费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1〕1998号)和省物价局晋价费字〔2002〕204号文件的规定,林权证每本只能收取工本费5元,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林农免收林权勘测费。严禁在登记发证过程中向农民乱收费,增加农民负担,违反规定的,要严肃查处。
五、明确工作职责,按期完成发证工作
林权登记发(换)证工作必须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进行,要把林权登记发(换)证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要按照工作任务和时间要求,集中人力,集中时间,按期完成发证工作。
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掌握政策界限,依法办事,及时妥善解决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林业、农业、财政、国土资源、民政、档案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民政主管部门要做好县、乡(镇)、村行政界线确定工作,财政部门落实好运作经费,国土部门要做好退耕地地类变更登记注销工作,档案部门要提供有关林权登记发证历史资料,搞好查询服务,为林权登记申请人提供便利。
二○○四年五月十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晋政办发[2012]22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煤矿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开展煤矿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的
通 知
晋政办发[2012]22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省属煤炭煤炭集团公司:
全省煤炭资源整合、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已基本完成,为加快推进整合重组煤矿的改造建设,根据省政府主要领导指示,决定在全省开展煤矿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省煤矿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研究解决整合重组煤矿存在的问题以及煤矿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确保整合重组煤矿改造建设良性发展,促进我省煤炭生产秩序向稳定好转方向推进,省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全省煤矿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领导组(以下简称领导组)。
组
长:任润厚
副省长
副组长:白秀平
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吴永平
省煤炭工业厅厅长
杜建荣
山西煤监局局长 成员:
杨茂林
省煤炭工业厅副厅长
牛建明
省煤炭工业厅副厅长
武建森
省煤炭工业厅副厅长
胡万升
省煤炭工业厅副厅长
何
青
省煤炭工业厅纪检组长
李成先
省煤炭工业厅总工程师
戴子平
省煤矿工会主席
徐占成山西煤监局副局长
薛勇军
山西煤监局副局长
赵文才
山西煤监局总工程师
王怀科
山西煤监局副巡视员
谢万星
山西煤监局副巡视员
王学彦
山西煤监局副巡视员
二、检查范围、方式及时间安排
(一)检查范围:全省范围内所有参与整合重组的煤矿,包括单独保留单更换主体的煤矿。
(二)检查方式:省政府统一组织,11个省级督查组集中行动,采取一听、而看、三议、四查以及抽查考试的方式,逐矿排查。整合重组煤矿分四类进行检查:生产矿井、改造建设矿井、持证改造建设矿井、未开工建设矿井。
(三)、时间安排:2月13日-2月15日:对参加督查工作的全体人员进行为期三天的集中学习培训。培训主要内容:一是有关重组整合煤矿改造建设法律法规;二是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标准;三是本次检查有关要求及注意事项。2月16日-5月15日:各省级督查组分赴各市开展督查工作,各组最迟于2月20日分赴各市开展工作。
三、全省煤矿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主要内容
(一)对完成整合重组转入生产的矿井重点检查内容:
1、是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下井制度;“六大员”是否到位、合格、称职,专业是否对应;“五人小组”安全监管包保责任是否落实到位;政府、部门及企业挂牌责任人是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2、煤矿通风管理工作是否做到“系统合理、设施完好、风量充足、监控正常”。
3、煤矿瓦斯防治工作:是否做到“应抽尽抽、先抽后采、抽采达标”;煤与瓦斯突出煤矿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是否落实;瓦斯超限是否立即停产撤人,并落实责任追求制度;是否配备了专职瓦斯检查员;煤与瓦斯防治工作“十条禁令”中得其他要求是否落实。
4、煤矿防治水工作:防治水机构、人员、工作制度是否健全完善;煤矿水文地质基础资料是否可靠详实;专用探放水设备是否配齐;是否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有采必探、先探后采”;是否自觉进行“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化探跟进”的综合探测程序;是否执行“探掘分离,签字验收确认移交”要求;是否按照晋煤办基发[2011]1489号文件对矿井防治水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
5、矿井“六大系统”运行是否正常;是否存在“三非”、“三违”、“三超”行为。
6、是否把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煤矿企业的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和每个职工;是否履行领导干部岗位安全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区队长、班组长现场安全管理决策权和指挥权是否落实。
7、标准化建设达标升级情况。
(二)对改造建设矿井重点检查内容:
1、相关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存在未批先建、批小建大现象。
2、企业是否严格执行建设矿井领导“双带班下井”制度。
3、项目建设单位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建立健全煤矿建设管理机构和安全监管体系,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并配足专职安全员;是否组织制定完善的瓦斯、水、火等重大安全技术措施并得到充分落实;是否存在以改造建设名义擅自组织生产的现象;自保体系是否健全。
4、施工单位安全主体责任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装备;是否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安全员;是否严格落实施工人员培训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项目部主要成员是否配备齐全。
5、是否存在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工程、违法分包转包工程等行为;是否存在违反劳动用工制度的情况。
6、是否执行“一工程一措施”的规定;施工组织设计、作业规程是否按规定进行编制审批;施工顺序是否合理,是否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进行建设;是否在批准的设计区域及煤层内进行建设;是否存在盲目赶工期、抢进度、以掘代采、多头多面施工现象。
7、施工现场是否存在重大隐患,是否按要求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8、监理单位安全监理责任是否落实到位。
9、安全设施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10、按标准化标准建设情况。
11、是否存在施工措施井;施工措施井是否按规定批准保留;不利用的井筒是否已关闭。
12、是否存在擅自生产出煤或在建设区域内生产出煤的行为。
13、是否建立健全矿井应急体系;是否制定应急预案并开展应急预案演练。
14、煤矿安全避险系统建设情况。
(三)对持证改造建设矿井重点检查内容: 对照上述两类矿井的检查内容进行,并同时检查:
1、相关证照、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存在证照过期组织生产的现象。
2、生产、建设是否相互影响。
3、是否存在相互独立的生产、建设系统分别配齐“六长”。
4、是否在改造建设区域组织生产。
(四)对未开工建设矿井重点检查内容:
改造建设项目开工手续办理情况,已批复开工未实际开工建设的原因。
(五)其他检查内容:
1、是否存在主体企业已接管,原煤矿企业仍继续组织生产、建设现象;被整合煤矿是否阻挠主体企业实质接管。
2、地方主体企业是否存在公职人员任职的情况。
3、新组建企业机构人员、制度建立情况,是否存在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在矿井兼职的现象。
4、存在遗留问题的情况。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认识。各地方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各煤矿企业要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讲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当前我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充分认识开展全省煤矿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客观看待、准确估计整合重组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和高度警觉,时刻把煤矿安全生产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自觉、工作上扎实、措施上得力,把此次专项行动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来。特别是各督查组,要深刻领会省政府开展这次专项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在认真督查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清全省整合重组煤矿的情况,同时本着服务基层、服务煤矿的态度,进一步转变自身工作作风。
(二)周密部署,全面排查,务实求效。各督查组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的时间、范围、方式和检查内容,结合所检查市煤矿实际情况,进一步详细制订各组督查检查方案,既有明确分工和侧重点,又要协同配合;既要注重深入井下各系统、各环节排查现场隐患,又要注重排查地面系统以及制度上得缺陷和管理上得漏洞,真正做到排查全面彻底,不留空隙死角,不留后患,特别要注重对“六大员”、“五人小组”、“挂牌责任制”等落实情况进行规范治理。
(三)狠抓落实,突出隐患治理工作。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能立即整改的要督促下级部门或煤矿企业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责令限期整改、落实跟踪整改;需要省级部门解决的,及时研究意见加以解决;需要省政府解决的,及时上报省政府,确保全省煤矿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凡发现重大隐患或严重违反国家、省有关规定的,要立即停产停工整顿,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四)落实责任,及时反馈信息。各督查组要明确一位同志专门负责信息收集、资料报送等信息反馈工作,所检查矿井要逐一进行登记建档,并按照检查表要求规范填报,该签字的人员要签字。加强信息报送工作,本次专项行动实行每周一报、每半月一总结制度,每周一报送上周工作简报,每半月报送工作总结,总结内容应全面、详实、有情况、有问题、有措施,并由各组组长审阅后报省煤炭工业厅安全生产执法处、山西煤监局执法监督处。
(五)严肃纪律,严格问责。参加专项行动的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开展全省煤矿安全集中治理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高度的敬业精神、严格的工作纪律、良好的工作作风高标准完成此次专项行动任务,任何人不准私自减少检查内容和降低检查标准,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法依规处理,不准违反规定送人情、搞交易。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不准收受被检查单位的各种礼品、钱物,不准私自参加被检查单位安排的宴请和高档消费活动。对违反上述要求的,依据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五、工作机构及分工
全省煤矿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省级督查组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山西省煤监局联合组织,共分11个督查组,每个组由一名副厅级领导带队,两名机关处室负责人任副组长,联络协调员一人,基建局一人,省煤炭安全执法总队一人(负责下发执法文书),并从五大集团抽调五名思想作风正派、工作踏实肯干、业务技术突出的包括采煤、掘进、运输、机电、通风、地测防治水、监测监控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家组。山西煤监局负责太原、大同、朔州、忻州、阳泉、包括所在地省属煤炭集团公司矿井的督查指导,省煤炭工业厅负责长治、晋城、吕梁、晋中、临汾、运城,包括所在地省属煤炭集团公司矿井的督查指导。
为加强对此次专项行动的指导,确保督查工作高效务实,同时成立全省煤矿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巡视组,随时到各市进行巡视督查。巡视组组长:任润厚;副组长:白秀平,吴永平,杜建荣。
附件:全省煤矿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省级督查组分组名单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一日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定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晋政办发[2012]34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进一步强化煤矿安全生产
工作的规定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
《关于进一步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定》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八日
关于进一步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定
随着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工作的结束,全省煤矿进入现代化矿井建设时期。为进一步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促进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特作如下规定:
一、煤矿企业必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一)生产矿井必须取得“六证”,做到证照齐全有效、依法依规生产。建设矿井必须有批准的开工报告等相关手续,做到按照核准项目施工、依法依规建设。
(二)煤矿“六大员”必须具备规定的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和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经历,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带班下井制度、认真履职。
(三)煤矿必须设置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机构,配足配强具备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的采掘、机电、通风、地测、安全管理等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四)煤矿必须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每旬至少排查1次。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
(五)煤矿必须对井下工程进行闭合导线测量,及时填绘反映实际情况的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充水性图和避灾路线图等图纸资料。采掘工程每月实测填图,按照隶属监管关系,于次月5日前报市级煤炭行政管理部门或省属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备案。
二、下列煤矿必须立即停工停产整顿
(一)煤矿办矿主体不到位或不明确的。
(二)生产矿井证照、建设矿井手续不全或过期的。
(三)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资格证上岗的,职工未经培训合格上岗的。
(四)矿井风量不足、通风系统不合理、通风设施不齐全或无风微风作业的。
(五)应进行瓦斯抽采而未抽采、抽采不达标的或1个月内发生2次瓦斯超限的。
(六)矿井水文地质基础资料情况不清或在采掘过程中未进行水文地质预测预报及未采取防治水措施的。
(七)持证改造矿井只生产不建设故意拖延建设工期的。
(八)矿井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未立即停止作业、及时上报并按规定及时整改的。
(九)矿井各种图纸资料与井下实际不符故意弄虚作假的。
(十)劳动组织管理混乱,存在非法违法用工行为的。
三、各地政府及煤炭部门必须严格履行安全监管责任
(一)建立煤矿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主要领导要全面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其他领导要协助抓。
(二)全省所有煤矿必须由市、县人民政府领导和煤炭管理部门领导落实安全生产挂牌责任制。
(三)煤矿安全监管“五人小组”要实行不间断巡回检查,每周到包保煤矿井下检查不少于一次。
(四)对在检查中发现应当停工停产整顿的矿井,由当地政府派2人以上现场盯守,严禁擅自组织生产或建设。
(五)对拒不执行安全监管指令、抗拒安全执法的,检查人员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由当地政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采取强制措施。
(六)对被责令停产的矿井,不得以任何理由批准其变相组织生产活动。
(七)市、县煤炭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煤矿图纸交换制度,严格煤矿备案图纸管理,经常对照备案图纸进行安全检查。
四、行政处罚
(一)对违反上述规定的煤矿,一律责令停工停产整顿,并派人现场盯守。同时,依照《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以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对待,由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对煤矿企业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对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矿井,实行整顿恢复机制。整顿结束后,履行复工复产验收程序,验收合格后方可复工复产。
发生一般事故的整顿恢复1个月;发生较大事故的整顿恢复3至6个月;发生重特大事故的整顿恢复1年。
(三)对发生较大以上(包括较大)事故的煤矿企业,吊销其主要负责人的矿长资格证和矿长安全资格证,终身不得担任矿长职务。
(四)对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42号),对事故煤矿主要负责人处上一年年收入40%至60%的罚款。
(五)对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依据安监总局令第42号对事故煤矿处200万元的罚款;对事故煤矿主要负责人处上一年年收入100%的罚款。
(六)对发生事故的煤矿企业和主要负责人,依照安监总局令第42号给予相应经济处罚。其中,透水事故一律按照安监总局令第42号规定的上限,对煤矿企业和主要负责人给予经济处罚。
五、责任追究
(一)凡违反上述有关规定的,由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依照国务院令第446号和有关问责规定,对相关责任人提出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建议,提请有关部门按干部管理权限落实。
(二)凡不具备安全条件擅自批准生产或建设的矿井,一经发现,按照“谁批准、谁负责、追究谁”的原则,对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进行严肃追究。构成违纪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依照党纪政纪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凡一年内连续发生2次较大事故的,一律比照重大事故处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
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川办函[2011]166号
各产煤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加大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力度,全面落实煤矿安全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构建完善“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工作体制机制,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切实减少煤矿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组织领导
(一)各产煤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按照《四川省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定》,认真履行对所辖区域煤矿安全监管职责,加大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力度,严格执行行政首长安全生产负责制和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严格执行政府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及监管人员下井检查制度和驻矿安监员制度;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联系点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和“一票否决”制度,切实把煤矿安全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各产煤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特别是煤矿产能在100万吨以上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针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专业特点,加强煤矿安全监管队伍建设,落实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切实做到科学监管。要配齐配足煤矿驻矿安监员,每2个煤矿至少配备1名驻矿安监员。县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对驻矿安监员进行严格统一管理,加强技能培训,落实监管责任,确保专职驻矿,确保监管实效。
(三)各产煤市(州)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制定煤矿事故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不断修订完善预案,提高预案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健全煤矿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加强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时补充完善所需应急救援装备,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救援水平;督促各煤矿企业建立兼职救护队,配备足够的兼职救护队员,配齐救护装备,加强煤矿兼职救护队伍的训练和管理。一旦发生煤矿生产安全事故,事发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必须按有关规定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抢险救援,做好先期处置工作。同时按照省政府的规定要求,1小时内电话报告、3小时内书面报告事故相关信息。
二、健全煤矿安全监管工作机制
(四)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定期通报制度,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每季度应对各产煤市(州)煤矿安全生产状况进行通报;各产煤市(州)政府安委会办公室每月应对本行政区域各产煤县(市、区)煤矿安全生产状况进行通报。
(五)各市(州)、县(市、区)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计划编制办法的通知》(安监总政法〔2010〕183号)要求制定和每月监管工作计划,县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每月对辖区所有煤矿进行至少一次督查,市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每季度至少要对本
行政区域内1/3以上的煤矿进行督查。省安全监管局(四川煤矿安监局)每半年要对各产煤市(州)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各煤矿安全监察分局每季度要会同相应市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对县(市、区)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六)各地要建立健全煤矿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定期监督检查制度,督促煤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乡(镇)每半个月要组织一次全面督查,做好隐患排查、整治、验收等相关台账,实行“排查、整改、复查”的闭合管理。各煤矿企业每周要组织一次全面隐患排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
(七)县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各煤矿密闭、栅栏档案(包含台账、现场照片、检查记录等),煤矿企业拆除密闭、栅栏必须报批。对于擅自开启密闭的行为要按重大隐患给予处理处罚。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国土资源、工商、公安等部门要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及时沟通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三、切实加强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
(八)各地要指导督促煤矿企业认真落实《四川省小煤矿安全生产基本要求》,完善各级管理机构,配齐“五长、五科、五队”,建立健全班组。2012年6月底前,全省所有煤矿矿级管理机构必须配备煤矿矿长、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生产副矿长、安全副矿长、机电副矿长等“五长”各一名,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应当是煤矿第一行政副职;煤矿生产企业必须设置生产技术科、安全管理科、通风科、机电运输科、安全生产调度室,高瓦斯矿井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独立设置通风科,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还要设置防突办(可与通风科合并);煤矿企业队级管理机构必须设置采煤、掘进、机电、通风、运输等“五队”,各队下设班组。矿领导必须依法取得《矿长资格证》和《矿长安全资格证》,职能部门和队级管理机构配备的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依法取得《安全资格证》,班组长必须依法培训合格。
(九)各地要督促煤矿企业严格依法规范生产经营行为,认真落实《四川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216号),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把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
(十)各产煤县(市、区)每年要对行政区域内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达标进行统筹规划,每半年要全面检查一次,对于安全质量标准化严重滑坡、未达到规划等次的矿井,要依法责令停产整改;对于发生事故的矿井,要重新进行安全质量标准化的验收,达标后方可复产;年生产能力9万吨以下的生产矿井必须达三级以上(其中通风专业必须达二级),年生产能力9万吨及以上的生产矿井必须达二级以上,建设矿井按上述要求同步达标。
(十一)各地要指导督促煤矿企业建立健全以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为核心的技术管理体系,国有重点及地方煤矿采、掘、机、运、通、安监、地测等基层单位必须配备专职技术人员。正常生产的煤矿每个矿井至少应配备2名全日制中专以上、煤矿相关主体专业(采矿、通风安全、机电等)的技术人员,资源整合和技改煤矿至少应配备1名技术人员。到2014年,全省每个煤矿至少应配备4名专业技术人员。
(十二)各县(市、区)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制定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达标规划,确保全省所有产煤县(市、区)和生产矿井在2013年底前达标。建设矿井(新建、技改、资源整合)在竣工验收前必须完成煤矿瓦斯综合治理体系建设达标工作。所有矿井每个采、掘面必须配备专职瓦斯检查员并在井下作业地点手上交接班,每个矿井至少配备2名专职瓦斯巡回检查员。
所有矿井正常情况下,人员不得从矿井主要回风系统中进出(巡检人员除外)。
(十三)各地要加强兼并重组和整合技改煤矿的监管,资金未落实、专业技术人员未配备、采煤工作面未密闭、掘进工作面未核定、班组长未培训合格的建设项目,一律不许开工。县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建立整合技改煤矿技改工程“月单进”(每个月掘进进尺)现场验收考核制度,每月由煤矿企业申报,驻矿安监员现场核查,县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现场抽查,市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督查。对连续两月未完成计划者,须停产整顿;对借整改、整合之名违法进行煤矿开采的,没收违法所得,并依法予以关闭。
(十四)各县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格执行“以风定产”公示制度,并在煤矿井口悬挂公示牌公示。煤矿采掘头面发生变化的,要及时重新核定和公示。发现“三超”(超定员、超能力、超强度)行为要严格依法处理。
(十五)各地要督促煤矿企业严格执行煤矿领导干部带班下井制度,强化现场管理;督促煤矿企业落实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并把企业执行情况作为煤矿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严肃查处。
(十六)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小型煤矿机械化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行〔2010〕178号)精神,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小型煤矿机械化建设规划。要合理采掘部署,矿井集中运输巷必须布置在岩层中,生产矿井未经技术改造等建设项目并通过工程综合竣工验收或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未经省级有关部门验收达标的,一律不得核增生产能力。要推动煤矿采用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大力推广综采、综掘、机装、柔掩、锚网喷等先进适用技术,2011年底前必须淘汰仓储式采煤法、多支路采煤法、巷道式采煤法、高落式采煤法等国家明令禁止的采煤工艺和木支护、金属摩擦支柱等国家明令禁止支护方式及设备。2012年6月底前,全省所有煤矿采煤工作面必须采用后退式壁式采煤方法。
(十七)各地要督促煤矿企业制定“六大系统”完善建设规划,并确保按期完成。要积极推广和应用物联网化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和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加快紧急避险系统建设。2012年6月底前,全省所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要完成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其他所有煤矿要完成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十八)强化对煤矿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班组长的培训,每年定期对煤矿从业人员按规定进行全员培训,严格考核、持证上岗。坚持实行分工种、岗位的针对性培训,提高培训效果。所有新工人、转岗、轮岗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由县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组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要积极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等班组建设的经验,强化基层班组建设,班组长每年轮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
(十九)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防治水机构和队伍,配备防治水专业人员和探放水设备,并认真开展煤矿水患现状调查工作,形成水患调查报告;存在区域性煤矿水患的地区要制定区域性监控措施,存在重大水患的矿井必须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水患论证,并严格落实水患论证提出的防治水措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 一一年八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