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的实施办法(晋政发
【发布单位】山西省
【发布文号】晋政发〔2006〕7号 【发布日期】2006-04-22 【生效日期】2006-04-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山西省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的实施办法
(晋政发〔2006〕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现将《关于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的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六年四月二十二日
关于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的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定》(晋发〔2006〕10号),制定本办法。
一、鼓励外商投资的领域和政策
(一)鼓励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
1.煤化工产业。主要是甲醇及衍生物、乙炔化工、粗苯加工、化肥、煤焦油深加工、煤制油以及煤层气和焦炉煤气多联产利用等。
2.装备制造业。主要是载重车和汽车零部件、矿山机械、重型机械、铁路和轻轨机械、纺织机械、基础机械、煤化工和环保设备,精密铸锻件、铝镁合金和铝材深加工等。
3.材料工业。主要是以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废渣为原料的新型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钕铁硼材料、纳米材料、耐火材料、高岭土材料、高性能陶瓷和纤维材料、磁性材料、硅锰合金等有色金属新材料,以及绿色环保、清洁材料的生产技术等。
4.旅游业。主要是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
5.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是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等。
6.特色农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主要是食品加工、中药材加工、生物制品、规模种养以及玉米、小杂粮、干鲜果等农畜产品加工。
7.服务业。主要是物流、金融、证券、中介和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以及会展、房地产、设计装饰、文化娱乐和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批发、零售、仓储、宾馆、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提升。
8.基础设施。主要是供水、供气、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旧城改造开发项目、道路和桥梁等。
9.社会事业。主要是医院、学校、城市公共交通等。
10.煤炭、焦炭、冶金、电力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提升改造。
(二)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
1.对设在我省的国家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在现行优惠政策执行期满后3年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对设在我省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年度起,免征地方所得税5年。其中,对从事《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类项目、《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中我省优势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举办的产品出口企业、先进技术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经企业申请,省级税务部门批准,从开始获利年度起,免征地方所得税10年;对经省政府认定为大型骨干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和设在我省开发区、重点工业园区和新型产业基地内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经企业申请,省级税务部门批准,从开始获利年度起,免征地方所得税。
3.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从企业获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于该企业,或投资开办其他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经省级税务部门批准,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的40%;直接投资开办、扩建产品出口型或先进技术型生产企业,全部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4.在我省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在投资总额内购买的国产设备,对符合国家规定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投资项目,除国家规定《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外,其购买国产设备投资的40%从购置设备当年比上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扣。
5.在我省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一次性购买2000平方米以上(含2000平方米),其中农业领域外商投资企业一次性购买1000平方米以上(含1000平方米)商品房用于办公、经营的,按3%的税率缴纳契税。
6.开发区、重点工业园区、新型产业基地内的企业所上缴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地方留成部分中,其当年增长幅度超过全省财政收入平均增长的部分,3年内按不低于50%的比例,由各级财政建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园区、基地、开发区的基础设施、研发中心建设以及对企业家、高级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的奖励。
7.开发区、重点工业园区、新型产业基地内的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可按税法规定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据实扣除。对于从事工业生产的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年增长幅度在10%以上,且为盈利企业的,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8.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产业发展规划的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优先安排和保证建设用地。外商投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可按规定减收土地使用费。
9.开发区、重点工业园区、新型产业基地内的建设项目可享受以下土地政策: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项目,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安排用地;重点建设项目与总体规划不协调的,可按规定程序调整规划。
10.外商投资开发利用存量土地和“四荒地”,从事林业、畜牧业、种植业生产以及生态旅游的,可将缴纳的土地出让金给予部分返还,其中投资林业的,还可享受民营林业的优惠政策。
11.外商利用尾矿、开采未达到工业品位或未计算储量的低品位矿产资源和从废石(矸石)中回收矿产品的项目,免收矿产资源补偿费。
12.外商投资大型煤化工项目,可根据省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项目的实际需要,按照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合理配置煤田资源;鼓励重点煤化工企业实施热电联产,并优先办理并网手续。
13.在省级旅游经济园区、旅游扶贫试验区、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外商投资项目,享受省级开发区相关优惠政策。旅游宾馆、饭店用电、用水、用气等同一般工业企业。探索旅游景区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整体委托开发的招商模式。
14.对外商投资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中心,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以及各市设立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等资金,优先给予扶持。
15.外商投资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高新技术和环保项目,投资单体项目在1000万美元以上(含1000万美元),农产品深加工单体项目在500万美元以上(含500万美元),从经营获利之日起3年内,可由当地财政按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额的15%给予奖励。
16.外商投资企业符合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条件的,可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17.鼓励外商投资设立一般商品批发、零售和物流配送企业;允许已设立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和外商投资物流企业在我省设立分公司;允许外商投资设立的非商业企业增加分销经营范围。
18.外商投资大中型公共设施建设项目,除国家有特别规定外,不限制投资比例和经营年限。投资供排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保和公益性项目,收费标准暂时不能到位的,可由当地政府采取适当的方式给予补贴。
二、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三)推行政务公开。
行政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省政府公布的行政许可项目目录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目录执行,未列入目录的项目一律不得再行审批。各职能部门要把所有的行政许可项目、审批事项、收费项目、年检事项、审批流程图、示范文本、答复形式、责任人、监督办法和申请人需提交的材料等,公示在办公场所。各职能部门在申请材料齐备完善的条件下,能够当场做出决定的,应当场做出书面决定;需要进一步核实后才能做出决定的,应当在承诺的期限内做出决定;超过承诺期限申请人未收到审批结果,视为审批部门同意。
(四)落实首办负责制。
行政职能部门受理投资者申办行政许可的“窗口”或第一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要热情接待,认真负责回答办理人员的询问,并当面验明申报材料是否完备,是否符合申报的要求和规定。对不符合条件或手续不全的,应当耐心做好解释、说明、指导工作,凡接下申办材料的,要负起办理责任,不得中途让投资者再次补送材料或退回办理。对不属于首办责任人范围内的事项,责任人应耐心、详细告知投资者承办该事项的具体部门及所在位置,同时帮助做好联络、协调工作。
(五)实行限时办结制。
1.对属于我省权限内批准的外商投资项目,在申请材料齐备完善的情况下,1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名称预先核准,1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项目申请的核准或合同、章程的核准;工商、外汇、财政、海关等部门对经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分别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登记或备案登记手续;税务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税务登记手续。
2.外商投资建设项目用地属于由省、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在申请材料齐备完善的情况下,10个工作日内完成用地预审并上报;省内环保部门自收到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分别在30个、20个、5个工作日内,做出书面审批;建设部门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水利部门在30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
3.外商投资项目需由教育、科技、农业、劳动、人事、民政、交通、林业、文化、卫生、旅游、质监、公安、国家安全、铁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安全生产监督等部门出具审查意见或预先核准的,在报送材料齐备完善的情况下,各部门应当直接凭项目申请人的申请,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批复。
4.进一步简化出国审批手续。有出国任务审批权的部门对经审查同意因公出国(境)的县处级(含县处级)以下人员,在申请材料符合要求的情况下,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签发出国任务书。省外事部门凭出国任务书、出国签证表、有关政审等材料,在3个工作日内办理签发护照手续;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对审批同意的签证、居留许可申请、企业人员从事商务活动申请出国(境)证件的,在受理后5个工作日内签发。对外国人永久居留的申请,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个月内做出审批决定。
5.公共事业服务单位,无正当理由不得对外商投资企业停止供应或拒绝提供服务。供气、供电、供水、供热、电信等部门,因对线路进行日常维护检修需要暂时停止供应的,应当提前3天通知外商投资企业。线路出现一般故障或事故,有关单位应当在24小时内抢修、恢复供应。
(六)在我省审批权限内,委托太原市对投资总额1亿美元以下的鼓励类、投资总额5000万美元以下的允许类外商投资的项目申请和合同章程进行核准;委托其他地级市、各开发区对投资总额5000万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允许类外商投资的项目申请和合同章程进行核准。
(七)严禁对外商投资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凡不属于法律、法规和规章设定的检查项目一律停止。行政职能部门对可以合并或联合进行的检查,同一部门内部要实行合并检查,不同部门之间实行联合检查,不得分级、分次重复检查。对所有涉及企业的收费项目,有上下限标准的,均按照收费从低的原则,一律按下限收取,并须出示《收费许可证》、开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和填写《收费监督卡》,否则,企业有权拒绝交费。任何行政管理部门或人员不得对所属执法机构或执法人员下达罚款指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企业进行变相摊派。
(八)实行行政不作为和过错责任追究制。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在审批中,超过承诺时限或作出错误审批的,要追究其行政责任。情节较轻的,对责任人诫勉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或再次违诺的,视情节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并追究部门领导人的责任。
三、建立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机制
(九)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列入省产业发展规划,属于省产业发展资金、山老区发展资金资助对象的外商投资项目,给予贷款贴息补助。
(十)建立重点项目协调服务制度。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列入省产业发展规划、投资规模较大的外商投资项目,进行全程跟踪,由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的一名成员分工负责、协调服务。(十一)精心编制招商引资项目库。省、市、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努力开发和精心编制招商引资项目,保证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要建立统一的、动态的招商引资项目库,并在“山西投资促进网”上进行发布。
(十二)建立招商引资队伍。要通过强化培训和公开招聘,培养懂专业、懂法律、懂外语、善公关的招商引资队伍,并和行业专家队伍、外聘顾问队伍相结合,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招商引资队伍要多渠道收集整理国内外大企业的投资动态信息,结合本地实际,组织有针对性的招商活动。
(十三)建立全省外商投诉工作组织网络,并向社会公布投诉机构网址,设立投诉热线电话,畅通投诉渠道。各单位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诉事宜,要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四、实行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
(十四)建立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责任制,招商引资实绩要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省对外开放领导组负责制定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责任制及考核奖励办法,领导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对各市、省直相关部门招商引资情况实行每季通报和年终考核,对招商引资实绩好的市政府和部门予以奖励。各市政府也要对本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并进行考核奖励。
(十五)对将总部、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等注册在晋的国务院、中央部委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的大企业(集团),采取财政返还的方式,比照执行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十六)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投资者投资设立的企业和台湾同胞投资设立的企业参照本办法执行。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在本办法执行中,凡与我省以往发布的文件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如国家政策做出新的调整,按国家规定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的实施办法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的实施办法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定》(晋发〔2006〕10号),制定本办法。
一、鼓励外商投资的领域和政策
(一)鼓励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
1.煤化工产业。主要是甲醇及衍生物、乙炔化工、粗苯加工、化肥、煤焦油深加工、煤制油以及煤层气和焦炉煤气多联产利用等。
2.装备制造业。主要是载重车和汽车零部件、矿山机械、重型机械、铁路和轻轨机械、纺织机械、基础机械、煤化工和环保设备,精密铸锻件、铝镁合金和铝材深加工等。
3.材料工业。主要是以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废渣为原料的新型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钕铁硼材料、纳米材料、耐火材料、高岭土材料、高性能陶瓷和纤维材料、磁性材料、硅锰合金等有色金属新材料,以及绿色环保、清洁材料的生产技术等。
4.旅游业。主要是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
5.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是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等。
6.特色农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主要是食品加工、中药材加工、生物制品、规模种养以及玉米、小杂粮、干鲜果等农畜产品加工。
/ 8
7.服务业。主要是物流、金融、证券、中介和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以及会展、房地产、设计装饰、文化娱乐和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批发、零售、仓储、宾馆、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提升。
8.基础设施。主要是供水、供气、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旧城改造开发项目、道路和桥梁等。
9.社会事业。主要是医院、学校、城市公共交通等。
10.煤炭、焦炭、冶金、电力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提升改造。
(二)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
1.对设在我省的国家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在现行优惠政策执行期满后3年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对设在我省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起,免征地方所得税5年。其中,对从事《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类项目、《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中我省优势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举办的产品出口企业、先进技术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经企业申请,省级税务部门批准,从开始获利起,免征地方所得税10年;对经省政府认定为大型骨干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和设在我省开发区、重点工业园区和新型产业基地内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经企业申请,省级税务部门批准,从开始获利起,免征地方所得税。
3.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从企业获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于该企业,或投资开办其他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经省级税务部门批准,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的40%;直接投资开办、扩建产品出口型或先进技术型生产企业,全部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4.在我省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在投资总额内购买的国产设备,对符合国家规定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投资项目,除国家规定《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外,其购买国产设备投资的40%从购置设备当年比
/ 8
上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扣。
5.在我省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一次性购买2000平方米以上(含2000平方米),其中农业领域外商投资企业一次性购买1000平方米以上(含1000平方米)商品房用于办公、经营的,按3%的税率缴纳契税。
6.开发区、重点工业园区、新型产业基地内的企业所上缴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地方留成部分中,其当年增长幅度超过全省财政收入平均增长的部分,3年内按不低于50%的比例,由各级财政建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园区、基地、开发区的基础设施、研发中心建设以及对企业家、高级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的奖励。
7.开发区、重点工业园区、新型产业基地内的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可按税法规定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据实扣除。对于从事工业生产的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年增长幅度在10%以上,且为盈利企业的,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8.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产业发展规划的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优先安排和保证建设用地。外商投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可按规定减收土地使用费。
9.开发区、重点工业园区、新型产业基地内的建设项目可享受以下土地政策: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项目,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安排用地;重点建设项目与总体规划不协调的,可按规定程序调整规划。
10.外商投资开发利用存量土地和“四荒地”,从事林业、畜牧业、种植业生产以及生态旅游的,可将缴纳的土地出让金给予部分返还,其中投资林业的,还可享受民营林业的优惠政策。
11.外商利用尾矿、开采未达到工业品位或未计算储量的低品位矿产资源和从废石(矸石)中回收矿产品的项目,免收矿产资源补偿费。
12.外商投资大型煤化工项目,可根据省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项目的 3 / 8
实际需要,按照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合理配置煤田资源;鼓励重点煤化工企业实施热电联产,并优先办理并网手续。
13.在省级旅游经济园区、旅游扶贫试验区、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外商投资项目,享受省级开发区相关优惠政策。旅游宾馆、饭店用电、用水、用气等同一般工业企业。探索旅游景区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整体委托开发的招商模式。
14.对外商投资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中心,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以及各市设立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等资金,优先给予扶持。
15.外商投资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高新技术和环保项目,投资单体项目在1000万美元以上(含1000万美元),农产品深加工单体项目在500万美元以上(含500万美元),从经营获利之日起3年内,可由当地财政按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额的15%给予奖励。
16.外商投资企业符合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条件的,可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17.鼓励外商投资设立一般商品批发、零售和物流配送企业;允许已设立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和外商投资物流企业在我省设立分公司;允许外商投资设立的非商业企业增加分销经营范围。
18.外商投资大中型公共设施建设项目,除国家有特别规定外,不限制投资比例和经营年限。投资供排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保和公益性项目,收费标准暂时不能到位的,可由当地政府采取适当的方式给予补贴。
二、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三)推行政务公开
/ 8
行政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省政府公布的行政许可项目目录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目录执行,未列入目录的项目一律不得再行审批。各职能部门要把所有的行政许可项目、审批事项、收费项目、年检事项、审批流程图、示范文本、答复形式、责任人、监督办法和申请人需提交的材料等,公示在办公场所。各职能部门在申请材料齐备完善的条件下,能够当场做出决定的,应当场做出书面决定;需要进一步核实后才能做出决定的,应当在承诺的期限内做出决定;超过承诺期限申请人未收到审批结果,视为审批部门同意。
(四)落实首办负责制
行政职能部门受理投资者申办行政许可的“窗口”或第一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要热情接待,认真负责回答办理人员的询问,并当面验明申报材料是否完备,是否符合申报的要求和规定。对不符合条件或手续不全的,应当耐心做好解释、说明、指导工作,凡接下申办材料的,要负起办理责任,不得中途让投资者再次补送材料或退回办理。对不属于首办责任人范围内的事项,责任人应耐心、详细告知投资者承办该事项的具体部门及所在位置,同时帮助做好联络、协调工作。
(五)实行限时办结制
1.对属于我省权限内批准的外商投资项目,在申请材料齐备完善的情况下,1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名称预先核准,1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项目申请的核准或合同、章程的核准;工商、外汇、财政、海关等部门对经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分别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登记或备案登记手续;税务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税务登记手续。
2.外商投资建设项目用地属于由省、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在申请材料齐备完善的情况下,10个工作日内完成用地预审并上报;省内环保部门自收到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分别在30个、20个、5个工作日内,做出书面审批;建设部门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水利部门在30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
3.外商投资项目需由教育、科技、农业、劳动、人事、民政、交通、林业、5 / 8
文化、卫生、旅游、质监、公安、国家安全、铁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安全生产监督等部门出具审查意见或预先核准的,在报送材料齐备完善的情况下,各部门应当直接凭项目申请人的申请,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批复。
4.进一步简化出国审批手续。有出国任务审批权的部门对经审查同意因公出国(境)的县处级(含县处级)以下人员,在申请材料符合要求的情况下,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签发出国任务书。省外事部门凭出国任务书、出国签证表、有关政审等材料,在3个工作日内办理签发护照手续;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对审批同意的签证、居留许可申请、企业人员从事商务活动申请出国(境)证件的,在受理后5个工作日内签发。对外国人永久居留的申请,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个月内做出审批决定。
5.公共事业服务单位,无正当理由不得对外商投资企业停止供应或拒绝提供服务。供气、供电、供水、供热、电信等部门,因对线路进行日常维护检修需要暂时停止供应的,应当提前3天通知外商投资企业。线路出现一般故障或事故,有关单位应当在24小时内抢修、恢复供应。
(六)在我省审批权限内,委托太原市对投资总额1亿美元以下的鼓励类、投资总额5000万美元以下的允许类外商投资的项目申请和合同章程进行核准;委托其他地级市、各开发区对投资总额5000万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允许类外商投资的项目申请和合同章程进行核准。
(七)严禁对外商投资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凡不属于法律、法规和规章设定的检查项目一律停止。行政职能部门对可以合并或联合进行的检查,同一部门内部要实行合并检查,不同部门之间实行联合检查,不得分级、分次重复检查。对所有涉及企业的收费项目,有上下限标准的,均按照收费从低的原则,一律按下限收取,并须出示《收费许可证》、开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和填写《收费监督卡》,否则,企业有权拒绝交费。任何行政管理部门或人员不得对所属执法机构或执法人员下达罚款指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企业进行变相摊派。
(八)实行行政不作为和过错责任追究制。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其工作人
/ 8
员在审批中,超过承诺时限或作出错误审批的,要追究其行政责任。情节较轻的,对责任人诫勉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或再次违诺的,视情节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并追究部门领导人的责任。
三、建立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机制
(九)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列入省产业发展规划,属于省产业发展资金、山老区发展资金资助对象的外商投资项目,给予贷款贴息补助。
(十)建立重点项目协调服务制度。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列入省产业发展规划、投资规模较大的外商投资项目,进行全程跟踪,由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的一名成员分工负责、协调服务。
(十一)精心编制招商引资项目库。省、市、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努力开发和精心编制招商引资项目,保证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要建立统一的、动态的招商引资项目库,并在“山西投资促进网”上进行发布。
(十二)建立招商引资队伍。要通过强化培训和公开招聘,培养懂专业、懂法律、懂外语、善公关的招商引资队伍,并和行业专家队伍、外聘顾问队伍相结合,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招商引资队伍要多渠道收集整理国内外大企业的投资动态信息,结合本地实际,组织有针对性的招商活动。
(十三)建立全省外商投诉工作组织网络,并向社会公布投诉机构网址,设立投诉热线电话,畅通投诉渠道。各单位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诉事宜,要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四、实行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
(十四)建立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责任制,招商引资实绩要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省对外开放领导组负责制定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责任制及考
/ 8
核奖励办法,领导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对各市、省直相关部门招商引资情况实行每季通报和年终考核,对招商引资实绩好的市政府和部门予以奖励。各市政府也要对本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并进行考核奖励。
(十五)对将总部、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等注册在晋的国务院、中央部委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的大企业(集团),采取财政返还的方式,比照执行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十六)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投资者投资设立的企业和台湾同胞投资设立的企业参照本办法执行。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在本办法执行中,凡与我省以往发布的文件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如国家政策做出新的调整,按国家规定执行。
/ 8
第三篇: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朔州市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实施办法的通知
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朔州市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
资实施办法的通知
朔州市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中共朔州市委、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定》,为外商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良的秩序、最优质的服务,确保我市招商引资取得 实效,制定如下办法。
一、鼓励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
(1)能源、煤化工产业。主要是甲醇及衍生物、乙炔化工、粗苯加工、化肥、洗 精煤、型煤生产、煤制油、煤炭气化、碳素材料及相关炭化学产业、风力发电。
(2)装备制造维修业。主要是矿山机械、煤化工和环保设备、大型机电维修。(3)材料工业。主要是以煤矸石、粉煤灰等以及其它工业废料为原料的新型水泥 和新型墙体材料、纳米材料、耐火材料、磁性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绿色环保清洁 材料,高岭土勘查、开发及综合利用生产技术,铝硅合金及型材、镁合金、硅锰合金 等有色金属新材料生产及下游产品的开发。
(4)农业及相关产业。主要是食品加工,奶、牛、羊、鸡肉等畜产品的贮藏、保 鲜、加工以及畜禽规模种养殖,优良种畜、种禽繁育,小杂粮、干鲜果、反季节蔬菜,牧草饲料作物种植,中药材种植加工,节水灌溉技术开发等。
(5)陶瓷业。主要是高档日用陶瓷、建筑瓷、卫生瓷、工艺瓷、电工瓷开发生产。
(6)纺织、皮革加工业。主要是大麻、亚麻、毛纺及皮革加工生产。
(7)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是电子信息、生物产品应用开发、生物制药及稀土开发。
(8)旅游业。具有民族特色、文化特色和地方特色旅游项目。重点开发广武生态 旅游区、杀虎口生态旅游区、崇福寺、应县木塔景区、清凉山风景区等。
(9)基础设施。主要是供水、供气、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城中村旧城改造项目,道路和桥梁建设、经营等。
(10)社会事业、服务业。主要是学校(高中以上)、医院、社会福利设施以及 城市公共交通,物流、金融、证券、律师、中介和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以及文化 娱乐和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批发、零售、仓储业、宾馆、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的改 造提升。
二、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
(1)对设在我市的国家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在现行优惠政策执行期满后3年内 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对设在我市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起,免 征地方所得税5年。其中,对从事《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类项目、《中西部 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中我省优势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举办的产 品出口企业、先进技术企业、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经企业申请,省级税务部门批准,从开始获利起,免征地方所得税10年;对经省政府认定为大型骨干企业的外商 投资企业和设在我市项目基地内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经企业申请,省级税务部门批准,从开始获利起,免征地方所得税。
(3)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从企业获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于该企业,或投 资开办其他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经省级税务部门批准,退还其再投资 部分已缴纳所得税的40%;直接投资开办,扩建产品型或先进技术型生产企业,全部退 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4)在我省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在投资总额内购买的国产设备,对符合国家规 定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投资项目,除国家规定《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 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外,其购买国产设备投资的40%从购置设备比上年新增的企业所得 税中抵扣。
(5)在我市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一次性购买2000平方米以上(含2000平方米),其中农业领域外商投资企业一次性购买1000平方米以上(含1000平方米)商品房用 于办公、经营的,按3%的税率缴纳契税。
(6)项目基地内的企业所缴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地方留成部分中,其当年增 长幅度超过全省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的部分,3年内按不低于50%的比例,由各级财政建 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园区、基地、开发区的基础设施,研发中心建设以及对企业家、高级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的奖励。
(7)项目基地内的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可 按税法规定在计标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据实扣除。对于从事工业生产的企业,技术开发 费用年增长幅度在10%以上,且为盈利企业的,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应纳 所得额。
(8)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市产业发展规划的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优先安排 和保证建设用地。外商投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以市场方式购置土地 的,可将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地方政府留成部分的50%奖励。
(9)项目基地内的建设项目可享受以下土地政策:省政府确定的工程项目,依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安排用地,重点建设项目与总体规划不协调的,可按规定程序 调整规划。
(10)外商投资开发利用存量土地和“四荒地”,从事林业、畜牧业、种植业生 产以及生态旅游的,可将缴纳的土地出让金给予部分返还,其中投资林业的,还可享 受林业的优惠政策。
(11)外商利用尾矿、开采未达到工业品或未计标储量的低品位矿产资源和从废 石(矸石)中回收矿产品的项目,免收矿产资源补偿费。
(12)外商投资大型煤化工项目,可根据省、市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项目 的实际需要,按照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合理配置煤田资源;鼓励重点煤化工业实施
热电联产,并优先办理并网手续。
(13)在省级旅游经济园区、旅游扶贫试验区、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的 外商投资项目,享受省级开发区相关优惠政策。旅游宾馆、饭店用电、用水、用气等 同一般工业企业。探索旅游景区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整体委托开发的招商模式。
(14)对外商投资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中心,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省、市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等资金,优先给予扶持。
(15)外商投资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高新技术和环保项目,投资单位项目 在1000万美元以上(含1000万美元),农产品深加工单位项目在500万美元以上(含 500万美元),从经营获利之日起3年内,可由当地财政按对接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额的 15%给予奖励。
(16)外商投资企业符合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条件,可享受相关优惠政策。(17)鼓励外商投资设立一般的商品批发零售和物流配送企业,允许已设立的外 商投资商业企业和外商投资物流企业在我市设立分公司;允许外商投资设立的非商业 企业增加分销经营范围。
(18)外商投资大中型公共设施建设项目,除国家有特别规定外,不限制投资比 例和经营上限。投资供排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保和公益性项目,收费标准暂 时不能到位的,可由市县(区)两级政府采用适当的方式给予补贴。
(19)朔州本地投资者新上项目且符合我市鼓励投资的重点领域,可享受与外商 投资企业相同优惠政策。
三、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1、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的审批服务工作
(1)本着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对外商投资项目审批工作实行 “一门受理,联合审批,一口收费,限时办结”的工作方式。
(2)外来投资项目,由各级招商机构先行受理,审查同意后,由招商局协调有关 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办结后一并交投资者。
(3)涉及项目审批的部门(以下简称受理部门),要根据项目类别,编制投资者 办理手续应具备的条件、所需材料内容及须知说明和材料的规范样本等,使投资者清 楚明白并能够一次完成相关工作。凡接下材料的,要负起办理责任,不得中途让投资 者再次补送材料或退回办理。
(4)受理部门要指定一名主管领导和专人负责办理外商投资项目的审批工作,实 行首办负责制,并制定相应的受理方法、工作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5)受理部门必须实行行政公示制,标准化服务承诺制和审批限时制,公开项目 审批程序和时限要求。一个部门或系统内涉及多项审批时,要力求做到“一个窗口对 外,一个印章生效,一次性集中办结”。
(6)对境外投资项目,在申请材料齐备完善的情况下,1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项目 申请核准或合同、章程的核准;帮助外商到省有关部门领取证书和企业代码、营业执 照,外汇;财政对经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分别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登记或备案登 记手续;税务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税务登记手续。对省外投资项目,申请材料齐 备完善情况下,1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企业名称核准和手续办理,其余部门办理时限和 境外投资项目相同。
(7)外商投资建设项目用地属省、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在立项、规划等手续齐备 完善的情况下,10个工作日内完成用地预审并上报省、市国土局;市内环保部门自收 到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分别在30个、20个、5个工作日内,做出书面初审或审批;建设部门在30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水利部 门在3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8)外商投资项目需由教育、科技、农业、劳动、人事、民政、交通、林业、文 化、卫生、旅游、质监、公安、国家安全、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安全生产监督等部 门出具审查意见或预先核准的,在报送材料齐备完善的情况下,各部门应当凭申请人 的申请,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批复、核准或初审。
(9)对外商投资项目采取不定期联合办公方式进行研究审批。由招商办、发改委 牵头,各受理部门指定专人参加。属市级权限内不能当场办理的,限时办理。超出市 级权限的项目,实行市主管部门向上级部门申办责任制,指定专人到上级主管部门办 理审批手续。
(10)实行行政不作为和过错责任追究制。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在审 批中,超过承诺时限或作出错误审批的,要追究其行政责任。情节较轻的,对责任人 诫勉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或再次违诺的,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并追究部门领导人的责任。
(11)投资者找到任何部门、单位和人,都要热情服务,做到文明、热情、耐心 地解答,积极帮助。不得使用“不知道”、“不清楚”等言词,不得冷落刁难投资者。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否决投资项目,需否决的,将否决理由报招商引资办公室。
2、严格规范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检查和管理行为。
(12)严禁对外商投资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凡不属于法律、法规和规章设定的检查项目一律停止。行政职能部门对可以合并或联合进行的检查,同一部门内要实行合并检查,不同部门之间实行联合检查,不得分级、分次重复检 查。
(13)对外商投资企业各种收费项目,有上下标准的,均按照收费从低的原则,一律按下限收取,并须出具《收费许可证》,开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 收费票据。实行收费登记卡制度,收费单位须填收费登记卡,不填写收费登记卡的,企业有权拒交。物价、监察部门负责清理各项收费,发放收费登记卡。任何行政管 理部门或人员不得对所属执法机构或执法人员下达罚款指标。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对 企业进行变相摊派。
(14)行政机关对其职责范围内的事务,不得授权或委托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机构 以提供有偿服务的方式收费。
(15)收费实行收缴分离制度。对外商投资项目申办手续的各种收费,由政务大 厅“一站式”审批窗口设立收费处,一口收费。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经常性收费,要简 化收费方式。
(16)规范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行政处罚行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外商投资企业 实施行政处罚及强制措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严格执行法定程序,不得滥施处罚。实施处罚的,须经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
3、为外商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和生活环境
(17)各部门要增强为外商投资企业服务的意识,及时将国家的政策传达到企业,提供有关信息,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和生活方面的困难。无偿提供政策、信息和 业务指导。
(18)公用事业服务单位,无正当理由不得对外商企业停止供应或拒绝提供服务。用水、用电、供暖、交通、通讯等方面的收费标准要与本市居民和企业一视同仁。因对管线的维修要提前通知,管线出现故障要在24小时内抢修、恢复。其子女入托、上学方面给予市民待遇。
(19)公安部门对外商和引入人才的落户要及时予以办理。出国审批部门要简化 审批手续,压缩审批时限。
(20)各级司法部门要依法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及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依法从快惩 处各种危及外商投资企业及投资者生产经营和人身、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涉及外商 投资企业的各类经济案件,要在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上,快立案,快审结,快执行。
(21)各级司法部门要严厉打击对外商投资企业敲诈勒索、干扰施工及正常生产 经营活动的违法行为。
(22)外商投资企业要求提供执法执纪保护或服务时,有关部门要及时赶到现场,帮助协调处理相关问题。
(23)检察机关对外商投资企业和投资者的举报、控告、申诉,要及时受理、查 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索贿、受贿或贪污、挪用投资者财物和利用职权侵犯 投资者权利的犯罪案件,要快侦、快结。
(24)凡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刑事案件起诉到法院后,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的情况下,要及时依法惩处。
4、加强对招商引资的宣传教育工作
(25)各级各部门要加快对招商引资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及其他 宣传方式,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参与意识,强化服务意识,营造“人 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招商引资”的社会氛围,形成全民理解、支持、关心、参 与招商引资的格局。
(26)各级招商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各种形式的招商学习班、培训班,搞好招商 引资知识学习。
四、建立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机制(1)建立领导挂牌督办制度,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列入我市产业发展规划,一 定投资规模的外商投资项目,实行领导挂牌督办制度,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都要负责 一家企业从申请建设到生产运行全过程的督办工作,负责协调解决企业建立过程中的 问题。
(2)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各有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开发、编制招商引资项目,项目要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建立统一的、动态的招商引资项目库。
(3)建立招商引资队伍。通过强化培训和公开招聘、培养懂专业、懂法律、懂外 语、善公关的招商引资队伍,并和行业专家队伍、外聘顾问队伍相结合,提高招商引 资水平。
(4)采用多种方法招商。对重点项目实施高层次招商,对不同行业实行专业招商,小分队实行重点招商,利用“中国招商信息网”、“山西投资促进网”、“朔州商
务招商电子平台”网上招商等。
话、网址等,解决外商投诉问题。
(6)建立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责任制,市对外开放促进招商引资领导组制定招商引 资目标责任制及考核奖励办法,并组织实施。对各县(区)、市直相关部门招商引资 情况实行每季通报和年终考核,对招商引资实绩好的县(区)和部门予以奖励。(7)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在本办法执行中,凡与我市以往发布的文件不一 致的,以本办法为准,如国家、省政策做出新的调整,按国家、省规定执行。
第四篇:山西省引进优秀人才暂行办法(晋政发(2004)24号)
【发布单位】山西省
【发布文号】晋政发(2004)24号 【发布日期】2004-06-22 【生效日期】2004-06-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山西省引进优秀人才暂行办法
(晋政发(2004)24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现将《山西省引进人才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六月二十二日
山西省引进优秀人才暂行办法
为大力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晋工作,加快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本办法所称优秀人才是指从省外引进的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研究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以及山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急需的特殊人才。
第二条第二条 具有用人自主权和独立法人资格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均可引进优秀人才。
第三条第三条 引进优秀人才要坚持以下原则:政府指导、单位自主;服从需要、突出重点;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鼓励创业、待遇从优;人才引进与智力引进相结合。
第四条第四条 简化引进优秀人才程序。由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提出申请,经同级组织、人事部门审核确认后,发给《山西省引进人才工作证》。组织、编制、人事、公安、教育等有关部门按此证特事特办,分别在3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本人工作调动、户籍迁移等相关手续;用人单位和相关部门要积极为其解决配偶工作安置、子女入学入托等问题,不得收取城市增容费、子女入学入托赞助费、异地安置费等国家规定以外的费用。
第五条第五条 引进的优秀人才,可以调入山西,也可以通过聘用、兼职、合作研究、学术交流、担任顾问和客座教授等形式和途径来晋工作。可不迁户口,不转关系,两地共享,来去自由。
第六条第六条 企事业单位引进的优秀人才,其工资待遇由用人单位与本人协商确定。对短期聘用的,可根据其业绩,由用人单位与本人协商确定报酬。对合作研究、合资创办企业的,允许其以发明、专利、专有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或入股。以高新技术成果作为股份入股的,其作价入股的金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可由投资各方约定。鼓励优秀人才以技术转让方式提供成果,并从成果转化净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奖励。以合作方式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在项目投产5年内,每年从该项目当年净收入中提取20%以上的收入作为个人收益或由双方约定收益分配比例。
第七条第七条 对自愿来晋但暂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由当地人事部门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人事代理,办理落户等手续,并纳入山西人才库,两年内免交人事代理有关费用。组织、人事、教育等部门应积极帮助其尽快就业。
第八条第八条 设立山西省人才引进与开发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由省财政每年划拨1000万元,用于引进的优秀人才的科研、生活补助、奖励和人才培养开发等。
(一)对引进到省直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长期工作,并承担省重点项目、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院校科研任务的优秀人才,根据所承担项目情况,从专项资金中为该项目提供一定的科研启动费,其中“两院”院士承担的项目补助100―200万元,国家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承担的项目补助50―100万元,国家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博士生导师、获得博士学位的留学回国人员承担的项目补助20―50万元。
市以下(含市)所属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引进上述优秀人才长期从事科研活动,同级政府可参照上述标准提供科研启动费。当地经费确有困难的,可根据项目情况,申请从省专项资金中适当资助。
对硕士以上留学回国人员进入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项目,择优从专项资金中资助5―10万元。
(二)对引进到山西长期工作的“两院”院士和博士生导师,从专项资金中分别资助每人10万元和5万元安家费。对高级职称人员、博士研究生及其他高层次人才,由用人单位资助一定的安家费。
(三)对引进的“两院”院士和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级学术技术带头人,从专项资金中分别补助每人每月3000元和1000元岗位津贴。对引进的其他高层次人才,由用人单位根据其所在岗位实际补助岗位津贴。
(四)对引进的高层次专家,由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定期组织其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进行体检和休假考察,所需费用可从专项资金中予以适当补贴。
(五)设立“山西省优秀人才突出贡献奖”,对来晋3年内做出突出贡献,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优秀人才予以重奖。
(六)对我省引进的国外智力项目,按照国家引智项目资金匹配比例的要求,在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额,用于本省引智项目经费及外国专家来晋工作的国际旅费。
人才引进与开发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办法由省人事厅、省财政厅另行制定。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也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本地、本单位引进优秀人才和人才开发工作。
本条
(三)至
(五)款的规定适用于山西现有同类人才。
第九条第九条 对引进的优秀人才,原在其他省(区、市)取得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均予以承认,并可不受用人单位岗位职数结构比例限制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条第十条 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建设,为留学人员归国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省里每年在科技三项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资助进入创业园(区)的回国留学人员从事高新技术项目的研究开发及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留学人员创办企业,注册资金可按最低标准执行,并可在一年内分步到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可享受本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以专利或其他技术成果形式投资的,其专利、技术成果作价占注册资本的比例由投资各方约定。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切实加强对引进优秀人才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引才引智工作,各级人才工作领导组要定期研究引才引智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领导联系专家制度,经常听取引进的优秀人才的意见和建议,对他们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创造引进人才的良好环境,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对引进的优秀人才,不论是否正式调入,在晋工作期间均可参加科技成果奖申报、政府特殊津贴申请、突出贡献专家评选、职称任职资格评审等,也可参加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的评选。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引进的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适时组织在国(境)内外工作的山西籍专家、学者回省考察,开展对口交流合作,鼓励他们为山西的建设献计献策。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在引进优秀人才中的主体作用,尊重他们的用人自主权,调动他们引进优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企业用于引进优秀人才的经费可列入成本费用,在技术开发费中列支。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充分发挥人才中介机构的积极作用,对在引进优秀人才工作中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人员要给予奖励。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各地、各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晋政发[2008]13号)
【发布单位】山西省
【发布文号】晋政发[2008]13号 【发布日期】2008-04-17 【生效日期】2008-04-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山西省
山西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晋政发[2008]1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山西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已经2008年4月3日召开的省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现予印发。
二○○八年四月十七日
山西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第一章 总 则
一、山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产生的新一届省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参照《国务院工作规则》,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则。
二、省人民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和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部署,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
三、省人民政府工作的准则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健全监督制度,加强廉政建设。
第二章 组成人员职责
四、省人民政府组成人员要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执政为民,忠于职守,求真务实,勤勉廉洁。
五、省人民政府实行省长负责制,省长领导省人民政府的工作。副省长协助省长工作。
六、省长召集和主持省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和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省人民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必须经省人民政府全体会议或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七、副省长按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受省长委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或专项任务,并可代表省人民政府进行外事活动。
八、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在省长领导下,负责处理省人民政府的日常工作。
九、省长出差或出国访问期间,由负责常务工作的副省长代行省长职务。
十、各厅、各委员会实行厅长、主任负责制,由其领导本部门的工作。
各厅、各委员会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开展工作。审计厅在省长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职能,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省人民政府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顾全大局,团结一致,维护法制和政令统一,切实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
第三章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十一、省人民政府要确保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有效实施;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十二、结合本省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十三、严格市场监管,推进公平准入,完善监管体系,规范市场执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十四、加强社会管理,强化政府促进就业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十五、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完善公共政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四章 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十六、省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健全重大事项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
十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的重大政策措施,经济和社会管理重要事务、地方性法规议案、政府规章和重要规范性文件等,由省人民政府全体会议或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和决定。
十八、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提请省人民政府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都必须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并经专家或研究、咨询机构等进行必要性、可行性和合法性论证;涉及相关部门的,应当充分协商;涉及地方的,应当事先听取意见;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必要时应举行听证会。
十九、省人民政府在做出重大决策前,根据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直接听取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专家学者、基层群众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二十、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的决定,及时跟踪和反馈执行情况。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政令畅通。
第五章 坚持依法行政
二
十一、省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行政权力。
二
十二、省人民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向省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议案,制定政府规章,修改或废止不相适应的政府规章、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拟订和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原则上都要公布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政府规章应当依法及时报国务院及省人大常委会备案。政府规章实施后要进行后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完善。
二
十三、各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并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涉及两个及以上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由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
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必须由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和协调性审查后,方可公布施行。
二
十四、提请省人民政府讨论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审议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草案由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审查或组织起草,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解释工作由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承办。
二
十五、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实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
第六章 推进政务公开
二
十六、省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程序,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二
十七、省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省人民政府及各部门制定的政策,除特殊需要保密的外,均应及时公布。
二
十八、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群众广泛知晓的事项和省人民政府规定需要公开的其他事项,均应通过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依法、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
第七章 健全监督制度
二
十九、省人民政府要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认真负责地报告工作,接受询问和质询,依法备案政府规章;自觉接受省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
三
十、省人民政府各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接受司法机关实施的监督,同时要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查处和整改并向省人民政府报告。
三
十一、加强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健全政府层级监督制度。省人民政府各部门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及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制度,及时撤销或修改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规范性文件,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并主动征询和认真听取市级政府及其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三
十二、省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群众的监督。对新闻媒体报道和各方面反映的重大问题,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查处和整改并及时向省人民政府报告。
三
十三、省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确保信访渠道的畅通;省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阅批、接待重要的群众来信、来访。
三
十四、省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推行行政问责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严格责任追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第八章 加强廉政建设
三
十五、省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从严治政。对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要按程序和时限积极负责地办理,对不符合规定的事项要坚持原则不得办理;对因推诿、拖延等官僚作风及失职、渎职造成影响和损失的,要追究责任;对越权办事、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
三
十六、省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规范公务接待,不得用公款相互送礼和宴请,不得接受送礼和宴请,不得用公款旅游或变相用公款旅游。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
三
十七、省人民政府组成人员要廉洁从政,严格执行中央有关廉洁自律的规定,不得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得利用特殊身份拉关系、谋私利。
第九章 会议制度
三
十八、省人民政府实行省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和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制度。
三
十九、省人民政府全体会议由省长、副省长、各厅厅长、各委员会主任、秘书长组成,由省长召集和主持。省人民政府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一)讨论决定省人民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二)部署省人民政府的重要工作。
省人民政府全体会议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根据需要可安排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四
十、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由省长、副省长、秘书长组成,由省长召集和主持。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讨论决定省人民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事项;
(二)讨论地方性法规草案、审议政府规章和重要规范性文件草案;(三)通报和讨论其他重要事项。
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三次。根据需要可安排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四
十一、提请省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和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的议题,由省人民政府分管副省长协调或审核后提出,报省长确定;会议文件由省长批印。省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和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的组织工作由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负责,文件和议题于会前送达与会人员。
四
十二、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秘书长不能出席省人民政府全体会议或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向省长请假。省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其他组成人员或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列席人员请假,由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汇总后向省长报告。
四
十三、省人民政府及各部门召开的工作会议,要减少数量,控制规模,严格审批。应由各部门召开的全省性会议,不以省人民政府或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名义召开,不邀请市人民政府负责人出席,确需邀请的须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全省性会议应尽可能采用电视电话会议等快捷、节俭的形式召开。
第十章 公文审批
四
十四、各地区、各部门报送省人民政府的公文,应当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除省长、副省长、秘书长交办事项、紧急事项和必须直接报送的绝密事项外,一般不得直接向省长、副省长、秘书长个人报送公文。各部门报送省人民政府的请示性公文,部门间如有分歧意见,主办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在规定的时限内主动协商,达成一致;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列出各方理据,提出办理建议。
四
十五、各地区、各部门报送省人民政府审批的公文,由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规定的时限内按照省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分工呈批,并根据需要由省人民政府领导同志转请其他省人民政府领导同志核批,重大事项和监察、审计方面的事项报省长审批。
四
十六、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发布的命令,向省人民代表大会或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的议案,由省长签署。
四
十七、以省人民政府名义发文,经省人民政府分管副省长审核后,由省长签发。
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名义发文,由省人民政府秘书长签发;如有必要,可由省人民政府分管副省长签发或报省长签发。
属部门职权范围内事务、应由部门自行发文或联合发文的,不得要求省人民政府批转或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四
十八、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实行公文限时办结制,减少公文办理层次,提高公文办理效率。
第十一章 纪律和作风 四
十九、省人民政府组成人员要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工作部署,严格遵守纪律,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五
十、省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必须坚决执行省人民政府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在省人民政府内部提出,在没有重新做出决定前,不得有任何与省人民政府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和行为;代表省人民政府发表讲话或文章,个人发表涉及未经省人民政府研究决定的重大问题及事项的讲话或文章,事先须经省人民政府同意。
五
十一、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发布涉及政府重要工作部署、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问题、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事项的信息,要经过严格审定,重大情况要及时向省人民政府报告。
五
十二、省人民政府组成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和外事纪律,严禁泄漏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者因履行职责掌握的商业秘密等,坚决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五
十三、省人民政府领导同志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下基层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程序。
五
十四、省人民政府领导同志不为下级机关的会议活动等发贺信、贺电,不题词,因特殊需要发贺信、贺电和题词,一般不公开发表。省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出席会议活动、下基层考察调研的新闻报道和外事活动安排,按有关规定办理。
五
十五、省人民政府组成人员要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副省长、秘书长出访、出差、休假,应事先报告省长,由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通报省人民政府其他领导同志。
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出差、出访、休假等,应事先向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报告,由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向省人民政府领导报告。
省人民政府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适用本规则。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