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搞好全省六大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意见(晋政发
【发布单位】山西省
【发布文号】晋政发〔2006〕5号 【发布日期】2006-04-08 【生效日期】2006-04-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山西省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搞好全省六大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意见
(晋政发〔2006〕5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根据我省基本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省人民政府决定,在继续加快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用10年时间在全省实施通道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村镇绿化、厂矿区绿化、环城绿化、城市绿化等六大造林绿化工程(简称六大工程,下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山西。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启动六大工程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综合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形势,适时启动六大工程,势在必行,时机有利:
(一)启动六大工程将有力推动我省林业全面快速发展。缺林少绿、生态脆弱是我省的基本省情。从2000年开始,我省先后启动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全省林业有了长足发展。“十一五”期间,国家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规模开始收缩,重点将转向生态补偿和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着重于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我省交通沿线、城镇村庄等区域的绿化力度不够,林业在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方面潜力发挥不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体现不够,启动六大工程,就是要与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相配合,在“山上治本”与“身边增绿”两个方面均衡加强,取得新的突破。
(二)启动六大工程各方面条件有利,时机难得。今后5年,国家仍将在我省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实施六大工程创造了有利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追求,这为实施六大工程提供了强大动力;全省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近年来各级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使我们具备了实施六大工程的物质基础,有条件实现经济发展与林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启动六大工程对全省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六大工程是建国以来我省投资最多、覆盖最广、规模最大的林业建设工程,必将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六大工程是生态工程,将推动今后10年全省林业建设实现新的突破,增加植被,保持水土,影响气候,显著改善生态状况。六大工程是经济工程,有利于我们打破发展瓶颈,弥补增长短线,极大改善发展环境,在吸纳人才、招商引资、开发旅游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六大工程是人本工程,可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乡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六大工程是美化工程,通过大力促进“身边增绿”,将有效改变荒山秃岭、缺林少绿的面貌,提高城乡建设的品位,树立新世纪山川秀美新山西的良好形象。
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战略重点
实施六大工程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重点地域绿化、推动“身边增绿”为重点,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努力实现今后10年林业建设的新突破,加快改善全省生态环境和经济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通过实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和我省六大工程,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18%;主要交通干线完成防护林带建设,两侧各1000米范围内荒山绿化率达到50%以上;30%以上的村镇达到园林村镇标准并产生普遍的示范带动效应;厂矿区普遍进行绿化,绿化率达到30%;80%以上的县级以上城市环城林带和林网初步形成,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整治;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积极创建省级、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到201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3%,加上灌木林,林木覆盖率达到30%;高标准完成所有通道防护林带建设,形成纵横交错、遍布城乡的绿色走廊和风景线;沿线1000米范围内荒山绿化率达到80%以上,形成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生态防护体系;60%的农村达到园林村镇标准;创建一批园林式企业和矿区,绿化率超过60%;所有地级市和县城完成集生态防护、美化环境、休闲娱乐多功能为一体的环城林带和林网建设;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50%的地级市和县城建成省级或国家级园林城市。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今后10年,全省林业建设要继续搞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坚持不懈地抓好“山上治本”。与此同时,努力把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与地方造林绿化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全省林业工作要适应新的形势,在实施次序和具体布局上进行积极的、必要的调整,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身边向深山顺次延伸的梯次推进战略,努力在容易搞、看得见、社会便于监督、林业多重效益、公众期盼迫切的地方重点得到发展,率先取得突破。
实施六大工程,要把握和坚持以下三点:
――把继续实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与省六大工程结合起来。目前,在我省同时实施的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和全省六大工程,既密切结合,又各有侧重。国家工程主要是“山上治本”,地方工程主要是“身边增绿”。在具体布局上,国家工程要积极支持地方工程加快实施;在实际效果上,要通过结合,努力使国家和地方工程实施的质量都得到提高。各地要对本行政区域内实施的林业工程统筹考虑,处理好相互关系,推动整体绿化工作。
――坚持高质量造林绿化。全省六大工程主要在交通干线两侧、城市、村镇实施,具有比较好的营造林条件,各地一定要严把造林质量关,努力提高投资标准,树立精品意识,组织高质量造林绿化。一是要通过栽植大苗和速生树种,适当增加密度,尽快形成郁闭,增加绿色覆盖。二是在坚持森林化方向的同时,兼顾园艺化、园林化要求,乔灌结合,高低搭配,树种多样化,增强观赏性,提高景观效益。
――努力把工程造林和社会绿化紧密结合起来。在规划实施好林带林网等成片工程造林的同时,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挖掘各种绿化潜力,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植树造林活动,以工程造林带动社会绿化,以社会绿化推动工程造林。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庭院都要注重绿化美化,大力植树造林。通过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参与,促使全省“身边增绿”普遍得到加强,更快见到效果,达到较高水平。
六大工程的实施,将促进我省从交通沿线两侧防护林带到平原绿化、村镇绿化、厂矿区绿化、荒山绿化、环城绿化、城市绿化的全面展开,构成一个多层次、立体化、远近呼应、点面结合、城乡一体、田林交错、山川平原衔接的全面加快山西绿化的系统工程。要经过10年建设和完善提高,努力把我省城乡绿化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实施范围和内容
(一)通道绿化工程
通道绿化是国家的明确要求,是全省国土绿化、“身边增绿”的重要内容。工程主要实施范围是: 1.道路防护林带建设。(1)在高速公路两侧各栽植10-15排的树木,营造20-30米的防护林带。对高速公路两侧现有的防护林带全面提高完善。今后,规划新建高速公路要修路与绿化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省里对完善和新建高速公路林带每公里补助10万元。(2)一二级公路两侧各栽植5-8排树木,营造5-10米的防护林带。省里对新建扩建的一二级省、国道林带每公里补助3-5万元。其他等级公路两侧各栽植3-5排树木,营造5米以上的防护林带,建设资金由市、县负责。(3)铁路两侧按照铁道部门制定的《铁路既有线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标准》,各栽植3-5排树木,营造5米以上的防护林带,由铁道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地方政府予以协调和检查督促。
2.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和公路、铁路、城市出入口,规划营造标准较高的防护林和景观林。
3.在主要干线公路出省口规划营造带有标志性的成片公益林。标志性公益林建设沿路纵深不少于1000米,两旁辐射宽度不低于200米。出省口绿化由省里统一规划,所在县组织实施,争取5年完成任务。
通道绿化以防风固土、保护路基、美化环境为主要功能,主要栽植树冠高大、寿命久长的乔木,尽可能实行乔灌结合、针阔混交,建设立体复层、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色长廊。为缓解全面启动六大工程对大苗大树的需求矛盾,各地可以有计划地在路边搞宽林带、高密度、过渡性定植苗圃,从林区有偿移植2米以上的大苗,经过定植培养,再进行移栽。
在建设通道防护林带的同时,各地要积极推动沿线的经济林、速生林和农田林网建设。
(二)交通沿线荒山绿化工程
交通沿线荒山绿化是六大工程与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主要结合带。实施范围是,交通沿线第一山脊线或路两侧1000米之内的荒山和退耕地。目前,全省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和铁路两侧可以纳入工程范围的退耕地和宜林荒山面积有400多万亩。今后5年,由省里和市、县人民政府投资,高标准完成200万亩造林。通过工程建设,使主要交通干线两侧荒山绿化率达到50%以上。
交通沿线荒山绿化工程省里每亩补助500元,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结合国家退耕还林等工程来实施。各地要根据财力在交通沿线安排较高质量的造林工程。全省今后5年优先在以下范围实施:(1)大运和太旧高速路两侧;(2)其它高速公路和主要交通干线两侧;(3)沿线列入计划的退耕地;(4)造林条件比较好的荒山;(5)靠近城市的荒山。
交通沿线荒山绿化工程以提高投资标准做基础,要显著提高营造林质量,努力做到“保成活、看得见、围起来、快郁闭”。为此,要坚持实施以下五项质量和速度战略:(1)灌木战略。充分发挥灌木容易成活、快速郁闭的优势,在比较干旱的地方,大力营造灌木林;其他地方提倡乔灌结合,尽快提高覆盖率。要积极利用草灌自然恢复能力强的特点,通过人工干预促进交通沿线荒山灌草植被的自然生长。(2)经济林战略。如果自然条件许可,鼓励和提倡栽植经济林,以经济效益促进长期保护。(3)苗木战略。一是推广容器苗,增强抗旱成活的能力;二是可以浇灌的地方都要栽植大苗,加快郁闭成林的速度。(4)封育战略。对所有实施工程造林的地方,一律采取封育措施,既保护造林成果,又加快自然恢复。(5)专业化战略。工程主要依靠专业队或造林大户承包造林,明确责任,保证质量,严格验收交帐,并在3年内负责补植补栽,然后交给林权所有者或管护责任者管护。
(三)村镇绿化工程 搞好村镇绿化是提高全省绿化水平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今后10年,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省里工程今年先安排1000个,以后每年安排2000个左右的村镇绿化,每个村镇给予3-5万元的苗木补助。市、县两级也要根据条件和任务,安排资金促进村镇绿化。所有的农村都要广泛发动群众,积极植树造林,绿化美化自己的家园。省、市、县各级要结合实际,抓好一批示范典型,以典型带动全面,整体推进村镇绿化工作。
村镇绿化内容包括主要街道两侧绿化、村庄公共绿地建设、农舍“四旁”植树、庭院绿化美化。努力做到路边有树木,庭院有绿荫,活动有绿地。各地应从实际出发,选择不同的模式,确定自己的重点。村镇绿化必须结合整治农村环境来进行,改造脏乱差,形成新风气。要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首先在村级班子比较得力、村镇规划比较合理、道路硬化已经完成、群众积极性高的地方实施,逐步推进。
(四)厂矿区绿化工程
我省是矿产资源大省,厂矿企业遍布全省。搞好厂矿区绿化,不仅是造林绿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这些厂矿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是改善环境、治理污染的有效措施。厂矿区绿化工程包括: 1.矿区绿化。结合矿区复垦和矿区生产生活区建设,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十一五”末绿化率达到60%以上,“十二五”末达到80%以上。努力在挖掘地下资源的同时,增加地面绿色覆盖,使矿区成为全省造林绿化率先突破的重点区域。
2.交通沿线企业单位绿化。沿线企业和各类单位、旅游景点,都要进行绿化。尤其是污染严重的企业,对周围污染土地要通过反租倒包等方式,建设环厂林带,减少污染,改善观瞻,增加绿色。
3.城市企业绿化。城市企业要配合城市绿化,在生产生活区高标准地进行绿化,改善环境面貌,树立良好形象,建设园林式企业和公园式生活区。
厂矿区绿化工程由企业投资并组织实施,当地政府要提出明确标准和要求,加强检查督促,确保落实。
(五)环城绿化工程
环城林业是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居民生活需求和城市建设水平提高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绿化重点。今后10年,要全面启动、加快实施环城绿化工程。具备条件的城市,要努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环城绿化工程以建设环城林带、林网为主要内容,有条件的沿河城市,要力争把城市林网化、水网化建设结合起来,营造高质量的生态环境。环城绿化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模式:
1.山区城市主要是加快周边山头绿化,栽植大苗大树,提高标准,增加森林覆盖。在普遍绿化的基础上,至少规划建设1个山地森林公园,使之同时具备城市公园和广场的功能,成为居民健身、休闲、娱乐的场所,弥补过去山区城市缺乏公共活动区的不足。通过环城绿化,既改善生态、改变面貌,又可以突破狭窄地形限制,拓展城市发展的空间。
2.晋西北、晋北风沙区城市,土地宽广,生态治理任务大,国家工程比较集中,可以结合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实施,建设面积较大的环城林网,营造环城苗圃、绿园、公园,以森林防护为主,有效改善城市生态。
3.丘陵地带和土地资源较多的平原城市,要规划建设适当宽度的环城林带,挖掘各种潜力建设小片公益林,提高城市出入口的通道绿化标准,把绿化与美化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4.地处主要农业区的平原城市,要根据实际,依托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庭院开展绿化,连“四旁”为环线,集零星为整体,挖掘潜力,精致实施,使环城绿化水平有明显提高。
(六)城市绿化工程
今后10年,要围绕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明显提高的目标,把加快城市绿化作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居质量、提升城市品位的主攻方向,下大力气抓好,争取到2010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努力创建一批省级和国家级园林城市,使全省城市绿化有一个大突破,城市面貌发生大变化。
城市绿化工程涵盖范围包括22个市和所有县城。工程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努力建设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绿化要以栽植乔木为主,注意选择高大树木,尽量增加城市林业生态控制高度,提高绿化的生态效益。要努力实现绿化美化的统一,精致实施建设,增强多样化景观效果。
老城区和新城区的绿化要区别情况,统筹考虑,均衡推进。所有老城区绿化要做到见缝插针,小规模、多点面地增加绿化面积,旧城区改造绿地率不低于25%。新城区要大面积造林,规划成片绿地,新建小区绿地率不低于30%。新开道路栽植3-5排树木。城市绿化主要内容包括:(1)加大线状绿地建设,完善城市绿化网络。主干道、出口路、环路、水系、市内铁路两侧,都要进行带状绿化。(2)加强中心区公共绿地建设,增加市民休闲娱乐场所。通过拆房建绿、拆墙透绿、拆违还绿、见缝插绿,广种树木花草,提高中心区的绿地面积。(3)搞好城市公园改造,还绿于民。公园绿地要尽量直接面对街道,拆除或减少环公园建筑,提倡以林带环绕。(4)普遍开展单位庭院和居住区绿化,改善市民生活和工作环境。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实施六大工程,努力做好前5年的工程建设,力争10年时间取得明显成效,必须采取过硬措施,集中力量,精心组织。
(一)合理规划。各地要按照省里的统一要求,从实际出发,尊重林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各自的工程规划和每年的具体实施方案。要按照规划和设计方案科学组织实施,杜绝主观臆断,尊重科学规律,确保工程布局合理,符合实际,快速绿化,形式多样,近期质量高,长远效果好。特别是城市绿化和环城绿化,一定要同城市规划结合起来,在规划上留足绿化的空间,挖掘绿化的潜力,保证绿化用地,按规划进行绿化。
(二)增加投入。要实现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目标,增加投入是基础。从2006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3.55亿元支持六大工程,具体用于干线公路防护林建设、交通沿线荒山造林、村镇绿化苗木补助、出省口和重点地段成片公益林建设以及每年对六大工程先进市、县和单位的奖励。厂矿区绿化由企业投资。铁路两侧防护林建设,由铁路部门给予苗木补助。环城绿化和城市绿化主要依靠当地政府和社会投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造林绿化工程作为今后10年改善环境、促进发展的重点,努力增加经费投入。市、县财政每年除保证林业部门正常预算经费增长外,要从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煤炭资源基金以及林业基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六大工程建设。各地城市维护费要保证一定比例用于城市绿化。全省煤炭资源补偿机制建立以后,要拿出部分资金投入六大工程。全省主要产煤县和财政收入较好的市县,要集中几年时间,率先在六大工程建设上取得突破。同时,各地要根据全民义务植树的规定,对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乡村绿化提出具有约束力的要求,加强义务植树基地建设,积极鼓励方方面面参与林业建设,全面增加社会和市场对绿化的资金投入,掀起全社会造林绿化的新高潮。
(三)科学实施。六大工程必须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速度,坚持“质为先”的原则。所有工程规划一定要充分、科学论证,符合林业生态建设的客观规律;树种选择要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决不能贪大求洋,离开气候、土壤等客观条件一味追逐新异;造林环节要增加科技含量,科学整地,有效保水,高标准栽植;树种搭配要坚持乔灌、针阔结合,营造混交林和复层林,提高森林稳定性,增强景观美化效果。
(四)协调利益。实施六大工程,促进“身边增绿”,不可避免要涉及一些利益问题。从根本上讲,生态脆弱是影响我省农业增长和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的主要问题,造林绿化是为了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一项人本工程,符合人民群众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但是,由于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客观差异,必须注意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各地要执行政策,加强教育,讲究方式方法,妥善解决绿化中的利益协调问题,保证六大工程顺利实施。
(五)严格责任。要把六大工程的实施情况,列入对市、县人民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明确责任,保证落实。省级补助的项目,各地要按照工程要求,坚持科学设计,认真组织实施,加强监督检查,保质保量完成年度建设任务。补助资金在省级和各市财政设立专户。林业部门制订验收核查具体标准并组织验收,在验收合格之后,兑现补助政策。对随意挤占挪用工程资金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各市、县投资的工程项目,也要制定具体办法,加强工程管理,提高工程效益。
(六)加强领导。各地一定要把六大工程作为今后10年整治城乡环境、改变区域面貌、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事,提上重要日程,全力抓好。各市、县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造林绿化工程负总责,要建立工程领导组,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有关问题。建设部门负责城市绿化工程、林业部门负责其他工程的业务指导、规划制订、督促检查、技术服务。要进一步加强各级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和乡(镇)林业工作站建设,健全机构,充实人员,保证经费。发展改革、经委、财政、国土、交通、煤炭、铁路等有关部门都要积极支持和参与六大工程的具体实施,切实形成合力。从2006年开始,全省每年在一个市召开六大工程现场汇报会,现场观看该市的绿化工程、通报全省六大工程进度、表彰先进市、县和单位、对下一年度工作进行动员部署,以推动六大工程一年比一年搞得更好。
二○○六年四月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造林绿化工作的通知(晋政发〔2009〕30号)
【发布单位】山西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晋政发〔2009〕30号 【发布日期】2009-08-17 【生效日期】2009-08-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山西省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造林绿化工作的通知
(晋政发〔2009〕3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全省林业建设,使造林绿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努力建设山川秀美的新山西,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造林绿化的重要意义?
造林绿化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发挥着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作用。加快推进造林绿化,是解决当前我省生态脆弱、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是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因此,各地、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加快推进造林绿化,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推动我省“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推进造林绿化必须明确目标、把握重点?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造林绿化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山上治本”与“身边增绿”同步推进,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加快造林绿化步伐;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造林绿化质量;创新体制机制,增强造林绿化活力,加快改善生态环境,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要科学编制规划,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每年全省要完成营造林任务400万亩以上,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26%。?
根据以上要求和任务目标,加快推进造林绿化要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一)政府推动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关系。必须充分发挥各地人民政府的推动作用,同时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好、发挥好全社会造林绿化的积极性。
(二)造林与管林护林的关系。要在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栽植的同时,加强造林成果管护,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努力做到种一棵、活一棵、成材一棵。认真组织实施《山西省封山禁牧办法》(省人民政府令210号),做到山封得住、牧禁的牢。认真落实森林防火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快森林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三)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的关系。“山上治本”与“身边增绿”同步推进,要按照社会大发动、城乡大绿化的思路推进造林绿化,体现特色,凸显亮点。?
(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造林绿化既要充分发挥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又要充分体现林业的经济和社会功能。要根据立地条件,合理规划生态公益林和经济林,培育林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造林绿化成果。
三、突出抓好造林绿化重点工程建设?
(一)大力度推进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主要是搞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和太行山绿化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按照要求加大建设力度,加快组织实施。?
(二)全方位实施全省十大造林绿化工程。加快推进通道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村镇绿化、厂矿区绿化、环城绿化、城市绿化、汾河流域绿化、石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绿化、平原林业和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等“十大工程”。当前,尤其要抓好水源地绿化、重要风景名胜旅游区绿化、重点道路两旁绿化、主要河流两侧绿化。?
(三)高标准抓好“2+10”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包括汾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与保护、太原西山地区综合治理、大同市口泉矿区、朔州市桑干河、忻州市南云中河、阳泉市桃河、晋中市潇河、吕梁市三川河、长治市浊漳河、晋城市丹河、临汾市塔儿山和二峰山、运城市盐湖等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工程,重点搞好护岸林带、荒山绿化等植被恢复建设。?
(四)下力气搞好以干果经济林为重点的富民工程。加快推进以红枣、核桃、仁用杏、柿子、花椒为主的五大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全省每年新发展70-80万亩,到2015年干果经济林总面积发展到1800万亩以上,力争实现农村人均一亩干果经济林的目标。?
四、不断增加造林绿化的资金投入?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造林绿化经费要纳入各地财政预算。各地财政对林业投入的增长幅度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扩大生态转移支付的规模和范围,积极引导县级人民政府加大造林绿化资金投入。继续从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全省造林绿化。市、县财政在城市建设维护费中要保证一定比例用于城市绿化。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国有林区、林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卫生院建设、棚户区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要纳入同级相关行业的发展规划。?
建立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按照《中共山西省委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晋发〔2005〕9号)要求,加快建立市、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并按照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各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
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煤炭企业要从吨煤10元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中,划出20%-30%重点用于本企业矿区造林绿化。其他资源型企业、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都要从经营利润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造林绿化。鼓励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社会团体投资造林绿化。大力发展碳汇林业。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无故不履行义务植树任务的18岁以上公民和没有完成义务植树任务的单位,必须按规定缴纳一定数额的绿化费。?
鼓励金融机构信贷支持。金融机构要开发适合林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林业信贷投放,大力发展对林业的小额贷款。创新林业信贷担保方式,建立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加快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开展森林资源财产保险业务,提高林业从业人员和农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五、积极创新造林绿化的体制机制?
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中共山西省委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晋发〔2008〕24号)的要求,各地要积极搞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积极推行造林绿化工程招投标制。工程布局集中、投资有保障的造林绿化工程,要按照工程管理的办法,全面推行工程招投标。凡实行招投标的造林绿化工程,要加强全过程监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资金兑付要与造林保存率挂钩。工程完成后,当地政府要组建专门队伍进行管护。?
大力发展民营林业。鼓励各种社会主体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个体承包等多种形式参与造林绿化,大力培育和扶持民营造林大户。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政策、资金、工程安排上,对林权到户的农民给予支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一体化的推进,移民搬迁步伐加快,要不失时机地大力发展生态庄园经济,利用闲置资产,绿化废弃山地。?
逐步完善以煤(矿)补林机制。要大力推行“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积极引导和组织资源型企业特别是煤炭企业,以出资或承包荒山绿化的方式参与造林绿化,对因资源开采形成的塌陷土地、矸石山要加快绿化。各地根据造林绿化的需要,可以划定区域,由资源型企业限期绿化。?
六、切实加强造林绿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省人民政府将把造林绿化情况作为考核各地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地要充分认识推进造林绿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投入到位。要严格实行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各地行政首长是造林绿化的第一责任人。
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为造林绿化提供资金支持,林业部门要搞好造林绿化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和服务,城建、铁路、交通、煤炭等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行业绿化,各级绿化委员会要组织机关、厂矿、部队、学校等搞好辖区绿化,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要加大舆论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植绿护绿爱绿的良好氛围。?
强化队伍和作风建设。建立健全森林公安体系,加强乡(镇)林业站建设,落实编制人员,保障经费来源,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林业战线上的广大干部和科技人员,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开创林业建设的新局面。
二○○九年八月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县政府2010年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实施意见
(一)打造三条精品通道
按照省里重点打造通道建设的要求,着力巩固打造沪昆高速公路景观林带建设,着力建设武吉高速公路生态示范林带,着力抓好上分安公路绿化林带建设
1、着力巩固打造沪昆高速公路景观林带建设。沪昆高速公路里程24公里。由分宜镇、湖泽镇、凤阳乡、洋江镇等四个乡镇负责两侧隔离网以外各21米的绿
化用地的租地工作,租地价格:水田600元/亩年、旱地400元/亩年,租地期限:10年,租地费全部由县财政承担,实行一年一付。对沪昆高速公路两侧隔离网以外各21米范围绿化林带建设,按照“大通道、宽林带”的理念,采取常绿乔木大苗为主,灌木、花卉为辅,乔、灌、草相结合,层次分明、色彩多样的绿化模式打造成景观林带。沪昆高速公路绿化按照省林业厅有关规划设计要求,将公路两侧路沟以外各21米范围内的水田、旱地和公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荒山荒地全面进行绿化,重点打造,并由县政府统一组织实施。
2、着力建设武吉高速公路生态示范林带。武吉高速公路总里程9公里。对武吉高速公路两侧绿化,由洞村乡、双林镇负责两侧隔离网以外各21米绿化用地的租地工作,租地价格:水田600元/亩年、旱地400元/亩年,租地期限:10年,租地费全部由县财政承担,实行一年一付。按照武吉高速公路规划设计方案要求,将公路两侧路沟以外21米的水田、旱地和公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荒山荒地全面进行绿化,由县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将武吉高速公路两侧建设成生态示范林带。
3、着力抓好上分安公路绿化林带建设。上分安公路总里程72公里。由钤山镇、分宜镇、凤阳乡、杨桥镇、高岚乡负责两侧绿化租地,县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对上分安公路,要按照“一树一段”“一路一品”的要求,将路沟以外两侧各11米范围内的水田、旱地及两侧可视范围内的荒山荒地全面进行绿化。路沟以外至少要栽植一排以上胸径8厘米以上、高度350厘米带冠常绿阔叶树。租地价格、租地期限及费用承担方式参照高速公路标准执行。
在抓好高速公路和省道绿化的同时,要抓好其它通道绿化工作。清宜公路按照市公路改造绿化规划设计方案,由市统一组织实施,征地工作由分宜镇负责,征地价格按照公路改造方案规定的标准执行;对洞宜公路(洞村经凤阳、洋江至宜春渥江)及洞村高速出口连接线、高操公路(高岚至操场)、杨宜公路(杨桥至宜春三阳)、分湖公路(分宜镇至湖泽海螺新建)、杨芳公路(杨桥至芳山林场)等县乡通道建设,按照两侧路沟以外各不低于5米范围的绿化要求,由林业部门负责规划设计,各乡镇负责组织实施,至少要栽植一排以上胸径4公分以上的常绿阔叶树;其它乡村公路也至少一边要栽植一排以上的树木。同时,为加大其它通道、路沟渠(林网)、河渠堤坝及荒滩荒地的绿化步法,确保全县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对落实了经营主体,需栽植杨树并打穴规格标准达到要求的,县政府将免费提供杨树苗。
(二)创建三个绿化亮点。就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四个中心镇和村庄绿化亮点
1、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要做到高起点,高标准,做出特色,做成一流,让市民满意的效果。按照“百万树木进城入院”工程要求,重点抓好城区体育中心、松湖及其它公共场所、单位、庭院的绿化,追求高品位、深内涵,以“一街一景”“一院一景”的效果,形成“城在绿中,房在树中”的怡人景象。由县建设局和公用事业管理局负责实施。
2、抓好四个中心镇亮点建设。着力抓好杨桥镇、双林镇、湖泽镇、钤山镇四个中心镇绿化建设。要围绕以人为本的城镇建设理念,不断完善集镇面貌,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坚持城镇绿化由造林绿化向造景美化转变,重点突出城镇绿化的景观效果和观赏价值,突出地方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不断提升乡(镇)绿化品位。由县建设局负责规划,杨桥镇、双林镇、湖泽镇、钤山镇负责实施。
3、抓好村庄绿化亮点。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政府推动、乡村自愿、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和“百万树木进村入户”工程要求,着力抓好全县95个村庄绿化亮点。要突出村庄绿化和庭院绿化两个重点。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村庄绿化以生态为主,大量栽植樟树、桂花、含笑等乡土珍贵树种,庭院绿化实行花果化,大力推广新余蜜桔、柚子、枇杷等花果木,院内适量种植观花灌木或草本植物,院后适度种植竹林和杨树。由县新农办和乡镇负责组织实施。
(三)建设三条矿区复绿带。重点是抓好沪昆高速公路分宜段两侧裸露矿山、仙女湖流域分宜段裸露矿山、分安公路钤山段两侧矿区植被恢复工作
1、抓好沪昆高速公路湖泽至分宜镇两侧裸露矿山和料场的复绿工作。要根据矿区实际情况,选择一至两个矿区先行进行试点,对不同的矿山类型,分别采取山体垂直采面复绿、档土墙内填土复绿等方式进行复绿示范,然后全面进行推广,以加速植被恢复进程,改善生态,美化环境。
2、抓好仙女湖流域的矿山复绿。针对不同的类型,分别采取不同的复绿方式,要采取填土植树、播种等方式进行复绿,先行试点,然后进行推广。努力恢复矿区植被,保护生态环境。
3、抓好分安公路钤山段两侧的矿区复绿工作。针对不同的地类,采取针、阔混交,乔、灌搭配等方式,全面进行造林复绿。增强森林涵养、保水保土的功能。
(四)突出三大特色工程。主要着力抓好万亩高产油茶工程、杉松阔大径材培育工程、毛竹产业工程
1、抓好10万亩高产油茶产业工程。抓住国家、省、市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的大好契机,以油茶资源培育为重点,建设10万亩高产油茶基地。2009完成新建高产油茶示范工程1万亩。力争到2015年,全县高产油茶基地达到10万亩以上。通过抓好欧洲投资银行贷款江西生物质能源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国家现代农业油茶产业示范县建设项目,落实国家、省、市、县有关扶持政策,完善林地林权流转机制,加大高产油茶良种繁育和推广力度,建立以洋江、杨桥、高岚、风阳、洞村等乡镇为重点,其它乡镇共同发展的油茶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发展格局。建立高岚乡弓江和洋江镇前江两个百亩高产油茶良种繁育基地,抓好杨桥新楼、西田、风阳西廓三个千亩高产油茶示范基地。要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油茶精深加工为重点,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化经营,提高油茶产业发展综合效益。由林业局和乡(镇)、场负责组织实施。
2、抓好15万亩毛竹产业工程。要通过申报立项,争取国家和地方项目资金来发展毛竹产业。通过加大毛竹低改、竹腔(兜)施肥等先进技术推广力度,发展15万亩优质毛竹林基地。同时,搞好毛竹精深加工,做大做强毛竹加工产业,使全县毛竹加工水平有一个质的提升,竹产业效益有一个明显提高。由县林业局和乡(镇)、场负责组织实施。
3、抓好5万亩杉松阔大径材培育工程。为加快森林资源培育,缓减木材供需矛盾,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营造林基地,在大力培育工业原料林的基础上,我县从今年开始,启动杉松阔大径材培育工程,计划2010年培育杉松阔大径材2万亩,到2015年培育杉松阔大径材5万亩,建立起赣西杉松阔样板林培育基地。要通过强化经营管理措施,合理调整林分密度,优化树木生长环境,促进速生丰产,并通过杉松阔大径材培育示范,以点带面,促进我县用材林经营水平的全面提高。由县林业局和乡(镇)、场负责组织实施
三、进一步强化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工作措施
1、进一步搞好建设规划。各地各部门要围绕建设目标和造林绿化重点,高标准、高起点、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分解并细化和量化任务。同时,要根据造林绿化任务,认真核算苗木种类和需求总量,根据供需情况,组织苗木生产,科学安排好苗木调配工作,为造林绿化提供苗木保障。
2、进一步落实造林经营主体。落实造林绿化经营主体问题,是提高造林绿化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要继续坚持以市场化运作方式,采取承包、拍卖、租赁、竞标等多种形式,搞活造林绿化用地经营权。鼓励和支持企业、造林大户、林农和干部职工参与工程建设,广聚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加快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对去冬今春已实施的集体所有,目前还没有落实造林主体的造林地段,要督促各地采取以拍卖为主的方式全面落实经营主体,确保做到“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保证造林绿化成效。要鼓励企业和国有林场采取企业加农户方式,联合投资参与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建设好工业原料林基地。
3、进一步加强造林工程管护。要加强已造林木的抚育管护,抓好林内卫生、夏季抚育、除萌、防病虫害、开沟排水及浇灌等各项工作。对已经死亡的苗木,今冬明春要进行补植补造,做到不缺株断带;要建立健全村规民约,防止人为和牲畜对造林树苗的破坏,确保“造一片,活一片,成一片”。县森林公安机关要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护绿”行动,大力开展专项打击,切实巩固好造林绿化成果,维护企业、造林大户和林农的合法权益。
4、进一步强化造林督促检查。继续实行一周一报制度,采取定期督查、定期通报、进度排位等方式,加大工程建设指导和调度。要进一步落实督导责任,县委、县政府将分别派出督导包干工作组深入各乡镇及实地进行督促、指导和包干,加大工程建设的督导力度。
5、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组织领导。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把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制定考核办法,列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重要内容,确保思想不松懈、人员不松劲和措施不松动。同时,要切实强化部门责任,继续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细化部门责任分工,量化任务,明确进度。县林业部门要积极发挥协调、指导服务作用,加强与乡镇、相关部门以及施工队伍之间的协调服务工作,督促、妥善处理好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好栽前、栽后、补植补造等各项技术服务工作。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城乡联动,攻坚克难,共同打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攻坚战。
县政府2010年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实施意见
第四篇:造林绿化奖励工作实施意见
本文主要从奖励对象;奖励措施及标准;考核验收办法及奖评办法;其它事项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各乡、镇、办事处、管理区、各流域管理单位;民营造林模范户;“绿色家园”建设村、全市评选8个造林绿化先进单位,每单位奖励2000元、全市评选6个绿色家园示范村建设先进单位,每村奖励1000元、全市评选10个“国土绿化贡献奖”,表彰对造林绿化作出突出贡献的领导、企业法人代表和造林模范户,每人奖励2000元、全市评选4个“科技兴林标兵”,每人奖励1000元、对造林绿化有突出贡献的乡、镇、区、办和造林企业,实行政策倾斜、考核验收及奖评由市绿化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我市现代林业建设,充分发挥林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确保20*年全市林业生产任务的完成,经市政府同意,特提出20*年造林绿化奖励意见。
一、奖励对象
各乡、镇、办事处、管理区、各流域管理单位;民营造林模范户;“绿色家园”建设村。
二、奖励措施及标准
(一)全市评选8个造林绿化先进单位,每单位奖励2000元;
(二)全市评选10个“国土绿化贡献奖”,表彰对造林绿化作出突出贡献的领导、企业法人代表和造林模范户,每人奖励2000元;
(三)全市评选6个绿色家园示范村建设先进单位,每村奖励1000元;
(四)全市评选4个“科技兴林标兵”,每人奖励1000元;
(五)对造林绿化有突出贡献的乡、镇、区、办和造林企业,实行政策倾斜。
三、考核验收办法及奖评办法
考核验收及奖评由市绿化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其基本程序是:
(一)20*年4月10日以前,各地各单位组织自查并将造林的相关文字图表等资料报送到市林业局。
(二)20*年5月10日以前,由市林业局组织力量进行初查。
(三)20*年11月10日以前,由市绿化委员会组织力量开展复查。
(四)20*年12月20日以前,市绿化委员会以检查验收复查结果为依据,制定评奖方案,报市政府批准。
四、其它事项
(一)本《意见》下发后,市林业局要依据文件精神制订《造林实绩检查验收细则》,以便实际操作,增强工作的公开性与透明度。
(二)本《意见》由市绿化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五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06〕25号)
【发布单位】山西省
【发布文号】晋政发〔2006〕25号 【发布日期】2006-08-28 【生效日期】2006-08-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山西省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
(晋政发〔2006〕25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为加强城市社区卫生工作,构建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满足群众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缓解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
2.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3.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医疗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4.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注重防治结合。
5.坚持以区级和设区的市级为主,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稳妥推进。
(三)工作目标。到2010年,全省设区的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具体目标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太原、大同、阳泉、长治、晋城、晋中等6市力争在2008年底前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四)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性质和功能定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是社区、家庭和居民,服务重点是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拓展家庭护理、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延伸性服务。
(五)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以诊所、医务所(室)、护理院等其他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政府原则上按照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超过3万或服务半径过大的地区应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人口一般以0.5-1.0万人为宜。10万人口以上的街道办事处可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独立法人机构,实行独立核算,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一体化管理。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通过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对政府举办的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转型或改造改制设立,具体办法由省卫生厅会同省人事厅、省国资委等部门制定。现有卫生资源不足的,应按照规划予以新建。市辖区人民政府原则上不再举办医院,着力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努力满足居民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
各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订本行政区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地域环境和社区类型等因素,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设置规模与数量,经同级政府批准,报省卫生厅备案。
从2007年起,每年按照制定的发展规划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任务。在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中,应统筹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房屋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或挪作他用。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应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城市建成区没有社区卫生服务房屋设施或达不到标准的,政府应负责购置或在现有公房的基础上改扩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未得到解决以前按照机构建筑面积标准和当地平均房租水平给予房租补助。
(六)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房屋建筑面积一般在1000平方米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房屋建筑面积一般在150平方米左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有专门的工作用房开展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工作。社区卫生人员编制核定工作由省编制部门根据中央编办有关规定统一制定编制标准,核编工作应在2007年完成。设备配备标准由省卫生厅另行制定。
(七)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高等医学院校应设置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专业,积极为社区培养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培训计划,对已经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和新进入的专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逐步开展规范化培训。
各级政府应制定政策鼓励并有计划的安排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到艰苦边远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高定1至2级。凡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可提前一年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稳定社区卫生服务队伍。鼓励城市业务水平较高、身体状况较好的退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享受相应待遇。人事与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制定聘用办法,将岗位培训及规范化培训作为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必要条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优先聘用经过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到2010年初步形成以全科医师为骨干,公共卫生、中医药、护理等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配置合理,具有较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专业技术队伍,基本实现所有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到相应的岗位要求。(八)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医院合理分工的协作关系。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能,适宜社区开展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逐步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承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宣传教育、药具发放、人员培训、信息咨询等工作。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省卫生厅负责制订完善城市公立大中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案和长效工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城市公立大中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鼓励和组织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新晋升副主任医师资格的人员在聘任副主任医师职务前应当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三个月。政府举办的大中型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应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定点协作关系,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提供免费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有计划地组织人员到定点协作单位进修学习。
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将疑难重症患者及时转诊到大中型医院,各医院康复期的住院病人要及时转诊到适宜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社区首诊制,基本医疗服务逐步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
(九)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事业单位改革原则,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按照服务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要求,实行定岗定编、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办法。对工作绩效优异的人员予以奖励;对经培训仍达不到要求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关系。改革社区卫生从业人员收入分配管理机制,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加强和改善工资总额管理,对公益任务目标完成好,考核优秀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社区卫生从业人员收入不得与服务收入直接挂钩。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收支运行管理机制,规范收支管理,有条件的可试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采取有效办法,鼓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生产、供应质优价廉的社区卫生服务常用药品,开展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药品和医药分开试点。
(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依法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管,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考核评价制度,定期考核,及时向社会发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要及时调整、退出,保证服务质量。建立社会民主监督制度,定期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将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建立健全社区卫生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充分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作用。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管理,确保医药安全。严格财务管理,加强财政、审计监督。
(十一)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与作用。加强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开展社区卫生人员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推广和应用适宜中医药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为社区居民提供中医药服务。到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服务设施齐备、人员配备合理、服务功能完善、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基本满足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三、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
(十二)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各级政府从2007年起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按国家规定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等进行补助。
区级和设区的市级政府承担社区卫生服务补助的主要责任,要根据卫生部等部门制定的城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服务规范以及市级以上政府有关规定,结合本地财政经济状况,分别按社区服务人口人均不低于3元和2元的标准在预算中安排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并按规定安排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的离退休人员费用等经费。从2007年起,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按社区服务人口人均5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3元/人,省财政补助2元/人),并统筹考虑各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绩效考核情况给予补助。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经费应随经济发展和服务项目扩展逐步增加。中央和省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设备配置和人员培训等给予必要的支持。各级政府在安排相关经费补助时,要统筹考虑支持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作用。
关于政府补助原则、政府补助的内容和方式、政府补助及社区卫生服务收支的管理和监督等,按照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财社〔2006〕61号)执行,并由省、市、区(市)各级财政、发展改革和卫生部门根据省人民政府有关要求,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贯彻措施和办法,以确保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十三)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应积极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要根据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家庭病床建床标准及管理规范,制定医疗保险家庭病床管理办法,明确家庭病床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范围。参保人员发生的家庭病床医疗费用,符合出入院标准的由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给予支付。引导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适当拉开医疗保险基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大中型医院的支付比例档次,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住院的起付标准和个人负担比例要低于大中型医院,具体起付标准及个人负担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
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特点,制定方便快捷、管理高效的业务管理流程。采取多种方式对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培训和技术支持。参保人员在统筹地区定点大中型医院与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住院的,起付标准的医疗费用个人只负担一次。
(十四)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税收优惠政策,规范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和价格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价格应执行《山西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省物价局会同省卫生厅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适时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对于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采取按病种等方式收费。在满足群众基本医疗保健需求的同时,对于一些个性化服务,允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与服务对象签订合同,按照服务时间、服务次数或服务人数等收取费用。具体的收费标准由省物价局会同省卫生厅研究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享受国家关于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禁止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征收国家规定之外的任何税费。
(十五)落实有关部门职责,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制定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行业监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社区卫生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定推动中医药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有关政策措施。
机构编制部门牵头研究制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标准的意见。
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必要的改扩建或新建给予支持。
民政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在评选示范社区、星级社区等活动时,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标作为评选条件之一;在表彰模范街道、居委会时,把支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作为考核条件,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民主监督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政策及财务收支管理办法,并对经费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教育部门负责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科教育,将社区卫生服务技能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支持卫生部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岗位培训。
人事部门负责完善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制定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聘用办法和吸引优秀卫生人才进社区的有关政策,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制度,并认真监督落实。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制定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措施。
规划和建设部门负责按照有关标准,在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中统筹安排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并进行竣工验收和备案。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计划生育技术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协调解决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经费和服务人员岗位津贴,配备涉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有关器械、药具。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
物价主管部门负责研究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管理办法。
残联负责社区康复工作的指导,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培养社区康复人员,建立社区康复训练绩效评价与奖励机制,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社区康复工作。
四、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
(十六)切实重视社区卫生工作。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责任在各级政府。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各市、区(市)人民政府要成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领导小组,加强对社区卫生工作的领导,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层层明确责任,加强调查研究,统筹协调,督导检查,落实工作任务。
(十七)努力营造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环境条件。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是近几年城市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发展社区卫生事业,造福人民群众。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方式支持社区卫生事业。对在社区卫生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和支持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良好风尚。要加强社区卫生法制建设,完善配套法规和规章,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二○○六年八月二十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