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国有重点煤矿棚户区改造的意见(晋政发〔2006〕8号)
【发布单位】山西省
【发布文号】晋政发〔2006〕8号 【发布日期】2006-04-30 【生效日期】2006-04-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山西省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国有重点煤矿棚户区改造的意见
(晋政发〔2006〕8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我省是国家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国有重点煤矿棚户区多,部分煤矿职工仍居住在住房条件简陋、基础设施匮乏、居住环境恶劣的棚户区,有的甚至危及生命财产安全。为从根本上改善煤矿职工及家属的居住条件,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对国有重点煤矿集中连片棚户区(以下简称棚户区)实施改造。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棚户区改造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棚户区改造与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相结合,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相结合,与矿区生态建设相结合,把棚户区改造为新型住宅小区,让煤矿职工及家属住进新楼房。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统筹考虑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调整和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要按照改造规划和计划,优先改造破损程度严重,影响居民居住安全的棚户区,既要加快改造进度,又要分清轻重缓急,把握好改造的节奏,保持社会稳定。分散的棚户要向城镇集聚,促进城镇化率的提高。
2.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政府制定棚户区改造的规划扶持政策和建设资金筹措方案。以开放的思路,运用市场化机制,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引入社会资金投入,引入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要严格监控成本,严格控制销售对象,限定销售价格,保本微利。
3.坚持个人出资,企业或政府补助的原则。棚户区改造要与住房制度改革、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相衔接,安置住房个人合理承担建设费用。同时要考虑低收入居民的实际困难,在基本住房面积标准内企业或政府视情况适当给予补助,保证棚户区群众能够买得起或租得起住房。
4.坚持节能省地,科技引导的原则。棚户区改造新建住房尽量利用原有土地,腾空的土地不能进行房屋建设的,用于服务矿工生活的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和绿化、美化矿区的绿地建设。要引入住宅规划设计的先进理念,应用住宅建筑的先进技术,改善住宅使用功能;要与推广建筑节能相结合,尽量选用节能环保建筑材料,降低能耗,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
二、工作目标与任务
(一)“十一五”期间基本完成全省国有重点煤矿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让9.5万户、26万名矿工及家属住上新居。
(二)2006年重点推进西山煤矿总公司、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棚户区改造试点;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总结改造危旧房,建设廉价廉租房经验的基础上,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启动棚户区改造工作;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棚户区住户数量少的企业,年内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
(三)从2007年起,大同煤矿集团轩岗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棚户区改造启动。全省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逐年增加改造面积,到2010年,棚户区矿工及家属的住房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三、组织领导与部门职责
棚户区改造在省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实施,省人民政府成立全省国有重点煤矿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组,由建设、发展改革、财政、国土、民政、监察、审计、价格等部门参加,负责领导全省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建设厅,负责此项工作的指导、协调、推动、检查、督促及领导组的日常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服从领导组统一指挥,不得拖延推诿。
省建设厅负责全省棚户区改造的规划、拆迁、建设、验收等综合协调工作。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编制下达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
省财政厅负责土地出让金和土地收益归集以及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的落实工作,会同省建设厅制定棚户区改造补助资金拨付方案,并监督使用。
省国土资源厅负责棚户区改造项目新征土地供应和存量土地变更用途审批工作,协调落实土地出让金和腾空土地收益归集工作。
省民政厅负责指导棚户区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登记工作。
省监委与省审计厅负责棚户区改造资金使用的监督工作。
省物价局负责减免经营服务性收费的落实工作,会同省建设厅核定棚户区改造新建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价格。
其他有关部门负责涉及本系统有关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
各市人民政府也要成立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组,负责组织、协调棚户区改造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
四、运作方式与组织实施
(一)运作方式
棚户区改造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各市人民政府是棚户区改造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编制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落实棚户区改造优惠政策,制订建设资金筹措方案,统一指挥棚户区改造工作。煤矿企业是棚户区改造的实施主体,负责实施棚户区拆迁改造方案,落实建设资金筹措和工程建设的组织管理。要建立项目法人制度。要采取煤矿企业自行改造与引进社会资本,引进省内外国有、民营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改造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棚户区改造。煤矿企业也可以按照棚户区改造详细规划,组织职工采取集资合作建房的方式改造棚户区。
(二)组织实施
各市人民政府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区发展规划,根据棚户区住房的破损程度和改造难易程度,编制棚户区改造的规划和年度计划,在广泛调研和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棚户区改造详细方案,报省国有重点煤矿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组备案。
各市发展改革、建设(房地产)、国土等部门要依据棚户区改造详细方案,编制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建设用地计划,报省发展改革委、省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审核下达。
各建设单位依据棚户区改造详细方案与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依法组织开发、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招标投标。各级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
各市建设(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要指导好棚户区居民调查工作,建设单位要对棚户区居住的住户认真查勘,严格界定产权归属,区分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补偿安置政策。棚户区拆迁改造要依法按程序组织,要实行“人性化动迁”和“阳光回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逐户签订书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签订协议要充分尊重居民的意愿,让广大矿工搬得高兴,住得满意。
棚户区改造新建住房销售要公开、透明,实行公示制度,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要严格控制供应对象,新建小区的住房只能向被改造棚户区或尚未改造的棚户区住户销售,不得面向社会销售。
五、建设标准与补偿安置政策
(一)建设标准
棚户区改造住房建设要按照国家和省建筑节能的有关规定,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规划设计要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要有前瞻性。新建小区规划要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单体建筑造型美观大方。户型设计要创新理念,合理布置功能分区,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寻求最高的舒适度。新建住宅户型建筑面积以60-70平方米为主,最小户型不小于45平方米,最大户型原则上不超过80平方米,以满足棚户区不同住户的基本住房需求。要建设部分廉租住房,供无力出资购买产权的低保职工家庭租住;要建设部分职工公寓,供服务于本单位的单身职工居住。
要搞好新建住宅小区的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好学校、医院、商店等生活服务设施,搞好绿化美化,真正把小区建成设施齐全、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工人新村。
(二)补偿安置政策
棚户区改造应采取产权调换与货币补偿相结合的方式补偿安置;异地安置的,应当先建安置住房,后拆迁改造。
1.单位已分配新住房或有其他住房,棚户区内的私有住房,不予产权调换,只进行货币补偿;已参加房改或单位已分配新住房,在棚户区内租住的公有住房,不予安置;租住公有房屋转租的,不予安置。
2.住户依附主房搭建的偏房,经公示无异议的,按原面积予以安置,按同类地区经济适用住房价购买,产权归个人所有。住户自建无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的独立住房(必须是唯一住房),经公示无异议,要求安置住房的,可安置45平方米的最小户型,按同类地区经济适用住房价购买,产权归个人所有。
3.支付不起最小户型全部房价的住房特困户,本人购买的面积部分产权归个人所有;其余部分为公有产权,交纳租金租用,待具备购买能力后,再自愿购买。
4.棚户区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安置廉租住房。
5.居住在棚户区无本市户口的非煤矿企业职工,不予安置。
6.产权调换与货币补偿具体办法,由各市人民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
六、扶持政策与建设资金筹集
(一)扶持政策
1.建设用地。棚户区改造所需新征建设用地,享受经济适用住房供地政策,以行政划拨方式供应。新建住宅小区内按规划建设的商业用房占用的土地,依法收取土地出让金。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和棚户区腾空的土地变更为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土地收益,作为政府用于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投入。
2.涉及棚户区改造的经营服务性收费18项(附表1),按低限减半收取。3.涉及棚户区改造的行政事业性服务收费项目12项、基金1项(附表2),全部免收。
4.各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收费项目全部免收。
(二)建设资金的筹集
棚户区改造建设资金以职工个人筹资为主,省、市财政和企业补助,市场化运作的办法筹集,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要包括: 1.居民产权调换的补交款和购房款。
2.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其他购房贷款。
3.新建住宅小区内商业用房占用土地收取的土地出让金。
4.改造区腾空的土地变更为房地产开发用地归集的土地收益。
5.企业或地方政府筹集的小区内、外配套设施建设资金。
6.市、县人民政府、企业筹集的用于棚户区改造的廉租住房专项资金。
7.各级财政给予的补助。
七、监督和管理
棚户区改造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把棚户区改造工作落到实处,各市市长是本行政区域棚户区改造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挂帅,全权负责。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行“绿色通道”服务。凡涉及棚户区改造的审批事项,要实行联合办公,进一步转变作风,简化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确保绿色通道的畅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棚户区改造的宣传工作,要依托各级工会组织,借助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棚户区改造的意义,宣传党和政府对矿工及家属的关心,让他们理解拆迁改造,配合拆迁改造,推动棚户区改造工作。
省人民政府与各市人民政府签订棚户区改造工作目标责任制,纳入各市人民政府工作目标考核。
棚户区改造实施全方位监管和责任追究制度,各级、各部门要坚决制止在棚户区改造中损害棚户区居民利益的行为。各级监察机关和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等各环节的监督,坚决杜绝挪用、占用棚户区改造资金的行为。对影响棚户区改造进度,不能按期完成改造任务的,要追究部门责任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附件: 1.棚户区改造项目所涉及的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
2.棚户区改造项目所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基金
二○○六年四月三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的指导意见(试行)(晋政
【发布单位】山西省
【发布文号】晋政发[2008]3号 【发布日期】2008-01-09 【生效日期】2008-01-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山西省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的指导意见(试行)
(晋政发[2008]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民生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省人民政府决定,2008年全面启动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是实践党的宗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要与创建宜居城市,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和改造“城中村”相结合,与降低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和社区建设相结合,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从根本上改善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要统筹考虑城市人口密度、基础设施水平、公共设施状况、环境质量及经济条件等因素,调整和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规划;根据改造总任务,制订改造计划,合理确定改造时序,既要分步实施,又要加快改造进度。
2.保护与改造相结合。要严格按照保护规划,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和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和文保单位保护范围内的建筑要按照原样维修整治,拆除乱搭滥建的违章建筑,恢复历史原貌。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筑要符合保护规划,建筑的高度、造型、色彩要与传统建筑相协调,维护历史文化名城、街区的整体风貌和格局。
3.科技引导与节约资源相结合。要按照国家及省有关建筑节能的规定,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应用先进的住宅建筑技术,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充分利用存量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合理利用地下水,充分利用再生水资源,建设雨水收集和污水处理系统。
4.依法拆迁补偿安置与保障住房相结合。要按照棚户区居民的住房实际和承受能力,制订科学合理的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给予合理补偿安置。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要与住房制度改革相衔接,与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相结合,对廉租住房保障对象,改造时要给予保障。5.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与社区建设相结合。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新建小区,不仅要配套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还要配置一定规模的社区服务和物业管理用房,为小区建成投入使用后的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创造物质条件。同时,要发展社区服务业,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优先安排困难家庭劳动力从事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
二、改造范围与目标任务
(一)改造范围。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和独立工矿区内,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基础设施不配套、交通不畅、消防隐患大、环境脏乱差的集中连片平房和简易楼房。
(二)目标任务。“十一五”期间,基本完成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任务,从根本上解决12.37万户、40.21万人的住房问题。
三、组织领导与运作方式
(一)组织领导。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工作在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各市人民政府要成立专门机构,指导和协调当地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工作,并负责制订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房屋拆迁补偿和改造优惠政策,拟订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区片的详细实施方案,审核改造和安置区片的规划设计方案和建筑设计方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层层签订责任状,市、县(市、区)长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顺利实施。
(二)运作方式。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城市政府是棚户区改造的责任主体,负责编制改造规划和方案,落实优惠政策,筹措建设资金,统一指挥、协调改造。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要建立项目法人制度,依法进行公开招投标,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以易地安置为主,腾空的土地按照规划设计条件,向社会公开出让,其土地收益用于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新建小区配套建设的生活服务设施,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进行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建设。企业内的居民棚户区,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下,由企业自行改造。
四、拆迁补偿安置与住房保障
拆迁补偿安置采取产权调换和货币补偿相结合的方式。为保障被拆迁城市棚户区内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应以产权调换为主。依法实行产权调换和货币补偿,属于私有房屋的,按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山西省城市房屋拆迁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属于租住的公有房屋的,符合房改条件尚未参加房改的棚户区居民,可先进行房改后,按照私有房屋接受补偿安置,也可在回迁安置时,以房改价购买相应面积标准的住房。
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按照廉租住房政策给予保障,对军烈属、残疾和孤寡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居民优先给予保障。支付不起最小户型全部房价的居民,本人可先购买部分产权;其余部分为公有产权,可交纳租金租用,待具备购买能力后,再自愿购买。
拆除居住3年以上的自建、自住无证房屋,且属居住人唯一住房的,按照房地产评估机构评估净值的50%给予补偿。居住人为独立户的,可按同类地段经济适用住房价格,购买一套面积为45平方米的住房;一簿多户的,每户可按同类地段经济适用住房价格,购买一套面积为45平方米的住房。拆除依附私有房屋、租住公有房屋自行搭建的无证房屋,居住人居住3年以上的,按照房地产评估机构评估净值的50%给予补偿,不予安置。
各市、县人民政府要结合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通过就地或异地建设、收购二手住房等方式,筹集一批租赁型经济适用住房,并按照廉租住房政策储备一批廉租住房,以满足无力购买回迁安置住房的住房困难家庭的需求。
五、建设标准与功能质量
(一)建设标准。新建小区规划设计既要注重现实性,又要具有前瞻性。户型设计要创新理念,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寻求最佳舒适度。新建住房的套型,既要符合国家现行的住房套型面积规定及比例要求,又要考虑居民的居住实际,以中小户型为主,最小户型不低于45平方米,最大户型不超过90平方米。同时,要保持住宅户型和功能的拓展性,既要满足拆迁安置的需求,又要兼顾未来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住房消费升级的需要。
(二)功能质量。新建小区要完善小区配套服务设施,按标准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按规划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方便群众生活。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建筑节能要达到50%以上。建筑的围护结构要采用性能好的保温隔热材料,供能、用能系统要选用高效建筑供能、用能设备。实现水、电、气、热四表出户,具备分户控制、分户计量、按量收费条件。应用垃圾处理、雨水收集和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技术,充分利用再生资源。精心设计小区绿化,绿地率要达到30%以上。充分利用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实现物业管理智能化,真正把小区建成设施齐全、生活便利、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住宅小区。
六、资金筹措与优惠政策
(一)资金筹措。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所需资金可从以下渠道筹措:各级人民政府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专项补贴资金,腾空土地用于商业开发或商品房建设公开出让所得土地收益,银行贷款,环保、文物保护等专项资金,购房人缴纳的购房款,市、县人民政府用于廉租住房建设的专项资金,招商引资,其他。
(二)政策支持。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搬迁居民住宅建设用地,以行政划拨方式供应,按经济适用住房供地程序划拨。为安置城市居民棚户区住户建设的住宅一律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所涉及的18项经营服务性收费在征得相关企业同意后按低限减半收取(见附表)。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项目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不征契税;被拆迁居民因拆迁而重新购置普通住房的,其购买住房总价尚未超出房屋拆迁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或虽已超出但不超过30%的,免征契税。新建住宅小区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网络通讯、有线电视、道路等市政公用设施,由上述各相关单位(部门)出资配套建设。各城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扶持政策。
七、管理与监督
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要建立“绿色通道”,提高办事效率,凡涉及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的审批事项,要简化程序,特事特办。各市公积金管理中心要简化贷款手续,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个人,优先发放贷款。各市人民政府要实施全方位监管,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种问题,坚决制止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中非法损害居民利益的行为。各级监察机关和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等各环节的监督,坚决杜绝挪用、占用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资金现象的发生。各级建设部门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管,认真执行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严把工程质量关。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工作,将其作为近期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切实加强管理,认真组织实施,确保省人民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如期实现。要认真落实责任制,各项工作要确立专门负责人,建立项目责任审批卡,对因工作不力影响工程进度、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要追究有关负责人和责任人的责任。对玩忽职守、以权谋私、严重干扰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等的,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同时,要加强宣传,借助各种新闻媒体,深入宣传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的意义、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等内容,使广大城市居民理解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支持拆迁改造,推进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的顺利进行。
附件:棚户区改造项目所涉及的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
二○○八年一月九日
附件:
棚户区改造项目所涉及的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
序号收费项目收费依据1土地价格评估费(宗地)晋价涉字〔1995〕9号
计价格〔1994〕2017号2规划设计费〔1993〕价费字168号3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晋价房字〔2002〕55号
计价格〔2002〕10号4招标代理服务收费晋价房字〔2003〕57号
计价格〔2002〕1980号5文物考古调查费晋价费字〔1997〕312号
计价费〔1997〕1220号6文物考古勘探费晋价费字〔1997〕312号
计价费〔1997〕1220号7房地产中介服务收费晋价涉字〔1995〕124号
计价格〔1995〕971号8地产交易服务手续费、咨询服务费晋价房字〔2001〕111号9土地档案使用咨询费晋价涉字〔1992〕390号
晋价涉字〔1992〕60号10城建档案技术咨询服务收费晋价服字〔2004〕285号11工程建设监理费晋价涉字〔1993〕100号12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费晋价房字〔2002〕202号13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费晋价房字〔2001〕332号14有形建筑市场交易服务费晋价房字〔2003〕155号15招标文件编制成本费晋价房字〔2003〕107号16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晋价房字〔2000〕17号17防雷技术服务收费晋价服字〔2006〕81号18房产交易手续费晋价房字〔2002〕120号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吉林市重点棚户区改造的实施意见
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吉林市重点棚户区
改造的实施意见
发文单位:吉林市人民政府 文
号:吉市政发〔2006〕7号 发布日期:2006-2-24 执行日期:2006-2-24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高新区、经开区,有关单位:
为切实改善我市棚户区居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在城市建设发展中让市民得到实惠,使城市形象得到改善,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棚户区改造的总体要求,依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05]34号),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实施意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和谐城市为目的,全面提高弱势群体的居住水平,把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成德政工程、阳光工程和民心工程,促进吉林市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重点棚户区的界定
城市建成区、工业集中区范围内、房屋密度大、建设使用年限久、人均建筑面积小、房屋质量差、配套基础设施不齐全、交通不便、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脏乱差、房屋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连片平房区及旧危楼。
三、棚户区改造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改造原则
1.坚持工业集中区内棚户区优先改造的原则; 2.坚持以人为本,合理补偿安置,利民惠民的原则;
3.坚持政府组织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统筹规划,规范操作,配套建设的原则;
5.坚持先易后难,先市区中心再向周边延伸的改造原则;
6.坚持改造与改善相结合的原则。
(二)工作目标
从2006年起,利用3年时间集中改造建成区、工业集中内现有38片重点棚户区,改造房屋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涉及居民4.5万户、14.7万人。其中:
1.2006年,改造、改善棚户区房屋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涉及居民20077户,改造区域内工企单位392家。
2.2007年,改造、改善棚户区房屋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涉及居民17086户,改造区域内工企单位354家。
3.2008年,改造、改善棚户区房屋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涉及居民7502户,改造区域内工企单位158家。
通过棚户区改造及功能分区调整,整合现有工业区资源,促进工业集中区的形成;建设一批生态型、节能省地型住宅小区;开发一批与棚户区配套的商业区;改扩建一批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公共基础设施。通过棚户区改造,逐步实现城市功能分区科学合理,有利于市民生活、居住、工作、娱乐,便于城市规范和管理,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棚户区改造建设标准
(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二)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与城市整体环境和谐;
(三)提倡建设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小区;
(四)交通便利,公共基础设施完善;
(五)保证工程质量标准。
五、棚户区改造操作方式
棚户区改造采取政府组织、市场化运作、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招标、分类实施的方式操作。政府对全市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实行统一规划、逐一经济测算、制定项目实施方案,通过公开招标或招商等方式确定改造实施单位。
六、棚户区改造优惠政策
(一)土地使用政策
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回迁安置用地以划拨方式供应(含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用地)。
(二)收费减免政策
1.回迁安置房建设免缴行政性收费、免收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事业性收费和供热、自来水等经营性收费减半征收。
2.被拆迁居民实行货币安置的,其安置费用折合成安置建筑面积部分(拆除面积加上政策补贴折合建筑面积)的商品房面积,享受回迁安置房建设前期收费政策。
3.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用地范围内的商品房开发建设(含商贸、公建),比照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减半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半征收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
减免以外收取的资金,专项用于我市棚户区改造。
(三)税收政策
按照省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地方税收优惠政策的规定执行。
(四)棚户区居民拆迁安置政策
按照《吉林市重点棚户区改造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暂行办法》执行。享受优惠政策的回迁安置房屋5年内不得进入房地产市场进行交易。
(五)市政公用设施改造政策
棚户区改造项目用地规划红线外没有大配套管网的,电业、供水、供热、供气、电信、邮政、广电等单位要按照规划要求,分别出资同步建设。应由市政承担的公用设施和基础配套设施,要落实资金,优先建设。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区域内,需砍伐树木、拆除公厕和垃圾站的,免收补偿费。项目建设单位负责按规划要求重建或恢复,各相关部门负责验收和后续管理工作。
(六)拓宽棚户区改造投融资渠道
根据省棚户区改造资金筹措精神,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资金,采取银行贷一点、财政支持一点、政策让一点、棚户区居民出一点、市场开发补一点、工业集中区筹一点等办法多渠道筹集。
需要政府投入的改造资金通过以下方式筹集:一是腾空土地收益;二是收取非减免部分行政性收费;三是省里统一安排的补贴资金和开行贷款;四是市发改委争取的资金;五是市财政匹配资金。
(七)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住宅与非住宅的拆迁原则
重点棚户区改造是对棚户区居民住宅的改造,改造区域内非住宅的拆迁待由享有该土地开发权的单位实施。
七、组织实施
(一)编制改造计划
市重点棚户区改造实施工作组办公室按照重点棚户区改造实施意见,编制改造(改善)建设计划,报市重点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审定,上报省棚户区改造协调小组。
从2006年至2008年停止审批经济适用住房和集资、合作建房项目。
2006年拟安排19个改造项目,拆除和改善房屋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
选择1~2条(处)能反映我市历史文化旧貌的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区域予以保留,规划等部门要对此区域进行严格保护,只可维护,不可拆除,以见证我市的历史文脉和建筑风格。
(二)制定改造建设方案
规划部门按照棚户区改造计划,对拟改造项目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承担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开发企业按照规划要求负责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市重点棚户区改造实施工作组办公室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综合经济测算,在测算的基础上制定项目改造建设方案和招商方案,报市重点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审定,并将建设方案上报省棚户区改造协调小组备案。
(三)制定改造用地计划
市国土资源部门依据重点棚户区改造计划,拟定重点棚户区改造用地供应计划,报市重点棚户区改造实施工作组审定,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四)严格规范,公开招标
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由市重点棚户区改造实施工作组办公室按照规定程序,统一组织公开招标或招商。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须由实力强、信誉好的开发企业承担。在公开招标或招商前,实施工作组办公室对参加投标开发企业的资质、资金、资信情况要进行严格审查,不符合招标或招商条件的不得参加招标,也不得参与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开发建设。
(五)严格审批办理程序
承担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开发企业,须严格按照以下审批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1.承担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开发企业,持《中标通知书》和市重点棚户区改造实施工作组办公室出具的《吉林市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批复》,到市建设项目联合审批中心的市国土资源局棚户区改造审批窗口办理土地使用权手续。
2.承担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开发企业持土地使用权手续及相关要件,到建设项目联合审批中心各委、办、局设立的重点棚户区改造审批窗口办理开发立项、计划、规划、消防、施工图审查、质量监督、安全、施工许可等相关前期手续。
3.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到的商品房项目开工建设达到预售条件后,开发企业持项目批准书、规划、土地、施工许可等相关手续,到市建设主管部门办理预售登记手续,然后到市房产主管部门领取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4.项目竣工后,经市重点棚户区改造实施工作组办公室和房屋建筑工程综合验收管理办公室综合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房产主管部门凭市重点棚户区改造实施工作组办公室和房屋建筑工程综合验收管理办公室出具的综合验收合格证办理产权产籍手续。
(六)依法拆迁安置
要认真执行棚户区的改造拆迁管理各项规定,做好拆迁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对棚户区改造中的低保户名单、安置地点、分配方案、违章房屋、评估标准等内容实行公开,保证拆迁安置政策到位、程序到位、思想政治工作到位,实行阳光拆迁,避免产生新的矛盾。对少数无理取闹、漫天要价、阻挠正常拆迁,甚至拒不搬迁,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司法、执法等部门要依照有关程序实施强制拆迁,并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对棚户区改造拆迁中恶意炒房的,要严厉打击。
承担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开发企业,在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先建设回迁房,保证按协议约定的时间回迁。对未按时完成回迁安置的,要依照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七)加强监管,确保回迁房屋建设质量
回迁安置楼建设一律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和省技术标准要求和推广的建筑材料,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严格质量、安全监管,施工图设计文件必须经过审查。工程竣工后须经过验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公开监督举报电话,接受棚户区居民对回迁楼质量的监督。
(八)积极为棚户区改造创造良好的环境
1.对棚户区改造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一站式”办公。各委、办、局在建设项目联合审批中心设立重点棚户区改造指定审批窗口,缩短审批时限,减少审批环节,实行一个窗口办公,局内审批环节内部循环,确保棚户区改造的顺利实施。全部前期手续的审批办理时限须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详见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审批流程图)。
2.在经过验收合格后的棚户区改造回迁安置房屋办理产权时,房产部门实行特事特办,在房地产交易中心专设棚户区改造回迁安置房屋产权办理窗口,实行“一个窗口”办公。要精简办事环节,随时接件,及时受理,严格按规定时限办结。
(九)强化物业管理
制定《吉林市回迁住宅物业管理办法》。对新建回迁安置住宅楼全面实行物业管理,由社区组织,房产部门、街道办事处和物业公司实施,提倡小区居民实行“自助式”物业管理。《吉林市回迁住宅物业管理办法》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起草,另行制定颁布。
(十)加强档案管理,完善联动信息管理机制
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要对棚户区改造项目被拆迁人及安置情况逐一建立档案,并全部纳入微机统一管理。与民政、房产等相关部门建立信息联动机制,便于“一地一户一次”享受改造政策,防止造假和重复享受改造安置政策。
二○○六年二月二十四日
吉林市人民政府
第四篇:《长春市重点棚户区改造实施意见》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长春市重点棚户区改造实施意见》的通知
(长府发[2005]5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现将《长春市重点棚户区改造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长春市人民政府
二00五年十二月三十日
长春市重点棚户区改造实施意见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棚户区改造的总体要求,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实施意见》精神,在《长春市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快棚户区改造的实施意见》(长府发〔2005〕16号)的基础上,结合我市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及市委十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全面谋划棚户区改造工作,以提高贫困居民居住水平,改善城市环境,创建和谐长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目的,抓住国家和省扶持棚户区改造的良好机遇,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精心组织,配套建设,高标准地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
(二)工作目标
从2006年起至2008年,利用3年时间集中改造108块棚户区,改造房屋面积713万平方米,涉及居民99196户、涉及工企单位988家。
2006年改造240万平方米,涉及居民33130户、涉及工企单位380家。
2007年改造241万平方米,涉及居民38648户、涉及工企单位329家。
2008年改造232万平方米,涉及居民27418户、涉及工企单位279家。
二、棚户区界定
棚户区是指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平房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区域及“城中村”。
三、棚户区改造原则
(一)坚持政府组织,市场运作的原则。市、区政府主要负责棚户区改造的政策制定和执行,组织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建设及检查指导。棚户区改造实行市场化运作,开发企业是建设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开发企业,必须具有较高的资质、资信和良好的业绩。
(二)坚持以人为本,合理补偿与安置的原则。棚户区改造主要目的是解决好弱势群体
住房困难问题,要严格执行拆迁法规,严禁违法拆迁、野蛮拆迁。通过实行货币补偿与房屋安置基本等值的办法,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合理补偿与安置被拆迁人。
(三)坚持政策连续有效,利民惠民的原则。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开发企业,继续享受《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棚户区改造的实施意见》(长府发〔2005〕16号)规定的优惠政策。对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被拆迁居民,通过货币补偿或回迁房和定销商品房的建设安置,享受更优惠的政策,确保棚户区改造建设顺利实施。
(四)坚持以区为主,市区联动的原则。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由各区政府组织实施,主要负责组织本辖区内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调查摸底、项目申报、规划委托、前期测算、项目招商招标、拆迁补偿与安置,并做好相关事项的协调工作。市政府相关部门要全力支持,尽职尽责地做好服务工作。
(五)坚持统一规划,配套建设的原则。棚户区改造要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相结合,与整治环境相结合,与社区建设相结合,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相结合,与城市“解密外疏”相结合,与建农民新居相结合,与保护历史文脉、建筑、街区相结合。对道路、给排水、燃气、供热、供电、通信、有线电视、绿化、照明等基础设施要同步建设。棚户区改造必须按照规划连片开发,不留死角死面,做到改造一片成型一片。
(六)坚持土地收储与经营性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对适宜土地收储的棚户区地块和由政府确定收储的棚户区地块,统一由市土地收购储备交易中心收储,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对适宜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地块由区政府组织招商,实行市场化运作。
(七)坚持区别对待,改造与改善相结合的原则。列入棚户区的地块不等于全拆重建,该改造的改造,该改善的改善。对房屋现状较差的,严重缺少配套设施的,要进行全面改造。对房屋现状较好的、有部分配套设施的,应制定完善方案,差什么补什么,消除不安全隐患,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四、棚户区改造建设标准
(一)符合城市规划和国家有关建筑规范。
(二)棚户区及周边区域的市容市貌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三)小区提倡建设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环保型住宅区。
(四)公共基础设施完善。
(五)确保工程质量标准。
五、棚户区改造的优惠政策
(一)土地收购储备交易中心收购棚户区土地,实行熟地出让。土地出让金退给土地收购储备交易中心,专项用于支付银行贷款本息和土地收购资金周转及棚户区改造。
(二)棚户区改造项目享受经济适用住房有关政策,建设用地实行划拨(含非住宅用地),行政性收费减半,按照普通商品房对待与管理。
(三)居民回迁房、定销商品房建设用地享受土地划拨、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免、经营性收费减半的优惠政策。
(四)棚户区改造项目用地红线外没有大配套管网的,电业、供水、供气、供热、电信、邮政、广电等单位要按照规划要求,分别出资同步建设。应由市政承担的公用设施和基础配
套设施,要落实资金,优先建设。
(五)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给予地方税收优惠政策照顾。对符合条件的改造项目,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不征契税;棚户区居民因拆迁而重新承受普通住房的,免征契税。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棚户区改造偿还原拆迁面积房屋部分,暂不征收营业税,纳税确有困难的,可减免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
(六)对城市棚户区被拆迁户实施优惠政策。
1、房屋安置。拆迁私有房屋,对房屋所有人实行“拆一还一”政策,不找差价。每户在49平方米以内增加的面积,按建筑成本结算,偿还的面积和新增加的面积产权归个人所有。
2、货币补偿。货币补偿按照“拆一补一”,每户不足49平方米补到49平方米的优惠政策,本着房屋安置与货币补偿基本等值的原则,按下列公式补偿:
货币补偿总金额=被拆迁房屋评估金额+棚户区价格补贴金额+面积补贴金额+搬迁补助费+临时安置补助费
3、无照房屋按照有关条例规定原则不予补偿,但对1990年4月1日以前自建、自住、无房屋产权证的独立房屋,其所有人具有拆迁区域内正式户口,又确无其它住处的,可对被拆迁房屋按照不同结构房屋建筑成本结合成新给予适当补偿。
关于棚户区改造项目住宅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的暂行规定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起草,另行制定颁布。
4、对被拆迁的低保户居民,寻租住房有困难的,各区政府和民政部门要帮助寻租,保证在回迁前有房住;回迁时,帮助办理各种手续,切实维护好低保户的合法权益。
5、拆迁公有房屋原则上应先进行房改。
关于棚户区改造项目房改优惠政策暂行规定由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起草,另行制定颁布。
(七)拓宽棚户区改造投融资渠道。棚户区改造建设资金采取多渠道筹措。一是争取国家、省政府补贴;二是市政府专项补贴;三是开发银行软贷款与金融单位贷款;四是政府政策扶持;五是招商引资;六是被拆迁人按规定合理分担。
积极向银行推荐诚实守信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在建工程项目投入30%以上,允许进行抵押贷款。建立规范的住房置业担保机构,及时补充担保基金,鼓励有条件的各类经济组织及民间资金的介入,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贷款担保,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支持个人合理住房消费。
(八)提高住房公积金的贷款使用率,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使用功能。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提高贷款比例,简化贷款手续,支持棚户区改造,满足承贷人合理资金需求。取消对自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次数的限制。
六、组织实施
(一)编制棚户区改造计划与规划
市棚户区改造实施指挥组办公室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供应计划,编制棚户区改造3年规划和改造计划。从2006年至2008年继续停止审批经济适用住房和集资、合作建房项目。
规划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划,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房地产开发企业按规划要求负责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专家咨询论证后按程序报批。
(二)采取双轨运行方式
双轨运行的方式就是土地收储与经营性开发相结合的运作方式。坚持以土地收储为主,采取“挑、选、收”的办法。即:挑,就是在108块棚户区地块中对适宜土地收储的地块先由市土地收储交易中心来挑;选,就是在市土地收储交易中心挑完后,由开发企业来选;收,就是对剩余的棚户区地块由市土地收储交易中心来收。市土地收储交易中心应对全部收储的地块进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
(三)建设回迁房
回迁房是指为了妥善安置棚户区的被拆迁居民,按照棚户区改造项目住宅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规定,由开发企业建设的居民回迁的安置房。
回迁房要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建设,开发企业在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先建回迁房,保证按协议约定的时间回迁。
(四)建设定销商品房
定销商品房是指为了妥善安置棚户区的被拆迁居民,使棚户区的弱势群体能够买得起房、买得到房,由政府组织,开发企业建设,以确定的销售价格、套型面积向被拆迁居民定向销售的中小户型商品房。
1、定销商品房的建设。定销商品房的建设由区政府组织,开发企业进行建设。市政府有关部门与区政府选定一至二块地块,通过招投标确定建设单位。开发企业是投资和建设的主体。建设的标准本着结构合理、功能优化、经济实用的原则,以中小户型为主。
2、定销商品房的销售。定销商品房的销售对象主要是棚户区改造中选择货币补偿的被拆迁居民。定销商品房的价格要体现保本微利的原则,即建设成本加5%的利润。被拆迁人持拆迁协议书和有关证明到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购买定销商品房。定销商品房五年内不得进入房地产市场交易。
3、定销商品房的管理。定销商品房的管理要按照物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纳入物业管理。关于定销商品房销售与管理的暂行规定由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起草,另行制定颁布。
(五)依法组织拆迁
做好房屋拆迁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使被拆迁居民思想统一到拆迁法规和有关规定上来,理解和支持棚户区改造工作。要严格执行房屋拆迁的有关规定,实行阳光操作,规范管理,防止野蛮拆迁等违法行为发生。对阻挠正常拆迁的,司法、执法等部门要依法实施强制拆迁。对少数无理取闹、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要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关于城市房屋拆迁行政强制拆迁的暂行规定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起草,另行制定颁布。
(六)严格执行市人大常委会第32号公告规定
长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市政府《关于提请对<长春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第四款进行解释的议案》。即:《长春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第四款中关于“建筑面积不足49平方米补到49平方米”的规
定,是指2004年7月31日以前,房屋所有权证标明的建筑面积和2004年8月1日以后,房屋初始登记的房屋建筑面积不足49平方米补到49平方米,房屋管理部门和房屋所有权人应认真遵照执行。
(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定期召开调度会,及时研究、协调、解决棚户区改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棚户区改造工作顺利推进。
(八)加强管理,保证质量。
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棚户区改造建设中全面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及合同管理制;要加强对建筑设计、施工、验收等各环节的监督管理,保证工程质量;要选用符合国家与省技术标准要求的建筑材料与设备,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要不断提高我市棚户区改造建设的整体水平,将新建小区建设成为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居住区。
(九)加强监督
棚户区改造是一项政策性、纪律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要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参与棚户区改造的部门、单位、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必须以大局为重,做到特事特办、急事速办,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各级监察、执法部门对玩忽职守、顶着不办、非法分户、倒卖房屋、野蛮拆迁、以权谋私、严重干扰破坏棚户区改造等行为,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十)加强宣传工作
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组织各新闻媒体,结合实际,拟定专题,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重点棚户区改造原则、优惠政策、建设标准、组织实施办法,动员全社会主动参与和积极支持棚户区改造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各城区、各部门在推进棚户区改造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七、组织领导机构
为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领导,成立长春市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和长春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实施指挥组。实施指挥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8个工作组,即:综合调度组、宣传发动组、规划计划组、资金筹措组、土地收储组、产权产籍组、房屋拆迁组、督察组。实施指挥组办公室设在长春市城市建设开发管理办公室。
各区政府要成立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应的机构,抓好具体实施工作。
各相关部门、单位要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统筹兼顾、精心组织、尽职尽责、提高办事效率,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对于完不成任务的要追究责任。市政府要和各区政府签订责任状,各区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责任,确保棚户区改造任务圆满完成。
第五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06〕25号)
【发布单位】山西省
【发布文号】晋政发〔2006〕25号 【发布日期】2006-08-28 【生效日期】2006-08-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山西省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
(晋政发〔2006〕25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为加强城市社区卫生工作,构建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满足群众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缓解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
2.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3.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医疗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4.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注重防治结合。
5.坚持以区级和设区的市级为主,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稳妥推进。
(三)工作目标。到2010年,全省设区的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具体目标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太原、大同、阳泉、长治、晋城、晋中等6市力争在2008年底前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四)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性质和功能定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是社区、家庭和居民,服务重点是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拓展家庭护理、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延伸性服务。
(五)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以诊所、医务所(室)、护理院等其他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政府原则上按照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超过3万或服务半径过大的地区应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人口一般以0.5-1.0万人为宜。10万人口以上的街道办事处可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独立法人机构,实行独立核算,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一体化管理。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通过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对政府举办的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转型或改造改制设立,具体办法由省卫生厅会同省人事厅、省国资委等部门制定。现有卫生资源不足的,应按照规划予以新建。市辖区人民政府原则上不再举办医院,着力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努力满足居民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
各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订本行政区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地域环境和社区类型等因素,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设置规模与数量,经同级政府批准,报省卫生厅备案。
从2007年起,每年按照制定的发展规划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任务。在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中,应统筹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房屋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或挪作他用。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应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城市建成区没有社区卫生服务房屋设施或达不到标准的,政府应负责购置或在现有公房的基础上改扩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未得到解决以前按照机构建筑面积标准和当地平均房租水平给予房租补助。
(六)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房屋建筑面积一般在1000平方米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房屋建筑面积一般在150平方米左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有专门的工作用房开展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工作。社区卫生人员编制核定工作由省编制部门根据中央编办有关规定统一制定编制标准,核编工作应在2007年完成。设备配备标准由省卫生厅另行制定。
(七)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高等医学院校应设置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专业,积极为社区培养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培训计划,对已经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和新进入的专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逐步开展规范化培训。
各级政府应制定政策鼓励并有计划的安排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到艰苦边远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高定1至2级。凡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可提前一年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稳定社区卫生服务队伍。鼓励城市业务水平较高、身体状况较好的退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享受相应待遇。人事与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制定聘用办法,将岗位培训及规范化培训作为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必要条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优先聘用经过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到2010年初步形成以全科医师为骨干,公共卫生、中医药、护理等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配置合理,具有较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专业技术队伍,基本实现所有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到相应的岗位要求。(八)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医院合理分工的协作关系。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能,适宜社区开展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逐步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承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宣传教育、药具发放、人员培训、信息咨询等工作。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省卫生厅负责制订完善城市公立大中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案和长效工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城市公立大中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鼓励和组织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新晋升副主任医师资格的人员在聘任副主任医师职务前应当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三个月。政府举办的大中型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应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定点协作关系,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提供免费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有计划地组织人员到定点协作单位进修学习。
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将疑难重症患者及时转诊到大中型医院,各医院康复期的住院病人要及时转诊到适宜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社区首诊制,基本医疗服务逐步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
(九)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事业单位改革原则,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按照服务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要求,实行定岗定编、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办法。对工作绩效优异的人员予以奖励;对经培训仍达不到要求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关系。改革社区卫生从业人员收入分配管理机制,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加强和改善工资总额管理,对公益任务目标完成好,考核优秀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社区卫生从业人员收入不得与服务收入直接挂钩。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收支运行管理机制,规范收支管理,有条件的可试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采取有效办法,鼓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生产、供应质优价廉的社区卫生服务常用药品,开展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药品和医药分开试点。
(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依法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管,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考核评价制度,定期考核,及时向社会发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要及时调整、退出,保证服务质量。建立社会民主监督制度,定期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将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建立健全社区卫生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充分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作用。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管理,确保医药安全。严格财务管理,加强财政、审计监督。
(十一)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与作用。加强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开展社区卫生人员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推广和应用适宜中医药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为社区居民提供中医药服务。到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服务设施齐备、人员配备合理、服务功能完善、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基本满足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三、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
(十二)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各级政府从2007年起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按国家规定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等进行补助。
区级和设区的市级政府承担社区卫生服务补助的主要责任,要根据卫生部等部门制定的城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服务规范以及市级以上政府有关规定,结合本地财政经济状况,分别按社区服务人口人均不低于3元和2元的标准在预算中安排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并按规定安排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的离退休人员费用等经费。从2007年起,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按社区服务人口人均5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3元/人,省财政补助2元/人),并统筹考虑各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绩效考核情况给予补助。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经费应随经济发展和服务项目扩展逐步增加。中央和省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设备配置和人员培训等给予必要的支持。各级政府在安排相关经费补助时,要统筹考虑支持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作用。
关于政府补助原则、政府补助的内容和方式、政府补助及社区卫生服务收支的管理和监督等,按照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财社〔2006〕61号)执行,并由省、市、区(市)各级财政、发展改革和卫生部门根据省人民政府有关要求,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贯彻措施和办法,以确保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十三)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应积极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要根据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家庭病床建床标准及管理规范,制定医疗保险家庭病床管理办法,明确家庭病床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范围。参保人员发生的家庭病床医疗费用,符合出入院标准的由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给予支付。引导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适当拉开医疗保险基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大中型医院的支付比例档次,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住院的起付标准和个人负担比例要低于大中型医院,具体起付标准及个人负担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
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特点,制定方便快捷、管理高效的业务管理流程。采取多种方式对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培训和技术支持。参保人员在统筹地区定点大中型医院与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住院的,起付标准的医疗费用个人只负担一次。
(十四)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税收优惠政策,规范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和价格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价格应执行《山西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省物价局会同省卫生厅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适时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对于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采取按病种等方式收费。在满足群众基本医疗保健需求的同时,对于一些个性化服务,允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与服务对象签订合同,按照服务时间、服务次数或服务人数等收取费用。具体的收费标准由省物价局会同省卫生厅研究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享受国家关于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禁止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征收国家规定之外的任何税费。
(十五)落实有关部门职责,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制定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行业监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社区卫生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定推动中医药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有关政策措施。
机构编制部门牵头研究制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标准的意见。
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必要的改扩建或新建给予支持。
民政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在评选示范社区、星级社区等活动时,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标作为评选条件之一;在表彰模范街道、居委会时,把支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作为考核条件,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民主监督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政策及财务收支管理办法,并对经费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教育部门负责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科教育,将社区卫生服务技能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支持卫生部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岗位培训。
人事部门负责完善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制定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聘用办法和吸引优秀卫生人才进社区的有关政策,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制度,并认真监督落实。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制定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措施。
规划和建设部门负责按照有关标准,在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中统筹安排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并进行竣工验收和备案。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计划生育技术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协调解决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经费和服务人员岗位津贴,配备涉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有关器械、药具。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
物价主管部门负责研究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管理办法。
残联负责社区康复工作的指导,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培养社区康复人员,建立社区康复训练绩效评价与奖励机制,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社区康复工作。
四、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
(十六)切实重视社区卫生工作。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责任在各级政府。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各市、区(市)人民政府要成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领导小组,加强对社区卫生工作的领导,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层层明确责任,加强调查研究,统筹协调,督导检查,落实工作任务。
(十七)努力营造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环境条件。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是近几年城市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发展社区卫生事业,造福人民群众。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方式支持社区卫生事业。对在社区卫生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和支持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良好风尚。要加强社区卫生法制建设,完善配套法规和规章,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二○○六年八月二十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