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新区2016年税收专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
高新区2016年税收专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堵塞征管漏洞,理顺征管关系,降低企业涉税风险,提高企业纳税遵从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经研究,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相关行业、企业及个人的税收检查专项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1、以国家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为依据,强化税收监管,堵塞征管漏洞,杜绝税收“跑、冒、滴、漏”现象,确保应收尽收。
2、开展税源检查,深化纳税评估,优化税收秩序,完善税源管理机制,提高税源监管质量。
3、通过税收检查,进一步治理和打击使用假发票、虚开虚抵和非法代开发票等违法行为,提高税法的严肃性。
4、创新纳税服务内容和手段,优化和改进服务手段,努力为纳税人提供优质、便捷的纳税服务。
二、检查对象和内容
税收检查的范围为各类涉税单位和个人,主要检查以下内容:
1、房地产企业主要检查应税销售额和税款入库的合理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2、增值税方面重点检查纳税、应转未转一般纳税人、应纳税税额、进项税额、销项税额的真实完整及正确适用税率。
3、企业所得税方面重点检查收入及利润总额完整性、税前扣除项目的真实性及合法性,检查的重点内容是应付未付、应收未收款项的处理情况和预提费用、应付账款等科目及未在国税局、地税局办理企业所得税税种登记的企业。
4、土地增值税方面重点检查是否按规定申报预缴及普通标准住宅的界定是否符合要求。
5、土地使用税方面重点检查是否从土地出(转)让合同规定的土地交付日期的次月起,及时足额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
6、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是否按规定程序备案、是否有环境污染、税收违法处罚记录、是否符合减免退税的相关规定。
7、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税收专项检查工作取得成效,成立专项税收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对此次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和检查。
组 长:周庆年 副组长:莫一平、刘汉友
成 员:姚美其、刘凯清、傅年满、周希平、帅 军、李 明、罗缅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刘汉友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由财政、国税、地税、经发、招商、统计、政策法规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四、方法和步骤
本次检查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自查自纠阶段(10月8日至10月24日)。由各相关企业对2013年1月1日起至2016年9月30日止的纳税情况、2008年1月1日起至2016年9月30日止的财政拨款情况开展自查自纠,在2016年10月24日前填制税收自查申报表(一式三份并加盖公章),企业留底一份,另两份分别报国(地)税局对口征收管理科(分局)。自查发现的税收问题,应及时作纳税调整,并于2016年10月31日将自查的应缴未缴税款、滞纳金补缴入库。
第二阶段:重点检查阶段(10月25日至11月20日)。根据自查自纠结果,成立税收重点检查组,深入相关涉税单位(个人)逐户进行税收检查。检查组完成检查后,应制作检查报告,内容包括:
1、检查的内容;
2、检查的时间、方法、步骤;
3、检查发现的问题;
4、检查人员的拟处理意见;
5、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三阶段:整改总结阶段(11月21日至11月30日)。对重点检查阶段尚未足额缴纳的欠税户,专题进行挂牌督办,直至税款全部入库;对已足额缴纳的,要求及时整改,杜绝以后年度欠税发生,同时规范相关单位的税收档案管理。
五、工作分工 根据自查自纠情况,10月25至11月20日开展重点检查工作。
1、重点检查对象。结合税收缴纳情况及自查自纠情况,对由高新区国税局、地税局确定的100家左右企业进行入户检查。
2、检查人员组成。入户检查人员由各部门抽调共计30人组成,其中国税局10人、地税局10人,财政、经发、招商、统计、政策法规等各2人,分五个工作组进行入户检查。
第一组:国税局2人、地税局2人、财政分局1人、经发局1人
第二组:国税局2人、地税局2人、经发局1人、招商局1人
第三组:国税局2人、地税局2人、招商局1人、统计局1人
第四组:国税局2人、地税局2人、统计局1人、政策法规局1人
第五组:国税局2人、地税局2人、政策法规局1人、财政分局1人
六、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抽调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好的骨干人员参加本次专项行动,务求实效。通过清理,整顿税收征管秩序,净化税收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合法经营,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2、依法行政。本次检查工作每个步骤、环节都要依法进行,按照法定程序,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以达到震慑作用。在工作中要讲究工作策略,对涉税额大、态度恶劣、千方百计逃避追缴,拒不配合、阻挠公务开展的单位,列为典型案例,重点打击,以点带面,促进工作开展。
3、廉政守规。参加检查行动的人员要依法依规办事,严守“八项规定”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杜绝“吃、拿、卡、要、报”现象,维护良好形象。对在检查工作中失职、渎职的,依照相应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篇:(原创)“小金库”专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
XX公司“小金库”专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
公司《关于开展“小金库”专项检查的通知》(办〔2014〕
1号)要求,按照公司整体工作部署,结合实际对开展好“小金库”专项检查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和人员
XX成立“小金库”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成员:
工作职责:全面负责和领导XX“小金库”专项检查工作,听取专项检查工作的汇报,研究和决定XX“小金库”专项检查重大事项等。
XX“小金库”专项检查工作设办公室。
主
任:
成员:
工作职责:贯彻落实
xx公司
专项检查工作的指示和决定;负责整体组织、指导和协调XX机关科室、各单位开展好“小金库”专项检查工作;对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按要求向公司汇报专项检查计划,并上报相关资料。
二、专项检查范围
检查期间为2010年至2014年会计,重大事项追溯到以前。涵盖全部表内表外企业(单位)、账内账外资金资产,各项“小金库”资金的收支数额,以及201年底“小金库”资金滚存余额和形成的资产。
三、专项检查内容和重点
严格按照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国务XX国资委联合印发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实施办法》(中纪发〔2010〕29号)开展检查。凡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均属于“小金库”。“小金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表现形式:
(一)隐匿收入设立“小金库”
1.用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等营业收入设立“小金库”;
2.用资产处置、出租、使用等其他收入设立“小金库”;
3.用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设立“小金库”;
4.用政府奖励资金、社会捐赠、企业高管人员上交兼职薪酬、境外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中方人员劳务费用结余、罚没收入、押金及保证金等其他收入设立“小金库”。
(二)虚列支出设立“小金库”
1.虚列产品成本、工程成本、采购成本、劳务成本等营业成本设立“小金库”;
2.虚列研发支出、业务招待费、会议费、销售服务费、手续费、培训费、咨询费等期间费用设立“小金库”;
3.虚列职工工资、福利费用、劳务费用、社会保险费用、工会经费、管理人员职务消费等人工成本费用设立“小金库”。
(三)转移资产设立“小金库”
1.以虚假会计核算方式转移原材料、产成品等资产设立“小金库”;
2.以虚假股权投资、虚假应收款项核销等方式转移资产设立“小金库”;
3.以虚假资产盘亏、毁损、报废方式转移资产设立“小金库”;
4.以虚假交易方式转移资产设立“小金库”。
(四)以其他形式设立“小金库”
1.利用假发票、假合同、假票据等方式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2.利用银行票据贴现等融资方式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3.利用无法支付的往来款项等方式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4.设立账外公司。设立账外公司违规经营,形成账外资产;
5.以个人名义在银行存放和以个人名义保管单位公款;
6.违规收费设立“小金库”;
7.上下级单位之间相互转移资金设立“小金库”;
8.利用其他方式设立“小金库”。
四、时间进度和安排
此次“小金库”专项检查工作自八月中旬开始至10月底结束,采取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为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8月中旬至8月25日)。
和科室、各单位要把“小金库”专项检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二)第二阶段:全面自查阶段(8月25日—9月25日)。
各科室、各单位要按照专项检查计划的要求,组织对本科室、本单位范围内各种违法违规问题进行清理,进行如实记录、立即纠正,并实行零报告制度。(三)第三阶段:继续自查及重点抽查阶段(9月26日—10月20日)。
各科室、各单位继续自查自纠,在此基础上,迎接XX公司“小金库”专项检查工作小组的检查。(四)第四阶段:整改报告阶段(10月21日—10月30)。
各科室、各单位对专项检查阶段查出的问题认真组织研究,做到整改落实到位、资金资产处置到位、违纪责任人员处理到位。在整改过程中要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强化源头治理,持续优化内部控制,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小金库”治理的长效机制。五、“小金库”专项检查问题处理原则
对各科室、各单位自查和被查发现的“小金库”,要严格按照“依纪依法,宽严相济”的指导思想进行处理,总的原则是“自查从轻从宽,被查从重从严”。
1、“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鼓励自查自纠,对自查发现的问题从轻从宽处理。凡自查认真、纠正及时的,对责任单位可从轻、减轻或免予经济处罚,对有关责任人员可从轻、减轻或免予处分。对自查出的“小金库”,应区分“小金库”形成的性质与来源进行相应账务处理,对国家和集团公司有明确规定的,各单位要依照规定立即整改;无明确规定或各单位不能准确定性的问题,要及时报XX“小金库”专项检查工作小组办公室。对未整改的问题,应在检查整改报告中说明原因及整改期限。
2、对查出“小金库”、存在重大问题未及时发现、发现问题存在瞒报或未整改的单位和部门,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一律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XX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9〕18号)精神,进行从重处理,按照组织程序先予以免职,再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3、对在“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中弄虚作假、压案不查、对抗检查、拒不纠正、销毁证据、突击花钱、打击报复举报人的,或在专项检查工作中走过场的,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六、有关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严肃财经纪律和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是保障中央八项规定贯彻执行的重要举措。各科室、各单位要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工作态度,要由本单位负责人统一领导“小金库”专项检查工作。
2、加强沟通协调。遇到重大或特殊情况的,可随时汇报。在自查过程中,如果有把握不准的问题,也要及时向检查小组办公室报告。
3、建立长效机制。一方面通过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查清并纠正设立“小金库”等资产和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另一方面要以专项检查工作为契机,摸清“小金库”产生的根源,通过完善体制、健全制度和强化监管,建立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4、按要求上报相关资料。各科室、各单位要按“小金库”专项检查工作要求,按时间节点上报相关资料。上报资料由科室负责人,单位两个主要领导签字背书。
联系人:
电
话:
年月日
第三篇:[2002]22号-关于2002年税收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
关于2002年税收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
国税发[2002]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了继续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加强征管,堵塞漏洞,国家税务总局决定2002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税收专项检查。现通知如下:
一、专项检查工作重点
重点行业中存在的税收违法行为、征收管理环节存在的漏洞和税收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二、专项检查工作内容
为了开展专项检查,总局制定了2002年上、下半年税收专项检查工作方案,具体内容见附件1和附件2。
三、专项检查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级税务机关要把此次税收专项检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实。成立由主管局长任组长的专项检查领导小组,设立专项检查办公室,统一领导,统一部署。
(二)精心组织。根据本通知“专项检查工作方案”的内容及要求,制定检查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要求,抽调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高、作风过硬的人员组成重点检查组。针对此次专项检查的企业规模大、核算水平高、政策性强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查前培训,以保证检查效率和检查质量。
(三)加强配合。由于此次检查涉及的行业和税种交叉,容易造成多头重复检查,各地国税局、地税局部门要紧密配合,互通信息,必要时可组成联查组进行检查,以减轻企业负担。同时,还要加强与公安部门配合。在专项检查过程中发现重大案件线索,要及时与当地公安部门联系,以便公安机关及时介入,有力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
(四)注重实效。在专项检查中,要把检查质量、检查实效放在突出位置,坚持时间和进度服从质量。要求应查必查,事实清楚,定性准确,文书规范,程序合法,手续完备,处理适当。
(五)认真总结。一是对此次专项检查的布置、开展及检查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二是就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征管环节的漏洞和税收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提出对策。
四、材料报送要求
(一)各地要以省一级税务机关的名义向总局相关司报送税收专项检查报告。
(二)为提高专项检查报告的报送和汇总分析工作效率,各地在报送纸质文件的同时,通过NOTES信箱报送电子文件,文字部分以Word文档形式报送,汇总表格以Execel电子表格形式报送。各地的电子文件名称根据《税收专项检查电子文件代码表》确定,不得有误。
电子文件报送地址:“总局税收专项检查”邮箱
附件:1.《2002年上半年专项检查工作方案》
2.《2002年下半年专项检查工作方案》
附件1
2002年上半年税收专项检查工作方案
2002年上半年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六项税收专项检查工作。具体事项如下:
一、检查内容和要求
(一)对集贸市场的专项检查。
1.检查的范围和重点
(1)检查的范围:各类集贸市场中所有经营业户。
(2)检查重点: ①年纳税额300万元以上的集贸市场中的所有业户; ②以批发为主要经营形式的集贸市场中的所有业户; ③其他集贸市场中的经营大户。
2.检查内容
(1)实行定期定额征收的业户实际经营额超过税务机关核定定额20%不向税务机关主动申报的;
(2)建账业户发生设置虚假账户,账实不符,隐瞒收入,虚假申报等方面的问题;(3)业户达到建账标准,不按规定建账的;
(4)发票的使用情况,是否存在违反发票管理行为;
(5)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没有纳入税务管理的业户;
(6)省级税务机关确定的重点检查内容。
3.检查要求
此项检查采取自查补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1)普遍开展业户自查,自行纠正违法行为。市场主管税务机关要告知所有业户,自查补报的具体要求和政策界限及法律责任。要耐心细致,说服引导,打消业户顾虑,使业户自觉、认真、全面、如实检查纳税存在的各种问题,主动向税务机关申报补缴应缴未缴或少缴的税款。经过自查补报,真正触及业户不正确的纳税心理,有利于增强业户的纳税意识。对自查出的纳税问题,凡是能够按规定缴清税款的,可以采取从宽处理的原则,给予改过的机会。
(2)投入力量,重点检查,防止走过场。各地税务机关在检查前,要进行一定比例的典型调查,认真研究典型调查采集的信息,摸清重点检查对象的经营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检查对象。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加大检查力度,排除一切干扰,集中精力,查深、查细、查透。对检查出的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要从重处罚,严厉打击,决不手软。对触犯刑律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税务人员如有枉法徇私,庇护违法犯罪行为的,要按规定给予严肃处理。重点检查面不得低于自查户数的30%。
(二)对加油站的专项检查
1.检查对象及时限。1999年以来新建的所有加油站。
2.检查内容
(1)是否按规定安装和使用税控装置;
(2)是否按规定报送税控装置记录的数据;
(3)有无擅自改动税控装置进行偷税的问题。
(4)是否按规定设置账簿,进销存账户是否如实反映经营情况;
(5)加油站收购业务中,单位和个人因出售加油站涉及各税的缴纳情况。
(三)对跨地区经营的集团性企业及异地设立分支机构从事经营活动企业的专项检查1.检查对象。跨地区经营的集团性企业及异地设立分支机构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2.检查内容。
(1)总分支机构间移送货物纳税情况;
(2)分支机构应税收入是否由总机构统一申报纳税。
(四)对中国烟草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房地产公司所属各级企业,证券公司所属分公司、营业部;医药卫生和各类学校等企业、事业单位进行企业所得税专项检查。
1.检查对象
中国烟草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房地产公司所属各级企业,证券公司所属分公司、营业部;医药卫生和各类学校等事业单位。
2.检查内容
(1)各项应税收入。重点检查各种经营收入、附加收入是否按规定计入应税收入,企业有无长期挂往来账或作账外收入的情况。
(2)税前扣除项目。要结合行业的特点,重点检查各项准备金、风险金、计税工资、业务招待费、租赁费、捐赠支出、改扩建及装修工程支出、业务管理费等。
(3)贯彻落实总局关于加强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规定的情况。
(4)事业单位税务登记和申报情况,免税收入与应税收入的划分及成本、费用的扣除情况。
3.检查要求
事业单位主要检查医药卫生和各类学校,检查面不低于80%。
(五)对个人所得税的专项检查
1.检查对象。所有独资、合伙制的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电信、石化和房地产公司所属各级企业、足球俱乐部和航空公司的任职人员、全国著名的演职人员和从事广告演出的名人、个体工商大户、个人独资、合伙企业从业人员。
2.检查内容。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表外收入、各项提成收入和奖金是否纳入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税、扣缴义务人是否按规定代扣代缴税款等。
3.检查要求。对独资、合伙制的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电信、石化和房地产公司所属各级企业、足球俱乐部和航空公司的任职人员、全国著名的演职人员和从事广告演出的名人的检查面为100%,对个体工商大户、个人独资、合伙企业从业人员的检查面不低于50%。
(六)对房地产行业、餐饮业、娱乐业、收购加油站业务进行营业税专项检查1.检查对象
(1)房地产行业的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商、承包商、建筑商及其他地产、房产转让人;(2)餐饮业、娱乐业;
(3)中石油、中石化公司收购加油站业务;
2.检查内容
(1)房地产行业:
①是否隐瞒销售收入;
②开发商销售房屋时,向购房者收取的并要转交给有关部门的各种价款是否按规定申报纳税。
③是否虚增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
④预收销售款是否按规定申报纳税;
⑤房地产正常销售与合作建房业务是否正确划分并进行税务处理;
⑥以商品房投资或抵债是否并入销售纳税;
⑦将开发的房产转为自用或用于出租,是否缴纳房产税;
(2)餐饮业、娱乐业:
①营业收入的真实性、成本费用的真实性;
②是否按税法规定列支。
二、检查
除对加油站的专项检查外,一般检查2001的纳税情况,发现有涉嫌偷逃税的,可以追溯到以前。
三、时间安排和总结报告
各地应于今年6月底前完成此次税收专项检查工作,并认真进行总结,于7月底以前向总局报送总结报告。集贸市场专项检查工作于今年8月底前完成,9月15日前向总局报送总结报告。具体报送要求是:对集贸市场和对加油站的专项检查总结报送总局稽查局、征收管理司、流转税管理司各一份(含表
一、表二),对跨地区经营的集团性企业及异地设立分支机构从事经营活动企业的专项检查总结报送总局稽查局、流转税管理司各一份,对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专项检查总结报送总局稽查局、所得税管理司各一份(含表
三、表四),对房地产行业、餐饮业、娱乐业、收购加油站业务进行营业税专项检查总结报送总局稽查局、流转税管理司各一份(含表五),同时附送房地产业典型案例。
附件2:
2002年下半年税收专项检查工作方案
2002年下半年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四项税收专项检查工作。具体事项如下:
一、检查内容和要求
(一)进出口税收
1.检查对象
(1)有出口卷烟经营权的企业;
(2)列名钢铁企业,使用“以产项进”钢材的出口加工企业;
(3)“以产项进”棉花的“出口商”,加工出口企业;
(4)向外商投资企业和特区内资企业免税供油的炼油企业;
(5)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在国际招标中中标的国内企业;(6)采购国产设备且准予退还设备税款的外商投资企业。
2.检查内容
(1)卷烟出口企业是否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国税发[1994]031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出口卷烟税收管理的通知》(国税发[1998]123号)的有关规定办理出口卷烟的免税手续;是否存在免税购进卷烟出口后未办理核销手续的情况;出口企业提供用于卷烟免税核销的出口货物报关单、收汇核销单等是否真实有效,与其相关的电子信息对审是否一致;有无超计划免税出口或无计划免税出口情况,是否存在在非指定口岸出口卷烟并办理免税的情况。
(2)列名钢铁企业是否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印发的《钢材“以产顶进”改进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国税发[1999]68号)的有关规定执行;有无超计划销售“以产顶进”的情况;出口企业与列名钢铁企业购销业务是否正常,有无货款资金往来,实际购进钢材数量、金额、税额与退税税务机关开具的“以产项进钢材购进确认单”的有关内容是否相符;是否按时核销;是否存在购进“以产项进”钢材未出口或在国内销售的情况;对未出口或在国内销售的钢材是否及时足额补税并予以处理。
(3)炼油厂向外商投资企业和特区内资企业免税供应油品,有无超计划免税情况;对已免税情况是否进行了核销;超出免税数量的是否已经补足税款。
(4)对出口商运入海关监管仓的“以产项进”国产棉,其退税申报单证是否齐全、真实;加工出口企业使用的“以出顶进”国产棉加工生产并出口的货物,是否按现行有关加工贸易的税收管理办法进行征、退税。
(5)利用外国贷款采用国际招标方式国内企业中标的机电产品,贷款性质是否属于限定的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办理退税的有关单证是否真实、齐全。
(6)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办理退税,是否符合享受退税的设备范围和条件;是否按照规定进行登记管理和购销管理。
3.检查
2000年至2001年。
(二)增值税及增值税优惠政策执行情况 1.检查对象 福利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2.检查内容
(1)享受优惠政策福利企业是否为乡镇、街道和民政部门投资举办;
(2)“四残”(盲、聋、哑、肢体残)的计算比例是否正确,有无非“四残”人员作为残疾人员计算比例;
(3)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是否达到废渣的掺加比例(30%);
3.检查:1999年至2001年。
(三)消费税
1.检查对象
所有卷烟企业、白酒及啤酒类企业。
2.检查内容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酒类产品、卷烟产品消费税政策(见财税字[2001]84号、91号文件)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
(1)计算卷烟类产品消费税时,卷烟计税价格是否按国家税务总局公示的计税价格执行,当企业的实际销售价格高于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计税价格时,是否按实际价格计算缴纳消费税。
(2)未经国家税务总局核定计税价格的卷烟,是否按文件规定的公式确定计税价格。(3)烟、酒类产品的消费税政策调整后,企业是否按新政策的规定如实进行消费税纳税申报。
(4)烟、酒类产品消费税欠税情况,其中在政策调整前的欠税和调整后的欠税情况;产生欠税的原因;是否按规定程序办理了缓缴消费税的手续。
(5)取消外购或委托加工已税酒和酒精生产的酒可以抵扣外购或委托加工酒及酒精已纳的消费税的政策后,企业执行该项政策是否到位。
(6)确定啤酒的适用税率时,其销售价格是否包括包装物押金。
3.检查
卷烟企业为2001年6月以来;酒类企业为2001年5月以来。
(四)涉外税收
1.检查对象
外商投资经营的大型零售企业、百货商场,包括自行经营、出租经营的。
2.检查内容
(1)经营零售企业是否如实申报收入,收银记载收入是否正确,进项税额的申报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票货是否一致。
(2)零售企业其他收入是否全部如实申报,包括为其他商家促销或提供其他服务而取得的收入、各类会员费用收入、各种折扣、折让等。
(3)零售企业所得税纳税情况,包括企业内部核算是否健全,各项成本摊销是否准确、费用扣除是否合理,存货计价是否一致等。
(4)租赁经营的零售企业、百货商场的出租方的收入申报是否准确,是否依法申报纳税;
(5)承租方经营收入纳税情况,包括纳税办法是否符合实际情况,销售收入申报是否完整准确,进项扣除是否符合规定,各种折扣、折让扣除是否符合规定等。
3.检查
2001年以来的纳税情况。
二、时间安排和总结报告
各地应于今年9月底前完成此次税收专项检查工作,并认真进行总结,于10月底以前向总局报送总结报告。具体报送要求是:对进出口税收的专项检查总结报送总局稽查局、进出口税收管理司各一份,对增值税及增值税优惠政策执行情况和消费税专项检查总结报送总局稽查局、流转税管理司各一份,同时附送消费税典型案例,对涉外税收的专项检查总结报送总局稽查局、国际税务司各一份。
发布时间:2002-03-07
第四篇:出口企业税收专项检查工作动员讲话
各位出口企业领导,财务负责人:
早上好,首先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全市出口企业税收专项检查动员会,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自治区国家税务局关于开展出口货物退(免)税企业税收专项检查有关工作精神,组织XX市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业务的纳税人,包括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法人、其他组
织和个人,即专业外贸公司、自营或委托出口货物的生产企业,开展出口退税的自查工作。根据XX的实际工作情况,结合区局的通知精神,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此次出口货物自查自纠工作。按照自治区国家税务局出口货物退(免)税企业税收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部署,自查结束后,我局将对自查不认真、未达到要求的企业选择作为被查对象,希望大家在稽查部门重点检查组进驻之前,能够通过自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填报自查表。
二、抓紧时间,围绕自查提纲开展自查工作。2011年1月25日至2011年2月25日期间为企业开展自查工作的时间,遇上了春节长假,留给大家自查的时间更为有限。为此,我局专门印发了出口企业税收专项检查自查提纲发放给各单位,请大家认真按照提纲提及十四项自查内容,对本单位2009年至2010两个办理出口退(免)税企业的情况进行全面自查。
三、自查提纲
(一)生产型出口企业自查提纲
1.增值税应税货物或出口视同内销征税货物和劳务销售收入是否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
2.是否存在未按规定取得抵扣凭证申报进项税额抵扣;
3.对不符合政策的进项税额是否按规定及时足额转出,如:征、退税率不一致的货物其所对应的征、退税率之差未及时足额转出;出口免税货物、出口免税不退税货物所耗用的进项税额未及时足额转出等情形;
4.是否存在将外购非自产出口货物(4类视同自产货物除外)申报“免抵退”税;
5.已申报“免、抵、退”税的退关、退运货物,是否按规定将退关、退运货物的数量、金额核减“免抵退”税申报;
6.是否存在误用出口货物的海关商品代码,将不予退税或低退税率的货物按高退税率申报;
7.是否存在通过涂改、伪造出口报关单“出口日期”等手段,将低退税率货物按调高后的退税率申报;
8.是否将空白的出口报关单、核销单等出口退税单证交由除签有委托合同的货代公司、报关行,或由国外进口方指定的货代公司以外的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
9.以自营名义出口,出口业务实质上是由本企业及其投资的企业以外的其他经营者假借该出口企业名义操作完成;
10.以自营名义出口,出口同一批货物既签订购货合同,又签订代理出口合同(或协议);
11.出口货物在海关验放后,出口企业自己或委托货代承运人对该笔货物的海运提单上的品名、规格等进行修改,造成出口货物报关单与海运提单有关内容不符;
12.未实质参与出口经营活动、接受并从事由中间人介绍的其他出口业务,但仍以自营名义出口;
13.已申报办理“免、抵、退税”出口货物备案单证是否齐全;
14.其他(需简要说明存在的问题,如计算错误等行为)。
(二)商贸型出口企业自查提纲
1.增值税应税货物或出口视同内销征税货物和劳务销售收入是否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
2.已办理退税的退关、退运货物,是否按规定补缴已退税款;
3.购进出口货物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存在即申报出口退税,又申报进项税额抵扣;
4.购进出口货物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生销货退回、销货部分退回及发生销售折让等情况,在税务机关出具《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通知单》和销货方出具红字专用发票后,是否及时调整出口退税申报,或补缴已退税款;
5.误用出口货物的海关商品代码,将不予退税或低退税率的货物按高退税率申报办理退税;
6.通过涂改、伪造出口报关单“出口日期”等手段,将低退税率货物按调高后的退税率申报办理退税;
7.将空白的出口报关单、核销单等出口退税单证交由除签有委托合同的货代公司、报关行,或由国外进口方指定的货代公司以外的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
8.以自营名义出口,出口业务实质上是由本企业及其投资的企业以外的其他经营者假借该出口企业名义操作完成;
9.以自营名义出口,出口同一批货物既签订购货合同,又签订代理出口合同(或协议);
10.出口货物在海关验放后,出口企业或委托货代承运人对该笔货物的海运提单上的品名、规格等进行修改,造成出口货物报关单与海运提单有关内容不符;
11.以自营名义出口,但不承担出口货物的质量、结汇或退税风险的,即出口货物发生质量问题不承担外方的索赔责任;不承担未按期结汇导致不能核销的责任;不承担因申报出口退税的资料、单证等出现问
题造成不退税责任;
12.未实质参与出口经营活动、接受并从事由中间人介绍的其他出口业务,但仍以自营名义出口;
13.已申报办理出口退税的备案单证是否齐全;
14.其他(需简要说明存在的问题,如计算错误等行为)。
自治区国家税务局非常重视此项工作,今年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出口货物企业税收专项检查。在2011年
3月1日将进入开展重点检查阶段后,还要求各地市的重点检查组由当地稽查局领导亲自担任组长,区局稽查局、进出口税收管理处还会选择部份地市进行重点督导。各单位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好企业自查这一环节,争取从轻从宽处理,降低企业风险。
由于出口退税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需要在座各位企业的密切配合和支持。因此,请各企业按照市国税局稽查局的具体通知要求,做好自查工作。
谢谢大家!
第五篇:进一步做好房地产行业税收专项检查工作
随着税总稽查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行业税收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的下发执行,新一轮的针对房地产行业税务稽查的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房地产行业一直是一个税务风险偏高的行业,税务机关和房地产企业也都是非常清楚的,但是仍有很多房地产企业心存侥幸,仍然没有对自己的税务处理事项及时做出清理,因地产行业往往投资额巨大的特点,被税务机关稽查出的问题往往都会涉及刑事犯罪,以下税务风险提请房产企业注意:
一、偷逃/隐匿应税收入类
1、将销售收入(包括预收收入)挂在往来账上,或隐匿收入,或不作/不及时作账务处理,或直接冲减开发成本。
2、分解售房款收入,将部分款项开具收款收据,隐匿收入。
3、在境外销售境内房产,隐匿销售收入。
4、私建违建阁楼、车库、仓库,对外销售使用权开具收款收据,隐匿收入。
5、价外收费等按合同约定应计入房产总值的未按规定合并收入。有的企业以代收费用的形式挂往来账户;有的企业在代建工程、提供劳务过程中节约的材料、报废工程和产品的材料等留归企业所有,不确认实现收入。
6、无正当理由,以明显偏低价格将商品房销售给本公司股东及相关联企业及个人。
7、产品已完工或者已经投入使用,预收款不及时结转销售,不按完工产品进行税务处理,仍按预征率缴纳所得税。
8、将开发产品转作自用固定资产,或用于捐赠、赞助、职工福利、奖励、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入、以房抵偿债务、换取其他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等。在开发产品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时,未按视同销售申报纳税。
9、开发的会所等产权不明确,就转给物业,不按开发产品进行税务处理,或者将不需要办理房地产证的停车位、地下室等公共配套设施对外出售不计收入。
10、整体转让“楼花”不作收入。即开发商将部分楼的开发权整体转让给其他具有开发资质的企业,按照约定收取转让费,却不按规定作收入,而是挂往来账,甚至私设账外账。
11、按揭销售,首付款实际收到时或余款在银行按揭贷款办理转帐后不及时入账,形成账外收入,或将收到的按揭款项记入“短期借款”等科目。
12、售后返租业务,以冲减租金后实际收取的款项计收入。
13、旧城改造中,房地产企业拆除居民住房后,补偿给搬迁户的新房,对偿还面积与拆迁面积相等的部分、超面积部分以及差价收入没有合并收入计算缴纳所得税。
14、以房抵工程款、以房抵广告费、以房抵银行贷款本息、以动迁补偿费抵顶购房款等业务,不记收入。
15、以房换地、以地换房业务未按非货币交易准则进行处理。
16、与部队、村委会联建商品房,隐匿收入。
7、采取包销方式,未按包销合同约定的收款时间、金额确认收入。检查发现,一些开发企业与包销商签定包销合同,约定一定的包销金额,包销商负责销售,开发商负责开票。有的包销商在销售过程中,采取部分房款由开发商开具发票、其余房款直接以现金收取或开具收款凭据,隐瞒销售收入。这一行为,不仅造成开发企业和包销商双方偷逃了税款,也减少了购房者在办理房产权属证件时缴纳的有关税费。
18、签订精装修商品房购销合同,对装修部分的房款开据建筑业发票,少缴营业税。
二、虚列/多列成本费用类
19、发生销售退回业务,只冲记收入,不冲回已结转成本。
20、从外地虚开材料采购发票,或到税负较低的地区申请代开发票,或者使用假发票入账。
21、多预提施工费用,虚列开发成本。
22、在结转经营成本时,无依据低估销售单价,虚增销售面积,多摊经营成本。
23、滚动开发项目,故意混淆前后项目之间的成本,提前列支成本支出。如有的企业将正在开发的未完工项目应负担的成本费用记入已经决算或即将结算的项目,造成已完工项目成本费用增大,减少当期利润。
24、向关联企业支付高于银行同期利率的利息费用;或向关联企业支付借款金额超过其注册资金50%部分的利息费用,未按规定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25、将开发期间财务费用列入期间费用,多转当期经营成本。
26、有的开发企业将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进行评估,按增值巨大的评估价作为土地成本入账。
27、巧立名目虚列成本。如利用非拆迁人员的身份证,列支拆迁补偿费;虚构施工合同,骗开建安发票;白条列支成本现象比较严重。
三、其他情形
28、故意拖延项目竣工决算和完工时间,少缴土地增值税。检查中发现,由于房地产企业利润率高,而土地增值税预征率相应较低,一些开发企业故意拖延项目竣工决算时间,躲避土地增值税结算。
29、少计商业网点、公建收入,或错用预征率,少缴、不缴土地增值税。
30、虚列劳务用工人数,偷逃个人所得税。
31、未按规定缴纳开发期间土地使用税。
32、将未出售的商品房转为自用、出租、出借,未缴纳房产税。
33、未按规定申报缴纳契税。
34、联建、集资建房、委托建房业务,不按相应规定缴纳营业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