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加油站发展趋势展望
一、我国加油站发展概况.......................................................1
1、我国加油站市场发展回顾................................................1
2、我国加油站市场容量与竞争分析..........................................2
二、国际加油站市场发展与经验.................................................3
1、国际加油站市场概况....................................................3
2、国际加油站市场经验回顾................................................7
三、我国加油站市场未来发展分析...............................................8
1、我国加油站发展面临的国际性挑战........................................8
2、油站与便利店结合的发展思路............................................9
3、新能源:油站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11
一、我国加油站发展概况
1、我国加油站市场发展回顾
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加油站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并且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还在逐年上升,交通设施状况也在不断改善,公共交通的发展必将使加油站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五十年代我国加油站总数只有70个左右;六十年代末不到200个;七十年代末发展到600个左右;1985年我国加油站大约有3600个;1990年底为5000个左右;1993年猛增到38000个左右;1996底达到42600个。到2000年底,全国加油站总数达到8万多个。截至2006年底,全国9万多个加油站中,中石油自营及特许加油站数量为一万八千余个,占全国加油站总数的19.4%;中石化自营及特许加油站数量为两万八千余个,占全国加油站总数的30.7%;其他国有、民营、外资加油站共计四万六千余个,占全国加油站总数的49.9%。
在中国,加油站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由分散经营到规模经营、由单一经济成分向多种经济成分、由经验型管理向专业化管理、由单品种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化的发展过程。
石油、石化两大集团在国内南北地区形成各自的加油站分销网络后,开始相互渗透,双方在竞争中加强联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近年来,国外跨国石油公司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国内成品油零售市场,与我国石油企业合资经营的加油站相继在国内亮相,目前世界几大石油公司在国内都有加油站。
目前中国的加油站已经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全部加油站中,国有加油站占53.3%,其他所有制形式的占46.7%,非国有加油站中,外商投资企业占2%。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成品油的需求迅速增长,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对外放开已近两年,审视国内成品油市场环境,一个微妙的变化日益清晰,那就是作为成品油销售最前端的加油站被推到了市场最前沿。
2、我国加油站市场容量与竞争分析
随着我国机动车数量的上升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加油站的需求量也逐年上升,特别是在偏远地区,交通能源补给相比城区内部更为重要,不难预见,未来我国加油站市场还有很大空间。
2009年我国加油站总数量约为9.7万,而09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约为1.86亿,简单估算情况下,每个油站要服务1900多辆机动车,而未来机动车数量将继续增加,只有油站规模的扩大才能与之相匹配。与市场空间广大相伴而来的是激烈的竞争,我国早期油站市场主要是由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家主导,在市场扩张的同时,油站数量也并非只增不减,例如07年中国石化的加油站数量较06年减少800余个,这显示出了一种市场的非均衡状态,而随着我国成品油市场的对外开放,众多的跨国石油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参与市场分割,未来,加油站市场将面临更多的竞争者,而竞争者各自的市场份额势必将波动更为频繁。
那么众多的竞争者之间是否存在一种均衡,使各自的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呢?理论上这种情况是存在的,这里就用到了古诺模型的分析方法。古诺模型是经济学中分析寡头垄断型市场均衡的模型,这里假定市场上只有A、B两个厂商生产和销售相同的产品,他们的生产成本为零;他们共同面临的市场的需求曲线是线性的,A、B两个厂商都准确地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A、B两个厂商都是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即每一个厂商都是消极地以自己的产量去适应对方已确定的产量。
如图所示,两个厂商需求曲线的交点即为均衡点,即产量为200时,市场达到均衡,各个厂商均达到了利润最大化。那么厂商数量为n的情况下古诺模型同样适用,即:每个寡头厂商的均衡产量=市场总容量/(n+1)。
以目前我国加油站市场的情况来看,可以视为三寡头垄断市场,即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外资油站,那么也就是当各个厂商都拥有1/4的市场份额时,将达到均衡,而很明显的是现在的市场份额分配和理论上差距较大,在未来的竞争中利润还将在不同厂商间进行转移。古诺模型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直观的找到市场均衡点的方法,但模型中的假设与现实差距比较大,市场要达到均衡状态的实际情况是非常复杂的,而外资油站也将划分的更细,这里的理论结果为我们提供一种参考。
二、国际加油站市场发展与经验
1、国际加油站市场概况
在国际上几个发达国家,加油站市场的发展较早,其数量、经营模式等各有不同,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油站市场的基本情况。
(1)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美国的能源市场也处于领先地位,其加油站的发展史可以说是全球加油站历史的一个缩影,起初,原始的加油站只是一个成品油零售商,通常附属于杂货店,一般在屋后储存大桶的汽油,遇有汽车来加油的时候,用5加仑的桶从大桶灌取,然后倒入汽车油箱,即完成了交易。该时期加油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据介绍,原始的加油过程需要至少3个人来操作,同时,五金店、杂货店也在经营汽油,1加仑的玻璃瓶包装是当时标准的销售方式。
1905年,手动加油机发明,自此开始了加油站的发展史。两年后,第一座加油站出现在美国的西雅图,由加州标准石油公司建设而成,油站里仅有一台手动加油机和一条管线以及连接的油罐。又过了3年,出现了以地下油罐、油泵、管线和加油机构成的加油站,这个时期,各种各样的加油方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1912年路易斯安那标准石油公司在孟菲斯市所建的加油站有13部加油机,还专门建造一间女用洗手间,雇一名女招待为顾客供应冰水,开创了加油以外的服务项目。
1913年,海湾石油公司在匹兹堡建造了第一座非路肩加油站,包括混凝土地坪、围栏、站房,装备了新式的加油机,这种整体结构成为现代加油站的雏形,一直延续到现在。
1920年到1930年,汽车工业发展势头迅猛,油品需求增加。早期的加油站,只需要和一个炼油厂签订一个供油合同,配备一台加油机,一个地下油罐,再加上一个招牌,加油站就可以开业了。如此简单的投入,加上需求和利益的驱动,使加油站蓬勃发展,石油公司、汽车修理厂、汽车销售点、杂货店、五金店都在门前安装加油机提供加油服务,而石油公司为了更多更快地卖出油品,也放任并推动了这一进程。
从1920年开始,石油公司开始大规模建设自有油站网络,并进行一系列的油站标准化过程。包括标准化设计的站房和罩棚,标准的品牌标志,标准的颜色,统一的加油设备,统一的客户服务规范等等,这一行动旨在建立品牌和形象,树立油品用户对石油公司的信心,标准化的过程得到了市场的欢迎,并得到了良好的回报。1922年,壳牌石油公司在美国西海岸的1800余个加油站中,200多个经标准化改造后的油站销量上升到当年所有加油站销量的40%。
1931年-1940年,是美国加油站大发展的时期,到1933年全美加油站数已经达到17万余个。这时的加油站,大多是简陋的路边加油点,通常有一到两台加油机,无罩棚。经营者只考虑以最少的投入赚最多的钱,由于政府尚没有相应的管理法规,缺斤短两、质量低下等问题时有发生,这大大影响了石油公司的形象,而加油站也成为当时油品行业名声最差的地方。
1931年,加油站经营者发现舒适性和便利性是吸引汽车驾驶者的最主要的因素,全程服务加油站开始出现。在加油完成的同时,加油站人员已经帮你擦完前窗玻璃,检查了油位,打气,加满冷却水并检查了电瓶。
1940年,德克萨斯石油公司推出了加油站的整体设计,在一个罩棚下,加油、商品销售、卫生间、洗车和汽车维修等功能科学地融为一体,各功能区用不同的字母标识,这种既方便又适用,充满了现代风格的加油站很快就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到了1940年底,德士古公司按照Walter Dorwin的设计新建或改造了 500多个加油站,原先繁琐严谨的加油站建筑模式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加油站不再像古希腊的纪念碑或中国的古塔或乡村民居,而是一个简单方便的加油地方。
1941年开始,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太平洋战争的影响,汽油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首先要保证军方和盟国的需求。油源的短缺使大部分独立的加油站被迫关闭,美国加油站开始了大规模的整合,自定价格出售油品的时代结束了,大型石油公司开始掌握市场的主导权,长期经销合约成为规范石油公司与加油站经营者之间关系的主流做法。
1946年-1956年是战后加油站发展的高峰期,系统化收购和并购是这一时期的特征,大型石油公司建立起了品牌制度,中小石油公司则积极发展炼油业务,加油站的经营模式逐步定型。
1947年,美国加州的一独立加油站经营者George Ulich,开发出一种全新的加油理念——客户自助服务。这一年,Ulich在洛杉矶开设了3个自助式油站,随即,两家竞争者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从此开始了持续至今并影响了这一行业50多年的变革。Ulich声称自助式加油可以在短到2.5分钟的时间内完成加油,真正做到了让加油者快速地进入和驶出。
这种销售模式很快在全美流行开来,加油站经营者原来热衷的检查发动机油位、擦洗车窗的全程服务模式受到挑战,油站开始减员,很快,许多加油站只需要雇佣几个姑娘穿行在加油岛和油机之间进行收款,而加油站的其他服务,比如打气、加水等都被重新设置到其他的位置,客户在加完油后可以到那里自行使用。
这些24小时开业的加油站很快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平均每月的销售量超过100,000加仑,而当时其他的加油站每月的平均销量只有10,000加仑,这一新的自助模式开创了加油站运营的新纪元。
同时,在一座加油站里集中加油、超市、健康美容、汽车修理、配件及运动器材等项目的超级加油站的出现,使多元化经营成为这一时期加油站发展的主流,更成为以后加油站经营的趋势。
60年代末,加油站的设计和建设已形成基本的模式,一切都以吸引顾客为目的,站房、灯光、商标、非油品服务等规范化管理,24小时营业、自助投币加油得到普及,现代加油站品牌开始定型(如埃索、美孚等)。
1978年后,加油站开始进入一个新的电子时代。五十年代信用卡的出现和普及,对于加油站的支付过程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加油站开始采用电子收银机和POS系统进行支付及销售的自动管理。七十年代,商品销售和便利店的引入,也带来了商业领域的销售管理、货品管理和配送管理的概念。进入九十年代,随着便利店商品销售在加油站经营中重要性的日渐突出,更加速了加油站管理自动化的进程。
纵观近一百年的加油站发展历史,客户对便利性的追求是推动行业变革的主要力量。加油站运营商只有做好准备,迎合快速变化的行业竞争环境,不断采用新管理模式或新技术,推出新的增值服务,提高竞争优势,才能在持续增强的竞争环境生存下来,而成功的管理模式或新技术在市场上推广速度很快,率先采用先进技术与成功模式的运营商可以享受更高的利润。(2)日本。日本汽车拥有率很高,平均每两个家庭就拥有一辆微型车,而日本长野等县的家庭微型车普及率则超过80%。由于汽车保有量高,无论在高速公路、国道,还是在城区内,几乎随时都能找到服务周到、设备完善的加油站。日本加油站很密集,竞争也非常激烈,因此,日本加油站并不单纯提供加油服务,还通过一些人性化的配套服务吸引消费者。
在日本,所有加油站都分别隶属于石油销售公司,由日本石油协会监管石油制品,并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日本的加油站通常提供三种成品油:95号(相当于中国的93号汽油)、98号(相当于中国的97号汽油)和柴油。而油价也是实时调整的,且各地区的油价不同,市区的加油站比郊区的油价略高,但大部分加油站在每月月底会有油价回馈日,对前来加油的消费者进行优惠促销。
在日本,当车辆驶向加油站时,会有工作人员鞠躬欢迎,并引领至指定停车位置,在消费者未下车之前,工作人员便上前询问要加哪种油、加多少、付款方式是哪种,然后请消费者及车内乘客至休息室休息,并提供免费茶水。如果与加油的消费者同行的有小朋友,加油站的工作人员还免费为其赠送爆米花。而另一位工作人员则负责为车辆加油,并免费为消费者洗车、清洁车内的烟灰缸和垃圾,再检查汽车的轮胎气压和机油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对于经常光顾的“VIP客户”还赠送靠枕、挂件等车内小礼品,最后工作人员把加油发票送至消费者手中,并再次鞠躬送行直至车辆离开加油站。
日本对石油制品的质量管理特别严格,几乎没有出现过加油站销售伪劣石油的情况,同时,日本加油站提供的服务包括多项免费服务项目,与国内的加油站相比,日本的加油站更像一个休息站。
(3)其他国家及典型石油公司。英国石油-阿莫科-阿科公司,简称BP,由前英国石油、阿莫科、阿科和嘉实多等公司整合重组形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石化集团公司之一。BP总部设在英国伦敦,主要业务是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天然气销售和发电,油品的零售和运输,以及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埃克森美孚公司,是世界十大石油和石化公司之一,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大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商和成品润滑油主要生产商,在2004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二位。目前,埃克森美孚公司原油生产能力250多万桶/每天,在全球有40多家炼油厂,加工能力630万桶/每天,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炼制商之一。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公司,简称壳牌公司,是国际上主要的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的生产商,在30多个国家的50多个炼油厂中拥有股份,同时它也是全球主要的石油化工、公路运输燃料、润滑油、航空燃料、以及液化石油气销售商。壳牌公司始建于1907年,曾是液化天然气行业的先驱。
法国道达尔菲纳-埃尔夫公司,是由法国道达尔菲纳石油公司与法国埃尔夫公司在2000年共同合并组建的一体化石油公司,主要从事油气的勘探、生产、炼制,以及成品油、颜料和特殊化学产品的销售,原油及其衍生物的船运,天然气的运输和销售。目前它是世界第四大一体化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同时也是欧洲第三大石油公司,其石油产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燃料油和一些特殊产品,如液化石油气、石化产品等。
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是一家拥有60余年历史的综合性国际石油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公司和世界第六大石油炼制商,拥有世界最大的陆上油田和海上油田,其业务范围包括石油勘探、开发、生产、炼制、运输和销售等。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凭借其资产、收益和人力规模,成为中东地区最大的石油公司。
南非的加油站十分有特色,所有加油站的外观、规模大小、设备乃至管理和服务,都是按照统一的标准模式建立的——即加油站、商店、餐馆和厕所的“四位一体”配套经营服务模式。在设备上,南非加油站清一色地使用自动加油机;在服务方面,南非全国各地的加油站都提供统一的加油、打气、擦洗车窗玻璃和检查水箱与机油等服务,每座加油站都有十几台自动加油机或者多达二三十台的自动加油机,顾客无须排队等候加油,这充分体现出南非社会高效快捷的现代文明的一面;而且加油站后面都无一例外地有一个商店和餐馆,来往的客人可以到商店里购买各种饮料、方便食品和报纸;也可以在餐馆里坐下来,喝一杯咖啡,或者美餐一顿。
2、国际加油站市场经验回顾
通过对多个国家油站发展的回顾,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其在经营方面的独到之处,这些经验不论在现阶段经营管理,还是在未来市场发展方面,都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也将为我国油站市场发展提供更多思路,首先来看综合经营方面,美国早在1940年就出现了加油、商品销售、卫生间、洗车和汽车维修等功能一体加油站,其后又陆续增加了超市、健康美容、汽车配件等项目,日本油站也提供洗车、餐饮等服务项目,同样,南非加油站也包含商店、餐馆和厕所等配套设施,提供加油、打气、擦洗车窗等多种服务。综合加油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加油的顾客,并且大幅提升了油站收入,加油站在这时候并不仅仅扮演一个能源补给的角色,更大程度上成为了一个综合服务站,而多个国家的成功证明了这一方式的可行性,我国现阶段的加油站已经具备便利店配套设施,但在数量及丰富程度上还与国际市场有一定差距,可以说综合服务站的发展方向是我们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为我国油站打开更大的经营空间。
其次再来看服务方面。日本在有站服务方面的特点较为突出,不仅仅体现在服务种类上,例如:每月月底的回馈活动,提供免费茶水,向小朋友赠送爆米花,向VIP客户赠送小礼品等,还体现在服务质量上:鞠躬欢迎,引领停车位,请顾客到休息室休息等。我们通过下面一则小事例来进一步感受日本油站的良好服务:一次几个中国记者驾车由日本海一侧的能登半岛赶回东京,途经长野县深山时,已是半夜,这时正巧汽油快要耗尽了,必须加油,在途经几公里后,发现公路旁有一处加油站,但加油站已停止营业,几个记者前去敲门,房门开了,出来一男一女,两个员工不但没有怨言,而且言语客气,听说要加油,就马上开动机器,一边给中国记者加油,一边道辛苦。从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日本油站在服务方面的独到之处,这些软实力在提升经营业绩方面贡献很大,那么我国油站未来经营的策略,除了在硬件配套设施上跟进国际步伐,更要加强在软件方面的建设,进而巩固市场发展。
三、我国加油站市场未来发展分析
1、我国加油站发展面临的国际性挑战
在我国加油站市场发展早期,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而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各个行业的竞争对手也逐渐增多,油站市场也不例外,竞争激烈程度也不可同日而语,不仅民营油站数量逐渐增多,外资油站也进入中国抢占领地,道达尔、壳牌、加德士、BP等跨国石油公司纷纷在中国建立油站,而国内中海油也开始涉足加油站领域,未来的市场争夺势必越发激烈。
首先在市场份额上,我国国有及民营油站面临更多的跨国对手,与早期两大公司鼎立的局面不可同日而语,其次国外石油公司在经营经验上要更丰富,这又使国内公司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
中化道达尔东苇路和金顶街的两家加油站曾开展加油限时的优惠活动:早8点至晚8点的12小时内限时降价0.5元,这一举措曾引发过往车辆集中加油,最多时曾达30多辆,车队甩出加油站40米之外。据了解,当日享受到优惠加油的私家车超过千辆。当天的促销活动除了降价以外,加油满一定金额的车主还可获赠小礼品,包括现场热茶及零食等。除了上述事例,壳牌等外资背景加油站也一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除他们所拥有的品牌保证外,积分换礼等服务项目也是他们招揽人气的法宝。未来我国油站市场不仅在竞争对手的数量上面临挑战,更将在经营软实力上面对严峻考验,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如何提供更多的优惠给消费者以争取更多的业务范围就成为了我国加油站未来发展的关键点。
2、油站与便利店结合的发展思路
加油站的综合服务在国际上取得了成功,突破了单一的加油功能,为顾客提供全方位服务,这一经验为我国加油站未来发展提供了突破点。国内成品油批发市场的对外开放以及国外跨国石油企业抢滩中国成品油市场,使加油站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便利店成为了新的利润增长点,我国现有9万多个加油站,有相当数量位于交通要道和人口较多的市区,在这些加油站开设便利店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国内石油公司和很多商家都瞄准了加油站便利店这个很有潜力的业务领域,期望从中挖掘商机。
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看,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成品油销售下滑、加油站数量减少,但加油站经营范围却大幅拓宽。国外很多国家,加油站已经不仅仅是给汽车加油的地方,而是综合了加油、洗车、修车、餐饮娱乐、便利店等非油品经营的服务项目。目前,欧洲80%以上的加油站开设了便利店业务,非油品销售通常占到总销售收入的30%-40%,利润占总利润40%-50%,有便利店的油站销量已经占总销量的60%-80%,毛利也已达到油品毛利的50%左右,而且比例还在进一步上升。早在2002年,BP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零售总利润中,非油品业务所占的比例已分别达到36%、40%和48%。当然,国外加油站便利店的发展有其特殊原因,除汽车普及外,某些特殊法规也促进了加油站便利店的发展。近几年来,竞争又进入了一个由百货零售巨头和成品油生产企业携手经营加油站的新时期,加油站的油品仍然由石油公司供应,便利店经营的商品由百货批发商负责提供。在欧美发达国家,大型超市附属加油站凭借比其他传统加油站低50%的运作成本,对传统的石油公司品牌加油站构成了巨大挑战。随着大型超市加油站的兴起与繁荣,油品已经褪去其神秘的光环并成为一种普通商品,成品油零售业与传统商业逐步融合,这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的加油站便利店业务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的。一直以来,由于油品销售一直是加油站的主要业务,是利润的主要来源,非油品销售作为附加业务,没有引起重视,所以加油站便利店的发展很缓慢。目前,加油站便利店在中国加油站发展史上还是一种新事物,还不完善、不成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完善,尚处于起步阶段。2004年我国成品油零售市场开放以来,商务部已经核准设立了9家中外合资、外商独资成品油零售经营企业,全国规划建设的外资加油站共计2500余座,其中1500余座已投入运营,面对来自国外石油巨头的挑战和冲击,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加油站获利空间将被大大压缩,油品销售本身逐渐步入微利时代已不可避免,国内石油企业针对这一问题,已着手拓展加油站服务功能,力图改变目前加油站服务单一的状态。
而我国现阶段加油站便利店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以北京为例,位于东三环三元桥附近的某国有加油站,日平均加油量超过80吨,来往车辆频繁,但便利店却显得冷清许多,便利店里润滑油和燃油添加剂占了店面接近1/3的面积,此外,货架上摆放着一些品牌的饮料、水和日用品。进出便利店的顾客,除了领取报纸外,很少有人选购店里的东西,该店负责人称,进店顾客最多买些饮料和小食品,日用品几乎成了摆设。
尽管众多方面显示我国加油站的便利店模式还在起步阶段,但中油BP便利店的成功给国内成品油零售企业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中油BP最大的特色和亮点就是便利店。在国内,中油BP便利店包含多种业务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可观的利润。2003年,其便利店业务量比2002年增加100%,2003年到2004年仍以30%的速度高速增长,短短5年,中油BP便利店收入增长13倍。2006年中油BP便利店营业收入已经达到2.5亿元,毛利润达到1.56亿元。中油BP加油站便利店经营的成功告诉我们,我国的加油站便利店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的,而且在目前的条件下,也是可以成功的,企业需要从改变消费者的日常观念上入手,根据不同地域的消费习惯和不同的地理位置选择自己的市场定位,从市场细分的角度出发,研究目标客户的需求,从多角度、全方位的满足顾客,使加油站便利店逐渐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新能源:油站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
提到加油站通常想到的自然是汽油、柴油等最常规交通能源的销售,而成品油的提取物—原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并且燃油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每燃烧一升汽油大约会产生10立方米的废气,可见汽油燃烧对环境影响很大,过度的废气排放已经造成了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全球气候异变等严重后果,这并不符合现今的环保主题,全球正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低碳运动,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当今最主要的话题。
西方国家已经发展较为成型的排污权制度也已经传入我国多年,这是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前沿话题,在该制度中将环境容量作为一种权利赋予某些特定群体,而不具有这种权利的其他团体或个人无权免费占用环境资源,例如向环境中排放废气、废水、废渣等,因为环境容纳污染物的能力是有限的,这种资源在该制度下成为了有价的商品,只有购买之后才可以使用,否则将面临高额的罚款,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减少污染物的肆意排放,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排污权交易制度在我国实行时间并不长,并且在国际上也仍在就排污权问题进行探讨,例如权利的初始拥有者是政府还是个人或者是社会组织,排污权的定价方法,以及排污权在经济运行中效率等问题都是有待继续讨论的关键,但就美国等发达国家实行排污权制度的效果来看,这项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环境,明显地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而未来排污权很有可能会进入交通废气排放这一领域,届时汽油废气排放将受到严格控制,进一步加油站市场也将面临极大的挑战,可以说加油站市场未来发展将更紧密地与清洁能源相联系。
汽油作为人类交通补给最主要的来源将会逐渐被新能源取代,最终由于原油枯竭而退出历史舞台,那么与汽油紧密相连的加油站市场也将面临转型问题。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这些能量很多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人类提供能量,例如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地热取暖等,上述能源不但取材广泛,像太阳能还可以视为无限能源,而且产生极小的环境污染,甚至零污染,在以环保为主题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清洁能源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针对以汽油为主要能源消耗品的交通工具,也已经开始向新能源方面发展,例如现在的天然气燃料汽车、油电混合汽车以及一些电动概念车,这显示出了我们向清洁能源与环境保护进军的决心,2010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一系列推动产业和市场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由工信部组织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已经基本完成,预示着未来国家将投入大量资金扶持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领域。未来随着汽油在能源消耗中所占比重的逐渐减少,加油站市场的份额相应也会减少,那么向新型能源补给站的转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加油站转型方面,我国也已经有了一些新的尝试,例如我国已经拥有天然气加气站,并且油转气的车辆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未来加气站的在需求上还存在较大缺口,例如在我国太原市,06年有200多辆公交车和100多辆出租车开始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第一座加气站也正式投入使用,当时规划建设加气站20余座,满足1000余辆公交车和4000余辆出租车的加气需求,但是到08年为止,已经有800余辆公交车和1000余辆出租车需要加气,但加气站仅有7座,加气站在数量上存在巨大的缺口。
再有,我国也正在向汽车电池租赁市场发展,例如从09年开始,安凯客车已在合肥、大连、上海等地推行“以租代买”的纯电动车电池租赁模式,以一台售价200万元的纯电动客车为例,去掉电池的价格是120万元,再减去国家财政补贴的50万元,用户只需承担70万元,这已与传统客车的价格相差无几。此外,江淮汽车、众泰汽车,也纷纷开始布局电池租赁市场。在大力发展电池租赁的同时,国家电网正积极响应加大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建设,到2010年年底,国家电网将在27个省市建75座充电站和6000多个充电桩;2011年到2016年,将建立400座电动汽车充电站,初步形成电动汽车充电网络;2016年至2020年,将建立1万座电动汽车充电站,全面开展充电桩配套建设,建成完整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
新能源燃料必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这还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同时在国家政策上也需要得到大力支持,最后我们来借鉴一下法国针对新能源汽车推出的相关政策,以期为我国政策制定提供更多思路。法国政府鼓励用户报废能耗大的老旧车辆,并给予一定数额的现金返还奖励,自2008年1月1日起,法国政府按所购买新车的尾气二氧化碳排放量多少,对车主给予一定数量的现金补贴或者惩罚,从而鼓励消费者优先购买低排量的环保汽车。
根据这一政策,消费者在更换新车时,凡购买每公里二氧化碳尾气排放量介于130克至100克的新车,可以享受到从200欧元至1000欧元不等的环保补贴。若消费者购买超低能耗、极低排放(每公里二氧化碳尾气排放量在60克以下的超级环保车)的新能源汽车如纯电动汽车,所享受到的该项环保补贴的金额则最多可高达5000欧元,预计这项政策最少会执行到2012年,并且也有望扩展到更多车型。反之,如果消费者购买每公里二氧化碳尾气排放量在160克以上的大排量、污染严重的新车时,则必须缴纳具有惩罚性质、从200欧元至高达2600欧元不等的购置税。
法国政府一直对于汽油和柴油等能源产品征收综合累计税率达到80%左右的高额税赋,但是却对于电力和天然气等类能源产品的征税水平却很低,这种做法可以明显便降低纯电动汽车和天然气汽车的日常运营成本,进而有助于促进这两种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
法国政府本身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的路线图走势已经趋向清晰,该国也期待欧洲联盟委员会能够就发展新能源汽车问题在各成员国之间展开协调,进而形成共同性的政策。为此法国和德国两国部长已在2009年9月同意成立一个共同工作小组,以推进电动汽车标准化的制定。
第二篇:十八大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展望
十八大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展望
在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重要时期,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和工作实践,我对十八大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谈点看法和认识,以期深入领会十八精神实质,对十八大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客观、准确的判断,供相关决策者参考。
一、我国未来经济稳定增长的发展格局不会变
在过去的 2012 年,由于我们面对国家宏观经济增速回落的事实和经济下行的压力,使得许多人对十八大后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前景产生了担心和忧虑。为此,我特别提出坚持了多年的观点:未来十年或者更长时间内,如十八大报告和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那样,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尽管不少,但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很多。因此,我国未来经济稳定增长的发展格局不会变。
(一)我国经济增速回落既符合经济规律,也是发展必然
2012 年第二、三季度以来,GDP 同比增长连续创下自 2009 年二季度以来新低,不仅一些地方经济增长处于低迷、股市不振,而且诸多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下滑,有些企业甚至面临倒闭。同时,房价没有大的变化,物价和人力资源成本等却明显增加。但是,经济增速由高到低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一些企业陷入困境、面临新选择,不是我国独有,是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内每个国家都经历过的,这也是世界经济规律决定的,是发展的必然。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保持长期的高速增长,增长速度适度调整是各国根据国情的正确选择,中国的适度减缓完全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我们面临的是结构调整、转型发展,增长速度适度减缓也在情理之中。上世纪初期的美国和上世纪 90 年代的日本也面临了同样问题,可以从中获得更多启发。
(二)2012 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符合党中央宏观调控预期
2011 年党中央主动调低增速,在 “稳中求进” 总基调引领下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和激励举措,以及近来多次申明十八大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连续性。这些既让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形势及时做出的准确判断,也让我们看到了党中央推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我想任何人都不会怀疑带领我们实现今天幸福生活的党中央的判断力和决断力。同时,应该看到 2012 年前三季度的经济平均增速为 7.7%,10 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 指数同比上涨 1.7%,涨幅降至 33 个月来最低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PMI 指数为 50.2%,重回 “枯荣线”(PMI 指数 50 为荣枯分水线)以上 ; 而 工 业 生 产 者 价 格 指 数 PPI 同 比 下 降2.8%,环比自 2012 年 5 月以来首度“转正”。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这些数据,表示我国的企稳态势已比较明显,第四季度还有一定程度的提升。11 月份全国 CPI 同比上涨2.0%,涨幅较上月反弹 0.3 个百分点,1—11 月份平均,全国 CPI 比去年同期上涨 2.7%; 全国 PMI 指数为 50.55%,环比小幅增加 0.35 个百分点,保持了温和上升态势;全国 PPI 同比下降 2.2%,环比下降 0.1%,1—11 月份平均,我国 PPI 同比下降 1.7%。这些数据表明党中央一定有能力带领我们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三)我国经济未来长期增长的潜力依然很大,不容怀疑
我国有 13 亿多人口,是全球潜力最大的消费市场,同时,还有大量待发展的区域和新的发展空间。尽管我国经历了 30 多年的高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人均还比较低,仍然是一个还不太富裕的发展中国家,人们渴望摆脱贫困、追求富裕、努力工作的热情仍在,中西部地区求发展和沿海及东部地区求跨越的劲头和动力没有丝毫变化,而在十八 大精神的鼓舞下,换届后的新一届各级领导一定会带领大家去实现十八大确定的新的战略目标。此外,党中央已为我们指明,我国经济未来的动力在自主创新,未来的空间在城镇化。每一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对应的都是上千万人口以及数以万亿元计的投资和消费。2011 年我国人均 GDP 为 5414美元,人均 GDP 仅达到美国 11%,排名世界第 89位。历史经验表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从综合经济因素和客观条件分析,中国的内在发展动力和潜力以及 13 亿人口摆脱贫困的信心都会直接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未来仍然有 10—20年的经济较快增长前景,中国经济的潜力是不容怀疑的。
(四)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原始动力仍然存在,必将集聚
我国经济过去 30 多年来的高速发展,靠的是改革激发的活力。目前我国社会、经济领域尽管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矛盾,但绝非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人们的不满意主要集中在政府职能转变和对贪官污吏惩治不到位、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及经济垄断行为蔓延等几个方面。这些方面的问题,是改革发展中的问题,通过改革完全可以解决。十八大加快改革进程,近来诸多贪官污吏被惩治,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从中央政治局做起和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等一系列务实举措,已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也必将集聚原始的改革动力,激发人们推动经济发展的活力,更会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保障。
二、经济增长受国际影响因素正发生新的变化
近段时间以来,国际社会某些人对中国越来越持怀疑态度,对我国的发展不看好,特别是美国的国际战略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各种渠道限制中国的发展,甚至出现了各种各样“唱衰中国”的声音。加之,国内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我国社会、经济领域的问题和矛盾几乎到了临界点,对新一届中央领导人加 快改革进程,攸关未来 3—5 年社会稳定等提出疑虑。这些担心和忧虑不是没有道理,但万不可过分忧虑和担心,有些建设性的意见也确实值得我们思考和尊重。
未来十年,和平、合作、发展仍是世界经济发展主流,尽管我国要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诸多挑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但总体上看,国际环境于我有利因素也不少,机遇仍然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坚持贯彻十八大精神,按照十八大为我们描绘的宏伟蓝图,全面落实十八大的战略目标,解放思想,深入改革,扩大开放,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关心民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的实际问题,紧紧抓住和抓好这一关键发展期,调整结构、转变国民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经济将会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当前国际经济发展中,对我国的积极因素、有利条件还是比较明显的。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
首先,这场百年难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并未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技术进步、产业转移和贸易自由化等重要因素,仍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信息通信和交通运输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将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劲动力。全球产业转移日趋活跃将给我们带来更大机遇。其次,世界经济格局出现新的变化,多极化的国际新格局将逐步形成,安全与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必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第三,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压力正在转化为全球新一轮科技创新的动力,传统技术和产业的衰落将为新技术、新产业腾出发展空间,只要我国抓好自主科技创新和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积极推动新产业发展,扭转我国产业处于世界产业末端的局面完全有可能。第四,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我国在应对这场国际金融 危机中的表现和创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如今不仅得到不少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而且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已开始主动与我国寻求深度合作,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第五,随着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推动和城市化发展的不断提高,必然会带来社会需求的扩大,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必将会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而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也必然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的推动力量。第六,尽管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的国有企业通过深入改革,会继续发展和壮大,但是随着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形成,特别是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政企分开成为必然,行业和部门的经济垄断必然要走向终结。我国民营经济将会出现新一轮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的民营化将是未来十年的总体发展趋势,必然为非公经济发展迎来更大空间。从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到,未来五年,不仅加快增长方式转变、平衡区域发展、推进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成为发展重点,而且深化改革、坚持开放、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扩大内需、改善收入分配体制和保障民生等也都成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只要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鼓足勇气、增强信心、从容应对国内外挑战,必然会从中找到各自的发展机会和空间,也必然会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崛起的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发展趋势来看,尽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确实导致经济增长放缓,但这些问题都已经引起了各国的重视。最近,也可看到各国政府都在积极采取措施,追求新的目标。G20 国家也在为此积极寻求办法,采取措施加以协调解决。因此,总体发展趋势是有利于我们的。有理由坚信,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人主政,通过理顺政府与经济的关系,推进重点领域改 革和积极外交政策等,必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走上内生增长道路,迎来更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我国经济增长受国际因素影响,也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入发展逐步降低。
(二)关于国际社会的质疑之声
国际社会不看好中国发展的怀疑态度由来已久,特别是有一些人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故意扩大,混淆视听,不同程度给这些持怀疑态度者以口实。中国贫富差距扩大,分配不公,少数富人行为不端,所引起的负面影响等问题确实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此外,我们国人的一些不良习惯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能低估,比如网上新爆出的一位新产妇从美国一次性疯狂购买了一个集装箱的婴儿用品和礼品等。要想改变国际社会对我们的怀疑态度,不仅需要让更多外国人走进来,了解我们的成果和真实的一面,也需要我们在走出去积极推介的同时,表现出每个人具有良好的继承优秀传统、全面发展的素质。
(三)关于大家担心的美国亚洲战略
美国亚洲战略只是奥巴马为竞选连任总统和维护其利益集团抛出的一张牌,他不会轻易将中国偌大的市场需求抛给欧洲或其他国家。明智的美国政企界有识之士明确表示,只有中美合作、共同发展,才真正符合美国利益,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世界经济稳定增长。如果中美对立,导致的严重后果大家都不愿意看到,也不希望看到,这也不符合和平发展、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经济全球化的总要求。而关于日本就钓鱼岛归属问题引发争议的结果,只能是让日本蒙受更大经济损失和激发我们更大的爱国热情。日本新上任的领导也承认中日是重要邻国,处理好中日方面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日本社会和民众十分明白,中日严重对立,其后果不堪设想。据日本媒体报道,钓鱼 岛问题发生以来的几个月,日本付出的沉重代价已超过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损失。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也不会更大范围蔓延,何况此事已引起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重视,就欧洲各国来讲,他们有能力、有潜力来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南海的争端和国际投资的争夺,也不可能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因此,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国际社会必须互相依存,中国已是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不用说是一致认可的最大市场。
(四)关于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的质疑
我们必须正确对待专家学者的质疑,因为他们有的建议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对待。有理由坚信新一届中央领导人定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定能担当起传承接力和继往开来的重任。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人,有着独特的成长背景,在“文革”中经历了冲击磨砺,对我国的基层社会十分了解;在改革开放初期接受了正规教育,对改革理念深切认同;在地方工作期间抓过经济、管过党务,对发展经济、维护稳定和重大问题具有决断力。特别是他们自中央履职以来,言简意赅的讲话内容,务实沉稳的工作作风,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严格要求和实干兴邦的庄严承诺等,均让我们坚信,他们一定不会辜负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期待,一定可以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十八大的既定目标。
三、重点领域改革将激发内生增长动力
我国当前经济运行虽已出现企稳,这主要得益于不少基建项目的重新启动,房地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同比有所回升,但是基础并不牢固。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很大作用,并未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大家知道,基础建设投资和刺激调控政策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应急举措,并非长期有效,不仅对资源有效配置不利,而且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会越来越弱。在我国未来的经济格局中,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尽快激发内生增长动力,才是根本出路。谁先调整经济结构,谁调整得更充分、更有效,谁才可以掌握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因此,深层次的结构调整已刻不容缓,稳增长的本质是转型发展。
近几年来,通过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坚持不懈地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目前我国粗放型发展方式、增长机制正在发生改变,从以生产为中心逐步转向以生产效率和消费需求为中心,进入成本节约、效率提升、分工深化、需求导向的新阶段。可是,更大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并未很好进行,推进产业组织和形态调整的过程远未完成。企业尽管在进行着兼并重组、努力提高行业集中度,逐步走向集约化、精细化和专业化,但我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并未形成。其中的最大原因是我们地方领导干部的观念还未彻底转变,还没有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真正落到结构调整中,以及现行经济管理的机制体制还是主要障碍,亟待通过深化改革解决。现在担心的不是增长的速度,而是少数领导同志借口“稳增长” 又掀起一股新的投资热,把转变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国民增长模式又抛到一边去了,所以,2008 年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后,在推进转型发展问题上,中央在多次会议和重要场合都反复强调要始终坚持三个“坚决不动摇”:一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信心决不能动摇,二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决心决不能动摇,三是以人为本、为民造福、做好民生工作的要求决不能动摇。
当前针对我国社会、经济领域的突出矛盾,最需要的几项改革已经相当明显,并已形成基本共识。一是需要进一步理顺政府和经济的关系,改革行政审批和监管的方式。政府要建设成为公共服务性政府,真正做到政企分开,政府部门不要直接管理经济,而且要摆脱垄断行为,构建真正公平竞争的平台。当然,不是完全取消行政审批,而应把行政审批的过程尽量地科学化、专业化、透明化。二是公共财政改革需要新思维。我国的财政要成为公共服务性财政,要建立和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税体制,应进一步增加资产性和资源性的税收。对地方政府而言,过分依赖土地融资方式不可持续,必须拓展新的财政来源。三是金融系统改革需要实质性推进。当前中国银行业资产过于庞大,占 GDP 的比重超过了 200%,远远超过 A 股市值所占 GDP 的比重,面临风险很大,需尽快解决。四是司法改革亟待完善。如减少地方政府对司法系统的干预已迫在眉睫。五是建立健全最基本的、面向百姓的福利保障制度等,让老百姓进一步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需要形成“结构优化、效率提高、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新动力。从这一点上来说,无论是促进企业的发展,还是增强中国经济的整体竞争能力,都需要深化改革。如今,这一共识已得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人的认同,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指出: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保持物价总体水平基本稳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已提上日程,未来2—3 年中,大家一定可以见证,重点领域改革必将推动深层次的经济结构调整,同时激发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我国经济一定可以在新的机制下启动新一轮的经济快速增长。
四、应把民生经济作为发展方向
前面,从三方面谈了对十八大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走势的初步认识,希望大家能坚定信心、理清思路,切实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真抓实干和稳中求进上。“城市、民生、经济、转型”,在多种场合我都谈到过诸多观点,特别是在 2012 年 3月份我出版的《求进与给力———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思考与探索》一书中,对“城市、民生、经济、转型”有详细的阐述和鲜明的观点。现在看来,这些看法和观点是完全和十八大精神吻合的。在此再重点强调一下民生经济问题,希望有关政府领导、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关注。
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把发展民生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作为今后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关于“民生经济”的概念及涵义,当前专家学者各有见地,但普遍认同的是:把保障和改善中低收入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条件作为主线贯穿于生产、分配、消费等经济运行的全过程,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首要价值取向,通过理顺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比价关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社会整体经济效率、质量,提升社会总福利水平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即:民生与经济相关联,经济发展是解决民生的物质保障,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发展民生经济就是基于民生与经济的这种关联,把民生工作与经济发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以经济运行方式实现民生建设目标,达到发展目的与手段、效率、公平的统一,使改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让全体人民共享。
民生经济的概念和涵义概括起来看似简单,但是发展民生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其中的许多思想认识、体制机制和现实利益等问题,都亟待我们去探索和研究解决。中国生产力学会2011 年底已将其纳入了学会的课题研究计划,正在进行深入 10 研究。当前我国已基本具备了发展民生经济的条件,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将发展民生经济提上议事日程,相关专家学者应该尽快拿出合理的推进建议。
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把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作为重要目标努力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描绘出一幅美丽壮观的宏伟蓝图,让我们倍感自豪,更感到责任在肩、使命在肩。我们的先人在 2000 多年前就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把人类视作自然界中一个和谐的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党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可见,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 ”的要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对中华文明的极大弘扬和传承。同时,这一明确要求不仅局限在我们节约能源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等方面,而且也要求我们每个人改变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为此,我们每个人应把握美丽中国建设要义,努力做好生态文明担当,更加自觉地做美丽中国的建设者、维护者。所有企业都要自觉地履行环境责任,我们应该带头彰显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通过增加更多的绿色投资、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实现绿色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重要贡献。
第三篇:中国社会发展趋势展望
中国社会发展趋势展望
21世纪的阳光已照耀世界近十年,世界正处在一个动荡转型的时段,各国都在为自己下一步的发展打算。作为一个中国人,在此我仅谈谈国家将来的发展,因为国家该怎么走,是关系每个公民切身利益的问题,我有权对国家的走向发表自己的一些见地。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度,从它诞生之日起便经历过历次社会形态和无数政府,但无论哪个社会的哪个政府统治国家,都是中国的代表。它经过原始社会、奴隶制四朝和封建社会的许多政府,按社会发展顺序它应该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打乱了它向资本社会过渡的进程。西方资本主义的大炮把它打成了畸形的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本世纪四十年代,中共结束了这个怪胎的发展,把中国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然这实为一个特大的“左倾”,这个“社会主义社会”是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形态,它缺乏必要而充分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它建立在自然经济的营盘上,说是社会主义,其实仍为一种落后的社会形态。这种主观人为的超前也是一种畸形,在这样的社会,生产是得不到进步的,有时甚至出现退缩。中共政府驾驭中国的四十多年而国力没有长足发展就是一个明证。所以说,在没有经过前一个社会形态的高度发展积累前,新的社会形态的出现是不可能的,进一步说,社会进展越高级,后一个社会形态越是离不开前一个社会形态的高度积累。由此,我们不难明白,社会主义在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前它只是一个理想。
中共中国政府在执政三十年后逐步把这个认识转换过来,开始慢慢向客观的社会发展趋势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规律。实行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仅为这个动作的一个开始姿势,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质是向资本主义商品社会反过渡的阶段,说这个阶段需要一百多年,就是为了弥补上一百多年的中断发展的资本主义这一课,但这一百多年的发展速度和程度比上一百多年的世界发展要快、要深,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这个世界是资本主义潮流占绝对优势且发展到了一个极其可观的程度,再有开始赶超流的,也就有了众多的借鉴可资,发展速度自然会快一些。
下一个世纪中国走向何方,很显然并入资本主义发展潮流这是完全符合社会进化规律的,中共执政若是保持长久明智,不人为地梗阻的话,它只有顺应趋势才能实现未来的理想——真正的社会主义,广大中国人民也应顺应这个潮流,切莫再僵化自己的头脑,使自己能适应晚来近一个世纪的社会形态的需要。另外,很长一段时期以来,说“社会主义不能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产生”,现在看来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应予矫正。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阶段出现的一些特征正是产生社会主义的先期预兆,但这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成长的沃土和先决条件,而如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才刚起步约半个世纪且世界各国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发展不平衡,使得社会主义的种子不可能很快、很均匀、很普遍的萌发,但新的社会形态一定能在原先社会形态里产生是不可否认的。先前的观点有主观的武断色彩,那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造成的认识上的差错,中国现在社会转型正是对这一理论的否定而真正客观的面对现实,从这一点来看,中国共产党是英明的。
我们向往社会主义,但我们必须按部就班,不能心急,否则将会受损,“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人们应当知晓。现实的任务是应该踏踏实实的把目前的经济、政治、社会形态发展好,尽我们每人的一份力量,早日实现转型以追赶先进国家。我们这一代人虽难能等到那一天,但我们的子孙会看到的,享受到的;我们现在的脚踏实地是为后代的幸福打基础。国家、民族的强盛,人类的进步都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社会主义不是空中楼阁,人类要坚信这一点,中国更应坚信这一点。
第四篇:我国4S店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分析
我国4S店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我国必须建立健全完备的汽车售后服务法律和监督体系,才能使4S店售后服务稳步健康地发展。法律法规的约束和监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4S店的欺诈行为,对汽车维修、配件更换的服务质量有一定的保障,还可以对汽车价格、质量及售后服务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起到警慑作用。另外对违法经营、竞争对手的恶性竞争行为可以依法严格处理。因此汽车售后服务法律法规的建立势在必行,任何活动都有章可循,才能让4S店在汽车服务市场更健康地发展。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市场评估与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保有量的扩大,业内的竞争和调整使4S店模式的发展空间受到进一步的挤压,价格过高、服务流失和配件流失将成为它的“软肋”。4S店虽然占据着售后服务市场的大部分利润,但它面对的竞争正日益激烈。业内人士认为:应该将目前流的4S模式过渡到多渠道的、更加完善的营销模式。
1.价格下调。
目前各家4S店对于工时费的收取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标准,国家对此也没有相关规定。
在不成熟的中国售后服务市场,用户们对工时费也无法辨别清楚,加上配件价格通常都能占到服务总费用的60%—70%,往往超出了用户的心理承受范围。因此,4S店应该在统一区域工时费的基础上,对竞争企业,配件价格,以及用户对价格的认知情况进行详细的调研,通过差异化定价来改变用户对配件价格的敏感性,从而打消他们对服务费用的疑虑。如果用户对配件价格的认知度高,那么这部分配件就属于“高敏感件”,反之则属于“低敏感件”。因此,对配件的降价行为应主要集中在“高敏感件”方面。通过降低配件价格的方式挽回有流失迹象的车主。
2.挽回服务流失。
当车龄超过4年时,服务流失的现象更加严重,流失用户几乎接近一半,都流失到4S店以外的店铺。这是因为高车龄用户的维修保养的频率会加大,对服务费用更为敏感,更加苛刻地要求服务的快捷和地点的便利。加上在长期的维修保养中,这部分用户已经获得了更多可以信赖的服务渠道,他们再次选择4S店的可能性并不太大。几乎所有品牌的汽车在售后服务领域都出现类似的情况。因为只要汽车过了两年保质期,服务流失现象就会大幅增加,所以汽车厂商都会想尽办法利用“保质期”期间的服务挽留客户。对于不同车龄用户的服务流失情况,应该有选择性地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主要用户。但是用户确认工作需要细
心和耐心,汽车厂商在这项售后领域的工作仍然是空白的。
3.控制原厂配件外流。
配件市场的混乱现状,主要源于整车厂商对配件采购环节的监管不力,4S店外部采购和配件外销的状况都没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因为绝大多数的整车厂商并没有对它们建立严格的考评体系和监管流程。
其实控制配件流失的方法很简单,在对用户加强“原装配件”宣传教育的基础上,整车厂商需要与4S店建立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如果整车厂有足够的原装配件资源不去外采,能够制订严格的监管流程,杜绝一切外销现象,配件市场绝不会像现在这般混乱,整车厂商的金额流失也不会如此严重。
4.重视服务人员知识体系的培训。
高校在汽车服务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当扮演重要的角色。
目前有不少高等院校开设了汽车专业。高校应增加对该专业的投入和建设,将“理论”联系“实践,并结合形势对现有的教学计划、课程结构进行调整。另外,汽车4S店应重视服务人员的后期培养和培训。市场竞争的加剧,技术的成熟,加快了汽车产品、工具更新换代的速度,因此售后服务人员需要不断地接受培训,才能掌握新的知识,适应市场的需要。
5.制定4S店的服务标准。
我国售后市场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制订强制性的4S店服务标准,由国家或汽车售后服务行业协会出台汽车售后服务的行业规则,规范汽车售后服务行业的活动。
6.建立汽车售后服务的法律法规和监督体系。
我国必须建立健全完备的汽车售后服务法律和监督体系,才能使4S店售后服务稳步健康地发展。法律法规的约束和监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4S店的欺诈行为,对汽车维修、配件更换的服务质量有一定的保障,还可以对汽车价格、质量及售后服务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起到警慑作用。另外对违法经营、竞争对手的恶性竞争行为可以依法严格处理。因此汽车售后服务法律法规的建立势在必行,任何活动都有章可循,才能让4S店在汽车服务市场更健康地发展。
第五篇: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发布时间:2012-02-16
2011年,世界经济呈现新兴经济体复苏较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但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分化走势,国内经济出现经济增速同比下降但物价涨幅同比上升的复杂局面。我国抓住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将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物价上涨势头初步得到控制,经济增长减速平稳。2012年,受发达国家债务危机拖累,世界经济延续缓慢复苏、低速增长走势,国内外因素要求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进一步增大,我国应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将进一步激发自主增长活力。2012年,预计GDP增长8.5%左右,CPI上涨3.5%左右。
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
——2012年,“十二五”规划第二年进入投资项目集中建设阶段,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投资及经济增长。从“六五”到“十一五”的经验看,一个五年规划中各年的平均投资增速分别为17.3%、24.1%、28.5%、18.8%、19.8%,受投资建设周期影响,五年规划第二年往往是建设项目进入投资高峰期。在重大规划项目建设的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规划陆续出台给经济增长增添新的动力。在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基础上,2011年7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此外,《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环境服务业“十二五”规划》也将陆续出台。未来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将充分发挥国内储蓄资源丰富、学习追赶型科技后发优势和国内企业建设国际竞争新优势积极性高涨等一系列有利条件,以优惠政策动员国内更多战略资源投向产业结构升级,传统产业将加速固定设备更新换代,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将进一步加快,我国经济将在产业结构向上调整中获得新的增长动力。
——在区域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的作用下,中西部不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逐步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随着区域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布实施,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西藏、新疆、青海省藏区的指导意见,兴边富民行动规划,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逐步贯彻,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高,对经济增长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扩大居民消费政策的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2011年出台了一系列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十二五”内贸规划即将出台,也将有力促进国内贸易和完善流通体系;央行关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新规定以及银联推出的无卡支付平台等政策都将为网络消费和银行卡消费等新兴消费模式提供良好环境。此外,随着个税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央针对中低收入者的补贴力度不断加大、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收入也将稳步提高,消费购买力较强的城镇人口比重上升,政策因素和人口结构因素等将有利于我国消费需求保持稳步加快的增长态势。
国内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
其一:房地产投资和销售的调整将使得社会总需求扩张速度放缓。2012年控制物价总水平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假设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4%,对2012年的翘尾因素影响约为1.7个百分点,如果要将全年物价总水平控制在3.5%左右,则要求新涨价因素要比2011年的2.8个百分点低1个百分点。考虑到逐步消化巨额货币存量的需要,货币政策有必要继续保持总体“稳健”,灵活操作的取向,针对外汇占款渠道投放基础货币的新变化,保持社会融资总量合理增长。2012年不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房地产调控政策在2012年仍将延续,受资金和市场预期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及相关行业投资将可能出现明显减速,进而带动投资增速放缓。
其二:地方财政债务压力和土地市场交易趋冷对地方投资融资能力形成制约。根据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尽管总体可控,但部分地区短期流动性风险正在不断聚集和暴露,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将进一步严格规范。此外,土地收入方面也不容乐观,2011年以来地方政府加大了供地力度,但由于受到房地产调控政策及资金链问题影响,土地市场交易数量却在降低,大部分成交土地为底价成交。因此,地方政府融资能力相对于庞大的投资建设任务将更显不足,这将对投资以及经济增长形成抑制。
其三:节能减排等对经济增长的质量提出新要求,将制约粗放型增长。2011年,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和投资增速较快,使得节能减排形势日益严峻。2011年9月7日,国务院发布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方案明确了未来5年节能减排的目标,要求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方面,均较“十一五”有显著下降,并且对各地方、各行业节能减排下达了任务分解目标,这将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两高一资”产业的增长形成一定制约。
其四:资源、劳动力成本上升抬高了经济增长的成本。资源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是我国经济运行将要长期面对的问题,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投资和生产经营的成本提高。在物价上涨初期,由于需求动力仍然稳定,以名义价值量计算的增加额可能还会上升,然而随着物价上涨时间进一步持续,将对需求形成抑制,进而使经济增长的实际量和名义量同时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