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法执法检查情况汇报
农业法执法检查情况汇报
区卫生局 2009年5月18日
区人大常委会:
卫生行政部门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执法检查的主要内容为第八十四条“国家鼓励、支持农民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和其他医疗保障形式,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农业法》颁布以来,我局以此为目标,努力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加快农村医疗服务网点建设,强化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
我区从2005年1月1日开始在全区9个乡镇试点推广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6年起在全区推广,2007年起实行门诊报销制度。
截止2008年全区共集资3885万元,共报销支出3853万元。共有487530人次参加新农合,以大病为统筹的户报销率约达到10.83%,2007年全区参会农民门诊报销受益率为25.32%,2008年参会农民门诊报销受益率为52.77%。较好达到了“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目的,农民健康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4年来,我局坚持以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为导向,在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在农民的积极参与下,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发展达到较高的医疗保障水平。2008年,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获省级先进单位称号。目前该项工作运行平稳,进展顺利,成效明显,农民医药费用负担有所减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深得民心。
当前,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已基本完成,现在农民看病也可以刷卡了。
二、农村医疗网点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局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快农村医疗网点建设,致力于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目前,我区9个乡镇卫生院已经基本配齐“新六件”(血球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B超、X光机和心电图机),对其中3个卫生院进行了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2009年要完成全部乡镇卫生院的标准化建设。同时,计划扩建区人民医院,建设住院大楼;在三期新建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努力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农村医疗卫生布局,以充分保障西片农村医疗服务需求。
在加快硬件建设的同时,我局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实施了素质提升工程和技术结对帮助活动,加大卫生扶贫力度,充分利用辖区卫生资源,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卫生医疗差距,实现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与**镇中心卫生院 挂钩帮扶、*医与**卫生院结对、区人民医院与**卫生院结对。实行了区级医院卫技人员职称晋升时,下派到结对扶贫卫生院工作3—6个月的制度。在全区8家医疗机构推行了慈善门诊,切实减轻农村困难户的医药负担。近3年以来,共组织医疗队18支,诊治病人10.8万人次,价值药品近14万元。
三、以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契机,努力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一)农民基本卫生服务有了保证。目前,我区共设置村居健康宣传栏298个,设置率达到100%,每个宣传栏都能做到每月定期更换一次。切实开展了上门宣教,围绕当地主要疾病控制或群众关心的公共健康问题,基本做到了“无病早防、小病早发现、大病早治疗”。
(二)农村重点人群有了重点卫生服务。儿童、妇女、老人和困难群体等重点人群,及艾滋病等重点疾病都得到了有效的管理。加强对慢病患者的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建立社区慢病管理信息系统,规范日常医疗服务,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监督管理。
(三)农民基本卫生安全有了保证。落实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报告、管理和监测制度,在各基层卫生院都确定了公共卫生信息员,能做到严格按要求报送各类信息。积极推进农村卫生监督,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充分 利用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加强了乡村卫生机构的整体功能,有效杜绝假药、劣药流入。以预防群众性食物中毒或其它食源性疾患发生为目标,针对农村食品安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有计划的食品安全经常性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2007年,我局在**等农村共取缔无证非法行医206家,没收销毁假冒伪劣药品、器械312箱(件),罚款3.2万元。2008年,我局共取缔无证非法行医335家次,没收和销毁药品439箱、医疗器械26箱、罚款4万元。
下一步,我局将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农业法》执法检查力度,促使我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再上新水平。
第二篇:农业法执法检查报告
农业法执法检查报告
<这次执法检查由省人大常委会和各市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领导,市县人大组织检查组负责对本市县的检查,省人大常委会组织检查组负责对省计划、财政、农业等有关部门的检查和部分市县的重点抽查。检查组由各级人民代表、人大农(经)工委成员组成,邀请部分农业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参加。执法检查以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和农业资金的管理使用为主要内容,在全省范围内同时开展,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调查研究阶段。从9月中旬到10月中旬,省市县人大农(经)工委组织调查研究,掌握基本情况。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自查,做好向检查组汇报的材料准备。
(二)检查评议阶段。从10月下旬到11月下旬,市县人大执法检查组开展了对本市县的检查评议,省人大执法检查组在陈苏厚副主任的主持和带领下,听取了省发展计划厅、财政厅、农业厅、扶贫办、农业综合开发办及农口各局的自查汇报并进行初步评议之后,深入澄迈、屯昌、通什、保亭、临高、文昌等市县检查。检查组听取了市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汇报,实地考察了40多个农业资金扶持的基础设施项目和种养项目,并通过座谈会、访问、查帐等方式,广泛征询意见,深入了解情况,在此基础上认真依法评议,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此外,检查组还请定安、陵水两县人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到海口汇报了截留、挪用农业资金的情况,请省发展计划厅对用于片区开发的9870万元以工代赈资金的使用情况作了专题汇报。
(三)整改总结阶段。12月上旬开始,检查组对执法检查工作进行了初步总结,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馈了检查情况,发现的问题以及整改意见和要求。政府和各部门根据检查组的评议意见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省直有关部门、市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这次执法检查非常重视,积极主动地配合检查组的工作,使检查顺利开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整改工作正在逐步深入。临高、文昌、澄迈等市县边查边改,在检查期间主动退还了占用的部分农业资金。――资金投入增加,生产能力提高。1994―1997年,全省财政对农业投入总额20.29亿元(含支农生产资金、农业事业费、农综发资金;其中中央财政15.19亿元,地方财政5.10亿元),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规模从1987年的0.79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5.33亿元。这些资金安排使用到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农林牧渔各业生产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以及农产品流通基础建设等方面,推动着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五年间,全省农业增加值由54.13亿元增加到159.00亿元(增长193.7%),粮食年产量由203.65万吨增加到219.70万吨(增加16.05万吨),瓜菜年产量由107.42万吨增加到211.28万吨(增长96.7%),水果年产量由15.40万吨增加到39.14万吨(增长154.2%),肉类年产量由20.15万吨增加到34.70万吨(增长72.2%),水产品年产量由25.74万吨增加到52.25万吨(增长103.0%),农业人均年收入由892元增加到2382元(增长167.0%)。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一派勃勃生机,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以基础建设为重点,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我省第三期(1995―1997)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财政资金2.165亿元(中央1.35亿元,省0.75亿元,市县0.065亿元),加上第一、二期(1989―1994)已投入资金3.6亿元,共计投入财政资金5.665亿元。我省农综资金的60%以上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农田水利和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着力提高粮油糖的生产能力和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据统计,三期农业综合开发新建小型水库44座,开挖维修渠道6140公里(其中衬砌防渗 2340公里),修建机耕道路1540公里,增加、改善有效灌溉面积220万亩,营造防护林、经济林50万亩,综合整治农田280万亩,修造渔船127艘,修建虾池鱼塘2000亩和网箱3914个,兴办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10个,修建乡镇农技站104个。这次絷地检查组看到的澄迈县促进水库干渠防渗和隧洞工程及山口洋整治工程,屯昌县加乐潭水库灌区配套防渗工程,保亭县什来水利干渠配套工程,临高县美灵隧洞工程和松涛五支渠配套防渗工程,文昌市白石溪引水工程,以及分布在全省各地的大小农综发项目,工程质量一般都比较好,正在发挥并将长期发挥效益。
――面向贫困地区,扶贫赈困有成绩。1994―1997年,全省投入扶贫资金0.96亿元,以工代赈资金3.29亿元,这两项资金重点投向贫困地区。扶贫资金的三分之一,以工代赈资金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余用于种养业和对农民的技术培训等。调查统计,利用两项资金新建、修复水利工程56宗,硬化防渗渠道820公里,增加、改善灌溉面积78万亩,解决了82万人的行路难、42万人的饮水难和35万人的用电难问题,扶持贫困农民种植作物30多万亩,发展了一批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全省贫困人口由1994年的85万人减少到1997年的29万人。屯昌县是使用两项资金较多的市县之一,1994―1997年使用扶贫资金534万元、以工代赈资金2895万元,完成了木色水库南北干渠配套,黄岭水库和西昌水库加固及渠道防渗、福永至大石公路、西昌至藤寨公路等一批基础项目的同时,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增加了农民收入,摘掉了全国重点贫困县的帽子。通什市坚持扶持到村到户,突出解决水、路、电方面的困难,狠抓科技培训,引导农民科学种养,增加收入。全市10768户、56147农村人口中已有9702户、47747人脱贫。保亭县的南水北调和番那水库、陵水县的小南平水库、三亚市的梅山水库、东方市的温村水库等一批水利工程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加强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效益。各级政府对农业资金的管理都比较重视,并初步形成了一些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近年来,各级人大和政府的审计部门加强对农业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对保证农业资金使用得当并发挥其应有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强化资金管理这个中心环节,把好工程项目的规划立项预算关、施工质量监理关、验收结算审计关,使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有了保障。保亭县在农行设立了各项农业资金专户,财政和农行共同管理,监督业务部门使用农业资金,县人大和审计部门也加强了检查监督,从而保证了农业资金的及时到位和专款专用。
三、农业投入和资金管理使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国家逐步提高农业投入的水平。国家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第四十七条又规定,“任何单位不得截留、挪用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农业的资金和农业贷款。”对照这两条法律规定,我省农业投入和资金管理使用方面存在如下一些严重问题: 一)地方财政对农业投入呈下降趋势。检查发现,在中央财政对我省农业投入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省级财政四项资金(支农资金、农业事业费、农综发资金、农业基建资金)从1994年的16534万元下降到1997年12568万元(减少24.0%)。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支农资金由2804万元下降到1369万元(减少51.2%),农业基建资金由4605万元下降到1866万元(减少59.5%)。检查发现,全省19个市县中,市县财政对农业的投入1997年比1994年减少的9个,持平的2个,增加的8个。如儋州市,1997年与1994年相比,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了28.7%,而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却减少了31.9%,农业投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由12.8%下降到6.8%。另外,四年间全省市县拖欠各项配套资金达8000多万元,有偿资金难于回收,资金投入不足制约我省农业的发展。
(二)截留、挪用农业专项资金的情况比较严重。在全省19个市县中,1997年截留、挪用农业资金的市县达14个,总额10454万元。其一,调查核实,全省有13个市县1997年截留、挪用上级下拨的支农资金7280万元。1997年,澄迈县、定安县、陵水县、临高县、文昌市、通什市财政占用支农资金分别达992万元、977万元、833万元、725万元、873万元和615万元,占用比例为资金总额的25%以上。其二,陵水、屯昌、白沙、定安、万宁、澄迈、三亚等7个市县的财政、三防部门占用中央下拨的防汛抗旱经费268万多元用于发工资和扣抵粮食挂帐等(万宁市三防办用于购车14万元,三亚市列支黄××出国考察1.7万元、购移动电话2.86万元)。其三,1997年全省有6个市县挪用省下拨的扶贫资金共计886万元,其中陵水498万元,白沙122万元,临高126万元,万宁60万元,琼山45万元,澄迈35万元。其四,陵水、万宁、临高、保亭4市县的农业、水利等部门占用农业专项资金406万元。其五,1995年前,省政府委托省物资总公司等单位将国家分配给我省的以工代赈物资兑换成现金,在此过程中,省物资集团公司欠兑换款958.25万元,海南物资贸易中心欠465.5万元,海南鸿腾公司欠190万元,共计拖欠1613.75万元,致使下达市县的部分以工代赈指标长期未能兑现。
(三)部分农业资金投向不当,以工代赈资金投向存在的问题较多。以工代赈资金应当用于救助、扶持受灾地区或贫困地区的群众恢复和发展生产,但占全省以工代赈资金总额30%的片区开发(种养项目)资金9870万元的投入的投入大都背离了正确的方向。省发展计划厅属下的鸿腾公司和鹏腾公司三年间(94―96)获得以工代赈资金1080万元用于养殖驼鸟和中华鳖。陵水县四年间(94―97)经批准以工代赈片区开发项目9个,资金996万元,除县挪用200万元外,到位的796万元主要由统计局安排给属下的公司使用。屯昌县四年共获以工代赈片区开发项目资金570万元,除100万元用于救治大同乡病牛和50万元拨给林科所外,其余420万元用于单位办的经济实体或项目。文昌市1994―1997年以工代赈片区开发资金110万元全部由公司使用。除以工代赈资金外,其他各项农业资金也程度不同地存在投向失当的问题,由此造成农业资金的流失,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四)资金使用效益不好的情况相当普遍。从检查的6个市县来看,基础设施项目(水利和饮水工程、乡村道路工程、通电照明工程等)的效益都比较好,尤其在社会效益方面,群众比较满意,而生产性项目(种养、加工、流通等)的效益都普遍不理想。全省以工代赈、扶贫和农综发资金扶持的种养项目效益普遍较差,有的已经失败。例如:文昌利用扶贫资金种植的1000亩龙眼和150亩荔枝因引种病苗而失败。投入财政基建资金180万元的临高调楼渔业综合服务基地因决策失误和管理混乱而停建。通什满发水果基地、澄迈山口2500亩水果基地因后续资金和技术跟不上陷入困境。保亭的红毛丹和苦丁茶群众信心不足而放松了管理。省计划厅和陵水县计统局投入巨额以工代赈资金的驼鸟养殖项目因对市场预测失误而进退维谷。省农业厅投资150万元兴建的永发农产品批发市场闲置晒太阳。投入财政基建资金735万元的省农科院永发基地、165万元的省农技中心三江优质水果示范基地、150万元的新桥隔离试验区等三个省级的农业科研和示范基地,其管理水平之低下令人难于置信。永发基地建设进展缓慢,价值几十万元的进口滴灌设备垃圾般地堆置在田边地头任由水淋日晒,造价昂贵的网室里种着普通的萝卜、白菜。隔离试验区建于1995年,现又发现选址不当,需另投资另选址重新建设。屯昌、澄迈计统局办的荔枝龙眼基地,每亩已投入近4000元,其成本高出当地农民的3倍多。
四、执法检查组提的整改意见和建议
针对我省财政对农业投入和农业资金管理使用上存在的问题,检查组提出如下整改意见:
(一)认真贯彻农业法,牢固树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千方百计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各级政府要结合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继续深入宣传学习农业法,使各级干部牢固树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充分认识农业在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放松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各级政府和计划、财政、农业部门应当做好几项工作: 第一项工作,组织力量检查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是否符合农业法的规定,未达到要求的要依法纠正。今后,财政每年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必须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省长、市长、县长要对此负责。
第二项工作,各级财政、其他部门、单位和个人1994年以来截留、挪用、侵占的各项农业资金必须如数退还。财政及有关部门要进行彻底清理,张榜公布,限期追回。今后,凡发生截留、挪用、侵占农业资金的行为,一律按农业法第六十条规定处理。
第三项工作,各市县1994年以来拖欠的农业配套资金要想方设法补足,从今年开始再不允许发生新的拖欠。省政府在安排配套指标时,一要严格执行国务院的政策(如农综工程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中,要求省级财政配套70%、市县级财政配套30%等),二要从实际出发,对财政特困市县和民族地区适当照顾。第四项工作,省政府应当制定政策,采取措施,促进农业引入外资,解决农村农民利用农业贷款难的问题,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增加农业投入。
(二)坚持农业投入的正确方向,防止农业资金流失。首先,必须十分明确,今后农业资金投入的重点应当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建设。通过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加快农田水利和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扶持性质的生产投入的对象应当是贫困地区的贫困农民。科技示范性质的项目主要由基层农科机构来承担。要坚决纠正把农业资金投向资金管理部门属下的或社会上的公司、经济实体或个人的错误倾向,特别是各级计划部门,今后再不能把以工代赈资金用于属下的单位和个人搞“片区开发”和办实业。要对计划、财政及农口各行政单位所办的经营性公司、经济实体和项目进行清产核资,与机关脱钩,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明确债权债务关系,限期归还已经使用的国家农业资金。
(三)加强项目管理和跟踪服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近年来利用农业资金的种养项目,大部分都没有实现预期的效益,有的项目已经失败或者陷入困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从各方面加以努力和改进:一是投资决策必须科学民主,对项目的论证必须客观实在。掌握农业资金使用权的单位和领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和深入分析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可靠的市场信息,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对项目的可行性作出正确的判断,避免和减少投资决策的失误。二是项目规模必须量力而为、实事求是,切忌好大喜功、一哄而上。一切新的项目,比如荔枝、龙眼、红毛丹、苦丁茶等,应当遵循“引进试种要大胆,推广普及要慎重”的原则,抓好典型示范,逐步扩大规模。三是必须坚持资金投入与技术培训并重的方针,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各级政府都要十分重视农业科技的研究、推广、普及工作,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农业科技部门和科技工作者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科技兴农作出贡献。四是在发展新项目的时候不要轻易地放弃传统项目。种什么,养什么,都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实践证明,用强迫命令的办法强求群众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是肯定做不好的。向农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最有效办法是做出示范样板,“让事实说话”。当贫困的农民还未认识到种桂果养珍禽的效益或者还未掌握技术时,也应当支持他们种粮蔗养猪鸡。
(四)健全农业资金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长期以来,我省的农业资金管理还比较混乱,尚未形成规范的管理体制。建议省政府组织调查研究,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制定一个可行的农业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的抽入机制和投资项目的申报、审批、实施、验收程序以及资金的批拨、使用、效益评估和领导负责制等,使农业资金管理有章可循。在条件成熟时,制定地方性法规。农业资金管理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要坚持原则,廉洁奉公,抵制人情、关系、权力的干扰和利益的诱惑,依法管好用好农业资金。各级人大以及政府的审计、监察部门都要加强监督,发现和纠正农业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行为,保证各项农业资金用到实处,产生好的效益。
各级政府和财政、计划、农业等有关部门要继续安排一段时间集中精力抓好整改,各级人大要加大力度跟踪监督,使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能尽快解决,逐步健全农业资金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将整改情况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农业局行政执法工作自查报告
按照市农业局宛农[2004]94号文件关于开展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检查通知精神,结合内乡实际,现将内乡县2004年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行政执法工作的领导
今年以来,我局始终把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一是年初就制订了全年行政执法实施方案,局成立农业行政执法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主抓副职为副组长,各农业行政执法单位领导为成员,办公室抽调人员为专干,全面督导农业行政执法工作落到实处。局领导班子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听取主抓领导和各行政执法单位阶段性工作汇报,总结成绩,查找不足,确定解决问题办法,部署下步工作。二是实行“绩效挂钩,一岗双责制”。即:主抓领导、执法单位领导工作成绩实行百分考评制,年底考核,60分以下不合格,发放工作60%,70——85分为合格,发放工资80%,90——100分为优秀,发放全额工资并进行适当奖励。三是经常向县人大、县政府领导汇报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情况,争取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如六月份,我们就农资广告不规范,有误导群众问题,建议县人大常委会印发了《关于加强广告管理的决定》的通告,九月份配合县人大组织开展了《种子法》执法检查,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得到县领导充分肯定。
二、强化宣传培训,营造农业行政执法的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宣传栏、标语、公告、挂图、横幅等宣传媒介,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民朋友识别假冒伪劣农资的能力。结合普法工作,加大农资法律法规宣传,在农资产品集散地、经营场所以及集中居住区设立宣传栏,普及识假辨假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动员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农资打假的工作中。今年以来,共出动宣传车42辆次,印发各类法制宣传资料1.5万余份,受教人员达2万多人次,同时,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开办了“农业行政法律法规宣传栏目”,通过以案释法等形式,使农民对农业法律法规有了明确的认识,受到社会的广泛称赞。种子管理站、植保植检站、土肥检测站,在加强自身人员农业行政执法素质的同时,还为各生产厂家、经营商户开办了各类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其中种子管理培训136人,植保植检、农药等培训人员200余人,土肥培训60余人,使全县农业行政执法水平和遵纪守法自觉性有了明显提高。
三、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执法行为
随着国家法律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农业行政执法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也越来越高。今年以来,我们结合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县委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要求,把完善制度、严格规范农业行政执法行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规范执法机构队伍。协调县编委健全了局法规股、种子管理站、植保植检站和农药监督检验所、肥料监测管理站等农业行政执法单位,调整充实持部、省、县执法证专职农业行政执法人员24人,各单位都配备了基本的交通、通讯、检验、取证设备,能依法正常开展农作物种子、肥料、农药、植物检疫、食用菌种、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等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二是规范执法行为。局对各执法单位分别下达委托执法文件,签订了实施行政处罚委托书;对构成行政处罚案件的立案审批、询问及调查取证、违法行为处理通知、行政处罚决定书下达、结案报告等执法程序及文书严格按照农业部规定的规范程序和文本格式执行;向社会公示执法依据、程序、举报电话等。同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所有收费、罚款一律上缴财政专户,严禁对单位、个人下达罚款任务。三(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是加强对执法单位、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执法人员除积极参加上极组织的培训外,局组织为期一周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开展思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要求执法人员必须树立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做到恪尽职守、文明执法、程序合法、廉洁奉公,不得利用特权谋取不正当利益;各执法单位定期向局汇报执法工作开展情况,实行错案追究制,全年局系统执法人员没有出现违纪违规现象。
四、认真履行职责,狠抓农资市场打假整治和管理工作
在年初全国农资打假电视电话会议和市局召开的全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会议后,我们迅速向县政府主管农业副县长作了专题汇报,制订了《内乡县2004年农资打假工作方案》,承担起农资市场管理牵头单位的职责,组织各执法单位采取经常性检查与集中整治相结合,部门执法与联合打假相结合,明查暗访与奖励举报相结合等方法,认真开展农资市场打假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种子市场整治工作。首先对全县种子市场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共检查种子企业2家,种子经销户140家,其中,瓜菜种子案件14起,品种侵权案4起,标签不合格案19起,质量不达标案件15起,查封违法种子案件5600公斤。其次是加强了对种子广告发布工作的管理。对发布种子广告的单位及个人把好“三关”,即:品种审定关、种子质量关、广告语关,严禁任意夸大种子产量和质量,误导农户消费。并与工商局结合,实行种子广告由农业、工商两乡审查制。取缔违法和虚假广告12个。其三严格品种管理。对新品种引进示范实行申报登记制度,种植面积严格限制在本作物种植面积的5%以内,查处销售未审定品种案件2起,涉及种子1930公斤。其四加强种子质量监控,对重点作物,特别是小麦、棉花、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和种植面积较大的其他播作物,共抽检样品112份,代表数量17万公斤,其中棉花合格样品占60%,玉米合格样品占91%,水稻合格样品占93%。如在对种子公司玉米样品抽检中,检测出鲁单981和单科2123两个品种不合格,及时向公司出具了检验报告和处理意见,责令停止经营该品种,2万公斤种子已退货。
农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先后对全县16个乡镇的农药经营门店进行了检查,重点检查甲胺磷类农药及其高毒农药混配制剂、杀鼠剂等。共检查经营门店189个,抽样品25个,查处假劣农药产品8个,立案5起,查处5起,结案5起。认真落实省植物检疫备案办法,对全县调运、销售的小麦种子全部粘贴植物检疫证明标示。
肥料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共检查县内两个生产企业及经营门店200个,重点检查复混肥料、过磷酸钙、磷酸二铵、生物钾肥料、硫酸钾、氯化钾、磷酸二氢钾等肥料品种30个,代表肥料2500吨,违法肥料品种4个,代表肥料300余吨。立案4期、查处4起、结案4期,挽回经济损失20万余元。全年全县没发生重大农资质量事件,切实维护了我县农业生产的安全。
五、搞好部门配合,加大执法力度
在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中,我们注意主动与工商、公安、质监等部门协调与配合,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交流和案件查处工作。如与工商局协调规范了种子、农药、肥料广告的审验管理工作;与公安局配合依法查处了师岗镇一农民非法经营杀鼠剂案件;与质量技术监督局结合查处湍东植检一门市经营劣质硫酸钾案件。
总之,全年我县农业行政执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着执法力度不够大、个别经营户经营劣质农资、综合执法没有开展等不足,今后我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使领导和群众满意。
第三篇:县级政府对省人大农业法执法检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汇报材料
县级政府对省人大农业法执法检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汇报材料
省人大常委会:
根据省**届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检查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县政府就我县在贯彻实施《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调研和整改。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切实推动检查整改
县政府对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检查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高度重视,县长**批示要求认真做好执法检查整改工作,县政府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对审议意见进行了分析研究,落实整改工作。各有关部门积极调研,制定整改方案,切实推进工作。
二、突出重点,积极落实审议意见
(一)关于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干部群众法制观念的问题。
一是大力抓好《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要求各镇(区)、农办、农经、国土、财政等部门分别制订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农业法》学习和宣传活动,积极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的社会氛围,努力提高全社会对农业的法律意识。通过会议、专题讲课、座谈会等形式,探讨工作思路,宣传农业政策,提高干部群众的农业法制观念。利用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电子网络等平台,对社会公众进行法制教育和宣传,提高农业政策法规的透明度。通过摆设咨询台、宣传台等方法,在中心广场、县镇街道现场解答农业法咨询问题,增强广大群众依法维权的意识。利用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手段,广泛深入社区、乡镇、企业,普及《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
二是大力抓好基层、农村的《农业法》贯彻。通过聘请义务监督员、宣传员的方式,把农业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传达到每村每组、每家每户,构建起宣传长效机制,进一步推动我县《农业法》的深入贯彻实施。
三是以窗口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高涉农单位和部门提高农业法制观念。选择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农经、国土等窗口单位进行创建示范,督促涉农单位和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遵纪守法,规范管理,强化农业法制意识。
(二)关于调整支农结构,稳定农业投入增长机制的问题。
一是积极调整支农结构。严格按照《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量、固定资产用于农村的增量、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均高于上年。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利用贴息、补助和配套等形式,吸引农民、集体和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投入,增加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形成多元化支农投入格局,逐步成为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开展涉农财政资金整合试点工作,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县实际的农业财政资金整合路子。
二是继续落实惠农支农政策。进一步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财政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直接通过“一卡通”发放到户;支持农产品基地、标准化建设、农业龙头企业等效益农业项目建设,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建立和完善财政支持效益农业信贷担保机制,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到户试点工作,并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公共财政制度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财政支农机制。
三是着力履行公共财政职能。努力提高农村养老、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支持新型合作医疗建设,支持对城乡特困群体的医疗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探索对农村小型公益设施“民办公助”的扶持办法;实行经济薄弱村差别化扶持。进一步抓好危桥改造、河道整治、道路硬化工程,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保障,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引导和支持农民治理乡村污染,美化乡村环境。
四是加强支农资金管理。建立健全部门预算管理制度、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和财政支农项目的公告、招投标制度等,不断完善支农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全程监管,确保资金分配合理、及时拨付、安全使用,并组织财政、审计、主管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共同开展支农资金专项检查和绩效考评。
(三)关于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耕地保护措施的问题。
一是进一步细化考核责任。建立政府为责任主体、部门联动监管、社会广泛参与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明确相关部门共同责任。结合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把保护责任落实到村、组、户直到田块,基本农田分别以定量、定块、定指标落实到责任人,做到“责任、任务、人员、经费”四落实。
二是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耕地保护工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健全完善土(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www.xiexiebang.com)
地执法监察责任制度,加大巡查考核力度,完善奖惩措施,力争将违法违规用地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形成“地动我知,违法我管”的局面。
三是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建立耕地保护财政补偿机制,对镇(区)内的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考核落实到位,逐步建立镇区间基本农田补划和耕地补充的有偿调剂机制,真正实现谁占用,谁补充,责权利对等的原则。同时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对考核为优秀、良好的镇(区)给予奖励和表彰,考核为不合格的镇(区)责令整改。
(四)关于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推进“三位一体”建设的问题。
一是强化农技体系建设。大力整合农经、水利等部门的农技推广和科研资源,完善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镇(区)农技水利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为主的工作体系;由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社会化农技推广人员为主的推广体系;由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镇(区)农技站、成校为主的培训体系;由“远程教育”、“农民信箱”、“农技110”、“**农业信息网”为主的信息体系。开展对农技推广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培训,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完善基层中青年农技人员培养选拔机制,逐步建立一支年纪轻、知识广、素质高的农技推广服务队伍。
二是规范专业合作组织。按照“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社员知识化、产品安全化”的要求,对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作用,加强不同合作社之间的联合,整合资源,拓展功能,积极推动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
三是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开展农业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造就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良、作风过硬、高效廉洁的执法队伍,提高执法水平和效率。继续开展各项农业专项执法整治行动,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日常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违法使用“瘦肉精”、“两高”农药、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经营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等农业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全县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四是做好动植物疫病防控。加快国家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的建设和使用,提高植物病虫害疫情的普查、监测和防控能力。继续坚持动物免疫制度和准调证制度,依法对入境、出境动物进行检疫;强化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督促、指导养殖场(户)建立生产管理和档案记录制度,落实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措施,加强源头监管。全面开展各项综合防控工作,加大对“加拿大一枝黄花”、松材线虫病、柑橘小食蝇、猪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植物疫病的防控力度,切实加强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及时处置的能力。
(五)关于加大帮扶力度,开辟低收入农户增收渠道的问题。
一是建立健全长效帮扶机制。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通过领导结对、单位结对、干部结对的方式,帮扶到户、责任到人。建立扶贫志愿者制度,发展扶贫志愿服务组织,动员工商企业、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到为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的服务行列。
县财政部门进一步提高对低收入农户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扶持力度;继续推行扶贫小额信贷制度,扶持低收入农户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县劳动保障部门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完善低收入农户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县民政、教育等部门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实施低收入农户家庭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援助等政策。县农办、农经等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低收入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低收入农户致富能力。其他相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能,制定落实扶持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具体措施。
二是拓宽低收入农户的收入渠道。鼓励工商企业吸纳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就业,凡招收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就业的工商企业,按规定享受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通过“订单”等形式帮扶、带动低收入农户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使低收入农户有稳定的增收渠道。落实优惠政策,鼓励低收入农户发展来料加工业,发展农村家庭工业。开展建立农村社区资金互助组织的试点,支持低收入农户创业发展。
三、建章立制,巩固扩大整改成果
对此次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的《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检查所提出的审议意见,县政府及各有关职能部门认真开展调研,深入分析问题,制订具体措施,积极加以整改,取得了良好成效。为了巩固和扩大农业法执法检查整改成果,不断规范农业执法行为,县政府将从以下四个环节进一步抓好落实: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二是加强部门协作,提高农业法执法水平;三是加强农业行政执法队伍自身建设,规范农业行政执法行为,提高农业法执法透明度;四是切实落实整改措施,强化整改责任追究制。
第四篇:关于《农业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汇报
关于《农业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汇报
现就**县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以下简称《农业法》)的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农业法》贯彻实施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开展学习宣传。结合实际,充分利用电视、网络、乡村广播、标语、横幅、板报、简报等宣传形式,通过召开专家座谈会、送法下乡、法制集中宣传月、发放明白纸等活动的开展,深入宣传《农业法》,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农业法》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增强了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在大力开展宣传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农业法》的学习培训力度,组织各乡镇及部门农业执法人员参加了省、市、县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班,增强了依法治农、依法兴农、依法护农的自觉性,提高了执法人员的素质和依法管理农业的本领。五年来,累计组织各类宣传活动100多次,发放明白纸6万多份,开展法律咨询500多次,培训农业执法人员2000多人(次)。
(二)增加农业投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了落实《农业法》关于“增加农业投入”的要求,我们采取新增、整合等多种方式,加大向农业投入的倾斜力度。五年来,全县共拨付各类支农资金3.5亿元,其中县级农业财政专项资金348万元。今年1—6月份,共拨付较县级农业财政专项资金130万元。驻会农业银
行、农发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不断完善信贷管理机制,为龙头企业提供大额贷款,为农户提供小额信贷服务,五年来,全县金融机构累计投放支农贷款近5亿元。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0.3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8亿元,较2003年分别增加9.6亿元和2.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5元,较2003年增加461元。其中农业收入634.61元,非农业收入1170.39元。
(三)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立足抗旱,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实施地膜覆盖、高产创建、良种、沃土、植保等工程,主攻单产,提高总产,增强粮食生产综合能力。推广半膜平铺、小垄膜侧和全膜双垄沟播等增产技术,地膜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以上。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县上下总动员,大干一个月,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种植22.28万亩,地膜覆盖面积达到75.12万亩。引进、繁育、示范、推广品质好、增产幅度大的农作物良种,全县种子(马铃薯种子除外)统供量达到400万公斤,小麦、玉米供种实现包衣化,玉米、胡麻种植实现良种化,种子精选率达到100%,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以马铃薯、玉米、冬小麦等农作物为主,累计落实测土配方施肥170万亩,提高科学施肥技术覆盖率。2007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00.8万亩,较2003年增长7.9%,总产量达到17.66万吨,较2003年增长5.6%。今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08.9万亩,创历史新高。
(四)壮大基地规模,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实施百万
多公里。农村能源建设,建成农村户用沼气8100座,同步完成改圈、改厕、改厨。农村电网改造,改造面达到55%,实现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
(六)完善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提高三农服务质量。一是依法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认真开展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承包耕地总面积为220.89万亩,发放《土地经营权证书》111939册,占应发农户的99.8%,续签《农业承包合同书》111602份,占应签农户的99.5%。不断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妥善办理和解决土地承包纠纷问题。五年来,共完成土地经营权流转9335亩,其中农户间流转8777.5亩,受理土地纠纷案件51件,结案51件。二是稳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行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在各乡镇成立了村级财务委托代理机构,确定农经员为代理会计,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村民监督机制,使村级财务按照委托代理的要求正常运转。三是引导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扶持发展马铃薯、小杂粮和肉羊、肉牛养殖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截止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56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专业协会30家,固定资产达5149万元,年销售收入2.4亿元,带动农户4.2万户。四是逐步健全农村基层服务体系。在28个乡镇分别建立了农业服务中心,内设农技站、林业站、水利水保站、农机站等机构,现有编制303人,实有人员253人。
查各类化肥2800余吨,种子180万公斤,农膜600多吨,送检不合格化肥2批次,450公斤;送检不合格农膜2批次,243公斤。五是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加强对城区肉食品市场、定点屠宰场、活畜交易市场检疫,对检出的病肉进行无害化处理,病畜进行规范化处理,累计检疫各类肉品180万公斤,定点检疫屠宰猪1.75万头,检出各类病畜210头(只);设立蔬菜、肉食品快速检测点,对鲜活农产品进行检测,发放临时通行卡1万多张,开通绿色通道。六是开展动植物疫病防控。积极开展春秋两季动物防疫,以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为主,进行整村推进式全覆盖强制免疫,加大免疫力度,提高免疫密度,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开展小麦锈病、马铃薯晚疫病、蚜虫等病虫害防治工作,五年来累计投放各类防治药品160吨,防治面积1000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近10万吨。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在贯彻实施《农业法》中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对《农业法》的普及还不够广泛,学习宣传还不够深入,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农业法》的内容还不够了解,一些农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不强。二是我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财政困难,重点项目配套资金不能落实;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四是农资价格上涨较快,假冒伪劣坑农害农
现象时有发生,农民负担随时可能反弹;五是农口部门没有专门的执法机构,造成机构分散,力量不足,手段落后,水平不高,力度不大,社会认同度差,执法阻力大。
三、今后工作思路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农业法》,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深入宣传学习《农业法》,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结合“五五”普法,要把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农业法》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农业法制意识,为深化农村改革、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发展现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法律保障。
(二)继续加大农业投入,稳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地重视、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切实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确保农业财政支出比例逐年提高。要扩大投资渠道,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充分调动集体、个人和社会等各方面投资农业的积极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三)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继续扶持特色突出、市场前景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发展,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方式,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加快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培育知名品牌,拓宽销售市场,实现
第五篇:市农业局关于省人大对农业法执法检查落实情况汇报
市农业局关于省人大对农业法执法检查落实情况汇报
省人大常委会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对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以后,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把握检查重点,周密部署任务,分解落实责任,开展督查指导,有关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现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对于农业法执法
检查工作,我局领导高度重视,4月14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和下午市人大的检查工作布置会议,局长方勇军均亲自参加。局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了农业法执法检查有关工作。局专门成立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温农56号),局长方勇军亲任领导小组组长,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周辉等任副组长,局有关单位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政策法规处,具体负责协调相关工作。
二、周密部署,宣传发动
为切实做好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根据局长办公会议的专题部署,政策法规处全力做好工作落实: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农业法执法检查是当前农业工作的中心任务,体现了省人大常委会对农业的关注、关心,4月14日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我局**农业信息网当即头条发布相关新闻和图片,4月29日组织局属各单位负责人共30余人参加了市人大组(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www.xiexiebang.com)织的农业法知识讲座,有关农业法执法检查的文件和工作动态均在**农业信息网反映。二是做好配合工作。准备了《农业法律法规选编》、《农业政策文件选编》200余本赠送市人大,帮助市人大聘请农业法讲座授课老师,协助市政府办公室草拟了《关于做好迎接执法检查迎检工作的通知》(温政办发明电75号)。三是精心指导检查。14日会议之后,我局即将相关文件和网站消息发送给各县(市、区)农业部门,市局成立领导小组和制定检查的具体工作方案的情况,我们已在第一时间通过农业信箱发送各县(市、区)农业部门,作为第一手材料指导各地工作开展。
三、突出重点,落实责任
为切实做好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工作,我局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温农57号),突出重点,明确任务,规定时间,落实责任全面做好执法检查工作。一是拟定工作方案,确保责任落实。针对检查的四项重点,结合局属单位职责,我们分别确定局办公室、农业站、科技处、畜牧局、执法支队(植检站)和经管处分别负责四个单项自查工作,并要求局属其他单位认真开展自查,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局政策法规处负责农业局自查报告的汇总。二是召开会议部署,确保重点突出。在下发农业法执法检查自查方案的同时,我们召开专题会议说明各项检查要求,并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环节,如农业投入绩效检查方面,要求注重区分支农资金的种类和来源;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要求查清农技人员具体待遇落实情况、工作精力的农技推广到位情况以及推广防控经费到位情况。确保各项检查内容重点突出。三是加强督查指导,确保检查实效。在明确自查任务后,局政法处通过农民信箱及时跟踪工作任务进程,及时指导各处站以及各县(市、区)农业部门的检查工作开展情况,确保检查工作按时保质完成、确保检查实效。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对各地农业部门督促指导,我局拟在5月7日的全是农业局长例会上,对农业法执法检查工作进行再强调、再落实,进一步增强执法检查工作实效。二是扎实完成自查任务,各项自查任务将在5月9日前完成,5月15日前完成农业局自查报告上报市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