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泥炉窑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
水泥炉窑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
1.水泥行业排放现状和标准的发展
我国的氮氧化物污染日益严重,十二五规划明确了氮氧化物排放标准,但我国却缺乏具有自主产权的脱硝技术。
2007年全年氮氧化物的排放总量约为1800万吨~2000万吨。全国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年增长率为5%~8%。如果不采取进一步的氮氧化物减排措施,到2030年我国氮氧化物排放量将达到3540万吨。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NOx 排放国, 如此巨大的排放量将给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全国的水泥企业近5000家,2010年全国累计水泥总产量18.7亿吨。采用国内技术和装备建设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已经达1300多条。水泥行业NOx排放对全国NOx排放贡献率达到12~15%。水泥行业对NOx排放贡献仅次与电力行业和机动车尾气排放,位居第三。根据一些不完全的监测数据显示,水泥炉窑氮氧化物平均排放浓度大约在800 ~ 1600 mg/Nm3左右, 也有一些数据报道水泥炉窑平均排放浓度为500 ~800 mg/Nm3。
水泥行业将严格执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水泥工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以及可替代原料、燃料处理的污染控制标准。对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新建或改扩建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须配置脱除NOx 效率不低于60%的烟气脱硝装置。新建水泥项目要安装在线排放监控装置,并采用高效污染治理设备。
与火电厂相比,水泥窑炉有着烟气温度波动大,粉尘浓度高,NOx排放浓度高,SO2 排放浓度低等特点,这将使减排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水泥行业NOX控制现状
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全国水泥行业NOX排放为100mg/nm³。因水泥行业的特殊性,目前水泥行业还没有较好的减排方法。
SCR法不仅投资很大、运行费用很高,更主要的是在窑炉出口处粉尘浓度高,催化剂极易被堵塞而失效。直接影响其推广使用。
SNCR法对950~1050℃的“温度窗口”控制要求高,控制不好不仅不能降低NOX的排放,还对窑炉的正常运行和水泥质量产生诸多不利影响。3.氧化吸收法脱硝技术 3.1脱硝原理分析:
烟气中NOx的主要组成是NO(占95%),NO难溶于水,而高价态的NO2、N2O5等可溶于水生成HNO2和 HNO3,溶解能力大大提高,从而容易被碱液吸收,达到脱硝的目的。虽然NO难溶于水,但NO带有自由基,当它与氧接触时容易被氧化成NO2。将NO氧化成高价态的NO2,并提高NO的氧化效率将极大的提高脱硝效率。
氧化吸收法是采用气—汽热交换原理,在烟气进入脱硝塔前利用专用氧化器将烟气中的NO氧化成NO2后进入装置内的脱硝反应器中,并在反应器中喷入被特殊活化剂活化和雾化的氨水。该吸收剂使气态氨、汽态水与气态的NOx迅速反应结合成铵盐和氮气,从而达到治理NOx的目的。该新技术主要的优势在于,采用自行设计的空气氧化器,将一氧化氮氧化率提高到90%左右,而传统技术的氧化率不足40%,一氧化氮氧化成二氧化氮后经稀碱吸收后,尾气中氮氧化物浓度达到国家最低排放要求。3.2 化学反应: 2NO + O2 = NO2 2NO2 + H2O = HNO3 + HNO2 当氨与HNO3或HNO2接触时产生如下化学反应。NH3 + HNO3 = NH4NO3 NH3 + HNO2 = NH4NO2 氧化吸收法能脱除65~85%的氮氧化物。3.3性能特点
(1)工艺简单,可实现全程自动化控制,运行管理工作量极少。(2)测控参数少(PH值、温度、液位),测控技术成熟。(3)有利于烟气余热的吸收和利用。
(4)不造成(水体、噪声、粉尘等)二次污染。(5)脱硫剂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储运方便。(6)设备阻力小。脱硫脱硝装置总阻力小于1500Pa。(7)维修量少。因该设备无运动部件几乎不需维修。
(8)寿命长。因脱硝效率高,脱硝后烟道内酸性物质极少,减少了对管道和风机的腐蚀程度,增加了使用寿命。3.4 新颖性:
它是采用稀氨水为脱硫剂,利用气体氨与气体NOX进行气-汽热交换反应,生成硝酸铵和氮气,从而达到脱硝的目的。3.5 先进性:
此化学反应仅需0.2秒即可完成,从而极大地减少了设备的结构复系数,降低成本。另外,所用辅助设备少,工艺流程简单,具有极强的竞争力。3.6独特性:
采用专有技术配方(一种活化剂),使稀氨水中的离子态铵转化为分子态氨,为气-汽热交换反应提供了前提条件。4.技术参数
(1)对脱硫剂的要求: 氨水浓度5%-25% 或碳酸氢铵、尿素(2)脱硫效率:>95%(3)脱硝效率:>80%(4)设备阻力:<1500pa(5)无二次污染 5.结论与展望
水泥窑的尾气排放对大气NOx污染的贡献仅次于电力行业和机动车尾气排放,要完成“十二五”期间国家的NOx减排指标,需要严格控制水泥窑的NOx排放。
因水泥行业的特殊性,烟气温度波动大,粉尘浓度高,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高,以致目前流行的SCR与SNCR法都不能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
随着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发展和环保标准的提高,氧化吸收法脱硝将会成为主流技术,是满足更严格环保标准的唯一的技术选择。
第二篇:工业废气氮氧化物资源化技术—材料汇总
MOAPTS技术市场分析
A组:刘洪昌,刘东,陆子青,赵倩
一:该技术的创新程度如何,在同类技术中处于领先/一般/落后位置,与其他同类相比优劣势如何,劣势能否规避或者改进。
南京大学张志炳教授主持的“氮氧化物处理技术”是以廉价易得的水和空气作为原料,不需加入任何催化剂或者化学药品,采用绿色环保工艺治理工业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实现把废弃物转化为硝酸产品,作为基本工业原料循环使用。
目前,同类技术要分为两种,干法催化转化和碱液湿法吸收。干法催化还原包括低氮燃烧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和非选择性吸收还原法(SNCR)。低氮燃烧技术是采用燃烧技术手段来控制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又称低NOx燃烧技术。低氮燃烧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但是效率低且难以控制。SCR法是一种燃烧后NOx控制工艺,关键技术包括将氨气喷入火电厂锅炉燃煤产生的烟气中;把含有NH3(气)的烟气通过一个含有专用催化剂的反应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NH3(气)同NOx发生反应,将烟气中的NOx转化成H2O和N2等过程,脱硝效率≥90%。SCR脱硝效率较高,可达80%—90%,不过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和贵金属催化剂,吨处理成本在1000-10000美元,且效率很难达到95%。同时还需要采用增设装置,费用较高,另外催化剂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失效。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技术,在合适的温度区间(850℃~1100℃)喷入还原剂,通过一系列的气相基元反应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成氮气和水,实现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目的。SNCR效率较低,为50%—80%,不过不需要催化剂、建设运行费用低、在现有装置上改造比较容易。碱液湿法吸收碱液吸收 将产生盐类废物,易造成二次污染,同时也需要连续不断向系统补充 碱液,造成资源浪费和运行成本上升。而张志炳教授主持的氮氧化物处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A.技术优势,张志炳教授研制的“对NOx废气进行资源化处理的绿色化MOAPTS工艺装备”技术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不需要使用任何催化剂B.成本优势,该技术比现有技术处理成本比国内现有现有处理技术每吨节约1000元以上该他的创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C.环保优势,该技术不会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同时还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
二:该技术能够使用的商业领域有哪些,各领域的市场前景如何
(1)主要应用领域:
火电行业 水泥行业 垃圾焚烧 化学化工 冶金
(2)应用市场前景:
“十二五”期间所有行业NOx排放量消减10%(首次将NOx引入总量控制)。
(3)具体行业分析 a.火电行业
火电行业是NOx最主要的污染排放源(约占65%)。
“十二五”火电厂脱硝市场需求在1000亿以上。从最新的出台政策来看,“十二五”期间国内火电脱硝市场的启动会相对较早,其需求主要体现为新增产能的配套新建、以及现有机组的脱硝改造。预计总体国内火电脱硝市场需求在1000亿元以上。
2009年起,氮氧化物的政策关注度有所提高,“十二五”期间氮氧化物更是列入了总量控制指标。随着新版火电厂烟气排放标准的修订完成、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脱硝市场的启动将给整个废气治理行业带来新的商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建设市场上脱硝业务已经悄然启动,并逐步抢过脱硫业务的风头。从2009年起,脱硝机组的年投运量渐渐起势追赶脱硫机组,并在2011年(年初至今累计)首次超过后者投运速度。截至2010年底,累计完成脱硝的火电机组已达8068万千瓦,占总火电装机容量的11.4%。
市场需求
按目前120元/千瓦的脱硝工程报价,未来5年新建火电配套需求将达300亿元,存量机组改造需求达744亿元。
市场份额
考虑到MOAPTS相对于SCR和SNCR的先进性,以及先入优势,我们保守假设此技术占全部市场份额的5%,十二五期间这部分需求也就是1044*5%=102.2亿元,可见在此领域的市场前景的广阔。
b.水泥行业
环保部门有消息传闻:或将在未来一两年内提高水泥行业氮氧化物排放标准,从800 mg/Nm3提高至400 mg/Nm3。水泥行业“十二五”规划也明确了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10%的目标。由于水泥行业过去几年盈利情况较好,相对于更火电等其它行业具备实施减排的能力。市场需求
2010 年我国水泥产量为18.68 亿吨,水泥企业近5000 家,由于水泥煅烧产生大量NOx,排放浓度为300mg/Nm3~2200mg/Nm3,每吨熟料约产生1.5kg~1.8kg 氮氧化物,2010 年全国水泥排放氮氧化物约200 万吨,约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10%,仅次于电力行业和机动车尾气排放,位居第三。今年水泥产量将突破20 亿吨,,氮氧化物排放持续上升,水泥行业“十二五”规划也明确了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10%的目标。
减排一吨氮氧化物的投入成本约为11-16 元/吨,运行成本3-5 元/吨,合计增加成本14-21元/吨,按2012 年20.6 亿吨水泥产量计算,行业规模约为280-420 亿元。市场份额
沿用先前预期的新技术占有全部市场份额的5%,得到水泥行业的需求是14-21亿元,市场前景也是很理想的。
c.垃圾焚烧行业
概况
2008年9月,全国共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厂100座,其中建成56座,在建44座,总处理能力9.2万吨/天。超过70%的生活焚烧厂集中在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广东、浙江、江苏和4个直辖市位居前四位,合计占全国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总量的近60%。80%以上的生活垃圾焚烧厂是近5年兴建的。
“十一五”末,东部地区设市城市的焚烧处理率不低于35%。
表1
我国主要生活垃圾焚烧厂地区分布
地区广东省浙江省数量(座)1818规模(吨/日)1591513260比例(%)1714江苏省直辖市***5951414其他地区合计***41100
市场潜力
(1)垃圾处理基本情况。我国2008年全国660个设市城市的垃圾产生量是1.55亿吨,其中焚烧占15%。若加上非设市县市产生的垃圾和未处理的垃圾,垃圾焚烧量仅占全国垃圾产量的5%左右。
(2)垃圾焚烧市场潜力。《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指出,“在经济发达、生活垃圾热值符合条件、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市,可加大发展焚烧处理技术:新增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24.2万吨/日,其中垃圾焚烧厂6.66万吨/日,占27.5%;新增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479项,其中垃圾焚烧厂82座,占17.1%”。由此计算平均单个垃圾焚烧厂的处理规模为810吨/天。《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发改能源[2008]610号)中提到,到2010年,建成垃圾发电装机容量50万千瓦。假设2020年焚烧发电的垃圾处理量达到垃圾总量的30%,则2010年到2020年需要新建焚烧能力13.1万吨/天。相当于新建处置能力500吨/天以上的大型垃圾焚烧装置150处,新增发电总装机1152兆瓦;新建处置能力150-500吨/天的垃圾焚烧装置140处,新增发电总装机420兆瓦。届时垃圾焚烧发电总装机将达到2000兆瓦以上。以上数据说明,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市场潜力较大。
(3)投资金额预测。“十一五”期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70%,相关设施建设规划总投资589亿元。依据《2009-2012年中国垃圾发电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的数据,预计2010年全国垃圾发电行业年投资额将高达800亿元,到2020年,全国将新增垃圾发电装机容量约330万千瓦。
商机
比较燃煤、燃油电厂的氮氧化物排放,垃圾燃烧的南氧化物排放是较低的。而十二五规划中对于氮氧化物的控制标准由以前的450—1000ppm降低至100ppm,就需要采用降低氮氧化物的措施。
烟气脱硝,是达到严格排放指标的重要方法,也是代价最高的方法,寻找高效经济的烟气脱硝技术是当前的研究开发热点。
市场估计
表2
分部门、燃料品种的NOX排放因子集 Ãà Ãà Ãà Ãà Ãà Ãà ÃÃà LPG Ãçà ÃÃà Ãà ÃìÃà Ãà Ãà ÷ÃÃÃàà kg/t kg/m3Ã10-4 kg/t Ã÷Ãà Ãà Ãà Ãà Ãà Ãà ¤Ã èÃà Ã8.85 7.24 16.7 21.2 7.4 10.06 3.74 0.75 13.64 1.79 40.96 5.84 2.63 0.53 5.84 9.58 1.26 20.85 0.96 7.25 9.0 5.09 16.7 7.46 7.4 0.37 0.24 0.75 0.9 3.75 4.5 3.05 16.7 4.48 5.77 3.5 1.58 0.32 6.69 1.26 14.62 9.58 1.26 20.85 1.26 20.85 20.85 7.25 9.0 5.09 16.7 7.46 9.62 5.84 2.63 0.53 7.25 9.0 16.7 7.46 9.62 5.84 2.63 ÃèÃÃà Ã÷ úÃ÷ ÃÃü ÃÃà · 31.7 27.4 27.4 27.4 18.1 36.25 36.25 7.5 9.0 7.5 9.0 5.09 16.7 27.4 54.1 54.1 3.75 4.5 3.05 16.7 4.48 5.77 3.5 1.58 0.32 6.69 0.89 14.62 6.69 0.89 14.62 0.89 ÃÃÃà 1.88 2.25 1.7 16.7 2.49 3.21 1.95 0.88 0.18 ÃÃÃà 1.88 2.25 1.7 16.7 2.49 3.21 1.95 0.88 0.18 0.70 1.29
估计该技术第一年的市场份额为10%。
根据企业排放量和治理要求收取技术服务费用,收费标准拟定为500万元/万吨级。总处理能力9.2万吨/天(2008年数据),并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根据表2估算出焚烧垃圾的NOX排放因子为10kg/t。则到2012年的总收入为:
9.2*1.2*500*365*10%*28% *0.01=3480万 4d.炼钢工业
概况
据中钢协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粗钢产量达6.83亿吨。
商机
钢铁、工业锅炉也是氮氧化物的重要排放源,为拓展氮氧化物减排领域,推进氮氧化物持续减排,“十二五”期间应加快冶金行业、工业锅炉等其他行业氮氧化物控制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推进烟气脱硝示范工程建设。
市场估计
据中钢协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粗钢产量达6.83亿吨。
保守估计该技术第一年的市场份额为5%。
根据企业排放量和治理要求收取技术服务费用,收费标准拟定为500万元/万吨级。
每吨钢耗煤量为400kg。
根据表2估算出工业的NOX排放因子为10kg/t。则到2012年的总收入为:
6.83*0.4*0.01*500*10000*5%=6830万 三:是否由试验品转换成了能够实际使用的产品,成本如何,能给使用单位带来什么收益,有哪些问题限制了推广、使用
实际应用:工业应用举例: 本技术已在国家大型企业集团中已推广了 5 套。第一套 4
万吨/年 NOx 废气治理及 60%浓度的硝酸装置和第二套 6.5 万吨/年 NOx 废
气治理及 60%浓度的硝酸装置分别在中国石油与天然气集团公司于 2004 年和
2006 年一次投产成功。第三套 5 万吨/年 NOx 废气治理及50%浓度的硝酸
装置于2008 年在中国科学院下属企业一次投产成功。第四套 1 万吨/年,NOx
废气治理及50%浓度的硝酸装置在中国石化下属企业正在建设。第五套
15km3/h NOx废气治理及 40%浓度的硝酸装置正在杭州某 企业建设。成本:“我们独创的MOAPTS工艺技术系统将NOx废气引入到安装有SVT塔板的反应吸收
处理系统中,常温下不加任何催化剂,不需任何化学溶剂,只要往系统里鼓入空气、加入适量水,就可以将NOx捕集下来制成硝酸。”可以得出成本低廉的结论。效益:本项目的效益主要有两部分组成: 一是废气治理产生的环境效益,二是生成的中等
浓度的硝酸可以作为产品销售而产生的效益。前者的 效益是消除环境危害,避免环
境部门罚款,治理后由于生产现场环境 改善而提高的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总和, 这
也是本课题最有意义的 方面;后者的效益主要表现在将 NOx 回收并制成一定浓度
的硝酸,避免资源浪费,同时可进行市场销售所创的效益,以及由于可能进行 循环
使用而减少采购浓硝酸而减少开支的部分;此外,也可减少储存 危险品所需的容器
和安全监管等所缩减的费用之总和。
推广和使用:鉴于本技术已是一项较为成熟的可直接工业化的技术,只要用户给定现有 NOx
废气条件(对废气原料的技术参数要求: NOx废气原料流量为 60m3/h以上,上限不限。废气原料中NOx含量高于 100mg/m),并提出处理要求,本单位
可直接进入工业化设计程序。
第三篇:VOCs排放源清单与控制技术指南
VOCs排放源清单与控制技术指南
近日,环境保护部第七轮次“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发现,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问题最突出,占本轮次检查发现问题总数的38.6%。大部分VOCs不仅本身具有较强毒性,而且还是影响我国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重要前体物和参与物。无论是民众关心热议的细颗粒物(PM2.5)还是臭氧(O3),都和VOCs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此,特邀我院张新民研究员就VOCs污染的现状、来源以及控制对策进行系统介绍。
VOCs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指在常压下,任何沸点低于250℃的有机化合物,或在室温(25℃)下饱和蒸气压超过133.32Pa,以气态分子的形态排放到空气中的所有有机化合物的总称。VOCs不仅本身具有较强毒性,还是影响我国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重要前体物和参与物。因此,控制VOCs对改善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VOCs污染的危害性和控制的必要性
VOCs共包括烷烃、芳香烃类、烯烃类、卤烃类、酯类、醛类、酮类和其它化合物8类。大约1/3的VOCs是有毒的,芳香烃类、酮类、酯类等可以引起皮肤、眼睛、呼吸系统、血液、肝肾脏、神经系统等中毒,如甲醛、苯等。VOCs不仅对人体有明显的毒性效应,还具有多重环境效应。VOCs可以和氮氧化物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也能与大气中的·OH、NO3-、O3等氧化剂发生多途径反应,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对环境空气的O3和PM2.5均有重要影响(图1)。
图1 VOCs多重环境效应(左)及近地面臭氧生成机制(右)(来源: US
EPA)
在国际上,美国、欧盟等很早就认识到了VOCs 对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影响,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 VOCs 污染控制政策。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问题复杂,呈现高污染负荷、多污染物叠加等特征,已从传统的煤烟型污染逐渐过渡为以PM2.5和O3为特征的复合污染。2016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六项监测指标中O3是唯一一个不降反升的污染物。因此,必须加快推进O3和PM2.5的协同控制。VOCs作为PM2.5和O3共同的关键前体物,控制VOCs排放将有利于降低PM2.5和O3的浓度,减少灰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
我国VOCs排放特征
1:行业分布
我国VOCs排放来源非常复杂,工业门类齐全,产业规模庞大,且VOCs污染物种类繁多。根据《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公告2014年第55号),排放源主要包括交通源、工业源、生活源和农业源四大类。其中交通源包括道路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源和油品储运销等;工业源包括化石燃料燃烧和工艺过程;生活源包括生活燃料燃烧、环境管理、居民生活消费、建筑装饰和餐饮油烟;农业源则包括生物质露天燃烧源、生物质燃料燃烧源和农药使用等。
基于上述技术指南和相关统计资料计算,2015年我国VOCs排放总量为2503万吨。其中工业源VOCs排放最多,占总量的43%,其次是交通源排放的VOCs,占总量的28%,生活源和农业源排放的VOCs量比较接近,分别占总量的15%和14%(图2)。按行业划分,工业源中排放较多的是化工、工业涂装、石化和印刷行业;交通源中,道路机动车油品储运销排放的VOCs较多;农业源中农药排放的VOCs最多;生活源中家居用品、餐饮油烟和化妆品排放的VOCs较多。
图2 2015年我国不同VOCs排放源构成
2:区域分布
从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及省份角度看,2015年我国城市(群)VOCs排放量可依据其在全国总量的占比,分为>10%、5%~10%、3%~4%、1%~2%和<1%五个档位(图3)。其中介于3%~4%的城市数量最多,共13个;长三角地区VOCs排放量最大,占全国VOCs排放总量的19%;介于5%~10%之间的,从大到小依次为山东(9%)、京津冀地区(8%)、河南(7%)和珠三角地区(6%);介于3%~4%之间的,从大到小依次为四川、辽宁、湖北、湖南、黑龙江、福建、内蒙古、山西、吉林、云南、陕西、广西、江西和新疆;介于1%~2%的,从大到小的城市分别为甘肃、重庆、贵州、海南和宁夏;<1%的分别为青海和西藏。
图3 2015年我国重点区域及不同省份VOCs排放量占比
我国VOCs治理重点的确定
厘清VOCs对O3生成的贡献大小是分区、分类、有序开展O3污染防治工作的关键。臭氧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OFP)代表VOCs物种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对O3生成最大贡献,是综合衡量VOCs物种的反应活性对臭氧生成潜势的指标参数;OFP广泛应用于评估VOCs在某一地区O3生成中的作用;OFP大小决定于VOCs物种排放量及该物种的最大增量反应活性。通过估算不同区域、行业排放VOCs的OFP,确定生成O3的关键源和关键物种,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地区、重点行业VOCs污染控制。
1:重点控制区域
根据重点区域对全国OFP的贡献来看(图4),我国VOCs源排放的重点控制地区应包括长三角(15%)、京津冀(10%)、珠三角(7%)和成渝地区(6%),特别要重视山东(10%)和河南(6%),这两个省份对全国OFP的贡献与重点地区的贡献不相上下。
图4 2015年重点区域和不同省份对全国OFP的贡献
2:重点控制物种和行业
依据VOCs臭氧生成潜势研究结果,提出重点控制的VOCs排放物种和行业。
3:重点控制区域
我国主要的VOCs控制措施
国家政策
2010年5月,环境保护部等9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 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正式地从国家层面上提出了加强VOCs染防治工作的要求,并将VOCs和颗粒物等一起列为防控重点污染物。我国VOCs控制工作的政策体系已初步形成,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2012年10月,《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出台,把VOCs污染控制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指标,从此VOCs的监测市场被打开,VOCs治理正式进入政府视野。随后环境保护部陆续发布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为开展我国VOCs排放清单提供技术支撑。2014年石化行业VOCs治理全面启动,主要控制技术为泄露检测与修复(Leak Detection and Repair,LDAR);2015年全面启动印刷行业VOCs治理,主要控制技术为浓缩转轮和蓄热式催化燃烧联用。其他它重点行业的VOCs治理正在逐步开展。
法律约束
2015年8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版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第四章(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新增四个VOCs污染控制条款,包括含挥发性有机物的材料和产品、VOCs有机废气治理、建立工业涂装台账以及泄漏管理等,体现了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和终端治理的全过程控制理念。不仅如此,在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关于罚则的规定大幅度提高。例如在第七章法律责任中多条涉及超标排放、不治理违规排放等规定。超标排放不仅要罚款、停业整顿,严重者还要追究法人责任。
标准管控
VOCs标准管控包括排放标准和监测标准两个方面。概括而言,2010-2015年期间,平均每年发布2-3个VOCs相关标准。涉及物种包括总烃、VOCs、SVOC、挥发性卤代烃、苯系物、醛、酮、酚8大类;采样方式包括罐采样、吸附法和采样袋等多种方法;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
建议
目前,我国已经具备开展VOCs污染控制的基本条件,但仍有许多技术细节需要研究:
依据O3污染的空间分布格局,划定O3污染联防联控区,开展区域联防联控。同时在重点区域探索制定活性VOCs总量减排目标,并完善相关排放系数。
建立互相匹配的高精度VOCs和NOx排放清单,以城市为单位识别O3敏感性,科学协同削减VOCs和NOx。
研究建立VOCs成分谱采样/分析标准和指南,加强典型行业VOCs排放成分谱研究,甄别VOCs活性物种及相关重点行业。
第四篇:施工噪声排放控制
施工噪声排放控制
施工阶段
主要噪声源
管理目标
噪声限值(dB)
昼间
夜间
土方施工
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运输车辆
确保达标排放
≦75
≦55
结构施工
地泵、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运输车、振捣棒、支拆模板、搭拆脚手架、电锯、摸板修理、室外电梯
确保达标排放
≦70
≦55
装修施工
机电安装
拆脚手架、石材切割、砂轮机打磨、无齿锯切割、外用电梯、电锯
确保达标排放
≦65
≦55
控制措施
1)
土石方施工
选用符合环保标准的施工机械;
对土石方施工的操作人员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其环保意识;
严格控制推土机的一次推土量、装载机的装载量,严禁超负荷运行;
加强施工机械的保养维修,尽可能地降低施工噪声的排放;
尽量减少夜间推土机工作量;
2)
结构施工
加工间采用具有隔音效果的材料进行封闭,以防止噪声扩散;
坚持日常对混凝土输送泵的维修保养,确保其运行始终处于正常状态;
尽可能选用环保型振捣棒,振捣棒使用候及时清理干净;
对混凝土振道人员进行交底,确保其操作时,不振钢筋和摸板,做到快查慢拔,减少空转的时间;
修理钢模板和脚手架钢管时,禁止用大锤敲打,其修理工作应在封闭的工棚内进行;
电锯操作间采用具有隔音效果的材料进行封闭;
模板、脚手架支拆时,应做到轻拿轻放,严禁抛掷;
在塔楼西北部正对居民区方向,在该方向作业面15米范围搭设隔音屏,隔音屏应高于作业面3
米以上;
坚持对结构施工期间的噪声检测,发现超标时,及时采取降噪措施。
3)
装修及机电工程施工
尽量做到先封闭后施工;
设立石材加工间,并设降噪封闭措施;
使用合格的电锤,并及时在各部委加注机油,增强润滑;
使用电锤开洞、凿眼时,即使在钻头出注油或水;
严禁用铁锤敲打管道及金属工件。
责任人
噪声控制措施的落实与监测由项目简直环保员负责,并及时填写监视测量记录。
第五篇:工业炉窑砌筑工程施工技术(范文)
1H413090工业炉窑砌筑工程施工技术
工业炉砌筑是根据设计要求,把特定的材料构筑成满足工艺需求的结构体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全部工序构成了整个工业炉砌筑工程。炉窑砌筑工程包括专业炉窑砌筑和一般炉窑砌筑。本目重点是:掌握工业炉窑砌筑工程施工程序、工业炉窑砌筑施工技术要求,了解工业炉窑砌筑工程验收规定。
1H413091掌握工业炉窑砌筑工程施工程序
工业炉的种类多、用途广,在砌筑过程中,不仅考虑砌体结构本身的稳定,还应充分了解炉子的用途、基本性能及金属结构在内的炉子整体结构等,从材料的选用、工程全过程质量的控制,工业炉砌筑工程都有特殊要求。本条主要知识点是:工序交接的一般规定,工业炉施工各阶段的主要工作。
一、工序交接的一般规定
工业炉砌筑工程应于炉子基础、炉体骨架结构和有关设备安装完毕,经检查合格并签订工序交接证明书后,才可进行施工。
(一)工序交接证明书应包括下列内容:
1.炉子中心线和控制标高的测量记录以及必要的沉降观测点的测量记录。
2.隐蔽工程的验收合格证明。
3.炉体冷却装置、管道和炉壳的试压记录及焊接严密性试验合格的证明。
4,钢结构和炉内轨道等安装位置的主要尺寸的复测记录。
5.可动炉子或炉子可动部分的试运转合格的证明。
6,炉内托砖板和锚固件等的位置、尺寸及焊接质量的检查合格证明。
7.上道工序成果的保护要求。
(二)工序交接的技术要求
1.按照基本建设施工程序,在工序间交接时,对上一工序的建筑结构工程和隐蔽工程要及时进行质量的检查验收并办理中间工序交接手续。
2.筑炉工程一般是工业炉系统工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做好炉子基础、炉体骨架结构和有关设备安装的检查交接工作是加强系统工程的质量管理的组成部分。
二、工业炉施工各阶段的主要工作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
施工准备工作通常包括技术准备、物资和机具准备、劳动组织准备、施工现场准备和施工场外准备。
(二)工业炉砌筑阶段的主要工作
1.加强技术管理,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组织施工。
2.加强劳动组织管理,技术水平高低的作业人员搭配合理,能满足工程需要。
3.加强材料和设备管理,运输道路平整、畅通,耐火材料的偏差搭配使用合理,做到限额领料用料,材料的现场码放应符合要求;保证设备安全运转,杜绝设备带病工作。
4.加强安全和职业健康管理,做好安全保证措施和人员防护措施,避免安全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5.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执行三检(自检、专检和联检)制度,当班工作当班验收,不留隐患;做好分部分项的检查验收工作,确保工业炉质量符合质量要求。
6.加强施工进度管理,严格按日作计划组织施工,保证工期要求。
(三)工业炉验收阶段的主要工作
1.工业炉内衬施工完毕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
2.明确参加验收的单位和人员,准备记录表和专用检查工具,配备配合人员。
3.确定验收范围、验收标准及验收方法。
4.对工业炉进行全面验收。
(四)烘炉阶段的主要工作
1.制定工业炉的烘炉计划。
2.准备烘炉用机械和工机具。
3.编制烘炉期间筑炉专业的施工作业计划,按计划进行烘炉期间的配合施工。
4.严格烘炉期间的监控检查工作。
5.烘炉结束后应及时组织生产。
1H413092掌握工业炉窑砌筑施工技术要求
工业炉砌筑施工应按设计、规范、规程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程序、正确的施工方法,选择符合规定的砌筑材料,严格控制各工序的质量,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安全及环境保护措施,保障人员的安全和职业健康。本条主要知识点是:工业炉炉衬的主要结构组成及形式,工业炉砌筑材料,工业炉砌筑的基本规定,工业炉冬期施工的一般规定,工业炉烘炉的一般规定等。
一、工业炉炉衬的主要结构组成及形式
(一)一般工业炉的结构组成1.供热系统。包括向工业炉内物料提供各种热源的设备系统。如:能源介质管道和设备系统、电力输送系统变压设备等。
2.工业炉本体。这是工业炉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框架支撑结构、基本炉膛结构、物料输送系统等。
3.排烟系统。主要包括烟道、烟囱、换热器和排烟辅助设备等。
4.其他配套设备。
(二)工业炉炉衬的主要结构形式
1.耐火砖砌体
耐火砖砌体是由耐火砖和耐火泥构成,是工业炉炉体结构中最传统、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砌体结构形式。在用耐火砖构筑或修建工业炉炉体结构时,首先应该根据设计或原结构要求,选择耐火砖和耐火泥,然后才按照设计图完成彻体结构的构筑。一般由耐火砖构筑的砌体,在工业炉炉体结构中主要用于墙体、炉顶、管道和炉底。
2.不定形耐火材料砌体
所谓不定形耐火材料砌体,是指构成炉衬砌体的主要材料是不定形耐火材料。这些不定形耐火材料主要包括:耐火浇注料、耐火可塑料、耐火喷涂料等。
3.耐火陶瓷纤维砌体
耐火陶瓷纤维作为一种半成品原料,呈松散状,经过必要加工后有纤维毯、纤维绳、纤维纸、纤维板、纤维扎块(折叠式模块或层叠式模块),添加结合剂后可以成为纤维喷涂料或纤维浇注料。陶瓷纤维可以以松散状直接使用,但在作为一种砌体存在时,往往把陶瓷纤维加工成毯、板或扎块。
4.混合衬体
工业炉炉衬采用耐火砖砌体、不定形耐火材料砌体和耐火陶瓷纤维砌体的不同组合形式形成了混合衬体。
二、工业炉砌筑材料
1.耐火材料
主要按耐火度分为普通耐火材料(1580~1770℃、高级耐火材料(1770~2000℃)和特殊耐火材料(2000℃以上)三类。
2.隔热性耐火材料
在工业炉结构中,一般在直接接触高温的耐火材料背面(也有直接接触高温环境的情况),设有一层具有较好隔热性的耐火材料,以此减少炉体热损失、提高热效率,同时可以降低炉体外
侧温度、改善炉周围环境。
3.锚固性材料
主要有金属材料和耐火材料两种,在较低的温度环境(接触温度低于1100℃)中可使用金属材料,高于这一温度,通常使用耐火材料。具有代表性的耐火锚固材料是锚固砖。砌体中锚固件的选用,除了考虑环境温度条件,还要考虑砌体结构的特点。
4.其他辅助材料
主要包括膨胀缝填充材料、高温辐射涂料、保护性材料。膨胀缝填充材料主要有马粪纸、PVC板、发泡苯乙烯和陶瓷纤维等。高温辐射涂料是一种液体自粘性材料,通过涂刷或喷涂的方式,以涂层的形式粘附在高温炉墙的高温侧表面。保护性材料主要有防氧化材料、表面固化材料、砖缝封固材料等。
三、工业炉砌筑的基本规定
1.工业炉砌筑工程应按设计图纸施工,包括图纸、材料的规格和数量、特殊说明等。认真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1规定。
2.工业炉的中心线和主要标高控制线,应按设计要求由测量确定。砌筑前,应校核砌体的放线尺寸。
3.固定在砌体内的金属埋设件,应于砌筑前或砌筑时安设。
4.工业炉复杂而重要的部位,应进行预砌筑,并作好技术记录。预砌筑是解决操作中关键问题的有效措施,可以检查耐火制品的外形尺寸能否满足砌体的质量要求,提供砖加工的依据和各种不同公差砖相互搭配的方法,核查设计图纸和耐火制品的制造是否有错误,检查泥浆的砌筑性能,同时使施工人员了解炉体的结构和掌握施工要领。
5.在施工过程中,直至投入生产前,应预防耐火砌体和隔热砌体受湿。
6.湿砌砌体的所有砖缝中,泥浆应饱满,其表面应勾缝。干砌底墙时,砖缝内应以干耐火粉填满。
7.留设的膨胀缝应均匀平直,缝内应保持清洁,并按规定填充材料。
四、工业炉冬期施工的一般规定
1.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时,即进入冬期施工;当室外日平均气温高于5℃时,解除冬期施工。
2.冬期砌筑工业炉,应在采暖环境中进行。
3.砌筑工业炉时,工作地点和砌体周围的温度,均不应低于5℃。炉子砌筑完毕,但不能随即烘炉投产时,应采取烘干措施,否则砌体周围的温度不应低于5℃。
4.耐火砖和预制块在砌筑前,应预热至0℃以上。耐火泥浆、耐火可塑料、耐火喷涂料和水泥耐火浇注料等在施工时的温度,均不应低于5℃。但黏土结合耐火浇注料、水玻璃耐火浇注料、磷酸盐耐火浇注料施工时的温度,不宜低于10℃。
5.冬期施工时,耐火泥浆、耐火浇注料的搅拌在暖棚内进行。水泥、模板等材料宜事先运人暖棚内存放。
6.调制耐火浇注料的水可以加热,加热温度为:硅酸盐水泥耐火浇注料的水温不应超过60℃;高铝水泥耐火浇注料的水温不应超过30℃。水泥不得直接加热。
7.耐火浇注料施工过程中,不得另加促凝剂。
8.水泥耐火浇注料的养护,可采用蓄热法或加热法。加热硅酸盐水泥耐火浇注料的温度不得超过80℃;加热高铝水泥耐火浇注料的温度不得超过30℃。
9.黏土、水玻璃和磷酸盐耐火浇注料的养护,应采用于热法。加热水玻璃耐火浇注料的温度,不得超过60℃。
10.喷涂施工时,除应对骨料和水在装入搅拌机前加热外,还应对喷涂料管、水管及被喷炉(或管)壳采取保温措施。
五、工业炉烘炉的一般规定
1.工业炉内衬施工验收完毕应及时进行烘炉,不能及时烘炉,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工业炉在投入生产前,必须烘干烘透。烘炉前,应先烘烟囱和烟道。
3.耐火浇注料内衬应按规定养护后,才能进行烘炉。
4.工业炉的烘炉,应在其生产流程有关的机械和设备(包括热工仪表)联合试运转及调整合格后进行。
5.工业炉在烘炉前,应根据炉子结构和用途、耐火材料的性能和建筑季节等制订烘炉曲线和操作规程。其主要内容有:烘炉期限、升温速度、恒温时间、最高温度、更换加热系统的温度、烘炉措施和操作规程等。烘炉后需降温的炉子,在烘炉曲线中应注明降温速度。
6.工业炉烘炉必须按烘炉曲线进行。烘炉过程中,应测定和绘制实际烘炉曲线。烘炉时,应作详细记录。对所发生的一切不正常现象,应采取相应措施,并注明其原因。
7.炉子烘炉过程中所出现的缺陷经处理后,才可以投入正常生产。
1H413093了解工业炉窑砌筑工程验收规定
工业炉窑砌筑过程直接影响工业炉的使用寿命,施工工序每个环节施工完毕都形成了隐蔽工程,应及时检查验收。本条主要知识点是:工业炉质量验收的划分,工业炉的质量验收规定,工业炉的质量验收程序和组织。
一、工业炉质量验收的划分
1.工业炉砌筑工程的质量,应按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划分分别进行检验。
2.工业炉砌筑工程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验批应根据工业炉工程量大小、施工及质量检查控制需要按部位的层数、施工、段、膨胀缝等进行划分。
(2)分项工程应按工业炉的结构组成或区段进行划分,分项工程可由一个或若干个检验批组成。当工业炉砌体工程量小于100m3时,可将一座(台)炉作为一个分项工程。
(3)分部工程应按工业炉的座(台)进行划分。当一个分部工程较大,且可以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自为独立的工程项目时,则这两个或两个以上自为独立的工程项目也可各自成为一个子分部工程。当一个分部工程中仅有一个分项工程时,则该分项工程即为分部工程。
(4)单位工程应按一个独立生产系统的工业炉砌筑工程划分。当一个单位工程较大,且可以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自为独立的工程项目时,则这两个或两个以上自为独立的工程项目也可各自成为一个子单位工程;当一个单位工程中仅有一个分部工程时,则该分部工程即为单位工程。
一个独立生产系统中,当工业炉砌体工程量小于500m3时,工业炉砌筑工程可作为一个分部工程与其他专业或其他建筑安装工程一并作为一个单位工程。
当一个建筑物或构筑物内有数座(台)工业炉时,数座(台)工业炉砌筑可作为一个单位工程,而将每座(台)工业炉砌筑作为一个分部工程。
二、工业炉的质量验收规定
1.检验批验收质量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控项目必须符合标准的规定;
(2)一般项目每项抽检处均应符合标准的规定。允许误差项目抽检的点数中,有80%及其以上的实测值在标准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其中关键项的实测值应全部在标准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其余的实测值也应基本达到标准允许误差的规定。
2.分项工程验收质量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应符合合格质量的规定;
(2)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的质量保证资料齐全。
3.分部工程验收质量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全部合格;
(2)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保证资料齐全。
4.单位工程验收质量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全部合格;
(2)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保证资料齐全。
5.检验批的质量不符合本标准合格的规定时,必须及时处理,直至达到质量合格,处理后,经检查鉴定仍达不到原设计规定,但经设计单位确认能满足生产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批,可予以验收。
三、工业炉的质量验收程序和组织
1.检验批质量应在作业班组自检、工段长组织自检的基础上,由施工单位项目专职质量检查员填写“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并签字后报验。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建设(监理)和施工三个单位的相关人员共同进行验收。
2.分项工程质量应由施工单位项目专职质量检查员填写“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交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报验。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建设(监理)和施工三个单位的相关人员共同进行验收。
3.分部工程质量应由施工单位项目专职质量检查员填写“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交项目经理签字后报验。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负责人)组织建设(监理)和施工三个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共同进行验收。
4.单位工程质量应由施工单位填写“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报验,并将有关资料提交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审核,验收结论由监理(建设)单位填写,综合验收结论由参加验收各方共同商定,建设单位填写。